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新发传染病不可预知,不知道会在何时何地发生,无法做好特异性准备;

预防医生不知采取何种控制措施

临床医生不知如何治疗。

人群没有免疫力,没有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来势凶,传播快,范围广和传播途径多;

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政府决策人员得不到专业人员的明确意见,无法及时做出决策;

大众得不到有效的宣传和教育,产生恐慌心理,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新发传染病的病死率一般都很高,如AIDS、埃博拉出血热和CJD等在90%左右,尼巴病毒性脑炎在48%左右。

传染病改变的原因

计划免疫——减少呼吸道传染病

?中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的20多年来,共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6种传染病的发病3亿多人次,减少死亡400多万人,减少住院费用400多亿元。

公共卫生设施建设(饮食、饮水、厕所)

——减少肠道传染病

爱国卫生运动——减少虫媒传染病

不安全的行为(性开放、吸毒)

——增加经性、血传播疾病

医源性感染

——增加经血传播疾病

人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

动物携带病毒大多为隐性感染

人类捕杀动物导致个别病毒有机会感染人类造成巨大威胁 新开农田

草地改成玉米地带病毒的节肢动物增多携带病毒传染人类?便捷交通利于传染病播散

?世界的都市化

?气候变暖

?再造森林

6、认识传染病.四年级健康与教育.教案

认识传染病 峰峰矿区滨河小学张晓华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的传播方式。 2、认识各种传染病。 3、学习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难点:认识各种传染病及传染病的传播方式。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得过流行性感冒,那么当我们患流行性感冒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呢? 生:难受. 师:如果动物得传染病,它又会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我们来看个视频,看看动物得了流行性感冒会怎么样?(播放《我不想说我是鸡》的视频) 生:(开怀大笑).恐惧、怕、无奈…… 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呢/ 生:因为它会传染. 师:会传染的病,我们称它为传染病.它为什么会传染? 生:有病原体. (二)、讲解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师:好,下面我们给传染病下个准确的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病原体包括

微生物和寄生虫,现在让我们看看一些病原体在电镜下的样子。(多媒体展示细菌、HIV病毒、香港脚真菌、蛔虫卵)这些小小的肉眼难以辩认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就是让我们害怕的原因。 (三)、认识各种传染病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1、学生小组讨论:你所知道的传染病,怎么有效预防? 师:这些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生:传染性和流行性 2、小组长发言。 3、教师展示表格,各种不同传染病及其预防的措施 (四)、认识传染病流行的途径 思考,在传染病的传染过程中必须具备哪几个环节? 学生观看后讨论,总结: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五)、回顾与思考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师:非常好,希望本节课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七、板书设计 1、传染病的概念与特点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一般措施

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最新版】

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 1 目的: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新发传染病大流行,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新发传染病的医疗救治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新发传染病(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是指以前没有发现、近30年来新确定的病原体引起的,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传染病。也称其为新出现的传染病或新出现的感染病。 2 各组工作职责 名称 职务 负责人

职责 指挥 中心 指挥官 院长 领导、组织、协调、部署和指挥传染病救治及防控工作。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 新闻发言人 应急办公室主任 负责对院内和院外的信息发布 联络员

分管副院长 负责指挥中心与外部部门的联系沟通 统筹 协调 通讯联络组 应急办公室 负责及时传达指挥部的各种指令,呼叫有关人员到岗,保障应急人员的通讯联络通畅 车辆调度组 综合办公室 合理调度车辆,保障专家、救援人员、病人转运,以及特殊用途的用车

媒体应对组 综合办公室 负责媒体应对等工作应急物资管理组 应急办公室 管理及配送应急物资应急药品管理组 药剂科 管理及配送应急药品资源监控组 应急办公室

1.监控参与员工、设施、物资、药品及主要设备的供应情况及位置,建立资源使用清单 2.收集和分析灾害情况,预测情况发展趋势 文件保存组 应急办公室 1.保存灾害应急工作接收外部文件 2.保存灾害应急工作产生内部文件 3.督导并保存相关部门灾害分析文件 医疗 救援 预检分诊组 门诊办主任

