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朝名人

周朝名人

周朝名人
周朝名人

周朝名人

共1页10条记录

(2020年编辑)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 周(前1044——前256)西周(前1044——前771)东周(前770——前256)

揭于河南,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 前367年,西周威公去世,少子根在东部争立,赵国、韓国用武力加以支持,遂分裂成西周、东周 吴(?——前473) 齐(前1046——前378) 鲁(前1046——前256)

燕(前1046——前222) 燕召公姬奭→1燕侯克 └2燕侯旨→3燕侯舞→4燕侯憲→5燕侯和→□→□→□→6燕惠侯→7燕釐侯姬莊→8燕頃侯→9燕哀侯→10燕鄭侯→11燕穆侯→12燕宣侯→13燕桓侯→14燕莊公→15燕襄公→ (以下至文公親子關係不詳)16燕前桓公17燕宣公18燕昭公19燕武公20燕前文公 21燕懿公→22燕惠公 (以下至簡公親子關係不詳)23燕悼公24燕共公25燕平公26燕孝公(43年) 27燕成公28燕閔公29燕簡公姬戴30燕後桓公→31燕後文公→32燕易王→33燕王噲姬噲→34燕昭王姬職→35燕惠王→36燕武成王→37燕孝王→38燕王喜姬喜

蔡(前1046——前447) 曹(前1046——前487) 陈(前1046——前478) 杞(前1046——前445)侯爵 01东楼公→02西楼公→03题公→04谋娶公(24,721-698)→05武公(47,前697-651/前679-633)→06靖公(23,前650-628/前632-前610)→07共公(8,前627-620/前609-602)→08惠公(18,前619-602)→09成公(德公)(18,601-584) →弟10桓公姑容(17,前583-567)→11孝公匄(17,前566-550)→弟12文公益姑(14,前549-536)→弟13平公郁(18,前535-518)→14悼公成(12,前517-506)→15隐公乞(1,前505)→弟16釐公(僖公)遂(,19,前504-485/前505—487)→17湣公维(愍公) (16,前484-469/前486—471)→弟18哀公阏路(湣公弟,10,前468-459/前470—461)→侄19出公敕(12,前458-447/前460—449)→20简公春(1,前446-445)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一、中国古代皇帝概况: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

西周的军事制度是什么.doc

西周的军事制度是什么 西周王朝的军事制度 周王室保持了庞大的军旅。这种军旅,用于宿卫宗周的有六师,称为西六师在成周镇慑东方诸侯的有八师,称为成周八师。共十四师,达三万五千人。分封的诸侯国,都有一定的武装力量。大国一般不超过三军,小国也有一军。 诸侯国的军队,周王都能调遣,实际上也属于整个周王朝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西周的军队,名义上是由周王直接指挥和调遣,重大的征伐,周王常亲自率兵出征。如果周王不亲自出征,则指派重要的卿士统率中军,作为全军的指挥者。 军队的组成,以战车为单位,一辆战车谓之一乘。各级军官,由地位与之相应的贵族担任。最基层的甲士,则由最低级的贵族和平民充任。奴隶则在军队中服杂役。军队是西周国家政权的又一根重要支柱,它肩负对内镇压异己、守卫疆土,对外征伐和扩张的职能。西周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与商代一样仍然称师,西周金文和《诗经》等文献中屡有提及。 《周礼地官司徒》云: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按此,在师之下尚有旅、卒、两、伍等编制单位。与此相应的军事将领按《尚书牧誓》所说有师氏、亚、旅、千夫长、百夫长等。郭沫若先生在《周官质疑》一文中说:师氏见于彝铭者乃武职,在王之近侧,是则师氏之名取诸师戍也。 西周军队的统帅是周王,他经常率领军队亲自出征,《诗大雅。棫朴》:周王于迈,六师及之的诗句以及屡见于史书的昭王南征的事迹即其例子。西周军队的各种主要军官亦往往由周王任命。伯懋父敦铭文记载:东夷大反,王命伯懋父以西六师、殷八师征东夷,是周王任命伯懋父为西六师和殷八师的统帅。师克盨铭云:则唯乃先祖考有爵于周邦,干害王身作爪牙今女

