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著名原料药和药物中间体公司名单

世界著名原料药和药物中间体公司名单

世界著名原料药和药物中间体公司名单
世界著名原料药和药物中间体公司名单

原料药GMP指南中英文对照

Q7a(中英文对照) FDA原料药GMP指南 Table of Contents 目录 1. INTRODUCTION 1. 简介 1.1 Objective 1.1目的 1.2 Regulatory Applicability 1.2法规的适用性 1.3 Scope 1.3范围 2. QUALITY MANAGEMENT 2.质量管理 2.1 Principles 2.1总则 2.2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Quality Unit(s) 2.2质量部门的责任 2.3 Responsibility for Production Activities 2.3生产作业的职责 2.4 Internal Audits (Self Inspection) 2.4内部审计(自检) 2.5 Product Quality Review 2.5产品质量审核 3. PERSONNEL 3. 人员 3.1 Personnel Qualifications 3.人员的资质 3.2 Personnel Hygiene 3.2 人员卫生 3.3 Consultants 3.3 顾问 4. BUILDINGS AND FACILITIES 4. 建筑和设施 4.1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4.1 设计和结构 4.2 Utilities 4.2 公用设施 4.3 Water 4.3 水 4.4 Containment 4.4 限制 4.5 Lighting 4.5 照明 4.6 Sewage and Refuse 4.6 排污和垃圾 4.7 Sanitation and Maintenance 4.7 卫生和保养 5. PROCESS EQUIPMENT 5. 工艺设备 5.1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5.1 设计和结构 5.2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Cleaning 5.2 设备保养和清洁 5.3 Calibration 5.3 校验 5.4 Computerized Systems 5.4 计算机控制系统 6. DOCUMENTATION AND RECORDS 6. 文件和记录 6.1 文件系统和质量标准 6.1 Documentation System and Specifications 6.2 Equipment cleaning and Use Record 6.2 设备的清洁和使用记录 6.3 Records of Raw Materials, 6.3 原料、中间体、原料药的标签和包装材

关于原料药合成路线长短的考虑

关于原料药合成路线长短的考虑审评四部黄晓龙 近年来,随着对原料药生产厂实施GMP认证以及法规对生产工艺与申报工艺一致性的要求,各方面对原料药的生产与质量要求越来越严。而另一方面,国内各种小型化工厂或公司看准时机纷纷生产一些与原料药合成相关的中间体或原料药粗品,销售给原料药生产厂。因此,部分原料药生产厂为降低GMP管理与生产的成本,改用外购中间体甚至是原料药粗品作为起始原料,缩短合成路线的事情时有发生。具体有以下一些情况:1)将原批准工艺的前面步骤转到联营企业,由联营企业按原工艺制得粗品或最后一步中间体后,再由申报单位通过精制或一两步反应制得成品;2)购买其他公司按化工产品生产的中间体,再由申报单位按后续工艺完成原料药的制备;3)委托其他企业生产中间体,再由申报单位按后续工艺完成原料药的制备。 对此类情况,究竟应当如何考虑?下面仅从技术的角度谈几点个人看法,以供有关各方在决策时参考。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对药品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不能仅停留在对终产品的质量检测上,而需要对药品的生产、流通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的监管,才能有效地保证患者能用上质量可控的药品。这也是国内外对药品实行GMP、GSP等管理的主要原因。对于原料药的管理也同样如此,原料药生产厂只有切实按照GMP的要求组织对原料药的生产,才可能得到质量稳定可控的原料药,这也是原料药不同于一般化工产品的关键所在。其次,按照GMP的要求生产出来的药用中间体或粗品,其各方面(如生产环境、对有毒溶剂与试剂的使用、药检部门的有效监管等)的要求与一般的化工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质量也更有保证,不会掺杂对身体有害的杂质。其三,原料药生产厂很难准确了解外购的中间体或粗品的生产过程,对其中可能含有的工艺杂质与残留溶剂难以把握,这样就导致在后续的工艺过程中很难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纯化,并在原料药的质量研究与标准中进行分析与控制,从而给药品的安全性带来隐患。并且这些中间体或粗品的生产厂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很可能会对生产工艺进行变更,如不及时告知原料药生产厂,则很难对此种变更可能对质量的影响进行及时有效的研究与控制,从而影响原料药的质量。其四,从合成工艺本身来说,每一步化学反应结束后,一般会根据反应的实际情况,对反应产物作针对性的分离纯化,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反应。如果外购的中间体或粗品并不是严格按照药品GMP的要求进行生产与质量控制,要想在后续短短的几步工艺中对所有的杂质进行纯化是很困难的,更何况对杂质的概况一无所知时就更是如此。最后,原料药质量标准中的各杂质(包括有机、无机杂质与溶剂残留量等)检查项都是根据具体的生产工艺与质量研究结果确定的,如果外购中间体或粗品的生产工艺发生了改变,而原料药厂又不能及时准确地获知有关信息的话,现行的质量标准就很可能检测不出新引入的工艺杂质。 正是基于以上一些考虑,国外药政管理当局在审评原料药的制备工艺资料时,均对其合成路线的长短有所要求。例如,FDA要求合成原料药的反应步数至少应为三步。欧盟要求至少有一步化学反应(不包括成盐或精制)是在申报的企业生产,并且要在起始原料中确定一个关键原料,该原料也应在符合GMP条件的车间进行生产。一般而言,合成原料药的制备工艺应该从该药品的主结构开始形成之前的原料开始申报。 因此,建议我国的原料药申报企业在确定申报合成路线的长短时应首先考虑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尽量使用工艺成熟、质量有保证的起始原料。并在本企业进行三步以上的化学反应,以保证有足够的工艺步骤针对性地对杂质进行分离、纯化。对外购的起始原料和中间体,应在详细了解其制备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质量研究,对工艺涉及的有关物质及残留溶剂做必要的控制,结合后续工艺要求制定可行的外购起始原料和中间体的质量要求。另外,为保证外购起始原料和中间体的生产工艺与质量的稳定,应与外购起始原料和中间体的生产厂建立可靠的信息共享机制,一旦工艺有改变,则原料药的申报单位应重新对外购的起始原料和中间体进行质量研究,评估这种工艺改变对其质量的影响,并对终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研究,保证其质量不低于原工艺产品。

