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城市设计特点

论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城市设计特点

论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城市设计特点
论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城市设计特点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城市设计特点

北京是我国五大古都之一。作为古都,虽然它的历史不如西安、洛阳来得悠久,但是它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精粹,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城市设计理论最完整的体现。

一、元·大都

⒈历史背景

元朝是我国古代第一个

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一执

政的国家。元世祖忽必烈的开

疆拓土,奠定了我国版图的大

致轮廓。国家的强盛稳定同时

也促进了农业纺织业商业等

的发展,经济的繁荣。

⒉设计特点

①选址

自然条件:北边临水便

于漕运

人文条件:元朝为蒙古族

统治,发家在北方;历史上经

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东移(河运

海运);北京在当时版图地理

位置上居中,便于交通和地理

控制。

②布局(如图)

元大都是少见的与旧朝古都并存的都城。大都的新建都城在旧朝金都城以北。

建筑布局:遵守周王城制,充分体现儒家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的思想。如方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外廓,内以卫君外以守民;内城居中靠南,是因为引入水系北部为泽地,不便建房;轴线对称,宫殿为主体,并且胡同的定制限定了房屋建筑空间。

交通布局:引入水系便于漕运;遵从《考工记》的城制,旁三门,棋盘路网;南北线长,东西线短;道路大,宽,规划整齐。

商业:国家稳定,经济繁荣,交通规划出现了三个市:北面积水潭斜街市及与以往不同的“朝前市”——靠城市西南、东南门

二、明清·北京

⒈历史背景

明朝的建立恢复了汉人的地位,人没有官方等级划分,居住、交易没有严格限制。清朝同样也是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朝代。宗教信仰浓厚,兴建寺庙、喇嘛庙。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宗教寺

庙种类比较多,并且由于元朝的胡同制限定占用地块,新建寺庙没有严格规划限制,选址不限,随意插入

⒉布局(如图)

①选址

明——在原元大都的旧都上改建。北部泽地太广,故南迁,加强外廓御敌,呈凸形。

清——原明都,改建部分很少。

②布局

建筑布局:更加严格遵从《考工记》。轴线对称,内外方城,居中内城宫殿为主体,体现中央集权皇权至上;住宅

突破胡同定制;左祖右社,拓宽前方空间,增设天坛等;缩

短南北线,便于防御。

交通布局:基本是旁三门,棋盘路网。道路宽阔,规划整齐。

商业:有固定市场。东南西北四面靠门均有集市,便于

贸易。

三、总结

《周礼·考工记》是我国古代完整的规划理论。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基本是遵循《考工记》的要求建造。元新建大都和明清改建的都城是对《考工记》最完整的体现,是我国古代规划理论的精髓。作为一个经济管理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和文化中心,它们的交通,居住,绿化,商业布局等等都继承了我国几千年规划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深究和学习。此文整理总结的为个人观点,请老师教导指正。

遗址公园景观创新理念

1与遗址公园相关的概念 遗址是遗址公园的主题,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均是围绕着遗址展开的,因此,首先要明确遗址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遗址的定义为“毁坏的年代较久的建筑物所在的地方”。我国现存有大量的遗址,如北京皇城根遗址、陕西秦始皇陵遗址等,国外著名的有意大利罗马竞技场、庞贝古城遗址等。 遗迹、古迹、文物、文化遗产这四组概念与遗址即包含相同的内容又有各自不同的领域,极易混淆。因此将这几组概念进行对比,以便进一步明确遗址的含义。 (1)古迹:《高级汉语大辞典》对古迹的定义为“古代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多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强调古迹以历史文物建筑为主体。它既可以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类楼阁庙宇等单体建筑,也可以是一座完整的古典园林。 (2)文物:《高级汉语大辞典》对文物的定义为“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等”。古迹属于文物。 (3)遗迹:《现代汉语词典》对遗迹的定义为“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从定义上看遗迹的范围包括了遗址、古迹、文物。 (4)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了规定,它包括纪念物(Monunents)、建筑物的群组(Groups of Buildings)和历史地段(Historic sites)三个部分。“纪念物”:从历史的、艺术的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的建筑作品、纪念性的雕刻和绘画作品,具有考古价值的构造物、碑刻、洞窟和各种遗迹;“建筑物”:分散的或者互相联系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物,由于它们的建筑艺术、它们的一致性(Homogeneity)或它们在风景环境中的位置而具有突出的、普遍的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历史地段”:从历史、美学、古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工工程或人力与自然合成的工程以及如考古现场等区域”。[2] 那么从以上概念看,这几组名词的关系可用以下图解表示: 遗址→古迹→文物→遗迹→文化遗产 从以上论述中可明确遗址的所属范畴,那么对遗址的保护也就属于文物古迹保护甚至文化遗产的保护领域,这也为下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点,例如圆明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布局差异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 在规划和布局上的差异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与自然结合以及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都城建设上。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区分的规划形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到了先导作用。长安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它展示了唐代的建筑技术和文化发展水平。元大都的规划吸取了春秋战国时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成就了北京城中国封建时代规划和建设的辉煌。 汉长安城 汉长安城是以秦咸阳 改造重建而来的。故秦咸 阳幸存的建设基础自然对 汉长安空间产生影响。汉 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西北 方向,有渭河流经,为配 合地形及现状,长安城形 制是不规则的斗形,东垣 平直,其余三面墙随地形 河渠曲折,充分体现了设 计师巧用地形、不拘成规、 面对现实、因地制宜的观 念及强烈的现实主义精 神。西汉长安城的总体空 间结构布局显示,因其利 用秦代遗留的建设基础, 形成“前朝后市”的格 局。以市为主,结合手工 作坊和居住闾里等聚集在城北,成为集中的经济区;城南则以宫室以主,联系相关的官署、府库及贵族达官的“甲第”形成政治区。这实质上是继承战国综合城廓分工规划概念传统的产物所形成的有组织的外廓空间结构。 长安城空间结构形态各异:宫室、市集、居住、手工作坊、礼制建筑等,这些分区在城市总体布局框架下形成。建章宫有架空复道与末央宫相通,打破了“择中立宫”的传统布局。城内五宫采用沿长安城中轴线—安门大街呈东西对列的形制来布置,与秦咸阳渭南诸宫沿中轴东西布列的方式相似。长安城实行“一城多市制”,聚集九市于城北,横门附近是长安城工商业重心,规模庞大,可渡渭河组织区域经济。长安城是按阶级,按职业组织聚居的。一般的居住地段称闾里,居住闾里的布局遵循“仕者近宫,工商近市”的传统来安排的,反映封建社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城市设计特点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城市设计特点 北京是我国五大古都之一。作为古都,虽然它的历史不如西安、洛阳来得悠久,但是它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精粹,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城市设计理论最完整的体现。 一、元·大都 ⒈历史背景 元朝是我国古代第一个 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一执 政的国家。元世祖忽必烈的开 疆拓土,奠定了我国版图的大 致轮廓。国家的强盛稳定同时 也促进了农业纺织业商业等 的发展,经济的繁荣。 ⒉设计特点 ①选址 自然条件:北边临水便 于漕运 人文条件:元朝为蒙古族 统治,发家在北方;历史上经 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东移(河运 海运);北京在当时版图地理 位置上居中,便于交通和地理 控制。 ②布局(如图) 元大都是少见的与旧朝古都并存的都城。大都的新建都城在旧朝金都城以北。 建筑布局:遵守周王城制,充分体现儒家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的思想。如方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外廓,内以卫君外以守民;内城居中靠南,是因为引入水系北部为泽地,不便建房;轴线对称,宫殿为主体,并且胡同的定制限定了房屋建筑空间。 交通布局:引入水系便于漕运;遵从《考工记》的城制,旁三门,棋盘路网;南北线长,东西线短;道路大,宽,规划整齐。 商业:国家稳定,经济繁荣,交通规划出现了三个市:北面积水潭斜街市及与以往不同的“朝前市”——靠城市西南、东南门 二、明清·北京 ⒈历史背景 明朝的建立恢复了汉人的地位,人没有官方等级划分,居住、交易没有严格限制。清朝同样也是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朝代。宗教

