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器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器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

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器的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绪论 (3)

1.1无功补偿的意义 (3)

1.1.1 无功功率的分布对电压有决定性的影响 (3)

1.1.2 无功功率在线路中的传输引起的损耗 (3)

1.1.3 负荷无功功率对系统电压的影响 (4)

1.2 无功补偿原理 (4)

1.3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现状 (5)

1.3.1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 (5)

1.3.2 当前无功补偿装置分类 (6)

1.4 低压无功补偿的改进 (8)

1.5无功补偿装置的选择 (8)

第二章动态无功无偿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10)

2.1 引言 (10)

2.2 设计任务 (10)

2.3 主电路设计 (12)

2.4 主控制器芯片的选取 (12)

2.5模拟信号输入处理单元 (14)

2.6 LF2407DSP系统模块 (17)

2.7执行单元 (20)

2.8显示及通讯电路设计 (21)

第三章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23)

3.1 主程序 (23)

3.2 电容器投切原则 (24)

3.3 中断程序 (25)

3.4 串行实时时钟电路读写程序 (26)

第四章总结与展望 (28)

致谢 (29)

参考文献 (30)

附录 (31)

本文主要研究了无功补偿对电网性能的改善,无功补偿装置的控制方式及原理,和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在系统硬件上为了满足比传统的单片机控制运算速度高,实时性好的特点,采用了16位定点DSPTMS320LF2407作为主控制器。在系统软件上采用晶闸管控制投切电容器,全数字化控制,全中文液晶显示界面实时显示系统运行状况,完全实现了电容器的快速,无弧,无冲击投切。在投切原则上,与常见的功率因数控制方案相比较,采用无功功率控制,避免了轻载振荡。为了实现装置应具有的功能,本文设计并制作了较为完整的控制电路及其外围设备的硬件电路。它们包括触发电路、采样电路、显示电路及通讯电路等。最后,还介绍了电网谐波对补偿装置的影响,以及装置在电网谐波含量超标时采取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无功补偿电力监测数字信号处理器

The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ed parts: the ameliorating of the net's capability by th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the control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 and the hardware design of the device. The device's hardware core is the 16-bit fix point DSPTMS320LF2407 produced by TI corp ,which has many merits such as high operating speed and high real-time. The device's software core thyristor as switch that connect capacitors to main circuit, numeralization control, and Chinese menu LCD. Interface displaying system's run-time Status momentarily. It actualizes the capacitor's speediness, no arc, no percussion switching, and has superior performance. Mention of switching law, control method considering reactive power, comparing with familiar control method considering power factor, avoids oscillation on the condition of light loading. In order to realize system's required function, this paper designs and realizes comparatively integrate microcomputer controlled circuit and its peripherals circuit, including triggering circuit, sampling circuit, displaying circuit and communicating circuit. At last, also points out the influence of harmonics to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the protect measurement in the condition of high harmonics on the power net.

[Keywords]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monitor of electric power wire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

第一章 绪 论

1.1无功补偿的意义

电压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电压质量对电网稳定运行,降低线路损耗,保证工农业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用电损耗等都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对系统各节点进行监视和控制,使电压水平维持在一个正常范围内。

电力系统的各节点无功功率平衡决定了该节点的电压水平,由于当今电力系统的用户中存在着大量无功功率频繁变化的设备,如:轧钢机、电弧炉、电气化铁路等;同时用户中又有大量的对系统电压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精密设备,如:计算机,医用设备等。因此迫切需要对系统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

1.1.1 无功功率的分布对电压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不考虑输电线的对地电容时,从节点i 送到节点j 的功率为P+jQ ,节点i 和节点j 的电压分别为 和 ,节点i 、j 之间的支路阻抗为R 十jX 。 节点电压的关系为:

U j U U U QR PX j U QX PR U U j j

i j i δ+?+=-+++=.. (1-1) 在超高压电力系统中,线路电抗远大于线路电阻,因而上式可写成 j j j i U PX j U QX U U ++

≈.. (1-2) 电压i U .还可以写成:

δδsin cos .

i i i jU U U += (1-3) 式中δ为线路两端电压的相位角差。比较(1-2)、(1-3)可以得到: Q =j j i U X

U U -δcos (1-4) 由式(1-4),正常运行时输电线路两端的电压的相位角差δ比较小,可以认为cos δ=1,这样线路中传输的无功功率大小就与线路两端电压有效值之差成正比,无功功率将从节点电压高的一端流向节点电压低的一端。节点电压有效值的变化,也将使流经线路的无功功率随之发生变化。因此电力网中节点电压的变化会引起无功功率潮流的变化。而且从上式可以看出,如果从远处电源经输电线路向负荷提供无功功率,会使沿线路各点电压下降,甚至不能满足质量要求。

1.1.2 无功功率在线路中的传输引起的损耗

传输无功功率产生的功率损耗为△0Q =]2

sin 4)[(122δj i j i U U U U Z +-[1], 可见经电抗传输无功时产生的无功功率损耗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因为沿电抗传输有功功率(δ>0),这是不可避免的;另一部分是因为经联络阻抗传输了无功功率(i U >j U )。可见减少线路无功

功率的传输可以减少线路的无功功率损耗。从有功功率损耗公式222)

(U

R Q P P +=?可见,当有 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通过网络电阻时,会造成有功功率损耗。当输送的有功功率一定时,总的有功网损主要取决于输送的无功功率的数值[2]。

1.1.3 负荷无功功率对系统电压的影响

在额定电压附近,负荷从系统吸收的无功功率随电压上升而增加,随电压下降而减小,当系统出现无功功率缺额,亦即无功电源不能提供足够的无功功率时,系统所接各负荷的电压将下降,减少其向系统吸收的无功功率;当系统无功过剩,无功吸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系统电压将普遍升高,如果利用发电机进相吸收无功功率,当吸收无功超过其最大吸收能力时,可能会引起系统暂态不稳定[3]。

1.2 无功补偿原理

配电网中负荷无论是工业负荷还是民用负荷 ,大部分是感性负荷。运行时需从电网吸收大量无功功率 , 致使电网功率因数、电能质量降低 , 电网 “ 技术损耗电能 ”增加。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后 , 可以减少电源向感性负荷经由输电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由于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 , 故可以降低输电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功功率而造成的电能损耗 , 从而提高电网功率因数、减少线损、电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电网中感性负荷等效电路可看作电阻 R 和电感 L 串联的电路 , 功率因数 cos Φ =22X R R + 式中X L =WL

将 R 、L 串联电路与电容 C 并联之后 , 电路见图 1 - a, 该电路电流方程为:?I =?c I +?

RL I

L RL I ?

?U

?C I

a) (补偿电路) b) 相量图(欠补偿)

?I

c) 相量图(过补偿) 图 1-1 并联电容补偿无功功率的电路和向量图

由图 1 - b 的相量图可知 , 并联电容后 , 电压?U 与 ?

