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芙蓉镇》看胡玉音的情爱世界

从《芙蓉镇》看胡玉音的情爱世界

从《芙蓉镇》看胡玉音的情爱世界
从《芙蓉镇》看胡玉音的情爱世界

学科分类号0501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中文):从《芙蓉镇》看胡玉音的情爱世界(英文):Hu Yuyin’s Love World in Furong Town

学生姓名:杨万锋

学号:0902403022

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贺玉庆副教授

起止日期:2012年10月—2013年5月

2013年5月10日

怀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作者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作者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胡玉音的情爱世界 (4)

(一)胡玉音与黎满庚的青梅竹马之爱 (4)

(二)胡玉音与黎桂桂的生死别离之爱 (5)

(三)胡玉音与秦书田的饱经患难之爱 (7)

二、胡玉音情爱世界的风俗化和政治化 (9)

(一)情爱世界的风俗化 (9)

(二)情爱世界的政治化 (12)

三、胡玉音情爱世界揭示的人性 (14)

(一)以胡玉音为代表的善良和勇敢人性 (14)

(二)以李国香和王秋赦为代表的扭曲人性 (16)

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从《芙蓉镇》看胡玉音的情爱世界

摘要

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是一部反映我国湘南农村二十多年社会风情的优秀作品,小说以其独到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并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小说写了女主人公胡玉音的三段情爱故事,她的初恋因政治成分不好而失败,婚姻因政治运动而终结,“再婚”也因非法同居而饱经患难,深刻地揭示了长期以来愈演愈烈的“左倾”错误给农民群众和乡镇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带有浓厚的政治化色彩。同时,透过政治风云的背景,揭露了特殊时期的人性。

关键词

《芙蓉镇》;胡玉音;情爱世界;湘南

Hu Yuyin’s Love World in Furong Town

Abstract

Guhua’s novel, Furong Town, is an excellent work that reflects social customs in south Hunan province over a couple of decades. This novel is celebrated for its unique artistry features and literary value and is conferred with the Mao Dun Literary Prize. It mainly tells the love stories of Hu Yuying, the heroine of the novel. Her first love breaks due to problems of political composition. Her marriage ends up in a political movement. Her second marriage also suffers trails. It deeply reveals the bad influence the “progressive movement”exerted on the public and their life, emanating a profound political sense.Meanwhile, it unveils humanities in special political phases.

Key words

Furong town; Hu Yuyin; love world; south Hunan province

引言

古华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学习写作,1962年开始发表短篇习作,1985年当选为中国作协理事、湖南省作协副主席,现旅居加拿大。古华的作品以描写湘地风情见长,主要有:长篇小说《山川呼啸》、《芙蓉镇》,中、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金叶木莲》、《礼俗》、《姐姐寨》、《浮屠岭》、《贞女》等,其中《芙蓉镇》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古华创作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和长篇小说,因此,历来对古华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方面。在语言角度,罗守让认为古华将文学语言回归为自己的生活语言,小说中不仅民间人物说话操持的是方言,整个的叙述都是按照方言的声韵气口,渗透着活泼精神①。在文化角度,罗昕如认为古华受湖湘文化的影响比较鲜明,体现在独具特色的湖湘风情描绘和唯情尚情的人物塑造以及“忧时感世”的创作情怀等方面,在古华的笔下,民俗是生活文化的基本构成,民俗生活是生活文化的基本表现,包括着人生的基本内容②。在结构角度,吴慧颖认为古华的小说结构纵横交织,人物命运来龙去脉清晰,情节构思巧妙,艺术视野开阔。③

《芙蓉镇》是古华的巅峰之作,学者们对《芙蓉镇》的研究一直是孜孜不倦的,尤其是对胡玉音的研究。邓超高在《论胡玉音形象及其遭遇的审美价值》一文中写道:“胡玉音这个普通的劳动妇女,

①肖汉初:《〈芙蓉镇〉评论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47页。

②肖汉初:《〈芙蓉镇〉评论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66页。

③肖汉初:《〈芙蓉镇〉评论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6页。

体态健康美丽,举止大方,谈风亲切随和,就是咒人骂人,眼睛也是含着温柔的微笑”。①胡玉音不仅具有漂亮的身形,而且具有高尚的德行美,她在爱情生活上的几次波折和表现出来的道德情操以及对幸福爱情的热烈追求,是动人心弦的。胡玉音相信宿命,却又勇敢上进,不向命运屈服。潘旭澜在《论<芙蓉镇>的人物塑造》中认为:“胡玉音的命运,唯其象无稽奇谈而又高度真实,同时作家倾注了全部感情,笔底滴下眼泪,强有力地感动了万千读者的心灵,使人同情流泪,使人悲伤不已”。②在性格上,冯立三和秦晋在《<芙蓉镇>人物谈》中认为:“她外柔内刚,即令在非人的境地,每天她也像她从小唱的民歌一样,充满了生活的诗意和刚健”。③虽然研究胡玉音的学者有很多,但主要都集中在性格、形象、命运等方面,研究胡玉音情爱世界的学者少之又少。胡玉音的情爱故事贯穿小说的始终,是小说的主干部分,是作者花大力气来刻画的,很有研究价值。

胡玉音是湘南农村中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由于特殊的社会时代背景,她的情爱故事一波三折,有刻骨铭心的初恋,有生死别离的婚姻,还有身在苦难中却强烈要求过正常人生活的那种如痴如狂的执着和悲怆的“黑色爱情”。古华通过胡玉音情爱世界的描写,不仅是反思历史、回味乡镇风俗文化,也是为了展现这一时期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人性。

①肖汉初:《〈芙蓉镇〉评论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9页。

②潘旭澜:《论〈芙蓉镇〉的人物塑造》,《复旦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一、胡玉音的情爱世界

(一)胡玉音与黎满庚的青梅竹马之爱

古往今来,青梅竹马的情爱故事让人留恋向往,作者把胡玉音的初恋放在了小说情感线的开端,意在引人入胜,掀起波折。黎满庚是大队支书,他从部队复员下来的时候,在芙蓉镇的渡口码头边见到了一个正在洗衣的女子,那女子倒映在水中的面容深深地吸引了他的目光。待那女子抬起头来时,两个人都立即呆住了,原来他们从小就认识。小说中这样写道:

?满庚哥是摆渡老倌的娃儿,玉音跟着他进山去扯过笋子、捡过香菇、打过柴火。他们还山对山、崖对崖地唱过耍歌子,相骂着好玩。小玉音唱:‘那边徕崽站一排,你敢砍柴就过来,镰刀把把打死你,镰刀嘴嘴挖眼埋!’小满庚回:‘那山妹子生的乖,你敢扯笋就过来,红绸帕子把你盖,花花轿子把你抬!’?①

小时候一起唱的情歌到现在也是美好的回忆,两个人拘谨地站在河边上,了解到双方都还未成家时,两个人都欣喜若狂,欢心离去,内心充满着甜蜜和关于未来的无限遐想。儿时的情感加上美好的邂逅,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然而作者的笔锋却直转而下。

初恋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党员只能和贫下中农或者工人阶级的子女交往结婚,政治成分的差异毫不留情地摆在了他们面前,黎满庚陷入了政治与爱情的两难境地。小说中有一段黎满庚与区委书记杨民高(李国香的舅舅)的对话:

①古华:《芙蓉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页。

杨民高不动声色地说:?恭喜恭喜,看上芙蓉镇上的小西施了。?黎满庚满脸通红地回答:?我们小时候扯过笋、捡香菇就认得……。?

杨民高:?她家是什么阶级成分??

黎满庚:?大概是小地主,相当于富裕中农什么的……。?

