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答案1

毛概答案1

毛概复习资料(*^__^*)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会议是: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七大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3.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的会议是: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4.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实事求是

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核心是:

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

7.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8、下列著作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反对本本主义》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A、现代政党发展的新趋势

B、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C、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D、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B..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是因为: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B.它们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它们具有相同的社会理想

D.它们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下列各项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的有:

A、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B、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C、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三、判断题(1--8全部正确9 错)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3.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4.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5.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6.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7.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四、简答题(10分)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4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3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3分)

五、材料分析题(15分)

以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资料:

材料1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论新阶段》,《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58~659页。

材料2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第772~782页。

材料3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出版社,第11~15页。

材料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第11页。

材料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科学发现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第8页。

请回答:

①结合材料1、材料2、材料3、材料4和材料5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理论成果?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6分)

②结合材料2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3分)

③结合材料5简要分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6分)

参考答案:

①思想实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分)

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2分)

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3分)

②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分)

③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2分)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4分)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D.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41年5月,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而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的著作是:

A.《反对本本主义》B.《反对党八股》C.《整顿党的作风》D.《改造我们的学习》

3.进入21世纪,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与时俱进B.改革开发C.独立自主D.群众路线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D.实事求是

5.毛泽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在这三大作风中,最根本的是: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B.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C.自我批评D.独立自主

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唯物论B.马克思主义辩证法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7、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标志是:

A、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遵义会议和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C、长征胜利结束和三大红军会师

D、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8 、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国亡党。”这段话特别强调了: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D、求真务实的重要性

二、多项选择题

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正关系是: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D.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到与时俱进,就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

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

3、走自己的路,指的是:

A、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在生产方式上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D、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判断题(1-7全部正确8-12 自己找书哈)

1.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

2.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5.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理论创新和一切工作的创新,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6.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7.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10、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11、理论创新和一切工作的创新,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12、并非任何标新立异的观点都是理论创新。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分析如何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15分)

参考答案: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5分)

重要意义:第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3分)

联系实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分析问题条理清晰、言之有理。(7分)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须知政权是枪杆子中取得的

B.兵民是胜利之本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4.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5.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

6.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领导权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

D.革命对象不同

7.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在晋绥干部分议上的讲话》

D.《论人民民主专政》

8.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9.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10、毛泽东关于建党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

A、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从作风上建设党

11、中国革命的对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在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

A、北洋军阀

B、国民党新军阀

C、日本帝国主义

D、封建地主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A.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D.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

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的几个时期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三、判断题(1--7全部错误 8--12自己找书哈)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城市小资产阶级属于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之一。

4.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二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只有巩固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6.在近代中国社会里,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帝国主义在中国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7.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采取的国家政权形式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人民民主专政。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

8、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城市小资产阶级属于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之一。

10、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

12、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采取的国家政权形式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人民民主专政。

四、简答题(10分)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①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2)

②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2)

③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2)

④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2)

⑤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2)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2.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逐步实现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逐步实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

A.限制

B.征用

C.没收

D.赎买

7.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内部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两面性,其表现为:

A、革命性和妥协性

B、主动性和被动性

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

D、进步性和顽固性

9、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

A、合作社经济

B、国营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素

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主要有:

A.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 B.公私合营经济 C.个体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3、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D、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

三、判断题(1、2、3错误 4、5正确 6 自己找书哈)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不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4.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5.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6、赎买就是国家无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材料1: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以工人农民及小资产阶级革命的党派或分子为主力军,向一切帝国主义者加以攻击;同时亦可联合半民族运动的党派,向一派帝国主义者作战。

——摘自192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

材料2:完成中国的民族解放及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之任务,现在已经完全放到工农运动身上,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才能履行这一任务;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与国际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以及一切资产阶级直接斗争,——“民族”资产阶级亦在其中——如此,方能履行这一任务。

——摘自1927年8月21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

材料3: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与上层的),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

——摘自1935年12月25日《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材料4: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1936年9月1日《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材料5:西安事变发生后,本党本此方针,调解双方冲突,使内战得以避免,和平获得最后的胜利。本党对于联合全民族一致抗日的忠诚,至此才为全国各界所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无疑的是全中国民族的胜利,也是本党新政策的胜利。

——摘自1937年4月15日《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

请回答:①比较材料1、2、3、4、5,指出党的策略有何变化?(5)

②根据材料3、4、5,说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客观依据。(5)

③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为什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问题?(5)

参考答案:

①由单纯的下层统一战线到实行上、下层结合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5)

②日本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也有参加抗日的可能。(5)

③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路线。(3)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法宝。(2)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二大上 C.党的十三大上 D.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发展生产,不断增加社会财富

B.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改革

B.开放

C.发展

D.稳定

5.既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又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的是:

A.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

B.改革和开放

C.经济力和军事力

D.动员力和号召力

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在改革中,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只能根据:

A、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来确定

B、前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确定

C、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目标来确定

8、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

A、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三、判断题(前1--5全部错误后1-5自己找答案哈)

1.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生产关系的重要性。

3.195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并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4.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维护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主体地位,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

5.党的十五大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这个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

2、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生产关系的重要性。

3、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共同富裕。

4、科教兴国就是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

5、“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经济发展了,其他问题都可以解决。

四、论述题(15分)

1.请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5)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4)

联系实际,论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酌情给1—6分。

第六章

一、选择题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长期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

A.100年

B.150年

C.200年

D.300年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喝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C.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

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6.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7.第一次全面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

A.十一届六中全会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D. 十五大

8.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在:

A.十四大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五大

9、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是在党的:

A、十四大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五大

10、根据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战略构想,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并且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的是在:

A、十四大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五大

二、判断题(1-5全部错误6-8自己找答案)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3.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党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所作出的科学概括,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4.四项基本原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5.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是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

6、根据“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到建国100周年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

7、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是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

8、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所以两者在社会性质上没有区别。

三、多项选择题

1.党的十六大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是:

A.低水平的小康

B.不全面的小康

C.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全面的小康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

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

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四、简答题(10分)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0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分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2分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2分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2分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2分

第七章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是:

A.非对抗性

B.仍然是对抗性的

C.有时是非对抗性的,有时是对抗性的,但以非对抗性为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

2.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改革

D.开放

3.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一场阶级革命

4.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三大

D.南方谈话

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6.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基础是: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7.“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A.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8.“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它与“第一次革命”相同的地方是:

A.革命的性质

B.革命的条件

C.革命的内容和对象 D .革命的形式和手段

9、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的一个世界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

C、世界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0、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进程是在党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二、判断题(1-5全部正确6-9自己找答案)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但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3.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

5.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它也会使国家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以及环境与生态安全等受到挑战和威胁。

6、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7、改革是动力,发展是手段,稳定是目的。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9、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是在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三、多项选择题

1.实行改革开放是:

A.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决策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表现

2.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

A.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D.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3、到了20世纪中后期,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趋势更为明显,其主要表现为:

A、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不断深化和加强

B、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资本在国际领域流动速度不断加快

D、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四、简答题(10分)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4分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分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2分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2分

第八章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我国现阶段所有制机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在所有制中占主体地位

B.在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的是指:

A.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5.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是:

A.个体劳动者个人所得

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入

D.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

6.下列各项属于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的是

A.改革

B.开放

C.扶贫

D.就业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A.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的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

A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9、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为了弥补所有制过分单一、忽视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的不足,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陈云

D、周恩来

10、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就要努力寻找能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应该是:

A、承包制

B、租赁制

C、股份制

D、私有化

二、判断题(全部错误)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

2.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只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不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5.共同富裕就是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

6.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三、多项选择题

1.“三农”问题是指:

A.农业

B.农村

C.农民

D.农民工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D.非公有制经济

3、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

C、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与归宿。

D、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到支配作用。

四、材料题(题目来源:2005年考研政治试题)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具体数字。

2000年2020年农业在国民经济

中的比重15.9% 11.5%

农业劳动力占总

就业的比重50% 29%

城填化比例

36.2% 50%

城填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6280元18000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2253元8000元

请结合材料说明:(1)为什么说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的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答案要点」

(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4分因此,“三农”总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4分

(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1分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2分

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2分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2分注:回答第(2)个问题,考生若列举出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其他合理措施,也可酌情给分。

第九章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是:

A.执政党B.反对党C.在野党D.参政党

2.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B.高度自治,繁荣稳定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3.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

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核心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

A.坚持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依法治国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坚持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依法治国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9、在我国,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的根本途径是:

A、实行普选制

B、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C、社会的进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D、精英治国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2.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说:

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

B.在不同国家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其本质是不一样的

C.社会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必然具有民族特色

D.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

3、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说:

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

B、在不同国家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其本质是不一样的

C、社会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必然具有民族特色

D、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

三、判断题(全部错误)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国体。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3.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4.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5.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人权,人权高于主权。

6.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还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7.民族区域自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四、论述题(15分)

1.联系实际,谈谈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3分)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分)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4分)

联系实际,酌情给分(6分)

第十章

一、选择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B.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D.弘扬科学精神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

A.民主法制建设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树立共产主义理想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C.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D.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4.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

A.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B.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D.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当前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有:

A.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D.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及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关于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有:

A.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

B.文化指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C.文化无优劣之分

D.在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在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四者之中,核心是:

A、有道德

B、有文化

C、有理想

D、有纪律

8、经济工作与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

A、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

C、思想政治工作

D、群众路线

三、判断题(1-7全部错误后面自己找答案)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要求;有文化则是对思想道德素质公民的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3.把握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现阶段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是军事实力的竞争。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改革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

6.文明是各种文化的总和。

7.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发展教育和科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3、把握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四、简答题(10分)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4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2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4分)

五、论述题(15分)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和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必须确立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2分)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传统道德,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2分)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辱的新风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广泛的宣传教育,更需各方面共同努力,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评价、奖惩和监督机制,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3分)

联系实际分析。(6分)

第十一章

一、选择题

1.1824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以“新和谐”命名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是:A.傅立叶B.欧文C.魏特林D.圣西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民主政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社会和谐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D.走共同富裕道路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民主法治

5.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

A.发展B.党的领导C.制度D.发展社会事业

6.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D.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建设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8、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A、教育

B、民生

C、创业

D、改革

9、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

A、最低生活保障

B、教育公平

C、考试制度

D、社会保障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正直诚恳、政治坚定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中发表讲话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在于:

A.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D.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生态平衡

三、判断题(1-7全部错误后面自己找答案)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虽然存在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但是可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但不是一种治国结果。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这四者是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的。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发展生产力。

6.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而不是一种状态。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这四者是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的。

4、稳定的社会就和谐社会。

5、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四、简答题(10分)

1.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

①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2分)

②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2分)

③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2分)

④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2分)

⑤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2分)

2.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4)必须坚持民主法制(5)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五、材料题(15分)

材料1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民日报》2005年02月20日第一版

材料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2007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3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自教材请结合材料回答:

①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