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二、三年级复式教学设计

一、二、三年级复式教学设计

一、二、三年级复式教学设计
一、二、三年级复式教学设计

一、二、三年级“一动二静”三级复式教学设计

(一年级)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优美的儿歌,语言简练,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低年级的儿童接受。诗歌讲的是下雪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雪地里走过,留下了不同的脚印,好象一幅美丽的图画,青蛙之所以没来参加是因为它在洞里睡大觉(冬眠)。诗歌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观察、思考。

(一年级)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查、拼、问等自主识字的能力,初步具备了自主选择朗读方式练读,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及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发表个性理解。

(一年级)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为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知识水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着眼于调动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地愉快地接受知识,锻炼语言、获得综合素质发展。

复式统计表_教案教学设计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以及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课前调查好家庭中的电话数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开设了好几个兴趣小组,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今天陆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好不好?(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05页例1的场景图)提问: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

能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兴趣小组,各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教师边出示4张统计表,边提出要求: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情况。 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小黑板出示:4个兴趣小组一共有()人,男生有()人,女生有()人。()组的男生最多,()组的女生最少。 学生回答后,师:可是刚才这位同学在回答中,你有没有发现:在这4张统计表里我们能直接知道这些数据吗?(不能)这是什么原因? 师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应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太方便。 问:那谁能出个好主意,让我们比较起来方便些?如果把这4张统计表合并在一起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也就容易多了。 二、展开 1.在合并过程中初步感受。 师:那怎么合并呢?(学生可能回答,把四张表竖着接在一起,

三年级下册《分一分》教学设计说明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志新 教学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67“分一分(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容是在学生已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得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原来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的。在多种方法的对比中,体会用分数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和描述活动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会认、会读、会写分数,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本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数的概念和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一些困难,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逐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涂、折、找等活动,让学生充足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切实感悟“分数”的真正涵;同时,在找一找的过程中,把刚学习的“分数”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展了学生印象中“分数”概念的外延,使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预备: 苹果、水果刀、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游戏的规则,今天回答问题改变一下方式,不用嘴而用手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手。

复式统计表教案1

复式统计表 1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 教材第106——108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2、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掌握收集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正确填写。 2、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教具准备 学生一、二年级时体重原始数据、表格,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情境创设,激发统计的需要。 同学们,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你们的校园生活已经快两年了,那么现在的你和刚进校园的你相比在身体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2、填写单式统计表。 (1)课件出示学生一年级时体重原始数据。 师:这是你们一年级刚入学时的体重情况,请根据这些数据填写教材106页的表格。(同桌合作填写) 课件汇报 (2)课件出示本班二年级时体重原始数据。 师:到了二年级,你们的体重有了什么变化呢?这是我们班学生二年级时体重原始数据,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数据填写教材107页上面的表格。(让学生独立填写)

课件汇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复式统计表。 师:为了更方便、更清楚地看出我们班一、二年级时学生体重情况,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填写在一个表中。 课件出示: (1)观察上表,有哪几个项目?分别是什么? (2)明确:这样的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分小组独立填写,组内交流。 课件订正。 3、分析复式统计表。 (1)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A:我能知道一年级时体重在多少千克的人最多,在多少千克的人最少。 生B:我还能知道二年级时体重在多少千克的人最多,在多少千克的人最少。 生C:我能知道最多的和最少的相差多少。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生A:希望体重特别重的同学要注意锻炼,减肥。 生B:希望体重特别轻的同学要加强锻炼,合理饮食,别挑食。 (2)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优点? (三)课堂作业设计 教材108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复式统计表并能正确地填写,以及懂得了它的一些优点,希望大家把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课程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及反思 木兰乡朝阳小学王传广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教材与学情分析: 通过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复式统计表是把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并可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这种处理、呈现数据的方法,是以后学生学习复式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 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措施: 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2课时 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腾冲小学周艳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难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分数表示物体、图形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教学图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实践感悟 1、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平分蛋糕不够每人一个时,自己得出每人半个的初步结论。 (多媒体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 师:要求学生从信封中取出彩色图片,清点一下是否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同桌合作完成。(板书:分一分) 师:请同学们汇报你们分的结果。强调蛋糕是怎样分的? 让学生上前演示(先对折再沿折痕展开) 师:为什么要对折一下呢?(突出平均分) 因为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人分得一样多。 师:同学们,2个、1瓶中的2和1都是数学上的数,而半个怎么用数学上的数字表示呢?现在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一个办法来表示半个!

