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兽药组方

兽药组方

兽药组方
兽药组方

兽药组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aaa 养鸡户

级别: 鸡网学院15级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知道了

发帖

406

鸡蛋

140

交易币

来自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09-02 抗菌药类 组方1:氟苯尼考 主治禽伤寒。 组方2:利福平+氧氟沙星 主治大肠杆菌。 组方3:环丙沙星+克林霉素 主治慢性呼吸道病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组方4:丁胺+庆大 主治大肠杆菌。 组方5:头孢噻肟或头孢三嗪+磷霉素钙或恩诺沙星 主治大肠杆菌。 组方6:氨基糖甙类+利福平 主治大肠杆菌。 组方7:头孢哌酮钠一舒巴坦钠,重症加用左旋氧氟沙星,与厌氧菌混感加用甲硝唑,有需氧杆菌存在加用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此方案可用于大肠杆菌、输卵管炎及肠毒综合症的治疗。 组方8:磷霉素钙+头孢及喹诺酮类 主治大肠杆菌,中间相差1小时。 组方9:林可霉素+利福平+替硝唑+SMZ 组方10:硫酸新霉素+粘杆菌素+替硝唑+头孢菌素类 球虫药 组方1:甲基三嗪酮+抗坏死性肠炎药物 主治盲肠球虫 组方2:磺胺喹恶啉钠+磺胺甲恶唑钠+甲硝唑 主治小肠球虫

组方3:磺胺氯吡嗪钠+新霉素 主治盲肠球虫

肠炎药

组方1:利福平+痢菌净

组方2:多粘菌素E+利福平+TMP

组方3:阿莫西林+多粘菌素+舒巴坦钠或棒酸

组方4:盐酸土霉素+痢菌净

组方5:粘菌素E+丁胺卡那霉素

组方6:克林霉素+甲哨唑 针对坏死性肠炎

组方7:甲砜霉素+乙酰甲奎+甲硝唑

组方8:甲硝唑+奥硝唑+左旋氧氟沙星+蒲公英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 支原体药

组方1:红霉素+泰乐菌素

组方2: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泰乐菌素+强力霉素

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组方1:琥乙红霉素+庆大小诺霉素

组方2:克林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组方3:氟苯尼考+强力霉素

组方4:林可霉素+大观霉素

备注:如为毒支原体感染应适当配合利巴韦林或金刚烷胺!

抗鼻炎药

组方1:磺胺6甲氧嘧啶钠+增效剂

组方2:复方新诺名

禽霍乱用药

选择药物:

复方新诺明、土霉素、奎乙醇、氟苯尼考、磺胺5甲氧嘧啶。

青霉素+链霉素

用药注意事项:

1、治疗严重的肠炎、肠毒综合症可以适当辅助解表药西咪替丁。

2、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氨基糖甙类具有明显协同作用,但宜间隔2 h使用。

3、如出现肾肿应禁用氨基糖甙类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磺胺类、呋喃类、多粘菌素E等,可选择头孢菌素类、利福平、喹诺酮类等治疗。另外,许多药物是通过肾脏排泄的,如头孢菌素类,可将该类药物适当减量1/4一日用药一次。

4、可用于喷雾给药治疗的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不能采食和饮水的重症感染。可用于喷雾给药的药物:利巴韦林、氨茶碱、麻黄碱、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硫酸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等,特别是用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感染,喷雾给药的效果是同剂量药物饮水给药的10倍,最佳的雾滴直径为10-20um,即使用常规喷雾器(直径≥80um)也会取得较饮水给药更好的效果。

5、注意药物发挥药效的酸碱性:药物酸碱性对治疗效果影响

①需在碱性环境中使用的药物:庆大霉素、新霉素、利福平(PH值<9)、阿奇霉素(PH值6.2时MIC较PH值7.2时高100倍)、恩诺沙星、磺胺

类。

②需在酸性环境中使用的药物:强力霉素。

③需在中性环境中使用的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6、水质:有的水质中含重金属离子如Fe2+(铁锈)、AI3+(铝)很多,对强力霉素、喹诺酮类有很大的影响,一般需投喂水质改良剂(螯合剂),一般在100kg饮水中加用EDTA-2Na10g

7、[ft=,+0,]如果不是毒性大的药物,首次倍量,以后常量使用(此为美国首席医药顾问所推荐的最佳给药方法)。

8、[ft=,+0,]为使药物血药达峰时间缩短,最好限制药水饮用时间,切忌将药物加入水中让鸡自由饮用(不易达到血药峰值,治疗效果差)。因此,投药前需停水,冬季停水两小时,夏季停水一小时。

9、[ft=,+0,]为达到最佳效果,每次用药兑水量,一日一次,以日饮水量30%为宜;一日两次,各以日饮水量25%为宜。

10、[ft=,+0,]防止药物中毒,如马杜拉霉素、海南霉素等,治疗浓度接近中毒浓度,加大用量常导致中毒死亡。

11、[ft=,+0,]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麻黄碱、氨茶碱等药物用的时间过长,也会出现拉稀等症状。

氨基糖甙类的药物的药物在肠道中吸收率低,对于肠源性大肠杆菌效果好,而对三炎性大肠杆菌效果一般。对肾脏有损伤,出现肾脏肿胀的尽量不用。

恩诺沙星治疗大肠杆菌肠道感染所致肠炎、腹泻,加大用量反而加重腹泻

12、[ft=,+0,]组方后的药物治疗剂量:两种或多种抗菌药搭配使用,在确定两种药物间为协同作用时,并在没有确切临床试验得出最佳药物治疗浓度时,通常采用治疗剂量叠加原则。

13、[ft=,+0,]需要注意给药时间的常用药物及内服方法如下:

需空腹给药的药物有(料前1小时):半合成青霉素中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除外)、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喹诺酮类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等。

料后2小时给药的药物有: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旋氧氟沙星。

需喂料时给药的药物有:脂溶性维生素(VD、VA、VE、VK1、VK2)、红

霉素等。

治疗肺部感染、支气管炎、心包炎、肝周炎、宜早晨料前一次投喂。

治疗肠道疾病、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时,宜晚间料后一次投喂。

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禽大肠杆菌败血病、腹膜炎、重症菌毒混合感染):将2天用量于上午8点一次性投药,可提高效果,减轻撤停反应。