I 的相位差变小 , 即供电回

路的功率因数提高了。此时供电电流的相位滞后电压 , 这种情况称欠补偿; 若电容 C的容量过大 , 使供电电流的相位超前于电压 , 这种情况称为过补偿 , 其向量图如 1 - c 所示。这会引起变压器二次侧电压抬升; 电容器温升高 , 电容器本身的功率损耗增大 , 电容器使用寿命缩短; 容性无功在线路上传输也会增加电能损耗。故此种情况应避免。1.3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现状

1.3.1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

传统的无功补偿设备有并联电容器、调相机和同步发电机等,图1-2所示为一种最简单的无功补偿。图1-2中,M代表需要滞后无功功率的用电设备,和C是用于向M提供无功的无功补偿装置。

当闭合使M运行时,M从电网吸取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为减少电网中的无功水平,我们将闭合,用C中的超前电流补偿M中的滞后电流,完成无功补偿任务。由于C的补偿容量是固定的,它不能随着实际无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适用于无功变化不大的场合。

图1-2 最简单的无功补偿

但在实际用电系统中,无功往往变化很大,图1-2所示的补偿装置显然无法满足要求。由于并联电容器阻抗固定,不能动态的跟踪负荷无功功率的变化:而调相机和同步发电机等补偿设备又属于旋转设备,其损耗、噪声都很大,而且还不适用于太大或太小的无功补偿。所以这些设备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加深出现了一种静止无功补偿技术(Static Var Compensation)。这种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发展完善的过程。所谓静止无功补偿是指用不同的静止开关电容器或电抗器,使其具有吸收和发出无功电流的能力,用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稳定系统电压,抑制系统振荡等功能[4]。

控制器

K

K1K2Kn

Mi Mj

C1C2Cn

图1-3 实用的无功补偿装置

图1-3所示电路中,当无功变化时,控制器检测到该变化,就根据该变化控制补偿电容器组的投切,达到按实际需求的无功量进行补偿的目的。

无论是图 1-2电路还是图1-3电路,电容器组的投切都是靠开关 (i=1,2,3,…,n)来完成的,目前这种静止开关主要分为两种,即断路器或电力电子开关。断路器开关由于受器件固有特性的限制,在控制器检测到无功的变化需要投入或切除补偿电容器组时,开关速度较慢,约为10-30ms,不能快速跟踪负载无功功率的变化,而目前投切电容器时常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冲击涌流和操作过电压,这样在需要频繁投切时,不但易造成接触点烧焊,而且使补偿电容内部击穿,所受应力大,维修量大。因此,采用断路器作为开关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也只适合于负荷变化不大,即相对稳定的情况。

为了能快速跟踪补偿电网中的无功变化,在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和数字控制技术的支持下,具有瞬时投切能力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应运而生[5]。

1.3.2 当前无功补偿装置分类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交流无触点开关SCR 、GTR、GTO 等的出现,将其作为投切开关速度可以提高500倍(约为10μs),对任何系统参数,无功补偿都可以在一个周波内完成,而且可以进行单向调节[6]。现今所指的无功补偿装置一般专指使用晶闸管的无功补偿设备,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型:一类是具有饱和电抗器的无功补偿装置(SR:Saturated Reactor);第二类是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Thyristor Control Reactor);第三类是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Thyristor Switch Capacitor),后两类装置统称为SVC( Static Var Compensator)[7]。

以下对此三类无功补偿技术逐一介绍。

1.具有饱和电抗器的无功补偿装置(SR)

饱和电抗器分为自饱和电抗器和可控饱和电抗器两种,相应的无功补偿装置也就分为两种。具有自饱和电抗器的无功补偿装置是依靠电抗器自身固有的能力来稳定电压,它利用铁心的饱和特性来控制发出或吸收无功功率的大小[8]。可控饱和电抗器通过改变控制绕组中的工作电流来控制铁心的饱和程度,从而改变工作绕组的感抗,进一步控制无功电流的大小。这类装置组成的无功补偿装置属于第一批补偿器[9]。但是由于这种装置中的饱和电抗器造价高,约为一般电抗器的4倍,并且电抗器的硅钢片长期处于饱和状态,铁心损

耗大,比并联电抗器大2~3倍,另外这种装置有振动和噪声,而且调整时间长,动态补偿速度慢,由于具有这些缺点,所有饱和电抗器的无功补偿器目前应用的比较少,一般只在超高压输电线路才有使用。

2.晶闸管控制电抗器

两个反并联的晶闸管与一个电抗器相串联,其单相原理图如图1-4所示。其三相多接成三角形,这样的电路并入到电网中相当于交流调压器电路接电感性负载,此电路的有效移相范围为900~1800。当触发角α= 900时,吸收的无功电流最大。根据触发角与补偿器等效导纳之间的关系式πδδ/)sin (max -=L L B B 可知,增大触发角即可增大补偿器的等效导纳,这样就会减小补偿电流中的基波分量,所以通过调整触发角的大小就可以改变补

偿器所吸收的无功分量,达到调整无功

功率的效果。

AC

图1-4 TCR 型补偿器原理图 图1-5 TSC 型补偿器原理图

在工程实际中,可以将降压变压器设计成具有很大漏抗的电抗变压器,用可控硅控制电抗变压器,这样就不需要单独接入一个变压器,也可以不装设断路器。电抗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直接与高压线路连接,二次绕组经过较小的电抗器与可控硅阀连接。如果在电抗变压器的第三绕组选择适当的装置回路,例如加装滤波器,可以进一步降低无功补偿产生的谐波[10]。

由于单独TCR 只能吸收无功功率,而不能发出无功功率,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将并联电容器与TCR 配合使用构成无功补偿器。根据投切电容器的元件不同,又可分为TCR 与固定电容器配合使用的静止无功补偿器(TCR+FC)和TCR 与断路器投切电容器配合使用的静止无功补偿器(TCR+MSC)。这种具有TCR 型的补偿器反应速度快,灵活性大,目前在输电系统和工业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11]。由于固定电容器的TCR+FC 型补偿装置在补偿范围从感性范围延伸到容性范围是要求电抗器的容量大于电容器的容量,另外当补偿器工作在吸收较小的无功电流时,其电抗器和电容器都已吸收了很大的无功电流,只是相互抵消而已。TSC+MSC 型补偿器通过采用分组投切电容器,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这种缺点。

3.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

为了解决电容器组频繁投切的问题,TSC 装置应运而生。其单相原理图如图1-5所示。两个反并联的晶闸管只是将电容器并入电网或从电网中断开,串联的小电抗器用于抑制电

容器投入电网运行时可能产生的冲击电流。现在普遍把这种可以快速补偿电网无功功率的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的无功补偿装置叫做动态无功补偿器。TSC用于三相电网中可以是三角形连接,也可以是星形连接。一般对称网络采用星形连接,负荷不对称网络采用三角形连接。不是希望电容器级数越多越好,但考虑到系统的复杂性及经济性,一般用K-1个电容值为C的电容和个电容值为C/2的电容组成2K级的电容组数[12]。

TSC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投切电容器时刻的选取。经过多年的分析与实验研究,其最佳投切时间是晶闸管两端的电压为零的时刻,即电容器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的时刻[13]。此时投切电容器,电路的冲击电流为零。这种补偿装置为了保证更好的投切电容器,必须对电容器预先充电,充电结束之后再投入电容器。TSR补偿器可以很好的补偿系统所需的无功功率,如果级数分得足够细化,基本上可以实现无级调节[14]。

