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住宅建设技术要点

4住宅建设技术要点

4住宅建设技术要点
4住宅建设技术要点

住宅建设技术要点

1 总则

1.0.1 建设理念健康住宅是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健康要素,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促进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住宅质量,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1.0.2 编制目标为贯彻健康住宅的建设理念,建立科学的健康住宅评估体系,先进适用的健康住宅技术体系和利于推广的健康住宅建筑体系,特制定本“技术要点”。

1.0.3 立足点本“技术要点”立足于大众住宅,以维护健康为起点,向有益和增进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和完善健康住宅的建设标准,以利推广和普及。

1.0.4 建设试点以住宅小区为载体,开展健康住宅建设试点工作,旨在检验和转化健康住宅研究成果,推广成熟的成套技术,并结合工程的区域性特点和重大共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形成健康住宅建筑体系提供基本经验。

1.0.5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点”供专业人员使用,适用于新建健康住区与住宅的开发建设、规划设计、生产施工、物业管理、监理检测等有关单位。它包含人居健康工程科学化建设的主要内涵,是建设健康住宅的主要技术依据。对已建住宅的健康现状评估和诊断以及改造技术措施,将另行编制技术文件。

2 居住环境的健康性

2.1 住区环境

2.1.1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应选择在适宜健康居住的地区,具有适合建设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条件,远离污染源,有效控制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电磁辐射、土壤氡浓度超标等的影响。

2.1.2 交通合理组织住区内部动静交通,设置足够的停车位,防止机动车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建设连续贯通的步行通道和无障碍设施,利于步行健身,以及老年人和残疾人行走。

2.1.3 交往空间住区环境设计应为邻里交往创造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

2 1.4 视觉环境住区建设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住区色彩协调,标志牌位置恰当、统一、清晰。

2.2 住宅空间

2.2.1 套型设计套型设计应以居住生活行为规律为准则,满足居住者生活、生理、心理等需求,实现舒适、健康的居住目标。套型面积取决于功能。套型功能的增量,除适宜的面积外,尚应包括功能空间的细化和设备的配置质量,与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和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

居室净高不应低于2.5m。住宅功能空间合理,低限净面积指标见表2.2.1。

表2.2.1 住宅功能空间低限净面积指标

2.2.3 交往空间住宅内部的交往空间,包括单元入口、大堂、楼梯、电梯、前厅、过道、平台、走廊等居住者过往和停留的空间,属半公共半私有空间,具有楼内人们活动的公共性和社会性。

2.2.4 灵活性结构、设备及其管网布置应为住宅的可改造性创造必要的条件。宜采用大开间结构、竖向干管集中外移、横向支管不穿楼板等技术。

2.2.5 日常安全针对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儿童生活活动的安全需要,套内自然层应避免台阶和错层,设置扶手、护栏、防滑地面和报警装置等设施。

2.3 空气环境

2.3.1 住区空气住区空气质量标准应符合表2.3.1的规定,积极采用住区风环境优化技术,确保住区通风良好。

2.3.2 室内空气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应符合表2.3.2的规定,防止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2.3.3 居室通风换气居住空间应能自然通风,尤应注意凹口部位的通风问题。采暖制冷期间,在外窗密闭的情况下宜有可以调节的换气装置,补充新鲜空气,并预防和控制生物、化学、放射性等有害物的污染。室内新风量标准应符合表2.3.3的规定。

流走向,采用全面或局部换气设施,防止公共排风道烟气倒灌、串气和串味。公共排风道出口宜设置排风设备。设在建筑物凹口部位的厨卫外窗,凹口部位应处于负压区,以保证通风的可靠性。

2.3.5 装修污染推行住宅装修一次到位,严格控制装修污染,室内装修材料有害物指标限量应符合表2.3.5-1的规定。室内装饰涂料安全性评价指标应符合表2.3.5-2的规定。

表2.3.5-2 室内装饰涂料安全性评价指标

2.4 热环境

2.4.1 室内温湿度住宅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表2.4.1的规定。

2.4.2 外围护结构建立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体系,其保温隔热性能应符合相应区域的国家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2.4.3 采暖制冷采暖、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效比应符合相应区域的国家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空调室外机宜隐蔽、整齐安装,避免其噪声和气流对环境的影响,并应有组织地排放冷凝水。

