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发表时间:2006-12-30 10:25:29访问次数:2283

你能认识自己吗?这个问题似乎应该不成问题。谁又能连自己都不认识呢?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完全了解自己并不容易,当然个体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及健康程度等,倒是有工具可以测量或自己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有些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因而我们有机会知道自己这方面的情况。而对自己内心的认识却不那么容易了。一般情况下,人对自己都有一种看法或评价。这种看法或评价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往往是不同的。有消息报道:在日本这样高度文明富裕的国家里,许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也对自我失去了正确的估价。于是他们为了能够真正地把握自己,让爱人和朋友了解自己,就不惜花上一笔钱雇人去调查自己,然后让侦探或别人告诉自己调查的结果,再把调查结果送给爱人或朋友,告诉他们一个真实的“我”。可见,一个人要真正了解自己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通过个体与其他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也可以说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小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认识自己的,不断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人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

(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1。“自我”是相对于“非我”来说的。英语中的I和Me能很好地区分这一含义,用作主语的是行为的主体,如我想干什么,我做什么,我要什么等;用作宾语的我是行为的客体,如别人对我怎么样,给我什么,要我做什么等。作为客体,别人可以对我做出各种对或错、好或坏、善意或恶意的评价。但作为主体的我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分析、评价别人对我的评价,或在行动中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并对环境施加相应影响。所以我既是行为的主体,又是行为的客体,两者是融为一体的。

(二)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指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意识到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人们常常这样说:“我认为我是一个诚实的人”。这里有两个对立部分的自我。句子开头主语部分的“我”是主观的我、自然的我,即对自己活动的意识者;

句子里宾语部分的“我”是客观的我,社会的我,即被主观的我意识到的自己身心活动。因此,也可以认为自我意识就是作为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意识。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区别人和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动物没有意识,更没有自我意识。只有人才能在意识中明确地把“我”与“非我”区分开。

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等心理成分构成的。这三种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主要涉及“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等问题。它是自我意识的基础。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核心成分。自我体验是指自己对自己怀有一种情绪体验,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它主要包括自尊感(自尊心)、自信感(自信心)、成功感与失败感。自我监控是指个体在意志和活动方面进行的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不能获得发展,那么个性的发展就难以实现。同时,自我意识也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都起着制约的作用。在相同的环境中,人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对相同的教育措施,学生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这都与自我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意识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和集体中的地位、作用,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或义务,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能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促进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最终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可见,健康的、成熟的自我意识会给个人带来快乐和积极的社会效应,因此,在教育工作中,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自我意识的形成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途径形成的,也是在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认识外部世界、对他人认识、逐步认识自己;从分析周围的环境,分析他人的心理,转向分析自己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品质。总之,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是由低到高逐渐发展起来的。

1.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儿童进入学校后,不仅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而且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完成各项任务,遵守各种行为规范。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的认识能力、评价能力以及自我调控的能力都有了新的发展。小学生都有一定的好胜、好强的心理,他们积极向上,自我表现的愿望强烈,都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为了引起同学、老师和家长的注意,他们开始考虑自己的学习和行为,开始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就使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总之,在整个小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韩进之等人通过对7千多人的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1: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但在不同的阶段发展速度是不相同的,其中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发展速度较快;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相对平稳阶段;到了五、六年级又出现了第二个上升期。在小学四年级开始,儿童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这就促进儿童的自我意识更加深刻。他们的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独立性都有了新的发展。

从自我意识的各个成分来看,他们之间的发展并不同步。由于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

主要部分,它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自我体验与自我意识密切相关,因此,小学儿童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致的。在自我监控方面表现为低年级比高年级自我监控分数高的奇特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低年级学生处在他律阶段,易受权威人物(老师、家长)控制。这实际上是“外部控制”的结果。而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性增强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表现为自我监控的分数降低,这实质上就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小学教师常这样议论:“小学生越小越讨喜、好管;越大越讨厌、难管”。这一变化的实质,正表明了儿童自我控制自觉性的增强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即:由权威的外部控制到自我内部控制的结果。

2.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

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核心,它在自我意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前儿童在经常听到成人对他人或对自己的评价过程中逐渐获得了相互的情绪体验,同时他们也从模仿成人评价中逐渐形成了自我评价能力。进入小学后,评价的内容、对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就使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主要表现以下几点:⑴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强。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附于教师和父母的评价,此时,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起主导作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做到客观、公正,让每个学生都能知道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明确他们努力的方向。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和调控儿童的自我评价。那些对学生随意的、轻率的和不恰当的评价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中年级开始,儿童自我评价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开始学会将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而不是简单的依据老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对他们作出不公正的评价,常常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抗议”。⑵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常常是片面的和表面的,并且有很大的具体性。如“我认为上课认真听,不骂人、不打人就是好孩子”。他们往往善于评价别人,不善于评价自己。在评价自己时容易看到优点,而不易看到自己的缺点。从中、高年级起学生自我评价的全面性进一步的发展,这时不但可以指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还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但是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还处在由具体性、外显性逐步过渡到对自己个性进行综合评价的阶段。⑶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提高。低年级儿童由于尚未学会根据一定的道德

观点和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所以他们的自我评价有很大的易变性,前后评价的一致性很差。从中、高年级开始,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和交往范围的扩大,儿童越来越能较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使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统一起来,提高了自我评价的稳定性。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发生急剧变化,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时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迅速发育使中学生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但这种生理变化过于突然,使身心上的发展暂时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的状态。这一时期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既不同于小学儿童,又不同于成人,他们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1.关注自己的体态、容貌和内心世界

(1)首先表现在对自己体态、容貌的关注。小学儿童关心和感兴趣的多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到了中学,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中学生除了感到惊讶、兴奋外,还产生了“长大了”的感觉,这时开始关注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第二次飞跃(第一次是在1-3岁)。他们很在意自己的仪表,如高矮、胖瘦等。我们常常见到一些中学生因担心过胖而不敢吃饭;一些学生因有了青春痘而产生烦恼、痛苦和焦虑的心理;甚至那些流行的发型、时尚的服装也往往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

(2)他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关注。科恩在1986年曾指出:“青少年初期最有价值的心理成果是发现自己的内部世界”。例如在写日记时,小学生写的内容多是记述当天发生的具体事件以及对这些事情的表面认识,一般写得具体、坦率,即使被老师、父母看到也不介意。但是中学生写的多是以细心的自我观察和深刻的自我体验为内容的,所写的内容多是由感而发,以记述自己的快乐、痛苦和愿望,以及对身边人所持有的态度。因此,他们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秘密,常可以看到他们把自己的抽屉锁上。可见,中学生的认识兴趣已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心目中的“自我”更加清晰、更加丰富、更加稳定。

