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经济学 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发展经济学 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发展经济学 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发展经济学 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一门学科。

2、OECD组织的全称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常被称为(富人)俱乐部,现有成员国(30)个。

3、发展中国家可以被划分为(综合发展国)、(出口加工国)、(石油出口国)、(农矿原料生产国)四类。

4、全世界共有194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总数占全球(6/7),人口占全球(3/4),土地占全球(2/3),但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1/5)。

5、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是(经济增长),以及社会三大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制度结构)的升级,变迁。因为只有这种引起社会进步的经济增长,才能保障人民大众从中获得好处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6、“经济发展观”经历了(传统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三阶段。

7、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即人类自身发展。人类自身发展主要体现为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如(

获得收入的能力)、(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延长寿命的能力)等能力。

8、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是由美国海外开发署大卫-(莫里斯)博士于1975年提出。这个指数是由(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三项指标加权平均而得到。

二、问答题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答:①贫穷-人均收入低-生活水平低;

(吃、穿、住、行、医疗、教育不好、寿命短);

②生产效率低下;

(资本不足、科技落后、制度落后、劳动者缺乏创新、进取精神)

③人口多,赡养负担重;

(15岁以下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

④劳动就业不充分;(隐性失业问题严重)

⑤二元经济,严重依赖农业;

(农业经济比重较大,农业就业人口多)

⑥生态环境恶化

⑦市场体系不健全;

(与市场相关的法律制度缺失,如契约、产权、货币、信用、信息等方面;基础设施缺乏)

⑧国际关系中地位低下。

2、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

答:经济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制度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升级、变迁和广大民众素质能力的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①增长是发展的物质前提,这里的增长必需是全民参与的增长,否则增长不一定导致发展;

②发展反过来为增长创造新的机制条件;

③增长的目的是增加供给,发展的目的是增加有效需求,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各种能力;

3、“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的经济学教授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根源是能力不足而不是收入低下,收入低下只是贫困的表现。”请结合第七个填空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这句话是正确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广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真正提高了,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得以根本的改观和不断地提高,否则暂时的生活改善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持续。

人的各种能力当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获得知识的能力,知识是获取收入的基础,知识

就是财富,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人们获取收入的能力的大小实际上就是人们获取知识能力强弱的一种外在表现。从本质上讲,经济上的贫困就是知识的贫乏以及获取有效知识能力的严重不足。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发展中国家要想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必须要高度重视培养民众获取知识的能力,方法是结合本国实际发展需求大力普及国民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这样一种途径尽快提高民众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二章学科发展史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亚当-斯密认为社会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是由于(节约时间)(业专技精)(易于实现机械化)。

2、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机制的基础建立在人的(利已)本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性和公平竞争,所以配置资源的效率很高。

3、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思想一直未引起同代人的重视,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思想才被凯恩斯发扬光大。

4、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包括(控制一种新原料来源),(采用一种新生产工艺),生产一种新产品,(发明一种新的组织管理方式),(占领一个新市场)。

5、熊彼特认为企业家进行创新的动力是(追求超额利润)和(企业家精神)。

6、发展经济学形成的标志是(《东南欧工业化问题》)(《世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工业化》)三篇著述的出现。

7、发展经济学在其形成阶段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唯工业化)(唯资本论)和(唯计划化),主要特点是(结构主义学派是主流)。

8、华盛顿共识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

二、名词解释

1、无情的增长:一国经济总量虽有所增长,但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分化加剧。

2、无未来的增长:一国经济总量虽有所增长,但是以大量自然资源的消耗、自然生态环境的

破坏为代价,是一种粗放和不可持续的增长。

3、结构主义学派:认为发展中国家市场体系不健全,价格机制不起作用,经济资源无法灵活流动,经济结构存在刚性。故传统西方经济学无法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主张政府直接行政干预经济,对落后的国民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调整以迅速适应现代生产,反对自由贸易,主张内向型的发展政策

4、新古典主义学派:发展经济学流派中强调市场机制,主张用市场-价格机制配置资源,发展落后国家经济的理论学派。

5、激进主义学派:认为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交换。发达国家为世界的中心,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受剥削的依附地位

三、思考题:

1、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变革,国有企业所有权虚置和与此相关的责任虚设带来的大量寻租行为的出现,政府财政赤字的剧增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国有企业原管理体制的失灵等原因的影响,国有企业亏损增加,效率低下,竞争力衰退,赢利能力下降,公共性趋于消失。为此,西方各国被迫对国有企业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使这些资产由“死”变“活”,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从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开始,世界范围出现全面的私有化运动。首先是英国和美国的私有化,随后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由于立法健全、政府奉公、民众监督到位、尊重市场规律,这些国家国企私有化很健康,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

3、俄罗斯由于不具备西方国家的法治环境、社会监督、人文观念(主要指市场等价交换的观念)等条件,俄罗斯国企私有化的结果是权力腐败,是“官僚瓜分国企大蛋糕”,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结果,它不仅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市场经济,相反,由于国家对经济的整体控制能力严重降低,从而直接动摇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民主和政治稳定之基础。

4、二战后阿根廷庀隆政党执政的时代,推行民族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曾被西方批评为政府过多干预经济,存在裙带关系和国有企业低效率问题,但那时阿根廷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曾位居拉美前列接近欧洲的西班牙。但是,阿根廷抛弃庀隆时代的贸易保护政策,积极推行美国倡导的全球化、私有化之后,如今却沦落为拉丁美洲最贫困的国家。

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我国当前也处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关键时期,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国企正确改革的方法和方向?

答:中国国企正确的改革方向是续继深入推进产权改革,建立起“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立、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让国企脱胎换骨,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国企改革的方法是:1、政府要从经济主导型、大而全、无限型的转变为公共服务型、小而强、有限型的政府,从竞争性领域退出;2、政府要强化、优化制度供给,建立健全支持保护市场运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加强执法力度,根除司法腐败,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国企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市场法规公开、公正、透明地操作,真正把产权落实到自然人头上,才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4、制定政策鼓励全民创业,营造重视民企的社会氛围,培养起亿万企业家队伍。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全部储转化为投资)是经济稳定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2、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自然增长率)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的增长率。

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物质资本积累不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而是(技术进步)。

4、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科技进步是(外生)生型变量,而新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内)生型变量。

5、(科技)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它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性。

6、丹尼森对美国1929年——1969年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发现(知识增进)是长期内真实的生产率提高的基本因素。

7、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投入的增加),后者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效率的提高)。

8、1953年——199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的贡献占94.5%,而(生产率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占5.46%.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二、名词解释

1、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即在社会“资本/产出”比既定的条件下,使I=S的经济增长率。

2、锋刃式的经济增长:根据哈—多模型一个国家最理想的经济增长率应符合条件G=Gw=Gn,但现实生活中该等式是一个不稳定均衡,实现的概率极小。

3、黄金稳态人均资本存量:在索洛增长模型中指具有最高消费水平的稳态人均资本存量水平。

4、劳动效率系数:效率劳动与一般劳动的换算系数,大小与劳动者的健康水平、教育年限、技能、知识成正比。

三、问答题

1、结合现实谈谈哪些因素影响着经济增长的实绩?

