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生物学复习重点

动物生物学复习重点

动物生物学复习重点
动物生物学复习重点

《动物生物学》复习重点

08生物技术二班曾洋1章动物的细胞与组织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比较

结构上的比较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

动物细胞无上述结构,但有中心粒(体)。

细胞间连接方式的比较

植物细胞:胞间连丝

动物细胞:细胞连接,连接方式有3。分别就是:

桥粒:上皮之间呈纽扣状结构,与质胶中的中间纤维连接,形成细胞骨架网。多见于皮肤、子宫颈等部位。

紧密连接:膜与膜之间的紧密连接。多见于肠壁。

间隙连接:细胞之间存在间隙,有一系列通道贯穿在间隙之间。细胞质通过细胞之间存在的间隙相通。动物细胞最多的一种连接方式。

动物细胞:动物细胞就是在结构上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但有中心粒(体);在连接方式上有紧密连接、间隙连接、桥粒三种方式,以间隙连接为主要连接方式的细胞。

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就是在结构上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在连接方式上以胞间连丝连接的细胞。

动物体的组织根据结构与功能的不同,分为四大类: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肉组织 4、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根据机能的不同分为:被覆上皮、感觉上皮、腺上皮等。

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

类型:按其结构与功能的不同分为:

a.疏松结缔组织

b.致密结缔组织

c.弹性结缔组织

d.网状结缔组织

e.脂肪组织

f.血液组织,

g.软骨与硬骨组织等。

骨、软骨、血液、脂肪就是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分为三类:横纹肌(骨骼肌)、平滑肌与心肌。

神经组织就是由神经细胞或称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包括一个胞体与若干胞突,胞突分为树突与轴突。

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与生殖系统。

原生质——就是细胞内所含的生活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原核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组成。

2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卵裂的方式分为2种:1、完全卵裂2、不完全卵裂

完全卵裂的两种模式1、辐射卵裂2、螺旋卵裂

少数动物的囊胚中间没有腔,称为实心囊胚。

真体腔:在中胚层之间形成的腔称为真体腔,有两种形成方式:裂体腔法,肠腔法。

假体腔:就是体壁肌肉层与消化管壁之间的空腔,就是囊胚腔的残留,就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原始体腔。假体腔一般只有体壁肌肉,无肠壁肌肉,并且没有体腔膜包围,假体腔中充满体腔液。

试比较原肠动物与后口动物的差别。

胚孔的比较:原肠腔的开口称为胚孔。原口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胚孔发育为动物的口。后口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胚孔发育为动物成体的肛门,口在胚孔另一端重新形成。

体腔的方式比较:原口动物都就是以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与体腔。后口动物就是以肠体腔法形成体腔。

卵裂的方式比较:原口动物的卵裂方式就是螺旋卵裂,后口动物的卵裂方式就是辐射卵裂。

小结:动物有性生殖的发育过程从受精开始,卵细胞受精后即开始分裂、发育。卵裂的形式有完全卵裂与不完全卵裂2种。完全卵裂有辐射型卵裂与螺旋型卵裂2种主要形式,不完全卵裂有盘裂、表裂等形式。三胚层的多细胞动物中,根据体腔的有无与形成方式,分为三胚层无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与真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的中胚层只形成了体壁的肌肉层,也有肠壁肌肉层。真体腔有裂体腔法与肠腔法2种基本形成方式。无脊椎动物发育一般经历囊胚、原肠胚、中胚层与体腔的形成、胚层的分化与器官的形成几个阶段,脊椎动物还有神经胚阶段。根据动物卵裂与体腔的形成方式等,三胚层的动物又可以分为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

第三章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3、1动物的分类与系统发生

双名法,即用拉丁文的属名与种名来表示物种。

小家鼠的学名:Mus musculus Linne

人的学名:Homo sapiens

个体发育史就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个体发育的每一阶段都代表这一动物进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种成体形式。

最主要的区分物种的根据则就是有无生殖隔离。

印刷体中学名用斜体排版,或加下划线,命名人姓氏用直体排版。

小结:动物界有着异常丰富的多样性。人类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在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中非常重要。种的概念就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与其她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的生态位。对物种的命名采用了林奈倡用的国际通用的双命名法,即属名加种名。传统的分类学以形态学为基础,现在采用的多种分类法根据不同层次的特征来源,如不同类群中的同源分子、核糖体RNA的碱基序列等来确定它们的谱系关系。地球上的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声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与动物界5界。动物界包括原生动物以外的所有多细胞后生动物门类,其分类的7个阶元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后生动物起源于原始得单细胞真核生物祖先,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系统发育的进化历程,而个体发育则就是系统发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

3、2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对称类型:非对称型→辐射对称型→两侧对称型

体腔类型:无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真体腔动物

分节:同律分节→异律分节→脊椎动物的脊椎骨与脊神经有明显分节现象

头部形成:

骨骼化:外骨骼→内骨骼

小结:动物体的结构机包括对称类型、体腔类型、身体就是否分节、头部就是否形成以及骨骼化程度等,在与环境的不断适应过程中得到发展它们不仅反映一个动物体的整个结构与功能,也反映了动物体的进化水平。

3、3 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原生动物门

生物学特征:

1)原生动物就是单细胞个体或单细胞群体

2)营养类型:光合自养性营养(植物性营养)、吞噬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3)生殖方式:具有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进化地位:原生动物就是一类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真核生物。

成的群体。原生动物的细胞分化出能够完成不同生理功能的胞器,如伸缩泡、胞口、胞咽、鞭毛、眼点与胞肛等。原生动物的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就是鞭毛或纤毛运动,另一种就是变形运动。它们的运动机制不同,前者靠鞭毛或纤毛打动水流运动,后者靠胞内原生质的流动形成伪足运动。原生动物的水分调节与排泄主要靠伸缩泡实现,没有专门的胞器进行呼吸,气体的交换靠细胞膜的渗透作用完成。原生动物有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与腐生性营养3种类型。有的种类兼有2种或3种营养方式。原生动物的生殖分为无性生殖(二裂生殖、复分裂生殖、质裂与出芽生殖)与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2类。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有鞭毛纲、肉足纲、孢子虫纲、丝孢子虫纲与纤毛虫纲,它们分布广泛,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有些寄生种类会引起人畜的疾病,给人类造成危害。

3·4 无脊椎动物类群

3·4·1中生动物门

均寄生在无脊椎动物体内,身体只有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化,体细胞行使营养细胞的功能,轴细胞具有繁殖功能。现在一般认为中生动物就是原始的类群。

3·4·2 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

海绵动物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这类动物在演化上与其它多细胞动物不同,就是进化中的一个侧支。

原始性:

1、体型多数辐射对称或不对称。有不规则的块状、球状、树枝状、管状、瓶状等。

2、体壁由内(领鞭毛细胞)外(单层扁平细胞)两层细胞构成。

3、具有特殊的水沟系统(canal system)。

4、胚胎发育有逆转现象。

5、没有组织分化与器官系统。

6、只有细胞内消化,没有细胞外消化。没有消化腔。

7、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感受刺激以及反应能力都十分缓慢。

水沟系统就是海绵动物所特有的结构,它对适应固着生活十分重要。

逆转现象:除海绵动物外,其她多细胞动物的植物极大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动物极小细胞形成外胚层。而海绵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动物极小胚泡内陷入里面形成内层细胞,植物极大胚泡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她多细胞动物完全不同。因此将海绵动物胚胎发育的这种特殊现象称为逆转现象。

小结:海绵动物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在水中营固着生活;身体由2层细胞及其之间的中胶层构成;胚胎发育中有"逆转"的现象;具特殊的水沟系统;细胞没有组织分化;通常具有钙质、硅质或角质的骨骼;没有消化腔,只行细胞内消化;没有神经系统;海绵动物仍然保存了领鞭毛细胞。综上所述海绵动物就是一类极为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就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支。

3·4·3 辐射对称的动物——腔肠动物门

进化地位:身体出现辐射对称或两侧辐射对称体制;两个胚层、原始消化腔、有组织分化的原始多细胞动物。若将海绵动物瞧作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侧支,那么腔肠动物就就是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就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生物学特征:

1、体壁有两层细胞构成,外层来自胚胎发育时期的外胚层,内层来自胚胎发育时期的内胚层;

2、出现消化循环腔。消化循环腔只有一个开口;

3、除细胞内消化,还具有细胞外消化;

4、有原始的组织分化。出现了感觉器官,网状神经系统

5、有水螅型与水母型两种基本形态。能自由运动。

腔肠动物的身体有两种基本形态:水螅型与水母型,水螅型、水母型的构造基本相同。

从腔肠动物开始有了消化腔,消化腔又兼有循环的作用,它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所以又称为消化循环腔。有口、没有肛门,口有摄食与排遣的功能。

多数腔肠动物的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现象,生活史中有水螅型与水母型,有的水螅型发达水母型退化。有的相反,有的种类只有水螅型或水母型,无世代交替现象。

腔肠动物分三个纲: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珊瑚就是腔肠动物门

栉水母类在进化上就是一盲端支流,与高等动物没有直接关系。

小结:腔肠动物就是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身体有2种基本形式,一种就是适应固着生活的水螅型,另一种就是适应漂浮生活的水母型。腔肠动物的体壁围绕身体纵轴成为一个消化循环腔,但就是消化循环腔只有一个开口,能进行胞外消化与胞内消化;腔肠动物出现了组织分化与简单的器官;有神经细胞与网状神经系统;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2种生殖方式;有些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一些群体生活的有多态现象;海洋中的种类一般有浮浪幼虫期;若将海绵动物瞧作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侧支,那么腔肠动物就就是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

3·4·4 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

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的体制与中胚层。

为什么中胚层的出现就是水生动物向陆生动物进化的基本条件之一?

