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小城镇建设问题与对策

我国小城镇建设问题与对策

我国小城镇建设问题与对策
我国小城镇建设问题与对策

试点小城镇建设与健康发展之路---生态化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定位,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要想在提高速度、扩大规模的同时,又能确保质量,使小城镇建设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必须把生态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小城镇生态环境现状,并在借鉴国外小城镇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国内建设生态小城镇的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小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社会功能趋于完善,对周围社区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一系列环境问题也随之产生,进而使得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阻碍。在这个发展状况下,我们有必要、有责任重新思考、认识"小城镇生态建设"问题。

1.小城镇生态环境现状

9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逐渐统一了对小城镇联结城市与乡村功能及带动农村经济飞跃潜能的认识,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个重心。加速小城镇规划建设,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功能的区域性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或建制镇,推进了小城镇的加速发展。[3]

小城镇建设的突飞猛进,一般是首先在交通发达的地点形成与发展,并带动附近若干村落,成为幅射周边区域的经济中心。由于其位置比较适中,交通较为便利,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基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集散地和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服务中心。在小城镇建设形成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给生态环境也带来了许多不可弥补的损失。当二者难以兼顾时,必然产生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小城镇所处区域的自然资源是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基础。资源的性质、储量、分布范围等,对小城镇的形成与分布、性质与规模等,都有很大的作用和影响。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多强调改造自然,即以人工环境取代自然环境,这种人为的改造、损毁,事实上就对小城镇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毁灭。

由于小城镇特殊的地位特殊的构成特殊的生态环境,在规划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前,小城镇生态环境现状有几种情况:一是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存在着道路毁坏、河流污染、湖泊干涸、土地荒芜、绿化率低、资源浪费、古迹破坏、水土流失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城镇的发展。

二是浪费严重,资源利用率低。普遍存在着空间分布分散、规模小、重要的人文—自然历史景观要素毁损严重、经济实力弱、竞争意识落后与发展环境差等情况,导致小城镇建设滞后。

三是配套设施差,环境污染大。镇区道路、配套设施不完善,乡镇企业排污减废经费少、手段差,街面脏、乱、差影响镇容镇貌,不少小城镇仍然处于农村集镇状态。

2.小城镇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分析

2.1小城镇建设活动本身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小城镇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对各种矿藏资源(如铁矿、煤矿、石矿和粘土矿等)的开采和重新组合,必然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同时,在这些资源转化为各类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得大量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等,又会造成超越自然环境容量的各种污染,其污染的治理还将耗费大量投资;并且,生产过程如果管理不好,将会使生态环境产生恶性循环;此外,各种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及桥涵的建设,电力、信息、油气等各种管网的埋(架)设,同样会造成大量的土方搬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4]。

2.2布局和规划上的盲目性,忽视特色,破坏文化底蕴。

以20世纪 50年代的北京为例,它曾为修地铁而拆除了世界上唯一保留完好的北京城墙,城市的框架被大幅度更改,古都风貌遭到严重破坏。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与此相类似的问题,许多地方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催生行为,对原有的资源缺乏有效配置,强调政府行为,习惯于闻风而动、一哄而上,大搞形式主义,或一味追求高楼大厦,或到处仿古建筑,或大搞微缩景观,甚至不惜破坏名胜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无法实现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的延续利用,使城镇环境变得单调、冷峻、枯燥,造成生态失衡的“特色”危机,城镇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丧失殆尽,让人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中感到紧张和郁闷。

2.3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对立起来。

在小城镇建设中,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能力,而把人的物质需要与利益放在第一位,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例如,许多村办或乡办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向自然排放大量的废气和污水,没有考虑到被污染的环境会以怎样的方式反作用于人类自身,也没有考虑到生态效益所带来的长期作用。诚然,在市场经济中,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毋庸置疑的,但切不可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不顾。这种将阶段性与根本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对立起来的做法,只会使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造成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严重失衡。

2.4因投资不足而带来的问题也较为严重。

在其它的融投资渠道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是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唯一投资主体,其基础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预算外的资金收入,诸如出租出让土地使用权、收取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等。但这些投资回收周期长、回报率低,因而,政府担保的社会集资往往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有些地方还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由于资金不足,必将导致基础设施规划缺乏前瞻性,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现象频频出现,如此一来,小城镇建设要谈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更难了。

3.典型国外城市小城镇建设经验

3.1日本小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目前日本的小城镇己走过了数量增长的高峰期,正在向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据统计,战后日本建制镇的数量,已从1945年的1797个,发展到1965年的2005个,经过20年达到了高峰期,此后1995年减为2001个,2000年又减为1991个,从发展来看,日本小城镇逐渐从资源分散、结构趋同的单一模式,向个性化、园林化城镇发展,更加注重小城镇的质量和个性。政府宏观角度上制定了城镇发展计划,分为全国计划、大城市圈整备计划和地方城镇开发促进计划等三大类,同时还颁布《新城镇村建设促进法》(1956年),《关于市合并特例的法律》(1962年),《关于市镇村合并特例的法律》(1965年),在这些计划和法律中明确地提出了城镇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1]。通过扩大公共投资,为城镇环境和基础设施配

