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 名家山水画作品集(1)

清 名家山水画作品集(1)

清 名家山水画作品集(1)
清 名家山水画作品集(1)

清名家山水画作品集(1)

山水图汪之瑞立轴纸本墨笔纵79厘米横5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汪之瑞,生卒不详,清初画家。字无瑞,休宁(今属安徽)人。初从李永昌学画。工书,擅山水。悬肘中锋,运用渴笔焦墨,多作披麻、荷叶皴,为其家乡黄山山石之皴斫也。爱作背面山,兴至落笔,如风雨骤至,顷刻数纸。与弘仁、孙逸、查士标,为新安派四大家(即海阳四家)。传世作品有《为跨千写山水图》《虚亭诗意图》《溪亭纳秋图》。图作者用渴笔、焦墨,画远山疏林、小桥流水,山石有皴无染,画风近黄公望。自题“已丑(1649)夏五月,画似跨千老盟兄,时余游豫,不觉笔下有离别之气,瑞识。山水图髡残卷纸木水墨淡设色横76.2厘米纵37.5厘米(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此幅画法似出自元代王蒙,皴笔粗细繁疏,水墨浓淡燥湿,皆能脱尽笔踪而备极变化;再略施浅彩,画面呈现出一片光影清明柔美的景色。造景尤其诡奇奥妙,缅邈幽深,出人意料,而又能不失真山实水的面貌,令观者目驰神往,堪称佳作。山水图髡残册页纸木水墨设色纵37.5厘米横76.2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重峦叠嶂,苍松杂树,浓密荫郁,其下楼阁屋舍错列,有两人凭栏远眺。画幅左面则空漾苍茫,以现水面之辽阔,从而使画面平稳。构图布局独具匠心,用笔苍劲老辣,画境有幽逸

之气。山水图髡残册页纸本水墨设色纵37.5厘米横76.2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是图画参天古树两株,枝横叶茂,树下茅棚屋舍,四周青竹杂树丛草相围,屋内两人席地而坐相对话。水阁下溪流湍激有声。视线远推,山峦缓坡外,水面云天相接,苍茫无际。此幅笔墨苍浑,气势酣畅。山水图樊圻册页绢本设色纵13.1厘米横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册气格高爽,肃穆恬静。画山石用小斧劈皴,渲染轻清。各图或深远,或高远,或平远,或山石环抱,或宾主相揖,或开嶂拘镍;水则或垂石隐泉,或云流泉断,池馆廊庑,平居四列;河房茅亭,钟鼓楼台,巨舰江船,气息宛然。雨湿江南,云雾蒸腾的夏景;蟹爪纠结,山峦湛凝,村落恬静的冬景;桃花盛开,山石岐岐,醉泉珠溅的春景;石壁高耸,远帆隐约的秋景。画来都合乎自然之理,得烟云飘渺之趣。此处选印两页。山水图樊圻册页纸本纵29厘米横23.5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此册共六开,现选印两页,之一写巨石高峰叠翠耸立,山间树木挺立成林,云气烟岚环绕不散,溪水蜿蜒曲折而伸。之二画江水波涛,渔舟扬帆,山峦平坡,树木繁茂葱郁,涧水曲折回转急流,茅台亭阁隐现。画境幽深,恬静秀丽。山水图龚贤扇面水墨纸本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两幅山水扇面图,当是作者清雅隽逸、古秀峭劲之作,画家借鉴南宋“半边”“一角”式的构图方式,画得格外空旷虚淡。尤其是两幅近景中树的画法,

既有横点叶、直点叶,也有双勾圆点叶、圆笔疏点叶,它们高低参差,掩映得势,浓淡互照,绝无雷同,乃全局的得意之笔。至于茅棚屋舍、小桥溪水,则更是平添风韵之致。山水图高岑长卷纸本纵23.6厘米横137.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山石以粗笔勾勒轮廓,浓墨点苔,披麻、解索、折带皴相间,长皴、短斫交错,属沈周粗笔遗意。而其中树枝繁密的点叶,屋字细秀的用线,以及轻淡明雅的敷色,又有文徵明的意韵。画面点缀江上扁舟、潺流涧水,则添生动之气。山水图吴宏扇面泥金纸本水墨纵16.2厘米、横52.3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吴宏,生卒不详,清初画家。字远度,号竹史,江西金奚豁人,寓江宁(今江苏南京)。诗书均精。幼好绘事,自辟蹊径。顺治十年(1653)曾渡黄河,游雪苑,归而笔墨一变,纵横放逸,得诸家之长而能出己意。偶作竹石,亦有水墨淋漓之致。与樊圻、邹苗、叶欣、胡性、谢荪、高岑、龚贤为金陵八家。传世品有《柘溪草堂图》《山水图》《水榭待客图》《山村樵牧图》。此幅画远山淡抹隐现,近处山石老树楼阁。咫尺千里,苍苍莽莽。山石用方硬而带刚性的直线勾括,棱角分明。皴法则纵横恣意,似乱柴,奕斧劈皴,方峭瘦硬。但整幅疏密得宜而显工整。山水图邹拮立轴绢本水墨纵211.5 厘米横50.5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巨岩峭壁,深涧杂木成林,有房屋筑于崖上苍松下,山间溪水弯曲蜿蜒。简淡清逸,朴质古拙。山水图邹拮册

纸本设色纵33厘米横16.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山水图邹拮册绢本纵33厘米横29 沈阳博物馆藏两图为同一景,只是画家用不同的时间来描绘。图写山岭一角,丛林密树,林间曲径通幽,孤塔茅屋,掩映其间。笔墨粗健,色彩沉郁,凝重苍劲。山水图叶欣册页纸本纵22.1厘米横16.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叶欣,生卒年不详,清初画家。字荣木,云间(今上海市松江)人,流寓金陵(江苏南京)。善山水,学宋赵令穰法,复师明姚允在之意。曾作《断草荒烟图》《孤城古渡图》等,风格淡远。曾为周亮工画陶潜诗百页,用笔楚楚,为世所珍。与龚贤、樊圻、吴宏、胡性、谢荪、高岑、邹苗、为金陵八家。传世作品有《矶边帆影图》《桃花书屋图》《葛洪移居图》等。现选印两页,其一画突兀大山峰,其下秋林密布,平缓的滩渚汀洲宽阔,又使山势显得些许雄壮。小桥流水,古树横枝,文人雅士,自得其乐。其二写崇山密林,山径蜿蜒曲折直上。布局疏落有致,简洁开朗,境界淡远幽旷。山水图叶欣册页纸本纵22.1厘米横16.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三画山峦平冈,树木花繁叶茂,屋舍房宇掩映其间,溪水环山,波光粼粼,船上人物,形神动态俱足。图四写崇峦密岭,老树繁茂处,却有寺院深藏,小桥独亭,涧水汹流。笔法方硬兼圆润,景致工整又简练,独具一格。山水图罗牧立轴纸本墨笔纵212厘米横113厘米沈阳博物馆藏罗牧(1622-1704),清初画家。字饭牛,

