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浅论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概述

1、新自由主义的起源

自由主义是产生于17世纪英国的一种思潮,长期以来,它对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都产生过很大影响。西方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又被称为经济自由

主义。西方学者将经济自由主义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西方经济

学中,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与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

济自由主义。在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盛行时,新自由主义长期

处于非主流地位。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陷入“滞胀”——即“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出现危机以来,新自由主义从非主流地

位上升至主流地位。其主要理论流派的基本情况为:现代货币学派,代表人物

是密尔顿·弗里德曼;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阿瑟·拉弗、保罗·罗伯茨

等人;此外还有理性预期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等。

2、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历了两次战后最深重的经济危机,整个西方经济长期

陷入“滞胀”,而凯恩斯主义者却提不出有效对策,从而使他们信奉的经济思

想陷入危机,走向衰落。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各种流派已经汇合成一股巨大

的潮流,准备迎接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和危机的挑战。伴随着里根和撒切尔的上

台和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西方经济学家也把这一现象叫做“新古典复兴”[2]。其原因分析起来有如下几点:

凯恩斯主义失灵: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是一种宏观经济理论,其实质是在资

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以实现社会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由于凯恩斯理论的宏观目标与微观基础存在着不可克

服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在70年代陷入"滞胀"型危机,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反对凯恩斯宏观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就会抬头。美国经济学家大卫·M科茨从资

本主义经济结构变迁的角度,阐述了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他认为,“在20

世纪70年代,人们接受新自由主义是对那一时期经济不稳定的回应。公司利益集团认为凯恩斯的干预方法对其不再有利,必须寻找其他出路,并找到古典自

由主义,认为它至少可以为削减被看作是赢利障碍的政府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持续统治可以用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加以解释。

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形成了至今仍然发展着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殊

形式。资本主义这种变化了的竞争结构改变了大企业对于经济政策的政治立场,使大企业从国家管制资本主义的支持者变成反对者。”

经济全球化:如果说凯恩斯主义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

反映)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内因,那么经济全球化则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外因。两次能源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脆弱性,而要克服这种脆弱性就必须进行

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整合和经济结构的调整。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

始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80年代初,拉美国家遭遇债务危机,被

迫接受新自由主义结构性改革措施,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解体,“两个

平行市场”消失。所有这些因素都在客观上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使新

自由主义有了"大展宏图"的机会.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个政治现象,因此它的兴起必然有一定的政治环境和条件。3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化和经济高速增长。但是,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苏联和东欧国家选择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效率低下,社会主义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而中央指令性计划经济的

弊端却日益暴露。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跌入谷底,西方国家不再感到国际上

社会主义的压力,新自由主义更加肆无忌惮。

3、新自由主义在发达国家的实践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第一个公开宣布要实践新自由主义的纲领,一年之后,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随后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科尔出任联邦

德国总理,与此同时,施吕特领导的右翼联盟在丹麦掌握了政权,接着,除瑞

典以外的所有斯堪的纳维亚模式福利国家都转向右翼,新自由主义遂成为西方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右翼政府的经济政策。其具体表现为:在英国,撒切尔领导

的各届政府压缩货币总量,提高利率,大幅度减轻高收入者的所得税,取消对

金融流动的控制,大幅度提高失业率,压制罢工,执行反工会法和削减社会开支。在美国,里根政府优先考虑的是与前苏联的军备竞赛,在经济上同样实施

有利于富人的利税政策。在德国及北欧,基督教民主主义右翼政府对实施新自

由主义纲领多少持保留态度。它们虽然坚决主张货币紧缩和财政改革,但并没

有大量缩减社会支出,并避免与工会正面对抗。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

萄牙、希腊等社会党执政的南欧国家,也普遍实行了非常接近新自由主义的政策。总体归纳为以下几种代表性做法:

(1)私有化

新自由主义主张对社会所有资产和服务实行私有化,把社会所有的土地、基础

设施和企业卖给私人投资者,将公共部门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转化成私人部门生

产的商品和服务。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玛格丽特·撒切尔开始实行私有

化政策,首先是在公用部门,然后又扩大到社会福利部门,整个80年代,共有600亿英镑的国有资产被卖给或者转卖给私人投资者。任何公共活动,从监狱

到护照的发放,都可以成为私有化的对象。就业数字的变化可以反映英国私有

化的规模:撒切尔夫人上台时,政府民用事业就业人数为77万人,到90年代

中期,只有5万人了。

(2)削减社会福利

新自由主义要求大量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和降低国家在这个领域的作用。新自由

主义反对国家调节失业率,认为劳动力市场可以通过工资涨落和劳动力供求间

的自发调节而实现充分就业。就业水平应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一般条件,而不

应该取决于政府的措施。大大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就会迫使工人同意以最低工资就业,而企业主因能获得更大利润会扩大投资,导致失业进一步减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大幅度减少社会福利支出。

(3)减税

1981年,里根政府制定的减税法案即《经济复兴税法》全面降低大部分本应由大资本家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企业税等,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近10年来,美国400名巨富的收入急剧增加。而且由于美国新的减税措施的实施,他们将更加富有[4]。2003年5月28日,布什总统签署了一项新的减税法案,在10年内减税3500亿美元,美国巨富们的财富还将快速增加。

对于新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西方政治家和战略家深谙其弊端,但他们为了在全球寻找资本利润的来源并试图以此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就以新自由主义旗帜,以货币、资本和商品市场的自由化及对国有工业和基础设施的迅速私有化,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自由化、私有化的结果,使大多数政府控制其国内经济、金融活动的能力被大大削弱了,全球经济的金融泡沫更迅速、更大规模扩展开来。

二、新自由主义在其他国家产生的影响

1、新自由主义在其他国家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由发达资本主义激励推崇,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对许多国家尤其是正在寻求经济腾飞之路的转型期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乃至政治地位都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1)俄罗斯和其他东欧国家

