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唱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合唱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合唱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合唱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合唱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训练内容:欣赏合唱视频

训练目的: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

训练过程:

1、讲授合唱团纪律要求。

2、分声部,排队型。

3、欣赏合唱视频。

第二课时

训练内容:听音(练耳)模唱

训练目的:加强学生的音高概念,提高学生的音准。

训练过程:

教师先弹奏C大调音阶一次,接着给学生一个音(标准音)a,然后分别让学生听出10个单音:1、3、5、6、7、4、2、3、5、1,第二步,三个音为一组,依次弹出,弹三组,让学生先用“啦”模唱,最后要求学生唱出唱名,如第一组1 3 5 ,第二组2 4 6 ,第三组3 5 7 。

第三课时

训练内容:乐理教学

训练目的:学生对和声有个初步的了解

训练过程:

采用有讲、有练、有问、有答的启发式进行。比如讲解音程时,可用生活中两地之间的距离叫做路程进行导入,接着讲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并说明这个距离使用“度”来做单位计算的。还可结合音响效果,区别大小二度、大小三度、大小七度等不同音程。

第四课时

训练内容:视唱教学——节奏训练

训练目的:扎扎实实地进行节奏训练。

训练过程:

1、2∕4拍, 3∕4拍, 4∕4拍, 3∕8拍的讲解。

2、音符的时值、如何打拍。

3、训练简单的节奏练习。

第五课时

训练内容:视唱教学

训练目的:扎扎实实地进行音准训练。

训练过程:

1、音阶的上下行训练

2、听单音的训练,给出标准音,让学生用“啦”听唱出高低音。

3、练习视唱条目。

第六课时

训练内容:发声训练

训练目的: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

训练过程:

用元音“u”、“yu”进行发声练习,唱单音,让学生体会声音放松,高位置的感觉。

1、 5 4 3 2 1

U ————————

YU ———————

2、分声部演唱

12 3 34 5 56 54 32 1

17 1 12 3 34 32 17 1

U——————————————

第七课时

训练内容:发声训练

训练目的: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

训练过程:

用元音“u”、“yu”进行发声练习,唱单音,让学生体会声音放松,高位置的感觉。

1、 5 4 3 2 1

U ————————

YU ———————

(一)合唱中的呼吸训练

1、单纯的呼吸训练;

2、结合练声乐句的呼吸训练;

(二)合唱中的发声训练

1、正确的起声训练;

2、硬起声和软起声;

3、起声与气息的配合;

(三)合唱训练的基本内容

1、基本母音的训练;

2、头声的训练;

3、扩展音域及换声训练;

4、几种基本唱法的练习;

(四)合唱的音准训练

1、影响合唱音准的各种因素;

2、在一定调式内音准倾向关系处理;

3、变化音的倾向关系及音准处理练习;

4、二部合唱的音准处理;

5、合唱中的和声音准问题的解决。(五)合唱音响平衡的练习

1、合唱中和弦的平衡关系;

2、处理和弦音响平衡与力度变化的练习;

3、各声部及织体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第八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花非花》的排练

训练目的:要唱准音、调整好气息、二声部的演唱。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注意声音的位置,口腔的位置,气息的运用)

2、学生自己按自己的声部演唱歌谱

3、教师用琴弹奏歌谱,学生对照自己的演唱看看哪个音没有唱对,急时改正

4、跟琴用唱名唱歌谱

5、用“U”唱歌谱

第九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花非花》的排练

训练目的:加入歌词的演唱,音准、气息、二声部要演唱好。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音高的练习

3、用“U”分声部演唱歌曲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加上歌词演唱全曲。注意唱的时候声音要统一,气息要均匀。

第十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花非花》的排练

训练目的:歌曲感情的处理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和声练习

3、完整演唱歌曲《花非花》

4、教师讲解歌曲的情感,并给学生解说对歌曲的处理。

5、学生按照歌曲和老师的要求演唱歌曲《花非花》

第十一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明天会更好》的排练

训练目的:初步学唱歌曲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学生按声部自学歌曲的旋律。

3、听范唱,找出自己唱的不对的地方

4、分声部用“U”唱歌曲旋律

5、用“U”完整的演唱歌曲

第十二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明天会更好》的低声部排练

训练目的:能演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和声练习

3、U”演唱歌曲

4、低声部的强化训练

5、两声部配合。

第十三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明天会更好》的排练

训练目的:能按歌曲的要求把全曲通唱下来。

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学生演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3、教师讲解歌曲的意境和对歌曲要做的艺术处理

