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启动科学复习策略,构建高效二轮复习

启动科学复习策略,构建高效二轮复习

启动科学复习策略,构建高效二轮复习
启动科学复习策略,构建高效二轮复习

启动科学复习策略,构建高效二轮复习

陈柳开(从化市第五中学)

摘要科学的复习策略是高考复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本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二轮复习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优化复习策略,突破学生的知识缺陷,提升学生的解题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实验高考复习的高效性。

关键词查找缺陷;复习策略;高效性

高考第二轮复习该如何进行?教师们都纷纷使出“绝活”,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关键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即因材施教。在昆体良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中提到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观察、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还提到因材施教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个性不同的学生。只有综合了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知识缺陷、智力和心理发展等因素而设计出来的方法策略,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成绩。从横向比较,我们学校的生源属于中下水平,基础知识薄弱,思维能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够强,因此在复习中我们始终坚持"低起点、小台阶、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的指导思想。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高考一轮复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对课本的知识掌握不扎实、某些知识点的考察一错再错、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薄弱、解题技巧不成熟出现很多低级错误,针对这些问题实施有效的复习策略是达到事半功倍的捷径。

1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时一般老师都会立足课本全面细致的梳理知识,但在二轮复习却完全脱离课本。我个人觉得无论第几轮复习都应该以课本为本,原因有三方面:⑴无论考纲还是高考试题的设计都是以课本为依据,只有真正透切理解好书本上的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⑵纵观一轮复习的情况,学生因为不熟悉课本而导致失分的现象比较普遍,表现在越是考查书本的原文学生得分率越低。另外越是书本上的知识学生越喜欢提问,从不会主动翻书。⑶根据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的曲线,学过的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所以书本上的基本原理概念等就有必要进行及时的再现了。俗话说熟能生巧,为了使学生对书本更为熟悉,进而提升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对知识的运用综合能力,在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中我主要采取了四个小策略:⑴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全面查阅课本,指导他们对书本的黑体字和一轮复习中的薄弱知识进行特别关注。⑵要求学生利用课堂的前5分钟朗读课本的重点语句。课前朗读不但利于

学生熟悉课本也便于学生快速的进入上课的状态,做好上课的准备。⑶默写重要的定义、公式,例如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肽键的结构、ATP的结构式、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中心法则等等。⑷做题过程中遇到疑问多翻书本。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解决了疑问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

2 构建知识网络,强化知识间的联系。

知识学了,但不会去运用,那这些知识就不是自己的了。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前提就是你对相关知识及内部联系要了如指掌,而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在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模块时,我让学生构建一个题为“细胞的生命历程”的知识网络结构。构建流程如下:⑴课前每个学生构建一个知识网络结构,写在作业本上。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展示一幅作品于黑板上。⑶上课时派代表对本小组的作品进行阐述。⑷个别提问和解答。这里要求某小组成员对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确解答。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还设计了评分的标准,对整个流程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了评分。持着为本小组争光的心态,在整个过程中全体学生都被动员了起来。为了取得好成绩,各小组的成员都团结合作,绞尽脑汁,得出了整体性好、联系的多样性丰富,开放性强并具有本组特色的知识网络结构。通过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知识网络结构,一方面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将零乱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和条理化;另一方面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各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最后也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复习效率。

3 根据实际,精讲精练。

高考复习的时间很有限,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取较为理想的复习效果,提高考试成绩呢?精讲精练可以大大的节省复习的时间,因而是一条十分高效的复习策略。

3.1 把握重难点,进行精讲

一轮复习中对每个知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扫描,二轮复习侧重于对学生薄弱的内容进行精讲。精讲时要有科学性,这里包括两方面:一是提出的问题是否突出重点和难点。二是协助学生解答问题的表达是否准确、简明。例如,在复习有细胞分裂时我提出以下的问题:请说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与联系,并以表格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这个问题所囊括的知识点有很多,包括母细胞的类型,分裂后子细胞的名称、数目,分裂前后细胞的染色体数、DNA数,染色体的行为,分裂的意义等。学生一拿到问题便很兴奋,纷纷使出绝招,又翻书又查阅笔记的,得出了各

