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滇西抗战

滇西抗战

滇西抗战
滇西抗战

滇西抗战

滇西抗战- 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第4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疯狂南进,相继侵占越南、泰国、马来亚、缅甸等地。于1942年5月进占滇西之龙陵、腾冲、松山,截断中国西南之国际交通路线,企图进据昆明。当日军由缅甸进占龙陵、腾冲时,云南全省震惊,形势危急。1942年4月29日,日军乘虚以第56师团由棠吉攻占腊戌,以装甲车为先导,并用汽车载运步兵的快速部队沿滇缅公路挺进。5月3日窜入滇境之畹町,4日进占龙陵,5日上午进至怒江惠通桥西岸,如入无人之境。当时我云南工兵总指挥部已令将惠通桥破坏,但敌军并不停止前进,即于当日由怒江上游渡过四、五百人,与第11集团军第36师先头部队发生遭遇,经过3天之激战,敌大部分被歼灭,小部分逃回怒江西岸,乃遏止了敌军继续东进的企图,形成敌我隔江对峙局面。

6月3日,敌军又集结惠通桥西岸兵力千余人,企图进犯保山,已有三百余人抢渡至怒江东岸,36师迅速堵击,将渡江之敌全部消灭,使西岸之敌,不再东渡。敌军先后两次渡江进犯,均被我军奋勇击退。占据腾冲(腾冲于5月10日被敌军占领)之敌,虽曾屡次企图渡江东进,但均为怒江守军阻击退回,终未得逞,云南形势,稍为安定。

1942年5月起,我军预2师、36师进入腾北,随时对敌游击,予敌相当打击。1943年5月以后,36师在怒江西岸腾冲南北地区,乘虚进击,迭摧强寇,多有斩获,予敌以沉重打击。1944年夏季,我滇西远征军为配合策应驻印军缅北之攻势,司令长官卫立煌令:以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为右翼,率53军、54军、预备第2师及36师向腾冲推进;以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为左翼,率第2军、第6军、第8军、第71军、新28师向龙陵推进。右翼各军于5月11日强渡怒江,向高黎贡山各要隘背水仰攻,战斗9天,进攻部队在气候恶劣,地形险峻,日军据险筑垒情况下,鏖战旬余,迫敌溃逃,死守腾冲。敌军利用腾冲坚

固城墙,构筑堡垒,壕道纵横,凭城固守。我右翼各部队于8月2日开始围攻,经我军40余日之苦战,至9月14日将顽寇2000余人全部歼灭,收复全城。

反攻滇西之11集团军,于1944年6月1日渡过怒江,向龙陵推进。于6月10日先后攻克腊勐、镇安及龙陵县城。嗣后敌由腾冲、芒市集结残余兵力,进行反扑,而松山为敌据守尚未攻下,后路截断,补给不继。6月中旬,左翼各军放弃龙陵县城,与敌鏖战于松山、象达、平戛等地。到9月7日克复松山,并抽调腾冲收复后一部军力加入龙陵作战,11月3日龙陵再度克复。继复向西攻击,11月20日克芒市,12月1日克遮放。1945年1月20日克畹町,27日远征军与驻印军攻缅北的部队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会师。至此滇西沦陷区域,全部收复。滇西反攻,经过8个月的艰苦奋战,收复了腾冲、龙陵、松山、芒市、遮放、畹町,打通滇缅公路及由印度经缅北进入中国之国际交通路线,使大量载重汽车载运盟国大批物资,昼夜不息地经中印公路源源运入内地,同时由印度沿公路线安设油管,将汽油大量输入中国。故滇西反攻,是一次重大的胜利。

滇西抗战- 发展阶段

1942年春夏之交,日本侵略军攻陷缅甸后,立刻把战争魔抓伸进滇西,妄图沿滇缅路长驱直入,进而陷我全滇,威逼重庆。自此,“黑云压城城欲摧”,地处西南极边的保山转眼之间由抗战后方变为最前沿。

1942年5月4日,日寇侵入龙陵,同时派出飞机54架,对保山这座毫无空防的千年古城实行了惨绝人寰的狂妄滥炸;5日,日军前锋伪装逼近战略要地惠通桥,被我守军有效阻击;1 0日日军侵入边城腾冲。至此,怒江以西大片田土沦入敌手。中国远征军七十一军依次天堑在北起栗柴坝、南至三江口的全长250多公里的怒江东岸设防据守,经多次交锋,挫败了日军东进企图,遂稳定了战局,并与之隔江对峙了两年之久。期间,预备二师及三十六师曾先后渡江入腾,配合民众展开游击战,并多次重创敌人。

当时,曾一度成为我国唯一的陆路国际交通大动脉的滇缅公路被截断后,大量援华军用物资只能由美军航空队通过“驼峰航线”输送,困难重重,风险极大,难有保障。为重新控制并利用滇缅公路这条战争生命线,中国驻印远征军6个师和英、印军于1943年10月下旬联合发起了对缅北日军的反攻,初获战果。次年4月17日,得到了充实和加强的中国远征军作出了渡江反攻计划,卫立粕将军遂率长官司令部立帐保山马王屯,调集并指挥第十一及第十二两个集团军16个师共16万人,分左右两翼向盘距了腾龙一线达两年之久的顽敌发起致5月11日起,霍揆彰将军率右翼第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继而又经四十多个昼夜血战,终于在9月14日光复边城腾冲。是役,历大小数百战,全歼据守腾境各地日军六千多人。

5月22日起,宋希濂将军率左翼第十一集团军铁流西进发起了以战况惨烈而震惊全世界的松山战役,并于9月7日攻克松山主峰,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聚歼守敌三千余人而无一人漏网的辉煌战例。接着,该部又沿滇缅路攻击前进,扩大战果:11月3日收复龙陵,继而攻克芒市、遮放、畹町,并于次年1月27日与缅北远征部队在边境芒友会师。至此,历时8个多月的滇西反攻之役以全胜告捷,总计歼敌2.1万余人,并收复滇西全部失地。

滇西抗战- 主要战役

松山攻坚战

日军入侵被阻于怒江后,以龙陵松山为核心,以龙陵平达为右翼,以腾冲为左翼,以龙陵、芒市、遮放、畹町等地为后方,建立了强大的防御体系,被西方记者称之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东方的直布罗陀”。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向日军发起全面进攻。松山血战经历大战10次,小战上百次,最后以坑道爆破的方式攻克松山,全歼日军3000余人,创下了世界军事史上丛林作战的经典战例。龙陵·松山战役自反攻开始至龙陵收复,历时6个月,历经松山攻坚战、平达围歼战、龙陵争夺战三大战役,歼敌14000余人,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腾冲围歼战

腾冲之役成为最彻底的歼灭战,共有五大要素:突破高黎贡山防线是重要前提,成功的战役部署是决胜关键,绝对的优势兵力是根本保证,真正的全民抗战是必要条件,盟军的支援是重要因素。腾冲光复之际,李根源先生欣然命笔:“八年浴血抗天骄,杀气如云万丈高。写就一篇新战史,留将百世告同胞。”腾冲歼灭战这篇新战史,永远光照史册,彪炳千秋!