负责对患者的预检、检伤分级、分诊工作 医疗组 医务科科长 负责对全院疑似病例和重症病例的会诊和抢救,对传染病的临床医疗救治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 护理组 护理部主任 负责病人的护理工作 医学检验组 医学检验科主任 负责管理医学检验工作,协助提供高效率医疗救治

传染病知识讲座最新版本

传染病知识讲座 一、传染病的概念。啥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我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二、传染病的危害 传染病有什么危害?他的主要危害就是具有传染性。这些传染病,也都可以造成身体健康的危害,轻者影响学习和生活,重者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三、传染病的分类 原定的法定传染病有37种,近年来增加2种。现共39种。 1.卫生部2008年5月2日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 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这个大家可以听听,不用记,但一定要有印象。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 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染病一般具有四个特征:病原性、传染性、流行性及病后免疫性。 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①空气传播; ②经水传播; ③经食物传播; ④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⑤接触传播.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水传播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甲型肝炎、咽结膜炎、

新发传染病与公共安全

新发传染病与公共安全(慕课网)课堂测试答案 课堂测试1 1.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是鼠疫和(霍乱) 2.艾滋病属于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3.流行性感冒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分别属于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乙)类传染病。 4.2010-2017年我国法定传染病流行较高的是(乙)类传染病。 5.莱姆病是新认知的新发传染病。√ 6.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传染病的流行。√ 7.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8.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感染后免疫。 9.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10.新发生的传染病是指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 课堂测试2 1.下列不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霉菌) 2.典型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不属于病毒增殖步骤的是(变异) 4.产生抗体的是(B淋巴细胞) 5.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致病包括(杀细胞效应、细胞凋亡、包涵体形成、基因整合和细胞转化) 6.非特异免疫中的细胞有(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 7.产生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包括(Th、Ts、Tc) 8.不属于特异免疫的是(先天不感受性、物理屏障) 9.病毒的自限性机制是为了保护自己,从而使其不至于在自然界消亡。√ 10.机体抗病毒免疫主要包括非特异免疫和特异免疫。√ 课堂测试3 1.腐生性病原菌的致病因素是(细胞代谢产物) 2.细菌致病机制与下面哪个因素无关(侵入时间) 3.能独立生存的最小生命体是(支原体) 4.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的是(人虱) 5.细菌内毒素的特点包括(不能被甲醛脱毒成类毒素、耐热) 6.寄生虫感染的特点为(多组织多器官损害、重复感染或多重感染、慢性感染多见) 7.非消除性获得免疫为(特异性免疫、非持久性免疫) 8.芽孢是细菌的一种繁殖方式。× 9.菌血症是细菌进入血液,且大量增殖。× 10.后天梅毒的主要感染途径是性接触传播。√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教材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一、传染病的概念传染性疾病简称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1.具有传染性。大多数传染病感染而获得并可能传播给他人。2.具有流行性这是传染病最突出的特点。人们之所以对传染病“谈虎色变”,主要就是传染病的这个特点。尤其是“烈性”传染病和一些传染性极强的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损害极大。如霍乱、鼠疫的暴发流行。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艾滋病等。3.发病急、病情重。一些急性传染病,来势凶猛,如在2003年初,我国部分地区暴发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以及现在发生的H7N9禽流感等等4.后果严重。感染了传染病,如未能及早治疗,其预后较差,或残或亡或有后遗症。如

