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皇岛油库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秦皇岛油库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第一章概述与简介

本章将对评价的目的、范围及依据标准进行概述,对秦皇岛输油站现场调研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节评价概述

一、评价目的、范围及重点

1、评价目的

对秦皇岛输油站生产过程的危险特点和运行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在充分进行工艺设施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主要目的如下:

⑴查清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有害后果的主要条件;

⑵对工艺运行过程中固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与评价,明确其危险等级或程度,对事故状态下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进行估算;

⑶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除、预防或降低危险性、提高安全运行等级的对策与措施,为装置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2、评价范围

依据委托方要求,对秦皇岛输油站内的安全现状进行评价(包括7个10万立方米的油罐、泵房、锅炉房、输油泵房、变电所、加热炉、总控制室等)。

3、评价重点

根据生产工艺的风险特征,确定本次评价重点是对热力系统、动力系统、电力系统、仪表自动化系统、消防系统等设施及工艺过程的危险、危害性进行评价。

二、评价标准

1、《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2、《原油库运行管理规范》(SY/T5920-94)

3、《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SY 5737-1995)

4、《原油库固定式消防系统运行规范》(SY/T 6529-2002)

5、《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93)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2001年版)

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施设计规范》(GB50058-92)

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GB50116-98)

1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11、《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

12、《加热炉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T0404-98)

13、《钢质管道及储罐防腐工程设计规范》(SY/T0007-1999)

14、《石油储罐呼吸阀》(SY/T0511-1996)

15、《石油储罐阻火器》(SY/T0512-1996)

1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l2158-90)

17、《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

18、《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

1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20、《油(气)田容器、管道和装卸设施接地设施安全检查规定》(SY5984-94)

21、《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1991)

2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2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24、《有毒作业分级》(GBl233l-90)

25、《高处作业分级》(GB3608-83)

26、《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27、《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28、《防洪标准》(GB50201-94)

29、《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

30、《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6)

31、《原油管道设计规范》

三、评价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劳动部第3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2、《安全评价通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2002年3月15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

6、《秦皇岛输油站扩建工程竣工验收资料汇编》

7、《秦皇岛输油站罐区扩建工程三十万方油罐区初步设计》

8、《秦皇岛输油站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工作技术服务合同书》

四、评价选用方法简介

1、安全检查表法(SCL)

根据有关标准、法规和规范,对系统加以剖析,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问题,把检查项目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和评价。安全检查表检查结果分级表4-1

4-1 安全检查表检查结果分级表

安全检查得分的统计方法为:

得分=(Σ取值*权重/Σ分值*权重)*100

2、危险性预分析法(PHA)

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分析,尽

可能把潜在危险性搞清楚,以识别各种危险状态及危险因素,确定由它们可能产生的影响。

3、典型事故案例评价

通过国内外有关输油站的典型事故评价,分析相应的事故原因、事故教训,为秦皇岛输油站安全生产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4、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DOWS)

该方法根据单元物质系数MF、工艺条件(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和特殊工艺危险F2),通过一系列系数计算(单元火灾爆炸指数F&E、影响区域、破坏系数DF计算)确定单元火灾爆炸危险程度。该方法是依据以往事故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的安全措施情况,利用系统工艺过程中的物质、设备、物料量等数据,通过计算,对系统工艺装置及所含物料的实际潜在火灾、爆炸危险进行客观评价的一种方法。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第七版)评价程序见图4-2。

图4-2 道七版评价程序图

5、系统现状危险与等级评价法

这种评价方法是将评价系统按构成要素(或子系统)进行调查,

依据风险矩阵,评价风险发生可能性和严重度,确定风险等级,分析改进建议优先度。

评价中采用的事故可能性、严重度和风险等级定义矩阵为:

事故的严重度标准矩阵:

6、池火灾和物理爆破模型计算

池火灾模型是指在罐内和防火堤内发生火灾时人员伤害半径、财产损失半径。采用公式q=FQ/4лr2 KW/m2计算出人员与财产设备接收

到的热通量值并与人员受辐射伤害、财产设备被破坏所需热通量q值(见下表)相比较,从而得出人员伤害半径和财产损失半径。

人员受辐射伤害和财产设备破坏所需的热通量值:

