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吸附-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吸附-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吸附-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吸附-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学号:102200849学校代码:10270

中图分类号:0643

上哆脚范大誓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吸附一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物理化学

研究方向催化与动力学

研究生姓名曹艳凤

指导教师朱建副教授

李和兴教授

完成日期2013.04

聚乳酸_有机蒙脱石纳米插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第31卷第4期 非金属矿 Vol.31 No.4 2008年7月 Non-Metallic Mines July, 2008 聚乳酸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型生物高分子可降解材料[1,2],但其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不稳定。利用层状硅酸盐的特殊结构, 使硅酸盐片层与聚乳酸基体实现纳米尺度复合,并均匀分散在聚乳酸基体中,形成聚乳酸/有机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 [3,4] 。绝大部分传统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废弃物 不能自然降解,对环境造成污染。而聚乳酸/有机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可有效克服这一缺点,是与生态和 环境相适应的“绿色聚合物复合材料”[5~7] ;这类材料 还改善了单一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材料的力学、耐热、阻燃、气体阻隔等性能[8~11],拓展了材料的应用范围,可从根本上解决合成材料废品废料造成的污染问题。 目前,聚乳酸/有机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基本上是以聚乳酸和蒙脱石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7,9,12]。 本实验采用乳酸单体为原料的原位插层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乳酸/有机蒙脱石纳米插层复合材料,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 射线衍射(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热重分析(TGA )对其结构、形态和热稳定性能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材料的降解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1?实验部分 1.1 原料和试剂?D , L-乳酸(含量≥85%),天津市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氯化亚锡,西安化学试剂厂;氧化锌,西安化学试剂厂;乙酸乙酯,天津市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正辛醇,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三氯甲烷,西安化学试剂厂;分子筛3?型,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以上均为分析纯。有机蒙脱石(OMMT ),实验室自制。 1.2 主要仪器设备 循环水式真空泵,SHB-III 型,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电热真空干燥箱,DZF-6020 收稿日期:2008-03-28 基金项目:2005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XJEDU2005E01) 聚乳酸/有机蒙脱石纳米插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甄卫军?马小惠?袁龙飞?刘月娥?李志娟?庞桂林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以乳酸制备的丙交酯和有机蒙脱石为原料, 通过原位插层聚合法制备了聚乳酸/有机蒙脱石纳米插层复合材料, 分别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 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等对聚乳酸/有机蒙脱石纳米插层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同时研究了材料的降解性能。研究表明,有机膨润土在聚合过程中被剥离成很小的粒子,并分散在聚乳酸基体中,形成聚乳酸/有机蒙脱石纳米插层复合材料。其蒙脱石层间距为2.439nm ,层间距明显增大,表明聚乳酸分子链插入到蒙脱石片层间,实现了原位插层聚合,并形成了插层型结构。材料的热失重曲线移向高温端,其热分解温度提高,热稳定性比纯PLA 有明显的提高。在不同介质中降解结果表明,材料在碱液中降解速率最快。 关键词?有机蒙脱石?聚乳酸?纳米插层复合材料?降解 中图分类号: TB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098(2008)04-0048-05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lactic Acid/Organomontmorillonite Intercalation Nanocomposite Zhen Weijun Ma Xiaohui Yuan Longfei Liu Yuee Li Zhijuan Pang Guili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Abstract The polylactic acid/organomontmorillonite intercalation nano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in-situ intercalative polymerization with organomontmorillonite (OMMT) and lactide(LA) which was obtained from lactic acid.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lactic acid/organomontmorillonite intercalation nanocomposite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XRD, TEM and TGA.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PLA/OMMT intercalation nanocomposite wa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ilicate layers were exfoliated and dispersed into the PLA matrix during the polymerization, the layer spacing of PLA/OMMT intercalation nanocomposite was 2.439nm, which revealled the swellable silicate layers were intercalated into the PLA matrix, and in-situ intercalative polymerization was done. The TGA curve of PLA/OMMT intercalation nanocomposite was shifted to higher temperature, which illustrated that intercalation of the OMMT into PLA matrix enhance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PLA/OMMT intercalation nanocomposite. The results of the degradation of PLA/OMMT intercalation nanocomposite in different media showed PLA/OMMT intercalation nanocomposite was degraded more rapidly in NaOH solution. Key words organomontmorillonite polylactic acid intercalation nanocomposite degradation

