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 肿 瘤

第5章 肿 瘤

第5章   肿 瘤
第5章   肿 瘤

第五章肿瘤

一、填空题

1.肉瘤一般首先多经转移,因为。

2.目前已确知的化学致癌物有种,其中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有、、

、等几类,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主要是。

3.癌是,其镜下特点是。

4.肉瘤是,其组织学特点是。

5.肿瘤间质中出现大量淋巴细胞,说明是,预示其预后较。

6.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是和;恶性肿瘤的主要生长方式是。

7.肿瘤的分级和分期一般用于性肿瘤,分级是根据、及来确定的,一般采用的是级分级法。

二、名词解释

1.腺鳞癌

2.肿瘤异型性

3.恶病质

4.转移

5.交界瘤

6.原位癌

7.间变

8.转移

9.异型性

10.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11.不典型增生

12.原位癌

13.癌珠

14.癌基因

15.肿瘤抑制基因

16.癌肉瘤

三、判断题

1.肿瘤是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去除致瘤因素的作用后此种增生便可逐渐停止。

2.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其分化程度愈高,生长速度愈快,肿瘤的恶性程度愈高。

3.恶性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故凡是恶性瘤细胞都具有其细胞明显不同于来源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4.良性瘤都具有完整的包膜,分界清楚,术后不复发。

5.有的良性瘤亦可呈浸润性生长,但不会发生转移。

6.只有恶性瘤才可能发生转移,但有的恶性瘤绝少发生转移,故凡有转移瘤形成的肿瘤均为恶性瘤。

7.肿瘤的异型性反映的是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其来源组织之间的差异;而肿瘤细胞的多形性反映肿瘤细胞相互之间的形态学差异。

8.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不及时治疗,经历较长时间终将发生癌变。

9.恶性瘤血道转移的最常见部位是肺和肝脏。

10.良性瘤手术切除后不会复发,恶性瘤手术切除后一般都会复发。

11.角化珠仅见于分化较好的鳞状细胞癌,而不见于其他疾病或病变。

12.只要在血管内见到癌细胞或出现癌栓,即可确定癌发生了血道转移。

四、选择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哪项是恶性瘤的主要特征?

A.核分裂象多见

B.细胞多、间质少

C.瘤巨细胞形成

D.浸润性生长和转移

E.出血坏死

2.含有三个胚层组织成分的肿瘤称为

A.间叶瘤

B.混合瘤

C.畸胎瘤

D.错构瘤

E.迷离瘤

3.下列哪项是诊断恶性瘤的主要根据?

A.肿瘤有出血

B.肿瘤有坏死

C.肿瘤的异型性明显或瘤细胞原始、幼稚 D.肿瘤有溃疡形成

E.老年人、进行性消瘦

4.下列哪项肿瘤是恶性瘤?

A.多形性腺瘤

B.甲状腺囊腺瘤

C.成肌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瘤

D.软骨母细胞瘤

E.髓母细胞瘤

5.癌与肉瘤的最主要区别是

A.瘤细胞的分布方式不同

B.组织来源不同

C.肿瘤内血管多少不同

D.转移的途径不同

E.发生的年龄不同

6.Krukenberg瘤的本质是

A.直肠腺癌

B.胃黏液癌

C.卵巢癌

E.肾细胞癌

7.易经血道转移的肿瘤是

A.胃癌

B.绒毛膜癌

C.皮肤鳞状细胞癌

D.乳腺癌

E.食管癌

8.下列哪种肿瘤的恶性型归入癌?

A.乳头状瘤

B.滑膜瘤

C.间皮瘤

D.血管瘤

E.脑膜瘤

9.胃癌的晚期经血道易转移到

A.脑

B.脾

C.骨

D.肺

E.肝

10.原位癌的概念是

A.没有发生转移的癌

B.光镜下才能见到的微小癌

C.无症状和体征的癌

D.不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但未突破基膜 E.早期浸润癌

11.属于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是

A.间皮瘤

B.癌肉瘤

C.黑色素瘤

E.滑膜瘤

12.肺转移性肾癌指的是

A.肾癌和肺癌同时转移到它处

B.肺癌转移到肾

C.肾癌和肺癌互相转移

D.它处的癌转移到肺和肾

E.肾癌转移到肺

13.下列哪项属于癌前疾病?

A.纤维囊性乳腺病

B.慢性浅表性胃炎

C.皮肤瘢痕

D.肺结核球

E.乳腺纤维腺病菌

14.血道转移的确切根据是

A.在远隔器官形成了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

B.血液中发现了瘤细胞

C.瘤细胞栓塞于远隔器官

D.瘤细胞进入了静脉

E.瘤细胞进入了动脉

15.肿瘤性增生与炎性增生的根本区别是

A.有肿块形成

B.细胞生长活跃

C.有核分裂象

D.生长快

E.细胞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

16.某成年女性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活体组织检查见乳头状结构的病变,异型性不大。最可能是

A.甲状腺癌转移

B.鼻咽癌转移

C.肺癌转移

D.食管癌转移

E.喉癌转移

答案:A

17.巴豆油是一种

A.抗癌物

B.致突变物

C.促癌物

D.防癌物

E.致癌物

18.交界性肿瘤是

A.混合笥肿瘤

B.良性瘤的局部恶变

C.癌前病变

D.性质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

E.分化好的恶性瘤

19.淋巴结转移性肿瘤首先出现于

A.中央窦

B.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

C.淋巴结门部

D.边缘窦

E.被膜

20.诊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主要根据是

A.癌巢与间质分界清楚

B.有癌巢形成

C.癌细胞似鳞状上皮细胞

D.癌细胞间可见到细胞间桥,癌巢中出现角化珠 E.癌巢周围有网状纤维围绕

21.平滑肌瘤最常发生于

A.胃、肠道

B.皮下组织

C.腹膜后

D.子宫

E.纵隔

22.腺体发生鳞状上皮化生后恶性变,所形成的恶性瘤称为 A.腺棘皮癌

B.癌肉瘤

C.鳞状细胞癌

D.腺鳞癌

E.腺癌

23.呈浸润性生长的良性瘤是

A.平滑肌瘤

B.纤维瘤

C.血管瘤

D.皮下脂肪瘤

E.骨瘤

24.可产生促性腺激素的癌主要是

A.绒毛膜癌

B.子宫内膜腺癌

C.乳腺癌

D.肝细胞癌

E.神经内分泌癌

25.与EBV有关的人类肿瘤主要是

A.肝细胞癌

B.胃癌

C.肺癌

D.食管癌

E.Burkitt淋巴瘤

答案:E

26.与日本血吸虫病有关的肿瘤是

A.结肠癌

B.鼻咽癌

C.膀胱癌

D.肾透明细胞癌

E.肝癌

27.下列化学致癌物中致癌谱广而强的是

A.氨基偶氮染料

B.真菌毒素

C.亚硝胺

D.多环碳氢化合物

E.芳香胺类

28.某女病人的子宫颈病理组织切片检查结果:黏膜全层上皮均显示不典型增生并癌变;少数腺体有同样改变,但基膜完整。应诊断为

A.子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

B.子宫颈早期浸润癌

C.子宫颈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

D.子宫颈浸润癌

E.子宫颈原位癌

29.诊断肉瘤的主要根据是

A.切面呈鱼肉状

B.青少年多见

C.肿瘤出血、坏死

D.恶性瘤细胞弥散分布,瘤细胞间有网状纤维穿插包绕

E.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有病理性核分裂

30.肿瘤细胞的生长分数主要是指

A.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有比分裂期的细胞的比例

B.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合成前、后期的细胞的比例

C.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合成前期细胞的比例

D.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合成期细胞的比例

E.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处于复制阶段细胞的比例

31.肿瘤血管生成因子中最具有特征性血管生成作用的是 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B.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D.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

E.肿瘤坏死因子(TNF)

32.肿瘤的演进是指

A.细胞的恶性转化

B.恶性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的现象 C.恶性瘤的浸润能力

D.恶性瘤的转移现象

E.瘤细胞亚克隆间的生存竞争

33.下列哪项不是肿瘤?