江西宁都人。寄居江西南昌。善画山水,笑意空灵,在黄公望、董其昌之间,得魏石床传授,林壑森秀,墨气渝然,颇具韵味,时称妙品。江、淮间人师之者众,为江西派创始人。性格敦厚,重友谊。与徐榆溪友善。传世作品有《秋林高岫图》《墨笔山水图》《林壑萧疏图》。画高峰突起,群峰衬托,泉涧叠流,云烟浮动,苍松相映,杂林参差;构图平稳,意境清新。笔法流畅沉着,墨气渝然。自题“丙子六月用董巨笔意为西庚先生并正,双江罗牧。”此图为画家晚年之作。山水图徐枋立轴纸本水墨纵98.5厘米横41.7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徐枋(1622-1694)清代画家。宇昭法,号俟斋,又号秦余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工诗文,善画山水、芝兰。书善行草。著有《居易堂集》等书多种。此图山势崔嵬有雄气,远山重叠而秀润,林木森然郁茂,山溪源远而流长,近山空亭,渺无人迹。空旷淡雅,意境清幽。笔墨法自董巨,富有江南山水之美。清·张庚《国朝画徵录》称:“用笔极整饰工致,墨气淹渍明净。”此幅可为印证。款识自云:“近自然不落凡径,庶几古人所称笔补造化者也。”追求悄然绝尘,作神仙中人的意境。山水图朱耷立轴纸本水墨纵160.6厘米横78.0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朱耷(约1624-约1705)清初画家、诗人。本名统蓥,明宁王朱权后裔,封藩南昌,遂为江西南昌人。明亡,深受刺激,由口吃而佯作哑子。并剃发为僧,历时十四年(1648-1661),

作品多署八大山人,笔形似“哭之”或“笑之”。别号有雪个、传綮、驴屋等。擅画山水、花鸟、竹木,画面着墨不多,均生动尽致,无景处亦成妙境,所创意境,别具灵奇。与原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对后来写意画派影响极大。传世作品甚多,有《牡丹竹石图》《竹枝图》《鱼鸭图》《孔雀图》《双雀图》《山水图》《河上花图》和《荷石水鸭图》等。此图亦名《秋林亭子图》,写秋树茅亭、地老天荒之景,笼罩着一派荒凉静寂、无可奈何的气氛。布局独特,内涵丰富。山水图朱耷册页纸本水墨纵54厘米横4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画山峦石壁,老树横枝,溪流人家。境界幽旷,用笔姿意,画面显得奔放苍健。山水图吕焕成册页绢本设色纵33.1厘米横26.2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吕焕成,生于1630年,卒年不详,清代画家。字吉文,浙江余姚人。善画花卉人物和山水。好作斧劈皴,风格近似明代著名画家戴进。所作道、佛神像,笔法工整,设色古雅。此册共八开,均作山水小景:或青绿设色,桃花山庄;或长途行旅,歇憩小店;或仿米山水,山色空朦;或携杖相邀,秋山观瀑;或小船垂钓,意境幽静;或停舟闲坐,悠然自得;或平原小景,萧疏空旷。此选二幅,其一雪山迷茫,枯木萧疏,长廊水榭,老者临窗,寒气逼人,意境隽冷。图二峰岩奇特林木苍秀,两老者漫步闲谈于树下幽径,境界清旷。勾勒渲染,皆极工致。山石树木受蓝瑛影响而自具面目。

山水图恽寿平册页纸本纵28.7厘米横34.4厘米首都博物馆藏此图册选二开。上图为《荷香水榭图》,写初夏湖边小景。杨柳数棵,新叶催发,树荫水榭一座,湖边荷花盛开,散发阵阵清香;水榭中一人倚窗赏景。此图笔墨淡雅,设色清秀。自题:“荷香水榭。赵大年有此图,略用其法。”下图为《春山暖翠图》写明媚春山景色。远处晴岚覆翠,云漫山麓;近处桃红柳绿,清波相映,色彩绚丽,春意盎然,别有一番清雅灵秀的韵致。自题:“春山暖翠。戏用僧繇没骨法图意。”山水图顾符稹立轴纸本设色纵121.5厘米横79.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符稹,生于1635年,卒年不详,清代画家。一作符祯,字瑟如,一字松巢,号小痴,江苏兴化人。善画山水、人物。画学唐代著名山水画家李昭道。工细入毫发。贫困时以卖画自给,故临摹古画者颇多。亦能诗、工书。此图中远山层叠,云漫山腰,衬映山村。山下有耕者种田,江中有渔夫捕鱼。近处江边在高树坡石掩映中,隐现数幢幽雅的重楼矮屋,有幽人逸士活动其中,具有浓丽的山居生活气息。布局清旷,山石用线勾出轮廓,浓墨点醒,笔法工整而有潇洒之趣。山水图原济册页纸本水墨纵24.5厘米横3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册选印两页。其一画白云环绕松岭云壑,书斋屋舍深藏其间,境界幽谧。其二绘远山连绵近石重叠,树木浓郁,云雾环绕,溪流清波。岸畔有马数匹,或已入水前行,或安然饮水,或穆然静立,

境界深远山水图黄鼎立轴纸本水墨119.5厘米横4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重峦叠嶂,丛树密林,山溪汇合,沿溪树林间舍人家掩映其中。布置精心,境界幽旷,笔墨苍劲。山水图袁耀册页纸本设色纵27厘米横33