2.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强

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心智发展不平衡,自我评价有很大的主观性,他们已意识到自己是成人了,他们渴望独立,摆脱依赖的要求非常强烈,他们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和意见,认为别人总是用挑剔的态度对待自己,自己要求独立的做法常常与父母、老师心目中期待的依赖产生矛盾,从而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此时,学生常常表现为易怒、固执、情感淡漠,甚至负气出走。国外学者称这个时期是“急风暴雨”期,是很有道理的。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既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又逐渐克服了同龄伙伴的影响,表现出真正的个体特有的自我评价。一般来说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评价独立性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

3.自尊心得到高度发展

中学生十分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对外界的评价特别敏感。当他们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当他们受到否定和批评时,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中学生自尊心的快速发展往往使他们的思想固执。一方面自尊心强的人常把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令人喜欢的、能干的,同时他们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都比不上自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样就会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孤芳自赏,自以为是,很难处理好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又感到别人用挑剔的态度对待自己,在背后议论自己,这样下去就会主动疏远集体,缺少积极向上的朝气,从而产生否定自己的自卑感。

4.中学生自我意识具有一定的闭锁性

小学生的思想、情绪很容易表现出来,他们的面部表情常常是他们情绪的“晴雨表”,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因此,我们很容易就能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出他们的心理状态。但是中学生的心理要复杂得多,他们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充满矛盾的,情绪的体验深刻,思想、情绪表达越来越具有文饰、内隐、曲折的特点。他们非常注意自我形象,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希望他人能够理解自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常有一些关系密切的同龄伙伴。但是人们又发现,这些中学生有了心里话不愿对老师、家长说,甚至有意隐藏起来,他们希望占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单独房间,锁上自己的抽屉,以免秘密泄露。中学生闭锁的心理特点,使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了解越来越难,也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增加了难度。

浅析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总的认识与态度,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实现等形式,体现为自尊、自信、义务感、友谊感、责任感等内容。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形成和趋向定型的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经历着人生道路的又一次“断乳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呈现出复杂性、多面性的特点,引导不当会形成心理障碍,进而产生各种不良行为,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而正确认识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并加以正确引导,对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学业成就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张家港市九五课题《优化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研究》的研究项目,我承担了其中的子课题之一:研究分析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提出教育的对策。自98年以来,我对初一学生和高一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和分析研究,初步归纳出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几个特点:

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渐浓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又迅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学生的情感、意志等个性心理特征也会发生变化,在已经具有一定的知

识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基础上,他们感到自己已长大成人,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独立倾向,心理发展上对成人的态度由过去的“顺从期”进入“反抗期”。他们倾向于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不喜欢家长或老师对他们管头管脚,对大人或教师以对待小孩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会感到厌烦。在问卷调查(以下简称调查)中,有一项关于“你是否觉得父母和教师不应为一些小事大惊小怪、小题大做”的调查,41.9%的学生选择了“是”,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答“是”的比例越高,这充分表明中学生相对于小学生而言,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他们急于走出父母或教师的“影子”,有追求个性自由空间的强烈愿望。在“你习惯上总是按照大多数人说的去做吗?”的调查中,66.7%的学生回答“否”。“对别人不想干的事你特别想去尝试一下吗?”的调查中,40%的同学回答“是”,而且这一比例也与年龄成正比,这说明中学生比较喜欢追求新生事物,富于创造精神,富有冒险意识。然而有些时候学生的独立意识并不完全都是理性的,往往带有一种幼稚的“逆反”性质,在一项“教师和父母越是要你用功学习,你越是不想学吗”的调查中,8.6%的同学选择“是”,在与父母或教师的种种矛盾冲突中,他们往往并不是通过正当途径来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而是采取消极的“对抗”或“冷处理”的方式。有的教师和家长不了解学生的这个特点,或者一味地把他们当作孩子,过多干涉他们的行动和自由,不尊重他们的意见,无视他们的需要、兴趣和愿望,无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想,或者在生活上过分照顾他们,都会使他们的“成人感”遭到挫折,使他们感到自卑和焦虑、缺乏自信,有的甚至发生冲突造成对立,影响他们个性的健康成长,影响师生关系;或者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对学生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不加以正确的控制和引导,导致一些学生不遵守学校纪律和道德规范,产生错误的“逆反情绪”,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二、关注“自我形象”,“表现欲望”强烈

随着“成人意识”的增强,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尤其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比如注重自己的外表,如长相、体形、仪表、穿着打扮等,在一些学生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攀比”现象。在“你是否总想比其它同学穿戴得好”的调查中,有23.4%的同学并不持“否定”态度,在男女生的比较中,女生答“是”的比例要高于男生。有一位女生,原是眉清目秀、惹人喜欢的文娱骨干,擅长舞蹈,一次体重测量为100斤,她认为太胖了,长期消极进食,结果营养不良、消瘦变形,无法坚持学习,有很多女同学从小就有挑食、偏食的习惯,进入青春期后,为片面追求苗条体态,有意识地控制饮食,导致消化功能减退,精神不振,严重影响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除了关注自身的外表形象外,开始更加注重自身的“内在形象”,为人处事变得小心谨慎,注重自身能力、品质、学习成绩,越来越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集体场合喜欢表现自己的能干和智能,尤其在异性面前表现得更为充分,对老师的批评和表扬显得非常敏感,潜意识里存在着无法摆脱的“面子情结”,他们一方面有强烈表现自己的欲望,另一方面又极力隐藏自己的不足,在一项“有同学问你问题时,如果你不懂,你是否也会装懂”的调查中,只有68.8%的同学明确地选择了“否”。如果这种表现欲受到挫折而又不能恰当引导的话,很容易使一些同学产生“忌妒”心理,在“你总是对老师表扬的同学感到反感,不想理那个同学吗?”的调查中,有9.5%的学生选择了“是”,

在“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你的反感和恼恨吗?”的调查中,23.8%的学生选择了“是”,而且高年级选择“是”的比例要高于低年级。学生一方面要努力表现自己,并得到他人的认同,但另一方面却无法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尽量抬高自己,一方面尽量贬低他人。这种“忌妒心理”如果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影响人际交往,影响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影响同学关系,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保护学生的“表现欲”,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让他们都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注重外表现象转移到注重内在形象上来,培养内在的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竞争意识。

三、“自我评价”能力有较大发展,但“仍不成熟”