(二)初步探索分数 (多媒体演示分数产生的过程) 师:同学们,古人在分东西时,也曾出现半个的情况,后来古代的中国人用算筹表示(下面两竖, 上面一竖),古代印度人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不过同学们,这个数看上去还是像两个数。后来阿拉伯人发明了一个神奇的符号,想知道阿拉伯人用什么来表示吗?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4页,自学课本,可以将有关文字轻轻地读一下,看懂的和同桌说一说。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书上告诉我们“半个”用怎样的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用表示。它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能看懂书,那怎么写这个分数呢?一起来看老师写。 (先写分数线,用一横表示,再写分母2,最后写分子1)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下这个。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上,同桌间相互检查。 师:你们现在知道阿拉伯人发明的那个神奇符号是什么吗?() 师:是由哪几部份组成的? 师:分数线表示什么意思?这个2和1呢? (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2表示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吃,1表示每人吃这样的1份。) 师:是不是只有吃的东西才能分呢? 师:请同学们想象着一个大西瓜,怎样分到? (三)深入探索分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信封,里面有圆片、长方形和正方形,六边形、花瓶和面具,请每位同学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给它的涂上颜色。 师:把涂好颜色的纸片举起来,请几位同学上来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上台将自己涂色的纸片在投影上显示交流) 师:同学们,为什么我们刚才交流的图片不一样,涂的颜色也不相同,而都是呢? (因为它们都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师:理解的多好!同学们还想不想学其它的分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4张正方形的纸,按照课本65页折一折的做法,能否找到新的分数朋友? (动手操作,理解、、) (四)巩固运用

《分一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分一分》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认识分数”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而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步接触的基础知识,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与平均分的经验分不开。本节课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因此,教学时,我首先从学生喜爱看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情境中引出“平均分”,然后又让学生用“平均分”来分苹果: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半个苹果。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想 办法来表示“一半”;引入“一般可以用1 2 来表示”在多种表示 方式的对比中,体会1 2 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 要性。 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的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我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平均分苹果。让 学生观察平均分的过程。先认识分数1 2 ,又让学生在“折一折” “涂一涂”的实践练习中,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使学生体会1 2 所表示的具体意义。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在认识1 2 的基础上,再认识 1 4 。并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 折纸操作和判断题的练习,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充分参与活动过程,培养合作意识,数学思考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会读写。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组织引导,归纳小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个苹果,10块糖,每人两张正方形纸,分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吗?(喜欢)今天在羊村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村长研制出了一块能使小羊们变的聪明漂亮的蛋糕,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这三只小羊都想得到这块蛋糕,村长把蛋糕分成了大小不等的三分(出示课件1)分给他们每人一块,可是得到最小的一块蛋糕的懒羊羊可不乐意了,它说:“村长,我觉得这样分不公平!”村长说:“每人拿一块,怎么会不公平呢?”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那么怎样分才公平呢?(每份一样多)每份都分得一样多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平均分,今天我们就要用“平均分”的知识来“分一分”。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认识1 2 。

三年级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设计

三年级《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设计 三年级《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小数之后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这种认识是和“平均分”经验分不开的。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之前,一些简单的分数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之中。只是他们没有想过如何写分数,分数表示什么。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数学事实---分苹果出发,安排了分一分、涂一涂、折一折、认一认、说一说、练一练等内容。目的使学生在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分数知识打好基础。研读教材后,我认为本节课的主旨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必要性;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表示简单的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培养学生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意义,会读写简单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学习纸各一张、尺子、彩笔等; 教学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出示谜语:八字下面藏把刀。 揭示谜底:分 师:看到“分”字,你想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一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想到:分东西、一分钱、一分钟、分米、平均分等。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分字联想到分东西,自然导入课题。 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认识分数 活动一:分苹果 (1)把6个苹果分给两个人,平均每人分()个。4个?2个呢? 怎么分?算式怎么表示? (2)1个呢? (3)演示随意分,产生矛盾。 (4)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怎样表示半个或一半? 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2、认识 活动二:把1张正方形的卡纸平均分成2份,怎样来分? (1)追问:为什么要对折? (2)提问:涂得部分是这张正方形卡纸的多少? (3)小结。 3、认识几分之一。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大新镇李王小学王锋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直观操作活动,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在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分数的意义不易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时运用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平均分,说明分数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2的理解; 之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把分数表示出来。在认识1/2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再认识其他分数,教学中,以“放”为主,让学生主动活动、集中展示、汇报交流,收集学生的不同折法,展开对1/4本质意义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分数的读、写法,采取学生直接介绍、教师补充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拓展练习的设计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充

