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视图高考专题

三视图高考专题

三视图高考专题
三视图高考专题

三视图高考专题

1.【2017课标1,理7】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A.10 B.12 C.14 D.16

【答案】B

2.【2017课标II,理4】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90π B.63π C.42π D.36π

【答案】B

3.【2017北京,理7】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最长棱的长度为

(A )(B )(C )(D )2

【答案】B

【解析】几何体是四棱锥P ABCD ,如图.

最长的棱长为补成的正方体的体对角线,即该四棱锥的最长棱的长度l ==,故选B.

4.【2017山东,理13】由一个长方体和两个14圆柱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答案】22π

+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1,1,圆柱的高为1,底面圆半径为1,所以

2π1π21121242

V ?=??+??=+. 5.【2017课标1,理16】如图,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 ,半径为5 cm ,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中心为O .D 、E 、F 为圆O 上的点,△DBC ,△ECA ,△FAB 分别是以BC ,CA ,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BC ,CA ,AB 为折痕折起△DBC ,△ECA ,△FAB ,使得D 、E 、F 重合,得到三棱锥.当△ABC 的边长变化时,所得三棱锥体积(单位:cm 3

)的最大值为_______.

【答案】

【解析】如下图,连接DO 交BC 于点G ,设D ,E ,F 重合于S 点,正三角形的边长为x (x >0),则132OG x =?

x =.

∴ 5FG SG x ==,

SO h ====,

∴三棱锥的体积2113

3ABC V S h x =?==

设()4553n x x x =-,x >0,则()34203

n x x x '=-,

令()0n x '=,即4

340

x =,得x =()n x 在x =.

∴max 48V ==

6、【2016高考新课标1卷】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3

π,则它的表面积是( ) (A )17π (B )18π (C )20π (D )28π

【答案】A

【解析】该几何体直观图如图所示:

是一个球被切掉左上角的18,设球的半径为R ,则37428V R 833

ππ=?=,解得R 2=,所以它的表面积是78的球面面积和三个扇形面积之和

2271=42+32=1784

S πππ????故选A . 7.【2016高考新课标2理数】下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20π (B )24π (C )28π (D )32π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圆柱的侧面积为12π2416πS =??=,圆锥的侧面积为2π248πS =??=,圆柱的底面面积为23π24πS =?=,故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2328πS S S S =++=,故选C.

8.【2016年高考北京理数】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A.16

B.13

C.12

D.1 【答案】A 【解析】分析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一三棱锥P ABC -,其体积111111326V =

????=,故选A.

9.【2016高考新课标3理数】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现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A)18+(B)54+(C)90 (D)81

【答案】B

【解析】由三视图该几何体是以侧视图为底面的斜四棱柱,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

S=??+??+??=+,故选B.

2362332354

10.【2016高考山东理数】一个由半球和四棱锥组成的几何体,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2

33

+π(B)

1

33

+π(C)

1

36

+π(D)1

6

【答案】C

易错起源1、三视图与直观图

例1、(1)(2016·课标全国甲)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20πB.24πC.28πD.32π

(2)将长方体截去一个四棱锥,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 )

答案(1)C (2)D

【变式探究】(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

(2)一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下列给出的四个俯视图中正确的是( )

答案(1)D (2)B

解析(1)由俯视图,易知答案为D.

(2)由直观图可知,该几何体由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截角三棱柱组合.从上往下看,外层轮廓线是一个矩形,矩形内部有一条线段连接的两个三角形.

【名师点睛】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从空间几何体的正面、左面、上面用平行投影的方法得到的三个平面投影图,因此在分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问题时,先根据俯视图确定几何体的底面,然后根据正视图或侧视图确定几何体的侧棱与侧面的特征,调整实线和虚线所对应的棱、面的位置,再确定几何体的形状,即可得到结果.【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1.一个物体的三视图的排列规则

俯视图放在正(主)视图的下面,长度与正(主)视图的长度一样,侧(左)视图放在正(主)视图的右面,高度与正(主)视图的高度一样,宽度与俯视图的宽度一样.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步骤

一般先从俯视图确定底面再利用正视图与侧视图确定几何体.