流脑,若不及早治疗,病死率非常高。流行性腮腺炎可并发睾丸炎,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女性怀孕前三月感染风疹病毒,易致胎儿畸形。5.及早治疗。早期治疗是治愈传染病的关键,并且与预后的好坏直接相关。如狂犬病:当被狗咬伤后,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或抗狂犬病血清,可以完全避免患病。若未采取措施,一旦发病,其死亡率为100%。6.感染后具有免疫性。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发生要具备三个要素:传染源、传播途经、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1.传染源是指体含病原体并可传染其它个体的人或动物。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通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常见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经空气飞沫传播:当病人呼吸、谈话特别是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可自鼻咽部喷出,漂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如麻疹、白喉、流行性感冒等都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新发传染病的处理与控制

新发传染病的处理与控制 一、新发传染病的威胁是今后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1、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朊毒体,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感染性疾病其中有传染性的才称为传染病新发现感染性疾病是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中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新发现的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在一国家或地区新出现并识别的或不明原因的传染性疾病. 2、近十余年全球新发传染病威胁 最近十余年来,全球范围内几乎年年都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严重冲击了发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安全。美国汉滩病毒肺综合征(1993)、印度鼠疫(1994)、扎伊尔埃博拉出血热(1995)、英国人类疯牛病(1996)、中国香港禽流感(1997)、马来西亚、新加坡尼巴病毒性脑炎(1998)、俄罗斯、美国西尼罗病毒性脑炎(1999)、肯尼亚、沙特、也门烈谷热(2000)、乌干达埃博拉出血热(2000)、美国炭疽病(2001)英国口蹄疫(2001)、中国等非典(2003)、中国、越南等禽流感(2004)。 3如欧洲疯牛病暴发持续7个月,杀死了1000万头动物,直接经济损失40亿美元,旅游损失达75亿美元。美国每年的食源性疾病约有7600万病例发生,5000多人死亡。我国的SARWS流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 中国新发传染病的现状陆续报道了一些新发传染病 如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新发传染病,但没有病原学的证据. 一部分新发传染病在中国还没有开展检测.。 4、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不确定性,道会在何时何地发生何种新发传染病,无法准备。在疫情发生初期,不能充分认识,大众得不到有效的宣传和教育, 恐慌心理严重, 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医务人员容易造成直接伤害。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在所有的新发传染病中,75%为动物源性的新的病原性微生物带来的传染是世界性的,而非局部的独立的事件。 5、新传染病不断涌现的生物学因素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与微生物的可受性与选择性有关 由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化,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物种,为了自己种族的延续,也将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1.5种新的微生物出现。对人类来说,有的微生物已经引发了人类新的疾病,如艾滋病、埃博拉、禽流感等。 6、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社会因素人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 新开农田. 便捷的交通有利于传染病播散. 世界的都市化. 气候的变暖. 再造森林. 人类的变化人类本身及周围环境的改变:如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居住环境,饮食,意识等. 自然状况改变:环境,流动,密度增高,暴露机会增多等. 新的危害增强城市拥挤环境污染难以控制的城区扩大-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环境不良。 二、新发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处理与控制 (一)传染病爆发疫情调查处理原则

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讲话稿)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传染性的疾病。可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它们相互联系,同时存在,被称为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一是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发育、繁殖并能排除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具体地说,就是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二是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经传染源排出,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如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经医源性传播、经垂直传播);三是易感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某人群的易感性取决于构成该人群每个个体的易感状态)。 二、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系统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肺结核。 消化系统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霍乱,手足口病。 接触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简称红膜症),疥疮。 媒介传播传染病: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 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俗称“非

典”),甲型流感(H1N1、H7N9)。 三、防控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双手清洁、勤洗手,打喷嚏与咳嗽应用纸巾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出现呼吸道传染性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照顾或接触患者应佩戴口罩。不吃不洁或半生食物,食用餐具要严格消毒,不喝生水,处理食物生熟分开,饭前便后要洗手。患者用过的物品,须清洗并消毒,不共用毛巾及其他人物品,接触患者应戴上手套、勤洗换衣,不要多人同床居住,勤洗换被子、床单。拒绝毒品、不要共用针管和针头,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流行时要减少公共集会及集体娱乐活动。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 重点实现传染病防控的“一控三消”的目标。“一控”既控制法定管理传染病发病率低于500/10万以下,但低于上年水平。“三消”即消除麻风病,使麻风病的患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消除疟疾危害,实现无本土疟疾病例;消除麻疹危害,使麻疹发病率低于1/100万。 一是加强免疫规划工作。以消除麻疹为重点,保持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每例麻疹病例,按要求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加强院感控制,严格医院内传播;强化管理,开展免疫规划接种率“暗访”式调查,落实免疫规划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的一票否决指标;二是加强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以提高敏感度为核心要求,完善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好手足口病、登革热、狂犬病、