物理爆破模型是指锅炉发生物理爆炸时的伤害半径。

7、其他评价方法,如噪声分级评定法等。

五、评价工作流程

本项目评价工作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阶段;

第三阶段为定性定量评价阶段;

第四阶段为提出安全隐患及整改对策措施阶段;

第五阶段为形成评价结论及建议阶段;

第六阶段为编制评价报告阶段。

主要流程如图1.5所示:

图1.5-1秦皇岛输油站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工作程序

第二章评价

一、本项目评价单元和选用的评价方法如表1:

表1 单元与方法

二、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本生产过程的介质主要为原油。原油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分析见表2.1-1,大庆来油的物理性质见表2.1-2。

表2.1-1 原油

表2.1-2 大庆原油

2、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分析

⑴油罐区

7个10×104m3油罐中,1#、2#油罐为单盘浮顶罐,3#~7#等5个

油罐为双盘浮顶油罐。储罐的液位计、液压式呼吸阀、排污阀、浮船、密封圈等部位是主要危险点。液位计出现失灵时,可能发生冒罐事故。呼吸阀失效后,在储罐超压时将无法进行泄压。排污阀可能出现冻堵现象,严重时可能冻裂阀门或管线,浮船或密封装置发生故障,可能导致沉船事故等。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危险:

◎油气泄漏着火,若油罐静压式液位计、铂电阻温度计失灵,罐体、管道、阀门损坏、密封件失灵等,可能导致原油泄漏,遇静电火花、敲击火花、明火、机械火花等引起火灾爆炸。

◎雷电引起火灾爆炸,该输油站处于雷区,在每年6、7、8月平均雷暴日数达45天左右,可能发生雷电击毁油罐,并引起火灾爆炸。该输油站曾在76年6月和89年7月发生过非金属罐雷击火灾事故。

◎高空坠落事故,输油站油罐高度21.97mm,人员上罐使用斜梯,并且在油罐区存在很多2m以上的工作区、管道、阀门等。在这些距工作面2m以上高处作业的平台、扶梯、走道护栏等处,若有损坏、松动、打滑或不符规范要求等,当操作者不慎、失平衡或遇雨季、大风、冰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可能发生人员高空坠落事故。尤其在巡检、抢修、维修作业时,更要慎重注意。

◎物体高空坠落,若高处作业的工具、设施没有采取防止坠落的安全措施,或油罐附件安装不牢时,可能发生物体高空坠落,导致砸坏管道、仪表、阀门或人员伤亡事故。冬季的积雪、融冰等若不及时清理,也可能导致类似事故的发生。

◎触电事故,罐区主要用电设备为搅拌器、罐前阀、消防用电动

阀、罐体及场区照明等。若接地或接零与防爆保护装置失灵失效时,人触及带电体漏电部位,有发生触电危险。

◎系统憋压事故,罐区内当东北来油或进行倒罐作业时,若阀门长期腐蚀或违章操作不当,可能造成输油系统的憋压事故。

◎沉船事故

◎冒顶事故

⑵消防泵房

消防泵房内设有消防水泵2台(日本供货),泡沫液泵2台(日本供货),冷却水泵2台(国产),立式钢制15m3泡沫液储罐一座及相应的管线、电机、柴油机和配电设施、电缆等。泵房内的电机设备运转件、上下泡沫液储罐的梯子、电器设备开关及相应的配电电缆等是主要危险点。泵房内有2台柴油驱动泵,柴油储罐应注意防火、防爆。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危险:

◎机械伤害

◎触电事故

◎人员高空坠落

◎物理爆炸

⑶锅炉房

配备燃油蒸汽锅炉4台套(蒸发量10t,20t锅炉各两台套),供热介质为蒸汽,通过蒸汽管线分送至热力管网供油罐保温和为输油管线伴热。蒸汽管线、安全阀、排汽管、分汽包、烟筒、燃烧器等是主要危险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危险:

◎炉膛爆炸,当燃烧器的控制阀门内漏,在点火时未进行吹扫或吹扫不彻底,可能发生炉膛爆炸事故并危及人员安全,在发生炉膛爆炸时,若供油管道的关闭阀或快速切断阀故障,可能导致事故的扩大或引起连锁反应。若每台锅炉的回油管道止回阀故障,也可能引起回油管道的爆炸事故。

