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集-化工出版社工科类第二版

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集-化工出版社工科类第二版

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集-化工出版社工科类第二版
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集-化工出版社工科类第二版

第二章 糖类

1、 判断对错,如果认为错误,请说明原因。 (1) 所有单糖都具有旋光性。

答:错。二羟酮糖没有手性中心。

(2)

凡具有旋光性的物质一定具有变旋性,而具有变旋性的物质也一定具有旋光性。

答:凡具有旋光性的物质一定具有变旋性:错。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在溶液中发生了改变。大多数的具有旋光性的物质的溶液不会发生变旋现象。 具有变旋性的物质也一定具有旋光性:对。

(3) 所有的单糖和寡糖都是还原糖。

答:错。有些寡糖的两个半缩醛羟基同时脱水缩合成苷。如:果糖。

(4) 自然界中存在的单糖主要为D-型。

答:对。

(5) 如果用化学法测出某种来源的支链淀粉有57个非还原端,则这种分子有56个分支。

答:对。

2、 戊醛糖和戊酮糖各有多少个旋光异构体(包括α-异构体、β-异构体)?请写出戊醛糖的开链结构式(注明构型和名称)。

答:戊醛糖:有3个不对称碳原子,故有2 3 =8种开链的旋光异构体。如果包括α-异构体、β-异构体,则又要乘以2=16种。

戊酮糖:有2个不对称碳原子,故有2 2 =4种开链的旋光异构体。没有环状所以没有

α-异构体、β-异构体。

CHO C C C

CH 2OH OH H H H

OH OH

D-核糖

CHO C C C

CH 2OH H HO H H

OH OH

D-阿拉伯糖

CHO C C C

CH 2OH H HO HO HO

H H

L-核糖

CHO C C C

CH 2OH OH H HO HO

H H

L-阿拉伯糖

CHO C C C

CH 2OH OH H HO H

H OH

D-木糖

CHO C C C

CH 2OH H HO HO H

H OH

D-来苏糖

CHO C C C

CH 2OH H HO H HO

OH H

L-木糖

CHO C C C

CH 2OH OH H H HO

OH H

L-来苏糖

3、 乳糖是葡萄糖苷还是半乳糖苷,是α-苷还是β-苷?蔗糖是什么糖苷,是α-苷还是β-苷?两分子的D-吡喃葡萄糖可以形成多少种不同的二糖?

答:乳糖的结构是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吡喃葡萄糖[β-1,4]或者半乳糖β(1→4)葡萄糖苷,为β-D-吡喃半乳糖基的半缩醛羟基形成的苷因此是β-苷。 蔗糖的结构是葡萄糖α(1→2)果糖苷或者果糖β(2→1)葡萄糖,是α-D-葡萄糖的半缩醛的羟基和β- D -果糖的半缩醛的羟基缩合形成的苷,因此既是α苷又是β苷。

两分子的D-吡喃葡萄糖可以形成19种不同的二糖。4种连接方式α→α,α→β,

β→α,β→β,每个5种,共20种-1种(α→β,β→α的1位相连)=19。

4、 某种α-D-甘露糖和β-D-甘露糖平衡混合物的[α]25 D 为+ 14.5°,求该平衡混合物中α-D-甘露糖和β-D-甘露糖的比率(纯α-D-甘露糖的[α]25 D 为+ 29.3°,纯β-D-甘露糖的[α]25 D 为- 16.3°

); 解:设α-D-甘露糖的含量为x,则 29.3x - 16.3(1-x)= 14.5 X=67.5%

该平衡混合物中α-D-甘露糖和β-D-甘露糖的比率:67.5/32.5=2.08

5、 请写出龙胆三糖 [β-D-吡喃葡萄糖(1→6)α-D-吡喃葡萄糖(1→2)β-D-呋喃

果糖] 的结构式。.

2OH

6、 水解仅含D-葡萄糖和D-甘露糖的一种多糖30g,将水解液稀释至平衡100mL 。此水解液在10cm 旋光管中测得的旋光度α为+ 9.07°,试计算该多糖中D-葡萄糖和D-甘露糖的物质的量的比值(α/β-葡萄糖和α/β-甘露糖的 [α]25 D 分别为+ 52.5°和+ 14.5°)。

解:[α]25 D = α25 D /cL×

100= 9.07/( 30×1)×100= 30.2 设D-葡萄糖的含量为x,则 52.5x +14.5(1-x)= 30.2 X=41.3%

平衡混合物中D-葡萄糖和D-甘露糖的比率:41.3/58.7=0.70

7、 若某种支链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6,分支点残基占全部葡萄糖残基数的11.8%,问:(1)1分子支链淀粉有多少个葡萄糖残基;(2)在分支点上有多少个残基;(3)有多少个残基在非还原末端上? 解:葡萄糖残基: 1×106/162=6173 分支点上残基:6173×11.8%=728 非还原末端上的残基:728+1=729.

180x - (x-1) ×18-0.118 x×18 = 1×106 180x -1.118 x×18+18 = 1×106 x =6255

分支点上残基:6255×11.8%=738 非还原末端上的残基:738+1=739.

8、 今有32.4mg 支链淀粉,完全甲基化后酸水解,得10μmol2,3,4,6-四甲基葡萄糖,问:(1)此外还有多少哪些甲基化产物,每种多少;(2)通过(1→6)糖苷键相连的葡萄糖残基的百分数是多少;(3) 若该种支链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6,则1分子支链淀粉中有多少个分支点残基?

解:(1) 32.4mg 支链淀粉所含葡萄糖残基:32400/162=200μmol 。

2,3,4,6-四甲基葡萄糖:n+1个非还原端 10μmol

1,2,3,6-四甲基葡萄糖:还原端一条支链淀粉1个(可忽略不计

32.4×103/1.2×106=0.027μmol)

2,3-二甲基葡萄糖:分支点残基n个≈10μmol

2,3,6-三甲基葡萄糖:200-10-10=180μmol

(2) 通过(1→6)糖苷键相连的葡萄糖残基的百分数:10/200×100%=5%

(3) 若该种支链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6,则1分子支链淀粉中有多少个分支点残基?

葡萄糖残基: 1.2×106/162=7407

分支点上残基:7407×5%=370

9、请用两种方法分别区分一下各组糖类物质:

(1) 葡萄糖和半乳糖:测旋光,乙酰化后GC

(2) 蔗糖和乳糖:Fehling反应,盐酸水解后加间苯三酚

(3) 淀粉和糖原:碘液,溶解性

(4) 淀粉和纤维素:碘液,溶解性

(5) 香菇多糖和阿拉伯聚糖:盐酸水解后加间苯三酚,甲基间苯二酚

10、某种糖类物质可溶于水,但加入乙醇后又发生沉淀,菲林反应呈阴性。当加入浓盐酸加热后,加碱可使Cu2+还原为Cu+。加酸、加入间苯二酚无颜色变化,但加入间苯三酚却有黄色物质生成。试判断这是哪类糖类物质,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糖原。

(1): 可溶于水,但加入乙醇后又发生沉淀

(2): 还原性末端1个

(3):加浓盐酸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可发生Fehling反应(加碱可使Cu2+还原为Cu+)。

(4):加酸、加入间苯二酚无颜色变化:为醛糖。

(5): 加入间苯三酚却有黄色物质生成: 为己糖。

第三章脂类

1、判断对错,如果认为错误,请说明原因。

(1)混合甘油酯是指分子中除含有脂肪酸和甘油外,还含有其他成分的脂质。

答:错。分子中除含有脂肪酸和甘油外,还含有其他成分的脂质称为复脂。混合甘油酯是指分子中与甘油成脂的脂肪酸的烃基有2个或者3个不同者。

(2)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它的两个脂肪酸基是处于膜的内部。

答:错。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但是它的两个脂肪酸基是处于膜的外部。

(3)7-脱氢胆固醇是维生素D3原,而麦角固醇是维生素D2原。

答:对。

(4)生物膜的内外两侧其膜脂质和膜蛋白分布都是不对称的。

答:对。

(5)膜脂的流动性并不影响膜蛋白的运动。

答:错。因为整个生物膜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膜脂的流动性,脂蛋白也不例外。

2、三酰甘油有没有构型?什么情况下有构型?什么情况下没有构型?

答:甘油本身并无不对称碳原子,但是它的三个羟基可被不同的脂肪酸酰化,则当甘油分子两头的碳原子的羟基被相同脂肪酸酰化时,则三酰甘油没有构型,当甘油分子两头的碳原子上的羟基被不同脂肪酸酰化时,则有构型。

3、计算一软脂酰二硬脂酰甘油酯的皂化值。M=862

CH 2O CHO

CH 2O

C

O

C 17H 35

C O C 17H 35

O

C 15H 31CH 2O CHO

CH 2O

O C 17H 35O C 17H 35C O C 15H 31

解:皂化值=56.1×(1000/862)×3=195.24

皂化值=(3×56.1×1000)/相对分子质量=(3×56.1×1000)/862=195.24

4、计算用下法测定的甘油的碘值。称取80mg 菜油,与过量的溴化碘作用,并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然后用0.05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用去硫代硫酸钠11.5mL 。另做一空白对照(不加菜油),消耗硫代硫酸钠24.0mL 。

解:碘值=(NV×(127/1000))/m×100=((24.0-11.5)×0.05×(127/1000))/0.08×100=99.2 5、生物膜表面亲水、内部疏水的特性是由膜蛋白决定的还是由膜脂决定的?如何形成这种特性?

