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若干意见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以下简称劳技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基本途径。80年代在中小学实施的劳技教育,把系统的基础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引入学校的程中,并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要求地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小学劳技教育仍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亟需加强。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教育部教基厅[1998]9号《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我省中小学劳技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在总结过去各地开展劳技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特提出以下若干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劳技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在世界掀起,各国都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导,各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

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我国要在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全面推进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正是迎接这种挑战的迫切需要,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正是适应上述形势,使基础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新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相适应的需要;是构建完整的程系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代新人的基本途径和重要内容。

劳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良好思想品德,增强德育实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因此,劳技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教育。学生在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重在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长技、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的目的。

二、以改革的精神,努力探索劳技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当前劳技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劳动操作方法、技能训练的要求,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重视了向学生灌输劳动操作的程序,而忽视了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针对劳技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明确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的思路。据此劳技教育的实施一定要注意坚持这样几个原则:

——全面性。劳技教育应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劳技教学既要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又要渗透思想教育,还必须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主体性。劳技教育要让学生主动地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成为自由活动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共同参与的积极思考和合作劳动中,主动、自觉地得到发展。

——活动性。劳技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

改革劳技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要加大劳技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要拓宽教学目标,在重视操作技能训练目标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劳技的学习过程成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要优化教学过程,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认识、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要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尝试适应现代劳技教育需要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2.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创造发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实践表明,创造发明活动和劳技教育既有特殊性,又有互补性,两者完全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首先,把创造发明活动引入到劳技教育中,不仅可以充实劳技教育的内容,扩展劳技教育的内涵,使劳技教育更加生动活泼,而且能使学生既动手又支脑,克服劳技过多地强调学习技能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其次,把创造发明活动引入到劳技教育中,可以解决开展创造发明活动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劳技在时、场地、师资和经费上为创造发明活动进入堂提供了保证。把创造发明活动引入到劳技教育中,就能在劳技的教学和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向学生传播创造发明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鼓励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动手动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这对于改变学校劳

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场所。

三、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劳技教育的顺利开展。

劳技教育内容广泛、实践性强,对条要求较高,所以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劳技教育的指导和管理,采取必要措施切实解决学校在开展劳技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确保劳技教育的顺利进行。

1.要开足开齐开好劳动和劳动技术。这是进行劳技教育的主要形式。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程计划,保证教学时间。小学要保证上好每周1时的《生活与劳动》,初中保证一年级每周1时,二、三年级每周各2时的《劳动技术或农业技术基础》,高中《劳动技术》保证每学年安排4周时间,可集中也可分散安排。

2.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较高、能胜任教学的劳技教师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是劳技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劳技师资队伍的建设,帮助学校通过招聘、引进、调整、培养等多种途径,基本配齐劳技教师。要按照学校班级数,中学参照理、化、生和自然学科,小学参照思品教师的工作量配备专兼职劳技教师。在工资待遇、职务聘任、评选先进等方面,应与其他学科教师

同等对待。在评定教师职务时,有条的市(地)应逐步在教师职务评委会中单独设立劳技学科评审组。在制定教师职务聘任的具体办法时,应从实际出发适当考虑劳技学科的特殊性。各师范院校在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中小学劳技教育的实际需要,增加劳技教育的内容。

3.多种途径加强劳技教育设施和基地建设。在近一、二年内,有一定规模的学校,都要积极创造条,设置劳技专用教室,按规定配备劳技器材;农村学校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为学校划拨一定数量的土地、林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的基地;大中城市和县(市、区)的城关镇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想方设法开辟可供所属中小学轮流使用的劳技中心或基地,统筹安排附近学校的劳技教育,也可以与有关部门合作,利用现有青、少年宫作为劳技教育的基地,开展劳技教育。

4.建立和健全劳技教育的评价考核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是否重视劳技教育,是否开设劳技作为评优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类示范性学校、明学校的认定都必须有劳技教育的要求。要研究和改进高中会考劳技考核的办法。学校要建立对学生劳技考核的制度。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实际操作和劳动态度等方面。考核办法一定要从劳技的特点出发,注重考核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考核结果要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并作为评定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的条之一。