意义:中胚层的产生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器官与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提供了物质条件,如:

1)中胚层可以分化出肌肉组织,增强了运动机能,再加上两侧对称的体型,使动物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摄取更多的食物。

2)高等种类:在消化管壁上也有了肌肉,使消化管蠕动的能力也加强了。

3)促进了新陈代谢机能的加强,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增多,因此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扁形动物开始有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原肾管系。

4)又由于动物运动机能的提高,经常接触变化多端的外界环境,促进了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的进一步发展,集中为:梯形神经系统

5)由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与水分的功能,耐饥饿、抗干旱。

因此,中胚层的产生,不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进一步复杂,进一步完备提供了基础,并且使机能也加强,促进了动物新陈代谢的能力,使动物进一步发展进化。

所以,中胚层的形成就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两侧对称与中胚层产生就是扁形动物区别于腔肠动物的最主要的特征。

扁形动物分三纲:涡虫纲(自由生活)、吸虫纲(体外寄生)、绦虫纲(体内寄生)。

华枝睾吸虫引起的疾病称为华枝睾吸虫病。

姜片虫成虫寄生于人或猪的小肠内。可使患者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儿童可引起发育障碍。

在我国流行的为日本血吸虫,它所引起的疾病,简称血吸虫病。

细粒棘球绦虫又称包生绦虫,引起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

牛带绦虫,猪带绦虫引起绦虫病。

纽形动物与扁形动物相似,但较扁形动物更为进化。

颚胃动物可能就是介于扁形动物与假体腔的腹毛动物及轮形动物之间的一类,与两者均有某种亲缘关系。

小结:

扁形动物门、纽形动物门与颚胃动物门3个类群均为三胚层、无体腔的动物,它们身体为两侧对称的体制,具有中胚层,在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没有体腔,身体出现了完备的器官系统,代表了动物进化中一个新的阶段。

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体壁由表皮与肌肉层共同形成皮肌囊结构;消化管与体壁之间为实质所充填;消化管有口,无肛门,神经系统为梯状神经系统,出现了多种感觉器官,排泄系统为原肾型;没有呼吸与循环系统。扁形动物分为3个纲,涡虫纲就是自由生活的种类;吸虫纲成虫体表不具纤毛与腺细胞,有1-2个吸盘,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原始种类营体外寄生,高等种类营体内寄生。绦虫纲全部营体内寄生生活,成虫体表不具纤毛,幼虫头节具钩,多数身体有节片,消化系统完全退化。吸虫纲与绦虫纲中有很多就是人类与家畜的寄生虫。

3、4、5 具有假体腔的动物

假体腔动物包括: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轮形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内肛动物门、铠甲动物门、鳃曳动物门。(瞧得眼熟即可)

假体腔的出现对动物进化的意义:

1.肠道与体壁之间的有了空腔,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2.体壁具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体腔液的作用,使动物膨胀,紧绷,产生压力,加强了

运动能力。摆脱了纤毛运动。

3.假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通过流动可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与代谢产物。有类似循环系

统的作用。

生物学特性(高等):

1、消化管分工明确(前、中、后肠)。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消化能力得到加强。假体腔:身体可以自由运动;

2、体表都有一层由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角质膜,保护功能。

3、腔内的液体与物质出现简单的流动循环;

4、体内充满体腔液,可以自由运动。雌雄异体。

与扁形动物一致的方面:

1、排泄系统仍就是原肾形。

2、没有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

人鞭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直肠等部位,引起鞭虫病

斑氏丝虫形成“橡皮病”

腹毛动物门假体腔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因身体腹面披有纤毛而得名。

线形、线虫、轮行、棘头动物有寄生的种类,其中棘头动物全部就是寄生。

小结:

假体腔动物外部形态差异很大,但都就是具有3个胚层,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有假体腔结构的动物,包括:腹毛动物门、轮形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内肛动物门、铠甲动物门、鳃曳动物门与棘头动物门。它们的共同特征除都有假体腔外,还有:卵裂均为螺旋卵裂,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假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具有完整的消化管,排泄系统仍为原肾型,没有循环系统与呼吸器官。这类动物中有很多就是寄生的种类,广泛寄生在动物与植物等体内,给人体健康与农、牧、渔业的生产带来危害。

3、4、6真体腔不分节的动物——软体动物门

生物学特征

1、身体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具有3个胚层与真体腔。

2、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外套膜4个部分。通常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的贝壳。

3、排泄系统后肾型。

4、出现了循环系统、专门的呼吸器官。

5、间接发育的软体动物具有担轮幼虫期。

身体一般分为头、足、内脏团与外套膜四部分

贝壳由外到内分为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

其中,角质层与棱柱层由外套膜边缘分泌,可逐渐加大,但不增厚。珍珠层就是由整个外套膜表面分泌,可不断加厚。

珍珠的形成:外套膜通常分三层:外层与内层为表皮细胞层,中间层为肥厚的结缔组织。

在生长过程中,当蚌壳张开的时候,如果恰好有沙粒等异物进入蚌外套膜内,刺激上皮细胞分泌珍珠,分泌出珍珠质来把它包围起来,形成珍珠囊,就形成了一粒粒圆圆的漂亮的珍珠。

水温、食物都能影响外套膜的分泌功能。外套膜分泌旺盛时,贝壳生长也快,反之生长减慢,于就是在贝壳表面形成了疏、密的生长线,可作为生长情况依据。

真体腔的出现就是动物进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现象,软体动物就已经具备几乎所有的器官系统,就是目前已知最早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的器官系统。

小结:

软体动物分布很广,就是目前已知最早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身体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具有3个胚层,出现了不发达的真体腔。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与外套膜4个部分,多数有石灰质的贝壳。排泄系统就是后肾型,出现了循环系统与呼吸器官。除头足纲属于盘状卵裂外,其余均为螺旋卵裂,属于原口动物。海洋中生活的间接发育的软体动物有担轮幼虫期。腹足类不对称的体制就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的旋转与扭转造成的。

3·4·7 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物——环节动物门

同律分节:除前端2节及末端的1节外,其余各节形态基本相同(形态、机能)这种分节方式称为同律分节。节与节之间以隔膜分割,体表形成节间沟。所以分节不仅表现在体表,内部器

官也按节重复排列,例如:排泄、神经、循环系统。体节的数目因种而异。

异律分节:同律分节的体节进一步分化,不同部位的体节在功能上分工,完成不同的功能,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逐渐分化出头、胸、腹这就从同律分节发展成异律分节。

由于对生活方式的适应,多数疣足退化只留下刚毛(寡毛类) 。有的刚毛也消失(蛭类)。

发达真体腔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1.次生体腔的出现,使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2.肠壁有了中胚层的参与,为肠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条件。

3.真体腔把消化管与体壁隔开,对循环、排泄、生殖等系统的形成及功能起到促进作用。

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

环节动物分为三纲,即:多毛纲(沙蚕)、寡毛纲(蚯蚓)、蛭纲(蚂蟥)。

小结:

环节动物广泛分布在海洋、淡水、土壤甚至陆地上,它们多为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两侧对称,具体3个胚层,身体同律分节,有发达的真体腔与闭管式的循环系统,体壁向外延伸成扁平的疣足与刚毛,神经系统为链状神经系统。环节动物既有自由游泳的,也有爬行的,还有居穴生活与寄生的种类。一般自由游泳的多毛类头部明显,有眼与触手等感觉器官,就是环节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穴居的寡毛类头部与感觉器官均不发达;蛭类的身体有口吸盘与后吸盘,体腔被间质所占据,形成血窦。海洋中生活的环节动物都有担轮幼虫期。

3.4.8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演化出身体异律分节,有带关节的附肢; 具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系统; 有几丁质外骨骼; 一些种类对陆地生活高度适应; 原口动物中演化程度最高的类群,也就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动物门。

头部前6个体节都不同程度地愈合形成头部——动物取食与感觉中心。

胸部昆虫头后的3个体节成为胸部——动物的运动中心;

腹部昆虫胸部后的体节成为腹部——动物生殖与代谢的中心。

分节的附肢增加了附肢运动的灵活性。

混合体腔内血液与体腔液就是混合的,又称血体腔。其中有2个隔膜,将血腔分为3个部分,即背血窦、围脏窦、腹血窦。

血液通过动脉离开心脏——流入组织间隙——汇集到混合体腔(腹、脏、背)—再通过心孔流回心脏。

水生的种类呼吸:鳃、书鳃。陆生的种类呼吸:书肺、气管。

昆虫的口器主要有哪几种?最原始的口器的就是哪种?