氨茶碱:将2天用量于晚间8点一次性投药。

14、[ft=,+0,]关于给药次数的注意事项:

可一日给药一次的药物有:头孢三嗪、氨基糖甙类、强力霉素、氟苯尼考、阿奇霉素、琥乙红霉素(用于支原体感染)、克林霉素(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硫酸粘杆菌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硫酸阿托品、盐酸溴已新等。

可二日给药一次的药物有:地塞米松磷酸钠、氨茶碱等。其它的药物多为一日2次用药。有的药物如用麻黄碱喷雾给药解除严重喘疾时,也可一日多次给药。

关于给药间隔

不同药物一日用药次数不同,特别是上述提到的抑菌药物。而在通常的用药习惯上,有时可能出于使用方便一日仅2次给药,因此,在尽可能选择血药半衰期长的品种的同时,应充分重视给药间隔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例如:用户可能上午9-10点给药,下午4-5点就给药了,治疗效果差。而正确的用药间隔为12小时,如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不易做到的话,白天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保证在10小时以上,以确保药物的连续作用。

备注:当前用药误区

目前,在禽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应用经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和不足:

1、不注意给药的时间:无论什么药物,固定给药模式或用药习惯,不是在料前喂,就是在料后喂。

2、不注意给药次数:不管什么药物,通通一天给药1次。

3、不注意给药间隔:凡是一日2次给药,白天间隔时短(6-7小时),而晚上间隔过长(17-18小时)。

4、不重视给药方法:无论什么药物,不管什么疾病,一律饮水或拌料给

药,自由饮水或采食。

5、偏面加大用药量或减少兑水量:无论什么药物,按照厂家产品说明书,通通加倍用药。

6、疗程不足或频繁换药:不管什么药物,不论什么疾病,见效或不见效,通通3天停药。

7、不适时更换新药:许多用户用某一种药物治愈了某一种疾病,就认准这种药物,反复使用,即使包装规格甚至颜色改变也不接受,且不改变用量,一用到底。

8、药物选择不对症:如本来为呼吸道疾病,口服给药用肠道不宜吸收药物(硫酸新霉素等)。

9、盲目搭配用药:不论什么疾病,如大肠杆菌与慢呼混感,不清楚药理药效,多种药物搭配使用,如含有治疗大肠杆菌的头孢噻肟钠与含有治疗支原体感染的红霉素搭配。

10、忽视不同情况下的用药差别:如疾病状态、种别、药物酸碱性影响、水质等。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93号公告 为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我部制定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以下简称《禁用清单》:点击下载),现公告如下: 一、《禁用清单》序号1至18所列品种的原料药及其单方、复方制剂产品停止生产,已在兽药国家标准、农业部专业标准及兽药地方标准中收载的品种,废止其质量标准,撤销其产品批准文号;已在我国注册登记的进口兽药,废止其进口兽药质量标准,注销其《进口兽药登记许可证》。 二、截止2002年5月15日,《禁用清单》序号1至18所列品种的原料药及其单方、复方制剂产品停止经营和使用。 三、《禁用清单》序号19至21所列品种的原料药及其单方、复方制剂产品不准以抗应激、提高饲料报酬、促进动物生长为目的在食品动物饲料养过程中使用。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注:食品动物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其产品供人食用的动物 二OO二年四月九日附件:部分国家及地区明令禁用或重点监控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二00三年四月十日 一、欧盟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1、阿伏霉素(Avoparcin) 2、洛硝达唑(Ronidazole) 3、卡巴多(Carbadox) 4、喹乙醇(Olaquindox) 5、杆菌肽锌(Bacitracin zinc)(禁止作饲料添加药物使用) 6、螺旋霉素(Spiramycin)(禁止作饲料添加药物使用) 7、维吉尼亚霉素(Virginiamycin)(禁止作饲料添加药物使用) 8、磷酸泰乐菌素(Tylosin phosphate)(禁止作饲料添加药物使用) 9、阿普西特(arprinocide) 10、二硝托胺(Dinitolmide) 11、异丙硝唑(ipronidazole) 12、氯羟吡啶(Meticlopidol) 13、氯羟吡啶/苄氧喹甲酯(Meticlopidol/Mehtylbenzoquate) 14、氨丙啉(Amprolium) 15、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Amprolium/ethopabate) 16、地美硝唑(Dimetridazole)

兽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doc

兽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留的检测及防控 第一节基本概念 兽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有目的地调节其生理机能的物质。包括血清、疫苗、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等 兽药残留:指畜禽等动物用药后,蓄积或贮存在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以及杂质。 结合残留: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内源大分子共价结合的产物。动物组织中存在共价结合物(结合残留)则表明药物对靶动物具有潜在毒性作用。 休药期(withdrawal period):食品动物从停止给药到允许被屠宰或其产品(乳、蛋)被允许上市的间隔时间 最高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s):指食品动物用药后,允许存在于动物组织中的药物最高浓度 兽药残留可分为有残留限量的兽药残留和“零残留” 第二节兽药残留产生原因 一、促使兽药大量使用的原因 一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使现代养殖业面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巨大压力--亚剂量预防用药和超剂量治疗用药 二是养殖业生产者一直致力寻找一种能够促进动物生长的因子--促生长的药物

至60-70年代,80%以上的家禽、家畜长期或终生使用药物添加剂,约50%的兽用抗生素被用于非治疗性目的。目前有的食品动物长期使用至少一种药物 二、兽药进入动物体的主要途径 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用药 促进生长、泌乳、甚至肌肉脂肪分配而使用的药物 动物性食品加工、贮存保鲜过程加入兽药 兽药残留主要来源养殖阶段 三、兽药残留的原因 1、不遵守休药期:青霉素、四环素 2、滥用药物: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和用药动物的种类等方面不符合用药规定 3、非法使用违禁药物:瘦肉精、己烯雌酚、睡梦美 4、屠宰前使用兽药来掩饰临床症状等。 5、饲料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 6、屠宰、加工、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兽药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与残留是和兽药投 予时动物的状态、用药数量、给药方式、用药部位和兽药种类有很大关系。兽药在食用动物中不同的器官和组织含量是不同的。 在一般情况下,对兽药有代谢作用的脏器,如肝脏、肾脏,其兽药浓度高;在鸡蛋中,与蛋白质结合率高的脂溶性药物容易