信仰浓厚,兴建寺庙、喇嘛庙。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宗教寺庙种类比较多,并且由于元朝的胡同制限定占用地块,新建寺庙没有严格规划限制,选址不限,随意插入 ⒉布局(如图) ①选址 明——在原元大都的旧都上改建。北部泽地太广,故南迁,加强外廓御敌,呈凸形。 清——原明都,改建部分很少。 ②布局 建筑布局:更加 严格遵从《考工记》。 轴线对称,内外方 城,居中内城宫殿为 主体,体现中央集权 皇权至上;住宅突破 胡同定制;左祖右 社,拓宽前方空间, 增设天坛等;缩短南 北线,便于防御。 交通布局:基本 是旁三门,棋盘路 网。道路宽阔,规划 整齐。 商业:有固定市 场。东南西北四面靠 门均有集市,便于贸 易。 三、总结 《周礼·考工记》是我国古代完整的规划理论。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基本是遵循《考工记》的要求建造。元新建大都和明清改建的都城是对《考工记》最完整的体现,是我国古代规划理论的精髓。作为一个经济管理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和文化中心,它们的交通,居住,绿化,商业布局等等都继承了我国几千年规划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深究和学习。

元大都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手法

元大都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手法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在元大都土城遗址上建造起 来,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折向 东经马甸、祁家豁子。马甸附近士城墙高12.5米、宽31米。 德胜门外,有一处名叫土城关的地方,即为元代建德门遗址。 元大都城是元太祖忽必烈用18年时间建成。大都城的 城墙共 2.8万余米,用土夯筑而成。元大都城的兴建,选 址在金中都城东北郊外,为今日北京城奠定了基础。它的规 划设计继承了我国历代都城建设的传统。元大都城垣的最北 部分,在明初北墙南移时,遗存城外,俗称土城。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淀段,以成功地解决文物保护、园 林绿化、污水截流等问题获得2003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称号。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全长4200米,宽100米至160米, 总面积47万平方米。 该改公园朝阳段还是北京新建应急避难场所的示范、教育基 地。设计人员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防灾避难手法,划定了市民应急避难疏散区,建立了应急简易所、应急供水装置、布设应急供电网,安装了应急通讯电话,设立了应急避难所标志。据说公园具有抗御地震强度达8级的功能,是北京第一个减震防灾、应急避难的城市公园。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公园分为海淀和朝阳两段,全长9公里。是北京城区内最大的带状公园,集历史遗迹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休闲游览于一体。在黄亭子恢复了旧时"燕京八景"之一 "蓟门烟树"景区,并建元代武士雕像。沿墙有小月河,园内多植洋槐、松树,毛白杨和核桃树等树木。“龙泽鱼跃”景区湿地园面积达17000多平方米,是城区内面积最大的人工湿地,种有千屈菜、睡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游人置身其中,可感受到郊野风光的自然情趣。 沿河岸可以步行浏览自然风光。的确是闹市中的一个好去处。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绿化覆盖率达73%,小月河将遗址公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河南侧为土城遗址保护区,北岸为绿化景点建设区。小月河为主体水景区。沿小月河还修建有五个木质游船码头和六座形态各异的跨河小桥,使两岸不同风格的美景相互连接,巧妙融合。公园改造后建成元城新象、大都鼎盛、龙泽鱼跃三个一级景区,六个二级景区分别为“双都巡幸”、“四海宾朋”、“海棠花溪”、“安定生辉”、“水街华灯”、“角楼古韵”。 “蓟门烟树”是公园最西端的起点,城台保留清乾隆御制“蓟门烟树”题词,被称为燕京八景之一,象征着古城北京发展的早期阶段。 “大都建典”和“大都盛典”遥相呼应,再现了元大都建设场景和鼎盛景象。“大都盛典”用大型群雕表现了元大都建都盛典的主题。群雕以长80米、高60多米的忽必烈和元妃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布局差异教学文稿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布局 差异

