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

综合实训报告

目录

第一章冲压工艺过程设计 (3)

1.1零件分析 (3)

1.1.1 冲压件的材料分析 (3)

1.1.2 冲压件的结构分析 (3)

1.1.3 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4)

1.2确定冲压件的总体工艺方案 (4)

1.2.1 确定工艺方案 (4)

1.2.2 工艺计算……………………………………………………….….6.

1.2.3 工艺卡片 (8)

第二章冲压模具设计 (8)

2.1 冲孔落料模设计 (8)

2.1.1 相关的模具计算 (8)

2.1.2 模具结构形式 (11)

2.1.3 模具的总装配图 (11)

2.1.4 选择标准零件 (12)

2.1.5 选择冲压设备,校核基本参数 (12)

2.1.6 冲孔落料零件图 (13)

2.2 第一次弯曲模具设计 (16)

2.2.1 相关的模具计算 (16)

2.2.2 第一次弯曲模具的总装配图 (16)

2.2.3 选择标准零件……………………………………………………..17.

2.2.4 选择冲压设备,校核基本参数 (17)

2.2.5 第一次弯曲零件图………………………………………………..17.

2.3 第二次弯曲模具设计 (20)

2.3.1 相关的模具计算………………………………………………..…20.

2.3.2 模具的总装配图 (20)

2.3.3 选择标准零件 (22)

2.3.4 选择冲压设备,校核基本参数 (22)

2.4 冲孔模具零件设计 (22)

2.4.1 相关的模具计算 (22)

2.4.2 模具结构形式 (23)

2.4.3选择标准零件 (23)

2.4.4 模具的总装配图 (24)

2.4.5 选择冲压设备,校核基本参数 (26)

2.4.6 冲孔零件图 (26)

第三章冲压模具制造 (32)

3.1 冲孔模具制造 (32)

3.1.1 冲孔零件的加工过程 (32)

备注 (38)

零件名称:托架(见右图)

生产批量:5万件/年

材料:08钢板

编制冲压工艺方案设计模具结构。

第一章冲压工艺过程设计

1.1零件分析

1.1.1冲压件的材料分析

1)08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根据GB699——65)

其化学成分为: C :0。05 0。12%

Si : 0.17 0.37%

Mn : 0.35 0.65%

` P ≤0.035%

S ≤0.04%

2)08钢的特性

强度不高,但塑性、韧性很好,焊接性优良,无回火脆性,有良好的深

冲、拉深、弯曲、镦粗等冷加工性能,但存在时效敏感,淬硬性和淬透

性极低,一般在热轧供应状态或正火后使用,退火后导磁率较高,剩磁

较少

3)08钢的用途

宜制作受力不大,要求塑性高的零件,大多轧制成薄板、钢带,供作只求容易加工成形而不要求强度的覆盖零件和焊接构件,如深冲器皿,

汽车车身,各种容器等。此外,也可作心部强度要求不高的渗碳、

碳氮共渗零件和螺钉螺母冷镦加工件,退火后还可以用作电磁铁或

电磁吸盘等磁性零件。

4)优质碳素结构钢08钢的力学性能

已退火状态下,抗剪强度τ为260~360MPa ,抗拉强度σb为

330~450MPa,伸长率δ10为32%,屈服强度σs为200MPa。

5)冲压件的理论质量

冲压件厚度为1。5mm,理论质量为11。78kg/m

1.1.2冲压件的结构分析

此冲压件为形状对称且左右弯曲半径一致的弯曲件。其主要的形状、尺寸可以由落料、弯曲、冲孔、精修和整形等工序获得。该冲压件采用

1。5mm的钢板冲压而成的,可保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其主要的配合

尺寸有∮10 0+0.03mm ,∮5+00.03 mm ,15+00.12 mm 。15+00.12

mm 的尺寸精度不要求那么高,为IT11~~12级,4个∮5+00.03mm 小孔

与∮10+00.03mm 之间的相对位置要准确,尺寸精度为IT9级。零件图

上所有未标注公差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可按IT14级来确定工件尺寸

的公差。根据(GB/T 1800。3——1998)未标注公差的尺寸公差为25+00.52

mm,30+00.52 mm ,36+00.62 mm ,46+00.62 mm 。

1.1.3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该件的相对弯曲半径为r/t=1.5/1.5=1。弯曲件的直边高度为H 2t=2*1。

5=3;弯曲件的孔边距离为L=0。5mm t .孔的位置处于弯曲变形区内,

所以应先弯曲后冲孔;该件没有工艺缺口、槽和工艺孔。

1.2确定冲压件的总体工艺方案

1.2.1确定工艺方案

制成该零件所需的基本工序为冲孔、落料和弯曲。其中冲孔和落料属于简单的分离工序,弯曲成形的方式可以有图2所示的三种。

图2工艺方案

零件上的孔,尽量在毛坯上冲出,以简化模具结构。该零件上的Ф10孔的边与弯曲中心的距离为6mm,大于1.0t(1.5mm),弯曲时不会引起孔变形,因此Ф10孔可以在压弯前冲出,冲出的Ф10孔可以做后续工序定位孔用。而4-Ф5孔的边缘与弯曲中心的距离为1.5mm,等于1.5t,压弯时易发生孔变形,故应在弯后冲出。

完成该零件的成形,可能的工艺方案有以下几种:

方案一:落料与冲Ф10孔复合,见图3(a),压弯外部两角并使中间两角l预弯45o,见图3(b),压弯中间两角,见图3(

方案二:落料与冲Ф10孔复合,见图3(a),压弯外部两角,见图4(a),压弯中间两角,见图4(b),冲4-Ф5孔,见图3(d)。

方案三:落料与冲Ф10孔复合,见图3(a),压弯四个角图5,冲4-Ф5孔,见图3(d)。

图4方案二

图5压弯四个角

方案四:全部工序组合采用带料连续冲压,如图6所示的排样图。

在上述列举的方案中,方案一的优点是:①模具结构简单,模具寿命长,制造周期短,投产快;②工件的回弹容易控制,尺寸和形状精确,表面质量高;③各工序(除第一道工序外)都能利用Ф10孔和一个侧面定位,定位基准一致且与设计基准重合,操作也比较简单方便。缺点是:工序分散,需用压床,模具及操作人员多,劳动量大。

方案二的优点是:模具结构简单,投产快寿命长,但回弹难以控制,尺寸和形状不精确,且工序分散,劳动量大,占用设备多。

方案三的工序比较集中,占用设备和人员少,但模具寿命短,工件质量(精度与表面粗糙度)低。

图6 级进冲压排样图

方案四的优点是工序最集中,只用一副模具完成全部工序,由于它实质上是把方案一的各工序分别布置到连续模的各工位上,所以它还具有方案一的各项优点。缺点是模具结构复杂,安装、调试、维修困难、制造周期长。