A.蕈样霉菌病

B.室壁瘤

C.Ewing瘤

D.血管瘤

E.葡萄胎

答案:B

34.下列各项均属癌前病变或疾病,应除外

A.黏膜白斑

B.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C.结肠多发性息肉状腺瘤

D.纤维囊性乳腺病

E.十二指肠溃疡病

35.关于实性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指肿瘤无囊性变,呈实体状

B.实性癌又称单纯癌

C.实性癌的癌细胞异型性大,核分裂象多见

D.实性癌的癌巢呈实体条索状、巢状、不形成腺腔

E.实性癌的恶性程度较高

36.下列哪项癌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A.乳腺癌

B.肺癌

C.肝细胞癌

D.皮肤基底细胞癌

E.胃癌

(二)X型题(多选题,每题可有一至五个答案)1.属于恶性瘤的是

A.精原细胞瘤

B.Ewing瘤

C.乳头状瘤

D.淋巴瘤

E.Bowen病

2.下列哪些符合鳞状细胞癌的特征?

A.多经淋巴道转移

B.可有角化珠形成

C.又可分为硬癌和髓样癌等亚型

D.癌细胞之间可有网状纤维

E.癌巢之间可有网状纤维

3.EBV常与下列哪些肿瘤的发生有关?

A.食管癌

B.肺癌

C.鼻咽癌

D.甲状腺癌

E.Burkitt淋巴瘤

4.属于APUD瘤的有

A.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B.类癌

C.甲状腺髓样癌

D.胰岛细胞瘤

E.嗜铬细胞瘤

5.从组织学上判断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的根据是 A.有无完整包膜和出血、坏死

B.有无角化珠或角化物质形成

C.有无细胞间桥

D.有无浸润和转移

E.癌巢与间质是否分界比较清楚

6.癌的组织学特点是

A.癌巢内癌细胞之间有网状纤维

B.癌巢周围有网状纤维包绕

C.有癌巢形成

D.癌细胞弥散分布

E.癌巢与间质一般分界清楚

7.肉瘤的组织学特点是

A.瘤细胞间有网状纤维穿插、包绕

B.间质少、血管丰富

C.瘤细胞形成巢,巢周围有网状纤维包绕

D.实质与间质的分界不清

E.瘤细胞弥散分布

8.腹膜种植性转移癌可来自

A.肝癌

B.肠癌

C.胃癌

D.卵巢癌

E.膀胱癌

9.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是

A.胃癌和食管癌

B.乳腺癌和甲状腺癌

C.前列腺癌和肺癌

D.肾癌

E.肝癌和肠癌

10.下列肿瘤的发生哪些与病毒有关? A.Burkitt淋巴瘤

B.肝细胞性肝癌

C.鼻咽癌

D.子宫颈癌

E.皮肤基底细胞癌

11.下列哪些肿瘤的发生与激素有关? A.前列腺癌

B.乳腺癌

C.胃癌

D.卵巢癌

E.膀胱癌

12.消化道的癌前病变有

A.慢性十二指肠溃疡

B.慢性萎缩性胃炎

C.慢性胃溃疡

D.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

E.食管黏膜白斑

13.关于间变,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是指交界性肿瘤的病变特点

B.间变性肿瘤几乎都是高度恶性瘤 C.是一种癌前病变

D.指上皮组织的不典型增生

E.指恶性瘤缺乏分化

14.与DNA病毒有关的疾病有

A.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

B.尖锐湿疣和子宫颈癌

C.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

D.乙型病毒性肝炎

E.结肠癌

15.下列哪些是属于癌前病变或疾病?

A.纤维囊性乳腺病

B.胃、十二指肠溃疡

C.黏膜色素斑

D.慢性子宫颈炎

E.慢性萎缩性胃炎

16.下列哪些是肿瘤相关抗原?

A.CEA

B.FDP

C.AFP

D.HCG

E.ADP

17.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效应细胞主要有

A.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B.浆细胞

C.自然杀伤细胞

D.巨噬细胞

E.类上皮细胞

18.下列哪些是肿瘤抑制基因?

A.rb基因

B.ras基因

C.myc基因

D.P53基因

E.sis基因

五、问答题

(一)简答题

1.异型性、分化程度及肿瘤良恶性的关系。2.肿瘤性增生与炎性增生的区别。

3.恶性瘤对机体的影响。

4.简述肿瘤的分级、分期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指出其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5.何谓癌前病变,请列举5种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癌前病变。6.列表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7.试述高分化鳞癌的结构特点。

8.何谓实性癌?简述其病理特点。

(二)论述题

1.腺上皮可形成哪几种类型的肿瘤,并简述各自的形态特点。

2.试述转移瘤的形成及其特点。

3.某患者在查体时发现肺部有一致密阴影,你考虑可能有哪些病变,并简述理由。

4.恶性肿瘤的局部淋巴结肿大是否一定有肿瘤的转移,如果不肿大是否一定无转移,用你所学过的病理知识加以说明。

5.举例说明良恶性肿瘤的区别是相对的。

第16章 恶性肿瘤

第16章恶性肿瘤 一、最佳选择题 1、蒽环类抗生素容易引起急、慢性心脏毒性,可导致左心室功能受损、心衰等,可以采用何种药物预防 A、普萘洛尔 B、辅酶Q C、阿托品 D、硝苯地平 E、维拉帕米 答案:B 解析: 心脏毒性:蒽环类抗生素容易引起急、慢性心脏毒性,可导致左心室功能受损、心衰等。可以采用维生素、辅酶Q进行预防。但是阿霉素等化疗药物引起的心衰用利尿剂及洋地黄可能无效。阿霉素应用剂量超过550mg/m2,心衰发生率为30%;大剂量环磷酰胺(超过1000mg/m2)可能出现急性心衰而死亡;氟尿嘧啶(尤其静脉滴注)可以引起冠脉痉挛、心肌缺血;紫杉醇引起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最常见(发生率30%);多西紫杉醇无心脏毒性报道。 2、适用于静脉推注的抗肿瘤药为 A、甲氨蝶呤 B、阿糖胞苷 C、噻替哌 D、氮芥 E、氟脲嘧啶 答案:D 解析: 静脉给药:①静脉注射:为最常用给药途径,一般用于刺激性药物;②静脉推注:适于给强刺激性药物(如氮芥、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等)。是预防药物外漏、减轻药物对静脉壁刺激的给药方法;③静脉滴注:适用于抗代谢类药物(如氟脲嘧啶、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需将药物稀释后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以维持血液中有效药物浓度。通常维持4~8h或按医嘱。④根据药性用溶剂用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剂有环磷酰胺、博来霉素、喜树碱、亚胺醌、依托泊苷、顺铂。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剂有吡柔比星、卡铂、奥沙利铂。⑤如出现严重静脉炎或化疗药物溶液外溢,应立即停止输液予以处理。 3、临终关怀是对于预期寿命少于几个月的慢病终末期患者的一项特殊疗护项目 A、12 B、10 C、6 D、5 E、3 答案:C 解析: 临终关怀是对于预期寿命少于6个月的慢病终末期患者的一项特殊疗护项目,考虑到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参考台湾的翻译,称为安养疗护。 4、和缓医疗总的原则不包括