1、咀嚼式口器

2、剌吸式口器

3、虹吸式口器

4、嚼吸式口器

5、舐吸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最原始的口器类型,适合取食固体食物。如蝗虫。

(l)增节变态:体节逐步增加。

(2)表变态:触角及尾须节数增多;成虫期仍然继续蜕皮。

(3)原变态:短暂的亚成虫期。亚成虫外形与成虫相似。

不完全变态:具卵、幼虫与成虫3个虫期。

完全变态:具卵、幼虫、蛹与成虫4个虫期

节肢动物分为4亚门:三叶虫、螯肢、甲壳与单枝亚门

小结:

节肢动物的身体异律分节,不同的体节在一定程度上愈合,形成头部、胸部、腹部等形态不同的体区,完全不同的生理机能。与环节动物的疣足不同,节肢动物偶带关节的附肢,附肢可以形成口器、触角、步足等各种类型的足。节肢动物的身体表面有几丁质的外骨骼,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体腔就是混合体腔形式,体液与血液合在一起,循环系统

式开管式。水生种类的呼吸器官有腮、书腮,陆生种类的有书肺、气管。水生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为后肾型的基节腺、绿腺、鄂腺等,陆生节肢动物的就是马氏管。

节肢动物门就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动物门,分布在海洋、淡水、陆地等各种环境中,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多足纲与昆虫纲具有对陆生生活的高度适应。

3.4.9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触手冠动物

小结:

触手冠动物既有原口动物的某些特征,又有后口动物的某些特征。它们一般都有真体腔,并且发育过程中出现前体腔,中体腔与后体腔;都有兼作生殖导管的发达后肾;海洋生活的种类均有与担轮幼虫相似的幼虫期;受精卵的卵裂就是辐射卵裂;以肠腔法形成中胚层与体腔。这些特征可将触手冠动物就是为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之间的过度类群。

3.4.10无脊椎后口动物——辐射对称的棘皮动物门

棘皮对称为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最原始的后口动物。

体壁 :由表皮与真皮构成。其它无脊椎动物体壁都没有真皮层。

小结:

棘皮动物与前面各类多细胞三胚层动物的螺旋型卵裂不同,都就是辐射型卵裂。早期的胚胎发育时不就是端细胞法产生中胚层,而就是以肠腔法形成中胚层与真体腔。原肠口(即胚孔)最终形成了成体的肛门,而成体的口则在原肠孔相对的一端另外形成,属于最原始的后口动物。棘皮动物的幼虫都就是两侧对称,而成体都就是次生性五辐射对称。

成体身体表面有棘与刺突出体壁外。棘皮动物全部营海洋底栖生活,活动能力不强。有体腔形成的水管系统,血系统与围血系统,骨骼全部起源于中胚层,没有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节。

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与棘皮动物相似,鳃裂及中空的神经又与脊索动物相似,说明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与脊索动物均有亲缘关系。根据对半索动物组织与胚胎的研究,证明口索与脊索既不同功又不同源。就是非索动物与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

3、5 脊索动物类群

3、5、1 最高等的动物门类——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有哪些共同特征?分为哪几个亚门?

1)具有脊索、背神经管与鳃裂三大特征。

2)肛后尾、闭管式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腹面等次要特征。

3)脊索在低等种类终身保存,以后被脊柱取代。背神经管在脊椎动物分化为脑与脊髓。

脊索:具有支持功能,增加了动物的运动能力。

脊神经管: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形成脑与脊髓,神经系统充分发展,使生物具有更强的适应力,为其进一步演化准备。

腮裂:增加了动物的呼吸能力。

肛后尾:有利于水生动物的运动

分属于3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无头类)、脊椎动物亚门

逆行变态:变态时,失去一些脊索动物应具有的特征,在发育过程中,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加简单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头索动物被认为就是前脊椎动物的原始类群、脊椎动物的姐妹群。

小结:

脊索动物门的动物在生命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或一生具有纵贯全身的脊索,并因此而得名。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可能有共同的生活在前寒武纪的祖先。所有脊索动物具有3大特征即脊索、背神经管与鳃裂,以及肛后尾及其她次要特征。本门分为3大亚门。尾

索动物亚门与头索动物亚门仅由脊索为支持结构,无头部分化。在尾索动物中,其幼体具有上述特征,脊索仅在尾部,自由游泳,经过逆行变态而成为成体,大部分成体固着生活。头索动物鱼形,就是典型脊索动物的缩影,代表动物就是有名的文昌鱼。

脊椎动物亚门动物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作为支持结构,其中圆口纲因具雏形脊椎骨而被包括在脊椎动物中。脊椎动物有头的分化,而且重要的就是出现了内骨骼即脊柱等中轴骨与成对附肢,使动物有较大体型,并提供肌肉附着,大大加强了运动能力,伴随其她系统的完善,使脊椎动物有很强的适应辐射。

3、5、2低等的无颌脊椎动物——圆口纲

小结:

圆口纲动物就是最原始的有头但无颌的脊椎动物,包括盲鳗与七鳃鳗。身体鳗形,无成对附肢,具软骨(虽然其祖先甲胃鱼具有硬骨骼,,脊索终生存在,有雏形脊椎骨。具口吸盘以吮吸方式取食,管寄生或半寄生生活。寒武纪晚期底栖的甲胃鱼类与圆口类有共同的祖先。

3.5.3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

鳔:绝大多数硬骨鱼类通过鳔调节比重。

鳔内气体的调节有2种方法:吞咽或吐出空气——管鳔类,依靠红腺分泌气体——闭鳔类。

软骨鱼通过肝脏调节。

感觉器官:包括嗅觉听觉视觉与侧线。

硬骨鱼类绝大部分为体外受精与发育,软骨鱼类为体内受精,受精卵的发育方式有3种:卵生、卵胎生、假胎生

软骨鱼与硬骨鱼形态结构上的相同点:有颌、以腮呼吸、变温。

不同点:软骨鱼纲

1)骨骼为软骨。

2)体被盾鳞。

3)口在腹面,肠中有螺旋瓣。

4)鳃隔发达,鳃裂一般5对,无鳔。

5)体内受精,雄性有鳍脚,卵生或卵胎生。

6)尾属歪尾型。

硬骨鱼纲

1)骨骼一般为硬骨。

2)体被骨鳞,有一部分种类被硬鳞,少数种类无鳞(次生型退化)。

3)口通常端位。鳃裂不直接开口于体外,有鳃盖遮护、

4)鳔常存在。

5)多数就是体外受精,卵生、

6)尾多呈正尾形。

鱼类的鳞、鳍与尾有哪些类型?

鳞的类型:盾鳞、硬鳞、骨鳞(园鳞、栉鳞)

鳍的类型:奇鳍(背鳍、臂鳍、尾鳍)与偶鳍(胸鳍、腹鳍)

尾的类型:原尾型、歪尾型、正尾型。

小结:

鱼类就是有颌、以鳃呼吸、变温的水生脊椎动物。

1.具有偶鳍,体被鳞片,最早出现于奥陶纪,祖先可能就是由原始有头类在进化中

向有颌的方向发展的一支。

2.现存鱼类分为2大类,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它们在体型、行为、栖息地及适

应性方面具有多样性、

3.大多数在水中生活的硬骨鱼靠鳔来获得浮力,鳔就是有效的调节气体以调节浮

力的结构。

4.水中的氧气与鱼体内的血液在鳃部以逆流接触的方式进行高效的气体交换。

5.鱼类有发达的渗透压调节系统。

6.鱼类进行有性生殖,体外受精或体内受精,雄性软骨鱼类有交配器(鳍脚)。卵生、

卵胎生或假胎生,后两种方式较为少见。

3.5.4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两栖纲

就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重要类群,处于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中间地位。

生物学特征

1、幼体以鳃呼吸,成体以肺呼吸,并辅以皮肤呼吸;

2、皮肤裸露,出现轻微角质化;

3、具典型陆生脊椎动物的五指(趾)型四肢,脊柱出现了颈椎与荐椎的分化;

4、心脏的心房出现分隔,血液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

5、出现中耳与在空气中传导声波的耳柱骨,具有犁鼻器;

6、原脑皮;