2.4.4 可再生能源创造条件,积极利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2.5 声环境

2.5.1 住区噪声应做好住区防噪规划,集中布置住区内高噪声源,以公用区域作缓冲带,或以绿化作隔离带,并防治生活噪声,减少机动车在住宅组团内穿行。住区户外环境噪声标准应符合表2.5.1的规定。

表2.5.1 住区户外环境噪声标准dB(A)

2.5.2 室内噪声应加强住宅室内防噪隔声措施,制定住户间和户外噪声的隔声对策,并对管道、泵和电梯等采取隔声、隔振措施。住宅室内允许噪声标准应符合表2.5.2的规定。

表2.5.2 住宅室内噪声标准dB(A)

2.5.3 隔声分户墙与楼板的材料选择及构造处理,应符合表2.5.3—1和表2.5.3—2所规定的隔声标准。

表2.5.3-2 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

2.6 光环境

2.6.1 日照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2.6.1的规定,每套住宅至少有一间居室,四居室以上户型至少有两间居室达到日照标准。

表2.6.1 住宅日照标准

2.6.2 采光住宅室内采光标准应符合表2.6.2的规定。

2.6.3 照明住宅室内人工照明应根据各功能空间的要求,合理选择电光源,确立灯具方式及安装位置,并确保用电安全。

2.6.4 光污染住区室外照明包括道路、广场、绿地、标志、建筑小品等的照明,其光线不得射入住宅室内,在住宅窗户上产生的垂直照度不得超过4Lx。

2.6.5 日常安全住宅楼内的公共照明(入口、走廊、楼梯等)应满足居住者行走的安全要求和心理要求。楼外夜间照明应满足人行、车行的安全要求和住区的安全防范要求。

2.7 水环境

2.7.1 住区供水住区内应建立完善的供水系统,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应符合表2.7.l的规定,做到水质稳定,水压可靠,宜建立定期送检制度。

质应符合表2.7.2的规定,并建立定期送检制度,设置安全报警装置。

2.7.3 住区排水住区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污分流,设有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等设施。按规定设置中水系统的住区,中水水质标准应符合表2.7.3的规定。

2.7.4 室内排水住宅排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排水性质及污染程度,结合室外排水体制和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等要求确定。

多层和高层住宅的卫生间生活污水立管应设置专用通气立管。采用的地漏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排水支管应以本户为界。

2.7.5 雨水利用在缺水地区,应将住区内屋面和路面的雨水,经收集、处理、储存,再作为杂用水回用,或将径流引入住区中水处理站,作为中水水源之一。对不便收集的雨水,宜通过绿地和渗水型地面铺材经土壤渗透净化后涵养地下水,以促进水土保持。

2.7.6 景观水景观水应自然融汇:在绿化和建筑之间,岸形曲线流畅,水面与地面接近,应注意亲水空间的安全性。景观用水应为流动循环水。水景类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质标准应符合表2.7.6的规定,可通过物理方式、化学方式、微生物方式或生态方式进行水处理。有中水系统的住区应利用中水。

2.8 绿化环境

2.8.1 绿地指标住区绿地率应大于35%。

2.8.2 种植绿地地形应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排水。植物以乔、灌、草的合理比例配置,以乔木为主。住区主路两

侧及开阔地宜种植高大乔木。植物种类选择应适地适种,不应种植对人体有害、对空气有污染和有毒的植物。2.8.3 亲和住区建设应科学合理地利用基地及其周边自然条件,保持住区对大自然的亲和性,体现人和自然和谐、融洽的生态原则。住宅设计应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充分接触,鼓励发展阳台绿化、墙面绿化和屋顶绿化,扩充宅前绿地,改善绿地种植质量。

2.9 环境卫生

2.9.1 垃圾收运多层住宅不应设垃圾道;高层住宅不宜设垃圾道,宜在每层设易清洗的垃圾收集间。推行袋装垃圾,分类收运。住区垃圾房应隐蔽、密闭,保证垃圾不外漏,且有风道或排风设施及冲洗、排水设施。

2.0.2 垃圾处置垃圾处置宜压缩外运,有机垃圾宜采用生化处理。

3 社会环境的健康性

3.1 住区社会功能

3.1.1 社会功能住区除提供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外,还应为居住者提供如下的社会功能:(1)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互助:(2)提供感情上和思想上的交流:(3)提供行为上的约束,(4)提供闲暇的消遣和健身、保健等设施。

3.2 住区心理环境

3.2.1 邻里关系邻里关系是社会关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以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