答:由膜脂决定的。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具有1个极性的头部(膜表面)和2个非极性的尾部(膜内部),水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使生物膜表面亲水,内部疏水。

第四章 蛋白质化学

1、用对或者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1)构成蛋白质的所有氨基酸都是L-氨基酸,因为构成蛋白质的所有氨基酸都有旋光性。

答:错。除了甘氨酸外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旋光性,但是这与氨基酸都是L-氨基酸没有关系。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

(2)只有在很低或者很高的PH 值时,氨基酸的非电离形式才占优势。 答:错。在等电点时氨基酸的非电离形式才占优势。

(3)当PH 大于可电离基团的pK a ′时,该基团半数以上解离。 答:对。

(4)一条肽链在回折转弯时,转弯处的氨基酸常常是脯氨酸或甘氨酸。 答:对。

(5)如果一个肽用末端检测方法测定不出它的末端,这个肽只能是个环肽。 答:错。若这个肽的N-末端封闭的话,比如:N-末端是pro ,用末端检测方法也测定不出它的末端。

(6)如果用Sephadex-G-100来分离细胞色素C 、血红蛋白、谷氨酸和谷胱甘肽,则洗脱顺序为谷氨酸→谷胱甘肽→细胞色素C →血红蛋白。

答:错。正确的洗脱顺序为:血红蛋白→细胞色素C →谷胱甘肽→谷氨酸。 (7)α-螺旋中每个肽键的酰胺氢都参与氢键的形成。

答:错。脯氨酸所含亚氨基参与肽键的形成,再无氢原子用来形成氢键。 (8)蛋白质的等电点是可以改变的,但等离子点不能改变。 答:对。

2、向1mol/L 的处于等电点的甘氨酸溶液中加入0.3mol HCl ,问所得溶液的pH 值是多少?如果加入0.3mol NaOH 代替HCl 时,pH 值又是多少? 解:Ph 低= pK a 1+lg(n (AA)-n (H+))/ n (H+)= 2.34+lg(1-0.3)/0.3=2.71 pH 高= pK a 2+lgn (OH -)/(n (AA)-n OH))= 9.60+lg0.3/(1-0.3) =9.23

3、1.068g 的某种结晶α-氨基酸,其pK a 1和pK a 2值分别是2.4和9.7,溶解于100mL 的1mol/L 的NaOH 溶液中时,其pH 值为10.4。计算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提

出其可能的分子式。

解: pH 高= pK a 2+lgn (OH -)/(n (AA)-n OH))

10.4= 9.7+lg0.01/( n (AA)- 0.01) n (AA) =0.012

M=1.068/0.012=89mol/g 可能的分子式:C 3H 7O 2N,为丙氨酸。

4、已知L ys 的ε-氨基的pK a ′为10.5,问在pH 9.5时,L ys 水溶液中将有多少这种基团给出质子?

解:pH = pK +Log[A -]/[HA] 9.5=10.5+ Log[NH 2]/[NH 3+] [NH 2]/[NH 3+]=1/10 [NH 2]: 1/11;[NH 3+]=10/11

5、有一个肽段,经酸水解测定有4个氨基酸组成。用胰蛋白酶水解成为两个片段;其中一个片段在280nm 有强的光吸收,并且Pauly 反应,坂口反应都是阳性;另一个片段用CNBr 处理后释放出一个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呈黄色。试写出这个氨基酸排列顺序及其化学结构式。

答:用胰蛋白酶水解成为两个片段:碱性氨基酸羧基端肽键; 280nm 有强的光吸收:Tyr; Pauly 反应阳性: Tyr; 坂口反应阳性:Arg ;

用CNBr 处理:Met 羧基端肽键; 茚三酮反应呈黄色:Pro 。

氨基酸排列顺序:(N )-Tyr- Arg-Met- Pro (C ) 化学结构:

NH 2C

CH 2

C N

C C N H

O

C C N C COOH

O

O H H H 2C H

H

CH 2CH 2OH

CH 2

CH 2NH C NH

NH 2

CH 2S CH 3H

CH 2H 2

C

6、一种纯的含钼蛋白质,用1cm 的比色杯测定其吸光吸收ε%0.1 280

为1.5。该蛋白质的

浓溶液含有Mo10.56μg/mL 。1:50稀释该浓溶液后A 280为0.375。计算该蛋白质的最

小相对分子质量(Mo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

解: 比尔定律:A=ECL(C=g/L; L=cm ;E=L/g.cm) 吸光系数

E= E %0.1

280/10=1.5/10=0.15

C= A/ EL=(0.375×50)/(0.15×1)=125g/L=125mg/mL =125000μg/mL 最小相对分子质量=95.94×(100/(10.56/125000)) =11.35×105=11.35KD

7、1.0mg 某蛋白质样品进行氨基酸分析后得到58.1μg 的亮氨酸和36.2μg 的色氨酸,计算该蛋白质的最小相对分子质量。 解:Leu%=(58.1/1000) ×100%=5.81%

Trp%=(36.2/1000) ×100%=3.62% Leu 残基%=((131-18)/131) ×5.81%=5.01% Trp 残基%=((204-18)/204)×3.62%=3.30%

以Leu 残基%计算的蛋白质最低分子量=(131-18)/5.01%= 2255

以Trp残基%计算的蛋白质最低分子量=(204-18)/3.30%= 5636

5636:2255=5:2

求其最小公倍数:5636×2=11272, 2255×5=11275

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11270

8、某一蛋白质分子具有α-螺旋和β-折叠两种构象,分子总长度为5.5×10-5cm,该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00。试计算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和β-折叠两种构象各占多少?(氨基酸残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按100计算)。

解:设α-螺旋为x, β-折叠为y,则:

x+y=250000/100

1.5x+3.5y=5.5×10-5×108

解得X=1875

Y=625

第五章核酸化学

1、用对或者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1)腺嘌呤和鸟嘌呤都含有嘧啶环,并都含有氨基。

答:对。

(2)RNA用碱水解可得到2′-核苷酸,而DNA用碱水解却不能得到2′-脱氧核苷酸。答:对。

(3)在碱基配对中,次黄嘌呤可以代替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

答:错。次黄嘌呤不能与胸腺嘧啶配对。

(4)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DNA都与组蛋白结合成核蛋白。

答:错。真核细胞的DNA与组蛋白结合成核蛋白。原核细胞不含有组蛋白。

(5)tRNA是RNA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但所含稀有成分却是最多的。

答:对。

2、比较DNA、RNA在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特点。

答:

3、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要点是什么?DNA双螺旋结构有何重要生物学意义?答: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要点:

(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以右手盘绕成双螺旋结构,螺旋表面具大沟和小沟。

(2)嘌呤碱和嘧啶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基位于螺旋外侧,彼此以3 ′-5 ′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DNA分子的骨架。碱基环平面与螺旋轴垂直,糖基

环平面与碱基环平面成90°角。

(3)螺旋横截面的直径约为2 nm,每条链相邻两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 nm,每10个核苷酸形成一个螺旋,其螺矩(即螺旋旋转一圈)高度为3.4 nm。

(4)双螺旋内部的碱基按规则配对,碱基的相互结合具有严格的配对规律,即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结合,鸟嘌呤(G)与胞嘧啶(C)结合,这种配对关系,称为碱基互补。A和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双螺旋的两条链是互补关系。

DNA双螺旋结构的重要生物学意义:

该模型揭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特征,最有价值的是确认了碱基配对原则,这是DNA复制、转录和反转录的分子基础,亦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分子基础,它奠定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基石。推动了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4、某RNA完全水解得到四种单核苷酸样品500mg,用水定溶至50mL,吸取0.1mL 稀释到10mL,测A260值=1.29。已知四种单核苷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40.,摩尔吸光系数为6.65×103,求该产品的纯度。

解1:

核苷酸%=(M×A260)/( ε260×C) ×100%=(340×1.29) /(6.65×103×0.1) ×100%=65.95%

解2:

C=(M×A260)/ε260=(340×1.29) /6.65×103=6.595×10-3mg/mL

核苷酸%=(6.595×10-3×10×500)/500×100%=65.95%

5、有一假定的圆柱形的B型DNA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107,试问此DNA分子含有多少圈螺旋?(一对脱氧核苷酸残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18)。

解:脱氧核苷酸残基对数=3×107/618=48544(对)

圈数=48544/10=4854(圈)

6、有甲、乙、丙3种不同生物来源的DNA样品,它们的T m值分别为84℃、87℃、89℃。它们的碱基组成各是多少?那一种含G-C高,那一种含A-T高?

解:甲(G+C)%=( T m-69.3) ×2.44%=( 84-69.3) ×2.44=35.9%

甲(A+T)%=100%-35.9%=64.1%

乙(G+C)%=( T m-69.3) ×2.44%=( 87-69.3) ×2.44=43.2%

乙(A+T)%=100%-43.2%=56.8%

丙(G+C)%=( T m-69.3) ×2.44%=( 89-69.3) ×2.44=48.1%

丙(A+T)%=100%-48.1%=51.9%

其中,丙含G-C高,甲含A-T高。

第六章酶化学

1、用对或者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1)生物体内具有催化能力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答:错。还有核酶,其化学本质是核酸。

(2)所有酶都具有辅酶或者辅基。

答:错。酶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简单蛋白酶和结合蛋白酶。简单蛋白酶不含有辅酶或者辅基;结合蛋白酶不含有辅酶或者辅基。

(3)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答:错。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符合米氏方程。米氏方程描述的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正式通过测定酶促反应的初速度得来的。

(4)当底物处于饱和状态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

答:错。当底物处于饱和状态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V max。

(5)对于所有酶而言,K m值都与酶的浓度无关。

答:对。

(6)测定酶的活力时,必须在酶促反应的初速度时进行。

2、现有1g淀粉酶制剂,用水稀释至1000mL从中吸取0.5mL测定酶的活力,得知5min可分解0.25g淀粉。计算每克酶制剂所含的淀粉酶活力单位(淀粉酶活力单位规定为:在最适条件下,每小时分解1g淀粉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

解:0.5mL酶制剂所含的淀粉酶活力单位=(60×0.25)/5 =3

每克酶制剂所含的淀粉酶活力单位=(1000/0.5) ×3 =6000

3、称取25mg蛋白酶粉配制成25mL酶溶液,从中取出0.1mL酶液,以酪蛋白为底物,用Folin比色法测定酶的活力,得知每小时产生1500μg酪蛋白;另取2mL酶液用凯氏定氮法测得蛋白氮为0.2mg。根据以上数据,求出:(1)1mL酶液中所含的蛋白质量及活力单位;(2)比活力;(3)1g酶制剂所含的总蛋白质含量及总活力(每分钟产生1μg酪氨酸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

解:(1)1mL酶液中所含的蛋白质量=(0.2×6.25)/2=0.625 mg

1mL酶液中所含的活力单位=(1500/60)×10 =250

(2)比活力=活力单位/毫克酶蛋白=250/0.62 =400

(3)1g酶制剂所含的总蛋白质含量=0.625×1000=625 mg

1g酶制剂总活力=250×1000=2.5×105

4、当底物浓度Cs分别等于4K m、5K m、6K m、9K m和10K m时,求反应速率V相当于最大反应速率V max的几分之几?

