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版《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全解

语文版《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全解

语文版《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全解
语文版《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全解

18.南州六月荔枝丹

本文是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一篇科普作品,准确、翔实的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作了一般性介绍。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高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晖《荔枝》诗中的句子。原诗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一、词语积累

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绡(xiāo):生丝织的绸子。

醴(lǐ)酪(lào):甜酒和奶酪。酪,半凝固状的乳制食品。

不了了之:用不去了结的办法去了结。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这里没有贬义,是说认真钻研的精神。

绛(jiàng):深红色。

渣滓(zǐ):物品提出精华之后剩下的东西。

龟(jūn)裂:呈现许多裂纹。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花期:植物开花的时期。

完全花:花的四部分—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俱全的花。

花序:花在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分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两大类。前者如聚伞花序,后者如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

阙下:即都下,指宋王朝的首都开封。阙,本来是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又泛指帝王的宫殿。

造化:自然,天然。

幅员:领土面积。幅,宽度;员,周围。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啖(dàn):吃。

萌蘖(niè):指植物长出新芽。萌,生萌,发芽。蘖,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

二、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1901年生,浙江省海宁县人。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编辑。他创作、编写、翻译了29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科学专著有《鸟类研

究》《普通鸟类》《鸟类概论》《世界禽鸟物语》《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等。1980年出版《生物学碎锦》,《南州六月荔枝丹》即选自该书。

三、内容结构

(一)主要说明荔枝果实的形态特点。(1-10)

1.从对小学时学过的《荔枝图序》质疑写起,引出下文。(1)

2.荔枝的形态特点(2-9)

①荔枝的外部形态(2-5)

A.荔枝外壳构造

B.荔枝外壳的颜色

C.荔枝的形状

D.荔枝的大小及重量

②荔枝的内部构造(6-9)

A.荔枝的壳膜

B.荔枝的果肉

C.荔枝的贮藏

D.荔枝的果核

3.荔枝的花(10)

(二)主要介绍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11-13)

1.荔枝的产地分布

2.古代的荔枝书谱

3.荔枝的生长习性及生长北限

(三)提出建议:大力发展荔枝生产,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14)

本文的说明顺序为先主(荔枝的形态特点)后次(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及建议),而介绍荔枝的形态特点时是按由表(外部形态)及里(内部构造)的顺序。

这样来写,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主次鲜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

四、简明精确,科学性强。

本文在介绍荔枝的科学知识时,十分注意简明精确,科学性强。它处处使用确凿的事实和具体数字来加以说明,并且不断纠正古代有关知识不确切的地方。

例如,白居易诗中说“壳如红缯”,作者说这是诗人的比喻,缯是丝织物,光亮滑润,而其实荔枝壳是“粗糙”的。白居易说“膜如紫绡”,作者指出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又指出《咏荔枝膜》

的诗句只是诗人的夸张说法。在讲到荔枝肉时,又从植物学观点指出,这不是果肉,而是“假种皮”,真正的果肉是丢弃的那层膜。作者通过调查、观察、考证,用科学的态度,不断纠正古人有关记载荔枝的知识上不确切或错误之处,使之更符合事实,保证了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用具体数字说明事物,是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本文说到荔枝的大小和重量时,用了具体的数字,其中关于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的重量,两本书上记载相差很大,作者不妄下结论。在讲到载培历史时,都有具体数字,使读者明确我国荔枝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五、引用诗文,趣味盎然

本文是把荔枝当作一种水果向读者推荐介绍的,因此引用了大量古诗文,使文章趣味盎然。

文章开头就引白居易《荔枝图序》的一段话,设置疑问,引人入胜。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象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白居易是唐代著名大诗人之一,他想象丰富,比喻新颖,他用诗的语言来写荔枝,充满着馥郁芬芳。本文多次提到《荔枝图序》有肯定它之处也有指出它的不足或不确的,文字生动活泼。

在介绍荔枝的有关知识时,作者时而引用几句古诗句或文字,增强了文字的形象性,使这篇复杂的说明文增添了光辉。例如本文的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就是明朝陈辉的诗句,说明了荔枝的产地“南州”、成熟期“六月”、颜色“丹”,言简意明,生动形象。在介绍荔枝颜色时,成片树林,“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引用诗句来形容,灿烂绚丽,令人悦目爽心。

在介绍荔枝不宜贮藏一节中,引用杜牧的诗句说明了鲜荔枝不宜久放,统治者为了吃到新鲜荔枝不顾人民的死活。

大量引用古诗文,来说明荔枝的有关知识,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文艺性。如果抽掉了本文中十多处的古诗文,就会变得枯燥乏味。