易错起源2、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例2、(1)(2016·北京)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

A.16

B.13

C.12

D .1 (2)如图,在棱长为6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

E ,

F 分别在C 1D 1与C 1B 1上,且C 1E =4,C 1F =3,连接EF ,FB ,DE ,BD ,则几何体EFC 1-DBC 的体积为( )

A .66

B .68

C .70

D .72

答案 (1)A (2)A

解析 (1)由三视图知,三棱锥如图所示:

由侧视图得高h =1,

又底面积S =12×1×1=12

. 所以体积V =13Sh =16

. (2)如图,连接DF ,DC 1,

那么几何体EFC 1-DBC 被分割成三棱锥D -EFC 1及四棱锥D -CBFC 1,那么几何体EFC 1-DBC 的体积为V =13×12

×3×4×6+13×12

×(3+6)×6×6=12+54=66. 故所求几何体EFC 1-DBC 的体积为66.

【变式探究】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 452

【名师点睛】

(1)求多面体的表面积的基本方法就是逐个计算各个面的面积,然后求和.

(2)求体积时可以把空间几何体进行分解,把复杂的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分解为一些简单几何体体积的和或差.求解时注意不要多算也不要少算.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是高考中常见的一个考点,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熟练掌握各类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把不规则几何体分割成几个规则几何体的技巧,把一个空间几何体纳入一个更大的几何体中的补形技巧.

易错起源3、多面体与球

例3、(1)已知三棱锥S -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SA ⊥平面ABC ,SA =23,AB =1,AC =2,∠BAC =60°,则球O 的表面积为( )

A .4π

B .12π

C .16π

D .64π

(2)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cm ,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

A.

500π3cm 3 B.866π3cm 3 C.1372π3cm 3 D.2048π3

cm 3 答案 (1)C (2)A

解析 (1)在△ABC 中,

BC 2=AB 2+AC 2-2AB ·AC cos60°=3,

∴AC 2=AB 2+BC 2,

即AB ⊥BC ,

又SA ⊥平面ABC ,

∴三棱锥S -ABC 可补成分别以AB =1,BC =3,SA =23为长、宽、高的长方体,

∴球O 的直径=12+3

2+32=4, 故球O 的表面积为4π×22=16π.

(2)过球心与正方体中点的截面如图,

设球心为点O ,球半径为R cm ,正方体上底面中心为点A ,上底面一边的中点为点B ,

在Rt△OAB 中,OA =(R -2)cm ,

AB =4cm ,

OB =R cm ,

由R 2=(R -2)2+42

,得R =5,

∴V 球=43πR 3=5003

π(cm 3).故选A. 【变式探究】在三棱锥A -BCD 中,侧棱AB ,AC ,AD 两两垂直,△ABC ,△ACD ,△ABD 的面积分别为22,32,62

,则三棱锥A -BCD 的外接球体积为________. 答案 6π 解析 如图,以AB ,AC ,

AD 为棱把该三棱锥扩充成长方体,则该长方体的外接球恰为三棱锥的外接球,

∴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据题意??? AB ·AC =

2,AC ·AD =

3,AB ·AD =6,解得??? AB =2,AC =1,AD =3, ∴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AB 2+AC 2+AD 2=6, ∴三棱锥外接球的半径为62

. ∴三棱锥外接球的体积为V =43π·(62

)3=6π. 【名师点睛】

三棱锥P -ABC 可通过补形为长方体求解外接球问题的两种情形:

(1)点P可作为长方体上底面的一个顶点,点A、B、C可作为下底面的三个顶点;

(2)P-ABC为正四面体,则正四面体的棱都可作为一个正方体的面对角线.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球与旋转体的组合,通常作它们的轴截面解题,球与多面体的组合,通过多面体的一条侧棱和球心(或“切点”“接点”)作出截面图.

《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反思

《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并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就此针对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首先是直接引入课题。因为这部分内容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再以我们熟悉的生活空间为话题,引入三维空间,并且指出我们看一个物体有六个方位:前后、左右、上下。为了更全面的研究周围的物体,我们通常从三个方位入手:前面、左面、上面,研究其投影,从而获得周围物体的结构特征。这就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这就很自然地介绍了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作用。 接着以复习的方式引出三视图的概念,这样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节省了课堂时间。 在教学中设计的实验: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想像、体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并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图形,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判别观察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间不断地进行切换想像,从而完成思维过程的第一次抽象,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培养训练。 通过数学活动教学,学生接触的情境已经逐步“数学化”(从观察实物到摆放规则的几何体再到相应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思维的空间形式及位置关系,并用合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再次培养训练的过程,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过程。 课件的演示将难以用语言解释说明的抽象思维过程动态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感知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得到训练培养,并突破教学难点。 从观察可触摸的实物,到摆放可从不同方向亲身体验的几何体再到现在只能完全靠发挥想像的图片,学生接触的情境逐步抽象化、数学化,使学生在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发展空间观念。心理学认为概念一旦获得若不及时巩固就会遗忘,识图画图和真假视图题

