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国际物流中心布局规划

浙江省国际物流中心布局规划

浙江省国际物流中心布局规划

为加快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物流服务水平,有序推进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根据《浙江省“大通关”建设实施方案》(浙政办发〔2003〕94号)和《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的通知》(浙政办发〔2004〕120号)的要求,特编制本规划。

国际物流中心是指为进出口货物提供物流服务,且具有一定集散功能的物流活动场所。本次规划的重点是需要配臵海关、检验检疫等政府资源,具有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

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06—2010年,展望到2020年。

一、规划背景

(一)规划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是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我省开放型经济的需要

国际物流中心作为国际贸易供应链中的重要节点,作为向社会提供国际物流服务的空间场所,直接关系到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效率,对促进国际贸易与经济的发展,改善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投资日趋频繁,生产组织的国际化更加普遍,对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日趋旺盛,迫切需要建设一批国际物流中心,以更好地支撑浙江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把浙江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把体制机制优势和区域特色经济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

(二)我省具有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优越条件

— 1 —

——国际物流服务市场需求日趋强劲。我省是自然资源小省和加工制造业大省,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经济循环开放型特征突出。2005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073.9亿美元,居全国第四位;从“九五”期末至2005年,我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达到32.2%,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31.5%,进口额年均增长达到33.6%。由此所产生的国际物流为我省建设和发展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强劲的市场需求。

——深水港口和交通网络优势明显。拥有丰富的深水岸线是浙江得天独厚的优势。全省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共长达6500多公里,居全国第一位;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岸线250多公里,其中可建10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线100多公里。目前已形成以宁波港—舟山港、温州港、嘉兴港和台州港为主的沿海港口群。其中宁波—舟山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7座,与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2005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3.6亿吨,居我国大陆港口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与此同时,空港快速发展,陆路交通便利。全省拥有7个民用机场,其中杭州、宁波、温州机场旅客进出港口人数分别达到900万、235万、240万人次,货运业务也有较快发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800多公里,主要城市之间已形成“四小时交通圈”。铁路即将形成时速达到200公里的“两纵两横”格局。不断完善的立体化、现代化运输网络体系为建设和发展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口岸开放和建设起步早、发展快。全省目前已拥有8个一类口岸,包括宁波、舟山、温州、海门和嘉兴5个海港口岸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机场、温州机场3个空港口岸。还有泗礁、高

— 2 —

亭、石浦、礁山、大麦屿和鳌江港6个二类海港口岸。发达的港航口岸条件为建设和发展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开放环境。

(三)当前我省国际物流中心发展状况

近年来,适应国际物流服务市场的需要,我省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已迈出较大步子。不仅在海港口岸陆续建设了一批集装箱和散货泊位等国际物流设施,大大提高了口岸整体工作水平和通关效率,而且为适应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海关等口岸服务功能开始向内陆地区国际物流生成地和集聚地延伸,在口岸以外修建了9个海关直通关监管点,使之成为具有部分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见附表),集海关监管、检验检疫、仓储、运输组织、流通加工、分拨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涉及保税物流的国际物流中心,还具有进口货物保税、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等特殊功能。

附表:

全省具有部分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布局情况

— 3 —

9个具有部分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运行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经济效益逐步趋好。目前全省9个具有部分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2004年共完成了约16.6万个标准集装箱作业量,处理货物价值20.5亿美元。二是投资环境逐步改善。我省块状经济比较发达,专业市场数量众多,对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日趋旺盛。而具有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对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尤其对加工贸易发达的区域,其社会效益更为显著。三是现代国际物流业务开始起步。我省正处于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换过程的起步阶段,目前国际物流的业务模式还比较粗放,特别是保税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增值服务等业务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方面需在实践中探索。

另外,尚有一些没有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服务节点,如各类保税仓库和国际集装箱中转站。目前杭州关区有保税仓库22家,宁波关区有保税仓库17家。

总体而言,我省具有部分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运行良好。尤其是200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大通关建设的不断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所推动的国际物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我省国际物流中心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缺乏统一规划,有的国际物流中心布局行政干预较重,缺乏必要的国际物流市场需求支撑;有的国际物流中心定位不够清晰,经营上存在短期行为。因此,迫切需要对全省国际物流中心的发展和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使之布局更加合理,定位更加准确。

二、总体布局

— 4 —

(一)布局原则

我省国际物流中心布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全省“大通关”系统建设的需要,坚持以国际物流服务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深水海港和干线机场口岸优势,适应长三角一体化和全省经济布局的要求,体现国际物流中心布局的层次性与网络性,整合提升和规划新建相结合,形成适应我省国际物流发展需要的布局合理、定位准确、运营高效和系统优化的国际物流网络体系。