综上所述,考虑到该零件的批量大不,为保证各项技术要求,选用方案一。其工序如下:①落料和冲Ф10孔;②压弯端部两角;③压弯中间两角;④冲4-Ф5孔。

1.2.2工艺计算

1.毛坯长度

毛坯长度按图7分段计算。

毛坯总展开长度L0

L0=2(l1+l2+l3+l4)+l5

由图7-15:l

1 =9mm;L

3

=25.5mm

l

5

=22mm

l

2

=2/π(R+kt)=3.14/2(1.5+0.14×1.5) =3.32mm

l 4=l

2

L 0=2(9+3.32+25.5+3.32)+22=104.28(取104

-O.5

mm)

图7 弯曲件毛坯长度计算图

2.排样及材料利用率

由于毛坯尺寸较大,并考虑操作方便与模具尺寸,决定采用单排。取搭边a=2 a1=1.5

则进距A=30+1.5=31.5mm

条料宽度B=104.28+2×2=108.28(取108mm)

板料规格选用

采用直排时:工件的实际面积:F=31.5×104.28=3284.92mm2

利用率:η=F/AB=3284.92/31..5/108.28=96.3% 经计算直排时板料利用率为96.3%,故决定采用直排。

3.计算压力及初选冲床

(1)落料与冲孔复合工序,见图3(a)。

冲裁力F1=(L+l)σc×t

L=2(104.28+30)=268.56mm

l=π×10=32.3mm

t=1.5mm

σ

b

=400Mpa

故P

1

=(268.56+32.3)×400×1.5=179970(N)

卸料力 P

a =K

×P

=0.04×179970=7198.8(N)

推件力P

i =n×Kt×P

2

=4×0.055×179970

=39593.4(N) 总冲压力

P

0=Pt+P

+Pt

=179970+7198.8+39593.4=226762.2(N) =22.68(t)

选用25吨冲床。

(2)第一次弯曲,见图3(b)

首次压弯时的冲压力包括:预弯中间两角、弯曲和校正端部两角及压料力等。

这些力并非同时发生或达到最大值,开始只有压弯曲力和预弯力,滑块至一定位置时开始压弯端部两角,最后进行镦压。为安全可靠,将端部两角的压弯力P w、校正力P a及压料力P j合在一起计算。

总冲压力P0=P w+P a+P j

P w=B t2σb/r+t=30×1.52×40/1.5+1.5=900(N)

P j=0.5P w=0.5×900=450(N)

P a=F×q

F=1670mm2(校正面积)

q=80MPa(单位校正力)

故P a=1670×8=133600(N)

得P0=9000+4500+133600=147100(N)=14.7(t)

选用25吨冲床

(3)第二次弯曲,见图3(c)

二次弯曲时仍需压料力,故所需总的冲压力:

P0=P w+P j

式中Pw=Bt2σb/r+t=30×1.52×40/1.5+1.5=900(N)

Pj=0.5Pw=4500(N)

故P0=900+4500=5400(N)

选用16吨冲床

4.冲4-φ5孔,见图10(d)

4个5孔同时冲压,所需的总压力

P0=Pw+Pe

Pe=nπd×t×σb=4×π×5×1.5×4.=37680(N)

P0=K0×P h=0.04×37680=1510(N)

故P0=37680+1510=39190(N)

选用25吨压力机

(4) 压力机的规格及参数

根据总冲压力 ,并结合现有设备,粗选用J23-25开式双柱可倾冲床,并。其主要工艺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 250KN

滑块行程: 65mm

行程次数: 55次∕分

最大闭合高度: 270mm

工作台尺寸: 370×560mm

1.2.3工艺程卡

见附件

第二章冲压模具设计

2.1冲孔落料模设计

2.1.1相关的模具计算

1.冲裁力的计算在上章以计算得179970N

2.压力中心的确定本模具的冲件为对称形状的单个冲件,冲件和压力中心与与零件的对称中心相重合。

3.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①总裁模具的间隙计算

由已知数据再根据教程表2.2.4 得,落料冲孔复合模的初始化

用间隙2C

2C max =0。19mm 2C min=0。15mm

②凸模和凹模刃口的计算

⑴坯料1。5*30*104 mm由落料获得,Φ10+00.03 mm由冲孔获得

2C max-2C min=(0.19 – 0.15) mm = 0.04 mm

由公差表查得

Φ10+00.03为IT9级,取X=1mm;坯料1。5×30×104mm为

IT14级,取X=0.5mm;其中,零件图上没有标注公差的尺寸查得

104+00.87mm ,30+00.52 mm

设凸、凹模分别按IT6和IT7级加工制造,则,

冲孔:d p =(d min+x×Δ)0-δp

= (10+1×0.03)0-0.009mm =( 10.03 ) 0-0.009mm

d d= (d p+ 2C min)0+δd

= (10.03 + 0.15)+00.015mm = 10.18 +00.015mm

校核︱δp︱+︱δd︱≤2C max– 2C min

0.009 + 0.015 ≤0.19 – 0.15

0.024 ≤0.04 (满足间隙公差条件)

落料方向一:D d = ( D max - x ×△)+0δd

= ( 104 – 0.5 × 0.87 )+00.035mm

= 103.565+00.035mm

D p = ( D d – 2C min )0-δp

= ( 103.565 – 0.15 )0-0.022 mm = 103.4150-0.022mm

校核 0.022 + 0.035 = 0.057 >0.04

由此可知,只有缩小δ

p、δ

d

提高制造精度,才能保证间隙

在合理范围内,此时可取

δp = 0.225 ×0.04 = 0.009 mm

δd = 0.375 × 0.04 = 0.015 mm

故D d = 104.435+00.015 mm

D p = 104.2850-0.009 mm

方向二:D d = ( D max - x ×△)+0δd

= (30 – 0.5 × 0.52 )+00.021 mm

=29.74+00.02mm

D p = ( D d – 2C min )0-δp

= ( 29.74 – 0.15 )0-0.013 mm

= 29.590-0.013 mm

校核 0.013 + 0.021 = 0.034 < 0.04 (满足间隙公差条件)1/4圆弧半径的尺寸计算:

D d = ( D max - x *△)+0δd

= ( 2 – 0.5 × 0.25 )+00.01 mm

= 1.875+00.01 mm

D p = ( D d – 2C min )0-δp

= ( 1.875 – 0.015 )0-0.006 mm

= 1.7250-0.006 mm

校核 0.01 + 0.006 = 0.016 <0.04 ( 满足公差间隙条件 ) 2.1.2模具的结构设计

采用倒装式的模具结构

(1)凹模的外形尺寸

凹模的外形尺寸应保证凹模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修磨量。凹模

的外形尺寸一般是根据被冲材料的厚度和冲裁件的最大外形尺

寸来确定的。

凹模的厚度为

H =KB (≥ 15mm )

