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概论

农业概论

农业概论
农业概论

高纲0823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6187农业概论

南京农业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农业概论》课程是现代农业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让应考者全面了解世界农业和我国农业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农业与农村、农民的关系,农业与国民经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在农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涉农专业的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内容共分五篇,共计十七章。第一篇,自然—社会大系统中的农业,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阐述了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与农村内部结构的基本关系;第二篇,世界农业,包括第五章至第七章,阐述了世界农业发展简史,世界农业的地区分布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概况;第三篇,中国农业概况,包括第八章至第十章,阐述了中国农业发展简史,中国农业的资源与规划、生产与经营等情况;第四篇,中国农业,包括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从不同角度具体对种植业、林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业工程分别进行了介绍;第五篇,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及农产品国际贸易,包括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阐述了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概论有较强的概括性、政策性和实用性,学员应注重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多思考,多讨论,多实践,加深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理解并掌握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与农村内部结构的基本关系;

2、理解世界农业的地区分布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概况;

3、掌握中国农业的资源与规划、生产与经营状况;

4、理解并掌握中国农业的发展水平;

5、掌握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及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涉农的基础课程,课程全面介绍了农业的地位、作用,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世界农业和中国农业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等相关知识,本课程与农业经济管理、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贸易等课程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学好本课程对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这些相关课程内容将有很大帮助。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农业的起源,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以及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农业生产的本质与基本特征;通过学习对农业的起源和农业在人

类历史发展以及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农业;农业生产。

2、领会: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3、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4、理解: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经济作用、生态环境作用以及社会文化作用。

第2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农业环境、农业生

态环境保护问题。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理解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通过学习把握全球气候变化

与农业的相互影响关系,认识中国农业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生态环境。

2、领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

3、掌握:中国农业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4、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的相互影响关系。

第3章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正确理解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的内涵;通过学习把握农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作用和间

接作用;了解国民经济的划分方法;认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国民经济的部门划分方法。

2、领会: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关系。

3、掌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4、理解: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4章农业与农村的内部结构

本章主要介绍了农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的相互关系;以及农村

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问题。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农业内部的部门划分方法,理解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学习更加清楚地理解农业与

农村非农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农业内部的部门划分方法;2)中国现行农业总产值的统计口径。

2、领会:农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4、理解: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5章世界农业发展简史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世界农业发展史进程,包括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以及现代农业等主要

阶段。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世界农业发展史进程,通过学习对世界农业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状况、发展特点有一个基本

的把握。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世界农业发展史

2、领会:1)原始农业的发展阶段;2)古代农业的生产经营状况;3)近代农业产生的前提;

4)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

3、掌握: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第6章世界农业的地区分布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世界农业资源概况以及世界十大农区的基本状况。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世界农业资源的基本状况和特点,通过学习对世界十大农区有个清楚地认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农业资源;世界十大农区。

2、领会:1)农业资源的特点;2)世界种植业的主要概况。

3、掌握:世界十大农区的分布和特点。

第7章世界主要国家农业概况

本章主要介绍了美国、法国、荷兰、印度、巴西、日本以及以色列等国的农业基本状况。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对世界主要国家(美国、法国、荷兰、印度、巴西、日本以及以色列等)的农业发展

状况、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经验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农场制;农业合作社;农业协同组合;兼业化经营。

2、领会:1)美国农业的特征;2)法国、巴西、日本农业的经营形式;3)荷兰农业的经验;

4)印度农业的结构和生产水平;5)以色列农业生产的特点。

3、理解:世界主要国家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第8章中国农业发展简史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农业发展史进程,包括原始农业与粗放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北方传统

农业和南方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纵深发展阶段以及近现代农业阶段。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农业发展史进程,通过学习对中国农业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状况、发展特点有一个基本

的把握。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农业技术体系;永佃权。

2、领会:1)中国农业起源的地域特点;2)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3)近代农业兴起的社会背景。

3、掌握: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动力。

4、理解:中国近代农业落后的原因。

第9章中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中国农业区划体系以及中国综合农业区的基本状况。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农业资源的基本特点;通过学习对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农业区划体系以及中国十

