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带动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

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带动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

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带动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
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带动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

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带动突

破发展的实施意见

商政发【2009】2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带动”战略,进一步增强全市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加快全市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结合全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区域主导产业、重点技术领域和民生重大问题,创新科技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制约科技进步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坚持以产学研相结合为突破口,以应用研究为主攻方向,以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着力点,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全面提升区域自主创新和吸纳成果的能力,引导形成若干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热点,带动商洛突破发展。

(二)目标任务

面向全市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特色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五大领域,紧贴民生重大问题,组织实施“51158”科技带动工程(即从现在起到2015年,实施五大科技创新专项、安排100项应用技术转化推广与示范项目、支持建设10个产学研结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实施50个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支持建设8个科技产业园区),加强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供给和技术转化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带动商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到2015年基本建成具有商洛特色的产业技术支持体系,具有一定水平的创新人才、技术成果产出体系,具有较高效益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服务体系。科技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二、重点工作

(一)实施五大科技创新专项

1、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创新专项。以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为示范重点,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突破口,筛选出一批关键性、突破性、应用性较强的重大技术难题,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在关键技术上实现创新和突破,有效解决工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中的技术经济问题,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型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发展的环型增长经济。

⑴把新型能源与现代材料开发作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重点,开展“煤、电、焦炭、煤灰”等循环利用重大技术和装备的引进、消化、推广和创新研究;开展“工业硅、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材料循环发展重大技术和装备的引进、消化、推广应用和创新研究;开展氟化工材料循环利用重大技术和装备的引进、消化、推广应用和创新研究;以矿渣、煤灰、电石渣等废弃物为原料,开展盐化工与水泥生产循环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开展各种矿山尾矿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应用与研究;矿山废水循环复用率提高到90%以上;开展园区内工业企业生产生活废水循环利用的技术推广应用和研究,缓解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为把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建设成省级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统筹协调、协助制定消化、吸收和创新方案,积极引导资源消耗高、节能减排任务重、产业关联度强的工业园区引进、消化和吸收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无害化处理等技术和装备,开发应用减量技术、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和降低生产成本技术。

2、现代材料技术创新专项。加强与矿产开发、金属冶炼、新型材料工业等行业相关科研院所的横向联合,抓好项目规划设计和关键技术研发,带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努力打造现代材料工业基地。

(1)积极研究、引进、推广铁、金、钼、钒、锌、镁、钛等金属矿产的先进采选方法及深加工技术,努力提高矿产回采率、选冶回收率及综合利用率,到2010年末,使全市金属矿山回采率达到75-80%,选矿总回收率达到85%,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35-40%;到2015年,再提高3-5个百分点。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开发钛、钼、钒、锌、镁等金属材料系列产品,着力解决优势工业材料基地建设的技术经济问题。

(2)大力引进、推广和研究开发工业硅、高纯硅微粉等应用技术,加快物理法提纯晶体硅工艺技术的研发步伐,重点开发太阳能电池和钒系列电池等新能源及电子信息材料。

(3)充分利用和发挥钾长石矿产资源量大质优的优势,积极开展综合开发硫酸钾、氧化铝、高档白炭黑技术。重点开展钼、钒深加工技术研发、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研发、金红石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及金属共伴生矿提取利用技术研发;积极开发钒合金、锌合金、镁合金、钼合金等现代合金材料。

(4)着力解决氟化工生产关键技术问题,开发无水氟化氢、干法氟化铝及氟化盐联产、ODS 替代品等15个氟化工系列产品。

3、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专项。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研究、集成、示范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优势产业支撑力强、能够显著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的共性关键技术项目,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围绕提高山地粮食单产,积极开展高产耐旱农作物的良种引进、选育和先进旱作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研究并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规程和主要作物防灾减灾技术,提高区域粮食生产能力。

(2)以畜牧业作为农民创收的重要增长点,积极推广猪、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尽快达到无公害、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规范;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进一步推进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绿色健康饲料和畜产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3)加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开发。以一村一品为载体,以核桃、板栗、茶叶、山地蔬菜为重点,加强良种培育,推广先进栽培管理技术,2015年力争核桃达到良种建园60万亩,良种率达到40%;板栗总面积达到300万亩,实施综合科管150万亩。加快绿色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保鲜、储运、包装、加工工艺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开发以核桃、板栗为主的系列无公害绿色食品,打造商洛山无公害绿色食品品牌。