解:据米氏方程:V=V max Cs/( K m +Cs)

若:Cs=nK m时,则:V=n/(n+1) V max

Cs=4K m时,则:V=4/5 V max

Cs=5K m时,则:V=5/6 V max

Cs=6K m时,则:V=6/7 V max

Cs=9K m时,则:V=9/10 V max

Cs=10K m时,则:V=10/11 V max

6、从某生物材料中提取纯化一种酶,按下列步骤进行纯化,计算最后所得酶制剂的比活力、活力回收率和纯化倍数(纯化率)?

回收率=提纯后总活力/提纯前总活力×100%=196/12650×100%=1.54%

纯化倍数=纯化后比活力/纯化前比活力=16.33/0.68=24

第七章维生素

1、用对或者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1)维生素对于动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答:错。动物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维生素对于动物是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2)所有水溶性维生素作为酶的辅酶或者辅基,必须都是它们的衍生物。

答:错。硫辛酸和维生素C其本身就是辅酶。

(3)人体可将β-胡萝卜素转变成维生素A。

答:对。

(4)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是1,25-(OH)2.D3。

答:对。

2、脱氢酶的辅酶(或者辅基)有哪些?它们各是什么维生素转化的?

答:(1)黄素辅酶:FMN、FAD,由维生素B2转化而来。

(2)烟酰胺核苷酸:NAD+(辅酶I CoI)、NADP+(辅酶II CoII),由维生素PP转化而来。

3、为什么说维生素C、维生素E和硫辛酸都可作抗氧化剂?

答:(1)维生素C为强还原剂,易被氧化为氧化型抗坏血酸,可作抗氧化剂。

(2)维生素E为自身易被氧化为无活性的醌化合物,可作抗氧化剂。

(3)硫辛酸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还原型转变为氧化型,可作抗氧化剂。4、如果人体内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缺乏或者不足,可引起什么样的疾病?答:(1)维生素A:夜盲症、干眼病

(2)维生素B1:脚气病;维生素B2:口角炎、皮炎、口腔内膜炎等;维生素PP:3D症;生物素:毛发脱落、皮肤发炎等;叶酸:巨幼红细胞贫血;维生素B12巨幼红细胞贫血;

(3)维生素D:佝偻病或者软骨病。

第八章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1)生物氧化既包括细胞内的氧化作用又包括还原作用。

答:对。

(2)不需氧黄酶是指不需要氧的黄素核苷酸脱氢酶。

答:错。不需氧黄酶是不以氧为直接受氢体,催化底物脱下的氢先经中间传递体,再传递给氧生出水的一类黄素核苷酸脱氢酶。

(3)氧化酶只能以氧为受电子体,不能以呼吸传递体为受电子体。

答:错。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类也可作为受电子体。

(4)NADP+H+通过呼吸链氧化时比FADH2产生的A TP多。

答:对。

(5)如果线粒体内的ADP浓度很低,加入解偶联剂将会降低电子传递速度。

答:错。解偶联剂不抑制电子传递过程。

2.在由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催化反应G-1-P→G-6-P中,在pH7.0、25℃下,起始时【G-1-P】为0.020mol/L,平衡时【G-1-P】为0.001mol/L,求△G°′值。

解:△G°′=-2.303RTlg ([B]eq/[A]eq)

=-2.303×8.315×298×lg ((0.02-0.001)/0.001)

=-7298.658J/mol

3.当反应ATP+ H2O→ADP+Pi在25℃时,测得ATP水解平衡常数为250000,而在37℃时,测得ATP、ADP和Pi的浓度分别为0.002mol/L、0.005mol/l和0.005mol/L。求在此条件下ATP水解的自由能变化。

解:△G°′=-2.303RTlg k′eq=-2.303×8.315×298×lg 250000=-30803.874 J/mol

△G =△G°′+RTln [产物]/[反应物]

=-30803.874+8.315×310×lg([0.005][0.005]/[0.002] )

=-42099.1363 J/mol

4.在有相应酶存在时,标准情况下,下列反应中哪些反应可按照箭头的指示方向进

行?

(1)丙酮酸+NADH+H+→乳酸+NAD+

°′=-0.19

解:丙酮酸→乳酸△E

1

NADH+H+→+NAD+△E2°′=0.32

△E°′=-0.19+0.32=0.13>0,该反应可按照箭头的指示方向进行。

(2)苹果酸+丙酮酸→草酰乙酸+乳酸

°′=0.17

解:苹果酸→草酰乙酸△E

1

丙酮酸→乳酸△E2°′=-0.19

△E°′=0.17-0.19=-0.02<0,该反应不能按照箭头的指示方向进行。

(3)乙醛+延胡索酸→乙酸+琥珀酸

°′=0.58

解:乙醛→乙酸△E

1

延胡索酸→琥珀酸△E2°′=0.03

△E°′=0.58+0.03=0.61>0,该反应可按照箭头的指示方向进行。

(4)琥珀酸+NADH+H+→α-酮戊二酸+NAD++CO2

°′=-0.67

解:琥珀酸→α-酮戊二酸+CO2△E

1

NADH+H+→+NAD+△E2°′=0.32

△E°′=-0.67+0.32=-0.34<0,该反应不能按照箭头的指示方向进行。

(5)丙酮酸+β-羟丁酸→乳酸+乙酰乙酸

°′=-0.19

解:丙酮酸→乳酸△E

1

β-羟丁酸→乙酰乙酸△E2°′=0.34

△E°′=-0.19+0.34=0.15>0,该反应可按照箭头的指示方向进行。

5.在充分供给底物、受体、无机磷及ADP的条件下,在下列情况中,肝线粒体的P/O 值各为多少?

6.一般来说,物质的分解代谢是产能的,合成代谢是耗能的。当测定一个细胞的能荷降低时,此时细胞内是合成代谢加强,还是分解代谢加强?

答:能荷降低时,体内ATP降低,细胞内的分解代谢加强,产生大量ATP。

第九章糖代谢

1、用对或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1) 糖代谢中所有激酶催化的反应都是不可逆。

答:错。由磷酸甘油酸磷酸酶催化的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的反应是可逆的。

(4) 5mol 葡萄糖经HMS完全氧化分解,可产生180mol A TP.

答:175mol。3分子的G-6-P产生6分子的NADPH+H+和1分子3-P-甘油醛,同时又返回2分子的G-6-P,也就是1分子的G-6-P产生6分子的NADPH+H+和1分子3-P-甘油醛。那么2分子的G-6-P产生12分子的NADPH+H+和2分子3-P-甘油醛,其中2分子3-P-甘油醛可以通过EMP的逆过程变成G-6-P,这样,1分子的G-6-P净产生12分子的NADPH+H+(它的穿梭总是免费的),合36分子的ATP。1分子的葡

萄糖就可以产生35分子的ATP。

(5) 糖原合成和糖异生都是耗能的。

答:对。

(6) 单糖进入细胞后都生成磷酸单糖,这实际上是细胞的一种保糖机制,以免单糖再转移到细胞外。

答:对。

2、1710g蔗糖在动物体内经有氧分解为H2O和CO2,总共可产生所少摩尔A TP?多少摩尔CO2 ?

解:1mol可分解为:1mol的葡萄糖和1mol果糖。

1mol葡萄糖和1mol果糖完全分解均可产生:36或者38molATP,6mol CO2。

则1mol的蔗糖完全分解可产生:72或者76molATP,12mol CO2。

蔗糖分子量:342

1710g蔗糖=1710/342=5mol

则:1710g蔗糖悠扬分解后产生的:

5×72=360或者5×76=380mol ATP

5×12=60mol CO2

3、某厂用发酵法生产酒精,对淀粉质原料液化酶和糖化酶的总转化率为40%,酒精酵母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为90%。问投料5000kg可产生多少升酒精(酒精密度0.789g/cm3)?酵母菌获得多少能量(多少molA TP)?

解:酒精体积V=(5×106×40%×90%)/(162×0.789×103)=14.1L

nA TP=[(5×106×40%×90%)/162]×2=2.2×104mol

4、1mol乳酸完全氧化分解可生成多少摩尔的ATP?没生成1molATP若以储能30.54KJ 计算,其储能效率多少?如果2mol乳酸转化成葡萄糖,需要消耗多少molATP?

