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4-2020

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4-2020

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4-2020
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4-2020

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2004-2020)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要 1

一、工作背景 1

二、指导思想 1

三、工作重点 1

四、规划依据 2

五、总体技术路线 2

六、规划技术方法 3

第二章城市发展历程与城市规划回顾 3

一、城市现状概况 3

二、历史沿革 7

三、总体规划简要回顾 7

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1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1

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13

三、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5

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战略选择 17

五、产业发展政策 18

六、优势产业选择 19

七、主要产业发展选择 20

八、产业布局 23

九、区域协调发展 24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6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6

二、城镇发展现状 27

三、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28

四、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32

五、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37

六、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40

第五章城市规划区范围及规划期限 42

一、城市规划区范围 42

二、规划期限 43

第六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3

一、城市性质 43

二、城市规模 47

第七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51

一、规划区(市区)用地现状 51

二、城区用地现状 52

三、城市用地布局原则 54

四、城市总体布局 55

五、城市用地布局 58

六、城市空间发展时序 61

七、城市重点地区规划要点 62

第八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68

一、现状概况 68

二、对外交通规划 72

第九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76

一、道路交通现状与问题 76

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78

三、主要交通设施规划 83

四、公共交通规划 85

第十章城市公共设施规划 87

一、规划原则 87

二、规划目标 88

三、行政办公设施规划 88

四、商业服务设施规划 88

五、文化娱乐设施规划 90

六、体育设施规划 91

七、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91

八、教育科研设施规划 92

第十一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93

一、居住用地现状 9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94

三、居住用地发展策略 94

四、居住用地规划要点 96

第十二章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97

一、工业用地现状 97

二、工业用地规划要点 98

三、仓储用地现状 99

四、仓储用地规划要点 100

第十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00

一、绿地建设现状 100

二、绿地建设的优势条件 102

三、绿地建设的不利条件 102

四、绿地规划原则 103

五、绿地规划目标 104

六、绿地布局结构 104

七、绿地系统主控框架 106

八、绿地系统景观架构 107

九、公园绿地规划 108

十、生产绿地规划 121

十一、防护绿地规划 122

十二、附属绿地规划 123

十三、道路绿地规划 126

十四、其它绿地规划 128

第十四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131

一、日照城市景观风貌现状 131

二、日照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133

第十五章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166

一、旅游资源与特征 166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69

三、旅游业发展目标与策略 171

四、市场选择与预测 173

五、旅游形象、空间布局与重点项目 174

六、旅游服务规划 179

第十六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81

一、现状概况 181

二、城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82

三、城乡协调发展策略 183

四、城乡用地协调发展 183

五、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184

第十七章市域海岸带空间管制规划 188

一、市域海岸带现状 188

二、市域海岸带资源特色与问题 190

三、市域海岸带规划管制 194

四、用地管制导则 201

五、重点管制区强制性管制 203

第十八章市区岸线利用规划 204

一、市区岸线利用现状及主要特征 204

二、市区岸线利用原则 206

三、市区岸线利用规划布局 206

第十九章水资源规划 209

一、自然概况 209

二、全市水资源现状 209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四、需水量预测 212

五、市区水量供需平衡 214

六、全市水资源平衡 215

七、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策略 217

第二十章给水工程规划 220

一、现状概况 220

二、现状主要问题 221

三、需水量预测 222

四、供水水源 223

五、水厂规划 224

六、管网布局规划 224

第二十一章排水工程规划 225

一、现状概况 225

二、现状主要问题 225

三、规划原则 226

四、排水体制 226

五、污水处理工程 226

六、雨水工程 228

第二十二章供电工程规划 228

一、电网现状概况 228

二、城区现状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三、用电量预测 231

四、电源发展规划 232

五、电网规划 232

第二十三章电信工程规划 234

一、现状概况 234

二、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 236

三、规划原则 236

四、电信规划 237

五、邮政规划 238

第二十四章燃气工程规划 239

一、现状概况 239

二、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 240

三、规划原则 240

四、用气量预测 241

五、气源规划 241

六、燃气管道规划 242

第二十五章供热工程规划 243

一、现状供热概况 243

二、现状主要问题 243

三、供热工程规划 244

第二十六章环境保护规划 245

一、环境质量现状 245

二、环境保护规划 248

第二十七章环境卫生规划 253

一、现状概况 253

二、现状主要问题 254

三、规划原则 255

四、环卫规划 255

第二十八章防洪防潮规划 257

一、自然概况 257

二、水文 258

三、洪涝灾害 259

四、防洪、防潮设施现状 260

五、规划原则 262

六、防洪措施 262

第二十九章抗震工程规划 263

一、城市及区域地震历史记载 263

二、地质概况 263

三、现状主要问题 264

四、抗震设防标准 264

五、避震疏散规划 264

六、生命线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265 第三十章消防工程规划 266

一、现状概况 266

二、指导思想 266

三、规划原则 267

四、消防工程规划 267

第三十一章人防工程规划 269

一、现状概况 269

二、规划前提 269

三、城市防护规划 270

四、城市综合防灾指挥机构 271

五、人防工程规划 271

第三十二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72

一、近期建设目标 272

二、近期建设指导方针 273

三、近期建设规划的原则 273

四、近期城市发展规模 274

五、近期建设重点 274

六、近期重点建设项目 274

第三十三章城市远景规划设想 279

一、城市远景规划的原则和意义 279

二、城市远景发展设想 280

三、城市空间拓展 281

四、城市重点地区远景发展规划 281

五、生态系统控制和脆弱资源保护 282

六、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83

第三十四章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285

一、进一步增强规划管理体制 285

二、从实际出发,实施规划管理 286

三、近期管理建议 286

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快速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日照GDP年均增长率“六五”时期为10.6%,“七五”时期为9.1%,“八五”时期为18.1%,“九五”时期为12.3%, GDP现价产值由1978年的5.8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311.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2.3%。

2004年,日照市人均GDP达到13875元,折合为1734美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按照世界银行上世纪80年代的分类标准,已经超过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水平(人均GDP为1560美元)。这一阶段突出的特点就是经济起飞、工业化加速、生活水平逐步达到小康。

(二)经济总量规模偏小,但增长质量好

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八个城市中的一员,日照市经济总量偏小,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八个城市中排位均靠后,反映出其整体经济实力仍有待提高(见表)。

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的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城市 GDP

(万元) 社会消费品零销额

(万元) 进出口

总值

(万美元)实际利用

外资

(万美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GDP

(元)

增加值

(万元) 利税总额(万元) 利润总额(万元)

济南市 12000000 4464927 149264 54189 3185977 927474 321339 20979

青岛市 15181700 4004873 1692567 237820 5422058 1495223 683990 21214

淄博市 7800000 2307838 132228 20326 3186952 904699 367574 18975

东营市 5403000 843518 51912 10102 3472258 1765879 1269368 30966

烟台市 11150000 3206380 447691 120493 3825337 1173282 705874 17131

潍坊市 8950000 3134870 184384 25898 2449000 824000 401000 10570

威海市 7035000 1885965 292528 60104 3154147 1047395 724744 28433

日照市 2614300 749100 92333 5583 426000 106000 49300 9421

日照市位次 8 8 7 8 8 8 8 8

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2003》

但是,从经济增长的情况来看,其经济增长的质量较好,具有良好的增长态势。2004年,日照市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分别为11.23亿元、100.12亿元和369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4.1%、40%和11.8%,尤其是工业增长速度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显示了其工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投资增长迅速,消费能力增强

近年来,日照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总量逐渐扩大,增长迅速,并从2002年开始,投资速度进一步加快,200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83.68亿元。在2003年的基础上增长了40%。这表明,快速增长时期的要素投入,仍然是日照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同样超过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反映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照市的整体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逐渐显现。

(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支柱行业、特色行业逐渐明确

解放以来的50多年,日照市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200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2.58亿元、191.12亿元和134.08亿元,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结构,处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中级发展阶段。

各次产业中的支柱行业、特色产业优势不断呈现,产业发展的主体逐渐明确。农业方面,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大力推进,水产、茶叶、蚕茧等特色农、渔业不断发展,尽快把日照建成全国最大的水产育苗基地、长江以北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和蚕丝绸生产基地的发展思路逐渐明确。工业方面,机械、轻工、纺织、化工、建材等行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已经显现(见表),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以“重化”工业为核心的临港工业体系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方面,房地产业、旅游业发展迅速,会展经济起步,多元化的现代服务业格局逐步构建。

