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体育大学专业课复习内容

北京体育大学专业课复习内容

北京体育大学专业课复习内容
北京体育大学专业课复习内容

运动生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称为兴奋。

2.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

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

4.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的通过改变自身机能来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

5.稳态: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相对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6.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

理现象。

7.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8.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这种电位差存在与细胞膜两侧,故又称为跨膜电位,或简称膜电位。若以细胞膜外电位为零,细胞膜内电位则为-70~-90mV。

9.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

10.等张收缩

11.离心收缩

1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

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由于在整个收缩过程中收缩速度是恒定的,等动收缩有时也称为等速收缩。

13.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与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4.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

15.

16.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通常,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把细胞外液称为

机体的内环境。

17.渗透压: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即为渗透压或渗透吸水力,也就是溶液增大的压强,

其数值相当于阻止水向膜内扩散的压强。

18.等渗溶液:正常人体温7773kpa(5800毫米汞柱)。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

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19.碱储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NaHCO3,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NaHCO3含量来表示

100毫升血浆中H2CO3能解离出的CO2的毫升数来间接表示,正常

20.运动性贫血:经过长时间.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

般人高,有时甚至低于正常值,常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又称为假性贫血,是红细胞机能性稀释的反映,是一种适应及健康的表现,不能误认为“贫血”。

21.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22.运动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23.心指数:以每1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24.最大心率:每个人的心率增加都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叫最大心率,又称极限心率。

25.心输出量:心输出量一般是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在同一时期,左心与右心接纳回

流的血量大致相等,输出的血量也大致相等。

26.射血分数:每博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27.心电图: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称心电图。

28.减压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可产生兴奋,通过中枢调节动脉

血压,使心脏的活动不致过强,血管外周阻力不致过高,从而使动脉血压保持在正常的水平上,因此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为减压反射。

29.窦性心动徐缓: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某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

心率时可低至40~50次/分,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动徐缓。

30.运动员心脏:经过长年系统训练的运动员与一般人相比,其心脏结构和功能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肺内压(或大气压)-肺的回缩力。

32.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称为肺内压。

33.胸内压:胸膜的脏层和壁层延续相连,形成密闭的胸膜腔,胸膜腔内的压力即为胸内压。

34.潮气量:每一呼吸周期中,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量。

35.肺通气量: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肺通气量。

36.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实际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37.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快呼气,称为肺活量。

38.最大通气量称最大通气量。

39.通气/之间的比值。

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氧离曲线反映

41.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O2量,称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O2量除以每分心率

计算。

42.氧利用率

43.最大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动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44.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的能力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

25 C条件下。

48.运动性蛋白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称为运动性蛋白尿。

49.运动性血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显微镜下或肉眼可见的血尿称为运动性血尿。

52.视力:指眼对物体微细结构的最大分辨能力。

53.视野:单眼不动注视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54立体视觉:双眼视物时不仅能看到物体的平面,还能看到物体的深度,这种视觉称为立体视觉。

55.前庭反射:是指前庭器官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以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

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心.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

56.前庭功能稳定性: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57.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该肌就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58.姿势反射:在身体活动过程中,中枢不断的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

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活动称为姿势反射。

59.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的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

60.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61.运动动力定型:学会运动技能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兴奋和抑制能按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和有

严格的时间间隔地交替发生,形成一定的形式和格局,使条件反射系统化。大脑皮质机能的这种系统性称为运动动力定型。

62.自动化:指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其特征是对整个动作或是对动

作的某些环节,暂时变化无意识的。

63.摄氧量: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摄氧量。有时把摄氧量也称为吸

氧量或耗氧量。通常以每分钟为单位计量摄氧量。

64.氧亏: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摄氧量低于运动需氧量,造成体内氧的亏欠称为氧亏。

65.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结束后,肌肉活动虽然停止,但机体的摄氧量并不能立即恢复到运动前相

对安静的水平。将运动后恢复期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的过量氧耗。

66.最大射氧量:

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也称为最大吸氧量或最大耗氧量。

67.

动强度即乳酸阈强度。由于乳酸阈代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渐增负荷运动时血乳酸急剧上升时

的乳酸水平在因此,将个体在渐增负荷中乳酸拐点定义为“个体乳酸阈”。

68.无氧阈:无氧阈是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运动中,由有氧代谢功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功能的

临界点,常以血乳酸含量达到(%VO2max)或功率(瓦)来表示。

超过这个临界强度(无氧阈)时,血乳酸浓度将急剧增加。

69.身体素质: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统称为身体

素质。

70.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如短跑运动员从听到法令到启动的时间等。

71.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如排球运动员扣球时的挥臂速度等。

72.位移速度:是指周期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中人体通过一定距离的时间。

73.血红蛋白流变性: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各自呈分散状态存在于流动的血液中,并在切应力作用下

很容易变形,即被动的适应于血流状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以减少血流的阻力。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流变性。

74.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功能为主的运动能力。有氧

耐力有时也被称作为有氧能力。

75.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无氧耐

力优势也被称作无氧能力。

76.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它是多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素质。

77.柔韧素质:是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

78.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

79.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缩短进入

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创伤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80.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体机能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活动开

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步提高的。这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叫进入工作状态。

81.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往往产生一种

非常难受的感觉,如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精神低落、实在不想继续运动下去,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82.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如果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运动,不久一些不良的生理

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83.稳定状态:在一定强度的运动练习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人体的机能活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

在一个较高的变动范围不大的水平上,这种功能状态称为稳定状态。

83.真稳定工作状态:在进行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所需要的氧可以得

到满足,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

84.假稳定状态:当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经达到

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这种状态称为假稳定状态。

85.恢复过程:是指人体在运动结束后,各种生理功能和能源物质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的一段变化

过程称为恢复过程。

86.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

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87.整理活动:是指在运动之后所作的一些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整理活动又称放

松练习。

88.高原服习:人体在高原地区停留一定时期,机体对低氧环境会产生迅速的调节反应,提高对缺氧

的耐受能力,称为高原服习。

89.心音: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肌的收缩、瓣膜的启闭、血液流动冲击瓣膜和血管壁的机械震动,

都可以通过周围组织而传递到胸壁,如果把听诊器的听头放置在胸前壁左下部,就可以听到这种震动而产生的声音,这种声音称为心音。

90.青春性高血压:儿童少年从青春发育期开始到性成熟时期,由于性腺和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同时

血管发育落后与心脏,引起血压升高,称为青春性高血压。

91.高原训练:高原训练是一种在低压、缺氧条件下的强化训练。就是利用PO2 低、缺氧环境对机体

的刺激作用,达到机体在多方面产生功能性的生物学适应,从而使人体各项机能水平提高,为创造良好成绩打下基础。这种训练对人体有两种负荷,一种是运动本身所引起的缺氧负荷,即运动性缺氧负荷;另一种是高原性缺氧负荷。

92.自由基:指外层电子轨道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基团,如氧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氢及单线态氧

等物质。

93.本体感觉:肌肉、肌腱和关节囊中分布有各种各样的本体感受器(肌梭与腱梭),它们分别感受

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以及肌肉收缩和关节伸展的程度。这种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躯体感觉,称为本体感受器。

94.两个信号系统的概念:第一信号是指现实的具体的信号,如声、光、味、触等。第二信号是现实

的抽象信号,是表达具体信号的信号,如表示某物体的词语等。对第一信号刺激发生反应的皮质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刺激发生反应的皮质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人类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95.闭式运动:完成动作时,基本上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动作;在运动结构上多属于周

期性重复动作;且完成动作时,反馈信息只来自本体感受器的运动。多数单人项目运动属于闭式运动机能,如田径、游泳和自行车等项目。

96.开式运动:完成动作时,往往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动作;在运动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

或非周期特征;完成动作时,由多种分析器参与工作,并综合总的反馈信息,其中往往以视觉分析器起主导作用。对抗性项目属于开式运动技能,如球类、击剑和摔跤等项目,一般来说开式运动技能比闭式运动机能的动作复杂。

97.功能性肥大:是指由于运动训练所引起的肌肉体积增大。主要表现为肌纤维的增粗。

98.肌浆型功能肥大:是指肌纤维非收缩蛋白成分的增加所致的肌肉体积增加。如线粒体、肌糖原、

磷酸肌酸和肌红蛋白等数量增加。

99.积极性休息:运动结束后采用变换运动部位和运动类型,以及调整运动强度的方式来削除疲劳的

方法称为积极性休息。

100.重力性休克:这是由大脑缺氧而造成的一时性知觉丧失的现象。常发生在剧烈奔跑以后突然停止或长时间下蹲后骤然起立时.

101.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安静状态下摄入事物后,人体释放的热量比食物本身氧化后所产生的热量要多。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102.红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健康成年人为全血标本

中0.37~0.5,即

103.通气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将肺通气量变化的拐点称为“通气阈”。通气阈是无损伤测定乳酸阈常用的指标。

104.需氧量正常人安静时需

氧量约为

105.“全或无”现象:任何刺激一旦引起膜去极化达到阈值,动作电位就会立刻产生,它一旦产生就达到最大值,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会因刺激加强而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全或无”。

106.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

107.疲劳: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于一特定水平上和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108.神经调节:

109.体液调节:

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生理反应。110.时值: 以两倍基强度的刺激作用于组织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作为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这一特定时间成为时值。

111.单收缩:肌肉接受一个短促的刺激,产生一次短促的收缩,称为单收缩。

112.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即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统称为体液.