90年代初,俄罗斯联邦政府在自由主义激进派的推动下,制定了在500天内实现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计划,即所谓向市场经济过渡的“500天方案”,全称是《向市场过渡--构想和纲领》。它要求在500天内在广泛私有化和价格自由化基础上实行迅速彻底的改革。叶利钦上台后,又聘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萨克斯制定了所谓“休克疗法”, 1992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将价格一下放开,居民的收入和储蓄顿遭贬值。1992至1993年间实施的私有化,剥夺了绝大多数居民拥有和支配自己先前创造的国家财产的权利,这笔巨大的国有财产成为极少数寡头统治阶层一夜暴富的源泉。1993至1994年,在私有化浪潮的巅峰时期,由国家发行短期债券所构筑的金融“金字塔”再次吞噬了居民的储蓄和财产,使人民蒙受第二轮损失。俄罗斯“休克疗法”的改革方案使俄罗斯成为国际资本的附庸。在东欧,从1978年到1992年,70多个国家执行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强加的566个结构调整方案。这些方案改变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把这些发展中国家和前社会主义国家完全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5]

(2)亚洲国家

1997年7月2日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始于泰国。泰国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

到90年代危机爆发前,年增长率超过8%。高增长和廉价劳动力以及廉价土地

吸引来大量外资。外资主要流进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房地产热和股市热不

断升温。泰国金融体系内外腐败严重,导致贷款猛增,银行呆帐、坏账十分严重。在西方国家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影响下,在西方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和金

融自由化的压力下,泰国过早地、过度地开放金融市场,撤掉了所有自我保护

的屏障,结果爆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使泰国经济很快下降到30年来的最低点。泰国金融危机很快发展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接着发展成为亚洲金融危机。

(3)拉美国家

拉美国家多年来一直是美国推行新自由主义的试验场。推行新自由主义,使阿

根廷实施了大刀阔斧的面向外资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这便使外资企业在国

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以致在经济危机中由于找不到可作抵押的国有资产

而难以向国外金融机构贷款,从而使大批民族企业倒闭,有些城市的失业率高

达15~20%。由于金融自由化,阿根廷的金融机构大多数被国际垄断资本控制,

金融安全无保障,经济危机便不可避免。阿根廷金融自由化的重要内容是推行

大型国有银行的私有化,允许外资收购本国国有、私营银行。截至2001年,阿根廷10家最大的银行,有8家由外资控股。美元流通扩大,存贷款业务不断增长,货币局和联系汇率制削弱了阿根廷金融主权,政府逐渐丧失了金融调控能力。这场金融危机很快发展成为债务危机以至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动荡,从2001年底阿根廷在半个月内换了5个总统。[6]

2003年12月15日,拉美社的一条题为《拉美寻找代替新自由主义的道路》的

电讯说:“新自由主义政策曾被作为推动后现代发展的政策而在拉美大陆各国实施,但平民阶层被新自由主义政策所遗忘并深受其害。”拉美社援引联合国拉

美经济委员会发表的统计数字说:拉美经济1960年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是8%,现在是4%。拉美穷人人数增加,在拉美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达43 4%。其

中巴西贫困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一半。至于阿根廷,“新自由主义使这个辽阔而

富饶的国家变成了本地区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2、新自由主义在上述国家产生影响的具体理论分析与启示

纵观新自由主义在上述国家地区的实践历程,可以看出其危害的途径有:

(1)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使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外资。国有部门的投资效率过低;外资与国内经济未能结成一体,其结果是贸易赤字扩大,越来越依靠外资。一旦外资撤离,经济就陷入困境,形成了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对外资的过分依赖。阿根廷20位宗教界人士致信阿根廷领导人指出,新自由主义政策“把我们拖进了没有希望的境地”。

(2)新自由主义造成财富分配不均。新自由主义对市场作用的极力推崇导致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它完全否定了经济发展中必要的公平因素,对于一个国

家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笔者以为,对于市场的作用,必须使其

保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灌输新自由主义思想,就

是因为它可以利用其产品优势占领外围国家的经济领土。就像前智利总统帕特

里西奥·艾尔文所说,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不能消除拉美日益严重的社会灾难,因为市场“常常是非常残酷的,它有利于最强势者,而加重最贫困者的贫穷”。他依据智利的经验指出,“市场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市场推动消费和创造财富,但它不能公平地分配财富。”拉美左派组织“圣保罗论坛”也在一份文件中指出,新自由主义改革使财富空前集中,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边缘化和贫困化。

(3)新自由主义缺乏有效的公共政策。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学者卡洛

斯·M 维拉指出,“新自由主义没有社会政策的地位,全靠市场统治一切。”在新自由主义模式中,“社会问题被看作是一个支出领域:'社会发展'的概念

让位于'社会补偿',充其量是补偿或缓解经济政策造成的后果”。政府大幅度

削减公共开支,取消社会福利体系,从而失去了缓和社会紧张的作用。政府的

宏观调控能力被大为削弱,一旦危机到来,只能坐以待毙。

(4)从国际范围看,新自由主义由于缺乏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计划,无法全面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自由主义主张的核心是尽可能弱化国家的

作用,主张市场对经济的绝对统治。新自由主义大谈“民族国家和国家主权失

去意义”,要求发展中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把有关主权让渡给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由发达国家一手遮天的国际金融机构。新自由主义推行着

市场自由化,实质上是图谋让强国担负起组织和管理世界经济的任务,阻止弱

国拥有保护自己市场的机制和手段,保证其企业对弱国市场行使霸权。很多发

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虔诚而认真地弱化国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我们认为,今天进行竞争的首先仍是国家,而并非公司和企业。在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西方发达国家资本扩张的基础和最强有力的手段。西方新自由主义

者鼓吹的将国家主权让渡于国际金融机构的论点,貌似推行市场自由化,实质上

是图谋由西方发达国家担负起管理世界经济的任务,阻止发展中国家拥有保护自己市场的机制和手段。

所以,新自由主义所提倡的完全私有化、商品市场化、国家退出经济控制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啻为一剂最香的毒药!