3.2.2 安全防范应开展住区安全防范环境设计研究,合理安排室内外空间,积极开拓影响人行为的环境设计,营造安全氛围,以预防和遏制犯罪行为的发生。

3.2.3 领域划分应按功能要求,细致地划分住区空间层次,从公共领域、半公共领域、半私有领域,到达私有领域,创造出良好的空间秩序,促使居住者产生归属感,推动居住者自觉维护环境整洁和美观,协助建设和改善居住环境,并积极参加住区内各项社会活动。

3.2.4 减轻压抑应开展减轻住区压抑感的研究,包括高层住宅环境设计研究,增强邻里关系,提高防范性,开拓户外交往空间,吸引居住者参加户外活动。

3.2.5 住宅风水应用辨证的观点研究住宅风水,正确引导居住者理解住宅风水,创造出符合心理健康的居住环境。

3.3 健身体系

3.3.1 体系构成应积极推动住区健身运动,根据住区的规模、周边实际状况和当地人文社会情况,科学地建立住区健身体系。健身体系的构成分为居室空间、楼间空间、广场空间和健身会所等四个层次,并与住区内外交通步行线、住区内休闲步行线、住区内局部健身步(跑)行线相结合,形成点线相连、有机组合的健身设施群体。3.3.2 健身设施住区规划应为健身设施提供相应空间,满足健身方式的要求并为居住者交往创造条件。

(1)可建立室外分散类、室外集中类和室内会所类等健身设施。

(2)健身设施的配置应考虑不同年龄、性别、民族以及经济收入等特点,注重老人、儿童为主体的健身专题,并考虑慢性疾病患者或残疾人等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设施。

(3)健身设施应能满足不同的健身目的,包括耐力(心肺功能促进)、力量(骨骼、肌肉的能力促进)和平衡、协调的综合健身。

3.3.3 组织管理宜构筑健身体系的组织管理系统,包括简易操作的评测设施,人体机能评定(包括心理评定)、人体运动处方设定、人体运动和休闲医务监督、人体身心疲劳消除(包括心理放松)、人体合理营养补充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健康工程,实现健身的科学性,生活方式的健康性,健身与社会交融的结合性,健身与心理调整的互补性,引导和吸引居住者参与健身运动。

3.4 保健体系

3.4.1 健康管理应加强健康管理意识,宜建立健康管理系统化服务模式,包括建立个人健康信息卡,组织开展健康咨询、体检与诊断,根据预防控制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组织实施健康促进方案,并开展个案主动追踪服务和干预。

3.4.2 健康教育应建立有效获取健康保护与知识的主渠道,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3.5 公共卫生体系

3.5.1 卫生服务组织应建立住区公共卫生体系,纳入所在地区公共健康建设与发展规划。居住区应设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400m2,开展全科诊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和信息资料管理等工作。医务和保健工作人员配备不低于住区人口2000:1,每万人口有全科医生1~2名。其位置应有

70%的居住者从住所步行15min内即可到达,并能够通过电话等通讯方式方便地取得联系。居住小区应设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60m2,至少设诊断室、治疗室与预防保健室。

3.5.2 医疗急救站宜设立医疗急救站,并与120急救中心联动。

3.6 文化养育体系

3.6.1 文化养育应营造良好的文化养育环境,以健康向上的文化主题塑造住区的文化氛围。关注下一代的培育、锻炼和成长,鼓励人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使住区成为培育健康人格的场所。

3.6.2 文娱设施居住区应设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不小于4000m2;居住小区应设文化活动站,建筑面积不少于400m2。

3.7 社会保险体系

3.7.1 社会保险应建立社会保险体系,在社会大病医疗统筹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其他商业保险方式予以补充,包括物业财产保险、运动保险、健康保险等。

3.8 健康行动

3.8.1 公众参与应开展健康行动,促进居住者知晓居住环境水平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树立维护环境和增强健康的意识,参与各种持续性健康活动。

3.8.2 业主手册应编制并宣传《健康住宅业主手册》,建立健康行动准则,培养和引导健康的生活意识和生活方式,提高健康住区生活品质,构筑健康住区文化。

3.9 健康物业管理

3.9.1 管理模式应从健康理念出发,结合住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康物业管理模式。应对健康物业管理模式的框架进行论证,研究每个特色管理环节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各项物业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培训物业管理人员。