附:白居易《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必背课文内容

六下语文课本内必背内容 1.P10《古诗三首》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P16“日积月累”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P38“日积月累”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办事情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友情的真假。)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无论跟什么事物相处时间长了,就会了解它的习性。) 4.P42《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5.P56《古诗三首》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课文目录【2020最新】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他们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读;在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报刊杂志,科幻漫画,历史名着,文学名着,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多种书籍来读,并且取消种种人为的限制,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理解能力是一种语文素养,它不会像识记能力那样易于形成,需要耐心长期积累。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读者》杂志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博览群书不但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也是见识增长,智慧来源的途径之一。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譬如,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孩子阅读根据名著改编的连环画,小学高年级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专门给少年儿童看的名著简写版。进入初中,就应该接触原著。我们建议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阅读的课外书最低应该在500本之上,最好在1000本以上。其中包括100本以上各行各业的人物传记,来奠定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2. 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中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汇总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汇总 1.《山中访友》主要内容是(“我”去山中访问了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等大自然中的一切朋友,心情十分愉快。) 中心思想是(作者山中的一切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3.《草虫的村落》主要内容是(作者以奇特的想象。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中心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喜爱草虫的村落,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詹天佑》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詹天佑主持修筑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的事)。 中心思想是(赞扬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情怀和杰出的才干)。 6.《怀念母亲》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对祖国母亲很生身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者的爱慕), 中心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悔恨,对祖国母亲的眷恋的思想感情)。 9.《穷人》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渔夫和妻子桑娜在自己生活很贫困的情况下,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事)。 中心思想是(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 11.《唯一的听众》一课的主要内容是(“我”在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的无私帮助下,由对拉小提琴失去信心,到能在成百上千的观众名前演奏小提琴曲),中心思想是(赞扬了老教授爱护、无私帮助年轻人的优秀品质;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感激之情)。 13.《只有一个地球》主要内容是(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科学家已经证明了目前地球是适合人类生活的唯一星球)。 中心思想:(告诉我们要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要求背诵的有全文更好)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辨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盘盂(y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第二课:《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 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 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 子的 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赏析——短文两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赏析: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整体把握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记承天寺夜游 一、整体把握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内容考点复习

1《草原》 1.《草原》这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龙须沟》、《猫》、《四世同堂》等,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2.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一个“美”字,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们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2《丁香结》 1.《丁香结》一文的作者是宗璞,代表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这篇散文分别从视觉和嗅觉描写了丁香花生长环境、开放态势、形状、颜色、气味五个方面的特点。 2.“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化解不了的烦恼、愁怨。文章告诉我们生活中总有许多烦恼,要学会用乐观、豁达的态度生活。 3.“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从容、豁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世称孟襄阳,和王

维并称为“王孟”。“宿”的意思是住宿,“宿建德江”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事由,描写了诗人旅途中夜泊江上所见的江边夜景,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移舟:划动小船。烟渚:烟雾中水中的陆地。 诗意: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黄昏时分新愁又涌上我的心头。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野:原野。旷:空旷。 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沉。江水清清,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与人亲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宋代诗人苏轼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由云到风,又由风到雨,生动地写出了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醉书”的意思是:饮酒之后写下的作品。 2、诗人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3 5、这首诗写了云、雨、风、水、山、船、楼等多处景物,诗中的动词有:翻、遮、跳、入、吹。前两句从“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后两句用“狂风卷地”和“湖水如天”写出了“景奇”,句句写景,句句含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单元复习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题第一单元 一、看拼音写词语: 第一单元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书P17 ) nuó yízhēnɡrónɡyóu sīchā yānɡkū wěi jīyèxìnɡér ()()()()()()() yī fān kǎo yàn duàn liàn zhuǎn huà yōu yǎchì luǒ luǒ ()()()()()() zhuān xīn zhì zhìwú yuán wú ɡùyǔ zhònɡxīn chánɡ ()()() kuánɡfēnɡbào yǔ bó bó shēnɡjī ()() 二、按原文填空: 1、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左传》 2、______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师说》 3、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__________。《传习录》 4、甘瓜苦蒂,________________。《墨子》 5、___________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

器。《文心雕龙》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弈》选自__________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辨日》选自__________故事体现了两小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孔子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是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学派创始人。他一生言行被弟子们编成《论语》一书。 4、为是其智弗若于?曰:非然也。6、孰为汝多知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7、文章紧扣《匆匆》写了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开头结尾都用了_______手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______与_______强烈情感。 8、《桃花心木》一文中树的生长“不确定”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活的不