(完整word版)传染病重点笔记

第一章总论 1、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3、感染的概念:病原体和人体之间互相作用、互相斗争的过程。 4、传染的概念:来自宿主体外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主要指病原体通过一定方式从一个宿主体到 另一个宿主体的感染。 5、构成感染和传染的三个必备条件/因素:病原体、人体、环境。 6、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谱):5种不同的结局——清理病原体>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显性 感染>潜伏感染(频率/比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 清除时,于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疟原虫和结核杆菌等感染。 8、隐性感染: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无 任何症状、体征及生化改变 9、病原体携带状态:可以停留在入侵部或入侵部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 疾病症状,但能携带并排除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区别:隐性—感染了却没得病,体内没有病毒但有抗体;携带—感染没有症状,体内有病毒并持续存在且可以传染 10、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1)侵袭力: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2)毒力:由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组成 3)数量:伤寒需要10万菌体;细菌性痢疾仅需10个菌体 4)变异性:可因环境、药物或遗传因素而变异 11、感染过程中变异应答的作用: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 12、非特异性免疫 ⒈天然屏障:外部屏障(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内部屏障(血-脑,胎盘) ⒉细胞吞噬作用 ⒊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各种细胞因子 13、特异性免疫: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细胞免疫(T细胞与抗原再相遇);体液免 疫(B细胞受刺激转化为浆细胞并产生相应抗体,即免疫球蛋白) 14、传染病流行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15、传染源包括四个方面: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感染动物 16、传染途径:呼吸道(SARS、结核、白喉),消化道,接触,虫媒(黑热病),血液、体液(乙

智慧树知到《无处不在传染病》2019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传染病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一组有传染性的疾病 2、病原体的概念,以下完整的答案是 答案: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 3、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 答案:隐性感染 4、隐性感染增加时,其临床意义是 答案:免疫人群扩大 5、传染病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 答案:隐性感染 6、初发病已转入恢复期后症状再次出现称为() 答案:复发 7、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答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8、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 答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9、关于宿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能给病原体提供营养和场所的生物。包括人和动物、一些病原体宿主细胞(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只感染人、有些病原体可能有许多宿主,如狂犬病病毒可寄生在狗、狼、猫等动物体内、宿主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病原体的损害,而且主动产生抵制、中和外来侵袭的能力 10、微生物的致病性与宿主的免疫力相互作用后,最终结局有 答案:斗争、共生

第2章单元测试 1、HIV主要侵犯、破坏的细胞是 答案:CD4+T淋巴细胞 2、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 : 答案:AIDS 3、下列哪种不属于艾滋病急性期的临床表现 答案:卡波西肉瘤 4、艾滋病期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感染是 答案:肺孢子菌肺炎 5、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 答案: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6、艾滋病诊断的金标准是 答案:HIV-1/HIV-2抗体检测阳性 7、以下哪项属于艾滋病期最常见的肿瘤 答案:卡波西肉瘤 8、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答案:不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 9、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有以下哪几种 答案:NRTIs、NNRTIs、整合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10、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案:性接触传播、血液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第3章单元测试