龙陵大会战

龙陵位于滇缅公路龙陵至保山段和腾龙支线分岔口,其地东通保山、北接腾冲、西控芒市,是滇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1942年日军入侵后,利用该地四面环山、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修筑了一个连结城区与四周高地的蛛网状防御体系。设第56师团前线指挥所于城内,作为松山、平戛、腾冲等前线作战部队的协调指挥中心。龙陵做为日军前沿阵地的中心枢纽,前可策应松山、平戛、腾冲各据点,后有芒市、遮放作支撑,兵力易于集散调应,还可凭险顽守,龙陵溃败,整个滇西则无险可守,因此日军拼命死守,致使中国远征军进行三次攻略,方获胜利,战斗甚为激烈。

滇西抗战- 重要人物

陈纳德,顾葆裕,李根源,龙云,史迪威,孙立人,张问德

一、滇西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三大基本战场之一

长期以来,抗战研究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即中国抗战是由敌后和正面两个战场组成的。从政治上讲,这种划分反映了国共两党抗战分工的情况,也符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抗战军事格局。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抗战的军事格局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界,发生了全局性的重大变化,笼统坚持两个战场的观点,已不能反映变化后的新的军事态势。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并进功缅甸,在中国西南的滇缅方向制造了一个新的战场。中国被迫在已有的敌后和东战场(即抗战以来形成的既有战场)之外,向新的西南战场投入了大量的力量来应对危局,从而形成了敌后战场、东战场和西南战场三个基本的作战区域,或者说是三个基本的战略方向。之所以这样认定,是出于新的西南战场具有一个独立的战略方向应该具有的所有特征。在空间上,西南战场与此前已经存在的两个战场相互悬隔,保持着相对独立性;在敌军构成上,东部两个战场抗击着日军的中国派遣军,而西南战场面对的是日军南方总军所属的缅甸方面军;在面临威胁的程度上,由于日军陈兵怒江,中国大后方面临着比来自东战场更为直接和严重的威胁,西南方向已经成为中国最感痛苦和威胁最大的方向;在战略任务区分上,敌后战场担负着扰乱日军战略后方,抑留和牵制日军的任务,东战场承担着阻止日军西进,从东正面保护大后方的任务,而西南战场承担的是保持和贯通中国最重要的对外通道,从西南方向直接拱卫大后方的战略任务。

有鉴于此,我认为,虽然西南(包括滇西)战场的形成较晚,但自其形成之日起,即成为中国抗战的又一个基本的战略方向,而且是1942年以后中国抗战的一个主要战场,中国在这个新战场上的成败得失已经直接关系到抗战的全局。

二、滇西是保持西南国际大动脉的必争之地

众所周知,日军速战速决的图谋破产后,即将战略方针改为持久围困,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切断中国的国际通道,构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以便逐步扼杀中国抗战。为此,日军从19 38年起,先后攻占了广州、汕头、海南岛,并进军印度支那,封闭了中国除滇缅公路之外的所有对外通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保持滇缅通道成为中国军队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派出远征军入缅作战。但遗憾的是,1942年5月,日军终于进占缅甸、陈兵滇西,切断了对中国抗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西南国际大动脉,最终完成了对中国的战略包围。由于滇缅公路的丧失,来自北美、经大西洋和印度洋辗转而来的大量授华物资滞留印度,无法发挥为中国抗战输血的作用。为了解决中国抗战的燃眉之急,盟国只好开通驼峰

航线运输物资。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毫无疑问,中国抗战被隔绝,西南国际通道被封闭的状况必须要打破。正是由于这种战略上的极端重要性,中美等盟国自滇缅公路被切断之日起,就重新贯通中国的西南大动脉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中国也才为此进行了最大的战争投入,中国两次组建的远征军和最精锐的美械新军均投放于此,后期中国抗战资源的使用首先满足的是这一战争的需要,中国战略反攻的矛头也首先指向这里。凡此种种,都充分说明,包括滇西在内的西南战场,确为中国抗战的必争之地。

三、滇缅反攻是中国正面战场战略反攻的开始

中国抗战有无战略反攻,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它不仅事关战略反攻问题本身,而且涉及对中国抗战的地位作用的认识和评价。滇西抗战的地位、作用也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肯定滇西抗战存在反攻,而且是影响抗战全局的战略性反攻,那么,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1943年,亚太对日战争出现了有利的形势。美军在太平洋上转入了全面反攻,日军顾此失彼,节节败退。为策应太平洋方向对日进攻,位于大陆的中国也在积极部署反攻,并将西南战场列为反攻的首选地区。之所以如此选择,一是要打破日军的战略包围,贯通对外通道并获取大量的援华物资,为最后阶段的对日作战准备物质力量;二是想借助此次反攻,根本解除中国大后方面临的直接威胁,为下一步腾出手来,集中力量于东战场的作战创造条件;三是从当时的态势看,东战场日军派遣军兵力强大,距离日军战略后方较近,容易得到关东军和日本本土的支援。若中国军队在西南战场的侧背威胁未解除之前,贸然把反攻矛头指向东战场,失败的风险极大。而西南战场位于亚洲大陆战场的最西端,距离日军战略后方十分遥远。日军的战略机动力量难于投入,物资补给等也十分困难,而且该战场日军的兵力亦相对有限,还要分别应对印度、缅北、滇西几个方向。因此,中国军队在该战场反攻的胜算把握较大。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中国与美英盟国决定,先由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继而中国远征军西出滇西,贯通中印大动脉,随后与盟军一道收复缅甸全境。为此,中国将最精锐的部队集中用于西南战场的反攻作战。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率先由印度进入缅北,次年5月,中国远征军横渡怒江。两路中国大军相对攻击,对盘踞在缅北、滇西的日军展开猛烈攻击。至19 44年9月,中国的反攻大军攻克了孟拱、密支那、腾冲、松山等日军要点,奠定了西南战场大反攻的胜局。此后,两路大军东西对进,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取了龙陵、芒市、遮放、畹町、八莫、南坎等地,并于1945年1月会师中缅边境的芒友。

在中国战场首次大规模反攻中,中国共投入21个美械师的兵力(其中驻印军5个师,远征军16个师),连续进攻15个月,挺进2400余公里,彻底打垮了当面的日军第33集团军,全歼了日军第18、第56师团,消灭了日军第53师团和第2师团主力及第49师团一部,将盘踞滇西、缅北两年多的日军荡涤尽净,赢得了西南战场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四、滇西、缅北反攻胜利对抗战全局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军队在滇西、缅北的胜利,不仅达成了直接的战略目的,而且对抗战全局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首先,滇缅反攻之前,整个中国均处于被日军围困的状态,但经过此一战,整个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长期封闭的局面被扭转,大后方的侧背威胁被解除,而且国民党作战区域两面受敌的情况也不复存在,原来的必须分兵应对的西南战场和东南战场减少了一个,从而使得中国可以将原用于西南战场的生力军移师东向。这种战线缩短,兵力集中的结果对1945年转向东战场的反攻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中国反攻的实力因此而大大加强。据资料,滇缅反攻胜利之前的1943、1944两年间,经由驼峰空运的援华物资总共只有31.68万吨。中印公路贯通后,仅7个月就输入战略物资50万吨平均每月7万余吨。援华物资的大量涌入促进了中国新锐兵团的组建,再加上从西南战场回国的几十万胜利之师,中国军队的作战实力有了质的飞跃。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中国才在1945年春制定了桂柳反攻计划,开始将反攻矛头指向长期被动的东战场。1945年4月,日军以5个师团的兵力冒进芷江。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的中国军队,在得到美械新装备的补充,以及从西南战场回国参战部队的参与下,从5月上旬开始大举反攻,全线击溃了日军,取得了湘西会战的大捷。日军惊呼:中国军队已面貌一新。迫于中国军队强大的战斗力,东战场的日军中国派遣军被迫转入战略收缩。中国军队则乘机展开追击作战,连续收复了南宁、柳州、桂林,并进军中越边境,切断了侵华日军与其南方军的联系。