= 0.38×104 = 39.52 ≈ 40 mm

凹模的壁厚为

C = 2×H (≥ 30 ~ 40 mm )

= 2 × 40 = 80 mm

式中B为冲裁件的最大外形尺寸,K为系数,是考虑板料厚度影响的

系数,可查教材表2.8.2

(2) 定位方式本模具采用倒装复合模,因此采用活动挡料销和定位板

的形式定位。

(3) 卸料方式本模具有冲孔的工序需要压料,因此采用弹压卸料板,

其卸料板由弹簧和卸料螺钉组成。

(3) 推件方式推件装置弹簧加推件块的方式。

2.1.3冲孔模具的装配图

1、2、4、紧固螺钉2、推件弹簧3、冲孔凸模5、上模座6、导套

7、卸料弹簧8、导柱9卸料螺钉10下模座11、垫板12、挡料销13、卸料板14、销钉15、落料凹模16、推件块17、落料凹模固定板

2.1.4 选择标准零件

(1) 模座的选择:根据凹模的尺寸及压力机的闭合高度选择GB2855.5-81.HT200 200×200mm 闭合高度210×255mm

(2) 导柱的的规格:32×190mm 导套的规格:32×115×48mm

(3) 卸料弹簧的选择;根据模具的安装位置,选用6个弹簧,则每个弹簧的负荷为:F预=F卸/N=7198/6=1199N

查表,并考虑到模具结构尺寸,安GB2089-80初选弹簧参数为:d=6 Dt=32 t=9.93 Fj=1360 h0=65 n=5.5 hj=19.3 L=7.54

h预=hj/Fj×F预=19.3/1360×1199=16mm

检查弹簧最大压缩量是否满足条件

h预+h工作=16+2.5=18.5<19.3

故所选弹簧是合适的。

(4)卸料螺钉根据卸料弹簧的高度选用GB2867.6-81圆柱头内六角卸料螺

钉规格:10×70mm

(5)模柄选用A50×100 GB2862.3-A3

2.1.5 选择冲压设备,校核基本参数

(1) 选用的压力机第一章以有现只需要校核其闭合高度

H=236<250闭合高度

2.1.6冲孔落料零件图

2016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赛项

附件2 2016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海信杯” 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技能大赛 学生组-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赛项 (样题) 总时间:6个小时 任 务 书 场次号工位号 二〇一六年十月

赛项说明 1.本届模具制造技术比赛参赛选手根据赛场提供的半成品模具,利用赛场平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除了需数控铣削、线切割加工、精密平面磨床磨削加工与钳工加工外,还需要进行制件数字建模设计、零件3D数字建模设计及2D零件图完善模具结构设计、模具装调与试模的操作,赛程时间仅为360分钟,3名比赛选手必需分配好各自承担的任务,协同完成整个项目。 2.加工零件的材料为45、T10A与P20钢。零件的钻孔、扩孔、铰孔、攻丝、修配、研磨等钳工需要的钻头、铰刀、丝锥、研磨等工具需自带。大赛提供给选手的就是:半成品模具、需加工的零件毛坯料。 3.考虑裁判评分需要,选手提交的零件模型文件3D数模,以**、X_T文件格式保存;零件2D零件图纸(要求按国家机械制图相关规定绘制工程图,标注尺寸公差、精度等级、技术要求等),以**、PDF文件格式保存。(可使用的软件见赛规)。 4.工作零件刃口锋利,选手需在精密平面磨床上进行磨削加工。 5.在试模任务中,参赛选手现场填写试模报告,内容包括:模具安装、试模步骤等内容。参赛选手或现场技术人员根据选手提供的成形参数与模具安装步骤,进行试模。 6.比赛结束时上交装配后的模具要求所有零部件可拆卸的。如果使用常规手段无法拆卸,并导致零件尺寸不能检验,该部分零件尺寸检验分数视为零分。 7、参赛选手需要加工5个半成品模具零件:凸模固定板、凹模、卸料板、推件块、凸凹模,不得加工大赛提供给选手的其它模具零部件,否则模具外观分数视为零分。

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案概述

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案 材料:Q235钢 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工件有冲孔、内孔翻边、落料三个工序。材料为Q235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的尺寸全部为自由公差,可看作IT14级,尺寸精度较低,普通总裁即可满足要求。 二、冲压工序方案的确定 工件包括三个基本工序,这里采用级进模生产。级进模生产只需 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 三、主要设计计算 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 因工件的形状较为复杂,排样采用直

排。搭边值取1.5和1.8,送料采用导轨形式 得料宽为: B=(L max+2a+2b)=110mm+3.6mm+4mm=117.6mm 注:b—板料进入导轨宽度。A—搭边余量。L max—条料宽度方向( 冲裁件的最大尺寸。)步距27.9mm,一个步距的材料利用率= A/B S?100%=(1020.5/3375)%=30.4%(A一个冲裁伯的面积; B—条料宽度;S—步距。) 2.冲压力的计算 模具采用级进模,选择弹性卸料、下出件。 冲裁力:F=F落+F冲=KL tτ(L-零件总的周长,包括零件外轮廓和内孔。)F=KL tτ=1.3?350.25?1?380=173023.5N 卸料力:F X=K X F=0.04?173023.5=6921N 冲压工艺总力:F Z=F+F X=173023.5N+6921N=179944.5N 落料所需冲裁力:F落=KL落tτ=271.2?1?380=133972.8N 落料部分所需卸料力:F X 落=K X F落=0.04?133972.8N=5359N 冲孔所需冲裁力:F孔=KL孔tτ=79.05?1?380=39050.7N 冲孔部分所需卸料力:F X 孔=K X F孔=0.04?39050.7N=1562N 3.翻边工艺的分析及翻边力的计算 由零件图可以反应出内孔的翻边为变薄翻边,且是在平板料上的 翻边。由图上给出的尺寸可知预冲孔的大小未知,因而要判断预 冲孔的大小。 4.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精编WORD版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一、名词解释 1.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放置在模具内的板料施加变形力,使板料 在模具内产生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 2.回弹:常物理反弹,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物理变形,当压力释放时所产生的 还原或近还原的状态的物理变化? 3.热塑性塑料:指具有加热软化、冷却硬化特性的塑料。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 分塑料属于这个范畴。加热时变软以至流动,冷却变硬,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反 复进行。 注射模:所用的模具称为注射成型模,简称注射模.它是实现注射成型工艺的重要 工艺装备. 注射模根据结构与使用的目的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4.分型面:分型面是指两者在闭合状态时能接触的部分· 5.热扩渗技术:是用加热扩散的方式使欲渗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渗入金属材料或工件的 表面,从而形成表面合金层的工艺。 6.注射模:塑料注射成型所用的模具称为注射成型模,简称注射模.它是实现注射成型 工艺的重要工艺装备. 二、填空题

