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汤

第二、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附: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附:凉燥(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杏苏散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附:病情稳定——六君子丸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第三、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

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第四、喘证

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虚喘

6)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8)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第五、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或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第六、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可另服琼玉膏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第七、肺胀

1)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4)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第二章、心系病证

第一、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5)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第二、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附真心痛

1)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

2)寒凝心脉-温补心阳、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散

3)正虚阳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四逆加人参汤

第三、不寐

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3)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第四、癫狂

癫证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2)心脾两虚-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送服越鞠丸

狂证1)痰火扰神-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

2)痰热瘀结-豁痰化瘀、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

3)火盛阴伤-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

第五、痫证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扰神-清肝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瘀阴脑络—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4)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第六、痴呆

1)髓海不足-补肾益髓、填精养神——七福饮

2)脾肾两虚证-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

3)痰浊蒙窍—豁痰开窍、健脾化浊——涤痰汤

4)瘀血内阻-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窍活血汤

第七、厥证

气厥1)实证-开窍、顺气、解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

2)虚证-补气、回阳、醒神——四味回阳饮、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血厥1)实证-平肝潜阳、理气通瘀—羚角钩藤汤合通瘀煎

2)虚证-补气养血——独参汤继服人参养营汤

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

第一、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4)湿热中阻-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清中汤

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实证: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附:痞满

实痞1)食滞内停-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保和丸

2)痰湿中阻-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二陈平胃汤

3)湿热中阻-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泻心汤合连朴饮

4)肝胃不和-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越鞠丸合枳术丸

虚痞5)脾胃虚弱-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

6)胃阴不足-益阴养胃、调中消痞——益胃汤

第二、呕吐

实证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

虚证5)脾胃虚寒-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6)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

7)胃阴不足-滋阴养胃、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第三、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

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

3)瘀血内阻-滋阴养血、破结行瘀——通幽汤

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

第四、呃逆

实证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胃泄热、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和胃降逆——五磨饮子

虚证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止呃——理中丸

5)胃阴不足-养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第五.腹痛

1)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3)饮食停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4)肝气郁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

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第六、泄泻

暴泻1)寒湿内盛-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

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

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

久泻

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5)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第七、痢疾

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

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

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

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敛固涩——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

第八、便秘

实秘:1)热秘-泄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湿脾汤合半硫丸

虚秘:4)气虚(脾肺)-益气润肠——黄芪汤

5)血虚(血液亏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6)阴虚秘(阴津不足)-滋阴通便——增液汤

7)阳虚秘(阳虚寒凝)-温阳通便——济川煎

第四章、肝胆病证

第一、胁痛

1)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

4)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

第二、黄疸

阳黄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

4)疫毒炽盛证(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

阴黄5)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

6)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

黄疸消退后的护理1)湿热留恋证—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

2)肝脾不调证—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

3)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第三、积聚

聚证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木香顺气散

2)食滞痰阻-理气化痰、导滞散结——六磨汤

积证1)气滞血阻-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

2)瘀血内结-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

3)正虚瘀结-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

第四、鼓胀

1)气滞湿阻-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2)水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水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饮——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4)瘀结水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

5)阳虚水盛-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

6)阴虚水停-滋阴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

变证:1)大出血-清热凉血、活血止血——犀角地黄汤+止血药(参三七、仙鹤草、地榆炭)2)昏迷—清热豁痰、开窍熄风——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合龙胆泻肝汤

第五、瘿病

1)气郁痰阻-理气舒郁、化痰消瘿——四海舒郁丸

2)痰结血瘀—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清泄肝火,消瘿散结——栀子清肝汤合消累丸

4)心肝阴虚—滋养阴精、宁心柔肝——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

第五章、脑部病证

第一、头痛

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

内伤头痛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

5)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益髓——大补元煎

6)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

7)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8)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第二、眩晕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

3)肾精不足-阴虚: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

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4)痰浊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

5)淤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

第三、中风

中经络1)风痰入络-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加减

2)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

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中脏腑1)闭证痰热腑实-通腑泄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