套建设提供保障,这些设施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城镇的企业迁入、人口增加和商业繁荣,加速了城镇经济集聚的进程。目前在日本国内有多个花园式小城镇的旅游业已成为其支柱产业,成为国内外游客的重要观光地。

3.2美国小城镇管理和环境保护

美国小城镇的管理有很强的自治色彩,小城镇政府拥有必要的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独立自主地决定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居民明确自身参与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并有直接参与管理的渠道和手段;美国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来源是多方面的,吸纳个人资本投入是建设资金的主渠道,主要项目是开发房地产和投资经营第三产业,小城镇在投资金融方面指向明确,手续简洁,更重要的是在规划、环保、公共服务设施上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小城镇建设十分重视小城镇的规划,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充分尊重和发扬当地的生活传统和习俗,最大限度地绿化和美化环境;最后,塑造城市不同的特点和培育有个性的城市。美国在小城镇环境建设上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这一方面是为了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的住区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则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另外,美国小城镇建设也十分注意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环保项目建设。

3.3德国小城镇规划与保护

小城镇在德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德国有8500多个小城镇,吸纳了约60%的人口,聚集了80%的中小企业。各个小城镇组建符合自己发展特点的政府管理机构和地方组织体系。科学的城镇规划和系统的环境保护相结合,创造了优美的城市和舒适的环境。德国对城镇规划进行了严格的立法,环境与经济的矛盾在小城镇的规划中被考虑进去。德国小城镇的财政体制实行区域自治管理和区域财政平衡的体制。小城镇的财政收入主要是靠税收。由于各小城镇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采取集中部分税收上缴国家和留成部分税收给小城镇,以鼓励小城镇引入资金发展经济,改善区域环境。同时通过建立纵向和横向的财政平衡机制,对于增加小城镇之间的均衡发展和增强其财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纵观上述各国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历程,虽然理论和做法各具特色,但是大都具有以下几点共同之处:

(1)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2)重视规划的权威性和按规划实施建设。

(3)重视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

(4)重视人文环境的继承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5)政府鼓励公众参与小城镇建设。

相比国外,我国小城镇环境政策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独立、完整的环境政策体系还正在完善中[4] [5]。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发布《关于印发(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的通知》,小城镇的环境规划第一次有了系统科学的指导。它从制度上逐渐规范了我国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区域环境和布局做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使目前国内各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国内我们既能看到周庄、丽江那样建筑有序、风景如画、环境优美的风情小镇,也能看到污水横溢、街面混乱的破旧不堪的农村集镇。因此,国内小城镇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4.实现小城镇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实践证明,坚持“生态优先、四态同步”理念是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四态同步是指在城镇规划建设中的文态(小镇的历史文化)、生态(小镇的环境)、业态(小镇的产业)和形态(小镇的城市格局)应该同步,而四态中,又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也就是无论在产业引进或城镇改造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小镇的环境承载力。实现“四态同步、生态优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4.1土地是根本

在小城镇土地利用方面,应坚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给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发展的资源和空间。要协调各业用地布局,通过用途管制,杜绝乱占滥用耕地,使地尽其用。通过农村居民点缩并,集中居住,退宅还耕,以城市化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对于小城镇的土地利用,应建立统一协调规划体系。以区域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科学的确定小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把小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区域规划体系中,避免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有效避免搞“圈地运动”和“开发区”、搞重复建设、“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大量浪费土地资源的开发建设方式。对于目前比较盛行的“飞地工业”策略,也应该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实施,确保区域环境的生态安全。

4.2规划是龙头

小城镇的规划应是一种绿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应从现有的关注大气、水体、噪音、环境的污染程度转向把小城镇环境、生态作为系统工程与人工环境结合起来的一种规划,规划应该从经济发展中去把握,从自然环境中去发现,从区位交通中去判断,用建筑实体来表现,充分体现安全性、生活便捷性、环境舒适性、经济性、生态持续性。在规划中应重点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统商业街区延续等文章,充分挖掘和体现人文、自然景观,塑造特小城镇特色;在规划中应避免产业趋同现象,同时,在修改小城镇发展规划时,要制定小城镇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并作为城镇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科学地设置工业生产环境功能区和居民生活环境功能区,使小城镇建设规划与环境建设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制定区域供排水、垃圾处理、绿地系统,水利整治与环境治理综合规划,使其通过综合治理创造综合效益,满足新一轮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4.3资金是保障

从我国多年来小城镇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公共环境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乡镇企业问题是小城镇建设中三个焦点问题,都从不同角度影响了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利用市场机制是在小城镇财政大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是一条有效出路。在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方面,投资、融资体制需要改革和创新。建设资金不足是制约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应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加大财政支持,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多渠道、全方位地筹集资金,改善投资环境,增强资金吸纳能力。

4.4公众参与是核心

居民的参与是城镇生态建设成功的关键。人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小城镇在促进农村城市化的同时,也在推动着传统社会形态中农民演变为现代社会形态中的市民[6]。小城镇居民对环境状况感受的反映、对政府环保措施的评价在加强,但是小城镇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环境意识存在差异较大,对自身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做的和能够做的环保工作缺乏清晰认识,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程度不高,也缺乏身体力行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为此,政府应加强公民教育,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引导居民的可持续行为,提高居民的环境道德和生态文明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秀淼.日本小城镇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0,(3).

