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安全检测综合实验 实验1-6

食品安全检测综合实验 实验1-6

食品安全检测综合实验 实验1-6
食品安全检测综合实验 实验1-6

实验一: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测定食品中胆固醇的意义。

2.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检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样品制备。

2.分光光度法检测。

三、实验要求

采用集中授课形式组织教学。

四、实验准备

1.样品制备及操作。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的使用方法。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实验原理

当固醇类化合物与酸作用时,可脱水并发生聚合发应,产生有颜色的物质。据此可先对食品样品进行提取和皂化,而后用硫酸铁铵试剂作为显色剂,测定食品中胆固醇的含量。

2.实验方法和手段

食品样品的制备,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六、实验条件

1.主要仪器

A.电子天平(1/10000)

B.电热恒温水浴

C.电动振荡器

D.具塞比色管:10 mL、25 mL

E.吸量管:2.0 mL

2.试剂

A. 石油醚

B. 无水乙醇

C. 浓硫酸

D. 冰乙酸:优级纯

E. 磷酸

F. 胆固醇标准物质

G . 胆固醇标准液。胆固醇标准储备液(1 mg/mL ):准确称取胆固醇100 mg ,溶于冰乙酸中,并定容至100 mL 。此溶液至少在2个月内保持稳定。胆固醇标准使用液(100 μg/mL ):吸取胆固醇标准储备液10 mL ,用冰乙酸定容至100 mL 。 此液用时临时配制。

H. 铁矾显色剂。铁矾储备液:溶解4.463 g 硫酸铁铵[FeNH 4(SO 4)2?H 2O]于100 mL 85%磷酸中,贮于干燥器内,此液在室温下稳定。铁矾显色液:吸取储备液10 mL ,用浓硫酸定容至100 mL ,贮于干燥器内,以防吸水。

I. 氢氧化钾溶液(500 g/L ):称取50 g 氢氧化钾,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 。

J. 氯化钠溶液(50 g/L ):称取5 g 氯化钠,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 。 K. 钢瓶氮气:纯度99.99%

3. 测定食品

食品。

七、实验步骤

1. 胆固醇标准曲线

吸取胆固醇标准使用液0.0、0.5、1.0、1.5、2.0 mL 分别置于10 mL 比色管内,在各管内加入冰乙酸使总体积皆达4 mL 。沿管壁加入2 mL 铁矾显色液,混匀,在15 min ~90 min 内,在560 nm ~575 nm 波长下比色。用胆固醇标准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做标准曲线。

2. 样品处理

食品样品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肪,并计算出每100 g 食品中的脂肪含量。将提取的油脂3滴~4滴(约含胆固醇300 μg ~500 μg ),置于25 mL 比色管内,准确记录其质量。加入4 mL 无水乙醇和0.5 mL500 g/L 氢氧化钾溶液,在65℃恒温水浴中皂化1 h 。皂化时每隔20 min ~30 min 振摇一次使皂化完全。皂化完毕,取出比色管,冷却。加入3 mL 50 g/L 氯化钠溶液,10 mL 石油醚,盖紧玻塞,在电动振荡器上振摇2 min ,静置分层(一般约需1 h 以上)。

3. 样品中胆固醇的测定

取上层石油醚液2 mL ,置于10 mL 比色管内,在65℃水浴中用氮气吹干,加入4 mL 冰乙酸,2 mL 铁矾显色液,混匀,放置15 min 后在在560 nm ~575 nm 波长下比色,测得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胆固醇含量。

4. 测定结果的计算

按下式计算:

1000

121????=m V c V A X 式中: X -----试样中胆固醇含量,单位为毫克每百克(mg/100 g );

A -----测得的吸光度值在胆固醇标准曲线上的胆固醇含量,单位为微克

( g);

V1----石油醚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2----取出的石油醚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称取的食品油脂试样量,单位为克(g);

c-----试样中油脂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 g)。

八、思考题

九、实验报告

1.预习报告

2.实验记录

试样中油脂含量c=

称取的食品油脂试样量m=

测得的吸光度值在胆固醇标准曲线上的胆固醇含量A=

3.实验报告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正式实验报告,用学校统一要求实验报告纸书写。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1.实验前要清点仪器,如果发现缺少应按规定手续项试验准备室领取,实验仪器若有损坏亦应按规定换取新仪器。

2.实验时应保持安静,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试验结果,积极思考问题。

3.实验时应按正确的操作法进行,注意安全

4.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地面及桌面的整洁。废纸、废液、金属屑等应投入废纸篓或废液桶中,严禁投入或倒入水槽内,防止水槽或下水道堵塞和腐蚀。

5.实验时要爱护公物,小心使用仪器或设备,注意节约用水、电、药品。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如果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6.实验完毕应将玻璃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整理好桌面,打扫干净水槽和地面。

7.实验结束后必须关闭电源、水龙头并关好门窗。

实验二: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

2.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试样制备。

2.气相色谱测定。

三、实验要求

采用集中授课形式组织教学。

四、实验准备

1.样品制备及操作。

2.气相色谱操作方法。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实验原理

试样中六六六、滴滴涕经提取、净化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与标准比较定量。电子捕获监测器对于负电极强的化合物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利用这一特点,可分别检测出痕量的六六六、滴滴涕。不同异构体和代谢物可同时分别测定。

2.实验方法和手段

食品样品的制备,气相色谱仪的操作。

六、实验条件

1.主要仪器

A.电子天平(1/10000)

B.气相色谱仪:配有电子捕获监测器

C.植物组织粉碎机

D.调速多用振荡器

E.离心机

F.微孔滤膜:0. 45 μm,有机系

2.试剂

A.丙酮

B.正己烷

C.石油醚(沸程30℃~60℃)

D.浓硫酸

E . 氯化钠

F . 农药标准品:六六六,纯度>99%;滴滴涕,纯度>99%。

G . 农药标准储备液:精密称取六六六、滴滴涕标准品(α-HCH ,β-HCH ,γ-HCH 和δ-HCH 以及 p ,p ’-DDE ,o ,p ’-DDT ,p ,p ’-DDD 和p ,p ’-DDT )各2.5 mg ,溶于正己烷中,分别移于25 mL 容量瓶中,以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混匀,浓度为200 mg/L ,贮存于冰箱中。

H . 农药混合标准工作液:分别量取上述各标准储备液于同一个25 mL 容量瓶中,以正己烷稀释至刻度。α-HCH ,γ-HCH 和δ-HCH 的浓度为0.005 mg/L ,β-HCH 和p ,p ’-DDE 浓度为0.01 mg/L ,o ,p ’-DDT 浓度为0.05 mg/L ,p ,p ’-DDD 浓度为0.02 mg/L ,p ,p ’-DDT 浓度为0.1 mg/L 。