.加强劳技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各市(地)应配备专职劳技教研员,县(市、区)要配备专、兼职劳技教研员,负责指导劳技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有条的地方可建立劳技教育研究会。规模在12个班以上的中学要建立劳技教研组并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劳技教师。

中心小学劳动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

2017-2018学年度 xx中心小学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一、家校配合,共造劳动环境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如苏霍姆林斯基:“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又如高尔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以及宋庆龄:“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等。校内

黑板报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另外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专栏、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3、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

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中期研究报告主要汇报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开题以来做了哪些工作,二是研究取得了哪些成绩,三是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惑;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必须修学的基础性学习领域,是由国家规定、并由地方和学校组织实施和开发的课程。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构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且符合江苏省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同时又具有一定弹性和开放性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体系,特编写了《劳动与技术》教材。它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理念,以项目引导为主线。小学课程分成两大部分:家政、技术初步。家政又分为六个项目,每个单元又分成了若干主题。 但教材仅仅是个例子,它不包括劳动与技术的全部。它需要我们结合本地特点,进行二度开发,使自编与引进相结合;省统编与自编相结合,使教材真正为教学、育人服务,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它要求各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能根据本地的社会、自然资源和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补充、删减和调整,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作用。 劳动与技术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兴趣出发,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其学习热情。 我校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我校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大胆整合,进一步开发,对现有教材进行增、换、扩、改,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 一、增一增,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操作的项目 广阔的农村天地,具有丰富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劳动与技术教育可基于这样的宝贵资源,进行整体设计与实施,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 [例一]风味小吃学问多 在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这些小吃,也蕴藏着丰富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传统的炊食有许多,如各类小吃、各类点心等。我们可以进行调查,如《当地小吃知多少》;我们可以进行制作,如《学做__》;我们可以进行采访,如《采访__店》;我们可以进行开发,如《我的创意:__点心制作》。 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就能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望,渗透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将劳

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先后掀起面向21世纪的课程改革浪潮。这次世界性的教育改革,其共性是“整个教育内容为适应社会科技文化进步和劳动世界需要而演变”。其共同特点是加强道德、情感和劳动技术教育,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将技术和生产劳动引进整个校内外活动之中,并成为为整体课程设计中的内容。我国是从1984年4月才正式开始使用“劳动技术教育”这个课程名称。 虽然世界各国设置劳动技术课程的名称和内涵各不相同,但大都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只是教育的重心侧重不同而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劳动技术教育的核心也越来越趋于一致——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教育的提出,不仅在内涵上包融了最初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层面上的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更是在外延上进行了拓展。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劳动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劳动技术的发展水平代表了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提高未来社会成员基本技术素养的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一种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与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劳动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具有如下特征: 实践性。任何技术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情意和态度的获得都不可能脱离学生亲身的技术活动体验。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通过技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能力。 综合性。劳动技术是一门融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的综合课程,它涉及生活、工农业生产的众多领域,还融合了社会、经济、法律、伦理、环境等内容。他需要学生运用数、理、化、生、美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通过技术活动,实现知识内化,提升综合应用的能力。 创造性。劳动技术是一门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探究、创新应用、发明创造等空间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pdf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工作者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增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当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劳动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增益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又要求劳动教育与技术、家政、职业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获得终身进行技术劳动和技术学习的能力,成为未来的合格劳动者。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领域,它以学生获得各种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增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探究性、操作性为特征的一门实践活动课。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普遍独生子女的社会现状导致我国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劳动体验,无法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设置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在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手工工艺的传承和交流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中的一页,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亲身体验,传承了我国宝贵的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化进程加快,各地文化交流也是信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学习,使学生对这一信息有了更深的了解,有助于他们进行文化信息的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对文化的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形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是个人素质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要教育目标之一。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劳动节习惯和品质,才能使劳动技术实践活动有序的、负责的、合作的高质量地完成。这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也是形成其他个人下级单位的基础保障和重要前提。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个人竞争的重要品质之一。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技术性和创意性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小制作、小民明的氛围和条件。在工艺制作中,引导学生从仿制向创意发展,在科技活动中引导学生搞创造发明活动。自主创意、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基本理念

