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布图绘制完成

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布图绘制完成

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布图绘制完成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14149495.html,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作者:马绘谦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23期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生存物质当中,海洋生物资源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物质,对这些资 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海洋生物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对人类的生存有着较大的影响。故此,需要加强对海洋生物的保护,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海洋生物进行保护,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或者是加强国际合作等具体对策。本文对我国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指出了威胁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此外,本文还对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进行说明。 【关键词】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现实价值以及潜在价值。首先,在人类的生物来源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来源,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动物蛋白,并且,有许多的海洋生物都具有较大的价值,例如存在一定的工业价值或者是存在一定的药用价值。所以,在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物质基础。 1 主要现状 1.1 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从类型上划分,我国海域生态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1]:(1)滨海湿地生态系统,(2) 珊瑚礁生态系统,(3)上升流生态系统,(4)深海生态系统。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盐沼生态系、第二是河口生态系、第三是红树林生态系。海岸盐沼处于大海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生态环境相对复杂,生物多样性也较为丰富,该地带也是进行海水养殖的重要区域。盐沼生态系为候鸟提供了它们所需要的食物以及栖息地,是由芦苇等多种盐生草本植物和许多的潮间带底栖生物所组成。 珊瑚礁生态系统主要在我国的南海地带,以造礁石珊瑚为主,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由以下几种动物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第一是海绵动物、第二是腔肠动物、第三是甲壳动物等。 在我国的东南海域,海洋上升流生态系统就存在于其中。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所组成[2],(1)因为受到地形的因素所影响,(2)受到风漂流的影响,(3)因为水团边界的影响。因为底层营养物质的上升,使得其初级生产力逐渐提升,往往会形成渔场区,与邻近海域相比而言,其生物多样性指数要更高。 深海生态系统主要在我国的东海以及南海的海域之中,通常是有一些构造较为特别,比较适应于在深水生活的动物所组成,其生物多样性非常贫乏。

水下噪音及其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影响专家讲习班的主要结论

为尽可能减少秘书处工作的环境影响和致力于秘书长提出的“不影响气候的联合国”的倡议,本文件印 数有限。请各代表携带文件到会,不索取更多副本。 CBD Distr. GENERAL UNEP/CBD/SBSTTA/18/5 1 May 2014 CHINESE ORIGINAL: ENGLISH 科学、技术和工艺咨询附属机构 第十八次会议 2014年6月23日至28日,蒙特利尔 临时议程*项目4.2和4.3 关于解决水下噪音和海洋废弃物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进度报告 执行秘书的说明 一. 导言 1. 人为水下噪音对各种海洋物种的健康和生存可能造成显著影响。尽管有关水下噪音影响的知识日益增加,但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弥合巨大的知识差距,以便为制定适当的政策措施提供信息。还有必要根据迄今获得的经验进一步制定关于缓解水下噪音影响的措施的指南。 2. 海洋废弃物正在给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造成日益严重的威胁,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潜在的有害影响。海洋废弃物缠绕鸟类、龟类、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和被其摄入的情况已有了详细的记载,而已证明对若干物种有致命的影响。分析缓解海洋废弃物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最佳做法和经验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为应对这一日益严重的威胁所制定和实施的必要政策措施和适当应对措施。 3. 根据第XI/17号决定,执行秘书开展了或正在开展若干活动,处理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水下噪音和海洋废弃物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 (a) 2014年2月25日至27日举办的专家讲习班,目的是改善并分享关于水下噪音及其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知识,并制定实际指南和工具包,以期尽可能减少和缓解人为水下噪音的巨大负面影响,同时编制一份背景研究,用来支持讲习班讨论;以及 * UNEP/CBD/SBSTTA/18/1。

海洋生物学实验讲义

海洋生物学实验讲义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 巩宁 2011.10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海洋生物学是海洋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为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共安排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二个教学环节,通过实验环节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初步的分析相关问题和实验研究的能力,为将来的相关工作和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海洋生物学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学位课——“海洋生物学”的实验环节。与理论课内容同时或在其后开设。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深入理解和应用“海洋生物学”课程的概念、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进而分析判断实验现象的能力,能正确诚实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正确地、独立地撰写实验报告;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掌握海洋生物活体标本和固定标本的制作和观察方法,能够识别常见的海洋生物并对其生态适应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初步的分析。