答:现实经济中影响经济增长实绩的因素有:

(一)技术进步:这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经过三次工业革命及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细化,技术进步已经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物质资本的积累:技术进步突破了物质资本积累中边际报酬递减的趋势,极大地促进了物质资本的积累,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人力资本的改善:人力资本是知识技术的载体,没有人力资本就很难有知识技术的创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先行工业国重视并普及国民教育。

(四)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不断展开,不但使各国从中获利,而且在技术、信息、人力资本、制度、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受益。

(五)规模经济:大机器工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实现了规模经济,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六)结构变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生产要素从效率低的行业和部门转向效率高的行业和部门,提高生产效率。

(七)自然资源:重要性随着技术进步虽有所下降,但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2、中国为什么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

答: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是典型的依靠投入大量廉价的生产要素来换取有限的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特征是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引发的问题和困难有:①能源、原材料紧缺,不可持续增长;②投资的扩张和原材料的紧缺导致通货膨胀;

③经济结构不合理,生产要素利用率低;④产品滞销,企业无法实现经济效益。

从全球经济的角度看,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今后国际竞争的将主要是科技、质量、效率和效益的较量,不改变增长方式,一个国家不但会难以立足,而且经济会走向停滞或崩溃。所以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第四章经济发展理论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需要经历:传统社会阶段、(准备)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2、农业进入门坎低,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难以形成(垄断)的市场结构,利润(微薄)。

3、与农产品相比工业制成品的需求弹性(大),收入弹性(大),故市场潜力(大)进而生产潜力(大)。

4、刘—拉—费二元经济模型是由经济学家(刘易斯)在1954提出,(拉尼斯),(费景汉)进一步补充完善。

5、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转化的实质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和(区域)转移。

6、乔根森认为(农业科技进步)和(人口增长率下降)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粮食供给不减少的充要条件。

7、哈—托模型认为只要(预期城市)收入大于农村地区维持生存水平的收入,农村劳动力就会向城市迁移。

8、中国社会具有多重二元性,主要表现在:一部分(现代工业)与大规模传统农业并存;一部分(现代化城市)与广阔的传统农村并存;一部分现代企业与大量(落后手工劳动和半机械化)企业并存;一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和贫困地区)并存。

二、名词解释

1、二元经济: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小规模的现代资本主义部门与大规模的传统部门共存。

2、二级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中国家在二元经济阶段,传统农业部门中剩余劳动力的一部分,这部分剩余劳动力的边际农业产出水平大于零但小于平均农业产出水平。

3、劳动力无限供给:发展中国家在二元经济阶段,传统农业部门中剩余劳动力过多、效率低下、收入水平很低,现代工业部门招工时只需制定一个稍高于传统农业部门收入水平的工资,劳动力的供给就会远远超过需求。

三、问答题

1、什么是传统部门?现代部门?现代部门的扩张对传统部门有何影响?

答:传统部门是不使用资本,自我雇佣,自给自足的非资本主义部门,主要指传统农业部门。现代部门是使用资本,雇佣劳动力,创造利润的资本主义部门。主要指现代工业部门。现代部门的扩张通过四种方式使传统部门受益,也可能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①现代部门为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从而提高其收入和社会地位,给其子女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但如果国家人口不足,会对传统部门造成破坏。②传统部门可低成本分享现代部门建立起来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迅、能源、医院、学校等。但如果排斥传统部门分享,会造成不利影响。③现代部门的扩张会促进传统部门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但也可能造成对传统文化的破坏;④现代部门的扩张促进传统部门的改造,生产力水平提高,但传统部门生产力水平提高过快,工农部门间贸易条件又可能对农民不利。

2、人为地制造城乡分割的政策有何危害?

答:人为地制造城乡分割危害有:①城市化滞后,农村经济结构转换和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受到阻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工农业结构和城乡人口结构严重错位,形成所谓“工业国家,农业社会”这样一种扭曲的经济社会结构。②重城市、国企,轻乡村、农业,长期掠夺农业,导加剧经济资源不合理配置,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低下。③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和城乡人口合理流动,加剧农村人地矛盾,浪费大量人才。④造成农村贫困化,出现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

3、结合所学理论与现实谈谈中国的“三农”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怎样解决?

答:我国三农问题是由于历史上政策上的一些原因造成的:1、建国初期的经济发展战略过度重视工业化,通过掠夺农业进行工业化积累,忽视农业、农村发展;2、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忽视轻工业,不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3、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严重防碍了农业劳动力的迁移流动;4、人口政策的失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过多;5、人多地少,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经营,无规模经济,不利于市场竞争;6、农民各种税费负担重收入水平低。

解决方法:1、国家政策要重视扶持农业、农村建设发展;2废除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鼓劲尊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通过各种途径积极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到非农产业去;3、重视农村地区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4、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6、严格控制人口增长;7、削减农业、农民的不合理负担;8、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第五章物质资本与经济发展

一、填空题

1、资本可分为(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三类。

2、“双纳理论”是指经济学家纳克斯于1953年提出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和经济学家纳尔逊于1956年提出的(收入低水平陷阱)理论。从反面论证了物质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双斯坦理论”是指经济学家(莱宾斯坦)提出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和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提出的“大推进理论”。

4、温和的通货膨胀能够改变国民收入在(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分配,(利润)与(工资)

之间的分配,使社会消费倾向降低,加快物质资本积累。

5、金融浅化是由(金融抑制)造成的,金融深化的途径是(金融自由化)。

6、物质资本形成的过程有:(增加实际储蓄)(聚集储蓄)(通过投资转化为物质资本)。

二、选择题

1、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当年外汇出口总收入的比率称为(B)。

A.偿债率B.债务率

C.负债率D.还债率

2、2004年,某国未清偿外债余额为120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为8000亿美元,商品劳务出口总额为1600亿美元,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为400亿美元,则该国外债偿债率为(C)负债率为(A)

