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有感

最新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有感

最新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有感
最新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有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报告

一、前言

最初我读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完成作业,但是读着读着就发现这本书有它特有的魅力。戈夫曼用朴实的语言,把我们日常生活中潜意识内的东西写了出来,能够研究并准确把我们下意识里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本身就很了不起,更何况,这本书真的很发人深思。这本书的思辨性很强,但是这套理论又很实用。因此,今天我想就这本书来谈点自己的想法。

社会学研究的问题向来都很杂,但是不同的时代的关注点不同。在上个世纪末以前,社会学家关注的重点在社会问题上,属于宏观的范畴;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社会学家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个体之间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面,也就转到了微观的层次上。戈夫曼的“戏剧论”就是影响最大、发展最快的芝加哥社会心理学派的“形象互动论”产物。(戈夫曼的理论被称为“戏剧论”或“印象管理”)

二、内容简介

第一章表演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在人际互动中的一些常见表演。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总是通过行为来表现自己以给人印象。但是这种表现总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行为个体相对比较容易控制的表达,包括各种语言符号或他们的代替物;另一部分是行为个体似乎不慎留意或没有加以控制的流露,它包含在广泛的行动中,是隐含的意义。戈夫曼强调的表演主要是指这一部分,以及对这部分表现加以控制的技巧。戈夫曼在“表演”这一章中谈及的误解表演、神秘化表演、理想化表演以及“前台”装置等等都是日常人际互动中最常见的一些表演。而当这两部分表现发生冲突时,我们

更愿意相信后一种,即人们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因而,如果我们要给别人制造某种印象的话,就要对似乎“未加控制”的流露加以控制,以便让人们产生我们所希望的印象。这就是“印象管理”,或者说,是我们在为别人制造“情景定义”。当然,有时也会出现“表演失误”,这时,作为互动的另一方就会视而不见,使得互动能够进行下去。因此,作为印象管理的表演,在社会互动中时极为基本的要求,也是日常生活中举目所见的现象。

第二章剧班

这一章讲的是如何做好剧班的“印象管理”。“剧班”,是指与个体表演者相对的另一基本表演单位。从字面上来讲,剧班就是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表演单位。但有时戈夫曼也把某种个体表演者称为“个人剧班”。所以,剧班并不是个体表演者的简单扩大。勿宁说,个体表演者表现的是个体表演者的特征,而剧班表现的是被表演的工作的特征。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侧重点不一致。比如夫妻双方在一起表现的就不是各自作为个体的特征,而是家庭关系的特征。而本章所讲的就是如何做好剧班的“印象管理”,从围绕中心这个角度来讲,作为“印象管理”的研究对象,剧班表演也比个体表演更有价值。而且,剧班在观众面前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剧班成员为共同表演一套常规程序需要相互配合及相互一致,从这个方面来讲,剧班表演也同样重要。

第三章区域与区域行为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前台和后台这两个不同区域的特点、在不同区域表演者的行为特征及相互关系。前台指的是表演场合,后台是相对于前台而言的,后台的现实总是与前台表演相矛盾的,而且也理应是相矛盾的。表

演者在后台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掩盖那些不能表现于前台的东西,比如化妆,从前台退入后台,表演者就可以得到休息、放松,以补偿在前台区域的紧张。而且我们应该认识到,后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点,而只是相对于表演场合而言。比如相对于工作场合来讲,家里就是后台,在家里夫妻吵架是正常的,但如果这时突然来了客人,夫妻双方就会暂时休战,家里就变成前台,他们共同表演给客人看。戈夫曼特别指出人们从后台转入前台那一瞬间是如何转变的,这是社会学尤其应该注意的。

第四章不协调角色

“不协调角色”指的是各种冒充的表演者。他们既不是表演者,也不能称为观众。比如某人假装是顾客抢购商品,其实是卖方有意安排的。又比如仆人,他既不属于主人的剧班,但主人也不能把他看成观众的剧班,因此他们能知道很多的秘密。因此,要做好印象管理就要对这些不协调角色特别留意。