日照市1949-2004年GDP中各次产业所占比重变化

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一)发展的优势

1.经济区位优越

日照市区位条件优越。宏观层次,以世界为尺度,日照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处于环太平洋经济圈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交汇处,是中亚地区与我国中西部区域与广大亚太地区交流的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意义。中观层次,以全国为尺度,日照作为我国重点的沿海开放城市,处于国家重点发展的沿海轴线与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发达地区的结合部,便于同时接受三大经济圈带的辐射,更有利于面向三大经济圈带发展区域会展经济。微观层次,以山东省为尺度,日照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南翼和鲁南地区的重点城市,从经济的空间组织上,既属于青岛城市经济区,又属于日照——临沂城市经济区,处于威海——烟台——青岛——日照——临沂轴线和日照——临沂——济宁——菏泽轴线的交汇处,是鲁南经济发展轴线乃至陆桥经济带的便在出海口和潜在的发展极,同时又是半岛城市群和鲁东南地区与长三角互动的主要“连接点”之一。

2.生态环境良好

优良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竞争条件。日照市是全国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全国环保重点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环境基础好,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光照充足,气候宜人。日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活饮用水质量、近岸海域水质均保持国家一类(级)标准,位居山东省第一。日照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接近30%和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4平方米,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3.自然资源丰厚

日照以水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为主的自然资源丰厚。水资源方面,在山东全省“下大气力解决水资源‘瓶颈’制约”(山东省政府2003年工作报告)的宏观背景下,与半岛城市群的其他城市相比,日照市的水资源丰富,为我国北方少有的富水区之一,淡水资源充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616立方米,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年均降雨量870.3毫米,比威海市多出200多毫米。农业资源方面,日照海洋水产资源、特色种植业(如茶叶)、养殖业(如桑蚕)等都有一定的基础和区域优势。旅游资源方面,日照拥有优质沙滩岸线,与沪苏相比,具有“人无我有”的优势,与渤海湾省份相比,具有“人有我优”的优势。

4.非公经济活跃

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是衡量城市经济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比较,日照市经济体系中非公经济的比重2002年为45.5%,在半岛城市群八个城市中排在第三位(见图)。活跃的非公经济反映了日照市经济发展活力大,未来发展潜力足。

山东半岛城市群8城市非公经济比重对比图(2002年)

(二)发展的不利因素

1.产业结构层次不高

突出表现为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规模偏小,高新技术产业远未形成气候;财源型骨干企业较少;城乡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较低,中心城市规模小且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等。这些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将严重制约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外向经济落后

在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地市中,日照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处于中下游位置。2003年人均进出口总额位于青岛、威海、烟台、济南之后排在第5位;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位于青岛、烟台、威海之后排第四;虽然从位次上看,日照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低,但是从量上看,人均进出口额日照仅为222.1元,远远低于青岛的1751.9元、威海的912.9元、烟台的529.7元。经济外向度日照为22.67%,同样与青岛的83.87%、威海的33.59%、烟台的30.69%有不小差距,因此在与同处在沿海的省内城市竞争中日照已经落后。而从对外资的吸引强度上来看,日照的人均吸引外资量仅为13.2美元,在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中最低。

3.人力结构失衡

从日照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综合来看,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能够胜任高科技产业发展和现代化企业经营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人才短缺与人才资源利用不足将成为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制约因素。在农村,由于土地和乡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降低,将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在市区,随着企业改革、科技进步和体制转轨的深入实施,结构性下岗人员增加,加上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加大。

三、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1.国际产业转移

从国际上看,低成本竞争愈演愈烈,新一轮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浪潮已经形成,并将至少持续两三年。据统计,韩国的30万家制造业中小企业,目前已有6000家转移至中国。据韩国经济学家预测,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将在3年内转移到国外。日本的制造业也正在移师中国,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114家企业中,有一半左右的企业表示要在3年内把产业基地外迁,而外迁企业的70%都把中国作为主要目的地。山东半岛因地缘原因,对日韩企业吸引力巨大。日照市以其区位近邻、劳动力成本低数量多、以及临港产业基础较好等优势,应该努力成为吸纳日韩及其它国家转移性产业的重要地区。

2.国内需求扩大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为了力保经济增长速度,近年来中央政府实行了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对农田水利、铁路、公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对城市公用设施、对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了投资力度。日照市可以利用国内需求扩大的契机,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其相对多元的经济增长门类。

3.民营经济加速

国家大力支持各种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鼓励私营机构利用自有的或社会资金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早在2000年,山东省就强调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加速发展。未来,山东省将主要抓住结构调整、大企业集团建设、特色园区建设和环境建设等“四个轮子”,带动民营经济这辆列车快速前行。这些为日照市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强全市经济增长后劲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半岛城市联动

山东省内已经陆续出台建设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山东半岛加工制造基地、规划半岛城市群等政策措施,促使半岛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彼此协调与联盟。这将有利于推动日照市的产业结构升

级和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尤其是青岛市战略重心西移后,构筑国际化大都市框架的步伐将大大加快,随着其“龙头”地位的不断加强,对于地处山东半岛南翼临近青岛的日照市而言,主动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二)发展挑战

1.地区竞争加剧

现阶段日照周边各城市之间事实上的互补性协作较少、同构性竞争较多。因此,在半岛城市群承接更多的外资并且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各城市为争夺更多的外来资本、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在土地、税收及服务等方面展开新一轮的发展竞争。偏居城市群南翼的日照,不但受到沿海青烟威的压力,同时还面临着胶济沿线潍坊、淄博的挑战。

2.缺乏拳头产品和名牌企业

日照市的纺织服装印染业、农副产品加工等轻型加工业缺乏拳头产品和名牌企业,企业经营粗放。追求品牌和质量的市场竞争将更充分地暴露出日照市的弱势,如果日照企业不能迅速适应这种市场趋势,就有可能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3.生态经济模式

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使得人们对经济发展的生态理念加深,尤其发达国家在此基础上对工业产品及消费品设置了各种生态标准,这无疑会增加日照市两头在外的加工出口制造业的压力。

4.严格的土地政策

国家开始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日照开发用地受限,无疑将在工业用地效率和用地规模方面,对“后发展”的日照市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战略选择

(一)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预测

规划利用日照市1978年以来GDP指数增长数据,经计算机模拟,预测2010-2020年间日照主要年份的GDP总值(见表)。

日照市GDP增长预测值(按指数函数增长模型)

年份 2010 2015 2020

GDP指数(12%) 3789.375 6771.354 12099.95

GDP总值(亿元) 630.6 1126.85 2013.51

2.结构调整目标

日照临港工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将会加速发展,产业体系中的非农产业比重将会逐步提高,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将会加强。日照规划期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到2010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5:45:40,到2020年三次产业调整为11:40:49。

3.社会全面进步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应该保持社会全面的进步,文化、教育和技术等方面应该与时俱进,其目标是:到201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到2020年科技教育、文体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巨大进展。

(二)战略选择

规划期内日照市社会经济发展应该重点采取以下五大战略:强化门户、人口城镇化、企业民营化、扩大开放、产业集群化。

日照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五大战略

强化

门户●整合港口资源,拓展港口腹地,大力发展港口商贸、港口物流等产业。

人口

城镇化●加速将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

●增强中心城镇的辐射作用,形成以市区、县城、中心城镇和一般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城镇化的规模与速度要遵循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一般规律。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

企业

民营化●通过体制创新,营造民营企业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增加民间资本投资的比重;

●鼓励民营企业的创业和创新活动,尤其大力支持外出劳务人员在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回乡创办民营企业;

●扩大民营企业可以进入的产业领域,降低产业进入壁垒。

扩大

开放●增强市域经济的外向度,不仅包括吸引外资和周边地区的资本进入,还要增强出口量,鼓励大型企业到区外发展;

●从长期来看,还要发展日照市对外的跨国企业。

产业

集群化●继续通过工业园区这种有效的形式,增强产业的集聚效益;

●增强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效率,而不是盲目扩大园区规模、增加园区数量;

●鼓励区内外资本进入本地基础较好的企业,引进本地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以此提升产业结构,增强集群优势;

●鼓励企业间的合作,提高企业之间的集体效率,尤其要发挥大企业或重要企业对其它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五、产业发展政策

(一)追求“绿色GDP”

随着新一届党中央对新发展观作出的诠释,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个统筹”的要求,以“绿色GDP”为指标来考察经济发展质量的新的发展理念逐渐被重视。

日照要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维持其难得的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必须强调“绿色GDP”的观念。在建设临港工业体系的过程中,要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中吸取教训,充分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的推行和产业的科学布局规划,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保持其“蓝天、碧海、金沙滩”的环境优势。