A.15%

B.75%

C.25%

D.5%

3、财政赤字能否引起通货膨胀,取决于(B)

A.赤字的多少

B.赤字的弥补办法

C.赤字形成的原因

D.赤字发生的时间

二、名词解释

1、物质资本:指用于物质生产的机器、设备、建筑、工具等生产资料和服务于物质生产的交通、能源、通迅等基础设施。

2、物质资本形成:指将社会总产出的一部分抽调出来,用以增加社会物质资本存量,扩大社会物质生产能力的过程。

3、金融抑制:政府对利率和汇率的形成干预太多:为促进投资,行政压低利率水平,导致储蓄难以增长,金融机构难以发展;刺激了不合理投资,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进口,高估本币币值,恶化了国际收支。

4、两缺口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提出,旨在说明当发展中国家在外汇缺口与储蓄缺口不相等及国内经济资源不足时,可适当利用国外资源,这样既可以保证国内宏观经济均衡,又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三、问答题

1、如何正确理解物质资本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物质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一个国家仅有充裕的物质资本是远远不够的,资本的合理配置,正确的发展战略选择、政府与市场两种手段合理分工的经济运行机制、对

技教育的高度重视长期大力投入、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经

增长方式的及时转变、法制的健全等等相互配合,才能共同促进发展。

2、健康、完善、稳定的金融体系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A、鼓励节俭、储蓄、投资;

B、吸收汇集社会闲散资金,重新配置投资;

C、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D、分散、转移风险;

E、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第六章人口与经济发展

一填空题

1、人力资源的基础是一定数量的(人口),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本)。

2、1930年到1975年,世界人口从(20)亿迅速增长到(40)亿,被称为人口爆炸。

3、经济学家汤普逊提出的人口增长转变理论认为,每个国家的人口增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经历(传统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三个阶段。

4、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有(生产活动)(社会观念)(人口死亡率)(社会保障制度)(节育避孕手段)等。

5、(科技)所推动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是导致人口增长变化的根本原因。

6、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舒尔茨)提出的,他因此获得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一方面扩大了(资本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对(现代经济)增长作出了新的解释。

二、名词解释

1、人口: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自然人的数量。

2、人力资源:指一国或一个部门劳动者数量与质量的综合。

3、人力资本:通过对潜在的和现实的人力资源投资,形成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劳动力。

4、适度人口规模: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内,当非劳动资源的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使人均收入水平最大化的人口规模。

三、问答题

1、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降低出生率,对于发展中国家有何意义?

答:①有利于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②有利于劳动力充分就业;

③有利于物质资本形成;

④有利于农业发展;

⑤有利于缓解基础设施供应的紧张;

⑥有利于教育普及和发展。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答:①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

发展中国家面临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外部环境,工业化起点高,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可真正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

有利于改善劳动者身体素质,延长劳动年限和寿命;可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

②教育可优化收入分配:

教育能使低水平收入者收入增加,缩小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教育会增强人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信念和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收入的道德再分配发挥重要作用,缩小贫富差距。

③较长的教育年限,较高的学历,都可导致低的生育率。

3、人力资本是如何形成的?

答:人力资本是由家庭、企业、国家等投资主体对潜在的或现实的劳动力通过教育培训、医疗卫生、迁移费用等途径投资,所形成的高质量的劳动力。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一填空题

1、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了由30位知名学者组成的专门探讨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

2、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鲍尔丁)在60年代发表的(《生态经济学》)论文中较早地指出了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的严重性;197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福雷斯特尔教授出版了(《世界动态学》)一书,指出人类经济发展会由于资源枯竭而陷于停顿;麻省的另一位教授(麦多斯)受罗马俱乐部之托于1972年发表了研究成果《增长的极限》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增长极限)理论。

3、(1978)年,国际环境发展委员会首次在有关文件中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1989年

在联合国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期间重新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4、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提是(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目标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自然资源租根据其产生的条件可分为三种类型:(差异)租金、(稀缺)租金、(垄断)租金。

6、对于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环境污染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二、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有经济价值的物质。

2、经济增长极限理论: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麦多斯受罗马俱乐部之托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关于人类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供给具有稀缺性、不可替代性、不可再生性,而人类由于人口爆炸式的增长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需求趋于无限。这将会导致自然资源耗竭、生态环境崩溃,人类将灭亡。主张经济零增长。

3、自然资源租:自然资源的市场价格与平均开采成本的差额。主要有差异租金、稀缺租金、垄断租金。

三、材料分析题

①“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美丽的淮河,流域面积25万平方公里,跨豫、皖、鲁、苏四省,养育着1.5亿人口,自古就是我国农业生产区,有“江淮熟,天下足”的美誉。

②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迹,90年代身心受害两岸居民癌症多病。这说的是淮河。

③1995年8月8日,我国制定了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部流域法规,这部法规是以淮河命名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以此为标志,淮河治污拉开序幕。

问题: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有哪些危害?淮河为什么会被污染?为什么政府要制定《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答:①水污染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江河、湖泊、海洋、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②污废水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直接危害生活在江河、湖泊、海洋中的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导致部分物种灭绝,破坏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态平衡。同时水污染极大地减少了人类的饮用水资源,污废水中所含的病原体加速了一些传染病的传播,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由污染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将是今后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③淮河污染主要是由于淮河流域工业化过程中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不注重环保随意排放造成的。

④淮河是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由于存在很强的外部性,即环境资源的成本并不计入产品价格,利用资源生产者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人们并不珍惜,“经济人”的理性行为在这里难以见到。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必须由政府进行干预,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所以我国政府要制定《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第八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一填空题

1、技术进步指由于新的(生产技术)或新的(组织管理方式)的应用,使得在生产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产出的数量、质量提高。

2、根据技术进步对国民收入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分配比例的不同影响,技术进步可分为(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和(中性型技术进步)三类。

3、过人均产出函数曲线上某一点,作一条切线,则该切线斜率的经济含义是(资本在该点的利润率)。

4、知识泛指人们通过观察、研究、学习、实践所获得的一切认知成果,主要可以分为(科学

理论)型知识,(生产技术)型知识,(事实陈述)型知识和(社会人文型)知识。

5、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有:研发和(创新)决定发展;信息通迅技术是核心;(人力资本)成为争夺焦点;(第三产)业成为主角。

