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doc

专题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doc

专题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doc
专题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doc

此文件下载后可以自行修改编辑删除2018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一.选择题(共21 小题)

1.( 2018?自贡)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分析】(1)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用

凸透镜进行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v> 2f。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

A、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当 u<f 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A错误;

B、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

以,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故 B 错误;

C、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

像工作的,所以,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应放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错误;

D、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使

光线提前会聚,故 D 正确。

故选: D。

2.( 2018?咸宁)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 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 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 40cm 处移到 20cm

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

像变大。

故选: A。

3.( 2018?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

当蜡烛从如图所

示的 A 位置逐渐移到 B 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

A.像距增大,像变大B.像距减小,像变大

C.像距减小,像变小D.像距增大,像变小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 A 位置逐渐移到 B 位置的

过程中,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

故选: A。

4.(2018?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

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移动到20cm 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移动到35cm 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

光屏

D.将蜡烛移动到45cm 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

光屏

【分析】(1)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关系焦距的大小;

(2)根据焦距的大小,由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

(3)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4)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 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20cm,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2f,故 f=10cm,故 A 错误;

B、将蜡烛移动到 20cm 刻度处时,物距为 50cm﹣20cm=30cm>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B 错误;

C、将蜡烛移动到35cm 刻度处, u=50cm﹣ 35cm=15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故 C 正确;

D、将蜡烛移动到45cm 刻度处, u=50cm﹣ 45cm=5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光屏上接收不到像,故 D 错误。

故选: C。

5.(2018?恩施州)如图,小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他得到以下结论,你认

为正确的是()

A.蜡烛置于 c 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蜡烛置于 b 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蜡烛从 a 点向 b 点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D.蜡烛从 b 点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

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解答】解:

A、蜡烛置于 c 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

A错误;

B、蜡烛置于 b 点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视

线,故 B 错误;

C、蜡烛从 a 点向 b 点移动,由于此时的物距都大于焦距,成实像,物距减小,

像距变大,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故 C 正确;

D、蜡烛从 b 点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小,故 D 错误。

故选: C。

6.(2018?通辽)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

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分析】(1)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 2)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 2 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

侧的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解答】解:

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 A 错误;

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 2 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 B 正确;

C、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应

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 C 错误。

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

立缩小实像,故 D 错误。

故选: B。

7.(2018?湖州)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

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 10 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

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

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A.若蜡烛放置在 1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 3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 35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 45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分析】(1)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

的距离为焦距,让平行光射到凸透镜上,调出最小最亮的光斑为凸透镜的焦点,亮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

(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 A、若蜡烛放置在 10 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10cm=40cm,满足 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移动光屏,在光屏

上能呈清晰的像,故 A 错误;

B、若蜡烛放置在30 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0cm=20cm,满足 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 B 错误;

C、若蜡烛放置在 35 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5cm,满足 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

像,故 C 正确;

D、若蜡烛放置在35 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45cm=5cm,满足 u< 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 D 错误。故选: C。

8.( 2018?菏泽)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 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 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

【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解答】解: A、当 u=10cm 时, 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A 错误;

B、当 u=20cm 时,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B 正确;

C、当 u=35cm 时,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 C 错误;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 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

的像逐渐变小。故 D 错误。

故选: B。

9.(2018?福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

上的位置如图,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cm,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

A.缩小的实像B.放大的实像C.缩小的虚像D.放大的虚像

【分析】(1)u=v 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解答】解: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 20cm,像距为 20cm,物距等于像距,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0cm,物距变大,像

距变小,像变小,故成缩小的实像,故 A 正确。故选: A。

10.( 2018?乌鲁木齐)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 2 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

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分析】首先根据“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 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

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判断出萤火虫是靠近放大镜还是远离放大镜;

物体从二倍焦距远处移动时,像的范围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解答】解:

由于萤火虫发出的光向四面传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

说明萤火虫是远离放大镜的;故CD错误;

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 2 倍焦距处向远处移动,像的范围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萤火虫的移动速度要大于像的移动速度,故 A 正确, B 错误。

故选: A。

11.( 2018?淄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

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 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

动到凸透镜前 25cm 处,则()

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分析】(1)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