(二)加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日照应进一步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一,经济增长方式要转换,从主要依靠高投入到主要依靠高效益。目前,由于要素成本不断提高,依靠投入来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困难。此外,国内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原先利用国内资源、国内市场进行粗放型增长的条件已不再具备,因此,迫切需要转换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高投入到主要依靠高效益。

第二,投资主体要转变,从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到主要依靠社会上各种投资主体进行投资。政府投资应主要集中于营造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引导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

第三,增长轴心要转移,从工业化推动到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并重。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采取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能容纳更多从业人员的商贸、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日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三)以效益带动规模

2002年日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45.3亿元,位于省内第16位,利润总额为4.9亿元,位于第10位,而由利润总额与工业总产值比率所反映的效益看,日照为3.39%,位于第12位。因此,可以发现,日照工业无论规模还是效益,都相对落后。

日照必须处理好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之间的关系,要规模更要效益。一是要努力推进工业经济适度“重化”转型,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引进大型项目,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二是坚持壮大经济规模的同时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单纯的经济规模壮大对日照经济发展只能有暂时的作用,只有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才能使日照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三是加强企业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市场开发,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从而促进日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努力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之,日照产业发展要走以效益带动规模壮大的路子,要规模更要效益。(四)集聚发展

日照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策略之一就是要大力实施产业集聚,依靠港口和开发区大力发展临港工业,

使之在空间上形成集聚,在产业链上形成体系。

六、优势产业选择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其所依附的主要基础。世界各国港口城市的自然环境、发展条件各不相同,但是其发展的核心都离不开港口。对日照而言,无论是从现实基础还是从未来定位看,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港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体系是日照产业选择的重点。

日照市产业发展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工业内部结构“偏轻”,工业的规模和效益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省内先进地市有不小差距,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不强。在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城市实力此消彼涨瞬间变化的现实背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市为目标,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坚持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发挥日照市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合理布局生产要素,合理组织城镇体系,促进形成各类经济系统、城乡聚落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相协调的有序综合空间系统。

1.区域整体化发展

加强区域经济网络的整体性、空间发展的整体性、城乡发展的整体性、时空发展的整体性。切实处理好日照市域与日照中心城区的关系、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市域内城镇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不同经济区之间的关系。

2.可持续发展

社会方面确定适度的人口规模,构筑宜人的生活环境;经济方面制定合理的产业结构和适度的产业规模,构筑高效率、低能耗、轻污染的投资环境;环境方面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构筑综合性、多功能的绿色空间。注意提高社会设施,基础设施的共享程度,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等。

3.现代化导向

大力推进城市化,推进城市化与产业调整紧密结合。一是城市化与农业的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创造条件;二是城市化与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相结合,促进市域工业集约化、现代化,为工业企业提高整体素质提供新的发展平台;三是城市化与商品市场的结构调整、要素市场的培育完善,教育、科教、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相结合,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开拓新的天地。

(二)规划原则

1.尊重日照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原则;

3.注重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4.注意规划的超前性与弹性,突出可操作性。

二、城镇发展现状

(一)现状概况

日照市现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4个区县,市区并设日照经济开发区及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共计8个乡、39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74个居委会,2911个村民委员会。其中,东港区辖日照、石臼、秦楼3个街道办事处,两城、三庄、涛雒、河山等7个镇,552个村委会。岚山区辖岚山头、安东卫2个街道办事处,碑廓、虎山、巨峰、高兴、虎山等6个镇,394个村委会。日照经济开发区辖奎山、北京路等两个街道办事处,84个村委会。莒县辖城阳、陵阳等17个镇外加4个乡,1260个村委会。五莲县辖洪凝、叩官等9个镇外加3个乡,621个村委会。

日照市域面积5310平方公里,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人口280.48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00。总人口中非农人口75.88万人,占总人口的27.05%。全市人口密度为528人/平方公里。2004年总人口增长率为7.18‰,自然增长率为4.24‰。

(二)基本发展特征

1.全市城镇发展水平较为均衡,城镇人口规模从大至小数据排列较为连续,没有断层,这使中心城区腹地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基础,但也会对中心集聚作用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建制镇的发展水平高于行政乡。

2.从地域分布看,莒县和东港区小城镇整体水平相当,五莲较为落后。原因主要在于莒县经济发展基础好,而东港有临港优势。莒县的夏庄镇、刘官庄镇和招贤镇凭借206国道与鲁东南和鲁北地区联系的交通优势,发展迅速,潜力大;东莞镇依靠四县市交汇处的便利条件,发展了水泥工业、商贸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五莲县城镇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发展快的街头镇利用丰富的石材资源发展石材加工业,同时由于位于五莲东港交界处,商贸活动频繁;于里镇聚集了一批效益较好的机械加工企业,成为附近乡镇的经济交通中心,地位突出;而石场乡、户部乡等则受交通、经济基础等限制,位于体系的末尾。东港区沿海城镇发展较快,依托港口、高速公路和204国道的交通优势,密切联系临港工业等相关产业,发展较好。

3.总体而言,日照市域小城镇发展与中心城市关系不密切,各个区县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东港初步呈现了由日照中心城区向外圈层式带动的现象,说明中心培育较好,发展快,带动辐射作用正进一步发挥;莒县的小城镇发展与交通线的布置有很大关系,招贤镇、城阳镇、刘官庄镇、夏庄镇都沿着206国道,经济发展很快。五莲并没有表现出前面两点,反而在离中心城区较远的边缘地带,分散着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镇(街头镇、于里镇),而于里镇基本上可以纳入莒县的交通线联系体系内,与五莲县内的其他乡镇(尤其是东部乡镇)联系较少,可见五莲县域中心对小城镇经济带动、产业辐射关联作用较弱。

4.通过综合评价,街头镇、涛雒镇、巨峰镇、夏庄镇、两城镇、于里镇、南湖镇、刘官庄镇、招贤镇、东莞镇、碑廓镇等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水平、人口规模、未来发展潜力方面均较突出。

三、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市域人口增长规律

1.总人口呈平稳低速增长态势

1978年以来,日照市人口增长缓慢,1978年底市域总人口为226.49万人,2003年增至278.48万人,25年间共增长22.95%,年均增长率8.3‰。其中东港区人口由1978年的90.54万增长到2003年的117.79万,增长幅度达30.10%。1992年以来,人口保持平稳低速增长的态势,虽小有起伏,但均低于7‰。市区人口增长率高于市域人口增长率。

从市域各区县来看,东港区人口增长最快,由1978年的90.54万增长到2003年的117.79万,增长幅度达30.10%,年均增长率达到达10.5‰,这与其经济发展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关。而五莲县人口增长较慢,年均增长速度仅为2.7‰,低于其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这一地区人口外迁较为频繁。

日照市人口增长情况(1978-2003)

地区 1978年总人口(万人) 2003年总人口(万人)年均增长率(‰)

日照市 226.49 278.48 8.3

东港区 90.54 117.79 10.5

五莲县 47.4 50.78 2.7

莒县 88.55 109.91 8.6

数据来源:根据《日照统计年鉴2004》计算

2.人口自然增长保持低增长率水平

1994年以前人口增长率变动较大,出现几次峰值。1992-1994年人口增长率维持低水平,并于1994年达到最低点。1994-1999年间有所回升,在1998年出现一个小峰值。而后直至2003年,人口增长率保持在4‰-5‰之间。根据这一趋势,预计未来日照人口自然增长率将维持在5‰左右,变动不大。

3.人口机械变动以迁出为主要特征

人口机械增长方面,人口迁出大于迁入的特征明显,从1992年以来人口年均净迁入为-2877人,且人口的迁入迁出主要在省内进行。

从各区县来看,东港区迁入人口数量一直远远高于五莲和莒县。2000年后,迁入人口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而人口迁出数量最高的是莒县,迁出人口近年来都在12000人左右。五莲县人口自2000年以

来,净迁入保持在-2000人左右。东港区2000年前净迁入均为正值,之后连续三年负值,但绝对值较小,2003年回复为正值,因此总体判断,人口向市区集中的特征较为明显。

日照各区县人口迁移情况统计(1993-2003)单位:人

年份东港区五莲县莒县

迁入迁出净迁入迁入迁出净迁入迁入迁出净迁入

1993 10013 7288 2725 6472 3917 2555 2871 6119 -3248

1994 26306 22525 3781 19209 23079 -3870 11899 16710 -4811

1995 13042 9065 3977 12416 13132 -716 12593 16970 -4377

1997 9495 6382 3113 11953 12970 -1017 9554 12591 -3037

1998 11974 6858 5116 8516 9182 -666 8752 11159 -2407

2000 7168 7555 -387 6711 8886 -2175 8245 11836 -3591

2001 7670 8245 -575 6688 8964 -2276 6598 11056 -4458

2002 9618 11093 -1475 4936 6877 -1941 6455 12029 -5574

2003 12513 7475 5038 5040 7139 -2099 6331 11342 -5011

资料来源:日照市公安局统计报表,注:缺1996、1999年两年数据,但基本可以反映人口机械变动的特征

4.人口地域分布东西两边高,中部低

日照市域人口密度为524人/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135人/平方公里的接近4倍(五普值),略低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573人/平方公里(五普值),接近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平均人口密度539人/平方公里(五普值)。