所谓自我评价,是指健康人格对自己有着较为明确的了解,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或他人,既承认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又承认自己的不利条件或限制因素;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长处,又能主动地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能力是衡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的内容;二是评价的依据。儿童在对别人或自我评价时依据的往往是父母或教师的评价,个人意见很少,缺乏独立评价意识,从众行为比较突出。随着知识和社会阅历的日益丰富,中学生已开始能独立地依据行为表现和社会意义来评价别人或自己,并逐步着眼于对人的品质的评价,评价的内容相应地发生变化,从最初限于对学习活动有关的品质,如勤奋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等外在行为发展到对能力、品德、责任性等内在品质的评价,在“要你选班长,你是否首先考虑他和你的关系,其次才是他的工作能力、责任心、品德和学习成绩”的调查中,只有29%的学生持“肯定”意见。这时期的学生绝大多数能一分为二地对待自己的行为,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在“如果因为你的错,给其它同学带来了麻烦,你会向他道歉吗”的调查中,只有13.8%的同学作了“否定”回答。在他们的自我评价体系中,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把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这是他们个性社会化、自我意识提高的重要表现之一。在“看到其它同学比你成绩好,会激励你更加努力学习吗”的调查中,83.6%的学生回答“会”,在“你是否拿自己和其它同学相比来衡量你的学习是不是成功”的调查中,只有21.4%的同学明确选择“否”。当然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还是很不成熟的,他们的评价往往带有绝对性、片面性和不稳定性,有时会根据自己个人的好恶进行主观评价,不善于把个别行动和整体品质联系起来,对别人一时的表现会不恰当地作出好或坏的结论,而对自己的评价也往往受自己的心愿、心境等因素的制约,作出“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如对自己过高估计而目中无人或过低估计而自暴自弃。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关心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提高他们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能力,

自尊心是中学阶段形成的重要人格特点,它是概括化了的自我评价,是个人对自己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学生自尊心的发展水平首先与活动的成败相适应,在“如果某次考试你的成绩很差,你会感到是一种羞辱吗”的调查中,55%的学生作出了“会”的答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意识越来越强烈。经

常性的成功或失败能够相应的提高或降低自尊心水平,并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在“对伤了你的自尊心的人,你是否要给他添一些麻烦,让他感到你是不好惹的?”的调查中,30%的学生答“是”,这种选择未必是正确的,但至少说明学生对自尊心的敏感程度非常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切忌采用责罚、谩骂、讽刺、挖苦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年龄差异也有个体差异,教育者要正确认识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为进一步帮助学生取得学业上的成就而努力。观察当前的学校教育现状,针对中学生“半幼稚、半成熟”的自我意识特点,我认为以下三个问题亟待得到解决。

一、切实转变学校教育中“重文化素质、轻心理素质”的现状。学校的职责不仅限于对学生传授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智慧发展能力,更负有促进与指导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的重要职责。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原因,中学生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心理障碍,有的学生还存在一些心理疾病,形成了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多动、易怒、焦虑、缺乏自信、无责任感等等,人格不健全的学生的敌对性、过分的寻衅反应会引起与教师的对立、不合作,而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反应采取直接的甚至是粗暴的方式加以处理,这种不合作、对立往往就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做“教”师,还要做“心理”专家。在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如在课程设置上,要从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出发制定适宜的课程,在教学目标上,要从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出发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作业中的成功,往往能提高同伴对他的赞许程度,能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教学程序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待牢固掌握了新知识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以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和自我提高感。

二、切实转变“师生观”,努力保护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师说:“如果老师眼中有了学生,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体,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表扬学生,他们的精神面貌就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我们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疏而导之。不要扼杀学生的灵感,伤害学生的求异思维,而要保护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敢于除旧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东西。我们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尽量走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觉,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教师要做他们的领路人,引导他们从绿灯下顺利通过。

三、转变教育评价机制,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正经历模糊到清晰、浅显到深刻的过程,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

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使学生充满自信和成就感。长期以来的教育评价一直是被视为一种选拔的工具,单纯依据考试分数把学生机械地分成三六九等,而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是无法单纯地用数据测量出来的,教育评价应该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要求,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不要用一把相同的尺子衡量不同的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教育应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体会到成功。教育的积极评价往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在自我反思性评价中看到优点和不足,更有益于发扬成绩,矫正问题。

“因材施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加强对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研究必将推动我们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不断走向深入。

参考书目:

《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邵瑞珍主编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教育部《学习提要》编写组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厚粲主编

作者小传

姓名:杨晓东

所在单位: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

——读《现代社会心理学》有感

《现代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自我意识”的论述,让我受益颇多。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总的认识与态度,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实现等形式,体现为自尊、自信、义务感、友谊感、责任感等内容。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形成和趋向定型的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经历着人生道路的又一次“断乳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呈现出复杂性、多面性的特点,引导不当会形成心理障碍,进而产生各种不良行为,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而正确认识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并加以正确引导,对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学业成就有着重要意义。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并逐步走向成熟。但由于心理不够稳定,其自我意识也呈现出两重性,主要表现为:

一、“成人感”渐生,“独立意识”渐浓。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又迅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学生的情感、意志等个性心理特征也会发生变化,他们感到自己已长大成人,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独立倾向,心理发展上对成人的态度由过去的“顺从期”

进入“反抗期”,他们倾向于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然而有些时候学生的独立意识并不完全都是理性的,往往带有一种幼稚的“逆反”性质,在与父母或教师的种种矛盾冲突中,他们往往并不是通过正当途径来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而是采取消极的“对抗”或“冷处理”的方式。

二、“自我形象”的关注,“表现欲望”强烈。

随着“成人意识”的增强,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比如注重自己的外表,如长相、体形、仪表、穿着打扮等,有很多女同学从小就有挑食、偏食的习惯,进入青春期后,为片面追求苗条体态,有意识地控制饮食,导致精神不振,影响学习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除了关注自身的外表形象外,开始更加注重自身的“内在形象”,为人处事变得小心谨慎,注重自身能力、品质、学习成绩,越来越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集体场合喜欢表现自己,对老师的批评和表扬显得非常敏感,潜意识里存在着无法摆脱的“面子情结”。同时他们一方面要努力表现自己,并得到他人的认同,但另一方面却无法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尽量抬高自己,一方面尽量贬低他人。这种“忌妒心理”如果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影响人际交往,影响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影响同学关系,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观察当前一些学校教育比较普遍的现状,针对中学生“半幼稚、半成熟”的自我意识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此作出努力:

一、切实转变学校教育中“重文化素质、轻心理素质”的现状。

学校的职责不仅限于对学生传授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智慧发展能力,更负有促进与指导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的重要职责,因此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做“教”师,还要做“心理”专家。在教

育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如在课程设置上,从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出发制定适宜的课程,在教学目标上,从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出发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作业中的成功,往往能提高同伴对他的赞许程度,能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和自我提高感。