[2]沈贵平.从国外经验谈我国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2009年3月

[3]刘丽试点小城镇建设与健康发展之路----生态化.福州新闻网.

[4]刘莉莉.谈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小城镇[J].当代建设,2001,(5).

[5]伦海.徐敏..小城镇的生态建设[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5).

[6]金鉴明.城市的明天—构建生态城市的探讨.台州园林网.

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吉林省梨树县规划勘测设计院:王萍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其重点就是农村的全面小康,实现农村小康最现实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城镇化。小城镇上连城市,下连农村,处于城乡结合部,既是城市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又是沟通城乡联系,促进城乡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城镇化的核心。因此建设和发展小城镇,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目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小城镇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短期行为。有的小城镇规划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与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小城镇没有制定详细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宽,进展缓慢。乡镇没有产业支撑,不能形成新的、大的经济增长点。乡镇受资金短缺的限制,基础设施配套迟缓,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 3、政策落实不力。目前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小城镇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根本问题是落实不够,如资金政策、用地政策、户籍政策普遍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4、基础设施普遍不足。小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滞后于小城镇的发展,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1、科学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为了科学的指导小城镇建设,要根据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地理位置、交通条件、非农产业发展程度、产业布局、人口状况、辐射带动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小城镇布局,科学编制和调整完善小城镇规划。编制规划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在选择主导产业和确定发展规模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资源基础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论证。要以城镇为中心,全面合理安排乡镇企业、住宅、商业、交通、文化、市政设施等各项建设,使近期规划有较强的超前性,可操作性和控制性;远期规划要留有发展余地,增强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克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规划行为。同时,还要认真制定和完善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使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相配套。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要有详细规划作指导。编制详细规划要有新观念,把各个规划地段的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允许建设高度、绿地率、停车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具体位置、历史文化保护区等作为强制性内容,为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小城镇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严格设计标准,提倡相对集中建设,连片开发,逐步扩大小城镇规模。同时,要维护规划严肃性,科学规

《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

《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 题目:关于小城镇建设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课程名称:《小城镇建设》 完稿日期:年月 关于小城镇建设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摘要:文章通过对“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发展小城镇及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通过将农村

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并且通过小城镇的公共财政体制因势利导,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三农”问题公共财政体制 一、小城镇建设问题的提出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发布,强调“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常抓不懈。随着我国市场化、工业化的进一步深入,“三农”问题日益显现,不仅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而且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一大难题呢?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城市化。城市化就是通过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而达到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农民收入的过程。 长期以来,关于城市化的发展战略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而且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首先发展大城市好,有的人认为中等城市应该优先发展,有的人认为应着重发展小城市、小城镇,还有的认为应该保持大城市和小城市、小城镇并进的战略。 那么,到底是发展哪种类型的城市呢?首先在观念上不应该惧怕人口的流动,而应该正视人口流动问题,因为只有通过人口流动

才能保证长远的社会稳定。其次,中国的城市化要尊重中国的国情。要想使中国如此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步就转移到大城市是不现实的,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资金问题、住房问题、交通运输问题等等一系列难题。发展小城镇尽管有占用土地资源过多,浪费巨大,污染严重,不易管理,效率低下,在吸收就业方面也远远不如其他几种发展策略,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其在中短期解决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转移方面确实有其优势和可行性。 二、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发展方向 小城镇是80年代以来新建的乡镇企业的集中地,在地理位置上,小城镇的星罗棋布是全国经济增长的有力的依托。它把广大的农村与大中城市连接起来,不仅带动了农村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支撑着大中城市的繁荣。 今后小城镇建设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农村工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在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中,应当追求规模和集聚效应,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第二,大力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使发展小城镇战略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从城市的集聚效应来看,目前发展小城镇仅在现阶段是合理的,要想长远发展则需慎