3. 测定食品

蔬菜或水果:圆白菜、小白菜、草莓、小西红柿。

七、实验步骤

1.试样的制备与提取

称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蔬菜或水果)约100 g ,加适量水(圆白菜、小白菜等蔬菜加水150 mL ,草莓、小西红柿等水果加水50 mL ),于植物组织捣碎机中捣碎,混匀。准确称取匀浆15.0 g 左右于150 mL 磨口锥形瓶中,加20 mL 丙酮,将锥形瓶置于振荡器中振荡20 min ,加氯化钠3 g ,摇匀。用吸量管准确加入石油醚15.0 mL ,再振荡20 min 。静置分层,取上清液5.0 mL 转移至10 mL 塑料离心管,小心缓慢滴加0.5 mL 浓硫酸净化,振摇0.5 min ,于3000 r/min 离心10 min ,用针管取少量上层清液,经0.45 μm 有机系滤膜过滤后收集到小试剂瓶中,供气相色谱法分析用。

2.气相色谱测定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条件:载气:高纯氮,流速1 mL/min ,尾吹,,30 mL/min ;检测器温度225℃;进样口温度195℃;进样量为1 μL 。程序升温:185℃(8 min )——45℃/min ——230℃(3 min )——50℃/min ——280℃(2 min )。与标准比较定量。

3. 测定结果的计算

试样中六六六、滴滴涕的单一含量按下式进行计算。

f m m A A X ??=2

121 式中: X --------试样中六六六、滴滴涕的单一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 A 1------被测定试样各组分的峰面积;

A 2-------各农药组分标准的峰面积;

m 1-------单一农药标准溶液的含量,单位为纳克(ng );

m 2-------被测定试样的取样量,单位为克(g );

f ---------测定试样的稀释倍数。

八、思考题

1.在本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电子捕获检测器?

2.实验操作中影响最后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九、实验报告

1.预习报告

2.实验记录

被测定试样各组分的峰值A1=

各农药组分标准的峰值A2=

单一农药标准溶液的含量m1=

被测定试样的取样量m2=

被测定试样的稀释倍数f=

3.实验报告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正式实验报告,用学校统一要求实验报告纸书写。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1.注意事项参见实验一。

实验三:电子鼻在酒类品牌鉴别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鼻的实验原理。

2.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定酒类的操作及建立的模板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将样品注入顶空瓶中静置。

2.测定样品。

3.建立模版

4.辨别样品

三、实验要求

采用集中授课形式组织教学

四、实验准备

仪器实验参数的调整及预备操作。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实验原理

电子鼻的十个金属氧化物传感器在与酒类样品中的主要成份乙醇、水,微量成分有机酸、酯、羰基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等物质作用时改变了传感器的电导率。这些传感器获得的信号与样品的化学成分相关,并且与先前存储的模型文件进行比较,即可实现辨别酒类样品的目的。

2.实验方法和手段

样品注入顶空瓶中静置、测定样品、建立模版及样品辨别等操作。

六、实验条件

1.主要仪器

A.EN3便携式电子鼻

B.微量进样器10ul

C. 顶空瓶30ml

2.试剂: 酒类样品

七、实验步骤

1 设置电子鼻PEN3参数

参数选择:Sample intenal 1.0s;Flush time 60s;Zero point time 10.0s;

presampling time 5.0s;Measurement time 60s;Chamber flow (ml/min)260;

initial injection flow (ml/min)260 。

2 测定样品

用微量进样器量取一号酒样5ul注入顶空瓶中,静置60s。电子鼻屏幕上出现进样提示时,将通气针插入顶空瓶顶端再将进样针插到顶空瓶上,此时仪器自动进样,测量完毕保存实验数据,每次测量后要对传感器进行清洗。

如上重复操作测定“二号、三号、四号”样品。

3 建立模板

选择数据点范围31秒---40秒,选中数据组“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样品分别打开Apply 完成后,输入模板名称→确定。

4 调用模板辨别样品

5 截取视图

八、思考题

1、在测定样品时为什么要保持在相同条件的测试条件下进行

2、在建立模板时应注意哪些条件才能使模板有效

九、实验报告

1、预习报告

2、实验记录

3、实验报告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正式实验报告,用学校统一要求实验报告纸书写。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1、实验前必须对所做实验进行预习,提交预习报告。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褂,不得大声喧哗,不准在实验室吃东西。

3、严格按照老师要求动手操作,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备注:电子鼻使用说明

1 电脑与电子鼻连接

开始→WinMuster→Options→Search devices→PEN3→OK

2 设置电子鼻PEN3参数

Options→PEN3→Settings→Control

3 建立模板(PCA部分)

Files→Pattern→Edit Pattern→Add Messdatei→Extract Date“any”→选择数据点范围(-- --)秒→Pattern name→Add→选中数据组中样品数据打开→Apply→全部完成后close→Ok→PCA→F5→保存模板(file→pattern→save as→输入模板名称→确

定)

4 调用模板辨别样品

file→pattern→loud→选中模板→PCA→F5→打开已测定的文件→辨别样品。

5 截取视图

View→Copy Window→程序→附件→画图→将被测图样写入标记→保存→复制到Word文件中。

实验四:食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检测方法。

2.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内容

1.样品制备。

2.液相色谱测定。

三、实验要求

采用集中授课形式组织教学。

四、实验准备

1.样品制备及操作。

2.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实验原理

不同样品经提取后,将提取液过滤,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根据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面积与标准比较定量。

2.实验方法和手段

食品样品的处理,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

六、实验条件

1.主要仪器

A.电子天平(1/10000)

B.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紫外检测器

C.离心机:转速不低于4000 r/min。

D.超声波清洗器

E.恒温水浴箱

F.微孔滤膜:0.45 μm,水系;0.22 μm,水系。

2.试剂

A.甲醇:色谱纯

B.高纯水

C.乙酸铵溶液:称取1.54 g乙酸铵,加水稀释至1000 mL,经微孔滤膜过滤。D.氨水(1+9):按体积比一份氨水与九份水混合。

E.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6 g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加水至100 mL。

F.乙酸锌溶液:称取22.0 g乙酸锌[Zn(CH3COO)2?2H2O],溶于少量水中,加入3 m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100 mL。

G.标准溶液配制:

①苯甲酸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0.1000 g苯甲酸,加水溶解,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加水定容至100 mL。此溶液每毫升含苯甲酸1.00 mg。

②山梨酸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0.1000 g山梨酸,加水溶解,加入少量氢氧化钾溶液,加水定容至100 mL。此溶液每毫升含山梨酸1.00 mg。

③混合标准使用液:分别准确吸取不同体积苯甲酸和山梨酸标准储备溶液,将其稀释成苯甲酸和山梨酸的含量分别均为0.050 mg/mL和0.050 mg/mL的混合标准溶液。

3. 测定食品

饮料、果冻、番茄酱等。

七、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

①含有胶基的果冻样品:将样品捣碎,用小烧杯称取1 g样品(精确至0.001 g),加少量水(约10 mL),转移至25 mL容量瓶中,再加水至约15 mL,置于65℃水浴中片刻,加塞,剧烈振摇使其分散均匀后再于65℃水浴30 min,取出后趁热超声5 min,待冷却后定容至刻度,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收集到干燥的小试剂瓶中待上机分析。

②番茄酱样品:用小烧杯称取1 g样品(精确至0.001 g),加少量水(约10 mL),转移至25 mL容量瓶中,再加水至约15 mL,加塞,振摇使其分散均匀后置于65℃水浴30 min,取出待冷却后用水定容至刻度,用定性滤纸和漏斗过滤后收集滤液,滤液再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收集到干燥的小试剂瓶中待上机分析。