痰火瘀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

痰浊瘀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

2)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恢复期1)风痰瘀阻-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

2)气虚络瘀-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

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第六章、肾系病证

第一、水肿

阳水: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利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水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阴水1)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

2)肾阳虚衰-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瘀水互结-活血化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第二、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韦散

3)气淋-利气疏导——沉香散

4)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5)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

6)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第三、癃闭

1)膀胱湿热-请利湿热、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浊瘀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

5)脾气不升-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6)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

附:关格

1)脾肾阳虚、湿浊内蕴—温补脾肾、化湿降浊——温脾汤合吴茱萸汤

2)肝肾阴亏、肝风内动—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杞菊地黄丸合羚角钩藤汤

3)肾气衰微、邪陷心包-温阳固脱、豁痰开窍——参附汤合苏合香丸,继用涤痰汤

第七章、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郁证

实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

虚证4)心神失养-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

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

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附:心肾不交,见心烦失眠,多梦遗精——可合交泰丸

第二、血证

1、鼻衄:

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2、齿衄:

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3、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4、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

5、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

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6、尿血

1)下焦湿热-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7、紫斑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第三、痰饮

1、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或已椒苈黄丸

2、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泻肺去饮——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合泻白散

3、溢饮

表寒里饮-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4、支饮:

1)寒饮伏肺-宣肺化饮——小青龙汤

2)脾肾阳虚-温脾补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第四、消渴

1、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消渴方

2、中消1)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或白虎加人参汤

2)气阴两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

3、下消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2)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

并发症:白内障、雀盲、耳聋——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

疮毒痈疽——五味消毒饮

第五、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或桂枝加黄芪汤

2)心血不足-养血补心——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4)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第六、内伤发热

1)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

2)血虚发热-一益气养血——归脾汤

3)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4)阳虚发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

5)(肝)气郁发热-疏肝理气、解郁泄热——丹桅逍遥散

6)痰湿郁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

7)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第七、虚劳

1、气虚

1)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

2)心气虚-益气养心——七福饮

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4)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2、血虚

1)心血虚-养血宁心——养心汤

心脾两虚——归脾汤

2)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

3、阴虚

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

2)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

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

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4、阳虚

1)心阳虚-益气温阳——拯阳理劳汤

2)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汤

3)肾阳虚-温补肾阳、兼养精血——右归丸

第八、癌病(略)

第八章、肢体经络病证

第一、痹证

风寒湿痹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4)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

5)痰瘀痹证-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

6)肝肾两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补血荣筋丸

第二、痉证

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

2)肝经热盛-清肝潜阳、熄风镇痉——羚角钩藤汤

3)阳明热盛-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4)心营热盛-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

5)痰浊阻滞-豁痰开窍。熄风止痉——导痰汤

6)阴血亏虚-滋阴养血、熄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第三、痿证

1)肺热津伤,津失濡润-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

3)脾胃亏虚,精微不运-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5)脉络瘀阻-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

第四、颤证

1)风阳内动——镇肝熄风、舒筋止颤——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

2)痰火风动——清热化痰、平肝熄风——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

3)气血亏虚——益气养血、濡养筋脉——人参养荣汤

4)髓海不足——填精补髓、育阴熄风——归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

5)阳气虚衰——补肾助阳、温煦筋脉——地黄饮子

第五、腰痛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

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偏阴虚-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

偏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

附常见急症

脱证:气脱-益气固脱——独参汤

阴脱-救阴固脱——生脉散

阳脱-回阳救逆——参附汤

神昏:邪毒内闭-清热化痰、开窍醒神——菖蒲郁金汤

虚证(脱证)-亡阴-冯氏全真一气汤

亡阳-陶氏回阳救急汤

内闭外脱证-开窍通闭、回阳固脱——回阳救逆汤

猝死:虚证:阴虚-益气救阴——生脉散

阳虚-回阳固脱——通脉四逆散

实证:豁痰化瘀解毒、开窍醒神——菖蒲郁金汤

酒精中毒实证和中解毒——甘草泻心汤

虚证回阳救逆——四逆汤合四君子汤

一氧化碳中毒虚证-陶氏回阳救急汤

实证痰火瘀闭-清热化痰、开闭醒神——菖蒲郁金汤

热盛动风-熄风清火、化痰开窍——羚角钩藤汤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

您的配合和支持)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

您的配合和支持)

