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核算与控制--现代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与控制--现代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与控制--现代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与控制--现代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与控制--现代成本控制

一、引言

成本管理发展的大致轮廓是:18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产生于英国,英国人在成本计算方法(订单法和分步法)的形成和制造费用分配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国跃居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成本管理在美国得到发扬光大,美国人在标准成本系统、成本性态、弹性预算、成本决策分析等方面贡献卓著,明显地拓展了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范围。嗣后,成本管理的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状态,但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则又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这主要是8O年代以来,企业运行的内外环境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影响的结果。

1.技术环境。本世纪 70年代以来,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压力,纷

纷将高新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其基本特征是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形成的生产高度计算机化、自

动化,包括数控机床(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s)、机器人( Robots)、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 CAD)、计算机辅助制造(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CAM)、计算机一体化制造系统(CIMS)等等新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从产品订货开始,直到设计、制造、销售等所有阶段都使用计算机,并由计

算机将它们综合成一个整体,统一进行调控。技术进步与应用的直接后果是改变了作为成本计算基础的生

产过程;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经营结构和成本结构,制造业服务性活动比重上升以及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

本的比重下降,使得服务成本控制和制造费用分配成为突出问题。

2.社会环境。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早已进入富裕社会。在富裕社会中,个体作为消费者处于有利的地位,具有更大选择性,而个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追求个性。其结果,传统的大批量生产逐渐为单件或小批量生

产所取代,同时如何适应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以及对消费者的新需求迅速作出反应等,成为企业必

须应对的挑战。

3.管理创新。在适应技术和社会环境变化的过程中,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大量涌现出来。(1)适时

制(Just-in-Time System),包括适时生产制(JIT Production)和适时采购制(JIT Purchases)。它是

日本的零存货制度被引进到北美国家,与北美国家的富裕社会和高新技术应用以及战略和流程的理念相结

合的产物。例如按照适时生产系统的要求,实行从后向前拉动式(pull-through)的生产系统。这意味着

企业要根据顾客定货所提出的要求作为生产的基本出发点,或者以最终满足顾客需求为起点,由后向前进

行逐步推移,来全面安排生产任务:前一生产程序只能严格按照后一生产程序所要求的有关在产品、半成

品的数量、质量和交货时间来组织生产,前一生产程序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质量要求和交货时间只能根

据后一生产程序提出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因而这种新的生产系统,前、后生产程序主、客的位置就恰恰颠

倒过来了,它是由后面的生产程序为主导;前面的生产程序,只能被动地、同时极为严格地按时、按质、

按量地完成后面生产程序所提出的生产任务。推而广之,适时制要求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像钟表

一样相互协调、准确无误地进行运转,使之达到一流的效率和效果。

(2)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与适时制有直接联系,是适时制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

条件。全面质量管理以实现“零缺陷”作为出发点,重点在操作工人(不是专业检验人员)在每一加工程

序上进行连续性的自我监控上,加工操作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尽快进行纠正(或消除),以实现在生

产第一线上瞬时地自动控制缺陷,绝对不允许让任何一件有缺陷(不符合质量预定要求)的零、部件从前

一生产程序转移到后一生产程序,不仅保证企业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运行,而且使产品缺陷不是在消费者

或产品完工之后被发现,而是在它们可能发生的时候就被防止或矫正。

(3)管理与技术相结合,即是说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与辅助制造以及弹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一

体化的制造系统等,都体现着管理与技术的绝妙的结合。例如为适应顾客多样化的需要,以提高企业在全

球性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和优势,企业可以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协助产品的开发、优化新产品的设计,

然后将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得出的方案转入计算机辅助工程系统,以验证所得出的设计方案能否利用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如果能够,则进一步转入电脑制造系统,对实际投入到计算机一体化的制造系统进行加工、制造,使之尽快投入市场,以开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总而言之,技术与管理的结合,大大缩短了产品从设计到投产、销售整个过程所需的时间,大大提高企业对市场(顾客)需求的灵活反应能力。这些都是提高企业效益与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4.成本管理创新。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创新也导致了成本管理的创新。其中主要包括作业成本制度、目标成本制度、质量成本管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改进成本计算等等,但本节只介绍作业成本制度和目标成本制度。

二、作业成本制度

作业成本制度(Activity-Based Costing — ABC)计算法的基本思想早在美国20世纪 30年代末期就已经形成。但在逻辑上,它应该是适时制的组成部分。诚如上述,适时制综合了日本的零存货制度、北美国家的富裕社会和高新技术发展的特征以及战略和流程的理念,因而作业成本制度是相当前卫的成本管理制度。

一、基本概念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界定了作业、作业链或流程、价值链、成本动因等概念。这些概念都是作业成本制度的基础,换句话说,作业成本计算中所谓的作业,在计算实际成本时可以泛指一条作业链或一个流程上的一项作业,而在成本标准确定中则是指一条价值链上的一项作业。作业是作业成本制度的最基本的概念。在实务上,如何正确地分类和确定作业则是运用作业成本制度的关键。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将作业分成4个层级,即:

1.单产性作业( Unit-Level Activity),是指每生产一个单位就执行一次、且每单位所消耗的资源数量大致相同的作业。也就是说,这类作业的成本与产量有关,动因是产量,随着产量的增减而增减。属于这一类的作业主要有:耗费直接人工、耗费直接材料、保养机器等。

2.批量性作业( Batch-Level Activity),是指每生产一批产品就执行一次、且每批所耗费的资源数量大致相同的作业。也就是说,这类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批次有关,动因是批次,随着批次的增减而增减。属于这一类的作业主要有:设备调整、质量检验、材料处理等。

3.品种性作业( Product-Level Activity),是指为了特定产品或生产线的存在而执行的作业,包括产品设计、顾客关系处理、采购和零部件管理等。这类作业通过各种产品或生产线与资源的消耗相联系,成本动因是品种。

4.产能性作业 (Facility-Level Activity),是指为了维护整个企业的总体生产能力而执行的作业,具体包括工厂管理、照明和热动力、财产占用、人事管理与培训等。这类作业与个别产品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因而将这类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具有或多或少的主观武断性。但是对这类作业的单项管理或按类管理时,仍然需要、也有可能找到成本动因,例如照明,照明费用显然是由照明设备的功率,设备的技术、质量及管理人员的水平等因素决定的,这需要进一步分解照明作业。对产能性作业的分解、管理和计算成本,具有战略意义。

为了深入具体地理解作业、成本动因和可直接计入每项作业的成本项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特意编制了图表14-20。从图表14-20可以看到,我们是按照上述四类作业设计,在每一类作业下,又有作业举例、成本动因和可直接计入作业的成本项目等三个部分。例如在品种性作业下,有产品测试(质检)作业,其成本动因是测试次数,可直接计入作业的成本项目是测试成本,诸如此类。

(二)作业成本制度的原理

美国学者特尔内(Peter B.B.Turney)曾提出“二维作业成本模型”1,用来描述作业成本制度的原理。该模型如图表14-21所示,是一个平面坐标系:用纵轴表示成本分配的观点,横轴表示流程的观点,两轴相交的原点是作业。按照成本分配的观点,作业成本制度就是依据成本动因按两个步骤计算成本对象的成本。成本对象包括产品、服务和客户等,与其他成本计算制度是相同的。成本动因表现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所谓两个步骤,上文介绍成本分配时我们已经做了简要的介绍,前提条件是“作业耗费资源,