【解答】解:距离凸透镜20cm 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

v=20cm=2f,则 f=10cm;

A、若现将蜡烛移至透镜前25cm 处时,此时物距u=25cm,则物距 u> 2f,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A 错误。

B、C、D、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 处,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应

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B 正确, CD 错误;

故选: B。

12.( 2018?常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

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B.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

倒立、缩小的像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刻度线45cm 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淅的像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 2f> u> 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的;

当 u=f 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 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 u>2f,2f> v> 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此原理。故 A 错误;

B、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B 错误;

C、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u=30cm> 2f,所以 f< 15cm;2f>v=15cm> f,所以 f> 7.5cm。所以 15cm>f >7.5cm。当将蜡烛放在刻度线 45cm 处时 u=5cm,此时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故 C 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则若将蜡烛靠近凸透

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故 D 正确。

故选: D。

13.( 2018?黄石)探究小组将装有半杯清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放在水平窗台上,透过玻璃杯观察街对面的指路牌。当从水面上方观察时,看到指路牌上的箭

头指向右方;若从水面下方观察,下面有关现象和成像原理说法正确的是()A.箭头指向右方B.指路牌上下宽度变大

C.指路牌上的字上下颠倒D.原理类似于照相机成像

【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

镜;

(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

当从水面上方观察时,是通过玻璃、空气看到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是

物体的正立的虚像,故实际指路牌上的箭头指向右方;

装有部分水的玻璃杯下半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水面下方观察,看远处的物体时,相当于物体处于2 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原理类似于照相机成像,故 D 正确;

此时指路牌上的字是倒立的像,是指上下左右都颠倒了,即看到的箭头应指向左方,故 A、 C 错误;

由于远处的指路牌处于 2 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时看到指路

牌上下宽度变小,故 B 错误;

故选: D。

14.(2018?包头)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 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B.若蜡烛移至 20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移至 45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D.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分析】 A、当 u>2f、 f<v<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B、想使蜡烛在光屏上所成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

C、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近视镜是发散透镜,对光线由发散作用。

【解答】解: 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

是照相机,故 A 错误;

B、蜡烛移至 20cm 刻度线处,当 u>2f、 f<v<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

距变大,并将光屏向左移动,像距变小,像变小。故 B 正确;

C、若蜡烛移至 45cm 刻度线处,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没用像,故 C错误;

D、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近视镜是发散透镜,对光线由

发散作用,成的像要远离凸透镜,故将光屏右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故 D 错误。故选: B。

15.( 2018?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

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cm 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

D.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当物距u>2f 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当物距2f >u>f 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

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当物距u<f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根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蜡烛变短后,像的移动方向。

(3) u=f 时,不成像;

(4)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 A、由图可知,此时的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实像,是投影

仪的原理,故 A 错误;

B、蜡烛变短后,烛焰的位置向下移动,根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像

的位置向上移动,故 B 错误;

C、由图可知,物距为 30cm,此时 f< 30cm<2f,则 15cm<f< 30cm;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 35cm 处,此时的物距为15cm,等于焦距,不成像,故 C 错误;

D、当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一点的凸透镜实验时,此时相当于增大了物距,减

小了像距,故可以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故 D 正确。故选: D。

16.( 2018?河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例立、缩小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 f <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的。

当 u=f 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

AB、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 f <u< 2f,v>2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利用了此原理;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

机的成像特点不同,故AB 错误;

C、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则若将蜡烛向左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向左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故 C 错误;

D、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仍能得到清

晰的像,故 D 正确。

故选: D。

17.( 2018?枣庄)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

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

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D.增大取景范围

【分析】“自拍神器”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解答】解: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 D 正确, ABC错误。

故选: D。

18.( 2018?昆明)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

此文件下载后可以自行修改编辑删除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

A.a 点B.b 点C.c 点 D. d 点

【分析】根据题目中告诉的成像性质,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物距的范围,即物体所在的位置。

【解答】解:由题意知,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即成像的情况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结合图示的

abcd 四点可知, a 大于 2 倍焦距, b 等于二倍焦距, c 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要将物体置于 c 点。

故选: C。

19.( 2018?广西)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維码时,成缩小的实像。下

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共相同的是()