解:乳酸+NAD+→丙酮酸+ NADH+H+进入呼吸链2or3molATP

丙酮酸进入TCA循环:15mol ATP

1mol乳酸完全氧化分解可生成17or18mol的ATP

储能效率=17×30.54/1336.7=38.84%

或者储能效率=18×30.54/1336.7=41.13%

如果2mol乳酸转化成葡萄糖,需要消耗:4molATP(丙酮酸→草酰乙酸,3-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个1molATP)+2molGTP(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6molATP

5、每摩尔下列各物在酵母细胞内完全氧化时产生多少摩尔A TP及CO2 ?假定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系统完全具有活性。

(1)麦芽糖;(2)乳糖;(3)1-磷酸葡萄糖;(4)3-磷酸甘油醛;(5)琥珀酸

(6)α-酮戊二酸

6、虽然氧分子并不直接参与TCA循环,但该循环的运行必须在有氧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为什么?

, 答:氧分子并不直接参与TCA循环,但底物在脱氢酶作用下会脱下NADH+H+或者FADH

2之后进入线粒体呼吸链,必须以氧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

NADH+H+或者FADH

2

第十章

1、用对或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1)脂肪酸的氧化分解是在有机分子的羧基端开始的。

答:对。

(2)只有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才能在氧化降解时产生乙酰CoA。

答:错。奇数碳原子的脂肪酸开始时任按β-氧化途径降解,产生乙酰CoA,最后剩下丙酰CoA。丙酰CoA羧化成琥珀酰CoA,在进入TCA循环。

(3)因为甘油和3-磷酸甘油醛都是三碳化合物,所以它的完全降解所产生的A TP数是一样的。

答:错。甘油首先需要在甘油激酶的作用下消化一分子的ATP生成α-磷酸甘油,然后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最后转化为3-磷酸甘油醛。所以它完全分解之后产生的A TP 数目比3-磷酸甘油醛少一个。

(4)从乙酰CoA合成1分子软脂酸,需消耗8分子A TP。

答:错。从乙酰CoA合成1分子软脂酸,需要进行7次的缩合反应,消耗7分子ATP。

(5)合成糖原需要UTP,合成磷脂需要CTP。

答:对。

2、1mol三软脂酰甘油酯完全氧化分解,产生多少摩尔A TP?多少摩尔CO2?如由3分子软脂酸和1分子甘油合成1分子三软脂酰甘油需要几分子A TP?

解:1mol三软脂酰甘油酯在脂肪酶的作用下生成3mol软脂酸和1mol甘油

1mol软脂酸完全氧化分解可产生129ATP,则3mol软脂酸生成3×129=387 ATP。

1mol甘油完全氧化分解可产生20(19)-1=19(18)mol ATP。

1mol三软脂酰甘油酯完全氧化分解可产生:387+19(18)=406(405)A TP。同时产生:16×3+3=51 mol CO2。

1分子软脂酸活化成脂酰CoA需要消耗2A TP。

1分子甘油磷酸化成α-磷酸甘油需要消耗1ATP。

3分子软脂酸和1分子甘油合成1分子三软脂酰甘油需要:3×2+1=7A TP。

3、1mol下列含羟基不饱和脂肪酸完全氧化成CO2和水,可净生成多少摩尔A TP?CH3-CH2-CH2-CH=C(OH)-CH2-CH2-COOH, 这道题错了,若按照我改的这个化合物进行计算。

解:该化合物含有8个碳原子,可进行3次β-氧化生成4个乙酰CoA。

1mol该化合物完全氧化可生成:3×2+3×3+12×4-2=61A TP

若多一个双键,少生成2ATP。

则总共生成61-2=59A TP

4、据你所知,乙酰CoA在动物体内课转变成那些物质?

答:(1)进入TCA循环,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H2O,放出能量。

(2)作为脂肪酸、固醇合成的原料。

(3)某些植物、微生物中,可在乙醛酸体内进行乙醛酸循环。

(4)在动物肝、肾脏中有可能产生乙酰乙酸、D- -羟丁酸和丙酮(酮体)。

大学生物化学习题-答案

生物化学习题 蛋白质 —、填空题 1. 氨基酸的等电点(pl)是指—水溶液中,氨基酸分子净电荷为0时的溶液PH值。 2. 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_兼性一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负/阴离子形式存在,在pH

化工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流体流动和输送1、液体高度:, 器底所受的力: 压强: 指示液为CCl4, 其读数: 2、人孔面积: 压力: 槽壁面积: 槽壁所受压力:3、 4 、

6、(1)求空气的体积流量流通截面: 体积流量: (2)求质量流量 表压:绝压:空气的平均分子量:当时温度:空气密度: ∴质量流量: 7**、对容器A 孔口流速: 体积流量: 流出的总体积: 液体降至0.5m 处所需时间: 剩余部分为非稳定流动,所需时间: 对于容

B 由于B下端有短管,管内流体在流动中有下拉液体的作用,故需时间短。 8、以水平管中心线为基准面,在1-1,,2-2,间列柏式, 在操作条件下,甲烷的密度: 水柱压差计读数: 9、

10、对孔板流量计:流量与流速度关系:,即, (1)当读数为80mmHg时,,即误差=1.2% (2)读数为20mmHg时,,即误差= 4.9% (3)指示液为四氯化碳时,∴流量的相对误差与以上相同。 11、 体积流量: 质量流量: 导管中苯的流速: 12、忽略阻力, ,,,

将数据代入,得体积流量:13、,,, , ∴ = , 空气流量: 质量流量: , ∵,,,解得,,体积流量:14、当量直径:

流速: 湍流 15、相对粗糙度:,查图得 16、 ,,查图得 H1=0,H2=10,v1=0,v2=2.2,P2=0 , 17 、用试差法求流量,∵λ=f(Re),Re=f(v),难以直接求解。 由Re~λ图可见,对ε=0.001的无缝钢管而言,Re在2×104~1×107之间,λ值在0.02~0.028之间,设λ=0.025,H1=5,H2=0,P1=P2=0(表压),v1=0

生物化学(第三)课后习题详细解答

生物化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 第一章糖类 提要 糖类是四大类生物分子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特别是植物界。糖类在生物体内不仅作为结构成分和主要能源,复合糖中的糖链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参与许多生命过程,并因此出现一门新的学科,糖生物学。 多数糖类具有(CH2O)n的实验式,其化学本质是多羟醛、多羟酮及其衍生物。糖类按其聚合度分为单糖,1个单体;寡糖,含2-20个单体;多糖,含20个以上单体。同多糖是指仅含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的多糖,杂多糖指含一种以上单糖或加单糖衍生物的多糖。糖类与蛋白质或脂质共价结合形成的结合物称复合糖或糖复合物。 单糖,除二羟丙酮外,都含有不对称碳原子(C*)或称手性碳原子,含C*的单糖都是不对称分子,当然也是手性分子,因而都具有旋光性,一个C*有两种构型D-和L-型或R-和S-型。因此含n个C*的单糖有2n个旋光异构体,组成2n-1对不同的对映体。任一旋光异构体只有一个对映体,其他旋光异构体是它的非对映体,仅有一个C*的构型不同的两个旋光异构体称为差向异构体。 单糖的构型是指离羧基碳最远的那个C*的构型,如果与D-甘油醛构型相同,则属D系糖,反之属L系糖,大多数天然糖是D系糖Fischer E论证了己醛糖旋光异构体的立体化学,并提出了在纸面上表示单糖链状立体结构的Fischer投影式。许多单糖在水溶液中有变旋现象,这是因为开涟的单糖分子内醇基与醛基或酮基发生可逆亲核加成形成环状半缩醛或半缩酮的缘故。这种反应经常发生在C5羟基和C1醛基之间,而形成六元环砒喃糖(如砒喃葡糖)或C5经基和C2酮基之间形成五元环呋喃糖(如呋喃果糖)。成环时由于羰基碳成为新的不对称中心,出现两个异头差向异构体,称α和β异头物,它们通过开链形式发生互变并处于平衡中。在标准定位的Hsworth式中D-单糖异头碳的羟基在氧环面下方的为α异头物,上方的为β异头物,实际上不像Haworth式所示的那样氧环面上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个平面,吡喃糖环一般采取椅式构象,呋喃糖环采取信封式构象。 单糖可以发生很多化学反应。醛基或伯醇基或两者氧化成羧酸,羰基还原成醇;一般的羟基参与成脂、成醚、氨基化和脱氧等反应;异头羟基能通过糖苷键与醇和胺连接,形成糖苷化合物。例如,在寡糖和多糖中单糖与另一单糖通过O-糖苷键相连,在核苷酸和核酸中戊糖经N-糖苷键与心嘧啶或嘌呤碱相连。 生物学上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有Glc, Gal,Man, Fru,GlcNAc, GalNAc,L-Fuc,NeuNAc (Sia),GlcUA等它们是寡糖和多糖的组分,许多单糖衍生物参与复合糖聚糖链的组成,此外单糖的磷酸脂,如6-磷酸葡糖,是重要的代谢中间物。 蔗糖、乳糖和麦芽糖是常见的二糖。蔗糖是由α-Gla和β- Fru在两个异头碳之间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它已无潜在的自由醛基,因而失去还原,成脎、变旋等性质,并称它为非还原糖。乳糖的结构是Galβ(1-4)Glc,麦芽糖是Glcα(1-4)Glc,它们的末端葡萄搪残基仍有潜在的自由醛基,属还原糖。环糊精由环糊精葡糖基转移酶作用于直链淀粉生成含6,7或8个葡萄糖残基,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成环,属非还原糖,由于它的特殊结构被用作稳定剂、抗氧化剂和增溶剂等。 淀粉、糖原和纤维素是最常见的多糖,都是葡萄糖的聚合物。淀粉是植物的贮存养料,属贮能多糖,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成分之一。糖原是人和动物体内的贮能多糖。淀粉可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分子只有α-1,4连键,支链淀粉和糖原除α-1,4连键外尚有α-1,6连键形成分支,糖原的分支程度比支链淀粉高。纤维素与淀粉、糖原不同,它是由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这一结构特点使纤维素具有适于作为结构成分的物理特性,它属于结构多糖。