3.9.2 管理特征应深入居住者生活之中,提供健康物业管理服务,营造和睦、团结、充满温情的邻里关系和住区环境。

(1)健康物业管理应从管理制度、公众制度到物业服务文化,实行“氛围管理,亲情服务”,强调人性化管理,营造亲如一家的氛围。

(2)应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在医疗、教育、体育、文化、保险等方面为居住者提供优质服务。

(3)通过支持和配合业主委员会策划、组织和实施住区活动,增强居住者的亲和力度,促进邻里关系的良性发展。

(4)应建立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机制、处理预案和具体处理措施,以便从容应付一旦发生的公共社会性事件。

(5)应建立住区应急沟通体系,并纳入社会应急沟通体系之中。

(6)应建立持续改进制度,根据业主调查与案例分析,不断改进居住环境。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建设理念健康住宅的建设理念反映了三方面的关系:

1 健康要素和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住宅建设有4个基本要素,即适用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适用性和安全性属于第一层次,从适用和安全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现行的有关规范和标准由此而建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建设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即舒适性和健康性。我们往往只提舒适性,对健康性认识不足。健康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保障全体国民应有的健康水平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且,健康性和舒适性是关联的。健康性是以舒适性为基础,是舒适性的发展。

提升健康要素,在于推动从健康的角度研究住宅,以适应住宅转向舒适、健康型的发展需要。提升健康要素,也必然会促进其他要素的进步。

2 健康要素和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住宅既在物质方面,也在精神方面反映出居住者对健康的需求。“健康”的概念原来只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就是人的躯体和器官健康,身体健壮、无病;精神与智力正常;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1989年WHO把“道德健康”纳入健康的范畴,强调一个人不仅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而且要对他人的健康负责,道德观念和行为合乎社会规范,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

的需要。只有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4个层次都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

对健康广义的理解,将促使培养完全健康的人,进而对居住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有利于居住者自觉维护环境整洁和美观,协助建设和改善居住环境。

3 健康要素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1996年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理念。国际上为此提出了3项原则:(1)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2)减少或合理处理废弃物,以保护环境:(3)确保居住者最广泛意义上的健康。强调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同时,要考虑健康要素,相互协调发展。

1.0.2 编制目标为贯彻健康住宅的建设理念,要求建立三大体系:

1 健康住宅评估体系。为使居住者免受居住环境的负面影响,将已知或可能对居住者产生有损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点,宜根据健康住宅的总体要求,结合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在遵循住宅建设有关的国家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将非强制性的相关性能指标提升为强制性,滞后者进行适当调整,空白者予以弥补空白,建立起健康住宅评估体系,做到性能指标明确,操作性强。

2 健康住宅技术体系。它是实施健康住宅,落实性能指标的保证:(1)提倡一体化规划设计,将提升的健康要素与功能质量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工业化的建造方法融汇一起,在控制造价的条件下,求得最佳的结合点;(2)以科技数据为基础,建立检测制度,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检测手段,提高技术体系的科学性,用以追踪和证实技术方案,评价和指导建设计划;(3)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并加以完善和提高,使其成为健

康住宅成套技术,带动相关材料部品的发展:(4)开发研究新技术,保障健康住宅有一个质的飞跃,促使新的产业形成:(5)加强居住环境社会性的研究,增强住区的社会功能。

3 健康住宅建筑体系。它是建造健康住宅的建设方案,通过成套技术和生产组织形成生产发展过程,以最少的代价,显著提高住宅的健康品质,提供完整的健康住宅最终产品。

为完成健康住宅的研究任务,必须加强两方面的工作:(1)开展跨学科研究,包括建筑学、医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学、城市社会学、生活行为学等多种学科,既重视硬科学的研究,也强调软科学的研究。(2)联合多部门实践。科研单位与住区开发、规划设计、生产施工、物业管理,监理检测等单位通力协作,以期提供完整的健康住宅最终产品。

1.0.3 立足点建设大众健康住宅,既要看到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有可能增加住宅造价的一个方面,也应考虑到居住者经济承受能力的另一个方面,特别是要通过所花代价不多的环境设计来增强健康要素的成分。

立足于大众住宅,并不排斥高档住宅。高档住宅优势在于可以开发应用高科技材料和部品。而开发出的高科技材料和部品进行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必将大幅度降低其生产成本,进而有利于向大众住宅推广应用。