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显微镜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已知手机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維码时,成缩

小的实像。

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符合题意;

C、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D、由显微镜成像原理知:物体经物镜折射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正好

处在目镜的焦点之内,又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0.( 2018?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 f 一定满足 8cm< f<15cm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②和④C.只有②和③D.只有①和④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30cm 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 16cm 处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且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得出物体的位置,根据物体位置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得出结果。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蜡烛距离凸透镜 30cm 时,在透镜的另一侧 16cm 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故①错误,②正确;

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即 30cm>2f; 2f>16cm>f,

解得: 8cm<f< 15cm。故③正确;

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

间,像将延迟会聚,为使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采取的方法为:使光屏远离透镜,使像成在光屏上,故④错误。

故选: C。

21.( 2018?北京)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 35cm 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分析】已知凸透镜焦距,首先求出物距,然后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成像特点及应用。

【解答】解: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保持透镜在50cm 刻度线处不动,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 刻度线处,物距为50cm﹣ 35cm=15cm,则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 C 正确。

故选: C。

二.多选题(共 1 小题)

22.( 2018?齐齐哈尔)关于生活中的透镜,下列描述合理的是()A.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B.看电影时,屏幕上的像相对于胶片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一倍焦距

D.生活中用凸透镜矫正近视眼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

【解答】解:

A、放映幻灯片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

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A 正确;

B、看电影时,电影中凸透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 B错误;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必须放在一倍焦距之内,故 C 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以矫正近视眼,故 D 错误。

故选: AC。

三.填空题(共12 小题)

23.(2018?东营)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分析】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

像,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投影片放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

间时,在银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答案为:凸透镜;倒。

24.( 2018?眉山)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

距 f=15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度线处后,应将光屏向右(填

“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分析】当物距等于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f。

【解答】解: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5cm,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20cm 刻线处,此时 u=50cm﹣20cm=30cm,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f;故将光屏向右移动到80cm 时,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倒立的像。

故答案为:右;倒立。

25.( 2018?昆明)图中 a、b 是家里开着灯、隔着玻璃窗拍摄屋外景物的情形,

其中一幅是手机离玻璃窗一定距离拍摄的,另一幅是将手机紧贴在玻璃窗上拍摄的。图 b 中的“灯”并非建筑物上的,而是屋内拍摄者身后的吊灯。手机离玻璃窗一定距离拍摄的是 a 图;图 a 中没有出现屋内吊灯的像,是由于光在玻璃面发生镜面反射。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变大;光在玻璃面会发生镜面反射。

【解答】解:由图可知, a 中的像要小于 b 中的像,这说明 a 中的像距小,物距大,即 a 是手机离玻璃窗一定距离拍摄的;

图 b 中的“灯”并非建筑物上的,由此可知,该灯是虚像,是外面的吊灯发出

的光在玻璃面发生镜面反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 a;光在玻璃面发生镜面反射。

26.( 2018?绵阳)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cm 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屏之间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透镜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cm 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靠近(选填

“”“”

缩小“

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再光屏上得到清晰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先用焦距为 30cm 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

缩小的实像”可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

像变小来确定调节光屏的方法。

【解答】解: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v>2f,即v>60cm,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在焦距为 30cm 的透镜甲的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cm 的凸透镜乙,凸透镜的折光能力增强,不改变蜡烛位置,v>60cm,相当于物远了,则屏上的

像变近、像变小大些,故应减小像距,即应将光屏靠近透镜;

故答案为:靠近;缩小。

27.( 2018?白银)兰州中川机场和西客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识别系统(如图

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 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

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凸透镜,它的焦距应小于50 cm。

【分析】人脸在摄像机镜头前1m 处被拍摄成数码照片,则物距为1m,由于摄像机镜头属于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可判断凸透镜焦距的大小。

【解答】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

已知物距 u=1m,因为 u>2f,所以它的焦距 f <u=× 1m=0.5m,即小于50cm。故答案为:凸; 50。

28.( 2018?成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

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

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

【分析】(1)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增大,像变

大。【解答】解:

(1)如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

凸透镜向左移动,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则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光屏上就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要想在光屏上得到大一些的清晰的像,应

