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考研政治模拟题含答案

2013考研政治模拟题含答案

2013考研政治模拟题含答案
2013考研政治模拟题含答案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政治理论试题(一)

(科目代号10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填写考生姓名、报考单位和考生编号,同时在答题卡上涂写考生编号的信息点。

2.选择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3.填(书)写必须使用蓝(黑)色字迹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和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1 ~16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萨特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意义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根本是因为()

A.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B.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C.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D.主张辩证地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

2.“‘君子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对“和”与“不同”理解正确的是()

A.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是指次要矛盾

B.和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

C.和是指矛盾的统一性,不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

D.和是指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

3.马克思说:“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

A.价值增值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

B.劳动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

C.商品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

D.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生产商品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这说明()

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B.资本主义能够自我发展到社会主义

C.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

5.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原则是()

A.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B.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C.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

D.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6.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阶段转化到“新”阶段的根本标志是()

A.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B.中国革命主要对象的变化

C.中国革命基本性质的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7.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建立过不同政权形式,而对地主阶级态度差别最大的两种政权形式是( )

A.工农民主政权与苏维埃政权

B.工农民主政权与“三三制”政权

C.人民民主专政与苏维埃政权

D.工农民主政权与人民民主专政

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为了解放农民,壮大革命力量,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政策。根据政策内容的不同来划分,采取的政策类型主要有()

A.变土地封建富农所有为农民所有

B.变土地中农所有为贫雇农所有

C.削弱资本家剥削制度的限制土地使用政策

D.削弱封建剥削制度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9.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全党达到共识是在()之后

A.遵义会议

B.八七会议

C.延安整风

D.六届六中全会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A.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公有制经济领导地位的确定

D.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

11.“最美司机”吴斌在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的情况下,忍着剧痛,用1分16秒的标准停车动作,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让行驶在高速上的大巴稳稳停下,并挣扎着站起来,疏导24名乘客安全离开,保全了车上20多名乘客的性命,而自己却因抢救无效,献出宝贵生命。吴斌的感人事迹充分显示了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是()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服务群众

D.奉献社会

12.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A.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B.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

C.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13.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获得38枚金牌,奖牌总数达到88枚,与榜首美国并列为奥运超强。十多天世界传媒刊载的荣誉榜,首位都是鲜红的五星红旗标志。奥运健儿用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振奋和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凝聚民族精神、振奋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

D.时代精神

14.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所反映的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

A.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B.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D.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15. 2012年中央1号文件从三方面确保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明确了发展农业科技的责任;国家将确保加大用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致力于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在“三农”政策体系中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是()

A.强农惠农富农B.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C.加快农业机械化D.坚持科教兴农战略

16.《牛津法律大辞典》对人权的定义为:“人权,就是人要求维护或者有时要求阐明的那些应在法律上受到承认和保护的权利,以使每一个人在个性、精神、道德和其他方面的独立获得最充分与最自由的发展。”2012年3月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诉法修正案。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体现了()

A.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B.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D.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17 ~3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马克思指出:“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的王国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以下正确反映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关系的是( )

A.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B.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C.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

D.自由是必然的根据和限度

18.“在这里千万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列宁的这一论述表明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

A.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

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次完成的

C.实践不能检验的真理可以由逻辑证明来检验

D.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不具有唯一性

19.“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这说明()

A.每个人通过自己的人生活动谱写的个体历史并不能与社会历史等同

B.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离不开个体的人的活动

C.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D.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20.钱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的魔力可以用一个公式化语言概括:有之不必然,无之则必不然。换句话说就是:有充足的竞选经费并不能保证成功,而没有这样的经费则保证不能成功。

美国总统大选耗金钱,这不是什么秘密。这表明资本主义民主是( )

A.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B.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特权基础上的民主

C.从历史上看是没有进步作用的民主

D.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2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

A.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B.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C.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

D.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22.毛泽东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这句话的含义是()

A. 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B.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C. 批评了“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的错误

D. 中国只有经过资本主义,才能进入社会主义

23.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24.《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创造性的结合起来,指明了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仍有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

B.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C.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D.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5.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

A.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

B.目的和过程的统一

C.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

D.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2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

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7.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

A.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B.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确立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D.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相同

28.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

A.对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准备条件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D.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了破坏

2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行过两次合作,先后建立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的新特点是()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C.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

D.没有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30. 在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并冲向学生的危急时刻,张丽莉老师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挺身而出,为抢救两名学生而被卷入车下遭到碾压,以至双腿高位截肢。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最美教师张丽莉”的感人事迹充分体现了()