杨民高精神振奋地说:?大概?相当于?这是你一个民政干事讲的话?共产党员是干什么的??。

黎满庚无地自容,快落泪地嘀咕道:?我、我……。?①

从这段巧妙设计的对话中,可以体会到黎满庚内心的痛苦与纠结,从对话中所体现出的复杂心理活动,也展示出当时阶级斗争的激烈与残酷。在一个月白风清的晚上,他和胡玉音会了一次面,他告诉胡玉音自己的处境,党和胡玉音他只能选一个,他选择了党,选择了和胡玉音成为兄妹,胡玉音的初恋从此划上了句号。

这段青梅竹马的恋情被无情地破坏掉了,在巨大的政治压力面前,黎满庚不得不妥协,虽然他很自责,很难受,但他终究还是做出了选择。黎满庚选择了党,胡玉音没有丝毫责备他,她认为是自己拖累了他,是自己命不好。这条情爱脉络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之下,有阶级成分差异的人是不能结婚的,人性被压抑了,禁锢了。

(二)胡玉音与黎桂桂的生死别离之爱

古华在小说中没有花太多的笔墨描写黎桂桂,但他却是胡玉音情①古华:《芙蓉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6页。

爱故事当中及其重要的一环,他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胡玉音的人生,也使胡玉音跌入了人生的低谷。一个瞎子先生给胡玉音算了命,讲她命大,不主子,克夫,必须找一个属龙或属虎、以杀生为业的后生配亲,才能家室和睦,但是符合这样条件的人是少之又少。选来选去只有黎桂桂勉强符合条件,虽然黎桂桂是个屠夫,但他胆子小,性格软弱,老实巴交。黎桂桂对胡玉音百依百顺,什么事都听她的,胡玉音跟着他虽然没有什么安全感,但常常能感觉到温馨和幸福。文革运动中胡玉音被划分成富农,胡玉音到外地去避难,黎桂桂留在了芙蓉镇上,在胡玉音离开的这一段时间里,他们的新房被没收了,黎桂桂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在政治黑云的恐吓下自杀了。黎桂桂死后,胡玉音回到了芙蓉镇,当她得知自己的丈夫死了以后,她伤心欲绝:“桂桂!你在哪里?你在哪里……?”(独自爬上坟岗哭泣)。“桂桂!你在哪里?你答应我呀?你的女人找你来了呀!”(凄楚地叫着)。①胡玉音的伤心是难免的,家破人亡的处境让她绝望,但她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残酷。

胡玉音的婚姻以悲剧告终,分析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黎桂桂的懦弱性格只是胡玉音婚姻悲剧形成的间接因素,而李国香与胡玉音的对立则是这段悲剧故事的直接诱因。胡玉音外貌秀美、心地善良,是个外柔内刚的女人,对生活充满热爱与向往,芙蓉镇上的人都喜欢她。李国香是当时公社的领导,,作为一个女人,她嫉妒胡玉音的美丽善良,看不得胡玉音在生意场上的成功。深受“左倾”思想影响的

①古华:《芙蓉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6页。

她,在工作中偏激冒进,容不得胡玉音这样的小商贩存在。在一场政治运动到来的时候,胡玉音成为了她批判的典型,先是给胡玉音戴上富农的帽子,再把黎桂桂迫害致死。

这段生死别离之爱让胡玉音受到了深深的打击,命大克夫的预言也终于成为了现实。在残酷的事实面前,胡玉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她想到了陪桂桂去死,离开这个毫无人情味的世界,但她还是选择了坚强、勇敢地活下去。胡玉音的婚姻悲剧只是芙蓉镇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从这段情爱故事中看到一个扭曲变形了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当中,胡玉音做小生意的行为是投机倒把搞资本主义,发个人财富是反对集体经济,教育五类分子被认定为敌我不分,种种反常的现象让全镇人民陷入迷惑之中,谁也不相信谁,人民之间的信任链条被生生的截断。

(三)胡玉音与秦书田饱经患难之爱

胡玉音与秦书田的爱情是在批斗运动中建立起来的,那个时候的胡玉音也被划成了五类分子,每天的生活被游街批斗占据。在扫大街的过程中,秦书田用滑稽的动作来讨胡玉音开心。在批斗的时候,秦书田采用各种方法让胡玉音少受委屈和痛苦。他们一起劳动,一起唱歌,一起戏弄王秋赦,一起相扶相助。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偶尔某天早晨,谁要是没有来扫街了,心里就会慌得厉害,像缺了什么一大块……就会默默地一人把整条街扫完,然后再去打听、探望。直到第二天早晨又碰到一起,互相看一眼,笑一笑,才心安理

得。?①

两个人无形当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谁也离不开谁了。秦书田对胡玉音暗地里的照顾,胡玉音心知肚明,两个人冲破种种思想障碍终于走在一起,发展为儿女之情,成为了一对黑夫妻,并且怀上了孩子。这种关系在当时是得不到社会认可的,五类分子没有恋爱的自由,他们被判了刑,受到了更为残酷的压迫。面对这次判刑和批斗,他们没有低头,更没有害怕,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甚至是三个人,他们要更勇敢地活下去。

时代的风云变幻,掀起了人物命运的波折起伏。判了刑之后,两个人不得不分开,胡玉音虽然有孕在身,仍然免不了批斗和惩罚。在秦书田坐牢的日子里,胡玉音在谷燕山的帮助之下生下了自己的孩子,从此两母子相依为伴,等待着秦书田刑满出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平反冤假错案,胡玉音终于等来了翻身的好日子,镇革委给胡玉音下了通知:“你的成分搞错了,扩大化,给你改正恢复你的小业主成分,楼屋产权也归还,暂时镇革委还借用。”②听到这个通知,胡玉音吓懵了,她不相信这是真的,她以为是做白日梦,然而一切都是真实的。紧接着,她日思夜想的男人也被放了回来,全家终于得以团聚。小说以少有的幸福场景收尾。胡玉音正是在这段情爱故事中成长壮大,成为了一个勇敢追求幸福生活的执着者。这段情爱故事发生在文革的颠峰时期,也是作者批判历史,反思历史的需要。

胡玉音的三段情爱故事波折起伏,相互连接,并时刻带有政治烙

①古华:《芙蓉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5页。

②古华:《芙蓉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88页。

印。初恋因政治成分不好而失败,婚姻因政治运动而终结,再婚因非法同居而饱经患难。胡玉音的命运在波涛当中沉浮,靠着顽强不变的信念度过了人生中的低谷。

二、胡玉音情爱世界的风俗化和政治化

(一)情爱世界的风俗化

古华是从乡间小道上走出的土作家,他从小浸泡在生活的最底层,饱受过筋骨之累,经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熟知湘南小镇的风俗民情,因而他的《芙蓉镇》饶有一种特有的湘南风味,并以特异的湘南情趣,再现当地的自然风貌和社会风情。古华对湘南感情深厚,他喜欢这里的人、物、历史、文化,因此,在胡玉音的情爱世界中融入了大量的风俗画笔,作者既是写胡玉音的情爱世界,也是透过情爱故事写湘南风情。打开小说,人们便臵于美丽的山乡、沉浸在风俗和人情的浓郁氛围之中。古华饱含乡情的风俗画笔,不仅根据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稗官野史介绍了芙蓉镇得名的由来,而且详细地叙写了当地一年四季的风俗习惯,把芙蓉镇的风土人情描绘得鲜活丰满,引人入胜。小说中这样写:

?三月初三,天一放亮,新楼屋门口就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有正五百响的,有一千响的、两千响的,把芙蓉镇吵醒了。红漆大门洞开,贴着一副惹眼醒目的红纸金子对联。……整整一上午,亲戚朋友,街坊邻里,同行小贩,来?贺喜恭喜?的,送镜框匾额、送红包、

打鞭炮的络绎不绝……?。①

这是典型的湘南山镇新屋落成的风俗画。小说中还大量采用经过筛选、洗涤和提炼的湘南地区的方言,词汇量大,地方色彩浓厚,句式也灵活多样。

胡玉音生活在这样的山乡风俗之中,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乡气、世俗气。满庚哥和芙蓉女相见的场面是这样的:“一对青梅竹马,面对面地站在一块岩板上。可两个人都低着头,眼睛看着自己的鞋尖尖。”②乡镇人民淳朴、厚道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胡玉音与黎桂桂的婚姻生活是湘南地区普通农民生活的缩影,小说中对两个人对话的描写极为有限,但仅有的几处却渗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黎桂桂:?玉音,我们生个崽娃就好了,哪怕生个妹娃也好。?胡玉音:?是哪,我都二十六了,心里急。?

黎桂桂:?要是你生了个毛毛,家务事归我做,尿布、尿片归我洗,晚上归我哄着睡。?