从分乡镇的人口密度情况来看,西南部位于莒县内的乡镇人口密度很高,东部沿海乡镇人口密度较高,中部密度相对较低。总体上人口地域分布呈现两边高、中部低的特征。

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性别、年龄结构日趋合理

2000年日照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岁(含6岁)以上人口共计2501120人,其中接受大学本科以上教育的为16637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人数为326811,而接受初中教育的人数为1271017人,占6岁以上人口的50.82%。全市整体人口素质不高,高层次人才匮乏。

2003年底,日照市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3:100。市辖区的男女性别比例略低于所辖县的男女性别比例。自1995年以来,男女性别比缓慢下降,趋于合理。

从人口的年龄构成来看,2003年日照市35-60这一年龄段的人所占比例最大,为37.5%,其次是18

-35之间的,占27.6%,而18岁以下的人口比例也较大,为22.6%,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较少,占12.2%。各县区年龄结构比例大致相当,35-60之间的人口所占比例最大,18-35次之,18-60年龄段的青壮年最多(见表),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最小。

(二)市域总人口预测

规划通过综合递增率法、自然增长率法、趋势外推法等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侧重点对日照市域人口进行预测。

综合递增率法假定人口以一种比较稳定的速度增长,自然增长率法着重考虑了计划生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趋势外推法以人口增长环境的一致和增长机制的延续为前提,其中线性模型假定具有均匀的年增长量,而指数增长模型则把人口的增长放在了加速增长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结合日照市近几年人口变化的趋势来看,日照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步入低速稳定的增长阶段,2010年前后开始,独生子女一代开始进行婚育期,按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生育二胎,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将有所上升。随着日照市经济活力的不断增强,其对人口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加。综上所述,日照市2010年市域计算人口总数为275万人,2020年的市域计算人口总数为306万人。

考虑到规划期内大学城和岚山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临港工业体系建设的不确定性,作为鲁南出海门户和山东省重化工业发展的最优地区,日照市存在外来人口突然增长的可能。同时,从产业带动人口集聚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对于市域总人口的预测应该在正常预测的基础上,适当考虑人口(主要为暂住人口)快速发展的可能性。因此,2001年暂住人口以25万人计,2020年暂住人口以

45万人计,最终预测日照市域近期2010年人口总数为300万人左右,远期2020年市域人口总数为350万人左右。

(三)城镇化水平预测

1.城镇化发展现状

2003年日照市非农业人口715056人,占总人口的25.6%。在城市中存在大量外来人口的背景下,用非农人口度量城镇化水平显然是偏低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把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分别归为市人口(以建制市街道办事处为基本单元的城镇人口)、镇人口(以建制镇居民委员会为基本单元的城镇人口)和县人口(以村民委员会为基本单元的乡村人口)。相对于日照市域而言,市人口+镇人口更加接近于城市县区范围内的城镇人口规模,因此,可以用来判断日照市域的人口城镇化水平。

基于五普口径的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指标日照市东港区五莲县莒县

总人口 2685928 1148190 503219 1034519

城镇人口 951867 631562 117727 202578

乡村人口 1734061 516628 385492 831941

城市化水平 35.49% 55.01% 23.39% 19.58%

数据来源:根据《日照市第五次人口普查》计算

显然,整个日照市域和主城区已经迈进了城市的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分别为35.49%、55.01%;此外,2004年日照市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6.58万人(包括外来暂住人口),显然,城市规模也将进入快速膨胀期。而五莲县和莒县则仍滞留于城市化的初始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分别为23.39%和

19.58%。就市域城市化水平而言,日照市略滞后于低于全国(36.25%)和山东省(38.15%)平均水平。2003年按驻地人口统计的城镇人口为1153735人,城市化水平为41.17%。

2.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预测2010年日照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3%,2020年日照市域城镇化水平为61%。城镇人口分别为2010年160万人左右,2020年210万人左右。

(四)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动力机制

1.强化社会保障,淡化户籍含义,促进人口迁移

要按照国发[1998]24号文件和中发[2000]11号文件的要求,以形成有利于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的管理体制为目标,结合日照实际,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改革方向,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乡村-城镇流动和跨地区流动就业。对市域内的乡村-城镇迁移人口和跨县市迁移人口,结合农村宅基地、承包田的流转出让,将农民在农村的土地权利转换为迁移人口在城镇生活的必要社会保障,引导有条件的流动人口切实完成由流动到迁移的转变过程。

2.实施开放型城镇化策略,引导人口从乡村向城镇迁移

制定有利于人口城镇化的政策措施,促进人口由乡村向城镇迁移和跨区域迁移。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城镇分工和规模结构,统一规划和共建、共享大型基础设施,优化市域用地结构,引导人口有序地向主、副中心城市和重点镇迁移,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

3.结合各级工业园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人口与产业同步集聚

结合日照市域主要工业园的规划建设,大力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促进人口城市化进程。同时针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偏低的现实,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主、副中心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伴随第二产业集聚,发掘新的第三产业就业空间,促进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转移。

四、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一)规模等级结构现状特征

日照市现辖4个县区,47个乡镇,其中39个镇,8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日照街道办事处、秦楼街道办事处、石臼街道办事处、奎山街道办事处4个街道办事处,构成了日照市主城区,安东卫街道办事处、岚山头街道办事处构成了岚山城区,洪凝镇和城阳镇分别为县城驻地。

日照市城市规模等级现状(2003)

规模等级城镇人口规模数量城镇名称(城镇人口规模,单位:万人)

一级城市 >50万 1 日照市区(包括主城区和岚山城区人口)

二级城镇 10-14万 2 莒县县城(13.4),五莲县城(10.3)

三级城镇 1-3万 15 街头镇(2.2),阎庄镇(2),浮来山镇(1.7),巨峰镇(1.63),

招贤镇(1.6),两城镇(1.5),碑廓镇(1.5),夏庄镇(1.38),

刘官庄镇(1.35),涛雒镇(1.2),南湖镇(1.2), 潮河镇(1.1),

三庄镇(1),棋山镇(1),后村镇(1)

四级城镇 0.45-1万 15 高泽镇(0.9),高兴镇(0.86),东莞镇(0.85),中楼镇(0.82),

店子集镇(0.8),许孟镇(0.77),于里镇(0.76),龙山镇(0.65),

峤山镇(0.64),陵阳镇(0.63),小店镇(0.6),桑园乡(0.57),

陈疃镇(0.57),汪湖镇(0.55),果庄乡(0.52), 虎山镇(0.49),河山镇(0.49),安庄镇(0.48),五级城镇 <0.45万 11 长岭镇(0.43),松柏乡(0.43),寨里河乡(0.42),西湖镇(0.41),叩官镇(0.39),洛河镇(0.38),黄墩镇(0.34),户部乡(0.27),中至镇(0.22),库山乡(0.07),石场乡(0.05)

资料来源:日照市公安局人口统计表、各乡镇调查表不包括前三岛乡,共计46乡镇。城镇人口为城镇驻地人口,不包括外来暂住人口。

1.首位型规模结构

日照市域的城镇体系分布呈现明显的首位型,中心城区地位突出,整个市域的等级结构不完善。这也与日照市整体上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要素集聚的力量大于分散的力量这一现状特征相符。各个县区首位型分布的特征更加明显,几个区县县城的首位度均较高,县城城区的中心地位十分突出,远远超过二级城镇,说明需要进一步发展培育二级中心城镇,提高其吸引力和辐射力。

2.小城镇规模结构有所差别

日照市小城镇规模结构存在一定差距。规模最大的街头镇为2.2万人,规模最小的石场乡0.05万人,前者是后者的44倍,差距较大。但除了最高的街头镇、阎庄镇和最低的库山乡、石场乡之外,其他乡镇与前一乡镇的差距基本上小于1000,发展较为均衡。从整体规模结构看,1万人以上的乡镇有15个,占34%,5000-10000人的有15个,占34%,不足5000的有14个,占32%,将近1/3,其中有2个乡(库山乡、石场乡)低于2000人。对这些规模较小的乡镇应该考虑进行适当的撤乡并镇,提高城市化水平。