更乃祖考奡可左右虎臣,是周王任命禁卫部队统帅的例子。 武器 西周时期的战争主要是车战,与车配合的有徒兵。兵器种类比商代显著增多,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戈、戟类兵器。据《诗皇矣》,早在周文王伐崇时,已使用了钩援、临冲等攻城工具。战争规模日趋扩大,不仅周及其诸侯,一些少数民族也有较强的军力。如西周晚期多友鼎所载,周派军与狁交战,一个战役俘获兵车超过一百二十七辆,可见狁有着庞大的车战队伍。 西周晚期的军事制度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政治制度也总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变革。前面我们根据古文献记载结合金文所论述的西周军事制度反映的主要是西周前期的情况。而当周朝历史发展到中后期,具体地说自懿王时开始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史记?周本纪》),至夷王时国势更加削弱。《后汉书?西羌传》引《古本竹书纪年》谓:夷王衰弱,荒服不朝,乃命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虢季子白盘》铭文亦载:虢季子白作宝盘,丕显子白,■武于戎工,径■四方。搏伐ǎ狁,于洛阳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可见戎狄交侵十分严重。到周厉王时情势更有甚于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载: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居王于彘。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后汉书?西羌传》载:厉王无道,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杀秦仲之族,王命伐戎。《后汉书?东夷传》载:厉王无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可见由于厉王的暴政,导致内忧外患相互交织,尤其是淮夷寇周一役,直逼宗周,周朝统治岌岌可危,厉王迫于形势最后动用了西六师和成周八师两大军队的兵力及卫武公的军队全力反攻,方才勉强度过难关保住大局(据《禹鼎》铭文)。总之,在厉王前由于积弱之势已成,加之厉王的无道,东南与西北,淮夷和戎狄相继侵扰,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周王室14 师的兵力竞难于应付,周王朝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在此情况下,周厉王进行了一次较大的社会政治制度改革,即《国语?周语下》所说的厉始革典,而军事制度的改革则是这场政治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

炎黄源流世系图

炎黄源流世系图 传说在公元前4856年前,在今河南新郑的轩辕丘有个龙图腾的国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宝,她们是姐妹,是有硚氏之女。在今新郑市区北关的轩辕丘的有熊国的宫殿里,传来了婴儿出生时呼吸大自然之气时的“哇哇”哭啼声。这一说法得到包括中国古都学会在内的部分民间机构的认可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而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炎帝是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部落首领,号烈山氏或厉山氏,位于黄河上游、渭河地区。据《史记》等古籍追记,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为有娇氏女,名日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长于姜水,故有…姜?姓之称。据《纲鉴》等记载:“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悫,不岔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肠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越绝书》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 炎黄帝世系图谱 少 典 黄帝支系┃炎帝支系 ┏━━━━━━━┻━━━━━━━┓ 勗石 其年 ┃(炎帝神农氏,姜姓,号烈山氏或厉山氏) ┃【前3217年甲申年位】 巨臨 駓魁 ┃【在位八十年】 ┃┃ 芒帝 昧承 ┃【在位六十年】 ┃┃ 夷帝 栗明 ┃【在位四十九年】 ┃┃

柏帝 堅宜 ┃【在位四十五年】 ┃┃ 節帝 來 ┃【在位四十八年】 ┃┃ 赫帝 胡裹 ┃【在位四十三年】 ┃┃ 封帝 胥莖 ┃┃ ┃┏━━╋━━┓ 依罔克戲 盧榆┃ ┃【在位五十五年】┃ ┃┏━┻━┓ 啟小名 昆帝器 ┃┃ ┃┃ 轩祝 辕融 (黄帝,姓公孙,后改姬姓)(黄帝司徒) 【前2697年甲子年位】┃ ┏━━━━━┻━━━━━━┓

周朝一共有几位皇帝姓什么

周朝一共有几位皇帝姓什么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那么你知道周朝一共有多少个皇帝吗?他们的姓名你又了解多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周朝共有几位皇帝周王朝在791年间共传30代37个帝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皇帝及姓名西周皇帝及姓名 周武王;;姬发,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050年;前1045年 周成王;;姬诵,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044年;前1008年 周康王;;姬钊,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007年;前982年 周昭王;;姬瑕,在位时间为公元前981年;前963年 周穆王;;姬满,在位时间为公元前962年;前908年 周共王;;姬繄扈,在位时间为公元前907年;前896年 周懿王;;姬囏,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95年;前871年 周孝王;;姬辟方,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70年;前862年 周夷王;;姬燮,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61年;约前854年 周厉王;;姬胡,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53年;前841年 周宣王;;姬静,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28年;前782年