兽药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兽药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彭建 从事一个行业,首先要把这个行业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掌握它的现状、走势,只有把好 了脉搏,我们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大干、什么时候可以维持、什么时候需要停止,那么我们这个行业现在是什么形势,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未来走势如何呢? 一、当前兽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兽药企业基础差、规模小,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我国兽药市场份额为 300~400多亿元,其中禽药粉剂 100 亿元左右,水针、粉针 100 亿元左右,生物制品 40~50 亿元,中药、添加剂 40~50亿元,水产品用药 10 亿元。 目前全国通过兽药 GMP 认证的企业为 1527 家,年产值 2 亿元以上的有 9 家, 1 亿元 以上的 22 家, 5000 万元以上的有 60 余家, 1000 万元以上的有 200 余家,也就是说我国 的一千多家兽药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都只能卖几百万或者几十万,一个月卖三四十万的企业也有很多,在河北最近陆续出现了放弃老板位置情况,要么将企业转让,要么出租。 近几年,兽药企业数量再次极度扩张,产能相继加大,部分省份已超出 GMP 改造前的数量 或产能,但规模化尚未形成。 (二)产品严重同质化,研发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大多数兽药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全国具备新兽药研发能力的生产企业不足 10%,我国 2005 版《兽药典》共收载兽药品种 1500多个,而市场上实际销售的品种却有十万个之多,其中大部分产品由多家甚至是上百家企业同时生产。

大多数兽药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雷同、品种单一、重复报批、重复生产、恶性竞争现象普遍, 新产品比例很少。 国内新兽药制剂研发能力较弱,专门从事动物用药研究的机构和厂家很少,特别是缺少 对动物原料药的开发,即便是制剂研发工作也因缺乏较好的复配技术,或受高技术人才、实 验环境等的条件限制,难以独立开展。大部分兽药厂基本上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缺少科技研 发支撑的兽药行业,难以实现突破性的快速发展。 那么目前新兽药的研发是什么状况呢?据统计,自 2006 年至今,农业部共公布了 55 家 兽药企业的 73 个国家级新兽药(包括生物制品,其中三类新兽药 54 个),已批准的一类新兽药只有 4 个,分别是海南霉素(抗球虫药物)、乙酰甲喹(抗菌药)、喹烯酮(抗菌促生长剂) 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粉。 我国产品的一个特点就是品种单一,剂型主要有粉剂、散剂、口服液、预混剂和普通注 射剂,药物剂型和品种都比较少。目前研究开发的药物主要用于食品动物,其中 60%以上的药物为抗菌药,其它药物如抗寄生虫类药物发展相对缓慢。 而国外兽药研发的特点之一就是一药多剂,原料和制剂的比例一般是 1∶5~7,在国内,目前只有 1∶ 2~3。国外兽药企业一般将 10%~15%的企业利润用于新药的开发,而国内企业用于研发的 费用一般仅占企业利润的 1%左右。 不少人目前虽然已认识到科技先行的重要性,但即使有雄厚实力的企业也不肯在研发上 投入太多,一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二是担心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一句空话,短期内被仿 制或剽窃;三是更多的兽药企业根本没有创新的紧迫感,而是在等待、观望、得过且过。因 此,目前更多的企业是在做概念炒作,行 拿来主义,走低成本的仿制之路 (三)国际兽药巨头对中国高端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凸显 目前大型养殖企业、种畜禽场以及宠物用药

常见兽药名称中英对照

常见兽药名称中英对照--西药和生物制品 这是本人多年以前总结的一些兽药名称,其中主要参考了《兽药手册》,其中的有些英文名称也对比参考了2003年版的《美国药典》。希望与感兴趣的朋友分享。 一、抗生素 1、青霉素类 青霉素钠(青霉素G钠)Benzylpenicillin Sodium (Penicillin G Sodium) 青霉素钾(青霉素G钾)Benzylpenicillin Potassium (Penicillin G Potassium) 普鲁卡因青霉素Procaine Benzylpenicillin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Benzathine Benzylpenicillin for Injection 苯唑西林钠(苯唑青霉素钠)Oxacillin Sodium 氯唑西林钠(邻氯青霉素钠)Cloxacillin Sodium 氨苄西林钠Ampicillin Sodium 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Amoxicillin 海他西林(缩酮氨苄青霉素)Hetacillin 2、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ephalosporins 头孢噻吩钠(先锋I)Cefalotin Sodium 头孢氨苄(先锋IV)Cefalexin 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 头孢噻呋Ceftiofur 头孢曲松Cefatriaxone 头孢曲松钠Cefatriaxone Sodium 3、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Lactamase inhibitors) 舒巴坦钠(青霉素烷砜钠)Sulbactam Sodium 克拉维酸钾(棒酸钾)Clavulanate Potassium 4、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 硫酸链霉素Streptomycin Sulfate 硫酸卡那霉素Kanamycin Sulfate 硫酸庆大霉素Gentamycin Sulfate 硫酸新霉素Neomycin Sulfate 硫酸阿米卡星(硫酸丁胺卡那霉素)Amikacin Sulfate 盐酸大观霉素Spectinomycin Hydrochloride 盐酸大观-林可霉素可溶性粉Spectinomycin Hydrochloride and Lincomycin Hydrochloride Soluble Powder 硫酸安普霉素Apramycin Sulfate 5、四环素类 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盐酸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中国兽药市场规模和前景分析