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 在规划和布局上的差异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与自然结合以及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都城建设上。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区分的规划形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到了先导作用。长安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它展示了唐代的建筑技术和文化发展水平。元大都的规划吸取了春秋战国时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成就了北京城中国封建时代规划和建设的辉煌。 汉长安城 汉长安城是以秦咸阳 改造重建而来的。故秦咸 阳幸存的建设基础自然对 汉长安空间产生影响。汉 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西北 方向,有渭河流经,为配 合地形及现状,长安城形 制是不规则的斗形,东垣 平直,其余三面墙随地形

河渠曲折,充分体现了设计师巧用地形、不拘成规、面对现实、因地制宜的观念及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西汉长安城的总体空间结构布局显示,因其利用秦代遗留的建设基础,形成“前朝后市”的格局。以市为主,结合手工作坊和居住闾里等聚集在城北,成为集中的经济区;城南则以宫室以主,联系相关的官署、府库及贵族达官的“甲第”形成政治区。这实质上是继承战国综合城廓分工规划概念传统的产物所形成的有组织的外廓空间结构。 长安城空间结构形态各异:宫室、市集、居住、手工作坊、礼制建筑等,这些分区在城市总体布局框架下形成。建章宫有架空复道与末央宫相通,打破了“择中立宫”的传统布局。城内五宫采用沿长安城中轴线—安门大街呈东西对列的形制来布置,与秦咸阳渭南诸宫沿中轴东西布列的方式相似。长安城实行“一城多市制”,聚集九市于城北,横门附近是长安城工商业重心,规模庞大,可渡渭河组织区域经济。长安城是按阶级,按职业组织聚居的。一般的居住地段称闾里,居住闾里的布局遵循“仕者近宫,工商近市”的传统来安排的,反映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权贵所居的府邸,多布置在城中及北邻宫地段。一般居民间里则集中在城的东北角,即宣平门大道以北地段,邻近东西二市处。 唐长安城 唐长安城处于关中腹 地,四面有险可依,易守 难攻,便于居高临下,控 制东部中原地区;城址正 处在函谷关东西交通大干

北京城的“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典一口钟”。

话说北京城的“里九外七皇城四” 在老北京人中,有两句顺口溜,即“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典一口钟”。 在我小的时候,这是人人皆知的两句顺口溜。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少能听见有人念叨了。那么,何谓北京城的“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典一口钟”又指的是什么? 人们习惯把北京称作北京城。因为北京的历史上,确确实实有城。城外的河叫“护城河”。 北京历史上不但有城,而且是三层城。三层城外都有“护城河”。这就是顺口溜说的第一句,“里九外七皇城四”这“里九”是说北京的里城,有九个城门。“里”,是指里城。“九”是说北京的里城有九个城门。这九个城门是: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外七”指的是外城有七个门。这七个城门是: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西便门,广安门,右安门。“皇城四”说的是皇城有四个门。这四个门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另外,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是北京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门!事情是这样的,民国十五年,因交通需要,在宣武门和正阳门之间,扒开城墙,开了一个门,起名叫“和平门”日本侵略北京时期,又开了“复兴门”和“建国门” 1968年,文革期间,因战备需要,把北京城,拆了。在城墙原址下,修了一期环城地铁,在地上,修了二环路。在城门的原址,城门作为地名,全保留下来了。

据史料记载,北京和北京城,修建于明成祖永乐五年。从公元1407年,永乐大帝开使北京和北京城的修建,到1420年,即永乐十八年完工。历时十三年。 与里城有关的几个名词:1前三门,2四九城,3九门提督。 1、前三门 明永乐十八年,北京城修好后,周长有四十里,设九个门。明灭亡后,满清入主北京,北京三层城,清朝全部按原样保留,只改动了几个城门的名子。 北京的里城,是四四方方的一座城。里城的懂,西,北三面,各两个门,共六个门。唯独南面设三个门。即: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俗称前三门。在前三门中,正阳门居中,俗称前门。南面三个门,再加东,西,北三面的六个门,共九个门。这也体现古代九为大的思想。 2、四九城 四九城,就是指北京,或北京城。四九城,从字面上说的是,皇城的四个门,内城的九个门。在我小的时候,真正的老北京,还不说北京,就说四九城。去年,电视剧《乔家大院》热播,演到乔致庸来北京开票号,他说:“名天到四角城去转转”底下字幕写的是“四角城”,我一眼就看出剧中工作人员不懂这句话,哪来的“四角城”从未听说过。 3、九门提督 “九门提督”是个官名。“九门提督”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卫戍司令。“九门提督”权力很大,是带兵的武将,还有行政权。雍正皇帝的舅舅隆科多,就当过“九门提督”。这个名词在电视剧中常出现。 今天,北京城早已不是昔日的北京了。光现代化的立交桥就300多座。有些立交桥,我坐车上去照样犯晕。 何谓北京城的“九门八典一口钟”? “九门八典一口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事物呢?其实这句话说的是北京明,清时代的报时和报时工具,以及报时形式。现在还有一些人,把时间称为“钟点”就是来源于此。其实,“钟点”是两个事物。“钟”是“钟”,“点”是“点”﹙在史料里,叫点,典都有﹚ 说一说数字“九” “九门”,就是指里城的九个城门。北京城是四四方方的一座城,周长40华里。为什么有九个门?为什么城门是单数?原因就出在前三门上。北京城东,西,北三面各有两个城门,唯独南面设三个城门。一是因为设一个地为独特的正阳门。二是因为在当时,数字里,九为大。我们知道,数字分奇数和偶数。我国古代,把奇数“九”视为奇数最大。把“十二”视为偶数最大。把九乘十二的积,即一百零八,视为数的最大。这一思想,在古典文学里常有表现。我举几个例子:《水滸传》里有一百零八将。穆桂英大破天门一百零八阵。数字用得最多的属《西游记》。师徒四人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