周幽王;;姬宫涅,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81年;前771年周携王;;姬余臣,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70年;前760年东周皇帝及姓名 周平王;;姬宜臼,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71年;前720年周桓王;;姬林,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20年;前697年周庄王;;姬佗,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97年;前682年周釐王;;姬胡齐,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82年;前677年周惠王;;姬阆,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77年;前675年王子颓;;姬颓,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74年;前673年周惠王;;姬阆,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73年;前652年周襄王;;姬郑,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52年;前619年周顷王;;姬壬臣,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19年;前613年周匡王;;姬班,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13年;前607年周定王;;姬瑜,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07年;前586年周简王;;姬夷,在位时间为公元586年;前572年 周灵王;;姬泄心,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72年;前545年周景王;;姬贵,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45年;前520年周悼王;;姬猛,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20年 周敬王;;姬丐,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20年;前477年周元王;;姬仁,在位时间为公元前477年;前469年周贞定王;;姬介,在位时间为公元前469年;前441年周考王;;姬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441年;前426年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汇编

建邺高中2011届文科班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2010、5 单元特征整合 政治制度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因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分期,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前2070年——前476年)和发展阶段(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①早期阶段处在中国的奴隶制社会时期,主要是夏、商、周三代所实行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②发展阶段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形成、发展、完善和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①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②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一第一单元)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_____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史称西周。 灭亡:前______年,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2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是我国古代早期的基本政治制度。) 目的:____________。(“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内容:________把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授予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为周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义务。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 历史影响:①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②开发________,扩大___________;③形成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格局。 (2)宗法制: 是与分封制________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由原始社会的___________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______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___________。 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嫡长子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_________。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也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与继承关系。 对后世的影响: 利: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宗祠);有益于社会安定

周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周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西周 周武王姬发(?—前1043年)前1046年—前1043年在位,在位3年。 周武王姬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他继承父亲遗志,于西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 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在位22年。 周成王,汉族,姓姬,名诵,是中国西周第二代国王,谥号成王。 周康王姬钊前1020年—前996年在位,在位25年。 周康王姬钊,生卒年不详。汉族,周成王之子,成王死后继位,在位25年。 周昭王姬瑕(?—公元前1002年)前995年—前997年在位,在位3年。 周昭王姬瑕,中国周朝第四代王,周康王之子。 周穆王姬满前996年—前992年在位,5年。 姬满,即周穆王,姬姓,名满,昭王之子,周王朝第五位帝王。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称“穆天子”。 然而,常年征讨,天子不在朝堂,导致朝政松弛,自穆王之后,周王朝开始由盛而衰。 周共王姬繄扈前922年—前900年在位,23年。 周共王姬繄扈(yī hù),穆王子,西周第六代国王,生卒年不详,穆王死后继位。在位22年,病死,葬于毕原谥号共(gōng)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龚王。 周懿王姬囏前899年—前892年在位,8年。 周孝王姬方(?—前886年)前892年—前886年在位,7年。 周孝王姬方,西周第八代国王,谥号周孝王。周共王弟弟,周懿王叔父。周懿王病死后夺位。在位6年,病死,葬处不明。 周夷王姬燮前885年—前878年在位,8年。 周夷王姬燮,西周第九代国王,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孙。《史记》称他为夷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彳屖王。周厉王姬胡(前877年—前841年)前858—前841年在位,18年。 共和前841年—前828年,13年。 前841年,周厉王出逃后,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管理朝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厉王死于流放地彘( 今山西霍县),大臣拥立静为王。 周宣王姬静(靖)前828年—前782年在位,46年。 周幽王姬宫湦(前795年—前771年)前782年—前771年在位,11年。