1.0.4 建设试点选择并开展不同地域气候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健康住宅建设试点,是健康住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区开发单位在申请参加健康住宅建设试点之前,应从多方面对本地区的住宅健康影响因素作出调查,重点明确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编制《健康住宅建设试点项目计划任务书》。在建设中,科研单位将组织专家进行指导,技术跟进,共同研究,共同总结,并通过分阶段的现场测试和评估,以及投入使用后的回访,验证其真实的有效性。

截止2004年元月,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共受理70余个项目申请健康住宅建设试点,批准了10个城市13个项目为健康住宅建设试点项目。见表1.0.4。

表1.0.4

2004年元月6日,首批首项试点工程——北京奥林匹克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开发的北京奥林匹克花园(一期)通过最终验收,经健康住宅专家委员会专家一致推荐,并报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批准,该项目为健康住宅示范工程。

上述试点项目的建设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对项目所在地乃至全国的住宅建设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得到各界一致好评。同时,这些在建试点项目的成功经验使拟建的试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很大的收益,并对《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的编制做出了很大贡献。

今后在建设试点中,住区开发单位将在科研单位的指导下,编制《健康住宅业主手册》,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表提供居住环境资料,包括健康作用、环境影响、避免污染目标、综合规划设计及绿色材料部品等,帮助业主树立健康意识,了解健康住宅的建筑特性,正确使用和维护健康住宅,并通过切身感受对健康住宅作出评价。

1.0.5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点”是开放型的。鉴于住宅健康影响因素涉及面广,有许多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有一些指标还不能确定,有一些因素还未能认识。因此,需要随着认识的提高和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不断修编,与时俱进。在《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的编制中,把重点放在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解决的、广大居住者反映强烈的住宅健康影响因素,明确性能指标的来源以及采取的措施,同时,强化社会环境健康性,对薄弱环节提出研究的方向和途径。

2 居住环境的健康性

2.1 住区环境

2.1.1 建设用地住区环境质量要从源头抓起,除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外,还应查清建设用地的环境状况,作出量化评估,以便在规划设计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满足住区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目前在建的健康住宅试点项目经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对土壤放射性影响测试后,证明全部满足标准要求。

2.1.2 交通车行交通方便了生活,但导致流动的噪声和尾气,嬉戏儿童的安全也受到威胁。健康专家提出了步行健身的要求,争取建立一大片安全宁静的步行区域。

步行道路要求有足够的宽度,并符合无障碍通道系统的设计要求。为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在步行道路出现高差时设缓坡、变坡点给予提示,并宜在坡度较大处设扶手。

2.1.3 交往空间邻里交往是形成住区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住区内应创造不同层次的邻里交往空间:

1 交通空间的交往。住区交通影响着和制约着居住者的活动和行为,通过道路的布局和设置,为居住者散步增加邻里之间接触、熟悉和交往的机会。

2 住宅门前场地的交往。住宅门前场地是邻里共同停留的小环境。场地设计应使其具有一定的领域感,为邻里交往提供亲切的环境条件。

3 户外休闲、健身场地的交往。使户外空间和绿地成为居住者方便、安静的休闲、健身交往场地。通过开启与围合相结合,既与路径相连,又有绿篱等适当分隔,还有适宜的坐椅可供休息。

4 公共活动场地的交往。公共活动场地应使其与居住者发生积极的功能联系,具有对附近居住者的吸收力。公共活动场地是住区邻里交往中心,需考虑其位置和环境的容量。

2.1.4 视觉环境住区色彩应综合考虑与屋面、墙面(窗玻璃、栏杆),地面、植物的色彩配合,提倡简约,视野舒适。发挥主色调的反复应用作用,增强住区感染力和个性特征。

2.2 住宅空间

2.2.1 套型设计套型面积要控制得当,功能空间面积过小会显得拥挤,但大而不当,也会失去家庭温馨的感觉,并不能提高住宅的舒适性。住宅功能空间低限净面积指标,乃根据国家住宅工程中心近年来的研究与实践,结合联合国等组织相应建议而提出的,主要取决于:(1)必要设施、设备、家具等布置所需面积:(2)人体占有面积:(3)活动或操作所需面积。

2.2.2 私密性人的私密行为能否得到保证和满足,是住宅自主性的直接体现,也是评价住宅的一项心理尺度。住栋之间的距离除日照、通风等因素外,还必须考虑视线和生活噪声的干扰。多层住宅居室与对面居室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宜小于18~20m。低层小住宅则不宜小于12m。