③含蛋白质较多的乳饮料样品:用小烧杯称取10 g样品(精确至0.001 g),转移至25 mL容量瓶中,加入2 mL亚铁氰化钾溶液,摇匀,再加入2 mL乙酸锌溶液,摇匀,以沉淀蛋白质,加水定容至刻度,转移至50 mL塑料离心管中,40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用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收集到干燥的小试剂瓶中待上机分析。

④碳酸饮料样品:用小烧杯称取10 g样品(精确至0.001 g),超声5 min除去CO2,转移至25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收集到干燥的小试剂瓶中待上机分析。

2.液相色谱条件:

①色谱柱:C18柱,250 mm×4. 6 mm,5 μm,或性能相当者;

②流动相:甲醇+乙酸铵溶液(20+80);

③流速:1.2 mL/min;

④检测波长:230 nm;

⑤进样量:20 μL。

取处理液和混合标准使用液各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以其标准

溶液峰的保留时间为依据定性,以其峰面积求出样液中被测物质含量,供计算。

3. 测定结果的计算

试样中苯甲酸或山梨酸的含量按下式计算获得:

m

A V c A X ???=21 式中: X ------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单位为克每千克(g/kg );

A 1-----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峰面积;

A 2-----标准使用液中该组分的峰面积;

c ------标准使用液中该组分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 );

V ------样液最终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m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八、思考题

1. 与气相色谱法相比,液相色谱法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

2. 本实验中影响最后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哪些?如果小烧杯中的样品未完全转移至容量瓶,测定结果与真值相比会有如何变化?

九、实验报告

1. 预习报告

2. 实验记录

试样的质量m =

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峰面积A 1=

标准使用液中该组分的峰面积A 2=

标准使用液中该组分的浓度c =

样液最终定容体积 V =

3. 实验报告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正式实验报告,用学校统一要求实验报告纸书写。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1. 注意事项参见实验一。

实验五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咖啡碱含量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掌握一种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与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沸水提取茶叶中咖啡碱,减压过滤,酸性条件下醋酸铅沉淀叶蛋白和茶多酚。

2、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

3、标准曲线定量方法的应用。

三、实验要求

采用集中授课形式组织教学。

四、实验准备

1、有机化学的蒸馏装置及操作。

2、仪器分析紫外分光光度计结构及原理。

3、紫外光谱的定量方法。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实验原理

茶叶中的咖啡碱易溶于水。在茶叶水浸出物中除去叶蛋白、茶多酚等物质后,留下的生物碱其测定波长为274nm者,均称为茶叶咖啡碱。

2、方法和手段

沸水提取茶叶中咖啡碱,减压过滤,酸性条件下乙酸铅沉淀叶蛋白和茶多酚。日本岛津公司UV2501PC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标准曲线法定量。

六、实验条件

1、主要仪器

UV2501PC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电子天平(感量0.0001g),恒温水浴。

2、试剂

碱性乙酸铅(AR)溶液:称取50g碱性乙酸铅,加水100mL,静置过夜。

盐酸(AR)0.01mol/mL溶液:取0.9mL盐酸,用水稀释1000mL,摇匀。

硫酸(AR)9mol/mL溶液:取硫酸250mL,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咖啡碱(光谱纯)标准液0.5mg/mL:称取100mg咖啡碱(纯度不低于99%)

溶于100mL蒸馏水水中,作为母液,准确吸取1.25mL加蒸馏水定容至25mL作为工作液(1mL含咖啡碱0.5mg)。

七、实验步骤

1、样品制备

称取3g(准确至0.001g)左右磨碎茶叶试样(600-1000目)于500mL锥形瓶中,加沸蒸馏水450mL,立即移入沸水浴中,浸提45min(每隔10min摇动一次)。浸提完毕后立即趁热减压过滤。滤液移入500mL容量瓶中,残渣用少量热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滤液滤入上述容量瓶中,冷却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2、测定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试液提取液20mL至入25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0.01mol/ml盐酸和2mL碱性乙酸铅溶液,用水准确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静置澄清过滤。准确吸取滤液50mL,注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0.2mL 9mol/mL 硫酸溶液,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静置澄清过滤。用10mm石英比色池,在波长274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

3、咖啡碱标准曲线的制作

分别吸取0、0.5、1.0、1.5、2.0、2.5、3.0mL咖啡碱工作液(0.5mg/mL)于一组10mL容量瓶中,各加入0.4mL盐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用10mm石英比色池,在紫外分光光度计,波长为274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将测得的吸光度与对应的咖啡碱浓度绘制标准曲线。

4、结果计算

计算方法和公式

茶叶中咖啡碱含量,以干态质量百分率表示,按下式计算:

C 250 100

——×L1 ——×————

1000 20 50

咖啡碱(%)=——————————————×100

M×m

式中:C——根据试样测得的吸光度(A),从咖啡碱标准上查得的咖啡碱相应含量,mg/mL;

L1——试液总量,mL;

M——样品用量,g;

m——试样干物质含量百分率。

八、思考题

1、样品提取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趁热过滤?

2、如何确定被测物质的检测波长?

3、简述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九、实验报告

1、预习报告

2、实验记录

样品重量:M= 试样干物质含量百分率:m=

试液总量:L1= 试样含量:C=

3、实验报告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正式实验报告,用学校统一要求实验报告纸书写。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1.注意事项参见实验一。

实验六: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2.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操作技术。二、实验内容

1.样品制备。

2.液质联用测定。

三、实验要求

采用集中授课形式组织教学。

四、实验准备

1.样品制备及操作。

2.液质联用仪的使用方法。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实验原理

试样用三氯乙酸溶液提取后,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和确证,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2.实验方法和手段

奶粉样品的处理,液质联用仪的操作。

六、实验条件

1.主要仪器

A.电子天平(1/10000)

B.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仪:配有电喷雾离子源(ESI)

C.离心机:转速不低于4000 r/min。

D.超声波水浴

E.具塞塑料离心管:50 mL。

F.微孔滤膜:0.2 m,有机系

2.试剂

A.冰乙酸

B.甲醇:色谱纯

C.高纯水

D.乙腈

E.三氯乙酸。

F.甲醇水溶液(50%):准确量取50 mL 甲醇和50 mL 水,混匀后备用。G.三氯乙酸溶液(1%):准确称取10 g三氯乙酸于1 L容量瓶中,用水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混匀后备用。

H.三聚氰胺标准品:CAS 108-78-01,纯度大于99.0%。

I.三聚氰胺标准储备液(1 mg/mL):准确称取100 mg(精确到0.1 mg)三聚氰胺标准品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水溶液(50%)溶解并定容至刻度,配制成浓度为1 mg/mL的标准储备液,于4℃避光保存。

J.高纯氮气

3. 测定食品

液态奶与奶粉

七、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1.50 g(精确至0.01 g)试样于50 mL具塞塑料离心管中,分别用吸量管准确加入8.0 mL三氯乙酸溶液(1%)和2.0 mL乙腈,超声提取10 min,再振荡提取10 min后,以不低于4000 r/min离心10 min。上清液经有机针芯过滤后转移至干燥的小试剂瓶中,供液质联用分析用。