西周礼乐制度

西周礼乐制度,说到音乐美学思想、礼乐治国呢,就会想到西周了,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是从古代就开始的,至于礼乐治国是不是像字面上那么‘彬彬有礼’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明特征,通过制礼作乐,利用礼教与乐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然而西周统治者在推行礼乐制度的同时,必然会加强礼乐方面的教育,它对我们今天又有怎样的意义呢,本文通过论述西周礼乐制度的含义及内容的阐述,又进一步探悉它对当今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周朝得了政权以后,西周王朝以夏商礼乐为基础,在公元前1058年制订了周代礼乐(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互结合的礼仪,乐就是音乐,包括乐队、乐舞的编制,乐曲、乐舞的使用,等等。),将其作为奴隶主的行为准则,各级奴隶必须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享受礼乐在礼的中间,把贵族和人民分成许多等级,对各个等级都规定了有关生活各个方面的区别和限制。同时周朝的统治者对音乐的社会功能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把礼与乐看得一样的重要,并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维持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的有效手段。他们也为各个等级严格规定了应用音乐的制度,从而来体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相互间的关系。例如: 1、关于乐队的排列和各个乐器的的多少,规定王的乐队和所有乐器可以排列东西南北四面,诸侯的可以排列三面,卿和大夫的可以排列两面,士的只可以排列一面。 2、关于舞队所用的人数和排列的方法,规定王的舞队可以由八人组成一个舞行,由八个舞行,即六十四人组成的一个舞队;诸公可以由六个人组成一个舞行,由六个舞行,即三十六人组成一个舞行,由四个舞行,就是十六人组成一个舞队。(1、2,参考,杨荫浏编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p33音乐的阶级化和等级化,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3、关于在举行射礼时,不同身份等级使用的乐曲不同,王用《驺虞》,诸侯用《狸首》,大夫用《采苹》,士则用《采蘩》。(参考,陈应时、陈聆群主编《中国音乐简史》p28宫廷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一个王朝制定一项制度势必要建立与其对应的部门,来保证制度的实施、管理与完善,并形成与其对应的教育体系,来确保制度的推广与传承。 周朝的礼乐制度自然也需要这样的保障,即周朝王家的音乐机构。周朝王家的音乐机构归大司乐领导,其中的工作人员数目不低于一千四百六十三人。这机构的职务包含音乐行政、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三方面。但从音乐教育方面来看,该机构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校。在一千四百六十三人中,除了少数低级贵族以外,有一千二百七十七人属于农奴阶级。由此可见宫廷音乐机构中创作和表演的主要力量是农奴们。但在音乐行政以及音乐教育方面的各级负责人则都是由贵族承担的,并且随着统治者对音乐各种事宜的重视程度不同,相应的乐官级别也不同,越是重视,乐官的级别越高,由此可看出,统治阶级对音乐活动的阶级控制是

周朝诸王世系表

周朝诸王世系表 文王(姬昌) 武王(姬发)(前1046—前1043) 成王诵(前1042—前1021) 康王钊(前1020—前996) 昭王瑕(前995—前977) 穆王满(前976—前922) 恭王繄扈(前922—前900) 懿王囏(前899—前892) 孝王辟方(恭王)(前886—前892 ) 夷王燮(懿王子)(前885—前878) 厉王胡(前877—前841) 共和执政(前841—前828) 宣王静(前827—前782) 幽王宫湦(前781—前771) 平王宜臼(前770—前720) 太子泄父 桓王林(前719—前697) 庄王佗(历子克之乱)(前696—前682)釐王胡齐(前681—前677) 惠王阆(历叔颓之乱)(前676—前652)

襄王郑(历叔带之乱)(前651—前619) 顷王壬臣(前618—前613) 匡王班(前612—前607) 定王瑜(匡王弟)(前606—前586) 简王夷(定王子)(前585—前572) 灵王泄心(前571—前545) 景王贵(前544—前520) 悼王猛(为弟子朝弑)(前519—前519) 敬王匄(悼王弟)(前519—前476) 元王仁(前475—前469) 贞定王介(前468—前441) 哀王去疾(为弟叔袭弑)(前440—前440)思王叔袭(为弟嵬弑) (前440—前440)考王嵬(前440—前426) 威烈王午(前425—前402) 安王骄(前401—前376) 烈王喜(前375—前369) 显王扁(烈王弟)(前368—前321) 慎靓王定(前320—前315) 赧王延(前314—前256)