113.心力贮备:在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并不是最大的,但能够在需要时成倍增加,表明健康人心脏泵血功能有一定的贮备力量。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泵功能贮备,或心力贮备。114.心率贮备:最大心率与安静心率之差叫做心搏频率贮备,即心率贮备。

115.内呼吸:组织毛细血管中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间实现的气体交换。

116.运动处方:根据参加健身活动的体质和健康情况以处方的形式确定运动的种类,时间强度频率与注意事项。

117.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118.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我们将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

119.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120.服习:人体对高温或低温环境所产生的由不适应到适应的生理过程,称为对气候的服习。

121.渗透压:是一切溶液所固有的一种特性,它是由溶液中溶质分子运动所造成的。

122.消退抑制:条件反射没有受到强化而造成的抑制称为消退抑制。

123.超等长练习: 肌肉的向心收缩(肌肉收缩力大于外力时,肌肉收缩使肌肉缩短)如果紧接在同一肌肉的离心收缩(肌肉收缩小于外力,肌肉收缩时肌肉拉长)之后,会更为有力。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力量训练,就称"超等长练习"。如跳深练习。

124."林加尔德"现象:在进行静力性工作时,呼吸和循环机能变化没有运动后明显,这种生理反应称为"林加尔德"现象。

125.氧储备:在正常情况下,氧气除维持体内的代谢消耗外,还储存在体内一小部分待用。

126.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127.肌梭:呈梭型,位于肌纤维之间并与肌纤维平行排列,是一种感受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的特殊感受器。

128.腱梭:腱梭分布在腱胶原纤维之间,与梭外肌纤维串联,是一种张力感受器。

129.肌电图

二、问答题

1.跳跃式传导的含义?

答:有髓神经纤维外面包囊着一层电阻很高的髓鞘,动作电位只能在没有髓鞘的朗飞氏节处产生局部电流。因此动作电位是越过一段带髓鞘的神经纤维呈跳跃式传导的。因为,有髓神经纤维较粗大.电阻较小,而且动作电位的传导是跳跃式的,所以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上的传导速度要比在无髓神经纤维上快得多。前者可达100米/秒,后者不到1米/秒。

2.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①当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到轴突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处接头前膜上的Ca2+通道开放,Ca2+从细

胞外液进入轴突末梢,促使轴浆中含有乙酰胆碱的的突触小泡向接头前膜移动;

②当突触小泡到达接头前膜后,突触小泡与接头前膜融合进而破裂,将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间隙;

③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与接头后膜上特异性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接头后膜上

的Na+、K+通道开放,使Na+ 内流,K+外流,结果使接头后膜处的膜电位幅度减小,即去极化。

④当终板电位达到一定幅度(肌细胞的阈电位)时,可引发及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从而骨骼肌细

胞产生兴奋。

3.简述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机制或机理)?

通常把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

(1)兴奋(动作电位)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到肌细胞内部。

横小管是细胞膜的延续,动作电位可以沿着细胞膜传导到横小管,并深入到三联管结构。

(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横小管膜上的动作电位可引起与其相邻近的终末池膜及肌质网膜上的大量Ca2+通道开放,Ca2+顺着浓度梯度从肌质网内流入胞浆,肌浆中Ca2+ 浓度升高后,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结合时,导致一系列蛋白质的构型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肌丝滑行。

(3)肌质网对Ca2+在回收。

肌质网膜上存在的Ca2+-Mg2+依赖式ATP酶(钙泵),当肌浆中的Ca2+浓度升高时,钙泵将肌浆中Ca2+ 浓度降低,Ca2+ 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分离,最终引起肌肉舒张。

4.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他们各有什么生理学特点?P26习题集

答:根据骨骼肌收缩时的长度变化,把肌肉收缩分为四种基本形式,即: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和等动收缩。

(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而且,肌肉张力增加出现在前,长度缩短发生在后。但肌肉张力在肌肉开始缩短后即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这种收缩可以分为等张收缩和等动收缩。肌肉向心收缩时是做功的,其数值为负荷量与负荷移动距离的乘积。

在向心收缩过程中,所谓的等张收缩是相对的,尤其是在体情况下,更是如此。由于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往往是通过骨骼的杠杆作用克服阻力做功。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要使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以同样的力量收缩是不可能的。如当肌肉收缩克服重力垂直举起杠铃时,随着关节角度变化,肌肉做功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肌肉用力的程度也不同。

(2)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肌肉等长收缩时由于长度不变,因而不能克服阻力作机械功。等长收缩有两种情况:其一,肌肉收缩时对抗不能克服的负荷。其二,当其他关节由于肌肉离心收缩或向心收缩发生运动时,等长收缩可使某些关

节保持一定的位置,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适宜的条件。要保持一定的体位,某些肌肉就必须作等长收缩。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肌肉作离心收缩也称为退让工作。肌肉离心收缩可防止运动损伤。如从高处跳下时脚先着地,通过反射活动使股四头肌和臀大肌产生离心收缩。由于离心收缩的制动作用,减缓了身体的下落速度。不至于使身体造成损伤,离心收缩时肌肉作负功。

(4)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由于在整个收缩过程中收缩速度是恒定的,等动收缩有时也称为等速收缩。等动收缩和等长收缩具有本质的不同。肌肉进行等动收缩时在整个运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张力,等张收缩则不能。此外,等动收缩的速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因此,理论和实践证明,等动练习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最好。

5.血液的组成与功能/机能?P43习题集

答: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是血细胞以外的部分。血浆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抗体和激素等。

血液的主要功能有:

(1)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的相对稳定,这些因素的相对稳定会使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

(2)运输作用血液不断地将从呼吸器官吸入的氧和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处,供给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同时,又将全身各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二氧化氮、水、尿素等运输到肺、肾、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

(3)调节作用血液将内分泌的激素运输到周身,作用于相应的器官(称靶器官)改变其活动,起着体液调节作用。通过皮肤的血管舒缩活动,血液在调节体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防御和保护作用血液有防御和净化作用,白细胞对于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体内的坏死组织都有吞噬分解作用。血浆中含有多种免疫物,如抗毒素、溶菌素等能对抗体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从而免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作用,机体损伤出血时,血液能够在伤口发生凝固,防止继续出血,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

6.何谓内环境,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性的作用及意义?P43习题集

答: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和组织也都是细胞外液。它们的化学成分理化特性,如酸碱度、渗透压以及温度等的变化,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因此,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人体的外界环境经常变化,而内环境变化甚小。这是由于体内有多种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中理化因素的变动不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保持动态平衡,称为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或自稳态。

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相对稳定。这些因素的相对稳定会使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只有在内环境相对稳定时,人体组织细胞才有正常的兴奋性和生理活动。内环境相对稳定,细胞新陈代谢才能正常运行,才有可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和各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所以,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

※7.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论) P43~P49

※8.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习题集P70

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使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从而提高人体工作能力。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的长期性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窦性心动徐缓。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某些优秀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至40-60次/分,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动徐缓。这是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作用减弱的结果。窦性心动徐缓是可逆的,即使安静心率已降到40次/分的优秀运动员,停止训练多年后,有些人的心率也可恢复接近到正常值。一般认为运动员的窦性心动徐缓是经过长期训练,心功能改善的良好反应,故可将其作为判断训练程度的参考指标。

(2)运动性心脏肥大。研究发现运动训练可使心脏增大,运动性心脏增大与病理性增大在功能上有极显著的差别。病理性增大的心脏扩张、松弛,收缩时射血能力弱,心率储备低,心肌纤维内ATP 酶活性下降,不能承受那怕是轻微的体力负荷。而运动性增大的心脏,外形丰实,收缩力强,心力储备高,其重量一般不超过500克。因此运动性心脏增大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通常以静力及力量性运动为主的投掷、摔跤、举重运动员心脏的运动性增大是以心肌增厚为主;而游泳、长跑等耐力性运动员的心脏增大却以心室腔增大为主,也有报道心肌厚度也增加,但心腔内半径与心壁厚之比维持在正常范围。

(3)心血管机能改善。一般人和运动员在安静状态下和从事最大运动时每博输出量和每分钟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率Χ每博输出量)有着不同的变化。安静状态下一般人和运动员每分输出量基本相等,但运动员的心率较低,故每博输出量较大。

此外,经过训练心肌微细结构会发生改变,心肌纤维内ATP酶活性提高,心肌肌浆网对Ca2+ 的存储、释放、摄取能力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在合成速度增加,冠脉供血良好,使心肌收缩增加。运动训练不仅使心脏在形态和机能上产生良好适应,而且也可使调节机能得到改善。有训练者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回复快。

※9.高原训练的生理适应与仿高原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课本P340

答:高原训练是一种在低压、缺氧条件下的强化训练。这种训练对人体有两种负荷,一种是运动本身所引起的缺氧负荷,即运动性缺氧负荷;另一种是高原性缺氧负荷。这两种负荷相加,造成比平原地区更为深刻的缺氧刺激,以调动身体的机能潜力。高原训练的生理学适应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适应。