小学劳动教育教案

学会钉纽扣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与实践,使学生们了解纽扣的有关知识,宏扬传统文化。 2.通过本课实践了解纫针、打线结、钉纽扣的方法,学会利用合适的针和线钉纽扣。 二、能力目标: 1.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老师要求收集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做事认真的好习惯。3.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2.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 通过学生收集和汇报资料使学生理解纽扣中的文化。 2.学会纫针、打结、钉纽扣的方法。 难点:掌握不同纽扣的不同钉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式各样的扣子、针、录相带、电化教具等。 学生准备:各种针、线、纽扣、卡纸、剪刀等。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节 1、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1)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找出不同的地方?看看谁的观察 能力强? (自由答) 师:那就让我们帮他把扣子钉上。 (学生操作) (出示课题) 2、2、激发学生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扣子? (自由答) 师:哪一组汇报一下你们都收集到了多少种类的扣子? 师:好,老师这还有这样的一些扣子,请同学们看一看。 师:你能说出衣服上为什么钉扣子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实物) 师:纽扣有这么多的作用,谁来说一说钉扣子需要什么工具? (出示板书)工具:针、线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针,哪位同学到前面汇报一下你们收 集到的针。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同学们准备好的线,请大家把它举起来。 (学生展示)

中小学劳动及劳动技术教育的困境及出路

中小学劳动及劳动技术教育的困境及出路 一、当前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困境 1、思想认识上的偏颇性,导致劳动技术教育摆不到应有的位置 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认识问题,是困扰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思想认识问题的不解决,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就永远也摆不到应有的位置上来。从教育内部看,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教育行政干部、教育工作者、中小学校领导和教师,只能从理论上承认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实践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弱化劳动技术教育的地位,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一些教育工作者显得无力回天,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俘虏。劳动技术教育就自然落到五育中“小五的地位”。从社会上看,人们不管你什么教育方针,人才素质,只要学校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只要学生能升学就是人才,这种观念也表现在一些政府官员和领导身上。这是导致劳动技术教育摆不到应有位置的社会因素。一位学生家长说:你们搞这个教育、那个教育,能不影响升学率吗?以上这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差和偏颇,自然导致劳动技术教育的地位下降,使其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因而中小学生中厌恶劳动、追求享乐的多了,埋头苦干、讲求奉献的少了;挥霍浪费、讲求时髦的多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少了;娇气懒散、任性自私的多了;勇敢勤劳、助人为乐的少了。这“ 三多三少”的事实,更进一步说明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安排教师的随意性,造成劳技课师资队伍素质低下和不稳定。从调查数据看,全市中小学共配备了380名专职劳技课教师,3869名兼职教师。从数量上看,基本保证了有人教劳技课。但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校长不是从劳技课实际出发,把那些素质好、有能力、有专长的人安排教劳技课,而是因事设人,把那些老、弱、病、残、差的人安排教劳技课,而且可随意抽调从事其他什么工作。难怪有人给劳技课教师送了个雅号:“剩人”、“闲人”。在380名专职教师中,具有中级职称的只有11名,50岁以上的330名。多半教师是学非所用,现学现卖。一些劳技课教师牢骚满腹,认为教劳技课低人一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思想上的短期行为必然导致工作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某校有一名劳技课教师,教三个年级12个班的劳技课,同时还作教导处辅导干事的工作,他的劳技课如何教的就可想而知了。某校2名劳技课教师,任课一学期换了3次人,怎样衔接工作,怎样备课,也不难想象了。某学校18个教学班,竟无一名专职劳技课教师,问起校长,校长却能回答得条条是道,原来,各班主任都是劳技课兼职教师,一些学校的劳技课教师反映,其他学科的教师都有培训和教研的机会,唯独劳技课从来不搞培训。 3、使用教材的原则性,制约了劳技教育的深入开展 目前我市小学46.9%的学校使用全省统编教材,33.2%的学校使用通化县的协编教材,仅有19.9%的学校使用自编的乡土教材。省编教材和通化县教材的内容有的与通化各地的经济建设联系不紧密,因而教和学的积极性都不高。各地的自编教材能够适应本地经济建设的需要,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方面又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处理省、市统编教材与各地校自编的乡土教材的矛盾,又是困扰劳动技术教育的开展的一个难题。上级强调,劳动技术教育的教材,要体现“一纲多本”,鼓励编写乡土教材。但同时又强调统一教材。这就使“一纲多本”的原则很难得以体现。因此,省编教材的原则性,制约了乡土教材的地方性,给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由于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必然导致盲从性,因而也就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4、开辟劳动基地的局限性,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据调查,农村中小学有50%的学校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劳动基地,可以适当安排中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城市中小学仅有5%的学校开辟了劳技课教室、实验室,只能供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实践无从谈起。