目录 实验一海洋生物的显微镜观察 附显微镜基本知识 (4) 实验二海洋浮游植物形态观察 (10) 实验三海洋浮游动物形态观察 (15) 实验四海洋浮游生物调查方法 (19) 实验五潮间带实习及底栖海藻采集 (23) 实验六底栖海藻标本制作与保存 (25) 实验七底栖海藻形态观察 (27) 实验八海洋底栖动物形态观察 (33) 实验九海洋游泳动物形态观察 (36) 实验十海洋微生物宏基因组提取 (39) 附录 大连沿海常见底栖海藻蜡叶标本图片 (42)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生物是始终和环境构成相互作用的体系,彼此影响。海洋生物自然也和海洋独特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由于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的不同,二者形成的生物多样性也差异很大。 海洋环境的特点:或许我们可以说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空间:它占据着70.8%的地球表面积,13.7亿立方千米,平均水深3700米。对于整个大洋,75%的水体温度在1~6℃,50%在1.3~3.8℃,整体水温3.8℃。大洋是一个连续的空间体系,由于洋流的混合作用,它的理化性质也保持相对稳定(渗透压、pH、温度)。 下图是世界表层的洋流示意图: 但是海洋的广袤却并不和其生物多样性的大小相称。虽然所有类群的生物(门、科等高级分类阶元)在海洋中都可以找到,但是它们只占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的13%不到。

造成这样的结果的来源可能是多方面的: n1、和对陆地的了解相比,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很有限,尤其是在深海和海洋微生物方面。导致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低估。 n2、大洋的连续性使得海洋生物物种很少有像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一样严格呈特有分布。陆地的各种隔离作用更有利于成种作用。 n3、海洋的生态位变化不像陆地一样多样,无法像陆地一样为新种的发展提供合适的隔离条件。 虽然如此,海洋生态系统相比于陆地生态系统却有很多独特的、古老的类群。在已知的31个动物门中,有12个门的动物是海洋特有类群(扁盘、栉水母、异涡、环口、中生、星虫、螠、帚虫、腕足、棘皮、毛颚、半索)。而只有两个类群是陆地所特有的:多足类和两栖类。这些古老的物种是提供新的分子模型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潜在的宝库。

然而,海洋生物的生物量并不少。毫无疑问,海洋环境在生命的历史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它如今仍然庇护着不少古老类群,并可能具有最大的生物量。例如,海洋浮游植物可以占到整个地球上的碳基生物量的一半以上。与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比较,今天生活在陆地上的不同的生物物种是海洋的6至7倍。令人惊讶的是,陆地上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是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且相对更小的区域内 发展起来的。 仅海洋表层的细菌含量就占到全球生物量的10%上。Whitman et al.(1998)估计海底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的生物量占全球生物量的27-33%。而海洋光合浮游生物则多达一半。(以含碳量计)。 为什么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这么多的差异呢?和海洋环境 相比,陆地上的物种的特有分布水平更高。在海中是最小的特有分布地区至少需要10几平方公里,而在陆地上只需要几百平方米!此外,许多的陆生植物依靠动物进行寻找配偶,传送花粉,传播种子的工作。

海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教案

海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教案 一、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广阔的海域面积、复杂的地形、变化多样的理化条件,使中国海呈现出很高的生物多样性。经过几十年来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已在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种海洋生物,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 我国海域的海洋生物,按照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分为水域海洋生物和滩涂海洋生物两大类。在水域海洋生物中,鱼类、头足类(例如我们常吃的乌贼,也叫墨鱼)和虾、蟹类是最主要的海洋生物。其中以鱼类的品种最多,数量最大,构成了水域海洋生物的主体。分布在我国滩涂上的海洋生物种类共有1580多种。其中以软体动物(如贝类等)最多,有513种,其次是海藻358种,甲壳类(主要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虾、蟹)308种,其他类群种类很少。 我国的海洋生物种类具有以下特点: 1.海洋生物种类比淡水多,比陆地少。例如,中国已经记录3802种鱼,海洋就占了3014种,淡水仅752种,两种生境共有的18种。 2.海洋生物种类(无论是水域海洋生物还是滩涂海洋生物)分布由北向南逐渐增多。如在黄海共记录海洋生物1140种,东海4167种,南海5613种。 3.海洋生物种类以暖水种居多,广分布种和暖温种其次,冷温种很少。

二、舟山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舟山海域地处亚热带,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南北多种水系和海流的交汇处,海水温度盐度及其它理化因子非常适于各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也孕育出了闻名全球的舟山渔场。海域中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尤其多种水产资源的蕴藏量、生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1.鱼类资源:共有鱼类365种,蕴藏量为全国之冠,其中经济价值较高和常见的有30~40种。主要鱼种大体可分以下4种生态类型: (1)回游性鱼类:传统的高经济价值的种类,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鲳鱼、鳓鱼、鲥鱼、鳗鱼、 2 马面鲀等。 (2)近岸性鱼类:一生栖息于海岛近岸浅海水域,如沙丁鱼等。 (3)河口性鱼类:常年栖息于河口附近的浅盐海域,如鲈鱼、梭鱼、黄枯鱼等。 (4)岩礁性和底栖性鱼类:栖息于岛礁周围或海底,如真鲷、石斑鱼、鳐类等。 2.虾蟹资源:有虾类69种,蟹类11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中国毛虾(俗称糯米饭虾)、哈氏仿对虾(俗称滑皮虾)、鹰爪虾(俗称沙虾)、日本对虾(俗称竹节虾)和三疣梭子蟹等。