仿高原训练方法与手段主要有:①间歇性低氧训练法。此方法是采用呼吸气体发射器吸入低于正常氧分压的气体,造成体内适度缺氧,从而导致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抗缺氧生理适应,以达到高原训练的目的的一种新的仿高原训练法。②模拟高原训练法。此方法是让运动员在内有仿高原环境的帐篷或低压仓内休息,在1300米高度训练的新仿高原训练法。

※10.人体运动时肌体是如何进行能量供应的?P162

※11.运动时如何合理运用呼吸方法?P138

答:运动时进行合理的呼吸,有利于保持内环境的基本恒定,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和充分发挥人体的机能能力,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运动时应针对该项目特点掌握相应的呼吸技巧,可遵循以下几种改善呼吸方法的原则。

(1)减少呼吸道阻力。在剧烈运动时,为减少呼吸道阻力,可采用以口代鼻,或口鼻并用的呼吸。(2)提高肺泡通气效率。提高肺泡通气效率的方法,有增加呼吸频率和增加呼吸深度两种方式。运动时(尤指是耐力运动),期望在呼吸时肺泡中有更多的含氧新鲜空气意义更大。由于解剖无效腔的存在,表浅的呼吸只能使肺泡通气量下降,新鲜空气吸入减少;而深呼吸能吸入肺泡腔中更多的新鲜空气,使肺泡气中的空气新鲜率提高,PO2也随之提高,最终导致O2的扩散量增加。但过深过慢的呼吸也会限制肺通气量进一步提高,并可导致肺换气功能受阻。上述两种情况均能增加呼吸肌的额外负担,加大其O2的消耗,容易导致疲劳。有意识地采取适宜的呼吸频率和较大的呼吸深度是很重要的。运动中有效减少肺泡腔内功能余气的方法是尽可能的作深呼气动作,从而保证机体有更多的O2的摄入。

(3)与技术动作相适应。①呼吸形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呼吸的主要形式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运动时采用何种形式的呼吸,应根据有利于技术动作的运动而又不妨碍正常呼吸为原则,灵活转换。

②呼吸时相与技术动作的配合。通常非周期性的运动要特别注意呼吸时相,应以人体关节的解剖学特征与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为转移。③呼吸节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通常,周期性的运动采用富有节奏的、混合的呼吸将会使运动更加轻松和协调,更有利于创造出好的运动成绩。

(4)合理运用憋气。憋气有利有弊。有时候需要通过奋力和憋气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时的憋气是必要的。正确合理的憋气方法是:①憋气前的呼吸不要太深;②结束憋气时,为避免胸内压的骤减,

使胸内压有一个缓冲.逐渐变小的过程,呼出气应逐步少许地.有节制地从声门中挤出;③憋气应用于决胜的关键时刻,不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过程都做憋气。

※12.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P300

答:(1)调整赛前状态。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使大脑反应达到适宜程度做好准备。

(2)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通过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的机能水平,使肺通气量及心输出量增加,心肌和骨骼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使工作机能获得更多的氧。从而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

(3)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

(4)增强皮肤的血流量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比赛时体温过高。

※13.翻正反射在训练中的应用?P229

※14.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论)P243

※15.牵张反射. P226~P227

答: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该肌就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一种为腱反射,也称为位相性牵张反射;另一种为肌紧张,也称紧张性牵张反射。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紧张性收缩。

牵张反射的反射弧特点是感受器和效应器都是在同一块肌肉中。牵张反射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维持身体姿势,增强肌肉力量。如投掷前的引臂和起跳前的屈膝动作,都是利用牵张反射原理牵拉投掷和跳跃的主动肌,使其收缩更有力。

※16.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规律。P382

答:(1)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岁年龄而增长的现象称为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在青春发育期(男15岁、女12岁左右)身体素质自然增长的速度快且幅度大。在性成熟期结束时,身体素质增长的速度开始减慢。在不同年龄阶段,各项身体素质的增长速度不同,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的身体素质发展也不一样。

(2)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各种身体素质的自然发展包括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身体素质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有先后之别,按先后顺序排列如下,速度素质最先、耐力素质次之、力量素质最晚,男女顺序一致。

(3)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项素质的速度不同。把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快的年龄阶段叫做增长敏感期。以年增长的均值加一个标准差作为确定敏感期范围的标准,年增长率等于或大于标准差值的年龄阶段为敏感期,小于标准差值的为非敏感期。

(4)各项身体素质达到最高水平的年龄。各项身体素质发展高峰的年龄男子在19~22岁,23岁后缓慢下降呈单峰型;女子在11~14岁出现第一个波峰,14~17岁趋于停滞或下降,18岁后回升,19~25岁出现第二次波峰呈双峰型。

※17. 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习题集P183

答: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肌纤维的横断生理面积,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性别、体重和年龄等方面。

※18.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P65习题集

心输出量的大小决定于心率和每博输出量的大小,而每博输出量的又取决于心肌收缩力和静脉回流量。因此,心率、心肌收缩力、静脉回流量都可以影响心输出量的大小。

※19.运动过程中,血液循环系统是如何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如何引起的。习题集P69骨骼肌收缩时,耗氧量明显增加,循环系统的适应性变化是提高心输出量以增加血流供应,从而满足肌肉组织的氧耗,并及时运走过多的代谢产物,否则肌肉运动就不可能持久。而肌肉运动时循环系统功能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为:

(1)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

运动一开始,心输出量就急剧增加。通常1分钟内达到高峰,并维持在该水平。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与运动量或耗氧量成正比。

※20.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习题集P237

※21.论述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及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方法应用题)习题集P90

※22.能源系统的一般特点?习题集P110

※23.状态反射的规律?

※24. 速度素质的分类,影响速度的生理基础?习题集P184

※25.极点产生的原因。习题集P195

※26.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习题集P195

27.骨骼肌和心肌的收缩性有何不同?P62习题集

28.皮肤散热方式?习题集P111

机体深部的热量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体表,皮肤通过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等方式进行散热。

(1)辐射散热。

机体不断向外界辐射热射线——红外线,使体热通过空气被周围较冷的物体吸收。是机体安静时散热的主要方式。机体体表面积越大,环境温度越低,辐射散热越多。环境湿度较大时,机体的辐射散热率有降低。

(2)传导散热。

传导散热是机体将热量直接传给与其接触的较冷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机体深部的热量通过血液循环传送到体表,然后传给与其接触的物体,如床、衣服等。人的表皮和脂肪是热能的不良导体,因此,空气中传导散热的量极少。

(3)对流散热。

指通过空气或液体来进行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人体的热量传导给周围的空气,空气不断的流动(对流),从而将体热发散到空间。对流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方式。对流散热的多少,受风的影响极大,风速越大,散热越多。风速越小,机体散热就越小。

(4)蒸发散热。

人体蒸发散热有两种方式,即不感蒸发和发汗。不感蒸发是指没有汗液分泌时,皮肤和呼吸道不断有水分渗出,在未形成明显水滴之前就被蒸发掉。发汗是汗腺的分泌活动。又称可感蒸发。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体温达到30C左右时便开始发汗;若空气湿度大,衣着较多时,25度就可发汗。在运动中,气温在20度以下时,也可出现发汗,而且含量往往较多。

29.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P68习题集

30.功能性肌肉肥大。P48

31.运动时和恢复期运动员的生理学特征。P357

答:运动员在机能动员、完成定量负荷和最大负荷时的机能变化等与一般人相比有明显的特点。运动员在开始时的机能动员较无训练者快,表现在各系统的机能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短,极点症状反应小,能较快地进入稳定状态;参与运动的肌群协调性和节奏感好。呼吸运动的节律和呼吸深度能很快适应运动形式。

在完成定量运动负荷时,运动员更表现出与普通人较大的机能差异。首先,完成同样的负荷,运动员肌肉活动的程度小,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能较好地协同工作,因而,肌电放电节律清晰,肌电振幅和积分值较小。其次,运动员在完成定量负荷时的心肺功能变化亦较小,表现在心率提高幅度和呼吸频率增加较小,但每博输出量和呼吸深度则增加较多。这表明运动员叫一般人有较高的通气和泵血效率。

在完成最大运动负荷时,机体需全力以赴去克服运动阻力,此时,运动员表现出远远高于普通人的机能水平。一方面肌肉的最大做功量和做功效率明显高于普通人,能克服更大的运动阻力。另一方面,作为衡量机能水平重要指标的最大摄氧量,普通人只有2~3升/分,而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可以高

达5升/分以上,这可保证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状态下,能获得较多的氧气供机体代谢所用。在运动时,运动员的心力储备充分动员,主要表现在心率增快和心输出量增加,心率最高时可达200次/分以上。优秀运动员最大每博输出量出现在心率为140~160次/分时,且能维持此水平到最高心率,因此,心输出量可高达35~45升/分以上。运动结束后,运动员的机能恢复比一般人快。

综上所述,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能使运动员机体机能对运动产生适应性变化,与一般人相比,表现在安静状态机能水平较低,开始运动时机能动员较快;定量运动负荷时机能变化幅度较小,最大运动负荷时机能水平较高以及运动后机能恢复较快等。