1.4 低压无功补偿的改进

低压无功补偿的传统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装于低压电动机的单台就地补偿;装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补偿箱;装于企业配电房或车间以及高层建筑楼层配电间的自动补偿柜(如PGJ 柜等)。低压补偿箱和补偿柜的技术改进和新技术应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由三相共补到分相补偿,以求达到更理想的补偿效果。

2)由单一的无功补偿到同时具有滤波及抑制谐波功能的补偿装置。

3)从采用交流接触器进行通断,到选用晶闸管开关电路通断,发展为等电压接通、零电流分断的最佳通断模式。

4)智能型自动补偿控制器和配电变压器的运行记录仪相结合。

5)将低压补偿的功能纳入箱式变电站或美式箱式变电站的低压部分。

6)采用不锈钢或航空铝板的箱体,具有防寒、防晒、密封、防潮和防锈的特点。

7)选用干式或充SF6的自愈式并联电容器,提高运行可靠性,延长使用年限。

1.5无功补偿装置的选择

从当前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来看,目前广泛应用的几种无功补偿装置,即第二节所介绍的几种无功补偿装置,从控制投切装置的不同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断路器开关来控制;一类是采用晶闸管控制。这两类无功补偿装置的特点在上一节中也有所介绍,总起来说采用晶闸管控制投切的无功补偿装置在性能上比采用断路器开关的无功补偿装置好,它动作时间短,通常能在一个周波(即20ms)内动作;动作时无火花,更安全可靠,寿命长。而断路器开关费用上又优于晶闸管,因此在工程应用上也并没有被晶闸管开关完全取代。这两种装置的特性比较见表1-1:

表1-1 断路器开关与晶闸管开关控制投切的无功补偿装置性能比较

断路器开关控制晶闸管控制

投切性能有火花寿命短无火花寿命长

动作时间长(约几十毫秒) 短(约几十微秒)

适应的负荷相对稳定的负荷可补偿冲击性负荷

电压稳定性电压有波动通过控制投切时间,可消除电压波动

价格低高

任何一种智能无功补偿装置,都需要个控制器来完成电网参数的测量计算,控制电容组的投切。以断路器作开关元件的无功补偿装置,控制器发出的是接点信号,控制接触器的吸合或断开。以晶闸管作开关元件的无功补偿装置,控制器器发出的是晶闸管的触发信号。

第二章动态无功无偿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2.1 引言

目前,无功补偿装置已在电力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无功电源与有功电源一样是维护电力系统稳定、保证电能质量和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15]。

电网中存在的无功功率有感性的和容性的两种,由于一般的电网中负载多为感性,如:异步电机,变压器等,传统的就地无功补偿装置是通过单片机进行控制实现电容器组的投切。但是,电网中存在谐波时,投切电容有可能发生电容把高次谐波量放大,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电容与电网中的感性负载在某次谐波恰好发生谐振,电网电压、电流有可能被无限放大,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无功补偿的同时,对电网中的谐波量进行测量和消除是非常重要的,且对系统的无功进行准确补偿也建立在对系统各项参数进行准确测量的基础上。

然而,传统的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系统由于受硬件资源与速度的限制,采样精度不高,每周波的采样点少,只自出选择计算量小的算法,结果限制了测量的精度。故本系统采用DSP TMS320LF2407作为总控制器,指令速度很决,达30MIPS,更加适合于处理多数据、运算量大的系统[16]。同时具有强大的控制功能,因此使用TMS320LF2407作内核带电力监测的低压智能无功补偿装置能更好的满足实时性和精确性的要求。

2.2 设计任务

1.输入模拟量

(1) 工作电压及输入电压模拟量

额定工作电源电压及额定电压模拟量220V或380V 20%,电源正弦波形,总畸变率不大于5%。

(2) 输入电流模拟量

额定输入电流模拟量:5A 50Hz 输入端输入阻抗:不大于0.2

2. 测量及显示精度

(1) 电压各相电压0.5%

(2) 电流各相电流0.5%

(3) 有功功率各相及总和 1.0%

(4) 无功功率各相及总和 1.0%

(5) 视在功率各相及总和 1.0%

(6) 频率 1.0%

(7) 功率因数 1.0%

3. 控制要求

(1) 控制灵敏度不大于0.2A

(2) 过电压保护应在105%~120%之间可调,动作回差6-12V

(3) 延时时间10~120s可调

(4) 过电压分段总时限不大于60s

(5) 投切动作时间间隔不小于300s

(6) 断电后所有数据保持时间不小于72h

4.功能要求

(1) 功能设置要求

1) 能实现三线对称补偿和分相补偿组合

2) 投入、切除门限设定值

3) 延时设定值

4) 过压保护设定值

5) 谐波超值保护设定值

6) 面板功能键操作应具有容错功能

7) 面板设置应具有硬件或软件闭锁功能

(2) 显示功能

1) 工作电源工作显示

2) 超前、滞后显示

3) 输出回路工作状态显示

4) 过压保护动作显示

5) 控制器应具有电网即时运行参数及设定值调显功能

6) 控制器应具有监测或统计数据调显功能

7) 谐波超值保打动作显示

8) 手动、自动指示显示

(3) 延时及加速功能:输出回路动作应具有延时及过电压加速动作功能。

(4) 程序投切功能:手动或自动投切选择,自动状态时应具有自动循环投切。

(5) 自检复归功能:控制器每次接通电源应进行自检并复归输出回路(即输出回路处在断开状态)。

(6) 投切振荡闭锁:在轻负荷时,控制器应有防止投切振荡的措施。

(7) 闭锁报警:当系统电压大于或等于一定值(该值可调),闭锁控制器投入回路;投切器内部发生故障时,闭锁输出回路并报警;执行回路发生异常时,闭锁输出回路并报警。(8) 数据传输:用中间体(如抄表器)抄录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用RS-232接口X485接口。

2.3 主电路设计

带电力监测的智能无功补偿装置的总电路图如图2-1所示。

CT

图 2-1 带电力监测的无功补偿装置的总电路图

该装置上电后,经过一定延时,控制器再开始工作,通过对系统三相电压、三相电流采样,根据电压、电流的值计算系统无功功率,并与用户设定的投入门限、切除门限相比较,再考虑系统电压幅值情况确定电容器组的投切,投切命令输入到触发电路,由触发电路控制晶闸管在电压正向峰值时投入电容器,按照“在保证电压不越限的前提下,使变压器从系统中吸收的无功最小”的原则对电容器组进行控制,能有效改善电压质量,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网络损耗。考虑系统的复杂性及经济性,电容器分组采用二进制方案,即采用(K-1)个电容值均为C的电容和一个电容值为(C/2)的电容,这样的分组可使组成的电容值有2K级。最小电容量那一路作为单位电容量,它的大小决定了补偿精度。