明清北京城市布局

明清北京城市布局 明清北京城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严谨的城市布局。以紫禁城(宫城)为核心,外围皇城、内城、外城等四道城池组成。四道城池的正中线是从南到北,由一条近8公里的中轴线所贯穿。北京建都八百余年形成“里九、外七、皇城四”的“凸”形城市规划形制和格局,整个建筑群体庄严凝重,层次鲜明,气势宏伟。 北京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内城九门比较重要,也各自有各自的用途。用老北京的话儿来说,叫做“九门走九车”。绕着北京城东南西北地走上它一圈儿,下面来一个一个详细说。

朝阳门走粮车 朝阳门老照片 过去那阵子,没有铁路交通。南方出产的粮食往北京调运,必须走通惠河,通过水路运到北京东边的通州(就是现在的通县)。顺便说一句,通州又分南通州和北通州,有个著名的对子“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说的就是这档子事儿。粮食到了通州以后,再装车进城。进城走的就是朝阳门。所以,朝阳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一个谷穗儿。粮食进了朝阳门,就存放在附近的粮仓之中。现在朝阳门内的地名还有“禄米仓”、“海运仓”、“新太仓”等,那都是当年存放粮食的仓库。 崇文门走酒车

崇文门老照片 崇文门又名哈德门,城外是酒道,当年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运酒的车先进了外城的左安门,再到崇文门上税。清朝那时候京城卖酒的招牌得写“南路烧酒”,意思就是说,我上过税了,我的酒不是盗版,当然,那时候还没有产权一说呢。 清末的杨柳青年画,有一幅叫做《秋江晚渡》。它的画面上画着酒幌,上面写着“南路”、“于酒”等字样,反映的就是这种全民纳税的良好风尚。以前的崇文门外,东北方向有一只铁龟,造型很是古朴,据说这一段儿护城河的桥下有一个海眼,于是人们就用一只乌龟来镇住海眼,保护北京城的平安。 正阳门走“龙车”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介绍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呈狭长带状,全长9公里,跨朝阳、海淀两区。公园中“蓟门烟树”、“大都建典”、“古垣新韵”、“大都盛典”和“龙泽鱼跃”五大节点把朝阳段和海淀段连接起来,从西到东展示了元大都至今北京城市700多年的发展脉络。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绿化覆盖率达73%,小月河将遗址公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河南侧为土城遗址保护区,北岸为绿化景点建设区。小月河为主体水景区。沿小月河还修建有五个木质游船码头和六座形态各异的跨河小桥,使两岸不同风格的美景相互连接,巧妙融合。公园改造后建成元城新象、大都鼎盛、龙泽鱼跃三个一级景区,六个二级景区分别为“双都巡幸”、“四海宾朋”、“海棠花溪”、“安定生辉”、“水街华灯”、“角楼古韵”。其中“龙泽鱼跃”景区湿地园面积达17000多平方米,是城区内面积最大的人工湿地。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北京城区内最大的带状公园,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多项便民措施,如修建市民休闲健身活动广场,增添健身器械,道路铺装曲缓有度并有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此外,灯光、喷灌、监控设备一应俱全,而且公园内还修建有7个星级厕所。

据介绍,元大都遗址作为北京城市文明发展的见证和实物遗存,对于北京市文化历史的探源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公园于1957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单位。为了真正保护好这段残存的土城遗址,朝阳区园林局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规划设计并筹建遗址公园。1988年3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建园并命名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蓟门烟树”节点是元大都公园最西端起点。该景点在春季风景尤佳,而春季亦是一年的起点,“蓟门烟树”象征了古城北京发展的早期阶段,并以春天的蓬勃朝气寓意城市的美好未来。 “古垣新韵”节点位于北京中轴线上,也是新老城市中轴线的连接点,象征性地承接了北京的历史与现在。 “大都建典”与“大都盛典”遥相呼应,再现元大都的建设场景和鼎盛景象。其中“盛典”的巨型组雕是著名雕塑大师楼家本先生的作品。 “龙泽鱼跃”作为最后一个节点,以充满了自然野趣的设计体现了现代人渴望回归自然的精神需要,也体现了设计师对现代北京城市发展的憧憬。