32.人体机能评定的方式。P359

答:人体运动机能的评定分横向比较和纵向追踪两种方式。横向比较是指将某一个体与其日历年龄相同的群体进行机能指标比较,了解个体的生物年龄与日历年龄的负荷程度;纵向追踪是对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段机能状态的变化比较。机能评定须将横向比较与纵向追踪两者结合并考虑不同机能状态的机能水平,方能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

33.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评定。P363

答:评定运动量是否适宜最好通过多途径、多指标和多学科进行同步测试,再做综合分析。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

(1)生理指标的检查。①运动训练对人体机能引起的深刻变化,即使是大运动量也必须在2~3天之内恢复。为了及时掌握恢复情况,一般在早晨起床前后的基础状态下进行各种简易指标的测试(如脉搏、呼吸及血压等),至少每周周末安排一次检查。为得到较多的指标,还可以进行多次检查和一些特殊指标的测试;②了解高级神经活动的变化是评定适宜运动量的又一个方面,可用反应速度和建立分化抑制的准确度来评定皮质机能的恢复情况;③可用肌电图研究肌肉活动的潜伏期。研究发现,未消除疲劳的肌肉,收缩和放松的潜伏期均延长,尤以后者最为突出。④此外,诸如肺的最大通气量、尿的成分、气体代谢及温度等指标的变化,也可以作为观察疲劳消除的依据。

(2)运动员的自我感觉及教育学观察。①疲劳程度不深时,运动员主观感觉的变化不大,食欲和睡眠也都正常,微感困倦嗜睡,缺乏完成训练任务后所出现的安慰感。②在疲劳的继续发展过程中,教师和教练员还可以应用教育学指标对运动员进行观察

34.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P290、05年真题第3题

35.真稳定与假稳定的区别?P304

36.柔韧素质的生理基础。P295习题集P186

37.灵敏素质的生理基础。P294习题集P187

38.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的作用?

39.运动能量消耗的计算。

40.心率如何去指导运动实践?(论述)P

41.血红蛋白在机能评定中的作用?P355第15章

42.运动性贫血产生的原因和防止的基本措施?

43.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P87

44.动脉血压是形成的原因? P90

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动脉血压的形成主要是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心室射血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有主要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即每分输出量或每博输出量。

45.在运动过程中,肌体是如何调节和保持内环境的?P56

46.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P94~P95

47.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什么?P232

48.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简称减压反射)。

49.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发射?

50.心钠素的作用?P101

51.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P162

52.血红蛋白的作用?P67

53.运动技能产生的原理?条件反射的形成条件?P242

54. 引起骨骼肌兴奋的条件?P34

55.人体在高热高温的环境中肌体如何去调节体温?P346 、习题P221

56.人体三大内分泌功能轴?P203

答: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应激轴)。这条内分泌轴的动员与机体抵抗内外刺激的应答有关,故亦称为应激轴,这是与身体运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分泌功能轴。此功能轴的作用过程:身体运动会刺激大脑皮质;在大脑皮质作用下,下丘脑会加强对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的分泌活动,并作用于腺垂体,加强腺垂体释放粗肾上腺皮质激素;腺垂体所释放的粗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会加强肾上腺皮质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最后,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有关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通过增强能量代谢等反应,对运动产生应激。

②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此轴的作用过程为:在大脑皮质作用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作用于腺垂体,加强了腺垂体释放促甲状腺素;腺垂体所释放的促甲状腺素作用于甲状腺,会加强甲状腺释放甲状腺素;最后,甲状腺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增强其代谢活动等。

③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作用过程为:在大脑皮质作用下,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腺垂体,加强了腺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腺垂体所释放的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会加强性激素的分泌活动;最后,性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器官和靶组织,引起不同的生理效应。

57.CO2对呼吸的影响? P130

58.憋气的利与弊?P140

59.肺内压的变化?P114

60.胸内压?P114

61.血红蛋白(Hb)与O2结合特点在哪几方面?

62.无氧工作能力的评价。P272

63.发展ATP/CP供能能力的训练原则。P158

64.力量素质的分类。P279

65.条件反射的抑制。

66.两个信号系统。P236

67.运动技能的分类。P241

68.运动技能与运动条件反射有何不同?习题集P61、课本P242

69.准备活动的生理机理。P301

70.疲劳产生的原因?P306 习题集P195

71.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P306 习题集P195

72.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P309

73.运动性疲劳的判断。P311

74.高原应激会产生哪些反应?P340

75.运动性免疫机能。P466

76.如何运用运动生理学的知识去指导运动实践?P

77.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提高它的训练方法有哪些?P293.习题集P187

78.呼吸的过程?P86习题集

79.呼吸的形式?P87习题集

80.CO2运输的过程?习题集P90

8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习题集P110课本161

82.前庭器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习题集P147-148

83.肌梭和腱梭的功能?习题集P149

84.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原因?习题集P170

85.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习题集P171

86.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习题集P171

87.乳酸阈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习题集P172

88.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习题集P172

89.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习题集P173

90.力量训练的原则。习题集P

91.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影响因素。习题集P194

92.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习题集P195

93.安静状态下运动员的生理学特征。习题集P229

94.机能评定的常用生理学指标。习题集P231

95.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习题集P239

96.儿童少年素质发展特点习题集P240。

97.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原则。习题集P258

98.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基本原则。习题集P287

运动训练学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项群与项群训练理论: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理论”。

4.训练课的结构:是指训练课的各组成部分及其进行的顺序。通常依次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

5.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综合评定。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比赛的胜负或次。

6.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竞技水平。

7.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8.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

9.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为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在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10.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和补偿效应:①非衡特征:相对于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的能够反映优秀运

动员总体共同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而言,每一名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这种非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称为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

②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它高度发展的素质在一

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均衡结构的补偿效应。P71

11.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以及他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

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心然趋势。

12.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

动训练活动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3.竞技需要原则:是指根据各项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

分及训练的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可使训练更好地结合专项的特点和专项竞技比赛的需要,提高运练的专项针对性,实战性和实效性。

14.动机激励原则: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15.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P15页定义

16.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7.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8.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

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交果的训练原则。

19.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

练条件,都应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庆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20.直观教练原则: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

建立正确的动作表现培养运动员的直观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21.适时恢复原则: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

提高机体能的训练原则。

22.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运动训练方法在

教练员;“训”和运动员的“练”的过程中被予以应用,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双边活中共同完成训练任务。

23.运动训练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取

的身体练习。(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24.模式训练法:是一种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

方法。

25.程序训练法:是按照的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

性地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活动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26.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

或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27.完整训练法:指从技术运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

方法。

28.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法。

29.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

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30.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底.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的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31.变换训练法: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

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32.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战,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

和路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33.训练性比赛:是指将某些比赛作为一种基本手段进行实战训练,以便在比赛条件下培养运动员专

项所需要的综力或提高训练强度,这些比赛通常称为“训练性比赛”。

34.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35.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36.运动素质运动素质:指机体在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劳、速度、

柔韧和灵敏等。

37.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38.最大力量: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力值。

39.相对力量:指运动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体操、跳高运动员为重要)

40.快速力量:指肌肉快速发展力量的能力,是力量的速度的有机结合。

41.爆发力:是指快速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张力已经开始增加的肌肉以最快的速度克服阻力的

能力。

42.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43.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下时间工作的能力。

44.无氧耐力: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较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45.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46.灵敏素质: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

和运动方向,适应变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47.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48.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

动过程。

49. 运动智能: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

练和运动比赛能力。

50.多年训练计划:是指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

51.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是指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到停

止参加竞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与规划。

52.区间多年训练计划:是指多年训练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特定时间区域,都构成一个区间。对两年以

上的一个特定时间的训练过程的设计,就称作区间多年训练计划。

53.训练效应: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称为生活效应,通过运动训练活动所产生的生物适

应就叫训练效应。

54.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

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

55.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

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56.速度素质:指人体最快速运动的能力。

57.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

58.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某一个动作的能力。

59.移动速度:是指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以单位时间内机体移动的距离为评定指标。

60.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运动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61.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

熟和定型化了的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62.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

须遵循的客观性。

63.一个训练大周期: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

训练大周期。

64.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是指将几种单一结构的动作混合进行的身体练习。

65.变异组合练习手段:指多元动作结构下,将多种练习手段依变异形式组合进行的身体习。

66.一般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以多种身体练习训练方法全面发展提高运动员各血管系统的机能,发

展运动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和心理品质,掌握一些有利于提高专项的运技术、战术、理论知识。

67.专项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以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以及各专项运动作相似的练习,提高专项运

动水平的所需要的各血管系统的机能发展专项运动素质和心理,掌握专项运动的技术战术理论知识。

68.运动训练学:在运动员的积极参与和教练员的指导下,为不断提高和保持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而专

门组织的一种科学的教育过程。

69.体能: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70.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会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是形成运动技术的重要是基础。

第一章

1.竞技体育的概念

2.竞技体育的构成包含哪些因素?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4.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

5.运动训练的概念?