本系统由TMS320LF2407DSP控制,实时监测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并跟踪系统无功功率的大小,采用晶闸管投切并联电容器组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该装置因响应速度快、动态性能好,所以能实现对决速变化的无功进行跟踪补偿。该装置具备完整的显示控制保护功能。根据需要可显示功率因数、系统电压、负载电流、无功功率等值。并可实时在线设置投入门限、切除门限、过压值、欠压值、延时值等参数。能延时可调、过压自动切除,能有效地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消除电压波动、滤除高次谐波,抑制电压闪变,减少电压不平衡,可广泛应用低压配电系统及工矿企业,是老式补偿装置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2.4 主控制器芯片的选取

本系统采用TI公司的TMS320LF2407作为主控制器,主要是考虑谐波测量的准确性与无功补偿是不可分割的。

该芯片是TMS320C2000平台下的一种定点DSP芯片,是一款专为控制设计的单片机。处理速度很决,达到30MIPS,在晶振频率为20MHz时,计算一次64点的FFT运算用时只有611s,特别适合于处理谐波分析。用到的数字滤波和傅立叶变换等运算的微处理器。同时它又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的处理能力[17]。

TMS320 LF2407DSP结构上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采用高性能静态CMOS技术,使得供电电压降为3.3V,减小了控制器的功耗;30MIPS的执行速度使得指令周期缩短到33ns(30MHz),从而提高了控制器的实时控制能力。

2. 片内有高达32K字的FLASH程序存储器,高达1.5K字的数据/程序RAM,544字双口RAM(DARAM)和2K字的单口RAM (SARAM)。

3. 两个事件管理器模块EV A和EVB,每个包括:两个16位通用定时器;8个16位的脉宽调制(PWM)通道。他们能够实现:三相反向器控制;PWM的对称和非对称波形;3个捕获单元;片内光电编码器接口电路;16通道A/D转换器控制。

4. 可扩展的外部存储器总共192K字:64K字程序存储器;64K字数据存储器;64KI/O 寻址空间。

5. 看门狗定时器模块(WD1)。

6. 高性能10位模数转换器ADC)的转换时间为500ns,提供多达16路的模拟输入,具有自动排序功能,可以同时采集最多16路的模拟信号,克服了MCS196单片机不能同时采样多路信号的缺点。

7. 控制器局域网络(CAN)2.0B模块。

8. 串行通信接口(SCI)。能与系统中的其他控制器进行异步通信(RS232)。

9. 16位的串行外设接口模块(SPI)。

10. 基于锁相环的时钟发生器。

11. 高达40多个可单独编程或复用的通用输入/输出引角(GPIO )。方便扩展外设,满足多数控制对像输入输出的需求。

同时,它还具有一些特别适用于进行大量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

1. 哈佛结构: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独立编址;取指和执行重叠进行;结构的改进,高速缓存,高度并行,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

2. 硬件乘法器:乘法是DSP的重要组成部分。乘法的速度越快,DSP处理器的性能就越高。它能实现单指令乘加运算和变址运算。

3. DSP指令:DSP芯片采用特殊的指令。它将多条指令进行压缩,如指令功能压缩和指令周期缩短(200ns降到20ns以下),可以在一个指令周期内执行多条指令,提高了处理器的速度。

4. 流水线:四级流水线;并行处理;取指、译码、取操作数和执行同时进行。

5. 在芯片内设置了专门的硬件数据指针的逆序寻址功能。因频谱分析的基础是FFT,从而加快了频谱分析的过程。

综合这几方面原因,采用F2407做主控制器,既能满足作为控制器的功能,它突出的计算能力又能快速准确的分析谐波量,在谐波量超标的情况下,停止投入电容器,防止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2.5模拟信号输入处理单元

此模块包括电压电流信号形成回路、低通滤波回路(ALF) 、基准电压(VBASE)形成回路、同步方波形成回路。此模块的作用是将电压互感器(YH)和电流互感器(LH)二次输出的电压、电流模拟量经过上述环节处理成大小与输入量成正比、相位不失真的模拟量,输入到DSP 的A/D 转换通道进行采样,将其转化为计算机能接受与识别的数字量,再进行数据处理及运算。

根据采样定理,采用FFT 测量谐波,若要求准确测量2n ( n=1,2 ,3… )次谐波,则每周波采样点数应最少为21+n 个点。考虑DSP 的数字处理能力突出,适于进行线性运算的特点,以及测量精度的要求,取系统的采样频率为3200Hz ,即每周波采样64点,可准确测量32次谐波量。信号调理电路包括信号衰减和模拟抗混叠滤波器。由互感器得到的电压电流信号线性衰减成能输入DSP 的量程范围,再经抗混叠滤波器滤波,输入DSP 的A/D 转换器中进行采样和模数转换。抗混叠滤波器的作用是把电力系统的信号进行低通滤波,滤除高频分量,使输入DSP 进行处理的信号是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律(h s f f 2≥)要求的信号,消除混叠现象,提高FFT 的运算精度。

1.电流信号形成回路

电流互感器T1, T2和T3的原边电流 ,为0~5A ,互感器CT ,变比为12500/1,则ref V I R V +=1250011160,其中 为交流地,对应的直流电平为1.65V 。

1

a I 2

a I 1

b I 2

b I 1

c I 2c I T1T2T3Vref[+1.65v]

图2-2 电流信号形成回路

2.电压信号形成回路

电压互感器的变比为1:1,原边电阻相对于110K 可以忽略,因此ref ref ref out V V V R R V V +=+?=+=02.0110000/1002201191221。

Vref[+1.65v]

图2-3 电压信号形成回路

3. ALF 低通滤波电路

图中Dl, D2将输出信号钳制在0-3.3V ,保证输入LF2407A / D 转换口的电压在0~

3.3V 之间,以保证其AD 转换的正常工作。

VCC+12V

VCC-12V

图2-4 ALF 低通滤波电路 令R40=R41=R,C40=C41,R42=R,R43=R2,则: 22231)(S C R RCS A S A up

u ++= ,其中

121R R A up += ,将数据带入上式,可以算出截止频率为Hz RS f p 159123

≈=π 。 由于需计算到工频信号的30次谐波,即需对50x30= 1500Hz 的信号进行准确测量,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律,系统的采样频率为周波采样64点,采样频率Hz f s 32006450=?=,因此输入DSP 的信号最高频率应为Hz f f s h 16002

=≤,即低通滤波器应将大于1600Hz 的信号滤除。根据计算结果看出此低通滤波器能满足要求。系统放

白车身模态分析试验方法研究 毕业设计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1 绪论 (3) 2 试验模态分析 (5) 2.1模态试验理论 (5) 2.2试验测试系统组成 (6) 3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7) 3.1模态参数识别主要方法 (7) 3.2最小二乘复频域法 (9) 3.2.1最小二乘复频域法简介 (9) 3.2.2系统模型的确定 (9) 4 白车身模态试验 (10) 4.1白车身参数 (10) 4.2试验结构的支撑方式 (10) 4.3传感器的选择及布置原则 (12) 4.4激励系统 (13) 4.4.1激励方式 (13) 4.4.2振动激励源的选择和比较 (14) 4.4.3设备传感器 (15) 4.5试验测试系统检验 (16) 5 试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21) 5.1稳态图 (21) 5.2模态频率与阻尼比 (23) 5.3模态振型 (24) 5.4模态试验的有效性 (26) 6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30) 结论 (33) 谢辞 (34) 参考文献 (35)