◎高空坠落事故

◎物理爆炸

◎灼伤,在蒸汽管线和排汽管等处,若保温层脱落或防护措施失效或不当,可能导致人员灼伤事故。

⑷1座35kV变电所及5台站内变压器

主要危险就是各类电气事故。电气事故将使正常供配电中断,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设施损坏。电气事故中,少数由当前人力所不能全部预防的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造成;大多数与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有关,其原因是由于未能识别系统里的危险或安全控制系统不合适造成的。按照事故的基本原因,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伤害和电气故障;按照电路状态,可分为短路、断路、接地、过载、过电压或欠电压等事故;此外还有高处作业及噪声危害等。

◎触电伤害

触电是电气事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事故,有电击和电伤两种形式。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的内部,破坏人的心脏、肺部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直至危及生命的伤害。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事故经验表明,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电击造成的。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等对人体外部造成的伤害,主要包括:①电弧烧伤。指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电伤事故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在高压系统中,由于错误操作,或人体接近带电体(其间距离小于放电距离)时,会产生强烈的电弧,造成烧伤乃至死亡;在低压系统,带负荷操作刀闸或短路故障合闸时,电弧可能烧伤人的手部和面部。②皮肤金属化。指金属微粒渗入皮肤,使皮肤粗糙而张紧的伤害。皮肤金属化多在弧光放电时发生和形成。③电光眼。指发生弧光放电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电光眼表现为角膜炎或结膜炎。④电烙印。指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留下的永久性斑痕。斑痕处皮肤失去弹性,表皮坏死。

在高压带电体(主变装置、输电母线、各种开关刀闸、高压配电装置等)、低压带电体(站用电直流系统设备、交流系统设备等)以及站外输电线路等部位,若人员误接触、设计不合理(高压带电体对地高度设计、安全防护设计、安全间距设计)、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规定,将可能发生人员触电烧伤甚至死亡的后果。

◎其他伤害

除触电伤害外,还有以下几种因素可能对操作人员引起伤害:

①高处坠落或高处落物伤害:在杆、塔上作业时,由于防护措施不当,可能造成作业人员的高处坠落,或高处作业人员携带的工具物品坠落伤及地面人员。

②噪声危害:主要指由所内变压器等高压变配电装置产生的电磁性噪声。长期接触这种强烈的噪声,会使人产生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状,植物神经中枢调节功能减弱。表现为皮肤划痕试验反映迟钝、血压不稳、血管张力有改变。

③心理危害:由于工作、生活在变电所,害怕发生意外;由于

身体不适或单班工作时间较长及他人触电事故影响等,可能会产生心理危害,而影响工作。

◎电气故障

电气故障是指电气设备或电气装置达不到原定性能指标,部分或全部停止运行,且经过常规检查和调试仍不能恢复原有功能的状态。绝缘失效、导线断头、接触不良、电气短路、温升过高、声响异常、冒油漏油、误动拒动、指示错误、电压波动等都可能构成电气故障。

◎电气火灾危险

当电气设备、母线及电缆等带电设施因过载、短路等故障,产生引燃温度,将可能导致电气火灾。在变电所各个系统中,主变压器、CT/PT、消弧线圈、电容器等均是含油设备,存在着火灾甚至爆炸的危险性。

⑸热煤炉区

当燃烧器的控制阀门内漏,在点火时未进行吹扫或吹扫不彻底,可能发生炉膛爆炸事故并危及人员安全;在热煤炉运行时,由于燃料油系统的故障,可能造成热媒炉的熄火,如果操作人员未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热媒炉的二次燃烧,发生炉膛爆炸事故。当热媒炉的监控报警系统发生故障,也会危及该热媒炉的安全运行。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危险:

◎原油泄漏着火

◎加热介质泄漏引起的灼伤

◎炉管受热不均造成炉管结焦,引起连接法兰刺垫子,和炉管鼓包或穿孔,并发生炉膛火灾

◎热媒炉熄火或燃料阀内漏引起炉膛爆炸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中毒

⑹阀组间

阀组间的控制阀门、压力表是主要危险点。阀门和压力表因保温不好,在冬季可能出现冻裂现象,造成跑油事故;阀门长期腐蚀或违章操作不当,可能使闸板脱落,造成工艺系统的憋压事故;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危险:

◎阀门、仪表油气泄漏,遇火源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闸板脱落使工艺系统憋压

◎操作不当造成进罐、外输、倒罐油品错误,引起憋压、原油泄漏

⑺外输泵房及装船泵房

泵房输油泵的联轴器、密封压盖等是主要危险点,联轴器、密封压盖由于防护设施不全或无防护设施,可能造成设备管理人员的机械伤害事故;当密封压盖安装不好与轴有摩擦时,可能引起火灾事故。如果防静电跨接不良,可能导致静电引起火灾。如果防爆隔墙不密封、非防爆电器等,遇油气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危险:

◎原油泄漏着火

◎静电引起火灾

◎机械伤害

◎触电

◎火灾爆炸

⑻计量间

取样口、压力表、测温孔、控制阀门为主要危险点。取样口、压力表、测温孔、控制阀门在这些连接部位都可能发生泄漏,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危险:

◎原油泄漏着火

◎流量卡死造成超压

◎火灾

⑼总控制室(调度指挥中心)

各生产岗位运行参数全部传输到总控制室的计算机,调度根据这些运行参数进行生产指挥和调度。如果总控制室的各种智能仪表发生故障,可能导致信号传输错误,造成误报警,严重者可能引起严重事故;当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素质不高,因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可能导致锅炉房、热媒炉、油罐区等生产区域的重大事故。

◎仪表失灵

◎电器火灾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导致生产区域事故

⑽站内输油管道及阀门

站内的输油管道为地面敷设,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以下危险:◎管汇超压物理爆炸

◎管道或阀门腐蚀导致油气泄漏着火

◎巡回检查或维修时高空坠落、机械伤害

◎管道或阀门跨接不当发生静电火灾爆炸

◎管道或阀门冻堵

3、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分析

⑴主要毒物

该输油站的毒性物质主要来源于原油泄漏后挥发烃和热媒炉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锅炉产生的废气等。

原油属于低毒性物质,主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对呼吸道粘膜和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

二氧化硫和锅炉产生的烟尘、工业粉尘在超标时将对人员健康和环境造成影响。

⑵噪声危害

噪声来源于机泵设备运转、锅炉燃烧时产生的噪声。设备运行时主要噪声源为各类泵、空气压缩机、热媒炉及蒸汽锅炉等,各类设备的噪声值在70dB(A)—100dB(A)之间,其危害程度处于中度至高度范畴,在有害区域噪声危害程度较高,对操作环境有一定影响,职工巡检时会受到一定危害。

⑶高温危害

各高温设备如锅炉、换热器、热媒炉系统和管线等,如采取的保温隔热措施不利,可能产生人员烫伤事故。

生产过程或维修作业时,若高温原油和采暖系统因设备故障而发生泄漏;更换压力表、法兰、垫片时,管内残留的高温液体和气体喷出,都易对人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⑷设备维修时的有害因素分析

站内的设备维修,属于临时性、时间紧迫的工作。维修过程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场所,再加上临时作业场所拥挤,多工种交叉作业,相互影响。因此,维修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性也较大。

在进行设备的维修时,会接触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①在设备的维修过程时,设备、管道虽然采取了排空、吹扫和加盲板等措施,但是,受工艺流程的限制,容器和管线内仍存在有大量的原油、污水、挥发性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如不采用防护措施,将对维修人员造成影响。

②进行设备维修(特别是在容器内)时,受条件限制和施工要求。在容器内由于长时间吸入挥发气体,使维修人员出现头晕、恶心、眼花等反应,并出现视觉模糊和明显的视力下降。部分设备的重量和体积较大,由于受现场布局和施工条件的限制,无法使用机械设备,这将可能出现维修人员的劳动负荷超过人体极限要求,出现疲劳、扭伤。

③在温度高的作业场所,维修人员易出现中暑、头晕、耳鸣。

维修过程中除了上述的有害因素外,还存在着其他职业危害因素。有:窒息,设备出现跑、冒、滴、漏造成有限空间作业环境的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增加,高处作业不慎坠落,焊接、切割作业引起灼伤或电光性眼炎等。因此,有必要对其过程实行认真的健康安全监督。

⑸其它危害因素

站内管架及管线敷设较多,运行设备也较多,有些设备的操作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