通用技术正投影与三视图教学设计案例

通用技术正投影与三视图教学设计案例―― 1 “正投影与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 原理,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规律等其中三视图的绘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理论性较强。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能绘制简单三视图”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一种 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 从学生身边的投影现象入手(学生熟悉有较强的感触),引出正投影知识---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接着由作不同形状物体的正投影(目的:一引出三视图,二复习巩固正投影的做法),引出三视图的建立、名称、平面关系、三视图与物体的关系、三视图之间的规律及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准备教具:积木、自制三面成影体系、平行光源、三角板直尺、铅 笔及课件等。 1、复习导入

(1)影子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现象,举例:把书本放在大屏幕前有影子, 老师站在窗前会有影子……根据你学过的光学知识回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大屏幕演示投影要素为正投影的引出做铺垫. ). 学生思考回答 (2)比较影子与物体的大小的关系.有没有影子能真实的反映物体的大小与形状?光线怎么照射—引出正投影? 学生思考回答 2、正投影 学生练习 1、作出以下图形的正投影并比较一下 比较这两个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投影有什么特点? 学生得出结论:物体不同但在某些情况得到的投影会相同。要真正的反映物 体的形状和大小但做一面的投影不行,必须做多面投影――引出三视图3三视图 (1)建立三面成影体系。(通过自制的简易教具,使学生比较自然的进入到空间 中,一切都变得简单、直观)

初中教育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 三视图教学反思

《三视图》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就此针对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作以下反思: 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实行有效的教学,我实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首先是以趣味图片和古诗引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出我们看一个物体不能只看单方面,而应从有六个方位:前后、左右、上下,因为这部分内容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再以我们熟悉的生活空间为话题,展示生活中接触的三视图。为了更全面的研究周围的物体,我们通常从三个方位入手:前面、左面、上面,研究其投影,从而获得周围物体的结构特征。这就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这就很自然地介绍了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作用。 接着以复习的方式引出三视图的概念,这样一方面协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节省了课堂时间。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想像、体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水平并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

同的图形,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判别观察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间持续地实行切换想像,从而完成思维过程的第一次抽象,学生的空间想像水平得到培养训练。 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到摆放规则的几何体再到相对应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思维的空间形式及位置关系,并用合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空间想像水平、语言表达水平得到再次培养训练的过程,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过程。 课件的演示将难以用语言解释说明的抽象思维过程动态直观地体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感知水平、空间想像水平得到训练培养,并突破教学难点。 画图示范(课件不能取代其作用)以开拓空间,刺激学生形象思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也有助于教师的阐述、讲解。 训练学生学会识别并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学生实行互搭、互批、介绍画图经验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体验收获。学生经过“想像、画图、互评、互改、交流、总结”等过程(师生对正误做法给予点评)归纳出三视图的观察方法、画法和注意事项,从而协助学生突破难点。 小结不但仅梗概式知识、方法的归纳,对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意识,情感态度等良好表现也给予引导和肯定的评价,以协助学生养成习惯、理解自我、完善认知结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最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几点说明:

鲁班锁三视图绘制及其制作教学案例

鲁班锁三视图绘制及其制作教学案例 临汾一中刘国梁 这是安排在《技术与设计1》第六、七、八章的一个综合训练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技术图样和三视图的绘制、尺寸的标注及实物尺寸的画法、方尺、直尺、手锯等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模型的制作、产品说明书的编写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加以巩固,是对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的简单测评。 一、教学目标: ⒈巩固正投影和三视图的基本知识; ⒉通过鲁班锁三视图的绘制,培养学生图样技术素养; ⒊通过规范制图实线,理解并落实制图技术要求; ⒋培养学生简单的木工工艺、技术; ⒌进一步熟练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⒈通过积极参加课堂中鲁班锁的绘制与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富于想象、敢于实践、互相合作的学习品质。 ⒉通过制作鲁班锁,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的才智,提高民族自信,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三视图绘制,实物尺寸画法。 难点:鲁班锁制作工艺。 四、教具和分组工具材料 ⒈教具:鲁班锁模型及示范工具,投影及视频播放设备 ⒉分组工具及材料:A4绘图纸、200×40×40木质材料若干、方尺、直尺、铅笔、木锯或钢锯、凿子、锤子、木锉、砂纸等 五、课型:综合实践课 六、课时数:3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技术与设计1第六、七、八章内容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基本知识包括画正等轴测图、三视图、形体尺寸标注、工具及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操作要领,所以要求学生把这部分内容学好,掌握是基本要领,为此结合学生上课的学习情况和实验室操作情况,设计了本教学内容。 本教学内容力求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复习巩固画图、尺寸标注的基本知识;第二,学生依据实物画出三视图或实物图,由图制作实物;第三,熟悉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中经常发现学生画的三视图不能按照规范“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来画,而且还有把三个视图位置放错的作法,虚线与实线分不清,位置画不对,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先画图,再互相检查,最后与老师所给出的标准答案进行核对,使同学们掌握画图的基本要求。数字标注和箭头的画法,线性尺寸数字一般写在尺寸左侧且字头朝左,而有相当部分同学把数字写成字头朝上,箭头象在数学里画箭头画成空心。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和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 作品的制作在前边内容涉及过,但非常明显的问题是:学生制作的作品往往是没有形成整体的方案,而是做一步,想一步,一根原料分三、四次的处理;在画线时,直尺、方尺不知道该怎么使用;拿起锯子不会开锯。针对这些问题在这次实践课上采取以下方法:⒈教师讲解,现场示范,比如开锯的方法,关键是在把锯放的尽量平一些;方尺的一个关键作用是把线画的和边垂直,另一个作用是将一块方料这一个面的线引到下一个面。这种方法后边的同学看不清楚。所以采取方法⒉,课前专门录制了从选料、画线、锯工、剔凿到打磨的教学录像,逐段播放,让全体同学都能看清楚。方法⒊是现场辅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进行示范。通过这些措施从课堂学生作品完成情况看,学生的作品,标准、工艺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本次课堂教学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模型制作过程,从选料、画线、制作到打磨是一个系统的训练。通过这次课堂活动,学生有很大收获。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感到制作的难度高,一步做不好就可能前功尽弃。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做任何一件事要用心去做。 由于受客观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同学们在模型的制作中,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不能给学生太多的空间,比如对模型进行细磨、染色,增加课堂效果,提升作品的欣赏度。是在今后教学中应当改进的。

三视图教学反思

三视图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并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就此针对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以新颖贴切的“对诗”开题及观赏图、文、声并茂的视频短篇,迅速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进入学习状态;从名诗中提炼出的数学知识与哲理渗透了主题并自然地切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对视角与视图进行探索和体验。此外,以诗入题还可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让他们体会到全面看待事物(数学的育人价值)和数学的美,也将本节知识上升为高力度、高审美的知识内容。 视频短篇《题西林壁》长约三分钟,画面为从不同角度观赏庐山的不同风景和配乐朗诵古诗及相关知识、哲理的简要介绍。为新知做铺垫。 在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有了丰富的体验认识之后给出三种视图的概念已是水到渠成。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起源于现实。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为了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设计了本实验: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想像、体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并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图形,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判别观察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间不断地进行切换想像,从而完成思维过程的第一次抽象,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培养训练。

机械制图---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复习旧课 投影法:用投影原理在平面上表达物体形状的方法。 中心投影法:投射线互不平行且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法。平行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 正投影法: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平行投影法。教师带动学生复习学生思考回忆 引入新课: 以下视图为例说明不同的形体得到同一形状的视图怎样解决?从而导出三面投影体系的概念。采用多媒体出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个投影面上得到的一个视图不能完整的反映物体的形状。 讲授新课 一、三视图的形成(重点) 1、三面投影体系 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将空间分成八个分角。我们国家国标规定采用第一分角绘制视图。 第一视角采用木模型分析: 第一视角 三投影面 三个投影面: 正立投影面:正对观察者的投影 面(简称正面)代号为V 水平投影面: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简称水平面)代号H 侧立投影面:右边侧立的投影面(简称侧面)代号W 投影轴: OX轴:正立投影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简称X轴; OY轴:水平投影面与侧立投影面的交线。简称Y轴;对于学生实地利用教室地面、黑板、学生的右手墙讲解第一视角中的三投影面确定V、H、W 面以及三投影面之间的关系;相互垂直形成的三投影轴OX、OY、OZ和原点。【游戏设计意图】一、游戏的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好胜心,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二、利用游戏来演示三投影体系既新