影响纳米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因素

二、影响纳米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因素。 1、半导体的能带位置 半导体的带隙宽度决定了催化剂的光学吸收性能。半导体的光学吸收阈值λg与Eg有关,其关系式为:λg=1240/Eg。半导体的能带位置和被吸附物质的氧化还原电势,从本质上决定了半导体光催化反应的能力。热力学允许的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要求受体电势比半导体导带电势低(更正);而给体电势比半导体价带电势高(更负)。导带与价带的氧化还原电位对光催化活性具有更重要的影响。通常价带顶VBT越正,空穴的氧化能力越强,导带底CBB越负,电子的还原能力越强。价带或导带的离域性越好,光生电子或空穴的迁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于用于光解水的光催化剂,导带底位置必须比 H+/H2O(-0.41eV)的氧化还原势负,才能产生H2,价带顶必须比O2/H2O(+0.82eV)的氧化还原势正,才能产生O2,。因此发生光解水必须具有合适的导带和价带位置,而且考虑到超电压的存在,半导体禁带宽度Eg应至少大于1.8eV。目前常被用作催化剂的半导体大多数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这使得电子-空穴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 2、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捕获 光激发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可经历多种变化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是分离和复合两个相互竞争的过程。对于光催化反应来说,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与给体或受体发生作用才是有效的。如果没有适当的电子或空穴的捕获剂,分离的电子和空穴可能在半导体粒子内部或表面复合并放出荧光或热量。空穴捕获剂通常是光催化剂表面吸附的OH-基团或水分子,可能生成活性物种·OH,它无论是在吸附相还是在溶液相都易引发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强氧化剂。光生电子的捕获剂主要是吸附于光催化剂表面上的氧,它既能够抑制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同时也是氧化剂,可以氧化已经羟基化的反应产物。 3、晶体结构 除了对晶胞单元的主要金属氧化物的四面体或八面体单元的偶极矩的影响,晶体结构(晶系、晶胞参数等)也影响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TiO2是目前认为最好的光催化剂之一。TiO2主要有两种晶型—锐钛矿和金红石,两种晶型结构均可由相互连接的TiO6八面体表示,两者的差别在于八面体的畸变程度和八面体间相互连接的方式不同。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晶型有不同的质量密度及电子能带结构。锐钛矿的质量密度略小于金红石,且带间隙(3.2eV)略大于金红石(3.1eV),这是其光催化活性比金红石的高。 4、晶格缺陷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除了在绝对零度,所有的物理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分布,实际晶体都是近似的空间点阵式结构,总有一种或几种结构上的缺陷。当有微量杂质元素掺入晶体时,也可能形成杂质置换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对光催化活性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的缺陷可能会成为电子或空穴的捕获

Tio2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TiO2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主要介绍二氧化钛的光催化原理,基本途径,以及光催化剂的结构特性和影响因素,还讲述了关于二氧化钛的光催化应用。 关键字:二氧化钛光催化光催化剂 二氧化钛,化学式为TiO2,俗称钛白粉,多用于光触媒、化妆品,能靠紫外线消毒及杀菌,现正广泛开发,将来有机会成为新工业。二氧化钛可由金红石用酸分解提取,或由四氯化钛分解得到。二氧化钛性质稳定,大量用作油漆中的白色颜料,它具有良好的遮盖能力,和铅白相似,但不像铅白会变黑;它又具有锌白一样的持久性。二氧化钛还用作搪瓷的消光剂,可以产生一种很光亮的、硬而耐酸的搪瓷釉罩面。 1 TiO2的基本性质 1.1结晶特征及物理常数 物性:金红石型锐钛型 结晶系:四方晶系四方晶系 相对密度:3.9~4.2 3.8~4.1 折射率: 2.76 2.55 莫氏硬度:6-7 5.5-6 电容率:114 31 熔点:1858 高温时转变为金红石型 晶格常数:A轴0.458,c轴0.795 A轴0.378,c轴0.949 线膨胀系数:25℃/℃ a轴:7.19X10-6 2.88?10-6 c轴:9.94X10-6 6.44?10-6 热导率: 1.809?10-3 吸油度:16~48 18~30 着色强度:1650~1900 1200~1300 颗粒大小:0.2~0.3 0.3 功函数:5.58eV