大综合农业区的的资源特点和发展状况有个准确的把握。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农业资源;农业资源的特性;农业资源的分类;农业区划。

2、领会:1)农业区划的步骤和方法;2)中国农业区划体系。

3、掌握:1)中国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评价;

2)中国十大综合农业区的资源特点和发展状况。

第10章中国农业的生产与经营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的变化、农业中的合作经济、农业产业

化经营以及中国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学习掌握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对农业生产组织、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合作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农村金融体系有个准确的认识,理解并掌握新中

国成立后农业生产组织的变化过程。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组织;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合作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

2、领会:1)现代农业家庭经营的特征;2)农业合作经济的原则和功能;

3)农业合作经济的类型;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

5)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组织结构。

3、掌握: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

4、理解: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组织的变化过程。

第11章种植业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种植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包括大田作物、园艺作物、植物保护和土壤肥料等内

容体系。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种植业的基本状况,通过学习对大田作物、园艺作物的分类有个初步了解,掌握影响作物

分布的因素;认识到土壤肥料对农业生产所发挥的作用;全面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策略和发展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种植业;作物;作物品种;种植制度;园艺;观光园艺;土壤。

2、领会:1)大田作物的分类;2)园艺植物的分类;3)园艺作物的繁殖方法;

4)植物保护技术;5)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6)肥料的种类。

3、掌握:1)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2)土壤肥料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4、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策略和发展趋势。

第12章林业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对林业的相关状况进行概述,包括现代林业基本概念、中国林业概况以及林业与社会

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林业的基本状况,通过学习对林业、森林资源、农林复合系统和生态旅游等概念有个清晰

的认识;了解城市森林的主要特征和功能;对新时期六大林业工程有个准确把握;理解并掌握林业

所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以及其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作的贡献。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林业;森林资源;农林复合系统;城市森林;生态旅游。

2、领会:1)森林的种类;2)城市森林的主要特征和功能。

3、掌握:1)新时期六大林业工程;2)农林复合系统的类型、作用和功能。

4、理解:1)我国林业所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

2)林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贡献。

第13章养殖业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对养殖业的相关状况进行概述,在对养殖业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别就草业、饲料工业、畜禽养殖业以及水产养殖业相关内容进行阐述,最后对动物疾病及其防控知识作

个简单介绍。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养殖业的基本状况,通过学习对草业、饲料工业、畜禽养殖业以及水产养殖有个初步认识;

了解主要动物疾病的特点和危害;掌握中国人工养殖主要淡水品种的产区与特性。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养殖业;草业;饲料工业;畜牧业;动物疾病。

2、领会:1)草业发展的意义;2)饲料产品的类型;3)特种经济动物的生产特点

4)主要动物疾病的特点和危害。

3、掌握:中国人工养殖主要淡水品种的产区与特性。

第14章农产品加工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农产品加工方面的相关知识,包括食品、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科技工作者从事的

活动以及非食品类农产品加工。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农产品加工的基本概念;通过学习对食品行业、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以及非食品类农产

品加工概念有个准确的认识;了解食品科技工作者从事的活动;掌握食品加工的相关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食品行业;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非食品类农产品加工。

2、领会:食品科技工作者从事的活动

3、掌握:食品加工技术

第15章农业工程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对农业工程的相关知识进行概述,包括农业工程的基本内容、农业生产机械化工艺与

机具、设施农业建筑与其环境控制、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农田灌溉与排水以及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对农业工程、农业生产机械化以及农业智能化等概念有个比较准确的把握;了解农业工程的基本内容;掌握精确农业的基本原理及其农业机械体系;理解并掌握农业工程对农业生产和

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农业工程;农业生产机械化;土壤耕作;设施农业;

农业建筑;农村能源;农田灌溉;农业智能化。

2、领会:1)农业工程的基本内容;2)农业生产机具的种类;3)农村能源的种类。

3、掌握:精确农业的基本原理及其农业机械体系。

4、理解:农业工程对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第16章现代农业科技革命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包括农业科技革命的动力、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