4、中药现代化技术创新专项。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以“五大商药”良种化、规范化种植技术为基础,以中药提取、精制和深加工为重点,以中药新剂型、新工艺、新辅料研发为突破口,改造传统中药产业,提升中药产业的集群度和整体效益。

(1)加强“五大商药”规范化种植体系建设。研究规范化栽培技术,建设集中连片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立“五大商药”种质资源圃和良种繁育圃,开展种质资源保存、种质鉴定、品种提纯复壮等研究工作。

(2)加快中药新产品研发。积聚市内外产学研力量,以道地中药材为原料,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饮片、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等系列产品,开展中药缓释、控释、透皮给药、靶向给药等新剂型的研究及产业化建设。开展新辅料研究,开发优良包衣材料、缓释控释材料、新型崩解材料和速释材料、填充剂、助流剂和抗粘剂。力争在开发国家二类以上新药创制方面有新的突破。

(3)运用现代制药新工艺、新技术建立中药加工体系。将现代制药新工艺、新技术应用于中药工程各操作单元,达到节能减排、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的目的;开展动态逆流提取、膜分离、色谱分离等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工程化研究、示范和应用推广;开展高效集成、在线检测和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工程化研究、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并重视相关装备研究。抓好传统骨干产品二次开发和系列产品开发,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名牌产品。推进中药饮片、中药萃取物(提取物)、配方颗粒、药膳汤料和中药保健品的产业化生产。

5、林业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专项。围绕南水北调中线涵养区重要水源地生态建设,着重研究解决水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丹江上游水源涵养林保护地建设、天然林保护、工业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多项生态环境关键技术难题,全面保障“一江清水供北京”。

(1)引进、消化和利用先进的环保节能设备及矿山“三废”处理技术和设备,改善生产工艺条件,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努力减少矿山企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应用生物腐解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减少城市排污和农村废弃物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大力开发以3S技术为基础的丹江水源地环境保护系统,建立完善的水污染监测与管理网络体系,实现水源地生态环境检测与管理的快速查询和动态管理,加强对饮用水源水质快速监测技术的推广应用。

(3)积极推广和研究天然林采育新技术;研究退化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恢复与重建技术、退化次生林的改造和定向培育技术,研究建立天然林保护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技术开发系统,建立水源地生态林保护技术体系,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

(二)实施100项应用技术转化推广与示范项目

围绕发展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现代农业、绿色食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实施5个方面100项应用技术转化推广与示范项目,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1、围绕矿产业的发展,推广国内外先进的采选冶技术、伴生矿物综合利用技术、矿渣尾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水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节水节能,保护生态环境;

2、围绕材料工业的发展,引进先进的矿产品选冶深加工技术、新材料加工技术、精细化提取技术、新型能源材料和先进的产品制造技术,不断延长深加工产业链,打造现代材料工业基地;

3、围绕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推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建立规模化示范基地,加强“五大商药”药源基地建设;推广中药加工新工艺、新技术、新剂型,做大做强中药工业;引进推广现代中药仓储、管理技术,推进现代中药物流业发展,努力把商洛建成国家秦巴山区现代中药产业基地;

4、围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实用技术推广与示范,重点实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与示范、主要农作物两高一优技术示范、核桃良种矮化密植技术、高接换优技术、板栗综合科管技术、标准化畜禽养殖技术、农村洁净能源新技术、农村和农业防灾减灾技术、节约用水等新技术的示范;

5、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引进推广农产品、林果产品、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深加工技术,壮大商洛绿色食品优势产业。

(三)支持建设10个产学研结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我市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骨干企业、本地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材料、新型能源、现代中药、核桃板栗、循环经济等5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其中循环经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商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循环链之间及各单元的工程技术问题。实行股份制,可以用资金入股,也可以用技术、设备入股,属股份制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机构,挂靠相关企业,主要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服务。同时,重点支持商洛炼锌厂、柞水大西沟铁矿、五洲矿业山阳

中村钒矿、延长集团氟硅化工、镇安金岭金矿5个骨干企业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和吸收应用步伐。

(四)培育50个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

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在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五大产业领域,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培育实施50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一批名牌产品、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显著提高重点产业、产品及企业的技术竞争力,以科技创新带动主导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分别达到全市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总收入的50%左右。