2.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

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4.6 mm?100 mm, 5 μm)反相色谱柱。

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为30:70,含0.2%冰乙酸。

进样量:10 μL。

柱温:40℃。

流速:0.2 mL/min。

串联质谱条件:

电离方式:电喷雾电离,正离子。

离子喷雾电压:4 kV。

雾化气:氮气,40 psi。

干燥气:氮气,流速10 L/min,温度350℃。

碰撞气:氮气。

分辨率:Q1(单位)Q3(单位)。

扫描模式:多级反应监测(MRM),母离子m/z 127,定量子离子m/z 85,定性子离子m/z 68。

停留时间:0.3 s。

裂解电压:100 V。

碰撞能量:m/z 127>85为20 V,m/z 127>68为35 V。

将三聚氰胺标准储备液逐级稀释得到的浓度为0.01、0.05、0.1、0.2、0.5 μg/mL 的标准工作液,浓度由低到高进样检测,以定量子离子峰面积-浓度作图,得到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待测样液中三聚氰胺的响应值应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内,超过线

性范围则应稀释后再进样分析。按照上述条件测定试样和标准工作溶液,如果试样中的质量色谱峰保留时间与标准工作溶液一致(变化范围在±2.5%之内);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两个子离子的相对丰度与浓度相当标准溶液的相对丰度一致,则可判断样品中存在三聚氰胺。

3. 测定结果的计算

试样中三聚氰胺的含量由色谱数据处理软件或按下式计算获得:

f m

V c X ??= 式中: X ------试样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

c ------由标准曲线得出的样液试样中三聚氰胺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

V ------样液最终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m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f ------稀释倍数。

八、思考题

1. 与液相色谱法相比,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的优势有哪些?

九、实验报告

1. 预习报告

2. 实验记录

试样的质量m =

由标准曲线得出的样液试样中三聚氰胺的浓度c =

样液最终定容体积 V =

稀释倍数 f =

3. 实验报告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正式实验报告,用学校统一要求实验报告纸书写。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1. 注意事项参见实验一。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必备设备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必备设备 一、无菌室和超净工作台 是实验室的核心部分,主要为样品提供保护,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和人员的安全。 (一)无菌室 无菌室通过空气的净化和空间的消毒为微生物实验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工作环境。无菌室的主要组成设备的空气自净器,传递窗,紫外线灯等。严格的无菌室可能还装备风彬室等。(二)超净工作台 超净工作台作为代替无菌室的一种设备,使用简单方便,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操作台。超净工作台湾队根据风向分为水平式和垂直式。 二、培养箱 主要用于实验室微生物的培养,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一)普通培养箱:一般控制的温度范围为:室温+5~65度,又分为电热恒温培养箱和隔水式恒温培养箱。 (二)生化培养箱:一般控制的温度范围为:5~50度。 (三)恒温恒湿箱:一般控制的温度范围为:5~50度,控制的湿度范围为:50~90%。可作为霉菌培养箱。 (四)厌氧培养箱:适用于厌氧微生物的培养。 三、电热干燥箱:用于吸管,平皿类玻璃器皿的干热、灭菌和烘烤。 四、高压蒸汽灭菌器(又叫高压灭菌锅):物品的灭菌。

五、天平:一般要求具备精度达到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 六、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和动力、微生物和微小物品结构的必备仪器。 七、分光光度计:在QS中用于生产方便面,茶饮料,肉制品,乳制品,棉白糖的企业。 八、酸度计:在QS中用于生产果蔬罐头,白沙糖,饮用水类的企业。 九、电导率仪和浊度仪:在QS中用于生产饮用水的企业。 十、折光仪:在QS中用于生产果蔬罐头,饮料类的企业。 十一、恒温水温浴锅:在QS中用于部分培养温度需要水浴(如大肠杆菌检验)生产方便面,速冻面米食品企业。 十二、定氮装置:在QS中用于生产乳制品,含蛋白质饮料的企业。 杂质度过滤机:在QS中用于生产乳品企业。 均质器:用于均质样品,有旋转刀片式和拍击式可以选择。 冰箱 常规玻璃器皿 一、吸管:用于吸取少量液体,常用的吸管为刻度1mL及刻度的10mL吸管。 二、培养皿:为硬质玻璃双碟,常用于分离培养,盖与底大小应合适,常用规格为90mm。 三、三角烧瓶与广口瓶:多用于盛培养基及配制溶液,常用的规格有250mL、500mL、 1000mL。 四、烧杯:供盛液或煮沸用,常用的规格为100mL、250mL、500mL、1000mL 五、量筒:用于液体测量,常用规格为100mL、250mL、1000mL 六、试管:用于细菌培养,有多种规格。 七、载玻片盖玻片:细菌涂片观察用。 八、试剂瓶:装试剂用,常用棕色避光 九、其它,如试管架、毛刷、酒精灯、接种针、接种环等

