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波普艺术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波普艺术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波普艺术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波普艺术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波普艺术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1 前言

在艺术的领域,波普已经造就了一个传奇,经常与众多标签、各种场景下的服饰和各个行业紧密相连,它的影响力覆盖了全球的各个角落。人们在对其市场价值赞叹不已的同时,也对半个世纪前波普的传奇诞生津津乐道。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传奇的起始点,即大约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却发现面前的景象既熟悉又看似陌生。那个时期的波普艺术被赋予太多的名称,而艺术家还不喜欢加诸己身的标签。当时,生活在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国度的英美波普艺术家分享着由艺术伴随的相似文化背景,却又拥有别样的精彩纷呈。

鉴于波普艺术的神话般的发展速度,为将波普艺术思想融入到服饰设计中,本文从下述三方面进行展开。首先,通过对波普概念的诠释,对这门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波普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史及漂洋过海的波普风潮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在脑海中对波普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其次,分析波普艺术从诞生到逐步发展再到广泛流行的过程,看出其对服饰设计中的图案产生了一定指导意义的影响。因而第二部分从不同时期的波普服饰图案在不同层次的服装、配饰等设计中的体现,来表达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波普服饰图案的艺术思想,不仅传递了一种青年文化,更体现了一种时代生活方式。在本文的最后,通过波普艺术图案中的几何图案具体分析,来更好的理解波普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进而体会波普艺术所塑造的时代形象。

2 波普艺术概述

波普艺术来源于英文缩写"POP",属于流行艺术的范畴。它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兴起于相对保守的英国艺术界,并逐步融入中美国的商业进程中,在60年代具有浓烈商业气息的得到鼎盛。在工业化时代,波普艺术的诞生促使某些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设计者借助于波普艺术的表层形式,利用商业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艺术语言,将聚集于富有现代化、商业发达的都市,大中城市的卡通漫画、报纸、杂志,广告、媒体、电视扩大了宣传,发展称为具有明显商业艺术特征和大众文化特点的艺术风格。在此期间形成了“艺术来源于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充分体现在艺术之中”的反传统的艺术观念,波普设计在这种影响中得到了发展。

2.1 波普艺术的含义

“波普”(pop)这个词来自于英语的大众化(popular),由于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常被视为一种流行文化的代表。“波普艺术”这一概念是在1956年由英国的艺术评论家罗伦斯·艾伟(Laurence Alloway)正式提出的。当时波普艺术被理解被称为普普艺术,其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将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有表象的适于大众文化主题,成为通俗文化和艺术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波普艺术是一种西方现代美术思潮,常译为“通俗艺术”、“流行艺术”或者“新写实主义”。波普艺术打破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固定格局的绘图局限形成了冲击,将绘画从现代主义的狭窄圈内得到解放。它作为一个标志,迈开了后现代主义的第一步,成为一个由现代主义转向后现代主义的转折点,其艺术表现形式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艺术(Postmodemism)中势力最大、最为风行、传播最广、最具有影响的。伴随着艺术的发展,其演变成为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其艺术内容素材取自中上流的社会生活形象或偶然事件(如戏剧,歌曲),通过这种主题,逐步反映当时战争过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文化价值观: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反映了积极表现自我,期盼标新立异的迫切心理。在后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内涵:波普艺术是一种艺术家把任何额外存在的物体作为创作载体,并赋予价值的蕴意,以传导给观众最为大众化和最普及化的精神享用的艺术形式。

2.2 波普艺术的起源

波普艺术,亦称为“流行艺术”,萌发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伦敦,50

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的纽约。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英国举行的一次名为“这就是明天”的展览中,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创作的题为《到底是什么使今日家庭

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的作品(见图2.1),直接挪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形象来创作作品,采用印刷拼贴的表现形式,格外引人注目,这件浓缩了现代消费文化特征的作品,便是波普艺术的开山之作。汉密尔顿作为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其艺术观综合展现出体上世纪50年代英国的年轻设计家寻求独特时代气质的愿望。他认为大众生活形成的的都市文化是作为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敢于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还应善于发现通俗文化的本质,利用新材料和新的表达去展示。他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了这一思潮的发展。于1 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惠特彻派尔画廓)上陈列出握有

“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此时在他的影响下,英国产生的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有: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图2.1 到底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

2.3 波普艺术的发展

自1960 年代英国波普艺术成为公共现象以来,它就一直难以定义和归类。早在1966 年,其重要推动者,批评家和策展人劳伦斯·阿洛韦(Lawrence Alloway,1926-1990)就提及“对于英国波普艺术的普遍误解”,而艺术家也纷纷否定对他们的描述。唯一确凿无疑的是,在1950 年代中期至1960 年代之间,英国诞生了一些艺术家,其中相当部分彼此熟识,他们将英国文化融入创作,诞生了一大批令人难忘的绘画和雕塑。用“波普艺术”指代它们似乎过于轻率,该术语常常只和一些关键人物有关联,但无法涵盖其总体的复杂性。

被誉为“波普艺术之父”的汉密尔顿的存在为年轻艺术家提供了信心,也为战后的英国艺术明确了清晰的取向。让这一代人声名大振的是1961 年在伦敦英国皇家艺术协会(RBA)的展览“年轻当代人”(Young Contemporaries),菲利普斯和琼斯机智、鲜艳的作品和同代人的作品挂在一起。被内部认为那是他“离波普艺术最近的一次”,他运用培根那样妙想天开的手法,描绘了丢弃在自己工作室垃圾桶中的Typhoo 茶包。