6、高新产业所依托的标志性技术有: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航天航空技术。

二、名词解释

1、技术:指科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物化形态和知识形态的总称。

2、知识经济:指经济活动中,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成为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3、希克斯的中性技术进步:在技术进步前后,新旧生产函数任何人均资本存量相同的点上,如果工资率与利润率之比保持不变,则发生的技术进步为中性型。

4、哈罗德的中性技术进步:在技术进步前后,新旧生产函数任何利润率相同的两个点上,如果这两个点所对应的“产出/资本”比总相同,则发生的技术为中性型。

三、计算题

某国04年经济增长率为5%,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增长率为6%,劳动投入的增长率为2%。根据经济统计资料分析可知,04年该国的劳动—产出弹性系数为0.75,资本—产出弹性系数为0.25。请根据索洛余值法计算,04年技术进步对该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

解:因为根据索洛余值法,有公式△Y/Y=r+a*△L/L+b*△k/k

r = △Y/Y- a*△L/L-b*△k/k

=5%-0.25×6%-0.75×2%

=2%

贡献率为r /△Y/Y=2%/5%=40%

答:略

四、问答题

技术进步对于一国经济发展有什么贡献?

答:①可节约资源,提高要素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②促进产业结构进步,丰富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

③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④有利于外贸增长,扩大对外交流;

⑤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第九章制度与经济发展

一填空题

1、历史证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社会只有在广泛的分工和(交易)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发展繁荣。

2、人类生产活动的本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关系受自然规律制约。

3、交易活动的本质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关系要靠(制度)规范制约。

4、交易活动可以分为:(买卖)型交易,(限额)型交易,(管理)型交易。

5、交易费用主要由界定产权的费用,(保护产权)费用,获取准确市场信息的费用,(谈判的)费用,(签订契约的)费用,监督执行的费用等构成。

6、制度的本质是(规范人类行为的规则)。

7、内在制度如现实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商业慣例);正式制度如现实生活中的(法律),(规章)等。

8、合理的产权制度应能为经济活动提供激励机制,即保证人们的(劳动努力)程度与(收益)成正比。

9、产权的特征有(可分解)性和(可排他)性,本质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承认彼此权

利和责任的关系)。

10、寻租者为有钱者,(有权)者,或(有关系)者;腐败是一种寻租活动,腐败者一定为(当权)者。

二、名词解释

1、交易费用:为了交易的达成和实现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界定产权的费用、保护产权的费用、获取准确市场信息的费用、谈判的费用、签定契约的费用、监督执行的费用。

2、制度:人们在长期反复的互动交往过程中,无意形成或有意设计制定的用来规范人们行为规则。

3、产权:产权就是两种平等的所有权之间在合作或交易时发生的权、责、利的关系。

4、组织:指各种资源为了实现一个目的,按照一定结构结合在一起。

5、制度变迁:组织或个人为了获取实施新制度带来的利益而自发倡导、组织和施行的制度变迁。

6、寻租:通过利用行政、法律等非生产性手段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自由竞争来维护或攫取超额利润的活动。

三、问答题:制度主要有哪些功能?

答:1、降低交易成本,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2、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和服务;

3、内化外部效应,为经济活动提供激励机制;

4、为合作创造条件,保证经济效率;

5、建立社会秩序,保证经济效率。

三、材料分析题

①如果地主拥有一块土地的所有权,就意味着地主可以决定这块土地的用途,种植玉米,或者放牧等等。但紧接着人们就发现,即使地主拥有这块土地,也仍然存在许多的约束条件,例如根据法令地主不能在他的土地上种植大麻,也不能在他的土地上训练自己的小型部队。

②产权,就是行为的选择权,如果这项行为恰好与某物品相连,就被粗略地说成是对物品是所有权。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没有适当的行为选择权,那么即使他“拥有”某件物品,也是没有意义的。被剥夺通信权利的囚犯,拥有一部手提电话是没有意义的。这样来理解产权,还能够引出一个重要的看法,就是产权和自由是同义词。产权和自由一样,都是在一束可能的行为中作出选择的权利。

③私有财产包括了使用权、收入的独享权和转让权。这三点是当代经济学对私有产权的定义。所谓的明晰产权,就是要把这“三权”落实到自然人。

④香港立法明确:要在香港上市,公司必须有两个自然人以上的股东。美国的37个州中,任何公司要想上市,必须全部由自然人持资,它们不认法人。菲律宾的任何一个公司出资者就是自然人,也不认法人,而且出资证明就是个人的护照、身份证。

问题:A、什么是产权,产权与所有权有何区别?

B、产权与经济资源的配置有什么关系?

C、据材料④这些国家、地区为什么必须强调自然人出资呢?

答:A、产权就是两种平等的所有权之间在合作或交易时发生的权、责、利的关系。

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产权只是财产之某些属性的“所有权”,而所有权则是一财产全部属性上的产权之总和;所有权是静态概念而产权是一个侧重于在交易过程中应用的动态概念。

B、科斯第一定理,揭示了在理论假设情形下,当交易费用为零时,无论产权如何安排,资源配置都可过最优;科斯第二定理,揭示了在现实情形下,即交易费用大于零时,产权的不同安排将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暗含了明晰的产权制度安排配置资源的效率要高于模糊产权安排。

C、产权明晰的标准是使产权落实在自然人的身上,产权明晰的重要作用是使资本人格化,落实失信责任的承担者。

第十章市场、政府与经济发展

一、填空题

1、市场运行的制度前提是(分立的权利),从经验事实来看,社会经济利益分化为互相有差别以至互相对立的(个别利益)时,市场交易才能普遍发展起来。

2、人类经济发展史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市场是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市场也会在垄断、(公共产品)、(外部经济性)、(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下失灵。

3、发展中国家市场成长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分立产权)的缺位。

4、现代经济增长的出现正是广泛存在的正规(产权)使大规模的低成本的交换成为可能,使专业化水平和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

5、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三大类:(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制度)。

6、政府的政策工具主要有(发展计划)、(产业政策)、(国有企业)。

7、信息偏在可以通过两种形式造成效率损失:(负筛选)和(败德行为)。

二、名词解释

1、市场成长: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市场范围扩大②市场主体的进化——成熟,③市场体系完善。

2、市场失灵:又称市场失效,狭义是指市场运行的结果未能满足帕累托最优,如在公共产品、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经济性情形下;广义上还包括市场无法解决公平问题。