总之,进入1945年,长期沉闷的中国战场一变而活跃起来,战争主动权开始向中国倾斜,而所有这一切无不源于西南战场的胜利。包括滇西在内的西南战场,犹如围棋盘上的要点,一步不利全局被动,一点走活全盘受益。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史说为七七芦沟桥事变。然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实以九一八事变为肇端。为全面说明这个过程,本大事年表亦始于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在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日本驻中国关东军于午后十时破坏南满铁路柳条沟段路轨,并诬指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及沈阳发起进攻。当时东北军首脑张学良上将正养病北平,即电令沈阳守将王以哲中将不得抵抗,静候中央循外交途径解决。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五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沦陷。 1931年9月28日民众要求抗日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要求政府抗日,赴外交部请愿。迄十二月,外埠涌入南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全国民情鼎沸,要求政府收复东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坚持“安内攘外”及尽力延迟对日战争的方针。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 日军进犯长城无功,遂改变作战计划,向滦东进攻。先后陷秦皇岛、滦州,5月14日占领宁河。平津震动,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装箱南运。5月31日,中日在塘沽签订以划定冀东非武装区为主要内容的停战协定。华北将领宋哲元上将等四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该协定。 1935年5月29日《何梅协定》 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向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上将提出“中国中央军由河北省撤退,严予取缔华北抗日侮日行为”等要求。国民政府为遂行“安内攘外”政策,允许何向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中将表示自行实施所提要求,日方称为《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中共于“长征”途中在四川毛儿盖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联合国防政府”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在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通电,随即由周恩来代表中共赴上海与政府代表张冲会商。稍后应陈立夫之邀到南京谈判,条件大体谈妥,张冲陪周返延安复命。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上将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在西安扣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抗日主张。16日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国军向西安采取包围攻势。蒋夫人宋美龄、宋子文、戴笠等先后飞赴西安,中共则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协助解决事变。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飞洛阳,次日抵南京。

浅析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的重要性

浅析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对二战的重要性 摘要:标志着一段时期的特定内涵和历史坐标的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及“驼峰航线”,支撑着当时中国抗日战场大后方的经济供应和全部战备物资。由此可见,这两条交通要道的历史作用和战略地位远远超越了其实际意义,从一定的程度上对中国抗日战争,中美关系、中英美同盟的东南亚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关键词:滇缅公路;驼峰航线;重要性;反法西斯战争 引言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睡, 远离中原,国境线长4,060千米,与3个国家接壤:南面是老挝(主要口岸是磨憨),西面是缅甸(主要口岸是瑞丽),东南方是越南(主要口岸是河口-老街),但它并未因此而置民族危亡于不顾, 抗战爆发后, 云南省政府迅速组织并出动了第60 军,第58 军,新3 军共3 个整 军奔赴抗日疆场浴血奋战在抗日第 一线。 至今,“飞虎队”、远征军、滇 缅公路等有关二战时的种种故事在 云南广为流传,当时的抗战精神深 深的影响着当地的人们。这次“红图一滇西抗战纪念馆色之旅”的实践活动,我深入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李根源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探访部分经历过二战时期的老人,重温红色经典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1.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到缅甸的公路,修建于1938年。公路与缅甸的中央

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竣工后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 1.1修建背景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加紧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封锁,彻底切断美国援华物资的运输通道。在国内物资日渐匮乏的情况下,国民党主持修建滇缅公路,从全国各地抽调工程指挥人员,各级地方政府亲自督工。 当时云南的青壮年大多开赴中原前线参战,这20余万名劳工中,80%是老幼妇孺,所以,人们把滇缅公路也称为“妇孺公路。”经过9个月的时间,完 成了土石方1233万立方,修建大 中桥梁7座,小桥522座,涵洞 1443道,铺设路面800余公里, 于1938年8月31日全线贯通。美 国人在考察后给罗斯福总统的报 告中说,这是继开凿巴拿马运河 后,人类创造的又一个奇迹。英国 《泰晤士报》连续三天发表文章,图二纪念馆修路场景图 指出:“只有中国人民才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做得到”。 1.2滇缅公路的历史功绩和地位 据《中华民国统计提要》记载,滇缅公路建成通车后,急需修筑与滇缅公路内联的省际公路干道,使国际通道运人的物资能迅速流转到后方各省,发挥支援抗战的积极作用,仅从1939年7月至1942年5月的近3年中,滇缅公路抢运的军需品共计45.2万吨、汽车1.3万辆。从1938年到1945年抗战结束,从这条路运人中国的物资共约49万余吨,其中包括油料20多万吨,武器弹药、药品、交通通讯器材等20万吨和其他军需物资。从一定角度上说滇缅公路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的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是连结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中国开辟第二战场的通道。 2.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作为二战时期盟军和中国的一条主要空中通道,从1942年到

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有感

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有感 导读:本文是关于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有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有感 工作至今,曾多次到腾冲出差,但都因步履匆匆,无缘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2018年7月,有幸再到腾冲,这次专门抽半天时间,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当我踏进庄严的纪念馆大厅时,周围散发着一股凝重的气息,我不由自主地紧张了起来。出于对革命烈士的敬重,工作人员不准拍照。我在拥挤的人群中,观看抗战时期滇西守军所用的装备和生活用品,是多么的简陋,和日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在无比艰苦的环境下,滇西守军靠着顽强的精神与日本鬼子浴血奋战,在中美盟军大反攻时期,所有战士都竭尽全力同日本鬼子战斗!终于在盟军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强渡怒江,于1945年1月20日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腾冲,取得了滇西抗战的最后胜利,使日寇直捣昆明、重庆的计划失败,这是腾冲人民的骄傲!滇西人民的骄傲! 在走廊上,我看到了一幅幅画上仅有寥寥几笔,却写出了抗战时期百姓遭受的苦难和日本侵略者迫害人民的真实画面。玻璃柜里摆放着许多锋利的日本刺刀和滇西守军用的大弯刀。可以想象,滇西守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用血肉之躯保家卫国,个个都是满脸鲜血,但坚定不移的眼神一直注视着前方,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至今,驼峰航线、南侨机工等画面依稀浮现在我眼