二、切实转变“师生观”,努力保护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师说:“如果老师眼中有了学生,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体,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表扬学生,他们的精神面貌就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我们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疏而导之。不要扼杀学生的灵感,伤害学生的求异思维,而要保护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敢于除旧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东西。我们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尽量走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觉,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教师要做他们的领路人,引导他们从绿灯下顺利通过。三、转变教育评价机制,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正经历模糊到清晰、浅显到深刻的过程,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使学生充满自信和成就感。而长期以来的教育评价一直是被视为一种选拔的工具,单纯依据考试分数把学生机械地分成三六九等,但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是无法单纯地用数据测量出来的,教育评价应该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要求,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不要用一把相同的尺子衡量不同的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教育应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体会到成功。教育的积极评价往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在自我反思性评价中看到优点和不足,更有益于发扬成绩,矫正问题。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年龄差异也有个体差异,我们教育者要正确

认识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为进一步帮助学生取得学业上的成就而努力。

1.自我意识的含义

指对直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与体验。

构成:从内容:生理我、社会为、心理我

从观念:现实为、理想我、投射我

从活动形式: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2.自我意识的发展

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主要表现有:

成人感的产生

独立意向的发展

有了解自己的强烈愿望

自我评价日趋成熟

1)青少年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期

初中生自我意识高涨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期

特点:关注自我形象和自我体验,同时在个性上表现出主观偏执和片面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

基本特点

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能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

两个部分。

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

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影响自我概念的因素:

生理因素,主要是身体外观形态上的特点

认知水平,

父母的自我概念倾向对高中生自我概念的影响,其影响是同方向的

成功及失败经验的积累,这也是影响自我概念性质的一个因素。

初步具备了自我评价能力,不很稳定。

初中生多是从别人的评价过程中建立对自己评价的准则。

高中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批判性有所增强,并趋于稳定。自我评价渐趋成熟。

但高中生在自我评价的发展上表现出个体差异,大部分高中生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但相对而言,高中生易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倾向,因而导致他们行为表现上的自负,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得以克服,自我评价与其实际表现会日趋一致。

自我评价的高低影响自尊心(自己尊重自己的体验)的发展。

据调查,自我形象在高中阶段已趋于稳定。

敏感、强烈,具有隐闭性、两级性。

初中生的自我体验多与外貌、行为特点相关,如高矮、胖瘦

自尊的发展

研究表明,我国初中生的自尊存在极其显著的年龄差异,

初二的学生自尊开始极其显著的降低;

在性别差异上不显著,但与城乡因素结合发现,城市女生自尊的得分高于男生,而农村女生自尊极显著低于男生(张文新,1997)

自尊感(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体验),初中生不十分稳固,

高中生则对性格、能力、品德作出一定评价

自尊感在高中阶段稳固的确立,有较强的自尊心。

(精选)学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策略》心得

今天认真观看学习了林雅芳博士讲授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策略》课程后有感而发,林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说起孩子相信每个家长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爱,当然,孩子也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欢乐,看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做父母的也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长学习。下面来和大家谈谈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小小心得。 一·做人----“先做人,后做事”。特别是男孩子,首先要让你的孩子学会做人,让孩子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父母来说,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 要从小在孩子心里播下爱心和孝心的种子,让孩子学会关心人,同情人,懂得感恩和诚 实守信,培养孩子正直的性格和信守承诺的习惯。这些都是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做人品质。 二·习惯----好的习惯让孩子拥有好的人生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 的阶段,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会让他受益一生。 三·独立----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主 四·自信----塑造孩子的成功信念

莎士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要想你的孩子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父母就要 引导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在日常的生活中寻找孩子的优点,进行表演和赞赏,让孩子树立起必胜的信念,让孩子满怀信心地去迎接自己创造的辉煌。 五·家庭和睦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给予孩子多少金钱和资源,而是父亲的陪伴,母亲的好情绪,这两者缺一不可。 六·阅读 世界上有无数的发明,但是只有一种发明是独特的,剩下所有的发明都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只有图书才是真正伟大的发明,因为它重新创造了一个世界。 白岩松说:“阅读就是在你的生命春天里头不断的去播种。然后让你的这棵大树,越长越郁郁葱葱,最重要的是不管是一个个体,还是整个家庭,整个民族,都有气质。阅读不仅会让 个人变好,也能让一个国家制止曾经出现的悲剧,变得更好”。 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家庭弥漫书香 陈宝生部长在教师教育工作会上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 老师,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环节。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

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本文Tag标签: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无论在量和质上都得到显著的发展。他们所能记住的材料数量增加了;有意识记占据主导地位,高年级比中年级更为明显。学生能够有意地控制自己的识记过程,检查记忆效果。另外,意义识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机械识记所占比例越来越小,意义识记逐渐成为小学生主要的记忆方法。最后,原来小学生一般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优于对词的抽象材料的记忆效果。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对两种材料的记忆都有增长,而词的材料增长的速率逐渐超过具体材料增长的速率。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这种“过渡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消亡”和改造而实现的。 2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也表现为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发生“质变”的转折关键年龄是小学3-5年级之间。在小学中年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3初步具备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完整结构,即逐渐具备了明确的目的性,思维基本过程日益完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日益加强,思维品质上的个体差异也有了明显的表现。 4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表现在不同的思维对象、不同学科和不同教材的掌握上,孩子思维发展的趋势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在发展,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接受外部世界。有些家长过早地去开发孩子的某一个感官,导致孩子的知觉不全面,不充分,不协调。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小学生注意和意志的特点 本文Tag标签:小学生/心理特点 注意的特点: 1.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 2.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3.注意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 4.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5.有意注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 意志的特点: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管理上应重视对小学生的纪律教育、课堂常规教育,正确理解和处理小学生的违犯纪律的行为,教育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 小学生的情感特点 1.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有很大的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增强。 2.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成人监督。 3.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 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做出做人的榜样,要关心爱护学生。 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小学生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 小学生性格的特点有哪些 本文Tag标签:小学生/心理/性格 性格是在一个人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环境、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等的影响,逐渐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耐心的细致教育。我们是将来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的终身着想,抓住有利时机,结合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懂得如何培养小学生性格是我们每一位父母的必备知识: 一、依靠集体,以群育性 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强大力量。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组织,他们是集体的主人。一年级的学生由于从幼儿园来到学校,对新的环境可能有点陌生和不知所措,针对这些,我们可以从布置生动、形象、可亲的班级入手,再给学生讲故事,参观专用场室,体会到新学校的美,感受到学习生活的欢乐,使他们不再畏缩、疑虑和自卑,较快地适应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从而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还有一方面是那些地位较低的学生,易形成自卑、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等不良性格特征。设法提高学生在班级里的地位,对于纠正其不良性格是有益的。 二、热爱学生,以情育性 热爱学生,既是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也是培养学生性格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