胡玉音:?奶子呢?也归你喂??。

黎桂桂:?还是你做娘的嘛!我胸面前又没鼓起的两坨肉。?③

这是私底下两个人的对话,充满着深厚的夫妻感情,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和背景,也贴近乡村生活的实际。胡玉音的情爱故事与芙蓉镇的风土人情紧密联系在一起,芙蓉镇的风俗、文化渗入到小说中的每

①古华:《芙蓉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8页。

②古华:《芙蓉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4页。

③古华:《芙蓉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6页。

一个人物当中,赋予小说风俗化的味道,小说具有乡土文学的色彩,胡玉音的情爱故事也打上了乡土生活的烙印。

古华风俗化的叙述,还表现在恰到好处地引进了当地盛行的一种风俗歌舞——《喜歌堂》。它们或朴素风趣,或清丽柔婉,或悲戚亢奋,古华让那些如怨如诉、回肠荡气的民歌,同小说中女主人公胡玉音的命运结合起来:

?天下有路一百条哟,能走的有九十九。

剩下一条绝命路哟,莫要选给我姐走。

生米煮成熟米饭,杉木板子已成舟。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块门板背起走。

生成的八字铸成的命,清水浊水混着流。

陪姐流干眼窝泪,难解我姐悠和愁……?①

这首民歌只是小说当中的一首,旋律低沉,音色哀怨,吐露了胡玉音、秦书田非法同居、对他们的政治成分、社会等级一次公然的挑战与反叛的那种亢奋、悲愤、幽怨之情。《喜歌堂》是湘南农村一种特有的说唱曲目,它们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和劳作当中,是湘南风土人情的集中描绘。古华将《喜歌堂》运用到小说的故事情节中,既贴近生活实际,又增添了风俗化色彩。

小说风俗化的描写,写得美,写得奇。首先,它美,古华巧妙地把湘南山镇的风土人情与政治斗争的狂澜揉合在一起,含义深邃,那高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也只有到沈从文的湘西《边城》里才能找到。

①古华:《芙蓉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5页。

其次,它奇,虽然小说的人物是再普通不过的乡镇农民,无非是卖米豆腐的善良女人,忠厚多义的“北方大兵”,阴险歹毒的“政治女将”……可就在这些人物之间,在那个动荡的年月,展开了善与恶、美与丑的矛盾冲突,作者把那个时代里千姿百态的风俗画卷生动地描画了出来。

(二)情爱世界的政治化

胡玉音情爱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963年一直写到1979年。《芙蓉镇》集中对1963到1976年的错误路线进行了揭露和批判,1963年的“四情”运动、1966年的“文革”,以及“文革”当中的“左倾”错误,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胡玉音的情爱世界始终与当时的政治风云联系在一起,政治形势的变幻莫测左右着她的命运。她与黎满庚本是青梅竹马,后来黎满庚入了党,胡玉音因政治成分不好而不得不与黎满庚分开,政治成分虽然在现在的社会仍然是一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但是在当时的政治条件下,这种成分上的问题被无情地扩大化了,只要是与坏成分沾上边的事情,任何人都选择避而远之。在黎满庚与胡玉音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体会两个人伤心欲绝的痛:

胡玉音:?都怪我!都怪我!满庚哥……。?

黎满庚:?玉音,你莫哭。我心里好痛……。?

胡玉音:?满庚哥!我晓得了……党,我,你只能要一个……我不好,我命独。十三岁瞎子先生给我算了个‘灵八字’,我只告诉你

一个人,我命里不主子,还克夫……。?①

这段撕心裂肺的对话正是政治斗争扩大化的产物,当政治这个敏感的话题走进普通人生活的时候,人们要么在服从中卑微地生存,要么在反抗下壮烈地牺牲,胡玉音的初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打上了句号。

“四清”运动开始,胡玉音新落成的房子被认定是发社会主义的横财,黎桂桂吓得浑身打哆嗦,只晓得睁着神色迷离的眼睛,望着自己的女人。为了躲过“四清”运动的风头,黎桂桂让胡玉音去远房亲戚家逃难去了,自己留在家里看管房子。黎桂桂生性胆小,家里面所有的事情都靠胡玉音来做主,胡玉音离开之后,黎桂桂被抓起来批斗、示众、游街,最后他自杀了,胡玉音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黎桂桂的死虽然与他懦弱的性格分不开,但阶级斗争的扩大化是造成黎桂桂悲剧的主要原因。

紧接着进入“文革”时期,胡玉音和秦书田两个五类分子,每天清早罚扫青石板街,一扫就是两三年。在扫街的过程中,秦书田无微不至地照顾胡玉音,两个人擦出爱情的火花,并且同居在了一起。两人向公社提出要登记结婚,却被拒绝了,他们这种五类分子只有挨批受罚的份,根本没有恋爱结婚的自由,在谷燕山的见证之下,他们成为了一对黑夫妻。很快,两个人就被传唤到公社,秦书田因与胡玉音非法同居而被判刑十年,胡玉音因怀有身孕,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监外执行。政治上的极端势力无情地把他们分开,却没有磨灭他们生

①古华:《芙蓉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8页。

存下去的勇气,在长期的批斗生涯中,他们已经学会了坚强,他们彼此心意相通,都明白:“要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

如果说“四清”运动和“文革”给胡玉音带来的是噩梦与黑暗,那么三中全会的召开则给胡玉音带来了幸福与光明。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秦书田被放了回来,他以前的种种罪名都得到了平反,胡玉音的房子被退了回来,以前收缴的钱款也被镇上归还了,阴霾渐渐远去,幸福生活即将到来,胡玉音的情爱故事得以圆满收场。

成长在文革期间的古华,深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到八十年代,古华开始反思文化大革命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古华写这篇小说的目的就是批判文革中的错误政策和错误行为,希望国家能够从实际出发,体贴人民群众的疾苦,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把不正之风压下去,同时警惕历史悲剧重现。古华关于小说的自序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唱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这里的“严峻”是政治形势的严峻,是乡镇命运的严峻;这里的“乡村”不仅是湘南小社会下的农村,也是全国大社会下的农村;这里的“牧歌”是唱给顽强的湘南人民的,也是唱给全社会的。

三、胡玉音情爱世界揭示的人性

(一)以胡玉音为代表的善良和勇敢人性

“人性”即人的本质属性,英国哲学家休谟在《人性论》中从知性、情感、道德三个方面对人性进行阐述,认为人的性质有好有坏,好的人性表现为善良、崇高、勇敢等,坏的人性则表现为阴险、卑鄙、

贪婪等①。胡玉音是善良人性的代表,她不仅拥有健康美丽的体态,而且拥有美丽善良的品行,是外在美与品行美的统一。胡玉音同情五类分子,既不歧视他们,也不疏远他们,而且时常帮助他们;胡玉音热爱山镇人,即使受到批斗和打压,仍然不忘记报答他们,她把扫街当作是报答山镇人民的一种方式,一扫就是十多年;胡玉音善于成全他人,当黎满庚在仕途与爱情当中徘徊的时候,胡玉音没有纠缠,而是成全黎满庚的仕途路。漫长的“左倾”思潮没有改变胡玉音的善良人性,反而使得她的品性日益温厚。

胡玉音的勇敢表现在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爱情的追求。胡玉音的生意是从提着竹篮做买卖开始的,一直发展成为摆米豆腐的摊子,而且建起了镇上最美丽的新房子,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她的幸福生活没有持续多久,“四清”运动开始后,她的存款被充公,房子被收缴,政治上背黑锅,思想上受摧残。面对生活的低谷,她憧憬美好生活的感情始终没有泯灭。面对李国香等人的迫害,她始终没有畏惧和退却,这是一种坚强生活的勇气。胡玉音虽然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却依然不放弃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当秦书田向她张开双臂时,胡玉音没有拒绝,她接受了他的关心和照顾,两人成为了一对黑夫妻。她和秦书田的爱情是动人心魄的,他们的爱情和婚姻被一种不成文的法律视为非法,但她没有丝毫的动摇,一直坚持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到来,这是一种追求幸福爱情的勇气。在胡玉音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美丽、善良、贤惠和坚韧,她不懈地追求自己

①休谟:《人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版,第5页。

的幸福,她毅然决定和黎满庚成为兄妹表现出她敢于面对现实的性格,她与黎桂桂在夫妻生活中流露出的那浓浓的爱意也体现出高尚的传统美德。她只是一个柔弱的女性,却拥有着一颗超越男性勇敢的心,她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也是那个时代的胜利者。

(二)以李国香和王秋赦为代表的扭曲人性

小说中的李国香是一个政治闯将,她阴险、狡猾,把芙蓉镇搅得不能安生。她对政治运动的敏感,对权利、地位的欲望都达到扭曲和变态的地步,是人性阴暗面的代表。李国香是应“运”而生的“英雄”,在政治运动中见风使舵,大显身手,她不但善看苗头辨风向,而且心狠手辣、阴险歹毒,制造了一批冤案。她把胡玉音看成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先借政治运动把胡玉音打成新富农,收缴了胡玉音的钱款和新房,逼死了胡玉音的丈夫,把胡玉音弄得家破人亡,后借口胡玉音和秦书田是“黑夫妻”将他们判刑;她诬陷谷燕山、黎满庚与胡玉音勾结,让他们停职反省;她与懒汉无产者王秋赦晚上私通,白天一起批斗五类分子……李国香披着政治运动的外衣,做着丑恶阴毒的行径。李国香生在这个时代,她身上的善性在政治运动中已经慢慢淡化,成为了一个利欲熏心的政治闯将。

李国香表面上看来是一个颇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但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可悲的人物,她只不过是政治棋盘上一颗任人驱遣的棋子。李国香这一形象折射出了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真实现状,也反映出社会政治对人性的残害。李国香依靠区委书记杨民高的关系步步升迁,成为芙蓉镇实际上的领导者和政治运动的发起者,她没有女性应有的善良