中国建筑史——汉唐长安与明清北京

一、汉长安城的规划思想 1、选址中的“形胜”思想 “形胜”即山川地貌、地形地势优越,便于进行军事防御。这是西汉建都关中的基本选址思想。西汉之所以建都关中,除了考虑到关中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和交通便利等条件外,主要是看中了“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可与守近,利以攻远”的军事地理条件。“形胜”是汉长安城选址的基本思想。 2、规划的“法天象地”思想与神仙思想 汉长安城形制是不规则的斗形,故称“斗城”。“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一是北斗象征的中央居要、政通人和、长安久长的含义,与汉初当政集团的意愿相吻合。二是刘邦入主咸阳时,正是十月份,此时北斗的斗柄正指向西北。三是惠帝“初城长安城”、也是元年正月、与上述条件相通。其四、古代城市一般在正北方向不开城门,以免煞气从北方径直侵入城内,这是崇拜北极星缘故。就以上而言。汉长安城的北墙和南墙呈“北斗”“南斗”之势。既有迁就地势和宫墙的客观原因。也含有阴阳天文术数的主观条件。 二、平面构成 汉城平面构成要素大多都是在武帝时期完成。具体而言,有三点。一是城的规模突破了城墙的限制,建章官的落成,使得原有的安门大街中轴线作用失去意义,城市重心西移,以西安门、末央宫前殿、北阙、横门大街、横桥组成的中轴线趋于定型。伴随着布局模式的改变,新增的离宫别馆、亭台楼阁遍及汉城内外的空间区域;二是城市设计思想的变化,“象天”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神仙思想也浸透在城市设计规划当中。上林苑的昆明池象征着天河,牛郎织女分列池的两旁,成为“象天”思想的脚注。建章宫的神明台、太液池、凤阙及闾阖门、未央官的柏梁台、上林苑的飞廉馆和挂观等都是神仙思想的最好见证。三是城市功 能的完备,从战国时期军事防御 为主的城市模式中解放出来。政 治上的“重威”、市场功能的增 强、交通的发达、文化的开放, 使得汉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 的一个大都会。 三、汉城安城的规划布局 1、城市总体布局 为配合地形及现状,长安城 形制是不规则的斗形,故称“斗 城”。汉高帝建都时,先营宫室, 至惠帝时始筑城。因此南垣考虑 已建的长乐末央二宫现状,改作 曲折形式,城北垣区若北斗,是 顺应龙首塬、渭水河道走向的缘 故,导致城市形制不规则。充分 体现了设计师巧用地形、不拘成规、面对现实、因地制宜的观念及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西汉长安城的总体空间结构布局显示,因其利用秦代遗留的建设基础,形成“前朝后市”的格局。以市为主,结合手工作坊和居住闾里等聚集在城北,成为集中的经济区;城南则以宫室以主,联系相关的官署、府库及贵族达官的“甲第”形成政治区。这实质上是继承战国综合城廓分工规划概念传统的产物所形成的有组织的外廓空间结构。考察长安城空间结构形

明清北京城的布局档

…材料一?明清北京城的布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都城以宫室为主体的规划思想。它继承过去传统,以一条自南而北长达7.5公里的中轴线为全城的骨干,所有城内的宫殿及其他重要建筑都沿着这条轴线,结合在一起。这条轴线以南端外城永定门为起点,至内城正门的正阳门为止,建造一条宽而直的大街,两旁布置两个大建筑组群:东为天坛,西为先农坛。大街再向北引延,经正阳门、大明门到天安门,则是为全城中心的皇宫作前引。在大明门与天安门之间,有一条宽阔平直的石板御路,两侧配以整齐的廊庑,称千步廊,廊的外侧,隔着街道建有东西向的衙署多所。天安门前的御街则横向展开,在门前配以五座石桥和华表、石狮,以衬托皇城正门的雄大。进入天安门、端门,御路导入宫城。体量大小不同的宫殿建筑集结在这中轴线上。宫城后矗立着高起约50米的景山,表现出中轴线的部署发展达到最高峰,也是突出全城的制高点。在景山之后,经过皇城的北门──地安门,最后以形体高大的钟楼、鼓楼作中轴线的终点。这种布局使宫殿苑囿占据了全城的中央部分,虽然满足了统治阶级附会古代制度和便于进行统治的要求,但严重地妨碍了全城东西方向的交通。 由大清门到景山,主要建筑完全位于轴线上,严格地保持对称布局,这对于统一建筑群的艺术面貌起了一定的作用。至于明清故宫的空间组织,由大清门到坤宁宫,中轴线上共有八个庭院。它们形式不同,纵横交替,有前序,有主体。从大清门到天安门以千步廊构成纵深的庭院作前导,而至天安门前变为横向的广场,通过空间方向的变化和陈列在门前的华表、石狮、石桥等,突出了天安门庄重的气象(图157)。天安门至午门,以端门前略近方形的庭院为前导,而端门和午门之间,在狭长的庭院两侧建低而矮的廊庑(朝房),使纵长而平缓的轮廓衬托中央体形巨大和具有复杂屋顶的午门,获得了很好的对比效果。太和门前广阔的矩形庭院是前三殿的前奏。乾清门前狭长的横向庭院则给人以空间变化中一个关捩的感觉,表明外朝部分已经结束而将进入另一性质的空间。在这些空间中,前三殿和后三宫两组庭院的宽度比例为2∶1,建筑形制大体类似而体量有差别,这种处理加强了二者间的统一,同时表示它们在整个建筑群里具有密切关系。此外,故宫另外的许多小庭院轴线都与主轴线平行,并且与主要建筑具有密切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材料二?就全局之平面布置论,清宫及北平城之布置最可注意者,为正中之南北中轴线。自永定门、正阳门,穿皇城、紫禁城,而北至鼓楼,在长逾七公里半之中轴线上,为一贯连续之大平面布局。自大清门(明之“大明门”,今之“中华门”)以北以至地安门,其布局尤为谨严,为天下无双之壮观。唯当时设计人对于东西贯穿之次要横轴线不甚注意,是可惜耳。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材料三?北京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由南至北长达七公里余。在它的中心立着一座座纪念性的大建筑物。由外城正南的永定门直穿进城,一线引直,通过整个紫禁城到它北面的钟楼鼓楼,在景山巅上看得最为清楚。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有这样大的气魄,能够这样从容地掌握这样的一种空间概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规划设计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规划设计 项目地点:北京市 项目类别:城市公园与绿地 专业内容:景观设计 项目规模:6.6公顷 设计时间:2002年 委托单位:北京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所获奖项:该方案获国际竞标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设计说明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奥运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以特色(主题)园林景观为基础,集历史遗迹保护、市民休闲游憩、改善生态环境于一体的大型带状城市公园,是一块难得的城市生态绿带。遗址公园位于北京朝阳区境内,公园用地形状基本为规则的长条型,中间有小月河贯穿整个公园。整个用地西高东低,地势略有起伏。河道南侧为土城遗址,大多坍塌为一些小山丘,需采取保护措施以免遭到破坏。现有植物已形成大片林带,但植物品种较少,不能保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植物景观。 元大都遗址公园的设计基于以下设计理念: 1.她是一条遗产廊道 土城的保护:在小月河南(即土城遗址这一侧)清理现有植被,减少灌木层次,在通透的乔木下将土城遗迹的风貌清晰的展示在人们面前。将现有的休闲活动场地及道路尽量移出土城,减少人为的破坏。 保留建筑:将此次规划所要求保护的泓盛花园等四个建筑周边环境及立面进行清理和修缮,深化原有功能,提升品位和格调。 水闸修饰:对水闸这一现在仍在使用的水利建筑,对其原有立面进行清理亮身,并用钢架和透明玻璃加以装饰,使游人能够清楚的看到里面的结构,形成一处景观。 解说系统:在整个公园中加入一个解说系统,对元大都城市规划特色,土城构造特点,元代治水成就进行说明。 方形树阵:通过方整的树阵体现元大都规划布局的特点。 2.她是一条生态廊道 生态驳岸:结合景观节点拓宽部分水面,采取不同的生态河岸处理,特别是恢复编笼装石的护岸技术,打破了生硬的混凝土驳岸,并沿河分层种植水生植物。 应用乡土植物:运用乡土植物营造原生植物景观。 3.她是一条休闲廊道 安静的空间:在北土城路与公园相接处布置成片密林,把整个公园围和成一个安静的绿色空间。 宜人的林下小广场:根据现状调查,公园的使用者多为小组群式的活动。因此,设计中将公园内的广场化整为零,方正的树阵所构成的林下空间,是人们停留,休息,活动的好场所。 亲水界面的营造:将小月河北面进行河道改造,设计成生态的亲水界面,供人面南背北,欣赏土城。 两套道路系统:与城市道路相结合的直线形快速便捷道使人们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公园;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东段)国际竞赛获奖方案介绍 发表: 《中国园林》第11期 俞孔坚石颖吴利英 摘要: 提出景观设计的根本在于解决问题,强调景观设计过程的一个基本模式: 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根据原则设计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分析,认为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需要解决: 保护古城、处理护城河、安排内外交通和内部联系、解决公园的安全隐患等4个问题。 并提出4条解决原则: 遗产廊道原则、生态廊道原则、休闲廊道原则和城市界面原则。基于这些原则,采取了14条措施。 关键词: 风景园林;元大都城垣;遗产廊道;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2002年9至11月,奥运景观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东段(以下简称“公园”)的规划方案举行了国际招投标活动。最后,本方案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我们通过现场踏勘、查阅历史资料,分析问题,最终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并用景观没汁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对历史地段景观改造设计的尝试,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和经验,以供同行参考。 公园位于朝阳区内,北三环与四环之间,西起健德桥,东至惠新东街,南临北三环,北临亚运村,全长