(五)支持建设8个科技创新示范园区

坚持总体规划、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重点支持商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商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洛南畜牧科技产业园区、山阳核桃科技产业园区、商南生态旅游示范园区、柞水盘龙生态工业园区、镇安食品加工科技产业园区、丹凤商龙星火技术密集区等8个科技示范园区。以提高园区科技服务能力和园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重点支持园区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增强服务功能,提升产业集群度和技术服务扩散能力,使园区成为技术创新的高地、技术示范的基地、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推动科技带动战略实施。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技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商洛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主管科技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科技局、财政局、发改委、工经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水务局、环保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科技局。推行领导班子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进步考核制度,洛南、商南、柞水2010年前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商州、山阳、丹凤、镇安2014年前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建立推进科技创新的计划管理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加强科技宣传和科技交流,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科技的良好氛围,积极务实地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及产业化。

(二)加大科技投入,构建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制。认真落实中、省关于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规定,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市、县(区)财政安排的科技三项费要分别达到或高于当年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5%和1%。为尽快启动科技带动工程各类计划实施,2009年市本级财政科技经费安排不少于300万元,各县区财政科技经费安排不少于100万元,以后按比例逐年增加。积极争取省上“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和相关项目的支持。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投融资担保体系,拓宽科技项目招商引资渠道,构建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投资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制。建立科技项目绩效跟踪管理制度,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

(三)突出创新主体,创建新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动;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

研院所联合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积极参与省科技资源中心建设,为区域创新提供服务。以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科技服务体系为目标,重点抓好市生产力中心硬件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使其成为全市科技服务的中坚力量。加快“12396”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新建一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积极探索“三农”服务新模式。实施科技人员基层创业行动计划,支持科技人员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活动,牵头组建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创办科技型企业,培育新兴科技产业。鼓励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技术学会、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信息、技术市场、技术咨询、专利代理等中介服务的作用,形成功能强大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加大重大科技专项向社会公开招标力度,充分利用社会综合力量攻关,降低科技创新投入成本。扩大科技合作交流,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研究机构在我市建立研究中心或分支机构;鼓励、帮助企业采取特殊办法招聘急缺骨干人才,充分利用外部科技力量,弥补我市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的不足。

(四)落实配套政策,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和省政府“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陕西”的若干政策规定,严格执行技术企业审批、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围绕我市科技带动战略总体部署,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发现科技创新体制中的矛盾和问题,探索激励创新、提高创新能力的机制,完善科技带动战略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县区科技工作,以科技带动促进县区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城乡统筹为目标,建立我市县区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实施《商洛市推进科技带动战略的若干实施细则》。加强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和认定工作,设立知识产权奖励基金,对专利申请和专利产业化项目给予扶持奖励;鼓励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培育、申报、保护自有知识产权。鼓励企业申报并实施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凡争取到国家创新基金和成果转化基金的项目,市县区政府予以奖励。经市级以上科技管理部门确认为科技型企业的,以上年度纳入市、县(区)金库税额为基数,三年内缴入市、县区金库的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50%部分,由受益同级财政奖励该企业用于科技创新。逐步建立市级财政性资金采购地方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实施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市外科技人才来商开展科技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科技带动战略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总结推广科技带动的典型经验,对科技带动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激励全社会的科技创新热情,促进全社会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良好风尚的形成,为科技带动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00九年七月十五日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人民政府工作落实年实施方案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人民政府工作落实年 实施方案操作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商政办发[2009]75号 【发布部门】商洛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05.26 【实施日期】2009.05.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人民政府工作落实年实施方案操作办法的通知 (商政办发〔2009〕75号) 各科室、办属各单位: 现将《商洛市人民政府工作落实年实施方案操作办法》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商洛市人民政府工作落实年实施方案操作办法

根据《商洛市人民政府工作落实年实施方案》,结合市政府办公室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操作办法: 一、落实事项的确定 根据实施方案,工作落实年落实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和社会稳定等直接涉及政府职能的重大决策和部署;②市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承诺事项以及人民代表意见、建议、批评和政协委员提案,特别是扶贫开发、“三农”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公共管理和服务、民生工程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③市委常委会、全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全体会、经济形势分析会、市长办公会、专题会等会议确定的事项和任务;④市委及其办公室、市政府及其办公室下发各类文件中明确的各项任务;⑤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由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办理的各类事项;⑥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文件或批示办理的各类事项。 工作落实年落实事项的确定,除有明确要求外,分别由市政府督查室和市政府办公室各业务科室拿出具体意见,提请秘书长或分管副秘书长审核确定。确定具体落实事项时,在突出上述六个方面重点的基础上,注重把握三条原则:一是直接涉及全局性的重要任务和重大事项;二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社会各方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三是直接涉及群众利益和政府形象,影响投资发展环境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的具体问题。对一般常规性、临时事务性、部门和县区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由市政府办