温柔,有的只是机械的政治。她以革命的名义任意践踏和伤害弱势者,她实际上是一个被政治路线扭曲了人性的悲剧人物。

王秋赦,“赦”是“蛇”(喻其懒)、“奢”、“赊”的同音字,从这几个字中,读者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好吃懒做、思想腐朽、作风下流、一身恶习的人,是作者别具匠心的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是个“流氓无产者”,新中国成立之后则是个“二流子”,土改时,他被定为“土改根子”分得了不少浮财。李国香的出现,为王秋赦这个社会渣滓提供了泛出水面的机会,他变身成了一个政治领袖,成为芙蓉镇的镇长。“文革”结束后,王秋赦因故意拖延胡玉音和秦书田的平反工作而被撤职。接着,他的吊脚楼坍塌了,人也疯了,整天凄凉地叫着:“文化大革命!五六年又来一次啊——!”“阶级斗争,你死我活啊——!”但是这种最后的嚎叫不过是“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王秋赦这一形象,一方面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是对那颠倒黑白的时代的讽刺。王秋赦是芙蓉镇恶与丑的代表,他把土改胜利的果实挥霍殆尽,是社会的寄生虫;他希望再来一次土改,再分一次浮财,是芙蓉镇的害群之马;他对李国香阿谀奉承、低声下气,是典型的趋炎附势之徒。

古华是刻画人性的专家,他塑造了以胡玉音为代表的真、善、美一方,又塑造了以李国香、王秋赦为代表的假、恶、丑一方,形成鲜明对比,李国香、王秋赦的假、恶、丑衬托出胡玉音真、善、美的伟大,将胡玉音的形象推上了巅峰。作者对人性的揭示是深刻全面的,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始终,在对比当中掀起人物命运的起浮。

02-08上海大学电影学真题

、-----------绝对完整版 2008年中外电影史 一、名词和术语解释(3*10) 1、神女 2、四百下 3、新好莱坞 4、杂耍蒙太奇 5、阿尔莫多瓦 6、国片复兴运动 7、黑色电影 8、大岛渚 9、大制片厂制度 10、法斯宾德 二、简答(5*6) 1、梅里爱对于电影表现手法的贡献 2、西部片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美学特征 3、王家卫电影的最主要的艺术特点 4、为什么说《广岛之恋》是一部意识流电影 5、请写出“韩国电影教父”的名字,并至少写列出他的三部代表作 三、辨析正误(判断2分,陈述理由6分8*5) 1、电影的发明是一场接力赛,并非出于一人之手。 2、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发明了平行蒙太奇的剪辑方式。 3、费穆是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 4、侯孝贤是台湾“健康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5、巴赞的纪实主义美学思想催生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四、分析题(25*2) 1、结合具体影片,谈谈你对李安导演的看法。 2、结合具体影片,谈谈你对国产商业大片的看法。 07电影理论 (一)填空(2*10=20分) 1《电影:一次心理学的研究》的作者是--- 2《谢晋电影十思》的作者---- 3劳拉穆维尔写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代表论著是---- 4陈鲤庭30年代写过的有关电影创作的论著是----- 5张暖忻李陀的《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二)名词解释 1电影的锣鼓2电影眼睛派3谢晋模式 (三)简答(6选4) 1爱因汉姆电影理论的内容和特点 2 台湾新电影的代表人物作品和特点 3真实电影的代表人物作品和特点 4电影文化批评的内涵和特点(四)论述 1论述新时期倡导“影戏离婚”的前提背景以及“影戏”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2论述80年代“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的进程与中国电影发展的关系 07年中外影史 一、名词解释 《公民凯恩》、《小城之春》、太阳族电影、新电影运动、收视率、电视电影、电视真人秀、吊床效应、库里肖夫效应、印象派电影 二、简答 1、文化公司代表、作品、产生背景及美学特征 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品、产生背景及美学特征 3、香港新浪潮作品、产生背景及美学特征 4、电视“戏说剧”的代表作品及美学特征 5、电视情景喜剧制作和播出上的特点 三、辨析 1、明星公司代表人物张石川主张“营业上加一点良心”,而郑正秋主张“唯兴趣是尚”。 2、电视连续剧《亮剑》属历史剧。 3、现代电影一个突出特征是“淡化情节”,因此现代电影应当注重人物心理描写,情节冲突都应该淡化。 4、收视率越高说明观众越喜欢看这个节目,所以收视率是节目艺术质量的最终标准。 四、问答(2*25’前两个任选其一) 1、结合实例谈你对贾樟柯电影的看法。 2、结合实例谈对冯小刚电影的看法。 3、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超级女生,继而上海台推出加油,好男儿,中央台推出梦想中国,结合当代综艺节目的特征和当代文化走向谈对选秀节目的看法和认识。 07年影视理论 一、名词解释(7*5’) 矛盾、场面、视像性、导演中心制、传记片、艺术电影、 现代电影 二、填空 1、新浪潮的杂志___,代表学者_,两个代表导演_. 2、电影符号学的特点__ __ __ __ __ __ ___(8*2') 3、五种现代批评方法 三、简答(3*20') 1、怎样理解电视文化、教育、娱乐的互渗 2、怎样理解影视艺术的基础是“声像感知” 3、怎样理解当代影视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四、论述(30') 怎样理解尊重观众与主动诱导。 06年试题 电影理论部分(填空20分,每题2分) <影戏话本创作>的作者是_______;

2020《芙蓉镇》小说读后感

初次见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就十分感兴趣,当亲自阅读后,也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也像书名一样,精致朴素,让人一看就喜欢上了,美,心善之美;丑,歹毒之切,字字句句将人物的性格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让人读起来如身临其境,时而感天动地,时而咬牙切齿,这是一部写历史的书,但语言却不乏趣味,引人入胜,但是,作者为什么可以写的这么好呢?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知道看到书后的“后记”我才知道,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大都是以原型描写的。所以才可以那样栩栩如生,引起读者共鸣,这也启发了我:写作文也要学会以原形写,用最真实的事写出来的才有说服力,才更吸引人。 书中给我影象最深得人物是买米豆腐的老板胡玉音。胡玉音不仅长的很好看而且心地也很好,她待客热情,性情柔顺,手头利落,不分生熟客人,不分穿着优劣,都笑脸相迎,她肯吃苦,肯干活,她和她的丈夫黎桂桂,苦吃勤做,抓死抓活,总算生意兴盛。发了一点小财,这不是什么“好人有好报”,而是她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我很敬佩这个看似柔弱,但却能凭一己之力撑起半边天的女人,我想,她的吃苦耐劳,一视同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主人公胡玉音是一位新生的“富农分子”。那时候谁有钱有势,政府就打击谁。胡玉音因和丈夫一起卖豆腐卖猪肉挣了点本钱。而李国香的出现让这平静的芙蓉镇变得十分“热闹”。因为李国香的出现也让胡玉音的生活变得悲惨。 读了《芙蓉镇》一书,我心生感慨:如果没有李国香,那就不会有胡玉音的悲惨经历了。而胡玉音的经历又正证明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错误做法。如果没有李国香的话,那整本书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 《芙蓉镇》这本书运用的手法是非常的纯熟。让人一看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比如“大姐,我们做小本生意的没挣几个子儿。”就说明了胡玉音的恐惧和害怕。“哼,这个胡玉音长得不错,可肚子……。“这一看,就说出了李国香的得意劲儿。“二嘎,要不要加辣?”瞧,多亲切呀! 在山清水秀的芙蓉镇,有一位美丽的“豆腐西施”胡玉音,她与忠厚老实的丈夫黎桂桂一起开的豆腐坊得到镇党支部书记黎满庚、两站主任谷燕山和乡亲们的支持与喜欢,生意兴隆,但却引起国营饮食店女经理李国香的嫉妒。在“四清”运动开始后,李国香与“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一起狼狈为奸,查封胡、黎二人起早贪黑盖起的新房,划胡玉音为“新富农”,黎桂桂被逼自杀,黎满庚和谷燕山受牵连。“文革”开始后,胡玉音与人称“秦癫子”的秦书田一起扫大街,两人产生感情并的相爱。而此时李国香嫉妒之心并未消除,秦书田被判刑,胡玉音判刑,因怀孕监外执行。 从此胡玉音忍受屈辱,挣扎求生。大雪纷飞的夜她诞下一婴儿——谷军。带着儿子她辛苦的生活,终于,动乱的年代结束,秦书田和胡玉音得到平反,一家三口终于团圆。他们开办了胡记米豆腐店,青石街又恢复了往常的热闹。 在湘、粤、桂三省交界的峡谷平坝里,一溪一河两条水路绕着镇子欢畅流过。每当湖塘水芙蓉竞开或是河岸上木芙蓉斗艳的季节,这五岭山脉的腹地,便颇是个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故此,镇子得名“芙蓉镇”。而后十三年的故事,便发生在平静而又混乱的芙蓉