7、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幼体经变态转为成体。

骨骼系统:包括头骨、脊柱、带骨与肢骨。上陆后由于重力作用骨骼发生了深刻变化。

脊柱:分化为颈椎、躯干椎、荐椎与尾椎。首次出现了出现了颈椎、荐椎、胸骨,成体无肋骨。

叙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代表动物与主要特点。

无足类就是小型热带无四肢的类群,身体细长,适于穴居生活,我国仅有一种即版纳鱼螈。有尾类具尾,并具有几乎等长的四肢如中国大鲵、泥螈等。无尾类就是现代两栖类中最大的类群,无尾,身体粗短,后肢发达,特化为适合于跳跃运动方式,常见的有:黑斑蛙,大蟾蜍、花背蟾蜍等。

1、无足目

?因营地下穴居生活,外形细长似蚯蚓或蛇。

?四肢及带骨退化。

?无尾或尾极短。

?营地下穴居的生活。

?尾短或无尾。

?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

我国仅有一种即版纳鱼螈

2、有尾目

a)体长似蜥蜴。

b)四肢细小。少数种类仅具前肢,尾发达,有些种类身体两侧具明显的侧线。

c)体表裸露。有的种类终生具鳃或以皮肤呼吸。不具眼睑或具不活动的眼睑。

d)多数体外受精。幼体水栖,成体半水栖,生活于潮湿环境。也有终身水栖种类。

如中国大鲵、泥螈等。

3、无尾目

a)无尾目就是现存两栖类中结构最高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

b)体形宽短。四肢强健,后肢特别强大,适于跳跃。趾间具蹼也适于游泳。成体无尾。

c)皮肤裸露,分布有大量粘液腺。

d)眼具活动性上下眼睑与瞬膜。

e)肺呼吸,具有胸骨,但无肋骨。

f)体外受精,幼体为蝌蚪,鳃呼吸,经变态转变为肺呼吸的成体。

常见的有:黑斑蛙,大蟾蜍、花背蟾蜍等。

小结:

两栖类就是变温的、具有典型五指(趾)型四肢的、水陆两栖的脊椎动物,就是低等四足类。在由水生向陆生环境转变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对陆生环境的适应特征,两栖类大多数以肺作为呼吸器官,但同时辅以皮肤呼吸,有的终生水生的种类终生具有鳃。两栖类发展了陆生动物所具有的骨骼结构,包括在脊柱、四肢、肩带、腰带方面的改造,嗅、视、听器官的变化与脑的相应的发达有利于在复杂的陆生环境中生活。但由于结构的不完善,至少在繁殖期要走向水中,身体不能抵抗寒冷、干旱等,限制了它们的生活环境,不能完全脱离水环境。

现代两栖类包括3个生要类群:无足类就是小型热带无四肢的类群,身体细长,适于穴居生活。有尾类具尾,并具有几乎等长的四肢。无尾类就是现代两栖类中最大的类群,无尾,身体粗短,后肢发达,特化为适合于跳跃运动方式。

大多数两栖类在其生活史中具有变态阶段,最初就是由水生的幼体蝌蚪开始的,蝌蚪结构似鱼,以鳃呼吸,经变态后产生陆生的以肺呼吸的成体。在繁殖期返回水中产卵。无足类与一些有尾类体内受精,大多数两栖类生殖期雄性发出特有的鸣叫以吸引异性,雌雄两性有抱对现象,体外受精。

3.5.5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爬行纲

爬行类:在两栖纲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陆地生活,完全摆脱了对水生环境的依赖。

为什么说羊膜卵的出现就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事件?

(1) 羊膜卵的结构

?卵壳:坚韧——避免机械损伤,减少微生物侵入

?不透水——防止卵内水分蒸发

?透气——保证胚胎发育时气体代谢的正常进行

?卵黄囊:内有大量营养物质,保证胚胎不经过变态而直接发育的可能

(2) 胚胎发育期出现胚膜

?羊膜:羊膜包围胚胎形成的羊膜腔内有羊水,使胚胎处于胎内水环境中发育,免于干燥与机械损伤

?尿囊膜:形成尿囊充当胚胎发育时排泄器官

?绒毛膜:与尿囊膜共同充当胚胎的呼吸器官,因二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通过多孔的卵膜与卵壳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由于羊膜卵有以上的特点,所以可产在陆地上借日光孵化。从而使个体发育摆脱了水的束缚,就是脊椎动物有完全陆生的可能性。因此,羊膜的出现就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中的一大重大进步事件。

颞窝在头骨两侧眼眶后部有1-2个空洞,就是颞肌附着部位,它的出现与咀嚼肌有效地执行咀嚼功能有关,为咀嚼肌的收缩提供足够的空间。颞窝主要有3种类型:无颞窝类、双颞窝类、合颞窝类。

完整的次生腭使内鼻孔的位置后移,口腔与鼻腔完全隔开,呼吸通道畅通,不影响动物吞食活动。

胸椎与胸骨共同组成胸廓(羊膜类特有),具肋骨;首次出现,(保护内脏,增强肺呼吸)。

动物学试题库说课材料

动物学试题库

动物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动物学物种双名法细胞器单位膜核糖体组织器官细胞分化细胞周期减数分裂神经元尼氏体原核生物原生动物食物泡鞭毛纤毛伪足包囊刺丝泡刺丝泡和刺细胞质应激性红血细胞前期胞饮作用渗透营养光合营养吞噬营养吞噬虫生物发生律同工器官同功器官趋同卵裂螺旋卵裂盘裂世代交替接合生殖裂体生殖孢子生殖孤雌生殖孤雌生殖与雌核发育出芽生殖幼体生殖领细胞和刺细胞领细胞水沟系中央腔胚层逆转胚胎发育中的逆转中胚层和中胶层辐射对称体制两辐射对称体制五辐射对 称两侧对称次生性辐射对称皮肌细胞刺细胞触手囊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不完全消化系统分节现象体节疣足环带黄色细胞盲道异沙蚕相中生动物侧生动物后生动物后口后口动物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皮肤肌肉囊细胞内管有管细胞焰细胞杆状体下沉上皮头冠(轮盘)寄生寄主中间寄主中间宿主终寄主闭管式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系统闭管式循环血窦血 腔血体腔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同律分节和异律分节胚胎卵休眠卵卵生和卵胎生卵生卵胎生胎生与卵生混交雌体不混交雌体需精卵非需精卵休眠卵浮浪幼虫担轮幼虫面盘幼虫钩介幼虫无节幼虫羽腕幼虫外套膜晶 杆齿舌茎化腕壳顶贝壳放射肋闭壳肌原体腔真(次生)体腔混合体腔原体腔和真体腔消化循环腔再生外骨骼书鳃书肺气管信息素多 态蜕皮龄期蛹期X和Y器官内肢节重叠像眼咀嚼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口器舐吸式口器步行足捕捉足跳跃足开掘足游泳足休 眠滞育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系统发育个体发育直接发育间接发育变态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渐变态半变态渐变态和半变 态稚虫若虫神经网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索状神经系原贤管后肾管后肾原肾管和肾单位马氏管触角腺基节腺围血系统贴氏体管足皮鳃辐射管水管系统主辐管间辐管从辐管步带板共生潮间带赤潮环节动物学说栉鳃与栉鳞次生鳃洄游生殖洄游排遣总担间歇生长芽球担轮动物鹦鹉颚年生活史角质膜外温动物脊索逆行变态次生颌泄殖腔动物区系同功器官门静脉双重呼吸羊膜卵洄游 ridial symmetry,biridial symmetry,gastrovasuclar cavlty,pseudocoelom,true coelom,hemocoele,intracellular digestion,extracellular digestion,radula,vestigial organ 二、问答题 1、原生动物有何主要特征?为什么它们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试述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4、如何理解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

总结的动物学分析

动物学:基础学科,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一、绪论 1、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该系统反映纵向的三个主要的生物进化的阶段(原核、真核单细胞阶段、真核多细胞阶段),横的方面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个方向:植物、真菌和动物。 2、六界系统:非细胞总界(病毒界)、原核总界(细菌界和蓝藻界)、真核总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3、动物学研究方法: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4、分类等级:界:Kingdon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5、双名法:这一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组成,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属名,后 面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属名+种名 三名法:属名+种名+亚种名 6、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能相互繁殖、享有一个共同基因库的一群个体,并和其他种生殖隔离。双名法 7、亚种:是指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态上充分隔离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群体,但仍属于种的范围,不同亚种之间可以繁殖。三名法 8、品种: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分类单元称为品种。 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机能 1、四大组织:上皮(被覆、腺、感觉)、结缔(疏松、致密、脂肪、软骨、骨)、肌肉、神经 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 系统:一些在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 三、原生动物门(最原始、最低等) 1、主要特征: 1)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群体原生动物由多个相对独立的个体聚集而成 2)缺乏组织和器官 3)原生动物的功能分化是靠细胞器完成 4)包囊形成很普遍 5)除包囊外,均生活在含水或潮湿的环境中。 2、分四个纲: 鞭毛纲(眼虫)、肉足纲(大变形虫)、孢子纲(间日疟原虫)、纤毛纲(草履虫) 3、利什曼原虫:黑热病,生活史(有鞭毛时在白蛉子寄住体内,无鞭毛时在脊椎动物体内) 4、痢疾内变形虫:生活过程分为三型(大滋养体、小滋养体、包囊) 5、间日疟原虫:打摆子或者发疟子,无性世代在人体内,有性世代在按蚊体内 6、眼虫的主要特征