水产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研究室介绍-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水产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研究室介绍 一、研究室名称及功能区划 中文名称:水产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研究室 英文名称:Laboratory of Multiplication & Culture for Aquatic Economic Invertebrates 功能区划:养殖生态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免疫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研究生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学术会议室等。 二、研究室简介 研究室主要从事南海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及开发,同时承担学校各项相关教学任务,科研与教学藕合联动;研究方向包括:(1)甲壳类遗传育种及养殖理论与技术、(2)贝类遗传育种及养殖理论与技术、(3)珍稀种类人工繁育及养殖理论与技术;研究内容涵盖分类、形态、生理、生态、人工繁育、遗传育种、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浅海与滩涂增养殖、养殖容量与养殖环境修复等;研究重点为遗传育种、养殖技术、生态修复;研究特色为“以南海经济及珍稀无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以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藕合为研究手段;以研究成果与社会效益挂钩为研究宗旨”;研究室定位为“南海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理论与技术研究及推广中心”。 研究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研究人员12名,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7名、讲师1名,硕士毕业生2名(团队聘用)。其中博士4名,在读博士3名,另指导研究生21名。近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4项,研究经费400多万;近三年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市厅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120多篇;主编、副主编及参编著作5部;对虾、墨西哥湾扇贝、东风螺等科研成果推广遍及华南三省,创经济效益120多亿元,解决50多万人就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奋斗目标 (一)近期目标(头两年) 1、组建2个教学团队(甲壳动物团队、贝类团队),为精品课 程建设打基础; 2、创校级精品课程1门;

海洋生物多样性

课程设计(论文) (08. 09 届本科) 题目:海洋生物多样性 组长:刘欢(0922125) 成员:龚昌顺(0922124)王佳骅(0821201)王怡佶(0821220)主讲者:龚昌顺 2010年12 月29 日

海洋生物多样性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海洋生物多样性其实远比陆地上的来的更为丰富珍贵,而气候变化是引起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全球之渔产量早已在迅速衰退,各大洋早在十几年前起即每况愈下,在我国,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海洋及海岸带地区受到的压力不断加深。我国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当重视,近年来,一系列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相关的重大项目纷纷付诸实施。 一、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海洋是生命的诞生和孕育之地,它不但占了地球表面71%面积,生物栖地体积的99%,同时更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不但提供人类食物、交通运输,也同时主宰着地球的气候变化、物质循环及整个生态系正常的运作,如果海洋受到污染破坏,陆地上的生命也就会跟着灭亡。但不幸地因为人类为陆生动物,不认识、不关心海洋,对海洋生物的了解约只有陆地生物的1/7,且不认为海洋生物(小型) 为野生动物需要保护。所以「海」一直被误认为有广大的涵容能力,可倾倒废弃物。且资源丰富,可以予取予求,因而肆意破坏,巧取豪夺。有关海洋保育的研究更是远远落后陆地达20-40年之久。 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来看,也很少人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其实远比陆地上的来的更为丰富珍贵。如目前所发现的34个动物门中,海洋其实就占了33个门,而且其中有15个门的动物只能生活在海洋的环境,包括约卅年前才在深海热泉所发现的须腕动物(Pogonophora),和这几年才在龙虾触须上找到的环口动物(Cycliophora)。相反的,34个动物门里只有13个门可以栖居陆地,而其中只有一个有爪动物门是只分布在陆地上。这个悬殊的比例显示其实海洋才是保存了地球上绝大部份生物多样性的地方。它所能提供人类未来探索学习的机会,和利用这些多样性的潜力,要远比陆地上的生物多样性来的更大。这是因为血缘关系愈远的生物,它们彼此间基因的歧异度和生物的特性差异就会更大的缘故。最近随着深海采样工具的不断进步和一些最新的探勘报告,科学家已预测在大陆棚的海底或更深的海域所孕育的物种可能高达百万种之多,这不禁令人想起前人所云:人类对「内太空」的了解恐怕还不如「外层空间」来的多。 这些经长期演化而来,丰富多样化的海洋生物不但提供人类食物、医药与休憩等多功能的需求,也藉由保护海岸、分解废弃物、调节气候、提供新鲜空气等等,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维生系统。这些多样性极高的海洋生物大多分布在俗称「海中热带雨林」的珊瑚礁或是红树林、陆棚、海草床及河口等沿岸地带,而这狭窄的沿岸地区,却又最容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与破坏。据估计到2020年人类对沿岸及海洋环境之需求,包括再生性资源、废弃物处理,生活空间及农工业之发展等更会达到目前的两倍。因此维护海洋生态已是目前各国皆有的共识。为了积极拯救「海洋」—人类共同的资产不再恶化,为了地球生态能够永续生存,以及人类更繁荣的未来,国际间纷纷提出许多相关的宣言、条约及行动。譬如1992年的「里约宣言」及「二十一世纪议程—永续发展行动