——坚持以国际物流服务市场需求为导向。随着开放型经济的迅猛发展,口岸功能的进一步现代化,国际物流业务量的高速增长,国际物流中心的数量增长和服务品质提升已成为发展的必然。所以必须坚持以国际物流服务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加工贸易量、外贸集装箱生成量和处理量等需求规模合理布局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以确保其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充分发挥深水海港和干线机场口岸优势。进一步发挥我省以宁波—舟山深水海港为核心的沿海海港口岸和杭州空港口岸等优势,突出“区港联动”的保税物流园区和航空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带动全省国际物流网络体系的加快形成。

——适应长三角一体化和全省经济布局的要求。根据长三角一体化推进的新态势,按照我省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以及中心城市、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等布局特征,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在选点和定位上要与其相衔接和协调。

——体现布局的层次性和网络性。根据国际物流网络体系自身的要求,结合我省生产力布局相对分散的实际,关注国际物流中心布局

— 5 —

的层次性和网络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使国际物流网络体系龙头带动作用明显,集散功能强劲。

——以现有资源整合提升为主,适度布局新节点。坚持改造、扩建、整合和新建相结合,重点项目按照政府参与、统一平台、企业运作的要求,进一步发挥政府在集中规划布局、改善发展环境、建设电子口岸公共平台等方面的作用。近期以现有国际物流中心设施资源整合提升为主,适度有序规划建设新节点,推进全省国际物流中心有序、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二)布局框架

根据上述布局原则,2020年前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我省国际物流中心布局框架按以下三个层次展开。

1、依托深水海港和干线机场等国际物流集散地,规划建设一批口岸国际物流中心。

海港口岸方面,首先要抓住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其深水岸线资源丰富和一类口岸优势,大力发展集装箱以及煤炭、石油、铁矿砂和粮食等大宗散货的远洋运输。与此同时,依托海港口岸配套建设若干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国际物流中心。当前尤应以宁波“区港联动”试点为抓手,加快推进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另外,要规划建设粮食物流基地、石油储备基地、煤炭配送基地、铁矿砂中转基地等,使宁波—舟山港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国际物流枢纽。其次,加强南北两翼港口及其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温台区域要强化环乐清湾港口资源的整合,立足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的共同愿景,依托温台沿海产业带国际物流服务需求以及辐射闽东北与浙西南腹地的

— 6 —

需要,合理布局,重点开发建设状元岙、乐清湾、大麦屿等深水港区及其口岸国际物流中心;嘉兴港是浙北地区唯一的出海通道和贸易口岸,长三角港口群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在拓展港口海运的同时,规划建设为其服务的口岸国际物流中心,使之形成我省浙北沿海重要的国际物流服务平台。

空港口岸方面,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长三角除浦东机场以外的第二大国际航空货运集散地,周边区域拥有发达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国际航空物流具有广阔前景。要加快规划,积极推进杭州空港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宁波栎社机场已对外国籍飞机开放,应抓住机遇适时规划建设空港国际物流中心;温州永强机场则是浙南、闽东北区域理想的国际航空物流集散地,也应争取对外国籍飞机开放,发展国际航空物流服务。

2、围绕重要制造业基地和大型专业市场等国际物流生成地,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部分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

在内陆非口岸地区围绕制造业基地和专业市场设立具有部分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是“大通关”建设的探索性实践。从目前我省9个具有部分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的实践看,在方便企业、提高物流效率、拓展港口功能和潜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层次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主要是对现有资源进行改造、整合和提升,同时,根据需要适度、有序规划布局新节点。

作为浙中城市群地区国际物流服务主要集聚场所的义乌国际物流中心,依托国际商贸城,以小商品进出口贸易物流服务需求为支撑,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需要因势利导,强化“大通关”建设,进一步

—7 —

扩大规模、优化和提升功能。与其毗邻的金华金三角国际物流中心,要在提高集散功能上下功夫,积极向具有保税物流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转型,使之逐步与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关注金华东、南部进出口货物通向宁波口岸的流量问题,条件成熟时规划建设集装箱中转中心。上述节点共同构成浙中城市群地区国际物流服务的重要平台。

杭州下沙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及其周边区域加工贸易发展迅猛,是当前我省发展保税物流最具现实基础和条件的区域,应在加快发展一般国际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积极争取规划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