三、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1、新自由主义在经济学界的表现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是一个真正开放的中国,种种思潮被引入大众的意识形态领域。新自由主义就如同小平同志所说的苍蝇,没等我们细细分析就匆匆飞进来了;它的干扰性首先在经济学界泛滥:

十多年来,某些经济学家一直企图用新自由主义误导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其

新自由主义特色观点主要有:攻击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在中国,马克思的理论是奄奄一息了”;断言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北

京的执政者一方面要保持公有制,另一方面要发展市场,怎会不互相矛盾,前

言不对后语呢”;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论断言私有制优越于公有制,宣传私有制是灵丹妙药,是惟一选择;在交易成本方面,“共产比私产大得多”,

“中国会逐渐改变成为一个类似私产制的体制”;主张把国有资产变成特权者

的私产,由共产党推行私有财产制度:“将某些资产干脆地交给有较大特权的

作为私产,让他们先富起来”;如此种种,不足而论。[7]

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倡导者萨克斯等人为“引导

中国的发展”,制订了中国经济联邦制和中国私有化方案。该方案说,中国正

处在“制度变迁时期”或“转轨时期”,必须对经济制度进行“质的变革”:建立“经济联邦制”,发展“对抗中央的统制经济”的“地方诸侯经济”;“用非国有经济包围国有经济”;通过“产权清晰化”,使国有企业“私有化、股份化”。萨克斯等人认为,中国私有化方案与俄罗斯私有化方案的主要区别只在于:俄罗斯私有化是“突变式私有化”,中国私有化是“渐进式私有化”。[8]

有一位外籍华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经常来国内讲学[9],他提出对全部国有企业“釜底抽薪”的私有化方案: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化—私有化,股份化—私有化的商业银行不仅不再给国有企业贷款,而且要逼国有企业还债。这样就可以把全部国有企业彻底搞垮,实现国有企业全面私有化。他还提出土

地私有化方案,认为:“中国农业要真正搞起来,土地一定要私有化。”以上这些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在我国经济学界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2、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危害表现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1992—1993年经济过热,不少人片面强调市场和开放的

作用,甚至把市场的盲目性弊端也美化为活力。随之便出现了泡沫经济的投资

过热现象,仅房地产和钢材滞销就占压了数千亿元资金,投机还误导了大量的

盲目重复建设,各种经济损失累计近上万亿元;再如在“放开价格,管紧货币”的药方下,1988年的“价格改革闯关”,1992年的“悄悄的价格革命”,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果。[10]

更令人担忧的是,受“科斯产权神话”的误导,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实践中,也广泛出现了“一卖了之”的做法,纷纷廉价出售或直接赠送国有企业。

有的“为了卖光国有企业”,要求银行贷款给企业领导购买产权,有的则乘机

侵吞国有资产,出现了种种“化公为私”的掠夺现象,以致造成了社会财产和

收入的两极分化。

在大批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历史性时刻,一些人这种

大肆侵吞国有资产和工人利益的做法,不能让我们为由国有资产私有化可能带

来的公有制主体地位下降、社会主义“特色”变质而担心。正如有些人所说的:“‘科斯产权理论’乃是美国攻心战的利器,其厉害之处在于能够‘四两拨千斤’,先从根本上动摇公有制的经济基础,进而摧毁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厦。”美国学者大卫·科茨2000年来华访问时十分中肯地指出的:中国“如果

说在前进中有什么危险的话,我感到,危险主要来自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扩展,这一思潮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按照新自由主义的观点,中国的继续发

展必须打破政府对资本和商品流通的有效控制,把企业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

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要知道,美国的自由主义模式不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好处。” 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经济学家陈岱孙教授在1995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

中指出:“西方国家在国内甚至国际经济生活中厉行国家干预主义政策,但要求

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模式和经济政策,取消国有企业,取消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管理特别是计划管理,洞开国内市场,与西方国家牢牢控制的世界经济接轨,其目的无非是要在发展中国家恢复殖民主义统治,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演变为资本主义或外围资本主义。”可想而知,我们如果失去思想领域上的警惕,听任新自由主义思潮泛滥下去,将会对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就会受到严重冲击,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就会丧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蜕变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说中国面临着来自新自由主义的潜在的巨大威胁是毫不为过的。

3、辩证地看待新自由主义思想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经济改革的两条基本途径是市场化改革与所有制改革。我们分别给与分析与相关建议:

第一,我们应该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把国家的干预和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与新自由主义的观点有着某些相似性。特别是关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这一点,可以从我国的经济改革实践中得到证实。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新自由主义的某些观点有它的合理之处,是可以为我们借鉴和吸收的[11]。但是,同样应该看到的是,新自由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带有强烈的极端主义色彩的,即他们极力推崇市场机制,把市场机制看作是十全十美的,是唯一能够高效率地调节经济活动的机制,完全否定市场机制本身在调节经济活动时具有的局限性和缺陷,这样的认识就走向了极端。他们把国家干预看作是造成经济不稳定的主要根源的观点也是片面的,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实践证明:真正的不稳定来自对国家干预的放弃。所以我们说,问题的实质不是要不要国家干预,而是国家如何进行干预,以及国家的干预如何把握好一个度。

第二,坚持产权结构改革的基本方向,但不能搞私有化,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性质要求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换句话说,实行公有制是一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选择,而且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这是在社会主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新自由主义极力主张私有制,也极力反对公有制,他们把公有制看作是产生独裁的根源,认为公有制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率,而且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很大的浪费。从新自由主义的这一基本观点来看,他们与其他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都是把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看作是唯一合理的制度,其实质就是要人们放弃公有制,实行私有化的政策。很明显,新自由主义的这一观点是其价值观念的直接反映。其他国家的改革实践也证明,实行私有化并没有出现象新自由主义认为的那样高效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中,需要借鉴和吸收包括新自由主义在内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但不能照搬他们的理论,更不能按照他们的理论来作为改革路径选择的依据,而应该考虑到中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实力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应该朝着“两个结合”走:一是把市