3.低等级乡镇大体位序规模分布

在整个城镇体系当中,如果去除掉中心城区和各个县区城区,将剩下的乡镇的驻地人口规模与其位次进行双对数回归,可以得到一条拟合度相当高的平滑曲线。这说明了各乡镇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之中,空间上较为分散。

(二)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1.主城区人口规模预测

根据2003年日照市公安局户政处和2004年东港区统计年鉴的资料分析以及日照市规划局提供的人口资料,现状日照主城区(东港区、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户籍总人口为44.08万人。几何增长模型预测法

根据主城区近年来人口增长变化情况,几何增长模型预测法预测的主城区人口规模如下:

年份人口增长方案人口综合增长率(‰)户籍人口(万人)

2004 / 44.08

2010 高 37 55

中 22 50

低 9 47

2020 高 37 79

中 22 62

低 9 51

自然增长率预测法

用自然增长率预测法预测的主城区人口结果如下表:

年份人口增长方案人口自然增长率(‰)机械增加(人)户籍人口(万人)

2004 / 44.08

2010 高 12 25000 62

中 10 15000 56

低 8 8000 51

2020 高 12 25000 93

中 10 15000 76

低 8 8000 63

线性增长模型预测法

根据主城区人口变化情况,预测人口规模为:

规划近期2010年64万人,规划远期2020年94万人。

综合上述三种方法预测的结果,结合主城区近年来人口发展的趋势,预测2010年主城区户籍人口规模将达到55~65万人左右,2020年主城区户籍人口规模将达到70~80万人左右。

根据规划局提供人口资料,现状暂住人口为7万人。随着国家户籍政策的放宽,日照市临港工业区的发展、北大产学研居基地等的建设及旅游区开发,主城区会对外来人口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2010年,主城区暂住人口按10~15万人估算,2020年暂住人口按15~20万人估算。

综合预测,规划近期,到2010年日照市主城区人口达到70万人左右,远期2020年规模达到90万人左右。

2.县、区驻地人口规模预测

岚山城区作为日照市区的一部分,是日照市域南部地区的主要增长极,随着临港工业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可能快速发展。从市域产业宏观布局看,岚山区将是日照市港口工业的主要发展地区,随着经济外向化和工业多元化战略的贯彻实施,岚山城区对人口的吸引作用将会增强,在现有人口规模10.9万人的基础上,结合人口发展态势,并考虑到未来日照临港工业体系的建设对人口的吸引作用,预测规划近期2010年人口达到20万人左右,规划期末2020年人口为30万人左右。

莒县县城是日照市联系鲁中和鲁南地区的主要门户,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速度快,对市域西南乡镇以及临沂市东部的部分乡镇人口的吸引作用较强。在现有人口13.4万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预测规划期末2020年人口为25万人左右。

五莲县城现状人口为10.3万人,首位度较高,由于与县域南部的综合实力较强的街头镇接近,因此对县域南部乡镇的吸引力会受到影响,但对县域北部及诸城南部地区的人口有较强的吸引力。结合近年来人口增长态势,及其与周围乡镇的发展趋势,预测规模期末2020年人口规模为18万人。3.重点中心镇人口预测

规划期内,重点中心镇由于人口基数和发展条件的不同,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差异,但各镇人口变动都会受全市城镇总人口增长的制约,所以通过分析各镇非农人口的增长率和其驻地人口占全市城镇总人口的比重来预测各镇城镇人口。

重点中心镇驻地人口规模

镇驻地 2003年人口规模(万人) 2020年人口规模(万人)

两城镇 1.5 4.5

巨峰镇 1.6 6

招贤镇 1.6 3.5

涛雒镇 1.2 6

夏庄镇 1.3 3.5

街头镇 2.2 4.5

于里镇 0.8 3

东莞镇 0.9 3

东莞镇 0.9 3

4.其余乡镇规模判断

重点中心镇之外的乡镇驻地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近年来非农业人口增长缓慢,驻地人口规模小,人

口吸引力弱,难以与附近的重点中心镇或县城竞争。由于规划期内实行非均衡战略,人口将进一步向各级增长极集聚,这些乡镇的人口规模增长速度将更为缓慢,部分乡镇尤其是行政乡驻地人口甚至会有所衰减。结合发展条件评价结果,判断这些乡镇人口规模不会超过2万人。

5.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综合各乡镇规划期内人口增长预测,结合城镇发展条件评价、城镇发展战略,按照近期与远期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日照市未来等级规模结构如下:

日照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2020)

规模等级城镇人口规模数量城镇名称(城镇人口规模,单位:万人)

一级城市约120万人 1 日照市区(其中主城区约90万人,岚山城区约30万人)

二级城镇 18-25万 2 莒县县城(25)、五莲县城(18)

三级城镇 3-6万 8 街头(4.5)、巨峰(6)、两城(4.5)、涛雒(6)、于里(3)

东莞(3)、夏庄(3.5)、招贤(3.5)

四级城镇 <2万 38 阎庄、棋山、浮来山、刘官庄、叩官、碑廓、高泽、小店、河山、峤山、高兴、长岭、许孟、三庄、南湖、陵阳、龙山、陈疃、后村、潮河、洛河、黄墩、安庄、店子集、虎山、中楼、汪湖、中至、西湖等29个镇及其它7个乡

6.撤乡并镇建议

日照市设市时间短,各级增长极与其他乡镇之间经济联系不充分,影响到市域城镇体系的建构发展。现状中很多乡镇规模较小,等级结构不明,区域分工协作不足,容易造成基础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不高。

日照应进行适当的乡镇合并,突出中心城镇,构建完善的城镇体系结构。

乡镇合并中遵循以下原则:(1)有利于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的发展;(2)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有利于市域城镇体系结构的优化;(4)有利于行政管理;(5)尊重地缘关系。

规划建议方案为:莒县的果庄乡与洛河镇、安庄镇合并组成新的安庄镇;库山乡并入东莞镇、寨里河乡与长岭镇合并组成新的长岭镇;五莲的户部乡、松柏乡、叩官镇合并成新的叩官镇;中至镇并入五莲县城;石场乡并入街头镇。

五、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一)职能现状特征

1.日照现状城镇职能种类较多,但影响范围较小。职能种类有工业、商贸、旅游、交通等多种,部分乡镇发展基础好,速度快,并辐射到周围县市。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限,职能类型层次较低,大多乡镇影响范围仅限于周围乡镇。

2.职能结构趋向丰富,但主要职能不突出,区域差异明显。很多乡镇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仍占较大比重,工业发展规模小,往往局限于本地资源开发和本地市场消费,辐射范围和发展潜力不大。多数城镇仅有一种较为突出的职能,其他职能均不发育,城镇职能影响辐射范围腹地重叠,容易产生竞争关系。

3.城镇间经济联系少,缺乏良好的分工协作,出现不必要的竞争和重复建设。各等级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多源于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历史积累等自身优势发展起来,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经济联系,特色经济不明显。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有了一定的区域分工,但重复建设依然存在。

(二)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1.规划期内日照市域多数城镇职能很难摆脱自身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而突变,但是必须在发展专业化职能的同时,加强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尽可能做好区域分工协作,促进城镇职能的合理化协作,争取形成一批在全省城镇体系中有相当影响力的小型城镇节点。

2.岚山、日照港口的发展、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工业园区的广泛入驻和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发展,将使部分城镇在市域中职能等级上升。

3.规划突出综合型和工业型,强化旅游型和商贸型,培植交通等其它职能类型,争取规划期末实现较为鲜明的城镇职能体系层次,即以各个区域的综合型或工业型城镇为枢纽,以旅游、商贸、农业产业化型城镇为发展节点,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一般乡镇四

级城镇协调发展的职能结构。

日照市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职能

等级职能类型城镇

名称数量

市域中心城市综合型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鲁东南重要的临港工业区和滨海休闲旅游区,以临港工业为支柱,旅游业、高科技产业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城市日照

中心城区 1

市域副中心城市(区)综合型市域东南部副中心, 山东省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以港口工业、商贸物流业为主的综合发展城区日照

岚山城区 3

综合型县域北部中心城市,以机械加工和纺织业为主,旅游业较为发达的生态城市五莲

综合型县域西部中心城市,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城市莒县

重点中心镇工业主导型山东省水果生产基地,以石材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为支柱,五莲南部经济商贸中心。街头镇 8

工业主导型五莲西部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机电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导的工贸城镇于里镇