美国和英国的联系从1950 年代持续到1960 年代。在此期间,产生了美国波普的杰出代表作品《第一个真正的靶子》,这个作品体现了大西洋两岸的的对

中国传统图案在服装上的应用

1引言 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传统图案作为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设计元素,深受世界各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的青睐,并在其服装设计作品中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文章分析了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风格,工艺,特征,传统图案在造型和装饰性方面为我们今天的服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为适应现代消费者的审美情趣,传统图案在服饰上的应用应随时代的变化而转变其形式,让传统图案更广泛的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上,分析传统图案在古代服装上的应用,在少数民族服装上的运用,在戏曲服装上的运用,分析发现传统图案与现代服饰结合的更多可能性,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进行系统的展开和研究,分析其特征,总结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上的设计规律。把握好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上应用的四大因素:设计定位、工艺技术、生产成本、设计视点,最后对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上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探索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上的运用的更多可能行,使传统图案在今天焕发新的光彩,是对传统文化的真正传承。 2中国传统图案与服装相生 2.1传统图案的历史、意义 传统图案是一种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我们祖先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而创造出来一种艺术形式,是指以转喻、谐音等比附的手法,构成具有某种吉利意味的装饰纹样,代表着传统的民风民俗。其构成手法主要有三种,以被表现的图、形、物的名称谐音而成,给被表现的图形物以特定的、大众认可的含义,以及图形之外辅以文字说明。因传统纹样往往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而被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尤以在染织、地毯、陶瓷、雕刻、建筑、服装、首饰等工艺美术用品和喜庆场合应用更为广泛。 中国传统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图案在人类生活初期就已出现,它是人类生活中原始本能的再现,利用装饰语言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其目的是使人更好地生存、更愉快地生活。随时时代的发展变迁,生活条件、生产方式的变化,对美的追求也在变化之中。几千年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各个时代的生活制品及装饰品,这些制品不仅造型优美;而且与其构成一体的装饰图案风格各异,变化多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不同的时代风格,充分显示了创造者的聪明才智及各种不同的风俗民情。了解和研究这些图案,继承其精华,不仅能提高设计者自身的修养和图案创作的水平,而且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具有深远的意义. 2.2传统图案在服装上的运用 图案在服装上的运用,可追溯到人类早期的原始时代。原始人为了御寒、护体、遮羞,用树叶、树皮、兽皮围身。为了美化和表现自己,吸引异性,以及为了图腾、祭祀、巫术的需要,用彩色泥土及兽血纹身、纹面,或划破身体进行“刺青”装饰,或用贝壳、兽骨、牙齿、石子等材料串成饰链进行装饰表现(如图1),这可以看成是图案在服装上的最早起源。随着人类农耕活动的发展,原始人获得了利用植物纤维的知识。在江苏吴县草鞋山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5000年前的葛布残片。这块用扭绞加环绕织发编织出的回纹加条纹暗花的葛布残片,说明了在远古时期,图案作为一种装饰形式,已具体应用于服饰面料之中。传统图案在服装上的运用是随着染织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我们除了在博物馆的古代服饰中,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现代的戏曲服装,甚至在现代的时装上都能看到有传统图案在服装上的运用,(如图2)。

美术鉴赏——著名画作赏析资料

美术鉴赏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哥特式建筑:“哥特式”意思是“野蛮的、乏味的”。起源于十一世纪的法国,在中世纪时被称为“法国式”,其流行于十三、十四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被称为哥特式。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罗马式圆拱,改变了罗马建筑的承重墙模式,以垂直向上的动势为特点,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宽大的窗子上饰以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高耸、轻盈、神秘,是一种宗教建筑审美风格。肋拱的穹隆工程,成肋骨状的穹隆可以建在更复杂的平面上。独立飞券是哥特式建筑的一个关键要素,这种飞券在建筑物的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抵住中殿十字拱的四角起点,承受其侧推力。 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哥特式教堂是建在由城市保护的城市中,它已经不再具有罗马式建筑那样的城堡功能,而有了更宽阔、更高、更明亮的内部空间。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获得一点有限的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现实世界的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其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 2、印象派: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与色的美妙,光与色成为画面唯一主题,轮廓线消失了,严谨的造型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朦胧的光与色,微

妙的色彩变化。其舍弃了在平面上以透视、阴影造成虚构的立体感,只以明确的轮廓线条和强烈的色彩来表现立体感。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3、现实主义:有时又称“写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现实主义在题材上抛弃了新古典主义的神话传说与古代英雄人物、浪漫主义的中世纪传奇、异国情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把眼光指向现实生活,拓展了艺术创作的题材范围。在艺术表现上,它重视自然美和真实美,以追求写实手法为特点,如实地描绘大自然和反映现实生活,倡导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写实是现实主义油画的艺术手法,但现实主义油画比写实有更深刻的内涵。现实主义油画从写实主义的“历史深处”走来,但现实主义油画不能等同于

谈波普艺术对流行服饰设计的影响(doc 9页)