A.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

B.社会价值的重要性

C.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对立

D.正确的信仰与追求

31.法律权威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其中法的内在说服力表现在()

A.对违法行为的制裁

B.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C.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

D.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

32.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中的“中国特色”明确概括为()

A.实践特色

B.理论特色

C.民族特色 D .时代特色

33.2012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讲话指出,香港从回归祖国那一刻起,就进入了新的时代、开启了新的航程,这一切充分证明()

A.“一国两制”是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B.“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C.推进“一国两制”符合香港同胞利益和愿望

D.推进“一国两制”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

三、分析题:34 ~38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材料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请回答:

(1 )运用唯物史观说明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学说,评价我国改革的历史进程。

(3 )运用辩证法有关原理阐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中共十八大报告

材料2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中共十八大报告

材料3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中共十八大报告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理解。

(2)结合材料3回答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及精神实质。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自从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材料2

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

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他们大声疾呼:“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材料3

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论联合政府》,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80页。

材料4

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冀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结果遭到保守派的残酷镇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但革命成果却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也归于失败。无论是旧式农民起义、封建统治阶级自强,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尽管它们都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拯救中国、谋求复兴的斗争,但由于其都不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缺乏先进政党和科学理论的指导,都没有能够改变旧中国的悲惨境遇,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真正出路。

——摘自人民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试述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求国家出路的历程、特点和启示。

(2)结合材料3、4,说明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提出的建国方案以及这种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几十年来,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和大力倡导下,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雷锋精神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为传扬,涌现出了一大批雷锋式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内涵十分丰富、意蕴十分深刻,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

--- 2012年3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一方面,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另一方面,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等价值观打着市场经济的旗帜大行其道。近日,中宣部发表: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却招致网络上的颇多质疑,得不到人们行动上的积极响应,其实反映的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缺失,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

材料3

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需要不断赋予雷锋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以引导人们升华爱国主义情怀,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自觉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上;就是要大力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以激发人们思

想道德热情,倡导文明新风,匡正道德失范,改善人际关系,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 2012年3月2日,人民日报社论《书写我们时代的精神史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简要叙述雷锋精神的内涵。

(2)简要分析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3)简要分析我国当前提倡学习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

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名义上是为了“威慑”中国的崛起对亚洲既有秩序可能产生的“威胁”,从而维持亚洲秩序,但结果则刚好相反。美国宣布“重返”没有多少时间,亚洲秩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并且不是变得更稳定了,而是出现失序的趋势。

亚洲比美国宣布“重返亚洲”之前更稳定了吗?显然不是。在美国宣布“重返亚洲”之前,中美两国和平相处得很好。但为什么美国一旦宣布意在“平衡中国”的“重返亚洲”计划之后,亚洲局势就剧变呢?

在美国宣布其新战略之前,中国和亚洲各国一直处于一个互相调适的阶段。亚洲国家尤其是东盟各国采取现实主义的务实外交政策,把中国的经济崛起视为一个机会,调整自己和中国的关系。同时,中国也把和亚洲国家关系的重心放在经贸关系上,低调处理战略关系,而在政治上承认东盟国家的领导地位。正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这种互相调适,双方关系才获得了快速的进展,并通过各种区域的和国际的、双边的和多边的途径使得双方关系趋于制度化。有西方学者早就注意到,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尽管迅速崛起,但亚洲则维持了和平。这似乎已经在打破国际政治中的“大国政治悲剧”,即新崛起的国家必然挑战现存大国,改变现存秩序。亚洲和平更多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的理性选择和互相调适的结果。中国的大战略选择是重经贸、轻军事。

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在亚洲所面临的“威胁”主要不是现实的,而是“认知”上的。也就是说,美国主要是恐惧于中国最终会把其挤出亚洲,从而使得中国实现其自己版本的“门罗宣言”。美国的这种“认知”是如何形成的?很多因素都在发生作用,这里既包括国际关系文献中所说的结构性无政府主义所造成的“安全困境”,也包括不同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互相信任的缺失等其他因素。

——2012年9月24日《联合早报》:美重返亚洲战略搅乱亚洲

材料2

“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在“和谐社会”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2005年4月雅加达亚非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同年7月,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和谐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和谐世界”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标志着这一全新理念逐渐进入国际社会的视野。2005年9月15日,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举行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2006年4月23日,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协商会议上,胡锦涛又发表了《促进中东和平,建设和谐世界》的讲话。——2012年8月7日光明网,《“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理论的意义与价值》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如何理解“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名义上是为了‘威慑’中国的崛起对亚洲既有秩序可能产生的“威胁””?