食品质量检验实验室的安全性分析

食品质量检验实验室的安全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24T11:59:19.9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作者:李士鹏[导读] 摘要: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使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渐增强,这就对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食品质量检验实验室是检测食品安全的主要机构,有效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能够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山东省聊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使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渐增强,这就对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食品质量检验实验室是检测食品安全的主要机构,有效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能够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在食品检测过程中,实验室工作如果处理不恰当,实验室安全问题也会严重威胁实验室食品安全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起食品质量检验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本研究将对食品质量检验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特点和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展开研究和分析,旨在为食品质量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关键词:食品;质量检验;实验室 引言: 随着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此食品质量检测工作需求也就逐渐加大,并且食品质量检测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质量检验实验室的建立为我国的食品质量检测工作提供了保障。食品质量检验实验室作为检测食品质量和成分构成的重要场所,其操作环境的安全性对食品质量检测结果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直接影响。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工作中对化学制品以及微生物的研究工作比例逐渐增大,因此实验室安全事故也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集中思考实验室的安全性保障策略,提升实验室操作环境的安全系数和技术含量。 一、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特点 了解实验室安全事故特点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具体特点分析如下:①实验室安全事故具有可防控特性。应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或者消除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为实验室的正常工作和运行提供保障。②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也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在预防和控制时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1]。③实验室中的设备仪器数量规模较大,涉及的检测领域广泛,因此在实验室安全防范工作中需要集中分析和考虑多样性影响因素。 二、提高食品质量检验实验室的安全的措施 (一)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预防和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 人的主观行动是实验过程中影响事故和安全的重要因素,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所以在控制实验室安全方面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重视人为因素。首先应该对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安全培训,从思想上引起集体的重视[2]。其次实验室内部应该根据国家标准并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实验室安全制度和规定安全操作流程,用确定的条文对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另外,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专业基础操作和技术能力的重视,时刻强调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实验人员认识到自己对个人以及他人和外界环境应该承担的责任。除此之外,在实验室中还应该注意慢性因素的危害,有很多实验人员往往因为慢性因素需要长期的积累才会有所表现而不是立刻有所影响,而忽视,但是实际上慢性因素的积累具有不确定性,如果不及时发现处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总之,提高实验室的安全应该从工作人员的意识开始做起,将社会责任作为自身内在的道德追求和自觉自我的意识和内在行为约束之后,实验室安全会更加得到保障。 (二)加强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 在物质方面应该改善实验室的环境,加强其安全标准化建设。首先应该做到实验室内部布局科学合理,在内部根据不同的实验监测流程划分专用的功能区,在每个功能区之间设置便捷合理的通道,并且确保通道不被阻塞,顺利通畅,方便往来;另外由于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大多数都是高端先进的精密仪器,所以平常应该注意仪器的摆放与保管,还要做好维护工作,使他们所处的位置既方便操作又不互相干扰,另外一般的仪器都会有各种附件,附件的完好对于仪器的正常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附件的处理应该以仪器为标准;放射性同位素仪器是食品检验实验室常见的必需品,这些仪器应该摆放在人员来往稀少、偏僻的房间内,并且在其外部应该配有专业的防护工具,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可以采用电子化手段试剂、标准物质、材料和器皿进行合理分类,根据其性质有针对性的存放与保管,确保安全与正常使用[3];另外对于实验室的废液、废弃物应该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放置到指定容器中,统一处理,不应该随意丢弃,或者倒入下水道,以免对外界环境造成危害;最后有条理的安全手册是每个实验室防患于未然所必备的,同时对于实验室的良好状态也具有保障作用。 (三)对新仪器、新试剂及新项目进行科学安全评估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食品质量监测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逐渐有很多的新仪器与试剂都应用其中[4]。实验室本身所存在的仪器物品就非常复杂,所以在加入了这些新仪器试剂之后应该对其进行科学的安全评估,从而保证实验安全、排除隐患。实际生产中就有这样的实例,有一家苹果公司的代工厂,使用正己烷擦拭苹果手机的显示屏,感觉效果较好,所以他们为了提高出品率在没有进行安全评估的前提下进行大量使用,后期由于该工厂在引进正己烷时没有根据要求注明其毒性,由于预防措施的缺乏而导致百余名工人出现中毒的严重后果。相关食品质量检验实验室应该以此为戒,在新仪器、新试剂、新项目引进的之前做好安全评估,不仅是对食品质量监测的负责,也是对自己和他人人身安全一种负责的表现。 结束语: 综上,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起实验室安全性问题,在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不断细化管理要点,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利用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安全准则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由于食品质量监测实验室中包含微生物、化学、物理等多个方面,所以仪器设备较为复杂,对于仪器的管理维护一定要有条理。实验室安全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应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孙顺爱.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比对结果分析报告[J].中国卫生产业,2015(33):121-123. [2]强克娟,尕永喆.食品检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15(36):115.

食品安全监测的标准

目前,我国已制定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品中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指标进行了规定。其中,《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对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即食豆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果蔬制品、饮料、冷冻饮品、即食调味品、坚果籽实制品等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致病菌限量规定。《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4)对蔬菜、水果、谷物、油料和油脂、糖类、调味品、饮料、食用菌、肉类、蛋类等12大类38种农药进行了限量规定,涉及3650项农药限量指标。《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规定了水果及其制品、谷物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坚果及将类、乳及乳制品、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饮料类、酒类、特殊膳食用食品10大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 及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规定了铅、镉、汞、砷、苯并[a]芘、N-二甲基亚硝胺等13种污染物在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 那么,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到底包括哪些内容?下面由拜恩检测的工程师具体介绍:食品安全标准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强制性标准,应当包括八项内容。 1、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满足人们对食品品质的新需求。但如果滥用食品添加剂,则会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我国制定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90-2012),规定了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名称,每个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等内容,同时还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食品生产者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此外,制定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 26687-2011)、《食品用香精》(GB 30616 - 2014)、《硬脂酸钾》(GB 31623-2014)等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规格标准。 3、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为满足特殊的身体或生理状况和(或)满足疾病、紊乱等状态下的特殊膳食需求专门加工或配方的食品,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食用的主辅食,对营养成分有特殊的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必须科学搭配,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少了会导致营养不足,多了也可能引起营养过剩,甚至中毒,因此必须在进行风险评估后规定营养成分的最高量、最低量等要求,既要满足特定人群的营养需求,又要保证食用安全。我国已经制定了《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10)、《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10)、《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 25596-2010)、《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13)等特殊膳食用食品安全标准。 4、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概述(PDF 60页)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仪器检测新技术?免疫分析检测技术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固相萃取技术(SPE)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 ?液相微萃取技术(LPME) ?快速溶剂萃取技术(ASE)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MSPDE)?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SWE)

?利用固体吸附剂吸附液体样品中的目 标物,使其与样品中的基体和干扰化 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达 到分离和富集目标物的目的。 ?SPE在农药残留,特别是在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样品以及农药多残留的分离、 提取、净化和浓缩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固相萃取技术

目前固相萃取柱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正相固相萃取柱 ‐反相固相萃取柱 ‐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 ‐凝胶渗透色谱 ‐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柱 ‐固定化离子液体固相萃取柱 ‐免疫亲和柱 ‐碳纳米管 ‐天然植物纤维和人造纤维等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新型固相萃取 吸附剂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反相萃取柱:吸附剂为非极性的,且极性小于洗脱剂的极性,用来萃取非极性物质。如标准的单键合硅胶(硅胶键合C 18、C 8、C 6、氰基、苯基、环己基)及聚合物键合类填料(ENVI-18、ENVI-8)等。 ?正相萃取柱:吸附剂为极性的,且极性大于洗脱剂的极性,用来萃取极性物质。如硅胶键合氨基、二醇基、氰基等,及极性吸附填料硅酸镁、硅藻土、氧化铝等。 ?离子交换树脂柱: 离子交换树脂柱:固定相为带电荷的离子交换树脂,用来吸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化合物。如阳离子交换柱(SCX,PRS, COOH ,PCX )与阴离子交换柱:SAX, PSA, NH 2,PAX/MAX 。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实训指导手册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实训教学指导书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食品安全监测专业)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6月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实训指导书 依据《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编写本指导书,作这《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任课教师教学参考和食品工程专业教学用书。全书共分10个实训专题,建议教学学时为30~50学时。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是在学过分析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与《食品营养与检测》构成了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是高职高专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能够把基础课与专业课紧密联结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该课程主要讲授食品的安全卫生、食品卫生检测有关知识、食品卫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卫生监督、国家食品卫生法与世界卫生组织、典型食品安全卫生案例分析等。 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从事食品生产与加工、食品营销及检测等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食品品质,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使学生在食品加工实践中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与检测的科学技术动向。 因此,本课程承担着培养食品专业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和提高食品安全、卫生检测技术的双重任务。 在具体实施中,既可以采取理论与实训结合的教学形式,也可单独组织实训教学。要强调所有实际操作必须符合食品行业卫生规范、职场卫生健康、操作规程等的要求。要强调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具有高职高专食品专业特色的“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2004年6月