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面临问题及其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概念。 2 ?分析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面临的各种威胁。 ?教学内容 海洋也称“蓝色国土”,有着广阔的空间的丰富的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生活在海洋的所有生命有机体,其中包括微生物、低等和高等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我国已知的海洋生物为2.6万种,占全球海洋已知物种数的10%,拥有河口红树林、珊瑚礁等种类多样的生态系统和具有国际意义的物种的生态环境。 活动: 调查舟山沿海或自己生活的附近的海洋 生物分布情况,与四五十年前的分布状况有 没有不同?并与全班同学交流调查结果,最后 得出本地目前的渔业资源结构。 当前,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着各种各样的威胁,主要可归纳为: 1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利用 人类对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消耗,加之沿海和海洋工程项目的重大建设,都对典型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威胁。人类为了从海洋及海岸获得食物、医药原材料等海洋物资,使得绝大多数具有商业价值的海洋生物在部分地区被开发利用。捕捞业不仅过度仅利用诸多鱼类和脊椎动物,同时许多非商业性的捕捞也捕杀了大量的海洋生物。

思考与讨论: 舟山传统的捕捞有哪些特点?你知道传统的四大鱼类吗?新兴的捕 捞方式有哪些优点? 2. 海洋污染较为严重 在一般情况下,病原生物或污染生物是导致海洋生物病害的根本原因。来自 城市生活和工业废弃物和农药的过量排放、航运业的排入、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以 及空气中传送的有害物质,都带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 污染。 海洋污染的特点 是,污染源多、持续性 强,扩散范围广,难以 控制。海洋污染造成的 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 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 藻)的光合作用,从而 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 鱼类也有危害。重金属 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 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 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 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 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由于好氧有机物污染引 起的赤潮(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 染还会破坏海滨旅游资源。因此,海洋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约来约多的重视。 3. 生态环境的改变 人类填海造地,采伐红树林,海滩挖沙,采矿和开 采石油天然气等活动都严重改变了局部海域的自然环 境,使海洋生物承受巨大的环球压力,而所有这些人为 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损害作用又是多方面的。 在大 的河流上建设水库水电站、因 沿途截流和气候影响而连续的断流,都会对入海口 岸处及近海海域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40多年来我国沿海围海造地、开垦滩 思考与讨论: 你知道红树林有 哪些生态效益吗?

浅谈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_

浅谈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 李新正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71) 摘要本文简要说明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我国的海洋生物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现状,指出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非常高,是东亚地区海洋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但由于 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相关的环境保护研究、政策法规的制订相对滞后,加之国民的环保意识有待 加强,政府对海洋环保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使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海洋生物多样性正 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加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研究,尽快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做 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多设立保护区,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环保意 识和文化水平,才能真正保护好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才能使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 利用,才会有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 1 前言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开发对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已成为21世纪使社会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领域。富饶的海洋资源为支持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开发前景。在海洋资源中,除海水动力、金属与非金属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外,海洋生物将是现今和将来人类所依赖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资源。海洋生物食品提供了人类的大部分蛋白质需求,海洋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新药源泉,海洋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观赏种类和景观,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和固定二氧化碳,缓和了全球变暖过程。 随着技术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影响已经涉及远洋。即使在南极洲,那儿的企鹅远离任何农业却带有DDT,海岸线还被溢油污染,蓝鲸处于严重濒危状态。然而,物种和生态系统受害最重的则还在最靠近人类的海域。而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远不如陆地生多样性丧失那样引人注目,海洋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本身也是一种全球危机。 与陆地相比,海洋生物的研究起步晚,被描述的海洋物种较少,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生物比陆地更加丰富多彩。海洋中生活着世界上现存的32个动物门中的31门,其中14门完全是海洋生的。珊瑚礁,就象热带雨林一样,以高物种多样性而著称。海洋中生命财富远不止是物种数量,地球上测得的最大生产力在北太平洋的海藻床。最近的证据表明,在深海也有可能有非常高的物种多样性,在海底热泉口群落被发现的大约20年中,鉴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报告第4203号。本文受国家“十五”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G1999043709)资助