第五章角色外沟通

“角色外沟通”是指当两个剧班进行互动时,各个剧班成员在他们分担的正式角色之外所进行的私下沟通和表演。在这一章中,戈夫曼列举了四类角色外沟通,即“缺席对待”、“上演闲谈”、“剧班共谋”和|“再合作行为”。戈夫曼指出,尽管表演者的正式角色表演可能像是对当时情景所做的真实反应,但是他在角色外的“君子协定”决定了这是依情境而作的表演,所以,角色外沟通能够让在场的某些人理解,他仅仅是在表演而已。因为表演者会被卷入到两种情境中去,因此这种情况要仔细管理,以免破坏公开的互动。

第六章印象控制的艺术

在这一章中,戈夫曼陈述了控制印象的一些注意事项。比如防止观众闯入后台;防止遗忘台词;防止表演中不守纪律的现象等等,以及相应的具体手段。如采取保护性措施,使演员忠实于表演,严格维护演出秩序,控制表情和态度;选择合适的剧班成员;限制观众数目和表演时机等等。这些事项和措施在控制印象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三、感想

莎士比亚说“整个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男女不过是这舞台上的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活动场所,一人在其一生中要扮演很多角色”。中国古语也云:“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些都与戈夫曼的观点不谋而合。戈夫曼的理论称为“戏剧论”,认为日常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人人都是表演者,日常生活的过程就是演戏的过程。虽然跟我们惯常的思维不符,但是该理论本身还是有很有新意的,明明阐述的是理论,但可以立刻对照到读者身上,精确的描述与犀利的洞察力常常会让读者拍案叫绝,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他看世界的方式似乎总与常人不同,他留意许多别人不太留意的行为细节。读他的书,感觉处处都有自己的影子。下面就就我感兴趣的方面稍微谈一谈。

就“表演”这一观点来说,虽然我们很多时候意识不到自己是在表演,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扮演一些角色,正是在这种角色中,我们相互认识,并从中认识了自己。我很赞同戈夫曼阐述的“自我”的概念,他说,日常生活就是我们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如果没有镜子,没有他人,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长得是什么样的,同样,也是通过与人交往,通过别人的用符号或非符号的种种反馈,我们才对“自我”的形象有了一个了解。

前段时间,在与朋友聊天的时候,她讲了很多关于她幼时的趣事,我跟另一个朋友就说,为什么我们从小就中规中矩的,没什么好玩的事呢?正好这个时候我想起来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他说,我们总是试图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来给别人制造印象,这应该可以称为表达控制或者“印象管理”。用在这里,我觉得我找到了原因,从小,我们就被家长、亲戚、邻居称为乖乖女,在老师、同学眼里,我们是好学生。为了维持这种好孩子的形象,我们就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每天做的事就是自觉完成好孩子应该做到的一切,比如,主动及时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偶尔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说些讨喜的话;不做出格的事。而且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时候,我们更愿意在他们的面前做完这些事,并得到他们的夸奖。想想,其实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表达控制”的意识了,我们要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别人对我们的印象。放在整个学生群体身上来说,家长总是说学习是给自己学的,我们自己也赞同这个观点。但是有多少人是完完全全真正为自己学的呢,更多的是为了给家长争气,得到老师的认可,还有同学的尊重。其实也是遵循着这个道理。

“前台、后台”这两个词也是很有意思的。它是区域与区域行为中的观点。同时,我觉得前台跟后台是分不开的,这个词跟“剧班”也是分不开的,在我们观念上的前台,总是有众多的表演者,这些表演者构成了一个剧组。后台观众是看不到的。当我们看戏时,剧班所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也只是一幕幕早已经设计好的,并被他们不断排练多次的戏剧,而他们在幕后的换装或者就一个问题的争执,我们是没有机会看到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常常看到的各类社会组织的运行更是如此,组织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目的,必须出演这一场众人参与的戏剧,这场戏剧是合谋已久的,是勿需