场经济规律与社会主义原则有机结合;二是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单单偏向哪一方面,都会使经济健康有效持续发展成为空话。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地最大区别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最大区别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 ,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就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包括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兴的新古典综合.他们主张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后出现的一股企图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伦敦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其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是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 2.产生背景上,凯恩斯经济学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停滞膨胀阶段,凯恩斯主义主义无法解释.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内涵、缺陷及其合理借鉴与反思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内涵、缺陷及其合理借鉴与反思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距今已五载有余,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仍未完全摆脱危机的泥淖,可见此次危机的影响范围之广、严重程度之深和持续时间之久。学界纷纷对危机的成因进行研究和剖析,西方主流学者普遍认为政府放松监管、信息不对称和银行高管贪婪或民众恐慌等因素是这场危机的主因; 而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则将危机的发生归因为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新自由主义的盛行,特别是在此背景下金融业的过度扩张。相比之下,前一种分析尽管展现了一种就事论事的客观性,但难以触及问题的本质。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茨所言,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笔者也认同新自由主义才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和本质原因。因此有必要对曾经拯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于“滞胀”困境且兴盛数十年的新自由主义进行深刻剖析与反思。 1 新自由主义: 兴于危机亦衰于危机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经济与政治哲学,它以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作为重要的理论特征。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问题,这使得当时引领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风骚三四十年的凯恩斯主义面临失语的尴尬境地。此时,经过对古典自由主义进行合理复归与有效修正的新自由主义乘势崛起,再次喧嚣起来。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分别于 1974 年和1976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更是进一步推动了新自由主义的蔓延。而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为摆脱国家经济的窘境,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先后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主张运用于国家政策。这不仅形成了名噪一时的“撒切尔经济学”和“里根经济学”,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新自由主义的兴盛,并使其逐渐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1990 年,一些国际组织和学者把新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系统化,形成“华盛顿共识”,并用于指导拉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这标志着新自由主义达到了鼎盛状态。 当然,新自由主义不仅仅是基于“华盛顿共识”的一套包括开放市场、放松管制、私有化、全球化等在内的经济政策,它同时也是“一个有关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的概念”,“旨在把市场价值和关系推广到更广阔的社会和政治系统”。 简言之,新自由主义不仅是一套倡导自由理念的经济政策,而且也是一种政治治理形式。如今,新自由主义不仅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主导模式和战略工具,而且日益被吹捧为一种世界观,几乎渗透到所有领域,从而逐渐被推崇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 历经三四十年的兴盛,面对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之后国家经济复苏无力的局面,新自由主义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束手无策的无奈和遭人垢弊的尴尬境地。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2012-4-27 17:31:20 来源:人民论坛中旬刊(总第359期)作者:景思江【摘要】推崇自由市场机制和私人企业制度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的全盘否定,以及强调弱化国家职能是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借鉴和吸收新自由主义的合理主张,理性看待新自由主义的负面影响,对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市场化中国经济改革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20、30年代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思潮,是古典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在20世纪新形势下的回归,它秉承自由主义原则,以反凯恩斯主义的面目出现和兴起。到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从早期仅停留于理论层面的边缘性思潮,开始占据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后来,以“华盛顿共识”为标志,新自由主义作为被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开始应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推动的全球化实践,成为20世纪后期最有影响的理论思潮之一。新自由主义流派众多,理论来源各有不同。推崇自由市场机制和私人企业制度的优越性,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以及强调弱化国家的职能是其基本的经济和政治主张。在全球化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对许多国家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评析新自由主义,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对新自由主义的借鉴与中国经济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渐趋深入,可以看到,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思路设计受到了来自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影响。诚然,在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新自由主义能够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价值。 首先,新自由主义对完善的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肯定具有积极意义。作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市场确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尽管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以私人企业制度为前提的,但撇开对市场机制作用的制度前提的强调,新自由主义对于完善的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肯定,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正是市场经济取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激发了中国经济的生机和活力。虽然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已经明晰,仍然有许多人对传统体制抱有幻想。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国家干预力度,以应对经济衰退。中国政府为应对危机,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和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矛盾再次成为改革关注的焦点,以至于出现了关于“国进民退”和“再国有化”的争论。事实上,我们不能因为反危机的特殊性,来否定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甚至改变市场化改革方向。尽管中国经济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持续发展并取得了举世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尽管新自由主义分为很多学派,但是他们在理论基础上具有一致性,即他们都是强调生产自行决定需求,因此他们的理论表现出很多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市场有效论,极力鼓吹市场调节作用的万能性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完美的,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媒介,不仅可以把消费者的信息通过市场传递给生产者,并且生产者之间通过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完美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因为如此,他们认为应当让市场机制主宰人类的经济活动甚至是政治经济活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制度也许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是唯一可行的制度,是人类目前最好的制度(自由并且有效率的)。因此,新自由主义坚持放任自由的政策,他们相信这样可以达到经济的协调发展。 2.强烈反对政府干预 新自由主义学者都是反凯恩斯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如果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行,市场主体之间就不能正确地传达信息,必然会导致市场信息的失灵。另外,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更是破坏了社会成员的民主,还侵犯了社会成员的个人权利,但是他们也不是完全拒绝政府的干预,只是主张政府能够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他们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责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削减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和预算规模,减少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取消或放松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制,把企业从政府中解脱出来,使得他们成为自由的经济主体。 3.大力推行私有化 他们认为私有制是市场经济调节机制的内在前提,因为只有私有制才能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因此私有经济才是内在稳定的经济。他们认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私有产权制度最适合人的自利本性,/每个人都是自己财产的最好监护人0,私有产权是最明晰的产权,因而是最有效的产权制度。因此他们主张把国有企业出卖给私有投资者,把资源尽可能地从公用部门转移到私有部门,他们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兴起 1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兴起、危害与替代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视角及其评价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兴起的原因,它造成的诸多灾难性后果,以及它的可行性替代方案等,是近十多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争相探讨的问题。他们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尽管有的印着改良资本主义制度的“人道主义”的历史痕迹,有的在方法论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无疑丰富了世界人民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深刻认识,对我们科学认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实质及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美国人诺姆·乔姆斯基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对新自由主义的内涵作了这样的概括:“‘新自由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其创始人,该理论体系也被称为‘华盛顿共识’,包含了一些有关全球秩序方面的内容。”(《新自由主义与全球秩序》第3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所谓的“华盛顿共识”,用诺姆·乔姆斯基的话说,“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组织所制定,并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实施——在经济脆弱的国家,这些理论经常用做严厉的结构调整方案。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1990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以及拉美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研讨会,讨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的经济调整和改革。会上,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约翰·威廉姆逊说,与会者在拉美国家已经采用和将要采用的十个政策工具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该共识包括压缩财政赤字、降低边际税率、实施利率市场化、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放松政府的管制等十个方面。约翰·威廉姆逊还认为,