大学生自我成长报告

大学生自我成长报告 021******* 黄慧海管1502 从高中的一心只为高考辗转来到这座城市,大学与高中有太多的不同。 记得以前高中总是会有人一心督促自己,会有很多人的关心,会找的到很多的肩膀去依靠,也会把阅读当做最大的快乐;到了大学,各种新鲜与多样的东西翻滚上来,好多时候会觉得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应对。而正是在这些小心翼翼的摸索中,我慢慢在成长。 1.心态:从想家迷茫到积极乐观。 其实积极的心态我一直都有,我是个爱笑的姑娘。只是从四川到上海,距离太遥远,刚开始那段时间一做某些小事就会想起家里的种种,家人朋友师长,都让我感激想念;后来逐渐习惯,会慢慢把这些小情绪变为生活的感动,为自己鼓劲,一定要做得更好,让他们为我骄傲。 2.交友:从担心不信任到真诚热情。 记得高中听好多哥哥姐姐告诉我,大学很多薄情的人,总是惦记着自己,很少会与别人真正交心。真诚热心都是被说的滥伐了的词语,可是我发现它真的很重要,我以这些态度,颠覆了我没上大学时对大学友情的看法。相反,我觉得只要是真诚的对待别人一定有回应,热情的对待他人也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友谊。

3.学习:从懒散到自觉。 因为大学与高中实在是太不太一样了,我开始很久没能习惯。刚开学时那几周我很少认真听课,不是在睡觉,就是会偷偷玩手机,要不就神游太虚。后来自己也觉得很苦恼,会因为在大学里虚无度日而觉得羞耻,于是慢慢调整状态。虽然现在的我也不能做到每时每刻读坐直认真听,可是,我能确保我在吸收讲台上的老师撒出的知识,也喜欢上了这些有见解有学识的老师,会享受学习的状态。 4.生活:从浑浑噩噩到整洁有序。 刚来时,听了太多高中是地狱大学是天堂的话,就自我放弃把自己丢进了漫无目的玩耍的圈。要么一有空就和一些爱玩会吃的人浪迹大上海,要么就追剧追小说就一个通宵。白天是睡神,晚上却战斗力满格,日夜颠倒。直到有一天上思修课,红丽老师说了一句话“不要在你能清醒的时候还混蛋过着。”一下就把我打醒。我开始调整自己,恢复有序的状态,多清洁,多看书,多运动。也会偶尔约出去玩,可是,我明白了生活的重心,有了目标,不再浑噩。 5.时间:从一团糟到合理安排。 前端时间朋友圈都在调侃一短话“大学最怕的事是手机里收到这样一条短信‘你好,我是……,请你……,收到请回复,谢谢’”,那条动态可以说刷爆了我的朋友圈,我也默默的转了,开学前几个月就是这个状态,没有计划与安排,突然出现一样东西,

大学生自我成长分析-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自我成长分析 姓名:雷少雄 学号:41915330 学院:东方科技学院 班级:11级工程管理三班

大学生自我成长分析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自我成长分析论文,主要是就本人的成长经历,兴趣,性格,能力,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职业理想等方面对自己进行分析,提出完善自我的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认识、自我成长分析、自我完善。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一跃而过,转瞬即逝。虽未留下什么痕迹,但却带来了微风拂过的平静,那般温暖。时间亦是如此,他没有留下什么,却留下了生活上和心理上的丝丝变化。通过整整一个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从心理学的定义到如何进行自我完善,如何进行情绪的调控,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如何看待爱情、亲情、友情,学习心理到社会心理,非常的全面。因此根据这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成果,对本人自我进行了分析。 一、我的成长经历和影响 (一)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1992年04月03日出生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的一个普通家庭,我的到来,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四口之家庭。在温馨家庭中长大的我,勇于承担责任,勤劳刻苦,因由哥哥的照顾和家人的爱护下未受过多大的挫折,故养成了外向开朗的性格。现在我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是一个刚刚经历了大学第一学期的大学生。(二)出生到学前班阶段 5岁以前的我,处于懵懂之中,我记事是从6岁开始。不过经常听妈妈说起。我小时是一个怎样顽皮的孩子。不过,尽管如此,在我家里父母对我要求很是严格的。8岁的我,被父母送到了永州冷水滩的一个学校,爱听话的我深受老师的喜爱,经常得到表扬。 (三)小学阶段 成绩一向比较优异的我,一直担任我们班的班委,从未间断。为了让我更好地接受教育我和哥哥一起住宿,在这里,每天和哥哥一块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08初教赵潇潇028、李胜男018、安然027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虽然,在这每两年的—个时间段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仍然在发展变化着,但总体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是骨骼处于发展期易弯曲。作为教师要格外注意他们的坐姿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常强调:眼要离书本一尺远,胸要离书桌一拳远,手要离笔尖一寸远。但是不管怎么嘱咐,总有孩子做不到。坚持不到10分钟,很快就又把身子贴到了桌子上。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坐姿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还有他们小肌肉的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因此,教师要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执笔方法:大拇指的指肚和食指的指肚弯曲地从笔杆的左右两侧捏住笔杆,中指的第一关节的左侧从笔杆的下方抵住笔杆,无名指、小指依次紧贴中指,自然弯曲,拇指指尖朝着正前方,和食指尖应留有间隙。拇指和食指的各骨节自然突起,握笔的高度约离笔尖2~2.5厘米(如果使用铅笔,应在削笔削成斜面的上方),不要握得太紧。笔杆的角度大约是45度,笔杆大约搭在食指根部的左侧。?正确的书写姿势:头部端正,不向左右偏侧,肩膀自然下垂;上身自然挺直,略往前倾;前胸不要挨在桌沿上;双臂对称张开,自然弯曲;臀部稳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双腿自然弯曲(90度);双脚分开,脚尖朝前,与肩同宽,平放在地上;写字本放正。 (二)心理特点 1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各方面都不稳定,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从注意的广度来说,他们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例如,老师

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 认知:感知觉、思维、记忆个性: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克制)人格及情绪发展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有人把学习、记忆、语言也包括在内。认知能力是指认知的水平而言,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就是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3、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4、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5、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个性发展特点: 1.自我意识: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约四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小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 自我体验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自尊。自尊高的小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积极,相反,自尊低的小学生往往自暴自弃。 3.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第三,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能进行抽象性评价(如我认为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等)和内心世界的评价(如表里如一、谦虚、热情、诚实等)的学生仍然不多。 第四,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大学生个人成长分析报告[1]