大学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笫一章原生动物门 一.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 1.4有特殊的适应性 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待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1.5 群体单细胞动物 特点: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集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 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 ●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 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 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的运动。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半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伸向身体中部的斜沟,沟的未端为口(胞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 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细胞质,较透明。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刺丝孢: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食物泡的消化功能 伸缩泡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功能:主管营养代谢、有丝分裂、细胞分化,通过蛋白质合成来控制表型基因,称为营养核。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功能:是基因储存地,负责基因交换、基因重组,并由小核产生大核。主管生殖、遗传,称为生殖核。草履虫与其它原生动物一样,无专门的呼吸、循环胞器。 呼吸、排泄:靠表膜渗透循环:靠内质环流 1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身体中部横缢,形成 2 个子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三.重要的病原体—疟原虫 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的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4 种:1)间日疟原虫●东北西北华北2)三日疟原虫3)恶性疟原虫●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岛3)卵形疟原4 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 有二个中间寄主:人,雌按蚊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人内进行 ●传播媒介:雌按蚊。红细胞前期:在人的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潜伏期的长短 ●红细胞内期:在人体的红血细胞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疟疾症状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 ●红细胞外期:在人体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疟疾复发的根本原因 分类依椐:运动胞器、营养方式 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植鞭亚纲夜光虫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动鞭亚纲 2.纤毛虫纲Ciliata以纤毛为运动器官喇叭虫钟形。 3.肉足纲Sarcodita以伪足为运动器官变形虫 有外壳的肉足纲种类足衣虫

动物生物学总复习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原口动物、假体腔、同律分节、胚胎逆转、皮肌囊、消化循环腔、中间寄主、马氏管、颞窝、鳃耙、脊索、咽式呼吸、次生腭、新脑皮、双重呼吸、愈合荐骨、呼吸运动、吸收、肺通气、突触、静息电位、流体静力骨骼 二、填空 1、收缩受意志支配,被称作随意肌的是_____ 2、原口动物都是以______________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而后口动物则是以________________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3、文昌鱼胚胎发育过程中,每一个体腔囊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为___________,下面为__________。 4、文昌鱼的卵裂方式为______。 5、动物皮肤的真皮及衍生物由___________胚层分化形成。 6、草履虫是研究动物生物学的好材料,其体内大核的功能是____________。 7、疟原虫在蚊体内进行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8、原生动物群体和多细胞动物不同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刺丝泡的生理机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10、海绵的体壁由两层细胞所构成,分别称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 11、海绵动物是侧生动物胚胎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海绵动物体内为一层特有领细胞,功能是_______________ 13、在腔肠动物的生活史中,水螅型个体和水母型个体交替出现,其中水母型个体以____________生殖的方式产生水螅型个体。 14、腔肠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最为原始的一类,是真正的______________动物的开始。 15、海葵属于珊瑚纲,消化循环腔构造复杂,有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__________ 16、腔肠动物组织分化的原始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 17、腔肠动物的水螅型适应____________生活。 18、扁形动物生殖系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19、涡虫营自由生活,体壁表皮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 20、扁形动物体壁内实质组织来源于中胚层,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1、原肾型排泄系统来源于______________胚层。 22、绦虫通过_____获取宿主消化道内的营养。 23、轮虫在环境条件良好时营______________生殖。 24、完全消化道从______动物开始出现。 25、蛔虫的肌细胞是一种在结构上比较特殊的细胞,它可分化为_______,_______ 26、从横切面看,蛔虫的消化道与体壁之间有一空腔,此腔为______ 27、环节动物体节与体节间,体内以相分隔,体表相应地形成_________,为体节的分界。 28、环节动物蛭纲动物,营生活.头部不明显,体前端和后端各具和。 29、典型的后肾管为一条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称,具有带纤毛的漏斗;另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为 30、软体动物头足类运动快速。外套膜为袋状,其开口处与足特化成的漏斗构成______________,可控制外套膜孔的开闭。 31、河蚌的中枢神经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及彼此之间的神经索组成. 32、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部分组成,背侧的皮肤褶向下延伸成为_________ 33、软体动物围心腔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4、大多软体动物的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内腔;

动物生物学试题库

《动物生物学》试题库 杨明建 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1 名词解释 (1)细胞学说:1838——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Schwann、植物学家Schleiden几乎同时分别对动植物研究后,提出了细胞学说: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2)细胞周期: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称为细胞周期。 (3)细胞分化:一种类型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特性方面稳定地转变成另一类型细胞的过程。(细胞之间产生稳定差异的过程) (4)器官(organs):不同的组织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并在一起形成了一定形态特征和结构的功能单位(如眼、耳、胃、肠、心脏等)。 (5)系统(system):当若干种器官一起共同完成生命的一项功能时,即构成了动物的系统。动物的个体具有多个执行不同功能的系统,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生殖系统等。动物不同系统的协调活动,实现了动物的全部生命活动。 2 简答题: (1)简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答: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壁蛋白质、磷脂、脂多糖、粘肽等 细胞膜两个致密层及中间透明区

细胞质核糖核酸和蛋白质,无高尔基体、细胞器的结构:有线粒体、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极少例外)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溶酶体、微管、微丝等。 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纤丝组成,无核膜,无核仁有明显的核仁和核膜 第二章: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1 名词解释 (1)顶体反应(acrosomal reaction):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壶腹部相遇后尚不能立即结合,精子的顶体外膜与头部的细胞膜首先融合,继之破裂,形成许多小孔,释放顶体酶,以溶解卵子外围的胶状层和卵黄膜,这一过程称之为顶体反应。 (2)卵子的激活:未受精的卵,RNA转录、蛋白质合成等细胞活动几乎处于静止状态,精子一旦与卵子接触,卵子本身就开始发生一系深刻的变化,这就是卵子的激活。 (3)卵裂(cleavage):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很多分裂球的过程,称为卵裂。(4)原肠胚:囊胚期之后,胚胎开始形成原肠腔——将来的消化腔,同时将会形成消化道内壁及相关器官(如肝脏等)。原肠期的胚胎叫原肠胚。 (5)原口动物:胚孔以后成为成体的口——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6)后口动物:胚孔成为成体的肛门(或者封闭),成体的口是在胚孔相当距离之外重新形成的——棘皮动物、半索动物、所有的脊索动物。 (7)三胚层无体腔动物:如扁形动物、妞形动物和鄂胃动物没有体腔。体壁与消化道之间充满了中胚层起源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构成的实质。实质在体内负责物质的贮存及进行缓慢的物质运输。 (8)三胚层假体腔动物:腹毛动物、轮形动物、动吻动物、线虫动物、线形动物、棘头动