第五章肿瘤习题答案

第五章肿瘤习题 一、单选题 1.C 2.D 3.D 4.C 5.B 6.B 7.D 8.B 9.D 10.C 11.B 12.C 13.D 14.A 15.C 16.D 17.C 18.C 19.C 20.C 21.A 22.E 23.B 24.E 25.B 二、多选题 1.ABDE 2.ABCD 3.ABCE 4.ADE 5.ACE 6.ABCDE 7.ACDE 8.BD 9.ACE 10.ACE 三、填空题 1. 各种致瘤因素基因克隆性 2. 实质间质 3. 低低高大 4. 膨胀性外生性浸润性 5. 肺肝 6. 三高分化高低度 7. 原发瘤淋巴结转移血道转移 8. “…瘤”“…癌”“…肉瘤”癌肉瘤 9. 原位癌早期浸润癌 10.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对 7.错 8.错 9.对 10.错 五、名词解释 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2.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与其起源组织的差异,称为肿瘤的异型性。 3.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或自然管道,到远隔组织、器官继续生长的过程。 4.恶病质:是指患者出现进行性消瘦、严重贫血、全身衰竭的状态,多见于恶性肿瘤的晚期,但亦可见于艾滋病、结核病、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 5.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长期存在有可能转变为癌。 6.原位癌:指癌细胞仅限于粘膜上皮层或皮肤表皮层内,但未侵破基底膜者。

第五章 肿瘤

第五章肿瘤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 掌握:肿瘤性增生的主要特征;分化与异型性的概念,异型性形态表现与临床意义;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的扩散;肿瘤命名的一般原则;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和上皮内瘤变的概念;癌与肉瘤的区别。鳞状细胞癌、腺癌; 理解:肿瘤的概念;肿瘤的分级与分期的标准和临床意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常见的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的分级标准及意义;肿瘤的组织结构;乳头状瘤、腺瘤。 了解:肿瘤的大体形态;肿瘤的特殊命名;肿瘤的分类;肿瘤的生长动力学、肿瘤血管生成、演进和异质性;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细胞生长增殖的调控、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环境致瘤因素。遗传与肿瘤。肿瘤免疫。基底细胞癌;间叶组织良性肿瘤;间叶组织恶性肿瘤;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 二、内容要点 肿瘤的概念 肿瘤(tumor,neoplasm)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基因调控失常,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肿瘤性增生的主要特点是①肿瘤性增生一般是单克隆性的,肿瘤细胞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出现形态结构和代谢功能的异常。②肿瘤细胞生长旺盛与机体不协调呈相对自主性生长。③肿瘤生长的持续性,即使致瘤因素去除后仍可继续生长。肿瘤性增生对机体有害无益。 肿瘤的形态 肿瘤的眼观形态往往与肿瘤的发生部位、组织来源及肿瘤的良恶性有关,可以从肿瘤的

形状、肿瘤的大小、肿瘤的颜色、肿瘤的数目、肿瘤的硬度等方面对肿瘤进行肉眼观察和描写。 在显微镜下任何肿瘤都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决定肿瘤的性质和来源及命名;肿瘤的间质主要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对肿瘤起营养和支持作用。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肿瘤的分化是指肿瘤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实质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 肿瘤的异型性(atypia)是指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肿瘤异型性的大小与肿瘤组织分化成熟程度有关,异型性小表示它与正常起源组织相似,肿瘤组织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表示其与正常起源组织差别大,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低。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恶性肿瘤常有明显的异型性。 异型性表现为细胞的异型性和组织结构的异型性,细胞的异型性主要表现为瘤细胞的多形性即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瘤细胞核的多形性即瘤细胞核大、深染核大小、形态不一,出现核分裂增多和病理性核分裂等。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与其正常起源组织细胞相似。恶性肿瘤细胞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是指肿瘤细胞排列紊乱,失去相应正常组织的层次、结构和极向,良性肿瘤组织结构有一定的异型性,而恶性肿瘤组织结构则有明显的异型性。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肿瘤的一般命名原则为:①良性肿瘤的命名:为肿瘤的生长部位和来源组织名称后加“瘤”字;②恶性肿瘤的命名:主要有癌和肉瘤两大类,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其命名原则是在发生部位和来源组织名称后加“癌”字;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

常见肿瘤分期

常见肿瘤TNM分期 食管癌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侵及固有层或粘膜下层 T2 侵及肌层 T3 侵及外肌 T4 侵及邻近结构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转移无法评估N0 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没有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下胸段肿瘤: M1a 腹腔淋巴结转移 M1b 其他远处转移 中胸段转移: M1a 不适用

M1b 非区域淋巴结和/或其他远处转移上胸段肿瘤: M1a 颈淋巴结转移 M1b 其他远处转移

胃癌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上皮内癌未浸润固有膜 T1 肿瘤侵及固有层或粘膜下层 T2 肿瘤侵及肌层或浆膜下层* T2a 肿瘤侵及肌层 T2b 肿瘤侵及浆膜下层 T3 肿瘤穿透浆膜(脏层腹膜),未侵及邻近结构**,*** T4 肿瘤侵及邻近结构**,*** 注:*肿瘤穿透肌层,进入胃结肠或肝胃韧带,或进入大网膜、小网膜,但未穿透覆盖这些结构的脏层腹膜,这种情况肿瘤就为T2,如果穿透了这些结构的脏层腹膜肿瘤就为T3。 **胃的邻近结构包括脾、横结肠、肝、膈肌、胰腺、腹壁、肾上腺、肾、小肠和后腹膜。 ***肿瘤由胃壁延伸到十二指肠或食管,由包括胃在内的浸润最严重处的深度决定T。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转移无法评估 N0 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有1~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2 有7~15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3 大于15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注:*不论切除及检查的淋巴结总数,若所有的淋巴结都没有转移,定为pN0。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没有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第五章肿瘤