2.2.3 交往空间按照社会学的理论,一个群体有两重性:一为互助,另一为互争。互助是群体的内在本质,互争是群体的外向本质。居住者在私密性得到保证和满足下,热烈希望邻里关系更加密切、融洽,需要设置交往空间,尤其是住宅内部的交往空间。

2.2.4 灵活性住宅建筑是耐久性商品,必须考虑其灵活性,以延长使用寿命,使之在寿命周期内能适应家庭规

模和结构的变化,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管道的维修和更换等。

2.2.5 日常安全日本厚生省曾对日本全国作过“人口动态统计”,发现每年约有5000人死于建筑灾害,其中又有80%左右的意外事故发生在一般的住宅之内,仅次于交通事故,最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的场所是出入口、门窗、地面、楼梯及坡道等。

我国《住宅设计规范》(2003年版)(GB50096)和《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对住宅出入口、走廊、楼梯、电梯、门窗、阳台等场所的安全措施作了相应的规定。

2.3 空气环境

2.3.1 住区空气住区空气质量标准取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应严格执行。

改善住区空气质量的基本对策:(1)强调通风。住区规划布局应与该地区主导风向相符合,形成气流通道,充分利用自然风,减少涡流。健康住宅建设试点工程——重庆阳光华庭(三期、五期)采用基于流体力学的模拟计算软件,对住区风环境进行模拟计算,提供可视化的模拟结果,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科学性。(2)控制污染源。对住区集中污染源进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分散污染源则要求排放不超标,易于扩散。

2.3.2 室内空气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取自《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应强制性执行。

室内空气质量对居住者尤为重要。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住所内度过的,如果室内空气受到污染,新鲜空气不足,就有可能引起人体的各种疾病。

首个通过验收的健康住宅试点项目——北京奥林匹克花园(一期)经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住宅实验室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所测指标均达到要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住宅实验室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认为测试指标合格也得益于装修完工后的空置时间较长。在冬季室内封闭的环境中,采用独立式燃气热水炉连续供暖,室内CO、CO2、SO2的检测值也很低,说明热水炉的密封性很好,没有发生室内泄漏燃烧废气的现象。

2.3.3 居室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降低居室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应积极利用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压力差进行自然通风。因此,首先要求建筑有较理想的外部风环境;其次,建筑应面向夏季主导风向,平面布局优先考虑采用错列式或斜列式布置,连排式住宅的主导风向投射角不宜大于45℃。建筑进深一般以小于14m为宜,便于组织穿堂风。房间的自然进风设计应使窗扇的开启朝向和开启方式有利于向房间导入室外风。房间的自然排风设计应能保证常开的房门、户门、外窗、专用通风口等,直接或间接地向室外顺畅地排风。在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期间,由于外窗密闭,宜开发推广无动力和有动力的窗用自然通风器。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与北京斯特灵换气设备有限公司已联合,共建“住宅室内换气系统研发实验基地”,开发旋转式热回收换气系统。其特点是双向换气,排出室内浊气,送入净化后的室外新鲜空气,并防止室外潮气浸入,节能效果显著,室内温度稳定,维护简便,清洗容易。

室内新风量标准取自《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换气次数标准,乃根据新风量标准值推算而来,以居室净高大于2.5m,人均居住面积15m2计算,相当于人均占有新风量37.5m3/h。

2.3.4 厨卫通风换气厨房、卫生间通风换气尚是一个薄弱环节,应积极开展研究,提出通风换气标准和气流组织方式。

厨卫公共排风道的功能是排放浊气。从目前情况看,公共排风道尚存在一定的问题。无论是子母风道还是单独风道,其设计原理均以热压通风为基础,风道内呈负压状态。由于抽油烟机和排风扇大多数都是由住户装设,一旦运行,将改变风道的空气动力特性,由负压状态变为正压状态,导致:(1)同时使用时,离屋面出风口较远的厨卫排风不畅:(2)个别使用时,排风可能会通过公共排风道进入未开排风扇的厨卫(排风扇上的止回阀无法做到完全密闭):(3)如果个别厨卫未装排风扇,则串风的情况更严重。因此,有必要通过装置排风设备(如在屋顶设置)使公共排风道内仍维持负压,以防止由于串风带来的病菌传播。

厨房等浊气的排放,应注意排风口不能靠近住户外窗,避免浊气倒灌,且与室外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住宅实验室是经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可批准的检测机构。该实验室在健康住宅研究与试点建设过程中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在厨卫排气方面,通过住宅实验室的测试及对结果的研究与分析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为健康住宅在厨卫排气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2.3.5 装修污染室内装修材料有害物指标限量取自《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室内装饰涂料安全性评价指标取自《北京市室内装饰装修涂料安全健康质量评价规则》。