区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论

区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论 进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公司相对集中,更大程度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幸免向大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本质,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 一、进展小城镇是统筹城乡进展的必定趋势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的科学进展观,统筹城乡进展被放在了“五个统筹” 的首要位置,成为科学进展观的集中表现。中心还明确提出了小城镇作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既是统筹城乡协调进展、缩小城乡差距、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定选择。 小城镇是城乡共融的对接平台。小城镇的进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具体表现在:小城镇是城乡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进展的瓶颈,对农村的制约尤为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无法全面及时地得到市场信息,必定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小城镇是必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必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协作能力相对较强,信息相对灵敏,人才比较集中,是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小城镇是城乡市场对接的平台,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城市大量工业品积压,农村商品供给品种少,选择余地不大,同时随着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大,小城镇成为城乡互通有无、完成市场对接的平台;小城镇是城乡人才流动的平台,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方面城市具有较高文化本质的人才相对过剩,而另一方面农村急需大量高本质人才,同时又滞留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小城镇可以发挥在城乡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中的纽带作用,通过劳动力市场的成立和就业信息办事工作的开展,引导城乡人才有序合理流动。小城镇是深入农村腹地,传播城市文明和辐射农村经济的桥头堡。小城镇向处于广阔农村腹地的农民传播了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治理经验、生活方式等,成为广大农民接触现代城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镇的进展使很多农民的进城愿望变成现实,领先进城的农民以本身抚育文明的生活体验,向“后来者”展示着城市的魅力,为城市化做着无声的宣传。并且小城镇的乡镇公司在资金方面对农村的“反哺”作用,使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小城镇涉农公司的进展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小城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首先,城镇是农村乡镇公司的最佳聚集地,这既可以解决“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侵占耕地、污染环境等问题,又可以资源、环保、规模效益、公共设施等综合优化理想效果,同时小城镇也是未来变更升级为小城市乃至中大城市的前提。从农业现代化内涵看,小城镇为农业环境现代化提供了空间环境,而空间环境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依托和载体,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其次,从农业产业方面看,小城镇进展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城镇进展引导乡镇公司向小城镇集中,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迁移并逐步实现“农转非”,这样可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和土地集中化、经营的规模化、治理科学化,从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条件;第三,小城镇进展为农民现代化,即农民知识化、智能化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可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教育、文化、卫生、餐饮、娱乐、信息、保险等第三产业的进展,一方面可为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知识化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农民实现非农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及文化本质的提高,加快自身现代化步伐。 小城镇是繁荣农村市场的有效途径。是继续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需要。农村非农产业以及小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史口镇人民政府 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史口镇按照“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健全功能、突出特色”的要求,明晰发展布局,完善基础配套,壮大镇域经济,改善乡村面貌,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活便利、产业合理、有序平安的新型城镇,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 一、主要做法 史口镇小城镇总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起步区占地1100亩,计划利用3-4年的时间,主要规划建设新型农民住宅区、办公区、商贸服务区,并配套建设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等相关服务设施,总面积约52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10亿元。 一是坚持城镇规划先行。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和规范,搞好规划就必须根据城镇的实际,科学定位发展的方向。根据镇驻地建设现状和发展实际,史口镇确定了新型小城镇总体空间布局为“一带分两片、三轴串十区”。“一带”是东张铁路生态绿化隔离带;“两片”是东部生活片区和西部工业片区;“三轴”是南二路城镇发展轴和利民路生活发展轴、郝纯路工业发展轴;“十区”是石化工业园区、精细化工园区、物流园区、四个居住社区等十个功能区,逐步推进镇域周边村民居住的聚集化,把我镇打造成环境优美、文明有序、和谐进步、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型示范城镇。

二是坚持产业发展一体化。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工业方面,坚持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推动工业项目转型升级和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重点实施废气废水回收综合利用、碳四深加工等一批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的新型项目,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在现代农业方面,我们沿广蒲河从东向西依次打造大宋高效示范区、刘营标准化莲藕生产基地、劳家露天菜生产基地、生家葡萄生产基地等农业产业基地。在服务业方面,积极推进东营市西郊物流中心项建设,同时引导万通集团等企业物流业与主业剥离,逐步扩大物流业发展规模,存进史口镇商贸物流服务业蓬勃发展。 三是坚持基础设施一体化。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主要在交通能力提升上下功夫,今年共修建村内道路10公里,联村路10公里,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60%。 四是坚持生态环境一体化。扎实推进“三网”绿化工程,突出抓好村庄绿化、干线路域绿化断档贯通、示范区扩建提升、路域绿化、生态林和经济林建设、耐盐碱苗木引进与繁育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扎实推进大宋、安子张、杨家、范家、艾家等5个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治理水气污染全民开展环保行动”工作,重点抓好史口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建设。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理工程深入实施,建设压缩式垃

浅谈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和功能

浅谈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和功能 学校: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班级姓名:洪聂学号:【内容摘要】 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角度可以把城市和分解为两个互为相联的子系统,城市和农村的联系是必然的,城乡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两者应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央还明确提出小城镇作为新时期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既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因此,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是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发展;意义;功能 目前,全国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众所周知,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连接体和中转站。因此,加强我国小城镇的建设,使城镇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城镇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小城镇有利于推动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将在未来扩张经济增长需求不足约束,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小城镇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小城镇是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将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提供广阔的容量 1、小城镇是城乡交流的平台。 小城镇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具体体现在:小城镇是城乡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农村的制约尤为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无法全面及时地得到市场信息,必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协作能力相对较强,信息相对灵敏,人才比较集中,是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小城镇是城乡市场对接的平台,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城市大