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糖类 1、判断对错,如果认为错误,请说明原因。 (1)所有单糖都具有旋光性。 答:错。二羟酮糖没有手性中心。 (2)凡具有旋光性的物质一定具有变旋性,而具有变旋性的物质也一定具有旋光性。 答:凡具有旋光性的物质一定具有变旋性:错。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在溶液中发生了 改变。大多数的具有旋光性的物质的溶液不会发生变旋现象。 具有变旋性的物质也一定具有旋光性:对。 (3)所有的单糖和寡糖都是还原糖。 答:错。有些寡糖的两个半缩醛羟基同时脱水缩合成苷。如:果糖。 (4)自然界中存在的单糖主要为D-型。 答:对。 (5)如果用化学法测出某种来源的支链淀粉有57 个非还原端,则这种分子有56 个分支。 答:对。 2、戊醛糖和戊酮糖各有多少个旋光异构体(包括α-异构体、β-异构体)?请写出戊醛糖的开链结构式(注明构型和名称)。 答:戊醛糖:有3 个不对称碳原子,故有2 3 =8 种开链的旋光异构体。如果包括α-异构体、 β-异构体,则又要乘以2=16 种。 戊酮糖:有2 个不对称碳原子,故有2 2 =4 种开链的旋光异构体。没有环状所以没有α-异 构体、β-异构体。 3、乳糖是葡萄糖苷还是半乳糖苷,是α-苷还是β-苷?蔗糖是什么糖苷,是α-

苷还是β -苷?两分子的D-吡喃葡萄糖可以形成多少种不同的二糖? 答:乳糖的结构是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吡喃葡萄糖[β-1,4]或者半乳糖β(1→4) 葡萄糖苷,为β-D-吡喃半乳糖基的半缩醛羟基形成的苷因此是β-苷。 蔗糖的结构是葡萄糖α(1→2)果糖苷或者果糖β(2→1)葡萄糖,是α-D-葡萄糖的半缩 醛的羟基和β- D -果糖的半缩醛的羟基缩合形成的苷,因此既是α苷又是β苷。两分子的D-吡喃葡萄糖可以形成19 种不同的二糖。4 种连接方式α→α,α→β,β→α, β→β,每个5 种,共20 种-1 种(α→β,β→α的1 位相连)=19。 4、某种α-D-甘露糖和β-D-甘露糖平衡混合物的[α]25 D 为+ °,求该平衡混合物中α-D- 甘露糖和β-D-甘露糖的比率(纯α-D-甘露糖的[α]25 D 为+ °,纯β-D-甘露糖的[α]25 D 为- °); 解:设α-D-甘露糖的含量为x,则 (1-x)= X=% 该平衡混合物中α-D-甘露糖和β-D-甘露糖的比率:= 5、请写出龙胆三糖[β-D-吡喃葡萄糖(1→6)α-D-吡喃葡萄糖(1→2)β-D-呋喃果糖] 的 结构式。. 6、水解仅含D-葡萄糖和D-甘露糖的一种多糖30g,将水解液稀释至平衡100mL。此水解液 在10cm 旋光管中测得的旋光度α为+ °,试计算该多糖中D-葡萄糖和D-甘露糖的物质的 量的比值(α/β-葡萄糖和α/β-甘露糖的[α]25 D 分别为+ °和+ °)。 解:[α]25 D= α25 D /cL×100= ( 30×1)×100= 设D-葡萄糖的含量为x,则 +(1-x)= X=%

生物化学第四版课后参考答案

1 绪论 1.生物化学研究得对象与内容就是什么? 解答:生物化学主要研究: (1)生物机体得化学组成、生物分子得结构、性质及功能; (2)生物分子分解与合成及反应过程中得能量变化; (3)生物遗传信息得储存、传递与表达; (4)生物体新陈代谢得调节与控制。 2.您已经学过得课程中哪些内容与生物化学有关。 提示:生物化学就是生命科学得基础学科,注意从不同得角度,去理解并运用生物化学得知识。 3.说明生物分子得元素组成与分子组成有哪些相似得规侓。 解答:生物大分子在元素组成上有相似得规侓性。碳、氢、氧、氮、磷、硫等6种就是蛋白质、核酸、糖与脂得主要组成元素。碳原子具有特殊得成键性质,即碳原子最外层得4个电子可使碳与自身形成共价单键、共价双键与共价三键,碳还可与氮、氧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碳与被键合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得性质,使得碳骨架可形成线性、分支以及环状得多种多性得化合物。特殊得成键性质适应了生物大分子多样性得需要。氮、氧、硫、磷元素构成了生物分子碳骨架上得氨基(-NH2)、羟基(-OH)、羰基()、羧基(-COOH)、巯基(-SH)、磷酸基(-PO4 )等功能基团。这些功能基团因氮、硫与磷有着可变得氧化数及氮与氧有着较强得电负性而与生命物质得许多关键作用密切相关。 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也有着共同得规律性。生物大分子均由相同类型得构件通过一定得共价键聚合成链状,其主链骨架呈现周期性重复。构成蛋白质得构件就是20种基本氨基酸。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肽链具有方向性(N 端→C端),蛋白质主链骨架呈"肽单位"重复;核酸得构件就是核苷酸,核苷酸通过3′, 5′-磷酸二酯键相连,核酸链也具有方向性(5′、→3′),核酸得主链骨架呈"磷酸-核糖(或脱氧核糖)"重复;构成脂质得构件就是甘油、脂肪酸与胆碱,其非极性烃长链也就是一种重复结构;构成多糖得构件就是单糖,单糖间通过糖苷键相连,淀粉、纤维素、糖原得糖链骨架均呈葡萄糖基得重复。 2 蛋白质化学 1.用于测定蛋白质多肽链N端、C端得常用方法有哪些?基本原理就是什么? 解答:(1) N-末端测定法:常采用―二硝基氟苯法、Edman降解法、丹磺酰氯法。 ①―二硝基氟苯(DNFB或FDNB)法:多肽或蛋白质得游离末端氨基与―二硝基氟苯(―DNFB)反应(Sanger反应),生成DNP―多肽或DNP―蛋白质。由于DNFB与氨基形成得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P―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末端氨基酸为黄色DNP―氨基酸衍生物,其余得都就是游离氨基酸。 ②丹磺酰氯(DNS)法:多肽或蛋白质得游离末端氨基与与丹磺酰氯(DNS―Cl)反应生成DNS―多肽或DNS―蛋白质。由于DNS与氨基形成得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S―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末端氨基酸为强烈得荧光物质DNS―氨基酸,其余得都就是游离氨基酸。 ③苯异硫氰酸脂(PITC或Edman降解)法:多肽或蛋白质得游离末端氨基与异硫氰酸苯酯(PITC)反应(Edman反应),生成苯氨基硫甲酰多肽或蛋白质。在酸性有机溶剂中加热时,N―末端得PTC―氨基酸发生环化,生成苯乙内酰硫脲得衍生物并从肽链上掉下来,除去N―末端氨基酸后剩下得肽链仍然就是完整得。 ④氨肽酶法:氨肽酶就是一类肽链外切酶或叫外肽酶,能从多肽链得N端逐个地向里切。根据不同得反应时间测出酶水解释放得氨基酸种类与数量,按反应时间与残基释放量作动力学曲线,就能知道该蛋白质得N端残基序列。

化工课后习题答案

流体流动和输送 1、液体高度:, 器底所受的力: 压强: 指示液为CCl4,其读数: 2、人孔面积: 压力: 槽壁面积: 槽壁所受压力: 3、 4、 5、 6、(1)求空气的体积流量 流通截面:

体积流量: (2)求质量流量 表压:绝压: 空气的平均分子量:当时温度: 空气密度: ∴质量流量: 7**、对容器A 孔口流速:体积流量: 流出的总体积: 液体降至0.5m处所需时间: 剩余部分为非稳定流动,所需时间: 对于容器B

由于B下端有短管,管内流体在流动中有下拉液体的作用,故需时间短。 8、以水平管中心线为基准面,在1-1,,2-2,间列柏式, , 在操作条件下,甲烷的密度: 水柱压差计读数: 9、 ∵

10、对孔板流量计: 流量与流速度关系:,即, (1)当读数为80mmHg时,,即误差=1.2% (2)读数为20mmHg时,,即误差=4.9% (3)指示液为四氯化碳时, ∴流量的相对误差与以上相同。 11、 体积流量: 质量流量: 导管中苯的流速: 12、忽略阻力, ,,,

将数据代入,得体积流量: 13、,,, , ∴ =, 空气流量: 质量流量: , ∵,,, 解得,,体积流量: 14、当量直径: 流速:

湍流 15、 相对粗糙度:,查图得 16、 ,,查图得 H1=0,H2=10,v1=0,v2=2.2,P2=0 , 17、 用试差法求流量,∵λ=f(Re),Re=f(v),难以直接求解。 由Re~λ图可见,对ε=0.001的无缝钢管而言,Re在2×104~1×107之间,λ值在0.02~0.028之间,设λ=0.025,H1=5,H2=0,P1=P2=0(表压),v1=0