前。 最令人震撼的画面是修筑滇缅公路滇西段的筑路大军,每天有15余万人在奋战,花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修通了大理到瑞丽畹町桥540多公里的公路。滇缅公路在当时是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滇西抗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滇西抗战将士和滇西人民的生命线,为全国人民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国殇墓园参观时,一进大门,就远远看到忠烈祠,忠烈祠前两排厢房,是关于远征军的陈列室,内有文字、图片和实物展示。忠烈祠内,有蒋介石、何应钦、李根源、于右任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的题字题联等,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名碑石,共9618人。拾级而上,我们逐一观看墓碑上阵亡将士的名字和军衔,心情特别沉重,他们都是卫国勇士,抗日英雄,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不顾个人安危,这种伟大的斗争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弘扬光大。 回看历史,中国的胜利表现了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正是这些精神激励我们一代代人不断努力,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和强大。 如今,中国已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而是要铭记历史、立足现在、继往开来、努力工作,为

滇西社会实践调查

回荡于滇西旅途的脚步声 【摘要】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站在高大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的时候,我想整个中华民族都为之沸腾。时至今日,我们的伟大祖国已经走过了60个春夏与秋冬。60年的时间里,我们无法忘记我们的祖国怎样从弱小走向富强,无法忘记我们的人民经过怎样的苦苦抗争从日本军国主义的手里夺回我们一直在苦苦追寻的独立与自由。滇西抗战作为中国抗战史的一个主要部分,给我们留下了太多辛酸的回忆。 【关键词】滇西抗战战争与和平祖国成立 60多年前的中国西南部,中日之间进行了一场持久的战争,史书记载为“滇西抗日战争”。在这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斗之间,我军以伤亡人数多于敌军数倍的劣势之下,在滇西人民的极力支持中,消灭了驻守于此的2万多名日军,取得了滇西抗战的全面性胜利。 滇西抗战史总括 一、源于国殇墓园的声音 2009年8月25日,我们一行驱车来到腾冲县国殇墓园,国殇墓园位于腾冲县城西南部的小团坡上,那里沉睡着将近万余位在腾冲抗战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他们大多不到20岁,却已经在保家卫国的艰难历程中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故为“殇”,为国捐躯,为“国殇”。 走进国殇墓园,出发前的那种兴奋之感完全被这里的庄严肃穆所取代,在安详的草地上,屹立着许多在抗战时期的英雄雕像,或是倾诉着那些悲壮的场景。令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位傈僳族妇女在找不到水的情况下,用自己的乳汁喂一位与自己素不相识、却已经受伤的美国士兵,还有令我最为感动的是位于国殇墓园大门右边的“倭塚”,这里葬有三位日本军官,比起靖国神社里污秽的声音,这里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他们的野蛮入侵,给我们的民族留下了深重灾难,而我们却给了他们一种博爱与宽容,给了他们作为人的尊严…… 往里走,分立于两侧的是两件展厅,在第一展厅内陈列着许多抗战时期留下来的物品,这其中包括各种枪支,弹药,军装,还有那些抗战中血淋淋的图片及其他各种装备。在第二展厅内则悬挂着许多爱国将领的画像。这其中包括王才高、杨鸿运、彭万力、顾荣裕、叶佩高、洪行、李颐、威廉·C·麦姆瑞、梁正中、李生芬、王树荣、杨绍贵等在抗战中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乏卫立煌、史迪威、张问德、宋希濂及李根源这样的领导人物。 1945年7月7日始建的国殇墓园历经历史的风风雨雨,已经承受了太多的灾难,作为国殇墓园的标志性建筑——“忠烈祠”因施工正在重建,我们一行只能仰视以寄敬慕之情,也希望它能更好的承载起抗战期间所有的一点一滴。 踏在90多级的台阶上,两侧立着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墓碑,这就是“国殇”的

中日关系综述论文集

《近代史研究》(1979—2004)刊物所发中日关系及抗日战争文章目录: 蒋杰:百团大战问题探讨,1979—1。 章伯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反动集团的几次妥协投降活动,1979—2。 编辑部:朱德、吴玉章致李根源关于百团大战问题的信,1980—2。 王晓秋:黄遵宪《日本国志》初探,1980—3。 董必武: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情况,1980—3。 索世晖:百团大战应充分肯定,1980—3。 易显石:略论美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1980—3。 潘国琪:关于秋瑾两次东渡日本的时间,1980—4。 沈予:日本东方会议和田中义一内阁对华政策——评《田中奏折》伪造说,1981—1。余绳武:关于第三次日俄密约,1981—4。 肖一平、郭德宏: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1981—4 黄纪莲:沙俄在日本对华“二十一条”交涉中的态度,1982—1。 谭译、王驹:一九二七年东北临江官民的拒日设领斗争,1982—1。 编辑部:周恩来的一篇重要佚文《新四军皖南部队被围歼真象》,1982—1。 张涛:关于《新四军皖南部队被围歼真象》一文的说明,1982—1。 陈廉:抗战初期华北我军战略方针探讨,1982—1。 吕万和:甲午海城之役与日本的军事冒险主义,1982—2。 董谦、林谷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经济背景初探,1982—2。 刘伯承:一二九师参加百团大战第一战役的总结报告,1982—2。 李达:磨擦与反磨擦的斗争,1982—2。 余子道:日伪在沦陷区的“清乡”活动,1982—2。 戚其章:英人泰莱《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质疑,1982—3。 吴根梁:日本土肥原机关的“吴佩孚工作”及其破产,1982—3。 邵云瑞、李文荣:关于“何梅协定”的几个问题,1982—3。 米庆余:对《袁世凯的帝制计划与二十一条》一文的质疑,1983—1。 沈予:评九一八事变起因的“外部压力”说,1983—1。 傅曾:南京大屠杀与日本军国主义,1983—2。 蔡德金: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的前前后后,1983—2。 刘凤珠: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田代死因质疑,1983—2。 何理: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关系,1983—3。 郑新如:关于《新四军皖南部队被围歼真象》一文写作情况的调查,1983—3。 孙克复:论甲午牛庄之战,1983—4。 沈寂:陈独秀第一次留日考,1983—4。 袁旭:关于平型关战斗的评价问题,1983—4。 张扬: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1983—4。 陈廉:抗战时期我军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战略部署,1984—1。 黄慰慈、许肖生:华侨对祖国抗战的贡献,1984—2。 何理:论抗日游击战争及其历史地位,1984—3。 戚其章:建国以来中日甲午战争研究述评,1984—4。 王益:一九三五年德国对“调解”中日关系的态度,1984—5。 夏良才:关于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起“倒清拥李”的密谋事件,1984—6。 孟繁宗、高景生、谢文:九一八事变时的沈阳东大营,1984—6。 陈廉:北方局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1984—6。