4、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来演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第十四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明天会更好》的排练

训练目的:能按歌曲的要求和老师的要求很好的演唱歌曲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学生演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3、教师讲解歌曲的意境和对歌曲要做的艺术处理

4、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来演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第十五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明天会更好》的排练

训练目的:能带表演的演唱歌曲《明天会更好》训练过程:

1、发声练习

2、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3、教师教演唱歌曲中的队形变化及动作

4、学生学习动作和队形的变化

5、能边表演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目录 1、咏鹅 2、春晓 3、梅花 4、小儿垂钓 5、登鹳雀楼 6、鹿柴 7、静夜思 8、古朗月行 9、望庐山瀑布 10、早发白帝城 11、绝句 12、春夜喜雨 13、绝句 14、枫桥夜泊 15、游子吟 16、江雪17、赋得古原草送别 18、池上 19、忆江南 20、悯农 21、悯农 22、寻隐者不遇 23、山行 24、清明 25、小池 26、夜宿山寺 27、江南春 28、村居 29、所见 30、江上渔者 31、梅花 32、惠崇春江晓景 33、晚春 34、望洞庭 35、浪淘沙 36、渔歌子 37、送元二使安西 38、39、别董大 40、蚕妇 41、陶者 42、乐游原 43、蜂 44、元日 45、泊船瓜州 46、泊船瓜州 47、饮湖上初晴后雨(二) 48、题西林壁 49、夏日绝句 50、示儿 5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3、凉州词 54、宿新市徐公店 55、出塞 56、芙蓉楼送辛渐 5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8、赠注伦 5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0、望天门山 6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62、春日 63、题临安邸 64、游园不值 65、乡村四月

66、墨梅 67、石灰吟 68、竹石 69、己亥杂诗 70、三衢道中 71、约客 72、兰溪棹歌 73、长歌行 74、七步诗 75、回乡偶书 76、过故人庄 77、鸟鸣涧 78、秋浦歌79、早春 80、晚春 81、劝学诗 82、画眉鸟 83、金缕衣 84、清平乐·村居 85、归田园居 86、登幽州台歌 87、山居秋暝 88、滁州西涧 89、观书有感 90、马诗 91、乌衣巷 92、登飞来峰 93、相思 9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5、过分水岭 96、鹿柴 97、冬景 98、冬夜读收示子聿 9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0、浪淘沙 101、西江月 102、寄扬韩绰判官 103、琵琶行 104、小儿垂钓 105、房兵曹胡马 106、送灵澈上人 107、从军行 108、江畔独步寻花 109、入京 110、华山 111、易水送别 112、鸟 113、秋夕 (试行) 咏鹅 唐代诗人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晓 唐代诗人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江南 汉乐府诗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敕勒歌 北朝民歌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 唐代诗人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柳 唐代诗人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凉州词 唐代诗人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登鹳雀楼 唐代诗人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体育音乐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体育艺术(音美)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调查分析需要评估: 1.评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体育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14年确立了体育艺术特色教育办学方向,对学生进行健康与艺术的熏陶。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浑身上下散发着艺术的气息,令人倍感欣慰。 2.评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

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评估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原县第三小学多年来,一直努力构建“以体育音乐美术教育为突破口,以写字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办一所有个性的特色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第三小学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需求旺盛,特别是对艺术教育的愿望显得更为迫切,希望通过学校的体育美术音乐艺术教育来提高孩子的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素养、健康的身体和审美能力,从而丰富身体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体育美术音乐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4.分析学校的课程资源。 作为一个缺乏体育艺术教育积淀的学校,我校的课程资源

齐埠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齐埠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技术顾问定期来校上课。 二、三至五年级学生听课、学习。 三、专任教师分章节备课,上课。 四、校本课程每周一节课学习。 五、定期组织学生到田间、温棚实地学习。 谭坊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表现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田园音乐舞蹈校本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选择课程的背景或原因):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特长,决定开发校本课程中的田园音乐舞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丰富学生的歌曲掌握量,扩宽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视野,了解基本的音乐常识。 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对多声部的敏感性。 4、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培养学生在音乐表现方面的独立感、均衡感与协调感,体会合唱最终要求统一、和谐的目的。 5.让音乐舞蹈与田园相结合,感受家乡的韵律美。 三、课程内容 1、培养学生的正确唱歌方法,良好的歌唱姿势,自然发声,吐字,咬字以及音高,节奏等训练。 2、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听觉等综合音乐素质。 3、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训练学生的声线,从而根据学生不同声线来规范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技巧。 4、注重和声的训练,声部的安排,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修养。