农村中小学虽然有了基地,但学生多半是只参加劳动,不能结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复习课程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李萌 一、指导思想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今天,学生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首先要学会劳动。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上好劳动与技术课,使每个学生得到生机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好基础。坚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主线,综合性、开发性的实践活动为主要环节,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实验工作,促进学生校内学习同校外生活及需要与兴趣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其获得全面积极的发展。为了更好的把今学期的劳动与技术课上好,特制定教学计划大体如下: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教学,本班学生数为27人。由于本学期我担任该年级的数学课,所以对学生比较熟悉。该班学生非常喜欢上劳动与技术课,他们喜欢动手,做小制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我与学生建立了比较深的感情,学生喜欢我,我也喜欢学生。这些都为我本学期继续上好劳动与技术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也非常乐意上该年级的劳动与技术。而且该年级学生上课纪律也非常好,思想集中。如果要说不足,那就是个别学生动手能力差,需要教师耐心的辅导。我有信心使该年级的劳动与技术课上的更好。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以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中心,编排一些生活自理劳动、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加工工艺等,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初步掌握简单的加工技能。教材强调实践性,每项内容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材注意与德育相结合。内容力求趣味性。注意与美育创造教育相结合,陶冶学生审美情趣,开发学生创造力。教材内容力求切实可行,基本都能实施。教材留有10%余地,供补充乡土教材。教材附有劳动作业评价与反馈表,内容包括劳动技术和劳动态度两个方面,要求学生先进行自评,然后教师、家长予以评定。教材按家庭衣食起居和加工工艺两条技术系列安排,但在实施时,可根据季节、气候、设备等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进度。 四、学期教学目标: 在今学期中,使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实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并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技术的设计和评价,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展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学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学会手工工艺的制作,如:编纸扇、剪纸工艺等。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六、改进教学的主要措施 根据该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决定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中小学劳动教育计划范本

Clear objectives, matters, methods and record progress, so as to make planning direction consistent, action coordinated and orderly.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学劳动教育计划

编号:FS-DY-28288 中小学劳动教育计划 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校长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

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 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广阔的舞台,金色的童年”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 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 班班有劳动基地,各班主任要继续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之现状 提起劳动,新中国成立后受过教育的人大多都还记得自己“学工、学农”的经历。起早贪黑割麦子、收稻子、摘棉花;开车床、修机械等等大量的学工、学农的“学习”,成为一个时代里不少学生经常的学习生活。很长时间里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如今的学校已经很少再去组织学生割麦子、收稻子了,但是各种形式的劳动和社会实践仍然普遍存在着。 存在的问题 小佳是个爱琢磨的中学生,见到没见过的东西就想拆开看看。可学校劳技室的设备陈旧不堪,小佳几年前就摆弄遍了,根本引不起他的兴趣,于是索性逃课,不上劳技课了。其实,像小佳这样对劳技课没兴趣的学生不在少数。由于投入不足,不少地方劳技设施相当匮乏,多年不变的几样设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在一些农村地区,学生们参加的劳技课就是下地干农活,这样的劳技课不仅对农村乃至城市学生没有丝毫吸引力,更让孩子们厌学。 毫无疑问,劳技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现实中,劳技教育这一学科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笔者在采访中,深深感受到许多教育行政部