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附录ⅩⅠⅩ C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是:(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用一批原料药或一批制剂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三批供试品进行。(2)原料药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试验所要求的批量,原料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供试品应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其处方与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每批放大试验的规模,片剂至少应为10 000片,胶囊剂至少应为10 000粒。大体积包装的制剂如静脉输液等,每批放大规模的数量至少应为各项试验所需总量的10倍。特殊品种、特殊剂型所需数量,根据情况另定。(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和规模生产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包装应与上市产品一致。(5)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与有关物质(含降解产物及其他变化所生成的产物)的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6)由于放大试验比规模生产的数量要小,故申报者应承诺在获得批准后,从放大试验转入规模生产时,对最初通过生产验证的三批规模生产的产品仍需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 本指导原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料药,第二部分为药物制剂。 一、原料药 原料药要进行以下试验。 (一)影响因素试验 此项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和建立降解产物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供试品可以用一批原料药进行,将供试品置适宜的开口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5mm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0mm厚薄层,进行以下试验。当试验结果发现降解产物有明显的变化,应考虑其潜在

16.ICH-Q7-原料药的优良制造规范GMP)指南

16.ICH-Q7-原料药的优良制造规范GMP)指南

ICH Q7 原料药的优良制造规范(GMP)指南 1. 引言 1.1目的 本文件旨在为在合适的质量管理体系下制造活性药用成分(以下称原料药)提供GMP指南。以确保原料药符合预期的或应当具有的质量特性与纯度要求。 本指南中所指的“制造”包括物料接收、生产、包装、重新包装、贴签、重新贴签、质量控制、放行、原料药的储存和销售及其相关控制的一系列活动。本指南中,“应当”一词表示“只要遵循,肯定符合GMP”的各种建议。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和手段,只要他们能满足实际情况的具体需求。本指南中的“现行优良生产管理规范(cGMP)”和“优良生产管理规范(GMP)”二者目标是等同的。 本指南在总体上未涉及生产人员的安全问题,亦不包括环保方面的内容。这方面的管理是生产者固有的责任,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管理。 本指南无意详述注册/登记备案的要求、修改药典的要求。鉴于药品上市/制造授权或药品申请的情况,本指南不左右药政管理部门在审批原料药注册/登记备案方面的要求。注册/登记备案中的所有承诺必须做到。 1.2法规的适用性 在世界范围内,作为原料药的物质的法定分类存在差异。不管在哪个国家或地区,当某种物料被称为原料药用于药品生产时,均应实施本指南。 1.3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人用药品(医疗用品)所用原料药的生产。它适用于无菌原料药在灭菌前的各个步骤,不包括无菌原料药的灭菌和无菌操作过程。这些操作应符合所在国或区域的GMP指南。 本指南所适用的原料药包括通过化学合成、提取、细胞培养/发酵,自然资源利用或由这些工艺组合而生产的原料药。对细胞培养/发酵生产的原料药的特殊指南,在第18章论述。 本指南不不适用于疫苗、完整细胞、全血和血浆、血和血浆的衍生物(血浆成分)和基因治疗的原料药。但是适用于以血或血浆为原料生产的原料药。应当说明,各种细胞基底(哺乳动物、植物、昆虫或微生物的细胞、组织或包括转基因动物在内的动物资源)及其前几道生产操作,可能应遵循GMP规范,但它们并未包括在本指南之内。另外,本指南不适用于医用气体、待包装药品(例如散装的片剂和胶囊)和放射性药品。