5、声乐的基本常识和歌曲的排练。 四、课程安排(时间,地点,年级、教学方法) 时间:每周五下午3:20——4:25 地点:音乐室勉农园实践基地 年级:一到六年级 教学方法: 1、为学生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 2、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上课时做到有的放矢,使合唱向着正确、科学的方向发展。 3、教师在音乐舞蹈训练过程中不断学习、探索、研究。 4、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度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5、课前清点好学生人数,无故不到的学生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五、课程实施进度(每周的教学安排)

完整word版,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总结,推荐文档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本校课程《词园漫步》教学总结 王口镇中学 2016年7月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本校课程 《词园漫步》教学总结 宋词诵读是我校的一项特色。古诗词是华夏文明的瑰宝,是连绵千里不断的烽垛,是璀璨的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丰碑!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学期我们开展每周一词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尝试运用的教学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有道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根据教材扩充学习法。在教一新课后,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找到相应的宋词,课外补充让学生回家好好诵读,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起学生读背古诗词的兴趣。 (三)是诵读想象法。就是在诵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去。让学生边诵读边想象再现画面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经典诵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 (二)学生在经典的浸润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不足的地方

(一)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二)检测反馈需要改进。背诵检测的方式单一,都是组长检查组员,对于会背的没有采用奖励措施,会背的学生也没有采取任何帮助手段。致使部分学生不会背的内容越积越多,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以后检测、激励措施要跟上。 (三)讲解方式需要改进。虽然我改进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我的讲解太灌输,老师一句一句地讲解,耗时费力,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后的方法准备让学生提前预习,边读原文边看后面的注释,学生读不懂的,提出来再让老师帮助解决。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总之,从升初中开始让学生直面古诗文,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

校本课程诵读的实践与反思

校本课程——诵读实践与反思 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强大引擎,鲜明的文化性格,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可成为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为此,我校大力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滋养阳光人生”的校本课程建设。 一、营造诵读氛围,创设诵读环境 首先,我们打造了“百米文化墙”和“经典走廊”,将古诗文中的经典诗文、书法作品、学生诵读经典的活动图片等隽刻在墙上或挂在画框中,在绿树的掩映下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言警句琳琅满目,浸润学生心灵,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每天大课间和中午诵读时间,全体师生在优美的古典音乐萦绕中大声整齐诵读,与经典对话,和圣贤交流,使学生的心情得以宁静和舒畅。我们还提倡“让班级的墙壁充满书香”,让班级诗意盎然,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各班都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经典诵读乐园”,包括“精彩每一天,诵读每一天”;“与经典同行”“我来读经典”等。学生在诗化环境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亲近经典。 其次,学校还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国旗下讲话、亲子诵读等展示师生诵读成果,交流师生感受,共享诵读带来的心灵愉悦,使整个校园充满浓郁的书香。 再则,号召家长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我们要求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经典诗词背诵给家长听,家长评出等级(作为学生评“诵读之星”的条件之一),并教自己的家长读经典,同时,利用寒暑假开展“我与父母读经典”活动,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读经典。在学校举办的“童声诗韵,做阳光少年”经典诵读活动中,由学生和家长一起演出的亲自诵读节目受到师生的好评,不仅展示了父母与孩子诵读的成果、收获,更在家长与孩子心与心的交融中体味生命本质的芬芳,感受共同成长的乐趣。有效促进了学校诵读活动的开展和和谐家庭建设。 二、开展活动整体推进 学读栏目,时间在每周五晨会课准时播出。或请学生带领大家朗诵,或播放著名主持人的朗诵古诗磁带,或介绍著名诗人的奇闻逸事,让学生耳闻目睹古往今来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在欣赏中得到情感陶冶。每学期评选一次“诵读之星”,人人参与,不限制名额,只要达到规定要求,均可以成为经典诵读之星,并根据