2017年中国兽药市场前景预测近年来,我国兽药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显示,国内兽药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211.71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462.3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80%;销售额从2008年的181.58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413.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48%,我国已成为兽药行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2022年中国兽药市场前景调研与分析报告》预测,2017年中国兽药市场将达520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兽药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国内兽药市场产品结构 兽药按照使用动物种类划分,主要分为禽用、猪用、牛羊用、宠物及特种经济动物用等。由于我国是一个以家禽和猪养殖为主的国家,目前绝大部分的兽药应用于鸡和猪的疫病防治。以兽用生物制品为例,中国兽药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生物制品市场规模(销售额)107.08亿元,其中猪用生物制品市场规模50.13亿元,占生物制品总市场规模的46.82%;禽用生物制品市场规模35.21亿元,占生物制品总市场规模的32.88%,两种动物用生物制品合计占比为 79.70%。兽药按照产品类别划分,可以分为兽用生物制品和兽用药物制剂,兽用药物制剂又可分为原料药、化学药剂和中药等。目前国内的兽药市场以兽用药物制剂为主。我国2008年至2015年兽药市场的产品结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中国兽药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行业经营模式 行业中兽药制剂的经营模式可分为经销商销售和规模养殖场直接销售两种方式。经销商销售方式中公司要对经销商进行严格的选择,需要审核经销商的营业资质、经营理念、经营实力、经营管理制度、技术服务能力以及诚信情况等。业务操作上一般由区域经理与经销商进行沟通对接,并由区域经理统一管理和维护市场。 规模养殖场直接销售方式中一般由公司的技术服务人员直接与辖区的规模养殖场沟通对接并为其提供系统化的技术服务,产品直接从公司发货到规模养殖场。 3、我国兽药动保行业的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 (1)我国兽药动保行业的竞争格局 我国兽药企业数量众多,但主要以微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兽药行业实行强制GMP认证之前,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呈现无序竞争的格局,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规模偏小、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结构单一,给行业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004年,我国大约有2,800家兽药生产企业。自2006年,国家强制实

食品中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第六章食品中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第一节概述 农药的重要地位:防治病、虫、草、鼠害,调节农作物生长 全世界由于病、虫、草、鼠害而损失的农作物收获量相当于潜在收获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一旦停止用药,一年后将减少收成25~40%(与正常用药相比)。我国平均每年挽回粮食2500万吨、棉花40万吨、蔬菜800万吨、果品330万吨,减少经济损失约300亿元。 一、农药的分类 目前在世界各国注册的农药有1500余种,其中常用500多种。 我国有农药原药250种和800多种制剂,居世界第二位。 按来源分类: 有机合成农药: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 生物源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植物农药三类。 目前,我国常用的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如井冈霉素)等。 矿物源农药: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包括硫制剂、铜制剂和矿物油乳剂等。按用途分类: 杀虫剂(防治害虫的农药)、杀螨剂(防治红蜘蛛的的农药)、杀真菌剂(防治作物病菌的农药)、杀细菌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防治鼠类的的农药)、除草剂(防治杂草的的农药)、杀螺剂、熏蒸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或调控植物生长)等。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目前食品中农药残留已成为全球性的共性问题和一些国际贸易纠纷的起因。是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二、环境中农药的残留 1、环境中农药的来源 工业生产、农药生产企业和包装厂排放的“三废”。 农业生产、为了防治病虫害使用农药,直接落到害虫上农药不到1%,喷洒到植物上约10%~20%,其余则分布于环境中。 2、农药在环境中迁移和循环、农药可经大气、水体、土壤等媒体的携带而迁移。 三、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1、喷洒作物: 农药的在食用作物上的残留受农药的品种、浓度、剂型、施用次数、施药的方法、施药的时间、气象条件、植物的品种以及生长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水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取决于收获时的沉积量和消失速率有很多因素决定农药沉积量,农药本身的性质(配方、用法和消失速率),作物本身的性质(表面积/重量比及形状) 有很多因素决定农药消失速率,农药停留植物表面层(雨水冲刷、蒸发),农药透入植物内部(不同的酶作用降解),加工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果干、果汁、果酒加工 一种情况是因干燥蒸发而减少了农药残留;另一种情况是干果比鲜果浓缩后农药残留量没有发生变化 2、植物根部吸收:喷洒农药后有40~60%的农药降落在土壤中,土壤中农药可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转移至植物组织内部和食物中。 3、空中随雨雪降落:喷洒农药后,有一小部分以极细的微粒漂浮于大气中,造成食品的污染。 4、食物链富集:农药对水体造成污染后,使水生生物长期生活在低浓度的农药中,水生生物吸收农药,通过食物链可逐级浓缩。 5、运输和贮存中混放:食品在运输中由于运输工具、车船等装运过农药未予清洗以及食品与农药混运,可引起农药的污染。食品在贮存中与农药混放,尤其是粮仓中使用的熏蒸剂没有按规定存放,则也可导致污染。 四、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

常用30种兽药的配伍

常用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 临床上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疾病,称为联合用药,其目的是提高疗效,消除或减轻某些毒副作用,适当联合应用抗菌药也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但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药物在体内器官、组织或作用部位均可发生相互作用,使药效或不良反应增强或减弱。在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注意其在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药效学的相互作用有协同作用、相加作用和拮抗作用;药动学的相互作用主要有物理和化学作用、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改变以及菌丛改变等,其中配伍禁忌的问题必须更加重视,否则会拖延病情,甚至引起中毒。下面笔者介绍几种目前常用兽药联合应用时的协同作用、特别疗效、配伍禁忌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一、β-内酰胺类 (一)协同作用和特别疗效 1.β-内酰胺类药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配伍常获得协同作用。使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明显下降,药物增效几倍至十几倍,并可使产酶菌株对药物恢复敏感。如将克拉维酸与氨苄西林合用,使后者对产生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由大于1000微克/毫升减小至0.1微克/毫升。临床上常用药物有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甲苯磺酸盐。 2.繁殖期杀菌药与静止期杀菌药配伍常获得协同作用。如:青霉素与链霉素配伍常用于链球菌性心内膜炎和肠球菌感染。羧苄西林与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应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可用于绿脓杆菌感染(但二者不可置同一容器中)。 3.金属利器刺伤或复合外伤,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类以防止气性坏疽。 4.在治疗鸡球虫病时,可内服大剂量的青霉素来治疗球虫病并发的肠道梭菌感染。 5.氯唑西林(又名邻氯青霉素)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有效,尤其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故被称为“抗葡萄球菌青霉素”,常用于治疗动物的骨、皮肤和软组织的葡萄球菌感染,特别是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二)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 1.β-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编者注:目前,红霉素可溶性粉地方标准已废除)、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碳酸氢钠、恩诺沙星、磺胺嘧啶钠等。因此,输液时不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只能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滴注时间不可过长。青霉素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一旦溶解即不断分解。其溶液放置的时间越长,分解也越多,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加。因此要“现配现用”,不宜溶解后存放,以保证药效,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 2.β-内酰胺类不可与含醇的药物合用,如氢化可的松,以乙醇为溶媒,乙醇能加速β-内醚胺环水解,而β-内酰胺类降效。 3.青霉素与酚妥拉明、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扑尔敏、辅酶A、细胞色素C、维生素B6、催产素、利血平、苯妥英钠、氯丙臻、异丙臻等药混合后,可发生沉淀、混浊或变色,应禁忌混合静滴。 4.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产生竞争性拮抗作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5.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不可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合用。因为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快效抑菌剂,在这些药物的作用下,细菌蛋白质合成迅速抑制,细菌停止生长繁殖,使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为快效杀菌剂)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