药品GMP检查指南原料药(新版)

机构与人员药品GMP认证(原料药)检查评定标准 一、药品GMP认证(原料药)检查项目共172项,其中关键项目(条款号前加“*”)47项,一般项目125项。 二、药品GMP认证(原料药)检查时,应根据申请认证的范围确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并进行全面检查和评定。 三、检查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统称为“缺陷项目”。其中,关键项目不符合要求者称为“严重缺陷”,一般项目不符合要求者称为“一般缺陷”。 四、缺陷项目如果在申请认证的各剂型或产品中均存在,应按剂型或产品分别计算。 五、在检查过程中,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的,按严重缺陷处理。检查组应调查取证并详细记录。 六、结果评定 (一)未发现严重缺陷,且一般缺陷≤20%,能够立即改正的,企业必须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企业必须提供缺陷整改报告及整改计划,方可通过药品GMP认证。 严重缺陷或一般缺陷>20%的,不予通过药品GMP认证。

一、机构与人员 *0301 企业应建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机构和人员的职责。 看企业组织机构图,查生产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功能设置(图示),是否涵盖生产、质量、物料仓储、设备、销售及人员管理等内容,并有负责培训的职能部门/人员。 1.有企业的组织机构图。 1.1组织机构图中体现企业各部门的设置、隶属关系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其中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分别独立设置。1.2组织机构图中体现质量管理部门受企业负责人直接领导。 1.3组织机构图中明确各部门名称及部门负责人。 2.岗位职责。 2.1制定了各级领导的岗位职责。 2.2制定了各部门及负责人的职责,特别是质量管理部门有独立的权限,并能对生产等部门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临督和制约。 2.3制定了各岗位的岗位职责。 2.4岗位职责的制定能体现GMP的所有规定,权力、责任明确,且无交叉,无空白。 0302 企业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工作能力,应能正确履行其职责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1.有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一览表。 2.配备了与本企业《药品生产许可证》规定生产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能正确履行其职责。 3.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能正确履行其职责。 4.检查其毕业证书。 *0401 主管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应对本规范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 1.主管生产和质量的企业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毕业证书原件。 2.主管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经医药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科教育。相关专业是指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微生物学等与医药相关的学科专业。有毕业证书原件。 3.主管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有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经验(三年以上实践经验),对本规范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 4.检查产品放行是否有质量保证部负责人签名。 *0501 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1.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毕业证。 2.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部门负责人接受过医药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科教育。 3.主管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具有3年以上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0502 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是否互相兼任。 1.有企业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的任命书。 2.组织机构图中标明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并未互相兼任。 3.实际情况与组织机构图相符。 0601 企业应建有对各级员工进行本规范和专业技术、岗位操作知识、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和培训档案。 1.检查企业文件,是否规定有人员培训和上岗的相关管理制度。 2.有培训计划和记录。

医药中间体

目前,我国每年约需与化工配套的原料和中间体2000多种,需求量达250万吨以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医药生产所需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基本能够配套,只有少部分需要进口。而且由于我国资源比较丰富,原材料价格较低,有许多中间体实现了大量出口。 所谓医药中间体,实际上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这种化工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在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只要达到一些的级别,即可用于药品的合成。 [编辑本段] [编辑本段] 苯乙酸需求继续增大 我国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目前几乎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专利期内的品种外)我国都能生产,而且成本很低,青霉素产量居世界前位,大量出口供应国际市场;头孢类抗生素基本能够自给自足,还能争取一部分出口。 目前,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套的中间体我国全部能够自己生产,除了半合成抗生素的母核7-ACA和7-ADCA需要部分进口外,所有的侧链中间体均可生产,而且大量出口。 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配套中间体苯乙酸为例,我国现有苯乙酸生产厂家近30家,总年产能力约2万吨。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最大的年产2000吨,其他大多年产数百吨。2003年国内苯乙酸总需求量约1.4万吨,消费结构为:青霉素G占85%,其他医药占4%,香料占7%,农药及其他领域占4%。 随着国内香料、医药、农药等行业的发展,苯乙酸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05年,我国医药工业将消耗苯乙酸约1.4万吨,农药行业将消费500吨,香料行业约消费2000吨。再加上其他领域的消费量,预计2005年国内苯乙酸总需求量将达1.8万吨。 [编辑本段] 含氟吡啶类中间体成热点 目前,我国已开发并已投入批量生产的喹诺酮类抗菌药主要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等。其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生产量最大,约占国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总产量的98%。 喹诺酮类一般由含氟苯环合成含氟喹啉类化合物后与哌嗪(或甲基哌嗪)缩合而得。由于我国萤石储量丰富,因而是世界含氟药物和中间体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有80%以上的含氟中间体供应出口。从整体上看,我国氟苯类中间体发展较早,目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三氟甲苯类中间体发展较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而对于杂环芳香族化合物特别是含氟吡啶类,我国目前只有个别研究单位和生产厂家拥有含氟吡啶类中间体的合成技术,因此,含氟吡啶类中间体将成为今后几年国内含氟中间体研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编辑本段] 对氨基酚缺口较大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国,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等品种的产量均超万吨,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等品种的产量超过1000吨。目前我国解热镇痛药的产量增长很快,预计今后还将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为解热镇痛药配套生产的中间体产量大,生产企业多。随着解热镇痛药的增长,其中间体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3年国内扑热息痛消费量快速增加,出口也呈迅猛增长势头,出口量为28163吨,全年出口量同比增幅达1倍左右。到2004年上半年其出口增速虽然放慢,但依然有所增长,2004年1~5月扑热息痛的出口量为12501吨,略高于去年同期。对氨基酚是合成扑热息痛的重要中间体,近年来也增长迅速。目前,我国对氨基酚年产量约为3.2万吨,预计到2005年,国内扑热息痛产量将达到5万吨以上,医药工业将消耗对氨基酚4.5万吨,再加上在其他领域