国军抗日纪念碑馆知多少

《国军抗日纪念碑馆知多少?》 ---唯有珍重历史方能凝聚人心 1、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陵园。耸立在半园柱廊中央,碑高20米,底座镌刻“十九路军淞沪抗日纪念碑”,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陵园位于广州市水荫路113号,面积6212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墓。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上方。抗战期间三次长沙会战,由三湘子弟组成的陆军第73 军于长沙外围抗击日军。该军所属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及将士,第77师、193师、50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壮烈殉国。衡山忠烈祠,是当今中国大陆唯一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内容之广、震撼之深,是史无前例的。 3、忠烈祠滇西抗战纪念馆。始建于1944年,位于腾冲县城西南来凤山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腾冲人民为纪念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德宏各族人民、南洋华侨机工队员及盟军阵亡将士而修建的烈士陵园。主要由大门、甬道、忠烈祠、烈士墓、陈列馆、纪念塔等组成。它是抗战中全国最早建立的烈士陵园,而且保存完整、规模空前,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位于南京市太平门外绿树丛中的国民党空军航空烈士墓。这是为纪念在保卫祖国神圣领空而英勇献身的烈士而建。墓前牌坊正面横悬着"航空烈士公墓"的字样,两旁的楹联是:"捍国骋长空伟绩光昭青史册,凯旋埋烈骨丰碑美媲黄花岗"。背面的横批是:"精忠报国",楹联是:"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壮国魂"。烈士墓安葬着中国航空飞行员160多名;苏联航空志愿队队员7名;美国十四航空队队员5名;还有一名不明国籍的飞行员。1985年大修扩建。 5、南京中华门外的菊花台九烈士墓。在松篁交翠的菊花台,安葬着国民政府驻菲律宾马尼拉和北婆罗洲山打根九位外交使节的忠骸。菊花台九烈士墓占地800平方米,墓地为扇形,四周松柏茂盛,花木宜人。在最新扩建的陈列室里陈列着烈士的遗物和各界人士瞻仰悼念的照片。 6、赵登禹烈士墓。在丰台区卢沟桥东关的文子山。赵登禹曾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一三二师师长。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发布褒奖令,追赠他为陆军上将,并将遗骨重新安葬于卢沟桥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其家属颁发了烈士证书,并正式命名赵登禹路。赵登禹墓于1980年重建于卢沟桥城东关文子山,墓碑正面镌刻着:"抗战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18 98-1937)"。现赵登禹墓已被公布为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 7、海军马口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1938年10月29日,广东江防司令黄文田率执信、坚如、仲元、仲凯、湖山、飞鹏6舰对西江日军据点进行炮击,战斗中执信舰被击沉,副长林春炘、枪炮员周照杰等随舰阵亡,舰长李锡熙也因伤殉国。纪念碑矗立江滨,坐向135度,与北岸的羚山炮台南北对峙,巍峨肃穆,令人敬仰。该碑座为砖石结构,底部砌四方石台作基础,台上建碑,青砖铺砌,石灰批荡,表面扫水泥灰水,通高556厘米。 8、长沙忠烈祠(南岳忠烈祠)。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下方。建于1939年,为纪念国民政府第四路军抗战阵亡将士而修。崇烈祠由两道宽数米、高2米多的墙垣护卫着,墙外用石块砌护,墙开隧洞,花岗石拱门,门上端泐“崇德”等字。祠内现存“久武且仁”额,为刘建绪题。祠外存石狮一对。正面檐柱镌联: 凭栏望七十二峰峦,慷慨念同胞,浩气长存,岳湘增色; 此地瘗三千囗组练,登临来赫石,忠魂不朽,中甫重生。

抗战历史竞赛试题

抗战历史知识竞赛 1. 此次竞赛由主考官王耀武少将,副主考官梁华盛少将负责。三位监考官为赵登禹中将,张敬中将,鹿钟麟中将。 2. 此次竞赛参赛队伍为7支,51师,57师,200师,荣誉第1师, 38师,11,新22师。每支队伍参赛队员为3人,外加带队人员1人。 3. 此次竞赛题目为105道题目,105道题目,每5道题目为一轮,每支队伍回答一轮,每支队伍一共要回答三轮,总共15道题目。 4. 问题回答时间为1分钟,每道题目分数为2分,答对一半1分,答对三分之二1.5分。 5. 考试群严禁无关人员加入,考试群管理一定要注意。 如有捣乱的人,考试群管理踢人 6,还有计分员2人 题目: 1.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有越境将军称号的是谁?职务是? 答案:林铣十郎,朝鲜军司令官。 2. 哪一支部队在淞沪会战时坚守大场一线阵地7天7

夜?下辖哪个师?军长是?师长是? 答案:43军,26师,郭汝栋,刘雨卿。 3. 1935年第32师炮兵团曾被改编为炮兵第9团,请问该团装备哪几种型号的火炮? 答案: 该团辖两个炮兵营,一营为苏制76.2野炮,另一营为150重迫击炮。 4. 抗战初期第21军团军团长是谁? 答案: 邓宝珊。 5. 军政部的办公地点在南京的什么地方?哪些人当过军政部长? 答案:三牌楼,冯玉祥,鹿钟麟,何应钦,陈诚。 6. 37年10月第6战区撤销后,鹿钟麟改任什么职务?答案: 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 7. 1938年台儿庄战役时配属第2集团军作战的第200师炮52团装备的什么火炮? 答案: 37反坦克炮。 8. 东北挺进军是什么时候?于何地成立?部队长官是?答案:1937年7月,山西大同,马占山。 9. 第5战区是什么时候成立的?首任司令长官是?李宗仁是什么时候担任司令长官的? 答案: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1937年9月19日。 10. 31军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军团长是?下辖的部队

试论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

修改稿 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刍议 王子新1,明庆忠2 (1.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河北保定,071002;2.云南师范大学旅游系,云南昆明,650092) [摘要] 在简要分析滇西北地区旅游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一体化建设有利于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和市场空间的拓展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完整开发。而推进这一建设,应采取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编制新的旅游规划,联合宣传促销和设计旅游线路,强化区域旅游特色等措施。 [关键词] 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必要性;措施. 滇西北地区包括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四个地州,旅游资源集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族风情于一体,其中有些不仅具有全省、全国一流水平,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声誉,对国内外的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自1994年云南省政府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后,整个区域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已成为继滇中旅游区之后云南的又一个重要旅游区。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滇西北各地州的旅游业在新世纪里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顺应世界旅游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走一体化的旅游发展之路。因此,本文就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1,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顺应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的现实要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体化也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都积极去寻求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欧共体为协调发展区域旅游而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使欧共体各国的旅游业形成了整体效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在亚洲,新、马、泰组合产品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冲击,更使我们对旅游一体化产生的强大力量有了亲身的感受[1]。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地区再囿于依靠自身的资源而发展旅游的传统模式将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未来需要。因此,滇西北各地州应总结以前旅游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经验,顺应世界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潮流,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旅游一体化道路。 1,2. 滇西北具有旅游一体化建设的文化基础 滇西北地区历史上曾是中央王朝、南诏、大理国王朝、吐蕃王朝的争夺控制之地,具有多元的历史文化;这一地区有白、纳西、藏、傈僳、怒、彝、普米、独龙、景颇等十五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交错杂居,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不仅创造了东巴文化、南诏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且彼此之间还相互吸收和融合,使民族文化表现出多元性和交融性;另外,在宗教文化方面,滇西北地区除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外,还有“本主”教、东巴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各教和谐共处,呈现出多样的宗教文化。滇西北文化的多元性和交融性的特征,只有采取一体化的旅游开发模式,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和展示出来。如果由四地州各自独立地开发,则难免或挂一漏万,失之偏颇,使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受到破坏;或出现重复开发、重复建设,以至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 1,3. 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滇西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开发必须立足于保护,以不损害后人永续利用为原则。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 作者简介:王子新(1971—),男,河南永城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和旅游文化等研究;明庆忠(1963—),男,湖北浠水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李根源与云南滇西抗战