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故答案为:左;右。

29.( 2018?山西)如图甲所示,在圆柱形水杯后面放一张画有箭头的纸条,往

杯中倒入适量水,透过水杯,看到一个箭头改变了方向(如图乙),这是为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抓住影响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征,忽略掉影响这个问题的次要因素:物体的材质等,构建凸透镜模型进行研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定,看到这个方向改变的箭头是放大的实像(选填“实像”或“虚像”)。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分析】(1)凸透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这是主要特征,其它特征包括

材质、透光等,据此解答。

( 2)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和基本练习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1.(1)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f<v<2f。 照相机应用此规律成像。 (2)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v=2f。 (3)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又小于两倍焦距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v>2f。 幻灯机(投影仪)应用此规律成像 (4)当物距等于焦距时(u=f),得到平行光,无法成像。 (5)当物距小于焦距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应用此规律成像。 2.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也是成倒立和正立的像的分界点。 两倍焦距处是成放大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3.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4. 成实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近,像就越大; 成虚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近,像就越小。 5.成实像时,物体向前靠近凸透镜,光屏就要相应的向后移动远离透镜,才能成清晰的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诀: (1)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2)虚则正,实则倒 (3)成实像口诀: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课后作业: 1.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 上. 2.关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 ;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_ 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_ 主光轴.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____ 、____ 的____ 像,根据这个道理制成了____ . 4. 把物体置于凸透镜主光轴上距透镜40 cm,透镜的焦距为15 cm,则物体通过透镜成的像是____ 立____ 的____ 像.若将物体向透镜方向移动了15 cm,则物体的像将向____ 方向移动,同时像变为____ 立____ 的____ 像. 5.幻灯机和电影放映机的镜头是____ 镜,物体应放在____ ,像在____ ,像的性质是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全

“靠近”,则对光线起会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像清晰 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明几点: ① 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时不成像,成实像,成虚像。 f u =f u >f u <② 二倍焦距处是像大小的分界点,时,成等大实像,时,成缩小的实像, f u 2=f u 2>时,成放大实像或放大虚像。 ③ 成实像特点:成实像时,物、像在镜的两侧 f u 2<且倒立,同时,,像变小,,像变大,物像移动方向一致。 ④ 成虚 ↑u ↓v ↑↓v u 像的特点:成虚像时,物、像在镜同侧,且正立、放大,同时,,像变大, ↑↑v u 像变小,像物移动方向也一致。 ↓↓v u ⑤ 成实像时,物、像距离最小值为4倍焦距(即)。 f 4口诀:一焦分虚实,分正倒;二焦分大小;物近(与焦点的距离)像远大,物远(与焦点 的距离)像近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像距大(于物距)像放大,像距小(于物距) 像缩小。 例7: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 大的像。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此透镜方向移动20cm ,则此时蜡烛经该透镜所成的像是 ( ) A .放大的虚像 B .等大的虚像 C .缩小 的实像 D .缩小的虚像 例8、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也能用光屏承接 B 、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D 、实像是实 际存在的像,虚像是实际不存在的像,是人的幻觉形成的 六、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科学探究题 例9: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 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7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 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 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 “幻灯机”或“放大镜”)。 巩固练习: 1.如图8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 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

复习课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教材、教法 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个课时,第 1 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①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③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②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 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①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②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难点:①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②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规律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成像的几种情况(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凹透镜成像光路图规律总结(精.选)