新版中医内科学常见证型

1.感冒: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虚体感冒: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2.咳嗽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肝火犯肺:清热泻肝,顺气降火——黛哈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3.哮病 (一)发作期: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加减(二)缓解期: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4.喘证 (一)实喘: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二)虚喘: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哈散加减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5.肺痈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猪头一个-__- 我是跷跷,欢迎光临。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一、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菀、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贝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 4、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 三、哮病

(一)、发作期 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大枣)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 3、浊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4、风哮证疏风宣肺,化痰平喘 华盖散(炙麻黄、紫苏子、杏仁、茯苓、陈皮、桑白皮、甘草) (二)、缓解期 1、肺虚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2、脾虚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3、肾虚补肾摄纳 金匮肾气丸(肉桂、附子、熟地、山茱萸、泽泻、丹皮、山药、茯苓)

精深中医内科学证型表格解

中医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因:外感六淫、邪干肺。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 病理:痰、火。 辨证:外感伤,证候虚实。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痰为主。 发作时病理: 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 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 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 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痰浊、水饮、血瘀。 辩证:标本虚实病情轻重 病位:肺脾肾心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基本病机: 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 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 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 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 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 病理:虚实气滞、血 瘀、痰浊、水饮。 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 调、年迈体虚、劳倦伤。(无药食不 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 寒凝、痰浊, 病机:本虚标实 病位:心,其本在肾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 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感冒:恶寒(风)、发热、头痛、鼻塞流涕、 【辨证论治】 普通感冒,一般邪在肺卫,多属表证,故治疗采取解表散邪的原则,并结合证情进行具体的论治。但是,在对感冒的治疗中,注意一般不宜表散太过,亦不宜补益太早。 1、风寒证 ☆主症:鼻塞、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藿香正气水) 气虚之人,可用益气解表的参苏饮 2、风热证 ☆主症: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头痛,咳嗽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口干微渴,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清热宣肺 方药:银翘散 3、兼证 ⑴挟湿:症见恶寒,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酸痛,苔白腻,脉濡。治宜疏风祛湿,方用羌活胜湿汤 ⑵挟暑:治宜清暑解表,芳香化湿,方用新加香薷饮 咳嗽△ 根据其发生原因,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P63) 1、外感咳嗽 ⑴风寒咳嗽证 ☆主症: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可伴有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无汗、骨节酸楚、头胀头痛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化痰 方药:杏苏散 ⑵风热咳嗽证 ☆主症:咳痰黄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热、或见头痛、恶风、有汗等,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⑶燥热咳嗽证 ☆主症:干咳少痰,或痰粘稠粉不易咯出,鼻燥咽干,甚则咳引胸痛,或兼有身热、形寒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细咯数 ☆治方: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以上外感咳嗽诸证,日久不愈,或愈而复发,咯痰不爽,而表证、燥证不明显者,均可=可选止嗽散加减 2、内伤咳嗽 ⑴痰湿咳嗽证 ☆主症:咳嗽痰白而稀,胸脘作闷,或食纳不佳,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背) ⑵肝火犯肺证 ☆主症:气逆作咳,咳引胁痛,面红喉干,烦热口苦,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法法:清肝泻火,润肺化痰 方药:黛蛤散合清金化痰汤 ⑶肺虚咳嗽证 ①肺气虚证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 中医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一、感冒-解表达邪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代表方药证型治法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病位:肺卫。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辛凉解表 2. 风热犯表证 病理:六淫之邪。新加香薷饮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3. 参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加减葳蕤汤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5. 二、咳嗽-祛邪利肺,扶正补虚。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病因:外感六淫、邪干肺。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2. 风热犯肺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病理:痰、火。3. 风燥伤肺桑杏汤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辨证:外感伤,证候虚实。4. 痰湿蕴肺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5. 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6. 肝火犯肺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清肺泻肝、顺气降火7.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三、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病因:饮食、体虚病后。外邪侵袭、病位:肺,与脾肾密切。病理:痰为主。发作时病理: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代表方药治法证型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银翘散疏风散热、清肺化痰初期1.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2. 成痈期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加味桔梗汤排脓解毒3. 溃脓期病位:肺 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中医内科常见病病因、病机、治则