原料药及中间体行业概况

原料药及中间体行业概况 1、化学原料药行业主管部门 2、化学原料药行业监管 (1)国内主要监管体制 ①药品生产许可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3 年修订),开办药品生产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许可证》应当标明有效期和生产范围,到期重新审查发证。

②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药品生产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认证(GMP 认证)。 ③药品注册管理制度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的注册申请包括新药申请、仿制药申请、进口药品申请及补充申请和再注册申请。研制新药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如实报送研制方法、质量指标、药理及毒理试验结果等有关资料和样品,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完成临床试验并通过审批的新药,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给新药证书。生产新药或者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批准文号。药品生产企业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该药品。 ④药品标准制度 国家实行药品标准制度,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要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生产工艺组织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国家药监局组织

药典委员会,负责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国家药监局的药品检验机构负责制定国家药品标准品、对照品。 (2)国内主要法规及政策 ①主要法律法规 ②主要产业政策

世界著名生物制剂公司

世界著名生物制剂公司 2007年11月30日星期五 17:50 Santa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抗体生产厂家,目前可提供的抗体种类多达两万多种,几乎覆盖了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最新领域,其每种抗体又有多个克隆能够选择,还提供一些对应蛋白标准品及相关产品,如ABC试剂盒,各种标记二抗,Western试剂盒,蛋白分子量Marker,核抽提物等,为免疫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Abcam公司是世界有名的抗体王国,以优质、齐全的产品、完善的网络支持功能和强大的技术支持队伍得到全球客户的认可和赞誉。并在2004年获得了关于生物界公司不可多得的英女王奖,拥有专门好的知名度和口碑。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1、全:网络全世界的优质产品,差不多上各种抗体产品在该公司均能找到 2、新:产品及网站更新专门快,差不多上每周均有新产品显现 3、优:产品质量好,投诉比较少 4、强:强大的技术支持队伍和力量,网站上有齐全的技术资料以及客户评论,并提供实时在线技术咨询,使您使用产品时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R&D公司于1976年成立于美国,一直致力于各种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分子的生产研发,其生产的各种ELISA 试剂盒、重组因子及抗体以其杰出的品质赢得了世界各国科研及临床诊断机构的青睐。是全世界最大的细胞因子公司。该公司产品丰富涵盖了百余种细胞因子类ELISA试剂盒, 重组细胞因子类蛋白(209种之多)及相关的多达250余种单克隆、多克隆抗体;细胞凋亡、Caspase及胶原酶系列以及细胞因子类等热点领域。 MBL,成立于1969年,是日本第一家抗体生产商。 公司早期致力于研究生产血浆蛋白质抗体,是抗体研究、进展和生产的先锋者。现在,公司提供3000多种细胞骨架、致癌基因产品和信号转导蛋白质抗体。 1975年,MBL成为日本首家血浆蛋白质的诊断剂的生产商,之后,公司就致力于开发、生产免疫诊断试剂,专门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诊断试剂。公司的研发能力在该领域中得到了极高的评判。MBL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剂对医药界奉献专门大,该公司产品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占据了日本国内市场80%的份额,在海外市场也同样受到欢迎。 近年来,MBL大力引进重组DNA细胞和细胞融合技术来开发用于疾病诊断和疗效观看的诊断试剂。另外,