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基础以及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对农业科技概念有所了解;认识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掌握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内在需求;理解并掌握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目标、主要特征以及经济社

会和科学基础。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农业科技;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科技变革。

2、领会:1)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2)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

3、掌握: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需求。

4、理解: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的目标、主要特征以及经济社会和科学基础。

第17章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农业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在对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世贸组织农业谈判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以及在世贸组织框架下中国农业发展的对

策。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对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有所了解,掌握世贸组织农业规则;理解并掌握加入世贸组织

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以及在世贸组织框架下中国农业发展的对策。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绿箱”政策;“黄箱”政策;“蓝箱”政策

2、领会: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目标

3、掌握:世贸组织农业规则。

4、理解:1)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2)世贸组织框架下中国农业发展的对策。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1、有关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识记”、“领会”、“掌握”、“理解”等四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

(1)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如公式、重要结论、方法、步骤及特点等),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2)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求和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并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论述。

(3)掌握: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本课程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如简单的计算、分析、论证。

(4)理解: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本课程中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较复杂的问题。

2、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者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3、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领会为20%;掌握为40%,理解为20%。

4、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较易、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5、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及所占比重分别为:单项选择题(30%)、多项选择题(10%)、名词解释(15%)、简答题(25%)、论述题(20%)(见附录)。

6、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农业概论》(第二版),翟虎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内容多,理解与记忆并重。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

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相应内容的思考题,这一过程可帮助应考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忌死记硬背。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要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尽可能创造条件开设一些实验课,以帮助应考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如:农业部门所生产的食物和工业原料,指的是农业的()。

A:产品贡献B:市场贡献C:要素贡献D:外汇贡献

二、判断题

如:()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三、名词解释

如:农业环境

四、简答题

如:简述农业的基本特征。

五、论述题

农业概论在线作业1-2

农业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1 一、单选题 1.我国90%以上的农林牧渔业分布在以下的年降雨量等值线以东 (500mm) 2.农产品市场流通运作的一般原则不包括(计划经济原则)。 3.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400公斤)。 4猪的料肉(活重)比约为(4:1)。 5. 当前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基础地位)。 6.我国当前城镇化程度约为(40%)。 7.地球上谷物生产最多的是(亚洲)。 8. 农作制(系统)是一种(人工开放系统)。 9.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具有(相对有限性)。 10.在世界上我国水产品产量的位次是(首位)。 11.农作物的蒸腾系数是(乔木>玉米>灌木)。 二、多选题 1.当前我国缺粮地区主要是(华南、华东)。 2. 当前世界上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包括(法国、美国)。 3.我国三农滞后主要原因有(先天不足、投入少、一些重大政策失误)。 4.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包括(生产工具与工艺现代化、自给性生产转为商品性生产)。 5.中国的农业科技已对农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有(良种、多熟制技术、灌溉技术、化肥制造工艺)。 6.森林的功能是(减少水土流失、生产木材)。 7.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多参照以下模式(韩国、中国台湾省)。

8. 世界上实行东方型小规模现代集约农作制的国家有(日本、以色列、韩国) 9. 我国2020年的农业发展目标是达到(小康水平、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农业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太阳光不是(无限要素)。 2. 中国农业资源的主要问题不包括(农村劳力缺乏)。 3.中国农业起源于(7000年前)。 4.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中部平原区)。 5.世界上粮食出口最多的是(北美洲)。 6. 耕地的性质是(自然基础上的人工要素)。 7. 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经济效益将出现(先增后减)。 8. 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耕地约为(0.1公顷)。 9. 一般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约为(20%-30%)。 10. 关于20世纪后半叶中国农业生产指数的增长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低于发达国家)。 11. 农业生产要素市场指的是(土地劳力资金)。 二、多选题 1. 当前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与水平是(传统农业阶段、小农经济水平)。 2. 我国东部沿海气候上属于(季风气候、湿润半湿润气候)。