7.冷冲压模具的分类,按模具工序组合程度分,可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 8.由冲压加工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原材料性能等的不同,所采用的加工方法也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可分为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两类。 9.根据变形机理的不同,冲裁工艺可以以分为普通冲裁和精密冲裁两大类。普通冲裁是由凸凹模刃口之间产生剪切裂缝的形式实现板料分离。而精密冲裁则是以变形的形式实现板料的分离。 10.级进模中控制冲裁件的孔与外形的相对位置精度就必须严格控制送料步距,定距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用导正销定距的级进模和用侧刃定距的级进模。 11.如右图所示,冲裁件的断面质量包括 塌角带,光亮带,断裂带,毛 刺区四个部分。较高质量的冲裁件断面, 应该是:光亮带较宽,约占整个断面的 1/3以上,塌角、断裂带、毛刺和锥度都 很小,整个冲裁件零件平面无穹弯现象。 12.凹模孔口形状的基本形式有直壁式、斜壁式、凸台式三种。其中直壁式刃口冲裁时磨损大,工件易在孔内积聚;低硬度的凹模可用锤打斜面的方法来调整冲裁间隙。 13.右图所示为圆形件一次弯曲成形模,其中2 指向的零件名称是。

模具设计与制造重点知识

模具考试试题复习题 1.冲压工序主要有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 分离工序的特点是沿着一定边界的材料被破坏而使板料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相互分开,如冲孔,落料,切边等。成形工序是指在板材不被坏的前提下,使毛坯发生塑性变形使其形成所需要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其特点是通过塑性变形得到所需零件,如弯曲,拉伸等。 2.凹凸模之间的间隙对冲压的影响? 间隙对尺寸精度的影响:间隙越大,板材所受的拉伸作用增强,使落料件的尺寸小于凹模尺寸,冲空间尺寸大于凸模尺寸。 间隙对冲裁力的影响:间隙越小,冲裁件所受的切向压力越大,使冲裁力增加。 间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间隙越小,磨损越大,模具的使用寿命减短。 3.分析简单模复合模级进模的特点及作用 简单模:每次行程只能完成单一的冲裁工序,应用于单件生产。 复合模:压力机在一次行程中在一个工位能完成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冲裁工序,其结构紧凑加工精度高,生产率高适用于批量生产,尤其是能够保证内孔与外轮廓的同心度。 级进模:又称连续模,其特点是压力机在一次冲裁行程中,能够完成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多工位冲裁工序,适用于结构复杂了零件批量生产。 4.什么是相对弯曲半径,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 毛坯的外层材料受切向压力作用,其塑性变形程度取决于r/t的比值,这个比值称为相对弯曲半径,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主要有板材的厚度宽度,板材的表面质量,板材的纤维方向,板材的机械性能等。 5.拉伸过程存在哪些问题? 起皱和破裂。 起皱的应对措施:采用压边圈防止毛坯拱起,此外增加板材的厚度,减小拉伸力也能减缓起皱的倾向。破裂的应对措施:采用增大圆角和在凹模表面涂抹润滑剂的措施。 6.基准的选择原则: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选择与加工位置保障精度的面,不重复使用原则,余量均匀原则,选择大而平整的表面原则,便于装夹原则。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 7孔加工刀具有哪些?分别用于什么场合? 麻花钻:用于孔的粗加工 扩孔钻:用于已加工孔的进一步扩大加工。 铰刀:用于孔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镗刀:和扩孔钻一样,用于孔的扩大加工,精加工。 8.电火花成形加工有哪些?分别用于什么场合? 单电级加工:广泛应用于型腔电火花加工。 多电极更换法:适用于尖角,窄缝多的型腔加工。 分电极加工法:适用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复杂零件加工。 9.什么是电规准?它对型腔加工的意义? 脉冲电源发送提供电火花加工的脉冲宽度,脉冲间隔,峰值电流的一组参数,这组参数称为电规准。粗规准:用于电火花精加工;中规准用于精加工与粗加工之间的过渡加工。精加工用于电火花的精加工。 10.模具间隙的调整方法有哪些?哪些用于间隙大小,哪些用于调整均匀? 垫片法,镀铜法,透光法,涂层法,工艺尺寸法,工艺定位器法,工艺定位孔法,试切法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介范文

关于对UG学院教学计划编制的思考和说明 三维产品设计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三维产品设计及工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UG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分析和制造,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机械与计算机结合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毕业生任职岗位: 1、在设计部门从事新产品研发工作, 2、在制造部门从事工艺规程制定及工装设计工作, 3、机电产品的生产工艺与实施及现场管理。 4、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管理工作。 5、在产品销售部门从事销售工程师工作 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 (1)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具备机械制造的工艺分析与实施能力,掌握机械加工及装配的常规工艺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先进技术及其发展动向。 (2)掌握UG三维产品设计和工程图生成技术,能阅读和草绘机械加工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正确标注尺寸等技术要求。 (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的基本知识。 (4)能熟练使用UG软件完成对机电产品的设计、分析、制造、装配。 (5)掌握机、电、液技术在设备及装备中的应用技术知识。 (6)掌握计算机在专业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7)了解企业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 主干课程: 1、三维设计及工程图技术 2、工程力学 3、机械原理 4、机械设计 5、电工与电子技术 6、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 7、机械制造技术 8、现代设计方法 9、机械系统设计 10、数控加工技术 11、UG高级设计应用 12、液压与气动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及工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UG软件进行模具设计、分析和制造,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毕业生任职岗位: 1、从事冷冲压及塑料制品的生产工艺规程制定与实施及现场管理。 2、从事冷冲模、塑料模等模具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修工作。 3、能熟练使用UG软件完成模具的CAD/CAM工作。 4、从事冲压及塑料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5、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管理工作。 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 (1)掌握机械加工及装配的常规工艺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先进技术及其发展动向。 (2)掌握UG三维产品设计和工程图生成技术,能阅读和草绘机械加工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正确标注尺寸等技术要求。 (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的基本知识。 (4)能用UG软件完成对模具的设计、分析、制造、装配。 (5)掌握机、电、液技术在设备及装备中的应用技术知识。 (6)掌握计算机在专业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7)了解企业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 主干课程: 1、三维设计及工程图技术 2、机械原理 3、机械设计 4、电工与电子技术 5、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 6、机械制造技术 7、冷冲模设计与KDA技术 8、注塑模设计与CAD技术 9、数控编程及应用 10、冲压模设计与KDA技术 11、特种加工 12、液压与气动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 组长:李恩田杨明(五粮液普什集团模具公司总经理) 成员:闫庆禹(五粮液普什集团模具公司技术部长) 陈方周(宜宾力源电机有限公司技术部长) 陈军(宜宾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专业部主任) 贺大松阳彦雄袁永富唐永艳杨宇郭晟曾欣 刘存平刘光虎罗宗平张锐丽刘勇赖啸宋宁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1、背景分析 模具工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我国模具工业从起步到飞跃发展,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近几年来,我国模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模具CAD/CAM/CAE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模具向着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的方向发展。 模具及精密制造产业是宜宾市的重点发展产业。根据国家科技部国科函高[2011]3号文件,“宜宾市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确认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全国被认定的22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唯一以发展精密模具和特种材料集成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宜宾市“十二五”规划指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五粮液普什集团(含普什模具、普什重机等)等机械制造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形成全省乃至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中心,到2015年,宜宾精密模具及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年产500亿(2010年为92.6亿),对模具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2、人才需求分析