回眸过去,重拾自信时光与微风一样一吹而过,它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却只留下风吹过后的平静,那一股温度。时间亦是如此,它没有留下什么,却只留下生活的丝丝变动。此时此刻它是如此,下一秒它是那样。留下的是上一秒的回忆,和这一秒的点点滴滴,有人曾经计算过我们现在所生活了7000多个日子,倘若用秒计时,那么我们现在存活的时间将是很大的一个数字。但是每一秒我们又得到了什么,我们学会的什么,我们又放下了什么。这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而不是留下自己的悔恨。 过去的那段有我们的伤痕的记忆,也有我们快乐的日子,那一幕幕如电影一般总是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再次回眸过去,想永远停留在那一秒,但是有想永远忽略那一段。回眸过去的自己让我再次认识了自己,清楚地了解自己。 为了更好的活出自己的价值,必须冷静的分析自己。回眸过去,重拾自信,展望未来。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未来不是梦,因为我相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那些不掌握自己的人,他的命运才所被人摆布,才会抱怨他人,抱怨天的不公。所以我要做一个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而不是被人所操控的。我相信自己。做一个坚强的,有毅力的人。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 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心志要坚,意趣要乐 一人立志,万夫莫敌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 我不愿意腐朽一生,因此做做好的自己不亏待自己。加油。 咿呀学说话,跌跌撞撞的学走路,认真的鞋子,读书。那些点点滴滴的成长记录早已在我的脑海变得零零碎碎甚至早已部记得了。但是他们是我这本人生阅历书的某一章节。它丰富的我的生活。它是我的调味剂,是我的生活变得有酸的甜的苦的辣的。 小学时的我是一个羞涩的女孩。不喜欢与陌生人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害怕陌生人。可是我又是一个爱玩的女孩子。是一个两重性格的人。有时让人捉摸不透。爸妈有时感到奇怪。儿童时期的我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在自己眼中只认为玩是首要的事,只知道玩的乐趣。总是把学习抛至脑后。不玩累是不会休息。爸妈看我不喜欢读书,很担心。总想困住我爱玩的心。但是所有的计策在我的身上一点却一点都没用。小时候的我是爱玩飞机,爱玩汽车,总是把这些东西拆开来组装称自己喜欢的模具。喜欢玩很多游戏却没有自己擅长的。时间慢慢过去了,妈妈突然告诉我要给我要个弟弟。当时,我的心一下子沉下来、我怕爸妈给我的爱,不再给我,会给与我的弟弟,或者是他们给与我的爱与温暖,将与我的弟弟一起分享,当时的我是多么的不愿意。我哭着闹着。爸妈一直劝我,弟弟可以一直陪你,爸妈的爱不会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小学生的身体发展身体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为他们从事学校学习活动提供了保证,而脑及高级神经系统的发育更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前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发展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他们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2.5千克。同幼儿相比,骨骼更加坚固,但由于骨骼中所含的石灰质较少,比较容易变形、脱臼。小学生身体的肌肉组织虽有所发展,但不够强壮,缺乏耐力,容易疲劳,不易长时间从事过于激烈的体育活动(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小学生的感知觉已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总之,在系统的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发展。 (三)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儿童入学以后,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教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教师和同学的相处中,儿童学习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儿童学业成败、社会技能、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儿童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最新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认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具体运算性,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学龄初期,小学生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这个时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意义记忆逐渐超过机械记忆而在记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儿童的词汇增加很快,对词义的理解越来越精确,言语表达更加连贯、生动。小学生通过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概念、定理、规律,这些概念、定理和规律促使他们进行积极思维,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随之逐渐地发展起来。 ( 一 ) 感知觉的发展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很快。低年级小学生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 二 ) 注意的发展

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表现在注意的目的性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方面。 1.注意的目的性 刚刚进入学校,小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是有限的,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大脑不断成熟,有意注意逐渐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四五年级小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有意注意由被迫状态提高到了自觉状态。 2 .注意的品质 小学生的注意品质也在不断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增加,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逐渐提高。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注意的集中能力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学生注意的集中性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注意集中性的深度不足。他们能观察具体形象的事物,而不善于观察抽象、概括的材料;能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不善于专注于事物的本质联系。其二,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也在逐步发展的。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 7 ~ 10 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 20 分钟左右, 10 ~ 12 岁儿童可以集中注意 25 分钟左右, 12 岁以上儿童可以集中注意 30 分钟左右。在组织良好的教学中,小学高年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 分析报告

编号:FS-DY-6226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人生是一个过程,心理也是一个过程,成长中充满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回顾自己这二十年的成长历程,远离亲人的幼年生活让我体会了亲情的重要,形成了我独立、倔强、敏感的性格;不服输、重拾自信的少年生活造就了我热情、感性、坚强的个性;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青年使我感受快乐、走向自信。特别是,小学的那一段痛苦的学习时光造成了我心里潜在的自卑情结和人格的改变。成长历程中的每一份付出都为我带来新的收获、每一次挫折都使我承受着自卑,但我还是要感谢挫折对我的磨砺,因为它让我学会了关爱、感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更加积极面对人生的热情。与心理学的第一次接触可能谁也说不清吧!因为自从懂事开始我们就似乎开始揣摩大人们的心思,而与它近距离接触源于我在高中学校读书的时候,那时的我比较喜欢看各种小说,而小说中就不乏对各种人物的性格心理的描写啦,

从那以后我就对这门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学科充满了好奇甚至到大学的时候还成像过自己能不能辅修心理学呢!自从上了老师您的课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所学的根本就上不了台面,通过这门课程让我明白啦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也让我对它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时光与微风一样一而吹过,它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却只留下风吹过后的平静,那一股温度。时间亦是如此,它没有留下什么,却只留下生活的丝丝变动。此时此刻它是如此,下一秒它是那样。留下的是 上一秒的回忆,和这一秒的点点滴滴,有人曾经计算过我们现在所生活了7000多个日子,倘若用秒计时,那么我们现在存活的时间将是很大的一个数字。但是每一秒我们又得到了什么,我们学会的什么,我们又放下了什么。这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而不是留下自己的悔恨。过去的那段有我们的伤痕的记忆,也有我们快乐的日子,那一幕幕如电影一般总是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再次回眸过去,想永远停留在那一秒,但是又想永远忽略那一段。回眸过去的自己只是为了让我再次认识了自己,清楚地了解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阶段,在此期间,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已相当成熟,是学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应该说,中学生已经是“准成人”了,人生的中学时期,曾被人喻为多事的季节,心理学上谓之“心理断乳期”,其年龄范围大体为13至18岁,属于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俗称为青春期。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是:生活和社会体验开始占主导地位;急剧而又呈弥散性的身体和激素变化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渴望自己能被他人像成人一样对待;自我形象在波动摇晃;心理社会思潮常常像“巨浪”般涌现;身体发展的不一致性,会因为希望自己被同龄伙伴、异性对象和家庭成员认为正常、为人吸引的欲望而变得更加突出。 一般而言,在14~16岁之间,中学生的身体会进人生长的高峰,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这对于心理准备不充分的少男少女来说,的确影响不小。少女们为避免他人的注目,常常不惜以牺牲自我形象为代价,驼起背,畏缩着身体,穿上臃肿而又有些奇形怪状的衣服来掩饰自己的身躯,使自己的身高和胸部尽可能不为人所注意。对月经的来临,虽然有的少女会产生温暖的满足感,但也有些少女可能会感到肮脏和痛苦。少男们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感觉或许不像少女们那么强烈,但有一件事是经常发生的,那就是:担心自己身体的发育会和同伴们大不一样。