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的决议文档

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的决议文档 Resolution document on revitalizing agriculture relying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的决议文档前言:决议是指多个主体根据表决原则做出的决定,指党的领导机关就重要事项,经会议讨论通过其决策,并要求进行贯彻执行的重要指导性公文,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也是某些企业的公文之一。本文档根据决议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1989年3月10日通过) 四川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科委主任张廷翰受省政府委托作的《关于省农村科技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以为,我省各级政府依靠科技发展农业事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不平衡的,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任务是艰巨的。为了进一步依靠农业科技,夺取粮食增产,农业丰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特别作出了如下决议: 一、各级政府要在广泛深入开展农业基础地位的再教育中,提高领导在各个方面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牢固树立依靠技术进步、振兴我省农业的观念,把发展农业经济转到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把农村科技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重视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

广工作,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在发展农业中的积极作用。要把这项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及其领导成员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各级政府从今年起逐步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增 加农业科研和推广的事业费,建立农业科技开发基金,多途径开辟农业科技资金来源,尽力增加科技装备和设施,为农业科研和推广服务工作创造条件。主管部门要管好各项农业科技经费,专款专用。农村的集体和个人也要千方百计加强技术开发活动,增加投入。 三、各级政府应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依靠科技振 兴农业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狠抓落实,层层进行检查监督。对在农业科技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各级领导、农业科技人员、以及农民中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的积极分子给予表彰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四、各县、(区)、乡应进一步建立建全农业科技推广 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基层农业科技管理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培训、试验、示范等农业科技的推广服务工作,传授科技知识,普及先进农业技术,要着重培训本地科技人员,抓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鼓励采用新技术。要发挥各种推广农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呈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总趋势。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知识、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将更加密切,科学物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中第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率,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国纷纷重视增加对科技要素的投入,投资大规模流向科技领域,强大的社会需求促进与刺激了科技进步,经济积累中分配给科技的份额更为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因此,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科技进步使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是社会系统的整体的、综合的发展,是科技进步与社会大系统及其内部要素间在有机协调条件下,逐渐进化的发展趋势。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紧接着,在十六届四中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这一系列的重要思想都充分肯定了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二.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经济增长理论揭示了科技与经济的内在联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知识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保证。科技进步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不是可有可无、随机出现的外在因素,科技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着重表现为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1.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科技进步可以缓解资源的稀缺性程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尽可能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使未预见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现实的宝贵资源,使同样的资源投入,就可以使生产可能性从原有的低利用率提高到较高的位置。科技进步使等量资源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组合,这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了希望,从而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 从世界科技发展史来看,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20世纪50年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了生产要素投入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总和。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现在已达到80%。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经济发展不可能走高耗、浪费、粗放经营的道路,而必须选择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虽然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但技术进步则是无限的,所以,经济增长不仅要靠要素投入增加,更加需要科技进步推动的来实现。 2.科技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科技进步主要表现在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生产设备的大型化、生产的自动化等可提高企业生产的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率。生产工艺水平是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它的高低对生产消耗、产品质量、产品成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劳动者素质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科技进步不仅影响劳动者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改善健康、延长寿命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劳动者的智力、知识、劳动技能等,使之能与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工艺相互配合,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经济效益也获得相应提高。此外科技进步也包括宏观和微观决策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这是软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与提高设备水平、改善生产工艺等硬技术

依靠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 摘要: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主流也是各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亮点。1998年2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为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做重要批示时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东南亚的金融风波使传统产业的发展会有所减慢但对产业结构调整则提供了机遇。”同年3月4日他在同出席全国政协九届一次科技界委员座谈时再次强调:“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能力党中央围绕着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纪之交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__年朱总理在全国人大九届四次大会上做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下面简称《纲要》)《纲要》在回顾“九五”期间所取得成就的同时展望并提出了“十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尤其是科技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等重大国民经济问题做了专门的阐述《纲要》指出:“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今后5年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特别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纲要》还进一步提出