宜宾市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宜宾市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宜宾政务中心李擎 2011年12月26日 一、我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规模小,缺乏支撑产业 我市现有建制区2个,从人口来看,只有主城区达30万人;从建成面积看,块状不一,大小各异。而集贸性城镇占总数的70%以上,主要以为周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等为职能,二、三产业相欠发达,致使城镇缺乏支撑产业,进入城镇的农民就业和生计难以保障,制约城镇化发展。 (二)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我市大部分村镇财力薄弱,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部分村镇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三)规划滞后,建设管理经验不足 在我市城镇建设规划中,不少规划是粗线条的规划,缺乏个性和特色;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较多,城镇综合开发率低,出现规划趋同性;城镇管理力度不够,大部分城镇缺少现代文明气息,甚至存在“脏、乱、差”现象。 (四)城镇发展存在“人才短缺”和“劳动力剩余”的

矛盾 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管理人才,城镇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推广需要农技人才,但是由于农村城镇的生活条件,信息交流、交通、通讯、娱乐和再教育条件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具有高学历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城镇就业,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就出现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二、加快我市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努力推进我市城镇化健康发展 城镇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文明向广大农村的蔓延将是不可阻挡的。同时,城市是由“城”和“市”组成的。所谓“城”主要是由道路、交通、楼宇、建筑、空气、绿地、水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组成。所谓“市”则是由商业、餐饮、旅游、金融、服务等行业市景所组成。由此可见,城镇是经济文化的载体,城镇化过程就是聚集生产要素、繁荣和发展二、三产业的过程。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又进一步要求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我市人均耕地低于全省人均耕地水平,随着人口增长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人均耕地面积还在逐年下降。人均耕地有限、农产品商品率低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使农村出现了“小空间,大人口”的经济格局。大部分农村人口迫切要求摆脱日益狭窄的生产空间,到城镇寻求发

浅谈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学习中心编号: 004 学习中心名称:西南大学网络教育重庆三峡学院学习中心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存 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学生姓名 学号 1220041053001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地理科学 层次专升本 指导教师 日期 2015年3月20日

目录 摘要 (3) 一、绪论 (4) 二、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 (一)小城镇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4) (二)小城镇规模偏小,建设水平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小城镇发展资金不足.......................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小城镇缺乏有效的产业带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城镇建设矛盾突出,不稳定因素增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制约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原因 (5) 四、小城镇稳步发展的对策 (5) (一)加强小城镇发展的合理规划 (5) (二)加强小城镇的规划意识教育 (5) (三)探索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5) (四)健全法规,强化管理 (5) (五)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5) (六)增强小城镇的带动产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加强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5) 致谢 (6)

浅谈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 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人口集聚为主体,以物质开发、利用、生产为特点,以集聚效益为目的,是集政治、经济、物质为一体的有机实体。城镇的发展,起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当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加强包括各级政府官员在内的全体人民的规划意识教育;进一步深化规划和尊重规划的法律地位;吸纳广大居民参与、监督城镇建设;健全相关法规,确实加强对建设发展的管理,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和发展小城镇的根本。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对策措施

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四会市迳口镇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姓名: 【内容提要】中国要美,农村必需美。小城镇是集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为一体的乡镇中心地带,大力发展小城镇、加快实现城镇化,是推动“乡村城市化”的桥梁,是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此,加快墟镇城镇化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项历史性任务,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五个统筹”,构建社会和谐,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本人对四会市迳口镇的小城镇建设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有了肤浅的认识。 【关键词】城镇化规划区域经济统筹特色产业 一、迳口镇基本情况 迳口镇位于四会市东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省道118线、四清线公路横贯其中,东距广州65公里,距花都新国际机场50公里;西距本市城区20公里,距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珠外环高速三水大塘出口10公里。全镇总面积101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委会、1个社区 会总产值16.8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6.2%,其中农业总产值4.17亿元,同比增长1.2%,工业总产值12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三

产业总产值6500万元,同比增长71.1%,农民人均纯收入8679元/年,同比上年增长15.1%。迳口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1800毫米。辖区自然资源丰富,有铅锌矿、石英矿、花岗岩等矿产资源。与佛山市三水区、清远市清新县相接壤的迳口镇,是四会市的东部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镇。近年来,迳口镇着力通过以“打造四会市东部工业重镇,建设珠三角旅游新镇”为目标,抢抓机遇,扎实苦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新的发展。迳口镇区域优势更加明显。 近年来,迳口镇大力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兴镇、商业富镇”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并赢得了各种荣誉。2000年被评为“四会市柑桔种植基地”,2003年至2008年连续6年均荣获“四会市优秀沙糖桔生产基地”称号,2006年被授予“四会市珠宝玉石行业人才输送基地”称号,2004年和2008年两次荣获“肇庆市体育先进镇”称号。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感动全中国的妈妈级奥运卫冕冠军冼东妹正是来自四会迳口故里。 迳口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第三产业潜力十足。省重点项目四会市天海湖旅游度假区项目,由志高集团计划总投资15亿元,选址水迳水库,总控规面积2.5万亩(其中水域面积2500亩),建设时间从2008年至2017年。该项目充分利用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极力发挥湖泊型生态度假区特色,致力于发展成为一个集休闲、度假、会议、旅游、观光、美食、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休闲度假景区,成为珠三角的旅游度假胜地。