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

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生产中兽药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生产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的兽药使用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畜禽及其产品的生产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630.1 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兽药管理条例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兽药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进口兽药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78号兽药停药期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AA级绿色食品 AA grade green food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渔药、添加剂等物质,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2

A级绿色食品 A grade green food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3 兽药 veterinary drug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包括化学药品、抗生素、中药材、中成药、生化药品、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剂、放射性药品、外用杀虫剂和消毒剂等。 3.4 微生态制剂 probiotics 运用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特殊工艺将一种或多种微生物制成的制剂。包括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等。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的制剂。 3.6 产蛋期 egg producing period 禽从产第一枚蛋至产蛋周期结束的持续时间。 3.7 泌乳期 duration of lactation 乳畜每一胎次开始泌乳到停止泌乳的持续时间。 3.8 休药期 withdrawal time;withholding time 停药期 从畜禽停止用药到允许屠宰或其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兽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 论文题目:兽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兽药残留(animal drug residues)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或贮存在细胞、组织或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近年来食品中兽药残留在国内外已成为一个影响广泛和颇具争议的问题,其公众的健康息息相关,也直接关系到产业界的经济利益,甚至国家的对外经贸往来和国际形象。兽药残留是动物用药普遍存在的问题,又是一个特殊的问题。动物,特别是食品动物疾病的治疗有两个原则:一是保证动物健康;二是防止残留污染食品。这就是所谓兽医工作者的双重责任的涵义,但实际治疗中平衡两者往往非常困难。不过,常规的临诊治疗(一般不超过一周)导致的残留相当有限。 【关键词】兽药残留食品安全现状危害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生产和环境中外源性化学物质的日益增多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食品污染问题层出不穷,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知的外源性化学物质达500万种以上,其中至少6万种已经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各种工业原料及产品、医药、农药、兽药、化妆品和生物毒素等。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食品的原材料生产、加工、烹调、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进入食品成为食品污染物。食品污染物对机体的损害一般呈慢性的蓄积过程,危害性质严重、范围广和影响深远[1]。 兽药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类、驱肠虫药类、抗原虫药类、灭锥虫药类、生长促进剂类、镇静剂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等七类药物都可在猪体内产生药物残留,我国每年生产的抗生素约12万吨,其中有9.7万吨用于畜牧养殖业。动物使用兽药后会以原药或代谢的形式随粪尿排出体外,残留于环境之中,对土壤的微生物、水生物及昆虫等都有影响。进入环境中的兽药残留,在多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可发生转移、转化或在动植物中蓄积,进入江河中可造成河水污染、残留在猪只体内的兽药,不仅会降低猪肉的品质,而且严重影响动物性食品的质量与公共卫生的安全,也影响我国动物产品的出口,从而影响到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抗生素在动物体内无法得到有效降解,形成抗生素残留。当人们食用这些含有抗生素的“有抗肉食品”时,会引发人体发生食物中毒,如食用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发生食物中毒,严重者可引起死亡。肉食品中的残留兽药还会引发人体出现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和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副作用。同时滥用抗生素时,易诱发病原菌变成高度耐药性和适应性的“超级细菌”(一般新一代耐药性细菌的产生需要2年左右),当人们食用这些“有抗肉食品”时,消费者的耐药性也不知觉地增强,这等于在人体内埋下一颗“隐形炸弹”,将来一旦患病,很可能无药可治。药残严重时,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畸及致突变作用,对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1. 国内外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但是我国肉类出口量只占生产量的1%左右,而丹麦、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出口量占本国总产量的40%[2]。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肉类食品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但是低廉的价格并未给我国肉类食品带来国际竞争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肉类食品的安全性严重妨碍了出口量。近年来,因疾病、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而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2002年4月,韩、日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完全禁止从我国进口家禽和禽类产品,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巴西肉类产品出口占其产量的30%以上,与我国出口量仅占1%形成强烈的反差。紧邻我国的泰国1996年以来鸡胸肉出口欧盟,鸡腿肉出口日本,是泰国十大出口创汇产品之一。我国在因产品质量问题丢失了欧洲市场,出口量萎缩的同时,美国鸡肉却打进了中国市场。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美国对中国近年出口冻鸡为100吨,极大地冲击了中国肉鸡产业。我国肉类产品由于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出口创汇能力。 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动物食品安全性非常重视,20世纪80年代起即开始讨论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并且开始对生产食品的动物限制使用兽药的品种,如欧盟1997年开始讨论动物长期使用抗菌药,会导致细菌耐药性滋生的问题,2000年建议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等[3]。

兽药入行企业发展战略计划书(初稿)-3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书 (初稿) 实施时间:2013年7月