海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最新整理)

海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及其特点。 2.知道舟山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3.尝试进行海洋生物标本的制作。 ◆教学内容 一、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广阔的海域面积、复杂的地形、变化多样的理化条件,使中国海呈现出很高的生物多样性。经过几十年来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已在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 种海洋生物,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 %。 我国海域的海洋生物,按照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分为水域海洋生物和滩涂海洋生物两大类。在水域海洋生物中,鱼类、头足类(例如我们常吃的乌贼,也叫墨鱼)和虾、蟹类是最主要的海洋生物。其中以鱼类的品种最多,数量最大,构成了水域海洋生物的主体。分布在我国滩涂上的海洋生物种类共有1580多种。其中以软体动物(如贝类等)最多,有513种,其次是海藻358种,甲壳类(主要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虾、蟹)308种,其他类群种类很少。 .海洋生物种类比淡水多,比陆地少。例如,中国已经记录3802种鱼,海.海洋生物种类(无论是水域海洋生物还是滩涂海洋生物)分布由北向南逐种,南海5613种。大海曾是生命的摇篮,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 命,诞生了最原始的细胞;海洋也是生物进化的主要 场所,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发展成了“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物世界;海洋又是一个用之不 尽的天然生物资源宝库。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富饶的中国海,走入生长于斯 的舟山海域,去探寻那绚彩的海洋生物…… 300多位科学家,参与进行了一项名为国际海洋生物普查的合作计划,旨在为所有的海洋生物进行鉴定和编写名录。万种。待普查工作完成后,海

海洋生物包括海洋植物、海洋动物和海洋微生物。下表为海洋植物、海洋动物所下辖的主要类群的物种数。 3.海洋生物种类以暖水种居多,广分布种和暖温种其次,冷温种很少。二、舟山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舟山海域地处亚热带,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南北多种水系和海流的交汇处,海水温度盐度及其它理化因子非常适于各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也孕育出了闻名全球的舟山渔场。海域中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尤其多种水产资源的蕴藏量、生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1.鱼类资源:共有鱼类365种,蕴藏量为全国之冠, 其中经济价值较高和常见的有30~40种。主要鱼种大 体可分以下4种生态类型: (1)回游性鱼类:传统的高经济价值的种类,如 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鲳鱼、鳓鱼、鲥鱼、鳗鱼、 马面鲀等。 (2)近岸性鱼类:一生栖息于海岛近岸浅海水域,如沙丁鱼等。 (3)河口性鱼类:常年栖息于河口附近的浅盐海域,如鲈鱼、梭鱼、黄枯鱼等。 (4)岩礁性和底栖性鱼类:栖息于岛礁周围或海底,如真鲷、石斑鱼、鳐类 阅

海洋废弃物及其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和生境的影响

CBD Distr. GENERAL CBD/COP/DEC/XIII/10 10 December 2016 CHINESE ORIGINAL: ENGLISH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 第十三届会议 2016年12月4日至17日,墨西哥坎昆 议程项目15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通过的决定 XIII/10. 解决海洋废弃物和和人为水下噪声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缔约方大会, 人为水下噪声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 注意到题为“关于水下噪声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和生境的影响的科学综论”的最新报告,1 并邀请各缔约方、其他国家政府和相关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国家法律和国际协定,酌情利用这些信息; 2. 回顾第XII/23号决定,特别是第3段,并邀请各缔约方、其他国家政府和各主管组织,包括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底管理局、养护野生动物移栖物种公约、2 国际捕鲸委员会、其他相关利益攸关方以及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酌情在其职权范围内,并依照国内法和国际法,开展进一步的协作和分享其根据预防性办法和依照《公约》的序言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同一决定第3段所述措施,以避免、最大限度地减少和缓解人为水下噪声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的重大不利影响的经验,并请执行秘书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其汇编、综合和传播这些经验的工作,包括关于水下噪声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的科学研究,并根据科学查明的需要,同各缔约方、其他国家政府和有关组织协作拟订关于避免、尽可能减少和缓解这些影响的措施的实用指导意见和工具包、将汇编以及前文所提及的指导意见和工具包提供给缔约方大会第十四届会议之前的科学、技术和工艺咨询附属机构的一次会议审议; 1 UNEP/CBD/SBSTTA/20/INF/8。 2 联合国,《条约汇编》,第1651卷,第28395号。