OZ 轴:正立投影面与侧立投影面的交线。简称Z 轴。 原点O :X 、Y 、Z 三轴的交点。 用O 表示 游戏:任务一:巧手你来做 教师发布任务:每队由队长指派三名同学,分别给他们每个人一个纸板做投影面,上面有V 、H 、W 三个字母,并同时起立。当教师发布开始对接的的命令时,三名同学迅速将三个纸板按照三投影面体系进行对接,游戏过程中讲究快、狠、准。哪个组完成的既快,又准就得分。 三视图的形成 我们把我物体放在观察者与投影面体系之间,把观察者的视线看成投射线,且互相平行的垂直于各投影面进行观察既可在三个投影面上得到三视图: 视图:根据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按正投影法画出的物体图形。 主视图:由物体的前方向后投射得到的视图。 俯视图:由物体的上方向下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左视图:由物体的左方向右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投射线与投影面的关系 三视图形成 三视图的展开: 正面不动,水平面绕OX 轴向下旋转90°,侧面绕OZ 轴旋转90°使它们和正面展成一个平面 这样展在一个平面的图形称为三视图 我们通常采用无轴画法,即取掉投影面边框和投影轴。 二、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本章难点) 颖,能充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提问:通过刚才的 热身游戏,同学们会建立三投影面体系了吗? 教师操作: 利用多媒体演示三视图的形成 (在以上的操作后) 教师操作: 利用木模型将三投 影面放入一个平面确定三投影轴的形成,注意:Y 轴的分开,提示学生思考,形成三视图即:主视图、俯视图、左 视图 【游戏意图】 一、将枯燥的三视图知识,通过玩具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迅速掌握三视图的绘制做中学学中做 的精髓得到充分体现。 二、故意设计错误:有组员绘制三视图 Y W Y H X Z

三视图教案

29.2 三视图(一) 一、教学目标 1、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 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 系、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 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个水平投影能完全反映这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吗? 如不能,那么还需哪些投影面? 物体的正投影从一个方向反映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为了全面地反映一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常常再 选择正面和侧面两个投影面,画出物体的正投影。 如图 (1),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 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叫做正 面,正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边的叫 做侧面.一个物体(例如一个长方体)在三 个投影面内同时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 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 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 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 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如图(2),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 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由主视 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三视图中的各视图,分别从不同方 面表示物体,三者合起来就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三视 图中,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长,主视图与左视图表示 同一物体的高.左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宽,因此三个视

图的大小是互相联系的.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且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物体的三视图实际上是物体在三个不同方向的正投影.正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主视图,水平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俯视图,侧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左视图 (二)应用新知 例1画出下图2所示的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分析:画这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观察它们.具体画法为: 1.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 2.在主视图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 3.在主视图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 解: 例2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 分析:支架的形状,由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构 成的组合体.画三视四时要注意这两个长方体的 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解:如图29.2-7是支架的三视图 3右图是一根钢管的直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 分析.钢管有内外壁,从一定角度看它时,看不见 内壁.为全面地反映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图时规定; 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那分遮挡 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 图29.2-9 解.图如图29.2-7是钢管的三视图,其中的虚线表示钢管的内壁.

技术与设计《三视图》教学反思

技术与设计《三视图》教学反思 技术与设计《三视图》教学反思 何启权 《三视图》在《技术与设计1》的教学内容中,是比较抽象并且难以理解的,然而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又是表达与交流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的一种常用的工程技术语言。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 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一.设计的初衷: 1.课题: 《技术与设计1》——三视图 2.《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对三视图内容的教学标准:能识读三视图,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3.教学设计构思: 借鉴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三视图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自建三投影面体系,利用实验台上的物体模型,观察体

验、研究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采用由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画法入手,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采用自学辅导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案例解说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学情分析: 有关物体投影的知识,学生没有接触过,只有数学学科在高中二年级课程(立体几何)涉及到。因而本节有关工业制图的知识,例如,物体投影的绘画方法,三视图的原理及画法,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而言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5.教材分析: 本小节在“设计的表达与交流”章节中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是最常见的技术语言。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识读三视图,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本节教学内容实践性强,而且要求用图样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三视图等工业制图知识内容,非常抽象;学生缺乏相关的投影知识,因此理解会有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由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画法入手,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讲解三视图的作用和形成原理,使学生认识这种工程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技术语言,并通过“技术学习”提高识图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反思: 1.课题引入方面:

画三视图 注意三点

图 4 画三视图 注意三点 房延华 一、在确定几何体的三视图中,谨防三视图的形状大小不一致 例1 “父亲节”这天,小明送给父亲一个礼盒 (如图1),则该礼盒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分析:从正面看,是两个矩形,右边的较小.从而排除C 、D .而A 中图形更接 近实物图. 解:A . 二、注意观察几何体,谨防丢失客观存在的轮廓线 例2 如图2所示是一个正方体被截去一个直三棱柱得到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 A B C D 分析:在画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时,易丢失部分轮廓线,而仅画出其外轮廓线长方形. 解:从图形的左边看,看到一个正方形的面,在面上有一条实线,故选A . 例3 如图3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小正方体形成的,它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分析:从正面看去,该几何体主视图的外轮廓线是一个正方形,由于截取了一个小立方体,故正方形的右上角有一个小正方形. 解:D . 三、准确确定轮廓线的虚实,谨防实线与虚线混淆 例4 如图4所示的几何体(水桶)的俯视图是( ) A B C D 分析:由于水桶的上口是不封顶的,所以桶底的圆是能看到的,所以俯视图的大圆是实线,小圆也是实线,桶的把手是条线段. 解:D . 例5 如图5所示零件的左视图是( ) 图1 图2 图3 图5 正面

A B C D 分析:本题中实物体中间钻了一个前后通透的小圆柱,而该小圆柱的左视图为长方形,客 观存在,但看不到,故用虚线. 在画视图时, .................... ......首先观察物体,画出视图的外轮廓线,然后将 视图补充完整,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解:D.

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反思

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并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就此针对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首先是直接引入课题。因为这部分内容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再以我们熟悉的生活空间为话题,引入三维空间,并且指出我们看一个物体有六个方位:前后、左右、上下。为了更全面的研究周围的物体,我们通常从三个方位入手:前面、左面、上面,研究其投影,从而获得周围物体的结构特征。这就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这就很自然地介绍了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作用。 接着以复习的方式引出三视图的概念,这样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

初中所学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节省了课堂时间。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起源于现实。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为了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设计了本实验: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想像、体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并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图形,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判别观察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间不断地进行切换想像,从而完成思维过程的第一次抽象,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培养训练。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此时学生接触的情境已经逐步“数学化”(从观察实物到摆放规则的几何体再到相应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思维的空间形式及位置关系,并用合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再次培养训练的过程,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过程。 课件的演示将难以用语言解释说明的抽象思维过程动态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感知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得到训练培养,并突破教学难点。 从观察可触摸的实物,到摆放可从不同方向亲身体验的几何体再到现在只能完全靠发挥想像的图片,学生接触的情境逐步抽象化、数学化,使学生在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发展空间观念。心理

《三视图》教学反思:案例反思与学法探究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陈醉 背景:2007年,我省将全面开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2006年,我有幸作为黑龙江省开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学校中的一名通用技术教师,先一步进行实践性的尝试。2006年12月8日,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高中教研室主任王立力主任,省教研员王幼龙老师,哈市教研员武英老师来到哈市三所实验学校,了解开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并就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实验教师展开研讨。 《三视图》在《技术与设计1》的教学内容中,是比较抽象并且难以理解的,然而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又是表达与交流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的一种常用的工程技术语言。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 课后,由省教研员王幼龙老师主持,针对三视图的教学等方面,与会教师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各实验学校的同行踊跃发言,集思广益。王主任将大家提出的几种三视图的识读教学方法,形象地总结为:1. 印章法,2. 遮挡法,3. 物体框架平行光投影法。 听了专家们的点评,我深受启发,并针对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一.设计的初衷: 1.课题: 《技术与设计1》——三视图(地质版第三章第三节设计的表达与交流) 2.《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对三视图内容的教学标准: 能识读三视图,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3.教学设计构思: 借鉴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三视图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自建三投影面体系,利用实验台上的物体模型,观察体验、研究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采用由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画法入手,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采用自学辅导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案例解说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学情分析: 有关物体投影的知识,学生没有接触过,只有数学学科在高中二年级课程(立体几何)涉及到。因而本节有关工业制图的知识,例如,物体投影的绘画方法,三视图的原理及画法,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而言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5.教材分析: 本小节在“设计的表达与交流”章节中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是最常见的技术语言。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识读三视图,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本节教学内容实践性强,而且要求用图样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三视图等工业制图知识内容,非常抽象;学生缺乏相关的投影知识,因此理解会有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由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画法入手,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讲解三视图的作用和形成原理,使学生认识这种工程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技术语言,并通过“技术学习”提高识图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反思: 1.课题引入方面: 采用问题情景设置的方法:学生喜爱打篮球,而用直尺测算出篮球的表面积是学生平时不会想到或实践过的问题。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解决问题的兴趣。问题提出来后,学生