李根源与云南滇西抗战 [摘要]论述了李根源在滇西抗战中的杰出贡献:发表《告滇西父老书》,力主怒江设防,发动多民族抗战,创办大理干训团,筹建国殇墓园。 [关键词]李根源滇西抗战贡献 李根源(1879-1965)是云南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1904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主持云南支部工作,创办云南讲武堂,发动云南辛亥重九起义。抗日战争期间,他任云贵监察使,深入滇西,镇守保山,为云南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力主怒江设防,发表《告滇西父老书》 1942年4月底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日寇由缅甸入侵滇西。5月3日,日军占领畹町,滇缅公路被切断。日寇进攻云南西部态势形成,5月4日,日军攻陷芒市龙陵,先头部队五十六师团沿滇缅公路向松山惠通桥一线前进。据美国空军侦察报告,滇西防务十分空虚,照此速度,10天左右日军就可以打到昆明了。5月5日上午,前线中国工兵总指挥马崇六下令将怒江咽候惠通桥炸断,阻敌于怒江以西。日军不甘失败,在怒江西岸松山高地架起重炮,向东岸公路猛烈轰击,并组织500余人乘橡皮艇强渡怒江至东岸,中国守桥工兵和少数中央宪兵居高临下奋起抵抗。千钧一发之际,从昆明西上御敌的我十一集团军三十六师一零六团及时赶到怒江东岸投入激烈战斗。稍后一零七团也赴到投入战斗。怒江西岸的百姓也带着扁担锄头前来助战,喊声震动山谷。 日军入侵滇西后,身为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时刻关注战局的发展。当时国民政府准备沿澜沧江设防抗击日寇。李根源深知怒江比澜沧江更险要,实属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他致电重庆军委会,力主坚守怒江。电文说:“保山为滇西门户,而怒江为边疆要隘,舍此不守,必震撼全滇,影响全局。”由于李根源、宋希濂多次力争,重庆军委会终于打消了放弃怒江防线的打算,采纳了李根源怒江设防建议,赢得了战争主动权。 二、深入前线襄助军务,抚慰土司发动多民族抗战

血染的抗日楹联

血染的抗日楹联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将领解固基由黔(贵州)边驻地开赴抗日前线,任第43军26师152团上校团长。部队临开拔前,他写家书寄给自己的母亲, “儿已开赴抗日前线,古人云:能尽忠则不能尽孝,儿愿移孝作忠,以报国家民族”,并附有一联表达其誓死报国之志: 死后愿为沙场鬼; 生前不作故乡人。 1937年10月14日,国民革命军第8大队30队少尉报务员兼机枪手蔡振东,奉命飞赴南京作战。行前,他也留书一封给母亲,并附一联云:

奋翼凌云霄,杀尽倭寇方解恨; 依闾纵失望,有儿忠烈最光荣。 蔡振东践行了自已的报国诺言,在后来的战斗中光荣牺牲。 除了将士们的抗日豪情,在抗战期间关心抗战、宣传抗战已成为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思想情愫可以在各行各业的商业楹联中窥见一斑。 一理发店撰联: 倭寇不除,有何面目?

国仇未灭,负此头颅。 一钟表店撰联: 月月年年,誓雪中华奇耻; 时时刻刻,不忘民族深仇。 有一副厨房联如是写道: 儿曹莫谓食无鱼,应晓当头国难;

主女勿糜厨下米,须知节约战时。 一浴室有联云: 不逐倭奴,终身含垢; 未雪国耻,满面蒙污。 悠悠挽歌悼烈士 1938年3月,日军攻打台儿庄。国民党第五战区第22集团军第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把守徐州门户腾县。第122

师以全师覆灭的代价在腾县坚守4天,为国军集结台儿庄赢得了时间。王铭章在多处受伤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壮烈殉国。 王铭章牺牲后,全国各界公祭活动颇多,当时的国共两党领导人都参加了公祭,并敬献了花圈和挽联。 毛泽东、吴玉章、博古、董必武、王明联名献上挽联: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的挽联是:

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历史学1202班薛诗槐摘要: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 ,为了战局的需要新辟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 ,不仅对我国的抗战和世界反摘要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 被誉为“抗战输血管” 二次世界大战远东交通大动脉”。而且对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滇缅公路 ,东起昆明 , 西至缅甸境内的腊戌 , 全长 1 14611 公里 ,内可连川黔康桂四省 ,沟通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 , 外可 通缅甸的曼德勒、仰光 ,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系的纽带。这条公路在国内分为东西两段 , 东段由昆明至下关 , 长畹町 , 长 54718 公里 , 是抗战初抢修的。整条路蜿蜒于横段山脉地区 ,其间高山大河连绵不断 , 沿途大小桥梁就有 369 座。其自然环境之恶劣 , 筑路工程之艰巨 ,举世闻名。 关键词 : 滇缅公路 ; 抗日战争 ; 历史地位 一、滇缅公路的修筑 1937 年“卢沟桥事变” , 日本帝国主义针对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军事战略物质大部分依靠外援的弱点 ,从长江口到潮州的中国海岸 ,对中国船只进行封锁。接着又把封锁范围扩大到除辽宁、青岛以外的全部中国海岸。日军的军事封锁 , 使一贯依赖美英被迫进行抗战的国民党政府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中国的外援入口只剩下滇越铁路一条途径了。一旦滇越铁路不保 , 则中国就完全处于无法接受外援的境地。因此 , 另辟对外通道 ,势在必行。 1937 年 8 月 ,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了高级军政人员紧急会议。在会上,龙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他说:上海方面的战争恐难持久,如果一旦沦陷,南京即受威胁,也难固守,上海既失,既无国际港口,国际交通顿感困难了,日本既大举进攻上海,它的南进政策付诸实行,南方战区可能扩大,到那时,香港和越南铁路都有问题了。我的意见,国际交通应预先作准备,即刻着手同时修筑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可以直通印度洋。龙云的主张得到了蒋介石的赞同。 1937年10月,国民党政府派人与云南地方当局商定修筑滇缅公路的具体事项,当时的任务主要是抢修下关至畹町段公路。11月,省政府就开始下令征集沿滇缅公路各县的民工,限令12月开始组织施工。为了保证工程早日竣工,云南地方政府责令沿线各县行政长官亲督施工。彝、白、傣、苗、傈僳、景颇、阿昌、崩龙、回、汉等十个民族共计1115万名民工上路。最多时达20余万人,甚至连妇女也走上了艰苦的筑路工地。他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带口粮,风餐露宿,栉风沐雨,跨越大山六座,穿悬岩峭壁八处,跨大江大河五条。在修路过程中,死亡民工3000多人,没有机械施工,全凭民工双手和血汗筑成,创造了筑路史上的奇迹。经过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土石方1233万立方,修建大中桥梁7座,小桥522座,涵洞1443道,铺设路面800余公里,终于1938年8月31日修通了滇缅公路,12月1 日全线正式通车。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血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存力量的纪念碑,它使世界感到震惊。英国泰晤士报1938年5月17,18,19日3天,连续发表文章和照片,报导滇缅公路修筑的情况,文章说:只有中国人才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做得到。通车的消息传到了美国,罗斯福总统不相信这是真的,指示驻华大使詹森,由仰光经