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2.举例说出海洋环境污染的来源。 3.说出外来物种入侵的概念、过程、危害和控制方法。 4.分析舟山大黄鱼资源枯竭的原因。 ◆教学内容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我们目前已经知道大约有200万种生物,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舟山沿海地处亚热带,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南北多 种水系和海流的交汇处,海水温度盐度及其它理化因子适 于海洋生物生长繁殖,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地区 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膨胀和环境压力急剧增大, 我市海洋生物物种和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的程度是有史以 来最严重的,生存空间缩小、数量锐减,一些物种趋于消失或种群缩小,尤其是一些优质海洋生物种类,如大黄鱼、白鲳、东海带鱼、中国明对虾等。目前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过度捕捞、海洋环境污染、生境丧失和退化、外来物种入侵四个方面。 一、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是指人类对海 洋野生动物的捕捞强度超过 了其自然的补充量所承受的 能力, 导致海洋渔业资源逐

渐萎缩的现象。历史上,舟山群岛渔场由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物多样性很高,渔业资源丰富,不仅是大黄鱼、日本鳗鲡、中华绒螯蟹、松江鲈鱼、鲥鱼等名优水产生物的繁衍栖息地,同时也是中华鲟、白鲟、白暨豚、胭脂鱼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和洄游通道。然而,过去十几年来,沿海地区的渔船增长一度失控,捕捞手段也日益完善,盲目的扩大生产,致使舟山群岛渔场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破坏,特别是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持续衰退,也导致整个生态系统食物链改变,脆弱生物濒临绝境。 大黄鱼俗称黄花鱼、大鲜,是舟山渔场四大鱼类之一,多分布在我国近海,被称为我国的“家鱼”。舟山的岱衢洋就是因为盛产大黄鱼而远近闻名,“每逢渔汛,衢山岛斗镇里大小船至数千,人至数十万,停泊晒鲞,殆无虚地。”“整个舟山洋面都是大黄鱼,天热时睡在沙滩上,都能听到大黄鱼的咕咕叫声。”“起网时,人跳到网里面根本就不会往下沉,大黄鱼多得连篙都插不下去。”……这些听起来像是神话的场景现在只能深深地留在舟山50多岁老渔民的记忆深处。现在野生大黄鱼已是“一鱼难求”,导致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对大型哺乳动物的威胁更为巨大,这些动物性成熟周期长,产仔少,在捕捞压力下容易灭绝。例如无齿海牛于1974年发现于北太平洋科曼多尔群岛,它们身躯庞大,体长达7~8米,重达3~4吨,是海洋里的第二大哺乳动物。西方文明发现它的利用价值后,纷纷来到科曼多尔群岛,开始了无情的捕杀。首先遭难的是那些成年的斯特拉大海牛,到后来连那些幼仔也没能逃脱,从发现到最后一头无齿海牛被杀,仅仅用了27年 的时间。无齿海牛是非常珍贵的物种, 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草食性动物,它 从地球上消失,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的 悲哀。 由于渔业资源的衰退,一些渔民为 图2 由于过度捕捞,舟山野生大黄鱼已经 是一鱼难求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摘要】本文从解释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引出海洋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并着重阐述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对其保护的对策,进而表述个人对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及建议。 【关键词】海洋生物多样性,概念,严峻形势,影响,重要性,对策,保护,认识,建议 观察卫星拍到的地球全貌,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美丽的地球像一个蓝色的“水球”,地球上一大片的蓝色区域是覆盖着地球表面的海洋,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陆地是一座座“漂浮”在浩淼无边的海洋上的岛屿。 浩瀚的海洋存在着许多我们熟悉的生物,也生活着许多尚没被发现的生物,海洋就是资源的宝库。从海面的洋底,生活着五彩缤纷的海藻、搏击长空的海鸟、硕大无比的巨鲸、五光十色的海贝、千姿百态的鱼类……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对于生物多样性,不同的学者所下的定义是不同的。例如noose et al.(1986)认为,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多个层次上。而Wilson等人认为,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形式的多样性(Wilson & Peter, 1988; Wilson, 1992)。孙儒泳(2001)认为,生物多样性一般是指"地球上生命的所有变异"。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里,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是"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在《保护生物学》一书中,蒋志刚等(1997)给生物多样性所下的定义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 综合以上各观点,我们得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栖息在一定环境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每个物种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所形成的生态系统总称。因此,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反应生物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变异性。「1」 二.海洋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也发生着变化,海洋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使得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1.污染物危害遗传多样性 褶牡蛎的胚胎和幼体受汞、铜、铬毒害而中毒;砷的浓度达到1.0毫克/升导致刺参耳状幼虫立即死亡,3.0毫克/升时会导致扇贝面盘幼虫中毒死亡……这些危害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对生物的遗传多样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教学情况通报