谈波普艺术对流行服饰设计的影响(doc 9页)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

三、拼贴与风格泛化||| 拼贴是波普艺术作品的重要手段,汉密尔顿用图片拼贴手法完成的《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被认为是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波普艺术作品。而波普艺术明星沃霍尔则将这新的艺术手段与观念嫁接到服装设计中,他将纸、塑胶和人造皮等不同质材的面料进行拼凑,使用艳丽大胆的色彩,并在衣服上用丝网印制受波普艺术影响的俗艳的花纹。他的试验对整个20世纪60年代的服装设计产生巨大的冲击,并深刻影响了此后的服装设计。波普影响下的服装设计大量使用拼贴手法,在各个现成元素的拼贴中,服装设计回避了个性与风格,在艺术创造上获得了更大可能性。朋克一族曾提倡自己动手做服装,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DIY(意为自己动手做服装)主义流行,提倡自己进行服饰搭配,谁都可以用拼贴与中和的方法完成服装设计。在服装设计师的作品中,拼贴和综合的手段更是随处可见。亚历山大·麦奎因正是这样一位善于在拼凑嫁接的游戏中创造出新奇的设计师。他超常的想象力以及对各种视觉元素的任意拼凑及协调的超常能力成就了他的名声。麦奎因在1999年春夏发布的一款时装,腰部以上是蕾丝的内衣基本造型,而腰部却用粗犷的皮革,并在皮革上用皮线缝制,腰部以下似乎是只有一半的裤子,裤子的造型很像某一裙角。这三个互不相干的部分以及不同材质和不同服装类型的拼贴,放在一起,有强烈的随意拼凑意味。在1997年的春夏时装发布会上,麦奎因推出了带有印地安图腾意味的系列设计,强调面部的造型,由皮带和竹签构成的几何结构笼罩在头部,展现出令人惊异的超现实的梦幻色彩,而用绸缎以及皮革制作的贴身衣裤则巧妙地分割出流畅的人体曲线。皮带和竹签的饰物带有野蛮和原始的风格,而上衣的绸缎材质却透露着传统的高贵与典雅,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仿佛在梦幻色彩中添加进现实的元素。在1998年春夏的发布会上,麦奎因发布了一组镂刻风格的服装,不拘一格的设计使人更加叹服麦奎因丰富的想象力。人造皮革被雕刻成透空的片断,显得野性与粗放,但整件服装的裁剪却是秉承了精致合体的传统,很好地体现了的形体美,这样矛盾的服装元素被统一并协调起来,是在传统和前卫之间取得了平衡的经典之作。可以看到,在服装设计上,波普艺术的拼贴方式不仅是不同材质的拼贴,更是各种风格、各种流派、各个地区和民族的样式的拼贴。在拼贴与组合中,新的奇妙意味被制造出来。 四、黑色幽默与反讽||| 游戏、无目的、无意义是波普艺术影响下的创作观。为了与传统价值拉开距离,黑色幽默和嘲讽是艺术家们常用的手段。黑色幽默本身不需要严谨的结构和缜密的逻辑,只需要一点点趣味、一点点游戏,偶发与即兴等手法被大量运用。而波普把日常生活等同于艺术的口号,更是带来了服装设计师的随意性,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用在服装设计上。马其诺在1989/1990秋冬的米兰时装发布会上,展示了一件缀满勺子和叉子的时装,而服装的样式又是正统套装,加上这些刀叉显得十分怪诞和斗趣。让·保罗·戈尔捷在2000年春夏发布的米色套装正是对传统西装的戏谑与嘲讽。服装保留了传统西装精致的裁剪和的线型,袖子却仿佛是忘记装上,像一双手套戴在手上。而他的另一款女装采用了男士燕尾服的式样,裁掉袖子,里面搭配了一件随意的白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作品。幽默与毫不在乎的戏谑意味在戈尔捷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的穿着女式夹克和半透明蕾丝衬衫的男性以及拿着烟杆的女性更是对传统服饰的极端挑战。戈尔捷在1989/1990年秋冬在巴黎发布了以拉链装饰为主题的服装系列。这些服装的各个部分之间是断裂的,这些不相关的部分由拉链组成,拉链成了服装的主角,在这些服装上可以看到嘻皮服装风格的影子。而哈姆内特在1997年春夏发布的一款套装也是游戏传统的经典之作,上身是合体的剪裁样式,下身却搭配了一条内裤,嘻哈与风趣的风格离经叛道。在波普艺术将生活等同于艺术的口号的影响下,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添 加进随意的戏谑。 波普影响下的服装设计抛弃了传统的美的标准,抛弃了现代主义的理性至上,将高雅设计与消费、大众、庸俗联系,有着反文化、反传统的特征。同时,它渴望在对各种文化碎片的断简残篇的连接中创造出杰作与奇迹,在破除旧的规范的过程中寻找新的艺术创造的支点,并试图通过感性的设计满足大众消费对感官刺激的需要以及对新奇有趣、轻松好玩事物的需要,可谓是后现代文化精神的另一种表征。