《三视图》教案

《三视图》教案 杜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等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上述三视图表示的立体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教具准备: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仪《题西林壁》诗,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物体(横看、侧看、近看、身处其中看)这类似于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三视图。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中: 某此军事活动中展示出我国不少先进的武器,聪明的同学校你发现他们是从哪些角度看的吗? 问题1 你知道他与正投影的关系吗? 活动1探究长方体的三视图 (1)按你观察到方向,想象一束平行光线正对着物体投射过去,那么会留下什么样子的影子(正投影) (2)请在三视图标出对应长方体的长宽高(方式:学生参与思考,提问个别学生。) 由学生归纳推理三视图的三个视图在量上的关系 (3) 思考: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不是唯一的,为什么? 例子:正方体的背面ABCD平行于投影面,把正方体旋转一定的角度,ABCD 与投影面不平行, 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认真观察动画,形成结论简单介绍三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2探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 方式:交流合作探究 思考:三视图的画法 三视图画法: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讲解例题: 教材的例1见教材110页 A、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

三视图教师教学反思

三视图教师教学反思 三视图教师教学反思 一、设计的初衷 《三视图》在教学内容中,是比较抽象并且难以理解的,然而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又是表达与交流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的一种常用的工程技术语言。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 1.课题引入方面: 采用问题情景设置的方法:学生喜爱打篮球,而用直尺测算出篮球的表面积是学生平时不会想到或实践过的问题。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解决问题的兴趣。问题提出来后,学生积极思考,想出了许多办法。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利用墙面与地面相互垂直这一条件。目的是打开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而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三视图,理解三视图以及绘制三视图的必备能力。这也是我设计此问题情景的初衷。 问题情景的设计,我认为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或异想天开,或奇思妙想,有些测量的办法,是我事先没想到的。如:将篮球放气,压扁成半圆,用直尺测量篮球直径等办法。而我在这些突如其来的环节上的处理以及应变手段上还稍显不足。这是我今后应加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2.三视图的学习过程与注意事项: 1)学习三视图,要确立研究方向即问题的设置。

我用电脑图片打出问题:三视图是如何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的?如何绘制三视图? 学生要想达到可以绘制简单的三视图的程度,只得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去研究,去解决问题。 想理解三视图为什么可以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三视图?三视图依据的是什么原理?三视图的 展开以及三个试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什么?画图步骤有哪些?怎么选 择主视图?而这些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资料并结合教材很容 易找到。我认为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述这些概念性知识,即便是举出 相当多的图片和视图实例,也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去发现、去 体会、去理解。换句话说,三视图的学习应该在自学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辅导绘图实践和识图练习。 2)学习三视图,教师要做必要的学法指导。 我在布置任务环节中,借用本章所学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 确要求,收集和处理信息等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学习。学生很容易地进入了角色。 3)学习三视图,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学生学习成效检测方式和内容,给与学生中肯的评价并做出相应的激励。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设置的检测问题不到位,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上还不够深入。所以在今后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业务素养,尽 快成长起来。 我想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资源设置,不同的任课教师,还遇到不同的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这 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要靠全体同仁共同探索。让我们携起手来, 共同提高。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 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

29.2 三视图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会根据三视图画出实物图。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系、大小关系。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 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3. 教学用具 画图工具、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从生活中的一些图形,情境,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板书课题:三视图 二、新知探究 如图 (1),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平面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叫做正[来面,正 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边的叫做侧面.一个物体(例如一个长方体)在三个投影面内同时进

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如图(2),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由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 三视图中的各视图,分别从不同方面表示物体,三者合起来就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三视图中,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长,主视图与左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高. 左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宽,因此三个视图的大小是互相联系的.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且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物体的三视图实际上是物体在三个不同方向的正投影. 正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主视图,水平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俯视图,侧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左视图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9.2 三视图 课程教学设计