厘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袁耀,生卒年不详,清代画家。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袁江之侄,一说袁江之子。工画山水、楼阁、界画。画风工整、华丽,与袁江相似,其精品有胜于袁江者。花鸟亦佳。存世作品有《骊山避暑十二景》《阿房宫图》等。约活动于乾隆中期。所选两页分别为《百岁旧人谈旧事》和《农户小桥》,前者画四株参天古树,偃卧横枝,探出廊亭檐外。远山一抹,显出水面之深远。亭内,两百岁老者对坐而谈,一童子侍立旁侧,一童子庭内煮茶,别具情致。后幅写农家生活,阁楼依山傍树而建,形成一座小院,院内院外,人物动作栩栩如生,不远处的小桥上,有人背负重物而行,充满了生活气息。山水图张宗苍立轴纸本设色纵144.6厘米横75.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宗苍(1636-1756)清代画家。字默存、墨岑,号篁村、太湖渔人,晚称瘦竹,江苏苏州人。黄鼎弟子始以主簿理河工事,高宗乾隆时供奉内廷。善山水笔力沉著,山石用千笔积累,后以焦墨醒,并专于渴染,林木葱蔚。尽去画院甜熟之习。传世作品有《草堂趺坐图》《仿董北苑山水图》《雨洗秋山图》。山水图沈宗骞册页纸本设色纵18.5厘米横25厘米常

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此图册选二开。图册之一,绘青山迷朦,山脚下数棵梅树,或虬曲,或挺拔,形姿不一,枝上梅花正待开放,其后一片丛竹。梅竹丛中显露一草屋,屋主人正在观赏窗外之景。此图远山以没骨烘染为之,近景则以勾勒为主,辅以皴点,形成对比,具有诗意。图上自题:“梅与竹皆清之绝者而共处一区,其清境何如耶,彼幅中凭几而观者,其殆子猷和清之流乎。芥舟。”图册之二,以平远构图,绘河溪两岸景色。近景土坡青松挺立,配以杂树数棵,姿态各异,树荫下草亭临溪而座。河溪对岸,丘陵山岗,丛林苍翠,溪水曲流,远山连绵起伏。作者试用李升没骨法并参以米家点为之,设色艳丽浓重,别具韵趣。图上自题:“唐李升善没骨山水,董思翁当仿之,秀润古雅,灼灼如芙蕖出水,又如美女靓妆,当牖明丽欲绝,异不能再得华亭妙腕也。芥舟。”山水图方薰册页纸本墨笔纵2S厘米横21厘米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此为山水册中之一,为仿五峰山人文伯仁笔意,用侧锋渴笔淡墨写山石树干,浓墨点树叶,墨韵粲然。淡雅疏旷,逸人持杖,步履山水之间,情景交融,得自然之天趣。山水图潘恭寿册页纸本设色纵24厘米横28.2厘米镇江市博物馆藏潘恭寿(1741—1794),清代画家。字镇夫,号莲巢,江苏镇江人。能诗善画。少学山水,苦无师承,王文治遂授以书家用笔之道。恭寿复取古迹临仿,画乃益进。山水规仿文徵明,花卉取法恽寿平,画佛像及仕

女,亦韵秀而饶古意,竹石亦佳。传世作品有《江帆远岫图》《烟云阁图》《写柳永词意图》《仿戴逵破琴图》。此所选其中一页《仿陆子传》,画山石壁立,层峦叠翠,平缓处,老树横枝,其下,溪流有声,绿草丛茵,两高士席地而坐,欣赏周围美景,童子则抱琴侧畔待唤,各自神形俱备。画面苍古隽逸。山水图刘彦冲立轴纸本淡设色纵137厘米横49.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刘彦冲,生于1809年,卒年不详,清代画家。号泳之,四川梁山人,寓居吴门(苏州)家境贫寒。工诗文,善山水、人物和花卉。师法朱昂之而青出于蓝。为晚清杰出的画家之一。传世作品有《山水轴》等。此图又名“群峰积翠”,画群峰丛林,平湖茅舍,呈秋天景色。峰下烟云出没,湖边小船停靠,富有一定的生活气息。用笔峭秀清苍,是刘氏代表作。自题:“群峰积幽翠,止水澄天镜,丛木坐秋凉,飞云变朝暝。波深荇藻静,地远衣冠胜。意惬遂忘机,神闲足怡境。此中无尘坌,漠漠棹烟艇。庚戌长夏,拟黄鹤山人遗意,彦冲作於归实斋。”山水图虚谷册页纸本设色纵18.9米横25.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虚谷(1824-1896)清代画家。僧,俗姓朱,名怀仁。号倦鹤,又号紫阳山民,徽州(今安徽歙县)人。曾为湘军军官,后出家为僧。经常来往於扬州、上海之间。工画花鸟、蔬果,亦善写真。用乾笔偏锋,冷峭新奇,别具一格。画松鼠、金鱼,善用破笔,生动超逸。有《虚谷和尚诗禄》传世。此册共十四

开,分别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皆是江南风景。此选二开。此册的山水技法,虽受程穆倩的枯笔影响,空灵处得弘仁、倪瓒的萧疏之情,然又自成一格,有独特个性。山石皴法掺入书法笔意,侧锋、逆锋兼用,线条冷隽而不枯槁,浓淡相间,墨色融合一体;山峦丛树间敷以石青、石绿重色,构成冷隽奇峭的风韵和鲜明独特的艺术风貌。彩笔山水图

朱耷立轴纸本水墨纵154.9厘米横49.3厘米(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此图丘壑布置,远宗董源、倪瓒,近效董其昌,别开蹊径,在画面景物繁密的近中景留出一片空白,其上绘一孤亭,令人产生空灵通透的感觉。山石树木皴笔、勒笔全出中锋,随后秃笔擦染,浓墨横皴,笔墨老辣纵横。此图为朱耷70岁后所作的大幅山水画。仿黄鹤山樵山水图谢时臣立轴纸本水墨纵58.9厘米横31.3厘米南京博物馆藏此图为谢时臣的细笔山水佳作。写溪山胜境,山岚层叠,丘壑玲珑,栈道盘旋延伸,楼阁亭轩错落,士人童仆其中,还有雾气升腾,飞瀑直泻,湖光粼粼。画山石用解索皴,点苔用渴墨,皆为黄叔明笔法。此图布局稠密,笔势纵横,墨色淡雅,清丽潇洒。春景山水图钟钦礼立轴纸本水墨纵139厘米横82.6厘米(日)金地院藏图中绘古木虬曲,怪石自山脚斜出,江面开阔,远处重峦叠嶂,一派春意盎然之景。一人于桥头垂钓,抱膝而坐,正与靠岸的船主搭话,船上什物清晰可见。画树用笔生拙朴质,画石皴法如斧劈刀削,远