6.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7.训练学,项群,专项训练理论的概念

第二章

1.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

2.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3.项群训练的理论意义?

4.第二节各项群特点?

第三章

1.运动成绩的概念?

2.竞技水平的概念?

3.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4.竞技能力的概念?

5.运动能力的概念?

6.训练水平的概念?

7.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8.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

9.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1.训练规律,训练原则的概念、制胜规律

2.竞技需要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动机激励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有效控制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系统训练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周期安排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适宜负荷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区别对待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直观教练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适时恢复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3.竞技状态发展规律与大周期划分的对应关系?

第五章

1.运动训练方法,运动训练手段,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的概念

2.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程序训练法的概念?

4.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特点?

5.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的概念?

6.间歇训练法的概念?

7.间歇训练法包含那些?

8.持续训练法的概念?

9.持续训练法的基本类型?

10.变换训练法的概念,类型,特点?

11.循环训练法概念,类型?

12.比赛的概念?

13.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第六章

1.体能概念

2.运动素质概念

3.力量素质

4.力量素质的分类?

5.最大力量,相对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的概念

6.每种力量的大概负荷方向?

7.速度素质的分类?

8.耐力素质的概念?

9.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的概念?

10.每种耐力的发展方法是什么?

11.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的概念?

第七章

1.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包含哪些内容?

2.试述如何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技术的关系?

3.试述如何处理好特长与全面的关系?

在很多项目中,有特长技术和全面技术之分。在训练中,这两种技术应当有机地结合起来。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得分概率相对较高的技术。在训练中,对这类技术应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力求使其成为运动员在竞赛中获得高分或克敌制胜的主要手段。

一名运动员(队)是否有“绝招”,是其能否跻身于高水平行列的重要条件。而特长技术就是“绝招”的核心构成部分。此外特长技术还是决定技术风格是否鲜明的重要因素之一。

至于使专项运动技术群中哪些技术能成为运动员(队)的特长技术,教练员、运动员可以从下列三个因素考虑:第一,运动员(队)整体打法及场上位置的特定要求。第二,该项运动技术群中,运动员(队)完成得最为出色的技术动作或技术类别。第三,该项运动技术群中带有关键性作用的技术。第四,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及使用的特殊器械。

在狠抓特长技术训练的同时,还应当力求全面地掌握专项运动中的各项技术。这是因为:其一,专项运动技术动作群中的各种技术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起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其二,在运动竞赛中,技术是否全面,是保证特长技术能否发挥的重要条件。现代运动训练时间的发展,不但要求运动员有精绝的特长技术,而且还有具备较高水平的全面技术。为此,在平时训练中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最后,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技术的全面性决定了战术的多样性。在比赛中,既要给对手造成最大限度的不适应,又要使自己最大限度地适应对手,往往看起来是战术问题,但实际上还包括技术问题。

4.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技术规范又称技术规格。在训练学中,特指依据科学原理而确立的、人们在进行技术训练时所必须遵从的模式化要求。技术训练必须符合技术规范提供的标准,必须沿着技术规范指出的方向进行。因而在训练中,必须强调技术的规范化。这在体操、武术套路等项目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技术训练的初级阶段或儿少训练中,强调技术的规范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重视技术的个体差异,使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技术规范是一种理想的动作模式,是将许多优秀运动员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进行的最优代表性的描述。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中,某个运动员是不太可能同时具备有所这些特征的,一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很难完全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因此,技术规范作为一种理论抽象,只能为技术训练提供一些准则,为训练指明一个基本方向,而不可能深入到每名运动员的技术细节中去。由于运动员之间存在着差异,在掌握技术过程中往往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不符合技术规格,但对其本人来说是合理并且有效的。

教练员必须明了:对运动员技术特点的重视、保护乃至有目的地加以发展,是使这些特点发展为特长,从而攀登上世界体育竞技高峰的重要环节。在球类等对抗性项目中,技术的“实用性”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过分拘泥于技术的规范化,而对实用性有所忽视,比赛效果往往受到影响。而“实用性”在很多情况下是由运动员的个人技术特点所决定的。因而在技术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区别对待是极其重要的。从而在技术规范化指出的方向上,让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技术特征来。

第八章

1.竞技战术,战术意识,战术分类的概念

2.例:举例说明集体项目中,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之间的关系?

个人战术行为是指运动员在战术活动中表现出的个人行为。是运动员个人战术的直接表现,也是集体战术行为的基础。个人战术行为能力可分为“单兵作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在集体项目中,个人战术行为的目的或直接制胜,或为队友创造机会制胜。个人战术能力培养是提高个人战术行为能力的关键环节。此外,丰富的战术理论知识、结构独特的个人战术体系及由此外化成独特的战术风格,都是加强个人战术能力的必备条件。

集体战术以个人战术为基础并对此加以协调配合。集体战术能力是运动队伍整体竞技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集体对抗性项目中,合理有效的集体战术往往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战术配合是集体战术行为的核心。战术配合的构成因素有:参与配合的人数;每个人的行动方式;个人行动目的与战术配合目的的关系等。

战术配合水平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运动员在战术配合过程中表现出的活动方式的协调程度。第二,战术意识——心理过程的协调,也成为默契。集体战术的基本要求为:①严密的组织性;即强调个人战术必须服从全队的整体配合。每个运动员都必须遵守战术纪律。②高度的一致性。即所有队员的战术行为的目的应当一致。③高度的协调性。即每个运动员的个人战术行为必须相互协调,以保证全队战术目的的顺利实现。

3.试述战术能力的影响因素

(1)军事学与谋略学因素。

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②奇正;③攻守;④虚实;⑤得失。

(2)心理学与思维科学因素。

①神经过程;②注意;③智能;④学习能力;⑤思维能力

(3)形态学与体能、技能因素

①形态学因素。

在一些项目中,运动员形态特点对战术采用具有很大的影响。如篮球比赛中的“高中锋”战术、排球比赛中“高举高打”战术。

②体能与技能因素。

体能在很多项目比赛中,是采用战术或实施战配合的重要先决条件。如“快”在球类战术中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而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决定着能否“快”及“快”到什么程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战术就是技术的有目的的运用。技术风格往往决定着战术风格。战术的多样性决定于技术的全面性,即灵活多变的战术必须以运动员(队)全面的技术为坚实的基础。战术的应用应充分考虑本方的技术条件。

第九章(看概念)

第十章

1.训练计划的概念?

2.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训练的主要特点?

3.全过程中基础训练阶段过程中训练的要点?

4.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概念?

第十一章

1. 训练方法,手段,负荷的特点?

2. 比赛的分类?

3. 依比赛的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型比赛都有什么训练学特征?

4. 年度训练计划中负荷安排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二章

1. 为什么基本训练周负荷的主要特点是加大负荷?

2. 训练课结构的概念?

3. 如何安排综合训练课各种训练内容的顺序?

4. 教练员的基本素质具备哪些?

附36,P37,P38,P159,P167,P323,P355,P380,P406的表要看的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北京体育大学教务处

专业代码:040201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从2012年起执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扎实的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学校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并可承担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为体育教师所必备的运动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教学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的技能与方法; 3.具有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学校体育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 7.专项技能达到二级运动员等级标准或二级运动员水平。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二)主要课程 体育概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概论、体育教学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

育心理学、运动项目教学训练实践与理论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创新实践活动(教学技能实践、说课、创新创业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等。 五、修业年限、学分和授予学位 (一)修业年限 四年。 (二)学分 140学分。 (三)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类型、学时和学分分配、开课时间、课外实践安排等见表1。 七、课外实践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评审通过、修改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论文评审不通过者,不予获得学分。允许在毕业后1年之内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后论文评审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 (二)教育实习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教育实习,共计8学分。实习考核成绩及格以上者方可获得教育实习学分。未参加实习(包括中途离开)或实习不及格的学生不能获得教育实习学分。 (三)创新实践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共计6学分。其中创新创业教育训练

北京体育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及复习经验指导

北京体育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及复习经验指导 北京体育大学行政管理考研 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张成福、党秀云主编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张国庆主编《公共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陈庆云主编 北京体育大学行政管理 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上行沟通 2.决策模型 3.管理幅度 4.人事行政

5.行政发展 二.简答 1.经济均衡是否等于帕累托效率 2.对于持左中右三种立场的选民,竞选者应该迎合谁? 3.中央银行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方式 4.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5.激励理论有哪几种类型 三、论述 1.政府加税为什么会引致经济衰退?如果加税不可避免,请提出一种抵消其负面效应的宏观政策。 2.2010年事业单位将实行绩效工资,请谈谈事业单位推行绩效工资的难点和关键。 北京体育大学行政管理 考研复试分数线 考试科目学科门类政治外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管理学(012)50507575340 行政管理考研