音乐组校本课程

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实施人:曹俊俊李昕强珍珠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为指导,本学期继续深入开展课题《创设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课题研究工作,扩展课题活动的内容和意义;通过本课题研究所积累的经验与资料,寻求解决音乐教学中相关的音乐活动的策略、方法和步骤,在不断进行的评价、反思和修改的实践中,寻求最优方案的音乐活动设计,使学习者经历最有效的音乐学习过程,探索一条积累音乐学习经验的最佳途径。 二、教学目标 (1)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结构,创设适合小学生的轻松的音乐课堂环境,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创设音乐游戏活动,使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寓教于乐,让游戏为教学服务。 (3)丰富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在人人参与的活动中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与审美能力。 (4)精心设计音乐律动,融舞蹈艺术于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树立自信,形成乐观、敏捷、智慧、积极的良好学习态度。 三、教学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的专题研究过程中,关注教学设计的调整、实践活动的合理化及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 2、调查问卷法:对实验对象学生的音乐的能力进行过程性比较、分析。 3、文献研究法:组织实验教师参与理论学习培训和经验的总结。 四、实施措施 1、本组实验教师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工作实践,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活动过程中做好活动记录,阶段性总结。。 2、切实从教研入手,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参与课题组、教研组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听课、案例分析等形式,集思广益,同伴互助,在共同研究中互相启发、促进思考、分享经验。 3、注意资料收集,记录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工作的档案建设是课题研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级评定课题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据。资料是记录研究轨迹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完整的资料是规范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求课题组每位老师都应注意收集各种资料,对原始资料、统计分析资料以及阶段性总结资料进行系统收集整理。

小学音乐吹管乐器校本课程

校本教材 吹管乐器教程

第一课 一、教学内容 1.介绍学习乐器的意义:不但可以培养人的艺术修养,还可以培养人的思想情操,意志品质,对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益处。 2.介绍学习乐器的要求,本学期、本学年的目标。 3.队员组成情况介绍(自愿、指定相结合)。 4.介绍正确的演奏姿势和呼吸。 5.练习曲训练,学习《欢乐颂》旋律。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明白参加军乐队的目的、功能、意义。 2.要求学生培养其正确演奏的姿势。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呼吸方法进行演奏。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 (一)乐器训练 姿势训练: 上身保持直立,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提眉,面部略带微笑,队员的姿势要统一。合唱中统一姿势,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精神抖擞、整齐美观,它是合唱中诸方面统一的第一步。所有军乐队员的身体器官只有尽可能地保持状态一致,才能使所有队员的发声”乐器”处于相对统一的工作状态中,从而获得比较完美的音响效果。 呼吸训练: 口鼻同时吸气,吸气不宜有声响亦不宜太深。没有合理统一的呼

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统一的发声,也就不可能自然、流畅而整齐地完成演奏。特别是在换气较明显或很多特殊换气的地方。因此,我们在训练中,一定要力求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使每个人的呼吸趋于合理;在表演中,呼吸换气的地方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乐队整体达到呼吸的统一。 (二)作品训练《欢乐颂》 难点训练:第四乐句从第三乐句的最后一拍开始,乐句也略有变化。 轻声唱谱,注意乐句间准确呼吸。

第二课 一、教学内容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吹管乐器. 2.了解乐器的构造。 3.粗排《欢乐颂》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军乐队的相关情况,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知道各个乐器在乐队中的重要作用。 3.用科学的法指导学生正确练习。 三、教学步骤和方法 (一)介绍吹管乐器 乐器的划分 木管:单簧管萨克斯长笛 铜管:小号大号圆号长号 打击乐:小鼓大鼓 (二)粗排《欢乐颂》 1.演唱乐谱。 2.学习旋律。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注重国学教育,塑造校园文化,向来就是高霞小学的校本课程特色。为营造良好的国学氛围,我校将国学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从听觉上:选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播放中国古典音乐及欣赏经典诵读内容;从视觉上: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将书法、国画作品布置于校园内走廊、教室等,使学生受耳濡目染的熏陶。 一走进高霞小学,你随处可以看到国学的身影,“孔子雕像”、“国学宣传栏”、“课前两分钟”“国学课本”等,让国学处处展现在我们身旁。我校还将国学与学校德育工作、少先队工作相结合,开展“感恩”征文比赛;“孝敬”小品比赛;编导“国学操”等活动。 为保证同学们真正理解国学内容,我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进课堂活动。首先,国学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在语文课上,老师为学生讲授《弟子规》,并利用每三周早会时间检测同学们的诵读情况。其次,我校也将国学内容与与每周的班队会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学内容与今天的生活的关系;另外,我校还专门开展了“国学”兴趣小组课,让感兴趣的同学得到更多的国学知识拓展。通过系列活动,在国学的熏陶下,我校学生更规范了,更懂礼识仪了。 但在实施国学校本课程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所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文意的理解把握还不够深入具体。 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3、部分班主任老师的熟悉程度还不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校还会继续坚持开展和完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国学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理开出“文明之花”。 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校园--国旗下讲话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兴我们又相聚在这美好的早晨。首先带给大家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就是这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答案。今天我在国