各国夫妻每周性生活次数排行

各国夫妻每周性生活次数排行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美国一家制药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韩国人性生活频率最低,葡萄牙人最为活跃。美国跨国制药公司曾对13个国家的34岁以上男女为对象进行了性生活调查。结果显示,韩国人平均每周性生活的次数为1.04次,在这13个国家中处于最低水平。有48%的受访韩国人表示,自己曾经被配偶拒绝过性生活,理由多是“太累”和“疲劳”。 这次调查以韩国、美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墨西哥、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士等13个国家的12063人为对象。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国家中,性生活最活跃的国家是葡萄牙,平均每周2.05次。其后依次是墨西哥(2.03次)、罗马尼亚(1.96次)、奥地利(1.53次)、比利时(1.44次)、瑞士(1.43次)等国。芬兰(1.21次)和丹麦(1.10次)与韩国水平相当。 说起这个话题,博主看见有些人天天过性生活却依然没有“成就感”,有些人每月一次性生活就能心满意足。那么,性生活多久一次才科学呢?博主了解到最理想的时间间隔是夫妻双方在性爱方面达成一致,而不拘泥于固定模式。 每晚一次。赞叹你的过人精力,但千万别“为了性生活而性生活”,忽略了情感。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关注自己性生活的时间和次数,并与伴侣共同探讨时间间隔是否合适,争取让身心两方面都得到满足。

每周两次。这是许多人固守的“标准性生活间隔”,这其实并不科学。真正科学的性生活间隔,是根据身体需要和双方情感来决定的。夫妻一起生活时间久了,性生活间隔会形成一种习惯,容易变得形式大于实质。此时夫妻要学会打破常规,如改变固定的时间和地点。 每月两三次。如果两人都接受这个间隔,那么不用过于担心。对一些夫妻的性生活而言,质量胜过数量。尤其是40岁后,一次有质量的性生活胜过每日激情。双方一起学习新东西、一起探险等活动会拉近夫妻关系,提高亲密度,性爱自然水到渠成。 每月一次。当夫妻性生活每月才1次时,双方就需要开诚布公地进行一次性生活对话了。专家指出,此时很可能是一方的身体或感情出了问题,但夫妻关系仍是可以维持的。双方应该通过交流解决问题,如妻子在性爱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丈夫愿意降低自己的性爱要求等。 每年几次。此时性欲低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实际上,大部分是男性受到性问题的困扰。“病因”有很多,如激素水平、压力等。男性往往忌讳谈论自己性欲降低的问题,因为这是“男子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性生活的次数应该以第二天双方都无不适感为好,如果次数合适,可能反而会让人精神倍增,心情愉悦。可是一旦出现无精打采、腰膝酸软、心慌气短等等情况,那么就说明性生活过于频繁了,应该调整次数了。

电影《芙蓉镇》影评

电影《芙蓉镇》观感 09历史温名荣090200024 近日观看了导演谢晋在1986年拍摄的电影《芙蓉镇》,用三节课的时间看完,给我的第一感觉不是对事件发展过程或结局出乎意料的惊奇,也不是对事件本身对于大脑产生的影响有多么的震撼,而是真真正正的对事件发生发展早已有一点明悟的悲哀,更有个人对主流对大的局势难以抗拒的无力感。试想,当一个人发觉自己和他所处的世界特别是精神世界格格不入甚至受到主流时局的孤立和压迫,个人犹如在浩浩荡荡的长河中如一粒黄沙载沉载浮时,谁还能够保持自己的本心,坚持自己的信念,做到内心和行动的统一而不随波琢流。如果能做得到,那也算得上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了。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平凡人只会觉得时势比人强,不管是“正”的“邪”的,都屈服于时势面前。正是因为有着对时势的不同应对,才呈现出人间百态,君子也好,小人也罢,都在历史的舞台中演绎着他们各自的戏,待到一幕幕戏落幕时,自有后人去继续书写历史。 在芙蓉镇,这个中国不起眼的小地方,就通过荧幕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属于一个特殊时期的就耨一段历史戏。在这个座落在湘、粤、桂三省交界处一处峡谷里的小镇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如九牛一毛般的存在虽然毫不起眼,但中国的大舞台在四清运动到文革结束这段时间由千千万万个芙蓉镇般的小舞台存在着。由在芙蓉镇这个舞台下演绎的人生百态、一叶春秋在谢晋的导演下折射出是整个中国大历史舞台下的情况,所谓“见微知著”、“管中窥豹'”即是如此。

可以说,影片通过对男女主人公及其配角在故事中将近二十年的生活轨迹特别是对他们一波三折的命运的刻画,把握住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时间主线,窜连起代表不同身份的人物在三个阶段的不同行为举止极其后果,透过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对比,展现出在世间的作为人复杂的一面,无论是丑的、恶的、美的;揭示运动对个体最基本的人性的压制和摧残,特别是借集体利益之名,行满足个人私利之实,更是暴露了所谓运动在底层社会的变质;这种从上到下的这种运动像是一场骗局将几乎所有人卷入结束时却又像噩梦醒来一样,回到刚开始时芙蓉镇的景象,像是什么也没改变,但留在人们心底的记忆不会改变。回过头来想想,是运动错了,还是人错了?是历史改变了人,还是人改变了历史?

《芙蓉镇》读后感1500字

《芙蓉镇》读后感1500字 导读:读书笔记《芙蓉镇》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芙蓉镇》读后感1500字: 近来,我阅读了古华的《芙蓉镇》,这本是非常渺小的一点,如其本卷一样轻薄。我读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1981年版本,是非常原始和珍贵的。拿到时,就被它的独特吸引了。 在课堂上,老师曾轻描淡写地提过了这书的名字一一芙蓉镇。我了解到,这本书取材于一个死了两任丈夫的疯寡妇的故事。每当我在街上看见形形色色,穿戴不同,尤其是看起来落魄潦倒的人都会想:他们都经历了什么呢?为什么会是现在这幅样子? 在我兴致勃勃地打开书卷时,里面的内容却在一点一点地消磨我的热情。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会按顺序逐一讲来。 在目录页之后,是作者的自序,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唱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这也是全书的主题。当时我是这样想的,然而看到了结局,我却有点怅然若失。经历大劫难的淳朴小山村,面对工业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入侵,形势的确变得严峻,例如:芙蓉河水污染、造纸厂和酿酒厂因为选址不科学造成的经济纠纷和人情牵扯,等等。可是,在其他的风俗描写时,小镇人民的生活确实是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长期被污蔑的秦书田官复原职,谷燕山当了镇长,原先天天妄想靠运动发家致富的王秋赦疯了。这是典型的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

大团圆结局。 而在文中,写到“政治闯将”李国香因私情要对胡玉音动用酷刑时,作者突然略写了,而用一句“读者不忍看,笔者不忍写”搪塞了过去。可见作者在描写现实的残酷性方面有所保留,只说“反正比这更为原始酷烈的刑罚,都确实发生过。”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一方面,我会想那酷刑真的实行了吗?读到后大概是真的。另一方面作者所写的“不忍”真的是不忍吗?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是不忍还是不敢?在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四人帮倒台许久的时候,小镇上还是弥漫着一种担忧的氛围。也因为运动根子王秋赦说运动六年就来一次之类的疯言疯语,已经历尽十几年的劫难的芙蓉镇居民还会不会再次有“运动”降临?这些问题想必在当时的人的心里也是一样的疑虑。还是说刑罚实在残酷,而作者不会写?这些都不得而知。 作者在后记里称自己还较年轻,还需要多多学习努力。但本书的小镇人物风情都十分亲切自然,是那种会让人坦率地说“我一口气读下去了”的类型。读后感除了小镇的群众,着重描写刻画的主角也是非常出众的,可以说是典型。其中,唯二能激发我强烈感情的就是李国香和秦书田。然而,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 李国香是个女政治家,可以说是手段毒辣,行事霸道。她有这样狠厉的作风,一方面是她出身高,又有长辈提携,加上她头脑聪明政治道路几乎顺风顺水。也正是她,把芙蓉镇搅得昏天暗地,让小镇在运动期间人人自危,鸦雀无声。而这样的在大家看来坏透了的人除了只是在运动时被红卫兵戴了一次帽子,在运动结束后也都是步步高升,

荷兰男女生开放同居性生活图

荷兰男女生开放同居性生活(图) 请选中您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在中国,一提到“少女怀孕”人们就会立即和“性观念开放”联系到一起。然而一向在性问题上开放开明的荷兰,少女妈妈的数量日前却创了历史新低,其“少女生子”率在世界范围内也属最低之列。根据荷兰中央统计局本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荷兰仅有2200名二十岁以下的少女生下孩子,占到全部分娩数量的不到1.5%,每千名15-19岁的少女中只有4.5人生子。在欧洲,只有瑞士和丹麦的这一数字比荷兰要低。在过去的40年中,荷兰的少女生子数量也一路下降。1970年,每千名15-19岁的少女中有23人成为少女妈妈,相当于如今的五倍多。 良好的性教育 为什么荷兰在预防少女怀孕工作上做得这么好呢?谈及这 背后的原因,所有专家都会无不例外地提到“性教育”。荷兰性学研究机构Rutgers WPF的研究员Charles Picavet曾对报纸Spits称,“荷兰的性教育工作做得非常地好。我们试着把所有和性有关的议题都集合起来,例如爱恋、界限的设定、恋爱关系和避孕等。”本着这一原则,各地方健康防疫站长年在各中小学间奔走,给青少年转播性知识,其中就包括如何预防怀孕。据Picavet介绍,他们经常接待来访的外国家庭医生和助产士。“我试图说服他们不要对青少年的性活动避