图表14-21 二维作业成本模型

作业分析

(产品、服务、客户)

产品耗费作业”。由这个前提演化出成本计算的两个步骤:第一步将耗费的资源按照资源动因计入作业,包括根据不同资源动因分别设置资源成本库,再将成本库中的资源成本按照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数量直接或经分配计入作业成本库,进而计算出作业成本;第二步将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计入成本对象,主要是将作业成本库中作业成本按照各成本对象对作业的耗用数量直接或经分配计入成本对象,进而计算出产品、服务或客户的成本。

按照流程的观点,作业成本制度是在相关的范围内用作业成本信息对作业进行管理,即所谓“作业管理”(ABM)。这也是为什么两坐标轴的原点是作业的原因。管理,归根到底是管人。作业管理实际上是通过管人来管作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为当事人设置与作业相关的业绩指标(体系)。从图表14-21看,这个过程包括作业分析和作业评价两个阶段。作业分析主要是确定作业生成的原因、引发作业的事件以及各项作业之间的联系(绘制流程图),从而确认作业成本的动因。作业评价就是流程优化即将作业链或流程转化为价值链的过程,其标准主要是客户需要、成本、质量和时间等,其结果当然是业绩指标的确定。据美国著名咨询大师哈林顿(H James Harrington)总结1,流程绘制方法至少有4种,而流程优化方法要在12种以上。

成本分配观点与流程观点不是相互分离的。从图表14-21看,按成本分配观点计算成本必定使成本更1 Journal of Cost Management 5, no. 4, pp54-60.

1 H·詹姆斯·哈林顿:《流程改进》(于增彪等译),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12

加准确,有助于产品或服务的定价,但如果被计算或分配的成本包含着浪费和低效率,那么单纯的成本分配充其量是对一个“坏的”成本数额给了一个“好的”分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行的选择是通过流程优化来优化作业,进而优化成本。其次,作业成本是为作业管理提供信息,作业管理也只有基于作业成本计算,才能更加有效率和效果。最后,从管理的角度看,计算通过流程优化而优化的作业的成本,实际上是确定成本标准,而计算实际执行的作业的成本则是对执行成本标准的计量,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两个东西,但如果撇开流程优化就是同一个东西。

(三)作业成本计算

这里,假定流程已经被优化,只考虑作业成本计算。我们将借助一个案例,并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对比着,来说明作业成本计算过程。

【案例5】京京绿色食品公司,生产 A、 B和C三种肉食品。其中, A是老牌产品,已有多年生产历史,产销量比较稳定,批量生产,每批10000件,年产量 l 20000件; B是根据顾客要求改进的产品,批量生产,每批100件,年产量 60000件;C是一种制作工艺复杂的新产品,批量生产,每批 1 0件,年产量12 000件。A、B、C三种产品的制造费用为3432000元,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图表14-22所示:

图表

根据图表14-22提供的资料,按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分别计算的A、B和C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如图表14-23所示:

图表14-23 A、B、C单位成本计算简表单位:元

成本项目

A

(120000件)

B

(60000件)

C

(12000件)

直接材料 5.00 6.00 8.00

直接人工 2.00 2.00 3.00

制造费用10.00 10.00 15.00

合计17.00 18.00 26.00

在上述成本计算中,我们以直接人工成本作为制造费用分配基础,分配率为500% [= 3432000/(240000 + 120000 + 36000)]。对A产品来说,制造费用为1200000元(= 240000 × 5),单位产品制造费用为10元(= 1200000元/120000件);直接材料成本为600000元,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成本为5元(= 600000元/120000件);直接人工成本为24000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2元(= 240000元/120000件)。B和C 两种单位成本计算依次类推。

为了计算作业成本,我们得到制造费用的明细资料如图表14-24所示。这些资料已经按作业归集起来,也就是已经按资源动因计入作业。

图表

同时,我们还得到有关的成本动因资料如图表14-25。

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将按照单产性作业、批量性作业、品种性作业和产能性作业的四个层次分配制造费用如下:

1.单产性作业层次

其中,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的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相同。机器产能成本以机器小时为成本动因计算分配率,再分配计入到产品。计算过程如图表14-26所示。

图表

2.批量性作业层次

(1)检验成本以检验次数为成本动因计算分配率,再分配计入到产品。计算过程如图表14-24所示。

图表

* 检验成本(270000) = 检验人员工资(200000)+ 供应商(检验)(70000)

(2)材料处理成本以材料移动次数为成本动因计算分配率,再分配计入到产品。计算过程如图表14-28所示。

图表14-28 材料处理成本分配表单位:元

*

数列示。

(3)设备调整成本以调整次数为成本动因计算分配率,再分配计入到产品。计算过程如图表14-26所示。

图表

3.品种性作业层次

(1)购买成本以购货订单数量为成本动因计算分配率,再分配计入到产品。计算过程如图表14-30所示。

图表14-30 购买成本分配表单位:元

*

(2)产品分类成本以分类次数为成本动因,在分配计入到产品。计算过程如图表14-31所示。

图表14-31 分类成本分配表单位:元

*

四舍五入

后按整数列示。

4.产能性作业层次

产能性作业层次以主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为成本动因进行分配。计算过程如图表14-32所示。

图表

* 房屋占用费(190000)+ 供应商(全面管理)(50000)。分配率和分配额四舍五入后取整列示。

5.作业成本计算汇总

根据以上计算,各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简要汇总为图表14-33的形式。

将图表14-33与图表14-23比较,可以看到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区别。作业成本计算法除了提供更为详细的成本信息外,其所确定的成本也与传统成本计算法大不相同。本例中,产品A和 C 的差别尤其明显。 A是稳定性很强的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按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仅为传统成本法的60%( 10.54元对 17.00元)。 C产品是一种工艺复杂小批量生产的产品,按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大约是传统成本法的 3.5倍( 90.16元对26.00元)。事实上,以直接人工成本为基础的传统成本计算法导致了A产品对 C产品的补贴。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配标准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忽视了各种产品生产的复杂性和技术性不同以及与此相应所需的作业量不同。相比之下,传统成本法失真度较大,而作业成本法考虑了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成本动因,并以此为基础分配制造费用,因而,它能较客观、真实地反映高新技术环境下各种产品的成本。

三、目标成本制度

(一)前提条件

目标成本制度由日本汽车制造企业于1960年代创造,先是在日本国内流传,后来又传播到西方发达国家。目标成本制度的出现需要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企业产品为“大路货”,企业不能够直接控制价格,特别是不能随意提高价格。1960年代日本汽车制造企业正在崛起,面临的竞争对手是美国汽车制造企业。汽车是“大路货”,而且美国企业几乎在所有方面都优于日本企业。因此,日本企业如果在竞争中达成一定的利润目标,只能降低成本。二是日本人发现生产成本的大部分(有时在80%以上)在生产开始之前就已经被研发和设计阶段确定了,因此,对降低成本来说,生产阶段并不是重点,重点应该在研发和设计阶段,通过选择不同技术水平、不同材料和不同工艺上的设计方案,达成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基本原则