第五章肿瘤 一、基本要求1.纤维瘤 二、形态观察指导2.脂肪瘤 (一)上皮性肿瘤(附:转移瘤)3.血管瘤 1.甲状腺腺瘤4.平滑肌瘤 2.卵巢粘液性囊腺瘤5.纤维肉瘤 3.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6.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4.乳腺纤维腺瘤7.脂肪肉瘤 5.乳腺癌8.横纹肌肉瘤 6.胃腺癌9.平滑肌肉瘤 7.原发性肝癌10.软骨肉瘤 8.皮肤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1.骨肉瘤 9.鳞状上皮的癌前病变(三)恶性淋巴瘤 10.鳞状细胞癌(鳞癌)(四)其他肿瘤 11.鳞状细胞癌(鳞癌)1.(恶性)黑色素瘤 12.皮肤基底细胞癌(基底细胞上皮瘤)2.畸胎瘤 13.膀胱移行细胞癌(五)恶性肿瘤脱落细胞学检查 14.肺癌三、专业词汇 15.转移瘤四、相关基础医学课程综合复习参考纲目 (二)间叶组织肿瘤 一、基本要求 (一)掌握肿瘤[1]的有关概念、一般形态,异型性、生长和扩散、分级和分期、与宿主 的相互关系,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命名和分类。 (二)熟悉上皮组织、间叶组织、淋巴组织、神经组织和多种组织构成的各大类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其形态特点、生物学行为特点和有关的癌前病变。 (三)掌握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要点。 二、形态观察指导 (一)上皮性肿瘤(附转移瘤) [上皮性肿瘤[2]的命名原则] 1.甲状腺腺瘤 [腺瘤[3]的好发部位?基本组织学类型?] 肉眼标本为由甲状腺内摘除的肿物,边界清楚、近球形,有完整包膜。剖面:实性,褐色,胶样[原因],可继发囊性变、出血。

镜下-15 低倍镜下,肿瘤有完整的纤维组织包膜[4],包膜内是由增生的甲状腺滤泡形成 的肿瘤。瘤细胞为立方至低柱状腺上皮,细胞核形态比较一致,与正常甲状腺的滤泡上皮细胞无明显区别(即瘤细胞无异型性)。甲状腺的滤泡结构也无异型:比较一致,与正常的甲状腺滤泡相似,也可形似胚胎、胎儿发育期的滤泡结构;滤泡腔内充满粉染的胶质。肿瘤的包膜内无肿瘤细胞浸润,包膜以外可见正常的甲状腺滤泡,并因受肿瘤膨胀性生长[5]的压迫而变扁。 2.卵巢粘液性囊腺瘤[6] [囊腺瘤的好发部位?组织学类型?] 肉眼肿瘤有完整包膜,表面不平,呈现许多大小不等的囊性结节。剖面:多房性,其内壁光滑,房腔(或囊腔)内充满粘液。 3.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7]

肿瘤的概念

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内外致瘤因素长期协同作用下导致其基因水平的突变和功能调控异常,从而促使细胞持续过度增殖并导致发生转化而形成的新生物。 1.肿瘤的异型性 (1)病理学概念肿瘤的异型性是指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其同源组织的正常形态和结构比较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2)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良性肿瘤组织的异型性不明显,一般都与其发源组织相似。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显著,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的主质与间质成分分布紊乱,肿瘤细胞失去了原有的正常排列极向或层次。 (3)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①细胞的多形性 ②细胞核的多形性 ③细胞核浆比例的异常 ④细胞核染色质异常 ⑤细胞内生化、组化特性的异常 ⑥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常 2.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1)肿瘤的分化 分化的概念:原始幼稚细胞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进化为成熟组织的过程,包括组织的结构、细胞的功能、代谢等。肿瘤的分化:表示肿瘤细胞相对成熟程度肿瘤细胞分化越好提示其组织学形态结构与其同源的正常组织越近似;分化差表示其分化幼稚,医药批发甚至完全丧失了同源组织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形态特征。对大多数肿瘤而言,分化程度低一般可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高。 (2)肿瘤的生长:①膨胀性生长②外生性生长③浸润性生长 良性肿瘤多数以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方式为主,形态表现为结节状,界限清楚,包膜完整,不侵袭周围正常组织,一般缓慢生长,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但可对局部器官、组织造成压迫或阻塞。 浸润性生长方式是恶性肿瘤的共性,在体表或腔道可表现为外生性、乳头状、菜花状;浸润性生长的肿瘤无包膜,界限不清,难以确认范围,生长迅速,侵袭性强,浸润周围组织,破坏正常组织器官结构,导致功能障碍。 (3)肿瘤的扩散:①局部浸润②直接蔓延③血型播散 (4)肿瘤的转移:肿瘤细胞可直接浸润组织间隙形成直接蔓延或种植性播散,也可能侵入组织间淋巴管或血管,早期形成脉管瘤栓、区域淋巴结转移,晚期导致远处器官或组织的转移性肿瘤。 3.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生物学特点上是明显不同的。可以从组织分化程度,核分裂,生长速度,生长方式,继发改变,转移,复发和对机体的影响几方面加以区别。 见[表1]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肿瘤的定义: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过程:局部组织的细胞—基因突变—细胞异常增生—新生物—局部肿块 发病机制:肿瘤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参与的过程。 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 1.环境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 2.机体因素 化学致癌 化学致癌物:目前认为凡接触引起人或动物形成肿瘤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目前发现对动物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已达2000余种,其中有些可能和人类肿瘤的形成有关 分类:1。作用分式: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促癌物 2.与肿瘤的关系:肯定致癌物,可疑致癌物,潜在致癌物 ? 1.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后与细胞直接作用,诱导细胞癌变的化学物质。 ? 2.间接致癌物:进入体内经微粒体氧化酶活化,变成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 ? 3.促癌物:能促进其他致癌物诱发肿瘤形成的化学物质 ? 4.肯定致癌物(defined carcinogen)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临床医师和科学工 作者都承认对人和动物有致癌作用,其致癌作用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的化学致癌物。 ? 5.可疑致癌物(suspected carcinogen)具有体外转化能力,而且接触时间和发 病率相关,动物致癌实验阳性,结果不恒定,且缺乏流行病学方面的证据。 ? 6.潜在致癌物(potential carcinogen)是在动物实验中可获得某些阳性结果, 但在人群中尚无资料证明对人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1、化学致癌物的作用点:为细胞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作用:使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 1、累积作用:(summation effect) 是指两种或多种致癌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机体,其复合效应等于单独作用之和2、协同作用:(synergistiic effect) 机体同时暴露于几种致癌物中其致癌作用高于个单独致癌物作用之和 常见的化学致癌物:多环芳香烃类,芳香胺与偶氮染料,亚硝胺类 化学致癌例子。苯胺染料:膀胱癌,烟草:肺癌,黄曲霉素:肝癌 物理致癌 1.电离辐射是最主要的物理性致癌因素 2.放射性同位素:镭、铀、氡等放射性同位素 3.紫外线:皮肤癌,着色性干皮病 病毒致癌 1/3为DNA病毒,2/3为RNA病毒 ?一、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HPV) ?二、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HBV) ?三、EB病毒与鼻咽癌和Burkit肉瘤(EBV) ?四、HTL V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HTL V) 致瘤性DNA病毒