山则层层渲染,充分表现了浙派绘画水墨苍劲的特点。雨景山水图孙克弘立轴纸本设色纵171厘米横72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孙克弘(1533—1611),字允执,号雪居,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官汉阳太守。工诗文,能书法,绘画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精。图中画远山雾霭,近树清波,板桥屋舍,点缀其中。用笔圆润,墨色浑厚,表现了春天的雨后景色。此图自题诗云:“僧房十日掩紫关,闲看浮云自往还,无限天机心会得,起来磨墨写房山。”全幅诗情画意,皆含仿米之意。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 中国历届美展第一届《参军》王式廓(素描)王式廓(1911—1973) 字子容。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由村人。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早年学习美术,1930年入济南爱美高中艺师科学习西画,,开始学习西画,并关心革命。“九一八”事变后,担任爱美中学南下请愿团二大队队长,赴南京参加全国学生的联合示威游行,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第二届《红杏枝头春意闹》于非闇(彩墨画)于非闇:1889.3-1959.7,字非厂、名照,别号闲人。出生于北京,原籍山东蓬莱。擅长中国画。自幼得书画家传。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作品有《玉兰黄鹂》、《丹柿图》、《牡丹鸽子》等。著有《非闇漫墨》、《艺兰记》、《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出版有《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等。第三届《平型关颂》姚天沐李玉滋姚天沐:,1930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51年考入东北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毕业分配到山西工作,历任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等职。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

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李耕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玉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 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常务理事、山西壁画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第四届《搬运图》罗德安(搬运工人)年画罗德安:一九四二年生。湖南株洲人。擅国画。株洲市搬运站。自 学美术,在株洲市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工作,业余创作。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作品有《搬运图》、《普通劳动者》、《母亲的忧虑》等。第五届《人民和总理》周思聪151x217cm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著名女画家。天津市宁河县人195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郭味蕖等诸位名师指点,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为北京画院 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六届《太行铁壁》杨力舟王迎春(北京)190x178cm 杨力舟1942年生于山西临猗。画家。兼擅油画、中国画、书法、美术评论。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曾参与筹建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协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委、研究员。历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副主席。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王迎春女,

中国画作品赏析

中国画作品赏析 系别:教育系班级:12应心班姓名:张晴雯学号:122212150 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于全世界,诗意,可以说是中国画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往往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使人在看画赏诗之中,充分享受着艺术美! 阎峰的中国画风神超逸韵致清婉。或设色、或水墨,或斗方、或扇面,或巨幅大作、或雅致小品,在从不以画家自居的阎峰笔下俱是神采飞扬,从容自得。虽然阎峰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多次参加国家级艺术作品的展览但一直很低调,看得出阎峰是训练有素。有备而来,随心所欲之间,个性使然。 阎峰出生大连,从小在东北部队大院长大自幼爱好丹青,15岁随父母来到苏州。他的身上有着东北汉子张扬豪爽的个性,在他的巨幅大作中能明明白白的感受到他的大道天成。然而他也有江南委婉细腻的一面,他的扇面小品颇具诗意,运思落笔,不紧不慢,指掌之间心会神融,意蕴悠长。 “搜尽奇峰打草稿”,生活中的阎峰是一个有心人,他深知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心灵感受。注重绘画创作题材的积累,他曾无数次在海边驻足、在山林穿越、在乡村往返,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收获心性。因而他笔下的山峦、河流、乡村,不仅形象独特,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既“我有我法”又“言之有物”,用笔老辣、爽利,甚至有点恣肆,浓淡枯湿的变幻,在墨块和线条的交融中意蕴万千。 令阎峰颇为得意的是他精心创作的以海为题材的作品,他的《海》长卷系列作品大都场景开阔,气势宏大,汹涌澎湃的海浪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二,在视觉上有一种极大的冲击力。其中以画面辽阔、气韵生动、人物传神最为惊异,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但见突兀的山石上,人物形象凝神远望,咏叹人生,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堪称力作。而他的斗方、扇面人物小品不求大雄强、大气派,呈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或听涛、或对弈、或静观,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可谓风神超逸,韵致清婉。 阎峰说他的艺术作品创作,来源于生活中对生命的感悟,他说很幸运赶上这么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时势造英雄。这个时代太需要英雄,激情岁月推动着我的创作。继承传统、创作唯一,是我的创作追求。 他说感谢生活在这个时代,不论生活在贫困还是富贵时,今后他

中国写意山水画的特点及举例

1、以形写神,以神写意。 从古到今,中国的绘画一直围绕着一个形的问题在作文章。在绘画的初萌阶段,由于造型能力差,那时的形是简单而幼稚的,是似是而非的,也可以说是“以意表形”。随着绘画经验的不断积累,写形的功能大大提高,进入了“以形写形”的阶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画家们并不以形似为满足,逐渐认识到了“神似”的重要性。即在造型上表现对象的内在本质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才算真正达到绘画的目的。 最先提出“以形写神”理论的是人物画家顾恺之。后来引伸到中国写意画领域,逐渐比为“以神写意”的意象造型观念。是中国的写意画摆脱了自然形的限制,而追求以笔墨为载体的情感宣泻。由于开拓了表现上的自由空间,画家笔下的形象既跳出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再现的制约,又由于形的限制而避免了过于的随意性。使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形的观念,又有自我情感的表露,达到极完善的幻化境界。关于形神论的观点,历代都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北宋苏轼提出“作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虽不免过于偏颇,但观点是明确的。元代倪云林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则是文人画家的一种偏激言词。二者都没有把形神的关系界定清楚。对中国写意画的形神问题阐述的最精僻的莫过于齐白石,他说:“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之间就有了一定的空间,画家在作画过程中,积极地去作物象的内在本质即神韵的追求,为了达到目的,就要对物象的特征加以强调、夸张,对形进行必要的概括、取舍、归纳。这个过程叫做“遗貌取神”,这种造型观念叫做“意象造型”。 2、骨法用笔、以书入画。 “骨法用笔”是谢赫六法中第二位,它用“气韵生动”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骨法”是指客观物象的形神结构,“用笔”则是用笔方法,用笔技巧和艺术表现。唐代张彦远在《论画六法》中提出“骨气形似皆本立意而归乎用笔”。说明“骨气用笔”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不但要表现客观对象的基本结构、神韵,还要表达画家的主观感情和艺术创造。在写意画中,笔墨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为特殊的用笔方法所产生的形式美,也表现为笔墨情趣。 黄宾虹先生根据中国画的审美要求,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创作经验,把用笔归结为平、圆、留、重、变五法,他说:“用笔须平,如锥划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以上是用笔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至于具体操作中如何灵活掌握,还要懂得一个“变”字,要留有余地,要掌握好分寸,过分了同样也是弊病。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等先生追求线条的凝重深厚,注重留的作用,因此行笔相对较慢,但也并不是处处都慢,该快时还是要快的。有的画家追求线的流畅,行笔速度相对较快,有气势磅礴、一气呵成之感。至于怎样才好,这与每个人的实践经验、审美情趣有关,不可强求一律。至于用笔中的苍、老、活、松、涩、劲、毛、挺、圆、厚的艺术效果,一个“变”字都能概括,靠在实践中去体会去灵活掌握。