3、败德行为:利用信息不对称,将本该由自已承担的风险或成本,转嫁给别人,使自已利益最大化的投机性行为。

三、问答题

1、概述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经济发展与市场成长是同义语①市场范围扩大——分工、交易扩大——生产率高,经济结构升级,经济总量增大,②市场主体的进化——成熟,逐渐理解,利用,改造,并用制度规范之形成民主法治社会,③市场体系完善——制度、基础设施、市场机制、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市场网络不断扩张成熟。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协调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答:市场与政府计划都是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资源配置的手段而已,任何一种手段或工具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陷,我们应该在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现实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在一国人均GDP水平低于1500美元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体系不完全,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低,可利用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来发展经济,此阶段政府要注重培育市场体系的发育的成长。在人均GDP水平高于1500美元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体系基本健全,此时政府经济职能必须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公共服务型,发展经济的机制变为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市场与政府计划这两种手段千万不能割裂开来单独使用。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一门学科。 2、OECD组织的全称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常被称为(富人)俱乐部,现有成员国(30)个。 3、发展中国家可以被划分为(综合发展国)、(出口加工国)、(石油出口国)、(农矿原料生产国)四类。 4、全世界共有194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总数占全球(6/7),人口占全球(3/4),土地占全球(2/3),但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1/5)。 5、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是(经济增长),以及社会三大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制度结构)的升级,变迁。因为只有这种引起社会进步的经济增长,才能保障人民大众从中获得好处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6、“经济发展观”经历了(传统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三阶段。 7、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即人类自身发展。人类自身发展主要体现为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如( 获得收入的能力)、(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延长寿命的能力)等能力。 8、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是由美国海外开发署大卫-(莫里斯)博士于1975年提出。这个指数是由(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三项指标加权平均而得到。 二、问答题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答:①贫穷-人均收入低-生活水平低; (吃、穿、住、行、医疗、教育不好、寿命短); ②生产效率低下; (资本不足、科技落后、制度落后、劳动者缺乏创新、进取精神) ③人口多,赡养负担重; (15岁以下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 ④劳动就业不充分;(隐性失业问题严重) ⑤二元经济,严重依赖农业; (农业经济比重较大,农业就业人口多) ⑥生态环境恶化 ⑦市场体系不健全; (与市场相关的法律制度缺失,如契约、产权、货币、信用、信息等方面;基础设施缺乏) ⑧国际关系中地位低下。 2、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 答:经济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制度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升级、变迁和广大民众素质能力的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①增长是发展的物质前提,这里的增长必需是全民参与的增长,否则增长不一定导致发展; ②发展反过来为增长创造新的机制条件; ③增长的目的是增加供给,发展的目的是增加有效需求,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各种能力; 3、“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的经济学教授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根源是能力不足而不是收入低下,收入低下只是贫困的表现。”请结合第七个填空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这句话是正确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广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真正提高了,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得以根本的改观和不

发展经济学试题A及答案

1.新古典主义: 2.发展经济学: 3.隐蔽失业: 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处于南半球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又叫南方国家() 2.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处于中心支配地位, 发展中国家处于被支配的边缘地位,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通过市场进行平等的交换。 () 3.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关键取决于资 本的数量。() 4.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既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降低利率就能达到降低利率和刺激本国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 增长的目的。()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2.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3.中国为什么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 如何理解平衡与不平衡两种发展战略的对立统一关系? 四、论述题(30分): 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现代经济的转变?

1.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 2.发展经济学: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兴起,在经济学的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3.隐蔽失业: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不发达国家失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隐蔽性失业”。因为在这些国家里,人口压力问题是发生在货币工资经济发展之前的自给经济环境里的。由于大家庭制度的存在,许多家庭成员依靠有限的土地产品在低于自给的水平下也可以生存下去,许多在工资体系下本来要挨饿的人受亲属的维持而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 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处于南半球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又叫南方国家(×) 2.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处于中心支配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被支配的边缘地位,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通过市场进行平等的交换。(×) 3.资金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关键取决于资本的数量。(×) 4.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既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降低利率就能达到降低利率和刺激本国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对发展的定义多种多样, 目前,托达罗对经济发展的解释广为流行。托达罗将发展定义为“一个社会或社会体系向着更加美好和更为人道的生活的持续前进”。其中有三个基本方面或者核心观念: 首先,人类有一些共同的基本需要,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这些需要包括食物、住房、健康和保护。这些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可以称为“绝对不发达”。全部经济活动的基本功能无非是向尽可能多的人提供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手段。 其次,第二个公认的基本元素是自尊——一种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尊严的感觉,一种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他人实现其目的工具的感觉。所有的民族、所有的社会都在寻求某种基本形式的自尊。这种自尊的性质和形式可能因时因地有所不同,但一旦社会流行的观念将物质福利当作美好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物质上欠发达的人们要感到有尊严就变得困难了。发展因此是一个重要的、甚至必不可少的获得尊严的途径。

【良心出品】发展经济学试题答案

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C.不采取国家干预 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 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 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 B.流动性金融资产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金融资产 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 B.所得税 C.土地税 D.农业税 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6.(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 C.人力资本决定论 D.制度决定论

7.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C.发展中国家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 D.发展中国家就业人口增长过快 9.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承担的各种费用及机会成本称为( ) A.教育的社会成本 B.教育的个人成本 C.教育的直接成本 D.教育的间接成本 10.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特有的市场不完全性、刚性、短缺、过剩、低供给弹性等固 有经济特点,这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现实与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 ) A.内在联系的表现 B.基本相同之处 C.重要区别 D.毫不相干的论述 11.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建立在两种理论基础之上,这两种理论基础是( ) A.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新增长理论 B.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C.新增长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D.公共选择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 12.功能分配也叫要素分配,它最注重的是在总体国民收入中( ) A.各个个人从各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B.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C.每种要素获得的收入所占的百分比 D.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13.如果发展中国家政府采纳现代微观经济学家庭理论分析所得出的政策建议,就可能 ( )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新兴工业化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 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4.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5.什么是千年发展目标?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 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18世纪以后的20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按库兹涅茨的估算,人均产量增长的50%~75%来自生产率的增长。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库兹涅茨指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其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发展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马工程 高教出版社

考试科目:发展经济学 一、释意 1.贸易条件 2.工业化模式 3.肤浅的金融战略 4.可持续发展 5.属性知识 6.教育的收益 7.幼稚工业论 8.绿色革命 9.发展经济学 10.吉尼系数 11.配第—克拉克法则 12.充分就业 13.深化的金融战略 14.信息问题 15.出口替代 16.配第一克拉克法则 17.可持续发展 18.诱导性技术变革 19.进口替代 20.自由贸易区 21.经济全球化 22.隐蔽失业 23.人力资本 24.创新 25.贸易条件 26.中间技术 27.可持续发展 28.资本形成