动物生物学试题库2

动物生物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动物生物学 2.组织 3.上皮组织 4.结缔组织 5.器官 6.系统 7.高尔基体 8.溶酶体 9.伸缩泡10.逆转现象11.包囊12.刺细胞13.消化循环腔14.世代交替现象15.完全卵裂16囊胚17.体腔囊法18.皮肤肌肉囊19.合胞体20.蜕皮现象21.同律分节22.后肾管23.真体腔24流体静力骨骼25刚毛26.疣足27.内脏团28.外套膜29.齿舌30.闭管式循环31.外骨骼32.马氏管33.混合体腔34.双名法 二、填空题 1.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由核膜、————、染色质|、————组成。 2.核糖体又称核糖核蛋白体,它是由rRNA和————组成的实心小粒,核糖体的功能是————。 3. 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开始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细胞周期包括一个有丝分裂期和一个————。 4.上皮组织的特点是细胞排列————,细胞间质————。 5.囊胚是一个外面是一层细胞,里面是空的空心的球体.外面那层细胞叫————.而中空的腔叫————。 6.动物的表皮来源于————层,真皮来源于————层。 7.眼虫的鞭毛的作用是————,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8.多孔动物由2层细胞组成,外层叫皮层,内层叫————,该动物体表有许多的————。 9.腔肠动物不仅有细胞内消化,还有————消化,其消化腔又称————腔。 10.绦虫靠————获得营养物质,吸虫的体壁是————体。 11.蛔虫的体壁由角质层、表皮层————层组成,角质层是————层细胞分泌形成的。 12.蚯蚓身体是————分节,生殖带位于第————节。 13.环毛蚯蚓的运动器官是————,生殖雌雄————。 14.软体动物的贝壳是————分泌形成的,珍珠是珍珠囊分泌————素形成的。 15.节肢动物不仅————分节,而且————也分节。 16.节肢动物的血液循环为————式,蝗虫的眼睛由3个单眼和2个———组成。 21.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细胞,核仁的主要功能是以DNA为模板,合成————。 22.细胞分裂间期包括G1期、————期、————期。 23.覆盖在体表的上皮称为“表皮”,主要功能是————,覆盖在家兔小肠内表面的上皮,称为“消化上皮”,作用————。 24.血组织包括血液和————,血液包括血细胞和————。 25.动物的肝脏、胰脏来源于————层,动物的肌肉来源于————层。 26.变形虫体内的物质可分为溶胶物质、————物质,变形虫体内伸缩泡的作用是————。 27.多孔动物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细胞外消化功能,骨针位于多孔动物的————层内。 28. 水螅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形成了一个较薄、透明胶状物的————层,其体腔由胚胎发育中的————腔形成的。 29.从————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涡虫的消化系统为————消化系统。 30.绦虫靠————获得营养物质,吸虫的体壁是————体。 31.蛔虫的体腔是————,蛔虫的消化道是————消化道。 32.蚯蚓的体腔是————体腔,其血液循环是————式。 33. 软体动物具4对神经节,它们分别是————、足神经节、侧神经节、————。 34.节肢动物具发达的————肌,其骨胳是外————。 35.蝗虫的口器是————式,呼吸用————呼吸。 41.结缔组织的特点是细胞种类——,细胞间质——。

动物学题库

动物学题库 一、解释名词 1、生物发生律 2、伸缩泡 3、完全变态 4、原肾管 5、角质膜 6、疣足 7、外套膜 8、凯伯尔式器 9、书肺 10、化性 11、双名法 12、刺丝泡 13、皮肌囊 14、不完全变态 15、后肾管 16、混合体腔 17、刚毛 18、黄色细胞 19、外套腔 20、鲍雅诺式器 21、原口动物 22、生物圈 23、实质组织 24、马氏管 25、后口动物 26、外套膜 27、分类阶元 28、混合体腔 29、龄期 30、原生动物 31、内骨骼 32、实质组织 33 、完全变态 34 、原肾管 35 、化性 二、选择题 1、环节动物多毛纲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幼虫阶段是()。 A 浮浪幼虫 B 牟勒氏幼虫 C 担轮幼虫 D 钩介幼虫 2、团藻在动物演化上有重要意义,其分类地位是()。 A 海绵动物门 B 原生动物门 C 腔肠动物门 D 扁形动物门 3、蝎子和蜱螨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 A 多足纲 B 甲壳纲 C 昆虫纲 D 蛛形纲 4、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是科学研究中的好材料,下列哪种叙述是不正确的()。 A 水螅有多种运动行为,如捕食运动、尺蠖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 B 具有两个胚层和消化循环腔 C 神经系统发达,有感觉运动中心 D 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制 5、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 A 钉螺 B 沼螺 C 按蚊 D 伊蚊 6、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除了触角、足、翅、生物学外,还有()。 A 体壁突起 B 口器 C 生殖器 D 听器 7、棘皮动物的成虫是辐射对称,其幼虫是()。 A 辐射对称 B 两侧对称 C 两侧辐射对称 D 无对称 8、蝼蛄的前足是()。 A 步行足 B 跳跃足 C 开掘足 D 捕捉足 9、河蚌的生殖孔开口于()。 A 身体末端 B 身体腹面 C 内鳃瓣的鳃上腔 D 口附近 10、人吃了未煮熟的“米猪肉”或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就可能感染()。 A 球虫病 B 钩虫病 C 吸虫病 D 绦虫病 11、家蝇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 A 双翅目 B 膜翅目 C 半翅目 D 鳞翅目 12、蝗虫的变态类型属于()。 A 渐变态 B 半变态 C 无变态 D 完全变态 13、动物界的第二大门是()。 A 节肢动物门 B 软体动物门 C 原生动物门 D 环节动物门 14、无脊椎动物的前肠和后肠来源于()。 A 内胚层 B 外胚层 C 中胚层 D 体腔膜 15、水沟系这种特殊的结构存在于()。

动物生物学的总结

动物生物学的总结 一、名词解释 物种:互相繁殖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群体在生殖上互相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的生态位。 生物发生律:动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 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的肠腔只有一个开口,将消化好的营养物输送到全身。 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侧线:低等水生脊椎动物体侧特有的感觉器官,能感受机械刺激和电刺激。 双重呼吸:鸟类吸气或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双名法:动物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一个是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伸缩泡:原生动物体的结构,其作用是调节机体水分和渗透压平衡。 皮肌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用。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并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后口动物:有的动物胚胎发育的原口发育为肛门,相对一侧形成新的开口,发育为真正的口。原口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胚孔成为后来成体的口。 双循环:自两栖类开始,与肺呼吸相适应,血液循环在体循环的基础上出现肺循环,心脏有了左右心房和心室的分化。 次生腭:自爬行类动物开始头骨出现次生腭,使口腔和鼻腔得以分隔。 真体腔:中胚层包围形成的空腔,既有体壁肌肉层,又有肠壁肌肉层。 肾单位:由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 逆行变态:也称退化变态,从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如海鞘的变态。 五趾型附肢:典型五趾型附肢包括肱(股)骨、枕(胫)骨、尺(腓)骨、腕(跗)骨、掌骨和指(趾)骨,其中后两者的骨数常为5,所以称为五趾型附肢。 腐生营养:原生动物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摄取溶于水中的有机物质。 植物性营养:通过色素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 动物性营养:通过胞口吞食其他动物或有机碎片,食物由表膜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细胞之被消化和吸收,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 双重调节:鸟类的眼球的前巩膜角膜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可能改变晶体的屈度,因此它不仅能改变角膜的屈度,还能改变晶体的屈度。 胸廓:由胸椎、胸骨和肋骨围成,除保护脏为,增强了肺呼吸的机械装备,这与陆生脊椎动物肺的发达相适应。 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伸展形成的,对其生理活动和生活有重要作用。 异律分节:指一些相邻的体节愈合形成不同的体节。 同律分节:除身体头部外,身体其他部分的体节基本相同。 世代交替: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进行的现象。 综荐骨: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愈合形成综荐骨,并与腰带连接,形成腰部坚固的支架。 羊膜卵:爬行类开始,适应陆地繁殖的结构,外部包有保护性的卵壳。 后肾管:具有真体腔的无脊椎动物,如环节、软体等都有循环系统,它们的排泄器官称为肾管或后肾管。

动物生物学试题库总

动物生物学试题库2 一、解释名词 1、脊索:胚胎时原肠背壁的一部分细胞经加厚、分化、外突、脱离原肠而形成的位于消化道背面,支持身体纵轴的棒状结构。 2、背神经管:胚胎时背部中央的外胚层下陷、卷褶而成的位于脊索背面的一条管状结构。 3、咽鳃裂:为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壁穿孔形成的数目不等的缝隙,使咽腔与外界相通。具有呼吸机能。 4、背板:原索动物咽壁背侧中央有一凹沟叫背板。 5、内柱:原索动物咽壁腹侧中央有一纵沟叫内柱,具腺细胞和纤毛细胞。 6、逆行变态:有些动物如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结构,身体变得更简单了,这种变态叫逆行变态。 7、无颌类:圆口纲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其特征是有头、无颌、无成对附肢,又称无颌类。 8、肝胰脏:鲤科鱼类肝脏呈弥散状分散在肠细膜上,与胰细胞混杂故称肝胰脏。 9、性逆转:性成熟前为一种性别,性成熟后为另一种性别。如黄鳝从胚胎到性成熟全为雌性,产卵后卵巢变为精巢,个体变为雄性。 10、固胸型肩带:肩带的左右上乌喙骨在腹中线处相互平行愈合在一起,如蛙类。 11、弧胸型肩带:两侧肩带的上乌喙骨在腹中线彼此重迭愈合,如蟾蜍。 12、双循环:血液循环有两条途径,肺循环和体循环。 13、不完全双循环: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动、静脉血没有完全分开而称为不完全双循环。