有学者认为,目标成本制度有7条基本原则1构成。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价格领先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目标成本制度的运用首先是从确定可以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的价格开始。当价格确定之后,再确定目标利润,然后再用价格减去目标利润求得目标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目标成本 = 价格–目标利润

公式的价格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因此,公式中最重要、也是最不容易确定的是目标利润。其方法有很多,例如标杆法(Benchmarking),即参照自己历史最好水平或行业的国际国内水平来确定;又如可以利用投资报酬率或销售利润率推算,因为投资可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来替代,而投资报酬率又可参照行业的竞争状况单独选择(如国内项目投资评价的基准报酬率大多在10%-15%之间),进而计算出总利润,然后除以预测的销量,将得到的结果略加调整,便得到单位产品目标利润。

问题是:按上述公式计算的目标成本,是主观的东西,它与生产该产品的实际成本未必一致。例如某产品市价或某顾客乐意出的价格是10元,我需要2元的利润,目标成本就是8元。但我的工厂生产该产品的实际成本很可能是9元,有1元的差额(Gap)。不消除这个差额,我的计算毫无意义。日本企业用来消除这个差额的方法很多,其中最流行的是价值工程,即通过成本与功能的比较发现成本降低方向,然后再通过反复的改进设计或采用新技术,消除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那个差额。

正因为如此,一般认为,所谓目标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产品在赚取必要的利润的基础上所允许发生的成本,而目标成本制度则是一种战略性利润和成本管理的过程。

除价格领先的原则之外,还有下列4条主要原则值得说明。

(1)以客户为中心

为了实现目标成本,管理人员必须倾听客户意见和要求。客户需要什么产品?哪些功能最重要?在某1参考Ronald W. Hilton, Managerial Accounting (5E),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 pp670-1

种质量水平上,客户乐意出多大的价钱购买?管理人员必须想方设法取得客户的反馈意见,然后通过设计

满足客户要求,并且按客户乐意支付的价格销售产品。总之,目标成本制度以市场为导向。

(2)以产品设计为重点

设计阶段是目标成本的关键阶段。为了能够按目标成本生产某种产品,工程师必须对该产品的所有方

面进行认真、细致和富有高度创造性的设计。设计活动不仅包括详细说明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机器设备和

其他要素,而且包括详细说明使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总之,设计的产品应该具有可制造性(Manufacturability)。

(3)突出流程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审查生产流程每一个方面,以确保产品的生产尽可能高效率。高新技术、全球采

购的采用以及生产流程的每一个方面都必须按照目标成本的要求进行设计。在很多情况下,实际成本高于

目标成本。这时应运用流程优化的方法,剔除流程中的不增值作业,最终使设计的产品也符合目标成本的

要求。

(1)组织跨部门的工作团队

为了保证设计的产品不低于目标成本,需要具有不同部门工作背景人员的介入,包括市场调研、销售、设计工程、采购、生产技术工程、生产计划、材料处理、成本管理等,几乎所有部门的人员。这些人员最

有可能提出改进设计的意见。但必须注意,这些介入者并不是专家,提完意见就大功告成,他们对整个产

品负有责任。

(三)目标成本制度的运用

为了简洁而又具体,我们采用案例分析方式来说明目标成本制度的应用,并且重点在于价值工程的运用。

【案例6】太平洋家用电器制造公司(简称太平洋)最近经精英咨询公司的咨询,正在实施低成本战略。根据战略的需要,现有的咖啡壶产品在现行价格水平上必须达到单位产品目标利润20美元,为此其目标成本必须控制在90美元之内,但现行的咖啡壶成本则为114美元,超出目标成本24美元。按价值链和产品生命周期整理的咖啡壶成本的明细资料如图表14-34所示。

在图表14-34中,第1栏按产品价值链和生命周期设计,包括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与维护、一般性管理、回收成本等项目,而每一项目所发生的成本又分成在企业内部发生的和在企业外部发生的两种,这由第1行标识出来。目标成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价值工程分析来消除24美元的总差异,或者具体地消除每个项目的目标成本与现行成本之间的差额。这是实际上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这里仅分析如何消除制造项目的差额(即13.1美元),然后读者完全可以举一反三,推广到其他项目。有关咖啡

壶制造的明细资料如图表14-35所示。

图表14-35 咖啡壶的功能成本分析

由图表14-35看到:咖啡壶由冲泡杯、水壶、保温器、壶型与壶体、加热装置、电子显示板等6个零部件组成,每一个零部件都有特定的功能(例如水壶的功能是盛咖啡和保温)。最后一大栏是成本数据,其中的两小栏数据,一个是绝对数,另一个是相对数,表示每个零部件的成本数额以及在整个咖啡壶制造成本中的比重(例如水壶的制造成本是2美元,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为4%)。另外,表中的成本数额是现行成本,总额为50美元,与图表14-34中的数据完全相等。表中每个项目的成本占咖啡壶总成本的比重也称成本系数,按照价值分析的原理,某一零部件的成本系数与其功能系数对比,就能发现成本降低的方向。所谓功能系数就是某一零部件的功能占咖啡壶总功能的比重。那么,如何确咖啡壶的功能系数呢?通常需要3个基本步骤:(1)确定顾客对咖啡壶的要求。顾客对咖啡壶要求的资料如图表14-36所示。

在图表14-36中,顾客对咖啡壶的要求由第1栏表示,包括8个方面。顾客排序一大栏是对顾客每一个方面的要求的重要程度所给出的排列,必须通过问卷调查或其他方式由顾客亲自排定。表中最后一大栏是对顾客需求的整理,两个小栏,一个是绝对排序,另一个是相对排序。

(2)编制质量功能矩阵表。质量功能矩阵表如图表14-37所示。该表的突出特点是通过界定每一个零部件在满足顾客要求中的作用,使零部件的功能有可能与顾客的要求结合起来。

在图表14-37中,第1栏是顾客对咖啡壶的要求,第1行是咖啡壶的零部件。表中的数据由本企业或聘请的工程师和专家给出,其意义是一个零部件在满足顾客某种要求的过程中发挥多大的作用。例如味道像蒸馏咖啡一行,其含义是在实现咖啡壶能够煮出像蒸馏咖啡一样味道的咖啡,冲泡杯和加热器所发挥的作用各占50%。其中,▲、●和○等符号表示零部件作用的强度。最后一栏是顾客排名,来自图表14-36,它与“我们与竞争对手的比较”结合起来,可以作为工程师和专家们参考。

(3)计算功能系数。功能系数的计算如图表14-38所示。该表在图表14-37的基础上,将顾客需求与零部件的功能完全连接起来,使零部件的功能也数量化了。

图表14-38 每一部件对顾客需求的贡献率

图表14-38与图表14-37相似,第1栏是顾客对咖啡壶的要求,第1行是零部件名称,它们围起来的数据,是图表14-36与图表14-37相应数据的乘积。图表14-36的相关数据已经移到图表14-38的最后一栏。例如“6杯以上的容量”一行中“50×12=6”,其中都是百分数,50%来自图表14-37,12%来自图表14-36,其乘积表示冲泡杯在满足客户“6杯以上的容量”要求中发挥的作用或功能在总作用或总功能中的比重。最后一行“变动后部件排名”就是每个零部件的功能在总功能中所占的比重,即功能系数。