此外,要根据区域性国际物流服务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对嘉兴国际物流中心、富阳口岸国际物流中心、余姚东方国际物流中心、湖州鑫达国际物流中心、绍兴国际物流中心、杭州口岸国际物流中心和萧山陆路口岸国际物流中心的改造、整合、提升力度,促进其拓宽视野、合理定位、滚动发展。对于其中长期停滞发展和经营状况不好的,则应适时淘汰。同时,以衢州“无水港”建设为契机,加快培育衢州国际物流中心;要积极争取设立温州出口加工区及保税物流中心,关注台州、丽水等尚未布点地区具有部分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的发展问题,条件成熟时予以规划建设。

3、适应形成国际物流网络体系的要求,根据市场需求规划建设一批规模较小、功能互补的国际物流网点。

除了上述口岸国际物流中心和非口岸地区具有部分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外,国际物流网络体系中还需要建设一批虽然规模不

—8 —

大,但不可或缺的小型国际物流中心,或者说国际物流服务网点,主要包括公用型保税仓库、自用型保税仓库、专用型保税仓库和集装箱中转站等。要在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相对发达的区域,根据实际市场需求选点规划建设,作为全省国际物流网络体系的重要补充和支撑,适应国际物流市场需求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对于这类国际物流服务网点,通过发展扩容,具备条件的也可有选择地向具有部分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转型。

(三)建设步骤

上述布局框架在规划期内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十一五”时期重点改造扩建和转型提升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嘉兴国际物流中心、富阳口岸国际物流中心,新建续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和金华金三角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建设杭州空港国际物流中心、宁波空港国际物流中心、杭州下沙保税物流中心和杭州下沙国际物流中心,培育发展衢州国际物流中心等新节点。同时,有序推进其他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物流服务网点的建设。要创造条件,积极向保税物流中心转型。

——2011至2020年期间要按照进一步完善网络、扩大覆盖面、增强节点能力的要求,基本完成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由口岸国际物流中心、具有部分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和不具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点构成的框架布局,形成以国际物流集散地为枢纽,覆盖不同规模国际物流服务需求生成地的国际物流网络体系。

三、主要节点定位及“十一五”时期建设

—9 —

鉴于海港口岸国际物流中心临港布局,而沿海港口布局又有专项规划,故以下所列节点及项目除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和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外,未涉及其他海港口岸国际物流中心。

(一)宁波保税物流园区

宁波保税物流园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7个区港联动试点之一,首期启动0.95平方公里,现已建设完成并投入正式运行。

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建设要立足宁波,服务浙江及周边区域,以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贸易等四大国际物流服务为主要功能,实现港区与保税区“无缝对接”,按“境内关外”的监管模式进行封闭管理,力争成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保税物流服务基地。在发展思路上,要紧紧依托区港联动机制,通过构建现代化的开放式信息系统、完善的物流运营基础设施、灵活的市场营销服务网络、宽松的政府规制环境,形成“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宽松、自由流通”的园区营运环境,实现物流园区的稳步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拟新建续建8万吨以上泊位9个(其中4个在建),可停泊超大型远洋集装箱班轮,设计年吞吐能力500万标箱。同时,规划建设大型国际采购中心、国际货运中转中心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心。

(二)杭州空港国际物流中心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国内主要干线机场,也是我省第一家具有国际物流功能的航空口岸。

杭州空港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要立足环杭州湾地区,辐射长三角及浙江中西部地区,力争成为长三角航空物流的副中心。在发展思路上,

—10 —

要充分发挥杭州空港区位优势,以与香港机场合资合作为契机,引进先进的机场及航空物流管理经验,拓展国际货运航线网络。通过构建现代化的国际空港物流信息系统与运营基础设施,以及建立现代营销体系,形成高效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国际物流服务环境,实现杭州空港国际物流中心的快速发展。

加快杭州空港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十一五”期间,杭州空港国际物流中心要紧紧围绕浙江省及周边苏南等地区快速增长的航空物流服务需求,加快实施与香港机场合资建设的机场二期扩建项目,并规划建设国际货运仓储、保税加工区以及相应的海关和检验检疫等服务设施,积极引进国外大型航空物流公司,进一步提升机场营运能力和水平。

(三)义乌国际物流中心

义乌是我省除杭州、宁波之外的第三个“大通关”系统建设试点城市。

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要立足义乌,面向浙中,服务全国,以小商品进出口贸易国际物流服务为主要功能,力争成为国内一流的主要为大型专业市场服务的具有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在发展思路上,要紧紧依托义乌繁荣的国际商贸城小商品进出口贸易和强劲的国际商贸城物流服务需求,以现有投入运行的机场路地块国际物流服务设施为基础,通过扩建、改建,提升服务品质,扩大服务规模,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国际物流中心的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期间,适应义乌国际商贸城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义乌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在西城路地块和阳光大道地块分别进行扩建,全面