(2)结合材料1,分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实施的原因?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3)“和谐世界”的理念为什么能“逐渐进入国际社会的视野”?应该如何构建和谐世界?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政治理论试题(二)

(科目代号10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填写考生姓名、报考单位和考生编号,同时在答题卡上涂写考生编号的信息点。

2.选择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3.填(书)写必须使用蓝(黑)色字迹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和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1 ~16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地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了。”这段话表明,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辨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3.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A.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B.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4.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上,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与其他商品相比还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这就是()

A.它完全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B.它是由劳动者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决定的

C.它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D.它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5.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认识问题,突出的是()

A.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

B.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

C.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D.姓“资”姓“社”问题

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7.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以往一切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这一点的制度性保障条件是()

A.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D.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9.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当前阶段的中心任务是( )

A.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力量

B.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C.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

D.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10.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既反对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

11.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网络犯罪现象从无到有,逐年递增,人民法院对于网络犯罪科以刑罚。这说明()

A.法律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B.科技进步导致危害社会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法律的调整范围也随之变化

C.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需要法律确认

D.对科技成果的非道德使用造成的社会危害,法律会加以制裁

12.美国商界流传着这样的名言:“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优秀的竞争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这说明()

A.竞争的基础在于合作

B.竞争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

C.竞争的成败完成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努力

D.竞争是人们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行动

13.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其中,文化复古主义思潮指的是()

A.认为传统文化有糟粕的成分,因而要全盘否定

B.认为传统文化有精华的成分,因而要全盘肯定

C.认为传统文化的失落是我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D.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14.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这句话体现的刑法的基本原则是()

A.罪刑法定B.罪责刑相适应

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D.宽严相济

15.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

A.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B.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C.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D.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16.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A.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B.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C.保障和改善民生

D.提高综合国力

二、多项选择题:17 ~3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同一的

B.意识从其本质来说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指挥物质

18.恩格斯说:“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这说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认识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是有局限性的

19.思维方法的本质是人们在客观规律和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程序和手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是理论思维的工具。其中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是()

A.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是完全一致的

B.二者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C.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

D.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

20.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持续发展是不可扭转的趋势,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社会主义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在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矛盾,改革是克服这些矛盾的最有效途径。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必须做到()

A.要坚持正确的力量领导

B.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C.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D.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21.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各方面的本质要求进行了阐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主要内容是( )

A.突出了生产力首要的基础地位,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

B.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前两句话讲生产力,后三句话讲生产关系

C.突出了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把人民的生活幸福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

D.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为我们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2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具体是( )

A.手工业供销小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

D.手工工厂是地方国营经济

23.“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 )

A.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有公有制经济参股的就是公有制

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C.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2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最近提出来的,上世纪50年代就曾用过这一提法。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在1984年中央1号文件、1987年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21号文件即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中出现过这一提法。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涵义与以前有很大不同。具体表现在( )

A.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B.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C.在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

D.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25.毛泽东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这体现的是道路问题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A.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B.科学把握了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C.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以及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

D.坚持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6.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基于当时中国社会内部和外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提出来的,这种变化集中体现为()

A.资产阶级有抗日的要求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日本侵略者与英美之间的矛盾加深

D.蒋介石集团公开宣布要联共抗日

27.甲午战争以后,亡国灭种的威胁迫使中国人去寻找救亡之道,探求新的救国方案。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救亡运动,维新运动有其特定的背景条件和思想基础,以下体现其背景条件和思想基础的是()

A.甲午战争后,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了一定发展

C.维新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传播

D.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28.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是不同的,但土地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这些基本原则包括()

A.没收地主的土地

B.团结中农

C.保护工商业者

D.满足贫雇农要求

29.19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其主观原因有()

A.中国是一个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30.个人理想是指个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和职业方面上的追求和向往。社会理想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是全体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关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

B.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C.要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D.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统一的,要想实现社会理想就需要把每一个人的个人理想实现

31.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陈毅元帅曾经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行动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与行动的综合者。”下面表述中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一种社会的现实运动

B.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在实践中为实现这个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C.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完全实现之前,不可能存在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实践

D.共产党人选择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远大、最进步、最美好的理想

32.2012年5月4日,共青团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中国青年运动90年历史发展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经验和启迪,主要有()A.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必须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C.必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必须始终投身人民伟大实践

3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 )

A.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B.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C.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D.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三、分析题:34 ~38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

界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永恒主题。自然界运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开发利用自然首先要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基本国情,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为人民生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规律性的东西往往要通过现象的不断往复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更明确地被人们认知。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锲而不舍地探索和认识自然规律,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能力,就一定能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一定能够做到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2008年10月8日胡锦涛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中共十八大报告

请回答:

结合真理与价值关系的原理阐述人与自然应建立的关系(生态文明)。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就面临这样一个世界性和世纪性难题:一方面,超越发展阶段盲目追求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一大二公三纯,不仅没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反而使社会主义建设再三遭遇困难和挫折;另一方面,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不考虑国情,全面否定已有经济制度,试图通过全盘西化在一夜之间向市场经济转变,最终导致全面抛弃社会主义制度。正因如此,有人曾形象地把所有制改革比喻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珠穆朗玛峰”。

——人民日报:《论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2012年5月

材料2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中共十八大报告

材料3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之所以能激发活力、提升效率、发挥优势,就在于它尊重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搞单一公有化,也不搞全盘私有化,而是实行多元化、多样化、混合化,从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方面优势,实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人民日报:《“两个毫不动摇”推助中国崛起》2012年5月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回答我国为什么要搞改革开放,而不能走回头路。

(2)结合材料1、3回答我国为什么要确立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

(3)结合材料2回答什么是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以及怎样才能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到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二大纲领》1922年

材料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现在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趋于完善的过程。——辛向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2年11月

材料3

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然而,正确的政治路线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制定的政治路线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当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政治路线正确。当脱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政治路线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论述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

(2)结合材料3,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张丽莉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今年5月8日在交通事故发生的危急时刻为抢救学生被轧断双腿,她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牵挂她的病情并为她的精神所深深感动,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目前张丽莉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身体正在逐渐恢复。

张丽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开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看望了张丽莉同志和报告团全体成员,代表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对张丽莉同志表示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他强调,要以张丽莉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情操、弘扬新风正气,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张丽莉在危急时刻最真实地展现了一名教师最高度的职业素养,如果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很难想象,一个人会有那样毫不犹豫的瞬间选择。

请回答:

(1)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青少年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力推的“再平衡”战略将会在第二任期延续,并逐渐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特别是安全战略的基础。美国政府官方一再强调“再平衡”战略不针对中国,但连其国内舆论都无法真正相信。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再平衡”战略,亚太地区的军事安全因素突出,本地区对由此可能引发地区军备竞赛,导致国家关系更加复杂化,产生越来越深的疑虑。

美国需要反思其“再平衡”战略,不仅从美国全球战略的角度来把握,还要放到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内思考,认真想一想“再平衡”战略中哪些不利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哪些会增加中美战略互疑,哪些对美国利益会适得其反?美方能否这样做,美国总统奥巴马下周出访缅甸和泰国并出席东亚峰会,将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

——2012年11月14日人民网《走好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材料2

窃取钓鱼岛是日本的百年野心。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日本自感时间不在它这一边,因而不惜以和平发展了40年的中日关系为赌注,铤而走险,上演了一场步步惊心的“购岛”连续剧。最新剧情是,日本首相野田假扮“受害者”,到联合国诉苦、告状,自欺欺人地妄图把钓鱼岛姓“日”这一弥天大谎在国际上广而告之。

中国的强势崛起,使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以及中日力量对比发生结构性变化,动摇了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确立的东亚头把交椅的地位。这一发展趋势对其形成战略压力,加剧了其焦虑感。与此同时,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向右转,民粹主义盛行,石原也好,野田也罢,都在以一己私利绑架国家利益,绑架中日关系大局,且不思悔改。他们抱住冷战思维不放,热衷于宣扬“中国威胁论”,鼓噪“牵制”中国,导致了中日关系的紧张。

——2012年10月1日人民网《中国做好了打持久战准备》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如何理解美国的“战略再平衡”?

(2)结合材料2,分析日本宣扬“中国威胁论”的主要意图?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主张如何?

(3)针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什么样的外交理念?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政治理论试题(三)

(科目代号10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填写考生姓名、报考单位和考生编号,同时在答题卡上涂写考生编号的信息点。

2.选择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3.填(书)写必须使用蓝(黑)色字迹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和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1 ~16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在于()

A.自然规律只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社会规律既存在客观制约主观,也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的价值的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

A.工人用于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B.工人用于创造新产品使用价值的时间

C.工人用于补偿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时间

D.工人用于创造新产品全部价值的时间

3.马克思指出:“某些商品的价格,不过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具有垄断价格的商品上。”这段话说明()

A.垄断资本家剥削了中小资本家

B.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是中小资本家创造的

C.垄断价格不可能增加商品价值,也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D.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随便制定的

4.列宁指出,“马克思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强调的是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是()

A.要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B.要与空想社会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划清界限

C.要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对未来社会作详尽的描绘

D.要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5.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与人治相比,法治的本质是( )

A.行政机关要做到依法行政

B.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地位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