求出每个零部件的成本系数和功能系数之后,将两这对比即可发现成本降低的方向。有关的计算汇总在图表14-39。

图表14-39 咖啡壶价值指数

图表14-39中,成本系数来自图表14-35中的最后一栏,功能系数来自图表14-38中的最后一行,价值指数为功能系数与成本系数之比。理论上,一个产品的某个零部件的成本在该产品总成本中的比重应该与该零部件的功能在产品总功能中的比重相匹配。也就是说,如果价值指数为1,就意味着用相同比重的成本生产了相同比重的功能,正好匹配;如果大于1,就意味着用较小比重的成本生产了较大比重的功能,成本投入不足;如果小于1,就意味着用较大比重的成本生产了较小比重的功能,成本投入过度。但在实务上一般认为价值系数在1 ~ 1.2之间为宜,图表14-39就采用的这个标准。根据图表14-39中的价值指数可以判断:冲泡杯和电子显示板的价值指数低于1,因而需要降低成本;水壶、保温器和加热装置的价值系数均超过1.2,因而需要增减成本;而壶型与壶体的价值系数为1.13,正好合适。

当我们发现需要降低或提高成本的零部件之后,就要在研发和设计过程中付诸于实践。兹以电子显示板为例说明如何实现成本降低。工程师们研究发现,电子显示板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其改进设计的想法汇集在图表14-40。

图表14- 用价值工程降低显示板成本的方法

图表14-40中的内容技术味道很浓,完全交由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去处理,与会计人员无关。但是,一旦有了处理结果,会计人员要重新计算成本,看咖啡壶的制造成本的那个目标和现行的13.1美元差额是否已经消除,如果没有,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设计,采纳新技术,直到消除那个差额为止。

宝钢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战略管理

成本与管理会计 案 例 分 析 12审计6班 张艺严

宝钢的成本核算与成本战略管理 【摘要】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企业,成本的核算、管理与控制至关重要,成本在企业中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宝钢作为中国钢铁业的龙头老大,在成本管理与控制中,也有其独到之处。宝钢集团的成本战略管理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进步,紧跟时代的脉搏,带有强烈的时代发展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制造企业科学的成本管理发展历史。在宝钢的战略管理中,战略定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直接影响了整个宝钢集团的发展与巩固,我们也能意识到宝钢能进入世界五百强也不是那么轻松。 【关键词】宝钢,成本控制,成本战略,标准成本法,精益管理 一、宝钢公司的简介与基本数据资料 1、宝钢简介①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1978年12月23日,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在中国上海宝山区长江之畔打下第一根桩。经过30多年发展,宝钢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2012年,宝钢连续第九年进入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榜单,位列第197位,并当选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标普、穆迪、惠誉三大评级机构给予宝钢全球钢铁企业中最高的信用评级。 宝钢集团公司(简称“宝钢”)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股份以其诚信、人才、创新、管理、技术诸方面综合优势,奠定了在国际钢铁市场上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的地位。《世界钢铁业指南》评定宝钢股份在世界钢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前三名,认为也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企业。公司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在汽车用钢,造船用钢,油、气开采和输送用钢,家电用钢,不锈钢,特种材料用钢以及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领域,宝钢股份在成为中国市场主要钢材供应商的同时,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美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全部装备技术建立在当代钢铁冶炼、冷热加工、液压传感、电子控制、计算机和信息通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具有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特点。通过引进并对其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保持着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宝钢以钢铁为主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已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钢三大产品系列。2011年产量为4427万吨,位列全球钢铁企业第四位,利润总额181.5亿元,盈利居世界钢铁行业第二位。钢铁产品通过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出口至日本、韩国、欧美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交通、金属制品、航天航空、核电、电子仪表等行业。 2、宝钢的财务报表 2012年宝钢的资产负债表②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①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②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来源于宝钢集团网站投资者关系经营业绩板块

电商运营成本核算和精细化成本控制

.. 电商运营成本核算与精细化成本控制(上) 来源:作者: 成本是所有公司老板都非常关心的因素,毕竟利润=收入–成本。当然,就算有利润也不一定能赚钱,因为还有各种各样的稅,咱们就不谈了。今天重点讲电商运营的成本计算。 相信很多电商朋友跟我们一样,对财务都不太懂,只能慢慢摸索,想了解如何计算电商运营成本的一些知识,发现网络上基本找不到。现在很多的小公司的计算方法也是很粗糙,大公司会有自己很专业的财务团队,算来算去老板也看不懂。我们在电商领域做了5年(实际上就是做淘宝做了5年),做代运营公司做了3年多,服务过的类目有食品滋补品、服装服饰、美妆个护、家电等,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实用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法,这里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成本的构成和量化计算公式;通过这个公式,你可以很方便的大体计算出你所在行业的电商运营成本。第二部分介绍我们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一些经验,有三个原则,可以供大家借鉴。 一、成本构成: 电商成本主要分成以下四个方面,平台固定成本、运营成本、货品成本和人员成本,如下图,可以简写为ROPG,很适合各个纬度的电商企业核算自身成本。

1、平台固定成本(Rental cost) 此部分属于电商运营的基建成本,对于天猫运营商来讲R指的是保证金、技术服务年费、实时划扣技术服务费。 2、运营成本(Operating cost) 此部分属于电商运营的扩展建设成本,我们把它划分为硬运营成本和软运营成本。(1)硬运营成本:在此所谓的硬运营成本指的是电商运营中所需要的一次性或稳定固定额度的硬件或后端软件的成本。如CRM系统、ERP系统等软件或打印机、扫码枪等硬件购置成本。 (2)软运营成本:在此所谓的软运营成本指的是电商运营所需要做的推广投入。现今主流的推广模式有四种:CPC (按点击效果付费)、CPM(按展现付费)、CPT(单位时长付费)、CPS(按效果付费)。 3、货品成本(Goods cost) 此部分属于电商运营的核心元素成本,主要包含货品净成本、库存积压成本、仓库管理成本、货品残损成本等。

铸造企业成本分析与控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06960840.html, 铸造企业成本分析与控制 作者:张小红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01期 摘要:铸造企业因生产特点决定成本核算复杂,成本分析难度大,成本管理难度大。本文分析了铸造成本的构成,推导了铸造成本核算公式,进行了成本的模拟核算。通过对成本的敏感性分析,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控制点,对铸造企业有效降低成本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针对成本的关键控制点,提出了降低成本的具体建议性措施。 关键词:铸造成本敏感性分析关键控制点降成本 铸造企业加工工序复杂,需经过砂处理、造型、制芯、熔炼、浇注、清理等几大工序,每大工序又由较多细分工序组成,生产工序中生产资料流从投入到产出不如冷加工企业消耗对象化、很直观和清晰,加之铸造工艺专业性较强,铸造用材料品种复杂且用量不易控制,造成铸造成本分析难度大,成本控制难度大。 低成本制造是企业重要竞争力。那么,铸造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成本管理与控制,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是铸造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对成本进行科学分析找到影响成本的关键控制点,有的放矢的系统开展降成本工作,挖掘降成本的潜力,对降低成本将起到重要意义。 一、铸造成本归集与核算 铸造成本核算通常采用定额成本法,使用工艺定额、工时定额、能源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对实际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摊。 (二)原材料 原材料成本通过铁水成本归集,要核算原材料成本,应先核算铁水成本,现假定铁水成本为Coy。 为便于进行计算与下一步分析,对产品的工艺出品率、废品率、残值做以下假定: 铸件工艺出品率为G,发生的废品率为N,(本文仅讨论内废),废品及回炉料的残值为Z元/吨。 假定原材料成本为C1(元/吨),则C1 = {Coy-Z*(1-G)-Z*G*N}/{G*(1-N)} (二)辅助材料