农业概论答案

1.: 2.什么叫农业 目前“农业”的概念是: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获得人类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3.什么叫温室效应 空气中的CO2、CH4等气体能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又能阻挡地球长波辐射向空气中散发,使地球天空犹如温室的玻璃,吸收阳光而防止热量散失,因此,大气层CO2、CH4等气体增加会使地球温度逐步增高,这种效应称为温室效应。 4.农业生产的特点 一、农业生产的波动性, 二、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 三、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四、农产品的特殊性 5.什么叫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是使用铁、木农具,利用人力、畜力、水力、风力和自然肥料,主要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 6.$ 7.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成就:1、促进了原始农业阶段驯化的各种动植物资源的传播和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各地农业生物资源,为各地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提供了适应的动植物。 2、改变了原始农业只靠长期休闲、自然恢复地力的状况,创造了利用人工施有机肥的办法来提高土壤肥力,初步实现了土地的用养结合,自然生态平衡得以基本维持。3、形成了农牧结合的生产体系。 不足:1、投入古代农业中的能量仅是农业当中的人力、畜力和有机肥等,投入不足,数量有限,并且生产效益低下,进步缓慢。 2、古代农业对环境的维护是低水平的。 8.什么是近代农业 近代农业是从古代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也是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踏入工业社会的阶段。 9.近代农业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成就:在近代科学技术的直接作用下,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的能量输入农业,从而使农业的产量达到从未有过的新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从而促使社会分工深化,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生产逐渐形成。 不足:1、由于近代农业的高产依赖于农业以外能量的输入,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加上能量输入技术的不完善,能量的利用上便出现了严重的浪费。 2、农用化学物质应用于农业生产后,其在土壤和水中的残留部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并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农作物和牲畜体内,危害人类健康。 10.{ 11.农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古代------近代------现代 12.什么叫农业区化 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农业区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分类划区。 13.10个主要农区是什么 将东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 秦岭—淮河以北划分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 西部划分为甘新区、青藏区。 此外,还将中国的海域划为一个海洋水产区。 14.*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1、农业: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广义的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3、农业生产的本质: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自然交织。 4、农业的基本特征:土地的特殊重要性;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5、农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须的原料。 6、系统论观点:农业大系统中各业、农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密切联系。 第一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农业的起源:人类的祖先采集、渔猎农耕、畜牧(刀耕火种、揭荒制、连作与轮休) 。 2、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各种的作用 (1) 农业与原始社会:食物增加加快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逐渐定居形成村落;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 农业与前工业社会:传统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兴起、国家的兴起,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 (3) 工业革命后的农业:农业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农业时期,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下降。 (4)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另外还有对其他产业的贡献以及就业贡献等。 生态环境作用: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控制和治理污染。 社会文化作用:农村社区文化;旅游、观光、休闲。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 1、农业的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包括农业环境中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非生物环境: 光、温、水、气、土等。 2、环境: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对生物学来说, 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对社会科学来说,环境指具体的人生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3、生态因子: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4、生活因子:作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子,如光、温、水、养分和空气(五大因子) 5、生活因子的综合作用、主导作用。 6、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养分、土壤。 7、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 8、生态系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加上它们生存的环境。 9、农业环境:以农业生物为主体,包括围绕着该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农业自然环境:土壤、水体、大气、能量、物 质等)和社会条件(农业社会环境)的总和。 10、农业自然环境:指能满足各种农业生物生长繁殖的各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水体、大气、能量和物质等。 11、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农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11、自然环境与农业地域的分异规律 中国最大的农业地域差异是东西部的地域差异,全国分三大自然区域:东部季风区,,为湿润农业区;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为干旱牧业区;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为高寒牧业区。 12、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各地区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匹配决定了农业区域的明显差异。如我 国农业的地域差异首先是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次是南北之间的差异、最后是中、高山地区上下 之间的垂直差异。形成差异的最突出因素是水分条件的差异。综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全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占国土面积45%;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 为高寒牧业区。 13、气候变化使中国农业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 基因起源中心有( A )个。 A 12 B 13 C 14 D 15 2.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B )。 A种子净度 B种子纯度 C发芽势 D发芽率 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 数,( A )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 4.农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园艺作物 5.农学是于( C )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A 17 B 18 C 19 D 20 6.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C )种。 A 12 B 14 C 16 D 18 7.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D )。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 D复种指数 8.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 A )。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 D蒸腾系数 9.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 B )。 A大豆 B玉米 C茄子 D马铃薯 1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B )。 A大豆 B油菜 C黄麻 D烟草 11.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 C )。 A花生 B水稻 C青稞 D烟草 12.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D )。 A油菜B大豆C棉花D玉米 13.小麦属于( A )。 A长日照作物 B短日照作物 C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 14.小麦需水临界期在( B )。 A拔节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 D成熟期 15.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 A )。

