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释迦牟尼 ——佛

释迦牟尼 ——佛

一、今天为何了解探讨释迦牟尼/ 佛?

印象?

神秘

逃避现实生活

不适合于竞争社会

佛?不是人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人类的一种认识,一种修养,一种信仰。

1、可借鉴。

借鉴这种认识,启示自己的认识;

借鉴这种修养,启示自己的修养;

借鉴这种信仰,启示自己的信仰。

2、可沟通

与佛教徒沟通;

与有佛教修养的人沟通;

借助佛教知识与人沟通。

认识沟通;

修养沟通;

信仰沟通。

二、释迦牟尼从人到佛,创立了佛教

释迦牟尼是谁?有其人吗?

佛是何意?

释迦牟尼怎么从人变成佛?怎么创立佛教的?

佛教思考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基本义理是什么?

阅读文献:

《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玄奘法师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后秦]公元384-417年,鸠摩罗什(Kumārajira)译《六祖坛经》(《坛经》),[唐]慧能(638-713),

《大思想家·佛陀》

《佛教三字经》

《俗语佛源》,赵朴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

《宗教词典》

梵文Vajracchedikā-praj nāpāramitā-sūtra

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万物的本质?

人生是怎样的?原因?

如何对待自己、他人和世界?

现实人生:

无常、无我、苦(生老病死)

苦因:

惑——贪嗔痴

业——身口意

业报

生死轮回

摆脱痛苦之路:

依经律论三藏

修戒定慧三学(改变俗世俗欲俗识)

超欲、色、无色三界

达度涅槃之境(解脱、超脱;到彼岸;空)

《般若心经》(被看作佛经总括)336字

[唐]玄奘法师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五蕴:

色、受、想、行、识。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万物因缘所生,本身并非实有。

“四大皆空”,由四大构成的万物亦空。

对心(心性)的价值?

心静且净。

涅槃四德:常乐我净(大眼界,大胸襟)

常:变化永恒常在(大常)

乐:没有痛苦,充满欢乐(大乐)(孔颜之乐)

我:法身(以佛法成身,或身有一切佛法。大我。泰戈尔)(华罗庚牛爱唐僧)净:断除一切烦恼(大净)

弥勒佛

佛陀(Buddha)

梵文,觉,觉悟,觉者,觉悟者。小乘自觉,大乘(菩萨)不仅自觉,更求“觉他”,让一切众生成就佛果是终极目标。

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

空,空观

一种世界观,一种智慧,破执,破僵。

大心量,大追求,大格局,大气象,大事业。

东晋—唐朝,六个译本,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

般若:

梵文音译,妙智慧,

通达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圆融无碍,恰到好处,完整的大智慧。

金刚:

般若如金刚般坚利无比,能破除世间一切烦恼与偏见。

波罗蜜:

超越生死而达度解脱之彼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指以金刚般无坚不摧的大智慧,破除一切烦恼执著,超越生死而达到永恒安乐的归宿。

六根

六尘

六度(六波罗蜜)

布施:无所不舍

持戒:不罪

忍:心不动(动不如静)

精进:身心不懈怠

定:(禅定,Dhyana),静虑,《大学》,不乱不昧,专注一境。三调(调身/息/心)智慧:(般若)一切法不住,不执,不著

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须菩提(Subhūti):

善见,号称“解空第一”

本来面目与人的认识的矛盾

如基督教也认为人的智慧有限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变的世界,变的对待:不执,不执著,不固执,不僵化

Change

悟:

顿悟(慧能)

渐悟(神秀)

如来五眼:

肉眼

天眼

慧眼

法眼

佛眼

根,根性:

一个人原有的禀赋、品性。觉悟之基础。

所谓“劣根性”。

三、如何学佛?释迦牟尼对我们的启示

1. 读佛学经典,悟佛教精髓

2. 借鉴

认识、修养、信仰

3. 沟通

认识、修养、信仰

悟:

顿悟(慧能)

渐悟(神秀)

如来五眼:

肉眼

天眼

慧眼

法眼

佛眼

根,根性:

变的世界,变的对待:不执,不执著,不固执,不僵化

本来面目

六根

六尘

六度(六波罗蜜)

布施:无所不舍

持戒:不罪

忍:心不动(动不如静)

精进:身心不懈怠

定:(禅定,Dhyana),静虑,《大学》,不乱不昧,专注一境。三调(调身/息/心)智慧:(般若)一切法不住,不执,不著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空,空观

大心量,大追求,大格局,大气象,大事业。

涅槃四德:常乐我净(大眼界,大胸襟)

现身说法,头头是道

罗汉入定,金刚怒目,菩萨低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