浅析小城镇建设

浅析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是深入农村腹地、传播城市文明和辐射农村经济的桥头堡,是一个地方多种网络系统的主要结点,在其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核心与枢纽作用。发展小城镇,建设好小城镇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之后,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解城乡矛盾、推动农村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以及为缩小城乡差别而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小城镇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有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对于打破城乡分割,实现城乡之间多方面的稳定的联系,促进城乡之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多,转移量大,但不可能都到城市中来。而小城镇拥有的一些工厂、电站、中小学校、医院以及其他一些能够吸引居民的设施,将吸引农业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就地发展。因此积极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加快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城市盲目流动,从而有效减轻城市压力。 2.有利于促进小区域经济发展。由于小城镇基于其特点,拥有其特定的优势,如果能够不断发展和完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将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将为远离县城的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场所,有利于培育农村市场,逐渐形成以小城镇为中心的小区域经济中心。 3.有利于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增收。小城镇的发展有利于广大农民逐步改变山区小城镇传统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人口素质提高,缩小城乡差别。同时,有利于吸引在外务工、有一技之长和一定资金积累的农民工回小城镇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快了小城镇的发展。 4.有利于实现城乡资源互补。小城镇作为城乡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平台、城乡市场对接的平台、城乡人才流动的平台,一方面可以引进城市的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其信息和科技方面的资源来加快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小城镇农副产品市场可以弥补城市原材料的不足,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 二、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滞后,实施不够严格。由于当前很多的小城镇在总体规划和各专业规划编制上不够到位,更没有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审,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因此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往往出现重复建设、建设没有体现地方特色等现象。 2.城镇规模小,功能有待完善。目前小城镇布局比较分散、人口不够集中、产业发育缓慢、经济集聚能力还比较低,加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小城镇供水、供电、卫生、绿化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 3. 政策不完善,管理难度大。一方面由于城镇规划在与交通、土地、水利、生态环保等规划上衔接不够,因此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依然矛盾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小城镇在土地、镇容镇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社区管理以及流动人口管理均未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且专业管理人员和经费无法充足到位,因此城镇管理难度大。

浅谈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小城镇的发展对于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大中城市因农民工流入带来的巨大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小城镇数量和人口都有很大的增长。但是,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伴随而来了很多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针对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城镇科学规划规模投资机制 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外市场需求每况愈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逐步转向国内, 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措施。专家认为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在小城镇, 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最终落脚点也在小城镇建设上。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小城镇房屋、道路等建设,能够直接拉动建筑建材等行业发展和冶金机电等产品需求,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小城镇在启动农村市场方面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能够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促进农村消费上一个新的台阶。国内外的各种城市发展经验也都表明,小城镇在推动城市化进程,拉动农村经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进一步摆脱小城镇发展的束缚,加快小城镇发展速度,提升小城镇建设品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势在必行的。本文联系新晃县的实际,对小城镇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的对策建议。 一、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东部地区借助地缘优势和强 有力的政策扶持,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2008年全国千强镇评选,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占据绝大多数,而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南省能入围的镇却寥寥无几, 中西部和东部的差距明显,从而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往往是东总沿海地区的一个乡镇的人口和GDP就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一个县或地级市。根据调查分析,目前小城镇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巫待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一)、小城镇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由于政府功能不完善,加上各种自然原因导致的小城镇发展的自发性,致使小城镇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总体指导不明确,具体表现在: 缺乏合理规划,特色不够鲜明。规划是城镇建设的第一资源,由于受资金、人才及观念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普遍存在起点不高、定位不准、观念不新等问题。完成的小城镇规划往往只有总规,没有控制性详规,为随意执行规划留下了很大空间。同时,在规划编制中,往往忽视对自身历史渊源、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个性特质的把握,建设中,道路多以棋盘式为主,广场位于场镇中心,民用建筑一般高 ,建筑布局单调呆板,“千城一

小城镇建设中问题对策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作者就多年工作经验,深刻体会到小城镇规划是城 镇发展的一个重要调控手段,事关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长远大计,它设计并指导地面建设的和谐发展,是一项政策性与科学性紧密相结合一门艺术。如今的小城镇规划是在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思考,在科学发展观的大框架下研究,突出规划的统筹引导作用,坚持走规划引导建设之路,以便达到高质高量的建设当今社会新形势下的小城镇。因此,本文作者对小城镇建设中经常遇到的普遍问题有以下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p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an years work experience, realized profoundly small town plann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own, measures of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development is the important long-term, it designed and directe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ound, is a policy and scientific combining closely an art. the small town planning is now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inking, in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under the framework of big, outstanding planning as a whole guidance, adhere to the road of the construction planning guide, so as