2015版药典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修订

2015版药典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修订) 一、概述 原料药或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其保持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特性的能力。稳定性研究是基于对原料药或制剂及其生产工艺的系统研究和理解,通过设计试验获得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特性在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照射等)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据此为药品的处方、工艺、包装、贮藏条件和有效期/复检期的确定提供支持性信息。 稳定性研究始于药品研发的初期,并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本指导原则为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的一般性原则,其主要适用于新原料药、新制剂及仿制原料药、仿制制剂的上市申请(NDA/ANDA,New Drug Application/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其他如创新药(NCE,New Chemical Entity)的临床申请(IND,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上市后变更申请(Variation Application)等的稳定性研究,应遵循药物研发的规律,参照创新药不同临床阶段质量控制研究、上市后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具体要求进行。 本指导原则是基于目前认知的考虑,其他方法如经证明合理也可采用。 二、稳定性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稳定性研究的内容及试验设计 稳定性研究是原料药或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试验来揭示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特征。稳定性试验通常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等。影响因素试验主要是考察原料药和制剂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稳定性,了解其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敏感性,主要的降解途径及降解产物,并据此为进一步验证所用分析方法的专属性、确定加速试验的放置条件及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提供参考。加速试验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在高于长期贮藏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处方工艺设计、偏离实际贮藏条件其是否依旧能保持质量稳定提供依据,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中间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及确定长期试验的放置条件。长期试验则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在拟定贮藏条件下的稳定性,为确认包装、贮藏条件及有效期/复检期提供数据支持。 对临用现配的制剂,或是多剂量包装开启后有一定的使用期限的制剂,还应根据其具体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配伍稳定性试验或开启后使用的稳定性试验。 稳定性试验设计应围绕相应的试验目的进行。例如,影响因素试验的光照试验是要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对光的敏感性,通常应采用去除包装的样品进行试验;如试验结果显示其过度降解,首先要排除是否因光源照射时引起的周围环境温度升高造成的降解,故可增加避光的平行样品作对照,以消除光线照射之外其他

中国十大药企

中国十大药企 1、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以预防治疗和诊断护理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分销、零售、研发及生产为主业。旗下拥有11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和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国药一致、天坛生物、现代制药、盈天医药6家上市公司。2003年至2014年,集团营业收入年平均增幅33%,利润总额年平均增幅45%,总资产年平均增幅34%。2014年,集团营业收入超2400亿人民币,是目前唯一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医药企业。2014年排名357位。 中国医药集团拥有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的医药流通配送网络和与国际水平接轨的30个配送中心,是国内最大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企业,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的生产任务。集团建立了生物制药、麻醉精神药品、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呼吸系统用药等生产基地和药材基地,拥有国内实力最强的应用性医药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院。2010年,中 国医药集团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企业。 2、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全国性医药产业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覆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2014年 营业收入924亿元,根据2014年中国企业联合会评定的

中国企业500强排名,排名62位,公司综合排名位居全 国医药行业第二,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在医药产品和分销市场方面均居领先地位的医药上市公司,入选上证180指数、沪深300指数样本股,H股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摩根斯坦利中国指数(MSCI)。 目前上药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科、工、贸为一体 的大型企业集团,现有员工近3万人,注册资本31.58亿元,是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营销网络最健全的医药企业,并跻身中国企业五百强,是中国2010年上海 世博会医药全球合作伙伴。上海医药的分销网络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华北、华南三大重点区域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 3、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五百强企业,2014年,广州医药实现销售335.3亿元,同比增长16.24%。广州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51年,现有员工1700多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是广州市政府授权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主要从事中成药及植物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医药制剂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R﹠D)以及制造与经营业务(P﹠M) ,而且在医药商贸物流、大健康产业等方面有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是广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广州医药拥有21家分子公司,除广东外还分布于湖南、福建、陕西、四川、湖北等地。旗下王老吉药业于2005年2

医药中间体产业研究---张亚会

医药中间体产业研究 ——邳州高新区招商局张亚会 目录 一、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概述 二、医药中间体的分类 三、我国医药中间体的生产特点 四、国际国内发展现状 五、国内生产医药中间体大企业 六、医药中间体发展前景 七、邳州医药中间体发展优势

一、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概述 1、药品生产流程介绍 2、概念 医药中间体:所谓医药中间体,实际上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这种化工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在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只要达到一些的级别,即可用于药品的合成。 原料药:指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原料药物,是制剂中的有效成份。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所制备的各种用来作为药用的粉末、结晶、浸膏等,但病人无法直接服用的物质。 3、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的区别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中间体是制作原料药的前道工序的关键产物,与原料药结构不同。 从新药开发的角度说,中间体是合成原料药过程中的化合