生化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略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1.核苷:是核糖或脱氧核糖与嘌呤或嘧啶碱生成的糖苷。 2.核苷酸:核苷中的戊糖羟基被磷酸酯化,形成核苷酸。 3.核酸:多个核苷酸彼此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所形成的多聚核苷酸,称为核酸。4.核酸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及连接方式。 5.核酸的二级结构:即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6.环化核苷酸:即cAMP和cGMP。在细胞的代谢调节中作为激素的第二信使,控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细胞对激素的效应。 7.增色效应:DNA变性后,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显著增高的现象,称增色效应(高色效应)。 8.减色效应:DNA复性后,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显著降低的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9.核酸变性:指核酸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的过程,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10.熔解温度:50% 的双链DNA发生变性时的温度称为熔解温度(Tm)或解链温度。11.退火:变性DNA在缓慢冷却时,可以复性,此过程称为退火。 12.核酸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又可使两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这个过程称复性。 13.分子杂交:形成杂交分子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当两条来源不同的DNA(或RNA链或DNA 链与RNA链之间)存在互补顺序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分子,这种分子称为杂交分子。 14. 核酸降解:多核苷酸链上共价键(3′,5′-磷酸二酯键)的断裂称为核酸的降解。15.碱基配对:DNA双螺旋内部的碱基按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结合,鸟嘌呤(G)与胞嘧啶(C)结合,这种配对关系,称为碱基配对。 16.稀有碱基:是指A、G、C、U之外的其他碱基。 17.超螺旋:以DNA双螺旋为骨架,围绕同一中心轴形成的螺旋结构,是在DNA双螺旋基础上的进一步螺旋化。 二、填空 1.260. 2.下降,增大。 3.核糖,脱氧核糖。 4.嘌呤碱,嘧啶碱,260nm。5.大,高。 6.戊糖/核糖。7.核苷酸。 8.反密码子。 9.核苷酸,3′,5′-磷酸二酯键,磷酸,核苷,戊糖,碱基。 10.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A、G、C、T;核糖,A、G、C、U。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_张丽萍

1 绪论 1.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解答:生物化学主要研究: (1)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 (2)生物分子分解与合成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生物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 (4)生物体新陈代谢的调节与控制。 2.你已经学过的课程中哪些内容与生物化学有关。 提示: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 3.说明生物分子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组成有哪些相似的规侓。 解答:生物大分子在元素组成上有相似的规侓性。碳、氢、氧、氮、磷、硫等6种是蛋白质、核酸、糖和脂的主要组成元素。碳原子具有特殊的成键性质,即碳原子最外层的4个电子可使碳与自身形成共价单键、共价双键和共价三键,碳还可与氮、氧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碳与被键合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的性质,使得碳骨架可形成线性、分支以及环状的多种多性的化合物。特殊的成键性质适应了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需要。氮、氧、硫、 磷元素构成了生物分子碳骨架上的氨基(—NH2)、羟基(—OH )、羰基(C O )、羧基(—COOH )、巯基(—SH )、磷酸基(—PO4 )等功能基团。这些功能基团因氮、硫和磷有着可变的氧化数及氮和氧有着较强的电负性而与生命物质的许多关键作用密切相关。 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也有着共同的规律性。生物大分子均由相同类型的构件通过一定的共价键聚合成链状,其主链骨架呈现周期性重复。构成蛋白质的构件是20种基本氨基酸。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肽链具有方向性(N 端→C 端),蛋白质主链骨架呈“肽单位”重复;核酸的构件是核苷酸,核苷酸通过3′, 5′-磷酸二酯键相连,核酸链也具有方向性(5′、→3′ ),核酸的主链骨架呈“磷酸-核糖(或脱氧核糖)”重复;构成脂质的构件是甘油、脂肪酸和胆碱,其非极性烃长链也是一种重复结构;构成多糖的构件是单糖,单糖间通过糖苷键相连,淀粉、纤维素、糖原的糖链骨架均呈葡萄糖基的重复。 2 蛋白质化学 1.用于测定蛋白质多肽链N 端、C 端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基本原理是什么? 解答:(1) N-末端测定法:常采用2,4―二硝基氟苯法、Edman 降解法、丹磺酰氯法。 ①2,4―二硝基氟苯(DNFB 或FDNB)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2,4―二硝基氟苯(2,4―DNFB )反应(Sanger 反应),生成DNP ―多肽或DNP ―蛋白质。由于DNFB 与氨基形成的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P ―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 ―末端氨基酸为黄色DNP ―氨基酸衍生物,其余的都是游离氨基酸。 ② 丹磺酰氯(DNS)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与丹磺酰氯(DNS ―Cl )反应生成DNS ―多肽或DNS ―蛋白质。由于DNS 与氨基形成的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S ―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 ―末端氨基酸为强烈的荧光物质DNS ―氨基酸,其余的都是游离氨基酸。 ③ 苯异硫氰酸脂(PITC 或Edman 降解)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异硫氰酸苯酯(PITC )反应(Edman 反应),生成苯氨基硫甲酰多肽或蛋白质。在酸性有机溶剂中加热时,N ―末端的PTC ―氨基酸发生环化,生成苯乙内酰硫脲的衍生物并从肽链上掉下来,除去N ―末端氨基酸后剩下的肽链仍然是完整的。 ④ 氨肽酶法:氨肽酶是一类肽链外切酶或叫外肽酶,能从多肽链的N 端逐个地向里切。根据不同的反应时间测出酶水解释放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按反应时间和残基释放量作动力学曲线,就能知道该蛋白质的N 端残基序列。 (2)C ―末端测定法:常采用肼解法、还原法、羧肽酶法。 肼解法:蛋白质或多肽与无水肼加热发生肼解,反应中除C 端氨基酸以游离形式存 在外,其他氨基酸都转变为相应的氨基酸酰肼化物。

生物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第一章糖类 提要 糖类是四大类生物分子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特别是植物界。糖类在生物体内不仅作为结构成分和主要能源,复合糖中的糖链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参与许多生命过程,并因此出现一门新的学科,糖生物学。 多数糖类具有(CH2O)n的实验式,其化学本质是多羟醛、多羟酮及其衍生物。糖类按其聚合度分为单糖,1个单体;寡糖,含2-20个单体;多糖,含20个以上单体。同多糖是指仅含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的多糖,杂多糖指含一种以上单糖或加单糖衍生物的多糖。糖类与蛋白质或脂质共价结合形成的结合物称复合糖或糖复合物。 单糖,除二羟丙酮外,都含有不对称碳原子(C*)或称手性碳原子,含C*的单糖都是不对称分子,当然也是手性分子,因而都具有旋光性,一个C*有两种构型D-和L-型或R-和S-型。因此含n个C*的单糖有2n个旋光异构体,组成2n-1对不同的对映体。任一旋光异构体只有一个对映体,其他旋光异构体是它的非对映体,仅有一个C*的构型不同的两个旋光异构体称为差向异构体。 单糖的构型是指离羧基碳最远的那个C*的构型,如果与D-甘油醛构型相同,则属D系糖,反之属L 系糖,大多数天然糖是D系糖Fischer E论证了己醛糖旋光异构体的立体化学,并提出了在纸面上表示单糖链状立体结构的Fischer投影式。许多单糖在水溶液中有变旋现象,这是因为开涟的单糖分子内醇基与醛基或酮基发生可逆亲核加成形成环状半缩醛或半缩酮的缘故。这种反应经常发生在C5羟基和C1醛基之间,而形成六元环砒喃糖(如砒喃葡糖)或C5经基和C2酮基之间形成五元环呋喃糖(如呋喃果糖)。成环时由于羰基碳成为新的不对称中心,出现两个异头差向异构体,称α和β异头物,它们通过开链形式发生互变并处于平衡中。在标准定位的Hsworth式中D-单糖异头碳的羟基在氧环面下方的为α异头物,上方的为β异头物,实际上不像Haworth式所示的那样氧环面上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个平面,吡喃糖环一般采取椅式构象,呋喃糖环采取信封式构象。 单糖可以发生很多化学反应。醛基或伯醇基或两者氧化成羧酸,羰基还原成醇;一般的羟基参与成脂、成醚、氨基化和脱氧等反应;异头羟基能通过糖苷键与醇和胺连接,形成糖苷化合物。例如,在寡糖和多糖中单糖与另一单糖通过O-糖苷键相连,在核苷酸和核酸中戊糖经N-糖苷键与心嘧啶或嘌呤碱相连。 生物学上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有Glc, Gal,Man, Fru,GlcNAc, GalNAc,L-Fuc,NeuNAc (Sia),GlcUA 等它们是寡糖和多糖的组分,许多单糖衍生物参与复合糖聚糖链的组成,此外单糖的磷酸脂,如6-磷酸葡糖,是重要的代谢中间物。 蔗糖、乳糖和麦芽糖是常见的二糖。蔗糖是由α-Gla和β- Fru在两个异头碳之间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它已无潜在的自由醛基,因而失去还原,成脎、变旋等性质,并称它为非还原糖。乳糖的结构是Gal β(1-4)Glc,麦芽糖是Glcα(1-4)Glc,它们的末端葡萄搪残基仍有潜在的自由醛基,属还原糖。环糊精由环糊精葡糖基转移酶作用于直链淀粉生成含6,7或8个葡萄糖残基,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成环,属非还原糖,由于它的特殊结构被用作稳定剂、抗氧化剂和增溶剂等。 淀粉、糖原和纤维素是最常见的多糖,都是葡萄糖的聚合物。淀粉是植物的贮存养料,属贮能多糖,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成分之一。糖原是人和动物体内的贮能多糖。淀粉可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分子只有α-1,4连键,支链淀粉和糖原除α-1,4连键外尚有α-1,6连键形成分支,糖原的分支程度比支链淀粉高。纤维素与淀粉、糖原不同,它是由葡萄糖通过β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这一结构特点使纤维素具有适于作为结构成分的物理特性,它属于结构多糖。 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也属结构多糖。它可看成由一种称胞壁肽的基本结构单位重复排列构成。胞壁肽是一个含四有序侧链的二糖单位,G1cNAcβ(1-4)MurNAc,二糖单位问通过β-1,4连接成多糖,链相邻的多糖链通过转肽作用交联成一个大的囊状分子。青霉素就是通过抑制转肽干扰新的细胞壁形成而起抑菌作用的。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脂多糖是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糖蛋白是一类复合糖或一类缀合蛋白质。许多膜内在蛋白质加分泌蛋白质都是糖蛋白糖蛋白和糖脂中的寡糖链,序列多变,结构信息丰富,甚至超过核酸和蛋白质。一个寡搪链中单糖种类、连接位置、异头碳构型和糖环类型的可能排列组合数目是一个天文数字。糖蛋白中寡糖链的还原端残基与多肽链氨基酸残基之间的连接方式有:N-糖太键,如β- GlcNAc-Asn和O-糖肽链,如α-GalNAc-Thr/Ser, β-Gal-Hyl, β-L-Araf-Hyp,N-连接的寡糖链(N-糖链)都含有一个共同的结构花式称核心五糖或三甘露糖基核心,N-糖链可分为复杂型、高甘露糖型和杂合型三类,它们的区别王要在外周链,O-糖链的结构比N-糖链简单,但连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吸收 1,解:(1)008.0=* y 1047.018 100017101710=+=x (2)KPa P 9.301= H,E 不变,则2563.010 9.3011074.73 4 ??==P E m (3)0195.010 9.301109.53 3=??=* y 01047.0=x 2,解:09.0=y 05.0=x x y 97.0=* 同理也可用液相浓度进行判断 3,解:HCl 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需估算。现atm P 1=,,293k T = 故()( ) s m D G 2 52 17571071.11 .205.2112915.361293102 1212 1 --?=+?+?= HCl 在水中的扩散系数L D .水的缔和参数,6.2=α分子量,18=s M 粘度(),005.1293CP K =μ 分子体积cm V A 33.286.247.3=+= 4,解:吸收速率方程()()()12A A BM A P P P P RTx D N --= 1和2表示气膜的水侧和气侧,A 和B 表示氨和空气 ()24.986.1002.962 1 m kN P BM =+=代入式 x=0.000044m 得气膜厚度为0.44mm. 5,解:查s cm D C 2256.025=为水汽在空气中扩散系数ο 下C ο80,s cm s cm T T D D 2 5275 .175 .112121044.3344.029*******.0-?==??? ???=??? ? ??= C ο80水的蒸汽压为kPa P 38.471=,02=P 时间s NA M t 21693 .041025.718224=???==-π 6,解:画图 7,解:塔低:6110315-?=y s m kg G 234.0=' 塔顶:621031-?=y 02=x 的NaOH 液含3100405.2m kgNaOH l g =? 的NaOH 液的比重=液体的平均分子量: 通过塔的物料衡算,得到()()ZA L y y P K A y y G m G m λ-=-21 如果NaOH 溶液相当浓,可设溶液面上2CO 蒸汽压可以忽略,即气相阻力控制传递过 程。 ∴在塔顶的推动力6210310-?=-=y 在塔底的推动力61103150-?=-=y 对数平均推动力()()66 105.12231 3151031315--?=?-= -In L y y m λ 由上式得:()2351093.8m kN s m kmol a K G -?=