肿瘤样钙质沉着症

肿瘤样钙质沉着症( tumoral calcino sis, TC) 是一种发生于大关节附近, 但并不累及关节滑膜的特发性软组织钙质沉着性疾病。TC是一种很少见的疾病, 又名瘤样钙化症、钙化性胶原溶解、臀石等。1899年由Duret首先描述,1943年由Inclan命名。本病发病原因不明,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钙磷、胆固醇代谢异常; 关节附近胶原纤维对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性钙化; 遗传因素, 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畸形所致,与遗传相关的家族性肿瘤样钙盐沉着症(familial tumoral calcinosis,FTC)。FTC 包含2 种亚型,即分别由GALNT3 基因或SAMD9 基因突变所致,前者多伴有高磷酸血症,后者则无; 外伤因素, 为反复轻微损伤造成局部营养障碍而引起。其他的因素可能还包括红细胞生成素的升高、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等。TC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以10-20岁为多,女性多于男性, 家族性发病者占33%-50%。TC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无明显的性别差异。目前病例报道多集中于黑色人种,在非洲和新几内亚多发,欧洲和北美洲较少。大部分患者健康情况良好,钙沉着部位可出现肿胀、疼痛、被覆皮肤溃疡、瘘管形成或局部有白垩样物质流出。 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 病灶处存在大量壁菲薄、通透性高的毛细血管, 血液往复循环于其中时携来丰富的钙及磷酸根离子; 免疫组化显示病变钙化灶边缘的组织细胞样细胞源自中胚叶, 为前骨母细胞, 其主要产生碱性磷酸酶而不产生有机的骨基质。因而在局部促成大量钙质沉着, 但无骨化改变。 Slavin等按照临床表现将TC 患者分为3 种类型:(1)患者在20岁前出现多发性病变。部分患者血磷酸盐轻至中度升高,还可出现1,25 二羟基维生素D3 升高。病变多位于大关节附近,表现为皮下缓慢性生长、质地坚韧的钙化性肿块,常与其下的筋膜、肌肉或肌腱紧密相连,但不累及骨和关节。此型可认为是先天性钙代谢异常,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发生的倾向。(2)患者发病年龄范围很大,无高磷酸盐血症,但是血清钙盐可升高。(3)病变为继发于肾功能衰竭、各型结缔组织病、进行性骨干发育异常或唐氏综合征等疾病,患者常伴有高钙血症或高磷酸血症。 病理上将TC 分为活动期和静止期, 呈多囊性或实性, 前者囊壁及间隔内衬肉芽组织, 后者仅有纤维组织和胶原纤维构成。T C 的病理特点为成纤维组织和胶原纤维组成的包膜内, 填充乳白色石灰样糊状钙化沉积物及淡黄色乳糜状液体, 囊内见大小不等的钙化灶, 囊壁可见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X线检查是诊断TC的基本方法, 其表现为关节旁关节伸侧软组织中, 呈大小不一的钙化结节集结而成的分叶状团块, 呈“卵石样”,“桑葚状”,范围较广者可呈“流注状”;病变一般不累及邻近关节或骨骼。CT 与X 线平片表现一致, 但CT 对病变部位、形态及范围的显示更为全面, 能清楚显示病变与邻近关节及骨骼的关系。MRI具有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的功能, 可根据信号判断组织成分; 由于肿瘤主要由纤维包膜包裹的钙化沉积物及淡黄色乳糜状液体组成, 内有纤维间隔,因此T1WI 肿瘤呈不均匀低信号, T2WI 呈不均匀高信号; 肿瘤包膜呈长T1 、长T2信号。MRI对观察肿瘤边缘及肿瘤与关节、骨骼的关系价值大, 能多方位显示病变不累及关节或骨骼, 对诊断有较大帮助。 肿瘤样钙质沉着症是由于多部位的羟磷灰石结晶组成的以关节周围钙化的软组织肿块为特征性的疾病、多数与磷酸过高所致的异常磷酸盐代谢有关,通常发生于肩髋等大关节。特发性肿瘤样钙质沉着症有家庭倾向,多见于肾病患者,继发性钙质沉着症的鉴别诊断,包括骨肉瘤、软骨肉瘤及滑膜肉瘤的软组织钙化和骨化,也包括良性软组织肿块中的营养不良和代谢所致的钙化或骨化,也可伴随临近的骨侵蚀,但硬皮病易累及手部,而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特征性X线表现,即在肿块中发现不规则分叶状肿块被纤维分隔,形如鹅卵石或“鸡笼”样表现。但其他疾病,如硬皮病的肿块亦呈分叶状,导致了肿瘤样钙质沉着症与其他疾病鉴别上的困难。 本病的治疗方法是彻底切除病灶, 特别是彻底刮除位于松质骨内的钙化物质, 以防术后

第五章肿瘤

第五章肿瘤 一、名词解释 1. 硬癌(scirrhous carcinoma) 2. 类癌(carcinoid) 3. Ewing瘤 4. Hodgkin淋巴瘤 5. 间变(anaplasia) 6. 异型增生(dysplasia) 7. 交界瘤(borderline tumor) 8.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itic syndrome) 9. 黑色素瘤(melanoma)10. 绒毛膜细胞癌(choriocarcinoma) 11. 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 12. Kaposi肉瘤13. Krukenberg 瘤14. Wilms瘤15. 异型性(atypia)16.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17. 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18. 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 19. 角化珠(keratin pearl) 20. 畸胎瘤(teratoma) 二、A型题 1.下列各项中哪项不属于区别良恶性肿瘤的要点? A.肿瘤的组织结构 B.生长方式与生长速度 C.复发与转移 D.压迫与阻塞 E.生长速度 2.肿瘤恶性程度的高低取决于: A.肿瘤体积的大小 B.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 C.肿瘤的生长速度 D.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E.肿瘤发生的部位 3.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异型性? A.核数目不一 B.核肿胀,核膜不清 C.核染色质分布不均 D.核大小不等,核畸形 E.病理性核分裂象 4.根据以下哪项确定是肿瘤? A.外观形状 B.形成肿块 C.增大速度 D.蔓延扩散 E.组织异常增生 5.肿瘤性增生的主要特点是: A.增生旺盛

肿瘤 名词解释

1.肿瘤(neoplasm,tumor) :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多数肿瘤表现为肿块。 2.外生性生长:良恶性肿瘤都可。发生在体表、体腔或管道器官的表面。只向表面生长—良性。向表面生长,同时向内生长—恶性。 3.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瘤的生长方式。瘤细胞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内。无包膜、界不清、固定,难切净,易复发。 4.癌性溃疡:外生性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肿瘤中央血液供应相对不足,肿瘤细胞易发生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溃疡,称为癌性溃疡。 5.异型性(atypia):肿瘤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6.间变性肿瘤:肿瘤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往往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几乎都是高度恶性肿瘤。 7.肿瘤的实质(parenchyma):指肿瘤细胞,决定着该肿瘤的命名、性质、形态结构和生长方式等。 8.肿瘤的间质(mesenchyma,stroma):指结缔组织、血管、免疫细胞。结缔组织、血管: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加速肿瘤生长。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代表机体抗肿瘤反应。肌成纤维细胞:收缩、产生胶原和限制肿瘤细胞扩散。 9.肿瘤的生长分数(growth fraction):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复制阶段(S 期)的细胞比例。 十G 2 10.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肿瘤细胞分裂繁殖为两个子代细胞所需的时间。 11.肿瘤的转移(metastasis):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的肿瘤。通过转移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性肿瘤或继发瘤,原发部位的肿瘤称为原发肿瘤。 12.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至器管表面,瘤细胞脱落种植(也可人为种植)在体腔内各器官表面,继续生长形成多数转移瘤。 13.克鲁根勃格瘤(Krukenberg瘤) :胃、肠道的粘液性腺癌种植性转移至卵巢。 14.医源性转移:由于手术操作等原因导致肿瘤细胞脱落形成的种植性转移。 15.肿瘤的演进(progression):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的现象,可表现为生长速度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 16.肿瘤的异质化(heterogeneity):肿瘤生长过程中,由于附加基因突变形