管理学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规划成

管理学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 略规划成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_成本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作者:网络搜集 下载前请注意: 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 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 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 时间:2010-06-10 21:17:10 [摘要] 本文从分析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及成因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成本管理策略手段 众所周知,现代成本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系统,现代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及成因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提出了改进措施。 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不能与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外部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目前,对成本管理影响最大的经济环境变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产品买方市场的建立;二是指以电子技术为特征的变革;二者使得作为社会生产活动主要参与者的企业受到了重大影响。目前,随着市场格局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成本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生产性费用所占的比重下降,流通性成本的比重不断上升。而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过多地局限于生产领域,以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忽视对产品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的控制,这也就无法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 2.利益驱动导致成本信息失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有些管理者未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树立市场竞争观念,使成本管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有的企业领导以权谋私、吞占国家财产,企业人心涣散,无法加强成本管理。加之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流动性较强,他们对企业的承包期短,使企业行为明显出现阶段性,为突出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他们很少关心企业的发展后劲,在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待摊或计提等方面,出现了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人为地调整成本等现象,这样便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其他目的,只得继续伪造成本管理数据以粉饰财务报表。 3.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的现象,

收入与成本核算管理制度.doc

收入与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收入的概况 (2) 第一节医院收入的概念 (2) 第二节医院收入的特征 (2) 第三节医院收入的分类 (3) 第三章收入确认和计量 (4) 第一节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4) 第四章收入确认流程 (4) 第五章成本核算 (5) 第一节成本核算的含义 (5) 第二节成本核算的原则 (5) 第三节成本的分类 (7) 第六章成本核算的主要流程 (8) 第一节核算单元的确定 (8) 第二节科室直接成本归集 (9) 第七章成本分析 (10) 第八章附则 (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集团及下属子公司、医院(以下简称“集团及下属单位”或“公司”)收入与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确保公司财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的反映自身经营状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收入,是指公司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医院收入主要包括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收入与成本核算管理,是指收入确认、成本归集、分摊和核算等与收入和成本有关的全过程管理活动。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各医院的收入与成本核算工作。 第二章收入的概况 第一节医院收入的概念 第五条医院收入是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六条“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包括医院所开展的医疗、科研、教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时,需要消耗各种资源,为了使各项医疗活动不间断地进行,需要不断取得补偿,医院取得的补偿包括向病人收费、医疗保险机构付费,这些都构成了医院的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经批准可以利用暂时闲置的资产对外投资,投资取得的收益也构成医院收入。 第二节医院收入的特征 第七条收入产生于医院的日常活动 医院区别于企业,一般不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或商品流通活动,主要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和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医院的收入来源于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后收取的医疗收入。医院还可以通过开展同医疗相关的活动取得收入,如制剂生产、

如何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管理

如何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管理 如何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管理 一、成本 广义的成本包括原材料、工资费用、其他费用(包括水、电、煤气,购买餐具、厨具费用,餐具破损费用,清洁、洗涤费用,办公用品费,银行利息,租入财产租金,电话费,差旅费等)即: 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费用 狭义的成本仅指酒店各营业部门为正常营业所需而购进的各种原材料费用。通常酒店的成本核算仅指狭义的成本核算。 二、成本的组成 酒店成本一般包括直拔成本、出库成本、毁损成本(盘点净损失)三个部份,即: 酒店成本=直拔成本+出库成本+盘点净损失 所有酒店物资在进入酒店时须经过收货部验收(参与收货的人员有收货员和使用部门主管),经收货部验收后,收货部根据物资申购部门和物资性质区别其是否入仓,入仓的下入仓单,不入仓的下直拔单,直接拔给使用部门使用。

盘点净损失是指通过实地盘点,盘点数与账存数之间的差异。酒店运作期间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会造成账实不符的情况,如出品后因没及时开单没收到钱,酒巴员不小心打破酒水,服务员打破餐具,失窃等。 三、(消耗)成本计算 消耗成本的计算是以倒挤的方法计算的: 消耗成本=期初结存+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结存 其中,期初、期末结存分别为上期和本期期末盘点数量乘以单价所得,本期增加包括直拔、领料和调入(各部门之间物资调拔),本期减少是指发生的退货、调出及非常损失准予核销部份。 四、成本指标 1、毛利率收入减去直接材料即为毛利,毛利率是指毛利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指单位收入中所含的毛利 收入-直接材料 毛利率= ×% 收入 2、成本率成本(直接材料)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就是单位收入需要花费多少成本才能实现 直接材料 成本率= ×% 收入 3、成本利润率单位成本所能带来的毛利 收入-直接材料 成本利润率= ×% 直接材料 酒店成本控制

现代成本管理的五大理论

61 《商场现代化》2009年1月(下旬刊)总第564期 经营管理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先进的制造方式,如:敏捷制造、柔性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逐步涌现出来,使得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够适应现代的生产制造模式。在这种形势下,涌现出了很多新的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 一、作业成本管理 上世纪70年代初Staubus教授首次提出了作业和作业会计的概念,但是当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8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实际。Cooper和Kaplan等人在分析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后,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将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通过成本动因更为精确地分摊到产品成本中,从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计算是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作业成本管理使用作业成本的信息,其目的不仅要使所销售的产品和服务合理化,更重要的是明确改变作业与过程以提高生产力。它将成本管理的重心深入到供应链作业层次,尽可能消除“非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从成本优化的角度改造作业和重组作业流程;并且对供应链中的各项作业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定关键作业点,对关键作业点进行重点控制。应该说作业成本管理的出现使人们眼前一亮,它突破了传统的人们对于成本的种种认识,并为管理者拓展了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 二、战略成本管理 20世纪80年代初由英国学者Simmonds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他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Wilson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 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该企业的战略相结合,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各项成本行为,成本结构实施全面了解、分析、控制,从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区别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成本内容不断拓展,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所处环境及其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包括企业优劣势、竞争对手的威胁等,并依据自身所处的竞争地位及时调整竞争战略;成本范围不断延伸,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延伸到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手段不断丰富,已超越了传统的格式化的成本报告、成本分析模式,注重定性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并利用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各种成本信息服务于企业管理,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 上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国防部为了控制国防经费,努力使 物资的采购成本及在购买后整个使用期间的使用成本和废弃处置成本尽可能得低,从而产生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指在企业内部及其相关联方发生的全部成本,具体指产品策划、开发、设计、制造、营销与物流等过程中的产品生产方发生的成本,消费者购入产品后发生的使用成本、维护成本,以及产品的废弃处置成本。 70年代起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作为一种管理会计实践,开始由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倾斜。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力求使用户的使用、废弃处置成本尽可能低,因而越来越重视全生命周期成本。这一概念体现了企业作为社会中的经济细胞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促使企业从产品开发和设计的源头上控制产品的成本,逐步形成了成本设计的方法体系。 四、成本规划 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的丰田公司为了控制产品的成本,在新产品的开发阶段,就开始对成本进行估计,逐步形成了包括协作企业在内的一体化成本规划活动。这种方法是一种用于在产品设计阶段降低成本的方法,它要求企业在新产品开发阶段,为满足整个公司的利益,规划满足顾客质量要求的产品,在一定的中长期目标利润及市场环境下,决定产品的目标成本。之后的年份里,这种方法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被广泛应用在了企业实践中。 五、全面成本管理 20世纪80年代,Ostrenga全面地论述了全面成本管理的理论思想和构成全面成本管理的管理过程分析、ABC、连续改善等主要方法,认为要在一个企业中实现全面成本管理,首先要从管理过程分析的角度,全面审视企业现有的经营过程,并从中寻找存在的问题;其次要持续改善,全面地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 这些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产生的,它们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产品的成本,为决策者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理论和方法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它们各自还存在着许多巫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另外,各方法之间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需要后来人投入更大的精力将各种方法进行整合。 参考文献: [1]Kenneth Simmonds.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Management Accounting[C],1981, 59(4) [2]Wilson R S. Management Accounting:Method and Meaning.London: Chapman & Hall,1993 [3]Ostrenga M R,et al. The Ernst & Young Guide toTotal Cost Management. New York:Jonh Wiley & Sons,1992 现代成本管理的五大理论 岑 玢 董晓宏 石家庄经济学院