物,不一定具备治疗作用或者有毒性。而原料药是经过充分药学研究可以安全的用于人体起治疗诊断作用的一个化合物;但不完全是,有些原料药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也是原料药。中间体是指半成品,原料药是指化学药制剂前所用的原料(成品)。 从药事管理的角度说,中间体只是合成原料药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不需要取得文号;而原料药要依法向药监当局(在中国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美国是FDA,在欧洲是EMEA)申请注册,取得批准文号后在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厂房中合成。另外,药典中有原料药的检测方法,但是没有中间体的。 二、医药中间体的分类 1、抗生素类药物中间体 2、解热镇痛药用中间体 3、心血管系统药用中间体 4、抗癌用医药中间体 1、抗生素类药物中间体 抗生素定义: 抗生素是生物(微生物、动物、植物)在其生命的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或用化学、生物、生化方法所衍生的,在低浓度下能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他种生物机能的化学物质。而抗菌素主要是针对各种细菌、霉菌引起的疾病。

原料药和制剂质量标准

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主要容 一、性状 (一)外观聚集状态、色泽、臭、味、结晶性 是对药物感官的一般性描述,一般无法定方法检查,但仍应准确描述。 (二)溶解性 1. 溶剂的选择 应根据药物的结构和性质,考查药物在水与常用溶剂中的溶解度。应选择与药物溶解特性密切相关的溶剂,配制制剂、制备溶液和精制操作有关的溶剂,避免使用昂贵的、毒性大的、不常使用的溶剂。 2. 表述方式用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等术语来表示(见《中国药典》凡例)。 3?试验方法按《中国药典》凡例的规定操作。25±2C,每隔5分钟强力振摇30秒钟, 观察30分钟的溶解情况。 (三)理化常数 理化常数包括:熔点,馏程,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相对密度,酸值、碘值、羟值、皂化值,吸收系数等。 测定物理常数可以鉴别药物,也可以反映药物的纯杂程度。 注意事项: 应按药典附录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测定前应按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 测定理化常数时应用精制品进行测定;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理化常数围,用试制的药物来 测定。 固体药物:熔点、吸收系数。 液体药物:馏程、相对密度、黏度、折光率。 油脂类还需测定:酸值、碘值、羟值、皂化值。 有手性中心的药物:比旋度。 1、熔点 照《中国药典》”熔点测定法”测定。 (1)中国药典使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以供试品局部液化的温度作为初熔的温度,以全部液化的温度作为全熔的温度。 Word 文档

(2)所用的传温液、毛细管、升温速度等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应按药典要求进行测定。Word 文档

Word 文档 (3) 应使用分浸型的温度计,温度计应用熔点标准品进行校正。 (4) 应用DSC 予以佐证。 2、吸收系数 (1) 测定方法 配制高、低两种不同浓度的 溶液(吸光度在 0.3~0.4和0.6~0.8之间) 各2份,或配制吸收度在0.1~0.8的系列浓度的溶液,在 5台不同型号的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 定,按下式计算吸收系数。 要求: 应使用对照品进行测定。 测定前应对容量仪器进行校正。 测定前应对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校正。 应按干燥品计算。 以平均值作为吸收系数,RSD 应小于1.5% 3、晶型 (1) 方法 X M 线粉末衍射法(中国药典 附录IX F )。 X 射线衍射法:用一束准直的单色 X 射线照射单晶或粉末晶体时,便发生衍射现象,发 生衍射的条件符合布拉格方程: X 射线衍射图谱的横坐标一般为 2 纵坐标为衍射强度。X 射线粉末衍射法可以用来鉴 别药物,测定含量,也可以用来对晶型进行考察。 要求: 固体药物除水溶性好的外,均应作。 若不同晶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不同,应将晶型的检查列入质量标准。 二、鉴别 鉴别试验:是使用化学的、物理化学的或生物学的方法, 来辨别药物的真伪。是对取自 有标签容器中样品的确认。 要求: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灵敏、简便。 通常采用2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方法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验证目标化合物。 d hkl n 2 sin