年表细解: 前1046年:周武王伐商纣王。纣王兵败自尽,商亡。武王建立周朝。封周公旦于鲁、封弟召公奭于燕、封武王封弟叔度于蔡、封弟叔鲜于管、封弟叔振于曹。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于商丘,比于诸侯,使管叔、蔡叔(武王二弟)为其相以制商遗民。周武王求舜后裔得妫满,封之于陈。封姜子牙于营丘(今淄博东南),建立齐国。 前1042年:武王崩,子周成王诵继位,成王年少,周公旦(武王弟)摄政。 前****年:成王与弟叔虞戏,削桐叶为珪封以叔虞。史佚督成王择日封叔虞于唐(后改名晋)。 前****年:管、蔡疑周公不利成王,遂与武庚禄父发兵袭周公。周公奏成王后起兵平乱,杀武庚禄父、管叔,放蔡叔,封弟康叔封于康(子孙改国号为卫)、封微子开(商纣庶兄)于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土建立鲁国。 前1035年:成王年长,周公返政于成王,北面就臣位。 前1021年:成王崩,太子钊继位,是为周康王,以召公、毕为相。康王在位时天下安宁,百姓乐业。 前996年:康王崩,子周昭王瑕继位。昭王时王道微缺。 前979年:楚国不臣,昭王伐楚,取胜。 前976年:昭王再伐楚,至汉水,全军覆末,昭王死于江中,子周穆王满继位。穆王在位时,王道衰微。 前922年:穆王崩,子周共王繄扈继位。

周朝诸侯国列表

周朝诸侯国列表 西周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为中国历史上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及各诸侯国的姓氏、位置、爵位、开始灭亡年限、灭国者和资料来源等简要情况的汇编。 春秋诸侯国分布图 目录[隐藏] 1西周、春秋时期诸侯国 1.1周王朝 1.2重要诸侯国 1.3周畿内诸侯国或者周朝世卿采邑 1.4位于山东省的诸侯国 1.5位于河南省的诸侯国 1.6位于山西省的诸侯国 1.7位于陕西省的诸侯国 1.8位于湖北省的诸侯国 1.9位于安徽省的诸侯国 1.10位于河北省的诸侯国 1.11位于四川省的诸侯国 1.12位于江苏省的诸侯国 1.13四裔(戎狄蛮夷)部族或国家 2战国时期诸侯国 2.1周 2.2主要诸侯国 2.3其他中原诸侯国 2.4四裔(戎狄蛮夷)部族或国家 3参考条目 4注释 5参考书籍 [编辑]西周、春秋时期诸侯国[编辑]周王朝 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出处西周姬名义上统治全国,控有首都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及周边的广大地区王(天子)前1046年-前771年犬戎《周本纪》 东周姬名义上统治全国,实际上只控制首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周围的狭小地区王(天子)前770年-前256年秦国《周本纪》 [编辑]重要诸侯国 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出处秦国嬴姓陕西省中部、甘肃省东部一带伯前770年-前207年九月西楚、汉朝《秦本纪》 《始皇本纪》 齐国姜姓吕氏山东省东部、河北省南部一带侯前11世纪-前379年田氏齐国《齐世家》 鲁国姬姓鲁氏山东省曲阜市侯前11世纪-前256年楚国《鲁世家》 《战国史》 郑国姬姓郑氏陕西省华县 后迁河南省新郑市伯前806年-前375年韩国《郑世家》

周朝历史知识点内容整理归纳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族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周朝历史知识点内容整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周朝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咸阳)。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被大商王朝册封为西伯(意即西部诸侯之长),是商朝的主要方伯之一,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则为“天下共主”。周王朝继承了夏商两代,是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鼎盛王朝。 二.国号 周人早期居于姬水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国即是城,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离乡远徙,他们历尽艰辛,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 三.政治 中央制度按照周制,大国诸侯有时还可以兼任王室的官吏,如周初卫康叔为周司寇,西周末期郑桓公为周司徒,都是其例。诸侯在其封国内设置的官制,大略与王室相等,还有军队各自成为一方之主。周天子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威,诸侯还能听命纳贡。《左传》昭公十三年说:“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除贡纳外,还需朝觐述职,出兵从征。周天子有权干涉诸侯内政,有时还向诸侯国派遣监国的使臣,与诸侯并称为“诸侯、诸监”。西周时期,周天子尚能号令诸侯,进入东周,周王室权威下降,诸侯多不履行对王室的

周朝皇帝列表(详细版)