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以《高存山居图》“合壁”的文化事件作为本课的导人,创设山水画鉴资的问题情境。 为什么中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部的山水情怀?观看《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观察图像 考问题

1 一、山水情怀 问题情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不下 幸筵,坐穷泉壑” 《叙画》所述:“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 思浩荡。” 展示《富春山居图》 提问: 1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作风景画? 2.从文中和图中你是否感觉到“山水”是 ”畅神”的乐? 3.“山水”为什么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 家园? 4。为什么说“山水以形媚道”? 5.《富存山居图》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内心 情怀? 归纳:山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他们 心系家国天下,悠游山水之间常常是种奢望, 山水画的出现,满足了“不下堂金,坐穷泉 壑”的追求。 探究、讨论、思考。引 用画论的原文还原山 水面创作的时代背景。 阅读教材中的“探究发 现”,深人思考。

归纳:山水圃的创作源于自然,画家只有饱游饮看才能从外在的自然山水中汲取创作素材,在头脑中提炼概括,神领意会,令“山而兼数士百山之意态”。 探究发现3 三、因心造境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山水画移情作用 的“相关链接”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山水圃的灵魂? 《吉卞隐居图》怎样经营“留白"? 《六君子图》是怎样的留自方式? 两件作品的留自有何不同?给你怎样的艺 术感受? “留白”对山水画意境的表达起到了怎样 的作用? 2.《溪山行旅图》与《踏歌图》分别表达 了什么意境? 归纳:山水画是实境和虚境的统一,是情与 景的统—。对山水画意境的欣赏取决于观 察者的人生经验与文化修养。 阅读教材26页的 “相关链接”思考回答 问题。 画中山水与真实山水 对比。 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活 动。 根据学情的差异 性,纳学生的表述 “实境”指的是自 然中存在的山水, 虚境”是画家通过 各种绘画语.融合 自己的想象感情、 志趣是现出来的山 水。 探究发现4 课堂总结山水画原自对自然山的生,但又超越具体 时室,具有纯粹的、普巅性的美,是中国 传统山水画的特质欣赏山水画意境与个人 人生经验、文化修养相关联,同学们在学: 习和生活中注意自我丰富、自我提高。 在教师的组织对本节 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联系现实 生活发表见解,综 合培养和提升美术 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评价以《富春山居图》为例,能否说出中国传 统山水画的特点?能否从构图、笔墨等方面 谈黄公望此画的创作寺点?能否根据他的 人生经历,谈谈文人画家怎样借山水创作 抒发内心的情怀。 依据教材附录中 的“学生学业水平综 进行自我合评价表” 评价. 互评,在学习评价中得 教师通过问题指导 学生自我评价,对 应本课评价量规落 实核心素养。

吴子深国画作品欣赏

吴子深国画作品欣赏 吴子深国画作品欣赏作者:风行者 吴子深(1893~1972)原名华源,初字渔邨,后字子琛,号桃坞居士,江苏苏州人。家为吴中望族,收藏宋元古画甚富。早年从舅父学医,1917年后从李醉石、周乔年学画,并向顾鹤逸请益。1927年斥巨资在苏州“沧浪亭”创设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任苏州美专校董会主席。1929年赴日本考察美术。1930年发起组织桃坞画社。1948年被聘为上海文化运动委员会主办的美术评奖委员。三四十年代在上海与吴湖帆、吴待秋、冯超然被称为“三吴一冯”。1949年赴香港。1966年应张大千之请赴台北,任教于台湾艺术学院国画系。1972年迁居印度尼西亚。 吴氏擅画山水竹石,亦能书法。山水远宗董源,近师董其昌,布局规矩,笔墨清秀,气格纯正。竹石师文同,偃仰疏密合乎法度,无明清文人习气。书法先习董其昌,后转攻米芾,韵致儒雅不俗。建国后,居香港,卒于印度尼西亚。作品多数流散海外。著有《客窗残影》、《吴子深山水竹石集册》等。

林阴日夕佳1942年作 《林阴日夕佳》是一幅人物山水画,画中人物线条简练流畅,敷色淡雅,尽显古人风流意表;而山峦用披麻大笔皴出,四面峻厚,流露着被自然风吹雨打的痕迹。山顶置以矾石,显出南派山水遗韵,这与画家从小生活在南方,多年体悟南方景致有极大的关系。图中几株松树挺生笔下,几丛翠竹掩映环生,山谷间云烟弥漫动荡,使深山幽谷之中充溢一片活力。这幅画在笔法、墨法上承元人余绪,浑厚高旷,明秀雅逸,寓意深远,弥足珍贵。 水邨图镜片设色纸本1941年作识:拟赵沤波水邨图。辛巳冬仲为牧轩仁兄姻大人雅属,华源。 印鉴:吴华源印(白文)、子深书画(朱文) 寒岩雪霁立轴设色纸本戊子(1948年)作 款识:寒岩雪霁。拟盛子昭笔,要在笔意挺而不犷,设色淡而能厚,寒山寂寞之景不减春江花月也。戊子夏至后五

书画作品格式简介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书法作品格式简介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伸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常用落款用词 一、称谓 ⒈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⒉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⒊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⒋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⒌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二、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三、下款客套语或敬词 ⒈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⒉绘画题款用:敬、敬赠、特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仿; ⒊篆刻边款用: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四、书法作品落款时间的农历传统雅称摘要 ⒈一月:孟春、初春、上春、端月、初阳、端春、孟陬、春阳、首阳、肇春;