D.崇尚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权威

6.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

A.民族分裂和融合的问题

B.民族压迫和民族差别的问题

C.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D.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7.近代中国的国情和革命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是()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D.无产阶级资本主义革命

8.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重点关注社会建设,因为社会建设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安康。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A.扩大内需

B.改善民生

C.医疗卫生事业

D.以人为本

9.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前两个时期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制定和执行了一整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政策和策略。党制定和执行这些理论、政策和策略的基本原则是()

A.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B.以斗争求团结

C.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D.坚持反倾向斗争

10.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图谋达到高潮,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喊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的是()

A.建立“中华共和国”

B.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C.救亡图存

D.“振兴中华”

1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时既不能自视清高,看不起别人,也不能自卑自怯,自暴自弃。这符合人际交往中的()

A.宽容原则的要求B.互助原则的要求

C.平等原则的要求D.诚信原则的要求

12. 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其中,最首要的作用是()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13.法律义务以其强制某些积极行为发生、防范某些消极行为出现的特有约束机制而更有助于建立秩序,法律权利以其特有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而更有助于实现自由。这句话体现着法律义务与法律权利关系中的()

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B.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C.功能上的互补关系D.起源上的同时关系

14.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都是排除犯罪性的、对社会有益的行为。下列关于正当防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B.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者本人实行防卫

C.正当防卫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

D.正当防卫只能是为了保护本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而实行防卫

15.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首提居民收入目标()

A.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二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比2010年翻二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20比2010年翻二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6.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这一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 )

A.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

B.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C.更加全面的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D.更加自觉更加坚定的推进改革开放

二、多项选择题:17 ~3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相互关系的范畴。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关系,以下对这一辩证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内容决定形式

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

C.任何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

D.对于一个具体事物来说,内容与形式不具有确定的差别

18.转基因食品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说法,争论的内容重点在转基因食物是否会产生毒素、是否可通过DNA蛋白质过敏反应等方面。这类争论在短时间内不易得出结论,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还需要进行科学实验。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反映出()

A.人们获得正确的认识的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C.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人类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19. 恩格斯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说明()

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B.自由是摆脱必然的制约

C.自由是利用规律对世界的改造

D.人的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

20.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第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第三,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其中,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社会,这里的全面发展指的是()

A.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

B.人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

C.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得到发展

D.人无所不能

21.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是由()

A.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

B.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C.劳动者劳动还存在差别决定的

D.劳动者的劳动是生活第一需要决定的

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这一性质决定了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团结民主

23.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

A.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作为第二次革命与第一次革命目的相同

B.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

C.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色

D.是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经验与模式

24.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必须反对照搬照抄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C.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D.必须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2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在于整个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A.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B.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C.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6.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主客观条件和必然性在于( )

A.政治上实现了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建立了各级地方人民政权,提供了政治保障

B.经济上没收了官僚买办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经济,奠定了相当的物质基础

C.初步积累了利用、限制、改造私营工商业和引导农民进行互助合作的实践经验

D.二战后欧亚一批国家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27.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称作大革命。具有不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新特点()

A.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

B.群众的动员更为广大

C.革命对象更为复杂

D.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其深刻

28.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新中国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原则包括()

A.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C.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D.与各民主党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29.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是()

A.两者的主题、内容、实现方式是不一样的

B. 第一大任务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第二大任务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

C.第一大任务是第二大任务的前提条件

D.第二大任务是第一大任务的目的归宿

30.“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这句话论述了理想的作用,其含义包括( )

A.满足人生的全部愿望

B.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C.成为人生的精神支柱

D.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题(一)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题(一) 1 根据材料分析“注重社会公平,理顺分配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政策措施、相互关系。 「材料」 (1)社会财富开始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居民收入差别过度扩大, 贫富悬殊,过度悬殊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突出表现; (2)城乡收入差别过度扩大,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3)地区收入差别过度扩大,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4)行业收入差别过度扩大,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5)我国基尼系数超过0.4的警戒线,是贫富差别过度悬殊的重 要指标; (6)各种非法收入数额越来越大,是人民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7)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并不明显,收入分配的税收 调节制度不健全。 「答案要点」 (1)客观依据(形成原因) ①改革开放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 先富起来,而且实行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和不同的分配方式,但同时分 配关系又没有理顺、分配次序混乱,这是造成收入差别过度扩大的直 接原因; ②监管制度不健全,出现相当数量的非法收入,远远高于劳动者 的合法收入水平,是人民群众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根本原因。 (2)政策和措施 一方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更多地注意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为公平追求效率,效率不能损害公平,具体措施是: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扩大就业、提升福利补偿、增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差别过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收入分配政策实行调整,即取缔非法收入,调整过高收入,保障和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队伍,使中等收入人群成为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中坚力量,特别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为注重的反贫困和反腐败问题。 (3)相互关系,即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准确处理以下关系: ①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②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③既要反对收入差别过度悬殊,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2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材料1」 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我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34.9%,1995年为40.8%,2000年为36.4%,2003年高达42.7%,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一般20%左右的水平。从“六五”至“十五”的前3年,每增加一亿元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1.6亿元、4.49亿元和4.99亿元。