六年级语文课文内容复习

六年级语文课文内容复习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漓江的水真静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漓江的水真清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漓江的水真绿啊,______________. 这三个分句分别写出了漓江水_____ _______ _____三个特点。(2)弈秋,通国之__________。使弈秋__________,其一人______,惟弈秋_______;一个虽听之,____________,思____________。 虽与之______,____________。为是___________?日:_______。(3)一儿日:“日初出________,及日中,_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__?” 一儿日:“日初出_______,及其日中_______,此不为 __________?”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_____________?” 二按要求填写诗文。 (1)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3)_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___全不怕,要留___________。(4)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___。(5)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 (6)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 三补充名言警句. 愿_______________,甘_____________

与有肝胆人共事 ___________________ ()傲骨梅无仰面花 ___________________ 海纳百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刚 每一食,__________;每一衣,____________。 地力之生物有______,________,取之有度,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 (四)补充对联。 ___________ 花间岁月新 四海皆春_______ ___________乐无穷 ___________ 大好春光看今朝 稻花钢花科技花________ ___________ 日月潭________台湾骨肉___________ 扬子江________大陆同胞___________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全集

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色,热烈一片 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讶得不敢眼,生怕眨眼的那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烟台的海 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的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傍晚,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走出夏日的浪漫,烟台的海步入秋的高远。久居这座城市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到立秋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告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轮起锚远航了…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 记金华的双龙洞 1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1、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电子课文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 ?)[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部重要课文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6.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8.《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

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10《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12、《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市人,当代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13、《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14、《故宫博物院》选自《地理知识》。作者黄传惕。 15、《说“屏” 》选自《陈从周散文》。作者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16、《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word版

第一单元 1、北京的春节 老舍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身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乂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除夕前

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炮声不绝。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9.三峡(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短文两篇 与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匆匆】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内容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匆匆】六年级下册语文书内容 《匆匆》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是朱自清写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小编为六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匆匆》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匆匆》课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匆匆》知识点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6.作者是怎么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答: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表现出了日子来去的匆匆。 仿写: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随着笑声漂流;跑步的时候,日子也在脚步声中逝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划去……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匆匆》读后感 读了《匆匆》这篇课文,我深有感触。不得不佩服朱自清先生,能用细腻的笔触把时光飞逝不等人的道理写了出来。 人生短暂,岁月无情。的确如此,时光匆匆不等人。日历撕了一页又一页,换了一本又一本。从出生到现在,我又做了些什么呢?无奈!无奈!竟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没有做啊。从“呱呱”降世到现在,这十二年的时间,似乎一晃眼就过去了。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经走了这么长的路了。 自古就有劝人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明日待明日,明日何其多”……这些都告诉了我们:好好的珍惜时间吧。记得法国有位名人说过:“我愿站在街头乞讨人们不需要的时间。”一位大名鼎鼎的名人竟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要求背诵的有全文更好)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就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辨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盘盂(y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第二课:《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就是,聪明的, 您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就是有人偷了她们 罢: 那就是谁?又藏在何处呢?就是她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 呢? 我不知道她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就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 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 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她有脚啊,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就是——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 觉察她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她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她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 睁开眼与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就是新来的 日子的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后十首古诗及课文内古诗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汇总1.《长歌行》(《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1.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2.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回顾

六年级 1、《文言文两则》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后第3题: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答: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答: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答: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课后第2题:“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答: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日记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桃花心木》 这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课后第2题: ①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 ②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答:因为种树人不定期、不定量地给树浇水,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美丽的颜色》课文原文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美丽的颜色》课文原文阅读 艾芙.居里 ①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里度过的;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妇女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②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的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的标上记号永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③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窒息。 ④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 ⑤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假如我过学生生活的几年是卡西密尔?德卢斯基从前说的‘我的姨妹一生中的英勇岁月’,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⑥“……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我常常就在那里做我们的饭食,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序不至于中断。有时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⑦1898年至1902年,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工作的。 ⑧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并且研究他们所得到的活性产物的放射性。不久,他们认为分工的效率比较高,比埃尔便试着确定镭的特性,以求熟悉这种新金属。玛丽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 ⑨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汉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专心作细致的实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⑩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个工厂。 11 他写道:“我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结果是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着的材料,这真是一种极累人的工作。” 12 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渣里有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个估计现在到哪里去了?这种新物质的放射性极强,极少量的镭散布在矿石中,就是一些触目的现象的来源,很容易观察或测量。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分离开来。 13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