滇西抗战大史诗

滇西抗战大史诗 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期,在我国西南边地的保山、德宏和怒江、临沧等地,爆发了一场以保卫滇缅国际通道,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目的的抗日爱国战争,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这场血战,以日本军队对我国西南后方出海通道——缅甸和滇西的进攻为肇端,前后延续约3年时间。 战争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从1942年2月至5月上旬为日军进攻时期。这期间,日军从东南亚一直北上,攻入缅甸,中国政府为保卫滇缅国际通道和西南后方安全,派遣10万远征军出国抗日。但因盟国各方的指挥协调失当,缅英军队不战而逃,致使日军先得利,切断我远征军后路,我10万将士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声势浩大的援缅行动以失败告终,缅甸全境和我国滇西德宏、龙陵、腾冲等大片国土相继沦入敌手。 从1942年5月中旬至1944年5月上旬为敌我相持阶段。这期间,我国滇西守军为扼制日军进犯攻势,及时炸毁滇缅公路惠通桥,阻敌于怒江之西,同时派部队深入腾冲、龙陵等地,组织沦陷区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敌后游击战争,极大地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从1944年5月中旬至1945年1月下旬为中美盟军大反攻时期。这期间中国政府为打破日军封锁,重开滇缅国际运输线,重组的卫立煌上将为首的20万中国远征军,利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发生转折的有力时机,澡美国盟军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适时强渡怒江,向盘踞滇西的数万日寇发起全面进攻,经过8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毙敌21000多人,最终于1945年1月20日将侵略者赶出国门,取得了滇西抗战的最后胜利。 滇西抗战是我国八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战略性反攻,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战役之一。这场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军对我国实施东西突击,最终称霸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梦想。在这场事关中华民族存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败大局的战略决战中,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爱国华侨和滇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以伤亡20多万军民的惨痛代价,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大史诗。 滇西抗战 1942年5月,日军从缅甸北部进犯我国云南,占领了怒江以西大片国土,并派大佐藏重康美指挥的第148联队,共3000多人驻守在腾冲城。

滇西抗战

滇西抗战 滇西抗战- 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第4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疯狂南进,相继侵占越南、泰国、马来亚、缅甸等地。于1942年5月进占滇西之龙陵、腾冲、松山,截断中国西南之国际交通路线,企图进据昆明。当日军由缅甸进占龙陵、腾冲时,云南全省震惊,形势危急。1942年4月29日,日军乘虚以第56师团由棠吉攻占腊戌,以装甲车为先导,并用汽车载运步兵的快速部队沿滇缅公路挺进。5月3日窜入滇境之畹町,4日进占龙陵,5日上午进至怒江惠通桥西岸,如入无人之境。当时我云南工兵总指挥部已令将惠通桥破坏,但敌军并不停止前进,即于当日由怒江上游渡过四、五百人,与第11集团军第36师先头部队发生遭遇,经过3天之激战,敌大部分被歼灭,小部分逃回怒江西岸,乃遏止了敌军继续东进的企图,形成敌我隔江对峙局面。 6月3日,敌军又集结惠通桥西岸兵力千余人,企图进犯保山,已有三百余人抢渡至怒江东岸,36师迅速堵击,将渡江之敌全部消灭,使西岸之敌,不再东渡。敌军先后两次渡江进犯,均被我军奋勇击退。占据腾冲(腾冲于5月10日被敌军占领)之敌,虽曾屡次企图渡江东进,但均为怒江守军阻击退回,终未得逞,云南形势,稍为安定。 1942年5月起,我军预2师、36师进入腾北,随时对敌游击,予敌相当打击。1943年5月以后,36师在怒江西岸腾冲南北地区,乘虚进击,迭摧强寇,多有斩获,予敌以沉重打击。1944年夏季,我滇西远征军为配合策应驻印军缅北之攻势,司令长官卫立煌令:以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为右翼,率53军、54军、预备第2师及36师向腾冲推进;以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为左翼,率第2军、第6军、第8军、第71军、新28师向龙陵推进。右翼各军于5月11日强渡怒江,向高黎贡山各要隘背水仰攻,战斗9天,进攻部队在气候恶劣,地形险峻,日军据险筑垒情况下,鏖战旬余,迫敌溃逃,死守腾冲。敌军利用腾冲坚

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序) 北京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内 宛平城、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 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张山营镇韩郝庄村 天津市 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位于天津市北辰区铁东北路 盘山烈士陵园位于天津市蓟县官庄镇北盘山南麓 河北省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西路343号 苏蒙联军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油篓沟乡狼窝沟村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火石营镇潘家峪村 清苑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冉庄镇冉庄村 狼牙山五勇士跳崖处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小莲花

峰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陵园路60号 山西省 平型关大捷遗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百团大战纪念馆(碑)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和纪念馆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韩北乡王家峪村 忻口战役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高城乡忻口村 左权将军殉难处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麻田镇北艾铺村十字岭 内蒙古自治区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得胜沟乡蘑菇窑村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北山 诺门罕战役遗址陈列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 辽宁省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

中国(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黑龙江街77号 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位于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孙家湾街道新园街1号 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宁远街43号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滨河东路 吉林省 伪满皇宫博物院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光复北路 杨靖宇烈士陵园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浑江东岸靖宇山黑龙江省 东北烈士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大街47号 孙吴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城东 侵华日军东宁要塞遗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三岔口镇 “八女投江”殉难地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

论“飞虎队”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三)

提纲 班级:10历史姓名:魏冬梅学号:20100931119 一、“飞虎队”的由来及其演变 (一)飞虎队的由来 (二)飞虎队的演变及原因 二、飞虎队在中国战役概述 (一)“飞虎队”组建前期的战役概述 (二)“飞虎队”组建后期的战役概述 三、飞虎队与驼峰航线 (一)驼峰航线开辟的历史背景 (二)飞虎队与驼峰航线 四、“飞虎队”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班级:10历史姓名:魏冬梅学号:20100931119 摘要:在中国八年抗战时期,由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各国对中国的抗战纷纷伸出了援手。“飞虎队”的建立是其中最突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力量之一。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而其创建者陈纳德更是中国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心中的英雄。本文从飞虎队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加以论述。 关键词:飞虎队;抗战;历史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法西斯势力猖獗,使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到处烽火连天,法西斯战争胜利与否将决定整个世界今后的命运。为了拯救世界,扭转战况,世界各国都发起了反法西斯战争,并结成了反法西斯联盟。中国的抗战也是反法西斯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战场与欧洲战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法西斯战争的发展进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的反法西斯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是为了国家的独立,也是为了反法西斯的暴政。“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时世界性的抗战”。[1]中国战场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抗战期间得到其他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与援助。其中美国就是支援中国抗战力量之一。2003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美国前夕接受采访时回顾了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及其战斗中结下的不可磨灭的友谊,其中特别提到了“飞虎队”。 一、“飞虎队”的由来及演变 (一)“飞虎队”的由来 七七事变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沿海的几乎所有港口和我国重工业较发展的东北地区落入日本人手中,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加大了中国西南大后方抗战压力。在空中,制空权也被日本掌控。虽然国民党的空军从1932年6月就开始筹建空军,“但总因建树未久,即行参战,所具缺点,所在实多。”[2]在“飞虎队”