精细化工课后习题及答案

精细化工课后习题及答案化工095 1、以下化工原料主要来自哪些资源: (1)甲烷(2)一氧化碳(3)乙炔(4)乙烯(5)苯(6)萘 答:(1)天然气(2)煤的气化(3)煤制电石(4)石油烃类热裂解(5)石油馏分催化重整(6)煤的高温干馏 2、相似相溶原则:溶质易溶于化学结构相似的溶剂,而不易溶于化学结构完全不同的溶剂。极性溶质易溶于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1什么是精细化工,精细化工的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精细化学品,请列举五类主要的精细化学品。 3精细化学品的原料来源主要有哪些?4精细有机合成的主要单元反应有哪些? 1.芳香族亲电取代的反应历程 绝大多数是按照经过σ络合物中间体的两步历程进行的。 第一步是亲电试剂E+进攻芳环,先生成π络合物,接着E+与芳环上某一个碳原子形成σ键,生成σ络合物中间体。 第二步是σ络合物中间体脱落一个H+,生成取代产物。 2.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包括哪些内容? 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统称取代基的电子效应。 3、萘环的α位比β位的亲电取代反应活性高的原因是什么? α-取代和β-取代中间体正离子含有一个苯环的较稳定的共振结构式: α-取代时,含有一个苯环的较稳定的共振结构式有两个,而β-取代时只有一个;同时α-取代的中间体正离子的的一个共振结构式中非苯环部分有一个烯丙基型正碳离子直接和苯环相连,使电子离宇范围较大,因而取代需要的能量更低。上述两个原因使萘的一元亲电取代在α位比β位更容易发生。 4、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时,亲电试剂的活泼性越高,亲电取代反应速度越快,反应的选择性越低。 亲电试剂的活泼性越低,亲电取代反应速度越低,反应的选择性越高。 第三章 1 芳环上亲电取代卤化时,有哪些重要影响因素? 2 卤化反应用到的催化剂主要有哪些? 3 丙酮用氯气进行氯化制一氯丙酮时,如何减少二氯化副产物? 4 对叔丁基甲苯在四氯化碳中,光照下进行一氯化,生成什么产物? 5 简述由甲苯制备以下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和工艺过程 (1)邻氯三氟甲苯 (2)间氯三氟甲苯 6 写出本章所遇到的各种亲电卤化反应、亲核卤化反应和自由基卤化反应的名称。 1 主要有:被卤化物的结构、卤化剂、催化剂、卤化深度、卤化介质的PH值、卤化溶剂、卤化温度、杂质等。 2 主要有: 路易斯酸例如FeCl3 、SbCl3、AlCl3等 质子酸例如苯磺酸、硫酸等 元素例如碘、硫磺等 胺类碱性催化剂例如二异丙胺等 硫化物例如硫化铁-硅胶、Sb2S3等 沸石类分子筛例如ZMF-1催化剂 3 丙酮的一氯化制一氯丙酮是连串反应,为了避免多氯化物的生成,应该用不足量的氯气,控制适当的Cl2/C3H6O摩尔比。

化工基础课后习题答案讲解(武汉大学版)

化工 习题 第二章.P 69 2.解: 2212 12124 44()70d d de d d d d π π ππ- =?=-=+ 3.解:对于稳定流态的流体通过圆形管道,有 22 1 21 2 d d u u = 若将直径减小一半,即1 2 d 2d = 2 1 4u u ?= 即液体的流速为原流速的4倍. 4.解: g u d L H f 22??=λ 2 111112 222 2222f f L u H d g L u H d g λλ=?? =??

2222222111 11211212 2 22222 22 111 1112 2222222 1 2122221 21226464Re 4,,26426426421()6442224116 1 112162416f f f f f f f f f f L u H d g L u H d g du u u L L d d L u H d u d g L u H d u d g L u H d u d g H u L d g d u H H H H λλμλρ μρμρμρμ ρ?? = ??== ===??=????= ??= =???= 即产生的能量损失为原来的16倍。 6.解:1)雷诺数μ ρud = Re 其中31000kg m ρ-=?,11.0u m s -=? 3252510d mm m -==? 3110cp Ps s μ-==?

故μ ρud = Re 331000 1.0251010--???= 25000= 故为湍流。 2)要使管中水层流,则2000Re ≤ 即33 10002510Re 200010m u --???= ≤ 解得10.08u m s -≤? 7.解:取高位水槽液面为1-1′, A-A ′截面为2-2′截面,由伯努利方程 1222 11 12u u H 22f p p z z g g g g ρρ++=+++ 其中1210,2;z m z m == 121;0;f f p p u H g h === ∑ 则2 2 216.1510229.89.8 u u =++? 解得 1)A-A ′截面处流量2u u = 12.17u m s -=? 2)q v Au ρ= 其中23211 3.14(10010)4 4 A d π-==??? ```0 12.17u m s -=?

生物化学b2课后题答案汇总

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1.氨基酸脱氨基后C链如何进入TCA循环.(30分) P315 图30-13 2.说明尿素形成机制和意义(40分) P311-314 概括精要回答 3.提高Asp和Glu的合成会对TCA循环产生何种影响?细胞会怎样应付这种状况?(30分) 参考答案: 核苷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题目及解答精要: 1.生物体内嘌呤环和嘧啶环是如何合成的?有哪些氨基酸直接参与核苷酸的合成? 嘌呤环(Gln+Gly+Asp)嘧啶环(Gln+Asp) 2.简要说明糖、脂肪、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直接做图,并标注连接点 生物氧化及电子传递题目及解答精要: 名词解释:(60分,10分一题) 甘油-3-磷酸穿梭:P139 需概括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P139 需概括 电子传递链:P119 解偶联剂:P137 化学渗透假说:P131 生物氧化:P114 两个出处,总结概括 问答题:(10分) 1.比较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两者的异同? 参考答案: 也可自己概括 2.以前有人曾经考虑过使用解偶联剂如2,4-二硝基苯酚(DNP)作为减肥药,但不久即放弃使用,为什么?(10分)