白车身模态试验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模态分析参数识别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重点是PolyMAX法和时域分析法之间的对比,以研究通过何种方法才能获得精 确地实验数据。为此本文分别采用多参考最小二乘复频域(PolyMAX) 法和时域分析法对结构模态参数进行识别,得到白车身各阶的模态图、 模态频率和振型并采用模态置信判据法(MAC)验证试验结果,比较二者 之间的优缺点,从而发现PolyMAX能提供比时域法法更多的稳定极点 并且有一个清晰地图标,确保一个用户独立和简洁明了的解释,大量简 化了鉴别过程。为进一步验证PolyMAX法的准确性,将PolyMAX分析 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相对比,发现两者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因此,本文 认为在白车身模态试验中PolyMAX法是最佳的试验模态分析方法。 关键词:白车身模态试验分析方法MIMO PolyMAX 1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 系别 专业班 姓名 评分 导师(签名) 2011年5月6日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 开题报告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期的无功补偿装置为同步调相机和并联电容器。同步调相机可理解为专门用来产生无功功率的同步电机,可根据需要控制同步电机的励磁,使其工作在过励磁或欠励磁的状态下,从而发出大小不同的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因此同步调相机可对系统无功进行动态补偿。但是它属于旋转设备,运行中的损耗和噪声都比较大,运行维护复杂,成本高,且响应速度慢,难以满足快速动态补偿的要求。并联电容器简单经济,灵活方便,但其阻抗固定,不能跟踪负荷无功需求的变化即不能实现对无功功率的动态补偿。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出现了多种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新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是无功补偿技术的基础,电力电子器件向快速、高电压、大功率发展,使采用电力电子器件的无功补偿从根本上改变了交流输电网过去基本只依靠机械型、慢速、间断及不精确的控制的局面,从而为交流输电网提供了空前快速、连续和精确的控制以及优化潮流功率的能力。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无功补偿控制器在其性能和功能上也出现不同的发展阶段。无功补偿控制器己由基于SCR的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器(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TCSC)发展到基于GTO的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Syncho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Controller-UPFC)、可转换静止补偿器(Convertible Static Compensator-CSC)等。 (1)静止无功补偿器(SVC) 早期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是饱和电抗器(Saturated Reactor-SC)型,1967年英国GEC公司制成了全世界上第一批饱和电抗器型SVC。饱和电抗器与同步调相机相比,具有静止型的优点,响应速度快,但因其铁心需磁化到饱和状态,因而损耗和噪声都很大,而且存在非线性电路的一些特殊问题,所以未能占据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主流。由于使用晶闸管的SVC具有优良的性能,所以十多年来占据了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主导地位。因此,SVC一般专指使用晶闸管的静补装置。

控制测量论文控制工程论文

控制测量论文控制工程论文 菜园桥倒虹吸顶管井沉井测量控制 摘要:沉井测量控制包括井体本身尺寸控制和井体高程、轴线平面位置控制;井体尺寸控制作为钢筋混凝土工程的一部分技术十分成熟,在此不再过多赘述,现在针对沉井全过程结合我单位菜园桥倒虹吸顶管井沉井进行探讨。 关键词:沉井测量控制沉降控制轴线控制 1 工程概况 小清河菜园桥倒虹吸顶管的顶管井、接收井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沉井施工,两井之间管线长度为132.56m;位于小清河两侧,进水井、出水井沉井深度分别为12.458m、13.97m;分三节进行施工;进水井地质情况为0-9.2m为亚粘土、9.2-10.5为亚粘土混姜石,10.5-12.458为亚粘土;出水井地质情况为0-9.8m为亚粘土,9.8-10.7为亚粘土混姜石,10.7-13.97为亚粘土。 2 测量依据 ①《济南市小清河综合治理污水工程》图纸;②《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③《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3坐标和高程控制点的设置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坐标控制点以及向对应的高程控制点,我们对

坐标和高程控制点,进行了复测和加密,并在小清河两侧沉井位置各设置了8个坐标控制点网、3个高程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至少要保证2个坐标控制点以及2个高程控制点),防止由于土方开挖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控制点破坏或者是移动,根据以往经验,控制点无论在什么位置都有可能被破坏,所以要经常核对高程和坐标点进行复测,复测频率约为一周一次,如有破坏则进行补测。 4沉井基坑测量 根据图纸中的沉井中心坐标以及沉井尺寸,从AUTOCAD图中计算出沉井四个内角的坐标;根据沉井四个内角尺寸进行放样确定基坑开挖边线(内尺寸线以外1.5m),挖深5m,边坡坡度1:0.75。 5 测量控制内容 5.1 沉降测量在第一节井墙的浇筑完成模板拆除后,应进行刃脚高程测量和顶部混凝土面测量,同时在沉井的四个角外壁墙上用红漆做好测量基准点,以此点作为基准,进行高程测量: 5.1.1 在混凝土模板拆除后应先在四个外角的外侧用红漆做好标记,测量其高程记录测量原始数据计算下沉具体高度。 5.1.2 沉井在下沉时,应注意观测正常情况下刃角标高,每班至少观测一次,对轴线位移2~3天测量一次。当沉井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测量。 5.1.3 沉井在初沉阶段,每2h至少观测一次(高程),如果沉井较快时,加大观测力度,必要时应连续进行观测,提供数据,以便及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论文

.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重庆市武隆县造纸厂职工宿舍楼建筑施工图及 施工组织设计 院 (系):建筑工程系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此次毕业设计,设计的是重庆市武隆县造纸厂职工楼施工图纸,建筑面积为2780.4㎡,建筑总高度为20.7m,采用框架结构,天然地基,独立柱基础。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案、进度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安全管计划、季节性施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等。本次使用工期定额是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2000)。 关键词:施工组织组织管理质量保证施工方案

目录 第1章编制依据 (5) 第2章工程概况 (5) 第3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7) 3.1 技术准备 (7) 3.2 现场准备 (8) 3.3 劳动力准备及劳动力进场计划 (8) 3.4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准备及进场计划 (9) 第4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10) 4.1 施工总进度计划 (10) 4.2 各阶段施工进度计划 (10) 4.3 保证工期措施 (10) 4.3.1 组织措施 (10) 4.3.2 各阶段施工进度计划 (10) 4.3.3 经济措施 (11) 4.3.4 技术措施 (11) 第5章施工平面规划 (13) 5.1 施工用水 (13)

