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上好数学练习课

如何上好数学练习课

如何上好数学练习课
如何上好数学练习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

小村小学李萍仙

一、学校现状分析:

1.部分教师觉得数学练习课很难上。

2.部分教师不重视练习课。练习课存在着极大地盲目性和随意性。

3.练习题的设计缺乏深度和综合性,对每组练习题缺乏必要的小结(方法,规律,注意的问题)。

二、练习课的重要性:

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对数学知识的构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讲授新知识后,一般都安排相应的练习课(新课后的练习),每一个单元学习后也要有集中的练习(综合练习),从数量上看,练习课的节数占总授课节数一半以上。

数学练习课其实是学生对新知进行咀嚼——消化——吸收——转化成能量的过程。

从某种程度来说,部分学生不是我们教会的,而是我们通过练习“练”会的。所以说,我们必须重视每一节练习课,提高练习课的质量是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练习课的分类:

练习课一般分为“巩固性练习课”和“综合性练习课”。这两种练习课的形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巩固性练习课较注重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而综合性练习课则较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它们的相同点就在于两者都必须交待清楚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及其要求、对每个环节所要达到的目的要进行及时小结、最后还应该总结评讲。

四、练习课教学原则

1.目的性原则练习课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练习中巩固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沟通哪些知识的联系等,是练习课教学首要考虑的问题,是练习题设计的重要依据。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本组题的练习,你想让学生注意什么问题,掌握什么方法,规律。那么你的练习题的涉及就要有意识地设置有

共性的题目。如六年级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的时候。可设计这样一组练习题:1.某种型号的油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2.一个无盖的圆柱体鱼缸,至少需要多少玻璃?让学生试做,然后交流反馈,会发现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几个面,教师趁机总结,解决表面积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几个面)

有的时候,教师有意识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往里面跳,当他摔倒后,才能唤醒学生的注意,起到一次遭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效果。对一些易混淆的知识,我们有意识将他们设计在一起,采取对比的练习。

2.层次性原则一方面练习安排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和合理的梯度,让学生产生步步登高的愉悦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对优等生的。

3.启发性原则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思路、发现一种规律,不断地受到启发,达到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之目的。也就是说通过一两道题,让学生达到这类题都会解答的目的,掌握此类题的解题方法是我们练习的重要目的。

4.开放性原则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这样的题目对好学生是一种挑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题多解。这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是一种素养的形成。

5.应用性原则。这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练习课的结构

不同的练习课有不同的结构。小学数学一般的练习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为“准备——导练——概括——检测——评价”五个环节,通常我们在课堂上能够实施到第三个环节。具体说明如下:

(一) 准备(5分钟左右)

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目前我们通常有两种形式:一适当安排一组准备题让学生在心理、情感、知识等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

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教师的标题板书一定要具体,不允许只板书“练习课”三个字。

(二)导练(12分钟左右)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组组练习题、或边练边评,或由学生一鼓作气练完后再逐题评讲,达到练习的目的。其间以学生“练”为主,教师的“评”为辅。有些习题让学生做后对一下答案,不必评讲。有些题目需要教师进行强化。为了提高“导练”质量,教师要力求解决好三个问题:

l.设计好练习。做到:围绕重点,精选习题;由易到难,呈现题组;形式灵活,题型多变。不能贪多求杂,练习得有意义,有价值。

2.组织好练习。组织练习是“导练”的实质,“导练”就是有指导、有组织的练习过程。要通过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练习的效率。这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评讲好练习。评讲一般安排在练习后进行,也可安排在练习前或练习中。练习前的评讲,目的是唤起学生注意,提醒学生避免出错,起到前馈控制的作用;练习中的评讲,属于即时反馈,即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指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更多的是练习后的评讲,如果采用题组练习,那么最常用的办法是一组练完毕后教师评讲,再进行下一组练习,以此类推。评讲内容包括:判断练习结果的正误,比较练习过程的异同,评估习题的价值与功能,指出解题的关键与注意点。

(三)概括

解题重要的不是统计做了多少题目,而是是否掌握了一类题的实质,即有无形成基本的解题模式,只有真正掌握了一类题的解题思路,才算掌握了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规律。当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总结和概括出练习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获得有意义的练习成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总结)

(四)检测

学生练习了,教师评讲了,师生又一起概括了,这时就有必要检测一下练习效果。通常选用课本或练习册上的习题进行检测,最好是教师编制(有条件的可以印刷好),课上让学生做。为了确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数量和难度都要控制好,同时设计一些附加题,使做得快的学生可以多做一些题目。力求使

中上生“吃得饱”,中下生“吃得了”,以达到因材施教之目的。

(五)反馈(8分钟左右)

学生检测结束后,应及时反馈练习效果。反馈过程的一般程序如下:

1.教师或学生分析解题过程,核对解题结论。

2.学生自己批改或同桌交换批改。

3.统计检测结果。

4.错的同学订正,对的同学另做思考题。

5.教师抽查部分学生的检测卷,督促其改错。

六、练习课还应培养学生的讲题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做一种新题型时,由于教师事先作了适当的提醒、引领,学生普遍能很好地解答。可是隔一段时间再次遇到同种类型的题目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却又无从下手,无以应对了。因此老师只得再讲,学生还得再练。本以为“熟”定能生“巧”,可往往总是事与愿违。之所以会出现以上情况,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缺少、忽视了讲题能力的训练。有时学生很愿意说出自己所列的算式及答案,却不大敢于讲思路。当教师询问“谁会做这道题”时,同学们会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而当教师追问“谁能讲讲这道题”时,又会“把手放下去。这说明,想的不明白,肯定讲不明白;想的明白也未必能讲明白。因为“讲题”、“表述”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凡是能有根有据讲明白的,其思路必然也是清清楚楚的,有逻辑性的。因此,训练学生讲题的能力,也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好方法。讲题是学生思考和分析的外现的过程。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讲题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讲时,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做呢?

1、学会等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2、主动倾听。教师掌握学生的情况,适时做好引导。

3、延迟判断。让学生去补充,完善,做出评价。促使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动脑思考。

4、教给学生讲题的方法。

以上是我关于练习课一些看法,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能够真正题高我们练习的质量和效率,说得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