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法院案例选编写体例及样稿

人民法院案例选编写体例及样稿

人民法院案例选编写体例及样稿
人民法院案例选编写体例及样稿

人民法院案例选编写体

例及样稿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人民法院案例选》编写体例及样稿《人民法院案例选》编写体例及样稿附件一:《人民法院案例选》编写体例

×××××案(标题)

——简要概括本案的指导意义(副标题)

标题即案例的名称,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及案由。例如,顾雪峰诉中国人民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江北支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应当与裁判文书中的名称一致,使用身份证或营业执照中登记的全称,必要时在名称后加括号注明“以下简称……”;

(二)一方当事人为两人以上的,写明其中两个当事人名称即可,其他当事人以“等”字代之;

(三)案由应当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关于规范行政案由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编写。

关键词××××××××××××(以词或词组反映指导性案例涉及的最关紧要的法律适用问题或者其他核心内容,标示次序应根据关键词的涵义由大到小排列。如有两个以上的主题内容,按其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

裁判要点

……(裁判要点简要归纳和提炼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裁判规则、理念、方法。一个裁判要点归纳为一个自然段。有两个以上裁判要点的,按照裁判要点的重要性或者逻辑关系用数字顺序号分段标示)相关法条

……(列明与裁判要点最密切相关的法律及其条文的序号。法律以其全称加书名号表述,法条序号采用法条原文序号)

案件索引

“案件索引”由审级、审理法院、案件编号(即案号)及结案时间组成。例如:

一审: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2)二中民初字第××号(×年×月×日)

基本案情

×××诉称:……

×××辩称:……

(分别概述起诉、答辩或辩护主张及其理由,特别是要写明本案诉讼的法律适用争点及诉辩理由)

法院经审理查明:……(准确概述审理查明事实。不列诉辩意见的,省略“法院经审理查明”字样,直接叙述案情。一般不列具体证据,但与裁判要点有密切联系的,在查明事实之后列出具体证据。与裁判要点相关的事实、情节和法律适用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详加阐述)

裁判结果

××××法院于××××年××月××日作出××××号(写明案号)刑事(民事、行政等)判决(裁定等)……(写明裁判结果)。宣判后,×××提出上诉(未提出上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法院于××××年××月××日作出××××号(写明案号)刑事(民事、行政等)裁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改判、发回重审的,则写明改判、发回重审的简要理由和情况。再审的写明再审的简要理由和情况)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中生效裁判的,则写“最高人民法院”)认为:……(从法理、事理、情理等方面结合案情和裁判要点分析阐述裁判理由,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根据案例具体情况,可以针对诉辩意见论述,也可以列出裁判要点问题直接论述。可以在裁判文书理由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充实,但理由部分

不能与裁判文书论述矛盾,也不能出现新的事实。一、二审等裁判理由不一致的,一般只写生效裁判的理由)

案例注解

本部分要紧紧围绕裁判要点,对裁判中的论点、理由、结果、指导意义等进行阐释和说明。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但不限于:裁判要点所涉及的法律、司法解释内容和知识;本案所解决的法律争点问题;裁判的思路和方法;本案例的指导意义;类似案例及关联;本案例参照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署名

本部分应写明案件承办法官,编写入、责任编辑、审稿人。

案件承办法官,指不同审级法院的独任审判员、合议庭成员。

编写人,指编写本案例的作者,应写明所在法院及联系方式。

审稿人,指报送案例法院负责案例工作的有关领导人员。

附:裁判文书

文末必须附具本案有关的裁决。包括第一审、第二审或(和)再审裁判文书,以备编辑时查阅、审核。

附件二:《人民法院案例选》案例样稿

黄泽富、何伯琼、何熠诉四川省成都市

金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案

一一行政处罚程序违法事由的认定

关键词行政诉讼行政处罚没收较大数额财产听证程序

裁判要点

行政机关做出没收较大数额涉案财产的行政处罚决定时,未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或者未依法举行听证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该行政处罚违反法定程序。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案件索引

(略)

基本案情

原告黄泽富、何伯琼、何熠诉称:被告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金堂工商局)行政处罚行为违法,请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销成工商金堂处字(2005)第0202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返还电脑主机33台。

被告金堂工商局辩称:原告违法经营行为应当受到行政处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程序合法、处罚适当;所扣留的电脑主机是32台而非33台。