自由主义在中国

自由主义在中国 引言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为追求发展、相信人类善良本性、以及拥护个人自治权,此外亦主张放宽及免除专制政权对个人的控制。更广泛的,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在现代社会,自由主义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架构的自由民主制,有着开放而公平的选举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权利参与政治。【1】 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也是一种建立在自由与平等之上的世界观。前者是强调古典自由主义而后者更为明显的是在强调社会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者广泛支持的观点如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宗教自由、自由市场、民权、民主社会、世俗政府、国际合作等等,通常取决于他们对于自由主义原则的认识。 19世纪自由主义政府成立于欧洲国家,以及南美和北美。在这一时期,古典自由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主要对手是保守主义,但随后自由主义又面临着在意识形态方面新的对手的挑战,如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20世纪后,在欧洲和北美,建立福利国家成为自由主义扩张的新的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1978年改革开放引进市场经济模式后,也不得不面对自由主义所带来的问题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自由主义中国转型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 正文: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明确表达了个人的自由理想。18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近代自由主义的发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

由主义的状况发生了悄悄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以保守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却无力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在主要的西方国家,福利国家政策令人们失望,人们对自由主义的主张也丧失了信心,而且代之而起的“经济复兴计划”也未能尽如人意,保守主义的主张同样引起人们的怀疑。【2】 在1978年到1988年之间的十年时间里,英国政府面对自己所产生的独特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诸如缩减政府编制,对原有的税制进行改革,将部分国营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供应量、削减福利开支和增加工人工资等措施。这一些列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保证了英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稳定在3%左右。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失业率也不断的增长,而且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更是相对的扩大了,对于这种情况,英国政府也只能加强国家对于经济的干预,增加货币供应,同时降低存款利率,以这样的方法来遏制经济下滑的趋势。 美国政府在1982年之前也是坚定不移的一直执行着保守主义的经济政策,尽量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在保守主义政策的大背景下,各个领域不断浮现的社会经济问题不断的质疑着美国政府所采取保守主义政策的正确性。终于美国政府在1982年“中期选举”之后不得不增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3】,其具体措施跟英国几乎如出一辙,而且与英国相比较来说,美国的国会在政府开展干预行动的同时也是不断的通过相关的法案,以此来支持美国政府在此种情况下作出的干预行动。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4】提出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兴起,凯恩斯从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普遍产生经济危机、以及失业率增高面临严重失业危机的原因。由于对于这些问题所做出的分析比较准确且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办法,凯恩斯主义逐渐被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接受,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为了比较主流的指导理论。而且凯恩斯主义中要在自由放任的政府和过度干预的政府之间寻找一条新的道路的主旨,也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不谋而合。 综上,自由主义在20世纪末的振兴是经过一系列西方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选择与沉淀的结果,与此同时,自由主义自身的理论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且,随着自由主义指导下的西方资本主义重新焕发生机,自由主义自身也变得更加充满了活力。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的主流思潮之一,早在20世纪初就被引入了中国,但是当时的中国深陷战争的泥潭,对于自由主义的讨论就变得不再具有那么大的现实

反思与批判: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期中作业 专业社会学1301班学号_U201316931_____________ 姓名__张晏郡 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 反思与批判: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摘要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理论为国家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和中间道路,这三种不同的理论在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责任与权力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新自由主义的重心在于“自由放任”,充分认识到了市场的积极作用,但其坚决反对政府干预,不但奉行古典主义中的绝对自由,而且过分夸大了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新自由主义继承并发展了古典自由主义,认为虽然市场自发调节存在缺陷,但是市场仍然可以依靠自身平稳发展,不需要政府干预,提倡市场经济绝对自由。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从“新自由主义”中汲取精华,批判继承其精髓与内涵。反思并批判的探索新自由主义,对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具有重大而独特的价值意义与启示。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社会保障反思与批判社会福利市场自由放任 –正文 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后在反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坚持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说。新自由主义的重心在于“自由放任”,充分认识到了市场的积极作用,但其坚决反对政府干预,不但奉行古典主义中的绝对自由,而且过分夸大了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新自由主义继承并发展了古典自由主义,认为虽然市场自发调节存在缺陷,但是市场仍然可以依靠自身平稳发展,不需要政府干预,提倡市场经济绝对自由。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对当时盛行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为了能够尽快解决经济危机,使经济快速恢复平稳运行,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其中,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在当时最具代表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被凯恩斯主义所取代。然而,仍有少数经济学家坚持自由主义经济的信条,同凯恩斯主义对抗,主张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到了70年代,特别是在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使凯恩斯主义陷于重重矛盾的境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经济学家纷纷回过头,将目光重新放在了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上,希望可以从中找到解决方法。于是,继承并发展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再次盛行,并获得了众多经济学家的推崇。 古典自由主义中,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可以很好地促进商品经济的平稳发展,在引导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目标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相对的,国家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则扮演着“守夜人”的角色,并不直接干预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在社会保障政策方面,古典自由主义也认为政府不应该出面,否定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 新自由主义是相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的。同样,新自由主义者认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是一种“生气蓬勃的充满活力的,富裕创造的经济制度”。他们认为虽然市场自发调节存在缺陷,但是市场仍然可以依靠自身平稳发展,不需要政府干预,倡导市场经济绝对自由。于是,对于国家出面建立社会保障这一观点,新自由主义者持否定态度。他们主张自由放任主义,只相信个人财富,不相信社会公平,反对政府主动改变社会贫富分化,以及对贫困者给予过多的关注。 新自由主义完全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中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不但坚持古典自由主义中市场经济绝对自由化的基本思想,而且还过分夸大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他们认为,即使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市场经济完全可以自我修复,自动恢复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因此,新自由主义者强调,国