教学情况通报中国药科大学教务处编 2019年第6期2019年10月8日2019年8月26日-9月30日,校领导、校院教学工作负责人和校教学督导通过现场巡查、听课、与师生交流等方式对我校教学情况进行了常规检查。根据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所掌握的情况,现将这一阶段听课、调停课、教师授课情况,学生集中反映的教学类意见建议公布如下: 一、听课次数汇总 序号姓名职务听课次数 1 金能明党委书记 6 2 来茂德校长、党委副书记 1 3 戴建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 4 陆涛副校长 1 5 孔令义副校长 1 6 王正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1 7 袁浩副校长 1 8 郝海平副校长 4 9 于广琮副校长 1 10 唐伟方教务处处长 4 11 胡春蕾教务处副处长 4 12 胡育筑校教学督导21 13 钱之玉校教学督导19 14 祁公任校教学督导16 15 季晖校教学督导19 16 庄正风校教学督导16 17 陈曙校教学督导(兼职) 5 18 严拯宇校教学督导(兼职) 8 19 王旭红校教学督导(兼职) 8

序号姓名职务听课次数 20 芦金荣校教学督导(兼职) 11 21 李运曼校教学督导(兼职) 10 22 褚淑贞校教学督导(兼职) 9 23 李志裕药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24 刘煜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25 杜鼎理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26 于锋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副院长 (分管教学) 4 27 王志祥工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14 28 明广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6 29 丁锦希国际医药商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30 史志祥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31 董高伟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8 32 陈定炫体育部副主任(分管教学) 4 二、调停课情况统计 本学期开学至9月30日,各学院调停课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学年学期院系名称调课 人次 调课 学时 总学时调课率 1 2019-2020-1 药学院 5 10 10264 0.01% 2 2019-2020-1 中药学院17 57 10860 0.52% 3 2019-2020-1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 7 605 4 0.12% 4 2019-2020-1 国际医药商学院 2 6 5873 0.10% 5 2019-2020-1 理学院11 6 6 18158 0.36% 6 2019-2020-1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5 10 3561 0.28% 7 2019-2020-1 马克思主义学院 4 8 2466 0.32% 8 2019-2020-1 外国语学院///0 9 2019-2020-1 工学院 5 15 7743 0.19% 10 2019-2020-1 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 4 11 6470 0.17% 11 2019-2020-1 体育部 6 12 7390 0.16% 根据《中国药科大学本专科教学课程运行管理规定》(药大教[2016]96

海洋生物分类

海洋生物的分类 原核生物界MONERA共234种 细菌门放线菌 蓝菌(藻)门色球藻目石囊藻科(Entophysalidaceae) 蓝柄藻科 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色球藻属 粘球藻属 粘杆藻属(Gloeothece)、 束球藻属(Gomphosphaeria)、 腔球藻属(Coelosphaerium)、 平裂藻属(Merismopedia)、 隐球藻属(Aphanocapsa)、 隐杆藻属(Aphanothece) 宽球藻目(Pleurocapsales)蓝枝藻科(Hyellaceae) 宽球藻科(Pleurocapsaceae) 管胞藻目(Chamaesiphonales) 念珠藻目(Nostocales)念珠藻科(Nostocaceae) 念珠藻属(Nostoc Vauch.) 微毛藻科(Microchaetaceae)、 胶须藻科(Rivulariaceae)、 伪枝藻科(Scytonemataceae 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 真枝藻目(Stigonemales) 原绿藻门原绿藻

变形菌门α-变形菌纲立克次氏目立克次氏科立克次氏属立式立克次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门支原体 衣原体门(Chlamydiae)衣原体目、衣原体科衣原体属(Chlamydia)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 原生生物界PROTISTA共5474种 原生生物界 根足门(Amoebozoa) 叶足亚纲(Lobosia) 裸变总目(Gymnamoebidea) 变形目(Amoebida) 裂芡目(Schizopyrenida) 泥生目(Pelobiontida) 壳叶总目(Testacealobosidea) 表壳目(Arcellinida) 毛片目(Trichosida) 微胶丝亚纲(Acarpomyxia) 细胶丝目(Leptomyxida) 坚胶丝目(Stereomyxida) 混胶丝亚纲(Acrasia) 胶丝目(Acrasida) 真胶丝亚纲(Eumycetozoia) 原星总目(Protosteliidea) 原星目(Protosteliida) 网星总目(Dictyosteliidea) 网星目(Dictyosteliida) 胶胚总目(Myxogastridea) 棘柱目(Echinosteliida) 无丝目(Liceida) 有丝目(Trichüda) 有钙目(Stemonitida) 无钙目(Physarida) 原质亚纲(Plasmodiophoria) 原质目(Plasmodiophorida) 丝足亚纲(Filosia) 无壳目(Aconchulinida) 网足目(Gromiida) 粒网亚纲(Granuloreticulosia)