2TiO2的光催化作用 2.1光催化作用原理 二氧化钛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锐钛矿相TiO2的禁带宽度Eg =3.2eV,由半导体的光吸收阈值λg与禁带宽度E g的关系式: λg (nm)=1240/Eg(eV) 可知:当波长为387nm的入射光照射到TiO2上时,价带中的电子就会发生跃迁,形成电子-空穴对,光生电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光生空穴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半导体悬浮水溶液中,半导体材料的费米能级会倾斜而在界面上形成一个空间电荷层即肖特基势垒,在这一势垒电场作用下,光生电子与空穴分离并迁移到粒子表面的不同位置,还原和氧化吸附在表面上的物质。除了上述变化途径外,光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也可能在半导体内部或表面复合,如果没有适当的电子、空穴俘获剂,储备的能量在几个毫秒内就会通过复合而消耗掉,而如果选用适当的俘获剂或表面空位来俘获电子或空穴,复合就会受到抑制,随后的氧化还原反应就会发生。在水溶液中,光生电子的俘获剂主要是吸附在半导体表面上的氧,氧俘获电子形成O2-;OH-、水分子及有机物本身均可充当光生空穴俘获剂,空穴则将吸附在TiO2表面的OH-和H2O氧化成具有高度活性的?OH自由基,活泼的?OH 自由基可以将许多难以降解的有机物氧化为CO2和H2O。其反应机理如下: TiO2 + hv → h+ + e- h+ + e- →热量 H2O → H+ + OH- h+ + OH- → HO? h+ + H2O + O2- → HO?+ H+ + O2- h+ + H2O → HO?+ H+ e- + O2→ O2- O2- + H+ → HO2? 2HO2?→ O2 + H2O2 H2O2 + O2- → HO?+ OH- + O2 H2O2 + hv → 2HO? 从上述光催化作用原理分析可知道,光催化过程实际上同时包含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过程,分别反映出光生空穴和光生电子的反应性能,同时二者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工程复合材料

工程复合材料论文 学院(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学 班级 2017131 姓名周健 学号 2017131007 年月日 材料的复合是材料发展的必然规律,复合材料是把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等材料组合成一种多相材料,从而赋予复合材料轻质高强以及其他的优越的综合性能。同时复合材料还具有复合效应,即经过复合以后产生各原始组分所不具备的性能。因此,在不少高技术领域。如航天、航空、信息等产业中获得重要的应用。目前复合材料已与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并列为四大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是指分散相尺度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小于100nm的复合材料,

分散相可以是非品质、半晶质、品质或者兼而有之,可以是有机、无机或两者都有。由于纳米粒子的小尺寸、大比表面积,使表面原子数、表面张力和表面能随粒径的减小急剧增加,从而具有显著的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赋予材料许多新奇的特性和新的规律,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1.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1.1黏土/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黏土矿物是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按比例叠垛而成的层状硅酸盐,其片层间距一般在几纳米到十几纳米之间,层间存在可交换性的正离子,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弱,通过离子交换的方法,将有机正离子引入层问,从而使通常亲水性的黏土矿物表面疏水化,改善黏土与橡胶基质之问的润湿作用。黏土/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是扩大黏土片层间距。将橡胶长链引入层间,其微观结构可分为插层型和完全剥离型,目前制备的黏土/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大多属于插层型。 1.2炭黑和白炭黑/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作为纳米粉体。炭黑和白炭黑均具有纳米材料的大多数特性(如强吸附效应、自由基效应、电子隧道效应、不饱和价效应等)。根据纳米复合材料的定义,及炭黑和自炭黑的原生粒子以及它们在橡胶基质中的一次聚合体的尺寸,应当将炭黑和自炭黑增强橡胶归属为纳米复合材料的范畴。更严格地讲,应当是N660级别以上的炭黑增强橡胶。也正因为如此,炭黑和白炭黑的高增强地位一直很难被取代。尽管在橡胶基质中炭黑和白炭黑常以二次聚集体的形式存在.但这种聚集体是松散的物理结合体,如同“密度”较大的星云,并逐渐向外弥散。虽然二次聚集体会对其增强性能产生不同导向和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真正起作用的仍是其原生粒子和一次聚集体。另外,就目前报道的大多数纳米复合材料而言,连续相中局部存在分散相的聚集体是非常普遍的,如原位聚合法生成的黏土/尼龙6纳米复合材料,在分散相质量分数超过5%时,也很难做到黏土单晶层在整个基质中完全地、等间距地均匀分散,尽管晶层间距加大了,但仍以较紧密的单元分布在尼龙6基质中。最后,当用物理机械性能判断材料是否为纳米复合材料时,必须考虑分散相的形状问题。 1.3 ZnO(Al2O3)/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氧化锌因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吸附活性强,从而具有表面效应和高