言说的,我们却很少能看到成员间真实的那一面:内心的矛盾和想法。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前台和后台是存在着相互转化关系的,没有一个前台或者后台是固定不变的,书中的例子固然举得和贴切,我也想起了电视上的工作场景:老总的办公室,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个典型的例子,上班时间,有他的工作伙伴,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剧班,构成了日常生活中前台。但是当办公室只剩下老总一个人的时候,老总可以暂时放下伪装,放下社会角色,放下表演,这个时候办公室就变成了一个暂时的后台。真是个有趣的发现。而且我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体会:妈妈本来正在训我们,突然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原本乌云密布的脸会变得晴空万里,我们会感慨妈妈的变脸速度之快,其实这个时候她就转换到了前台的状态,表演给客人看。看来生活中处处是实例啊!

有人会说,生活中处处是表演,那么真诚何去何从?到底存不存在?诚然,确实看过这本书之后,这个问题确实会困扰很多人,但是我觉得可以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有句老话说的好“不可不信,不可不信”。一方面,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很真诚的在生活的。我们做的很多事,有的是下意识的表演,这个时候我们就没有在脑子里算计着利益得失,这不可不谓之真诚;有的是有意为之,但那些诸如善意的谎言、认真的工作、热情的交友,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也跟真诚不冲突。另一方面,如果你受到感情的伤害了,可以用戈夫曼的理论来安慰自己:世界本就是个大舞台,别人只是在演戏,看透这一点,就自然而然的不必那么投入。本就是表演,我们是观众,不用那么较真。就会减少自身所受的伤害,何乐而不为呢?只要这个理论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那它就有存在的价值。我很喜欢中国佛家的一句话:“真亦假时假亦真”。真真假假本就是说不清的,大

多数时候表演就是为了演出真诚。比如,一个人很孝顺,这个不是靠说就能说出来的,他肯定会做很多的事让别人看到,继而让别人产生这样的印象。换言之,就是表演出表现真诚的场景。诸如亲手做饭、陪父母闲话家常等,这些有意为之并不妨碍真诚。而且退一万步说我很怀疑人们在多大程度上能意识到自己是在演戏,他们的表演到底刻意到了什么程度,这种刻意其实是很难界定的。如果人们表演得真的很刻意,那么这种表演可能很容易被揭穿。所以在表演中,虚伪性的程度实际上是有限的,另外它极大地受到不同情境的制约。

简而言之,戈夫曼的理论的创新性适用性都很强,我们可以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很多的理论支撑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的理论的主观性也很强,一切都是从人的主观性出发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违背了哲学,哲学要求我们要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相结合,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保育员高级操作技能考核复习提纲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请简述幼儿园日常消毒的内容有哪些? (10分)

常用物品清洁消毒、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空气清洁消毒、手清洁消毒、垃圾及排泄物处理。 ...

2. 请简要阐述保育员全日观察的内容有哪些?(10分)

如发热答:观察幼儿精神状况,面色、食欲,大便性质、次数和睡眠等。幼儿发热时:观察其精神状态、面色、呼吸及其他伴随症状如:呕吐、头痛、皮疹等。

3. 请简要阐述急救的原则有哪些?(10分)

4. 请简述培养婴幼儿文明进餐习惯的注意事项。(10分)

答:进餐定时定位,饮食定量,专心进餐,不偏食,注意饮食卫生,学习餐桌文明。

5. 请简要阐述照料体弱儿进餐的原则有哪些?(10分)

(1)区分体弱儿与正常儿

(2)根据体弱儿的特点进行个别照顾;

(3)循序渐进地养成体弱儿的良好饮食习惯

(4)照顾体弱儿的进进餐需要,但不强迫体弱儿进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