参考答案: 3.已知有两种新的代谢抑制剂A和B:将离体的肝线粒体制剂与丙酮酸、氧气、ADP和无机磷酸一起保温,发现加入抑制剂A,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就被抑制;当既加入A又加入抑制剂B的时候,电子传递恢复了,但氧化磷酸化仍不能进行,请问:①.抑制剂A和B属于电子传递抑制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还是解偶联剂?②.给出作用方式和A、B类似的抑制剂?(20分) 参考答案: 糖代谢及其他途径: 题目及解答精要: 1.为什么糖原讲解选用磷酸解,而不是水解?(50分) P178 2.糖酵解、TCA循环、糖异生、戊糖磷酸途径和乙醛酸循环之间如何联系?(50分) 糖酵解(无氧),产生丙酮酸进入TCA循环(有氧)(10分) 糖异生糖酵解逆反应(1,3,10步反应单独代谢流程)(10分) TCA循环中草酰乙酸可进入唐异生(10分) 戊糖磷酸途径是糖酵解中G-6-P出延伸出来并又回去的一条戊糖支路(10分) 乙醛酸循环是TCA循环在延胡羧酸和L-苹果酸间的一条捷径(10分) 糖酵解题目及解答精要: 1.名词解释(每个10分) 糖酵解:P63 激酶:P68 底物水平磷酸化:笔记 2.问答题 ①为什么砷酸是糖酵解作用的毒物?(15分) P75 ②糖酵解中两个耗能阶段是什么?两个产能阶段是什么?三个调控位点在哪里?(15分) P80 表22-1 ③糖酵解中磷酸基团参与了哪些反应?(20分) 在1,3,6,7,8,10步参加了反应 ④当肌肉组织激烈活动时,与休息时相比需要更多的ATP。在骨骼肌里,例如兔子的腿肌或火鸡的飞行肌,需要的A TP几乎全部由厌氧酵解反应产生的。假设骨骼肌缺乏乳酸脱氢酶,它们能否进行激烈的体力活动,即能否借

精细化工课后习题答案

精细化工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表面活性物质和表面活性剂有什么异同点? 答:把能使溶剂的表面力降低的性质称为表面活性,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把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加入很少量时即能显著降低其表面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 举例:肥皂、油酸钠、洗涤剂等物质的水溶液,在溶液浓度很低时,表面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降到一定程度后便缓慢或不再下降;乙醇、丁醇等低碳醇和醋酸等物质,表面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这两类都是表面活性物质。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 答;表面活性剂一般都是直线形分子,其分子同时含有亲水(增油)性的极性基团和亲油(憎水)性的非极性疏水基团,因而是表面活性剂既具有亲水性又具有增油性的双亲结构,所以,表面活性剂也称为双亲化合物。 3.临界胶束浓度CMC和HLB、浊点、克拉夫拖点之间有何关系? 答,Tk越高,CMC越小,亲油性好,HLB越小。浊点越高,亲油性越好,CMC越大,HLB越大。 4,表面活性剂的活性与CMC的关系? 答,(CMC)可用来衡量表面活性剂的大小。CMC越小,表示该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所需的浓度越低,即达到表面饱和吸附的浓度就越低,因而,改变表面性质,起到润湿、乳化、曾溶、起泡等作用所需的浓度也越低,表示该表面活性剂的活性越大。 5,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用作润湿剂吗?为什么? 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离解时生成的表面活性离子带正电荷。水溶液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是极性基团朝向固体表面,吸附在带负电荷的固体表面,疏水基朝向水相,使固体表面呈“疏水”状态,通常不用于洗涤和清洗,故…… 6.哪种表面活性剂具有柔软平滑作用?为什么? 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原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高效定向吸附性能,可在纤维表面覆盖一层亲油基团膜层,从而具有柔软平滑效果。 7表面活性剂为何具有抗静电作用? 答,表面活性剂的憎水基吸附在物体表面,亲水基趋向空气而形成一层亲水性膜,吸收空气中水分,好像在物体表面多了一层水层,这样产生的静电就易于传递到大气中去,从而降低了表面电荷,起到抗静电的的作用。(如果是以亲水基吸附在物体表面,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时,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剂间相互作用,可进一步形成亲水基向外的第二层吸附层,同样将亲水基趋向空气而形成一层亲水性膜,起到抗静电作用。) 8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污力与碳链原子数之间有何关系? 答,图 9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否用于衣物洗涤去污? 答,不能。因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离解时生成的表面活性离子带正电荷。水溶液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是极性基团朝向固体表面,吸附在带负电荷的固体表面,疏水基朝向水相,使固体表面呈“疏水”状态,通常

生化课后习题答案

一绪论 1.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解答:生物化学主要研究:(1)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2)生物分子分解与合成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3)生物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4)生物体新陈代谢的调节与控制。 2.你已经学过的课程中哪些内容与生物化学有关。 提示: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 3.说明生物分子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组成有哪些相似的规侓。解答:生物大分子在元素组成上有相似的规侓性。碳、氢、氧、氮、磷、硫等 6 种是解答蛋白质、核酸、糖和脂的主要组成元素。碳原子具有特殊的成键性质,即碳原子最外层的 4 个电子可使碳与自身形成共价单键、共价双键和共价三键,碳还可与氮、氧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碳与被键合原子形成 4 个共价键的性质,使得碳骨架可形成线性、分支以及环状的多 O 种多性的化合物。特殊的成键性质适应了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需要。氮、氧、硫、磷元素构成了生物分子碳骨架上的氨基(—NH2)、羟基(—OH)、羰基(C)、羧基(—COOH)、

巯基(—SH)、磷酸基(—PO4 )等功能基团。这些功能基团因氮、硫和磷有着可变的氧化数及氮和氧有着较强的电负性而与生命物质的许多关键作用密切相关。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也有着共同的规律性。生物大分子均由相同类型的构件通过一定的共价键聚合成链状,其主链骨架呈现周期性重复。构成蛋白质的构件是20 种基本氨基酸。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肽链具有方向性(N 端→C 端),蛋白质主链骨架呈“肽单位”重复;核酸的构件是核苷酸,核苷酸通过3′, 5′-磷酸二酯键相连,核酸链也具有方向性(5′、→3′ ),核酸的主链骨架呈“磷酸-核糖(或脱氧核糖)”重复;构成脂质的构件是甘油、脂肪酸和胆碱,其非极性烃长链也是一种重复结构;构成多糖的构件是单糖,单糖间通过糖苷键相连,淀粉、纤维素、糖原的糖链骨架均呈葡萄糖基的重复。 二蛋白质化学 1.用于测定蛋白质多肽链N 端、C 端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基本原理是什么? 解答:(1)N-末端测定法:常采用2, 4 ―二硝基氟苯法、Edman 降解法、丹磺酰氯法。①2, 4 ―二硝基氟苯(DNFB 或FDNB)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2, 4 ―二硝基氟苯2, 4 ―DNFB)(反应(Sanger 反应)生成DNP―

生物化学第四版课后参考答案

1 绪论 1.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就是什么? 解答:生物化学主要研究: (1)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 (2)生物分子分解与合成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生物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与表达; (4)生物体新陈代谢的调节与控制。 2.您已经学过的课程中哪些内容与生物化学有关。 提示:生物化学就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 3.说明生物分子的元素组成与分子组成有哪些相似的规侓。 解答:生物大分子在元素组成上有相似的规侓性。碳、氢、氧、氮、磷、硫等6种就是蛋白质、核酸、糖与脂的主要组成元素。碳原子具有特殊的成键性质,即碳原子最外层的4个电子可使碳与自身形成共价单键、共价双键与共价三键,碳还可与氮、氧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碳与被键合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的性质,使得碳骨架可形成线性、分支以及环状的多种多性的化合物。特殊的成键性质适应了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需要。氮、氧、硫、磷元素构成了生物分子碳骨架上的氨基(-NH2)、羟基(-OH)、羰基()、羧基(-COOH)、巯基(-SH)、磷酸基(-PO4 )等功能基团。这些功能基团因氮、硫与磷有着可变的氧化数及氮与氧有着较强的电负性而与生命物质的许多关键作用密切相关。 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也有着共同的规律性。生物大分子均由相同类型的构件通过一定的共价键聚合成链状,其主链骨架呈现周期性重复。构成蛋白质的构件就是20种基本氨基酸。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肽链具有方向性(N 端→C端),蛋白质主链骨架呈"肽单位"重复;核酸的构件就是核苷酸,核苷酸通过3′, 5′-磷酸二酯键相连,核酸链也具有方向性(5′、→3′),核酸的主链骨架呈"磷酸-核糖(或脱氧核糖)"重复;构成脂质的构件就是甘油、脂肪酸与胆碱,其非极性烃长链也就是一种重复结构;构成多糖的构件就是单糖,单糖间通过糖苷键相连,淀粉、纤维素、糖原的糖链骨架均呈葡萄糖基的重复。 2 蛋白质化学 1.用于测定蛋白质多肽链N端、C端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基本原理就是什么? 解答:(1) N-末端测定法:常采用―二硝基氟苯法、Edman降解法、丹磺酰氯法。 ①―二硝基氟苯(DNFB或FDNB)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二硝基氟苯(―DNFB)反应(Sanger反应),生成DNP―多肽或DNP―蛋白质。由于DNFB与氨基形成的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P―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末端氨基酸为黄色DNP―氨基酸衍生物,其余的都就是游离氨基酸。 ②丹磺酰氯(DNS)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与丹磺酰氯(DNS―Cl)反应生成DNS―多肽或DNS―蛋白质。由于DNS与氨基形成的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S―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末端氨基酸为强烈的荧光物质DNS―氨基酸,其余的都就是游离氨基酸。 ③苯异硫氰酸脂(PITC或Edman降解)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异硫氰酸苯酯(PITC)反应(Edman反应),生成苯氨基硫甲酰多肽或蛋白质。在酸性有机溶剂中加热时,N―末端的PTC―氨基酸发生环化,生成苯乙内酰硫脲的衍生物并从肽链上掉下来,除去N―末端氨基酸后剩下的肽链仍然就是完整的。 ④氨肽酶法:氨肽酶就是一类肽链外切酶或叫外肽酶,能从多肽链的N端逐个地向里切。根据不同的反应时间测出酶水解释放的氨基酸种类与数量,按反应时间与残基释放量作动力学曲线,就能知道该蛋白质的N端残基序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