凸凹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总结 实像可用承接物接收到,虚像承接不到,只能眼睛看到。 一、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焦点:平行光线(太阳光)通过透镜后会聚的点,或通过透镜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焦点一般有两个,并且一般关于透镜对称)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光心:透镜的几何中心 *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通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会聚于焦点。 2.通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正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 通过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3.通过光心的光线通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u>2f 2、u=2f f u2 v , = 2= >,f < v f 2< f f u2 在异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异侧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2f>u>f 4、u=f f v f u f 2,2><< 5、u<< 在异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f u = 不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导学案 编写人:审核人:初三物理组学生姓名: 班级: 复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并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判断出凸透镜的焦距以及凸透镜成像的情况 3.能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调节方法 知识储备: 1。回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填写下列表格: 物距u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像距v与 焦距的关系 应用正倒大小实虚 u>2f u=2f—-———f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练习题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练习题 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2.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2厘米时,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 5厘米 B. 10厘米 C. 15厘米 D. 20厘米 3.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7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6.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的主光轴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0cm,则所成清晰的像—定是() A.虚像 B.放大的 C.正立的 D.缩小的 7.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 8.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9.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用它可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有时遥控器并没有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沿某一合适的方向对准墙壁按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 (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速很大 10.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11.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右图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 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1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1.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且像物分处在透镜两侧;生活中具体应用是照相机。 2.fu2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且像物分处在透镜的两侧;生活中具体应用为幻灯机。 3.uf时,初中不讨论此时的像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且像物处于透镜的同侧;生活中具体应用为放大镜。 4.u为无穷大时,即物体离透镜无穷远时(一般将物距远远大于镜头的尺寸或入射光为平行光时就认为物距为无穷大),vf,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极亮极小的亮斑,该亮斑就近似为焦点;生活中常用此方法来测量透镜的焦距。 5.两个特殊点 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而且像物分居在透镜两侧,此点为像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 uf时,不成像,此点为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在解题中的应用1.由焦距、物距判断像距 例1.用一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如果将物体放在距透镜50cm处,移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光屏到物体的距离应在什么范围内? 解析:要求光屏与物体的距离所在的范围,必须知道像距的范围,然后加上物距即可,所以此题转化为求像距的范围。

已知焦距f20cm,又已知u50cm,即u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像距fv2f,即20cmv40cm,所以,光屏到物体的距离D等于uv,即 70cmD90cm。 2.由物距、像距判断焦距 例2.一物体位于距凸透镜80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6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大约在多大的范围内?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u大于像距v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有以下的不等式成立: u2ffv2f12 代入数据为: 80cm2ff60cm2f解得:30cmf40cm 3.由焦距、像距判断物距 例3.将物体放在一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凸透镜27cm 处得到一清晰的像,估算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解析:因为f12cm,而v27cm,所以v2f,即fu2f,因此, 12cmu24cm。 4.根据成像性质判断焦距 例4.一支点燃的蜡烛距离凸透镜20cm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小于实物的清晰像;当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2cm时,在光屏上看到一个大于实物的清晰的像,请判断此凸透镜的焦距。解析:当u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缩小的像(光屏上像为实像),可知:u2f,即: 20cm2f1

中学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

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归率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会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和总结过程。 知识要点梳理: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规律方法指导: 一、要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同学们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2.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 3.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现在,我们利用这三条光线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作法: ①画一直线表示主光轴; ②把透镜放在主光轴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轴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③物体分别放三个位置(u<f、f<u<2f、u>2f); ④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的光线.; ⑤通过焦点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相交于一点; ⑦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这就是物体的像; ⑧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不相交,反向延长,交于物体与透镜的同侧; ⑨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用虚线表示其成的像为虚像,如图所示: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诀一: 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口诀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外。 口诀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三、放大倍数: κ =初中阶段不必掌握,但应知道:①、当ν>μ时,成放大的像;②、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所成的虚像越大。 经典例题透析: 凸透镜的应用 1、在使用照相机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拍摄远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B.拍摄近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C.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把光圈的数值调小 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缩小光圈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一.成像规律 二.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和像的移动方向一样) 三.考点归纳: 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太阳光或远距离的手电筒)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用刻度尺测量出亮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实验器材的摆放顺序:先将凸透镜、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4.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 (1)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2)烛焰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3)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5.成像变化情况: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光屏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 6.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越大;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也越大。(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7.蜡烛燃烧后会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会上升。 8.实验中选择蜡烛的缺点:蜡烛燃烧会变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烛焰会晃动,成像不稳定。改进:选发光二极管,优点:成像更稳定,容易对比大小。 9.发光二极管图案的选择:最好左右不对称,上下不对称。 10.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大,光屏需要远离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原理。 11.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凸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小,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相当于远视眼的原理。