中国传统图案的文化底蕴及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中国传统图案的文化底蕴及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摘要: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传统图案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了解传统图案的风格特点及形成 因素,才能对其继承和创新,并应用到现代服装图案设计中,进一步提高现代服 饰文化。本论探讨了中国服饰文化中的图案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关键词:图案设计;图案纹样;服饰图案 中国拥有56个民族。分布地域的辽阔,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生产方式的 不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传统图案丰富且 有文化意蕴。中国民族图案从形式到内容,从创意到工艺制作都有许多优秀的东 西值得学习和借鉴。对于我们的服装设计师来说,那应该是无尽的宝藏,而这宝 藏正是我们进入世界服装先进行列的文化根基。 一、传统图案元素分析 1.原始服饰图案的发展特色 原始服饰有大量的装饰物,其中有头饰、颈饰和腕饰等,材料有天然美石、 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等,当时恶劣的环境下佩戴这些饰物,不仅是为了装饰, 也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 2.商代服饰图案的发展特色我国的服饰图案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历程,有着悠久的历史。服饰图案据最初考察表明,有文字记载是商代。那时,奴隶主身 着的是带有雷龟纹的服装。图案的装饰主要表现在服装的领口、袖口、前襟、下摆、裤角等边缘处及腰带上;表现形式主要是规则的回龟纹、菱形纹、云雷纹, 而且是以二方连续构图形式来表现的至今,这种二方连续构图形式仍普遍地运用 于服饰图案设计中。 3.周代服饰图案的发展特色 到了周代,随着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纺织业也应运而生,于是出现 了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的刺绣品。人们用它制作服装,于是出现了冕服。从十二 章花纹表现形式和象征意义来看,这些纹样并没有排出当时人们图腾崇拜的心理,同时,也表明人们已不是仅仅把图腾崇拜作为唯一的服饰图案装饰了,而且已能 够运用各种自然界的物象纹样来装饰自己,表现出了奴隶社会人们的审美意识。 4.秦汉服饰图案的发展特色 秦汉的图案以瓦当图案最为精美,瓦当图案以动物、植物、文字符号和几何 纹为多,取材多与吉祥、辟邪有关。服饰图案除了十二章纹样的继续延用外,在 图案造型的选择上,突出了龙、凤的寓意。在服饰图案的表现上,龙、凤纹样不 仅具有了很强的工艺化、装饰化特点,更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在设计上也更加追 求艺术造型的完美性了。综上所述表明,服饰图案的运用经历了最原始的一种蒙 昧美的追求,图腾的崇拜,权力、地位的象征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5.隋唐代服饰图案的发展特色 隋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 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我们 看到的这些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正是画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 保留下来的珍贵形象的资料。唐代的服饰图案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正如五代王 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波普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214247170.html, 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波普艺术 作者:孙琳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13期 摘要:通过分析POP艺术产生的背景以及POP艺术对服装的影响,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的POP时装及当代POP时装的艺术思想。它不仅代表着一种青年文化,更体现了一种生活方式。 关键词:波普艺术;服装;文化 前言 波普 (POP)一词乃英文单词“Popular”(大众化)的缩写,在2O世纪6O年代它并非仅仅指大众享有的文化、艺术、设计、思想等,而更意味着反传统的意识波普,原本的意思主要是象声,开瓶盖,或开枪,突如其来的爆破声响。现在,我们经常所说的波普,主要是指20实际中叶依赖消费社会的文化现象和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艺术创作所具有的特点。60年代成为风行于美国和英国 的主要艺术流派之一。 1 波普艺术的诞生背景 波普艺术最早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英国。但早在40年代,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对摄影等手段用于绘画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从1952年开始,以伦敦当代艺术学院为中心的“独立团体”开始讨论当代技术和通俗表现媒介的有关问题。这个团体包括画家理查德·汉密尔顿、雕塑家爱德华多·保罗齐、批评家劳伦斯·阿洛韦、艺术史家和批评家彼得·雷纳尔·班哈姆等人。这个团体迷恋新型的城市大众文化,共同致力于对大众文化的关注。 2波普艺术在服装中的运用 2.1波普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20世纪中期至21世纪,波普艺术作为流行艺术之一,必然与服装有着关联。 服装的美感乃是时代的产物,而艺术创作同样也受到时代的感召,不同历史时期的服装与艺术作品基本都会呈现出各自的时代特征和审美情趣。每个时期的艺术潮流、艺术风格都会影响到设计领域,很多艺术家也积极参与设计领域从事设计。波普艺术家采用拼贴或者批量复制等 手法,来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这种方法用于现代服装设计特别是大批量规格化的成衣中尤为适用。波普艺术风格的服装本身就是波普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的服装设计师都有波普艺术风格的服装作品。