新发传染病培训试题

新发传染病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 一、填空题 1、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按诊断时间时间至网络录入时间计算。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 3、手足口病病毒检测结果一般分为EV71 、CoxA16 和其它肠道病毒三种,手足口病的隔离期为症状消失后7天。 4、传播乙脑的主要蚊媒是三带喙库蚊,中间宿主是猪;传播疟疾的主要蚊种是中华按蚊;传播登革热的主要蚊种是白蚊伊蚊。 6.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有鼠疫,霍乱,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7.埃博拉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8、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主要是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 9、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肌肉酸痛。 10、人感染H7N9禽流感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感染。 11、医务人员在诊疗MERS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手卫生、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等措施,接触所有患者时应当戴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

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12、根据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传播途径,医务人员应当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空气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 13、中东呼吸综合征临床症状病变进展迅速,很快发展为呼吸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特别是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14、中东呼吸综合征主要与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其他病毒和细菌等所致的肺炎进行鉴别。 二、选择题 1、麻疹疑似病例的定义是:出现 A 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麻疹疑似病例。 A 发热、皮疹 B 发热、头痛 C 皮疹、乏力 D 发热、乏力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主要是通过 B 传播。 A. 蚊 B.蜱 C.接触 D. 垂直 3、甲型、戊型肝炎爆发或流行时应采取的措施 D A.及时发现病人、尽快隔离、及时报告,密切注意疫情动态,疫点消毒 B.流行病学调查 C.甲型肝炎密切接触者可接种普通免疫球蛋白,对周围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D.以上全对 4、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 。 A.5岁以下儿童B.成人C.学龄儿童D.人群普遍易感 5、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是指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 A 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传染病知识培训内容

传染病知识培训内容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也就是传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传染病都有潜伏期。所谓潜伏期,是指人们体内进入了各种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到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 二、传染病的特点 1、有病原性(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例如手足口病就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 2、有传染性(乙肝、肺结核等疾病都传染) 3、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流行、大流行和暴发。 2)季节性: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3)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4、有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

三、传染病的分类(甲乙丙类39种)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四、传染病的报告时限 责任疫情报告人(首诊医生)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监控科,专职疫情管理员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上级;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新发传染病的特征和防治策略

新发传染病的特征和防治策略 (东南大学,南京) [摘要]近几年发生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伤害。新发传染病所具有的人兽共患性、传播性强、传播方式复杂等特点给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方面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就新发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不断出现的原因作出一些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基本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人兽共患病;对策 新发传染病的概念 1995年国际上出现了一个新词汇,即“新发现的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新发传染病是指近三十年在人群中新认识到的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根据新发传染病存在的历史及被发现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其相对应的已基本上得到控制而又重新流行的古老传染病,如结核病,西尼罗病毒病等,称“再肆虐的传染病”(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REID);第二类是过去可能根本不存在,现在才出现的传染病,像艾滋病、莱姆病、O139型霍乱、O157:H7出血性肠炎、汉坦热、还有最近暴发的猪流感(甲型H1N1)等就可能属于此类情况。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人兽共患性新发传染病中有超过四分之三是人兽共患病。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世界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兽医局(OIE)给新发人兽共患病的定义是“一种新发现的,或新变异的,或虽然以前存在,但目前其发病率增加或地域、宿主或媒介体扩大的人兽共患病。”国外科学家分析了1940~2004年全球335例新发感染性疾病,发现60.3%的新发感染性疾病是由人兽共患病病原造成,其中71.8%的病原来自野生动物。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先仅存在于动物体内,但在与人接触后,发生基因变异,导致人被感染。如SARS在中国的出现,尽管尚未查明其源头及发生原因,但已有的调查表明与人无节制接触食用野生动物果子狸有着密切联系;猪流感是一种发生在猪身上的高度传染性急性呼吸道疾病,由猪流感病毒引起,有时会跨越物种障碍,使人感染发病。艾滋病病原是非洲灵长类动物的疾病;疯牛病和禽流感则分别是奶牛和家禽的疾病。 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2003 年12月17 日,一名病人因输血感染疯牛病而致死,这是世界上第一例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疯牛病。在此之前疯牛病的传播都是经食物链感染,也就是食用了感染病毒动物的肉、脑及内脏等引起,因而,这个全球首例疑似血液感染疯牛病人,打破了人类的常规认识,使人们更加重视新发传染病的传播特点。预防和诊治困难由于缺乏基线资料,对新发传染病进一步流行的趋势很难预测的。新发传染病的病原涉及到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及寄生虫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但大部分都是被病毒感染所致,而病毒又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传染性。如1981 年发现的艾滋病,其病原体可能早在60年前就传染给人类了。又如病毒来源仍不能确定但具有较强传染性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其感染性极强,叫人防不胜防。 传播速度惊人,危害严重。艾滋病被人类形容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自