Q7 培训试题

原料药GMP 指南(Q7A)试题 一、填空: 1、《原料药GMP 指南(Q7A)》文件旨在提供具有适当质量保证系统的活性药用成分(API以下简称原料药)GMP 指南,以确保活性药用成分(API)达到预期的,符合API具有的(质量特性)与(纯度)要求。 2、《原料药GMP 指南(Q7A)》本指南中所指的"产品生产"包括物料的(接收,加工,包装,重包装,贴签,重贴签,质量控制,放行),原料药的储存和分发及相关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3、在世界范围内,原料药的法定定义存在差异。不管在哪个地区或国家,当某种物料被列为(原料药(API))生产,或用于制剂药品生产时,均必须按照本指南要求组织生产实施。 4、《原料药GMP 指南(Q7A)》适用于(人用药品)(医药)所用原料药制造过程中无菌前的各种生产作业。 5、原料药GMP 指南(Q7A)包括包括通过化学合成、提取、(细胞培养/发酵、)自然资源利用或由这些工艺联合而制备的各种原料药。 6、本指南不适用于(疫苗、完整细胞、全血和血浆、全血和血浆的衍生物(血浆成份)和基因治疗)的原料药。但是,它适用于以(血或血浆)为原料生产的原料药。本指南不适用于(医用气体、待包装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7、“原料药的起始物料”系指(原料、中间体)或用来生产某一原料药的某一活性原料(活性原料的关键结构将进入原料药中)。原料药的起始物料可以是市售的、按合同或商业委托从一个或数个供货商处购得的,也可以是企业自行生产的。 8、原料药生产中的GMP 要求应当随着工艺的进行,从原料药生产的前几步到最后几步,(精制和包装),越来越严格。制粒、包衣或粉碎(如打粉、微粉化)等原料药的物理加工,均应遵循本指南。 9、原料药(API)生产的全体人员都应当对(质量)负责。 10、每个生产企业都应当以(文件)的形式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予以实施。质量体系要求(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积极参与。 11、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包括(组织机构、各种规程、工艺和资源),以及确保原料药符合预期质量与纯度要求所需的一系列活动。所有与质量相关的措施活动都应当(制度化和文件化)。 12,此部门同时履行质量保证(时间表)和(质量控制)(QC )的职责。质量部门的形式应根据组织机构的规模来定,可以是独立的QA和QC ,也可以是一个人或一个小组。 13、应当指定决定中间体和原料药放行的(授权人员)。 14、所有有关质量的活动均应(及时记录)并在案。 15、任何偏离设定规程的情况都应当以(文件形式记录)并作出解释。(关键性偏差)应当进行调查,调查及结论均应(记录在案)。 16、除非另有规定,在质量部门(没有作出满意的评价)前,任何物料都不得放行或投入使用。 17、应当建立及时通知管理层的各种有关的制度和程序,以便确保公司管理层及时得到(有关药政检查,严重的GMP 缺陷),产品缺陷及其相关活动(如质量投拆,撤回,药监部门的管理措施等)的信息。 18、质量部门应当(参与与质量)相关的一切活动。 19、质量部门应当(审核并批准)所有与质量相关的文件。 20、企业应当设立独立的质量部门,主要职责不得(授权) 21、应以文件形式描述质量部门的职责,生产部门的职责通常包括(但不一定局限于)(1)按书面程序(起草、审核、批准和分发中间体或原料药的各种生产规程);(2)按照已批准的生产规程生产原料药/中间体;(3)审核所有的批生产记录,确保记录完整并已签名;(4)确保所有生产偏差均都已报告、评价,关键的偏差已作调查并有结论和记录;等。 22、应当按照批准的计划定期进行(自检),以确认符合原料药的GMP要求。 23、自检结果及整改措施应当形成文件,并报(公司管理层)。讨论决定了的整改措施(应当及时、有效)地完成。

医药中间体合成及工艺复习题:

一、简答题:20~25分 1、何为药物中间体(医药中间体)?* 所谓医药中间体,实际上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 这种化工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在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只要达到一些的级别,即可用于药品的合成。 2、世界医药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1.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工业受世界经济的影响较小 2. 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 3. 行业研发费用大,利润率高 5.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6. 医药行业受各国医药政策影响很大 3、什么叫“基本药物目录”?* “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卫生组织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如何有效地运用相对短缺的卫生资源,满足本国的基本卫生医疗需求。最新版是2007年,收录的品种一般在300多种以上,覆盖了大多数疾病。我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引入基本药物的理念,医改后,于2009年年底前出台符合国情的基本药物目录。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基本药物目录是西药。新医改中又明确提出基本药物目录在制定过程当中要坚持防治必须,这就意味着包括了预防、治疗、诊断方面的基本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还要强调分析病症。增加中药目录,这也是我们国家一个特色。 4、世界原料药发展的大致趋势? 1.交易市场仍在扩大 2. 生产向新、特、小发展 3.合同化生产趋势加强,合同合作方式多样化 4.原料药的生产中心将逐步向我国和印度转移 5.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5、我国医药中间体发展的特征? 1.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经营灵活,投资规模不大,基本在数百万到一两千万元之间; 2.企业地域分布比较集中,主要以浙江台州和江苏金坛为中心; 3. 随着国家对环保日益重视,企业建设环保处理设施的压力正在加大; 4. 产品更新速度快,一般入市3~5年后利润率便大幅度下降,迫使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或改进工艺,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 5. 由于医药中间体生产利润高于一般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又基本相同,有越来越多的小型化工企业加入到生产医药中间体的行列,导致业内无序竞争日益激烈; 6.与原料药相比,生产中间体利润率偏低,而原料药与医药中间体生产过程又相似,因此部分企业不仅生产中间体,还利用自身优势开始生产原料药。 6、何为伪拟效应?何为阻断效应?、、