《三视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了解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和三视图的概念. 了解各个视图之间的尺寸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会画直棱柱等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在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之中问题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引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苏轼的一首诗《题西林壁》吗?诗中作者多角度的描述观察了美丽的庐山,下面我们一起去领略下美丽的庐山风光吧,请看(屏幕投影庐山风景视频片段)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美的山,多美的诗!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首诗正是诗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景观的 结果.我们这节课也学着去用诗人的眼光去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看我们会有哪些新发现. 29.2 三视图(1)。(出示课题)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视图也可以看作物体在某一个角度的光线下的投影,对于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所得到的视图可能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几组不同角度的图片.(展示图片) 二、自主探究学习、合作释疑 观察飞机、坦克、词典几组图片,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问:同一物体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视图,那么一个物体究竟需要几个视图才能全面反映它们的形状呢? (学生讨论交流) (演示)观察可知,单一的视图通常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面的形状,不能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生产实践中往往采用多个视图来反映物体不同方面的形状。本章,我们只讨论三视图。 (一)认识三视图

三视图易错点分析与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14652783.html, 三视图易错点分析与反思 作者:耿丽丽 来源:《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17年第02期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的内容,也是新课改后增添的新内容.它是 在初中学习过三视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作图、识图及运用图形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及运算能力.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实质上在初中已经接触过 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并会画一些常见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尤其是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的三视图.但是初中对几何体更多的是直观感知,而高中要求学生能从定性和定量 上对简单几何体进行研究.实际上,学生在做具体题目时却常常出错,这里对学生在三视图中 常犯的错误进行分析与反思. 1根据几何体识别三视图 例1如图1,多面体ABCD-EFG的底面ABCD为正方形,FC=GD=2EA,其俯视图如图2,则其正视图和侧视图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是否领会三视图的定义及内涵,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从空间几何体的整体入手,直观认识和理解三视图的本质.这个题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选B,对三视图中 实、虚线的画法掌握不牢.在作三视图时,看得见的部分的轮廓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 画成虚线.注意BE,BG在平面CDGF上的投影为实线,且由已知长度关系确定投影位置,E 的投影点落在GD的中点上,排除A,C选项,观察B,D选项,侧视图是指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所以BG,BF的投影为虚线,故选D. 例2已知正三棱锥V—ABC的主视图、俯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则该三棱锥的左视图 的面积为() A. 9 B. 6 C.33 D39.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正三棱锥的三视图及其面积运算,考查学生运用三视图的基本知识及空间想象、罗辑思维能力.对于正三棱锥V—ABC的三视图,学生比较常见,但不同的放置方法,却影响其三视图的形状.所以,要引导学生从主视图、俯视图入手,想象其左视图应为等 腰三角形(如上).由于俯视图是边长为23的等边三角形,所以根据三视图作图的原则:“长 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可以得到左视图的三角形的底边也为23,欲求左视图的面积,关键在于求左视图对应三角形的高.而这却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因为学生很容易将正三棱锥V—ABC的侧棱长或侧高误以为是左视图对应三角形的高,实际上正三棱锥V—ABC的体高h 才是所要求的侧视图的高.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底面正三角形的高为3,正三棱锥的体高,所 以左视图的面积 .故选B.

九年级数学《三视图》教学反思.doc

九年级数学《三视图》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教师一直非常重视之,下面是关于九年级数学《三视图》教学反思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数学《三视图》教学反思一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并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就此针对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以新颖贴切的"对诗"开题及观赏图、文、声并茂的视频短篇,迅速把学

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进入学习状态;从名诗中提炼出的数学知识与哲理渗透了主题并自然地切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对视角与视图进行探索和体验。此外,以诗入题还可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让他们体会到全面看待事物(数学的育人价值)和数学的美,也将本节知识上升为高力度、高审美的知识内容。 视频短篇《题西林壁》长约三分钟,画面为从不同角度观赏庐山的不同风景和配乐朗诵古诗及相关知识、哲理的简要介绍。为新知做铺垫。在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有了丰富的体验认识之后给出三种视图的概念已是水到渠成。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起源于现实。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为了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设计了本实验: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想像、体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并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图形,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判别观察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间不断地进行切换想像,从而完成思维过程的第一次抽象,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培养训练。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此时学生接触的情境已经逐步"数学化"(从观察实物到摆放规则的几何体再到相应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