门领导和校长的“无奈”:明明知道学生喜欢上劳技课,知道劳技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在升学率等压力下,只能挤压、牺牲劳技教育。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许多学校,领导、教师对劳技教育只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这使得不少学校的劳技教育课名存实亡,跌落到了“小五”的地位;苦于经费不足,许多学校的劳技教室自建立至今就没有再多添置新的设施,面对一堆“破铜烂铁”,学生何来学习兴趣?更有不少学校,把劳技课当作随意安置各种人员的阵地,老、弱、病、残、差都集中于此。劳技课自然没有人喜欢了。 劳技课的新变化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礼品得到了各国官员、教练员、运动员的青睐。这些礼品是我国中小学生纸模服装创新设计邀请赛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一件件由学生自己设计剪裁的纸模服装,满载中国学生的情谊,由中国奥委会官员、中国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等带到雅典,受到了高度称赞。国际奥委会官员评价说:纸模服装纪念品非常有新意,而且有中国特色。 近些年,尽管存在种种困难,但仍有不少地方,如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北京等地坚持劳技创新教育,无论是在传统的金土、木土等项目,还是新开发的陶艺、纸艺以及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项目)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教程文件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 关系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薛大威 新课程在小学3---6年级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老师遇到过困惑,如四个方面的内容就有交叉和重叠,如研究性学习那是一种方法在什么学科都需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信息技术不仅要单独掌握信息技术的手段,还要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那么在其他学科也要注意渗透,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离不开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四大内容劳动技术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实践证明在小学生中,综合实践活动涵盖了劳动与劳动技术,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载体、主体。 一、小学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 劳动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小学阶段过去就一直开设过劳动课程。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劳动技术教育教学专兼职相结合的队伍。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习领域相比,它已有很强的学科建设的基础,它本身也是基础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在总结劳动技术教育时就有过“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劳中创新”的观念。这些观念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理念。从这层意义上讲,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就是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思想的延伸与发展,是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在课题研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 (教委、团委、少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团委、少工委: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 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 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 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 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就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 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用 3-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 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 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冉家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 为此,我校在开展劳动技术课过程中,应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探索适应我校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教研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我校新课程实施的顺利开展,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二、情况分析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特别是我校地处城区,学生生活环境远离农村,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劳动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劳

动技术课是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劳动技术课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课程,它的教学模式有特殊的结构和侧重。 三、教学目标 1、营造宽松氛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学生创造的智慧。 2、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 3、通过劳动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趣――授――练――评”的教学模式。 3、通过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4、把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

二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设计

劳动与技术 二年级下册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教 学 设 计 A 2014年2月19日 1.整理床铺

教学目标: 学会整理自己的床铺,逐步养成每天整理自己床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整理床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折叠被子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小被子、小枕头和小床单各一。 学生:每人带一块手帕、一块大橡皮或沙包、一块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每天起床穿好衣服后第一件事情应做什么?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第1课《整理床铺》,齐读课题。 二、看图说话,激发情趣 1.我们大家一起看图,翻开第1页上面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解放军叔叔房间里有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整理得怎么样? 2.小明的床铺整理得怎么样? 3.你的床铺是谁整理的?你是怎么整理自己的床铺的? 三、学习整理床铺 1.老师示,边整理床铺边讲其方法。 2.练一练。 3.小结。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整理床铺。那么,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首先要把自己的床铺整理好,若有时间的话,还要帮助父母的床铺也整理好,这样,既能把我们的小手练得更灵巧,又能让父母高兴。 四、作业 从今天起,每天早晨整理床铺。 教学后记:

洗碗筷 潭边小学吴美芬 教学目标: 学会洗碗筷,逐步养成做家务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洗碗筷的方法 教学难点: 擦洗碗筷时双手配合用力适当,擦去油渍冲洗干净。 教学准备: 教师:录像 学生:少量的碗筷、一块清洁的洗碗布、一盆清洁水。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采用故事引入,启发学生要学会洗碗筷。 二、学洗碗筷 1.示洗碗筷看录像 2.说说洗碗筷的过程,板书:一、擦洗、二冲洗、三擦干 3.学生学洗碗筷 4.比赛洗碗筷,并说明注意安全 5.同学们现在我们学会了洗碗筷,你准备怎么做? 6.如果碗筷油渍很多,怎样才能洗得干净。 三、整理。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理念和原则

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 一、课程理念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 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 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小学3-6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 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 劳动与技术教育既要 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要反映技术发展的内在机理,还要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 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形成的同时, 应注重通过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教育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技术启蒙。 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逐步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含量,充实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内容,以增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代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应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改变传统的 学习方式,实现劳动与技术教育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 如工艺制作的学习对象应从单纯的作品制作向作品设计、作品评价两方面拓展, 农业技术的学习对象应从单纯的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向品种改良、产品贮存与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拓展。 这样,既能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又能拓展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经历,发展学生的共通能力。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 - 吴市中心小学(1)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常熟市吴市中心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 1.学生的未来发展不仅需要具有科学素养,也必须具有劳动技术素养。学校中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无论是从传统教育思想的视角,还是从现代教育思想的视角,都是培养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始终面临着如何面向生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的问题。我们以为,开放而有活力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应该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劳动技术生活体验出发,积极重视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根植现实,面向未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关注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呈现,关注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努力把课程与生活融为一体。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不断地丰富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内涵,为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同时,对于学校而言,通过建设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实现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有效的实践策略。 2.我校自1996年开始,开展了“培养跨世纪新型农业后备人才的研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造就新型劳动者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加强“动手做”的实验研究”和“面向苏南农村发展特色的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等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课题层层深入,课题选取劳动技术教育为切人口,结合本地农业经济形势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改革劳动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学生劳动素质的综合评估方法,积极

开展农业种养殖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热爱劳动的思想,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劳动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通过课题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认为,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广阔背景下,对学校劳动教育的研究需要有一个继续深化的过程,尤其是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层面上需要有一个新的突破。为此,学校重新确立了“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为学校的实验课题。 二、理论假设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是指有利于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校本教材建设,也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劳动基地建设、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活动、校园劳动技术教育文化、地方现代科技成果等。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就是通过加强对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研究,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因地制宜地建设和利用贴近时代、贴近师生、贴近学校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深入的校本教学研究与交流,打造特色课程,弘扬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特色,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本课题作为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与同类课题的区别在于把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凸现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实践上,并通过对教材开发、地方课时设置、课程校本化管理、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家校教育辐射等一系列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实践。通过学校课题研究重心的下移,积极追求课题研究的实效,凸显校本研究的积极意义。 三、研究目标 总目标:

小学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劳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五年级共41人,学生整体素质不错。但思想教浮躁,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几个别学生劳动态度不端正。 二、掌握基本知识情况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爱动手操作,劳动态度需要端正。 2、劳动课受条件的限制,缺乏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三、教学内容、重难点 劳动课共15课,内容分为三部分;①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②手工制作;③生活小常识。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重难点是手工制作这一部分。 四、劳动课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3、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五、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工作做以下安排。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最光荣的,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

3、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学会总结规律,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同时,学会创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4、劳动课的评价 本学期要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劳动。①平时的劳动(如值日、义务劳动)②对待劳动课的态度③家务劳动。即:一方面从学生平时的值日,义务劳动等情况,评出等级;第二方面从学生在劳动课各方面的表现评出等级;三从家长反映在家中的劳动情况评出等级,最后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5、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6、经常带领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教学中,要以以上的总体计划来完成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中小学劳动教育总结