腾冲抗战大事记

腾冲抗战大事记 1942年5月初,缅甸全境沦陷,日军迫近中国国境。 1942年5月3日,畹町失陷。 1942年5月4日,遮放、芒市、龙陵相继陷落。 1942年5月9日夜,县长邱天培撤离腾冲。 1942年5月10日,午后二时,日军292人不费一弹直入腾冲城,滇西边城遂沦入敌手。 1942年5月15日,防守栗柴坝渡口的第11集团军第71军的预备第2师(后配属第20集团军,以下简称预2师)师长顾葆裕率第5、6团渡江来腾,分别到达龙川江西岸及洞山、勐连、清水等地。20日起第6团在橄榄寨、黄草坝与敌激战6天,伤亡600余人,遂向曲石、界头转移,进行游击活动,待机收复失地。 1942年5月16日,驻县城日军200余人沿龙川江北上。瓦甸区区长孙成孝、护路营营长李崇善、自卫队队长纳其中等各率所部联合设伏于瓦甸之归化寺一带,经激战,消灭敌中尉队长牧野以下44人,我亦阵亡孙成孝、纳其中等46人。

5月17日,腾冲各练士绅26人,在河西纳朋村成立绮罗、清水等12个乡镇的“南方联合会”,开展抗日活动。 1942年5月18日,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在缅甸一次战役中,奋不顾身到前沿指挥突围中弹负重伤。5月26日这位年仅38岁的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光荣殉国。中共中央对此表示沉痛哀悼。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颖超等分别写了挽联或诗词。周恩来赞扬他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1942年5月26日,勐连乡乡长杨绍贵率壮丁配合预2师第5团第3营在香柏嘴伏击由龙陵来的日军辎重汽车,歼敌83名(一说30余人),获重要军事文件一部及不少兵器弹药。杨绍贵等20余人壮烈牺牲。 1942年5月27日,在飞凤山设防的预2师第5团部队在小西大竹园与敌战斗,后因敌机来援,我即撤退。此战毙敌大队长以下20多人,我伤亡军民31人。 1942年5月28日,刘楚湘、徐宗稚等各地士绅在曲石秧草塘集会,商讨抗日事宜。 1942年5月下旬,日寇在缅菁蝙蝠洞劫走黄牛、水牛300多头,

腾冲一个山水秀美人文荟萃的地方

腾冲,一个山水秀美,人文荟萃的地方!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我们!图文目录1. 腾冲简介2. 视频《梦寻高黎贡》3.旅游名胜4.腾冲交通5.名优特产6.影视腾冲7.腾冲歌曲8.名人在腾冲9.腾冲乡村10.视频《我在腾冲等着你、天下和顺》腾冲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以中缅边境贸易、著名侨乡,火山热海、缅甸翡翠、二战时中缅印战区的主战场以及优越的自然条件著称。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皆有重兵驻守,明建石头城,亦称之为“极边第一城”。万年火山热海,千年古道边关,百年翡翠商城”。从祖国各地来到边陲腾冲,第一眼即见“中国腾冲天下和顺”八个大字。腾冲资源丰富,素有“药材之乡”的美称。天台山秃杉林种于1933年,现仍存活796株,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腾冲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被称为“哺乳动物祖先诞生分化的发源地”、“雀界雉类和鸟类的乐园”、“原始动物得以保存的避难所”。全县森林面积591万亩,覆盖率为80%,活立木储量4872万立方米,居全国县级首位。 高黎贡山是腾冲人的母亲山。1986年,高黎贡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列为A级全球最重要自然保护区。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批准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获此殊荣者遍布世界

94个国家,共391个保护区,而中国仅有19个,云南省仅有高黎贡山和西双版纳。此外,境内水源水质、空气质量均达国家一级标准。腾冲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纳凉御寒,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的首选之地,被专家称为“天然大氧吧”、“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腾冲属亚热带高原山区,冬春天 气晴朗,气候暖和,夏秋晴雨相兼,气候良爽宜人。“一山有四季,隔山不同天”就是对腾冲典型立体气候的形象描述。 旅游名胜 热海景区 腾冲热海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较大的气泉、温泉群共有80余处,14个温泉群水温达90℃以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热泉在呼呼喷涌。 和顺古镇 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处,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该乡人口不到6000人,而侨居国外的和顺人却有万人之多,分布于13个国家和地区。虽然地处西南边陲,但和顺却拥 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这里民风淳朴,生态良好,民居建筑古色古香,主要景点有艾思奇故居、和顺图书馆、弯子楼民居博物馆、刘家大院、刘氏宗祠、双虹桥、洗衣亭等。 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

[滇西,战争史]滇西抗日战争史

滇西抗日战争史 滇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爆发了抗日战场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滇西抗日战争。1944年,中国远征军作战揭开抗战的序幕,战争的性质是反侵略、反法西斯和保卫祖国。滇西抗战中,中华民族高举爱国主义和反法西斯主义旗帜,团结合作、浴血奋战,与美、英、印、缅等国热爱和平、反对霸权的国际友人相互支持,最终取得了滇西和印缅抗战的胜利,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滇西抗战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方针和民族团结主张的巨大胜利,它是中国抗日战场上最早胜利的反攻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1937年,日本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发起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云南的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接受国际援助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是云南乃至中国和东南亚、南亚联系的最重要的一条公路,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的输血管和生命线,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 滇西抗战史料 《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此书记载了20世纪40年代在云南西南边地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直接联系的抗日战争活动,即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这是我国八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性反攻,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反法西斯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始终与日寇展开不屈不挠的拼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滇西抗战史证》分为举世罕见的滇西多民族抗战、滇西抗战文化说略、抗日战争滇西遗迹及史学价值等。作者在长期的考古实践、文物调查、保护和历史研究工作中接触到大量滇西抗战遗迹、文献、照片、军事器具,为史所激动,对推动和深化滇西抗战的研究有促进作用。 《保卫滇缅路》叙述了滇缅公路从被截断到打通以及围绕这条路展开的一系列事件,人物。既有文献档案资料,也有中外文图书资料,还有实地考察资料,论述全面,语言生动。 《江山作证》讲述的是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为策应我方驻印军的对日作战,全书以可靠的实证、翔实的史实叙述了整场战争的过程,讴歌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拼死抗日的不屈不挠精神,谴责了日本军队在滇西各地举世的滔天罪行,此资料极其珍贵,具有很强的文献价值和珍藏价值,有文可证,有图可鉴,有史可考,有史可信。 《东方诺曼底之战滇西缅北战役》主要收录了学者对滇西缅北战役的评述,抗日将士笔下的滇西缅北战役,战地记者笔下的腾冲抗战,美国人笔下的中缅战区,以新视觉、新思维推出的一本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书,使读者能从中认识到滇西抗战这一史事,从中领悟到抗敌爱国精神。 2 滇西抗日人物谱 滇西抗战是中国8年抗战史上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一次战役。战争从最初的失败到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