14、初级飞羽:鸟类着生在腕、掌、指处的正羽。 15、次级飞羽:鸟类着生在前臂上的正羽。 16、三级飞羽:鸟类着生在上臂上的正羽。 17、双重呼吸:鸟类具有气囊与气管和肺相通,使鸟在呼吸时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18、早成鸟:出壳后体表被绒羽,眼睁开,能站立随亲鸟觅食。 19、晚成鸟:出壳后皮肤裸露,未睁眼,不能站立,需亲鸟喂养。 20、迁徙:是指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鸟类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进行定期、集群飞迁的习性。特点为定期、定向、集群。 21、胎盘:由胎儿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的结构,具有选择通透功能。 22、膈肌:哺乳动物特有。圆形,肌纤维位于边缘,肌腱位于中央。肌纤维起自胸廓后端肋骨缘止于中央腱。膈肌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产生运动,改变胸腔容积,完成呼吸运动。 23、反刍:粗糙食物上浮刺激瘤胃前庭和食道沟,引起逆呕反射,食物返回口中重新咀嚼。这个现象叫反刍。 24: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对环境条件(包括内、外环境)刺激所表现出的有利于自身生存和繁殖的可见动作或反应。 25:洄游: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各不同阶段,对生命活动的条件均有其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有规律地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作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以转换生活环境的方式满足它们对生殖、索饵、越冬所要求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鱼类的这种习性和行为叫作洄游。 26:卵齿:某些脊椎动物如蜥蜴、蛇、龟、鳄、鸟类和鸭嘴兽等,它们卵内幼体

动物生物学归纳总结

动物生物学 海绵动物 海绵动物的特征 ?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在水中营固着生活; ?身体由2层细胞及其之间的中胶层构成; ?胚胎发育中有逆转的现象; ?具特殊的水沟系统; ?细胞没有组织分化; ?通常具有钙质、硅质或角质的骨骼; ?没有消化腔,只行细胞内消化; ?没有神经系统;(对刺激反应是局部独立的,由星芒状细胞传导)。 ?仍保留了领鞭毛细胞。 海绵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细胞没有组织分化 身体由皮层和胃层两层细胞构成,皮层是单层扁平细胞,胃层由领鞭毛细胞构成;胚胎发育有逆转现象; 具有独特的水沟系统; 没有神经系统。 ?特殊性

?两层细胞 ?体表具小孔 ?孔细胞 ?发达的骨针或海绵丝 ?水沟系★ ?胚胎逆转现象★ ?受精方式、反转现象 ?原始性 ?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两层细胞 ?领细胞 ?无明确的组织分化 ?被动滤食 ?细胞内消化(无消化腔) ?无神经系统 ?全部水生固着(海产为主) 皮层:扁平细胞——调节表面积,保护身体 孔细胞与进水小孔——进水 中胶层:变形细胞——消化、贮存、运送营养、 形成生殖细胞、骨针。胃层:领细胞——其鞭毛摆动形成水流, 吞噬食物,初步消化

海绵动物是处于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胚胎逆转 海绵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明显地动物极小胚泡内陷形成内层细胞,植物极大胚泡留在外面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它多细胞动物完全不同,这种现象称为胚胎逆转。 水沟系 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水流进出海绵体的通道,是对其水生固着生活的一种适应,海绵动物的摄食、排泄、呼吸和生殖等生理功能,都要依靠水沟系中的水流来实现。 腔肠动物 腔肠动物的小节 腔肠动物: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身体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基本形式;体壁围绕身体纵轴成为只有一个开口消化循环腔,行胞外消化与胞内消化;出现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有神经细胞和网状神经系统;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和多态现象;海洋中的种类一般有浮浪幼虫期。 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 1、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 2、两胚层 3、消化循环腔(但有口无肛门) 原始皮肌细胞 特殊刺细胞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汇总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汇总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动物生物学》习题库 …………………………………………………………………………… 第一章绪论 一、试题: 1.名词解释。 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生物技术进行动物生命规律研究的一门科学。 2.填空。 动物生物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是:描述性动物现阶段、实验动物学阶段、分子动物现阶段、现代动物现阶段。 3.选择。 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阶段( C ) A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B实验动物学阶段 C细胞生物学阶段 D现代生物学阶段 4.何谓动物生物学其性质和任务是什么(问答) 定义: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生物技术进行动物生命规律研究的一门科学, 性质: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之一。 任务:它研究的动物生命系统涵盖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多个层次;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动物生命活动的各个领域,如形态、解剖、生理、分类、发育、地理、行为、进化、遗传及资源保护等。

5.动物生物学学科的发展有何新趋势(论述) 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新兴学科的推动及其生命科学的相互渗透,宏观和微观生物学的相互交叉,使生命科学产生了许多分支新学科,如分子系统学、分子生态学、分子系统地理学等。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遥感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农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物种保护和生物灾害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第二章动物生物学基本原理 1.名词解释。 1).真体腔: 即次生体腔,中胚层之间形成的腔。这种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肌肉层和体腔膜,无论在系统发展或个体发育上看,比原体腔出现的迟,所以称为次生体腔。 2).假体腔: 又称原体腔,是由胚胎发育时期的囊胚腔遗留的空腔成为成体的体腔,位于线虫等动无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覆盖,仅有体壁中胚层而无肠壁中胚层。 3).组织: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一般而言个体发育来源相同、形态相似、机能相关的细胞群和有关的细胞间质结合起来,共同组成执行一定功能的组织。 4).器官: 是有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的结构。 5).系统: 是由机能上密切联系的若干个器官共同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

动物生物学的总结

动物生物学得总结 一、名词解释 物种:互相繁殖得自然群体,与其她群体在生殖上互相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得生态位。 生物发生律:动物得个体发育就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得重演。 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得肠腔只有一个开口,将消化好得营养物输送到全身。 疣足:体壁外凸形成得中空得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得多毛类。 侧线:低等水生脊椎动物体侧特有得感觉器官,能感受机械刺激与电刺激。 双重呼吸:鸟类吸气或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双名法:动物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得文字所组成。前一个就是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就是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 伸缩泡:原生动物体内得结构,其作用就是调节机体水分与渗透压平衡。 皮肌囊:外胚层形成得表皮与中胚层形成得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得体壁,具有保护作用。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得中胚层细胞也并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得组织与器官,囊内得真体腔与囊外得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后口动物:有得动物胚胎发育得原口发育为肛门,相对一侧形成新得开口,发育为真正得口。原口动物:胚胎发育中得胚孔成为后来成体得口。 双循环:自两栖类开始,与肺呼吸相适应,血液循环在体循环得基础上出现肺循环,心脏有了左右心房与心室得分化。 次生腭:自爬行类动物开始头骨出现次生腭,使口腔与鼻腔得以分隔。 真体腔:中胚层包围形成得空腔,既有体壁肌肉层,又有肠壁肌肉层。 肾单位:由肾小管与肾小体组成。 逆行变态:也称退化变态,从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得变态,如海鞘得变态。 五趾型附肢:典型五趾型附肢包括肱(股)骨、枕(胫)骨、尺(腓)骨、腕(跗)骨、掌骨与指(趾)骨,其中后两者得骨数常为5,所以称为五趾型附肢。 腐生营养:原生动物通过体表得渗透作用,摄取溶于水中得有机物质。 植物性营养:通过色素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糖类。 动物性营养:通过胞口吞食其她动物或有机碎片,食物由表膜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细胞之内被消化与吸收,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 双重调节:鸟类得眼球得前巩膜角膜肌能改变角膜得屈度,后巩膜可能改变晶体得屈度,因此它不仅能改变角膜得屈度,还能改变晶体得屈度。 胸廓:由胸椎、胸骨与肋骨围成,除保护内脏为,增强了肺呼吸得机械装备,这与陆生脊椎动物肺得发达相适应。 外套膜:就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伸展形成得,对其生理活动与生活有重要作用。 异律分节:指一些相邻得体节愈合形成不同得体节。 同律分节:除身体头部外,身体其她部分得体节基本相同。 世代交替: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得现象。 综荐骨: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荐椎与部分尾椎愈合形成综荐骨,并与腰带连接,形成腰部坚固得支架。 羊膜卵:爬行类开始,适应陆地繁殖得结构,外部包有保护性得卵壳。 后肾管:具有真体腔得无脊椎动物,如环节、软体等都有循环系统,它们得排泄器官称为肾

动物生物学题库word资料11页

问答题: 1、两侧对称体制对动物的生活及演化有何意 义? 2、说明节肢动物如何以其多种形式的呼吸系统适应各种生活环境。 3、简述一下昆虫如蝗虫蜕皮的原因及过程。 4、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的生活演化有何意义? 5、试分析线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 6、试述机体分节在动物发展进化上的意义。 7、在无脊椎动物范围内,试以每门动物的两个进步性特征说明其比前各门动物的进化。 8、画图并说明后肾的结构。 9、试述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0、为什么鸟的头可以转动180度? 11、试述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不完善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2、从结构和机能的统一和有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观点出发,讨论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 13、试绘硬骨鱼和无尾两栖类的动脉弓,并简述陆生动物随着鳃呼吸消失,肺呼吸出现,动脉弓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14、简述脊椎动物上陆后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15、简述脊椎动物脊柱的演化趋势。 16、试述鸟类与爬行类相似的特征并总结鸟类的进步性特