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季益萍1, 杨云辉2 1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天津市重点实验室 2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学院, (300160) thymeping@https://www.doczj.com/doc/5018294659.html,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复合材料的最新发展情况,主要集中在复合材料的增强纤维、加工技术、智能材料和非破坏性检测技术等方面。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研究人员更有价值的创意。 关键词:复合材料,最新进展 1. 引言 人类社会正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需求,如矿物能源、资源的枯竭、环境问题、信息技术以及生活质量等,这推动了复合材料的发展,也促进了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但目前人们已不仅仅局限于新材料的创造、发现和应用上,科学研究已进入一个各种材料综合使用的新阶段,即向着按预定的性能或功能设计新材料的方向发展。并且,在复合材料性能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性能持续优化,加工工艺不断改善,成本不断降低。 复合材料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可提供单一材料难以拥有的性能,其最大的优势是赋予材料可剪切性,从而优化设计每个特定技术要求的产品,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近年以来,复合材料在加工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的介入和先进加工技术的开发,使复合材料的市场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除用于结构复合材料外,还大量的进入了功能材料市场。我们观察到,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是[1]: (1)进一步提高结构型先进复合材料的性能; (2)深入了解和控制复合材料的界面问题; (3)建立健全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力学; (4)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智能化; (5)加强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 近年来,复合材料在增强纤维、加工技术、智能材料和非破坏性检测技术等方面研究较多,并且不断有新的市场应用,能够代表复合材料的最新发展方向。 2. 增强纤维环保化[2] 目前,增强纤维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强度、模量和断裂伸长的提高。但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风行,复合材料产品也逐渐受到环保方面要求的压力,尤其欧洲地区已有相关规定,热固性复材产品由于无法回收再利用而不易销往欧洲。在树脂之外,复材产品中的增强纤维迄今绝大部分都是无法回收再利用的,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等,全都是如此。 最近有一种新型增强纤维-玄武岩纤维(Basalt Filament),是由火山岩石所提炼而成的,堪称100% 天然且环保,预期在不久的未来,将会取代相当比例的各种纤维,而加入复合 - 1 -

光催化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光催化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洛阳理工学院吴华光B08010319 摘要: 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节能、高效的绿色环保新技术.它在去除空气中有害物质,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降解,饮用水的深度的处理,除臭,杀菌防霉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但是作为新功能材料,它也面临着很多局限性:催化效率不高,催化剂产量不高,有些催化剂中含有有害重金属离子可能存在污染现象。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他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利用价值,作为处理环境污染的一种方式,它以零二次污染,能源消耗为零,自发进行无需监控等优势必将居于污染控制的鳌头。本文介绍了一些关于光催化研究的制备与发展方向的思考,光催化正在以TiO 2 ,ZnO为主导多种非重金属离子掺杂,趋于多样化的制备方法方向发展。 关键字:光催化催化效率 正文: 光催化(Photocatalysis)是一种在催化剂存在下的光化学反应,是光化学与催化剂的有机结合,因此光和催化剂是光催化的必要条件。“光催化”定义为:通过催化剂对光的吸收而进行的催化反应(a catalytic reaction involving light absorption by a catalyst or a substrate)。氧化钛(TiO 2 )具有稳定的结构、优良的光催化性能及无毒等特点,是近年研究最多的光催化剂, 但是,TiO 2 具有大的禁带宽度,其值为3.2 eV,只能吸收波长A≤387 11111的紫外光,不能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光催化或能量转换效率偏低,使它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制新型光催化剂、提高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1[。复合掺杂不同半导体,利用不同半导体导带和价带能级的差异分离光生载流子,降低复合几率,提高量子效率,成为提高光催化材料性能的有效方法5]-[2。 与一元氧化物如TiO 2 和ZnO等光催化剂相比,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如 ZnO- SnO 2TiO 2 -SnO 2 和WO3- TiO 2 等体系具有吸收波长更长和光催化效率更 高等特点因而成为研究热点. 一、常用的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一)水热合成法。 热合成反应是在特制的密封容器中(能够产生一定的压力),以水溶液作为反应介质,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或接近其临界温度而产生高压,从而进行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溶剂热合成法 溶剂热合成技术是在水热法的基础上,以有机溶剂代替水作为介质,采用类似水热合成的原理制备纳米材料,极大的扩展水热法的应用范围。 (三)溶胶-凝胶法