教育部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重点实验室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Food security)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Food safety)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我国作为WTO的新成员,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加,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和食品工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并在某种程度上约束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本实验室以提高食品质量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最终目标,从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关键问题和入世后所面临的挑战入手,采取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并重的原则,重点解决我国食品安全中的关键检测、控制和监测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创新体系。 本实验室的研究重点为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控制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相关设备。特别针对一些我国迫切需要控制的食源性危害(化学性、生物性)及其检测技术进行系统攻关,建立关键检测技术;实施食源性疾病和污染监测与暴露评估及其健康效应的研究,一方面用于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生产和加工过程技术规程、有关检测技术和方法等标准文本草案。通过综合示范,引导和带动地方积极参与, 使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改善。 根据国内、国外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立足于我国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福州大学现有的研究条件、科研成果的积累和人才优势,从食品的“检测技术”与“分析评价”两大主题入手,确定了本实验室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1)农药与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 针对我国“菜篮子工程”食用安全性和进出口食品的快速检验、快速通关的要求,在农药与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中解决一批关键技术,包括样品前处理的技术平台。以解决我国粮食、蔬菜、茶叶和水、畜产品中农药与兽药多残留的系统检测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建立农药与兽药多残留检测系统及样品前处理技术平台,使我国在此领域的监控水平与国际同步。 (2)重要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研究 针对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正在讨论的,而我国因检测技术限制而家底不清的一些重要污染物的检测技术开展攻关研究。建立添加剂及违禁化学品(禁用添加剂)检验技术,保护我国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为食品贸易提供技术依据。 (3)食品安全的控制技术研究 将本实验室承担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及福建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食品(茶叶、蔬菜)安全检测与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蔬菜中农药、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重金属残留的快速低成本检测仪器和方法的研究”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福建省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区,为福建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行动计划作出应有的贡献。

食品安全检测

食品安全检测 实验项目: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方法。 2(掌握检测的原理及流程。 3(根据国家食品检测标准,对食品样品中的浓度指标含量进行检测,看是否超标,给出结论。 二、实验原理 被检食品与检测夜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特异反应,反应后生成不同颜色深度的产物,这些产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会产生有选择性吸收,通过颜色深浅即吸光高低反应样品中该指标成分的浓度。因此检测的吸光度值经仪器内置的标准曲线软件自动计算可得出样品中该指标成分的准确浓度及是否超标的结果。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微型电子秤、移液枪、量筒、比色皿、样品杯、剪刀、药勺。 2.试剂:测试液 四、实验步骤 1(开机/关机 开机:接通电源,仪器有蜂鸣声并显示开机画面,仪器自检(约需5秒)结束后按任意键,仪器进入待检测状态。关机:请确认取出所有比色皿,将电源按到“?”的位置。调零与检测 调零:在检测状态下调零。在相应比色孔中放入相应对照液,将光标移至对应项目,按“调零”键,屏幕显示调零完成,表示完成本项目的调零。 2(检测流程

亚硝酸盐 取10 g左右样品剪碎混合后,称取2 g于样品杯中,加入18 mL去离子水,放置10-15分钟,其间振荡数次,得到样品处理液; 在干净比色皿中加入2 mL去离子水,以及样品处理液0.5 mL,然后加入3滴绿盖检测液,混匀,放入相应通道调零; 调零后取出,加3滴蓝盖检测液B,摇匀;静置3分钟后,震荡混匀,放入仪器相应的通道中检测。 各食品中亚硝酸盐(以亚硝酸钠计)限量标准及依据 样品名称样品含量mg/kg 限量标准mg/kg 限量标准依据 GB 2714-2003 酱腌菜 腊肠 GB 2760-2011 香肠 二氧化硫 取20 g左右样品剪碎混合后,称取2 g于样品杯中,加入18 mL去离子水,放置10-15分钟,提取过程尽量不要振荡,得到样品处理液; 在比色皿中加入2 mL去离子水,以及样品处理液0.5 mL,然后加入3滴绿盖检测液,混匀后放入相应通道调零; 调零后取出,再加入3滴蓝盖检测液,摇匀; 静置5分钟后,震荡混匀,放入仪器相应的通道中检测。 各食品中二氧化硫限量标准及依据 样品名称样品含量mg/kg 限量标准mg/kg 限量标准依据 啤酒 蘑菇 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

食品安全检测质量控制与管理.pdf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要确保出具的数据准确、可靠,并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认真抓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本文通过阐述县级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中应该注重的因素,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帮助。目前,国家第三批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着。为了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对地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助推作用,抓好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对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实验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确定各检验工作的过程合理,分配协调各项检验工作的职责和接口,指定检验工作的工作程序及检验依据方法,使各项检验工作有效、协调地进行;通过管理评审,内外部的审核,实验室间能力验证、比对等方式,不断使管理体系完善和健全,保证实验室有能力为社会出具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 质量管理中的关键要素 人员管理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需要综合考虑各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身体素质,合理正确地选配人员到相应有工作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充分发挥各人的长处。在人员配置上,一方面,检测人员与管理人员这两者人员的数量必须要适当合理,同时各个环节的管理层次的人员比例也应该科学合理;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为实验室灌输新的血液,广泛招揽人才,并且还需要对自己的人员进行各种培训,让他们的思想和技术能力都能得到不断提升,以此来使得实验室能够一直适应新的时代发展。仪器设备的配置对于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配置需要具有前瞻性,应该根据拟开展检验项目或近年计划开展的检测项目选择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在设备开始运行后也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定,重视对仪器设备的日常护理保养,使得仪器设备能够更好地维持正常工作的运转,保证食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客观性,同时还能够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免除一些不必要的维修费用和更换费用。检测方法的选择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应根据检测项目,选择现行有效的标准方法,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定期上网查询相关检测标准及时更新,对已经更新的标准由质量管理科组织相应岗位人员做好方法验证工作,并做好记录,在充分证明该方法能在本中心技术条件下达到标准方法所规定的精密度后方可批准使用。样品管理实验室应该规范样品运输、接收、流转、保管、处理工作,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检测要求的适宜性,保证检测工作质量,收样人员要检查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和有效完整性,这与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息息相关。因此,实验室一定要做好接收、贮存及识别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同时,在贮存时,一定要将样品的标签贴好,不能搞混,密切注意存贮环境,免得样品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实验用材供应商选择在食品检测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各种各样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化学试剂、检测消耗材料(包括实验用水、实验用气体、培养基)、标准物质,提供校准/检定服务机构等。在选择供应商上,需要严格考察,充分收集有关质量方面的信息,根据各科室的使用情况和体会及时调整供应商,建立质量可以保证的、可信任的外部支持服务体系。对影响检测质量的化学试剂、消耗品进行验证。产品认证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产品出口证、质控样品的检测结果,与以往的检测技术指标的比较等均可作为验证依据,使用科室按照验收要求或标准进行验收,以证明其质量符合有关检验方法规定的标准和规格进行评价和确认,并将相关资料归档保存。检测环境与设施的控制实验室应确保设施与环境条件应设置合理,有效隔离,不相互干扰,不发生交叉污染,满足检测工作需要,保证检测工作质量。根据项目作业要求配置与其相适宜的能源、水源、气源、对电磁干扰、洁净度、光照、辐射、湿度、温度、压力和噪声等进行有效控制。对有特殊环境条件要求的实验室或辅助用房及生物安全柜、紫外灯、压力蒸汽灭菌器等设施进行监控,以保证检测工作质量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发现环境条件不符合规定要求,影响检测结果或危及检测工作人员安全时,应暂停检测并记录,过维修后应重新进行监测及验收,符合检测工作要求后方可继续使用。 实验室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对检测人员、仪器设备、试剂耗材、测试方法和环境条件等方面的识别和控制,运用专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保证测试数据准确、可靠。 作者:庞昌权 单位:广西岑溪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_第三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总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合成着色剂:主要是以人工方法进行化学合成的有机色素类,按其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偶氮类色素和非偶氮类色素,偶氮类色素按溶解性不同又可分为油溶性和水溶性两类。合成类色素中还包括色淀。 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食物网积聚,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 4.动物源性食品:全部可食用的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 5.兽药的最高残留限量(MRLVDs)由于使用某种兽药而在食物中或食物表面产生的此兽药残留的最高允许浓度。 6.食源性疾病:凡是通过摄取食物而使病原体进入人体,以致人体患感染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传染病、肠源生病毒感染以及经肠道感染的寄生虫病等。 7.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8.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9.GB:国家标准 10.湿法消化:在有机物破坏法中利用强氧化剂消化食品中的有机物,以获得待检无机成分的过 程。 11.防腐剂:是指能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它 是人类使用最悠久、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 12.抗氧化剂:是指能阻止或推迟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储存期的食品添加剂。 13.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药剂,并逐渐在体内积累的能力。 14.兽药残留:给动物使用兽药或饲料添加剂后,药物的原形及其代谢产物可蓄积或贮存于动物 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如蛋、奶)中,称为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 留,简称兽药残留。 15.休药期:畜禽停止给药到允许屠宰或动物性产品(肉、蛋、奶)允许上市的间隔时间。 16.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吃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17.真菌毒素:由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统称为之。