周王朝在这791年间共传30代37个帝王,周朝历代皇帝列表如下:西周: 周武王——姬发,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050年—前1045年 周成王——姬诵,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044年—前1008年 周康王——姬钊,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007年—前982年 周昭王——姬瑕,在位时间为公元前981年—前963年 周穆王——姬满,在位时间为公元前962年—前908年 周共王——姬繄扈,在位时间为公元前907年—前896年 周懿王——姬囏,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95年—前871年 周孝王——姬辟方,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70年—前862年 周夷王——姬燮,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61年—约前854年 周厉王——姬胡,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53年—前841年 周宣王——姬静,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28年—前782年 周幽王——姬宫涅,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81年—前771年 周携王——姬余臣,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70年—前760年 东周: 周平王——姬宜臼,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71年—前720年 周桓王——姬林,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20年—前697年 周庄王——姬佗,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97年—前682年 周釐王——姬胡齐,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82年—前677年 周惠王——姬阆,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77年—前675年 王子颓——姬颓,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74年—前673年 周惠王——姬阆,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73年—前652年 周襄王——姬郑,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52年—前619年 周顷王——姬壬臣,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19年—前613年 周匡王——姬班,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13年—前607年 周定王——姬瑜,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07年—前586年 周简王——姬夷,在位时间为公元586年—前572年 周灵王——姬泄心,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72年—前545年 周景王——姬贵,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45年—前520年 周悼王——姬猛,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20年 周敬王——姬丐,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20年—前477年 周元王——姬仁,在位时间为公元前477年—前469年 周贞定王——姬介,在位时间为公元前469年—前441年 周考王——姬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441年—前426年 周威烈王——姬午,在位时间为公元前426年—前402年 周安王——姬骄,在位时间为公元前402年—前376年 周烈王——姬喜,在位时间为公元前376年—前369年 周显王——姬扁,在位时间为公元前369年—前321年 周慎靓王——姬定,在位时间为公元前321年—前315年 周赧王——姬延,在位时间为公元前315年—前256年 昭文君——姬杰,在位时间为公元前256年—前249年

西周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

中国统治者列表(05)商朝方国与周边民族

商朝方国 根据出土甲骨来看,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由邦伯所管辖的地区,这些邦伯分为侯、甸、 男、卫几种,其中许多很可能是方国部落首领而臣属于商者。卜辞所载的侯有近50个,最著名的有仓侯、 舞侯、犬侯、侯告、侯专、杞侯等。甸,卜辞称为“田”,“多田(甸)”即指许多甸职官员。男,在卜辞中 称为“任”,著名者有而任、戈任、名任、卢任等。卫,作为一种武职,在卜辞中多称为“多射卫”、“多马 卫”、“多犬卫”等,亦有单称为“卫” 同姓方国 殷商七氏中的商朝同姓方国 郲国空桐国目夷国稚国 莱国 一说子姓,一说妘姓,侯爵,后改公爵 国君名在位说明 莱国 商王封子姓一支于莱(今山东烟台龙口莱子城),建立莱国。春秋时期周灵王六年(前566年),莱国为齐国所灭 (世系不详) 东莱国 春秋时期,齐国强大之后打败莱国,侵占了位于今平度西边的领土莱公迫不得已迁都龙口,改名东莱 (世系不详) 莱共公浮柔?—前567前567年,东莱被齐国所灭,东莱灭亡后浮柔奔棠邑;一说浮柔为莱 国共工(水利大臣) 宋国 (商代子姓宋国) 国君姓名说明 封号子宋商王武丁曾分封自己的儿子子宋于宋国,有数块甲骨文上提到“宋”这个国家(世系不详) 孤竹国(觚竹国) 国君子姓墨胎氏,侯爵。孤竹人原为殷商宗室旁支墨胎氏,殷商部落迂回南下中原时,孤竹氏逐渐与部落联盟分离,开始独立生存,约前1650年,成汤封孤竹国,殷墟甲骨称为“竹侯”(一说墨胎氏为炎帝后裔,姜姓,成汤封于辽西令支,一说夏禹封炎帝后裔墨台氏在孤竹国) 封号名号姓名在位出处说明(六世不详)约前1650—?成汤封立孤竹国 竹侯父丁墨胎竹猷《亚微罍考释》第七任孤竹国国君,传位于亚微竹侯亚微墨胎初(字子朝)?—商纣王六十一年《亚微罍考释》《史记索隐》 竹侯亚凭墨胎冯商纣王六十一年—?《史记·伯夷列传》 《路史·国名记》 (世系不详)—前664年前664年(周惠王13年)山戎出兵 伐燕国,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为 救燕出兵伐山戎,同时灭了孤竹国