种各样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失误和不完善的地方,这时教师的精讲该登场了。教师要及时指出相关问题并要准确无误、简明扼要的进行解答。最后经过全体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教师的简练点拨,这道题的所有答案都浮出了水面。通过提出这样一个高度概括性的问题让学去解答,使学生同时复习了很多的知识点,起到了牵一动百的效果,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3.2 查找漏洞,进行精练。

网络流传这样的说法:要提高考试成绩,必须走“汗水加时间”的题海之路。题海战术的含义是为了达成某一任务如考试,进行大量的,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相关习题的训练,并不考虑其质量和效率。由此可见题海战术不但会导致复习的低效与盲目,而且长此以往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我从不主张题海战术,而是倡导有针对性的精练,以巩固精讲时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在二轮复习中我始终坚持“少做新题,多做旧题,精练多总结”的做题策略。在课堂中我通常选取学生做过的且得分率比较低的典型题目让学生再重做。在讲评时,除了授予他们必要的解题技能技巧外,我还对相关知识进行了适当的拓展或进行变式训练,以增强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跳出题海战术,增强了复习的针对性。在课后我布置学生对曾经做错过的题目进行分析总结和分门别类,并且要求他们常去查阅,防止做过的题一错再错。

4 提升解题技能,提高得分率。

在一轮复习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出现了这样一种困惑:书本上得知识都懂了,平时的练习都会了,但一到考试就是拿不到高分。出现这样的困惑关键一点在于学生的应试技能非常差,存在以下问题:⑴应试的心理技巧不成熟⑵获取信息的能力薄弱⑶书写表达能力欠佳等等。

4.1 放松心态,沉着应战。

高考是一场选拔性考试,它不仅是考生的知识、能力的大比拼,也是各自心理素质的一次较量。在朱士鸣《考试心理技巧》这本书中提到,一般情况下,考生的心理素质对考试总分的影响约在5%。如果考试时心理状态良好,考分会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一5%;反之,则会降低1%一5%,甚至更多,因此,心理素质的提高不可忽视。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试题会产生害怕心理,这一点在解答非选择题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某些学生看到题干长一点或有图的大题就紧张,读题干似懂非懂,读图无从入手就害怕进而逃之夭夭,答卷上一片空白或乱写几个字上去。遇到这种情况我的措施有三点:⑴告诫学生高考生物的每道非选择题都有一定比例的基础分,这部分的基础分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可以拿到的,从而降低了学生对

试题的畏惧感。⑵利用具体的题例指导学生识别基础题,掌握得分技巧,进而增强学生解题的信心。⑶选择典型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最终完全消除了学生面对试题的畏惧心理。⑷反复叮嘱并监督学生夯实基础,因为基础知识不过关的话,哪怕是最简单的题目摆在你面前你也争取不到分。

在考试过程中学生还会因为紧张、粗心大意等不良的心理因素而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从而导致的失分是非常的常见的。例如在批改2012年广州二模试题的29题时,学生将答案填错位置而导致两个空同时丢分的情况时有发生,将“基因突变”写成“基因特变”或“基因变异”的低级错误屡见不鲜。这种由于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失分常使学生后悔不已。针对这种低级错误我的做法如下:⑴课前将试卷发回去,要求学生先对错误的地方进行自我更正,再进行比对答案,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⑵上课时将评改试卷时从学生答卷上拍下的典型错误展示给学生看,起到警示的作用。⑶对于常犯低级错误的学生,我首先进行个别谈话,其次经常关注他们的答题情况及时暴露他们所犯的错误,有必要的话我会要求他们反复抄写,防止类似的错误再发生。