了“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即“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推动”。与此同时西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上列确主席做了《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__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报告》一方面总结了“九五”时期我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围绕着“十五”期间我区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历史任务提出了:“促进我区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的具体要求。那么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又如何实现我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又怎样依靠科技创新加大我区传统产业的改造?本文将主要从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互关系简要地谈谈科技创新是调整和优化我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一、西藏产业结构的发展历史及“九五”时期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众所周知“产业”的概念(英文为industry)是伴随着18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出现而产生的其目的首先是为了服务于特定的经济分析。正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时产业的概念始终与资本的生产过程相联系与资本的流通过程相区别的。直到20世纪2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才把各个国家的产业界定为:初级生产部门(农、矿业)、次级生产部门(制造业)、服务部门。随着各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现状研究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现状研究

————————————————————————————————作者:————————————————————————————————日期: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现状研究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持续增长的良性发展时期。从产业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推动这一经济增长的主角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有大企业.而是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据统计,我国共有中小企业约2930万个.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的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全部企业总量的60%、60%和40%: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我国GDP近50%。出口总额的60%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日渐暴露出各种问题:创新资金不足、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科技人员严重不足、政策环境不优越等,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突出的因素。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特点 由于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在生存与发展环境以及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其科技创新活动表现出一些独具的特点。 (1)中小企业具有人员少、机制活、贴近市场、应变能力强等特点。大量的实践表明,众多的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最初都是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有着必然的密切联系。由于中小企业有着人员少、机制活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市场化经营中,思想束缚少于大企业,其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贴近市场、应变能力强的特点。在中国,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成为行业巨人的成功范例已屡见不鲜。如北大方正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已占到国内汉字印刷排版系统市场的80%以上。此外,在中国53个科技-T业园区中。众多的民营高新科技中小企业活跃在“孵化器”中,提供着高新科技产品和实用新型产品。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现代...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1月28日 商洛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2—2017年) 根据《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初步奠定。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稳定,总产自2007年以来实现“四连丰”,2011年粮食总产59.8万吨,单产达191.3公斤。畜牧规模化生产占据主导,规模养殖率达46%,发展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1707个,适度规模养殖户4745户,肉、蛋人均占有量列全省第三、第一位。肉鸡出栏量占全省的1/2。特色产业增收作用日趋明显。核桃、板栗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商洛茶叶、烟叶、“五大商药”品质驰名全国,特色产业收入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3%。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92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90万亩,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3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24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6个。新型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00家。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个。农业物质装备条件逐步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76.94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3.7%。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86元,增幅居全省第四位。首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商洛模式”、畜牧兽医资格认证“商洛模式”在全国推广。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一是“四化同步”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生产设施不断改进,新技术加速应用,农村人口大规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精选文档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人类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效益。科技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样才能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好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则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而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也证明,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效益。对于我国而言,科技创新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兴利除弊,更好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真正实现经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一、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在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不同的科技革命,但相同的是,每一次科技革命给人类所带来的都是经济发展的大步前进,而这种进步是其它任何革命所无法比拟的。18 世纪60 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车等发明使工场手工业大大发展,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使英国国外市场急剧扩大,成为世界上当时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19 世纪70 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得到创制、新通讯手段得以发明,使得世界市场出现,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了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些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变化,推动国际经济格局大幅度调整,同时也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一)怎样理解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经济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经济发展其实就是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 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二)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从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讲,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安德森麦蒂森的研究显示:18世纪前,全世界最发达的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增长只 精选文档

科技创新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影响

科技创新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影响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关键词 科技创新,含义,重要性,国力,影响 一、科技创新的含义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从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构成的技术创新双螺旋结构出发,进一步拓展视野,技术创新的力量是来自于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来自专家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科技创新正是科学研究、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协同演进下的一种复杂涌现,是这个三螺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信息技术引领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推动了管理创新,这既包括宏观管理层面上的创新——制度创新,也包括微观管理层面上的创新。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无疑是我们所在这个时代创新的主旋律,也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之间的协同互动共同演化形成了科技创新。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是相辅相成的。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文化基础,没有新的理论学说和公理体系,不可能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反过来又为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管理创新则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微观与宏观环境。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硬件”,而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是社会进步的“软件”,它们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 二、科技创新的作用与重要性 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发轫于上个世纪中叶。新世纪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世界科技创新态势进一步出现新变化。 近年来,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带动下,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经济与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飞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增长点,成为决定当代国际分工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进一步渗透,促进了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有着同样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15日在深圳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与专家座谈。他指出,科技创新创业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要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努力创建中国特色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体系,更好地培养、引进、使用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