写意山水画水墨写生之我见

写意山水画水墨写生之我见 郑天欣 写意山水画,有人又称它为水墨山水画,顾名思义它是以水墨——即笔墨技巧为语言的民族艺术。水墨世界的千变万化宛若海洋。每一个画家(即使是天才巨子)涉入其境,惨淡经营探索终生,也只不过得到其中的一滴或几滴圣水而已。但这一滴圣水却犹如包含核能量的元素那样,能迸发出耀人的艺术之光,给人以新的艺术享受,永焕画史。正因为这样,她的引力也最大,执着于其中的探索者最顽强,成功者也多是不会炫耀的诚实艺术家。写意山水画家苦苦勤奋一生,一直在寻找着最适合自己个性的笔墨艺术语言这滴水。许多人没有找到,寻到的就是佼佼者。我觉得寻找自己水墨语言的最好途径就是在掌握传统技法后,坚持不懈深入生活写生,特别是进行水墨写生。当然还应有相应的画外功的配合,限于不是本文的主题,这里只提出来。 随着社会节奏的增快和科技的发展,不少从事写意山水画创作的画家为求方便和快速而放弃了水墨写生,操起了钢笔、铅笔和照相机、摄像机。这对于一个要想创建自己独特水墨语言的有志者来说,确实是不利的。因为这样的写生丧失了一次出现新的笔墨效果的机会。这样收集来的素材并未具备写意山水的笔墨语言,用它来创作仍然是很艰难的,简直无法和实地水墨写生相比,何况,一幅好的水墨山水写生就是一幅成功的山水作品,是人们公认的。这是因为身处真实景观中的那种强烈的激情早已淡化了。写意山水画的艺术形式因素特别是水墨语言实际上是主客观因素和谐的迹化,景是触发情思的客体,但必须融入人的性情才能产生表现它的语言形成感人的作品。写意山水画中的笔墨技巧和经营位置等等都是画家受当时客观景物的感染冲击而形成的不可抑制的感情所迸发的火花,所以是最能感染人的。要使自己的写意山水画创作既能出现自己独特的语言形式美感及浓郁的生活气息,我的体会是:长期坚持水墨写生是成功的最佳途径。 中国写意山水画实际上开创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们,他们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书法功底为画写意山水奠定了有利的笔墨基础。多数文人从事写意山水多是在读书翰墨之余或酒足饭饱之后乘兴消遣,娱乐游戏,绘画不是为了换取钱粮谋生,故能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放笔任意挥洒,感人的佳作很多,值得我们在写生和创作中借鉴。同时他们往往在无意间的笔墨游戏中偶然出现意想不到的笔墨艺术效果,他们从偶然性中得到启发,并锲而不舍对偶然性进行反复试验研究,总结升华出了一套不断发展和产生新活力的笔墨技法规律和理论,形成生动鲜活的写意山水画民族绘画传统。我在30多年对写意山水画创作的学习和探索中,发现只有在进行水墨写生中,随激情所至放笔任意挥洒时,才出现意想不到的笔墨效果,要比创作中偶尔出现的效果生动的多,感人的多。我的绘画语言的成熟多来自坚持不懈的水墨写生之中。 笔墨语言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作品的档次,写意山水画家对笔墨语言的提炼和探索是无止境的,要想自己的艺术常青,一生都要不断寻求新的语言。实践告诉我们,新的别具个人独特风韵的艺术语言,多不是来自画室内的苦思冥想,而是来自活生生的自然景观和激情的结合,也就是说不是源于理智,而是发自客观景物感化了的情感。宋代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绘画观点,批判了缺乏感情的描绘景物表像的毕肖观点,对当时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革命的意义,也把绘画从过去仅仅作为“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教工具中解放出来,成为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自由艺术手段。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得到以后历代有识画家的认同。“寄情物外”、“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意足不求颜色似”成了近、现代画家进行创作的准绳,对我国绘画(包括写意山水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值得我们在水墨写生乃至创作中体味和借鉴。

66首经典山水画题画诗,入画入书都很棒!(附佳作欣赏)

66首经典山水画题画诗,入画入书都很棒!(附佳作欣赏) 01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缜《离思》之四02 暮从碧山下,山岳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相携及田家,山月随人归。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夜酒》03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04楚色三江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唐)王维《汉江临泛》05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06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子可留。——(唐)王维《山居秋溟》07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雾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唐)王维《过香积寺》08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叶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君同。——(唐)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

友》09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音便拟归。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1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12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船风雨看潮生。——(唐)苏禹钦《淮中晚泊犊头》13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唐)李贺《梦天》14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意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五代)李唐《七绝》15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试君眼里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宋)苏轼《题王晋卿画后》16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南宋)马远《踏歌图》17 山色空蒙翠欲流,长江清澈一天秋。茅茨落日寒烟外,久立行人待渔舟。——(宋)钱选自题《秋江待渡图》18 东风一样翠红新,绿水青山又可人,料得春山更深处,仙源初不限红尘。——(元)张圭题展子虔《游春图》19 丰草茸茸软似茵,长松郁郁静无尘。相逢尽道年华好,不数桃源洞里人。——(元)黄公望《题赵松雪山居图》20 谁家亭子傍溪湾,高树扶疏出石间。落叶尽随溪雨去,只留秋色满空山。——(元)黄公望自题《秋山林木图》21 远望云

国画精品教案

第一课国画工具材料与笔墨介绍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认识中国画特点。 2,墨分五色的认识。 三、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旧报纸、宣纸、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二)新授: 1、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2、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b)墨:有松烟、油烟。c)纸:宣纸--生、熟。d)砚:砚用的是石头。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3、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中侧锋。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讲评。

第二课墨与彩的韵味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三、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中国画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 一、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15分) 1、分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1)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绮罗人物”这一新的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以盛唐宫廷贵族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描绘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 (3)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构图的前疏后紧,突出了主人公的地位,线条简劲而流动。赋色艳丽鲜明。人物体态丰满华贵。画卷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4)开盛唐“曲眉丰颊”之画风。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妇女题材,较之前代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也是工笔人物画教学中不可多得的范本之一 2、分析任伯年的《女娲炼石图》 (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无能造成外国列强的肆意横行。任何怀有爱国之心者,无不痛心疾首。 (2)取材于我国民间神话,以饱满的热情,塑造了一位中国女性英雄的形象。 (3)构思巧妙,人物情感热烈、坚定。有意采用棱角方直,笔线爽利,近于表现山石的线条勾勒衣纹,然后略加烘染,表现一种坚硬的石质感觉,与嶙峋的山岩形成对照和呼应。(4)托古喻今,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3.分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1)士大夫画家辈出,绘画题材范围扩大。 (2)根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画出了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3)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 (4)体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对当时或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4. 分析沈周的《庐山高图》 (1)“文人画”在明代最为昌盛,其中尤以山水画影响较深。 (2)专为其师陈宽而作。以近似王蒙的笔法,集中表现了雄伟瑰丽的庐山形象。用此来象征乃师的崇高人格。 (3)寓意深刻,想象驰骋。布景高远深幽,山石多用披麻解索皴,浓墨点苔,墨丰笔健。表现出庐山大气氤氲的动人形象。 (4)为文秀一类的水墨写意山水之作,也是诗画并茂、寓情于景的巨幅杰作。 5.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6.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1)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