4."8km,南北宽160m。元代城垣遗址及小月河位于公园范围内,起自天安门的中轴线经过故宫、景山、钟鼓楼延伸到这里。所以,元大都遗址公园是中轴线上的重要景观之 一。"同时,公园北侧与规划中的奥运公园仅一街之隔,是从奥运公园向南望去的一道绿色屏障。公园被南北向的6条道路划分为7块用地,它们自西向东分别为规划路、鼓楼外大街、建安东桥、安定路、樱花西街、惠新东街。我们将这7块用地依次命名为1至7号地块(见16页后彩插2-3:图 1、"2)本方案在形成过程中强调: 景观设计的根本在于解决问题,为此强调景观设计过程的—个基本模式,这个模式分为如下3个步骤: (1)问题所设计的对象在功能和结构上有何不完善的地方,为了实现某种功能或使用目的,现有景现有何需要改进或重新设计的地方? (2)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景观功能需要,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价值体系和评价标准? (3)设计解决问题的措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同时满足既定的价值标准,应设计怎样的具体措施?1元大都城垣遗址的问题 景观设计的根本在于解决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设计由分析问题入手,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现场踏勘,总结出4个问题 1.1土城的保护 元大都城墙于元·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破土动工,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成。明初北城墙南移时移出城外,俗称“土城”。城墙全部运用中国传统的板筑技术,以夯土筑成。基部宽24m,顶部宽8m。显然,从城顶到城基的倾斜度很大,在城墙表面不能用砖全部包砌的年代,这种坡度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在夯土过程中为了加固墙体,使用厂“永定柱”(竖柱)和“红木”(横木)。顶部没有半圆形瓦管,用于排水。并且用苇草排编,自下而上将整个土墙遮盖起来,称之“蓑城”,以防雨水浸泡。对这一段颇具特色但又残缺不全的土城,我们是任其发展,修葺装扮还是恢复仿造,成为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明清北京城墙的破坏与保护浅析