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何勇08010434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进步已成为一国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之源,科技与经济的互动、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科技经济一体化,既是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世界各国竞相追求的重要目标。本文在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科技进步在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如何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以科技为动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科技人才 【正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经验证明,科技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带来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产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可见,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工业革命带来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一样,目前世界多极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经形成,这给各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面临新一轮的激烈的经济竞争。尤其是近些年来,美国凭借科技优势,率先开发信息产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政策创新,并强化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在全球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中独占鳌头。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一直以来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从紧闭国门到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经济格局。科技已经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尤其是随着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基本国策确立,加速科技进步,放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呈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总趋势。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知识、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将更加密切,科学物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中第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率,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国纷纷重视增加对科技要素的投入,投资大规模流向科技领域,强大的社会需求促进与刺激了科技进步,经济积累中分配给科技的份额更为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因此,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科技进步使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是社会系统的整体的、综合的发展,是科技进步与社会大系统及其内部要素间在有机协调条件下,逐渐进化的发展趋势。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紧接着,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

辩论赛-低碳生活更依靠科技创新 四辩稿 四辩 辩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 回顾本场辩论,我们不难发现,对方辩友始终在强调…… 而我方坚持认为低碳生活更依赖科技创新,原因有二: 1.正如对方所说,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而这一切,主要是通过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实现的。然而,当低碳生活的观念和人们的刚性需求相碰撞时,不论是一个拥有怎样强烈的节能减排观念的人,都不得不屈服于实际生活的需要,甚至更多的人,只是屈服于自己个人的惰性。就像你不能强求所有人都在寒冬腊月放弃温暖舒适的轿车,而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出门;你不能强求那些习惯了在空调下度过酷暑的现代人重新回归手持蒲扇的日子;你更不能要求那些忙于公司企业的老总放弃飞机快速的往来而选择相对更低碳的火车……低碳生活,虽然低碳在前,但于人而言更重要的,总归是生活。相反的,当我们利用科技创新为人们带来同样方便舒适却又低碳的生活工具时,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成果。诚然,现在的新技术应用于生活时不可避免的遇到了成本过高的问题。但技术的不成熟只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正如当年的计算机,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尚且只是各国军事部门的专属,然而不过几十年,计算机已经变成了一种人们普遍使用的工具。科技创新本身就是一种不断降低成本的过程,这些新技术必然会同计算机一样,拥有普及的一天。 2.对方辩友的种种说辞都回避不了一个赤裸裸的现实,那就是低碳生活的观念 已然存在。自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我国向世界提出了减排的目标至今,低碳生活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观念的更新并不意味着行动的改变。诚然,有了低碳生活的观念才让人产生了以科技推动低碳的念头,我方亦不否认低碳生活观念作为源动力的地位。但源动力不意味着最重要的方式。就像对方辩友所说的戒烟,若没有那些戒烟产品的帮助,又有多少人能够戒烟成功? 退一步讲,即便是一个没有低碳观念的人,当他的生活中失去了会造成高排放高污染的用品,那么,他的生活不也是一种低碳生活吗?

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养老

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 社会养老保险的意见 【法规类别】招工与就业 【发文字号】商政发[2012]27号 【发布部门】商洛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7.25 【实施日期】2012.07.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养老保险的意见 (商政发〔2012〕2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有效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问题,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7〕8号)、《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完善

我省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养老保险的意见》(陕人社发〔2011〕149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对进一步完善我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养老保险,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和政府、集体、个人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使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和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做到政府能承受、被征地农民能接受。 二、按照谁征地、谁保障及政府、集体、个人共同出资的原则,足额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提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