农业概论作业1-答案

《农业概论》作业1-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二、填空 1. 经济再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 2. 土地质量位臵数量 3. 农林牧渔 4. 产品部门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三次产业划分 5. 光温水养分空气 6. 光温水养分空气 7.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8. 生物工程技术的利用机械化智能化 9. 植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业资源渔业资源 10.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三、名词解释 1. 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2. 是指产品处于生产状态的时间,其中包括劳动作用于产品的时间 3. 产品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部门 4. 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 5. 在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6. 是指农业生物周围的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因素,它们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调节因素和制约因素。 7. 是指一个农场专门生产某种中间产品,专门完成产品生产这一个过程里某一项作业的专业化 8. 是指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一直到资本主义工业化之前这一阶段 9. 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10.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和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下,由人们发现的,可被人们利用的、有价值的物质。 四、简答题

1.农业即是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来获取其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土地是基本生产资料、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异、农业生产的多变性、农业生产的综合性 2.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1).食物供应2).原料供应3).市场需求4).劳动力转移5).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转移6).改善国际收支状况7).改善生活环境 3.(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全民族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2)增加森林、草地、农田作物的绿色覆盖,减少土地裸露;(3)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4)优化产业结构,改革生产技术;(5)消除农业自身污染。 4.全世界划分为十大农区类型,它们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北非西亚农业区、东南亚与南亚农业区、拉丁美洲农业区、西欧北欧南欧农业区、北美农业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农业区、东欧与西伯利亚农业区、中亚农业区、东亚农业区。 5.(1)系统性与整体性(2)地域性(3)持续性(4)动态性(5)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6)稀缺性与有价值性 五、分析题 1.农业在现代社会的经济作用可能相对下降,但其生态环境作用和社会文化作用则不断上升。 (1)农业的经济作用:农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归结为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四个方面。此外,农业在缓解以至消除就业问题方面的作用更不可忽视。 (2)农业的生态环境作用: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合理利用土地、植树造林、改造沙漠、建立野生动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而农业部门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力军,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正在发挥主要作用。在治理污染方面,农业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粪便和一些生产、生活废弃物在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可以用作有机肥料、饲料、饵料,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加以利用。此外,在减少温室效应,降低噪声、减少空气中的悬浮物,削弱都市的“热岛”效应,利用微生物无害化处理废液和废渣等方面农业都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3)农业的社会文化作用:无论是植树造林、改造沙漠,还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都不是单纯的生产和经济活动;它们同时也是改变人们意识的精神和文化活动。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也不仅是经济生产活动,不仅是简单的消费,它们同时也是精神文化活动。 农村社会具有十分明显的社区特征,人们重视伦理、亲情等传统价值观念,道德、风俗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 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3.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4.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5.* 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字体:宋体小四加粗) 1.课程代码: 2.课程中文名称:农业概论 3.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 4.课程总学时数:????? ? 51 5.课程学分数: 3 6.授课对象:本科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农业概论》是一门综合性、概括性很强的课程,大部分内容涉及时政、发展现状和趋势等方面。《农业概论》是农业科学和农业产业在经济、科技、政策与实践的结合,是农业科学的高度浓缩与发展,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入门科学。其作用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农业和我国农业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农业与农村、农民的关系,农业与国民经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农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今后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教育等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从宏观上分析农业问题、解决农业问题的能力,以较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内容共分五篇,共计十七章。第一篇,自然—社会大系统中的农业,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阐述了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与农村内部结构的基本关系;第二篇,世界农业,包括第五章至第七章,阐述了世界农业发展简史,世界农业的地区分布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概况;第三篇,中国农业概况,包括第八章至第十章,阐述了中国农业发展简史,中国农业的资源与规划、生产与经营等情况;第四篇,中国农业,包括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从不同角度具体对种植业、林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业工程分别进行了介绍;第五篇,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及农产品国际贸易,包括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阐述了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农业概论答案