第5章 肿 瘤

第五章肿瘤 一、填空题 1.肉瘤一般首先多经转移,因为。 2.目前已确知的化学致癌物有种,其中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有、、 、等几类,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主要是。 3.癌是,其镜下特点是。 4.肉瘤是,其组织学特点是。 5.肿瘤间质中出现大量淋巴细胞,说明是,预示其预后较。 6.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是和;恶性肿瘤的主要生长方式是。 7.肿瘤的分级和分期一般用于性肿瘤,分级是根据、及来确定的,一般采用的是级分级法。 二、名词解释 1.腺鳞癌 2.肿瘤异型性 3.恶病质 4.转移 5.交界瘤 6.原位癌 7.间变 8.转移 9.异型性 10.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11.不典型增生 12.原位癌 13.癌珠 14.癌基因 15.肿瘤抑制基因 16.癌肉瘤 三、判断题 1.肿瘤是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去除致瘤因素的作用后此种增生便可逐渐停止。 2.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其分化程度愈高,生长速度愈快,肿瘤的恶性程度愈高。 3.恶性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故凡是恶性瘤细胞都具有其细胞明显不同于来源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4.良性瘤都具有完整的包膜,分界清楚,术后不复发。 5.有的良性瘤亦可呈浸润性生长,但不会发生转移。 6.只有恶性瘤才可能发生转移,但有的恶性瘤绝少发生转移,故凡有转移瘤形成的肿瘤均为恶性瘤。 7.肿瘤的异型性反映的是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其来源组织之间的差异;而肿瘤细胞的多形性反映肿瘤细胞相互之间的形态学差异。 8.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不及时治疗,经历较长时间终将发生癌变。 9.恶性瘤血道转移的最常见部位是肺和肝脏。 10.良性瘤手术切除后不会复发,恶性瘤手术切除后一般都会复发。 11.角化珠仅见于分化较好的鳞状细胞癌,而不见于其他疾病或病变。 12.只要在血管内见到癌细胞或出现癌栓,即可确定癌发生了血道转移。 四、选择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哪项是恶性瘤的主要特征? A.核分裂象多见 B.细胞多、间质少 C.瘤巨细胞形成

肿瘤的研究与分析

题目:肿瘤的研究与分析 作者:杨冯 单位地址: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摘要:肿瘤(tumor ,neoplasm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在欧美一些国家,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而居第二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之城市人口比例逐年增高,城镇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相当普遍,如果不采取积极的宣传教育措施,恶性肿瘤的危害性还将日益增加。我国最为常见和危害性严重的肿瘤为肺癌、鼻咽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及淋巴瘤等。特别是肺癌发生率近年来有明显的增加,值得重视。这些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及其防治,均应为我国肿瘤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治疗 病症 前景 正文: (一)定义: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 (二)分类:1.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而癌症即为恶性肿瘤的总称。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癌) 生长缓慢 有包膜,膨胀性生长,摸之有滑动 边界清楚 不转移,预后一般良好 有局部压迫症状,一般无全身症状 通常不会引起患者死亡 生长迅速 侵袭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粘连,摸之不能移动 边界不清 易发生转移,治疗后易复发 早期即可能有低热、食欲差、体重下 降、晚期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发 热等 如不及时治疗,常导致死亡

2.根据患病部位及原因的不同,又将肿瘤进行了分类。 肿瘤分类举例 组织来源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一、上皮组织 鳞状上皮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癌 腺上皮腺瘤腺癌 移行上皮乳头状瘤移行上皮癌 二、间叶组织 纤维结缔组织纤维瘤纤维肉瘤 纤维组织细胞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脂肪组织脂肪瘤脂肪肉瘤 三、淋巴造血组织 淋巴组织淋巴瘤 造血组织白血病 四、神经组织 神经鞘膜组织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肉瘤 神经鞘细胞神经鞘瘤恶性神经鞘瘤 胶质细胞胶质细胞瘤恶性胶质细胞瘤 五、其他肿瘤 黑色素细胞色素痣黑色素瘤 胎盘滋养叶细胞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 中全能干细胞畸胎瘤恶性畸胎瘤 (三)“癌症(肿瘤)”词的由来及演变: 癌症这个词最早是由希腊的一位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0年)提出的,他被誉为“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用“carcinos”和“carcinoma”来描述非溃疡性和溃疡性的肿瘤。 癌”字开始具有现代意义,最早是在1792年日本大槻玄泽的《疡医新书》。在该书中“癌肿”用来翻译荷兰语kanker。但到了1915年,松井简治在《大日

病理学第五章肿瘤

第五章肿瘤 肿瘤(tumor)机体局部组织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在基因水平上变异,发生恶性转化,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称为肿瘤 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它反映分化程度高低,是确定肿瘤良、恶性的组织学依据。 瘤细胞异型性的特点(胞核的多形性常为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 大:瘤细胞大;核大;核仁大。 多:瘤细胞和核多形性;核多;核仁多;核染色质多;核分裂多。 怪:瘤细胞和核奇形怪状。 裂:病理性核分裂。 1.异型性越大,成熟程度和分化程度就越低0 2.肿瘤的结构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空间排列方式上与相应正常组织的差异称为肿瘤的结构异型性。 简述异型性、分化程度及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⑴肿瘤的异型性为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⑵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为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⑶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分化程度愈低,则肿瘤更倾向于恶性,反之则很可能为良性。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肿瘤的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侵润性生长 肿瘤的扩散(spread):系指恶性肿瘤不限于发生部位生长,可侵入到邻近或远处组织生长,即蔓延及转移。 直接蔓延(direct spread):指癌瘤细胞连续浸润性生长到邻近组织或器官,如肺癌侵入胸腔,子宫颈癌侵入膀胱或直肠。 浸润(invasion)::指癌瘤细胞可突破基底膜向邻近间隙象树根或蟹足样生长,是恶性肿瘤的生长特点。 转移(metastasis):癌瘤细胞从原发部位(原发瘤)分离脱落侵入一定的腔道(淋巴管、血管、体腔)被带到另一部位,并生长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 转移的主要途径:(1)淋巴道转移(2)血道转移(3)种植性转移 种植性转移:1.指体腔内器官(腹腔、胸腔、脑部器官)的恶性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

髓内肿瘤与髓外肿瘤

髓内肿瘤和髓外肿瘤的判断和定位(图/文) (2011-01-13 23:49:36) 脊髓内肿瘤和脊髓外肿瘤不是一个少见病,临床工作中常需根据患者的痛温觉的进展变化去区别是髓内还是髓外肿瘤。 学好基础解剖就一清二楚了。 图1 脊髓横断面模式图图2 脊髓横切面示意图