如何看待西方新自由主义

如何看待西方新自由主义 每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都需要以某种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体现着这个国家特定的价值观念。近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在承袭古希腊以来自由主义理念的基础上,把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改造成新自由主义并作为政治意识形态,进而成为这些国家对外推行全球私有化与自由化的重要支撑,试图把整个世界纳入由他们控制的全球体系,值得我们警惕。 一、新自由主义体现着资本主义文化精神 古希腊以来的个体自由一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基因,他们从个体自由出发推演出个人主义、私有化以及不受外在制约的纯粹市场化,试图打破一切所谓束缚自由的行为,并努力将这种市场化行为从一国拓展到全球。自由的这些秉性与以“资”为“本”的资本主义一拍即合,构成了资本主义的固有属性。坚守这些秉性的自由主义就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得以运行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可以说,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灵魂,资本尤其是金融资本主导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建设。表面上看,资本主义的发展似乎与新自由主义没有关系。其实,要想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普照光”就必须寻求与这种精神相一致的政治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精神的个性自由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复兴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为己任,以金融贸易投资自由化、价格市场化、经济全球化为手段,极力倡导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敌视大政府,主张“政府失灵论”,反对国家干预,大肆推行有助于私有化、市场化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政策。新自由主义的这些思想正好契合了资本主义的原初精神,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必然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支持,左右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建设实践。 作为资本主义核心理念之一的新自由主义虽然契合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广泛支持,但它不符合其他国家的特性。比如,中国人也讲自由,强调“从心所欲”,但它不是欧洲人的那种外显的、个体自由,而是一种内省的、隐含着在对规矩认同的自由,中国人的“从心所欲”必须建立在“不逾矩”基础上,中国人的自由是通过“学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若干阶段后才逐步实现的,这些阶段蕴含着对集体规则的确立与认同,因而这样的自由不是一种任意的绝对自由。所以,中国的文化基因里并没有西方社会那种纯粹而抽象的个体自由观念。 二、新自由主义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新自由主义是上世纪初在反对凯恩斯主义以及社会民主主义中逐渐兴起的一种政治经济理论。尽管依据这一理论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仍然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但由于它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脉相承,因而逐渐成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武器、政策指南及行动准则,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 新自由主义把“原子化”的个人主义作为理论前提,错误地认为个人自由的总和就能形成社会整体的自由,个人利益最大化必然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政府一旦干预经济不仅有悖于资

浅析阿根廷新自由主义的失败及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117197425.html, 浅析阿根廷新自由主义的失败及启示 作者:谢雨萌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8期 摘要: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经济陷入经济动荡。为应对危机,卡洛斯·梅内姆(Carlos Menem)政府自1989年起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强调减少政府干预、鼓励自由贸易和金融自由化。政策推行初期收效明显,而其弊病也很快显现,阿根廷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本文将浅析其失败原因,并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总结启示。 关键词:阿根廷新自由主义;失败;启示 中图分类号:F091.3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8-0000-02 一、新自由主义在阿根廷的实践 (一)新自由主义变革应运而生 20世纪80年代,因政府过度支出、劳动成本大幅上升以及社会生产不足,阿根廷陷入经济危机,经济衰退,经常账户及政府财政长期赤字,对外债务高企,通货膨胀一度高达3000%。1982年阿根廷与英国的领土之争进一步激化危机,使得资本持续外流加剧,国家储备迅速消耗。 1989年,阿根廷右翼的正义党①领袖卡洛斯·梅内姆(Carlos Menem,任期1989年-1998年)当选阿根廷总统。为应对经济危机,其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及“华盛顿共识”②经济政策,强调减少政府干预、鼓励自由贸易和金融自由化。具体政策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服务、贸易私有化,金融业向外资开放,削减关税,放松资本流动限制等。此外,1991年3月,卡洛斯·梅内姆政府更标志性的宣布推行“兑换计划(Convertibility Plan)”,通过立法建立货币委员会(Currency Board),将阿根廷新比索与美元汇率锁定为1:1,从立法层面限制政府通过印钞解决其财政赤字,同时限制阿根廷央行采取被动的货币政策,即其货币政策只能是对货币供需情况的被动调整和响应。 (二)新自由主义政策效果 “兑换计划”推行初期,成效迅速显现,通胀水平从1990年2313%直线下降至1993年的10.6%;企业生厂力快速增长,大量外资企业进入,有力带动经济发展;政府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迅速获得大量资本用以偿还其外债,汇率政策也有效缓解了资本外逃和高通胀的问题。阿根廷经济迅速恢复增长,1991年至1995年经济年平均增速达5.4%。 然而,这一政策的弊病也随后逐渐显现。仅在1991年至1993年的短短三年间,梅内姆政府便完成了其主要公共部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进程,包括油气、航空、海运、国有制造业、铁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今天的世界正经历着一场潜移默化、史无前例的变革,从许多方面来看这场变革与以往都是极大不同的。今天的世界各样的文明同时并存,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场变革几乎对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和环境都产生了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开始复兴,作为广泛的现代历史进程现象,与新一轮资本全球化交织在一起。这些现象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人类的生存条件、文化传统和社会规则。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在中国“推销”他们自己感觉良好的政治制度,宣传在全球化过程中有助于自身特殊利益扩展的价值观念。作为拥有千年文明的东方古国,在新自由主义全球扩张的背景下,认清自身意识形态所面临的挑战,积极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显得重要。 一、新自由主义及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具有群体性、稳定性、历史性和渗透变化性等特点。这样的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在政权合法性、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形成的共识,并渗透在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领域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与思维方式,具有维护本国国体、政体的合法性,整合、动员、规范社会力量的巨大作用。因此,意识形态在国家各项生活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2.个人主义作为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又是个人主义的坚定捍卫者。它把个人自由、价值和利益置于最高位置,确立个人本位,并在此基础之上广泛强调自我选择、自我需求、自我控制以至于达到自认为的不受外界约束的拥有自我“完全支配权”的个人,可以说,没有什么比是否尊重个人自主这个标准更能判定自由主义的内核了。新自由主义高举的个人主义旗帜与其进一步倡导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主张紧密相关。尊重个人“自主权”、推崇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过分调节,是新自由主义在经济学理论中的核心主张和实践层面中的现实要求。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先行军”,没有个人“自主权”就没有自由主义,更没有自由主义的衍生。 3.新自由主义思潮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全球化浪潮和地区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所面临的外部条件更加复