12.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布遮住透镜的一半,则屏上的像是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13.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则人眼在图示位置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14.完成实验后,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透镜。 15.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有大小不变的光斑。 16.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出现大小变化的光斑。 17.如图所示,若光屏上有像,像必定是倒立、缩小、实像。这时候把凸透镜固定,把光屏和蜡烛调换,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实像。(口诀:物近像远像变大,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

光路图解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光路图解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设计理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是光学部分重点和难点,此部分内容的同样是八年级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了成像规律,学生就能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进一步了解,达到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及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一般是通过实验得出相应规律的。有不少同学对这一规律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同学以背的方式强记住了成像规律,时间长了容易遗忘。其实只要同学们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正向(反向)相交而形成的,那么通过从物体的某一点发出的两条特殊光线的光路图,就可以很容易找到这一点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本课通过运用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的方法来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练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所成像性质与物距的关系,能应用光路图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 通过作图,加深对成像大小、倒正、虚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科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过程★ 本节微课我们学习用光路图来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这里要运用到三条特殊的光线,它们是: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 ②过焦点的入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③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下面我们将应用这三条光线中的任意两条来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物体上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经过另一侧的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这两条光线的交点就是物体所对应的像点。这个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实像。可以发现此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所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减小物距,可以看出像距增大但仍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所成像变大但仍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以看出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

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种类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 5 u﹥2f 缩小、倒立的实像f﹤v﹤2f 照相机 4 u=2f 等大、倒立的实像v=2f 3 f﹤u﹤2f 放大、倒立的实像v﹥2f 投影仪 2 u=f 不成像--------- ---------- 1 u﹤f 放大、正立的虚像V﹥f 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物远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透镜应用 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需戴凹透镜调节;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需戴凸透镜调节; 练习题 1、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小明将蜡烛的 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这时在右面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生活中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2、图12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表示凸透 镜的焦点。吴力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株洲天元大桥美丽的夜景,如图13甲、乙所示。结合图12分析可知,拍摄照片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1.成像规律 二.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和像的移动方向一样) 三.考点归纳: 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太阳光或远距离的手电筒)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用刻度尺测量出亮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实验器材的摆放顺序:先将凸透镜、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4.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 (1)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2)烛焰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3)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5.成像变化情况: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光屏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 6.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越大;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也越大。(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7.蜡烛燃烧后会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会上升。 8.实验中选择蜡烛的缺点:蜡烛燃烧会变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烛焰会晃动,成像不稳定。改进:选发光二极管,优点:成像更稳定,容易对比大小。 9.发光二极管图案的选择:最好左右不对称,上下不对称。 10.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大,光屏需要远

离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原理。 11.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凸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小,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相当于远视眼的原理。 12.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布遮住透镜的一半,则屏上的像是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13.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则人眼在图示位置能观察到蜡 烛的像。 14.完成实验后,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 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 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透镜。 15.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有大小 不变的光斑。 16.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出现 大小变化的光斑。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某电视台推出“扫二维码,抢红包”活动.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屏幕上的二维 码(如图)可成像在部的识别模块上实现登录,获得红包.扫描二维码时,下列说确的是() A.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B.摄像头越靠近二维码越好 C.二维码成虚像D.二维码一定成倒立的像 2.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 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围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围 3.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 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确的是()