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 填表说明

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 抽样单编号:N O

填表说明 1.本文书是抽样单位在执行抽样任务时所使用的文书。 2.“抽样编号”为抽样单位内部对所采集样品的编号,按《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编号规则》编制填写,一个样品有唯一抽样编号。 3.“No”为抽样单印制的流水号。 4.“任务来源”要求填写出具《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告知书》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名称。 5.“任务类别”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中选择,仅含有风险监测项目的食品样品抽取时选择风险监测,其他选择监督抽检。 6.“被抽样单位名称”按照工商行政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标示名称填写。 7.“被抽样单位地址”按照省(区、市)、地区(市、州、盟)、县(市、区)、乡(镇)、具体地址的格式填写被抽样单位的实际地址,若在批发市场等流通环节抽样时,应记录被抽样单位摊位号。 8.“区域类型”在“城镇、乡村、景点”中选择,其中:“城市”为县中心城区及县级市以上的城(市)区域范围,“乡镇”为城(市)区域以外范围,“景点”为旅游景点范围,选择“景点”时,应同时选择“城市”或“乡镇”。 9.“年销售额”在生产加工环节抽样时填写。 10.“抽样地点”:当单位类型为“生产”时,在“原辅料库、生产线、半成品库、成品库(□待检区、□已检区)”选择其一;当单位类型为“流通”时,在“农贸市场、菜市场、批发市场、商场、超市、小食杂店、网购、其他”中选择其一;当单位类型为“餐饮”时,在“餐馆、食堂、小吃店、快餐店、饮品店、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其他”中选择其一,当选择“餐馆”时还要在“特大型餐馆、大型餐馆、中型餐馆、小型餐馆”中进行选择,当选择“食堂”时还要在“机关食堂、学校/托幼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进行选择。 11.“样品来源、样品属性、样品类型”在相应的□中打“√”即可。 12.“样品名称、规格型号、商标、生产许可证编号、样品批号、执行标准/技术文件、保质期、质量等级、单价、标示生产者名称、标示生产者地址、生产者联系人、联系电话”,按实际样品包装标签或销售价签、菜单等标示的名称填写。对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等非预包装食品,无明确标示内容的项目,填写“/”,不得留空白。 13.“生产/加工/购进日期”原则上:对预包装食品按包装标签上标示的生产日期填写,散装食品按进货单标示的生产日期填写,餐饮自制食品按实际加工日期填写,餐饮环节抽取的食用农产品等,按购进日期填写。 14.“是否出口”在相应□内打“√”即可。此处所指出口,是指同批次产品既在国内销售,又有部分用于出口。同一批次产品全部用于出口的不予抽样。 15.“抽样基数/批量、抽样数量、备样数量”按照相应产品的抽样检验实施细则中要求的数量抽样并据实填写,数量的单位应与规格型号中的单位一致。 16.“样品形态、包装分类、抽样时样品的储存条件、抽样方式、抽样样品包装”在相应□内打“√”即可。 17.“寄送样品截止日期”,原则上被抽样品应在5日内送至承检机构,特殊情况下根据实际填写。“寄送样品地址”,抽样人员自行送达承检机构的,填写“/”,寄送样品的,需填写样品接受单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相关制度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器具使用操作规范 食品检测实验室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其器具在使用和存放时有严格的要求,应该按照以下规范进行操作: 1.检测样品项目记录应清晰、全面,每次检验应做两次试验,误差必须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 2.化验员操作过程中应做到取样及时,检验及时,出具检验结果及时。 3.做到取样准确、试剂准确、分析准确、计算准确、结果准确。 4.仪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指南中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对仪器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5.仪器存放置在干燥、无尘、无振动处;内部通道应保持清洁,无灰尘,食用前若有污物,可用棉质物拭净。 6.仪器出现不正常现象时,请参照说明书进行排查,如仍不能排除故障,请联系生产厂家。 7.保持仪器内外清洁干燥,避免任何液体流入仪器内部,防尘、防损害性物质。 8.试剂类检测产品都有一定的保质期,确保在保质期内使用,及时处理掉废弃检测试剂。 9.需要电路的仪器使用完拔掉USB连线,断开仪器与电脑工作站的连接。

10.清洁仪器外表面最好使用一次性手套,用一次性擦布沾水或温和去污剂。 11. 仪器若长期不使用,每月应通电数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最好定期拿出来使用下,以防过久不用影响检测结果。 12.实验用品轻拿轻放,按照操作说明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正确标定化学试剂。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人员要求及管理规范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承担着对一些食品的抽样检验工作,初步判定食品是否符合标准,因此对其检测人员有特殊的要求: 1.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 2.化验员应遵守本岗位的职业道德,不以权谋私,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 3.进化验室应穿工作服、工作鞋,带工作帽,离室时脱去放入指定场所,且应经常洗涤消毒。 4.非必要物品勿带入化验室,必要的文具书籍带入后,应不给化验室造成影响。 5.与检验工作无关的人员禁止入内,尤其是婴幼儿和未成年人禁止入内,防止发生毒害事件和其他人身事故。 6.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得高声谈笑,以利于集中精神完成实验,防止因疏忽造成意外事故或错误。 7.实验室内不准吸烟、吃零食或用嘴咬铅笔和标签,也不要用手挠头摸耳面部,以免污染。如有传染物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去,以高压蒸汽灭菌。 8.如有传染物品污染手部,应立即将手浸于3%的来苏溶液内5—10分钟;再用洗涤精和水刷洗干净。如有传染物吸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以大量清水漱口。