明清北京城墙的破坏与保护浅析 摘要:明北京城经过多年修建,周长四十公里。在四重城墙上,各自建有城门。拆除城墙,对这座古城来说,造成是影响是多方位的,有利也有弊。从文化层面上讲,这是对古代建筑文化的一种破坏,从实用价值上来讲。城墙作为建筑,有着建筑本身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北京城墙文化城市 北京,一座延续了3000年的古都,在世界城池建设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北京的城市建设历史,不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更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根植于北京这篇土地上的。北京的天,北京的地,北京的水,北京的林木,北京的土壤,北京的城镇,北京的村庄,北京的街巷胡同,北京的街巷胡同,北京的道路桥梁等等,既是北京的文化载体,又是孕育北京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其1943年完成的中国第一部建筑史——《中国建筑史》中,曾对北京做过如下评价:“明之北京,在基本原则上遵循隋唐长安之规划,清代因之,以至于今,为世界现存中古时代都市之最伟大者。”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是明清以来北京城的规划。 1.明清北京城池规划与城墙文化 明清北京,是由四重城墙重重包裹起来的,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宫城俗称紫禁城,即今天的故宫,是皇帝居住、办公的地方;皇城是国家机构的集中区域,也是皇亲国戚的聚居地;内城自清朝以来,主要居住八旗子弟;而外城才是作为一般老百姓居住的“京城”。 明北京城经过多年修建,周长四十公里。内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外城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建起来的。 作为一座古都,明清北京城留给后人的,是文化的是沉淀,是建筑的精髓,同时,它虽留下的城市规划的原理、历年,至今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作用。就拿街道布局来说,北京城的街巷大都正南正北,这是在地形条件和街坊的模数作用下形成的。在街道的设计上,又考虑到“城市美学”。明清时代,走在北京城内,几乎每一条大陆的尽头都有一座门楼作为端景出现,除了城楼之外,还有钟楼,鼓楼,各式牌楼,这些景物在城市空间上形成了一种构图美。 2.城墙的拆除及其利弊 虽然古代的城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现代化的发展,但是我们并不能全盘否认古建筑存在的合理性。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城掀起了多次拆毁城门、城墙的浪潮,在经历群众运动式的拆除后,最后只剩下前门城楼、箭楼、东南角楼、德胜门箭楼以及两三段城墙,作为北京的标志。古都北京的“城市形态”,

元大都遗址公园植物调研

元大都遗址公园植物调研 摘要:通过对元大都遗址公园植物的调查,分析了植物与水景、岩石、建筑等的关系,乔木、灌木与草本地被的配植方式,以及园内的植物配植的特色等。 关键词:元大都遗址公园、植物配植、植物材料、植物造景 正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在注重城市人工绿化体系完整性的同时,兼顾自然生态体系,尽可能地将自然生态引入城市空间,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元大都遗址公园恰是在尊重历史、保护历史的同时,将人文、环境、生态融为一体,在原元大都遗址处重新规划设计,建成了具有现代气息又不失历史风味的遗址公园。 1、元大都遗址公园概况 1.1元大都遗址公园历史概况 元大都城墙于公元1267年破土动工,至公元1276年建成。大都城的中轴线,中心点和三组城垣,就是今日的北京中轴线及皇城故宫。今日的元大都城垣遗址,是大都的西北城和北城。明朝建都北京后,出于防守的考虑,将大都的城垣缩小,废弃北垣城,南缩五里,另筑新城墙,但元大都北垣依然留存至今。 1.2元大都遗址公园现状 元大都遗址公园是奥林匹克公园南部的绿色屏障,在“人文 奥运”文物保护规划中被规划为古城垣景区。全长4200米,宽 100至160米,总面积约47万平方米。元大都遗址公园是城市 带状绿地,其植物景观丰富,层次分明,仅西段便有宿根花卉、 彩叶植物、水生植物及岩生植物百余种,植物景观之丰富,在现 有的城市绿地中是罕见的。 2、元大都遗址公园植物配植 2.1模拟岩石园植物配植 岩石与植物结合,可以筑成花池或树池,种植花草树木;岩石还常用以点缀花草树木之间。结合地形选择适当的沼泽、水生植物,可以展示高山草甸、牧场、碎石陡坡、峰峦溪流等自然景观。岩石园依山叠石, 花中有石,石中有花,花石相夹 难分;沿坡起伏,垒垒石垛,丘 壑成趣,远眺可显出万紫千红、 花团锦簇,近视则怪石峥嵘,景 观别致,富有野趣。

北京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对比分析讲解

PLA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lant Landscape in Beijing Parks 北京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 对比分析 ——以太阳宫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为例 作者:xxx 班级:xxxxxx 学号: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

PLA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lant Landscape in Beijing Parks 北京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对比分析 ——以太阳宫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为例 摘要:本文对太阳宫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的绿地植物种类、生长状况、配植等进行了论述,从植物选择、植物配置、绿地类型的角度对其植物应用情况的不同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植物种类构成、植物选择、植物配置应用、绿地类型、比较 目录 1 太阳宫公园概述 (2) 1.1 概况 (2) 1.2 植物及其应用现状 (3) 1.2.1 植物种类组成 (3) 1.2.2 群落植物配置分析 (3) 2 元大都遗址公园概述 (4) 2.1 概况 (4) 2.2 植物及其应用现状 (5) 2.2.1植物种类组成 (5) 2.2.2植物配置分析 (5) 2.2.3 主要节点的植物配置特征 (6) 3 小结 (7)