从图1中 可以看到,位于 脊髓白质外侧 索的前半和前 索中有一组纤 维束叫脊髓丘 脑束,是专门传 导人体痛温觉 和粗略触觉冲 动的,向颅侧经 脑干止于背侧 丘脑(见图3)。 从图3可 以看到,躯干 四肢的痛温 觉从皮肤感受 器-→经传入神 经-→同侧脊髓 后角的固有神 经核-→上升 1-2个节段(或 边上升边交叉 到对侧)-→经 前连合-→对侧 侧索形成脊髓 丘脑束-→上行 止于丘脑外侧 核-→由此处的 第三神经元发 出纤维经内囊 后肢丘脑辐射 上升-→到大脑 皮质中央后回 的感觉区,从而感知痛温觉。 从图2中可知,脊髓丘脑束内的纤维排列是有定位规律的,从内至外分别是颈胸腰骶(CTLS),所以,当为脊髓外肿瘤时,肿瘤对脊髓的压迫首先是出现骶腰神经分布区的痛温觉障碍,并随肿瘤的发展逐步影响到胸和颈,也就是说痛温觉障碍的进展是自病变节段由下向上发展。相反,当为髓内肿瘤时,痛温觉障碍的进展是自病变节段由上向下发展。 肿瘤的定位:肿瘤位于痛温觉缺陷平面上升1-2个脊髓节段的对侧,因为痛温觉障碍的平面是反映在肿瘤向下1-2个脊髓节段的对侧。比如一患者感觉左侧脐部(为T10平面)痛温觉障碍并逐渐向上发展,

说明肿瘤为髓外肿瘤,而且位于右侧胸髓8平面,根据脊髓与椎管的对 应关系定位于胸椎6-7的椎管内右侧的脊髓 外。图3 痛温觉传导通路

第五章肿瘤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病理学(理论)教案 系部:护理系 任课教师:卢军霞 教师职称:讲师 授课对象: 15护理班 课程学时: 60学时 学年学期: 2016-2017-1学期

第 8、9 次课学时 4 工作任务名称机体各组织和器官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的变化 授课题目(章,节)第五章肿瘤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研讨课□习题课□复习课□其他□ 教学目的: 1、掌握肿瘤的基本定义、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表现; 2、熟悉描述肿瘤的基本术语; 3、了解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我国肿瘤的发病趋势; 4、掌握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5、熟悉肿瘤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6、了解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7、自学肿瘤流行病学的发展,循证医学与肿瘤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手段: 多媒体讲授,板书、启发式、提问式讲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纤维素性炎、假膜性炎、化脓性炎、脓肿、蜂窝织炎、溃疡、窦道、瘘管、炎性肉芽肿、炎性息肉、绒毛心等概念 难点:纤维素性炎、假膜性炎、化脓性炎、脓肿、蜂窝织炎、溃疡、窦道、瘘管、炎性肉芽肿、炎性息肉、绒毛心等概念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补充内容时间分配 旧课复习:什么是炎症?炎症的分类,临床上常见的炎症病例 新课导入: 本次课利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从解剖病例着手提出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由浅入深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病例 患者,女性,15岁。 1年前开始出现左大腿间歇性隐痛,后转为持续性疼痛伴局部肿胀。半年前不慎跌倒,左下肢不能活动。查体:左大腿关节上方纺锤锤形肿胀。X 线:诊断为左股骨下段骨质溶解,病理性骨折。经牵引治疗无效行截肢术。病理检查:左股骨下段骨皮质和骨髓腔大部分破坏,代之以灰红色、鱼肉样组织,镜检肿瘤细胞圆形、梭形、多边形。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细胞弥漫分布,血管丰富,可见片状或小梁状骨样组织。患者截肢后愈合出院并予随访。出院后4个月出现胸痛、咳嗽、咯血,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截肢局部无异常。 思考与讨论 1.患者左大腿肿块属什么性质病变?请根据病理特点做出诊断。 2.局部疼痛和病理性骨折是怎样发生的,截肢术后4个月,出现胸痛、咳嗽、咯血又如何引起的?5分钟10分钟40分钟

常见肿瘤TNM分期标准

鼻咽癌2008中国临床分期标准 鼻咽癌2008分期UICC分期(第6版,2002) T1 局限于鼻咽肿瘤局限于鼻咽腔 T2 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肿瘤侵犯软组织 T2a 肿瘤仅侵及口咽和/或鼻腔 T2b 有咽旁侵犯 T3 侵犯颅底、翼内肌;肿瘤累及骨质和/或副鼻窦 T4 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肌间隙、颅内(海绵窦、脑膜等)颅内受侵和/或累及颅神经、颞下窝、下咽、眼眶或咀嚼肌间隙 N0 影像学及体检无淋巴结转移证据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N1 单侧、锁骨上窝以上淋巴结最大径 ≤6cm N1a 咽后淋巴结转移 N1b 单侧Ⅰb、Ⅱ、Ⅲ、Ⅴa区淋巴结转移且 直径≤3cm N2 双侧Ⅰb、Ⅱ、Ⅲ、Ⅴa区淋巴结转移,或直径>3cm,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N2 双侧、锁骨上窝以上淋巴结最大径≤6cm N3 Ⅳ、Ⅴb区淋巴结转移 N3a 淋巴结>6cm N3b 锁骨上窝淋巴结 M0 无远处转移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颈部以下的淋巴结转 移) 有远处转移 Ⅰ期T1N0M0;T1N0M0; Ⅱ期T1N1a~1bM0,T2N0~1bM0 ⅡA期:T2a N0 M0 ⅡB期:T1-2 N1 M0,T2b N0 M0 Ⅲ期T3N0~2M0,T1~2N2M0 T1-2 N2 M0,T3 N0-2 M0 Ⅳ期 Ⅳa期:T4N0~3M0,T1~3N3M0 ⅣA期:T4 N0-2 M0 Ⅳb期:任何T、任何N和M1 ⅣB期:任何T,N3,M0 ⅣC期:任何T,任何N,M1 2002年AJCC下咽癌TNM分期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下咽的一个解剖亚区并且最大径≤2cm

肿瘤学常见概念

肿瘤学常见概念 1.5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系指某种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 意义: 用五年生存率表达有其一定的科学性。 某种肿瘤经过治疗后,有一部分可能出现转移和复发,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肿瘤进入晚期而去世。 转移和复发大多生在根治术后三年之内,约占80%,少部分发生在根治术后五年之内,约占10%。 所以,各种肿瘤根治术后五年内不复发,再次复发的机会就很少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种癌症的疗效。 术后五年之内,一定要巩固治疗,定期检查,防止复发,即使有转移和复发也能及早治疗。 另外,也有用三年生存率和十年生存率表示疗效的。 2.完全缓解(CR: Complete response)是指所有的瘤块以及肿瘤的临床表现完全消失且持续至少1个月; 3.部分缓解(PR: Partial Response)是指可测量的肿瘤垂直两直径的和较基线缩小50%并持续至少1个月; 4.进展(Progression)是肿瘤垂直两直径的和较最低值增加25%,或出现新的肿瘤或可评价的疾病有明显的进展。