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与答案解析完整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A.运动的衡量尺度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 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 A.主观联系 B.必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本质联系

3.《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样只有因为无论谁穿: A.上衣都起到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B.上衣都起到着价值的作用 1 / 13 C.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4.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得的利润是1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 A.15% B.75% C.100% D.125% 5.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这一国策的基本立足点是: A.内外联动,互惠互利 B.多放平衡,共同发展 C.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6.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公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一)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25分) 1、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A)。 A、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2、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B )。 A、系统化 B、民族化和具体化 C、国家化 D、世界化 3、1942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一致的目标是(A)。 A、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 B、国际化和中国化 C、理论和实际 D、旧中国与新中国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下面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7、下面不属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的是(D)。 A、最终的奋斗目标 B、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C、农民同盟军思想 D、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8、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会议是(C)。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八大 9、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A)中。 A、《论新阶段》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反对本本主义》 D、《实践论》 10、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是在( A )。 A、遵义会议以后 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 C、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 D、红军长征胜利以后 1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 A.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C.共产主义运动席卷全球 D.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 1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A)。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C、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考研政治冲刺模拟试题(四)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冲刺模拟试题(四)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的理解和运用。唯物主义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的路线,唯心主义则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唯心主义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自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心静自然凉"明显夸大了人的内心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选项C是正确答案。 2.【答案】C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只是在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因此,本题的选项C是正确答案。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因果关系。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因此首先排除C项。地表干燥与沙尘暴是因果联系,是先有地表干燥才有沙尘暴,沙尘暴不会转化为地表干燥,两者不可能相互转化,故而B项也被排除。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有很多,题干提到了降水偏少或无降水、地表干燥、土质疏松、大风等部分原因,至于其他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这表明产生沙尘暴这个结果的原因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所以D项不正确,而选项A符合题干要求。 4.【答案】C 【解析】产业资本循环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资本采取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资本采取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故选项C是正确答案。 5.【答案】D 【解析】题干主要是分清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便提上日程。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 6.【答案】C 【解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等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最终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所以选项C为正确答案,A、B、D选项应排除。 7.【答案】A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来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里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就是指的各种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并不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性。

2013年考研《政治》试题及答案:单选题

2013年考研《政治》试题及答案:单选题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A.运动的普遍状态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衡量尺度 D.运动的存在方式 【答案】C 【解析】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的关系。第一,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相互依赖。相对静止离不开绝对运动,是一定范围内的绝对运动的结果;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相对静止找到它的量度。离开相对静止来谈运动,运动也就无从获得自己的规定和衡量自己的尺度。任何事物相对静止的状况都是它过去的运动所造成的,并且是它将来运动的出发点。因为物质的多样性和事物的某种状态只有在相对静止中才体现出来,只有了解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的状况,才能清楚地了解它过去的运动,预测它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才能区别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并对其进行研究。第二,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

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 A.主观联系 B.必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本质联系 【答案】D 【解析】本题是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羊吃草"与"割羊草"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联系,因为"羊吃草"不必然引起"割羊草",AB 错误;C选项表述错误,联系是客观的;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这体现的就是本质联系,D为正确答案。 3.《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样只有因为无论谁穿: A.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B.上衣都起到着价值的作用 C.上衣都起到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答案】C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5)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5)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个说法在哲学上的意义是( )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精神的力量能够变成物质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能够代替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动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实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理解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3.社会规律的特点是( ) A。同自然规律一样自发实现 B。客观的,但要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 C。与自然规律不一样,有其阶级性 D。主观的,因为它的实现不能脱离人的自觉活动 4.在科学理解中,意识的“超前反映”更为突出,这里称之为“超前反映”的意思主要是指( ) A。意识活动的对象性 B。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C。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D。意识活动的自控性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外在物质世界的反映。具体来说,物质和意 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和意识之间存有质的区别:物质是客观实在, 意识是主观存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物质和意识也存有密 切的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与物质具 有同一性,意识能够达到对物质的准确反映;通过实践,物质能够变成 精神,精神能够变成物,即二者能够相互转化。 “富口袋”指创造物质财富;“富脑袋”指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 知识、技术和党的方针政策等。“富脑袋”对创造物质财富具有重要 的指导作用。所以“要富口袋,先富脑袋”体现了精神对物质能动的 反作用,说明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所以,选项B准确。选 项AD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理背道而驰,属于唯心 主义观点。选项C混淆了物质和精神的本质区别,也夸大了精神的作用,故排除。所以,本题准确答案是选项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性。但是,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 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 社会规律中,既存有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有着主观制约客观的 关系。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能够以完全相同的 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 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理解社会规律比理解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B.发展 C.矛盾D.质变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