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物多样性 姓名:臧一达学号:2016123401 ——(蓝色海洋与人类健康)结课论文摘要: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海洋生物多样性其实远比陆地上的来的更为丰富珍贵,而气候变化是引起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全球之渔产量早已在迅速衰退,各大洋早在十几年前起即每况愈下,在我国,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海洋及海岸带地区受到的压力不断加深。我国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当重视,近年来,一系列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相关的重大项目纷纷付诸实施。 一、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海洋是生命的诞生和孕育之地,它不但占了地球表面71%面积,生物栖地体积的99%,同时更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不但提供人类食物、交通运输,也同时主宰着地球的气候变化、物质循环及整个生态系正常的运作,如果海洋受到污染破坏,陆地上的生命也就会跟着灭亡。但不幸地因为人类为陆生动物,不认识、不关心海洋,对海洋生物的了解约只有陆地生物的1/7,且不认为海洋生物(小型) 为野生动物需要保护。所以「海」一直被误认为有广大的涵容能力,可倾倒废弃物。且资源丰富,可以予取予求,因而肆意破坏,巧取豪夺。有关海洋保育的研究更是远远落后陆地达20-40年之久。 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来看,也很少人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其实远比陆地上的来的更为丰富珍贵。如目前所发现的34个动物门中,海洋其实就占了33个门,而且其中有15个门的动物只能生活在海洋的环境。相反的,34个动物门里只有13个门可以栖居陆地,而其中只有一个有爪动物门是只分布在陆地上。这个悬殊的比例显示其实海洋才是保存了地球上绝大部份生物多样性的地方。它所能提供人类未来探索学习的机会,和利用这些多样性的潜力,要远比陆地上的生物多样性来的更大。这是因为血缘关系愈远的生物,它们彼此间基因的歧异度和生物的特性差异就会更大的缘故。 这些经长期演化而来,丰富多样化的海洋生物不但提供人类食物、医药与休憩等多功能的需求,也藉由保护海岸、分解废弃物、调节气候、提供新鲜空气等等,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维生系统。这些多样性极高的海洋生物大多分布在俗称「海中热带雨林」的珊瑚礁或是红树林、陆棚、海草床及河口等沿岸地带,而这狭窄的沿岸地区,却又最容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与破坏。据估计到2020年人类对沿岸及海洋环境之需求,包括再生性资源、废弃物处理,生活空间及农工业之发展等更会达到目前的两倍。因此维护海洋生态已是目前各国皆有的共识。 二、海洋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气候变化是引起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特别是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时空分布与环境特征息息相关。许多理论和实践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海洋生物会在纬度和水深层面上作出适应,这将导致特定水域的某些物种消失,而另些物种得以成功入侵,进而改变该水域的物种丰富度。例如,全球变暖造成2006年北海水域鱼类丰富度比1985年显著提高。就整体而言,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改变将会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影响正常的渔业生产。本文所讲的区域性灭绝是指某些物种在特定水域的消失,而在其他水域仍有分布。物种入侵是指某些物种大量进入某些以前没有分布的水域。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海洋岛屿生态系统因具有明显的海域地理隔离而区别于陆地生态系统,被誉为生物地理与进化生态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陆地或其它邻近岛屿的种源物种迁移到新的岛屿后,经历地理隔离、特征置换或适应辐射等一系列的岛屿进化过程,形成与种源物种具有显着遗传差异的岛屿特有种。岛屿在小面积范围内分化形成大量的特有种,是岛屿生物多样性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但是,岛屿种群由于分布范围局限、生境脆弱且种群规模较小,岛屿种群较陆地种群具有更高的灭绝风险。本文通过对海洋岛屿物种的起源与演化、遗传结构以及岛屿物种的濒危与保护3个热点问题的讨论,阐述岛屿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濒危肇因以及岛屿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要性 海洋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更是人类的未来所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的重要责任。日前,为期3天的2010海洋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海洋专家,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并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加大海洋保护区建设力度、构建海洋生态文明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我国是一个海洋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家。据统计,2007年中国海域已发现和记录的生物有22561种。”厦门大学教授杨圣云在谈及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时如是说。 但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在北京大学博士陈梅看来,中华白海豚种群逐年减少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残酷事实,并给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敲响了警钟。 “历史上中华白海豚是一个广泛分布的物种。在中国分布区,从广西北部湾一直到长江口都曾有白海豚分布,但现在却只剩下5个分散的白海豚种群,各种群数量也只剩几百头。”陈梅的痛心溢于言表。她认为,大规模围海造田、河流水利工程及港口建设等海岸线人为改变是造成中华白海豚种群减少的原因之一,“海岸线人为改变损害了红树林、湿地等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已经造成了全球性海洋鲸豚的栖息地危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