NiCr-LDHs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化学工程学院 新产品开发训练报告 2014-12 课题名称: CoCr-LDHs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课题类型:论文 班级:应化 1102 姓名:周柳 学号: 1112083076 指导教师:薛莉 (使用说明:设计/论文请选一使用,左侧装订)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1 水滑石的定义及研究背景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是水滑石(Hydrotalcite,HT)和类水滑石化合物(Hydrotalcite-Like Compounds,HTLCs)的统称,由这些化合物插层组装的一系列超分子材料称为水滑石类插层材料(LDHs)[1]。 水滑石材料属于阴离子型层状化合物。层状化合物是指具有层状结构、层间离子具有可交换性的一类化合物,利用层状化合物主体在强极性分子作用下所具有的可插层性和层间离子的可交换性,将一些功能性客体物质引入层间空隙并将层板距离撑开从而形成层柱化合物。水滑石类化合物(LDHs) 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新型无机功能材料, LDHs的主体层板化学组成与其层板阳离子特性、层板电荷密度或者阴离子交换量、超分子插层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LDHs的发展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引起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极大兴趣。1842年,Hochstetter首先在片岩矿层中发现了天然水滑石矿物。[2]后来又相继在挪威的Sunarum地区以及俄罗斯的Ural地区发现了少量的天然水滑石矿。在二十世纪初,人们发现了LDH对氢加成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并由此开始了对LDH结构的研究。1942年,Feitknecht等首次通过金属盐溶液与碱金属氢氧化物反应人工合成出了LDH,并提出了双层结构模型的设想。1966年,Kyowa公司首先将LDH的合成工业化。1969年,Allmann等通过测定LDH单晶结构,首次确认了LDH的层状结构。[3,4]七八十年代时,Miyata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其作为新型催化材料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的工作。在此阶段,Taylor和Rouxhet 还对LDH热分解产物的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它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Reichle等研究了LDH及其焙烧产物在有机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指出它在碱催化、氧化还原催化过程中有重要的价值。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对LDHs的研究更为迅速。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和测试手段的广泛应用,人们对LDHs结构和性能的研究不断深化,对LDHs层状结构的认识加深,其层状晶体结构的灵活多变性被充分揭示。特别是近年来,基于超分子化学定义及插层组装概念,有关LDHs的研究工作获得了更深层次上的理论支持,在层状前体制备、结构表征、超分子结构模型建立、插层组装动力学和机理、插层组装体的功能开发等诸方面得到了许多具有理论

Ti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评述

先进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课题报告 ——Ti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报告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号:SY1401210 姓名:刘正武 2014年12月24日

摘要 钛基复合材料(TMCS)以其高的比强度、比刚度和良好的抗高温、耐腐蚀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材料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国外对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发展相当迅速,开发出来的原位合成工艺、纤维涂层等制备技术已经成功用于制备高性能钦基复合材料。国内TMCS研究起步较晚,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外相 比还有一定差距。 本文主要从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背景,强化原理,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方面做了总结,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评述。钛合金本身具有较高的室温和高温比强度、低密度、高弹性模量。加入增强相,又进一步提高比弹性模量、比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PTMCS)与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FTMCS)相比,具有制备工艺较简单,成本较低,无各向异性,可得到近净型零件等优点,是很有前途的复合材料。自生钛基复合材料基体将由纯钛基体向Ti6Al转化,并加入其它的合金元素,会得到实际应用。 关键词:钛基复合材料;性能;制备;研究进展

目录 第1章前言 ----------------------------------------------------------------------------------------------------------------------------- 4 1.1研究背景及原理-------------------------------------------------------------------------------------------------------------- 4 1.2 主要问题 ---------------------------------------------------------------------------------------------------------------------- 5 第2章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 ---------------------------------------------------------------------------------------------------- 6 2.1 Ti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种类---------------------------------------------------------------------------------------------- 6 2.2陶瓷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 7 2.2 自生钛基复合材料--------------------------------------------------------------------------------------------------------- 11 第3章结论 --------------------------------------------------------------------------------------------------------------------------- 13 参考文献 -------------------------------------------------------------------------------------------------------------------------------- 14

影响纳米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因素

1、半导体的能带位置 半导体的带隙宽度决定了催化剂的光学吸收性能。半导体的光学吸收阈值λg与Eg有关,其关系式为:λg=1240/Eg。半导体的能带位置和被吸附物质的氧化还原电势,从本质上决定了半导体光催化反应的能力。热力学允许的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要求受体电势比半导体导带电势低(更正);而给体电势比半导体价带电势高(更负)。导带与价带的氧化还原电位对光催化活性具有更重要的影响。通常价带顶VBT越正,空穴的氧化能力越强,导带底CBB越负,电子的还原能力越强。价带或导带的离域性越好,光生电子或空穴的迁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于用于光解水的光催化剂,导带底位置必须比H+/H 2 O的氧化 还原势负,才能产生H 2,价带顶必须比O 2 /H 2 O(+的氧化还原势正,才能产生O 2 ,。 因此发生光解水必须具有合适的导带和价带位置,而且考虑到超电压的存在,半 导体禁带宽度Eg应至少大于。目前常被用作催化剂的半导体大多数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这使得电子-空穴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 2、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捕获 光激发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可经历多种变化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是分离和复合两个相互竞争的过程。对于光催化反应来说,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与给体或受体发生作用才是有效的。如果没有适当的电子或空穴的捕获剂,分离的电子和空穴可能在半导体粒子内部或表面复合并放出荧光或热量。空穴捕获剂通常是光催化剂表面吸附的OH-基团或水分子,可能生成活性物种·OH,它无论是在吸附相还是在溶液相都易引发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强氧化剂。光生电子的捕获剂主要是吸附于光催化剂表面上的氧,它既能够抑制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同时也是氧化剂,可以氧化已经羟基化的反应产物。 3、晶体结构 除了对晶胞单元的主要金属氧化物的四面体或八面体单元的偶极矩的影响,晶体结构(晶系、晶胞参数等)也影响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TiO 2 是目前认为最 好的光催化剂之一。TiO 2 主要有两种晶型—锐钛矿和金红石,两种晶型结构均可 由相互连接的TiO 6 八面体表示,两者的差别在于八面体的畸变程度和八面体间相互连接的方式不同。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晶型有不同的质量密度及电子能带结构。锐钛矿的质量密度略小于金红石,且带间隙()略大于金红石(),这是其光催化活性比金红石的高。 4、晶格缺陷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除了在绝对零度,所有的物理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分布,实际晶体都是近似的空间点阵式结构,总有一种或几种结构上的缺陷。当有微量杂质元素掺入晶体时,也可能形成杂质置换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