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否认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否认它们的相互过渡和转化。如果说,只承认事物的相互区别和界限而不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就

2013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读(最终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TTYfEF7HgZ A.运动的普遍状态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衡量尺度 D.运动的存在方式 【答案】C 【解读】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的关系。第一,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相互依赖。相对静止离不开绝对运动,是一定范围内的绝对运动的结果;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相对静止找到它的量度。离开相对静止来谈运动,运动也就无从获得自己的规定和衡量自己的尺度。任何事物相对静止的状况都是它过去的运动所造成的,并且是它将来运动的出发点。因为物质的多样性和事物的某种状态只有在相对静止中才体现出来,只有了解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的状况,才能清楚地了解它过去的运动,预测它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才能区别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并对其进行研究。第二,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TTYfEF7HgZ

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TTYfEF7HgZ A.主观联系 B.必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本质联系 【答案】D 【解读】本题是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羊吃草"与"割羊草"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联系,因为"羊吃草"不必然引起"割羊草",AB 错误;C选项表述错误,联系是客观的;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这体现的就是本质联系,D为正确答案。TTYfEF7HgZ 3.《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样只有因为无论谁穿:TTYfEF7HgZ A.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B.上衣都起到着价值的作用 C.上衣都起到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TTYfEF7HgZ 【答案】C 【解读】本题是考查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因此无论是裁缝自己穿(只作为劳动产品>还是顾客穿(作为商品>,上衣的使用价值对于二者都是一样的,C为正确答案。TTYfEF7HgZ

最新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4)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4)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 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质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

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单选: 马原单选 1.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 A. 运动的普遍状态 B. 运动的内在原因 C. 运动的衡量尺度 D. 运动的存在方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点:运动和静止的联系。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的关系。第一,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相互依赖。相对静止离不开绝对运动,是一定范围内的绝对运动的结果;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相对静止找到它的量度。离开相对静止来谈运动,运动也就无从获得自己的规定和衡量自己的尺度。任何事物相对静止的状况都是它过去的运动所造成的,并且是它将来运动的出发点。因为物质的多样性和事物的某种状态只有在相对静止中才体现出来,只有了解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的状况,才能清楚地了解它过去的运动,预测它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才能区别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并对其进行研究。。第二,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2. 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终于一个办法出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 A. 因果联系 B. 必然联系 C. 主观联系 D. 本质联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联系。 该题是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羊吃草”与“割羊草”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联系,因为“羊吃草”不必然引起“割羊草”,AB错误;C选项表述错误,联系是客观的;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这体现的就是本质联系,D为正确答案。 3. 《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 A. 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B. 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 C. 上衣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D. 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点:商品二因素。 该题是考查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因此无论是裁缝自己穿(只作为劳动产品)还是顾客穿(作为商品),上衣的使用价值对于二者都是一样的,C为正确答案。 4.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为25万元,假定其资本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 A. 100% B. 75% C. 50% D.12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剩余价值率。 该题是考查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m’=m,利润与剩余价值在量上是

最新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1)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1) 材料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盘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材料2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 材料3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最终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等。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指出材料1、2观点的联系,并运用唯物史观加以分析。(4分)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分析材料2的观点。(3分) (3)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材料3中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3分)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路径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材料1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观点,材料2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观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辩证统一的,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和对抗的尖锐化,以及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从而促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需要相应的主客观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基本矛盾的发展、激化有个过程。我们既要坚定树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 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质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 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质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

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否认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否认它们的相互过渡和转化。如果说,只承认事物的相互区别和界限而不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那么,只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而不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则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 选项BCD错误。相互过渡、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也一定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选项B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指的是,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主观题答案解析