—11 —

实现“直通关”功能,形成与义乌国际性商贸城市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高效率的国际物流服务平台。

(四)杭州国际物流中心

杭州国际物流中心主要由正在报批的杭州下沙保税物流中心(B 型)和拟建的杭州下沙国际物流中心、杭州大松树集装箱中转中心等节点组成。

杭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要立足杭州都市圈,服务环杭州湾地区,辐射全省,以国际物流,特别是保税物流服务为主要功能,力争成为我省一流的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在发展思路上,杭州下沙保税物流中心(B型)要依托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出口加工区及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大型产业基地保税物流服务需求,扩大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具有一流软硬件设施和一定规模的国际物流节点,营建浙东北国际采购中心、国际配送中心、国际分销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实现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杭州下沙国际物流中心拟在杭沪、杭甬、杭宁高速公路网交汇点,规划建设面向杭州、辐射环杭州湾的国际物流服务节点,统一构建现代物流装卸堆场和电子口岸平台,提供完善的进出口货物订舱、报关、仓储、中转、配送等功能,实施“口岸分拨、多点申报、一次放行”的新型物流通关模式。在条件成熟时,在杭州大松树运河码头规划建设集装箱中转中心。

此外,根据当前国家对出口加工区功能拓展提升的新要求,争取在杭州出口加工区内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实现国际物流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

“十一五”期间,杭州下沙保税物流中心(B型)要以保税仓库建

—12 —

设等为主要内容,开办进出口货物保税仓储、国际物流分拨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物流信息处理及其他经海关批准的国际物流业务。杭州下沙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国际货运仓储、出口监管仓库,及相应的海关和检验检疫等服务设施,完善“一门式”服务设施和“一条龙”服务体系。

(五)宁波空港物流中心

宁波栎社机场2005年已对外籍飞机开放,是长三角南翼继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后又一个可以发展国际航空物流的机场。

宁波空港物流中心要立足宁波及周边区域,以国际航空物流服务为主要功能,力争成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空港国际物流中心之一。在发展思路上,要依托宁波及周边区域产业基地,开展航空货代、货运、仓储、分拨、配送等服务功能,促进宁波保税区与空港联动发展,力争成为航空物流、保税物流、临港物流及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十一五”期间,启动宁波空港物流中心一期,规划建设由航空货站、货物处理平台、海关监管仓等组成的空港货运区;由保税仓、检疫用房、卡口等组成的空港保税区;由配送区、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组成的临港物流区以及综合配套区等。

(六)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

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拥有优越的深水岸线和海运条件。目前已建成5万吨兼靠8万吨级粮油专用码头散货泊位和5000吨装船泊位各一个,日生产能力2000吨的粮油加工生产线一条。5万吨立筒仓和3万吨平房仓已完成主体工程。

—13 —

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建设要立足长三角区域,服务华东和长江沿江地区,辐射全国乃至东亚,打造“四位一体”的储运中心、加工中心、批发配送中心和信息中心,力争成为我国重要的临港型国际粮油集散基地。在发展思路上,要充分发挥深水港口优势,利用国内外两个粮油市场,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粮油储运、加工和配送等各类物流企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优势。

“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5万吨兼靠8万吨级粮食专用泊位和3000吨装船泊位各一个,日生产能力1000吨粮油生产线一条、2万吨浅圆仓一个、5万吨立筒仓一个,以及粮食检验检测和信息化平台等基础设施,形成由港口泊位区、粮油加工区、粮食仓储区、粮食交易区等组成的总体布局框架。

(七)嘉兴国际物流中心

嘉兴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要立足近沪经济走廊,服务浙北,辐射苏南以及周边区域,以进口转关、保税物流等国际物流服务为主要功能,力争成为我省北部和上海周边地区重要的具有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在发展思路上,一方面充分利用上海海关进口转关业务分流的机遇,以嘉兴等地加工贸易国际物流服务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国际物流服务模式,提供完善的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转、仓储、配送以及公共保税仓库功能;另一方面根据当前国家对出口加工区功能拓展提升的新要求,争取在嘉兴出口加工区内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实现国际物流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形成支撑嘉兴及杭州湾北岸地区经济发展的国际物流服务重要平台。