征。 17、简述上下颌出现的意义。 18、试述哺乳类中耳的结构及功能。 19、什么叫单循环和双循环?青蛙血液属于什么循环? 20、画图并说明羊膜腔的形成。 21、试述哺乳动物进步性特征和标志性特征。 22、试述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的主要区别。 23、试述环节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 24、为什么说圆口纲动物是一类既原始又特化的动物。 25、试述脊椎动物脑皮的演化过程。 26、简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27、试述肾单位的结构,并简述尿的生成过程。 28、脊椎动物何以属于脊索动物。 29、试比较两栖纲与爬行纲的皮肤系统。 30、画简图并说明五部脑及其脑室的形成。 31、试述哺乳动物耳的结构及听觉的产生。 32、试绘一鱼尾椎的简单示意图,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33、试述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几个重大事件及其意义。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

《动物生物学》习题库 …………………………………………………………………………… 第一章绪论 一、试题: 1.名词解释。 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生物技术进行动物生命规律研究的一门科学。 2.填空。 动物生物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是:描述性动物现阶段、实验动物学阶段、分子动物现阶段、现代动物现阶段。 3.选择。 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阶段( C ) A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B实验动物学阶段 C细胞生物学阶段 D现代生物学阶段 4.何谓动物生物学?其性质和任务是什么?(问答) 定义: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生物技术进行动物生命规律研究的一门科学, 性质: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之一。 任务:它研究的动物生命系统涵盖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多个层次;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动物生命活动的各个领域,如形态、解剖、生理、分类、发育、地理、行为、进化、遗传及资源保护等。 5.动物生物学学科的发展有何新趋势?(论述)

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新兴学科的推动及其生命科学的相互渗透,宏观和微观生物学的相互交叉,使生命科学产生了许多分支新学科,如分子系统学、分子生态学、分子系统地理学等。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遥感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农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物种保护和生物灾害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第二章动物生物学基本原理 1.名词解释。 1).真体腔: 即次生体腔,中胚层之间形成的腔。这种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肌肉层和体腔膜,无论在系统发展或个体发育上看,比原体腔出现的迟,所以称为次生体腔。 2).假体腔: 又称原体腔,是由胚胎发育时期的囊胚腔遗留的空腔成为成体的体腔,位于线虫等动无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覆盖,仅有体壁中胚层而无肠壁中胚层。 3).组织: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一般而言个体发育来源相同、形态相似、机能相关的细胞群和有关的细胞间质结合起来,共同组成执行一定功能的组织。 4).器官: 是有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的结构。 5).系统: 是由机能上密切联系的若干个器官共同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 6).顶体反应:

动物学一题库

动物学一题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双名法 2、物种 3、分类阶元 4、自然分类系统 5、 二、填空题 1、是分类系统的最基本阶元。 2.双名法规定,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学名,这一学名有或所组成。其中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后面一个是它的。 3、生物的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属于界。 三、简答题 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简述动物分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三大学派。 第一章动物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名词解释 1、组织 2、器官 3、系统 4、细胞周期 二、填空题 四大基本组织为。 三、选择题 1、血液属于四大基本组织中的()。 A 上皮组织 B 结缔组织 C 肌肉组织 D 神经组织 2、在动物组织的分类系统中,硬骨属于()。 A 致密结缔组织 B 硬骨组织 C 网状结缔组织 D 疏松结缔组织 四、简答 1、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不同。 2、列表比较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异同(分布、结构、机能等)。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一、名词解释 1、伸缩泡 2、包囊 3、刺丝泡 4、世代交替 5、顶复合器 6、孢子生殖 7、裂体生殖 二、填空题 1、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2、刺丝泡为动物所特有。 3、眼虫运动有趋光性,是因为眼虫具有。 4、变形虫在运动时可有身体任何部位细胞质外凸形成临时的运动器官称为。 5、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存在现象,无性世代在体内,有性世代在体内。草履虫的细胞核分化成一大一小两个核,其中大核的作用是 小核的作用是。 6、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 7、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和伪足。 三、选择题 1、草履虫是研究动物生物学的好材料,其体内大核的功能是()。 A 孤雌生殖 B 营养与代谢 C 纵二分裂 D 横二分裂

实习报告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教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习要求学会并掌握潮间带动物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所采集到的标本特征,用所学的动物学知识对其进行初步分类(即高级分类阶元门、纲的分类)。掌握动物分类学知识,对常见动物标本作进一步分类,并能认识常见的动物种类,掌握动物标本的一般制作方法——浸泡法,剥制法。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及实验技巧。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二、实习时间、地点 校内、外实习,采集标本的地方是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鉴定标本在兴海楼3楼。此教学实习在2011年6月20日—24日,另外时间要求与大潮涨潮时相符,才能顺利完成动物生物学的教学实习任务。实习时间为一周。 三实习内容 1、海洋环境的介绍:主要讲解潮间带的环境情况,动物的分布特点,湛江沿海潮间带主要经济类群,其养殖现状。了解潮汐活动的一般规律。 2、实习方法介绍和固定药品的配制方法。 3、潮间带不同动物的采集和处理方法,观察动物的生态环境和形态特征。要求学生最少采集7—8个门的动物种类。 4、标本的具体处理技巧和分类。 四、实习工具药品 水桶大塑料瓶花铲锄头铁钩 烧杯玻璃缸量筒镊子 甲醛 五、参考书目 1、《动物学野外实习教程》 2、《广东的海贝1-5》

3、《贝壳图鉴》 4、《中国经济动物海产软体动物》 六、动物分类 1、 名称:海笔 详细分类: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八放珊瑚亚纲-海鳃目 形态:基部没有珊瑚虫体,中间柄部可竖起支撑整个躯体,柄部末端形如水梨,可钻入底层,躯体由一节节叶面状的珊瑚虫体所组成,宛如鸟类羽毛状一般,整个躯体由钙质的针骨所构成,因此可以持续膨胀或萎缩,最长可达30-40公分。生长环境:喜欢独自生长在沙质或土质的底层。 实际采集地点情况:泥滩上 2、 名称:海葵 详细分类: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八放珊瑚亚纲-海葵目 形态:广布于海洋中,一般为单体,无骨骼,富肉质,因外形似葵花而得名。口盘中央为口,周围有触手,少的仅十几个,多的达千个以上,如珊瑚礁上的大海葵。触手一般都按6和6的倍数排成多环,彼此互生;内环先生较大,外环后生较小。触手上布满刺细胞,用做御敌和捕食。大多数海葵的基盘用于固着,有时也能作缓慢移动。少数无基盘,埋栖于泥沙质海底,有的海葵能以触手在水中游泳。 生长环境:埋栖于泥沙质海底

动物生物学课后思考题集锦(2016最新整理 期末必考)

1.试述爬行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1)羊膜卵(amniotie egg)的出现是早期的爬行动物适应陆地干燥环境的必要条件。为胚胎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水环境——羊膜腔内的羊水。 (2)体表被覆角质鳞,皮肤干燥,极大的减轻了身体水分的蒸发。 (3)具有典型的五指(趾)型四肢。四肢骨骼与中轴骨骼呈横向直角关系,不能将身体抬离地面,因而呈现爬行方式;头骨有颞窝,便于咀嚼肌肉的附着,提高了咀嚼能力;次生腭出现使口腔和鼻腔分开,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道畅通,提高了呼吸效率;脊柱进一步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其中颈椎和荐椎数目增多,增加了头部的灵活性,颈椎分化出环椎(第1枚)和枢椎(第2枚),荐椎2枚,横突发达,通过腰带关节增强了后肢的承重能力,提高了在陆地上的运动能力;首次出现胸廓,由胸椎、肋骨、胸骨围城胸廓;腰带骨之间出现孔洞,减轻了腰带的重量,而且提高了承重能力和运动速度;肋间肌肉和皮肤肌肉出现,躯干肌肉复杂化。 (4)消化道进一步复杂化。由于次生腭的出现,消化道和呼吸道分开;口腔内有牙齿,分为侧生齿(蜥蜴)、端生齿(蛇)、槽生齿(鳄类);出现了盲肠。 (5)肺呼吸进一步完善。肺内壁有较复杂的分隔,扩大了与空气的交换面积,借助于胸廓的扩大和缩小进行呼吸。 (6)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全双循环。心室出现了不完全的分隔,因此血液的混合程度降低,肾门静脉开始退化,血液回心脏的流速加快,血压增大。 (7)具有羊膜动物式的肾脏排泄器官。羊膜动物式的肾脏完全与体腔分开,与血管联系收集废物,提高了排泄效率;排泄废物主要是尿酸(uric acid)。 (8)体内受精、产羊膜卵。有交配器官,体内受精,产羊膜卵,大多数卵生,少数卵胎生。, (9)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发达,大脑体积增大,出现了新脑皮,脑神经12对;出现了泪腺,有能活动的上下眼睑和瞬膜,晶体与角膜之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