1 太阳宫公园概述 1.1 概况 太阳宫公园位于北京市北四环路望京西桥以南,三、四环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内,其东北部是四环路百米绿带。公园总占地37. 4 hm2,总投资2. 85亿元,是朝阳区第2大公园。园区内绿化面积7. 5万m2,其中有2. 5万m2的大草坪,1. 4万m2的人工湖,720 m长的人工湖岸和2700 m2的太阳广场。 太阳宫公园具有三重身份,首先它是一个区域性综合公园,主要服务于周围居民的日常休闲需要。第二,它是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内绿化设计采取了开阔的草坪与疏林相结合的方法,栽植300余株雪松、油松、国槐等常青树木,6余株银杏、悬铃木、白蜡等落叶乔木,万余株花灌木和近3万株花卉组成色带与四环路绿化带融为一体。第三,它是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破坏性城市灾害发生时需要发挥其对灾民紧急救助,供无家可归者避难栖身等功能。 1.2植物及其应用现状 1.2.1 植物种类组成 经调查统计,太阳宫公园现有植物73种,其中乔木33种、灌木22种、草本18种。从植物种总数来看,该公园在北京市城市公园中属中等水平。据统计,北京市城区公园绿地栽培植物共有173种,其中乔木94种、灌木69种、草本214种、藤本16种。因此,该公园的植物多样性还有发展潜力。 太阳宫公园的植物选择遵循“乡土、低耗、优势、特色、健康”原则,重点选育配置那些生态适应性好、耐干旱、低耗水、观赏价值高、具有保健功能、无生物污染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乡土植物。应用最多的乔木有银杏、馒头柳、旱柳、刺槐、一球悬铃木、油松、圆柏; 灌木有小果海棠、金银木、重瓣榆叶梅; 草本有早熟禾。 太阳宫公园的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的种类分别为33、22、18种。乔木与灌木种类比为1∶0.67。太阳宫公园有草本地被植物18种,其中草坪草4 种。公园内有面积2. 5万m2 大草坪,还有其他小草坪和2700 m2的以草本花卉种植为主的太阳广场,草本植物数量所占比例较大。太阳宫公园有常绿树10种,落叶树45种,常绿树与落叶树种类之比为1∶4. 5。其中,常绿树在乔木层均为针叶树,只在灌木丛有小叶黄杨、冬青卫矛和黄槽竹等常绿阔叶树。 1.2.2 群落植物配置分析 群落根据受人为干扰的程度分为自然(天然)群落、人工群落和半自然(人工) 群落。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属于典型的人工群落。群落植物配置是园林植物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太阳宫公园中2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群落进行的分析,论述其优势与缺陷,希望从中体现整个公园的植物配置情况。 (1)群落1 植物配置与分析

北京最值得去玩的50个地方

北京最值得去玩的50个地方 50个精彩去处之一:左右间设计+咖啡的院翰若居书馆 著名年轻建筑设计师王晖在古迹圆明园东门外开的这家咖啡馆,,当数北京城最具灵感的地角。光线同时洒在三角形的镜面做成的咖啡桌上、洒在镜面做成的吧台上、洒在组成吧台的数千册混砌的书墙的结构上,又被这些材料反射出去,形成更多的光的通道,晶莹地将空间充满,实实在在地充满。桌椅的影子、人的影子、窗影与树影浅浅地被表现出来,就像一 组空间的画和时间糅在一起,却又要让人忘了时间。 地址:海淀区圆明园东门内停车场北二间院 新北京50个精彩去处之二:文宇奶酪店 “文宇奶酪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内,是一家经营奶酪和酸梅汤的小店,小店开业以来,因为物美价廉风味地道而生意越来越红火。虽然酒香不怕巷子深,更何况南锣鼓巷北口在鼓楼东大街上,南口在平安大街上,是京城比较著名的一条胡同。这里的“奶酪”是地道的老北京风味小吃。由于文宇的主人是三元梅园的老师傅,所以味道最厚、最正的就数文宇奶酪店。店里自己熬的“冰镇酸梅汤”酸甜适宜,消暑解渴。 地址:西城区南锣鼓巷49号 新北京50个精彩去处之三:长城脚下的公社 “长城脚下的公社”是由12名亚洲杰出建筑师设计建造的私人收藏的当代建筑艺术作品。同时也是婚礼、蜜月、派对的好选择。2002 年曾应邀在威尼斯双年展第八届国际建筑展上展出。这个项目的策划人和投资人张欣女士“因其大胆的创新精神,积极推动12名亚洲建筑 师设计建造出极富当代精神的私人住宅”而一举荣获威尼斯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大奖”。地 处古老雄伟的水关长城下,看不尽的风景,享受不尽的郊外休闲。 地址:八达岭高速公路水关出口 新北京50个精彩去处之四:光合作用书房 这是国内唯一一家营业时间达24小时的书店。这里的书籍在挑选上有别于新华书店、图书大厦,注重城市文化和设计、生活、创意类。购书环境更加数得上温馨、安静和愉悦。书店二层设有别致的咖啡馆,你尽可以选好喜欢的图书,坐在里面,一杯咖啡,一份悦读的心情。书店附近的几大著名大学更加烘托了文化气息。周围一条街都是各式服装、玩具小店。也是韩国等各国留学生聚集的地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华清嘉园1号楼

从古地图看北京城的变迁

从古地图看北京城的变迁 2008-02-20 14:27 古都北京的发展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从先秦时期的燕都到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直至明、清北京城,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自1153年金正式迁都北京(当时称中都)起,作为一代王朝的首都,北京至今已有853年的建都史,这期间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北京古旧地图。这些古旧地图承载了大量自然、社会和人文信息,对研究北京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中都】 在北京城市发展史上,金中都占有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它是在以莲花池为主要水源的古蓟城旧址上发展起来的,是北京作为全国性政治中心即首都的开端。将大定、贞祐年间(1160年—1215年)的金中都图与今天的北京地图作仔细对比可以看出,金中都的位置相当于今宣武区的西部及相邻的海淀区、丰台区的一部分。其西南角在今丰台区凤凰嘴村一带(现在此处辟有金中都城遗址公园),西北角在军事博物馆南的黄亭子,东南角在今北京南站西南的四路通,东北角在今宣武门内翠花街。图上金中都城呈正方形,辟十三门,其中会城门这一地名一直沿用到现在。据载,当时金中都城墙周长37里余。图中清晰显示了都城、皇城与宫城嵌套的金中都平面格局。中都的中心位置是皇城,皇城分宫城和同乐园两个区域。宫城内有美丽的皇家御用花园鱼藻池,即今天宣武区的老游泳池所在地。今白纸坊桥往西的青年湖,乃皇家园林同乐园内的太液池遗址。如今的莲花池当时为中都城外一方圆不过三里的湖泊(金中都图因只绘至城墙范围而未表示该湖泊),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西湖。自西湖发源的一条小河叫洗马沟(今莲花河),不过数千米,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一湖一河,却维持了金中都及其前身蓟城近2000年的生存。现在此建有莲花池遗址公园。 【元大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