1、感冒病机:体虚心失所养、邪扰心神不宁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相关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治则:虚补养、实祛邪 病位:肺卫8、胸痹 治则:解表达邪病因:寒邪、饮食、情志、劳倦、体虚2、咳嗽病机:心脉痹阻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病位:在心,涉及肝、肺、脾、肾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治则:先治标,后治本 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9、不寐 治则:实证祛邪利肺、标实祛邪止咳、本虚扶正补虚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体虚 3、哮病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 病机:伏痰遇感,痰随气升治则: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密切10、头痛 治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病因:外邪情志、劳倦体虚、外伤 4、喘证病机:外感邪扰清空、经络不通或失荣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病位:肝、脾、肾病因涉及痰湿、风火、血瘀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肾失摄纳治则:实祛风、虚益肝肾 病位:主在肺肾,涉及肝肾11、眩晕 治则:实祛邪利气、虚培补摄纳病因:情志不遂、体虚血瘀、饮食失节5、肺痈病机:失养、痰扰,风火痰瘀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病位:头窍、与肝、肾、脾 病机:邪热郁肺、蒸液成痰、瘀热互结治则:补虚泻实,调理阴阳 病位:肺12、中风 治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病因:内伤劳欲、饮食情志、气虚邪中6、肺痨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病因:正虚体弱、感受痨虫病理:虚、火、风、痰、气、血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病位:在脑,与心、肝、肾 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相关、涉及心肝治则:平肝熄风、化痰祛瘀 治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13、痫病 7、心悸病因:七情饮食、六淫外伤、它病之后病因:体虚劳倦、七情药食、感受外邪病机:脏腑失调、痰浊逆乱、蒙蔽清窍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医内科常见病-肺系病证练习题

第六章中医内科常见病-肢体经络病证(腰痛、痹证) 一、最佳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寒湿腰痛症状特点的是 A、腰部冷痛重着 B、腰痛如刺 C、静卧疼痛不减 D、寒冷阴雨天气加重 E、转侧不利,逐渐加重 2、瘀血腰痛,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A、身痛逐瘀汤加减 B、少腹逐瘀汤加减 C、血府逐瘀汤加减 D、膈下逐瘀汤加减 E、补阳还五汤加减 3、下列不是湿热腰痛特点的是 A、腰部重着而热 B、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 C、身体困重 D、腰部冷痛 E、舌质红,苔黄腻 4、肾虚腰痛,偏于肾阴虚者,可服用 A、河车大造丸 B、左归丸 C、六味地黄丸 D、青娥丸 E、右归丸 5、患者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身体困重,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宜 A、清热化痰,舒筋通络 B、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C、利水消肿,舒筋通络 D、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E、健脾渗湿,舒筋止痛 6、痹证的发病因素不包括 A、风 B、寒 C、暑 D、湿 E、热 7、某男,69岁。常日工作于海鲜市场,近日偶感肢体关节酸痛、重着,患处肿胀且固定,手足沉重,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滑。治疗宜选用的治法是 A、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B、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C、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D、化痰祛瘀,滋养肝肾 E、解表散寒,祛暑化湿 二、配伍选择题 1、A.甘姜苓术汤 B.独活寄生汤 C.四妙丸 D.身痛逐瘀汤 E.右归丸 治疗腰痛时, <1> 、肾阳虚腰痛,治宜选方 A B C D E <2> 、湿热腰痛,治宜选方 A B C D E 2、A.腰部疼痛,重着而热 B.腰痛如刺,痛有定处 C.腰部冷痛重着 D.腰部隐痛 E.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 <1> 、寒湿腰痛的特点是 A B C D E <2> 、湿热腰痛的特点是 A B C D E <3> 、瘀血腰痛的特点是 A B C D E <4> 、肾虚腰痛的特点是 A B C D E 3、A.乌头汤 B.桃红饮合独活寄生汤 C.防风汤 D.归脾汤 E.薏苡仁汤 <1> 、症见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可选用 A B C D E <2> 、症见肢体关节酸痛,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温痛减,可选用 A B C D E <3> 、症见肢体关节酸痛,重着,患处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可选用 A B C D E <4> 、症见痹证日久不愈,肢体、关节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可选用 A B C D E 4、A.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疼痛呈游走性 B.肢体关节疼痛,部位固定,遇寒痛甚 C.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肿胀散漫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医内科常见病-肺系病证练习题 (4)