宜宾地区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类技能应用人才紧缺。随着宜宾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的逐步展开,以及宜宾以五粮液集团普什模具有限公司为首的模具产业集群的发展,本地区对于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岗位的模具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增,而宜宾地处川滇黔结合部的地域特点,决定了该专业需求的人才主要依靠本地培养。因此,培养一批稳定的模具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加强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建设也就成了首选。 3、服务方向及技术领域 本专业以支撑“宜宾市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对模具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为核心,坚持立足宜宾、面向川南、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两懂两会”(懂冲塑模具设计、懂模具CAD/CAM/CAE软件应用、会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对模具进行制造、会经营管理)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模具加工设备的调整与操作,生产、技术的组织与经营管理等工作。 二、专业建设基础 2001年开办模具专业,2009年确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随宜宾及周边地区模具专业人才需求的扩大,专业发展迅速,。 1、学生规模 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现有在校学生共624人。 图2-1 近3年模具专业学生入学情况 2、师资情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材料学院专业介绍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 专业适用范围: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系统的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工程技术知识;具有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研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成为相关行业与部门业务骨干和领导者所需要基本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材料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理论力学、材料研究方法、制造技术、材料表面技术、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失效分析、粉末冶金原理、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计算机在材料学中的应用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 专业适用范围:本专业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科研、生产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习和掌握材料科学及其成型工艺和技术,掌握材料加工成型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材料成型形状控制、材料组织、结构性能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和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能力以及机械与自动化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的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学及热处理、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成型基础、金属塑性成型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机械设备与模具设计、微机原理与计算机应用等。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科) 专业适用范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我院示范性教学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并特别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突出职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提高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强化基础技能训练,重点学习先进的AutoCAD、Pro/E、UG NX等现代设计软件及数控编程技术。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家电、机械、汽车、电子、塑料等行业的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钳工、模具修理技师、机械制图技术员、产品设计员、工艺造型设计员、各种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及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等工作。能运用Pro/E、UG NX、AutoCAD等先进软件进行制品设计和模具设计及数控编程加工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非模具专业学生的一门拓展专业课。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冲模加工的特点,初步具有编制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进行设计简单冲模的能力;了解塑料成型的特点,掌握塑料模的基本结构和塑料模设计的基本知识。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 开设本课程,是在修完《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工艺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开设;与该课程平行开设的课程有:《数控自动编程技术》,这些课程讲述了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而模具零件也是机械零件的一类,其他零件适用的模具零件也适用。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形成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整体框架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针对岗位工作过程任务、项目实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素质培养,符合高职教育中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色。在设置上具有针对性同时又强调适应性,课程内容不能太专、太细,而要考虑到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能跟上时代发展、职业变化的需求而不断调整自身的问题,因此着重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讲授必需冲压和塑料成型基础知识,着重介绍典型模设计制造内容,并适当简介新工艺和新的成型模具。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非模具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施。 三、课程目标 1、课程总体目标

《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门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涵盖了模具课程的主要专业内容,包括冲压成型与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模具的机械加工、现代模具制造的一些基本知识。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常用生产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特别是冲压模具与塑料模具设计原理、过程与模具加工方法,了解模具加工的过程中的特种加工以及CAD/CAM技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模具设计能力。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冲压成形的基本原理及变形规律; 2.掌握冲压成形的基本工序、冲压模具典型结构; 3.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 4.掌握塑料模的基本知识和注射模设计的基本知识; 5.了解模具特种加工及模具装配有有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冲压成形概述(4学时) 1.1冲压成型特点与分类 1.2冲压成型的基本理论 1.3冲压常用材料与设备 第二章冲裁工艺与冲裁模(6学时) 2.1冲裁工艺及冲裁件的工艺性 2.2冲裁变形过程分析 2.3排样设计 2.4 冲裁工艺计算 2.5 冲裁模的典型结构 2.6 冲裁模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第三章弯曲工艺与弯曲模(4学时) 3.1 弯曲工艺及弯曲间的工艺性 3.2 弯曲工艺设计及计算 3.3弯曲模的典型结构 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4学时) 4.1拉深工艺及拉深件的工艺性 4.2拉深工艺设计及计算 4.3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4.4拉深模设计 4.5拉深模设计举例 4.6覆盖件拉深 第五章冲压工艺设计(2学时) 6.1冲压工艺设计过程 6.2冲压工艺方案的拟订 6.3模具设计 6.4冲压工艺设计举例 第七章塑料成型概述(5学时) 7.1塑料及塑料模的基本概念 7.2 塑料件的结构工艺性 5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试题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试题 时间:2009-06-13 来源:作者: 要求与模柄的轴心线(或偏移不大)。 2 、普通曲柄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是指位置时,滑块底面到之间的距离。 3 、模具的闭合高度是指冲模处于闭合状态时,模具至之间的距离。 4 、落料凹模在上模的叫复合模,而落料凹模在下模的叫复合模。 5 、侧刃常被用于定距精度和生产效率要求高的中,其作用是控制条料进给方向上的。 6 、弯曲变形程度用表示。 7 、拉深变形程度用表示。 8 、冷挤压过程中,根据金属流动方向和凸模运动方向的相互关系,可分为轴向挤压和径向挤压,轴向挤压又可分为、和三种。 9 、影响塑件收缩的因素可归纳为: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10 、塑料模成型零件的制造公差约为塑件总公差的 _ ____ 至 _ ____ 较合适? 11 、塑料模具的导向机构主要有 _____ ________ 导向和 _____________ 定位两种类型。 12 、塑料模失效的主要形式有: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1 、大批量生产基本上都采用模具,所以模具的寿命越高越好。() )、曲柄冲床滑块允许的最大压力是随着行程位置不同而不同。(2 3 、搭边值的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保持条料有一定的刚度,以保证零件质量和送料方便。() 4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金属材料中,硬材料的冲裁合理间隙大于软材料