小城镇建设论文1

开放专科课程设计(小论文)科目名称:小城镇建设 科目代码:2735 题目: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做法与思考 专业农村行政管理层次专科(一村一)姓名杨明朝学号1452004460710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做法与思考 [内容摘要]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与对策是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强化镇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国小城镇类型多样,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发展战略和对策也各具特色。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整体现状及借签经验,探讨莱州市城港路街道的小城镇建设在区划调整后的新一轮发展走向。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管理 一、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及经验 (一)小城镇的概念 在我国的城镇体系中,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以人口聚集为主体,以物资开发、利用、生产为特点,以聚集效益为目的,是集政治、经济、物资为一体的有机实体。 (二)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基本形势 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发展小城镇作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十五”

计划把小城镇建设列为农村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小城镇,大战略”曾成为事关全国特别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 1978年全国只有2176座小城镇,2016年猛增到20312座,仅贵州省就有900多座,在目前的小城镇中,有近90%是1978年之后增设的,年均增设820多座,增速迅猛。 小城镇之所以发展快速,除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带动外,主要得益于其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走在了城市之前,经济率先转由市场调节,社区率先向农民开放,城乡统筹就业率先在小城镇启动;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城镇化的体制性障碍较少;农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中城市付出的成本低,“扎根”容易,对政府压力相对较小。 小城镇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渠道,这是由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国情及小城镇多劳动密集产业和多种成分小企业的经济特点所决定的。 (三)目前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发展时间短,总体上讲,我国小城镇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和规模成长转变。我国小城镇数量虽多,但平均规模小,不足9000人,按非农人口统计则规模更小,聚集效益不明显。许多小城镇的建设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如基础设施简陋,城市景观差;人均占

浅谈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谈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中国有9亿农民,要实现全面小康、促进整个国家的和谐发展和政局稳定,必然要解决“三农”问题。小城镇建设,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同农业现代化战略、人口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相关联。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并建立我国合理的人口、城乡结构的重要进程,也是建立我国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之举。 一、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与农村小城镇是一对“孪生兄弟”,不抓小城镇建设,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就发展不起来,大量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就退不出来。相应地,不发展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就失去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就要减慢,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就难以生成。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发展小城镇也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两个战略要同步实施,才能使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找到共同点。因此,促进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互动发展既是乡镇企业今后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也是小城镇建设的内在需要。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严重不足,“二个月用来过年,三个月用来耕田,其他时间都是空闲”是部分农民的现实写照。这是长期保持中国社会稳定