《农业概论》课程考试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农业: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的泛称,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2.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指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3.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市场化:是指市场经济体系覆盖了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市场机制贯穿和渗透于社会生产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经济资源由计划配置为主体向市场配置为主体的根本转变,企业行为、政府职能等一系列经济关系与之相适应的过程。 5.现代农业: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二、填空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农业资源 2.农业资源的合理配合 3.10、38 4.土地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6.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规律、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7.农业生物化学、农业生物技术 三、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1分,共23分) 1.A 2.B 3.A 4.C 5.D 6.B 7.D 8.B 9.B 10.D 11.A 12.D 13.D 14.A 15.B 四、简答题:(提示:共4题,共55分) 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答:(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 a 周期性因素引起的:气候、市场; b突发性因素引起的:生物因素的突变、环境因素的突变、技术政策或措施的失误、社

农业概论考研

一、名词解释 1、农业: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地理:作为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农业生产布局与地域分布规律的科学。 3、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资源:泛指人类生活所需的全部物质和能量基础。 5、土壤资源:是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土壤的总称。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6、农业环境: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 为主体,包括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 7、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的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联系,以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构成与比例。

8、农业产业化: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9、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形式。 10、农业组织: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群体。 11、农业企业:是指以企业经营方式为主,为社会提供农业产品或相关农业服务的经济组织。 12、农业政策: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原则,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而制定的具有激励或约束经济活动功能的各种行动 准则。 13、农业法规:是调整与农业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4、农业市场化:是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所发挥的作用持续增大,农业经济活动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加大和加深的演变过程。 15、期货市场:是为期货交易提供的场所以及围绕期货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关系的总和。 16、“黄箱”政策:是指可能产生贸易扭曲、需减让承诺的国内支持政策。 17、农业科学体系:是由农业基础理论科学、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应用科学和农业社会科学构成的农业科学知识系统。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广义: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 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答: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 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 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7) 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名词解释 1.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 答: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答: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 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 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 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 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 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 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论述分析题 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答: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同一作物在相对一致的自然生态范围的不同地域的栽培历史的长短和种植规模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变化。 2.试述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 答: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包括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 名词解释 1、作物的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2、作物的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形成。 3、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4、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5、作物生育期:在作物声场实践中,把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 6、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7、作物的温光反应: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征。 8、顶端优势:作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 9、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10、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11、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 12、经济系数: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3、生物产量: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总量,一般不包括根。 14、经济产量:指所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 15、光合作用: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照射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类,并释放氧的复杂过程。 16、作物群体: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17、源:制造营养并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部位。 18、库:消耗利用或储藏营养的接受部位或器官。 19、光能利用率:把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20、作物品质:指作物生产中目标产品的质量,具体包括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整理完)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总体。 2.是指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自然环境产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利于人类的结果。 3.是指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农区、林区、牧区等)。 二、填空题 1.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工;自然。 2.自然力;人为;人为。 3.发展不协调。 4.镉;甲基汞。 三、简答题 1. 答:(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前);(3)环境问题的高潮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2.答:(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5)土地退化与沙漠化;(6)生物多样性丧失;(7)海洋污染;(8)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四、论述题 1. 论述目前我国存在的农业环境问题? 答案要点: 从农业上存在的污水灌溉;土壤退化;农药污染;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焚烧秸秆;社区、庭院污染;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乡镇企业污染;地膜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非农业占地等问题入手展开论述。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了废水和废物,这些物质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的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2.污染物质进入水体,经过一段时间(距离)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水体水质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称为水体自净。 3.表示水质的好坏和水体被污染的程度。 4.表示水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单位mg/l。