合理间隙。() 5 、斜刃比平刃的冲裁力大。() 6 、在降低冲裁力的诸多措施中,采用阶梯布置的凸模时,为了保护小凸模,应使小凸模比大凸模高一些。() 7 、弯曲工序中 , 冲压用材料过厚可能造成制件回弹加大。() 8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仅凸模圆角不同,弯曲后凸模圆角半径小的回弹较小。() 9 、弯曲件的中性层一定位于工件 1/2 料厚位置。() 10 、拉深系数越小,说明拉深变形程度越大。() 11 、一般情况下,从拉深变形的特点考虑,拉深模的凹模的圆角表面粗糙度应比凸模的圆角表面粗糙度小些。() 12 、为了便于塑件脱模,一般情况下使塑料在开模时留在定模上。() 13 、塑料模的模脚(垫块)是用来调节模具总高度以适应成型设备上模具安装空间对模具总高度的要求。() 14 、潜伏式浇口是点浇口变化而来的,浇口因常设在塑件侧面的较隐蔽部位而不影响塑件外观。() ) 1 、冲裁模的间隙应当模具导向件的间隙。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小于等于。 2 、在连续模中,条料进给方向的定位有多种方法,当进距较小,材料较薄,而生产效率高时,一般选用定位较合理。 A 、挡料销; B 、导正销; C 、侧刃; D 、初始挡料销。 。表示 r/t 、相对弯曲半径3 A 、材料的弯曲变形极限; B 、零件的弯曲变形程度; C 、弯曲难易程度; D 、零件的结构工艺好坏 4 、除弯曲和拉深以外的成形工艺中,均属于伸长类变形,其主要质量问题是拉裂。 A 、校平、整形; B 、缩口、外翻边、; C 、胀形、内孔翻边; D 、挤压、旋压。 5 、圆孔翻边,主要的变形是坯料。 A 、切向的伸长和厚度方向的收缩; B 、切向的收缩和厚度方向的收缩; C 、切向的伸长和厚度方向的伸长; D 、切向的收缩和厚度方向的伸长。 6 、注射机的锁模力必须大于型腔内熔体压力与塑件和浇注系统在 ________ 上 ______ 的乘积。 A 、模板面积 B 、浇口截面积 C 、分型面 D 、投影面积 7 、在多型腔模具中,分流道的排列有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两种。 A 、平衡式 B 、环形 C 、非平衡式 D 、矩形 8 、在实际生产中斜导柱斜角α一般取 __ ___ 至 _ ____ 度,最大不超过 ___________ 度。

模具设计与制造1

一、填空题 1. 冲裁既可以直接冲制成品零件,又可以为其它成形工序制备毛坯。 2.从广义来说,利用冲模使材料相互之间分离的工序叫冲裁。它包括冲孔、落料、切断、修边、等工序。但一般来说,冲裁工艺主要是指冲孔和落料工序。 3.冲裁根据变形机理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冲裁和精密冲裁。 4.冲裁变形过程大致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分离三个阶段。 5.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剪裂带、毛刺四个部分组成。 6.圆角带是由于冲裁过程中刃口附近的材料被牵连拉入变形的结果。 42 ?落料时,应以凹模为基准配制凸模,凹模刃口尺寸按磨损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计算。 43 ?冲孔时,应以凸模为基准配制凹模,凸模刃口尺寸按磨损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计算。 44 ?凸、凹模分开制造时,它们的制造公差应符合δ凸+ δ凹≤ Z max -Z min 的条件。 45 ?配制加工凸、凹模的特点是模具的间隙由配制保证,工艺比较简单,不必校核δ凸 + δ凹≤ Z max-Z min 的条件,并且可放大基准件的制造公差,使制造容易。 46 ?冲孔用的凹模尺寸应根据凸模的实际尺寸及最小冲裁间隙配制。故在凹模上只标注基本尺寸,不标注公差,同时在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上注明凹模刃口尺寸按凸模实际尺寸配制,保证双面间隙为 Z min ~ Z max 。 47 ?冲裁件的经济公差等于不高于 IT11 级,一般落料件公差最好低于 IT1 0 级,冲孔件最好低于 IT9 级。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冲裁间隙过大时,断面将出现二次光亮带。(× ) 2 ?冲裁件的塑性差,则断面上毛面和塌角的比例大。(× ) 3 ?形状复杂的冲裁件,适于用凸、凹模分开加工。(× )用配合加工 4 ?对配作加工的凸、凹模,其零件图无需标注尺寸和公差,只说明配作间隙值。(× ) 5 ?整修时材料的变形过程与冲裁完全相同。(×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装备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研室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中职毕业生。 2.采用学分制,修业年限最高为六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相适应,面向模具设计和制造业,冲裁与模塑加工企业,培养具有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精操作、会维修、懂管理、知工艺的能力,能够胜任生产现场操作、生产组织和管理、基本工艺文件制订和产品销售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三、适应岗位(岗位群) 1.模具产品中(高)级装配人员; 2.较复杂的冲压模具和塑料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员; 3.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设备高级操作与维护人员; 4.生产车间的生产调度员、工艺员、技术员; 5.机械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技术人员。 四、岗位能力要求 (见表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 五、专业素质要求 1.基本要求 学生在学期间必须获得以下4类证书,方能取得毕业资格。 (1)4个职业技能证书; (2)社会公益服务证书; (3)企业经历证书; (4)学生科技社团证书 2.技能和技术要求 实施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标准对接,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获得下列资格证书中的4个,其中至少有2个是高级证书,至少有2个是非操作工种证书。 (1)中(高)级模具钳工技术等级证书 (2)电加工操作技术等级证书 (3)高级制图员 (4)中级车工 (5)模具加工工艺员 (6)机械工程常用软件认证 3.拓展要求 学生在学期间,具备条件的同学可争取获得如下证书。 (1)英语B级(4)国家计算机二级 (2)英语A级(5)国家计算机三级 (3)英语四级

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卡片

工艺过程卡 零件名称大 孔 凸 模 零 件 编 号 2 材 料Cr12MoV 件 数 1 序号工序 名称 加工简要说明工时设备 1 锻造按Φ20×95mm备料; 2 热处理退火;热处理炉 3 车 削 在车床上装夹校正,打中心孔,车外圆尺寸到 Φ20mm,精车外圆到图纸要求,掉头平端面,车削 Φ14mm外圆到Φ14.25mm,Φ15mm外圆到 Φ15.4mm; 车床 4 热处理按照热处理工艺,对刃口工作部分局部淬火达 到58~62HRC; 热处理炉 5 外圆 磨削 磨削Φ14和Φ15mm外圆到图纸要求的尺寸和粗糙 度; 万能外 圆磨床 6 钳工修整; 7 检验根据图纸对尺寸和形状位置精度检验零件精度