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018294659.html, 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研究 作者:荆楠 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04期 摘要:介绍了胶接、机械连接及混合连接等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常用连接方法及优缺点,总结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连接形式、接头强度的影响因素和接头的选用原则,并对国内外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展望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胶结;机械连接;混合连接 中图分类号: TP311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f joint techniques for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Jing nan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Tianjin300300 Abstract:The joint technique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is introduced, which includes the adhesive join,mechanical joint and hybrid joint.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joints are also explained in this study. This summarizes the connect mode,influence factors for joint strength and selection principle. The developments of carbon composites joning techniques are introduced .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 joint techniques joint techniques is summarized. Key words: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adhesive join; mechanical joint ;hybrid joint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疲劳性能好、耐腐蚀等优点,其在航空器上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结构重量、提高航空器性能、降低运营成本。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使用比例和应用部位,已经成为衡量飞机是否先进的重要指标。[1]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大量使用中,势必会需要和其他材料进行连接,例如复材和复材、复材和金属等。因此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技术进行研究,对于飞机结构的设计及维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常用连接方法 复合材料零部件之间以及复合材料和金属零部件之间通常用三种连接方式:胶接、机械连接、混合连接等。[2]简介如下:

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概要

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20 世纪以来, 人们在享受迅速发展的科技所带来的舒适和方便的同时, 也品尝着盲目和短视造成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苦果,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各种环境污染中, 最普遍、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是化学污染。因而, 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各种化学污染物是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 开发化学污染物无害化的实用技术是环境保护的关键。目前使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污染物处理方法主要有: 物理吸附法、化学氧化法、微生物处理法和高温焚烧法。这些方法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起重大作用, 但是这些技术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或效率低, 不能彻底将污染物无害化, 产生二次污染, 或使用范围窄, 仅适合特定的污染物而不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缺陷[1]。光催化氧化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 特别适用于生化、物化等传统方法无法处理的难降解物质的处理。其中TiO2、ZnO、CdS、WO 3、Fe 2 O 3等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因其可以直接利用光能而被许多研究者看好[2]。 1.1 TiO 2光催化概述 1.1.1 TiO 2的结构性质 二氧化钛是一种多晶型化合物,常见的n型半导体。由于构成原子排列方式不同,TIO2在自然界主要有三种结晶形态分布:锐钛矿型、

金红石型和板钛矿型。三种晶体结构的TIO2中,锐钛矿和金红石的工业用途较广。和锐钛矿相比,金红石的原子排列要致密得多,其相对密度、折射率以及介电常数也较大,具有很高的分散光射线的能力,同时具有很强的遮盖力和着色力,可用作重要的白色涂料。锐钛矿在可见光短波部分的反射率比金红石型高,普遍拥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在光催化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3]。 1.1.2TiO2光催化反应机理 半导休表面多相光催化的基本原理:用能量高于禁带宽度(Eg)的光照射半导体表面时,价带上的电子被激发,跃迁到异带上,同时在价带产生相应的空穴,这样就半导体内部生成电子(e-)—空穴(h+)随后,.电子-空穴对迁移到粒子表面不同位置、与吸附半导体表面的反应物发生相应的氧化或还原反应,同时激发态的二氧化钛重新回归到基态。与电荷分离相逆的是电子-空穴对的复合过程,这是半导体光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将在半导体体内或表面发生,并释放热量。 1.1.3 TiO2催化剂的局限及改性途径 作为光催化剂,虽然二氧化钛具有其他催化剂难以比拟的无毒、价廉以及稳定等优点。但是目前二氧化钛光催化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局限,致使其不能再现实中得到大规模应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二氧化钛催化剂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不高并且其量子产率太低。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二氧化铁的带隙分别为3.2eV和3.0 eV,对应的吸收阈值分别为420nm和380nm。它们所吸收的光的波长主要集中在紫外区,