29.发展级 30.进口替代 31.诱致性技术变革 32.联系效应 33.收入的功能分配 34.国家创新体系 35.库兹涅茨倒U曲线 二、简答 1、罗斯托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起飞”阶段,他认为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凯恩斯就业模式为什么不适合发展中国家? 3、简述赫斯曼的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 4、从经济上解说发展中国家“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原因。 5、发展中国家为了推动技术进步,必须要建立激励机制。与激励机制相配合所需要设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哪些? 6、简述发展经济学中涉及论证工业化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本理论。 7、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发展经济学家们为什么特别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 1.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有哪些? 2.怎样认识新经济增长理论对认识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贡献? 3.国家财政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人口增长过快在哪些方面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为什么工业化未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 6.简述两缺口分析理论及其政策意义。 7.两缺口分析的主要内容。 8.工业化的涵义及衡量指标。 9.简述发展中国家改造传统农业的途径。 10.教育成本的主要涵义是什么? 1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完整版发展经济学学习题库

发展经济学习题库 一、选择题 1. 根据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经济“起飞”所需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C ) A. 农业和工业中采取了现代的组织技术与方法 B. 储蓄率不低于国民收入的10% C .人口增长率不高于3% D.经济中出现了新的重要的工业部门,而且能带动辅助部门发展 2. 如果资本产出比是3,经济增长率为9%,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计算,储蓄率应为( D ) A. 3% B.6% C.12% D.27% 3.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学技术水平是( A ) A. 内生变量 B. 外生变量 C. 常数 D. 变量 4. 人口过渡理论认为,人口增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发达国家正处于第三阶段,其特点是( C ) A. 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B. 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 C. 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 D. 低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5. 根据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我们知道:在城乡收入差距一定的条件下,城市创造的就业机会越多,则( C ) A. 城市的失业率越低 B. 农村的失业率越高 C. 城市的失业率越高 D. 城市和农村的失业率同步下降 6. 已知某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是15%,名义利率是8%,则实际利率为( B ) A. -8% B.-7% C.7% D.23% 7. 绿色革命就是( B ) A. 对动物和森林实现彻底的保护,避免对野生动物乱捕乱杀,对森林乱砍乱伐 B .推广和应用粮食优良品种 C. 农业生产广泛运用基因工程技术 D .广泛播种和生产绿色食品 8. 纳克斯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属于( B ) A. 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 B. 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 C .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 D. 不平衡增长理论 9. 熊彼特认为,正是由于企业家群体的创新,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活动不包括( D ) A. 引进一种新产品 B. 开辟一个新市场 C. 实现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D.扩大生产规模 10. 环境污染对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失是( D ) A. 人们的健康状况会受到损害 B. 社会生产效率下降 C. 优美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和舒适感可能消失 D. 以上三项 11. 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或培训证明是要解决( D ) A. 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B. 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C .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D.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12. 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来说,两类知识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两类知识是( B ) A. 科技知识和经济学理论知识 B. 技术知识和属性知识 C .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D. 工程技术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 13.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 C ) A. 土地的收益递减 B. 劳动的收益递减 C.科学技术进步 D. 人口增长放缓 14. 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是(A ) A. 李斯特的“幼稚工业论” B.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假说

发展经济学常考试题及答案

1.新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全力解决经济科学中一个重要且令他人困惑的主题:增长的根本原因。它的出现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向经济发展理论的融合。这一融合的显著特点是,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如外生技术变化),而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变化)作用的产物,重视对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和开发、收益递增、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边干边学、开放经济和垄断化等新问题的研究,重新阐释了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的广泛地跨国差异,为长期经济增比提供了一幅全新的图景。 2.人类贫困指数:人类贫困指数(HPI-1)主要用来描述那些在贫困指标以下的人群的基本发展态势:这个指数包括能否过一个长寿而健康的生活,是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否拥有体面的生活水平,这个指数主要用于衡量发展中国家人类贫困状况。 3.相对收入假说:是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提出来的。同年,莫迪利安尼在所著的《储蓄一收入比率的波动:经济预测问题》一文中,也独立地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它是早期较有影响的一种消费理论。该假说间接的说明了消费对于经济周期稳定的作用。 4.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人力资本价格模型累,亦称“非物力资本”。由于这种知识与技能可以为其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因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资本--人力资本。 5.洛伦茨曲线: 也译为“劳伦兹曲线”。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6.技术转移:又叫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技术从一个地方以某种形式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它包括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也包括从技术生成部门(研究机构)向使用部门(企业和商业经营部门)的转移,也可以是使用部门之间的转移。 7.技术创新: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 问答题 1.简述新增长模型及其经济学含义(Y=AK) 1.AK模型:假设不变的外生储蓄率和固定的技术水平,可以解释消除报酬递减后将如何导致内生增长。 2.研究与开发模型:强调是知识积累而不是资本积累导致了增长,通过建立传统部门与研究开发部门的两部门模型解释增长的来源。 3.干中学模型:强调知识积累不是有意的,而是传统经济活动的副产品,即经验的积累的结果。它是研究与开发模型的一个变种模型。 4.人力资本模型:强调资本积累是增长的关键,但资本的含义更加宽泛,包括了教育与人力资本。 5.扩展模型:内生储蓄与上述模型的结合。 AK生产函数及其性质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