浅析波普艺术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波普艺术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1 前言 在艺术的领域,波普已经造就了一个传奇,经常与众多标签、各种场景下的服饰和各个行业紧密相连,它的影响力覆盖了全球的各个角落。人们在对其市场价值赞叹不已的同时,也对半个世纪前波普的传奇诞生津津乐道。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传奇的起始点,即大约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却发现面前的景象既熟悉又看似陌生。那个时期的波普艺术被赋予太多的名称,而艺术家还不喜欢加诸己身的标签。当时,生活在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国度的英美波普艺术家分享着由艺术伴随的相似文化背景,却又拥有别样的精彩纷呈。 鉴于波普艺术的神话般的发展速度,为将波普艺术思想融入到服饰设计中,本文从下述三方面进行展开。首先,通过对波普概念的诠释,对这门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波普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史及漂洋过海的波普风潮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在脑海中对波普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其次,分析波普艺术从诞生到逐步发展再到广泛流行的过程,看出其对服饰设计中的图案产生了一定指导意义的影响。因而第二部分从不同时期的波普服饰图案在不同层次的服装、配饰等设计中的体现,来表达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波普服饰图案的艺术思想,不仅传递了一种青年文化,更体现了一种时代生活方式。在本文的最后,通过波普艺术图案中的几何图案具体分析,来更好的理解波普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进而体会波普艺术所塑造的时代形象。 2 波普艺术概述 波普艺术来源于英文缩写"POP",属于流行艺术的范畴。它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兴起于相对保守的英国艺术界,并逐步融入中美国的商业进程中,在60年代具有浓烈商业气息的得到鼎盛。在工业化时代,波普艺术的诞生促使某些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设计者借助于波普艺术的表层形式,利用商业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艺术语言,将聚集于富有现代化、商业发达的都市,大中城市的卡通漫画、报纸、杂志,广告、媒体、电视扩大了宣传,发展称为具有明显商业艺术特征和大众文化特点的艺术风格。在此期间形成了“艺术来源于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充分体现在艺术之中”的反传统的艺术观念,波普设计在这种影响中得到了发展。

浅谈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在服装纹样设计中,二方连续纹样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装饰纹样。研究二方连续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对我们能够灵活的运用二方连续纹样进行服装款式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二方连续纹样;服装设计 一、二方连续纹样概述 1.二方连续纹样的定义与特征。二方连续纹样是以基本纹样为单位纹样,向左右或上下重复排列构成的一条纵向或横向的带状纹样。 采用二方连续纹样作装饰,能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容易取得较满意的装饰效果,这是二方连续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二方连续纹样的结构组织表现出的缓慢、激进、回旋排列形式中的奇数、偶数、顺排、间排、等距和不等距等都蕴涵着不同程度的节奏或韵律。 2.二方连续的纹样组合。二方连续在服装中的单位纹样组合可分为两种形式:具象纹样和抽象纹样的二方连续。具象纹样是运用夸张、趣味化等手法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仿照设计;抽象纹样是完全凭人的想象或感觉自由创作的纹样,这类纹样形成的二方连续可以通过几何线的形状,或是

改变纹样之间的距离使二方连续纹样产生节奏感。 3.二方连续的骨法。二方连续纹样由排列方式、单位纹样、装饰线三个要素组成的。二方连续的排列方式有直、折、曲和综合等,二方连续纹样则依据排列方式加以适当地穿插和配置,当完成图案设计后,形成一条带状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排列方式大致分为7种,如表1-1 二、二方连续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二方连续纹样装饰部位 (1)全身二方连续纹样。在整件服装上使用二方连续 纹样是服装常用的设计形式之一,如毛衣中经常整件服装使用二方连续纹样,它给人的整体感觉比较饱满、充实、丰富。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全身的二方连续纹样,可根据不同的元素组合和结构形式体现出着装者的不同气质。 (2)局部二方连续纹样。局部二方连续多应用于服装 的肩部、袖口、前胸、腰部等位置,也是服装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在视觉上相对全身二方连续饱满度和充盈感会略弱一些,但能体现出服装的简约风格。需要注意的是,在局部二方连续的设计中,要适当地调整图案的排列分布,保持二方连续的图案与服装整体相协调,使整件服装保持一种和谐状态。 (3)点缀二方连续纹样。除了在服装上大面积使用二 方连续外,更多的时候二方连续纹样是作为一种装饰边使用,

我国波普风格图案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研究

我国波普风格图案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研究 陆裕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摘要:波普风格是西方20世纪60年代的艺术趋向的产物,波普风格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尤为突出,诠释波普风格图案的时代价值与引领作用。主要剖析波普风格图案的艺术特质、构成要素和的图案来源。结合近年时装行业行情,运用实例分析波普图案在现代服装中的形式与运用,说明服装图案中的流行样式受到了时代的感召。并且波普艺术已经走进大众的文化与生活中,其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波普风格图案;服装设计;图案设计;反传统 0引言 纵观服装史,可以清晰的发现在服装图案中的流行样式与当代艺术流行的流派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风格一直被经典的延续,有的风格则被时代所融合,融进了新的元素,在服装的图案选用中,设计师们的艺术创作或多或少受到了时代的感召。从每个时期的作品身上都能看出每个时代的艺术潮流与风格。每当一个新的艺术流派的腾空而出,及其容易引发设计师们的头脑风暴进而形成了新的“艺术品”。服装图案的选用常常吸取当代艺术作品的艺术特征。艺术作品的解构、造型、色彩、装饰、拼接等手段都会在服装中所延续。 波普风格一直存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在不同的时期有着它的不同影响和变化。这种风格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它宣扬的是大众化的通俗趣味,设计上强调标新立异的风格,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从而给人们视觉上的一种眼前一新的感觉。正式这种风潮的掀起,在各个领域中,尤其是服装面料上采用波普风格图案特别的繁多。然而,在当代波普艺术已经走进大众的文化中与生活中来,拉近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花样也繁多并在服装图案中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1波普风格在服装中的兴起与发展