而不见。如果等到孩子们18岁才对他们进行性教育,那就太晚了。”在荷兰,性教育从孩子们4岁上小学就开始了。每年春季,荷兰全国都会举行一个名叫“春心萌动周”的性教育活动,针对的是4-12岁的儿童。对于年龄最小的4岁学童,学习的内容并不是立即涉及性爱话题,而是着眼于男孩和女孩间的区别等。 开放的性态度 除了性教育之外,荷兰青少年对性的开放态度是少女怀孕率低的另一个原因。Picavet称,“在荷兰,青少年的性行为是被接受的。父母们对此也许并不是很高兴,但他们也很清楚他们的孩子跃跃欲试。大部分的荷兰青少年的性行为是在自己家中自己的床上发生的,而在其它国家,例如美国或英国,情况却大不一样。那里的父母否定青少年的这种需求,这样青少年们就转而到汽车后座上从事性活动。” 除了预防少女怀孕,荷兰还对少女妈妈提供一系列完善的辅导和帮助措施:从怀孕期间的心理辅导、医疗帮助,到分娩后的免费住宿、育儿指导、财政帮助、学习和就业培训等,力图帮这些少女妈妈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渡过难关、重拾人生。从荷兰的经验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所谓帮助少女妈妈会助长少女怀孕的说法完全没有根据。 婚前性行为不是禁忌 现代荷兰社会,男女间的性关系无需用婚姻来正名。婚前性

芙蓉镇影评

中国经典电影《芙蓉镇》解读 谢晋导演将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改编成电影。它通过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运动中的遭遇,对中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历史做了严肃的回顾和深刻的反思。芙蓉镇上的风风雨雨正是中国当代社会历程的缩影。编导者采用近乎编年史的手法,通过众多人物的升沉荣辱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同时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芙蓉镇》的历史背景复杂,它纵贯了中国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历史。这段时期,不仅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而且之前还有四清运动等。 谢晋的电影是精神心灵的诗意表达。对人的信仰的深度思考,对生命的讴歌,劳动与自然的质朴流露、甚至是彻底的软弱与真诚,这些构成了谢晋作品的思想内蕴,其实也是谢晋导演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悟。尤其是《芙蓉镇》中青石板路上的那段由竹扫把作证的爱情。《芙蓉镇》中青石板、竹扫把下对人性的呼唤,正是通过画面、声音、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道具使用等方面来体现的。 《芙蓉镇》本片分上下两集,讲述了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处的芙蓉镇上,人称“芙蓉 姐”的漂亮女人胡玉音在“四清运动”及“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1963年,凭着热情周到的服务,胡玉音与丈夫桂桂经营的米豆腐摊子前渐渐成为早市上最热闹的一道风景,加上夫妻俩省吃俭用,手中积攒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财富。镇党支书也是胡玉音干哥的黎满庚、粮站主任谷燕山及乡邻们都为他们高兴。当他们盖好新房准备日子更上一层楼时,迎上“四清运动”,一直嫉妒胡玉音的原国营饮食店经理、今县商业局科长李国香与二流子王秋赦联手,趁机将她定性为“反革命五类分子”中的“富农婆”,将之派去与原县文化馆馆长、今被人称作“秦癫子”的“右派”秦书田一起清扫大街,桂桂身亡。运动中黎满庚昧着良心将胡玉音背叛,谷燕山则一直以老革命军人的标准诚实做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世道的荒谬从不停调换角色的李国香与王秋赦两人身上便可窥见。一起扫街时,胡玉音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归罪于秦书田,后者曾在她与桂桂成亲之时唱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歌、在她新房子建成之时写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联。对于胡玉音的怨恨,秦书田并不多做辩解,相反时常暗中将她帮助。慢慢地,两人生出感情,计划着成为一家人好好生活,但前路充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对早春二月的赏析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 ——对《早春二月》的赏析196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了《早春二月》这部电影。《早春二月》是根据柔石的小说《二月》改编。1963年,我国当时略微从自然灾害与狂热的政治运动中缓过气来,大地回春,文艺界也稍稍有了喘息之机。《早春二月》就诞生在这个时代。本片描写了解放前中国知识分子走过的艰难的人生旅途与心路历程。 首先介绍一下电影的梗概:1926年前后,处于彷徨状态中的知识青年肖涧秋来到浙东芙蓉镇,投奔老朋友陶慕侃,作为校长的陶慕侃欣然聘肖涧秋在自己的中学里教书。肖涧秋对本镇一个穷苦的寡妇文嫂很同情,并得知文嫂是他仰慕的烈士的遗孀,他不仅从经济上资助她,还让她的小女孩采莲去上学,每天亲自到桥头接送。陶慕侃的妹妹陶岚在爱慕肖涧秋,肖涧秋也很喜爱陶岚。后来,文嫂的小儿子病死,肖涧秋出于对极度悲痛和无所依托的文嫂的同情,为了彻底帮助她,决定娶她为妻,而放弃他与陶岚的爱情。这件事招来了非议和攻击,文嫂极度羞辱而自杀。肖涧秋也很受刺激,痛苦地思考着究竟应该怎么办。最后,他抱着“我们会有长长的未来的”信心,毅然离开芙蓉镇,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我一踏进芙蓉镇,就像掉进了是非的旋涡,我几乎在这个旋涡里溺死,文嫂的自杀,王福生的退学,像两根铁棒猛击了我的头脑,使我晕眩,也使我清醒,从此,终止了我的徘徊,找到了一条该走的道路,我将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陶岚念完肖涧秋留给她的信,深受感染,也急急地向他追去。 《早春二月》从始至终都包含着一种强烈的内在艺术张力,而这种张力来源于复杂剧烈的人物内心变化与舒缓的外在表现形式之间。其中,萧涧秋明确得知自己受到小镇群众流言蜚语中伤的那一场景则是这种张力的完美体现。这场戏的内容是这样的:萧涧秋带着彩莲走在上学的路上,彩莲对他说:“小朋友们骂我有一个野爸爸”。此时镜头仰拍姓周中的萧,随后是乌云密布,风,树枝开始在雨前的狂风中飘摇抖动,接着雨水倾斜而下,挥洒在池塘的水面上,激起一片涟漪。下一部分便是萧涧秋独自徘徊在学校木楼的走廊里,前景被连绵不绝、像帷幕

《芙蓉镇》《李伯大梦》开头翻译

景物翻译 《芙蓉镇》开头原文: 芙蓉镇坐落在湘、粤、桂三省交界的峡谷平坝里,古来为商旅歇宿、豪杰聚义、兵家必争的关隘要地。有一溪一河两条水路绕着镇子流过,流出镇口里把路远就汇合了,因而三面环水,是个狭长半岛似的地形。从镇里出发,往南过渡口,可下广东;往西去,过石拱桥,是一条通向广西的大路。不晓得是哪朝哪代,镇守这里的山官大人施行仁政,或者说是附庸风雅图个县志州史留名,命人傍着绿豆色的一溪一河,栽下了几长溜花枝招展、绿荫拂岸的木芙蓉,成为一镇的风水;又派民夫把后山脚下的大片沼泽开掘成方方湖塘,遍种水芙蓉,养鱼,采莲,产藕,作为山官衙门的“官产”。每当湖塘水芙蓉竞开,或是河岸上木芙蓉斗艳的季节,这五岭山脉腹地的平坝,便颇是个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了。木芙蓉根、茎、花、皮,均可入药。水芙蓉则上结莲子,下产莲藕,就连它翠绿色的铜锣一样圆圆盖满湖面的肥大叶片,也可让蜻蜓立足,青蛙翘首,露珠儿滴溜;采摘下来,还可给远行的脚夫包中伙饭菜,做荷叶麦子粑子,盖小商贩的生意担子,遮赶圩女人的竹篮筐,被放牛娃儿当草帽挡日头……一物百用,各各不同。小河、小溪、小镇,因此得名“芙蓉河”、“玉叶溪”、“芙蓉镇”。 译文: Furong Town is located in Pingba canyon which is Hunan, Guangdong, Guangxi provinces’ common border. It has been an important downtown and stronghold from ancient times. There are a stream and a river running around this town. And they get together several miles away from the town. For the town is surrounded by water, it looks like a long and narrow peninsula. In south of the town, there is a wharf from which you could get to Guangdong province. In west of the town, there is a stone bridge and a road leads to Guangxi province. Many cottonrose hibiscuses were planted along the stream and river. Those bogs behind the town were changed into lakes in which fragrant marshweed herbs were planted. Fish and lotus roots also grow in these lakes. They were regarded as specialties of Furong Town. In the season of the burst of flowers, Pingba will be the sea of flower and land of wealthy. The roots, stems, flowers and skins of the cottonroses hibiscuses can be used as medicines. The marshweed herbs can be eaten as foods, and its big leaves can be used to shelter from the sun. For these reasons, Furong Town gets its name. Rip Wan Winkle原文: Whoever has made a voyage up the Hudson must remember the Catskill(卡兹基尔)Mountains. They are a dismembered branch of the great Appalachian(阿巴拉契亚)