中国朝代皇帝表

中国朝代皇帝表 春秋战国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秦朝(统一后)公元前22l--2Ol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1],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 秦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2]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甘肃省天水市西南面)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3]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东周王室在关中的领地。 秦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画像) 秦惠文王嬴驷 秦武王嬴荡 秦昭襄王嬴则 秦孝文王嬴柱 秦庄襄王嬴子楚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嬴胡亥 秦三世嬴子婴 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汉朝前202—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亦有以西汉与东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汉代被称为“炎汉”。又因皇帝姓刘而称“刘汉”。[1-2] 公元前206年刘邦封为汉中王。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定都长安。西汉王朝在消灭异姓王和诸吕之乱后政局趋于稳定。“文景之治”后,汉武帝时期达到极盛,史称“汉武盛世”,昭宣时期再次复兴,史称“昭宣中兴”。公元8年,王莽篡夺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结束。不久之后发生了绿林和赤眉大规模农民起义,公元23年新朝灭亡。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3]开创了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后期发生了戚宦之争,朝政黑暗,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东汉政府名存实亡,各地军阀割据称雄。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 汉朝皇帝皇后历代列表 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又称前汉,与东汉(后汉)合称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有14个皇帝,历经211年。 秦朝灭亡后,经过楚汉之争,刘邦获胜。[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定都长安。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又实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领域均取得明显进步,史称休养生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景象。 西汉皇帝表 汉高祖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前少帝刘恭

西周礼仪制度.doc

西周礼仪制度 礼,是周人为政之精髓,文武周公所以治天下之精义大法[1]。在以礼治国思想的指导下,西周王朝对夏商礼制加以损益,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被孔子赞为郁郁乎文哉[2],是我国奴隶社会礼制史上的鼎盛时期。西周灭亡后,其礼仪制度的主体和精神被儒家学者所继承,并随着儒家政治地位的提高和学说的广泛传播而备受重视,影响极为深远。西周之所以能在礼制建设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除了圣贤的制礼作乐之功外,完善、有效的礼仪教育制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西周实现以礼治国目标的重要条件。关于此问题的研究,迄今除一些教育史著作中略有提及外,学术界尚无专文论及。笔者不揣浅陋,撰此文以求教于方家。 一、西周礼仪的发端 在西周时期,礼和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抽象的,是由一系列的制度、规定及社会共识构成的,既作为人际交往时应遵守的伦理道德标准,又作为社会的一种观念和意识,约束着人们的言谈举止。而仪则是礼的具体、有形的表现形式,严格遵循和依据礼的规定及内容,形成了一套系统且完整的程序和形式,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 周人的礼仪教育,早在灭商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史记?周本纪》载:古公亶父在豳(今陕西旬邑县西) 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熏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尝到甜头的熏育又来进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此举实际上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礼让教育,其结果是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亶父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而且古公亶父还作五官有司,以处理政务,教化百姓。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文王继位后,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等人即在此时投奔周。由于文王公正廉明,连诸侯们也皆来决平,即请文王评理。如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谓曰:西伯仁人,盍往质焉。乃相与朝周。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班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二国君相谓曰:我等小人,不可履君子之庭。乃相让所争地以为闲原。文王礼仪教育的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武王即位,祭于毕,观兵至于盟津,又先后举行了泰誓与牧誓,这些

01吴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吴国君主世系简介 吴国君主世系图 吴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等,是前12世纪-前473年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古国。 吴,周朝的姬姓封国。吴国的起源,按《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泰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泰伯。”吴国国君的祖先泰伯是商朝时期的诸侯周太王的长子,因为周太王有意传位给周文王的父亲季历,于是与其弟仲雍借替太王采药之名,毅然出走,来到长江南岸的衡山(《史记索引》认为“地在楚越之界”,今当涂县附近),后继续东迁到今江苏太湖附近,如《论语·泰伯篇第八》:“子曰:‘泰伯,其