《服饰图案设计》教学大纲

《服饰图案设计》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服饰图案设计是广播电视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统设必修课,是从事服装设计及服装生产应用和开发的基础。本课程共10学分,一个学期完成全部教学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服饰图案构成以及服饰图案再创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服饰图案图形生成的基本原理,学会服饰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1.服饰图案设计是服装专业科学中一个比较年轻的分支学科,它的核心内容是服饰图案的构思、构成以及表现。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服饰图案在服装当中应用的最新发展,掌握服饰图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服饰图案图形的构成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求学生熟悉独立纹样、连续纹样的构成和写生方法。 3.服饰图案的概述、基本规律与形式法则、服饰图案的构思是本课程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服饰图案的概念、设计原则、基本规律、形式法则;熟悉服饰图案的构思特点、构思过程,掌握服饰图案构思的方法。

4.服饰图案设计的表现技法、服饰图案色彩的应用是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表现的多种技法。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分为“知识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三个层次,专业技能训练内容分为“了解、学会、熟练”三个层次,授课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工作,操作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总的知识点不能减少。 第二部分学时、教学安排、教材与教学环节等相关要求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35课时,其中课堂授课15学时,专业技能训练10学时,自学及其它10学时,授课教师可根据所带学生水平以及教学设备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课堂授课和专业技能训练的时间,但总学时不得减少。教学内容分为 10章学习内容。学时分配见下表。 章号内容课内学时面授学时专业技能实 践 其它 1 概述 1 1 2 基本规律与形式法则 2 1 1 3 服饰图案的构思--自然形态的写生 2 1 1 1 4 图案造型素材的来源 4 1 1 1 5 图案造型的表现--抽象形态的形成 3 2 1 6 自然型图案的构成 6 2 2 2 7 几何形图案的构成 6 2 2 2

波普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美术文献学课程编码:00412011 考试形式:开卷(开/闭卷)考试时间:分钟适用年级: 2012级学年学期: 2012-2013 -1 考生学号:M12130500023 考生姓名:卢超考生专业:设计学 ----------------------------------------------------------------------------------------------------------- 题目: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研究兴趣,自拟题目撰写一份文献综述。 要求:①文献综述必须包含引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结语和参考文献部分(参考文献部分要分门别类罗列); ②为该研究设计制作PPT一份,连同此文件word版本刻盘上交; ③注意排版规范,布局合理; ④行文逻辑严密,学术用语规范,语句通顺,标点符号准确。

波普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村上隆与草间弥生的设计作品初探 一、前言 1、关于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运动之一,也是20世纪唯一获得大众认可和赞誉的艺术流派。“波普”(pop)一词的原意就是指大众的、通俗流行的。而到今天波普艺术已经是对大众艺术的一种统称。美术史上公认波普艺术的开端是以英国汉密尔顿创作的《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生活如此非凡,如此有魅力?》为标志的。由此,在画面中大量表现消费社会的商品和大众文化中流行符号的绘画艺术均被称为是——“波普艺术”。 在波普艺术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7—1986)。他是美国波普艺术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1962年他应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恰与杰克逊·波洛克所宣称的他“想成为自然”形成鲜明对比。实际上,安迪·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安迪·沃霍尔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他打破了传统架上艺术的绘画方式,通过借助运用大量的现代科技传媒手段,采用多种手法表现对象;重复构成和色调分离是他独特的两种表现风格;沃霍尔引领的波普艺术运动是传统美术向现代设计观念和形式转变的纽带,沃霍尔在波普艺术中的革新和开拓,促进了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和互融性发展。 2、关于村上隆和草间弥生的波普艺术 村上隆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日本艺术家中极具影响力的一位,在日本不仅是一位受到广泛的喜爱的艺术家,也是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的偶像。他强烈意

美术作品意蕴

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2014 年2月24 日 上课时间:2014 年3月 6 日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引发兴趣展示图片《浪子回头》《亲吻婴儿》《面包》创设气氛,触发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小组内欣赏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你是怎样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生气和生命活力的?这些作品的风格丰富多样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足迹,凝聚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对美的追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你能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作品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吗? 二、启发引导阶段 ①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图片。选择题材类型相近而意蕴不同,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中外美术作品,以便于学生进行比较和鉴别。 ②可以用谈话的形式和学生共同讨论,“怎样才算看懂了美术作品”或“应该怎样欣赏美术名作”这样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探究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动机。 ③根据需要,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④引导学生浏览和初步阅读美术作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兴趣,选择一些准备重点欣赏和评述作品。三、欣赏深入阶段 ①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欣赏波普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流派的风格特点,教师围绕作者的感性形象特征比较鲜明的作品,《玛丽莲.梦露》《德国德绍包豪斯学校建筑》、《包裹海滩》《析世鉴—天书》进行情节描述。 组织学生讨论:1、作品给你什么感受?2、作者如何让你产生这样的感觉?3、作者想表达什么?4、你喜欢这件作品吗?引导学生感受与描述作品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特征,从而体会艺术形象所蕴涵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然后,再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

欧普艺术与波普艺术欣赏

By PetrelKing

欧普艺术----起源 欧普艺术(Optical Art)又被称为"光效应艺术"和"视幻艺术",它是继波普艺术之后,在西欧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出现的一种新的风格流派,兴起于西方二十世纪60年代。 首次使用“欧普”(Optical)这一名称是在1965年,当 时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的一次主题为: "眼睛的反应“(The Responsive Eye) 展览会上,陈列出大量经过精心设计,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 的波纹或几何形绘画, 这些作品给参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Optical的意思即视觉上的光学