【餐饮管理】餐饮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

【餐饮管理】餐饮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

餐饮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 目录 项目一认知餐饮成本核算与控制1 模块一餐饮企业成本管理知识1 模块二餐饮企业成本核算知识4 模块三餐饮企业成本控制知识9 模块四菜单设计12 项目二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14 模块一采购概述14 模块二采购流程15 模块三采购成本控制17 项目三存储环节的成本控制20 模块一验收与入库20 模块二存储23 模块三出库、领用与发放26 模块四盘存28 项目四生产环节的成本核算与控制31 模块一菜点生产的成本核算与控制31 模块二酒水生产的成本核算与控制36 模块三宴会生产的成本核算控制39 项目五价格核算与销售控制40 模块一服务控制40

模块二价格核算41 模块三销售控制45 项目六其他成本的核算与控制47 模块一人工成本的核算与控制47 模块二低值易耗品成本的核算与控制48 模块三其他成本的核算与控制50 项目七经营效益分析54 模块一收入控制54 模块二利润的计算及分析56 模块三本量利分析57

项目一认知餐饮成本核算与控制 模块一餐饮企业成本管理知识 【能力培养】 任务一成本与餐饮成本的基本概念 1、成本与餐饮成本 (1)成本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济活动或到达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称之为成本。通俗地说,成本是生产和销售某一产品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成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成本属于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即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耗费的货币表现。 第二,成本具有补偿的性质。它是为了保证企业在生产而应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价值。第三,成本本质是一种价值牺牲。 (2)餐饮业成本 1)餐饮业成本的构成 从广义上讲,餐饮业成本包括生产和销售餐饮产品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即食品原材料成本、燃料成本、员工的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 2)餐饮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核算及控制订单法及分步法

成本核算与控制--订单法与分步法 一、定单法 (一)定单法的意义 定单法,又称分批法,是以产品订单为成本对象归集和分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 制造费用,并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企业。根据调查,在澳大利亚家具制作、机器与计算机制造、电器生产、印刷等行业的企业中使用订单法的企业分别为63%、65%、58%、73%。订单法的主要特点包括: (1)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订单。订单是成本计算的行话,有时确实指一份订单,但 有时也指一项合同、一个产品批次等等。 (2)成本计算与生产任务通知单的签发和结束紧密配合,因此,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它与产品 生产周期基本一致,但与会计期间并不一致。 (3)会计期间末没有在制品存货,因而不存在本期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未完工产品之间分配问题。(二)案例 【案例1】北京天法机械加工公司铣磨车间生产若干种零部件,2003年3月2日又新承接了两架机车专 用连接器,编号为2W47,3月8日完成。生产期间直接材料领料3次,金额(元)分别为660、506、238;参与的职工4名,为连接器耗用的工时(小时)分别为5、8、4、10,工资额(元)分别为45、60、21、54。制造费用按预定分摊率和实际直接人工工时进行分配,铣磨车间预计的制造费用总额320,000元,正 常产能下直接人工工时为40,000小时。根据这个案例,我们说明如何使用订单法计算产品的总本和单位成本。 (三)计算过程 在订单法下成本计算是从签发生产任务通知单开始(签发生产任务通知单的依据是销售订单)。会计人 员使用一张预先设计的“成本计算单”(图表14-6),紧紧跟随着产品生产的进度归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和制造费用,并计算出总成本单位成本。一个成本对象(产品、批次或订单)一张成本计算单。 1.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单(图表10-8)包括4个主要部分: (1)基本情况,包括产品订单编号、生产部门、开工和完工日期、完工数量等等。 这部分在表头的下方,具有编码的功效。 (2)用来归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这部分在整个表的中间。 (3)用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这部分在表的左下方。 (4)用来记录产成品的发运情况。 2.直接材料成本的归集 将直接材料归集到成本计算单中需要借助于领料单。不言而喻,在某种产品消耗材 料之前,必须先到仓库领取材料,因此,只要我们将各种不同产品、批次或订单区分清楚,便可以在领料 这个环节计算特定产品、批次或订单所耗费的直接材料成本。换句话说,将特定产品、批次或订单的领料 单汇总起来就是该产品、批次或订单的直接材料成本。领料单的格式如图表14-6,它包括三项基本内容:(1)基本情况,包括领料单编号、订单编号、部门和领料日期。这部分在表头的下 方,具有编码的功效,以保证记录的真实合法。 (2)领取材料记录,包括材料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 (3)负责人签字。 这样,按特定产品、批次或订单依次将领料单记录在成本计算单的直接材料部分。本案例共3张领料单,为简化起见,这里仅详细介绍1张,即图表14-6。这张领料单编号为14873,材料价值共计660元, 请对照图表14-6 和14-8两张图表,便可发现,领料单与成本计算单之间的勾稽关系。 领料单编号 14873 日期 2003年3月2日 订单编号 2B47 部门铣磨车间 1页