依靠科技进步可以解决生态危机

依靠科技进步可以解决生态危机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和技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实现了紧密的结合,科技的社会功能越来越突出,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我们的经济发展有赖于科技进步而避免由此对健康,气候,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可能带来的风险,最终仍需要依赖科技进步改造来解决。 人们对于发展的急功近利,使得自然资源被无止尽的过分开发。然而,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然进行改造时,却忽视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忽视了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计划的掠夺性开发、利用使得全球自然资源总量锐减,这已经使地区自然资源差异这一局部问题上升为危及全人类安全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在过去的50年里,被人类开垦为农田的土地比18世纪和19世纪的总和还要多;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遭到的滥砍滥伐,使物种大量灭绝,据统计,目前地球上1/3的物种已经或者濒临灭绝;全球的能源和水资源也日趋短缺和枯竭,如今世界上很多的地区武装冲突实际上都是为了争夺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而发生的。人类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与地球资源破坏、短缺的事实,产生了强烈的反差。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生态环境中相继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侵蚀、森林锐减、淡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等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工业污染遍布全球,甚至有人在南极与北极的海滩上发现了废弃的塑料瓶,即使是珠穆朗玛峰这样人迹罕至的地区也不能幸免。全球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对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这些危害已经不是几代甚至几十代人能够轻易消除的了。2.3人口爆炸的悲剧世界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人口基数大这一点使得全球人口指数增长。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公元前6000年,全世界人口不超过1000万,而现在已经达到63亿。人口翻番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世界人口从5亿增到10亿用了200余年;从10亿增至20亿用了100多年,从20亿到40亿不到70年,估计再翻一番只需短短35年。目前世界人口有50%左右在25岁以下,这种年龄结构属于典型的增长型,它决定了全球人口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保持增长势头的,人类生存和发展会受到愈加严峻的挑战。 在解决生态危机中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可持续发展对科技进步有着战略性的需求,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能源替代和资源开发,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能源短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自然环境。没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技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不能实现,那么生态危机也解决的时候就会不会那么顺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已经成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重要工具,人类必须充分依靠科技的力量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南京林业大学在苏北地区引种南方型杨树,利用先进的遗传育种技术使得栽植杨树获得巨大成功,极大地改变了苏北缺材少林的状况。科技的发展可以帮助缩短生态平衡重建的周期,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增加物质和能量的积累,指导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和手段也日新月异。生态问题正是正个地球在遭到人类掠夺性开发后发生的系统性病变;人类在创造了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引发出了深重的生态灾难。社会进步与生态发展面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问题日益为世人所关注。在这种背景下,人类所能采取的对策之一就是积极开发环境科技,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生态危机。环境科技在

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以及未来我国创新 发展的着力点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创新已成为一国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之源,科技与经济的互动、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科技经济一体化,既是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世界各国竞相追求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未来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关键字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动力源泉途径创新发展着力点 【正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经验证明,科技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带来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产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可见,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来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从紧闭国门到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经济格局。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1、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科技创新可以缓解资源的稀缺性程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尽可能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使几年前还难以想象其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今天宝贵的资源,这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了希望。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经济发展不可能走高耗、浪费、粗放经营的路子,而必须选择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虽然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但技术创新则是无限的,所以,经济增长不仅要靠要素投入增加,更加需要科技创新推动的来实现。 2、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经济增长是人类赖以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劳动、资本、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通过科技创新实施的。一项成果的科技创新,通过大面积的技术扩散,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贸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又牵动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如此循环往复,就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取之不尽的源泉。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呈现递增趋势。 3、科技创新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 各国工业化的进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依赖于该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高技术的产业化,传统技术得到适当的更替和改造;意味着劳

一辩稿:低碳生活更依靠科技创新2

一辩稿:低碳生活更依靠科技创新 谢谢主席: 大家好! (归谬)对方辩友种种说辞都回避不了一个赤裸裸的现实,那就是低碳生活的观念已然存在了。我们没有低碳生活的观念吗?我们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吗?我们没有绿色生活的愿望吗?不,我们早已意识到。然而我们今天来思考这个辩题,不是为了发现问题,而是要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什么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低碳生活这一社会性的基本生活方式的变革。 推进低碳生活其实质是推进全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涵盖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所谓观念转变是指人们支配行为的主观意识发生了改变;而科技创新是指科学产品和技术经验的改进创造。我们今天来比较何者更值得依靠首先应该明确一个标准,那就是何者是实现低碳生活的最根本推动力量。 我方认为低碳生活更依靠科技创新,理由有三: 第一,宏观地看,科技创新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是历史的规律。 五千年农业史,三百年工业史,每一次生活方式的革命性转变无不是由生产力推动发展的,而这种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来自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展望未来,是什么力量能使我们高污染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呢?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只能是科技。 第二,中观地看,科技创新是从根源上清除高污染高耗能的唯一手段。 据统计,按照每天从生活细节上节约一点点的生活方式,全中国每年最多只能省下11亿吨的碳,而全国每年的碳排放量却高达144亿吨,也就是说我们尽力去做也只能减少7.6%。为什么?因为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浪费而是产业能源结构不合理。到底何者能解决高污染高耗能的问题?到底何者能解决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的问题?到底何者能解决产业能源结构失衡的问题?只能是科技。 第三,微观地看,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低碳生活的最有效途径。 我们不妨跨入衣食住行这些领域,人们在选择一件商品的时候,所遵循的原则是经济实用的原则,几乎没有人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而换来除了环保其它效果都一样的产品,那么到底是什么可以提供一个符合该原则的选项促使人们去购买环保产品呢?只能是科技。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低碳生活更依靠科技创新。