分的拓展空间,同时渗透后继知识的学习。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班学生均为本学区学生,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学生素质及学习条件也相对较好,他们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较快。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认识1/2 1 、师:把2个蛋糕,平均分给2只羊,每只羊分几个?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只羊,每只羊分几个? (学生思考,出现“半个”“一半”等不同回答。) 师:“半个”“一半”该怎样表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如用符号、数字等,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2、引导学生用1/2表示。 3、同学们想出这么多办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学生自由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确定用1/2较简便。) 4、谁能结合刚才分蛋糕的例子来说说1/2表示什么? (学生互相说,汇报交流,说的过程中突出“平均分”。) 5、你能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1/2表示吗?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分一分》教学设计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苹果2个,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吃过苹果吗?淘气和笑笑也经常分吃苹果。他们在分苹果时遇到了新的数学问题,你们想知道吗? 1、出示情境图。 这是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两幅淘气和笑笑分苹果的情境图,请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读图: (1)这两幅图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2)淘气和笑笑是怎样分苹果的? (3)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板书:平均分——一半) 3、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 4、引入1/2。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这就是一种发明,一种创造,但各种表示方式标准不统一,让我们请教一下智慧老人吧。 (放录音)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从发明到被普遍认可,都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岁月。现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或“半个”的数学符号是1/2。 你们知道像1/2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板书: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1)涂一涂,感受1/2(见课本56页)。 a 要分别涂出他们的1/2,你认为首先应该怎样做?

b 其中六边形、圆、和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c 利用投影进行交流,每一个1/2分别表示什么? (2)折一折,做出1/2。 a 独立操作。 b 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2、认识1/4、2/4、3/4、4/4。 (1)折一折,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2)涂一涂。 a 将其中的一份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其余部分是这张纸的()。 b 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c 将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了这张纸的(),还有这张纸的()没涂颜色 d如果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纸片的()。 分法与涂法展示交流。 通过以上操作与实践,你能说出1/4、2/4、3/4、4/4表示的具体意义吗?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这几个分数和1相比,你认为有什么关系? 3、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 (1) 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你知道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吗?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 3……分子 板书:…分数线读作四分之三 4……分母 (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为什么?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个运算符号? (4)由3/4读作四分之三,你认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 4、尝试运用 (1)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图见57页下方) a 读出每一个分数。 b 写出每一个分数(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c 说出每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如:1/3表示把一段绳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3。 (2)联系实际,体会分数就在身边。

复式统计表教案 公开课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时,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通过对比,便于比较、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 教具:课件、图片 学具: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生:(看过) 师:老师考考你们。(出示美羊羊,喜洋洋,懒洋洋,沸羊羊,灰太狼的图片),它们是? 生齐声回答。 师:那么在这5个角色中,你最喜欢哪个? 点名学生说,师在图片下写“正”字,男女用不同颜色。 师生共同整理数据。 二、收集数据,引导自学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的相关内容(投影出示教材第36页例1情境图)(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提问1:图中的他们在做什么? 生回答:看书、踢球…… 提问2:课余时间,这几项活动中,你最喜欢什么活动?每人只能选择一样。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组长汇报本组的统计情况。 师生共同整理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没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 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三、合并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 1、师: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 (3)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解决问题。 复式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 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最新一年级《分一分》教学设计