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成本管理

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_成本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作者:网络收集 下载前请注意: 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 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 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 时间:2010-06-10 21:23:41 成本是价值运动中企业要求的最低补偿,成本核算影响着国家、集体、个人三方的利益分配,同时成本核算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对于降低成本、费用,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和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分配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成本核算的指导思想有偏差。(1)成本核算重制造成本、轻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由产前、产中、产后构成的链条,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制造过程大大缩短,制造成本在产品成本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已逐步降低,而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等非制造成本在产品成本构成中的比重在逐步提高。但是,我国许多企业的成本核算仍滞留于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以生产制造过程的耗费为中心,因而,成本核算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2)成本核算重物质资料、轻人力资源。我国大多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主要以物质资料为重心,而未将人力资源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的范围不断扩大,知识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的比重日趋上升,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为此,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应该从传统的物质资本管理转向人力资本管理,构建起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结合的财务核算机制。否则,一切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将是不全面、不充分的。(3)成本核算重企业内部成本,轻社会环境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成本的构成应当是自然资源成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成本补偿只有包含这三方面的消耗和支出,最终才能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完全良性循环。 第二,成本核算的内容未及时拓宽更新。既然知识资源已成为生产要素的主要因素,因而知识资源的消耗理所当然地应成为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而现行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都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入管理费用,没有记入产品成本,这显然已不符合知识经济下成本的内涵,因此,如何完整地核算企业的无形资产,并将其价值记入产品成本将是成本会计的紧迫课题;同时,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创造发明知识、掌握和使用知识的人力资源的价值也应是成本核算涉及的对象;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劳动主体是智力劳动,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是该时代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因为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至今仍使用陈旧的设备、落后的工艺,生产加工“粗老笨重”的传统产品,浪费严重,附加值低,污染严重。必须将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减少消耗和排放,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 第三,核算的方法不够科学,亟待改进。首先,从成本的计算方法来看,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只有极少数企业采用分批法。一般来讲,品种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重复、单一品种生产类型,分批法适用

现代企业如何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1)

现代企业如何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和 成功加入WTO,企业将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性经营转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竞争机制使成本成为各种抉择关系的焦点。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新产品不断涌现,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耗费降低,进而使社会生产在更大规模上进行。竞争不仅使有利可图的产品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也推动着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企业需要通过价格调整等销售策略来扩大市场份额;为了抵消价格下降所形成的不利影响,企业需要降低成本,这就迫使企业将成本控制提上日程。成本与环境、成本与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均决定了企业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必须关注成本。 一、成本与成本控制 文中所指的成本是广义成本概念,所谓

广义成本,不仅指制造业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人工、折旧等可直接归属于生产成本中的耗费,而是比生产成本含义更为广泛的一个概念,是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全部耗费。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出现成本失控问题,就是没有从广义成本角度进行成本控制,因而强调广义成本概念是新的市场环境对成本控 制的要求。 成本控制是现代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成本控制系统通过对成本受控系统的输入 进行调节、干预,使成本受控系统的输出限制在控制系统预定的成本目标(即目标成本)和成本预算的范围之内,并最终实现成本目标。 二、成本控制目标的因素分析 确定成本控制目标要将成本控制放在 与企业经营活动、管理制度与战略选择的相互关系中进行考察。成本不是孤立的,成本的发生受到企业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又是企业制订各种管理制度、做出各种战略决策的依据。将成本控制的重心过分聚集于成本本身,有可能引发成本控制措施的实施和企

成本核算与控制

成本核算与控制 第1节概述 1.成本概念 2.成本分类 3.成本流动余财务报表的关系 4.成本计算原理 5.成本管理 第2节定单法与分步法 1.定单法 2.分步法 第3节标准成本系统 1.引言 2.成本中心的确定 3.标准成本制定 4.成本业绩计量 5.成本差异分析 6.成本反馈报告 第4节现代成本控制 1.引言 2.作业成本系统 3.目标成本系统 第1节概述 无论对组织还是个人,无论对盈利组织还是非盈利组织,也无论对大型跨国公司还街头小卖部,成本始终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在盈利组织中,成本知识不仅是会计人员而且也是所有其他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和董事长)工商管理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盈利组织的任何决策几乎无一例外地涉及到成本,只是涉及的程度深浅不同而已。成本知识的内容很多,本章无法面面俱到,我们将从成本信息用户或决策者的角度,重点讨论成本计算方法、成本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标准制定及成本业绩评价与报告。

一、成本概念 所谓成本,是指特定主体为了达成特定目的所作出的“牺牲”(Sacrifice)。这种牺牲通常用耗费或放弃的经济资源来计量或计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完全免费的午餐”,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所耗费。换句话说,成本是市场交易的结果,是“为了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东西而放弃的自己所拥有的有价值的东西。”理解成本概念需要注意两个要点: (1)计算盈亏的角度看,不同的主体使用的不同的成本概念。在这里,主体是指耗费或放弃经济资源的个人或组织。正如本书前面所述,一家正规的公司,其厂场设备必须计提折旧,然后作为成本的组成部分去抵减收入,计算盈亏;我国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日常并不领取工资,工资当然也不计入成本,而是包括在年终分红当中;更有甚者,大街上卖冰棍儿的老太太每天收摊儿后计算盈亏时通常既不对运载冰棍儿的手推车计提折旧,也不计算自己的工资。主体的多样化必然导致成本概念的多样化。本书使用的成本概念,是在“剩余主体理论”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 (2)从管理的角度看,不同目的需要不同成本概念。正如以下各节次所述,为了控制成本,必须有标准(计划或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为了进行决策,必须有相关成本、沉入成本、不可避免成本和机会成本等等; 二、成本的分类 为了系统地理解和运用成本概念,必须对成本进行分类。成本种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分类是按经济内容,兹以制造业企业为例予以说明。 按照经济内容,制造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成本可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1.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是指与以重新销售为目的而购入或制造的产品相关的成本。一般分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简称“料工费”。直接材料就是产品制造过程中耗费的原材料,通常构成完工产品的实体。例如电器公司生产电冰箱使用的薄钢板,杂志社出版杂志使用的纸张等等。直接人工就是直接生产产品的员工的工资、津贴和奖金。例如计算机装配厂装配工人的工资,汽车零部件厂车工的工资等等。制造费用是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不能直接追溯到产品上去的各项间接费用,并可进一步分成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其他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的内容很多,如折旧费、保险费、水气电等公用事业费、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厂场设备维护费等等。 对产品成本,还可以按计入产品的方式分成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前者包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后者包括制造费用。由此推延出来的成本计算原则就是直接成本直接计入产品,间接成本先分门别类地归集,然后再分配计入产品。 2.期间成本 企业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成本中除了产品成本,剩余的就是期间成本。顾名思义,期间成本就是与特定期间相联系,当然也与产品的生产有关,但与产品的生产数量没有直接联系,在计算成本的过程中,期间成本直接在损益表中摊销,而不必追溯到特定产品之上。期间成本一般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项。营业费用主要包括营销成本、配送成本和客户服务成本;管理费用主要包括研究与开发成本、设计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财务费用主要包括利息、银行手续费和汇兑损益等。 除上述按经济内容和计入产品的方式分类之外,还有几种分类特别值得说明: 1.按成本性态将成本分成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种分类在第X章已经介绍,此 不赘述。 2.按计算时间将成本可分成实际成本和标准(计划或目标)成本。前者根据成本实际发生的数额计算;后者则在成本实际发生之前计算,是进行成本计划、控制和决策的工具。 3.按决策权利将成本分成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在企业中,如果一个人的决策影响到某个成本项目是否发生或在多大程度上发生,那么,该成本项目就由这个人负责,属于这个人的可控成本,否则,即是不可控成本。在企业中所有的成本都是可控的(例如因为总经理可通过关闭工厂将成本降低为零),对于具体的成本项目来说,需要弄清楚的是该项目对谁或对哪个部门是可控的。