复习经验指导 立足2100余位成功学子的辅导经验,易研教育将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分为六大阶段(六大模块),这六大模块是考研专业课复习成功的“六部曲”。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优化每个阶段的复习才是考研专业课成功的坚实保障。 (一)选择预备阶段(1月中旬——3月初):这一阶段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全面的自我分析基础上,定下自己考研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并进一步明确自己报考专业的参考书目、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复试分数线、考研专业必备相关资料等。易研教育提醒广大考生选择院校和专业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未来职业规划、本科专业基础、英语水平、报考专业就业状况等因素,无论跨考与否,报考名校与否,考研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择校、择专业都要建立在全面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一旦决定切勿轻易中途换学校、转专业!易研教育认为,这种摇摆不定会极大浪费有限的考研时间和精力。易研教育咨询部每年免费为广大考生提供择校、择专业的相关建议指导,欢迎广大考生来电垂询。 (二)基础理解阶段(3月上旬——7月初):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完整理解。理解是记忆和运用的基础。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将参考书目完整地看至少3遍以上。将主要的知识点全部理解,不必刻意记忆,达到心中有数、理解参考书目的主要内容,实在不理解的知识点标记下来即可。此外,这一阶段做笔记的话,切不可过分细致,以免浪费太多时间。需要辅导的同学这一阶段的复习也是日后辅导取得切实效果的基础。 (三)重点清扫阶段(7月初——11月上旬):这一阶段是整个专业课复习的最关键环节之一,该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抓住重点、扫清重点。重点知识点的最大特征是考察的分值与概率要远远大于一般知识点和次要知识点。对于重要概念、知识点、公式一定要反复强化。抓住重点专业课的复习就会

17新版课程教学大纲(社区体育导论)

《社区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Community Sports)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体育系 课程代码:044008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 2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社会体育概论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社区体育》,王凯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2.11 2.《体育概论》,熊晓正,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3 3.《体育概论》,叶家宝,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9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社区体育是为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社会体育专业知识结构的主体部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社区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进而能够在社区的体育发展实践中能够合理地进行管理和指导,为社会体育人才补充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学科方向下的一个新兴学科,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仅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内的知识,和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以及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都有相互的联系。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 (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社区基本理论(2学时) 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与特征(1/2课时) 1.掌握社区的概念

2.理解社区的特征 第二节社区的构成要素(1/4课时) 1.理解社区的各个构成要素 第三节社区的多元分类(1/4课时) 1.了解社区的各种分类方法和内容 第四节社区的基本功能(1/2课时) 1.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 第五节社区发展的理论(1/2课时) 1.了解社区的各种发展理论 第二章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2学时)第一节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与建设 (1课时) 1.理解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基本情况 2.理解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模式 (1课时) 1.理解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模式 2.理解我国街道社区和居(村)委会社区 第三章社区体育基本理论(4学时) 第一节社区体育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1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概念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社区体育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2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分类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社区体育的功能和对社会体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1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功能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对社会体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第四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4学时) 第一节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和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 (1课时) 1.重点掌握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

世界著名体育大学

世界著名体育大学 一、美国 美国春田学院(Springfield College) 美国体育学院(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二、德国 德国科隆体育学院(Deutsche Sporthochschule KoIn) 三、中国 北京体育大学(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上海体育学院(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 武汉体育学院(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成都体育学院(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四、日本 日本体育大学(Nippon Sport Science University) 日本大阪体育大学(Osaka University of Health and Sport sciences) 鹿屋体育大学(National Institute of Fitness and Sports) 五、韩国 韩国体育大学(Korea National Sport University) 六、俄罗斯 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Russian State Academ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七、瑞典 瑞典体育学院(Stockholm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八、波兰 波兹南比亚赛茨基体育学院(Akademia Wychowania Fizycznegoim.Eugeniusza Piaseckiego ) 九、瑞士 瑞士马格林根体育学院(swiss Sports SchooI Magglingen) 十、匈牙利 匈牙利体育大学(Hungary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另外综合性院校较好的体育学院或体育专业

2020北体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能方向考研经验分享

2020北体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能方向考研经验分享 我是19届刚上岸北体的学长,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20届小伙伴们考研的时候了,而我也从一个找学长学姐讨教经验的学弟变成了分享经验的学长。北体是我们体育专业最好的一所学校,大家都感觉他很难考,分数很高,但是考上北体绝不只是梦,经过充足的准备和努力是有可能实现的。接下来就进入正题,给大家分享一波备考的经验。主要是关于专业课和复试的经验。 专业课是非常重要的,占很大的一块分值,一道大题30分,就可能直接改变最后的结果,英语和政治想要提高30分是非常难的。教材《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我从6月份开始看书,效率很低,很多知识点都不懂,自己在那挣扎着看了一个月,决定去报班,于是报名了爱考宝典的在线专业课辅导,有北体的直系学长给我一对一在线辅导,我有不懂的地方直接问他就行了,并且他还给我讲解了全书的重点,送给我他之前整理的笔记。然后我自己把书和学长给的笔记看了两遍之后大概都清楚了。之后在书上把历年考过的题给标出来,知道哪些是考试的重点,发现有一部分是会重复考的,还有一部分是即使不考但也要你搞清楚否则其他东西也无法理解的,还有一部分就是拔高的。8、9月时我根据学长送的还有爱考宝典送的资料以及自己买的,整理了一份适合自己的资料,开始背诵。10月又跟着学长整本书捋了一遍,基本上不明白的点算是打通了。回家之后就开始狂背,基本上每天花在专业课背诵的时间要在6-8个小时,每门课每天背1-2章,有的章节重点比较多,可能一天只能过一章。11月开始做过几次模拟考,严格按照考试的要求3个小时,每次都写到结束。说明考试的时间真的很紧张,没有给你思考的时间,拿到就要从头写到尾,所以专业课的背诵真的很重要,而且一定要熟练,能做到举一反三。 小经验: 专业课的笔记可以买学长或考研机构的,但还是建议自己整理一份,一是因为自己写一遍印象更深刻,二是每个人的背诵习惯不一样,有一份自己的资料背诵能更加顺利。背记方面我觉得每个人习惯和方法不同,但是生理加训练两本书实在是太多了,可以理清其中的逻辑,然后一层层的去背。 复试内容: 英语口语(20分)、听力(80分) 专业课笔试(专硕50分,学硕100分)、面试(专硕50分、学硕100分) 技能考核(专硕300分,学硕200分) 技能包括为杠铃动作(高翻、抓举)、跑跳动作(跨步跳、后蹬跑、高抬腿、抱膝跳)、精准拉伸(一个部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拉伸方法)、个人展示。 专业课的准备,我看了周爱国老师的《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美国体能协会的《体能训练概论》第三版和《运动解剖学图谱》,这几本书算是基础。除此之外还会考一些前沿的热点,对于跨考的来说,没有基础想要通过突击挺难的,所以复试的准备也要尽早开始。 总的来说,复试不仅需要你的学习能力,还需要有很强的收集资源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所以复试万不可掉以轻心,要认真对待。 加试:由于我是跨考考生,需要准备两门加试,《体育社会学》和《学校体育学》。由于对分数没有太高的限制,所以准备的时候就是背。我把体育社会学的历年加试的题和课后问题基本都背了,学校体育学则是参考专硕初试的历年考题。 如果你是下定决心考北体,又跟我一样是跨考生的话,那么就要做好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的努力,每一个环节都不放松,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就算初试高分过了,复试还是会面临巨大的变数和压力。所以,学长建议大家考虑好,如果真的决定了就要脚踏实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最后,我预祝各位逐梦北体的小伙伴们梦想成真!

北体考研复试班-北京体育大学应用心理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体考研复试班-北京体育大学应用心理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北京体育大学(Beijing Sport University),简称北体大,由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进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高等体育院校。 学校筹建于1952年,1953年举行开学典礼,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占地面积约1400亩,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设有50个二级教学单位和中层单位,开办16个本科专业;有各级各类在籍学生 16000 余名,其中本科生近9000名,研究生近2400名,全年培训各类留学生1000余名;有教职工1034名,其中专任教师720名。 启道考研复式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考研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由于人们在工作及生活方面的需要,多种主题的相关研究领域形成心理学学科。应用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各种实际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工程、组织管理、市场消费、学校教育、社会生活、医疗保健、体育运动以及军事、司法、环境等各个领域。随着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迅速发展,应用心理学有着日益广阔的前景。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 复试时间地点

复试内容 复试的主要方式包括笔试、实践(实验、技术)能力考核、面试,综合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在对考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考察基础上,突出对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专业能力、专业外语、创新潜质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度考查,客观评价、择优选拔。 思想政治素质、品德及综合素质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诚信状况、工作学习态度、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协作精神、沟通能力、事业心、责任感、心理健康状况、组织纪律性(遵纪守法)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考核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有关学院共同组织实施。 专业考核 1.专业理论考核要求 ①根据专业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城)的特点拟定题目,试题题型一般为论述题或方法应用题。重点考查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论证能力,以及文字运用和表达能力等内容。 ②每位考生至少完成2道试题。 ③采用笔试或面试的方式,面试时专家可根据考生对试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深入提问。 2.专业技能考核要求