话说新发传染病

话说新发传染病 近30年来,新发传染病原体近30多种,几乎每年都有一种或数种新发传染病出现。近年已经传入我国的新发传染病有艾滋病、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T、O139霍乱、军团菌、空肠埃希菌、莱姆病、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汉坦病毒、新型肝炎、肺炎衣原体、小隐孢子虫、汉赛巴通体等。其中造成巨大损失和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有SARS、艾滋病、禽流感、甲型H1N1。在突如其来的新发传染病面前,人群没有免疫力,一时也往往找不到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控制的办法,因而新发传染病较已知的传染病具有更大的危害性。新发传染病为何频频发生? 1.微生物进化是导致新病原体出现的内在因素 微生物的进化或变异是微生物种群的特征,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新的传染病的发生与微生物的进化及社会、环境因素有关,其中微生物的进化是导致新病原体出现的内在因素。过去认为缓慢进化是发生新病原体的主要力量,而今发现病原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片段基因的获得或缺失的“飞跃”式突变。也就是说,基因的获得或丢失可以在短时期内产生许多新的突变株,其中一部分可以是致病原。病原体通过上述机制可以获得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毒素的能力等,还可以通过“扔掉”(缺失)一部分基因或“拿来”(获得)一部分基因增强生命力,由弱毒株变为强毒株。微生物“拿来”和“扔掉”基因的机制,对于人类则意味着不得不面对新的传染病的攻击。 2.环境改变对新发传染病的出现起了促进作用 社会环境因素的改变,对于新发传染病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①如砍伐森林、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使得原有的生态屏障被破坏,一些野生动物被迫离开了它们的栖息地,而与人类的地理距离缩小了。一些动物身上的致病微生物传到了人群中。 ②过去在许多没有马流感疫情、猪流感疫情和鸡流感疫情的地方,伴随着“优良品种”的引进也引进了新的传染病。其中有的病原体可以冲破种属屏障而传染给人类,如禽流感,极易致人死亡;染有羊瘙痒症致病因子的饲料,使得多国家地区的牛场出现了疯牛病的灾难,进而又危害到人类。 ③流动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无疑也增大了新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几率。 ④环境的适宜,利于病原体的生存。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亚热带流行的传染病的北移,使得原本没有亚热带传染病的地区出现了新疫情。个别日用电器环境,利于某些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军团病的发生和蔓延,就和空调有关。病原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在冰箱环境生长增生易引发食物中毒。