5.2 施工用电 (13) 5.3 施工道路 (13) 5.4 临时布置 (13) 第6章各项管理及保证措施 (14) 6.1 工程质量方针 (14) 6.2 工程质量目标 (14) 6.3 质量保证措施 (14) 6.3.1 组织保证 (14) 6.3.2 制度保证 (15) 6.3.3 管理措施 (15) 6.4 安全生产措施 (16) 6.4.1 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安全资格 (16) 6.4.2 安全生产目标 (16) 6.4.3 安全管理体系 (16) 6.4.4 安全生产责任制 (16) 6.4.5 安全生产制度 (16) 6.4.6 保证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18) 6.5 环境管理和文明施工措施 (19) 6.5.1 环境管理措施 (19) 6.5.2 文明施工管理 (21)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doc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 一,预期目标 理论知识:1,了解网架结构的特点,并学习网架结构的计算与设计研究方法; 2,学习网架结构的静力分析方法。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设计规范取值,计算时考虑各项荷载及其组合,并根据组合确定几种最大影响工况,然后用ansys分析最不利情况,考察最不利情况是否满足《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3,学习网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动力特性分析只作模态分析和随机振动谱分析。,模态分析理论是基础,它主要用于计算模型固有模态的两个基本参数: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随机振动谱分析是一种将模态分析结果和已知谱联系起来,然后计算模型位移和应力的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模型在确定载荷或随机载荷作用下,获得结构的响应情况。 软件应用:1,学习有限元软件ansys的基本操作,并针对以前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补充 学习; 2,学习ansys自带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 3,空间网架结构的参数化建模。 二,开题以来所做的具体工作和取得的进展或成果 自开题以来,按照开题报告所作的安排,陆续学习了相关知识,包括:网架结构的特点,计算与设计研究方法等,网架结构的静力分析方法,动力特性分析方法等。 另外,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开始了有限元软件ansys的学习,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了解一些在本论文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存在的具体问题 1,涉及到的动力特性分析,比初始考虑的问题要复杂,因而加重了这一块学习的任务,到目前为止,有些问题依然比较模糊。 2,网架结构的参数化建模。由于APDL语言学习的水平所限,现在参数化建模没有完成,可能会影响到后期的进程。 四,下一步工作具体设想与安排 1,继续熟悉网架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的理论知识,清晰化前期的模糊概念等内容; 2,加强APDL语言的学习,并强化编程能力,争取尽早完成网架结构的参数化建模; 3,参数化建模完成之后,加快速度做结构的静力特性分析,动力特性分析等; 4,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修改、完稿等相关工作; 根据需要,随时补充学习相关的知识。精品文档5,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

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变流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姓名:博 学号:4 专业:电气自动化 指导老师: 年月日

声明 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签名: 博日期: 2015年5月25日

目录 引言 (1) 一、变流技术的概况 (1) (一)电力电子变流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一个研究方向 (1) (二)目前我国在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研究和应用上仍待解决的问题 (2) 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2) (一)整流电路(AC-DC) (2) (二)逆变电路(DC-AC) (3) 1.水力发电的有效功率 (3) 2 . 发电厂风机水泵的变频调速 (3) 3 . 太阳能发电控制系统 (4) 三、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5) (一)发电环节中的应用 (5) (二)输电环节中的应用 (5) (三)配电环节中的应用 (6) 结束语 (6) 致 (7) 【参考文献】 (7)

题目:变流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发达在用户最终实用的电能中,有60%以上的电能至少经过一次以上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的处理。电力系统在通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电力电子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可以说,如果离开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就是不可想象的。 关键词: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理论是建立在电子学、电力学和控制学三个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新型学科,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广泛的用于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新能源系统等,在照明、空调等家用电器及其他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 一、变流技术的概况 电力电子技术,又称功率电子技术,服务于以电力半导体器件及“变频技术”为核心的电力电子行业,是20世纪后期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的技术,主要研究各种电力电子器件,以及这些电力电子器件所构成的各种各样能高效地完成对电能的变换和控制的电路或装置。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电力电子技术是以电力为研究对象的电子技术,它利用各种电力电子器件和控制技术对电能(包括电压、电流、频率和波形等)控制和变换。 (一)电力电子变流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一个研究方向 其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应用广泛。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中文2500字 本科毕业设计翻译 学生姓名:***** 班级:*****班 学号:*****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指导教师:***** 副教授 2011年3月25日

Section 4 – Di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for HSS Dies General Guidelines for Di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Draw Dies Higher than normal binder pressure and press tonnage is necessary with H.S.S. in order to maintain process control and to minimize buckles on the binder. Dies must be designed for proper press type and size. In some cases, a double action press or hydraulic press cushion may be required toachieve the necessary binder forces and control. Air cushions or nitrogen cylinders may not provide the required force for setting of draw beads or maintaining binder closure if H.S.S. is of higher strength or thickness. Draw beads for H.S.S. should not extend around corners of the draw die. This will result in locking out the metal flow and cause splitting in corners of stamping. D raw beads should “run out” at the tangent of the corner radius to minimize metal compression in corners, as shown in figure 16 on page 47. Better grades of die material may be necessary depend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SS, the severity of the part geometry, and the production volume. A draw die surface treatment, such as chrome plating, may be recommended for outer panel applications. Form and Flange Dies Part setup in form and flange dies must allow for proper overbend on all flanges for springback compensation. Springback allowance must be increased as material strength increases; 3 degrees for mild steels, but 6 degrees or more

某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 所属系别: 建筑工程系 专业班级水工(2)班 姓名:夏阳 学号: 2009301232 指导老师:胡秉香 完成日期?年月日

目录 第一部分:摘要........................................................................3第二部分:关键词 (3) 第三部分:正文 ?一、浅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4) ?二、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5) ?三、论建筑工程中桩基的施工技术及应用 (7) 四、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检查及处理措施 (9) 五、关于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控制及管理……………………10 六、关于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12 第四部分:参考文献 (14) 第五部分:致谢……………………………………………………15

摘要 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也出现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所以,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式关系着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命脉,做好现场施工管理是基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分析探讨了加强基建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几个环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桩的种类和桩基形式、施工工艺和设备以及桩基理论和设计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演进。桩基已成为在土质不良地区修建各种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重型厂房和具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所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 ?针对当前工程项目全过程中造价成本控制不力的现状,本论文也将分析讨论了在全过程中实施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措施,对于提高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工程技术资料的整理和归档是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工作,就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及做好资料整理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本文将在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现场施工管理方法深基坑土钉支护桩基混 凝土造价控制造价管理资料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摘要

庆阳市西峰区阳光住宅小区4﹟住宅楼标后相关文件 的编制 (施工图预算(土建部分)、标后施工组织设计(清单)、监理文件) [摘要]庆阳市西峰区阳光住宅小区4﹟住宅楼施工图预算(土建部分),标后施工组织设计,监理文件;施工图预算部分,依据国家现行建筑工程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法律、法规文件,以及甘肃省工程造价指导信息等进行编制。主要编制了单位工程预算表、人材机汇总表、主要材料、机械台班数量汇总表、建筑工程费用计算表、分项工程人材机汇总表等。通过科学的计算步骤,最终计算出该项工程的单方造价1247.57元,本工程总造价为14035850.42元;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包括了编制说明、编制依据、范围、原则施工进度计划和工期保证措施、施工总平面布置和工程概况;确定施工总体目标,分析了施工总体布置的内容;阐述了施工准备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明了工程进度计划、机械选择、施工主要设备与工器具配置计划、施工主要材料采购与进场计划等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及方案;详细介绍了本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的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还分别对雨季、冬季、夜间等特殊施工的技术措施做了介绍,并编排了相关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监理文件部分包括监理文件大纲、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等。 关键词:预算、施工组织、监理文件