[VIP专享]北京体育大学专业介绍

北京体育大学专业介绍 运动训练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运动训练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教练员。 主要课程:实用运动解剖学、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运动训练生理学、体能与营养恢复、运动损伤与治疗、医务监督、教育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各类体校、运动队、体育部门、高等院校。 民族传统体育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武术(套路和散打)、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教育学、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中医基础、中国武术史、武术套路、技击、民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养生、伤科推拿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各专项理论与方法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中等以上学校、业余体校、武术院(馆),各级体育局及武术运动队、公安、部队、武术研究机构等。 体育教育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中等以上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较系统的教育心理科学、体育生物科学、体育社会科学和体育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全面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并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毕业后能够胜任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体育部门的管理和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教育学、学校体育学、运动心理学、体育测量与评价、外语、计算机基础、科研方法概论、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中等以上学校和体育部门。 社会体育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运动、健身的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够胜任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管理学基础、健康评价、运动按摩、中华体育养生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经营开发、运动竞赛学、医务监督、计算机应用、外语、大众健身娱乐体育运动项目的理论与技术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就业方向:各级社会体育管理机构、各类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和体育场馆部门。 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在体育及相关领域从事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体育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在体育企业、事业单位不同职业领域从事实际管理工作、教学及理论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物、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经济数学、计算机语言、运筹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奥林匹克运动等。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育学复习提纲核心名词: 1、教育 2、教育功能 3、教育目的 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5、人本位 6、社会本位 7、全面发展教育 8、义务教育 9、教育制度 10、学校教育制度 11、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 12、国家课程、校本课程 13、课程目标 14、课程标准 15、课程 16、课程评价 17、教学 18、教学设计 19、教学策略 20、教育评价 21、学生评价 2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3、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24、品德评价 25、《论语》《学记》 26、《理想国》《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 27、1902、1904、1922年学制 28、教师专业发展(个人与群体) 2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 30、卢梭、赫尔巴特、杜威 思考题: 1、教育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理解三者的关系?

2、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有哪些? 3、教育学发展的各个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著作和思想? 4、影响人发展的要素有哪些?教育的个体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5、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是怎样的? 6、教育目的有哪两个基本取向?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怎样的? 7、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有哪几个?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属于哪一类型? 8、教师需要有怎样的基本素养? 9、学生发展的内涵与基本规律是什么? 10、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1、简述学生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12、课程思想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它们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什么? 13、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14、谈谈你对综合课程优缺点的理解。 15、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如何开发一门体育校本课? 16、简述当代教学的新观念。 17、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8、如何设计教学目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9、简述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基本程序。 20、如何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 21、简述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 22、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特点和功能分别是什么? 23、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的特点和功能分别是什么? 24、联系实际,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讲述策略。 25、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角色应如何转变? 26、联系实际,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对话策略。 27、联系实际,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好对学生动作技能的评价。 28、你是如何理解“启发诱导”这一教育思想的?孔子、苏格拉底、《学记》、朱熹对启发诱导的思想有何表述? 29、什么是“因材施教”?你觉得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30、什么是幕课(MOOC)、翻转课堂?你觉得这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怎样的优缺点?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材料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考研考博运动生理学(基础篇+应用篇)

运动心理学基础篇 第一讲:绪论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新陈代谢包括两个方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化作用就是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异化作用正好与其相反,生物体不断地将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代谢也伴随着能量的代谢,这两种代谢活动是同时进行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2、兴奋性 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而把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受刺激后,能迅速地产生可传布的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这些组织被称为可兴奋组织。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可兴奋组织有两种生理状态:兴奋、抑制。 3、应激性 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称为应激性。应激性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既可是生物电活动,也可以是细胞的代谢变化。而兴奋性则指生物电活动的过程。因此兴奋性的组织一定具有应激性,而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不一定具有兴奋性。 4、适应性 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 5、生殖 生物体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生殖过程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使生命过程得到延续。 二、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1、什么是稳态? 细胞要生存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内环境,然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稳态。 2、人体三大生理机能调节机制 (1)神经调节 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体液调节 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这种调节过程是通过体液来实现的,因而称为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3、生物节律 生物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三、当前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热点 1、最大摄氧量的研究 2、对氧债学说的再认识 3、关于个体乳酸阈的研究 4、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5、关于运动对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 6、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机构和代谢的研究 7、关于肌纤维类型的研究 8、运动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 9、运动与控制体重 10、运动与免疫机能 四、章节考点: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2、运动生理学研究热点? 第二讲: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一、肌纤维结构 肌细胞(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每条肌纤维外面包裹着一层薄膜称为肌内膜。许多肌纤维聚集在一起被肌束膜包裹着。而每一块肌肉的外面又覆盖着肌外膜。 肌纤维由肌原纤维构成,肌原纤维又有粗、细两种肌丝排列而成。(如图) 二、肌管系统 肌原纤维间的小管系统。 横小管:肌细胞膜延伸入肌细胞内部的小管,与肌纤维走向垂直。 纵小管:围绕肌纤维形成网状,与肌纤维走向平行,又称肌质网在横管处膨大,形成终池,内贮钙离子。 三联管:两侧终池与横管合称。互不相通。 三、肌丝分子组成 粗肌丝:肌球蛋白 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四、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产生原理:由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不均和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导致K离子外流引起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3、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细胞膜受刺激,膜上钠离子通道被激活而开放,Na离子顺浓度梯度大量内流,导致细胞内正电荷增加,进而出现内正外负的现象。 五、肌电 骨骼肌兴奋时,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的电位变化称为肌电。 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 六、肌丝滑行学说和肌纤维兴奋—收缩耦联 1、肌丝滑行学说认为: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2、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 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1)兴奋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内部 横小管是肌细胞膜的延续,动作电位可沿着肌细胞膜传导到横小管,并深入到三联管结构。 (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横小管上的动作电位可引起与其邻近的终池膜及肌质网膜上的大量Ca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顺着浓度梯度从肌质网内流入胞浆,肌浆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后,钙离子与肌钙蛋白亚单位结合,导致一系列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肌丝滑行。 (3)肌质网对钙离子的再回收 肌浆中钙离子升高刺激肌质网膜上的钙泵,钙泵将肌浆中钙离子转运到肌质网中贮存,从而使钙离子与肌钙蛋白亚单位分离,最终引起肌肉舒张。 七、骨骼肌的特性及收缩形式 1、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粘滞性(温度越高粘滞性越低) 2、骨骼肌兴奋满足的条件:刺激强度、刺激的作用时间、刺激强度变化率 3、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2)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的收缩。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 (4)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研究表明:离心收缩引起的肌肉酸痛最显著,等长次之,向心收缩最不明显。 4、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 绝对力量:一块肌肉做最大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为该肌肉的绝对肌力。 相对力量:指肌肉单位横断面积所具有的肌力。 5、运动单位:一个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6、运动单位的募集: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的募集。 八、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1、肌纤维主要分为:快肌和慢肌按色泽也可分为:红肌和白肌

体育概论讲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概论讲义 引论 一、体育概论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二、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三、体育概论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地位 四、体育概论的特点 五、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体育是什么 ?第一节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 一、国外古代体育的概念 古希腊的无明确而完整的“体育概念”在文献中涉及体育内容的记述随处可见,生活重要,但最基本术语不过几个。竞技产生于原始社会末,公元前10C广泛使用。体操产生在前6-前5C。古希腊的体操同今天体育在概念上是很接近的 古中国绚丽多姿,有别欧洲,各体育活动间缺乏内在的社会联系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有机统一体或理论与方法的体系,未出现一个可概括体育活动的概念或 ?二、近现代欧美国家的“体育”的概念 ?异族统治,罗马帝国中世纪的黑暗,体育远不如古希腊繁盛,文艺复兴时才重放异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确立,近代体育也随近代体育的确立而发展,体育术语产生,德国社会体育先驱杨先生对体育术语进行系统整理。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最早从教育角度提出。继教育学上的体育概念产生后欧洲出现fhysical culture一词,广义体育概念。?18C中叶后欧出现多种体育概念,每一个都标志体育实践和理论向前发展,几个同类概念有长期并存和昏庸的历史。1919年美教育界展开关于体育目标的广泛讨论。体操与体育划清界。 ?三、中国的“体育”概念 ?西方输入后,中国使用的体育概念有:体操;体育。A关于体操一词的传入和使用:洋务运动后期传入,新式学堂最早设置体操科实际就是体育课。戊戌变法时体操普遍使用,清末近代教育制度在中国确立体操作为必修课;关于体育一词的传入和使用:直接来源日本,戊戌变法时引进的。 第二节有关“体育”定义的综述 ?一、国外对体育的界定 ?(一)体育是促进人体健康发育的教育 ?(二)体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体育是开发人类运动潜能的活动与制度的总称 ?二、国内对体育的界定 ?(一)狭义的体育------身体教育 ?(二)广义的体育------体育是社会文化活动 第三节体育与其他身体活动形式的关系 ?一、体育与劳动的关系 ?(一)体育与劳动的联系 ?(二)体育与劳动的区别 ?二、体育与军事的关系