传染病的定义

一、宣传教育 我校传染病预防工作,在传染病预防领导小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通过纳入课程,纳入培训计划,走进课堂经学习、组织培训和经常性防控,最终使全校师生达到人人知种类、会预防、明病症、急就医的目的。从而达到有效防止或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 二、传染病的定义 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我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三类,共35种。 三、几种常见传染毒的预防 (一)甲肝的症状与预防 1.症状:甲肝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初起时往往误认为感冒,容易被人忽视,延误病情,继而引起暴发或散发流行。 2.预防:除了积极把好"病从口入"这个关以外,可以接种甲肝疫苗,接种后产生免疫力的接近100%。 (二)结核病的症状与预防 1.症状: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早期无症状或有轻微症状。前期症状有午后低烧,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 2.预防:肺结核病的传染性强,能通过呼吸道传播。无论对于染病还是没有染病的人,在平常都要特别注意保持空气流通。特别是在空调间、卡拉OK等封闭地点,要多开窗通风,让太阳光线进入室内,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部分细菌,预防传染。 (三)流感的症状与预防 1.症状: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病症。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与防治策略分析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 王金华1 兰州铁路卫生监督所甘肃兰州730000 近30年许多新出现的传染病(emergen disease )病原的出现及旧有传染病(Re-emergen disease )在全球范围内复活,使得传染病重新成为极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995年全球死亡的5 200万人中有1 700万人死于各类传染病,占死亡总人数的32·7%[1]。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中岛宏在《1996年世界卫生报道》中惊呼:“全球正处于一场传染病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WHO呼吁国际社会增加资金投入,对新出现的传染病应首先采取下列措施:加强国家和国际对传染病的监督;制定针对新出现和再度出现的传染病的预防战略;对突发的严重疾病迅速做出反应。强调,人类在同传染病作斗争中的首要任务应是减少贫困,促进发展。传染病不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而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世界所产生的后果难以估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人都不能再对这一威胁熟视无睹。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1]。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严重威胁,并以每年新发1种的态势发展,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影响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1 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态势 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相对于过去所认知的旧传染病而言的,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

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一般将1970年以来发现或认识的人类传染病纳入其中[3]。按照其历史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三类:①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T细胞白血病等。②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如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HC、HE)、军团菌病、莱姆病等。③以往不存在,新发生的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我国又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AIDS)等。目前全球表现为新传染病和传统传染病交替并存的格局,近30年来新发40多种传染病,中国新发20多种。中国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严峻,表现为一些基本控制的传染病重燃、新传染病不断流入及已存在流行的新传染病未被认知等。目前流行于中国的新发传染病包括:艾滋病、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O139霍乱、军团菌病、空肠弯曲菌腹泻、莱姆病、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新型肝炎、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隐孢子虫感染腹泻、汉赛巴通体感染的猫抓病、禽流感、SARS、甲型H1N1流感等。国外有报道,在中国还没有发现的新发传染病有人类克雅病、埃博拉出血热、立克病毒脑炎、拉沙热、裂谷热、埃立克体感染等。目前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巨大变化如全球一体化、生态环境改变、人口增长、城市化及人口流动、不良的行为方式等促进了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和扩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新发传染病及病原体的认识和识别能力提高[4],使新发传染病在全球的不断爆发流行成为可能。