工艺过程卡 零件名称小 孔 凸 模 零 件 编 号 3 材 料Cr12MoV 件 数 4 序号工序 名称 加工简要说明工时设备 1 锻造按Φ15×95mm备料; 2 热处理退火;热处理炉 3 车 削 粗车外圆至Φ12.26mm,精车Φ12mm至尺寸要 求。两端允许打中心孔。车削Φ6mm到尺寸Φ 6.1mm,车削Φ8mm外圆,留有单边0.2mm余量, 车削端面,到尺寸要求; 车床 4 热处理按照热处理工艺,对刃口工作部分局部淬火达 到58~62HRC; 热处理炉 5 外圆 磨削 磨削Φ6mm和Φ8mm外圆到图纸要求的尺寸和粗糙 度; 万能外 圆磨床 6 钳工修整; 7 检验根据图纸对尺寸和形状位置精度检验

工艺过程卡零 件名称挡 料 销 零 件 编 号 4 材 料T8A 件 数 2 序号工序 名称 加工简要说明工时设备 1 锻造按Φ16×20mm备料; 2 热处理退火;热处理炉 3 车 削 在车床上装夹校正,打中心孔,车削端面,车Φ12mm 和Φ6mm外圆,留单边0.2mm余量并倒角,车削2 ×0.2mm的槽至尺寸要求; 车床 4 热处理按热处理工艺,局部淬火达到43~48HRC;热处理炉 5 外圆 磨削 磨削Φ12mm、Φ6mm和Φ12mm下端面,到图纸要 求的尺寸和表面粗糙度; 万能外 圆磨床 6 钳工修整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代码580106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文理兼收)或同等学历者 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 就业面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机械设计、新型工业产品的设计,还可以到XXXXXXXX等机械及车辆生产企业从事相关工作。如表1。 表1 岗位群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有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面向模具行业,适应模具制造与维护等领域第一线需要,掌握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模具加工设备操作、较强的模具装配和设备维护能力,能熟练进行模具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模具产品工艺编制、生产技术实施、模具产品售前及售后技术服务等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 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成为懂法守法的公民。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2)文化素质:具有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数学、英语、计算机知识等。 (3)业务素质:具有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调试、设备故障诊断、检测与维修、机械加工、测量和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维修及电机的拆装与维修的应用能力;具有

机械制造加工工艺和造型设计能力。 (4)身心素质:掌握体育运动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经受挫折,不断进取,在工作中有广泛的社交能力,适应各种环境。 2. 知识结构 (1)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机械及模具领域内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备较广泛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 (3)掌握汉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具备科技论文的阅读写作能力。 3. 专业能力 (1)具有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能力。 (2)具有冷冲模、塑料模及其他模具设计的基本能力,能上岗从事模具设计工作。 (3)能利用数控加工、电加工等先进制造技术制造各种类型的模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直接上岗从事模具制造工作。 (4)熟悉模具生产企业生产流程,具有编制模具产品的工艺规程和一定的生产组织管理、协调等能力。 (5)具有熟练的模具加工设备操作、较强的模具装配和设备维护、改进能力。 (6)具有进行模具产品售前及售后技术服务的能力。 二、职业证书 (1)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3)以下职业技能证书之一: 三、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设置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 1. 基础课程部分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军事体育、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方面的课程。此部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基础素质,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坚实思想政治、体育、英语等基本素质,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自测题答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自测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冷冲压:是塑性加工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在温室下对板料施加压力使其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精度的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2.变形工序:是使冲压毛坯在不破裂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以获得所要求的形状、尺寸的零件的冲压加工方法。 3.冲裁:是利用模具在压力机上使板料产生分离的冲压工艺。 4.排样:冲裁件在条料或板料上的布置方式称为排样。 5.冲裁间隙:冲裁凸、凹模刃口部分尺寸之差称为冲裁间隙。 6.弯曲:又称压弯,是将板料、棒料、管料等弯成一定角度、曲率和形状的工艺方法。 7.拉深:又称拉延、拉伸,是利用拉深模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将平板坯料或空心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 8.校平:校平是将不平的工件放在两块平滑的或带有齿形刻纹的平模板之间加压,使不平整的工件产生反复弯曲变形,从而得到高平直度零件的加工方法。 9.特种加工:是指利用热能、电能、声能、光能、化学能、电化学能去除材料的加工工艺方法。10.模具装配:按照模具的技术要求,将加工完成、符合设计要求的零件和购配的标准件,按设计的工艺进行相互配合、定位于安装、连接与固定成为模具的过程,称为模具装配。 二、填充题: 1.冷冲压是塑性加工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在温室下对板料施加压力使其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精度的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因为它主要用于加工板料零件,所以也称板料冲压。 2.冷冲模是实现冷冲压加工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没有先进的模具技术,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 3.冷冲压用材料大部分是各种规格的板料、带料和块料。 4.选择冷冲压设备的类型主要根据所要完成的冲压工艺的性质、生产批量的大小、冲压件的几何尺寸和精度要求。 5.冲裁变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断裂分离阶段。6.冲裁时搭边过大,会造成材料的浪费,搭边太小,则起不到搭边应有的作用。 7.冲压力是冲裁力、卸料力、推料力和顶料力的总称。 8.设计冲裁模的刃口尺寸时,落料模应以凹模为设计基准,再按间隙值确定凸模尺寸;冲孔模应以凸模为设计基准,再按间隙值确定凹模尺寸。 9.模具设计时,要尽可能减小和消除回弹常用的方法有补偿法和校正法。 10.为了保证拉深件的质量,在拉深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润滑剂,以减少模具与工件之间 的摩擦,使拉深过程正常进行。 11.决定拉深工序次数的原则是既要使材料的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又要充分利 用材料的塑性,使之达到最大可能的变形程度,通常以拉深系数m 表示拉深的变形程度。 12.凸、凹模的圆角半径,尤其是凹模的圆角半径对拉深工作影响很大。凹模圆角半径 过小,易使拉深件表面划伤或产生断裂;圆角半径过大,由于悬空面积增大,使压边面积减小,易起内皱。 13.冷挤压是在常温条件下,利用模具在压力机上对金属以一定的速度施加相当大的压 力,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14.塑料是以相对分子量较高的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其它添加剂,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塑化成型的高分子合成材料。 15.塑料按照热性能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类。 16.在塑件脱模过程中为了避免擦伤和拉毛,塑件上平行于脱模方向的表面一般应具有 合理的脱模斜度。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综合技能测试大纲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综合技能测试手册 姓名胡小欢 班级B1051班 学号19 成绩 教师陈爱霞纪良波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综合技能测试大纲 一、考核的目标 建立开放式的综合技能考核评估体系。既考理论,又考实践,通过实际设计及操作,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考核的基本要求 本专业技能考核学生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培养“懂操作、知工艺”,在生产一线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考核方式 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考核分为两部分:一是模具拆卸、测绘、装配、维修技能考核,占30%;二是利用模具设计软件将测绘的零件或模具进行三维图造型和二维图零件设计能力考核,占30%。三是利用模具设计软件将测绘的零件或模具进行三维图造型或总装配图设计能力考核,占40%。 公共基础技能考核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英语应用能力,采取结合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撰写文献综述和英文摘要的方式。 专业技能考核考核方式:根据模具的种类,确定拆卸顺序,测绘模具装配图和主要零件的零件图,正确装配模具,掌握模具维修的基本方法。 四、公共基础技能考核的内容和要求 从互联网上检索与本专业及专业课程相关的国内外学术前沿或学术权威网站3个以上和核心期刊杂志3种以上。可结合专科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用WORD文档撰写反映本学科、专业或专业课程学术发展前沿课题的文献综述(不少于1000字)和英文摘要(不少于200单词),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完成。 五、专业技能考核项目及具体内容、要求 项目分值时间 模具拆卸1560分钟 模具测绘(草绘、手工绘制)30120分钟 模具装配1060分钟 安全文明操作5 使用设计软件对测绘的模具及零 40180分钟 件进行设计 (一)拆卸模具 1.考核内容 考核学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各种工具、拆卸顺序及文明操作等内容。