第六章中医内科常见病-气血津液病证(汗证、消渴、郁证、虚劳、中暑、内伤发热) 一、最佳选择题 1、汗证属虚证者的治疗原则是 A、化湿和营 B、调和营卫 C、温肾固摄 D、清化湿热 E、清肝泄热 2、患者男性,55岁。有慢性咳喘病史十余年,平素易汗出,劳动后尤甚,易外感,体倦乏力,恶风,舌苔薄白,脉细弱。该患者治疗首选 A、麻杏石甘汤 B、桂枝汤 C、玉屏风散 D、当归六黄汤 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3、患者夜寐盗汗,五心烦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A、黄连阿胶汤 B、黄连温胆汤 C、当归六黄汤 D、养阴清肺汤 E、甘麦大枣汤 4、消渴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A、肾阴亏损 B、胃热炽盛 C、肺热津伤 D、阴虚燥热 E、阴阳两虚 5、消渴的病变脏腑主要是 A、肺、脾、肾 B、肺、胃、肾 C、心、肝、肾 D、肝、脾、肾 E、脾、胃、肾 6、患者尿频量多,混浊如膏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皮肤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宜用 A、清利湿热 B、清热化湿 C、滋养肾阴 D、健脾益肾 E、滋肾壮阳 7、郁证的发生虽与五脏均有关,但主要受累之脏为

A、心、肝、肾 B、肝、心、脾 C、肺、心、肝 D、肺、脾、肾 E、心、肺、肾 8、虚劳病证的治疗原则是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虚则补之 D、实则泻之 E、损者益之 9、某女,22岁。发汗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A、一贯煎 B、济川煎 C、薯蓣丸 D、香薷饮 E、麻黄汤 10、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是 A、阴虚阳盛,虚火内炽 B、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 C、血虚失养,阴不配阳 D、中气不足,阴火内生 E、肾阳亏虚,火不归原 11、治疗内伤发热阴虚发热证可选用的中成药是 A、补中益气丸 B、知柏地黄丸 C、杞菊地黄丸 D、六味地黄丸 E、附子理中丸 12、患者低热,热势随情绪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宜选用的治法是 A、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B、滋阴清热,益胃生津 C、疏肝理气,解郁泻热 D、活血化瘀,除烦止渴 E、理气消积,活血化瘀 13、患者常在劳累之后低热,伴有头晕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弱。其治法是 A、滋阴清热,益胃生津 B、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中医医院内科证型整理加快速记忆口诀.docx