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当时江南一代还很落后,由于泰伯、仲雍带来了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是为江南开化之始。周武王灭商后,寻求泰伯、仲雍的后代,当时仲雍的曾孙周章已是吴君,因而封周章为吴子,追封泰伯为吴伯,另将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周王朝北面夏朝旧址处,并把他们正式列为诸侯。吴于前585年称王。 也有其他说法,因为泰伯让国事迹没有记载于《尚书》,而《诗经·大雅·皇矣》篇也只说“帝作邦作对,自太伯王季”,并未显言让国;《左传·僖公五年》“太伯不从,是以不嗣”,也没有提及让国。以后《论语》记载孔子言行提及,到西汉,司马迁《史记》以吴泰伯为世家之首,在《吴太伯世家》与《周本纪》中才正式记载其让国事迹。 近来有学者考证吴的历史与有虞氏南迁有关,即史书上记载的虞舜“南巡狩”,并根据“舜服厥弟,终然有害;何肆犬体,而厥身不为败?吴获迄古,南岳是指,孰斯去斯,得两男子?”的记载,认为舜的两子封在吴。这里的南岳,是指古代的南岳,不是衡山而是江淮之间的霍山。 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并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亦有说法吴王阖闾为春秋五霸之一。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473年,与越交战失败,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吴国的历史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有详细记载,但早期历史不可考。 吴国君主 1.泰伯 泰伯,生卒年不详,一作太伯,姬姓,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长子。因为太王第三子季历的儿子昌有“圣瑞”,所以太王希望以季历为继承人,然后传位给昌。于是作为季历的兄弟泰伯与仲雍不忍发生王位争夺而同避江南,纹身断发,以示不可用,土著崇尚泰伯的道义,归附者千余家,奉立泰伯为当地的君主,自号句吴。 吴国亡国后,仲雍的一些子孙入海,有一些观点认为是邪马台国倭人的始祖,但并没有被历史学界广泛接受。中岩圆月与林罗山也认为神武天皇是他后人。 2.仲雍 仲雍,生卒年不详,姓姬,名雍,字孰哉。在《史记·周本纪》中,称之为虞仲。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之次子。太王欲立三子季历然后传位给季历之子昌,于是仲雍与大哥泰伯同避江南,纹身断发。泰伯成为当地的君主,自号句吴。泰伯死后,仲雍成为句吴的第二任君主。仲雍死后,葬于虞山,其子季简即位。 3.季简 季简,生卒年不详,句吴第三任君主,承袭父亲仲雍担任句吴君主。季简死后儿子叔达继位。 4.叔达 叔达,生卒年不详,句吴第四任君主,承袭父亲季简担任句吴国君主。叔达死后儿子周章继位。 5.周章 周章,生卒年不详,句吴第五任君主,承袭父亲叔达担任句吴国君主。武王克殷后,周武王寻找伯祖父太伯、仲雍的后代,打算敕以封赐,知道周章已经在吴为君,就封他做吴国的国君,而封周章的弟弟虞仲为虞国的国君,建邑夏墟。周章死后儿子熊遂继位。 6.熊遂 熊遂,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六任君主,承袭父亲周章担任吴国君主。熊遂死后儿子柯相继位。 7.柯相 柯相,生卒年不详,吴国第七任君主,承袭父亲熊遂担任吴国君主。柯相死后儿子强鸠夷继位。 8.强鸠夷 强鸠夷,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八任君主,承袭父亲柯相担任吴国君主。强鸠夷死后儿子余桥疑吾继位。 9.余桥疑吾 余桥疑吾,生卒年不详,吴国第九任君主,承袭父亲强鸠夷担任吴国君主。余桥疑吾死后,儿子柯卢继位。 10.柯卢 柯卢,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十任君主,承袭父亲余桥疑吾担任吴国君主。柯卢死后,儿子周繇继位。 11.周繇 周繇,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十一任君主,承袭父亲柯卢担任吴国君主。周繇死后,儿子屈羽继位。 12.屈羽 屈羽,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十二任君主,承袭父亲周繇担任吴国君主。屈羽死后儿子夷吾继位。 13.夷吾 夷吾,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十三任君主,承袭父亲屈羽担任吴国君主。夷吾死后儿子禽处继位。 14.禽处 禽处,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十四任君主,承袭父亲夷吾担任吴国君主。禽处死后,儿子转继位。 15.转 转,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十五任君主,承袭父亲禽处担任吴国君主。转死后,儿子颇高继位。 16.颇高 颇高,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十六任君主,承袭父亲转担任吴国君主。颇高死后,儿子句卑继位。 17.句卑 句卑,生卒年不详,吴国第十七任君主,承袭父亲颇高担任吴国君主。当时,晋献公通过假途灭虢之计,灭掉了和吴国同宗的虞国。句卑死后,儿子去齐继位。 18.去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