2021年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2011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中职)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专业名称、代码、所属专业大类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代码580106,属机械设计制造类。 二、招生对象 中职生源 三、学制 三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机械、电子、轻工、塑料等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模具设计、制造和维修,模具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等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与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就业岗位与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要求一览表 五、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在制造方面达到模具制造的技师水平,设计方面达到助理设计师的水平。具体来看,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素质: (一)知识要求 ●具有本专业必须的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理论基础知识 ●掌握模具设计的方法,具备模具制造工艺知识

●掌握模具CAD/CAM基础知识 ●具备模具材料及成形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 ●掌握典型模具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的基础理论和技 术知识 (二)技能要求 ●具有模具数控加工编程能力 ●具有一定钳工操作能力、模具修配能力 ●具有熟练运用CAD/CAM软件进行模具造型设计和加工的 能力 ●具备数控加工设备操作技能 ●具备编制冲压工艺、塑料模塑工艺和压铸成型工艺的能力 ●具备编制模具零件制造工艺的能力 ●具备跟踪专业技术发展方向、探求和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三)素质要求 ●具有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 ●具有强烈的自信心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再学习能力。 ●具有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 六、课程结构 七、核心课程 塑料模具制造:基于塑料模具制造整个过程,实现对模具制造的综合技能训练;该课程整合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基础等制造类相关的知识内容,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通过该

模具设计与制造(第二版)复习资料

1.1.1加工冲压的特点 优点: 1.能获得壁薄、重量轻、刚性好、形状复杂的零件 2.所加工的零件精度较高、尺寸稳定,具有良好的互换性 3.无屑加工,材料利用率高 4.生产率高,生产过程容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5.操作简单,容易组织生产 缺点:模具的设计制造周期长,费用高 1.1.2冲压加工基本工序 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 分离工序:冲压成形时,将冲压件或毛料沿一定轮廓相互分离,其特点是使材料发生剪切而分离。 成型工序:在不造成破坏的条件下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形成所需要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1.2.4应力状态对金属塑形的影响: 在主应力状态中,压应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即静水压力越大),则金属的塑性越高;反之,拉应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则金属的塑性越低; 1.3.1对冲压所用材料的要求: 1.应具有良好的塑性 2.应具有光洁平整且无缺陷损伤的表面状态 3.材料的厚度公差应符合国家标准 1.3.2金属板料的分类 1.黑色金属 2.有色金属 1.4冲压常用设备 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曲柄压力机、磨差压力机和液压机 曲柄压力机包括各种结构的偏心冲床和曲轴冲床 1.4.3曲柄压力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1.公称压力:曲柄旋转到下死点前某一特定角度(此特定角度称为公称压力角, 约为30度)时,滑块上所能容许承受的最大作用力。它反映压力机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生产中不允许冲压力大于公称压力。 2.滑块行程:滑块从上死点到下死点所走的距离,它为曲柄半径的两倍 3.闭合高度(装模高度):滑块在下死点位置时,滑块下表面到工作台垫板上表 面的距离 4.滑块行程次数:滑块每分钟从上死点到下死点,然后再回到上死点所往复的 次数。

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二章模具设计与制造 在大型工业生产中,人们为了提高生产力,使工业用零件生产快捷、批量生产、外形美观、简洁、品质稳定及零件有预定的功用和使用寿命,故人们为此而设计了该零件外形可开合、多次重复使用的模腔,称之为模具. 第一节常用设备及工具 一、常用设备: CNC加工中心、计算机铣床、计算机3D抄数机、车床、铣床、磨床、钻床、镗床、手提打磨机、砂轮机、磨刀机、手提砂轮机、吊钻机、电葫芦、线切割机、攻牙机、电焊机、氧焊机、氩焊机、手动压力泵、空气压缩机、锯床、雕刻机、灯箱、粹火炉、无心研磨床、拋光机等等二、常用工具: 钳子、虎口钳、铁钻、扳手、六角匙、起子、铁锤、研磨石、手锯、锉刀、卡尺、千分尺、高度尺、分度尺、直尺、直角尺、角度尺、厚薄规、塞规、塞尺、外圆规、内圆规、R规、硬度测试仪、光洁度测试仪. 第二节合金模和塑料模的主要区别: 一、模具主要区别: 二、适用啤注材料的区别: 第三节工模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常用材料 一、模具常用部件名称及定义: 1、上哥\下哥: 上哥为嵌入上内模的镶件,下哥为嵌入下内模的镶件. 2、上/下模镶针: 嵌入上/下内模的销子叫上/下模镶针,用来制作工件上的盲孔或通孔等. 3、行位/斜鸡/行位油板/斜鸡油板/斜边/压条: 行位即滑块,行位的工作面为工件料位,有两面为滑动面,一面贴斜鸡(又名压座、压块)滑动,中间穿有斜边(又名斜导边、斜导销),起推动行位的作用.另外在行位的工作面和斜鸡的滑动面都嵌有油板(即耐磨块). 4、方铁(垫脚)/底板: 方铁在底板(又名底部固定板,下模板、C板)与下模框之间用来固定间隔距离,提供顶出啤件的行程,为弹簧提供行程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