现代成本控制之作业成本模式

现代成本控制之作业成本模式作业成本模式是适应现代企业和制造环境而产生并得到广泛运用的一种新型成本控制模式。它在成本信息计算的精确性以及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作业成本系统(ABCS)开发的最初目的是试图克服传统成本计算体系对成本信息的扭曲,但随着ABC方法在越来越多企业的成功应用,发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系统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于是利用ABCS信息进行预算管理、生产管理、顾客的盈利性分析等的“作业基础成本管理(ABCM)”,这类极具成效并被视为现代管理会计“相关性的重获”的方法开始出现并受到普遍赞誉。如今ABCM已成为现代成本管理系统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控制手段。本文不妨将作业成本系统中所包含的成本控制模式称之为“作业成本模式”。一、作业成本模式的主要思想 成本控制思想是关于成本管理控制实质的概括和总结,它决定着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体系展开的基本思路,任何一种成本控制模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思想基础之上的,并以此为理论依据。作业成本模式也不例外,它体现了“价值链”思想和“二维”成本观。(一)“价值链”思想价值链(Value Chain)思想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85年在其所著《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中提出的。波特认为企业价值链由一系列可以导致一个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作业而形成,是一个企业用以“设计、生产、销售、进货以及维护其产品”的内部过程或作业的集合。企业通过完成一系列作业而产生价值,他强调:“一个企业

的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波特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两类: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主要活动是由投入到制造产品、销售和发送至客户手中以及售后服务等活动直接构成。包括内部后勤、生产活动、外部后勤、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辅助活动是支持主要活动并与之相联系进而支持整个价值链的各项活动。包括采购、产品开发和技术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 所谓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和评价企业内部之间,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实现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价值链分析是一种战略性成本管理方法,它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成本竞争力。在作业成本控制模式中,企业为顾客提供产品的业务过程被认为是由一系列前后有序的作业构成,企业的整个物流过程就是一条由此及彼、由内到外连接起来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至将最终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最终产品,作为企业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因此,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也就是说“作业链”和“价值链”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是有类似之处,所不同的是,“作业链”从实物的角度考虑作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而“价值链”从增值或不增值的角度考虑作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价值链分析涉及的范围从内部看,不只包括生产环节,而且还包括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环节,从而扩大了成本分析

某公司成本费用核算与管理办法

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文件 钢城集团财务〔2010〕198号 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 成本费用核算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钢城集团”)成本费用核算,及时准确地反映各下属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和钢城集团总体生产经营成果,加强成本费用管理,促进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根据财政部颁发的2006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试行)》等相关文件,结合钢城集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是钢城集团成本费用核算与管理的总体原则,包含了制造、商贸、建筑施工、劳务、房地产五大行业具体

的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费用预测、预算、控制、分析、考核、检查等管理内容,适用于各单位。各单位须根据本办法并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修订本单位具体的成本费用核算与管理制度,报钢城集团财务部备案。 第三条成本费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开展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制定成本预算,分解成本指标;组织成本核算,反映经营成果;实施成本控制,考核成本水平;分析盈亏原因,挖掘降本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条成本费用管理是钢城集团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在总经理领导下实施成本管理责任制,全面进行成本控制。钢城集团各职能部门对职责范围内的全公司相关成本费用负责管理与控制;各单位经理(厂长)负责落实本单位成本管理责任制,实行成本费用归口、分级管理,要求指标细化、职责明确、核算真实、控制有效、考核严明。 第五条钢城集团及各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严格遵守钢城集团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不得虚列、少列或不列成本;严禁擅自扩大费用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严禁弄虚作假、乱挤乱摊成本损害钢城集团利益。 第六条钢城集团财务部是全公司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 主管部门,负责对各单位的成本费用核算与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评价;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成本费用开展核算与管理工作,并负责对所属下级单位成本费用核算与管理进行监督、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摘要]:现代企业具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点。而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传统成本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因此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而是应立足于整体的战略目标及企业外部环境,并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 [关键词]: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现状思考 现代企业具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点。而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传统成本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因此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而是应立足于整体的战略目标及企业外部环境,并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本文就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立足点以及怎样进行成本管理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1、企业价值补偿不足 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使企业资产价值流失严重,价值补偿不足,而且企业一般物流管理失控,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 2、产品损失成本增加 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陈旧落后,原材料质量不好,运输管理不善,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次品,废品造成的质量损失严重。 3、企业成本信息核算失真 成本核算不实,一方面是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另一方面为达到某一目的进行人为调节成本数字,潜亏严重,企业虚盈实亏。 4、成本管理短期行为严重

由于近年来,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企业只包利润,不包成本,短期行为泛滥,以包代管,管理不力,监管不严。 5、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没有充分认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无须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竞争,实际上就是企业成本的较量。 6、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理念 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而意味着高效率,但未必就是高效益。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这种做法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救灾与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理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7、传统成本管理落后,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成本管理范畴过窄。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重生产成本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二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决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有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在管理领域上,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没有拓展到技术领域或流通领域;在管理体系上,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难

电视节目生产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

电视节目生产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上) hc360慧聪网广电行业频道2004-03-04 09:11:48 作者:闫忠军 电视节目生产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是电视台或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成本管理的两个基本环节,也是成本管理的基础。这里仅就电视节目生产的成本及其核算、控制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成本 电视节目生产成本反映的是电视台或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当期节目(产品)所包含的成本。参照我国有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电视节目成本并不等同于电视机构的费用支出,而是指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电视节目所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产品制造费用的总和。 电视节目生产成本的直接材料费用指采编后直接构成电视节目实体或主要部分的原料和材料成本。在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直接材料的价值一次全部转移到所生产的节目产品中去,构成了节目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各种规格、型号的磁带费用、磁带标签费用等物料消耗费用。 电视节目生产成本的直接人工费用指电视节目生产中对原料和材料进行直接加工制成电视节目产品所耗用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贴,以及按规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此外,由于电视节目生产的复杂性(复杂劳动),人工费用往

往还包括支付给节目生产有关的策划创意、撰稿审稿等服务所形成的稿酬(或称劳务费)。 电视节目成本中的产品制造费用指电视机构为组织和管理电视节目生产 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制造费用是电视节目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摄录像设备、后期编辑制作设备、演播室(或转播车)及其设备、车辆等等的使用费和折旧费(或租赁费)、办公费、水电费等。根据电视节目生产的特点,制造费用还包括置景费、置装费、化妆费、道具费。此外,电视节目生产还包括一些具有经营特性的经营费用:像通讯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这些也间接地构成了电视节目生产中的成本。 显然,这里的电视节目生产成本只是电视节目直接生产环节所发生的费用,而不是整个电视节目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大的生产过程中的费用。但电视节目生产成本是电视台或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成本构成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电视机构成本费用的一般经济规律。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原理,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之和,亦即单位商品生产中的物化劳动耗费和活劳动耗费。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总成本就是由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之和构成的。电视节目在企业化管理的意义上,其生产成本同样由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构成。电视节目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材料费用和产品制造费用就是不变成本,而直接人工费用则是可变成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产品制造费用之和,就构成了现实的电视节目生产总成本(成本)。 成本在经济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成本的回收或补尝是进行再生产的条件。对于电视机构来说,必须在电视节目播出(或发行)后,通过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