发展经济学 一、填充题 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决定于两个条件,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寡。 2、马尔萨斯的经济增长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人口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部重要著作中。 3、卡尔·马克思以历史唯物论为工具,深入具体解剖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乃至灭亡的历史进程。 4、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一种数量上的变化,没有产生质上的新变化;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也就是创新。 5、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是公认的国际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45年写成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最早的奠基之作。 6、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演进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40—60年代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形成阶段。 7、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和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8、有学者总结早期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有三大特点,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论。 9、发展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不发达条件下经济发展的特点、过程和规律的经济学科。 10、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纺织技术的机械化为开端,以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11、当前公认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其中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7个国家则是最发达的。 12、“第三世界”是法国人口统计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1952年在一篇题为“三个世界,一个星球”的文章中最先提出的。 13、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曾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 14、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发展应包括五大目标,即增长、公平、民主、稳定、自主。 15、英国经济学家西尔斯认为,发展应包括三大目标,即消除贫困、实现公平、促进就业。 16、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17、在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有技术和制度两大类。 18、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认为,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的大小又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即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流动偏好规律。 19、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提出了两种增长率概念,即自然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 20、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英国经济学家米德。 21、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的突出特点是,不仅考察了投资这一增长要素,而且还考察劳动、自然资源、技术进步等要素,把技术进步看作是影响其他要素生产率的手段。 2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组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论文,探讨了长期增长的可能前景,掀起了一股“新增长理论”的研究潮流。 23、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将增长核算方法应用于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舒元和李京文等。 24、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农业剩余是发展中国家初始资本的主要来源。 25、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肖和麦金农分别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26、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题为“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了他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7、刘易斯认为,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取决于生存部门的收入。 28、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第一种形态的两个假定是:(1)经济是封闭的;(2)两个部门间没有贸易往来。 29、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第二种形态的两个假定是:(1)经济是封闭型经济;(2)资本主义部门依赖于与非资本主义部门的贸易。 30、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第三种形态的两个假定是:(1)经济是开放型经济;(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都与外部世界有贸易往来。 31、1985年迈因特在《亚洲发展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组织二元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论文,提出了“组织二元结构论”。 32、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多重二元性”,然而在“多重二元结构”中,城乡二元结构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完整版发展经济学试题答案

word格式文档 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C.不采取国家干预 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 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 B.流动性金融资产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金融资产 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 B.所得税 C.土地税 D.农业税 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6.(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 C.人力资本决定论 D.制度决定论 专业整理 word格式文档 7.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C.发展中国家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 D.发展中国家就业人口增长过快 9.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承担的各种费用及机会成本称为( ) A.教育的社会成本 B.教育的个人成本 C.教育的直接成本 D.教育的间接成本 10.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特有的市场不完全性、刚性、短缺、过剩、低供给弹性等固有经济特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答案整理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答案整理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 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2、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 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二战后两种制度竞赛、国际机构的成立、发达国家经济的繁荣等。 3、发展经济学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每 个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分别有什么特点?答:三个阶段:①形成与繁荣时期,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特点有:强调物质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等少数几个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具有反新古典主义的倾向、强调内向发展战略、受结构主义的影响、

热衷建立宏大的理论体系;②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特点有:关注贫困和不平等问题,重新确定发展目标、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重新强调和论证了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强调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国别研究;③新制度主义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特点有:影响发展的制度因素受到重视和强调、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应用、新增长理论的兴起、生态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关注社会资本的作用。(预测为A卷的论述题) 4、试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两个概念之间 的关系。 答: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之外,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和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分配状况的改善和贫困的下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

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练习题库 《经济学》 一、填空题 1?运输经济学是 ________ 的一个分支。 2. 运输代理制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经营方式,它通过提供“一次托运、一次结算、一票到 底、全程负责”的___________ 服务,将各种运输方式结合成一个整体,为货主服务。 3. 运输业的产品和所售出的东西是运输对象的____________ 变化,而不是实体产品。 4. 当代运输业的发展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交通运输业广泛使用新技术,二是运输 的_____ 。 5. 运输化的三个阶段是指前运输化、运输化以及_______________。 6. 城市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__________ 。从整体看,城市经济是一种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密集 型经济。 7?在劳动的专业分工中,各地都只专门生产对其有最大利益的产品,这里遵循的是经济学 中的_____________ 原则。 8. 旅客运输需求来源于生产和___________ 两个领域。 9. 交通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区位影响因素,经历了由强化到逐渐______________ 的过程。10?引起派生需求的商品或劳务需求称之为______________ 需求。 门?杜能的________ 区位理论又被称为“集约化经营程度理论”。 12. 经验表明,铁路运输中当存在联合成本和共同成本时,各种运输产品的成本比单一产 品的成本低,这种情况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 。 13. 按照市场规则起作用的范围,可将它分为制度性的市场规则和_________________ 性的市场规则两大类。 14. 经验表明,铁路运输中当存在联合成本和________________ 成本时,各种运输产品的成本比 单一产品的成本低,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多产品经济”。 15. 运价只有_______ 价格一种形式。 16. 运输业的产品就是反映客货位置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 ,其复合计量单位是“人公里”和

发展经济学考试题答案

发展经济学考试题答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1 什么是发展经济学p21; 概念: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或如何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以及如何解决其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一门学科。 研究任务: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何才能从落后形态过度到现代化形态的发展过程,其影响因素如何,以及为此而应采取的战略和政策。 研究方法:动态的和非均衡的分析、结构分析、历史和制度分析、经验比较模型分析方法等 2 发展经济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结构变化内在规律 发展经济学的任务:发展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发展经济学应当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发展经济学还应当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探索经济发展道路,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 3 衡量发展中国家的标准有哪些 1、国内生产总值(GDP) 2、人均GDP 3、基尼系数 4、城乡居民收入 5、恩格尔系数(当前联合国采用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来划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使用三个指标计算,1,人口健康水平,主要用人均寿命来衡量。2,教育和知识水平,用文盲率,大学,中学,小学入学率等指标来衡量。3,生活质量:使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4 发展中国家有哪些特征p5 5 简述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阶段划分,为什么发展经济学的第一阶段叫结构主义 发展经济学的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历史现状,顺应当时许多经济落后的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经济学适应时代的需要诞生。此时,发展经济学的方向概括起来说为结构主义,即突出物质资本的形成,而轻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突出了工业化,而轻视农业进步;突出计划管理,而轻视市场机制;突出内向发展,而轻视对外开放。总起来说,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当时20年左右实行的经济发展路线是一种封闭式的、以资本积累为重心的进口替代型工业化的发展路线。 第二阶段,随着各国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发展经济学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重视农业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改革开放,走向市场经济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 6 简述发展经济学各个阶段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结构主义思路 特征: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和因果关系;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状态;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转换。 政策主张:(1)主张政府担当起经济发展的具体任务,由国家实施集中计划和直接干预调节政策。(2)强调物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实行重视分配的政策,特别是对收入增量的重新分配。(3)主张实行控制人口增长,加快人口流动速度的政策。