农业概论(新)答案

农业概论 第1套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中国农业起源于()。 A、10万年前B、1万年前 C、7000年前D、5000年前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2、农作制(系统)是一种()。 A、自然生态系统B、自我循环系统 C、人工开放系统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3、我国2020年的农业发展目标是达到()。 A、农业现代化 B、小康水平 C、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D、消灭城乡差别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B, C您的答案: 4、农作物的蒸腾系数是()。 A、玉米>灌木>乔木 B、乔木>玉米>灌木 C、灌木>玉米>乔木 D、灌木>乔木>玉米 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 5、太阳光不是()。 A、自然要素 B、无限要素

C、可再生要素 D、不可储要素 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 6、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耕地约为()。 A、0.5公顷 B、0.2公顷 C、0.1公顷 D、0.05公顷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7、农产品市场流通运作的一般原则不包括()。 A、供求原则 B、价格原则 C、竞争原则 D、计划经济原则 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D 8、猪的料肉(活重)比约为()。 A、10:1 B、7:1 C、 4:1 D、2:1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9、森林的功能是()。 A、减少水土流失 B、生产木材 C、增加降雨 D、增加径流 E、绿化荒漠 参考答案:A, B您的答案:B, D 10、根据有关《家庭联产承包制》法律,农民有()。A、土地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经营权) C、土地自由买卖 D、土地所有权的合法流转 E、以上都对 参考答案:B, D您的答案:B, D 11、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经济效益将出现()。 A、报酬递减 B、报酬递增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12、一般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约为()。 A、70%-80% B、50%-60% C、20%-30% D、5%-10%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13、随着经济与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的作用将是()。A、日趋减弱 B、越来越重要 C、科技作用被物质所代替 D、科技进步的贡献超过增加物质的贡献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B, D您的答案: 14、我国当前城镇化程度约为()。 A、10% B、25% C、40% D、60%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农业概论

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答:(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2)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3)农产品的特殊性;(4)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 2、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和作用。 答:(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2)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4)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5)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就业。(6)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3.农村产业结构有哪些特征? 答:(1)农村产业结构的脆弱性;(2)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础性;(3)农村产业结构的产业关联;(4)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规律;(5)农村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4、农业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对六方面得满分) 答:(1)国家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2)国家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更好地发挥在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产品,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3)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振兴农村经济;(4)国家坚持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5)国家保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6)全社会应当高度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发展;(7)各级人民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统一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做好发展农业和为发展农业服务的各项工作。 5.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新特点有哪些? ⑴社员支付较高的首期投资;⑵社员享有同投资额相当的交货权;⑶交货权权益可以转让和成员资格具有封闭性;(4)股本金具有稳定性;(5)大力发展加工业,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6)利润以现金形式返还给社员。 6、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加强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2)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其中包括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4)开发农业各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5)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6)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7)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8)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 7.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思路是什么? ①以高新技术带动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②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③综合开发农林生态技术,保障农林生态安全。④积极发展工厂化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8.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2)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3)由“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4)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5)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6)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 9.什么是农业基本情况调查,它的意义是什么? 农业基本情况的调查,是把农业作为一个整体,按照预定的要求和科学的方法,准确、系统、全面地取得农业的各种信息和资料,以反映农业的发展情况。农业基本情况的调查,为全面、深人了解农业,认识农业,反映农情和国情,提供了重要手段。搞好农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对于研究农业问题,为党和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指导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合理开展农业生

电大现代农业概论作业四次作业答案

电大现代农业概论作业四次作业答案

现代农业概论作业1------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一、名称解释 1. 农业 农业是指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在国民经济中农业还包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内。在《农业法》中还将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也包括在农业之中。 2.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心的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3.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包括作物布局复种或休耕单作、间作、混作、套作或移栽、轮作或连作等。 4.间作 同一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方式。 5.再侵染 初次侵染引起植物发病后在病部形成的繁殖体传播到其它健康植物上引起发病称为再侵染。 二、填空

1、循环再生多层次利用 2、资源新技术 3、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4、植物检疫植物抗病虫品种 5、有机质团粒 三、单项选择题1.C 2.A 3.C 4.D 5.A 6.B 7.A 8.B 9.D 10.C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新的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打破传统农业的结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2、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哪两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3、什么是模式化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学在研究作物生育进程中各器官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以及作物与环境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种栽培措施和调控技术的作用原理科学、定时定量