分一分 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51-52页。 (二)教材分析: “分一分”这一课题安排了小猴子整理房间的情景图,通过把杂乱的物品分类整理,学生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并初步体会分类方法。接着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将混合放置的铅笔按颜色分为两类,让学生感受最简单的分类方法,并体验分类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2是将标上序号的衣物进行分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分类方式,教学时要围绕“你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 这些问题,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进行活动。 课堂活动有3道题,第1题只有1个答案,即把一组动物和花朵里的动物圈出来,这道题让学生了解一下分类的种类不同。第2题比较简单,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要求整理书包,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支持,同时要渗透养成好习惯的教育。这道题留到例2后面的练习后完成,因为整理书包在课堂上不易管理,让孩子们练习好后再操作相对好一些。 (三)学情分析: 孩子们对物体的认识是从生活体验开始,首先感悟的是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这种体验在学习活动中就是分类,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分类,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方式分类的。让学生充分体验分类过程,感受分类方法,再以同桌为单位请代表上台演示,并向全班介绍。 学生分类时,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种类分。不管学生是怎样分的,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老师都应该给予支持。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 ·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感悟分类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经历过程,感悟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关键: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增加感性认识。 (八)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答题卡,小棒。 (九)教学时间: 一课时 (十)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看看老师今天带大家到小猴子家去玩,有请大家进屋,当来到小猴子的家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一、单元教材分析: 复式统计表是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因此,复式统计表的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要求学生根据例题所提供的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不早不晚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分2课时 复工统计表……………………………………………………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 1课时 课题:简单的数据分析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 学法: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法和操作实践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观察、合作交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三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

分一分(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认识1/2 1.师:鼠妈妈做了四个饼,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要使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一样多,应该怎样份呢?你来帮帮她好吗?如果是两只饼呢,平均分给两只小老鼠,每人分几个?把1个饼平均分给2只小老鼠,每人分多少? (学生思考,出现“半个”、“一半”等不同回答。) 师:“半个”、“一半”该怎样表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如用符号、数字等,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2.引导学生用1/2表示。并让学生思考哪种表示方法比较简便?让学生结合刚才老鼠妈妈分饼的例子来说说1/2表示什么?教学过程中突出“平均分”。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1/2表示吗?

(二)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认识分数 1.请同学们看书上53页的“涂一涂”,选择一个图形,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它的1/2,并用彩笔涂出来。 选出同学代表说说画的图形,说明是怎么找到图形的1/2的。 2.拿出一个正方形,找出这个正方形的1/4,并涂色。 (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展示出各种不同方法。) 师小结: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分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来表示1/4呢?

(讨论后得出: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3.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可以用1/4来表示,那么这样的2份、3份、4份你会用分数表示吗? (引导学生写出分数) 4.课件出示:说说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5.学生介绍分数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4、2、3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例题结合学生的显示生活要求把四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杨老师发现一种现象,每到周三下午,同学们就特别兴奋,各自拿着自己的工具奔走在走廊、校园里。急急忙忙去干什么呀?(参加兴趣小组呀!)我们学校开设的兴趣小组特别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选择。瞧!(出示课件)我们就先选五年级的这四个兴趣小组来统计,好吗? 课件呈现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每个小组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用什么方法整理好呢?(板书:统计表) 引导学生明确:利用统计表整理相关信息会更清楚。 1.填写各兴趣小组统计表。

最新苏教版《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拟写人:杨鸿肖 教学内容:课本84-85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学习统计的方法,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2、学会对一些简单数据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学会制作复式统计表。 3、利用复习统计的相关知识,趁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的相关规定后,知道乱砍滥伐是一种什么行为了吗? 教学重难点:认识并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准备:小黑板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相关的统计表,趁机向学生介绍乱砍滥伐是一种什么行为了吗? 二、活动一:学习例1: 1、请看青云小学五年级正在活动着的4个兴趣小组情况。 2、小组讨论:a.哪个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哪个小组的女生人数最少? b.男生一共有多少人?女生呢? c.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交流、汇报、评价 4、总结,这样的统计表我们把它称之为单式统计表。如果要把四个组的情况放在一张表里,就需要用复式统计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出示小黑板,解读复式统计表。 现在你能根据刚才四张表中的数据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吗? 小组合作完成填写。 5、交流、汇报、评价

活动二、小组合作制作复式统计表 注意引导学生分别横看、竖看,读懂各个数据。 三、课堂练习: 三、全课总结: 四.板书设计: 集中、更好比较 复式统计表 直接、信息更丰富标题日期表格 表头横栏纵栏 一、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二、把以上四张统计表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那么张统计表怎样制作?请各小组分工合作把这张统计表画出来(画在下面空白处)并把数据填写完整。 青云小学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小组人数统计表 年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二)》公开课 教学设计