欧普艺术----特征 这种艺术形式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挑战人类视觉的智力游戏,它通过利用光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科学原理,运用补色、透视、对比等艺术处理,欧普艺术家巧妙地以不同色彩几何图形,创造出引起立体、波动等错觉效果的美丽图案,从而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变幻莫测的幻觉世界。 波纹图案是光效应画家创造幻觉时常用的传统素材和方法。这在中国传统图案中常见。较为典型的是波纹绸上的图案。印制两个完全相同的波纹图案,把它们的位置稍稍相互错开,当波纹绸处于实际的运动状态时,就会出现一种永恒的运动感和变化感。

欧普艺术----代表 欧普艺术几乎同时兴起于欧美各国。其最杰出的代表是法国画家维克托·瓦萨雷里,他从50年代起就开始创作具有运动感和闪烁效果的绘画,成为法国欧普艺术的主流。其他具有影响力的欧普艺术画家有美国的约瑟夫·艾伯斯 (Josef.Albers)和安德鲁基威斯(R.Anuskiewicz),英国的女艺术家瑞利(B.Riley)及以色列的阿格姆(Y.Agam)﹑委内瑞拉的萨图(J.R.Soto)等。 虽然欧普艺术盛行的时间并不是很久,到20世纪70年代就走向了衰落。但它变幻无穷的视觉印象,以强烈的刺激性和新奇感,广泛渗透于欧美和日本的建筑装饰、都市规划、家具设计、娱乐玩具、橱窗布置、广告宣传、纺织品印染,以及芭蕾舞、电视观赏等到多种设计领域,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服装图案设计教案

服装图案设计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服装图案设计_____二方连续 课型:专业基础理论课 课时数:1课时 使用教材:《服装设计基础》(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第五章 授课班级: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2013级 授课教师:李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二方连续的骨架组织形式(散点式、直立式)及设计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 (1)在互动学习中加深对二方连续纹样的认知,学会辨别二方连续纹样骨格类型,初步具有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欣赏和认知二方连续纹样的过程中体会传统图案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提高审美情操。 (2)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对服装设计专业的认知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二方连续纹样的骨架组织形式(散点式、直立式)。 (理由:这两种骨架形式简单易懂,制作过程简单方便,容易掌握,为后面的复杂的骨架形式做铺垫) 三、教学难点:二方连续纹样的在设计中美感整体感的把握。 (理由:学生绘画表现力薄弱,设计中缺少创新,所以在选择图案练习时提供不是很复杂的素材,让学生容易表现,掌握初步的二方连续设计方法)四、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物展示与课本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情景教学法、提问法、点评法。 五、学情分析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共性是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针对2013级一年级学生在服装专业知识、图案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对素描造型能力和色彩技能等绘画表现能力较差的,对所设计的二方连续缺少创新,灵活性不够。 结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课堂练习、自评、师评等多种形式,把课堂学习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学习任务,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学生相互交流,以及教师指导的形式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用具 教师用:尺子、民族服饰实物、多媒体课件及教学设备等。 学生用:铅笔、尺子、拷贝纸、素描纸、图案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美术欣赏论文——浅谈对波普艺术的看法以及

浅谈对波普艺术的看法以及 它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波普艺术的看法以及它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

歌手。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波普艺术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时装艺术学院 学 年 论 文 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姓名:王铭存 班级:B1301班 学号:130601 教师:张茂林 得分:

目录 1 前言 (2) 2、服饰的图案及作用 (2) 2.1服饰图案的类别 (2) 2.2服饰图案的作用及意义 (4) 2.3服饰图案的风格 (5) 3、服饰图案形象的塑造 (6) 3.1服饰图案造型的途径 (6) 3.2服饰图案造型的方法 (7) 4、服饰图案的应用 (7) 4.1服饰图案的构思方法 (7) 4.2服饰图案的创作过程 (8) 5、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1 前言 人类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图案的装饰,尤其是服饰图案的运用最为突出。世界上千千万万的物品,五光十色的装饰,幽雅宜人的环境,都是先作图案的设计,然后根据图案的构想制作和加工完成的。纵观历史可知,图案是随着工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如服装上所用的不同质感的花纹面料;以图案装饰的各种服装;丰富多彩的服饰配件;室内陈设的地毯、挂毯,各种帘幕;色、味、形俱佳的佳肴与果品;建筑物上的浮雕;都市广场的雕塑;园林、草坪;各种家具与家用电器;各种陶瓷与瓷器器皿的造型极其装饰;商品或展品的摆台;书籍装帧;民间剪纸和邮票;各种标志、徽章等等,都有图案的表现,可见图案运用的范围之广。服饰图案是以美化服饰为目的。一般是指服装与服装相配套的附件、配件上的装饰。装饰图案可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织染图案,如各种纹样的服饰面料;另一种是与具体服装构成时,在统一构思下专门设计出的、与之配套的图案,如刺绣图案、编织图案、不同质感的面料图案、不同肌理效果搭配的图案。还有诸如利用装饰线、分割线、各种装饰工艺所体现的图案,与整体效果相映成趣的首饰及配件等等。 2 服饰的图案及作用 2.1 服饰图案的类别 服装及其相配套的附属饰件,如帽、巾(头巾、围巾、手帕)、眼镜(太阳镜)、雨伞、手套、鞋袜等各种饰物统称为服饰。服饰图案可以按艺术形态、装饰手法、工艺形式和构成形式等四个方面内容进行分类。 2.1.1 按艺术形态分 服饰图案从艺术形态上可分为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两种形式。平面图案是指在平面上的装饰纹样。其表现特征是以装饰纹样为重点,包括纹样的造型、组织和色彩。他的表现特征是已具有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为重点,包括立体造型的形态、结构、装饰和色彩。如头饰、各种纽扣;以不同面料制成的立体体花、胸花、领结、穗带、花束等。另,鞋、帽、包、袋、项链、腰带、首饰等也都属于立体图案。