发展经济学习题

《发展经济学》复习纲要 一、选择题 1、发展经济学是在(B )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A.产业革命以后B.二战以后 C.本世纪以来D.《国富论》出版以后 2、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C)。 A.经济增长B.制度创新 C.结构变迁D.可持续发展 3、(D)不是发展经济学早期的重要特征。 A.重视资本积累B.唯工业化或工业主义 C.强调经济计划化D.强调结构变迁 4、罗斯托认为起飞过程中,储蓄率应达到(A) A.10% B.12% C.20% D.30% 5、(B)不能算是“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 A.罗森斯坦—罗丹B.缪尔达尔C.钱纳里D.刘易斯 6、“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提出者是(A) A.纳克斯B.辛格C.缪尔达尔D.赫希曼 7、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中,最重要的储蓄形式是(B) A.家庭储蓄B.企业储蓄C.政府储蓄D.国外储蓄 8、在“生育的微观经济分析”模型中,对“孩子”的需求和“孩子” 的净价格之间的关系是(B) A.正向关系B.反向关系C.不存在的D.最不重要的关系9、人力资本形成不具有(D) A.逆周期性B.“固定资本”属性C.柔性D.品质可逆性 10、托达罗人口理论的最大特征是(B) A.城市失业与人口向城市迁移并行 B.预期在人口流动中占据重要的决定与影响地位 C.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来减少城市失业 D.迁移成本不是制约人口流动的障碍因素 11、熊彼特认为(C)是有利于技术创新的 A.充分竞争市场B.完全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D.消除了正确定性之后的经济环境 12、制度的一般功能是(A) A.消除外部性B.减少交易费用 C.提供激励机制D.制止“搭便车”现象 13、拉尼斯—费模式对刘易斯理论的重大发展在于(C) A.充分考虑城市失业B.考虑了资本有机构成的后果 C.全面研究工农业之间的互动关系D.将劳动力转移划分为三个阶段14、赫希曼是(A)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品 A.不平衡B.“温和的”平衡 C.“年衰的”平衡D.“极端的”平衡 15、发展中国家经济平衡增长的最大制约因素是(A) A.资本稀缺B.企业家能力低下 C.联系效应较弱D.社会分摊资本较少 16、(C)不是佩鲁所认为的“发展极”形成的主要条件

发展经济学试题2000—教学内容

发展经济学试题2000—2008

兰州大学2000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注意: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招生专业: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经济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考试科目:发展经济学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2、中性技术进步; 3、外贸乘数原理; 4、平衡增长战略; 5、高级进口与出口替代战略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政策意义; 2、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从“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角度,说明影响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从分析“市场失败”入手,指出发展中国家加强政府经济计划与干预的必要性; 5、分析发展中国家农业相对重要性下降的原因; 6、说明促成发展中国家进行调整、改革的国际环境因素。 三、论述 1、在论述为什么说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也成为南北关系中一个新焦点的基础上,阐明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的意义; 2、在指出“两缺口分析”中心思想的前提下,论述“两缺口分析”的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以及它的缺陷。

兰州大学200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注意: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招生专业: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经济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考试科目:发展经济学 一、解释 1、自然资本 2、城市化 3、适用技术 4、人口陷井 二、简答 1、结合我国实际,说明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2、试分析“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区别以及他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简述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4、怎样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5、试分析当代经济发展中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作用。 三、论述 1、结合罗斯托的“起飞”理论说明我国的西部地区应如何实现经济发展? 2、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助于经济起步。西部地区应怎能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发展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C.不采取国家干预 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 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 B.流动性金融资产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金融资产 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 B.所得税 C.土地税 D.农业税 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6.(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 C.人力资本决定论 D.制度决定论 7.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发展经济学第12章思考题答案要点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 A.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B.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C.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D.以上都不对 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投人得越多,其产出的边际产品会()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不一定 3.传统的主要以经济指标进行衡量的发展概念认为经济发展主要是( D )。 A.可持续的发展 B.注重社会公平的发展 C.依赖政府计划的发展 D.经济增长 4.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A.绝对的贫困是一种不能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状态 B.可持续发展理论表明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C.每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与物质生活质量指数是一一对应的 D.以上说法均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 1.二战后取得民族独立的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广大国家,被称为( acd )。 A.发展中国家 B、南方国家 C.第三世界国家 D、欠发达国家 E.传统国家 2.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主要指( ac )。 A.人均收人水平低 B.类似于富裕国家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贫因 C.贫富收入差距比发达国家中的差距更大 D.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低 E.通过追随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而可以解决的贫困 3.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除公开的失业外,必须加上( bd )。 A.临时的失业 B.隐蔽的失业 C.摩擦性失业 D. 就业不足 E.结构性失业 4.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含义也在不断演变,主要有下列几种理解( ABBDE )。 A.经济发展主要是经济增长问题 B.经济发展不仅是增长的问题,也是缩小经济中的不平等状况、消灭绝对贫因的过程 C、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外,还必须伴随思想观念、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的发展变化 D.经济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 E.经济发展是一种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发展 三、名词解释 1、二元经济结构 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并存的经济结构。 2、人类发展指数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开始建立了相应的人类发展指数。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它包括人们的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和人均收入水平。 四、简答题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异同是什么? 经济增长是以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来衡量一国居民的经济福利增长。 经济发展是不发达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除了经济增长外,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的发展,乃至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更新的伟大变革,是国民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考研资料-发展经济学简答题汇总及参考答案

发展经济学简答题汇总及参考答案 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发展经济学的哪些基本特点? 答: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落后国家或农业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学问。就广义而言,凡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问题,都是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发展经济学的特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首先;发展经济学是为解决发展问题、提供政策建议的需要出现的。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属于应用经济学这一层次。 (2)其次,有发展经济学的内容较为混杂,要运用经济学各个分支的知识。 (3)发展研究不仅仅涉及到经济学各分支的知识,而且,还要求多门学科的合作。因此,发展经济学与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人类学等许多学科有不同程度的交叉。 (4)发展经济学是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一批虽为数不多但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的背景下来研究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因此,对发达国家的历史研究是其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与前一特点相联系,比较分析是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之一。 2.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发哪些阶段?其基本流派与观点。 答: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发展经济学的形成时期。从时间上看是40—50年代,上限是1943年,下限至1960年。在这一阶段,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

流。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 (2)60—70年代是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新古典主义重新得势,但结构主义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同时,激进主义者也加人论战,与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三分天下。 (3)第三阶段是发展经济学的危机与重建阶段。这一阶段从时间上看是70年代末至今。这一阶段的特点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新古典主义一统天下,发展经济学死而不僵。 3.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第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率很高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 第四,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迅速变化 第五,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走向世界,瓜分世界。 第六,现代经济增长的扩散,尽管有扩散到世界范围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不到全世界1/3人口的范围内 4.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下列共同的特征: (1)发展中国家普遍生活生平低、收入差距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