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告知书

(文书正面) 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告知书 № (被抽样单位全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按照我局部署,现对你单位依法进行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请你单位认真阅读本通知书背面《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企业须知》,并予以积极配合。 被抽食品: 抽样单位: 抽样人员: 抽样日期:年月日 (组织抽样检验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公章) 年月日 有效期至年月日 (本告知书一式三联。第一联被抽样单位留存;第二联抽样单

位留存;第三联组织抽样检验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留存)(文书背面) 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被抽样单位须知 1.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的一项重要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抽检工作的正常进行。被抽样单位无正当理由,对抽样工作不配合或者拒绝抽样检验的,按拒检处理。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抽样检验的样品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不向被抽样单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被抽样单位应及时将《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样品购置费用告知书》和相应的发票送至制定单位。 3.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事先不通知被抽样单位。抽样人员不得少于2名,抽样前应向被抽样单位出示注明抽检监测内容的《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告知书》(原件)和抽样人员有效身份证件。抽样单位为承检机构的,抽样前还应向被抽样单位出示《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任务委托书》(复印件)。样品应由抽样人员从食品生产者的成品库的待销产品、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食品、餐饮服务提供者使用或销售的食品中抽取。食品标签、包装、说明书标有“试制”或者“样品”等字样的和全部用于出口的食品不在抽样范围。 4.抽取的样品应由抽样人员自行送达或寄送至承检机构。确需被抽样单位协助寄送的,抽样人员应明确告知样品的寄、送要求。被抽样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限内正确寄送,寄送样品的费用由抽样单位支付。 5.被抽样单位应当协助抽样工作人员如实填写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 6.被抽样单位、生产者对执行此次抽检任务的单位、个人及有关抽检工作的任何意见,请填写《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质量及工作纪律反馈单》,填写完毕后寄送至指定单位。反馈意见者应留下电话、传真、Email等联系方式。 7.凡在市场上抽取的或涉及委托加工的样品,生产者或委托加工方应自收到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逾期未反馈的,视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食品安全是世人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关乎着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确保食品安全,加快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从检测技术到检测技术应用到检测的各个方面,做好每个环节的检测的检测工作,确保食品安全,使民众食之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添加剂;违禁化学品 食品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食品安全的检测方法日益受人关注,而作为检测手段的媒介—分析化学仪器的检测应用已然成为这一领域的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的迅速发展,一些学科的先进技术不断渗透到食品分析中,形成厂日益增多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从而使仪器分析在食品分析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并成为现代食品分析的重要支柱。 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常用的检测技术: 1.1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方法,即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由于不同的物质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通过不断分配(即组分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溶解、挥发或吸附、脱附过程)从而达到各物质被分离的目的。色谱类型有很多。目前,色谱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检出限低,样品用量少,方便快捷等优点,一倍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安全检测中。色谱中常用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和免疫亲和色谱法。 1.1.1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英国科学家1952年创立的一种极有效的分离方法,是色谱技术仪器化成套化的先驱。近年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其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特点,在食品农药残留等分析检测上独树一帜。随着人们对气相色谱的改进,测定的种类的范围也随之增加和扩大。

食品安全卫生检查自查报告

食品安全卫生检查自查报告 食品安全卫生检查自查报告 时间一溜烟儿的走了,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好的,也看了到需要改进的地方,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自查报告吧。大家知道自查报告的格式吗?下面是我整理的食品安全卫生检查自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食品安全卫生检查自查报告1今年,我乡食品安全工作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为工作落脚点,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意识,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效能,确保食品安全各项目标责任的完成。石海乡食品安全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加快布局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和示范基地的工作部署,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为目标,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开展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不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努力构建安全、放心、规范的食品消费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自查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

1、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乡政府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从组织上保证了全乡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领导小组多次专题部署和研究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制定食品安全年度工作计划,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辖区责任制度(各行政村、学校部门、卫生院),开展对各类零售食品、群体性取餐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2、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年初乡政府与各村签订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与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3、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乡上明确专人负责本乡日常食品安全工作,各村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建立村级监管机制,具体管理本村的食品安全和食品消费监管,乡村两级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得到完善。 4、建立和完善了食品安全九项工作制度,修订了《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全面指导和规范全乡食品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综述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综述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部分项目实验------综述应091-4 1428 任晓洁第九组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意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研究进展,探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简单介绍几种食品中常见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 关键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应用现状 前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民生、民心、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随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出现,食品安全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事件,然而检测的方便以及速度问题是制约食品检测的一大问题,然而快速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有利工具:在日常卫生监督过程中,除感官检测外,采用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及时发现可疑问题,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这对提高监督工作效率和力度,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文: 一.什么是快速检测: 快速检测即在短时间内,如几分钟、十几分钟,采用不同方式方法检测出被检物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检测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值,被检物质本身是不是有毒有害物质,由此而发生的操作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 二.快速检测的意义: 1、快速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有利工具:在日常卫生监督过程中,除感官检测外,采用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及时发现可疑问题,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这对提高监督工作效率和力度,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2、快速检测是实验室常规检测的有益补充: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检测的产品、半成品以及生产环节有很多,一一采集样品送实验室检测是不现实的。采用快速检测,可使食品安全预警前移,可以扩大食品安全控制范围。对有问题的样品必要时送实验室进一步检测,既提高了监督监测效率,又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检测项目,达到现场检测与实验室检测的有益互补。 3、快速检测是大型活动卫生保障与应急事件处理的有效措施:在大型活动卫生保障中,为了防止发生群发性食物中毒;在应急事件处理中,快速筛查食物中毒可疑因子,快速检测方法有其特殊的作用可以发挥。 4、快速检测是中国国情的一种需要:中国近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时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概述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概述 食品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三聚氰胺“毒奶粉”、苏丹红事件、农药中毒、鼠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每年返回餐桌的200至300万吨的“地沟油”......随着国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以及近年国外媒体对中国食品质量问题的大肆宣扬,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引起党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 由于食品数量大、品种多,且在生产、储存、运输及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把控,因此,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也成为各级监督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的必要手段。 随着社会发展,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单凭眼看、手摸、鼻闻、嘴尝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现代食品安全管理的模式;而传统的实验室的设置有限、样品检测数量有限、加之检验周期较长、投入成本高,远远满足不了食品安全保障的需求,需要快速检测行为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快速检测技术表现出突出优势: 一是快速检测技术运用方便、成本低,能覆盖到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偏远地带,使基层监管手段得到强化。 二是快速检测技术反应迅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拥有较强的现场应急处理能力,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小各类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损害。 三是日常监管中对于大量的样品先用快速检测方法对其筛选,发现有问题的食品再通过仪器进一步判定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执法人员现场控制能力和公信力。 尽管现场快速检测由于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的限制,不能作为判定样品安全性的最终依据;但作为初筛手段,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步,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一些突发食源性事件的现场调查也往往以现场快速检测作为筛查的第一步。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超市等食品零售网点进行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