《芙蓉镇》观后感

《芙蓉镇》观后感 篇一:影片“芙蓉镇”观后感 影片“芙蓉镇”观后感 上星期,我们在老师的推荐下看了“芙蓉镇”这部电影,带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它带我走进了1963—1979年,走进了中国的动乱年代,走进了文化大革命。 “芙蓉镇”是由谢晋导演在20世纪80年代所执导的,影片开头就为观众展示了一对勤劳朴实的下层劳动人民,也就是本片的女主人公胡玉音。她与丈夫合开了一家米豆腐店,随后又建起了一栋新房,可是没想到,在当时的革命背景下,她被划为资产阶级右派、富农婆。1966,红卫兵在全中国兴起,她和本片男主人公秦书田(秦癫子)一起清扫大街,随后两人在相处中产生感情。玉音怀有身孕后,秦癫子向镇上上交结婚却被严加阻拦,直到1979年,文化大革命浪潮结束之后,本影片才呈现出圆满的结局。 如果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那么许多人会把它简单的作为一部农村妇女的悲惨情感史。但是导演谢晋确实以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为线索,批判文化大革命中人性的扭曲和阶级斗争。还记得影片里的一个情节,黎满根和他媳妇吵架时,在他

被妻子摔到地上之后,他生气地拿鞋子去打她,可是他妻子却说了一句话“谁叫你坐在凳子的……”这句话让他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般颓废。就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说明了在当时的中国,在当时的中国人民心里,对“右”这个字是多么的敏感,或者说是多么的恐慌。“五类分子”“地主”等等这样一些帽子在当时一旦被扣上,那将过着如秦癫子所说“过着既像人又像鬼”的生活。中国人民恨这种“帽子”。可是影片中也有这么一群人,他 们是阶级斗争的保卫者,例如:李国香,王秋赦。影片中的李国香是县城派下来的监督干部,由于她嫉妒胡玉音和谷燕山之间的感情,便借右派之名对两人进行报复。导演正是想借李国香这种角色反映出当时人性的扭曲以及阶级斗争的可怕。在李国香被红卫兵挂上破鞋之后,她与胡玉音,秦癫子一起站在雨中。雨停之后,秦癫子给了她一把扫帚,她却颤抖着食指对他说“你这个反动右派!”后来,她与另一位阶级斗争的拥护者王秋赦狼狈为奸,最后落得个寂寞而悲伤的结局。而王秋赦在影片的最后还在敲着锣嘶哑着嗓子不停地喊着“运动了,运动了。” 就是这样一群普通的农民,导演谢晋把他们与历史的背景结合在一起,给国人以深深的震撼。为我们还原了当时最真实的中国,在现在浮夸之风渐涨的社会,导演谢晋能有勇气为国

《记住乡愁》观后感

《记住乡愁》观后感 《记住乡愁》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住乡愁》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记住乡愁》观后感1 “当今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纪录片去帮助我们记忆和传播古老的中国文化。”网友心声代表的是一个群体的心愿。事实上,当前纪录片市场竞争激烈,其中关于乡愁的题材之所以难有上乘佳品源于其表达难,而《记住乡愁》的脱颖而出,或许是因为节目没有苍白的说教,或许是选择了将人文历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令观众直面内心最深处的真实情感。但无论原因几何,这档节目都让中华五千年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坚守与完整的继承。以古镇为载体,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意的节目并不鲜见,但《记住乡愁》生活化、故事化的切入角度,让观众有着强烈代入感。同时,不趋同、不高冷更是观众为《记住乡愁》所贴的标签。可以看到,当下,我国文化类节目虽有不同主题,但有影响力的节目大多集中在诗词、文字和历史等人文领域,形式单一,在文化内涵与外延方面的发掘不够深、不够广,与现实生活联系得也不够紧密。而《记住乡愁》第四季延续着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拓展、创新,努力与全媒体时代受众的需求与认知相契合,这也是该节目所承载的使命,用最平实的镜头传递出了画面背后的价值。新时代,是一个求知的时代,回应时代需求,《记住乡愁》第四季从当下角度传播传统文化,用一个个有温度的镜头,带观众走进一座座仅存于时尚潮流夹缝中的古镇,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原来乡愁不只有惆怅与悲苦,还有快乐、警示与鼓舞。看得见山水,守得好田园,方能记得住乡愁。虽然隔着屏幕,但因为有着《记住乡愁》第四季的延续,而让观众感受到了温暖。而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包容性、多样性的延展与展现,也随着第四季节目的.播出仍在继续……春节期间,《记住乡愁》第四季仍会每天陪伴观众度过。《记住乡愁》观后感2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解析版)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 1.(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二模)杜甫的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如“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写尽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忧叹大唐盛极而衰。这说明文学作品A.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B.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时代的发展 C.内容源于作者对时代变化的感受 D.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答案】A 【解析】A:杜甫的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这说明文学作品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A符合题意。B:材料强调文学作品是反映,不体现能动地反作用于时代的发展,B与题意不符。C:文学作品内容源于客观现实,而不是源于作者对时代变化的感受,C错误。D: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材料没有体现,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2.(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一模)艺术丰富了城市景观,点燃了平凡单调的城市生活。不过百余米长的玉林四巷,一侧墙绘满小猪佩奇、兔子朱迪、狐狸尼克等卡通人物,另一侧绘有不少经典爱情故事中的人物。手绘墙走红网络,不少人慕名前往参观。手绘墙 ①使传统文化全面焕发生机、历久弥新 ②将图画与城市相结合,让艺术更加生活化 ③借助冰冷的墙壁表达艺术,创新文化传播途径 ④潜移默化地影响居民对文化和艺术的认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正确对待传统文化。①: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面焕发生机,①错误。②:手绘墙一侧墙绘满卡通人物,另一侧绘有不少经典爱情故事中的人物,这是将图画与城市相结合,让艺术更加生活化,②符合题意。③:借助冰冷的墙壁表达艺术并未创新文化传播途径,③错误。④:“手绘墙走红网络,不少人慕名前往参观”,体现了手绘墙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居民对文化和艺术的认知,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3.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届高三一模)一部《芙蓉镇》,让“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声名鹊起,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一篇《桃花源记》,让武陵源承载起人们对“世外桃源”的想象,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

《芙蓉镇》影评观后感

《芙蓉镇》影评观后感 《芙蓉镇》影评观后感 孟老夫子曾经说过一句很理想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可惜两千年来,这理想始终停留在儒家学子的脑袋里和口 头上,从来没有实现过。不论是开明圣主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贞 观之治时的大唐,还是爱民如子的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盛世 时的大清,都是如此。不过,更令人痛心且想不太通的是红色新 中国成立后,在那特殊的年代,却也是如此。以我之见,孟老夫 子的话应该改改:国为贵,社会次之,人为轻。在那个年代的红 色新中国,国家太大,社会太小,个人基本上没有地位。这种现 象很奇怪,似乎不是人组成了国家,国家成为了本体,人反而成 了国家的附庸,人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人没有了自我。 看完《芙蓉镇》,这一感觉尤甚。小小的芙蓉镇,忙忙碌碌 且纷纷扰扰的人们,为生活,为生存,为生命,无奈并盲目地跟 着别人的指挥棒,相互倾轧,相互斗争,尔虞我诈,你死我活。 当然,此处的“别人”是国家或政府以及由国家和政府派来的,它,他或她太强大,个人望而生畏,无可奈何,否则,若敢反抗,轻者撤职查办,开会批斗,游街示众,劳动改造,就像秦癫子、 谷主任;重者妻离子散,不过堂而问罪杀头,家破人亡,就像桂桂。这么强横的国家,这么蛮横的公务员,这么荒唐的社会,个 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朝夕不保,哪还有个人价值可言!