中医内科学 肺系病证 类型证型治法舌脉方药 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苔薄白,脉浮紧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感风热犯表辛凉解表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冒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舌淡苔白,脉浮无力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舌红少苔,脉细数加减葳蕤汤 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肺阴沙咳嗽平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三拗汤合止嗽散 外感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桑菊饮 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 咳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小数 嗽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苔白腻,脉濡滑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内伤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肝泻肺,顺气降火苔薄黄少津,脉弦数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舌红少苔,脉细数沙参麦冬汤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寒(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哮发作期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舌尖边红,苔白腻罩黄,脉弦紧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病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苔厚腻,脉滑实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舌淡,脉沈细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舌红少苔,脉细数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锡。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苔薄白而滑,脉浮紧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麻杏石甘汤 喘实喘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桑白皮汤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苔白厚腻,脉滑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证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苔薄,脉弦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舌淡红或舌红苔剥,脉软弱或细数生脉散合补肺汤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舌红少津,脉细数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初期疏风清热,清肺化痰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银翘散加减 肺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苔黄腻,脉滑数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痈溃脓期排脓解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数实加味桔梗汤恢复期清养补肺舌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 肺阴亏损滋阴润肺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数月华丸 肺虚火灼肺滋阴降火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痨气阴耗伤益气养阴舌光淡,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弱而数保真汤、参苓白朮散 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舌光淡隐紫少津,苔黄而剥,脉微细 补天大造丸而数或虚大无力 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肺 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舌暗红或淡紫,苔白腻或黄腻,脉细 涤痰汤 胀滑数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舌胖黯,苔白滑,脉沈细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舌淡或黯紫,脉沈细数无力或结代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肺虚热滋阴清热,润肺生津舌红而干,脉虚数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 痿虚寒温肺益气舌淡,脉虚弱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心系病证 类型证型治法舌脉方药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 (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 病理:痰、火。 辨证:外感内伤,证候虚实。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痰为主。 发作时病理: 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 内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 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病因:感染痨虫 正气虚弱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 病理:痨虫。 病位:肺 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有侧重地选用 祛邪与扶正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痰浊、水饮、血瘀。 辩证:标本虚实 病情轻重 病位:肺 脾肾 心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基本病机: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感受外邪、药食不当。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病理:虚实 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调、年迈体虚、劳倦内伤。(无药食不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寒凝、痰浊, 病机:本虚标实 病位:心,其本在肾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 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十二、头痛 首辨外感、内伤。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泄泻

泄泻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多由脾胃失健,湿邪内盛而致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成。脾虚湿盛是导致泄泻的基本病机。急性暴泻以湿盛为主,病属实证。慢性久泻以脾虚为主。其他如肝气乘虚脾或肾阳虚衰所引起的泄泻,缤纷属虚实夹杂证或许证。而湿盛与脾又往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故暴泻迁延日久,每可从实转虚;久泻复因外感、饮食所伤、可引起急性发作,表现虚中夹实的实证候。本病与西医的腹泻含义相同,亦可见于多种消化系统病变。 1诊断与鉴别诊断 1.1诊断要点 1.1.1以粪质清稀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甚则如水样:或次数不多,粪质清稀:或泻下完谷不化。常先腹胀、腹痛,旋即泄泻。1.1.2暴泻起病急,泻下急迫而量多;久泻起病缓,泻下势缓而量少,且有反复发作病史。 1.2鉴别诊断 1.2.1 痢疾:二者均表现为便次增多,但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黏液为主症。泄泻亦可有腹痛,但多与肠鸣腹胀同时出现,其痛便后即减;而痢疾之腹痛是与里急后

重同时出现,其痛便后不减。 1.2.2霍乱:二者均有大便稀薄。但霍乱是一种呕吐与泄泻同时并作的并证,其发病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起病时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亦有少数病例不见腹痛而专为吐泻者;所写之物多为夹有大便的黄色粪水,或如米泔而不甚溴,常伴恶寒、发热,部分病人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筋失濡养而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则见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指螺皱瘪、汗出肢冷等阴样亡之危象。而泄泻仅以排便异常为主要表现,粪便稀溏、便次频多,其发生有急有缓,且不伴有呕吐。 2 辨证论治 泄泻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故其治疗原则为运脾化湿。急性暴泻以湿盛为主,应着重化湿,参以淡渗利湿;同时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采用湿、清热之法,结合健运脾胃。慢性久泻以脾虚为主,当以健运脾气为要、佐以化湿利湿:若夹有肝郁者,宜配合抑肝扶脾:肾阳虚衰者,宜补火暖土。 2.1 寒湿困阻证 证候:泻下清稀,甚至如水样;伴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见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病机:寒湿侵袭,脾失健运,清浊不分,肠腑传导失司。