第一章、战略总则与分析 一、战略总则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与纲领,指引企业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的业务领域,指导企业资源配置,指明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发展措施。有利于建立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使员工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和奉献精神,从而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二、战略分析 (一)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1、行业分析 对当前兽药市场特点的分析: 一是兽药产品差异性大,主要体现在各兽药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配方和生产工艺。产品的差异化进而导致产品价格的差异化,使市场竞争不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二是竞争激烈是所有兽药生产企业及兽药经销商的共识,营销策略和手段的差异性使这种竞争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尤其是2009年以来,兽药行业加速下滑,给兽药生产和经销企业经营带来极大的经营困难。 三是养殖业收益低这一客观事实制约了兽药行业高端产品的研发。如东北地区,本年度养殖量下降约二分之一,奶牛生病需要400-500元钱就不治疗而直接淘汰,从而使兽药消费受到限制,价格较高的产品严重滞销。 尽管如此,由于我国兽药市场容量巨大,养活了众多的兽药生产企业,最起码温饱不愁。 虽然多数兽药经营企业的业绩在不可逆转地下降,不代表兽药行业整体的萎缩或停止不前。恰恰说明这个行在快速发展。而在发展中优胜劣汰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也说明兽药行业必须要符合养殖行业规模化发展的需求转变。凡是主动适应的企业就会发展,凡是拒绝改变的企业就会被淘汰。 兽药行业发展趋势: 一是中药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中药抗病毒类药物,市场前景看好; 二是营销模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谁先转变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得到快速发展; 三是行业整合将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来临。

常用兽药用法用量大全

常用兽药用法用量大全(二) 时间:2010-11-09来源:未知作者:养猪人点击:738次 21、阿米卡星(amikacin)又名:丁胺卡那霉素,抗菌药物,饮水:0.005%~0.015,拌料:0.01%~0.02% 肌注: 5~10毫克/千克体重与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钠、红霉素、新霉素、维生素c、氨茶碱、盐酸四环素类、地塞米松、环丙沙星等有配伍禁忌。注射剂量过大,可引起毒性反应,表现为水泻、消瘦等。 22、新霉素(neomycin),抗菌药物,饮水:0.01%~0.02%,拌料:0.02%~0.03% 。 23、壮观霉素(spectinomycin)又名:大观霉素、速百治,抗菌药物,肌注: 7.5~10毫克/千克体重 饮水:0.025%~0.05% 蛋鸡产蛋期禁用。 24、安普霉素(apramycin)又名:阿普拉霉素,抗菌药物饮水:0.025%~0.05%。 25、土霉素(osytetracycline)又名:氧四环素,抗菌药物,饮水:0.02%~0.05%,拌料:0.1%~0.2% 与丁胺卡那霉素、氨茶碱、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新生霉素、红霉素、磺胺嘧啶钠、碳酸氢钠等药物有配伍禁忌。剂量过大对孵化率有不良影响。 26、强力霉素(dosycycline)又名: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抗菌药物饮水:0.01%~0.05%,拌料: 0.02%~0.08% 同土霉素。 27、四环素(tetracycline),抗菌药物,饮水:0.02%~0.05%,拌料:0.05%~0.1% 同土霉素。 28、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抗菌药物,饮水:0.02%~0.05%,拌料:0.05%~0.1% 同土霉素。 29、甲砜霉素(thiampheniclo),又名:甲砜氯霉素、硫霉素。抗菌药物,或拌料:0.02%~0.03%,肌注:20~30 毫克/千克体重,与庆大霉素、新生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泰乐菌素、螺旋霉素等有配伍禁忌。 30、氟苯尼考(florfenicol),又名:氟甲砜霉素,抗菌药物,肌注: 20~30毫克/千克体重。

实用兽药

实用兽药 【抗生素】 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 (一)青霉素类 青霉素G(苄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安苄西林、安比西林) 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 羧苄青霉素(卡比西林) (二)头孢菌素(先锋霉素) 噻孢霉素(头孢菌素I、头孢噻吩) 头孢氨苄(先锋霉素IV) 头孢羟氨苄 头孢唑啉(先锋霉素V) 头孢噻肟(头孢氨噻肟) 头孢三嗪(头孢曲松) (三)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四)林可胺(洁霉素)类 林可霉素(洁霉素) 氯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氯洁霉素、克林达霉素) (五)其他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 杆菌肽新霉素 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 (一)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艮他霉素) 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壮观霉素(大观霉素、奇霉素、奇放线菌素) 核糖霉素(维他霉素、维生霉素) (二)多粘菌素类 多粘菌素B 多粘菌素E(粘霉素、抗敌素) 【广谱抗生素】 (一)四环素类 土霉素(氧四环素) 四环素金霉素(氯四环素) 强力霉素(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 (二)氯霉素类 氯霉素(左霉素) 甲砜霉素(硫霉素) 氟甲砜霉素 主要作用于霉形体的抗生素 泰牧霉素(泰妙灵.支原净) 泰乐霉素(泰农) 北里霉素(柱晶白霉素、吉他霉素) 【合成抗菌药物】 一、氟喹诺酮类(常用药) 诺氟沙星(氟哌酸) 培氟沙星(甲氟沙星) 罗美沙星(洛美沙星) 氧氟沙星(氟嗪酸、奥复欣) 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 恩诺沙星(乙基环丙沙星、乙基环丙氟哌酸) 沙拉沙星(福乐星) 达诺沙星(丹乐星、达氟沙星、单诺沙星) 马波沙星(麻波沙星) 二、磺胺类(常用磺胺药) 磺胺嘧啶(大安) 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异恶唑(新诺明)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泰灭净) 磺胺-5-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消炎磺)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邻二甲氧嘧啶 (周效磺胺)磺胺甲氧嗪(磺胺甲氧大嗪)磺胺脒(磺胺胍)磺胺嘧啶银(烧伤宁)三、二氨基嘧啶类(抗菌增效剂) 三甲氧苄氨嘧啶二甲氧苄氨嘧啶(敌菌净) 四、硝基呋喃类 呋喃唑酮(痢特灵)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 (农业部193公告) 01 β-兴奋剂类: 克仑特罗、沙丁胺醇、所有用途所有食品动物 西马特罗及其盐、脂和制剂 02 性激素类: 己烯雌酚及其盐、脂和制剂所有用途所有食品动物 03 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物质: 玉米赤霉醇、去甲雄三烯醇酮、所有用途所有食品动物醋酸甲孕酮及其制剂 04 氯霉素及其盐、脂 (包括:琥珀氯霉素)及制剂所有用途所有食品动物 05 氨苯砜及制剂所有用途所有食品动物 06 硝基呋喃类: 呋喃唑酮、呋喃它酮、所有用途所有食品动物 呋喃苯烯酸钠及制剂