中国经典山水画书籍

中国经典山水画书籍 《大涤子题画诗跋》是一部绘画论著。 石涛每画必题,汪绎晨据家藏石涛画之题跋及散见他处者辑成此著,附于《画语录》之后。俞剑华又将汪辑未及者辑成《石涛题画集》。石涛的绘画思想主要见己题于《画语录》,题画诗跋中的不少跋语,是“语录”的进一步阐发,如反对摹拟,表现自我等。此外,认为绘画应取不似似之,对形、理、情三者关系的见解,对“神”的推崇等,也很有价值。 石涛对“理”“法”的关系很有新见,这就是“理尽法无尽,法尽理生矣。理法本无传,古人不得已”。禅宗及南宋理学家讲“月印万川”、“理一分殊”,“理尽法无尽”当本于此,而“法尽理生”仍主于破“法障”而得“理”,后二句谓理法无传,当然在于自得,故其背后仍是强烈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他所说的“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我自用我法。”’感慨“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批评“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都是这种自主意识、创造精神的体现。绘画的创造精神不仅表现在“师古人”的争论上,而且表现在“师造化”中。石涛写道:“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问,不似似之当下拜。”这“不似似之”其实正道出了中国绘画主于“表

现”而非“摹仿”的民族特征。石涛还本于孟子及文章家的“养气”说,提出画家的养气,“峥嵘奇崛,磊磊落落”,气“与“神”相关,气胜则精神灿烂,意懒则浅薄无神,他认为,后人只摹倪瓒画的枯索寒俭,而未得其远神,这些看法确是出乎众上。除理、法关系外,石涛又论及形、理、情三者关系:“以形作画,以画写,理在画中。以形写画,情在形外。至于情在形外,则无乎非情也;无乎非情也,乎非法也。”所论深刻。 除辑入《大涤子题画诗跋》者外,其余题跋也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如论蒙养、风格、评人之画与自评,论用笔的三操、三人、三格、三胜等,都极有见地。 有1928年商务印书馆排印《论画辑要》本及《美术丛书》本。《石涛题画集》为俞剑华辑本。 顾凝远,号青霞。吴郡人。为人好学,于古今坟典艺志无所不窥,喜蓄商周秦汉文物。画山水师董、巨、又出入荆、关,兼精画理。 《画引》是一部绘画论著,明朝顾凝远撰,全书共有一卷。 《画引》分为七论,即:论兴致、论气韵、论笔墨、论生拙、论枯润、论取势、论画水。每论仅数十字,最长的论生拙亦仅二百余字占《画引》文学简约,更无从构成体系,但很有独到之见。如《论兴致》认为,作画之兴致须藉外物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

之尘埃”。画家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8、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9、吴冠中《乡村》【赏析】这幅《乡村》是是一幅极具吴冠中个人特色的墨彩画。乡村的题材,景物的轻描,和谐的氛围,厚重的墨汁点化出层层的户落。作者似乎在以鸟瞰和俯视的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乡村生活,风筝线不断,乡情更不会断。10、丰子恺《买粽子》【赏析】朱自清先生在看了丰子恺这幅题为“买粽子”的画后曾说过:“上海也不曾委曲你,瞧你那买粽子的劲儿。”是两个小孩子将篮子从楼上的窗下垂下街口买粽子,这些画,和丰先生的文字一样,性灵自在其中,充满生活情味。 11、张大千《荷花》【赏析】此幅作于1944年,那时的大千已经是名满天下,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这幅《荷花》是张大千的代表作品,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绝非过誉之辞。12、怀素《自叙帖》局部【赏析】《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山水画鉴赏

关于黄公望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的再认识 摘要: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从布景到造型语言无一不反映出熔铸主观情怀于自然景物之中,把人引向远的境地,达到物我两忘,创造了“闲逸平淡”的艺术境界。让人于宁静处感悟平淡,于细致处品味闲逸。山水画已如一首抒情诗,是一种超然物外、意味悠长之美。 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艺术特色;闲逸平淡;再认识 中国画的历史己经非常悠久了,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而在这之前就已经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中国画按照画中的内容又分为山水画和花鸟画。山水画艺术,尤其是水墨山水画方面有了空前的大发展。有后人评价元代的山水画:“潇洒简远,妙在笔墨之外”,意思就是元代的山水画重心源、重意象、重韵致、求天趣、尚逸品的审美追求。元代山水画不论是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还是黄公望《天池石壁图》,或是倪云林的《江岸望山图》等,他们的作品都表现出了一种“闲逸平淡”的意境。其中“元四家”之———黄公望深得赵孟頫真传,他的作品“精通造化,笔尽意在;水墨纷纷,浑润古雅”。他继赵孟颓之后,将董巨山水推向山水画的正脉,改变了院体画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山水画的一代风貌。 1黄公望简介 黄公望(1269-1354),常熟人,名公望,字子久。他前半生奔走于仕途,曾任浙内宪吏,中台察院转吏,一度随从张闾经理钱粮,后张闾因“贪刻用事”被治罪,黄公望亦受牵连下狱。出狱后,自知仕宦无望,于是投身道门,改号一峰,义苦行净墅、大痴翁。以卖卜和收徒为业,居杭州肖箕泉,并常往来于吴越间,结交了不少文人名士和画家。他雅好书画、音律利散曲,尤以山水冠称一绝。其山水画取意于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以疏体写江南烟岚山川,用墨枯淡而见华滋,笔态洒脱不羁,意境超迈简淡、空灵疏秀。黄公望山水从技法面貌而言,有两种风格类型,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归纳为: “一种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种作水墨,效甚少,笔意尤为简远。”从他现存的几幅作品中可见《富春山居图》当为黄公望第二种画风的典型代表,足以代表他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图为长卷,纵仅33厘米,横636.9厘米,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之景。画面层峦起伏,井然有序,林峦婉蜒,平岗连绵,水平树静,风和日丽,境界开阔辽远,简洁清润,又不失雄秀苍莽使人心旷神怡。村居散散落落地掩映在山麓林间,时有垂钓者放舟江心,让人于宁静处感悟平淡,于细致处品味闲逸。至此,山水画已如一首抒情诗,一种超然物外、意味悠长之美油然而生。用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来形容《富春山居图》很是恰当,美之至极,不就是回归自然,闲逸平淡之境!