新自由主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影响

新自由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 张朋林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处于转型变革之中,采取何种思想进行改革成为争论的焦点。国内不少学者、专家甚至当权者都成为新自由主义的积极推崇者。鉴于此,深入研究新自由主义,剖析其本质,理性对待新自由主义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新自由主义本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新自由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及应对新自由主义干扰的想法和建议,以期为科学理性对待新自由主义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当代中国;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的内涵及本质 要分析新自由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就必须对新自由主义的内涵、概念范畴及本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一)新自由主义的内涵 新自由主义这个词是由奥伊根领导的弗莱堡大学学派创造出来的。人们一般把哈耶克的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称为新自由主义的宪章。从广义上说,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学派林立、思想理论庞杂的体系,国内外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新自由主义定义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 诺姆·乔姆斯基认为,“‘新自由主义’,顾名思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其创始人,该理论体系也称为‘华盛顿共识’,包含了一些有关全球秩序方面的内容。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① 何秉孟等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①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与全球秩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3.

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通过“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而著称于世;“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则是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和政治性纲领的主要标志。”① 顾钰民、伍山林和李其庆认为,“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潮,主要包括伦敦学派、供给学派、弗莱堡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现代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伦敦学派是最彻底的自由主义,这一学派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自由主义学说的基本思想。”② 本文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实现全球扩张的思想工具,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理论表现。它在经济上,否定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张私有化;在政治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主张多元化;在思想文化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张自由化,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实现。 (二)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1.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 虽然新自由主义学派林立,不同学派、不同时期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解和阐述都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其共有的主要观点有: (1)崇尚私有制,反对公有制 在新自由主义者眼里,私有制是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类历史上最完美的制度。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瑟斯指出,“一个社会要想继续存在下去,就离不财产的私有制。由于人们离不开社会,所以他们必须坚持私有制,以使他们的自身利益和所有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可以说,只有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才能继续存在。”③同时,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在私有制制度下,人们是自由的,产权是清晰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才能真正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新自由主义研究[J], 经济学家,2004(2):23-25. ②顾钰民、伍山林.保守的理念---新自由主义经济学[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126. ③(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M].北京沖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61.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学派向凯恩斯主义发起了挑战。这个学派的兴起给世界 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以至要想了解当今世界的垄断资本、南北关系以及全球化,都不能不对 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作深入的研究。一、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新自由主义是20世 纪3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西方经济学流派,它在50—60年代以后有较大发展,70年代 又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新自由主义发展到今天,不仅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学说,弗里德 曼的货币主义学说,西德的社会市场经济学说,而且形成了拥有人力资本论、公共造反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主权经济学等)、供应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曾称为理性预期学派) 等在内的庞大阵营。新自由主义学派中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弗里德曼以及人力资本论的西奥 多·舒尔茨、公共造反学派的詹姆斯·布坎南、产权经济学的罗纳德·科斯、理性预期学派 的罗伯特·卢卡斯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新自由主义产生后一度遭到冷遇,20世纪70年 代以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卷土重来,其声势之大,影响之广,为过去所鲜见。按年代顺 序,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中,影响较大的分别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 和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以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需要指出的是,新自由主义 学说中的新制度学派,在西方学术界影响并不很大,但却对中国经济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 响。哈耶克的基本理论观点:哈耶克是当代新自由主义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家。该学派认为, 经济生活中的主体由一些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构成,正是这样的个人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 评价导致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经济达到最大化。哈耶克对奥地利学派的思想深信不疑, 对任何与经济自由不相符合的学说,予以坚决抨击。哈耶克认为,自由是一个最高的政治目 标,是追求文明社会的崇高目标和私人生活安全的保证。按照自由主义原则,应尽量运用自 发力,而尽量少用强制力量处理事物。他强调,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个人的“积 极性”只有在私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对私有财产进行限制和管理,用国家 干预代替市场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效率的损失、个人“积极性”的受挫、资源配置的失调, 而且最后会走向“极权主义统治”,走向对个人的“奴役”。哈耶克把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都归结为极权主义。他认为,社会主义只是乌托邦,如果抛弃资本主义下的自由主义传统, 背离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基础的自由选择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和纳粹主义“走着同一 条道路”,都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有自动调节的功能,如果 国家不进行干预,银行自动调节信用,生产过剩现象就会逐渐消失,经济就会复苏,反之, 不但萧条会持续下去,而且“自由”和“平等”也会统统丧失,因此国家的反危机措施有弊 无益。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说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就是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影响 资源配置理论。哈耶克认为,在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借助于价格和工资的自由运动,每 个人按自己的收入进行选择,社会资源就能被安排到消费者最需要的部门中去,各个部门可 以自行建立协调的供求关系,从而实现高度而稳定的就业水平。所以,他认为竞争性的私有 制社会提供了个人自由的基本保证。关于“公平”或“平等”问题,哈耶克认为,如果采用 行政的、组织的手段强求“平等”,实行收入均等化,就是对市场秩序本身的破坏,不仅不会 公平,而且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只有个人的行动才可能是公正的。哈耶克的代表作是《通 “这是一本政治性的书”。书中表露了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仇视。往奴役之路》。他坦言: [!--empirenews.page--] 其实,哈耶克的理论并没有提出什么新东西。以构成哈耶克“理想 社会”框架的“自由”、“法治”、“财产私有”三条原则为例,他对自由放任的理解,没有超 过亚当·斯密;对“法治”的论述,没有突破德国的康德、斯泰因“法治主义”的理论框架; 至于“财产私有”的原则就更是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后一直尊奉的信条。哈耶克只不过 是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需要,而把这些资产阶级哲学、经济学、 社会学最基本的和核心的内容揉合在一起。哈耶克采取简单而机械的类比方法,无理地硬把 法西斯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混在一起,提出法西斯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其理由是三者都以经济计划为特征,而一切计划又必然以集权主义为基础。这种风马牛不相