07 硝基化合物: 硝基酚钠、硝呋烯腙及所有用途所有食品动物制剂 08 催眠、镇静类: 安眠酮及制剂所有用途所有食品动物 09 林丹(丙体六六六) 杀虫剂水生食品动物 10 毒杀芬(氯化烯) 杀虫剂水生食品动物 清塘剂 11 呋喃丹(克百威) 杀虫剂水生食品动物 12 杀虫脒(克死螨) 杀虫剂水生食品动物 13 双甲脒杀虫剂水生食品动物 14 酒石酸锑钾杀虫剂水生食品动物 15 锥虫胂胺杀虫剂水生食品动物 16 孔雀石绿抗菌、水生食品动物 杀虫剂

17 五氯酚酸钠杀螺剂水生食品动物 18 各种汞制剂:杀虫剂动物 氯化亚汞(甘汞)、 硝酸亚汞、醋酸汞、 吡啶醋酸汞 19 性激素类:促生长所有食品动物 甲基睾丸酮、丙酸睾酮、 苯丙酸诺龙、苯甲酸雌二醇 及其盐、脂及制剂 20 催眠、镇静类:促生长所有食品动物氯丙嗪、地西泮(安定) 及其盐、脂及制剂 21 硝基咪唑类: 甲硝唑、地美硝唑及 盐、酯及制剂促生长所有食品动物

注:1、食品动物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其产品供人食用的动物。 2、《禁用清单》序号01~18所列品种的原料药及其单方、 复方制剂产品为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 3、《禁用清单》序号19~21所列品种的原料药及其单方、 复方制剂产品为不准以抗应激、提高饲料报酬、促进动 物生产为目的在动物饲养过程中使用。

兽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一)

兽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一) 留的检测及防控 第一节基本概念 兽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有目的地调节其生理机能的物质。包括血清、疫苗、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等 兽药残留:指畜禽等动物用药后,蓄积或贮存在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以及杂质。 结合残留: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内源大分子共价结合的产物。动物组织中存在共价结合物(结合残留)则表明药物对靶动物具有潜在毒性作用。 休药期(withdrawalperiod):食品动物从停止给药到允许被屠宰或其产品(乳、蛋)被允许上市的间隔时间 最高残留限量(maximumresiduelimit,MRLs):指食品动物用药后,允许存在于动物组织中的药物最高浓度 兽药残留可分为有残留限量的兽药残留和“零残留” 第二节兽药残留产生原因 一、促使兽药大量使用的原因 一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使现代养殖业面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巨大压力--亚剂量预防用药和超剂量治疗用药 二是养殖业生产者一直致力寻找一种能够促进动物生长的因子--促生长的药物

至60-70年代,80%以上的家禽、家畜长期或终生使用药物添加剂,约50%的兽用抗生素被用于非治疗性目的。目前有的食品动物长期使用至少一种药物 二、兽药进入动物体的主要途径 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用药 促进生长、泌乳、甚至肌肉脂肪分配而使用的药物 动物性食品加工、贮存保鲜过程加入兽药 兽药残留主要来源养殖阶段 三、兽药残留的原因 1、不遵守休药期:青霉素、四环素 2、滥用药物: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和用药动物的种类等方面不符合用药规定 3、非法使用违禁药物:瘦肉精、己烯雌酚、睡梦美 4、屠宰前使用兽药来掩饰临床症状等。 5、饲料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 6、屠宰、加工、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兽药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与残留是和兽药投 予时动物的状态、用药数量、给药方式、用药部位和兽药种类有很大关系。兽药在食用动物中不同的器官和组织含量是不同的。 在一般情况下,对兽药有代谢作用的脏器,如肝脏、肾脏,其兽药浓度高;在鸡蛋中,与蛋白质结合率高的脂溶性药物容易在卵黄中蓄积,

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

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 摘要: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广泛性问题,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依次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天然毒素,有机污染物等引起的化学性污染;以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文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方面:“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引起的化学性污染”进行概述,分别从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定义,危害,检测,在食品中的污染途径,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字:食品安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定义,危害,途径,原因,措施,检测。 一引言 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去了解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到底是怎么危害我们的健康的,只有去对他们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学习,才能有办法控制它们二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定义 农药残留:农药施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兽药残留:动物性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含有的兽药及配体化合物或其代谢物的总称。 三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来源 农药残留来源:1农田施用农药药剂后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时;

2因水质的污染进一步污染水产品;3土壤中沉积的农药通过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到作物组织内部造成污染;4大气中漂浮的农药随风向,雨水对地面作物,水生生物产生影响;5饲料中残留的农药转入禽畜体内,造成此类加工食品的污染;6通过食物链污染产品;7其他来源:粮库内使用熏蒸剂等对粮食造成污染,禽畜饲养场所及禽畜身上施用农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粮食储存加工,销售过程中的污染:如混装,混放,容器及车船污染等。 兽药残留来源:1预防和治疗禽畜疾病的药物;2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药物;3作为动物食品保鲜用的药物;4人为无意或有意加入的药物 四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种类 目前使用的农药,有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而包括DDT在内的有机氯类农药难以降解,则是残留性强的农药(见有机氯农药污染)。根据残留的特性,可把残留性农药分为三种:容易在植物机体内残留的农药称为植物残留性农药,如六六六、异狄氏剂等;易于在土壤中残留的农药称为土壤残留性农药,如艾氏剂、狄氏剂等;易溶于水,而长期残留在水中的农药称为水体残留性农药,如异狄氏剂等。残留性农药在植物、土壤和水体中的残存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保持原来的化学结构;另一种以其化学转化产物或生物降解产物的形式残存。目前,兽药残留可分为7类:①抗生素类; ②驱肠虫药类;③生长促进剂类;④抗原虫药类;⑤灭锥虫药类;⑥镇静剂类;⑦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在动物源食品中较容易引起兽药