工业主导型莒县北部最大集贸中心,工业、商贸、旅游综合发展的历史文化名镇东莞镇

农贸发展型全国冬茶基地,东港区域旅游中心,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城镇巨峰镇

农贸发展型东港区南部商业重镇,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以港口工业为方向,轻工商贸综合发展的城镇涛雒镇

农贸发展型莒县南部茶叶种植基地,以高效农业为基础、加工工业为主导、商贸市场为特色的城镇。夏庄镇

旅游开发型日照市北部历史文化名镇,以农业为基础,旅游业、商贸为主的生态旅游型城镇两城镇

商贸流通型莒县东北部工业品、农副产品流通中心城镇招贤镇

一般乡镇

商贸流通型岚山港的发展腹地和农贸型重镇碑廓镇 4

日照西部以林果业为基础,农副产品加工和集散为主的城镇三庄镇

五莲东南商贸中心,以农副产品加工为基础的城镇潮河镇

莒县北部以畜牧业为基础,加工工业为主导,生态旅游业为增长点,工贸结合的小城镇棋山镇

农贸发展型莒县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集贸型小城镇峤山镇 3

东港区西部商贸中心,以畜牧业、农副产品集散、加工为主的地方商贸城镇黄墩镇

日照城区近郊镇,以工业为主导,商贸、旅游有所发展的小城镇南湖镇

工业主导型以农业为基础,以塑料加工为主导的城镇刘官庄镇 8

五莲区域商贸中心,以机械加工、橡胶、纺织为主的城镇高泽镇

莒县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县城区北部铁路枢纽,以机械加工制造为主导的城镇阎庄镇

莒县东部以农业为基础、加工工业为主的城镇龙山镇

莒县南部以砖瓦工业为主导,工贸综合发展的小城镇长岭镇

以农业为基础、加工工业为主导的小城镇汪湖镇

以橡胶工业为主导,工贸共同发展的小城镇中楼镇

市域旅游中心,莒县西部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城镇浮来山镇

旅游开发型以林果业为基础,旅游业为主导的小城镇松柏乡 4

市域北部旅游中心,以农业为基础、旅游业为主导户部乡

以旅游业为发展方向前三岛乡

以农业为基础,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城镇许孟镇

农业产业化型以农业为基础,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城镇虎山镇 19

日照绿茶生产基地,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型小城镇后村镇

市域粮食生产基地,以建筑建材为主的工农贸综合发展的城镇高兴镇

以种植业、林果业为基础,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城镇小店镇

山东省东南瓜菜生产基地,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城镇陵阳镇

市级粮食蔬菜基地,林业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河山镇

莒县县城近郊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农贸型生态小城镇店子集镇

东港北部以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城镇陈疃镇

以农业为基础,水泥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城镇中至镇

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商贸共同发展的小城镇洛河镇

以农牧、林果业为基础,以农副加工和餐饮服务业为主的小城镇叩官镇

以农业为基础,农副产品加工为发展方向的一般乡镇桑园乡

以林果业为基础,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一般乡镇寨里河乡

莒县西北部以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小城镇安庄镇

以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城镇西湖镇

以农业为基础,农副产品加工为发展方向的一般乡镇果庄乡

以农业为基础,农副产品加工为发展方向的一般乡镇库山乡

以农业为基础,农副产品加工为发展方向的一般乡镇石场乡

注:由于岚山城区独特的产业特色和与日照主城区的空间间隔,规划将其单独列出,一来避免其功能被日照主城区“掩盖”,二来突出岚山城区之于日照和山东省的重要性。未计前三岛乡。

六、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特征

1.小城镇空间分布较为均衡,但建制镇个数偏少

对比全省,日照小城镇数量较为合理,而建制镇的数量偏少,说明建制镇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并应适当合并小城镇,增强中心镇的集聚作用。具体到各县区,莒县、岚山区、五莲县小城镇密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建制镇城镇密度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五莲建制镇密度仅有0.63,远小于省平均水平,更需要加快乡镇建设。

2.建制镇规模偏小,区县差别明显

日照市小城镇平均人口规模相当于省平均水平,而建制镇平均人口规模略小于省平均水平。小城镇主要为农业人口服务,日照市每十万农业人口拥有的小城镇数量和建制镇数量分别为2.28和1.89个,均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2.40和1.94个,可见日照农业人口的数量多,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集聚、转化作用不足。

东港区与莒县小城镇、建制镇人均拥有量均高于省平均水平,而以农业人口统计,则均低于全省,说明农村人口规模较大,尚需进一步加强城镇的集聚作用,增强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五莲的小城镇和建制镇的人均拥有量均高于省平均水平,而农业人口统计更是大大高于全省,可见五莲的城镇规模偏小,有待进一步合并调整,增强实力;岚山区小城镇人均拥有量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制镇均低于全省,需要进一步加强建制镇的建设,加快农村人口的转移和转化。3.市域城镇主要分布于交通沿线

市域城镇沿交通干线分布的特征明显。市域东部两城镇、河山镇、涛雒镇、虎山镇等主要城镇均沿交通干线集中分布于海岸附近,经济发展水平比市域西部高。

两城镇位于三市(青岛、潍坊、日照)、四区县(胶南、诸城、五莲、东港)交汇地带,东边又临黄海,水产品加工业形成较为完善的生产体系。市域西部沿206国道从北到南依次分布有于里镇、招贤镇、城阳镇、夏庄镇等几个重要城镇,它们依托交通和区位优势,发展速度远高于其他乡镇。如夏庄镇地处206国道和县道交叉点,又有日东高速公路从北部经过,是周围乡镇的集贸中心,加工工业发展很快,兴办了华兴工业生产加工基地等,经济发展潜力较大。招贤镇借助206国道贯穿南北的交通优势,成为206国道沿线最大的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仓储、转销的集散地。而于里镇则通过206国道加强工业的对外联系,成为日照市的工业重镇。

4.经济实力较强的城镇分布于区域边界

日照市域经济实力较强的城镇大多位于各县市或乡镇边界。这些城镇通常历史上就是周围县市的集

贸地,借助交通和基础设施的优势经济得到了发展。但边界城镇距离各县区驻地较远,有的还没有便利的交通联系,这种布局很可能削弱各级中心城市对人口、物质、信息等各种要素空间集聚的吸引力,不利于城镇的集中发展;而且城镇外向联系多,彼此之间及与周围乡镇间分工协调少,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等级结构。

(二)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期内日照市将采取“轴线集聚、极化带动”的总体空间战略部署,最终形成“一主三副、两级中心、三条发展轴线、八个重点城镇”组成的倒“工”字型空间格局。

1.一主三副

一个主中心:日照市区是日照市域的中心城市,规划期内应该进一步增强其整体实力,扩展腹地,增强区域凝聚力和辐射力,努力成为鲁南的出海门户和亚欧大陆重要的东方桥头堡。

三个副中心:

市域北部副中心――五莲县城

市域南部副中心――岚山城区

市域西部副中心――莒县县城

2.两级中心

日照主、副中心分别作为全市发展的两级中心,共同带动全市发展。主城区作为市域发展的主中心,承担全市行政、经济、文化等职能。三个副中心各自承担带动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能。3.三条发展轴线

轴线一:依托同三高速公路和204国道的市域发展主轴线,这一轴线向北联系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主轴线,向南通过陆上交通和岚山港口联系苏浙地区,形成日照东部的城镇产业发展主轴。

轴线二:依托206国道、胶新铁路的市域西部城镇发展轴。这条轴线上莒县县城是主要增长极,于里镇、夏庄镇则是轴线上南北两端的两个副增长极,通过轴线联系,增强这些城镇的整体实力,加快集聚,带动沿线区域发展。

轴线三:依托日东高速公路和335省道,向东联系日照港,向西联系鲁西南和河南北部地区,是市域东西横向发展轴线,也是港口工业向内陆转移的重要轴线。

4.八个重点城镇

两城镇、巨峰镇、涛雒镇、夏庄镇、街头镇、于里镇、东莞镇、招贤镇作为市域发展的重点镇。

第五章城市规划区范围及规划期限

一、城市规划区范围

200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日照市调整行政区划,新设置岚山区(岚山区管辖岚山头、安东卫2个街道和虎山、碑廓、黄墩、后村、高兴、巨峰6个镇),从此日照海滨北起两城河口、南至岚山都成为市区发展的关键地区。

日照市区包括主城区(含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和日照经济开发区)、岚山城区全部行政管辖范围。从资源保护、城乡协调发展、海岸带管制、方便规划管理等方面考虑,日照市区应当全部作为城市规划区。

本次日照总体规划修编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日照市区全部行政管辖区域,由主城区(包括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日照经济开发区)、岚山区组成,总面积共1914.8平方公里(不包括海域和前三岛等海岛面积)。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04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六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一、城市性质