中国立国四千余年,奴隶时代时,国家是天子的,社会是贵 族的,平民百姓和奴隶占人口的大多数,却占政治经济文化的极 少数。老百姓文化教育思想水平低下,社会地位低下,的确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们生如草芥,死如残叶,对社会的贡献有限,对自身价值认识有限,也就谈不 上有多大的个人价值。失去自我在所难免,也无可厚非。 帝国时代时,国家是皇帝的,社会是地主的,普通老百姓社 会地位有所提高,文化教育思想水平也有所提高,不过提高的也 是很有限。此时绝大多数老百姓对个人价值的认识没有多大提高,但还是有较例外的人。最早的当是陈胜,代表名言是壮志未酬的 他种地时在地头上说的“燕雀安之鸿鹄之志”和被逼无奈勇抓机 遇揭竿而起时喊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然,个人价值实现 的最充分也较早的当是刘邦,他也有代表名言,那是潜龙在渊的 他在看到秦始皇出巡盛况望洋兴叹时说的“大丈夫该当如此”。 另外,他还有代表作,那是飞龙在天的他在建立汉朝实现个人价 值衣黄袍还乡时高唱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自然还有其他人,典型的如陶 渊明,王冕。再往后,人就越多,比如明清时的朱元璋,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 民国时代,经过东西文化的激荡,学习风气的兴盛,更主要 的当是自由民主等思想的广泛传播,老百姓追求个人价值的愿望 急剧上升,行动更加积极努力。可以说,民国时代,流行的思想

2016年06月14日《影视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2016年06月14日《影视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2016年《影视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题量: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6-06-19 23:59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电影《建国大业》的评析,不正确的是()。 A、它采用了历史偶像化的手法 B、故事情节不连贯,历史PPT化 C、呈现了比较开放的历史观 D、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 我的答案:D 2.下列文化特征中,不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是()。 A、反传统 B、反平面化 C、反文化 D、反深度 我的答案:B 3.下列关于“电影作者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跟欧洲艺术电影的传统密切相关 B、巴赞、特吕弗提倡这一观点

C、它认为电影创作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导演 D、这一观点在美国好莱坞得以发扬和壮大 我的答案:D 4.下列电影中,不是姜文充满个人风格性作品的是()。 A、《阳光灿烂的日子》 B、《太阳照常升起》 C、《有话好好说》 D、《让子弹飞》 我的答案:C 5.贾樟柯电影对声音运用的独特性体现在()。 A、以冷峻、阴森的音乐风格为主 B、采用现实镜头里或外实际发出来的声音 C、用后期配音替代现场采集的声音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B 6.下列主张,不属于中国80年代新纪录电影运动中第四代导演倡导的是()。 A、电影语言现代化 B、电影要反映现实本身 C、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 D、长镜头理论 我的答案:C 7.下列关于电影《狗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深刻地反思了自由的内涵。 B、它采用了一种极端的戏剧化舞台布景。

C、电影中有很多絮絮叨叨的对话。 D、从它不是很商业化的电影,具有实验性。 我的答案:A 8.电影《黄土地》展开的是对()的反思。 A、社会阶级矛盾 B、中国传统文化 C、小农经济模式 D、政治体系 我的答案:B 9.张艺谋的电影中被称为“小品风格”的是()。 A、《英雄》 B、《大红灯笼高高挂》 C、《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D、《有话好好说》 我的答案:A 10.电影的意识形态文化是指某个社会阶层通过电影叙述的方式来表达()。 A、利益需求 B、政治观点 C、价值观念 D、理想 我的答案:C 11.下列电影中,不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纪实风格电影的是()。 A、《小武》 B、《邻居》 C、《疯狂英语》

汉语言文学论文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世界”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世界” 路遥,出生于陕西山区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就与苦难结为兄弟,经历了坎坷而短暂的一生。1973年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其间开始写作,1991年创作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通过描写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广阔的社会面貌,同时体现了路遥的爱情观及其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演绎出了极其丰富多彩的爱情故事,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魂断蓝桥》、《红楼梦》等等脍炙人口的中外经典爱情故事,曾经给一代又一代读者带来多少美的享受和无穷的精神力量。生活因为有了爱的追求,变得多么美好。说明了人类在获取物质资料满足的同时,更要求在精神层面上获取丰厚的审美快感。 胡适曾说过,“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一个时代之所以会产生自己时代的文学,既是各个时代自身的特点使之然,同时更是不同时代作者的不同观念使之然。一位具有强烈时代意识的作家,其作品必然充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现代意义。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主要反映的是1975—1985年间中国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开始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人们的生活也经历了困苦、动荡,逐渐富裕的变化,但总体上讲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很低。路遥的这部作品描写的主角是中国最底层的农民,以“平民化”为其审美世界,当时物质生活难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所以爱情追求的一开始就是外在条件的权衡,这种外在条件的权衡被社会普遍认可,也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路遥的“爱情世界”里更多存在着“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大多描写身边日常所见的爱情生活,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尽管作品中有浪漫的爱情故事,但最终都被否定,路遥认为现实主义创作能给不同层面人以满足。他受时代思想和文化生活经历的影响形成自己的现实主义的爱情观,在路遥看来,只有平凡世界中的平凡爱情才是真实的爱情,而真实的爱情又有不如意的地方,尽管这样,它仍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值得我们期待。 路遥的现实主义爱情观有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门当户对”。这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中华文明深受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因而形成了中国人以整体和谐为美,重视道德修养以利国家的价值观念,表现在爱情上,往往要求情感服从理智,在爱情追求中掺杂着许多其他因素,在这样的文化观念支配下,外在条件悬殊的爱情常常有始无终.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虽然情投意合,但是因为不“门当户对”遭到祝家的坚决反对,两人束手无策只得以死抗争。 门当户对的爱情观看来是应该否定的,因为他直接扼杀了许多的美好爱情。但路遥告诉我们,门当户对的爱情也不能一概否定,因为它存在着深厚的现实基础。 路遥的作品中体现着浓浓的乡土情,当年他在获奖感言中引用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样一位具有人民的艺术家共有的

芙蓉镇观后感

芙蓉镇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芙蓉镇观后感(一) 今天晚上,我看了一部老影片《芙蓉镇》,它让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感觉到很震撼!可以说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造就出了特殊的事情。 《芙蓉镇》,它以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里命运的变化,从他们的个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向人们展示了小人物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的踉跄足迹,以此来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来反思民族的历史。由于《芙蓉镇》刻画了“文革”的动乱岁月,在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但谢晋力排众议,完成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推动了思想解放和对动乱岁月的思考,并用艺术的形式向世人宣告了动乱岁月的终结。 在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芙蓉镇,人称“芙蓉仙子”的胡玉音跟丈夫黎桂桂开了一个豆腐坊,以卖米豆腐为生。胡玉音美丽大方,待客热情,黎桂桂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因此小两口的生意很红火。经过几年起早摸黑的劳作,夫妻俩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盖起了新房。落成之日,镇党支部书记黎满庚,南下老干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亲们都来祝贺。可这一切却引起了国营饮食店的女经理李国香的嫉妒。 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了,李国香当上了工作组长,一直对胡玉音垂涎三尺的“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成了运动的“积极”人

物,他们二人狼狈为奸,大抓阶级斗争。结果胡玉音家被划成“新富农”,新屋被查封,黎桂桂也被逼自杀了。曾帮助过他们的黎满庚和谷燕山都受了牵连,黎满庚是因为自幼与胡玉音青梅竹马,早年为服从组织要求而与胡玉音分手,这时被认定为阶级界线不清而降职。而谷燕山的问题则是因为曾卖给胡玉音碎米,因而也被撤职了。在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王秋赦又成为运动骨干,当上了镇党支部书记,而李国香却被赶下台,昔日以打击别人为乐的她脖子上挂了破鞋游街,也尝到了受侮辱的滋味。芙蓉镇笼罩在恐怖当中。 胡玉音成了富农寡婆后,处处受欺凌。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命令每天和“右派分子”、原地区歌舞团编导,人称“秦癫子”的秦书田一起扫大街,秦书田给了胡玉音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助,同病相怜的两个人逐渐产生了感情,并不顾一切地相爱了。而此时李国香的问题忽然得到解决,她身兼数职,又恢复了从前威风显赫的嘴脸。胡玉音怀孕后,秦书田请求王秋赦批准他们登记结婚,不料因此惹恼了李国香,厄运又一次降临,秦书田被判刑10年,胡玉音也被判刑3年,因怀孕而监外执行。 从此,胡玉音更是忍受屈辱,挣扎求生。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她因难产而险些丧生,多亏谷燕山拦下一辆军车,将她送到部队医院,才救了母子二人的性命。冬去春来,历史又一次发生了逆转,动乱的年代终于结束。秦书田和胡玉音得到彻底平反,一家三口终于团圆了。他们开办了胡记米豆腐店,直起腰杆开始了新生活,米豆腐摊前兴隆如初了。李国香又高升了,而这时运动分子王秋赦已经变成了疯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