中小学劳动教育总结 劳动技能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当地生产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作为新课程的产物,它赋予了更深刻的涵义。它不再是只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与劳动的习惯,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开发学生潜能,集动手、动脑为一体,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门新学科。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技课的实践活动,是我校近年来的比较关注的。我们的学校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名人画像、名言警句,随处可见,激人奋发,催人上进,更为学生创设了理想的学习环境。现将本学期的劳动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让劳技课成为一门真正的课 以前的劳动课,往往都是老师说说,学生做做,家长老师都不是很重视。很多老师都会用他来订正作业,完成一些练习。现在的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重新整合过的学科,因为它所具有的意义,所以我们按照要求,把它列入教学计划,3-6年级每周安排1节课,安排了一些肯动脑、动手,能力强的老师担任这门学科的老师。保证课时与质量。 二、激发学生兴趣,有动的欲望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

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动力,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要想使这门集知识,实践的学科让学生乐学,学得好,改变课堂教学中,老师安排成活动的儿童状态,达到学生要活动的状态,老师就必须多动脑筋。安排教师时,我们着重把喜欢动手,动脑,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老师安排教劳技课,并进行一定的培训,使他们具备一些新课程的理念,并运用到教学中去。 三、实际出发,灵活处理教材 这一套劳动与技术教材,编写体例除了三年级的有些特别以外,其他年级都是按照家政,技术初步这样的体例编写的。在教学中,根据这几册教材的内容,老师在上课时,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整合,找到他们之间相通的地方,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进行了一些迁移,整合,便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把劳技课内容进行整合。 在三年级的教材中,有这么一个内容,就是学习礼品包装。这个单元中有两课,首先是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纸盒,并进行一定的装饰。在纸盒造型里,学生学习根据老师的指导,发挥想象,把很多纸盒进行粘贴,排列,创造,做成各种器物。学生兴趣很浓,老师就把四年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把《我用纸做多面体》做纸盒的方法教给了孩子,当然,四年级的教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进行整合的时候,要注意适当,适量,只作为一个提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价值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价值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徐长发 新的这轮课程改革,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这需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淡化学科界限;自主选择合适的教育载体,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服务,为终身学习服务。教案强调均衡性、合作性、选择性和共创性。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小学初中阶段,劳动技术教育从原来的学科课程,而被纳入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无疑在学科地位上,还是在学时的分配上、知识的含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综合实践活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中,规定了四个学习领域。劳动技术教育就是一个学习领域。综合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包括指定的四个学习领域,还包括其他的一些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有活动这两个字,但它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活动课”,它是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出现的。如果按照原来的学科化的教育思想来理解,劳动技术教育由原来的学科课程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的一个学习领域,这一转变虽然从形式上给人似乎一种“降位”的感觉,但仍然是必修课程,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明确理解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价值。 (一)、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时代精神的当然选择。 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它是以操作性、实践性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技术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教育行为。本文所讲的劳动技术教育,从它的内涵及外延已不同于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的界定,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理念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理念是有所不同的。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教育,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教育,它的合成性决定了它的特定性,它突显了自身的文化价值特性,是德育、技术意识、创新意识与文明意识相互作用的统一。它的作用区间虽然只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但是它的影响将延伸到以后的各个学段。它注重的是青少年儿童劳动技术意识的培养,劳动技术悟性和创新精神的养成,为青少年儿童对未来人生路线的选择提供更理性和更宽阔的知识领域和思想境界。. 我们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列为党的教育方针,注重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把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国家在小学阶段明确设立了劳动课,在中学阶段设立了劳动技术课。但在应试教育的作用下,其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劳动技术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智力潜能的深度开发,对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对身心健康的养成,对真善美的追求等方面独特作用,迄今还没有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充分重视。特别是落实到教育教案上,从课程定位到教案内容、课时安排、教案方式,学习方式等,还远不能有效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几个教育科研五年规划中,国内一些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面对新世纪、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劳动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提高的价值认识需要作出新回答。科教兴国,人才的基础在哪里,国家创新体系的人才资源的基础在哪里,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劳动技术教育更不可缺位。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小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