认为实际扣押了其33台电脑主机,并请求撤销该《扣留财物通知书》2005年10月8日金堂县人民法院作出(2005)金堂行初字第13号《行政判决书》维持了成工商金堂扣字(2005)第02747号《扣留财物通知书》但同时确认金堂工商局扣6甲了何伯琼33台电脑主机。同年10月12日,金堂工商局以原告的行为违反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作出了成工商金堂处字(2005)第0202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没收在何伯琼商业楼扣留的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电脑主机32台”。

裁判结果

四川省金堂县人民法院于2006年5月25日作出(2006)金堂行初字第3号行政判决:一、撤销成工商佥堂处字(2005)第0202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二、金堂工商局在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三、金堂工商局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履行超期扣留原告黄泽富、何伯琼、何熠的电脑主机33台所应履行的法定职责。宣判后,金堂工商局向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

提起上诉。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6年9月28日以同样的事实作出(2006)成行终字第228号行政判决,撤销一审行政判决第三项,对其他判项予以维持。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虽然该条规定没有明确列举“没收财产”,但是该条中的“等”系不完全列举,应当包括与明文列举的“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类似的其他对相对人权益产生较大影响的行政处罚。为了保证行政相对人充分行使陈述权和申辩权,保障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对没收较大数额财产的行政处罚,也应当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适用听证程序。关于没收较大数额的财产标准,应比照《四川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暂行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较大数额的罚款,是指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元以上,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20000元以上罚款”中对罚款数额的规定。因此,金堂工商局没收黄泽富等三人32台电脑主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属没收较大数额的财产,对黄泽富等三人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为,金堂工商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前应当告知被处罚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本案中,金堂工商局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只按照行政处罚一般程序告知黄泽富等三人有陈述、申辩的权利,而没有告知听证权利,违反了法定程序,依法应予撤销。

案例注解

该案例涉及行政机关作出没收较大数额涉案财产的行政处罚时,是否应当适用听证程序的问题。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该条以列举方式对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作出了规定,但没有对较大数额的没收是否适用听证程序作出列举,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争议。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根据立法精神,没收较大数额财产或违法所得同样属于财产处罚范畴,亦应适用听证程序。因此,上述条文中的“等”应当包含没收财产或违法所得等财产罚种。

本案中,金堂工商局依法对无照且无许可经营的网吧进行查处,并作出“没收在何伯琼商业楼扣留的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电脑主机32台”的处罚决定,属于没收较大数额财产,对黄泽富等三人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为,金堂工商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前应当告知被处罚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但是金堂工商局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只按照行政处罚一般程序告知黄泽富等三人有陈述、申辩的权利,而没有告知听证权利,违反了法定程序;依法应予撤销。该案例从立法本意出发,将法律没有明文列举的“没收较大数额财产”的行政处罚也列入应当举行听证的范围,充分保障了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对于促进依法行政、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一、关于行政处罚法中的听证程序

(略)

二,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中“等”字的理解

(略)

三、关于“没收较大数额涉案财产”的理解

(略)

四,应注意对“未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或者未依法举行听证”的认定

(略)

五、关于人民法院对“行政处罚违反法定程序”的处理

(略)

六、参照适用本案例时还应注意的问题

(一)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不仅仅是“没收较大数额涉案财产”类案件,对于其他与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明文列举的三种行政处罚类似且对相对人权益产生重大影响的行政处罚案件,要在分析把握住“对相对人权益产生重大影响”这一立法本意的基础上,对是否应适用听证程序作出认定。

(二)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如果违反法定程序,即使具体行政行为实体上是正确的,也有被人民法院依

法撤销的危险。程序合法是行政法最为重要的原则,行政机关必须遵守。

(三)地方政府和部门不得对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作限缩解释。1996年行政处罚法出台后,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规章就听证程序作出专门规定,其中个别地方政府和部门规定只有“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三种情形适用听证程序,其他一律不予以适用,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参照规章。对于那些对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作出限缩解释的,人民法院将不予适用。

(四)作为行政相对人也应增强权利意识。行政法上的合法原则不仅仅是实体上的,更是程序上的,普通大众都是潜在的行政相对人,要求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遵循法定程序,也是人民群众根据宪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支持、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使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方面。

(第一审法院合议庭成员:(从略)

第二审法院合议庭成员:(从略)

编写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姚宝华

审稿人:姓名、单位及职务

编写人及审稿人联系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