preparation of relevant documents (Construction drawing budget (civil section), after the standard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 ( list )and project management files) [Summary ]Xifeng district sunshine residential district in qingyang city 4﹟residenti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drawing budget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fter design, project management files; construction drawing budget component, based on the national current building-related technical standards, specifications, regulations and laws, regulations, and instruc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roject cost in Gansu province. Main compilation unit summary of project budget, manpower, material, machine-class quantity summary table, construction cost breakdown table, summary of engineering talent. By science of calculation steps, eventually calculation out the items engineering of unilateral cost 1247.57 Yuan, this engineering total cost for 14035850.42 Yua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part including has prepared description, and prepared pursuant to, and range, and principles construction progress plans and duration guarantee measures, and construction total plane layout and engineering overview; determines construction general target, analysis has construction general layout of content; explained has construction prepared of main content ; Specific description has engineering progress plans, and machinery select, and construction main device and workers apparatus configuration plans, and construction main material procurement and approach plans divide items engineering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rogramme; more describes has this engineering of quality, and duration, and security of guarantee measures;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also respectively on rainy season, and winter, and night, special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measures do has describes, and arrangement has related project of progress plans; supervision file part including supervision file outline, and supervision planning, and supervision implementation rules,. Keywords:Budgeting, supervision of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s, documents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 第一章编制依据说明 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及图纸答疑 2.现行的国家有关质量验收规及相关政策法规 4.我公司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和公司承接的相关类似工程的实际管理和施工技术经验 5.我公司现行的有关技术规定和规程 (二)编制原则 (1)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宗旨是按照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规律,施工工艺规律和经营管理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组织方案,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进度计划,有效利用施工场地,优化配置和节约使用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施工有计划、有节奏,能够保证质量、进度、安全、文明,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结合我公司施工技术力量,机械设备等综合条件以及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编制具有全面性、可行性、针对性、先进性。本公司现有施工技术装备、劳动力、资源及在近几年承建和在建的同类工程中积累的较为成熟的施工经验。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总说明 1.工程名称:大润发大型商场 2.工程地点:位于宿迁市幸福南路13号。 3.建设单位:宏大建设 4.设计单位:建筑设计 5.建筑面积:3095.04 6.结构层次:一至六楼全为框架 7.管理目标 ①质量目标:确保合格,力争优良工程 ②安全目标:杜绝重大人身伤亡和机电事故 二、一般说明 本工程位于位于宿迁市幸福南路13号。 本工程占地总面积515.84,建筑面积3095.04。建筑耐火耐火等级2级,屋面防水等级3级。建筑层数六层,耐久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6度。 结构为一至六楼全为框架框架,。 砼等级:垫层为C10素砼,基础、阳台、雨篷、构架、架空层砼为C30,B、C区基础顶面至标高3.5米柱、梁、板、墙为C30。卫生间为C25,构造柱、圈梁等未注明的现浇构件为C20。 墙体工程 1.一层框架部分填充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0.00标高以上其他

计算机软件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目录 (1) 摘要 (1) 前言 (3) 第一章绪论 (4) 1.1研究背景 (4) 1.2设计目标 (4) 1.3本文结构 (5) 第二章系统开发环境与技术 (6) 2.1系统开发环境 (6) 2.1.1 MyEclipse插件介绍 (6) 2.1.2 Tomcat服务器介绍 (6) 2.2系统开发技术 (7) 2.2.1 JSP与Servlet技术 (7) 2.2.2 JavaScript简介 (10) 2.2.3 MVC模式 (11) 2.2.4 Struts框架 (11) 2.2.5 Spring框架 (13) 2.2.6 Hibernate框架 (15) 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与前台设计 (17) 3.1需求分析 (17) 3.1.1 系统前台简要设计概述 (17) 3.1.2 系统用例图 (18) 3.2系统设计 (18) 3.2.1 系统层次划分 (18) 3.2.2 数据库设计 (19) 3.2.3 成本管理模块时序图 (22) 第四章系统详细设计与功能实现 (27) 4.1系统项目的文件夹结构 (27) 4.2成本管理模块的具体实现 (28) 4.2.1 查询成本信息列表功能的实现 (28)

4.2.3 修改成本信息功能的实现 (36) 4.2.4 删除成本信息功能的实现 (39) 4.2.5 查看成本明细信息功能的实现 (41)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43) 5.1课题总结 (43) 5.2进一步开发的展望 (43) 参考文献 (44) 致谢 (45)

摘要 服饰企业生产状况联络表是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进行设计、开发的,而成本管理模块则是为了保持产品的成本信息及时的保存、更新。利用JSP技术和SSH框架以及相应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实现了基于Web的系统。该框架可以减少模块之间的耦合性,让开发人员减轻重新建立解决复杂问题方案的负担,并且可以被扩展以进行内部的定制化。通过使用JSP技术建设动态网站,充分发挥了Java语言所独有的易用性、跨平台性和安全性,从而构建了一个运行高效、安全可靠、适用性广的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信息资源的网上管理,满足了公司业务处理的需要,使企业适应了网络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 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些研究与应用背景,其次介绍了该网站系统所采用的开发工具、平台以及开发环境。在此基础上,论文详尽描述了成本管理系统情况。 关键词:JSP,SSH框架,成本管理 作者:XX 指导老师:XX

机械制造专业_毕业设计_小型龙门加工中心基础件设计与受力分析(ANSYS模态分析)

第一章概述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机床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工作母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国家机床设计和制造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这个国家整个制造业水平的高低。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现代工业技术发展迅猛。近年来,各国在信息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军事工业,电子工业,能源工业等领域竞争日益激烈。随着这些高科技领域日益向高速、高效、精密、轻量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对机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机床正向高速、大功率、高精度的方向发展。随着机床向高速度、大功率和高精度方向的发展,除了要求机床重量轻、成本低、使用方便和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以外,而着重要求机床具有愈来愈高的加工性能。而机床的加工性能又与其动态特性紧密相关。事实表明,随着机床的加工精度的不断提高,对机床动态特性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多年来,由于受到理论分析和测试实验手段落后的限制,机床结构的设计计算主要沿用传统的结构强度为主的设计方法。传统设计方法主要是保证刀具和工件间具有一定的相对运动关系和满足机床几何精度要求,采用经验和类比的方法进行,设计的主要依据是静刚度和静强度,对机床的动态性能考虑较少。在利用传统方法进行机床结构的设计计算时,因为不能准确地把握机床结构与其动态特性之间量的关系,所以结构设计的结果常常是以较大的安全系数加强机床结构。这样的设计方法容易导致机床结构尺寸和重量的加大;其结果一则不能很好发挥材料的潜力,二来机床结构的动态性能也不会有根本的改进提高。所以,后来科研工作者对机床的动态特性、切削稳定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最初是以实物或模型为基础,进行机床性能试验,从中发现规律,分析影响机床动态性能的主要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处于弄清机理,说明现象的定性阶段。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振动理论和结构动力学理论等的发展,为机床的动态性能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测试手段,使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和优化设计的定量研究阶段,系统地建立了机床动态特性的研究理论,达到了一定的实用程度,并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1.2我国基础件现状 基础件是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国对机械基础件在机械工业中的重要地位认识较晚,长期投入乏力,致使整个行业基础差、底子薄、实力弱。随着我国主机水平的提高,机械基础件落后于主机的瓶颈现象日益显现。近年来,虽然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科研开发等方面,国家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与当前市场需求及国外水平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品种少,水平低,质量不稳定,早期故障率高,可靠性差。我国机械基础件产品品种、规格少,特别是高档产品差距较大,不能满足主机日益发展的需求。目前,各类主机基础件的性能指标大体相当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水平。质量不稳定,早期故障率高,可靠性差,是基础件的致命弱点。因此,不少主机厂为提高其主机的市场竞争力,往往选择进口基础件配套。因而,国产基础件,特别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在明显下降。虽然基础件产品出口有明显优势,但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数量大,价值低,技术附加值不高。 二、重复建设严重,专业化程度低,形不成规模,经济效益差。机械基础件与主机相比,企业建立的初始资金和技术所需投入相对较少,因此在国家几次经济大发展时期,都增加了一批基础件生产企业。行业中已呈现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点多、批量小,形不成经济规模。基础件企业虽然逐渐独立于主机厂,但大多数企业本身就是“大而全”、“小而全”,专业化程度低,装备水平不高,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下。例如,轴承行业哈轴、瓦轴、洛轴三家大型骨干企业年产轴承的总和还不到国外一家著名公司的50%,现在全国轴承厂