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 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4.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 5.“共享单车”低碳环保,便于出行,深受市民欢迎.假日期间,小强和爸爸 决定骑单车外出游玩,取车时爸爸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共享单车”的二维码后自动开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 B.单车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骑行时,小强看见树木向后退是以他的自行车为参照物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系统归纳)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常见光学器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彻底了解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规律及物距和像距的对应关系是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关键。下面对成像规律作一总结: 一.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所处位置的变化规律 (1)物体在无穷远处时,像成在焦点上。(无穷远处的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线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 镜折射后过焦点,这个点我们可以认为就是无穷 远处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位置。)(如图1 所示) 实例应用: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利用太阳 光可以近似地看成平行光来确定凸透镜焦距时,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所看到 的亮点就可以认为是太阳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这也是确定凸透镜的焦距比较简便的一种方法。 (2)物体在由无穷远处向二倍焦距处 靠近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由焦点 处向二倍焦距处移动,像是倒立、缩小的实 像,像逐渐变大,但像始终小于物体。(如 图2所示) 实例应用:照相机。当用照相机拍摄远 景时,胶片前移靠近焦点;拍摄近景时,胶片后 移远离焦点。 (3)当物体移动到二倍焦距上时,像也正好 移动到凸透镜另一侧的二倍焦距上,此时像是倒 立、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实像,此时像和物体的距 离最近。(如图3所示) (4)物体在由二倍焦距处向焦点处移动的 过程中,像由凸透镜另一侧的二倍焦距处向远处 移动,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随着物体的移动, 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像同时逐渐变大。(如图4 所示) 实际应用:幻灯机(或投影仪、电影放映机) 将胶片倒插在卡座上,在银幕上可以得到放 大的正立的实像。 (5)当物体移动到焦点上时,像就移动到了无 穷远处。(两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正、反向都 不相交,故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我们可以认 为此时的像在无穷远处)。 实际应用:将点光源放在焦点上,在凸透镜的 另一侧可以得到一束平行光,某些探照灯就是利用 这个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练习与整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复习旧知: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光路图和以下问题: 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3).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2:实像和虚像 (1).实像:而形成的。 (2).虚像:而形成的。 3:概念 (1).物距: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表示。(2).像距:的距离,叫像距,用字母表示。(3).焦距: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表示。(1) 物距满足u>2f,像距满足f

物距满足,像距满足,像的特点,,,像物侧。 1 2 (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3)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练习: 1.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虚像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2.发光体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动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得到的像,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A像距变大、像变大B像距不变、像变小C像距变小、像变小D像距变大、像变小。 3.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必须把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 A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B像距的2倍焦距处 C透镜的焦点与2倍焦距点之间D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 凸透镜成像规律(用作图方式理解) 注意: 1、画两条特殊光线: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折射经过焦点;一条经过光心,过凸透镜 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两光线的交点就是所成的像,不相交则不成像。 2、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一般由反射光线(平面成的虚像)或折射光线(凸 透镜成的虚像)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专题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练习及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专题学案 一、 复习目标 在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条件从而判断出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包括像的倒正、实虚以及放大还是缩小情况),还要学会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实际应用如: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以及人的眼睛、眼镜 二、 知识储备 成_____像;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 无论成什么像,当物体靠近焦点时,所成的像变_______,且像距变________. 二、典型例题解析: (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 例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 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到凸透镜前10cm 处,所成的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等大的虚像 【针对性训练】 1、三个焦距都是20cm 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做了一些简易光学器材,第一个做成了简易照相机,拍摄了墙上的一幅画;第二个做了一台投影仪,演示了一张幻灯片;第三个直接作放大镜使用,观察一只小昆虫,使用过程中,下面对应关系连线正确的是( ) 2、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透镜45cm 处,成的像情况是:( ) A 、放大的实像 B 、缩小的实像 C 、等大的实像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焦距大小的判定 例2.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 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20cm B 、15cm C 、10cm D 、5cm 【针对性训练】 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下表: 透镜 像的性质 甲 放大 倒立 实像 乙 缩小 倒立 实像 丙 放大 正立 虚像 由此表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 A 、f 甲>f 乙>f 丙 B 、f 丙>f 甲>f 乙 C 、f 甲f 丙>f 甲 (三)镜的调节问题 例3、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A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 B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 、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 D 、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例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 1、 2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1、物距(u)大于2倍焦距时 规律:物距(u)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v)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照相机、眼睛、摄像机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 2、物距(u)等于2倍焦距时 规律:物距(u)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v)等于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应用: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测焦距f=u/2=v/2

3、物距(u)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 规律:像距(v)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

5、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 规律: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实虚像。 应用:放大镜,利用放大镜看物体,若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物体靠近焦点位置。