国内外关于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性研究述评

中华民族曾经饱受外来侵略之苦,深知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万分珍惜和平的可贵。中华民族决不愿再回到过去那样的屈辱地位,也决不愿把任何其他民族置于我们过去那样的可悲 境地。“和平崛起”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和世界的共同利益,是中国不称霸的国际战略选择。历史将会证明这一点:“中国 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12]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在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2-04-11.[2]赵海月.国际战略思想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3]冯天瑜.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柏特兰?罗素.中国问题[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5]金德湘.中国的和平外交传统与西方的“黄祸论”[J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11):12-16. [6]乔纳森?阿德尔曼等.象征性战争:1840-1980年中国使用的武力[M].台北:台北国际关系研究所,1993.[7]陈建远.中国社会———原型与演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8]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9]霍英东.中国的现代化与香港“九七”[J ].新华文摘,1996,(1): 11-15. [10]阎学通.冷战后中国的对外安全战略[J ].现代国际关系, 1995,(8):23-28.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4]赵海月.中国政治分析:视界与维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Analysis of N ational T raditional Characters of China ’s Peaceful Rising ZH AO Hai -yu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 S ONG X iao -yu (Beihua University Jilin 132013 China ) Abstract The Chinese people ’s traditional characters is trained by its traditional way of living and w orking.Calm ,harm ony ,kind ,feeling at ease ,tolerance ,m oderation and generosity ar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s.It is well -known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keep 2ing the virtues of behaving himself ,accomm odating ,generosity ,loving peace when they contact with foreigners in foreign affairs.Long and vivid Chinese civilization contains the spirit of cosm opolitanism and pursing peace.China ’s peaceful rising ,in accordanve with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China and the comm on interests of the w orld ,is China ’s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choice of never taking hegem ony.The history will testify that China becomes m ore powerful ,the w orld peace will be m ore guaranteed. K ey Words China ’s peaceful rising ; national traditional character ; analysis ; China opposing hegem onies forever ?学术广角? 国内外关于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性研究述评 周湘莲、梁建新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2005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新自由主义的理论逻辑与其全球实践之间形成的悖论使之遭到了众多的批判,西方左翼从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发展历程、当代霸权及其与全球化、第三条道路的关系提出了尖锐的批判,并探讨了超越新自由主义的相关路径。西方学者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视角众多,辞锋犀利,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他们研究和批判的着眼点仍然是出于对资本主义前途与命运的关注,是以批判性话语为资本主义克服危机出谋划策,而且其中还夹杂着不少民族与国家利益的考虑,打上了其自身的阶级、经历的烙印。因此,他们没有也不可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从我国的实际国情与国家利益的角度去批判新自由主义。更值得指出的是,西方左翼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批判暗含着潜在的危险。 中国学者在借鉴新自由主义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对新自由主义批判集中在3个维度上展开:一是对新自由主义理论本身的误区与局限性的批判;二是对新自由主义在拉美、俄罗斯等地的实践所产生的严重后果的批判;三是对于新自由主义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导作用进行批判。但是,中国学者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还很不到位,主要表现为批判靶子不准,缺乏深刻而系统的意识形态批判。国内外学者对新自由主义批判性研究既为进一步认识新自由主义提供宝贵的思想养料,又留下了继续耕耘的空间。 ?宣 文? 48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年(第7卷) 第3期 社科经纬J ournal of UESTC (social science s edition )Sep.2005,vol.7,No.3

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的集中表现是"华盛顿共识"。它的核心思想是由曾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世界银行副行长的斯蒂格利茨所概括的三句话:"政府的角色最小化"、"快速的私有化"和"快速的自由化"。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进一步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证明我国学者开展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正确性和必然性。这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相联系的。新自由主义鼓吹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市场万能),反对在微观领域和宏观层次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强调市场逻辑、反对国家干预。美国电讯和传媒领域的放松管制(deregulation)是新自由主义思想背景和经济政策背景在传播领域的反映。 中国需走出新自由主义影响误区 主要观点: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来出现的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思想。该思想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倡导市场自由的竞争和个人主义、主张经济、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与私有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演变历程:古典自由主义发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它的核心思想是: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其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被凯恩斯主义所取代。然而,仍有经济学家同凯恩斯主义对抗,主张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就形成于这个时期。在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多年受冷落的新自由主义适应这一需要,在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声浪中占据了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自由主义经济思潮重新抬头。为与原来的古典自由主义相区别,称之为"新自由主义"。 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的发展,新自由主义开始从理论、学术转变为国家政治的体现和意识形态的思潮,成为美英等国在世界上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志性事件是1990年出台的"华盛顿共识"。在冷战结束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自由主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个主流经济意识形态。 金融危机及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成为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在全球泛滥以来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也是美国不断输出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必然产物 国际金融危机的思想基础--新自由主义 什么是新自由主义?在经济学领域中,它泛指经济学中的市场自由主义思想。新自由主义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市场是充分的自由竞争,因而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利己的,因而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首先是利己崇拜;市场的调节是"看不见的手"作用,私人活动取代公共行为;市场经济倡导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等等。国内外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及其内涵一直看法各异,但是其基本思想与核心内容应是有共识的。这就是:新自由主义秉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特别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走向极端。归纳起来,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大致是"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即全球经济美国化"。 早期的新自由主义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思想而存在。20世纪末以来,新自由主义在政策层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际经济的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最近20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延伸,新自由主义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向全球传散,使各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滞胀",导致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复活、变异与盛行;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从理论思想嬗变为全球垄断资本的经济政策与行为范式,并首先在美国和英国以及一些拉美国家推行;20世纪90年代到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新自由主义以"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