另外,在考试答题过程中“贪心”也害人不浅。这个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双选题的选择上。如果选择的两个答案都正确,六分就到手了,皆大欢喜,但很多学生选择的两个答案中通常是一个正确一个错误,从而导致整道题失六分,痛惜不已。事后学生往往叹息:如果我当时只选一个答案也可以拿到三分啊,诶,都是贪心若的祸。为了提高双选题的答对率我的教学策略是建议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只选一个最有把握的答案,没把握的答案千万不能选。

良好的考试心理可以为高考的成功保驾护航。我们要告诫学生立信心,防粗心,勿贪心,放松心态,沉着应战,出色地完成高考这趟旅程。

4.2 细心审题,把握关键字词。

审题是我们解题的首要而关键的一步,而审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出题目的关键字词,审题不准,提取的信息有误,答题的正确率就无法保障。在读选择题时我常叮嘱学生审清并圈起“正确的是”或“错误的是”等关键字眼。在阅读大题时,审题往往包括三步:一是审题干,提取题目的大意,并圈关键字眼。二是审图,首先看横坐标和纵坐标,析自变量和因变量,后看曲线,标名称。三是审小题,联系题干和图圈答题的关键字眼。下面以2012年肇庆一模理综试题28题为例进行审题分析。28. (16分) 回答下面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Ⅰ. 不同生态系统中环境变化对生物群落的影响不同。下图反映了不同生态系统在相仿的环境条件变化下,不同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反应。

(1)相对于甲、乙两个生态群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是___________(甲、乙)生物群落。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越高,生态的系统的_____________稳定性就越高。请分析生物多样性增加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________的协调。 Ⅱ. 在气候条件苛刻、生态位较宽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的维持主要依赖于少数的“关键种”。在生态系统中,这些“关键种”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它们的生物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比例。(3)北美洲的黄石公园中,至关重要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马鹿→灰狼”。其中,食物链中的关键种是__________。在一段时间内,由于人类活动的原因,该关键种在黄石公园中消失了,请问,在随后的一段岁月中,该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评讲此题时我指导学生首先进行审题即审题干、审图、审小题干。通过审题干学生很快就知道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审图时,学生先通过分析横坐标的自变量(时间或空间)和纵坐标的因变量(环境或群落的变化)得出本图所呈现的内容是:随着时间或空间的推移环境变化对甲乙两个生物群落的影响。另外这个图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同一个坐标图里出现了几条曲线,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指导学生在每条曲线上标出相应的名称(如上图的方框所示)。方框所示的标记使复杂的图显得简单明了,避免了学生因看错曲线而造成的答题失误也提高了答题的效率。此题的第(3)小题“其中,食物链中的关键种是__________。”这个空的答对率非常低,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审小题干的技巧。评讲此题时我先叫学生标出解决这一个空的关键字词。学生很快就在试题是圈上“关键种”的字词(如圆圈所示)。然后我提出问题“关键种究竟有什么特点,上文有提示吗?”。接着环境变化

甲群落变化 乙群落变

学生很快就在试题上画出了“关键种”的特点(如下划线所示),通过教师一步步的解题指引,答案“灰狼”就浮出了水面。

4.3 注重表述,减少失分。

在一轮复习中学生出现这样的现象:知道这个空应该答书本的哪个知识点,但就是不知如何表述出来。同时我也发现语文成绩较好而且对生物课本越熟悉的学生,其答题的表述能力就越强,得分越高。这种现象的发生归根到底就是学生的阅读量不够,阅读水平低,进行表达的能力差,这和写作是同理的。但凡有成就的文学家都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去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写出优秀的著作。所以在二轮复习中我除了教给学生提升表达能力的技巧还让学生多熟悉课本,避免因词不达意而造成的失分。当然,在书写过程中我们还要提醒学生注重表达的简练性,字体的清晰度、整洁性、准确性,防止马虎潦草、错字连篇。

参考文献:

[1]任莉.浅谈新课改下有效教学的复习策略[J].中学生物学教学,2011⑻:13-15.

[2]朱士鸣.考试心理技巧[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3]((古罗马)昆体良著);任钟印选译.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