生物兽药之发展及趋势

生物兽药之发展及趋势 生物兽药是一种不产生耐药性、无污染、无残留的安全绿色保健药品,自产生以来,发展迅速,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综述了生物兽药的起源、生产菌种、作用机制及应用。 1 生物兽药起源 19世纪初,俄国细菌学家梅奇尼柯夫发现在牛奶中加入乳酸菌制成的酸牛奶对人体有益,能帮助消化,治疗腹泻。这一发现引起众多科学家对有益微生物研究的兴趣。十九世纪50年代以前,由于霍乱、鼠疫、炭疽、鼻疽、牛瘟等烈性传染病流行,迫使人们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事实上,在人和动物体内以及空气、水、土壤等处存在的大量微生物中,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为有益微生物。 50年代后由于无菌动物饲养成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抗生素问世,对有益微生物研究起了重大促进作用。1929年英国FLEMING发现青霉素,1945年在美国投入工业生产,在某些传染病的控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其副作用越来越突出,如引起菌群失调,出现耐药性,免疫功能下降,致畸、致残,甚至直接引起人和动物死亡。为克服抗生素难以解决的副作用,一类安全、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防治动物疾病的活菌制剂即微生态制剂或生物兽药问世了。何明清等(1980)率先报道了从猪场分离的安全大肠埃氏菌SY—30株,口服未吃初乳的仔猪,在无抗生素参与情况下防治仔猪黄痢有明显效果。随后许多研究者对病、健动物肠道、生殖道及皮肤正常菌群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为防治幼龄畜禽下痢,采用生物兽药,进行菌群调控疗法,即调控微生态菌群失调,为微生态菌群平衡奠定了理论基础。因而在我国陆续开发出治疗不同动物疾病的生物兽药,如促菌生(1984,何明清等)、调痢生(1989,何明清等)、健复生(1989,王世荣等)、白痢净(1991,何维明等)、抗痢灵(1992,文兰军等)、噬菌蛭弧菌制剂(1992,薛恒平等)、菌痢康(1995,蔡一鸣等)、制菌灵KC391(1995,崔保安、卢中华等)、MXY892(1995,马春全等)、NM5(1995,李巧贤等)、宫康素(1997,徐耀荃等),1996年农业部正式批准6种生物兽药投入工厂化生产。

兽药配方

兽药配方 1腺胃炎 阿莫西林+舒巴坦钠+西米替丁=4:1:10间隔补充电解多维 阿莫西林+舒巴坦钠=4:1 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环丙沙星+TMP=4:1:5:1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新霉素/强力霉素/壮观霉素/阿莫西林+TMP=5:5: 2大肠杆菌 磷霉素钠+庆大霉素+TMP=5:5:2 新霉素+粘菌素+DVD+阿托品=10:10:4:20mg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恩诺/左氧氟+TMP=5:5:2 氟苯尼考+强力霉素+TMP+无水硫酸钠=5:5:2:40 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新诺明+TMP=8/5:10:1 头孢曲松/噻肟钠+阿米卡星/磷霉素钠+TMP=5:5:2 头孢曲松/噻肟钠+阿齐霉素/硫氰酸红霉素+TMP=5:10:3间隔补充电解多维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安普霉素/阿米卡星+TMP=5:10:3间隔补充电解多维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强力霉素+TMP=5:5:2间隔补充电解多维 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林可霉素/克林霉素+TMP=5:5:2间隔补充电解多维 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磺胺二甲+TMP=5:5:2间隔补充电解多维 喹诺酮不可与西咪替丁、利福平、氟苯尼考、大环内酯类配伍 3重症呼吸道 (1)曲松/噻肟10g 12h 罗红/阿奇5-7g+麻黄碱2g (2)氧氟沙星15g+罗红/阿奇5-7g+麻黄碱/氨溴索2g

(3)林可/克林5g+丁卡250万+西咪替丁4g+氨溴索2g+扑尔敏0.3g 4重症肠道 (1)曲松/噻肟10g 12h 阿米卡星10-15g+地米0.02mg (2)磷霉素钠15g+大观7g+地塞米松 (3)阿莫西林:棒酸(10:2.5)/噻肟、曲松10g+粘菌素2.5g/安普、丁卡、大观250万配合:莨菪碱15mg+扑尔敏0.5g+Vb6 1g+Vk3 1g+烟酰胺2.5g --------------------------------------------------------------------------------- 一、细菌性败血症的经验治疗 细菌败血症,应尽快给予广谱(或联用)的、强有力的抗菌抗感染治疗,广谱和/或联用的目的是为了覆盖被感染靶位的有可能的致病菌,包括耐药菌株。在获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后,根据经验治疗疗效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细菌性败血症的经验治疗应首选杀菌性、广谱性(必要时联合)、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而且应该使用大剂量。 1.临床药效学:首选杀菌性抗菌药和广谱抗菌药。 ①首选杀菌性抗菌药:败血症感染的靶位发生在机体防御功能最薄弱的区域,此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所以必须选择杀菌剂以杀灭病原菌。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碳青霉烯类的美罗培南及糖肽类的替拉考宁等都属于杀菌性抗生素,而且都属于破坏细菌细胞壁的杀菌性抗生素。 ②首选广谱抗菌药: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细菌为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在经验治疗时,必须覆盖这三种以上细菌,包括它们的耐药菌株。 1 注射用三代头孢菌素,头孢菌素按抗菌谱可分为中谱头孢菌素(包括一、二代头孢)和广谱头孢菌素(包括三、四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适用于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在临床剂量条件下,按其抗菌作用又可分为两组: A头孢曲松等抗革兰阴性菌(包括脑膜炎球菌)和革兰阳性菌都有效,具有相对的平衡广谱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较差。 B头孢他啶等抗铜绿假单胞菌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抗革兰阴性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但对脑膜炎球菌和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差。头孢他啶的抗肺炎链球菌活性较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弱8~16倍,仅对青霉素敏感菌株有效。 2.临床药动学:在临床药效学的基础上首选血药浓度高和半衰期长的药物。 ①选择抗菌药时必须优先考虑药效学,在此的基础上再考虑药动学: a.易透入血脑屏障的有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基异唑和氯霉素等。 b.炎症时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的有青霉素类、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等。 c.炎症时脑脊液可达一定浓度的有氨基糖苷类和万古霉素等。 d.不易透入血脑屏障的有两性霉素B、林可霉素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