改性纳米氧化锌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改性纳米氧化锌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改性纳米氧化锌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本文考察了光降解时间、亚甲基蓝溶液的PH值、亚甲基蓝溶液的初始浓度、催化剂的用量等对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ZnO具有荧光性,掺入不同的金属离子能够改变纳米ZnO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效果,其中掺铈纳米ZnO降解效果最好;掺铬纳米ZnO的降解率最低。 关键词:纳米ZnO 掺杂光降解亚甲基蓝溶液 氧化锌,俗称锌白,属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白色或浅黄色晶体或粉末,无毒,无臭,系两性氧化物,不溶于水和乙醇,溶解于强酸和强碱,在空气中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ZnO是具有较大能隙及优良光学性质的n-型半导体材料,常被用于制备场发射显示器及阴极射线发射装置,光催化材料,紫外半导体激光的发生介质,这些应用主要利用了纳米ZnO粒子吸收紫外光后发出荧光的特点。所吸收与发出的荧光波长取决于其能隙大小。如何降低纳米氧化锌等材料的制备成本、也是纳米氧化锌能否应用于环境污染物治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探讨氧化锌的光催化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试剂和实验装置图 (一)仪器试剂 79-1磁力加热搅拌器(江苏金坛市中大仪器厂);UV751G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化玻分公司);真空干燥箱(重庆银河试验仪器有限公司);高硼紫外线杀菌灯管(ZGZ30W启东市海联有限公办公司);水浴锅;电子天平;马弗炉 乙酸锌、二乙醇胺、四水硫酸铈、硝酸镍、硫酸铬、硝酸铁、无水乙醇、亚甲基蓝均为国产分析纯。 二、纯纳米ZnO和掺杂纳米ZnO的制备 量取50ml无水乙醇置于烧杯中,开始搅拌。称取二水乙酸锌约4.39g(0.02mol),搅拌下加入,缓慢滴加二乙醇胺约2ml。在二乙醇胺溶解之后室温下反应3h,静置陈化24h,水浴锅中控制水温在蒸

半导体光催化综述

硫及金属硫化物-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第一章绪论 自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瓦特的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宣告了人类社会由原来的火器时代,进入到了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在这个时期,自然科学取得了飞速的进展,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渐形成和完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开始了大量的对世界资源进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对然建立了世界的初步两极格局,但是两次科技革命的功劳还是不容忽视的,它们推动了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向现代化工业以及机器化工业的飞速发展,并且带给了人类社会巨大的物质财富,在资本主义国家逐利的对外扩张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的争斗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繁荣。但是,当资本家们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至今,已严重威胁着我们所处在的的生存环境。 特别是在进入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向所生存的环境排放了大量的生产废水、废气,它们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污染物如医用药品、农药、工业染料、表面活性剂和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溶液等,含有上述物质的这些废水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而且在上述这些污染物中,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很难将其完全消灭和降解。废水中的很多有机化合物能使水中的厌氧微生物发生异变,从而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所以必须创造出一些其它的非生物的降解技术来除去这些有机化合物[1-3]。因此,开发一种简便、有效、快捷、无害的方法来治理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是当前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据专家分析,传统的化石能源已经不能继续维持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而且传统的化石能源的使用是当前引发严重环境问题的万恶之源。所以,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两大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研究