由身体的迅速发育引起的心理变化之另一个方面,是中学生的成人感变得特别强烈。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应该从父母营造的温室里走出来,独立自主地开辟新天地。如果父母要过问他们的一些事,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的事由我自己来做,不要你管。要是父母对他们的事干涉得太多,他们对父母可能是以仇相报,或突然离家出走。在社会关系上,他们将从家庭、游戏伙伴转向同辈集体和友谊。通过这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他们希望能够从中享受到与成人一样的待遇:自由地结交朋友并分享快乐;毫无拘束地发表意见并可能得到采纳;自主地拟订计划并加以实施。 然而,中学生的自我形象并不稳定,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之中。一个中学生早晨起来面对镜子,可能自言自语说:“我应 该追求……”但到了晚上又可能改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我应该追求……”他们卧室的墙上可能贴满自己所崇拜的某个( 些)明星的照片,但也许在某一天突然间会觉得毫无意义,而将墙上的明星照片撕下来扔进垃圾桶里。一个女中学生在根本不知道将来该嫁给什么样的人的情况下,就可能构想着与某个男生的情感生活,甚至莫名其妙地为之哭泣、担忧。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完成学习任务对许多中学生来说,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可能因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不当,或对学习内容不适应而在学习上感到困难重重。但事关前途命运的学业成绩却不得不时时挂在心上。他们对考试心存恐惧,却又必须面对。对付的

[大学生自我成长报告]自我成长分析报告3000

[大学生自我成长报告]自我成长分析报告3000 大学生自我成长报告 021******* 黄慧海管1502 从高中的一心只为高考辗转来到这座城市,大学与高中有太多的不同。 记得以前高中总是会有人一心督促自己,会有很多人的关心,会找的到很多的肩膀去依靠,也会把阅读当做最大的;到了大学,各种新鲜与多样的东西翻滚上来,好多时候会觉得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应对。而正是在这些小心翼翼的摸索中,我慢慢在成长。 1. 心态:从想家迷茫到积极乐观。 其实积极的心态我一直都有,我是个爱笑的姑娘。只是从四川到上海,距离太遥远,刚开始那段时间一做某些小事就会想起家里的种种,家人朋友师长,都让我感激想念;后来逐渐习惯,会慢慢把这些小情绪变为生活的感动,为自己鼓劲,一定要做得更好,让他们为我骄傲。 2. 交友:从担心不信任到真诚热情。

记得高中听好多哥哥姐姐告诉我,大学很多薄情的人,总是惦记着自己,很少会与别人真正交心。真诚热心都是被说的滥伐了的词语,可是我发现它真的很重要,我以这些态度,颠覆了我没上大学时对大学友情的看法。相反,我觉得只要是真诚的对待别人一定有回应,热情的对待他人也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友谊。 3. 学习:从懒散到自觉。 因为大学与高中实在是太不太一样了,我开始很久没能习惯。刚开学时那几周我很少认真听课,不是在睡觉,就是会偷偷玩手机,要不就神游太虚。后己也觉得很苦恼,会因为在大学里虚无度日而觉得羞耻,于是慢慢调整状态。虽然现在的我也不能做到每时每刻读坐直认真听,可是,我能确保我在吸收讲台上的老师撒出的,也喜欢上了这些有见解有学识的老师,会享受学习的状态。 4. 生活:从浑浑噩噩到整洁有序。 刚来时,听了太多是地狱大学是天堂的话,就自我放弃把自己丢进了漫无目的玩耍的圈。要么一有空就和一些爱玩会吃的人浪迹大上海,要么就追剧追小说就一个通宵。白天是睡神,晚上却战斗力满格,日夜颠倒。直到有一天上思修课,红丽老师说了一句话“不要在你能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作者:张升祥文章来自网络 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这对于中学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 可以说,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种种特点。也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心理特点,在中学生身上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掌握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然后对症下药。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掌握中学生的过渡性心理 学生在中学以前处于真正的幼稚期,要更多的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他们的独立性、自觉性都较差。进入中学阶段后就进入了少年时期,而中学后期则处于青年初期,是个体逐步发展成熟的时期,它标志着个体真正开始逐步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反映出中学初期(少年期)和中学后期(青年初期)过渡状态的两种不同特点。前一时期,即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后一时期,即青年初期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的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前一时期,还保留着一定的幼稚性;后一时期,却包含着成熟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即使如此,他们也只是刚刚达到成熟时期,他们的认识能力、水平还是不高的,他们的个性倾向还不稳定,还需要教师、家长对其关怀和指导,以便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养,使其真正趋向成熟。 2. 掌握中学生的闭锁性心理 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世界表露出来。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也必将引起情感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一般是不会轻易流露的。即使为此引起情感上的波动,由于这个时期相应的意志力的发展,他们也往往会控制住而不表现出来。这是闭锁性的情感和意志方面的基础。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中学生心里的话常常是不愿对长辈说的。中学生的年龄越大,这个特点就越为明显,初二、三以后的中学生,自己放东西的抽屉总爱加锁,似乎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东西。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这个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如果只根据他们一时一事或某个举动就做出判断,或做出研究的结论,那常常是容易发生错误的。 中学生在闭锁性心理的同时还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容易对同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真正的思想,这就为我们老师教育管理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要生活在学生的中间,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学生尊敬师长,是理所当然的。但学生对老师敬若天神,势必造成师生间的距离感,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感到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越来越抓不住学生的心。解决的措施就是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到教师不仅可敬,而且可亲(但要注意“度”的问题,否则,学生就会由于跟教师太亲近而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家长感到孩子难管的道理就在于此)。 3. 掌握中学生的自尊心理 中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自尊心强,爱面子。他们非常注重自己是否受人尊重,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面子,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则教师对其行为严正指明是很有必要的,有时甚至需要对其进行批评教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教学要符合孩子们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认知和知识的关系非常密切。知识是通过认知活动而获得的,已有的知识又是认知水平发展的标志。知识一经获得,又可以用于以后的认知活动中,所以一点不能忽视知识的传授。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和扩展儿童的知识面,对促进儿童智能发展大有好处。但两者毕竟是两回事,它们互相联系、互为因果,不能说传授了知识就发展了智力。 提高小学儿童认知能力是早期开发儿童脑功能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科教兴国的需要。作为教师,一定要熟悉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并自觉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结构出发,来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特别是在当今大力提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学习的学习模式的情况下,我更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让自己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枯燥课程的过程中,感到乐趣,感到轻松,从而让他们真正学到对自己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真正体会到数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一、研究小学生认知特点,引导学生轻松学习 1、激发学生的潜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伴随着同化和顺应的特征。同化就是让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建立联系,相互作用,新知识就被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扩大了原有知识的内容,获得了新的内容。顺应就是新知识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没有直接的联系,那么就要对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行改组,通过改组使原有知识与学生面临的新知识能更好地联系起来。因此,学生新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点,不论是对学生来说,还是对科学家来说都是一样的。每个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千差万别的,也就是说每个学生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在数学教学中,我就发现,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潜能,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立体图形潜能,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潜能……。如果学生在学