(一)日照城市定位的历史总结

建立地级日照市以来,国家、省、市等不同部门的多项规划,分别对日照市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职能定位。

1.1994版《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定位

城市性质:山东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城市;以港口、工业、贸易、旅游为主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城市主要职能:

港口职能——国家级(并可延伸至国际)。强调日照港是我国沿海的主枢纽港之一,并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以吞吐大宗散货为主、杂货和集装箱综合发展的大型深水港口。

贸易职能——跨省区际(可延伸至国际)。认为日照港口的直接吸引范围包括了鲁南、豫北、冀南、晋东南、晋南、陕中等内陆地区,其贸易功能是为多省区服务的。作为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之一,国际贸易经营活动也将展开,贸易职能地位将大大增强。

工业职能——省级(可延伸至国家级)。认为建筑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为省级专门化部门。以来料加工和出口为主的港口工业会有较大发展,会对工业职能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认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建设,将使日照成为国家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其重要意义将在省级之上。

经济中心——地区级。作为鲁南唯一出海口,必将成为鲁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将是鲁南的出海口和对外贸易中心,在地区经济中起着内引外联、扩大开放、传递国际经济技术信息的作用。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域级。日照市域行政管理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和经济中心。

规划还强调日照应利用海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2.建设部、国家计委联合制定的《陇海——兰新地带城镇发展布局规划要点》定位

日照为今后10年应集中力量发展的沿海口岸城市。日照市建港条件优越,建设用地充足,应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和外向型产业,积极发展商业贸易,将日照建设成为散货为主和专业性能源港相结合的综合性港口城市。

3.省计委编制的《新欧亚大陆桥日照桥头堡建设及鲁南经济带发展规划》定位

日照要以建设国际性大港和沿桥经济带龙头为目标,加快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搞好以港口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大港口、大腹地做好文章,发展仓储运输业、港口租赁业,积极争取建立保税区和港口自由贸易区,加快发展对外贸易、中转贸易、海滨旅游为主体的商贸服务业;努力发展具有规模优势和市场优势的能源、冶金等临港工业和中转加工业,积极发展外向型创汇农业和轻纺工业,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化水平,逐步形成以临港工业、贸易旅游为主的多功能、现代化港口城市,真正发挥好桥头堡的作用。

4.《山东省沿海港口整体布局规划》定位

日照市是伴随着港口而设的新兴港口城市,城市发展将充分利用港口开辟港口工业区,发展临港工业及外向型加工工业。对日照港的定位为:为能源基地煤炭外运及大型船舶煤炭出口服务,为山东钢铁工业发展进口原料服务,为荷兖石铁路沿线的物质交往、对外贸易服务,为鲁西南地区资源开发、基础工业发展及经济贸易服务,为日照市城市发展及临港工业、外向型经济服务的综合性港口,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

5.《日照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定位

以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为中心,建设现代化海滨旅游度假地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日照生态市建设规划》定位

建设以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生态景观为特征的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态环境良好、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城市。

(二)决定日照城市职能定位的重要因素

决定日照城市职能定位的重要因素包括区位、港口、资源三个方面。

1.区位

日照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处于环太平洋经济圈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交汇处,是中亚地区与我国中西部区域与广大亚太地区交流的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意义。日照作为我国重点的沿海开放城市,处于国家重点发展的沿海轴线与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发达地区的结合部,便于同时接受三大经济圈带的辐射。日照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南翼和鲁南地区的重点城市,从经济的空间组织上,既属于青岛城市经济区,又属于日照——临沂城市经济区,是鲁南经济发展轴线乃至陆桥经济带的出海口和潜在的发展极,同时又是半岛城市群和鲁东南地区与长三角互动的主要“连接点”

[整理]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

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把丽江城市建设成为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大香格里拉旅游中心城市,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障依法实施城市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和经批准的《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及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结合丽江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丽江城市规划区内进行的城市规划、建筑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 编制和审批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以及有关建筑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本规定。 各项规划应当采用国家统一的坐标系统。 丽江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尚未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三条:丽江城市规划区根据经批准的丽江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在本市范围内非城市规划区的区域,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建设用地分类和建设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原则,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本规定表2-1的规定执行。 凡表2-1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机构批准后执行。 第六条:规划区内的用地布局,应当遵循“成片开发,配套建设,增加绿地,降低密度,调整功能”的原则。 第七条:大研中心城区用地性质以旅游服务业、居住、金融、商务办公、商贸等为主,大研古城片区、束河、白沙用地性质以特色居住、旅游服务业、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等为主,调整与古城不协调的工厂、仓库用地为居住及配套设施用地,大研中心城区不得再新建,扩建工厂,仓库等设施。 第八条:世界文化遗产大研古城、束河、白沙和文物保护单位,建筑保护单位在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确需新建建筑物的,应当符合相关保护法规、规范、标准和规划要求,在其周围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应当与世界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建筑保护单位相协调,满足相关保护规划的要求。 第九条: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宜以规划道路红线12米或12米以上道路围合的街坊进行整体开发建设。 第十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国家基本建设需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按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25日 前言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用地规模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 划简介 1 2020年5月29日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总规修编历程 12月至 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 -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经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

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 (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1、十六届三中全会经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一、什么是城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制定 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在报请审批之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和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总体规划中包含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四)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二、重庆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一)陪都十年计划 重庆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在1946年4月,完成了现代重庆的第一个城市规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二)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重庆于1960年编制完成了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云南省丽江市概况介绍

丽江市概况介绍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总人口120多万人。四季变化不大,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大。全市年平均气温12.6~19.9°C之间。 丽江地形地貌复杂、山川壮丽,民族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共有旅游风景点104处,最具代表性的有: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 “二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玉龙雪山是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冰川,景区面积263平方公里,13座雪峰一字排开,宛如利剑直插云霄,冰清玉洁,雄奇壮观,风景如画。有著名的阳春白雪、绿雪冰川奇观,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旅游开发区。区内有冰川公园、云杉坪、甘海子、牦牛坪、玉峰寺万朵茶花树等景点。老君山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名,被历代史家称为“滇省众山之祖”。景区面积710多平方公里,以杜鹃王国、丹霞地貌以及99个龙潭等景观闻名于世。有众多的国家级保护动植物。 “一城”即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其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86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纳西、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都渗透地方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地方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自丽江古城成功申遗之后。古城内的旅游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主要包括旅游、餐饮、住宿、商业、休闲娱乐、文化等各种业态。这些业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住宿(特色客栈)、餐饮(主题餐馆、特色餐厅)、购物(特色购物商店)和休闲娱乐(酒吧、咖啡馆、书吧等)。从业态配比上来看,四类业态数盆相对均衡,没有占绝对乐倒性的业态类型。总体来看,住宿所占比重较大.达到了37%,其次是购物和餐饮,分别占25%和23%,最后是各种休闲娱乐类场所。 “一江”即金沙江,以惊险、雄奇、壮美的虎跳峡景观为代表,还有“长江第一湾”、石鼓镇、宝山石头城等景点。 “一湖”即被誉为“高原明珠”、“东方第一奇景”的泸沽湖风景名胜区。 “一文化”即纳西东巴文化,包括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蜚声中外的纳西古乐和东巴绘画以及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东巴古籍文献已于2003年8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一风情”即泸沽湖“女儿国”摩梭人风情。其婚姻家庭仍保存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为人类母系社会婚姻形态的最后领地,被称为“人类母系文化最后一片净土”。此外,以丽江为主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景区,已于2003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XXXX-2020)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2010-2020) 1、规划期限和规划区范围 规划期限为2010年-2020年,其中: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 规划区:宝鸡规划区范围为宝鸡市辖区,面积为3574平方公里。 2、城市发展总目标 规划期内,将宝鸡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主导,商贸、物流、旅游业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优良、文化特色突出的创新型现代化特大城市。 3、市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410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6%,城镇人口为230万人。 远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425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62%,城

镇人口为265万人。 4、城市性质 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

5、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15万人,年均增长3.5%,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平方米;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年均增长3.0%,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0平方米。 6、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五组团”。 一带:为渭河沿线的东西向城市发展带,串联市级商业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和物流会展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一轴:为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南北向拓展轴,串联市级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体育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五组团:为福谭组团、金渭组团、代马组团、陈仓组团和蟠龙组团。 7、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 规划形成“双十双环一节点”的城市交通骨架,即:陇海线与宝中—宝成线形成了铁路十字骨架,铁路内环衔接;连霍线与宝平—宝汉线形成了公路十字骨架,公路外环过境;凤翔田家庄支线机场空运集散点。 考虑宝鸡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形态,以及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预期,规划1条轨道交通线路。线路走向基本沿东西向发展主轴布设,同时串联渭河两岸。快速公交系统(BRT)由5条走廊构成,总长78.3公里。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