无功补偿外文翻译(适用于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中英文对照)

10kv无功补偿 摘自——《电力系统分析和设计》 摘要 改善工业企业用电的功率因数是提高用电效率、节约电能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应用实例说明了工业企业无功补偿的意义和作用,并针对目前工业企业供用电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和措施。 1 引言 在工业企业中,绝大多数的用电设备属于感性负荷,这些设备在运行中要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无功功率的增加使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从而出现系统电压下降、电气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增加线路损耗以及降低供电设备的供电能力等情况。因而就地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对降损节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补偿方式的选择 无功补偿分为集中补偿、分散补偿和就地补偿三种。集中补偿,即在高、低压配电所内设置若干组电容器,电容器接在配电母线上,补偿该配电所供电范围内的无功功率,并使总功率因数达到规定值以上。这种补偿方式只能补偿高、低压母线之前线路上的无功功率,它们相当于把无功功率源移到用电企业的配电所,使用户对供电系统要求的无功功率有所减少,达到供电部门所要求的功率因数。而它们对配电母线以下的企业内部的变压器和线路的无功功率不能起到补偿作用,仍有大量的无功功率在企业内部线路上流动并产生损耗。分散补偿是将电容器组分别安装在各个车间的配电盘处,这种安装方式可以使配电变压器以及变电所至车间的线路都可以由于无功负荷的减少而获得补偿效果。就地补偿是把无功补偿器直接接在异步电动机旁或进线端子上。集中补偿方式所用电容器组的容量较分组补偿或就地补偿要小,它的利用率则更高,缺点是对变、配电所各馈线并未得到补偿,仅减轻了电网的无功负荷。分散补偿方式中的电容器组的利用率比就地补偿高,因此总需要量较就地补偿要小,是一种经济合理的补偿方式。无功补偿应遵循“全面规划,合理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论文

化学沉积中磷含量Ni-W- P合金晶化 及耐蚀性研究 作者姓名安宁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6-1 指导教师宏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3) 1.1化学镀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3) 1.1.1 化学镀的基本原理 (3) 1.1.2 化学镀镀液组成及作用 (4) 1.1.3 化学镀技术研究概述 (6) 1.1.4 化学镀技术在国的发展 (8) 1.1.5 化学镀技术的应用 (9) 1.1.6 化学镀的发展趋势 (10) 1.2化学沉积层晶化转变机理 (11) 1.3企业设备腐蚀的现状及危害 (11) 1.4本文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容 (12)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1.4.2 研究容 (12) 第二章混晶态Ni-W-P合金镀层的制备与实验方法 (14) 2.1实验材料与仪器 (14) 2.2化学镀镀液的组成及配制工艺 (14) 2.2.1 化学镀镀液的组成 (14) 2.2.2 化学镀镀液的配制工艺 (14) 2.3实验方法 (14) 2.3.1 镀前处理 (15) 2.3.2 化学沉积过程 (15) 2.4沉积层检测及性能测试 (15) 2.4.1 沉积层的结构测试 (15) 2.4.2 沉积层的形貌观察及成分测试 (16) 2.4.3 沉积层耐蚀性能测试 (17) 2.4.4 热处理后沉积层的性能测试 (17) 第三章实验结果与分析 (19) 3.1化学沉积中磷含量Ni-W-P合金镀层的微观分析 (19) 3.1.1 镀层的X射线(XRD)衍射分析 (19) 3.1.2 镀层热处理前后的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23) 3.1.3 镀层的晶化过程及晶粒尺寸 (25) 3.2热处理前后镀层耐蚀性分析 (26) 第四章结论 (28)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文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代远程教育 专科实习报告题目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学生姓名赵明批次1503 专业建筑工程技学号201502010658 学习中心云南爱因森科技专修学院奥鹏学习中心【39】 2017年4 月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3) 一、前言 (3) 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4) 1.干缩裂缝及预防 (4)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4) 3.沉陷裂缝及预防 (5) 4.温度裂缝及预防 (5) 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 (6) 三、裂缝处理 (7) 1、表面修补法 (7) 2、灌浆、嵌逢封堵法 (7) 3、结构加固法 (7) 4、混凝土置换法 (7) 5、电化学防护法 (7) 6、仿生自愈合法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8)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防处理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 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钢筋混凝土规范也明确规定[1]: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完整版】毕业设计论文基于ANSYS的轴承座的模态分析

河南科技学院 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基于ANSYS的轴承座的模态分析 学生姓名:刘x 所在院系:机电学院 所学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导师姓名: 完成时间:2013年5月8日

摘要 轴承座在机械生产中很常见,在各类机器、机构中都有它存在的身影,由于轴承座本身结构并不是太复杂,所以本文并没有借助其他类型的三维软件建模,而是在ANSYS环境下建立的模型。轴承座的受力主要是分布在轴承孔圆周上,还有轴承孔的下半部分的径向压力载荷。为了提高结构的抗振性,本文借助于ANSYS软件强大的模态分析功能,运用ANSYS软件建立了轴承座的三维模型,并对轴承座进行模态分析,并给出前20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以此来指导结构的优化设计[1]。 关键字:轴承座,模态分析,有限元,ANSYS Abstract Bearing seat is common in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t exists in all kinds of machine, figure, because the bearing seat structure itself is not too complicated, so this article does not use other types of 3 d software modeling, but established under ANSYS environment model. Stress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bearing hole of the bearing on the circumference of a circle, and the bearing hole of the bottom half of the radial pressure loa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ibration resistance of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with the aid of powerful modal analysis function of ANSYS software, and the 3 d model of the bearing was established by applying the ANSYS software, and the mod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earing seat, and give the top 20 order natural frequency and vibration mode, in order to guide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structure. Keywords: bearing seat,modal analysis,finite element ,ANSY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