34题:(1)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6分) (2)"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4分) 答案:(1)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像成老人"两事例体现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认识对实践能动的反作用(或指导作用)1、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指导着实践的进行,使实践具有了自觉的能动性。人的实践是一个主动改造对象的能动过程,而要能够主动有效地改造对象,就必须首先对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有所认识。正是理论认识对实践的指导,赋予实践以自觉的能动性。2、通过已有认识确定人实际的需要对实践过程起着导向作用。同动物单纯的生理需要不同,人的需要是一种被理解的自觉的需要。通过对人实际需要的自觉认识,正确制定实践目标使实践具有了明确的方向,从而避免了实践过程的盲目性和单纯经验的狭隘性。3、认识对实践的可行性论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和浪费。实践是人同对象的一种客观的物质交流过程,也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运用过程,只有通过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而对实践的可行性作出必要的论证,才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并取得成功。4、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深入认识和理论创新而不断调整实践过程,从而引导实践向纵深发展。实践所能达到的程度与人对对象的认识程度是一致的,只有不断加深对对象的认识才可能不断加深对对象的改造。认识和实践是相互作用的,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认识和发展认识,而不断发展的认识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不断进步。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必须把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统一起来。5、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有两面性。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实践取得成功,而错误的认识则有可能导致实践失败。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自己的设计"向"改变生活"的转化,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以满足人的需要,实践在认识指导下进行,要把源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这是实现认识飞跃到实践的决定性环节。所以"设计"一定是为了改变生活,也一定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 35、(1)后陈村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保证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2)第一个村监会的建立对推动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启示? 答案:(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党政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是支配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更,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变更,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 (2)基层群众自制制度的主要内容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制体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36、(1)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4分)(2)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6分) 答案:(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

最新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2)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2) 质量互变规律在历年的真题中多次出现,下面老师选取其中两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并对其加以解析。 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单选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本题通过题干可知华罗庚的优选原则说明要寻找粉笔长度的最适合值,防止过犹不及,也同样防止未达目标,所以此题充分表明了优选原则是坚持适度原则的体现,正确答案是选项C。选项A注重量的积累在本题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本题干并不是说粉笔注重积累,长度越长越好,因此错误。同样选项B和选项D与本题无关,是干扰项。因此错误。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单选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 本题题干中数学题每一个乘数都是90分即90%,这是个不错的成绩,但是把他们都乘在一起就等于了59分即59%,成绩最后由90分成了59分,成了不及格。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通过分析题干可以得出其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即量变引起质变。其他选项与题干无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质量互变规律这个知识点在考试中总体难度不大,同学们只要准确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考点即可。当然,要想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一方面要把该知识点基本内容牢牢掌握,另一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相关习题训练。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考研考试当中经常会考察的,通常在选择题中出现。首先,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以上是物质、静止和运动的

2013年考研政治分析题重点总结

文章来源:万学海文 1.阅读下列材料: 有一种观点认为,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并通过这种传统道德的复兴,衍生出现代的科学和民主。“复古论”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问题上,只承认其一般性和普遍性,而否定其个别性和特殊性,把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事物完全等同,实际上是否定道德的历史和发展。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虚无论”只承认中国传统道德的个别性和特殊性,而否定其一般性和普遍性,实际上割断了道德的历史继承性。 请回答: (1)如何评价材料中提到的两种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观点?(5分) (2)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有什么特性?我们对其应持的态度是什么?(5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想吃果冻了,舔下皮鞋;想喝老酸奶了,舔下皮鞋;感冒要吃药了,还是舔下皮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2012,皮鞋很忙……这是目前网上热传的段子,它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余,不免也有些淡淡的悲凉。中国的食品安全竟会到如此田地? 摘自凤凰网2012年6月8日 材料2 “2011年,侦破食品安全类犯罪案件5200余起,抓获涉案人员7000余人,286人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缓。”这一食品安全整治的“战绩”公布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人们在对“整治风暴”拍手称快的同时,也表达了对食品安全问题多发频发的担忧,对保卫餐桌更加强烈的期待。 摘自《辨证看,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和材料2,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不利因素。(4分)

2013考研政治参考答案(完整版)

2013考研政治参考答案(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 1、C.运动的衡量尺度 2、D.本质联系 3、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4、D.125% 5、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6、A 社会效益 7、B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8、A.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9、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10、D.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1、B.诚实守信 12、C.改革创新 13、B.社会价值 14、C.司法调解 15、C.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16、D.以和平方式调解或解决国际争端或局势 二、多项选择题 17、A.从自然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C.从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D.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 18、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社会X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19、A.资本就是人格化的资本 C.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值 D.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20、A.职工参与决策制度 B.职工终身雇佣制度 D.职工持股制度 21、A.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要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 B.发展社会主义,不等于不认可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C.改革有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 D.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22、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C. 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D.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3、A.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B.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C.独立自主自办教会 D.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24、A.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B.区域间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C.不同区域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D.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配置 25、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