控制装修污染,宜采取下列措施:

1 建立行业相关的专业信息,抵制采用污染环境、危害健康的装修材料。

2 实施住宅装修工程监理制度。由开发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从设计,材料、施工等环节进行控制,最终对项目进行验收,出具项目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报告。

3 推行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行土建装修一体化,由开发商提供成品房,积极采用装修部品,便于控制装修污染,利于提高装修工业化程度。

2.4 热环境

2.4.1 室内温湿度住宅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关系到人体的热舒适度。其标准值基本取自《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规定,但作了适当的调整。它与WHO有关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规定(17~27℃温度,相对湿度40%~70%)相接近。

日本有关研究认为,供暖时期居室温度宜保持在18~22℃,非居室温度则保持在13~20℃。地面处温度与顶棚处温度的温差以不超过3℃为宜;温差过大,下部湿气上升,会容易结露和发霉。房间之间的温差宜控制在5℃以内,温差超过10℃时,容易引起心肌梗塞、脑中风等疾病。制冷时期,居室温度宜保持在25~28℃,与户外的温差宜控制在5~7℃。非居室温度宜保持在26~30℃。为此,日本住宅室内供暖制冷设计控制指标为:冬天22℃,相对湿度40%,夏天26℃,相对湿度50%。

2.4.2外围护结构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对室内热环境有直接的影响。我国所建住宅尚属高能耗住宅,由于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导致采暖地区住宅单位面积的采暖能耗高达发达国家3倍左右,且热舒适度还有差距。非采暖地区随着空调的普及,能源浪费也较严重。为此,要求建立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体系:屋顶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外墙采用外保温的复合构造;外窗采用中空玻璃并符合气密性的要求;南方还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在外围护结构提高密闭性的情况下,采暖制冷期间应考虑室内的换气,既不显著波动室温,又确保补充新鲜空气。

健康住宅建设试点工程——北京奥林匹克花园(一期)住宅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以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并在外墙上做外保温,达到了北京地区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复合外墙的构造是:以导热系数低、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挤塑聚苯乙烯板作保温层(东、西墙30mm厚,南、北墙40mm厚)。采用粘贴(单组分聚合物砂浆)和机械锚固(尼龙胀栓)相结合的方法,使之与墙体连接牢固,并在其上铺设耐碱玻纤网格布和聚合物砂浆,以提高保温系统的耐久性,而后采用有很好抗裂性、较低吸水率、有足够抗冲击强度的劈开砖做保温系统的防护层。据外墙传热系数计算,K值为0.49W/(m2·K)。

同时,北京奥林匹克花园(一期)外窗采用12mm空气层中空玻璃铝合金断桥隔热保温窗,其有效传热系数与外保温墙接近。因此,其外墙保温性能和门窗保温性能均为优良,并且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住宅实验室住宅气密性能测试,该项目为高气密性住宅。上述措施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热环境。

2.4.3 采暖制冷采暖系统应以热水集中供热为主,推行分户计量和室温控制。空调室外机的安装应与建筑专业配合。

2.4.4 可再生能源我国太阳能年辐射量大于5.02MkJ/m2、年日照时数在2200h以上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积极开发太阳能新技术,与住宅建筑融为一体,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光热置换、光电转化,提供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及公共照明等,有利于大量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2.5 声环境

2.5.1 住区噪声住区户外环境噪声标准取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J3096——93),应严格执行。住宅通常在开窗的条件下,室内外噪声约有10dB的差值。居室噪声允许值为45dB时,室外允许值为55dB。因此,室内声环境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室外声环境质量,要做好住区防噪规划。在住区防噪规划中,应充分利用“声音掩蔽效应”。两个dB数相同的声音叠加(声级差为0),合成后的声音等于一个声音的dB数加3dB。当两个dB 数相差在10dB以上的声音叠加时,其合成的声级仅为较强声级值再增加不到0.5dB,即一个强的声音和一个弱的声音在一起时,弱的声音可以忽略不计。可见,通过合理布局,就可解决多个干扰源,既经济又利于改善住区声环境。

2.5.2 室内噪声住宅室内噪声标准选自《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DJ118—88)的规定。东南大学对南京和郑州两市的调查,等效声级达到35dB时,尚有10%的受访者觉得对睡眠很有干扰。为此,采纳国家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值。

2.5.3 隔声住宅分户墙与楼板空气声隔声标准以及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选自《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根据国内调查得出的主观评价(见表2.5.3-1和表2.5.3-2),结合当前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采纳国家标准中的一、二级标准值。

注:日本建筑学会提出的分户墙空气声隔声标准,以大于50dB为推荐标准值。

注:日本建筑学会提出的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以60~65dB为最低允许标准值.