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19T14:49:10.0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陈鹏朱波[导读] 摘要:本文综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各种连接方式、连接技术优缺点及国内外学者对连接技术的研究现状。 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本文综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各种连接方式、连接技术优缺点及国内外学者对连接技术的研究现状。未来新型连接技术的研究及计算材料学(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等)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中的应用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轻量化、高可靠性、耐高温、低成本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技术也会应运而生。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技术;应用 1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常用连接方法 复合材料零部件之间以及复合材料和金属零部件之间通常用三种连接方式:胶接、机械连接、混合连接等。简介如下: 1.1胶接 胶结是通过胶粘剂将两个或者多个构件的结合面进行连接在一起。它是复合材料连接中较普遍采用的一种连接方式。[2]其主要优缺点如下:胶结的优点:(1)可避免因制孔而引起的应力集中,层压板强度受影响;(2)连接效率高、结构轻,连接件成本较低;(3)抗疲劳、减振、密封及绝缘性能好;(4)可获得光滑的气动表面;(5)无不同材料间的电化学腐蚀问题。胶结的缺点:(1)缺少可靠的检测方法,胶结质量难以控制,且可靠性不高;(2)胶结强度分散大,剥离强度较低,难以传递较大载荷;(3)胶结前对表面处理的要求比较严格;(4)胶结是不可拆卸的永久连接,材料回收难度大;(5)不适用于较厚的结构和传递较大的载荷;(6)胶结固化会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 1.2机械连接 机械连接主要是用紧固件将两个零部件连接在一起,比如螺栓、铆钉和特殊紧固件等。其中螺栓连接属于可重复拆卸式连接,其承载能力比铆钉连接高,一般用于主要承力结构的连接。铆钉属于不可重复拆卸连接,虽然承载能力较小,但是可以采用沉头铆钉的形式得到表面更光滑的连接件。[3]对于某些特殊要求,比如结构不开闭、难以接触、表面曲率大、密封要求高等情况,可视情采用合适的特殊紧固连接。以下以螺栓连接为例介绍机械连接的优缺点。机械连接的优点是:(1)便于检查质量、有效保证检查的可靠性;(2)对于螺栓连接来讲,在使用过程中可进行重复拆卸和安装;(3)对连接件表面的制备和处理精度要求较低;(4)可避免胶接固化引起的残余应力,尤其对剥离应力不敏感;(5)对连接件的厚度要求没有限制。机械连接的缺点是:(1)制螺栓孔时,会导致孔周的应力集中,降低连接性能;(2)为减小制孔对层压板强度的影响,通常需要增加局部层压板厚度,再加上紧固件的使用,导致连接件整体重量增加;(3)部分钢质和几乎全部铝合金紧固件和复合材料接触会产生电化学腐蚀;(4)制孔过程会对复合材料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5)与之配合的金属件易于疲劳。 1.3混合连接 混合连接是采用至少两种连接方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连接起来。通常是贯穿层合板厚度的机械连接与胶接同时使用,例如螺栓连接与胶接、铆钉连接与胶接等。若从工艺上严格保证连接质量,使两者变形一致,同时受载,则可以起到阻止或延缓胶层损伤的扩展,提高抗剥离、抗冲击、抗疲劳和抗蠕变等性能的作用。同时,混合连接也会带来诸如孔应力集中、增加结构重量和成本的不利影响。 1.4连接方式的选择 在复合材料连接中,采取何种连接方式要视情况而定。通常来讲,对于需要传递较大的集中载荷和强调可靠性的部位,多采用机械连接方式。对于需要传递均布载荷或承受剪切载荷的部位,多采用连接效率较高的胶接连接。[3]混合连接则适用于要求多余度连接的部位,如中等厚度板的连接。 2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形式 2.1胶接的连接形式 从结构强度的观点考虑,胶接连接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选择使胶层在最大强度方向受剪力的连接形式,尽量避免胶层在法向受力,以防发生剥离;尽量避免连接端部层压板发生层间剥离;在高温工作时,所选胶粘剂和连接件的热膨胀系数尽量一致;尽量增大胶结面积,增大受载能力。以上原则的目的是使接头强度高于或不低于被连接件。因此,为满足基本要求,应从连接形式、接头几何参数的选择等方面入手。综合以上,碳纤维复合材料胶接的连接主要有单搭接、双搭接、阶梯形连接、斜面连接四种形式。选择采用何种连接方式时,要考虑构件的强度要求。当胶接件比较薄(小于1.8mm)时,可采用单搭接。但是当两个胶接件刚度不等时,单搭接的偏心效应较大,应尽量避免使用单搭接。对于中等厚度板(3至6.35mm),采用双搭接或双搭接板连接比较合适。当胶接件很厚时(大于6.35mm),由于偏心载荷产生的偏心力矩增大,须选用斜面或阶梯形连接。 2.2机械连接的连接形式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机械连接形式,根据受力形式可以分为单剪和双剪两种,按照有无起连接作用的搭接板,主要有对接和搭接两类,其中每类又分为等厚度和变厚度连接两种情况。选择复合材料的连接形式时,应注意以下原则:单剪连接会产生附加弯曲,从而造成接头承载能力的减小和连接效率的降低,因此连接设计尽可能选择。双剪连接,尽可避免选用单剪连接; 若采用单剪连接等不对称的连接形式,则应采用排距尽可能大的多排紧固件,使偏心加载引起的弯曲应力降低的最小; 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塑形较差,会造成多排紧固件连接载荷分配不均匀,因此,设计多钉连接形式时,应尽可能选用不多于两排紧固件的连接形式。紧固件尽可能选用平行排列,避免交错排列,以提高连接强度。 3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方法研究进展 3.1固相扩散连接 固相扩散连接是在高温高压下,中间层材料发生原位化学反应,界面处元素相互扩散,结果是在连接界面处形成稳定的界面层,从而获得高温高强接头。中间层材料多采用高温合金和陶瓷粉体,或者是陶瓷的有机前体。国内外诸多专家研究了分别使用硼和石墨混合粉、金属钨粉和碳粉、钨改性酚醛树脂和钨粉混合物等作为中间层材料,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反应扩散连接,结果表明连接件在1500摄氏度以上高温环境中,最大剪切强度可以达到16Mpa以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