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剖学考试重点讲解

解剖学考试重点讲解

解剖学考试重点讲解
解剖学考试重点讲解

一选择题

1.骨髓: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和骨松质腔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6岁前全部为红骨髓,6

岁后长骨红骨髓变为黄骨髓。骨松质的红骨髓继续造血。

红骨髓:含有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造血功能、骨髓穿刺(髂骨、髂及、胸骨、椎骨?

终生含有红骨髓)、大量失血和贫血时黄骨髓可转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黄骨髓:含大量脂肪细胞、无造血功能。

2.胸椎和颈椎的特点:

胸椎:上下肋凹、横凸肋凹

颈椎:横凸孔

共同点:椎体、椎弓、椎孔。

3.椎骨中最大者:腰椎

4.自由上肢除手骨外都是长骨

5.肘后三角和提携角

肘后三角:肱骨上外髁、内上髁、尺骨鹰嘴

提携角:人体的上肢臂轴是经过肱骨纵轴的线,前臂轴与尺骨长轴一致。臂轴与前臂轴的延长线相交形成一向外开放的角度,约165-170度,其补角为10-15度,即提携角,

也称为肘外偏角。(P.33)

6.男女性盆骨耻骨弓角度

男:70度~75度

女:90度~100度

7.全身主要肌肉简表(p.68~p.72)

8.牙式: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可分为用以咬切食物的切牙和用以食物的尖牙和用以研磨食物

的前磨牙与磨牙。牙排列成上下两列,各型牙数目和排列情况常用牙式表示。

9.腹膜内、间、外位器官:根据腹膜覆盖脏器表面的多少,分为三类。(P.97)

内位器官: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节肠、乙状节肠、脾、卵巢、输卵管,这些器官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间位器官: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膀胱、子宫。

外位器官:肾、肾上线、胰、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输尿管、直肠中段和下段。

10.肺下缘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对照表(P.108)

胸膜下界肺下界

锁骨中线第8肋第6肋

腋中线第10肋第8肋

肩胛线第11肋第10肋

近脊柱处平第12胸椎棘突平第10胸椎棘突

11.鼓室六壁(P.193)

外侧壁(骨膜壁)、内侧壁(迷路壁)、上壁(盖壁)、下壁(颈静脉壁)

前壁(颈动脉壁)、后壁(乳突壁)

12.脊髓对皮肤的节段性支配(掌握T2、T4、T6、T10)(P.219~P.220)

T2:壁内侧面,腋窝及胸骨角平面。

T4:乳头平面(男性)。

T6:剑突平面。

T10:脐平面。

13.脑神经各自的特点

单纯感觉:Ⅰ、Ⅱ、Ⅷ

单纯运动:Ⅲ、Ⅳ、Ⅵ、ⅩⅠ、ⅩⅡ

混和性N:Ⅴ、Ⅶ、Ⅸ、Ⅹ

(合副交感纤维:Ⅲ、Ⅶ、Ⅰ、Ⅹ)

14.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P.254)

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的运动神经元;控制下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下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的脊髓前角细胞运动神经元和脑神经躯体运动和的神经元。

症状与体征上运动元损伤下运动元损伤

肌张力增高降低

腱反射亢进消失或减弱

病理反射出现(阳性)不出现(阴性)

肌萎缩不明显明显

瘫痪痉挛性(硬瘫)迟缓性(软瘫)

15.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豆状核之间的上、下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p.235)

补充:内囊前肢─尾状核、豆状核之间

内囊后肢:豆状核、背侧丘脑之间

内囊膝:内囊前、后肢相连部

二填空题

1.骨按型态分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关节的主要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3.肌的分类

型态:长肌、短肌、阔肌(扁肌)、轮匝肌。

结构功能:平滑肌、心肌、骨骼肌。

4.消化管(P.78)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到肛门。)

5.牙的三部(P.82)

构造:牙冠、牙颈、牙根。

6.咽的三部:鼻咽、口咽、喉咽。(P.85~P.86)

7.女性腹膜腔: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P.96)

8.腹膜凹陷:位于盆腔内,为腹膜在脏器之间移行返折形成的凹陷。(P.98)

男:直肠膀胱凹陷

女:膀胱子宫凹陷、直肠子宫凹陷。

9.喉(P.102~P.104)

10.喉腔三部分: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P.104)