心得体会: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现状和强化路径(最新)

心得体会: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现状和强化路径(最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X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更是鲜明提出“聚力创新”,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创新机制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区域战略和政策协同,提升X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增强科技创新对X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意义重大。 X科技协同创新成效突出 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壮大。全省企业在全社会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的占比均超过85%。2017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6%,创造了61%的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启动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设,首批入库企业有3137家。创新型领军企业优势凸显,14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通过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其中1家进入世界500强,22家进入中国500强,38家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1家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全省新建589家企业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在90%左右。6300家获得研发费用普惠性财政奖励。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效能持续提升。2017年,X围绕产业创新重大需求,强化创新供给能力,培育发展带动性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为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围绕未来网络、战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方向,部署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攻关170项,组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38个,累计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中心7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2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达12家,有力推动了重点领域率先实现技术跨越,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效能持续提升。 区域创新布局持续优化。X通过发挥高新区创新主阵地作用,统筹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呈现协调联动的新格局。《X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正式发布,为自创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提供了有力支撑。X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科技部正式批复建设,开展创新

如何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如何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进步。而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只有依靠科技地方经济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道路。为此本文提供了一系列理论建议,以求发挥科技的带动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人才培养地方经济 目前我国地方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山于国家采取了放活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地方政府可以有效的利用本地的人力资源,与传统的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因此地方“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出现了很多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少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存在种种问题。 一、科技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比较低 一些地方的经济增长还是资源掠夺式的粗放发展模式。某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不惜破坏生态环境,浪费上地、森

林、矿产资源,盲目上项目。这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实际上这不是一条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增长的道路,只能走入“先污染、再治理”,“先富起来、后贫穷下去”的死胡同。“我国是一个科技资源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各类科技资源,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支持科技发展的资源投入不足 经济的平稳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源源不断的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科研经货人规模的科技投入。近年来,我国地方科技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人力、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科研教育未能充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投入不足和科技资源分散浪费同时并存,大量的资金被分配给有名无实科研机构,没有多少开发潜力的项目吸收了大量的资金,而真正需要科研投入的项目却发展不起求。有些人靠关系、资历早请到科研资金,而没有门路和地位的研究者因缺少资金,无法进行科研。 三、阻碍科技发展的体制因素依然存在 由于体制原因而一些企业尤其垄断性企业,缺乏对科技创新的动力,甚至为了维持一己私利,千方百计阻碍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另外,一些企业不注意科技研发,产品技术含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14~2016年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公开数据对科技创新是否推动经济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采用稳健标准差的估计方式,利用Eview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其中,R&D经费占GDP比重和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表现显著,而专利授予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显著。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主要表现在对地方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总量和经济增长活力都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科技创新;经济发展 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概念,而后创新收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且关于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也逐渐增多。相关数据显示,在世界上二十多个创新型国家中,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高达70%,美国、德国更是高达80%,而我国仅40%左右。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投资于高技术领域与科技创新领域,以期通过创新来引领经济走出低谷,稳定经济增长[1];并且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向高新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转移,而我国在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过程中却遭受到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因此,创新成为冲破发达国家对中国技术封锁的重要途径,创新驱动和价值驱动已经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目前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并不十分显著,解决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两张皮”问题成为当务之急。虽然我国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并不高,但是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却是与日俱增的。有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研发经费以每年平均22.6%的速度在增长,远高于同一时期我国GDP的增长率。201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排名跃居世界第三位,高达10298.4亿元。并且,在十八大中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2],而后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我国国家战略。然而,在这一背景下,不由引人深思,科技研发投入的快速增加,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支撑作用究竟如何?大量的科技投入是否能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及经济发展成果?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通过现有的经济发展数据以及科技创新数据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