的最大隐忧,一些农民盲目外流打工,涌向省内外大中城市,给社会治安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也给城市带来巨大负担,引发了新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城市病”,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务农劳动者的素质。乡镇企业虽然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乡镇企业在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生产方式和运行模式落后,其扩张就业所需的资源(主要是资本)不足,导致吸纳农村剩余劳力的容量有限。要制定加快小城镇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小城镇、让先富起来的农民到小城镇投资办厂经商,吸引更多的农民到小城镇就业、创业、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重组,整合资源,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增加就业空间,创建发展的平台,这样才可以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农民转变角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和实践表明:人的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国民素质是人的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也是现代化的基石。农民转变为小城镇居民,进入到第二和第三产业的领域,新的劳动方式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变化,亦即当物质需要达到一定临界值时,必然产生不满足、产生新的欲望,推动精神世界的创新,开始追求更高一级的精神需求,包括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求。农村小城镇受到自身规模和功能的限制,只能起到向农村传播城市文明“接力棒”的作用,刚刚转变角色的农民,适应小城镇有限功能的要求,也是向人的现代化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年第11期 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并切实制定好建设方略。 一、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一)集镇规模过小。当前,大多数 建制镇集镇规模不足1平方公里。所谓小城镇实际上是一条路边街。“一条道路通到乡,道路两旁是楼房,楼房下层是店面,店面后面是农田”,“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是农村”就是大多数小城镇的真实写照。 (二)集镇人口过少。据民政部统 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乡镇34170个,乡村人口71288万人,平均每个乡镇仅2.09万人。受行政区划、户籍制度、住房、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平均每个小城镇集镇的常住人口不到5000人,中西部地区小城镇集镇的常住人口甚至不到1000人,而且多为兼业农民。小城镇集镇人口过少,无法产生人口聚集效应、形成分工分业的优势。 (三)建设资金短缺。分税制以来, 各级财政实行“分灶吃饭”。由于财政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县乡财政困难加剧,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小城镇道路建设、供水供电、城镇绿化、环境保护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县乡财政无能力安排,中央省市财政又没有专项补助经费,仅靠乡镇政府自筹只能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四)投资环境不好。由于小城镇 集镇规模过小,交通通讯落后,供电供水紧张,征地、招工,融资困难,治安力量薄弱,大中型企业一般不会选择到 小城镇落户。稍有规模的乡镇企业也会选择在大中城市落户。小城镇没有产业支撑,居民就业困难,无法在小城镇生存。 二、对策建议:集中全力做大做强 县城 县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重要结合部。大中城市的工业品一般要通过县城流向乡村,乡村的农副产品一般也要通过县城进入大中城市。在建制镇中,县城的常住人口最多(平均人口达8万人,是小城镇平均人口的16倍),基础设施最好、工商业规模最大,就业机会最多,吸纳能力最强,经济发展最强劲、最有潜力。集中全力做大做强县城,是克服小城镇建设体制性障碍,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必须采取的重要方略。 (一)有利带动和促进全县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县城是一个县的政 治、经济、金融、文化、教育、卫生中心,县城的发展,对全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把一个县比作是一条龙,县城就是这条龙的龙头。舞动龙头,才能带动龙身和龙尾。集中全力做大做强县城,有利带动和促进全县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有利集中财力办大事。投入 不足是当前制约小城镇建设的一个重大因素。截至2009年底,全国有建制镇19322个,而县城只有2010个,为建制镇的10.4%。集中全力做大做强县城,有利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财政资金的现象发生。 (三)有利充分利用和发挥县城基础设施的作用。县城的基础设施投入 比乡镇大,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有线电视、中小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得比乡镇好。集中全力做大做强县 城,有利充分利用和发挥县城基础设施的作用。 (四)有利发挥人口的集聚效应。 实践证明,越是人口多的地方,人气越高,就业的门路越多,谋生的路子越广,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集中全力做大做强县城,有利大量吸纳人口,发挥人口的集聚效应,形成分工分业的优势,增加就业门路和就业岗位。 (五)有利增加农民收入。做强做 大县城,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就业机会和就近兼营农村土地,有利增加农民收入。 (六)有利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速城镇化进程。从本县乡镇搬迁 进县城,亲朋故旧都在当地,生活环境、生活习俗变化不大,进城人员有心理上的依附和安全感,能很快适应环境。加上农民可以在县城就业和兼营农村的承包土地,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不愁进城后生活没有着落,有利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速城镇化进程。 (七)有利促进农村土地转移,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强做大县城,可 以促使一部分务工农民将承包土地转让给种田大户实行规模经营,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八)有利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13亿人口,9亿居住在农村是我国 的基本国情。农村经济落后,居民居住分散,居住条件、交通条件、通讯条件、就学条件差,影响人口素质提高,做强做大县城,大量吸纳农村居民就近进入县城居住,有利改善县以下居民的居住条件、交通条件、通讯条件和适龄儿童的就学条件,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 (九)有利保护资源。长期以来,我 国实行城乡分割二元结构社会经济体制,大量人口和劳动力被滞留在农村, 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陈前金 12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摘要:小城镇的发展对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大工程,本文分析了小城镇建设中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探索发展对策,加快城镇化步伐。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in promot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our country play a large role. the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is a complex, system, long-term soci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and combining with actual explor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urbanization. key words: the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measures 一、小城镇发展的现状 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已成为推进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之一。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已经成为农村的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服务的中心。 尽管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

浅议小城镇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小城镇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p[关键词]城镇建设;用地问题 一、小城镇建设用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实施以来,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已成为普遍的难题。作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小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前所未有地强烈,因此,城镇建设用地出现的问题矛盾逐渐增加。主要表现如下: 1.建设用地指标紧张,规划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新增建设用地总体规模偏小,土地利用计划年年从紧。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是实施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土地调控政策的主要工具。尽管土地利用计划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但增量十分有限,始终不能满足实际用地需求。特别是原来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功能区块的调整,土地利用空间已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拓展用地空间,确保菏泽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征而不建的现象明显。争取用地指标时说项目用地非常急,批准后又不急于开工建设。个别发商以开发项目名义征得建设用地地块,但由于操作程序不科学,长期闲置。而这部分建设用地在地类调查时已算为建设用地,但未能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重影响城镇的经济发展和总体规划。 3.由于对空间布局、建设用地预测不是很科学,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长,土地后备资源有限,规模偏小带来的矛盾非常突出。标准的多层厂房寥寥无几,依然是“摊大饼”的方式搭建平面空间结构。 4.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土地资源的稀缺决定了我国小城镇中心区必须走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内涵式建设道路。虽然政府为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但从项目用地情况看,粗放型用地的情况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各项控制指标执行不严肃,随意性大。城镇内行政、部分工业、仓储用地仍占据黄金地段;行政办公、居住用地混为一体,很多事业单位呈现前办公后居住的态势,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集约化程度不高。 二、小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建议 发展小城镇建设用地要有前瞻性。我们要明确城镇发展定位,以有限的土地数量为城镇带来无限的商机和科技的发展空间。以生态环境特点为土地开发的基础,以保护城市历史和更新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为土地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保证城镇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根据越来越明显的城镇建设用地出现的问题提出若干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如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