北京体育大学健身健美

竞技健身是健美运动的一个分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个体育项目,在中国健美协会的大力推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高校也获得了一定的群众基础。竞技健身分为健身先生/小姐、形体健身和体育健身模特三个小项。竞赛规则要求竞技健身运动员不仅需要有匀称的骨骼、结实饱满的肌肉和深刻的肌肉线条,对表演的才能和外表气质更提出要求,需要运动员有比较综合全面的竞赛能力。所以,竞技健身竞赛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可以欣赏运动员的形体美,还能看到特色的服装展示和精彩的表演。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健美的不断开展,竞技健身健美运动也日益普及。作为一项非奥体育项目,竞技健身健美运动的发展遇到很多的困难。经费的缺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导致了竞技健身健美难以组建常年稳定的国家训练队,通常国家队是在赛前组建国家集训队,而地方代表队则是运动员与代表的单位签订了代表协议,训练由运动员自己进行,基本没有集中训练。这样的情况似乎限制了健身运动竞赛水平的提高,也影响项目健康稳定的发展,但是,情况并非如此,竞技健身健美在国内的很多高校得到了大学生们的欢迎。各大体育院校将健身健美纳入专业课中,部分综合类高校也开展了该课程,不仅如此,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自发组建健身健美队进行规律的训练,并且积极参加比赛。可以说,竞技健身健美在高校打开了一片天空,在不久的将来,健身健美必将蓬勃发展,高校也有望成为健身健美运动的主力军。 作为新兴的体育项目,健身健美已经在我们的专业课或选修课中,任课老师就是由国家健身健美队教练郭勇老师担任,健身健美很快受就到我们广大同学的热烈欢迎。在郭勇老师的努力下,组建了北京体育大学健身健美代表队,郭勇老师还精心培养了一批运动员,在近几年的各级别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北京市大学生健美健身大赛的团体冠军已连续两年被体育大学健身健美队包揽,全国大赛上更是传来捷报。2010年8月回力轮胎杯中国健身先生公开赛上,北京体育大学健身健美队派出运动员顺利通过分站赛,在10月的总决赛上,陈林鑫获得形体健身的季军,刘海洋获得体育健身模特的亚军,来自研究生院的郑少忠通过精彩的表现夺得了健身先生的季军,并且荣获冠名单位双钱集团回力品牌的形象代言,为学校争得荣誉。2011年更是丰收的一年,北京体育大学健身健美队派出运动员参加了全国最高级别的健身健美赛事—全国健身健美锦标赛,来自研究生院的熊海燕取得了女子健美的级别季军,郑少忠摘得健身先生季军。接下来他们又在9月和10月的中国健身公开赛的分站赛中突破了层层选拔,打败众多国内健身高手,以优异的成绩晋级11月广州的全国总决赛。在总决赛上,我校的这些同学不畏强劲的对手,发挥体大人拼搏的精神,经过两天艰苦的角逐,最终,康复系的陈林鑫同学获得了形体健身第四,艺术系的徐山泉同学获得体育健身模特第四,来自研究生院的郑少忠同学参加了健身先生和形体健身的决赛,突破各路高手拿下了健身先生亚军和形体先生冠军,并在形体健身年度总冠军争霸赛中夺冠,更为可喜的是双钱集团回力品牌再次选定郑少忠同学作为其新一年度的形象代言人。 赛场上的北体大健身健美队员光鲜身影的背后是汗水和泪水的努力,他们平时艰苦枯燥的训练和严格的饮食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正是体育的拼搏精神。我们一起祝贺这支载誉归来的队伍,祝愿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校争得荣誉。

北体考研复试班-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学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体考研复试班-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学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北京体育大学(Beijing Sport University),简称北体大,由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进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高等体育院校。 学校筹建于1952年,1953年举行开学典礼,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占地面积约1400亩,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设有50个二级教学单位和中层单位,开办16个本科专业;有各级各类在籍学生 16000 余名,其中本科生近9000名,研究生近2400名,全年培训各类留学生1000余名;有教职工1034名,其中专任教师720名。 启道考研复式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考研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 复试时间地点

复试内容 复试的主要方式包括笔试、实践(实验、技术)能力考核、面试,综合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在对考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考察基础上,突出对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专业能力、专业外语、创新潜质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度考查,客观评价、择优选拔。 思想政治素质、品德及综合素质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诚信状况、工作学习态度、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协作精神、沟通能力、事业心、责任感、心理健康状况、组织纪律性(遵纪守法)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考核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有关学院共同组织实施。 专业考核 1.专业理论考核要求 ①根据专业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城)的特点拟定题目,试题题型一般为论述题或方法应用题。重点考查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论证能力,以及文字运用和表达能力等内容。 ②每位考生至少完成2道试题。 ③采用笔试或面试的方式,面试时专家可根据考生对试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深入提问。 2.专业技能考核要求

北体考研运动训练学笔记-最权威的版本

北京体育大学考研运动训练学资料经典版 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 1 运动训练学主讲教师: 田麦久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竞技体育的起源 1、竞技体育概念: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1、生物学因素 2、个性心理因素 3、社会学因素 (二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1、运动员选材 2、运动训练 3、运动竞赛

4、竞技体育管理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争性2、规范性3、公平性4、集群性5、公开性 6、观赏性 7、功利性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6、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 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 1、概念: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 计划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 (1运动训练是最主要的构件2运动员选材是为运动员训练提供优质的素材(3运 动竞赛则是对训练成效的检验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于A、遗传效应B、生活效应C、训练效应 3、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 4、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 (1训练是竞技体育的主体,竞赛是运动训练的最终结果 (2竞赛是运动训练的一种形式或手段 (3相互依存关系 (4合理安排比赛和训练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和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下机体的适应性和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6现代科技的全面性和导向性 (三运动训练学的目的和任务 1、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 2 使各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2、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 2.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 2.2、深入探索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 2.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

2016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科目

2015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出版社作者 61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体育概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熊晓正主编 《体育管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版高雪峰、刘青主编 考研复习方案和规划 前几遍专业参考书的复习,一定要耐心仔细梳理参考书的知识点并全面进行把握1、基础复习阶段 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2、强化提高阶段 本阶段,考生要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更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3、冲刺阶段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注意事项 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彻底理解通过。 2、每本书每章节看完后最好自己能闭上书后列一个提纲,以此回忆内容梗概,也方便以后看着提纲进行提醒式记忆。 3、看进度,卡时间。一定要防止看书太慢,遇到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专业咨询师或本校老师。 三、学习方法解读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了解课本基本内容,对知识体系有初步了解,认真做课后习题,考研题型基本离不开课后题的原型,将课后题做清楚明白,专业课基本就不会成为你的问题。 2、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材料综合相对于其它只考一门专业课的专业来说,知识点比较多,前后章节联系不强,因此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课本题型进行分类。 3、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并用红笔标记,着重去理解那些易考而对自己来说比较难懂的知识,尽可能把所有的有问题知识要点都能够及时记录并在之后反复进行理解。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实习周记

北京体育大学 实习周记 院系:教育学院 年级:2014级 专项:田径 姓名:杨帅 实习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实习年级:大一、大二 实习项目:网球、游泳、篮球 2017年9月03日至2017年12月30日

实习周记 学生姓名:杨帅 指导老师:马波 实习学校: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2017.09.3—2017.09.09第一周 体育教育专业的我,很荣幸能够进入体育教师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我们。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学校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学校环境。刚开始,我们都是在熟悉学校的环境、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对于体育教师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要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这次实习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第一周和其他老师相互认识并分配指导老师,在这里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指导老师帮助。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2017.09.10—2017.9.16第二周 上周学生们选课,我们实习比较轻松,相对来说没有太多的事需要我们做,这周主要任务就是跟着指导老师看课。这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读的是体育教育专业,但理论和实习岗位实践还是有些脱节,这周指导老师上课时候,我在一旁看课,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经过这周的看课,对于一节课的内容安排有了初步理解。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突发问题,要学会及时的处理,课堂常规要求要对学生讲清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上课内容的强度,想成为一名合格体育教师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有自己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2017.09.17—2017.9.23第二周 第三周实习快结束了,来这里有一段时间了,虽然老师和其他的实习生都很好,工作也轻松,对工作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在这里生活了,还是会觉得有些不适应,对于这个新的环境还是有种陌生感。原本以为做一名体育教师很容易,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体育教师的时候才发现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容易,我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周老师布置一个任务,写一份热身教案,我在课下认真查阅资料,整理热身活动动作,尽可能的设计的合理,防止学生受伤,设计好之后,等待老师的检查。 2017.09.24—2017.9.30第四周 不知不觉进入了实习的第四周,还在慢慢的适应这里的环境。这一周,对我来说是一个过渡时期,由看课开始过渡到带学生做热身活动。上周在指导老师的要求下,写一份热身活动的教案。由于上课的内容(网球、游泳)不同,场地的限制,选择合适的热身活动。指导老师修改后,我开始了上课的第一步,集合、点名、安排见习生、热身活动一系列工作。我在办公室模拟了很多遍,但是当自己以老师的身份面对学生时,还是紧张、心跳加速,虽然没有大的错误,但是对于时间的掌控,口令的节奏、响度还有待提高。每节课后,指导老师给我提出不足,经过一周的过渡,有了很大的提高。真心觉得做一名体育老师不容易,尤其是指导老师给我们讲的教学经验,更是醍醐灌顶。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除了学习教师岗位相关的业务知识,还需要加强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相关知识与自己岗位相结合,努力让体育教育专业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习不像在学校,很多工作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只能自己钻研,实在不行还可以问指导老师,不过好在有很多资料可以查,大学里学习的体育教育专业相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