中间体和原料药的指南

中间体和API的GMP技术规范 ANVISA RDC n. 249, 2005 指南 1. 范围 1.1 中间体和API的生产厂家应保留当局授权和卫生许可证,巴西卫生监督局应定期对生产厂家的活动进行检查。 1.2 本规范提供了指导和规程,为确保质量,生产厂家应保证设施、方法、工艺、系统和控制适合中间体和API的生产,允许其用于药品的生产。其包含适合于中间体和API的几种生产工艺的推荐,意味着化学合成、提取、发酵等的化学、物理和/或生物工艺将随着技术进步更新。 1.3 中间体和API的生产厂家应保证其产品为预期用途的产品,并符合已规定质量方针的鉴别、杂质和安全等的要求。 1.4 QA和QC的GMP方针和观念是相关联的,其强调对中间体和API生产和控制的根本的重要性。 1.5 生产厂家负责中间体和API的质量。 1.6 应有GMP实施的完整的证明,从工艺阶段开始,原料或中间体等能对最终产品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1.7 本规范适用于以下表格中突出步骤的生产工艺,但并不排除其他所述步骤特定控制的必要性。(表1) 2.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规定和实施“质量方针”管理功能的一个方面,或是对质量的全球意向和相对方

向,是公司上层管理表示和正式授权的。 2.1 总则 2.1.1 质量应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职责。 2.1.2 每个生产厂家应规定、记录、实施和坚持质量管理的有效体系,其涉及管理人员和适当的生产人员的积极参与。 2.1.3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含组织机构、程序、工艺和资源以及确保中间体和API满足其预期的质量和纯度要求的必要的措施。所有质量相关的事务应制度化和文件化。 2.1.4 质量部负责确保中间体和API符合要求的质量标准并能用于预期目的。

全球生物试剂公司概览

全球生物试剂公司概览 1 Abbott Molecular Inc. 雅培分子部门 2 Abcam 位于英国剑桥科学园,成立于1998年.著名的抗体生产厂家,提供近4000种一级抗体,500种二级抗体,400余种蛋白质及多肽,以及各类ELISA检测试剂盒。 3 AM Biotechnologies offers include the sulfur-modified reagents and oligonucleosides, particularly the phosphorodithioate –“Thioaptamers”. Additionally, through its unique access to engineers, AM is able to design and build specialized laboratory instruments for customers. 4 Ambion 2001年起开始提供RNAi及其相关产品,2006年被Science评为领先的RNAi技术公的分离纯化、RACE、RT-PCR方面有许多非常有特色的产品,并提供优质的Northern杂交,和高效的体外翻译体系。其产品在RNA研究领域已经成为研究人员的首选品牌。 5 Amresco 经科宏达现为其独家代理;生产的生化试剂质量高,价格低廉。在分子生物学领域被广泛使用 6 AnaSpec 是一家由多肽合成、荧光标记、抗体、树脂合成专家团队组成的生物企业,为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全套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解决方案。产品线主要分三个部分:多肽、检测试剂和树脂等化学试剂,适合基础研究、高通量筛选和药物发现等方面;还提供多肽合成、抗体生产和分析试剂盒开发。能合成不同数量级(mg-g级)的多种长度序列肽,常规合成肽为50个氨基酸或更长。 7 Anatrace 膜蛋白提取和纯化试剂,高纯的生化试剂和清洁剂 8 AppliChem 是欧洲权威生化试剂生产商,质优价廉,产品有上万种之多,覆盖了免疫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植物学、制药与诊断试剂研发生产等领域,已经成为多家世界著名品牌试剂的供应商。在欧洲素有“小SIGMA”的美誉 9 ATCC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全球生物资源中心,提供的细胞株来自150个不同种系,4000余株细胞系,950种肿瘤细胞株(其中700种来自人类),1200余株单抗杂交瘤细胞株。除细胞外,还包括动物病毒、细菌、嗜菌体、真菌、酵母、植物种子、植物病毒等。 10 Bachem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多肽合成产品生产企业。总部设在瑞士(Bubendorf),二个生产厂位于瑞士和美国加利福尼亚。30多年开发生产合成多肽原料药的经验,在世界合成多肽市场占垄断地位。有世界上最大的液相和固相多肽合成能力,除医药生产用GMP产品外,还提供包括7000多种供给实验室研究所应用的多肽片段、保护氨基酸、酶阻遏剂、生物免疫产品,以及免疫诊断学试剂。于四年前购并的美国Peninsula Laboratories,有非GMP多肽和生化免疫试剂8000多种。 11 Bangs Laboratories 提供各类用途的聚丙乙烯微球,包括分离纯化用的抗体包被磁珠、Protein A包被磁珠、链亲和素包被磁珠,核酸纯化用硅磁珠,FAC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用的定标荧光微珠,SNP分析用微珠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