【音乐校本课程】高一音乐学科《歌唱》校本课程

高一音乐学科校本课程 《歌唱》

前言 《歌唱》模块 歌唱模块的课程介绍: 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普通高中歌唱教学应在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要注意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

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作,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

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传承经典文明、营造诗化校园 ——韩营小学“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中华经典诵读能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诗教文化氛围,激发师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让学生喜爱吟诵古代经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厚学生的精神底蕴,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书海中,扩大知识源,亲近母语,提高语文素养。经典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我校全体师生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做到了每一项活动从计划到实施方案,活动经过到项目总结,每一项都做到完善。实现了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促进学生背经典的综合能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晨会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 二、制定相关制度,促进经典诵读工作顺利开展 1.组织健全,明确职责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和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诵读领导小组。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包括经费的落实;主任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语文教研组负责活动方案的起草、活动的具体操作,拟定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活动,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2.建设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能力适应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经典诵读的有效举措。①师德师风建设。我们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提高年、巩固年活动,吸收传统文化营养,着力形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风;②钻研业务,以

音乐教学计划

谢楼小音乐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音乐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以学校为基地,并与外部力量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 3、音乐课程通常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来决策,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以满足各种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 二、开发实施目标: (1)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名称、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安排。探索校本课程教学方式,为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积累经验。 (2)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培养自信心、建立“自我概念”、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3)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争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撰写有特色的案例。 (4)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分看重学科成绩的倾向,以学生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三、实施内容: (1)确定音乐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①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②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具体安排如下: 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2)重视教师配备和培训 尽可能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

国学经典诵读总结

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把该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灵。 一、诵读内容及方式 1、国学精粹《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应作为诵读的重点,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也是诵读的重要篇目。 2、本学期主要以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为主。 3、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上的保证。

4、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组织学校的各种文艺社团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5、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二、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 1、早读:早自习铃响后即读。 2、课前3分钟。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负责,各班利用每天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吟唱或强化记忆。 3、课后班主任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诵读比赛”、评选“诵读之星”等活动。 三、活动成效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坚持,我校经典诵读有了一些收获,主要表现在: 1、通过诵读,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计划.doc

田园音乐舞蹈校本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选择课程的背景或原因):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特长,决定开发校本课程中的田园音乐舞蹈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丰富学生的歌曲掌握量,扩宽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视野,了解基本的音乐常识。 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对多声部的敏感性。 4、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培养学生在音乐表现方面的独立感、均衡感与协调感,体会合唱最终要求统一、和谐的目的。 5.让音乐舞蹈与田园相结合,感受家乡的韵律美。 三、课程内容 1、培养学生的正确唱歌方法,良好的歌唱姿势,自然发声,吐字,咬字以及音高,节奏等训练。 2、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听觉等综合音乐素质。 3、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训练学生的声线,从而根据学生不同声线来规范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技巧。 4、注重和声的训练,声部的安排,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修养。 5、声乐的基本常识和歌曲的排练。 四、课程安排(时间,地点,年级、教学方法) 时间:每周五下午3:20——4:25

地点:音乐室勉农园实践基地 年级:一到六年级 教学方法: 1、为学生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 2、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上课时做到有的放矢,使合唱向着正确、科学的方向发展。 3、教师在音乐舞蹈训练过程中不断学习、探索、研究。 4、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度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5、课前清点好学生人数,无故不到的学生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五、课程实施进度(每周的教学安排) 六、课程要求(场地、设备等)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教学总结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教学总结 二年级(1)班李琼 “国学经典诵读”早已成为我校的校本课程,我们年级的学生学习已有四年了,学生对我国的经典文化已有了初步了解,收到了启蒙教育,开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诵读实践活动:每天一次固定时间的诵读,师生共同进步;每学期一次成果展示;每学期评选一次“国学小标兵”。让老师、学生在经典传统文化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内化,用经典的精华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传统文化教育犹如一道风景,带来勃勃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提高了师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操与文化底蕴。“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师生的口头禅,“李杜诗篇万口传”成了班级良好的学诗风气,校园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日益浓厚。 1、方法趣味化。小学生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画画法:有些诗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画下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帮助记忆,效果突出,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2、内容“不求甚解”化。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3、诵读形式多样化。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现在,每到开学初,孩子们总会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学期我们背哪些诗啊?什么时候学啊?”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我感到异常欣慰。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语言快速积累。“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到目前为止,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背诵上百首经典诗词。经典诵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大量诵读丰富了语言积累,增强了语感,获得了审美体验。说写能力不断提高。多样的诵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本期以来,我们与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诵读之路上,体验着诵读的快乐,欣赏着经典的魅力,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一学期的时间转瞬即逝,期