新发传染病防治进展一

新发传染病防治进展(一)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病原教研室郭恒彬周婷婷王越李冰艳 一、传染病概念 (一)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其病原体有: 1.朊毒体(prion) 2.病毒(virus) 3.衣原体(chlamydia) 4.支原体(microplasma) 5.立克次体(rickettsia) 6.细菌(bacteria) 7.真菌(fungus) 8.螺旋体(spirochete) 9.寄生虫,如原虫(protozoa)、蠕虫(helminth)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被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清除。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发现(脊灰、乙脑)。 3.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麻疹、天花、流感多为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潜伏期携带、恢复期携带、健康携带)。 5.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其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其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二、新发传染病 (一)概况 199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1999年美CDC发行了“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刊登新发(Emerging)和再现(Reemerging)传染病学术论文。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新发传染病 邵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佘长建 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90年代的近30多年间,新出现和复出的传染病至少有40种,许多传染病威胁着世界1/2的人口。因防治措施未得到有效实施,一些已经绝迹或正在消除的传染病,如霍乱、疟疾和肺结核病等在世界许多地方死灰复燃。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等易传染疾病的出现对人类构成新威胁。与此同时,由于病菌逐渐产生抗药性,许多防治传染病的抗生素在失去疗效,几种常用的治疗肺炎的药品因疗效锐减而被淘汰。这种局面之所以令人担忧,还因为新药很少,无法填补失效药物留下的空白。 传染病不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而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世界所产生的后果难以估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人都不能再对这一威胁熟视无睹。进入2l世纪以来,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严重威胁,近30年来全球约出现新发传染病40多种,并以每年新发1种的态势发展,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影响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第一节、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态势 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相对于过去所认知的旧传染病而言的,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一般将1970年以来发现或认识的人类传染病纳入其中。按照其历史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三类:①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T细胞自血病、手足口病等。②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如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HC、HE)、军团菌病、莱姆病等。③以往不存在,新发生的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我国又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AIDS)等。 近30年来新发40多种传染病,中国新发20多种。中国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严峻,表现为一些基本控制的传染病重燃、新传染病不断流入及已存在流行的新传染病未被认知等。目前流行于中国的新发传染病包括:艾滋病、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H7感染、0139霍乱、军团菌病、空肠弯曲菌腹泻、莱姆病、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新型肝炎、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隐孢子虫感染腹泻、汉赛巴通体感染的猫抓病、禽流感、SARS、甲型HlNl流感等。国外有报道,在中国还没有发现的新发传染病有人类克雅病、埃博拉出血热、立克病毒脑炎、拉沙热、裂谷热、埃立克体感染等。 目前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巨大变化如全球一体化、生态环境改变、人口增长、城市化及人口流动、不良的行为方式等促进了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和扩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新发传染病及病原体的认识和识别能力提高,使新发传染病在全球的不断爆发流行成为可能。 第二节新发传染病出现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不同新发传染病来源不同,影响其发生及出现的原因众多,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且往往是在特定条件下促成其发生或流行。新发传染病出现的内在原因是源于出现新的致病微生物、发现新的病原微生物、来自动物的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致病性改变等。 一、新发传染病出现的机制 1、新的疾病产生的可能机制 病原体发生了变异,由以前未知的病原体、先前与人类疾病无关的病原体或病原体自身发生

传染病作业答案(2)

传染病作业 1.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院(IOM) 提出新发传染病的概念:最近20年以来在人类中的发生已经明显增多,或它们的发生在不久的将来会威胁人类健康的新发现的、重新肆虐的或药物抗性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2.列举近年新发传染病的名称及病原体 1.2013年;传染病名称:H7N9流感;病原体:H7N9 2.2012年;传染病名称:中东呼吸综合征;病原体:MERS-CoV 3.2011年;传染病名称:出血坏死性肠炎;病原体:O104:H4 4.2010年;传染病名称: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原体:新布尼亚病毒 5.2009年;传染病名称:H1N1流感;病原体:H1N1 6.2008年;传染病名称:手足口病;病原体:EV71 7.2003年;传染病名称:SARS;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 8.1999年;传染病名称:脑炎;病原体:西尼罗河样病毒 9.1997年;传染病名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原体:H5N1 10.1996年;传染病名称:疯牛病;病原体:朊毒体(1982) 11.1996年;传染病名称:庚型肝炎;病原体:GBV

3.防控策略: 一、日常预防准备:1.普及传染病控知识;2.健全各级各类应急防控机制、预案; 3.出现疫情时,政府组织实施防控; 4.重大疫情时,做好全社会动员。 二、预防、降低风险:社会方面:要保护自然环境;规范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减少新发传染病的传播几率。 三、储备:医院日常准备 1.法规储备:重视日常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预防控制的长效机制,建立敏感的检测系统,加强医疗防护、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定好符合实际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和操作规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建立抗感染药物应用管理制度,合理应用,降低细菌耐药的发生率等。 2.人员储备:医院的全体人员都应重视,有专门防治传染病的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应成立传染病应急治疗队,并定期训练。 3.技术储备:利用各类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快速诊断能力,完善各种应急方案,并规范演练。 4.物资储备:配备有专门的肠道门诊、发热门诊、标准的传染病病房;配备有防护装备、消毒物品和必须药品、专用救护车或转运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