城市(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 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编制内容、编制程序、成果要求。 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总体规划从内容上可分为: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四个组成部分。 2城市整体规划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总体规划编制从工作阶段上可以分为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总体规划技术成果的编制三个阶段。 (1)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1)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 对城市现状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是整个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需要通过文献、访谈、现场勘探等多种方法,对城市的区 域、社会、经济、自然、历史环境等展开全面和细致的调研。 在收集与调研的过程中,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查是一项重要内容。要对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数量和用地性质进行核查和分析,切 实掌握土地使用的真实状况和效益,分析人均用地水平、用地结构 和区域建设用地分配等资料。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现状的全面和细 致的掌握,为提出合理、高效的土地使用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和研究的成果形成城市基础资料汇编,包括城市现状图和一套完整的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2)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 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和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是两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A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 首先要系统的回顾历版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和技术内容,研究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好城市发展的自身规律。特别是对现行 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项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和遗留的问题要进行认 真的总结,对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建设条件作出评价,在此前提 下,对总体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B 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 深入分析和总结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城市现状问题和新的发展趋势,从落实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影响城市长期发展保 障要素,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等前提出 发,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前瞻性的研究城 市的发展条件和动力机制,科学合理的研究城市的定位、发展目标、 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为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依据。(2)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先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经过审查的纲要也是总体规划成果审批的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是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撰写专题研究报告,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a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 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 ●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b 城市中心区规划 ●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2)城市总体纲要的成果要求 a 规划文本:规定性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 (试行)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四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应当依据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评估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工作。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第三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委托规划编制单位或者组织专家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对其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前款规定的评估的具体组织方式,由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决定。 第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为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各相关部门应当结合本行业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提出评估意见。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原则上应当每2年进行一次。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评估工作的具体时间,并上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 第七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要将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与现状情况进行对照,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客观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 第九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规划评估成果上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审批机关备案。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的评估成果,由省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第十条规划评估成果由评估报告和附件组成。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实施的建议等。附件主要是征求和采纳公众意见的情况。 第十一条规划评估成果报备案后,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二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是否与规划一致; (二)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 (三)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 (四)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五)土地、交通、产业、环保、人口、财政、投资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丽江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丽江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丽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丽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丽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丽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丽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丽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丽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丽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丽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丽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丽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丽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丽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丽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丽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丽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丽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会议上总结讲话

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会议上总结讲话 同志们: 大家在讨论中普遍认为我们这次会议十分必要,是非常及时的。**副总理在昨日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城市规划是第一资源,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城镇化和城镇健康发展的引导作用,再次明确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汪光焘同志的讲话内容非常全面,问题分析透彻,也对同志们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要性和基本要点的教育。结合两位领导的讲话精神,我对本次会议做一个小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二是一些地方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三是纠正此类盲目性的基本策略。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强调了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在这三者之间,城市规划是龙头,没有规划就没有健康有序的建设和管理。但是,我们以往在讲城市发展成绩时,很少有提及规划的功劳,反而是将城市建设的过失归咎于规划,城市规划往往成了替罪羊。大家都记得上世纪60年代大跃进时期,城市发展过快,各地乱建设曾是风起云涌,那时我国还没有《城市规划法》,却居然作出了城市规划停三年的决定。幸好这随后的三年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萧条期,各地也无钱搞建设,才不

至于出现大的问题。假如在当前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也作出城市规划停三年的决定,这就意味着火车头的动力非常足,却把轨道撤掉了那样糟糕。因为城镇化就像一列快速行驶的火车,城乡规划是轨道,是保持火车健康运行的轨道。如果把轨道拆掉,火车没有轨道而继续行驶,你说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我们现在都认为规划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我们必须指出容易被忽视的事实,即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管理体系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其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效地指导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的功能日趋完善。至U过印度及非洲一些国家的同志都深有感触,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多数城市中,30?d50%的面积被贫民 窟所占据,城市道路拥挤不堪,污水横流,自来水普遍受污染等造成疾病流行。但是我国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城市规划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城镇化的进程促使人口分布从农村的松散状态转向了紧凑,人们交往的密度和频度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在指导基础设施合理分布、保证城市环境卫生、制止流行疾病的传播等方面发挥了主要的作用。现代城乡规划就是起源于欧洲的黑死病和其他流行疾病的防治。我国的城市规划在这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是保持了我国城市紧凑型的发展形态。除了开发区,我国城市建成区人均用地面积,建国50多以来一直没有什

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 技术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退让 第六章建筑物高度控制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与停车泊位第八章绿化与景观 第九章城市道路及市政管线等工程第十章特殊规定 第十一章附则 附录 附表 附图

丽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依法实施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与法制化。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城乡规划法》、《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及国家相关规范与标准,结合丽江市中心城区规划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经批准的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区范围的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与规划管理。在本市范围内非城市规划区的区域,参照本规定执行。各县规划技术管理工作可参照本规定执行,也可结合自身实际另行制定。 第三条编制与审批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以及有关建设工程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丽江各项规划应采用1997年丽江城建坐标系。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建设用地分类与建设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执行。 第五条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各类建设用地性质的划分应当遵循城市规划用地相容性原则,按表2-1的规定执行。建设用地应当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用地性质与控制性指标,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变更。 第六条规划区内的用地布局,应当遵循成片开发,配套建设,增加绿地,降低密度,完善功能的原则。坚持控制市政基础设施用地,留足社会发展用地、科学配置建设发展用地,庭院空间与城市空间、庭院绿化与城市绿化、庭院公共设施与城市公共设施共享,实施市政公共设施用地管理的原则。 为合理利用空间资源,鼓励相邻地块之间空间共享。在取得相关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标准【模板】

附件: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工作,提高规划成果质量,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河北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现就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审查内容制定如下标准: 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 其中,附件中应当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纲要技术审查会审查意见、规划公示意见和对意见落实情况的说明、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和对意见落实情况的说明、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市政府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意见、规划修编大事记、规划编制单位内部技术审查会纪要,以及其它相关会议的记录文件。 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一律采用A4纸规格装订,规划图纸一律按照A3纸规格成图,并折叠成A4纸规格装订。规划强制性内容必须在文本中明确,并采用黑体字加下划线表示。 二、总体规划成果审查的主要内容 凡提请省规委会、政府常务会审议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完成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城市政府应当组织编写专门的汇报材料,并制作PPT(幻灯片)形式的多媒体汇报稿。设区市按照20分钟汇报时间准备,县级市按照15分钟准备。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城市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城市定位 在简要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城市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规划修编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确定城市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城市性质,明确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

1、明确市域城镇发展战略,分析城镇化发展现状,提出规划到2010年、2020年市域总人口、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2、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明确城镇的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布局。 3、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垃圾处理、防灾等重大基础设施网络以及重要的社会服务设施,提出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 4、提出市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的范围。 5、县级市的城镇体系规划,还应当编制市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专章,确定市域村庄发展的控制原则和措施,提出村庄空间布局调整和用地整合的意见,明确市域现状及规划调整后的村庄数量。 6、区别不同情况,有的城市还应当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增加重点地区发展规划的专章。 (三)中心XX区规划 1、分析中心XX区用地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 2、确定中心XX区规划到2010年、2020年的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 3、确定中心XX区的总体布局结构,明确城市的功能分区。 4、确定城市各类用地的布局。其中,居住用地规划统一调整为居住用地和住房建设规划,要明确住房保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分别提出2010年、2020年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和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规模、居住人口和用地布局。提出XX区内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改善的目标、措施和步骤。 5、确定中心XX区公共设施规划布局,提出城市中心的位置和规模,统筹安排行政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商业中心、科研教育中心等主要公共设施布局。 6、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策略,明确城市道路网结构,提出主次干路和支路的路网密度、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等规划指标。明确城市主干路功能和城市对外交通联系。 -2-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651569332.html,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doczj.com/doc/651569332.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651569332.html,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651569332.html, 州作为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努力将兰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富有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兰州新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 发挥兰州新区产业转移承接大平台、综合交通运输大枢纽、西向南向开放大门户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大数据、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及国际产能合作、生产加工贸易、服务外包等产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人才集聚、资源集聚、要素集聚,打造支撑兰州—西宁城市群乃至甘青两省发展的重要产业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及中新南向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产业、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以科技体制改革、产业品质提升、人才资源集聚、产业合作发展为重点,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系统在兰院所和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支持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工程等国家战略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科学工程民用领域装置开发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