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特点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而在生活中我们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等,所以我认为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特点应从多方面的因素来讨论。 小学低年级儿童还不能自觉地根据一定的目的来控制自己的感知活动,不善于使自己的感知服从于规定的任务和要求。他们在感知的过程中,无意性和情绪性表现得很明显。在教学的影响下,小学儿童感知的目的性、自觉性逐渐提高,感知过程成为儿童能自觉支配的过程。到了中、高年级,儿童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的要求,排除干扰,从感知的对象中选择出基本的、重点的、需要感知的主要方面,自觉地进行观察,获得有关方面的感性知识。不仅如此,随着自制力的加强和智力的发展,小学儿童知觉的持续性也逐渐由短暂向持久过渡,能坚持较长时间观察事物,从而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往往是整体的、笼统的、不精确的。他们对事物的观察比较粗糙,缺乏精细的分析、比较,不善于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及特征,以及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随着知识的增长和心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教师向他们反复提出复杂感知任务,并指导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时,他们逐步学会分析比较事物,能找出事物的主要方面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这样,儿童的感知逐步向精确的方向发展。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伴随着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活动而生,又维持这些活动继续进行。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主要表现

在注意的自觉性和注意品质的完善程度上。低年级的小学生,无意注意仍起很大作用,他们兴奋抑制的产生比较迅速,第二信号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弱,容易受外界新鲜、突变和运动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容易分散注意力。随着教师向学生提出各种要求,特别是学习任务的增多,学习活动仅靠无意注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就迫使小学生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就整个小学阶段而言,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少,他们的注意范围要比成人小,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其注意更具有狭隘性。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较差,表现在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较短。低年级儿童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稳定,对于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对象,注意就容易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对抽象事物的注意稳定、集中才会相应提高。另外,低年级小学生自制力还比较差,容易离开教师所讲的内容,转移到偶然看到或听到的事物上去,特别容易转移到感兴趣的事物上去。此外小学生的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但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注意的分配和转移也将逐渐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有一定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首先,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消亡”和改造来实现的;其次,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也表现为发展过程中的“飞跃”和“质变”,发生“质变”的转折关键年龄是小学3-5年级之间,在小学中年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还有,小学生初步具备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完

大学心理个人成长分析报告

大学心理个人成长分析报告 大学的生活让我开心过失落过,平静过疯狂过,自卑过也自信过.我看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坚持和追求,看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奋斗与拼搏.同时也看到了什么叫颓废什么叫堕落.大学的生活让我明白了很多. 大学的生活是这样的多姿多彩,刚踏入大学的我,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 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因为我端正了学习的态度。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不但努力做好自己的学习,同时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以展现一个身心健康的当代大学生风貌。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加院、校体 育运动,争取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跟同学的相处当中,我 也是本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且跟同学相处非常融洽。 在这里,除了学习,还有一样非常重要的就是生活,从小学到高中,我与同 学的交流基本都很少,可能是性格的原故吧!我这人不爱主动与别人交流,不过 到了这儿,一切也就不一样了,我要是离来了群体也就等于鱼儿离开了水。所以 我愿意好好的融入群体当中,作里面快乐的一员。 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虽然一直没达到拿奖学金的程度,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打消了到大学来彻底放松自己的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大学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

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与身边许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同时,也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个人品德及行为习惯方面,我一直觉得勤俭节约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作为一 名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也曾报名参加了捐赠骨髓的行列,衷心地希望我 的血液能让一个人同样的生命得以延续。平时,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待 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极认真,同时自己平时也乐于助人,在同学中群众基础良好。 在班级的评优当中,我也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且自己所在的班级也连续 评为重庆市优秀班集体和西南大学优秀班集体。 不断的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 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到,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大一和大二的生活,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小学生教育的启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小学生教育的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不断朝着适合本国国情的方向发展。可以说,已经取得了不少进步,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学容易按部就班;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能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于我们的教学有很大启示。 皮亚杰是享誉盛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弗洛伊德以外的一位“巨人”。1921年,博士毕业的皮亚杰到巴黎比奈实验室工作,他独具慧眼,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儿童幼稚行为中,发现了儿童思维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影响世界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用如下图表示:

从上表很容易看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特点是不一样的。0~2岁的孩子需要通过直觉和运动来获得经验。2~7岁的儿童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思维出发来考虑问题,很难摆脱自我中心主义。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也是不可逆的。7~11岁的儿童最重要的是获得了质量守恒、重量守性、对应量守恒、面积守恒、体积守恒、长度守恒等等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但是运算还是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从11、12岁开始,他们的思维不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而是可以进行演绎推理,思维接近成人的水平。 二、认知阶段发展理论对我国小学生教育的启示 1、小学生身心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连续的,按固定顺序进行,一个阶段后再经历下一个阶段,没有什么阶段会突然出现,也不会跳跃和颠倒。前一个阶段是形成后一个阶段的基础,这对所有的儿童都一样。即感知运动阶段是前运算阶段的基础,前运算阶段又是具体运算的基础,最后才是形式运算,不能从感知运动阶段直接跳到具体运算,也不能先形式运算,再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 小学生年龄段一般是7~12岁,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也就是前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之间。一年级小学生刚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他们很多还带有在幼儿园生活时的习惯,好动,不能稳稳当当的坐着上完一节课。尤其是还可能带有前运算阶段时的自我中心主义,还无法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只能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描述事物。因而他深信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相同,不愿采纳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意见。作为教师,在了解到这一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后,就不必给他们带上“自我”、“自私”的帽子,而是表示理解,因为这是正常的心理表现。 而对于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开始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度,慢慢的不需要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的教具来支持,逻辑推理思维开始发展,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