《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创设的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对问题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利用分数表示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中的一份或若干份。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看看哪颗“智慧星”能用分数表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屏幕出示 (鼓励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分数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知识“分一分(二)” 板书课题:分一分(二)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已有的知识,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做铺垫 二、游戏体验,主动探索

1.涂色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涂色游戏,我们先把这张正方形纸剪开,分成9个小正方形,再给它们涂上红、黄、蓝三种不同的颜色。 (学生动手操作,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 师:同学们的手真巧,一会儿就做好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根据涂好色的正方形完成下面的几道小题呢? 分一分。 (1) 学生根据涂好色的小正方形: 完成下面各题:红色部分占所有正方形的( ) 黄色部分占所有正方形的( ) 蓝色部分占所有正方形的( ) (2)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师小结:我们知道小正方形共9个,红色的有2个,黄色的有3个,蓝色的有4个(红、黄、蓝颜色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唯一),所以红色、黄色、蓝色分别占所有正方形的92、93、9 4(板书)。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 3.试一试。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运用分数表示事物间的关系,真了不起!我这里还有一幅图,同学们能不能也把这幅图中的事物用分数表示出来呢? (1) 实物投影出情境图

复式统计表教案详案--秦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三1班秦慧霞【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时间,你们最喜欢什么活动呢?指名回答。 你认为我们班男生最喜欢的活动都是这项活动吗?女生最喜欢的都是这项活动吗?怎么验证? 2. 活动:调查本班男(女)生最喜欢下面哪些活动,填写统计表。 全部举手投票,两位学生分别记录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 要求:每人必须选择其中一项活动,不能重复,不能漏选。 学生在书上填写,提醒注意核对统计数据是否有效。 二、探究新知 1、分析单式统计表,合并单式统计表 提问:你从这两个表中知道些什么信息?这两个统计表有什么共同点? 从第一个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

二个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 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显示一组数据,叫做单式统计表,只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那么能不能把这两张表合成一张表呢?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相同的内容在合并统计表时候可以共用。 引导学生说出合并后各个栏位该如何改动:有两个“人数”,为了区分是男生还是女生人数,我们把“人数”改为男生、女生。而这张表中有不同性别不同活动对应的人数,所以“活动”这个栏位我们分为三格,加上“人数”“性别”。 2.认识复式统计表。 前面两个单式统计表里填写的是男生、女生最喜欢活动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只能表示一组数据。而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可以表示多组数据的统计表,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题目:复式统计表)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想一想,表中包含哪几项内容? 小结: 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子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这叫做表头。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3、分析复式统计表解决问题。 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你对调查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引导: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简介,内容更丰富,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三、巩固练习 指导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的第1题和第2题。 1. 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统计表包含了哪三项内容?从这个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每一届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分一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3--55页的内容。分数认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 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教材把认识 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分数意义的理 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激活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本课是在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对除法意义认识以及对称图形相关知识 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已经会运用“一半”这样的词语,只是 还不曾提升到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在丰富的生活资讯中,一部分学生是见过,听过,接触过简单的分数的。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体 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重点难点: 1、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材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同学们,请看屏幕,淘气和笑笑在做什么?(分苹果)我们今天就来帮他们分一分好吗?这里有几个苹果?你们说怎么分比较公平呢?(板书:平均分) 质疑:一半,应该怎么表示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一半吗?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活动一:讨论一半的表示方法。 1、独立思考表示一半的方法。 2、同桌之间议一议。 3、师生释疑。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想象寻找表示一半的方法,在师生共同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 活动二:涂一涂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说一说。 3、学生实际涂一涂。 4、学生展示作品。 活动三:折一折 1、学生独立折纸。 2、上台展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涂的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认识四分之一。 3、依次类推认识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分数的意义。) 活动四:认一认。 1、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二…,都是分数。同学们,我们今天认识了分数这个好朋友,你们想对这位新朋友有更深的认识吗?(想) 2、请翻开书54页,自己看一看,认一认,比一比谁最快认识新朋友。 3、交流分数各部分名称,以及各部分表示什么?(板书分数各部分名称)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