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摘要:服饰语言之一就是图案,服饰的图案在图案艺术中的地位是比较重要的,它作为图案艺术的一部分,是跟随服饰的出现应运而生的,这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既具有一般装饰图案的通性,同时也是以一种特有的美学特征而存在的。服装图案的产生与发展与其服装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相关联,也与社会群众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发展变化密切相联。 关键词:图案服饰图案服装设计装饰特征 服饰与图案的结合是现代服装设计发展的必然性选择。一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是能够深刻体会到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上的作用。正因为服饰图案具有悠久的历史,所以,服饰图案的取材十分丰富、广泛,并且它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表现风格浓烈而独特。它能够将服饰图案的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并且很灵活地表现在服装设计艺术的各个环节。服饰的图案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服装设计领域的创新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图案服饰的范畴具有着丰富的内容 图案在对服饰的装饰上面具有极强的视觉艺术,它是服装设计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图案的产生和运用都是人们具体实际生活中孕育出来的,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图案是将社会实际的生活形象进行艺术的加工,使其抽象成为一件艺术作品之后,具有一定的审美理念,它完全是艺术与实际相结合后的产物。它的产生、应用和发展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对于图案的定义是不能仅仅局限在美学意义的层次上,它的概念具有多领域、多层次的意义。因此,图案服饰的范畴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 服饰图案是服饰的一部分,其主要特点是作为服饰的一个附属品来陪衬服饰。图案自身有强烈的视觉审美效果,将它使用在服装设计之中,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服装设计的整体美学意义,使穿着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产生一种社会文化艺术的美学效果,另一方面也使服装拥有者得到极大的艺术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对服饰图案自身来说,它不但加强了服饰的审美价值,同时它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图案艺术,而是具有很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对服饰图案的探讨与研究对服装设计与服装行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有着重要的影响力。[1] 二、服饰图案的类别与范围丰富多彩 为了给服装增强审美效果,从而促进了服饰图案的产生和发展。实用价值和审美意义二者的相互结合是服装设计的基本原则。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大幅提高,服饰图案已经在服装设计中表现得十分活跃,各种艺术图案层出不穷,而且出现了相当高的频率,表现出了人们对艺术形式多元化和审美理念的追求。从广义来说,图案就是指纹样,在服装设计或者是服装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服饰图案的出现可以说是服装文化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的产生,使服装不但具有自身的实用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它将人们对美的追求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实际上,服饰图案的文化根源就是原始的图腾设计,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应用在服饰上。这些,在古代那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是对神灵的一种崇拜和对美的一种追求,后来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服饰图腾渐渐地渗透到服装上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体现,发展到现在,服饰图案的类别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其范围更加广阔而深远。 服饰图案和其他的装饰图案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它们都共同具有对实物进行装饰的作用,从而提升实物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加深和丰富实物艺术美感的内涵。然而,它们又有着各自的独特之处,服饰图案的服务对象是服装,因此,它的作用具有专一性,用途也比较明确,装饰的手段也是特有的。

《服饰图案》教案汇总

《服饰图案设计》教案 总学时:60学时(共8周,每周8学时) 适用专业:服装艺术设计(专科)(服装设计、服设与管理、服装工程等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图案属于设计类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是造型设计和审美的基础,通过讲授等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图案的基本变化规律和运用,深入了解形式美在图案中的意义,最终能将它运用到实践当中,并创造出更丰富的图案形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课程理论教学将从基础的形式美法则到图案绘画的训练,能把自己的理论知识正确地、完整地表达出来。在课堂讲授中,运用多媒体,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课的理解与掌握;并通过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环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形式美法则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图案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环节的投入,注重色彩、面料和图案的结合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上采用“示范—临摹—创作”的教学方法,,突出创造能力。安排教学时,注重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强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突出实践教学与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三、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课程如服装色彩、款式、平面构成等诸多课程都有内在联系,讲授时应巧妙结合运用;同时又不能偏离主题,明确自己的方向,其他课程内容必要时作为补充加以结合,使学生既能把图案的风格化、艺术化地传达出来,又能将自己的设计观念形象地表达出来。 四、实践要求 根据教师讲授(图例讲解、理论讲解等)、范画示范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实践。熟悉图案与纺织品的流行关系,以及不同图案形式在纺织品上的运用。掌握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组织形式以及图案的形式法则。并进行作品分析、课堂训练与指导、作业点评、布置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