凸透镜成像规律 1.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二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实像 ;一 倍焦距到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 一倍焦距处,不成像;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蜡烛,凸透镜,光屏应尽量保持在等高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只作了解) 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异侧时要带上正负号) 物体靠近凸透镜过程中[2F外→F),像距越来越远,像越来越大,最后靠到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物体远离凸透镜过程中(O→2F外],像距越来越小,像越来越大。 凹透镜成像规律 当物体为实物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为虚物,很复杂,故在此不介绍。 凹透镜与凸透镜的区别 一.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三.成像性质 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正、倒;虚、实;放、缩,起聚光作用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缩小的正立像,起散光作用 凸透镜是折射成像 面镜是反射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复习——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复习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种类及其对光线的作用.,三种特殊光线的光路图。 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3、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镜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复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是问题的能力。. 2.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镜的应用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章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整理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复习。 ●教学难点 凸透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给学生发放课前复习提纲,让学生提前回家将知识梳理归纳,复习回顾。 2、让学生将知识容四个板块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自己将知识提纲充完整,还可以到将黑板上的容写得不全面的容补充完整。 3、让学生将不同板块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回顾。 二、教师指导与学生练习:对于不同板块的容,教师对重点容进行强调、补充,给予适当的对应练习。 1、认识透镜 学生讲解:透镜的种类及对光线的作用。 教师补充:①、提问判别透镜种类的方法,学生总结。

②引导学生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共三种,后两种引导学生得出。 2、三种特殊光线的光路图。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并总结凸、凹透镜的特殊光线的光路图的区别。 传播方向不改变。 ⑴学生总结过后,老师对规律进一步将强理解、记忆,分析形成口诀。

⑵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移动蜡烛分析像的变化与物距的关系。 形成口诀: 2012-2-7蜡烛焰、凸透镜(f=10cm)、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把蜡烛放置距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观察所成像的特点 3、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使蜡烛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再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观察所成的像 4、把蜡烛移近凸透镜,使蜡烛在1倍焦距以内时,又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再观察像的特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系统归纳)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一.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所处位置的变化规律 (1)物体在无穷远处时,像成在焦点上。(无穷远处的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线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 镜折射后过焦点,这个点我们可以认为就是无穷 远处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位置。)(如图1 所示) 实例应用: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利用太阳 光可以近似地看成平行光来确定凸透镜焦距时,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所看到 的亮点就可以认为是太阳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这也是确定凸透镜的焦距比较简便的一种方法。 (2)物体在由无穷远处向二倍焦距处 靠近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由焦点 处向二倍焦距处移动,像是倒立、缩小的实 像,像逐渐变大,但像始终小于物体。(如 图2所示) 实例应用:照相机。当用照相机拍摄远 景时,胶片前移靠近焦点;拍摄近景时,胶片后 移远离焦点。 (3)当物体移动到二倍焦距上时,像也正好 移动到凸透镜另一侧的二倍焦距上,此时像是倒 立、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实像,此时像和物体的距 离最近。(如图3所示) (4)物体在由二倍焦距处向焦点处移动的 过程中,像由凸透镜另一侧的二倍焦距处向远处 移动,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随着物体的移动, 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像同时逐渐变大。(如图4 所示) 实际应用:幻灯机(或投影仪、电影放映机) 将胶片倒插在卡座上,在银幕上可以得到放 大的正立的实像。 (5)当物体移动到焦点上时,像就移动到了无 穷远处。(两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正、反向都 不相交,故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我们可以认 为此时的像在无穷远处)。 实际应用:将点光源放在焦点上,在凸透镜的 另一侧可以得到一束平行光,某些探照灯就是利用 这个原理制成的。 (6)当物体由焦点处向透镜靠近时,从物体上发出的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后变得发散,而在物体的同侧,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可以会聚,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物体移动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也随之变小,但此虚像始终大于物体。

专题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doc

此文件下载后可以自行修改编辑删除2018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一.选择题(共21 小题) 1.( 2018?自贡)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分析】(1)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用 凸透镜进行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v> 2f。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 A、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当 u<f 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A错误; B、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 以,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故 B 错误; C、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 像工作的,所以,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应放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错误; D、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使 光线提前会聚,故 D 正确。 故选: D。 2.( 2018?咸宁)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 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 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 40cm 处移到 20cm 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 像变大。 故选: A。 3.( 2018?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 当蜡烛从如图所 示的 A 位置逐渐移到 B 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 A.像距增大,像变大B.像距减小,像变大 C.像距减小,像变小D.像距增大,像变小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 A 位置逐渐移到 B 位置的 过程中,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 故选: A。 4.(2018?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 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