2018年自考《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人们对种植业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较早,逐渐形成了包括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和环境学四个方面的科学体系。× 2.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3. 生长在空旷地上的单株树木也称为林木。× 4. 对森林的科学的认识应当是把它看作是以乔木树种(建群种)为主体的完整、复杂的生态系统。√ 5. 养殖业的最重要作用是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植物化学能,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能量。√ 6. 特种经济动物就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特种用途的动物. × 7. 中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为大宗农产品和水产品。× 8. 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般经历由松散型到半紧密型、再到紧密型的逐步发展过程。√ 9. 农业科学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分别叫做农业科学进化和农业科学革命。√ 10. 科学是改造自然,技术是认识自然。× 二、填空 1. 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和适应性强,是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共同要求,而具体要求则因地、因时、因作物而异。 2. 世界种植作物的面积依次为小麦、水稻和玉米。

3. 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包括自然界保存的未经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人工林、原始林经采伐或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天然次森林以及人工营造的原始天然林。 4. 森林的种类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殊用途林等五大林种。 5. 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原则,可将饲料分为8大类,即添加剂、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粗饲料和青绿饲料。 6. 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有贝类、藻类、虾类、鱼类等。 7. 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的指导原则可以概括为民办、民营、民受益。 8. 农业合作经济是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9. 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业现代化,加速农业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加速实现技术跨越。 10. 狭义的农业科技革命:在农业科研、推广组织和制度相对稳定的状态下,通过农业科技的重大创新而实现农业科技质的变革 三、名词解释 1. 作物

农业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Ⅰ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地理:Ⅲ作为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农业生产布局与地域分布规律的科学。 3、农业区划:Ⅲ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资源:Ⅳ泛指人类生活所需的全部物质和能量基础。 5、土壤资源:Ⅳ是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土壤的总称。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6、农业环境:Ⅳ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为主体,包括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 7、农村产业结构:Ⅴ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的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联系,以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构成与比例。 农业产业化: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8、农业产业化经营:Ⅵ指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形式。 9、农业组织:Ⅶ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群体。 10、农业企业:Ⅶ是指以企业经营方式为主,为社会提供农业产品或相关农业服务的经济组织。 11、农业政策:Ⅷ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原则,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而制定的具有激励或约束经济活动功能的各种行动准则。 12、农业法规:Ⅷ是调整与农业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3、农业市场化:Ⅸ是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所发挥的作用持续增大,农业经济活动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加大和加深的演变过程。 14、期货市场:Ⅸ是为期货交易提供的场所以及围绕期货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关系的总和。 15、“黄箱”政策:Ⅸ是指可能产生贸易扭曲、需减让承诺的国内支持政策。

农业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农业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01-26 17:51:30 一、单选题 1. (5分)太阳光不是()。 ? A. 无限要素 ? B. 不可储要素 ? C. 可再生要素 ? D. 自然要素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中国农业资源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 A. 水体污染 ? B. 农村劳力缺乏 ? C. 旱涝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3. (5分)中国农业起源于()。 ? A. 10万年前 ? B. 5000年前 ? C. 7000年前 ? D. 1万年前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 A. 东南沿海区

? C. 西北区 ? D. 西南区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5. (5分)世界上粮食出口最多的是()。? A. 北美洲 ? B. 欧洲 ? C. 南美洲 ? D. 大洋洲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6.

耕地的性质是()。 ? A. 纯自然要素 ? B. 纯人工要素 ? C. 自然基础上的人工要素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7. (5分)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经济效益将出现()。? A. 报酬递增 ? B. 先增后减 ? C. 先减后增 ? D. 报酬递减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B

8. (5分)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耕地约为()。 ? A. 0.05公顷 ? B. 0.5公顷 ? C. 0.2公顷 ? D. 0.1公顷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9. (5分)一般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约为()。? A. 50%-60% ? B. 70%-80% ? C. 20%-30% ? D. 5%-10% 得分:0 知识点:农业概论(第2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