国画教案.doc

国画《枇杷》教案 国画教学:枇杷图 活动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活动准备: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

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 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脐”。 步骤四: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国画《寿桃》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寿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寿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中国画表现寿桃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寿桃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欣赏樱桃 三、交流 1、寿桃的生物性。 2、寿桃造型特点。 3、寿桃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著名楼阁山水画家.何镜涵山水作品欣赏

著名楼阁山水画家.何镜涵山水作品欣赏 何镜涵(1923~2008),号君望,别名少民,满族,北京人。1923年7月生于满族书香世家,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对何老的艺术人生有着及其重要影响。何老自幼天资聪慧,受其父熏陶,琴棋书画均有涉猎,尤喜爱中国画并阅读大量古典书籍,积累了深厚的学养。他与徐燕荪、王雪涛、溥雪斋、吴光宇、吴镜仃、蒋兆和等著名画家友谊甚厚,非师即友。何先生与王雪涛先生合作出版连环画《炮大哥》,也与吴光宇、吴镜仃等先生合作绘制《首都之春》大幅山水,并给古典文学故事画了大量插图。1957年,年仅36岁的何镜涵被原北京中国画院(现北京画院)聘为终生画师。从此他在中国画创新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定而有力的步伐。 雨墨馨香推荐阅读: 画坛绝品——齐白石工笔草虫册页2013.01.29 画坛绝品——齐白石工笔草虫册页 女画家李碧霞花鸟作品欣赏2013.01.29 女画家李碧霞花鸟作品欣赏 郭公达国画山水欣赏2013.01.29 郭公达国画山水欣赏 岁月静好…【油画欣赏】2012.12.18 岁月静好…【油画

欣赏】 闲静时分…【国画欣赏】2012.12.18 闲静时分…【国画欣赏】 青铜百花…【国画欣赏】2012.12.18 青铜百花…【国画欣赏】 雍正圆明园行乐图2012.09.23 雍正圆明园行乐图 诗韵画境,入梦写意2012.09.23 诗韵画境,入梦写意 水墨情2012.09.22 水墨情 敦煌飞天,视觉盛宴!2012.09.22 敦煌飞天,视觉盛宴!笔墨妙趣,恬淡人生-—谢友苏人物画2012.09.22 笔墨妙趣,恬淡人生-—谢友苏人物画 不在画中游,胜似画中仙【国画欣赏】2012.07.07 不在画中游,胜似画中仙【国画欣赏】 评论这张

客厅山水画图片大全易从网为您推荐十大类经典山水画

客厅山水画图片大全,易从网为您推荐十大类经典山水画 现代许多人装饰客厅,都会选择山水画,一来装饰富有色彩,能够让客厅不那么单调;其次用山水画装饰客厅有修养有品味,能够给人高雅的感觉。更何况中国的山水画,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提炼,选一幅山水画来装点客厅,绝对是不言而喻的内涵品味,一幅好的画作既是传统文化的宣传者又是教育者,更是可以净化观赏者的心灵,所以内在美的选择,当然是一幅国画山水。 客厅山水画如何选?易从网客厅山水画图片汇总,为您推荐十大类经典诗情画意的装饰山水画,使家中雍容华贵起来。 一、客厅山水画图片大全---五岳独尊泰山图 王宁新品力作五岳靠山图《鸿运当头》【作品来源:易从网】 此幅五岳独尊国画泰山图,寓意深远,旭日东升,寓意事业家业稳如泰山之意,画面布局严谨,雄伟细腻。是家庭客厅沙发背景墙装饰的上佳之作。 画中对山水的描绘也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语言,从绘画的构图、笔墨技法等方面有着画家独有的特色,画面上的云雾滚滚奔腾着,充满了气势,带给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欣赏着这样一幅自然美景图,笔酣墨饱、灵动有韵,总令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山水的真情赞美,作为公共场合和机关单位以及其他室内装饰定会增添一份难得的艺术享受,堪称精品,推荐购买收藏。 二、客厅山水画图片大全---万里长城山水画 金色长城耀华夏王宁国画长城作品《中华之魂》【作品来源:易从网】 这是一幅超经典的中国传统国画,风水师仔细看了这幅金色长城画,这幅画不是随随便便挂的,提升事业运,平步青云,值得拥有! “万里长城万里长,百世英雄百世梦”。国画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人类的骄傲。《中华之魂》构图简洁清新,沉稳中透出豪情,大气中彰显雅致。画中的高山象征着基业有靠山,发展稳如山;长城寓意基础牢固,坚如磐石;山脉象征着龙脉传承,家业兴旺;阶梯则表示事业步步高升,官职积极高升;茂密的古树则寓意着万古长青,生生不息。 三、客厅山水画图片大全---旭日东升山水画 旭日东升迎百福蒋伟新品鸿运聚宝盆《旭日东升》【作品来源:易从网】 旭日东升,是一幅大气磅礴的山水作品,适合挂在客厅,作品意境生动、山水交汇、细节出色,形容朝气蓬勃的景象。 旭日东升山水画作品把烂漫红叶、壮丽江河、雄浑瀑布的大气磅礴和雄浑气势表现得极为传神,用壮阔的瀑布景观和漫山遍野的红叶的谐音,诠释了鸿运当头的美好寓意。满眼

小学生中国画欣赏课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中国画欣赏课的教学方式 第一节现阶段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的特点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由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增加,课外活动日益增多,与学前阶段相比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一阶段学生的审美意识虽然没有完全形成,但也已经出现萌芽,初步具备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完整结构。在色彩方面他们大多只对鲜明的颜色感兴趣,在欣赏美术作品方面,学生对美术作品中形象的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轮廓上,却很少考虑作品的结构和意境。小学中年级学生处在儿童绘画的转变期或过渡期。在这一阶段他们对作品的欣赏呈现出不稳定状态。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对作品意境的理解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够准确把握。并且他们由于难以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使得其对画画的兴趣下降,缺乏以前的那种热情和信心。 第二节探究体验作品内涵已掌握欣赏方法 一、恰当提出问题引发心境共鸣 创新性学习能力作为一种智力活动,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更需要学生紧紧把握机会探讨问题,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小学生通过国画欣赏课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品位和创造,是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目前的国画欣赏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教师对作品无休止的讲解,而对于欣赏方法却涉及的相对较少,就使得学生在欣赏某一幅作品时非常的盲目,不知道该用什么教学方法去进行欣赏和学习,审美能力得不到发展。正是基于上述的问题,本课题旨在通过国画欣赏与多种学科的整合、选择、有机组合优秀学习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创新性学习策略,使小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得到发展,提高小学中国画欣赏课教学。 二、在讲授中运用多种手段掌握欣赏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