5.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定义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疾病复发或由于疾病进展导致患者死亡的时间。 该指标也常作为抗肿瘤药物II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 某些情况下,DFS与OS相比,作为终点比较难以记录,因为它要求认真随访,及时发现疾病复发,而且肿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也很难确定(16)。 肿瘤患者常有合并症(如,心血管病),这些合并症可能会干扰对DFS的判断。 并且,肿瘤患者常死于医院外,不能常规进行尸检。 6.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定义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 该指标常常被认为是肿瘤临床试验中最佳的疗效终点。 如果在生存期上有小幅度的提高,可以认为是有意义的临床受益证据。 作为一个终点,生存期应每天进行评价,可通过在住院就诊时,通过与患者直接接触或者通过电话与患者交谈,这些相对比较容易记录。 确认死亡的日期通常几乎没有困难,并且死亡的时间有其独立的因果关系。 当记录至死亡之前的失访患者,通常截止到最后一次有记录的、与患者接触的时间。 7.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的定义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的时间。 使用TTP的潜在优点包括: 与使用生存期终点相比,其所需的样本量比较少,且随访时间比较短。 另外,如果存在交叉疗效,那么TTP的差异不会被第二种治疗所掩盖。

髓内肿瘤与髓外肿瘤

髓内肿瘤与髓外肿瘤

髓内肿瘤和髓外肿瘤的判断和定位(图/文) (2011-01-13 23:49:36) 脊髓内肿瘤和脊髓外肿瘤不是一个少见病,临床工作中常需根据患者的痛温觉的进展变化去区别是髓内还是髓外肿瘤。 学好基础解剖就一清二楚了。

图1 脊髓横断面模式 图图2 脊髓横切面示意图

从图1 中可以看到,位 于脊髓白质外 侧索的前半和 前索中有一组 纤维束叫脊髓 丘脑束,是专门 传导人体痛温 觉和粗略触觉 冲动的,向颅侧 经脑干止于背 侧丘脑(见图 3)。 从图 3可以看到,躯 干四肢的 痛温觉从皮肤 感受器-→经传 入神经-→同侧 脊髓后角的固 有神经核-→上 升1-2个节段 (或边上升边 交叉到对侧) -→经前连合 -→对侧侧索形 成脊髓丘脑束 -→上行止于丘 脑外侧核-→由 此处的第三神 经元发出纤维 经内囊后肢丘 脑辐射上升-→ 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感觉区,从而感知痛温觉。 从图2中可知,脊髓丘脑束内的纤维排列是有定位规律的,从内至外分别是颈胸腰骶(CTLS),所以,当为脊髓外肿瘤时,肿瘤对脊髓的压迫首先是出现骶腰神经分布区的痛温觉障碍,并随肿瘤的发展逐步影响到胸和颈,也就是说痛温觉障碍的进展是自病变节段由下向上发展。相反,当为髓内肿瘤时,痛温觉障碍的进展是自病变节段由上向下发展。 肿瘤的定位:肿瘤位于痛温觉缺陷平面上升1-2个脊髓节段的对侧,因为痛温觉障碍的平面是反映在肿瘤向下1-2个脊髓节段的对侧。比如一患者感觉左侧脐部(为T10平面)痛温觉障碍并逐渐向上发展,

说明肿瘤为髓外肿瘤,而且位于右侧胸髓8平面,根据脊髓与椎管的对 应关系定位于胸椎6-7的椎管内右侧的脊髓 外。图3 痛温觉传导通路 髓内肿瘤 MRI 髓外肿瘤MRI 神经解剖可真是难学啊!还是影像学检查既容易又明确,一目了然! 髓内和髓外肿瘤的鉴别诊断

肿瘤是什么

破译中医千古疑问——肿瘤到底是什么 1、中医对肿瘤成因和治疗的两种理论 对于癌证的成因,中医目前主要有两种相反的理论:一种认为癌症是热症。另一种认为癌证是阳虚寒凝,也就是癌症是寒症。以下分别分析这二种理论。 第一种理论是以癌症专家董草原为代表的热症理论[1]:癌症都是热症,主要由体内阴阳力亢进引起,治疗不宜攻不宜补,宜解宜泻。平时营养物超出体内日常需要,必然出现滞积,营养滞积必然发酵生热,一旦外感表闭,内热不能外泄,久积必然阳力亢进,积于肝则肝热亢进,产生肝癌。积于肺则肺热亢进,积于肠胃则肠胃阳热亢进,所以有部分癌证患者是感冒后发病。癌证病人绝大部分出现虚证,但决不能补,补,病情就恶化,就加重痛苦,加速死亡。一切癌证都是因为营养和废物积滞严重影响内机能,使某一机能脱离整体的控制,而自立山头重新创造新生命。所以凡是癌证病人都是先实后虚,虚是因为实引起,癌证病人所以虚,是因为癌细胞控制了机体机能,使机能不能正常运转,同时癌细胞大量吸收消耗体内营养,使其他机体得不到营养……所以癌证病人一补,体质就越衰弱,癌肿块就越大……因为体内的阴阳力增大亢进,才使正常细胞产生癌变。所以癌证患者,并非生命力衰弱,而是生命力过旺。因此绝大部份癌证患者是身体强壮,历来少病甚至无病的人。体内阴阳力亢进,主要是闭塞引起废物和多

余营养滞积发酵生热,以及食入的生热物质过多,使体内的热力增加积存的结果。简言之,把癌证成因看作是热毒为患。持此观点的还有李可[2]、刘弘章[3]、孙尚见等。 李可治癌用攻癌夺命汤:“海藻、生甘草、木鳖子、鳖甲、蛇舌草、夏枯草、蚤休、蛤壳、黄药子、生半夏、生姜、玄参、牡蛎、浙贝、山茨菇、山豆根、全蝎、蜈蚣、雄黄”治疗肿瘤,他的治愈率是很高的。其中的海藻、蛇舌草、夏枯草、蚤休、玄参、山豆根等均为寒凉药。全书共11个病例,仅脊柱神经胶质瘤用麻附细辛汤,是寒型的肿瘤。 刘弘章认为:癌就是痔疮,都是血热妄行症候群,都是热性病。治疗用控癌散(西红花、三七、羚羊角、沉香、沙鱼胆、山楂、木香、菊花、猪苓及其他保密成分)。 浙江金华艾克医院孙尚见治癌用金丝地甲胶囊:金丝吊葫芦(三叶青)、地龙、鳖甲、灵芝、三七等,也是寒凉之药。 第二种理论则认为:癌证是阳虚、阴盛、寒凝。持这一理论的有孙秉严等[8-12]。 孙秉严的《治癌秘方》引言就指出[4],当体处于阴阳失衡、气血不和、五脏之气紊乱的状态下,外来邪气乘机而入,破坏了五脏正常的生理功能,耗捐了人体精血津液的物质基础,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湿停等病理变化,产生气、血、痰、食等病理产物,久之,这些病理产物相互相交结,形成有形的肿物,于是就产生肿瘤。第一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