2020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0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xx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一、校本课程开发依据: 1、践行课改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的建议,而且对阅读做出了量化要求,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还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可见经典诵读对基础教育,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丰富和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高品质学习。通过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凸显教材民族化,现代化的课程理念、丰富课程设计和实施,合理配置学校课程资源,优化完善课程结构。拓宽阅读教学途径,搭建课内外沟通的桥梁,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底蕴,实现学生的高品质学习。 3、学校办学思想与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倡导“阳光·快乐·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更致力于内涵发展,把“阳光·书香”定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主题。开展经典诵读必将促进“阳光·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4、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并实践多元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我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书写与一体,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也是学生智力、思维发展的源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和注意力,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知识、智能、审美。 二、课程介绍:

1、课程名称:《经典诵读》 2、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 3、开发背景:(1)、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文学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国家“xx”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一重要精神,明确地指出了今天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 (2)、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深远,尤其是在“重礼明德”方面更是值得今人传承的。诵读如《弟子规》等经典,必将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方向上给予指导,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文中的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必将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已建设文化墙210延长米,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从环境建设上体现了中华经典文化。我校致力于内涵发展,提倡师生读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概述: 女红——属于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环。在过去多半是指女子的针线活方面的工作,像是纺织、编织、缝纫、刺绣、拼布、贴布绣、剪花、浆染等等,举凡妇女以手工制作出的传统技艺,就称为“女红”。中国女红艺术的特点是讲究天时、地利、材美与巧手的一项艺术,而这项女红技巧从过去到现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因此又可称为"母亲的艺术"。大体上分纺织、浆染、缝纫、刺绣、鞋帽、编结、剪花、面花、玩具等九类。 女红,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女红”最初写作“女工”,后来随时代发展,人们更习惯用“女工”一词指代从事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的女性工作者,它的本义反而被置于从属地位,为避免混淆,人们用“红”为“工”的异体,“女工”的本义被转移到“女红”一词上,而它本身则转型成功,借另一意义获得重生。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女红的含义。 2 让学生了解女工的发展历史,以及女红的分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小手工作品。 课时安排: 1、了解女红的历史(1课时)

2、了解布艺(1课时) 3、学习剪布(1课时) 4、练习穿针走线(2课时) 5、布贴画(4课时) 6、缝沙包(4课时) 7、彩云衣(2课时) 8、布艺温馨(2课时) 措施方法: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4、多设计一些趣味性较浓的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女红校本课程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 时间 备注 第三周

回民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方案

回民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为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经典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根据市“中华经典诵读”的通知要求,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二、经典诵读活动宗旨 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寻根问祖,感受民族文化渊源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 与圣贤相伴,与经典同行。在诵读经典中潜移默化,培养仁义

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感恩图报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胸襟。 3、提升语文素养 在诵读熟背中,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精华,增加经典储备,扎下语文学习的厚实功底,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推进素质教育 诵读经典,培养心灵,汲取营养,启迪心智,使学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构建儒雅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三、经典诵读活动主题 活动以“诵经典品书香塑人格”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我校广大学生诵读成果,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经典诵读活动组织机构 组长:李梦玲 副组长:李玉申 成员:程言言吕飞杜文玉庄珊珊 五、经典诵读活动口号 1、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 2、读经典书,做中和人。 六.经典诵读篇目及时间安排 一、二年级《弟子规》《笠翁对韵》

校本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根据这些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适应本校学生的成长需要。 二、学情分析: 我校的学生对校本课程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有一定的优势。我知道孩子们会喜欢现自己学校的课程。我会鼓励学生更努力的学习。 三、教材分析 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四、具体措施 (一)切实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先提高本人的思想认识,我通过自学、和别人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为校本课程的教学创造有利条件。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各年级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法进行教学。 (二)切实组织好学生展示

依据不同年级所学校本课程内容的不同,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比活动,检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效果,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xx基小学xx 2008.8篇二: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学校课程教学计划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学校课程教学。 一、学校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学校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学校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学的基本原则。 精选文档 学校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