中医内科学证型方药简记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发 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四、喘证 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修改)中医内科常见十大病诊疗规范

咳嗽 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4 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增高。 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或见斑片状阴影。 7 本病应注意与哮病、喘证、肺胀、肺痨及肺癌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风寒袭肺 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咽喉痒,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例方:三拗汤合止嗽散。 2 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身热,汗出恶风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例方:桑菊饮。 3 风燥伤肺 症状: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浮细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例方:桑杏汤。 4 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缓。常伴体倦,脘痞,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治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 例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 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痰鸣,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例方: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 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例方: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 7 肺阴亏耗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午后低热,颧红,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例方:沙参麦冬汤。

2010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轻荆防败毒散-重 2.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热毒重者葱豉桔梗汤-发汗解肌清热肃肺力强 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 4. 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宣肺疏风双解汤 5.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表虚自汗、易伤风邪益气固表服玉屏风散 6.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7. 阳虚感冒助阳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阳虚较重再造散 8. 血虚感冒养血解表葱白七味饮 二、咳嗽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凉燥证清宣凉燥,理肺化痰杏苏散 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久咳兼便溏乏力者症状平稳后,可服六君子汤 5.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胀 1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外寒内饮宣肺散寒,降逆涤痰小青龙汤 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兼清郁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痰浊夹瘀,唇甲紫黯,舌苔浊腻者涤痰汤加丹参,地龙,桃仁,红花,赤芍,水蛭。 2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清心开窍 4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喘脱危象补气纳肾,回阳固脱急用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 四、哮病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阴寒内盛-有汗出肢冷、气短不足以息-温阳补虚,降气化痰-苏子降气汤 2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若病久热盛伤阴,虚中夹实--麦门冬汤+沙参、冬虫夏草、五味子、川贝等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详细).doc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一、【肺系病证】 1.1 感冒–解表达邪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辛凉解表,清肺透邪银翘散、葱豉桔梗汤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1.2 咳嗽–宣肺散邪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咳散 外感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内伤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 加减泻白散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合黛蛤散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1.3 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寒(冷) 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发作期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肺脾气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缓解期 肺肾两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 合金水六君煎

1.4 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风寒袭肺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实喘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痰平喘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痰平喘 二陈汤 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 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合蛤蚧粉 1.5 肺胀–侧重地选用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则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痰浊壅肺化痰降逆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肺化痰 , 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1.6 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初期疏风清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一、喘病 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她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 等。. 诊断依据 1、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呈桶状胸。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捎失,肝浊音界下移。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4、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必要时查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及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 证候分类 1、风寒束肺:喘急胸闷,咳嗽痰多清稀,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喘促气粗.咳嗽痰黄而稠粘.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可有发热恶风。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数。 3、痰湿蕴肺:喘咳胸闷,痰多易咯,痰粘或咯吐不爽.胸中窒闷,口腻,脘痞腹胀。舌质淡,舌苔白腻,脉弦滑。 4、水气凌心: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心悸怔忡,尿少肢冷。舌苔白滑,脉弦细致。 5、肺脾两虚:喘息短促无力.语声低微,自汗心悸,面色晄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少,脉弱。或口干咽燥,舌红,脉细。 6、肺肾两虚:喘促日久.心悸怔忡,动则喘咳.气不接续。胸闷如窒,不能平卧.痰多而粘,或心烦不寐,唇甲紫绀。舌质紫或舌红苔少,脉微疾或结、代。 辩证施治 风寒束肺:宣肺散寒、平喘止咳,射干麻黄汤。 风热犯肺:清热泻肺、化痰止咳,方用麻杏石甘汤。 痰湿蕴肺:化痰行湿、止咳肃肺,方用三子养亲汤。 水气凌心:温阳利水、益气宁心,真武汤合五皮饮。 肺脾两虚:补肺益气、健脾温阳,生脉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滋补肺肾、百合固金汤,二冬二母汤。 疗效评定 1、治愈:喘息及其它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2、好转:喘息及其它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进。