11.输卵管四部: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狭、输卵管壶腹、输卵管漏斗。(P.125)

12.子宫的固定装置组成: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子宫骶韧带。(P.127)

13.心的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P.142)

14.全身九条淋巴干: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肠干。(P.171)

15. 肾的三层膜:自内向外─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P.112)

16. 男性尿道三部: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P.123)

17.眼球壁组成(P.185~P.188)

18.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P.187~P.188)

19.鼓室内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P.194)

20.膜迷路: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蜗管。(P.195~P.196)

21.脑干:由下而上─延髓、脑桥、中脑。(P.221)

22.基底核: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P.235)

23.脑和脊髓的三层膜:由外而内─硬膜、蛛网膜、软膜。(P.261

24.经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内囊膝的投射纤维(p.235)

内囊前肢投射纤维:额桥束。

内囊后肢投射纤维:皮质核束。

内囊膝:皮质脊髓束、皮質紅核束、丘脑皮质束、视辐射、听辐射。

补充:三偏症状─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为丘脑皮质受损

对侧偏身运动障碍为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受损

双眼对侧半视野偏盲为视辐射受损

25.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第123级神经元胞体(p.249)

第1级神经元胞体:脊神经

第2级神经元胞体:薄核束、契核束

第3级神经元胞体:背侧丘腦

26.浅感觉传导通路第123级神经元胞体(p.250~251)

第1级神经元胞体:脊神经节内

第2级神经元胞体:后角细胞

第3级神经元胞体:背侧丘脑

三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平对第2肋。(P.12)

2.椎间盘:脊椎两个椎体间的物质即是椎间盘,由髓核及纤维环两部分组成。(P.27)

3.胸骨下角:

4.膈: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为向上膨隆成穹窿形扁薄阔肌。(P.49)

5.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肌腱的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P.51)

6.咽峡: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围成,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及分界处。(P.81)

7.肋膈隐窝:由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而成,呈半环状,是胸膜腔最低部分,胸膜炎渗出常积于

此。(P.108)

8.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的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区域。(P.116)

9.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间心外膜深面,呈椭圆形,心的正常起搏点。(P.142)

10.颈动脉窦:为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分,壁内有特殊的感觉神经末梢,为

压力感受器。(P.145)

11.静脉角: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形成的夹角,淋巴导管的注入处。(P.162)

12.胸导管:全身最粗大的淋巴管道,接收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

肠干,注入左静脉角。(P.171)

13.(五选一)(P.203)

灰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连同树突集中部位,在新鲜的表体上呈灰色。

白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轴突集中部位,多数轴突有髓鞘,颜色苍白。

神经核:中枢神经内,包埋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内有型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外型略膨大。

纤维束:中枢神经白质内,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集聚而成。

14.大脑动脉环:又称willis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

脉起始段借前、后交通动脉连通共同组成,在颅底中央形成一动脉环路。(P.267) 四简答题

1.鼻旁窦:(P.24)

2.四大关节(肩膝肘髋)特点和运动形式

肩:特点─肱骨头大,关节盂小;关节囊的前、上、后壁有肌腱编入加强,前下壁较薄弱;

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穿过。

运动形式─屈和伸、展和收、旋转、环转(P.32)

肘:特点─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关节囊两侧有韧带加强;桡骨环状韧带加强桡尺近侧关节。

运动形式─屈、伸。(P.32)

髋:特点─髋臼周缘有髋臼唇加深关节深度;关节囊厚而致密,周围有韧带加强,下壁薄弱;

囊下端前面附着于转子间线,后面包绕股骨颈内2/3;囊内有股骨头韧带。

运动形式─屈和伸、展和收、旋转、环转。(P.36)

膝:特点─关节囊薄而松弛,周围有韧带加强;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囊内有内外侧半月板;滑膜皱襞。

运动形式─屈和伸、半屈位时可轻微做旋内旋外。(P.37)

3.膈上的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P.49)

4.胃的形态和分布(P.87)

形态:两口(贲门与幽门)。

两弯(胃小弯与胃大弯)。

两壁(胃前壁与胃后壁)。

分布: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5.输尿管的分布和狭窄(P.114)

分布:腹部、盆部、壁内部。

狭窄:第一狭窄位于输尿管起始处、第二狭窄位于越过小骨盆入口处、第三狭窄位于膀胱壁内段(壁内部)。

6.输精管四部: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盆部。(P.11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