“十一五”期间,嘉兴国际物流中心拟扩建仓储、公共保税、货物

—14 —

配载配送、集装箱装卸和信息服务等物流服务设施,完善口岸功能。

(八)金华金三角国际物流中心

金华金三角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要立足浙中城市群,辐射我省中西部地区,以服务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的保税物流和区域分拨配送物流服务为主要功能,力争成为未来我省浙中地区重要的现代化保税物流中心之一。在发展思路上,要与义乌国际物流中心错位发展,互补共进,依托浙江中西部地区正在兴起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充分发挥独特的交通枢纽优势,积极向具有保税物流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转型,构建完善的保税、通关、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六大功能设施,逐步增强国际物流的集散功能。

“十一五”期间,在甬金国际集装箱中转站和尖峰保税仓储已投入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物流仓储设施,积极开展进出口货物直通关“一站式”服务和其它物流增值服务。

(九)富阳口岸国际物流中心

富阳口岸国际物流中心是国内第一家进口废纸转关查验试点单位,是我省主要以进口废纸转关业务为主的国际物流中心。

富阳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要立足富阳纸业基地,服务富阳及周边区域,以进口废纸转关国际物流服务为主要功能,辅之以进出口贸易等功能,力争成为我省专业产品进口转关国际物流服务的示范点。在发展思路上,要充分利用国内废纸转关查验第一家试点单位的有利条件,抓住上海、宁波等海港口岸转关业务向内陆分流的机遇,在进一步扩大现有进口废纸转关国际物流业务的基础上,加快集装箱还箱点建设,拓展外贸商品进出口业务,为富阳及周边区域企业原材料与产

—15 —

品进出口贸易提供方便、优质、快捷、经济的国际物流服务。

“十一五”期间,以国家检验检疫局进口废纸转关查验试点为契机,规划建设物流中心三期项目。积极探索海关转关业务模式,开展进出口货物“一站式”服务,开拓“重箱对流”业务,扩大转关业务量,做好全国第一家以废纸进口转关查验业务为主的国际物流中心发展的试点工作。

(十)衢州国际物流中心

衢州地理位臵特殊,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发展边贸物流的广阔前景。

衢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要以衢州“无水港”建设为契机,发挥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立足浙西,服务四省边际区域。在发展思路上,衢州国际物流中心应以其正在稳步增长的特色制造业和优势农产品对国际物流服务的需求为依托,积极支持宁波—舟山港在衢州设立揽货点,大力引进国内外物流企业,逐步增强边贸物流集散功能,加快形成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十一五”期间,衢州国际物流中心拟在规划建设的浙西边贸物流基地内,新建仓储、公共保税、集装箱装卸和信息服务等国际物流服务设施,做好物流企业引进和揽货网络建设,根据需要适时建立和逐步完善口岸服务功能。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政府引导机制

近年来我省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市场化运作比例较高,政府介入相对较少。导致由于利益驱动带来企业的短期行为,产生经营战略动机

—16 —

的不稳定,影响了具有部分口岸功能的国际物流中心效能的充分发挥。应努力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现代国际物流运行机制,培育高效、有序的国际物流市场。积极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强化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公共服务功能,统筹协调好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中公益性与盈利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等政策支持

国际物流中心重点建设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及时安排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按照仓储、运输等相关行业标准控制用地规模,符合《浙江省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的规定;新增建设用地的,可以采用协议出让方式给予供地。此外,比照工业企业享受税费减免和水、电等价格优惠政策。

(三)加快开放带动和金融扶持

要突出开放带动,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积极利用国际国内资金、技术、人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和合作,积极推进现代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快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有利于国际物流中心快速发展的开放式要素配臵机制和运行机制。同时,政府要积极支持国际物流中心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或募集资金发展。对资产质量好、经营管理好、具有成长潜力的国际物流中心支持鼓励上市。各类金融机构应对效益好、有市场的国际物流中心给予重点支持。积极争取国债资金的支持,推进国际物流中心发展。

(四)提高通关速度和创新业务模式

加快口岸开放步伐,充分发挥具有口岸功能国际物流中心的作用,实行报检、报关、订舱、提箱、验货、仓储等一条龙服务,突出

—17 —

杭州、宁波、义乌三个大通关试点城市的国际物流服务功能,促进我省各地国际物流服务市场的合理分工,为国际物流中心健康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

加快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传统的国际物流业务模式要开展业务模式创新,引入企业信用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企业资金保证金制度和货物质押等方法和制度,全面推进物流组织方式和营运流程的创新,带动整个服务品质的提升。

(五)加强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综合协调

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许多工作还处在探索之中,并涉及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制造、贸易、信息等行业,政策上关联许多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和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功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以及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统一规划,明确工作职责,优化资源配臵,加快整合提升,以推进我省国际物流中心有序健康向前发展。

—18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