中医学内科常见病证整理

咳嗽 外感咳嗽:1.风寒咳嗽 [证候] 咳嗽,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喉痒声重,头痛,恶寒,无汗,或见发热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 杏苏散 [针灸治疗] 列缺合谷外关肺俞 外感咳嗽:2.风热咳嗽 [证候] 咳嗽,咯痰黄稠,或兼发热恶风,头痛咽痛,汗出口干,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加减[针灸治疗]可选取尺泽、曲池、大椎、肺俞外感咳嗽:3.燥热咳嗽 [证候] 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或痰粘难咯,或痰带血丝,咳引胸痛,鼻燥,咽干,喉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 清肺润燥。 [方药] 桑杏汤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肺俞、鱼际、复溜、照海、孔最,用泻法。 内伤咳嗽:1.痰湿咳嗽 [证候] 咳嗽痰多而白粘,胸脘作闷,纳呆,身重易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 燥湿健脾,化痰止嗽。 [方药] 二陈汤加减。 [针灸治疗]可选取肺俞、脾俞、太渊、太白、丰隆、合谷,宜用泻法或加灸。 内伤咳嗽:2.痰热壅肺 [证候] 咳嗽,或气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色黄,质粘稠,咯痰不爽,或痰中带血,或咯痰有腥味,胸胁胀满,咳时引痛,或有身热面赤,口渴欲饮,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痰[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针灸]选取合谷、大椎、丰隆、鱼际、肺俞,用泻法。内伤咳嗽:3.肝火犯肺 [证候] 气逆则咳,咳嗽阵作,痰粘难咯,面红咽干,口干口苦,咳引胸胁作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 清肝降火,泻肺止咳。 [方药] 泻白散合黛蛤散加栀子、黄芩等。[针灸] 可选取肺俞、肝俞、经渠、太冲 内伤咳嗽:4.气虚咳嗽 [证候] 咳嗽咯痰清稀,面色晄白,气短懒言,声音低微,喜温畏寒,自汗,容易感冒,舌质淡嫩,脉虚弱。 [治法] 益气固表,止嗽除痰。 [方药] 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 [针灸] 可选取肺俞、膻中、太渊、膏肓、足三里 内伤咳嗽:5.阴虚咳嗽 [证候]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咳痰带血,咽干声嘶,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无力或细数。 [治法] 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方药] 百合固金汤加减。 [针灸]可选取肺俞、膏肓、足三里、孔最、太溪、阴郄, 心悸病因病机:心神被扰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心血瘀阻 1.心神被扰:[证候] 心悸,坐卧不安,善惊易恐,多梦易醒,舌苔如常,脉细数。 [治法] 镇惊安神,补心养血。[药] 磁朱丸加减。[灸]神门、大陵、灵道、百会穴 2.心血不足:[证候] 心悸,头晕目眩,面色不华,唇与指甲苍白,舌质淡,脉细而弱。[治法]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药] 归脾汤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取膈俞、脾俞、通里、神堂、足三里穴,用补法或加灸。 3.阴虚火旺:[证候] 心悸不宁,烦躁少寐,头晕目眩,耳鸣作响,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 天王补心丹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取内关、阴郄、心俞、通里、太溪穴,用补法或加灸。 4.心阳不振:[证候] 心悸气短,劳累后加重,自汗,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心胸憋闷,舌质淡,舌体胖嫩,脉细弱或结代 [治法] 养心通阳,补气养血。 [方药] 炙甘草汤加减。[针灸治疗] 可选取心俞、厥阴俞、内关、通里、关元(灸)穴,用补法或加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