对分户墙和楼板的隔声宜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 空气声的隔绝是遵循“质量定律”,围护结构面密度越大,其隔空气声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主体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宜尽量利用承重墙作为分户墙。如果分户墙属于填充墙,可选用陶粒混凝土或密度大的增强石膏砌块等。同时,应注意墙中的管路与嵌槽,不得出现贯通现象。

2 对楼板撞击声的干扰,根据我国材料、施工和经济等方面的条件,宜采用浮筑楼面——在承重楼板上铺设弹性垫层,上面做配筋的混凝土楼面层。混凝土楼面层(作为质量)和弹性垫层(类似弹簧)构成一个隔振系统。面层质量越大,垫层弹性越好,则隔声越好。健康住宅建设试点工程——北京奥林匹克花园(一期)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板;北京金地格林小镇采用重密度玻璃棉作为垫层,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京奥林匹克花园(一期)楼板隔声采取以下构造措施:将20mm厚挤塑聚苯乙烯板(FM250)用专用聚合物砂浆或胶粘剂粘贴在楼板找平层上,然后根据不同面层厚度施工40~65mm厚陶粒混凝土垫层,再铺地砖或复合木地板面层。据检测报告,其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达到62dB。楼板隔声层的综合造价,在采用聚合物砂浆粘贴时约为43元/m2,在采用胶粘剂粘贴时约为36元/m2。

北京金地格林小镇在楼板隔声技术研究项目中采取以下构造措施,在楼板上铺设15mm厚玻璃棉(表观密度为96kg/m3),再满铺厚塑料布,浇筑50mm厚中间设钢板网的混凝土垫层。据检测报告,其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达到54dB,楼板隔声层的综合造价约为38元/m2。

目前,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为使楼板隔声技术在健康住宅建设试点项目中普及应用,正计划在上述实践经验基础上与相关玻璃棉和挤塑聚苯板等材料生产供应商联合,研究更加经济适用的楼板隔声材料和建造技术,编制健康住宅楼板隔声技术的材料选用、构造设计、施工工艺等成套技术手册。

2.6 光环境

2.6.1 日照住宅日照标准取自《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应强制性执行。

住宅日照标准是衡量住区环境质量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获得充足的日照,有利于居住者,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者及婴儿的身心健康,保证居室卫生,改善居室小气候,提高舒适度。

所规定的住宅日照标准乃是保障居住者能享受最低限度的日照。它巳考虑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困难,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切不可为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而牺牲居住者的长期环境效益。健康住宅建设试点工程——重庆阳光华庭(三期、五期),利用日照分析软件,进行了模拟分析,既丰富空间环境,又科学地证明达到日照标准。

2.6.2 采光住宅室内采光标准取自《住宅设计规范》(2003年版)(GB50096),应强制性执行。

外窗的设置应充分利用天然光资源,为居住者提供一个满足生理、心理、卫生要求的居住环境。因天然光随季节、时间、气候而变化,国际上通常以“采光系数”作为采光标准。据瑞士研究,居室的最低采光系数应符合下列3项假定条件,即70%以上的人数认为房间是“明亮”的;若进一步提高采光系数,则回答“明亮”的人数不再有明显的增加;认为房间“不够明亮”的人数比例应少于10%。调查的结果是,采光系数应等于0.6%一1.0%。这与我国《住宅设计规范》(2003年版)(GB50096)规定的1%基本相同,其对应的住宅居住空间的窗地面积比则为1/7。考虑到有阳台及前排建筑物的遮挡,窗地面积比可适当增大。但不是越大越好,既要满足采光率,也要考虑到节能。首个通过验收的健康住宅建设试点项目——北京奥林匹克花园(一期),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住宅实验室住宅采光性能测试,其住宅采光性能良好。

2.6.3 照明住宅照明应合理设计:(1)起居室的活动包括会客,家人团聚闲谈、娱乐、看电视等,不需要太高照度。但对阅读、书写等部位要求设局部照明,以提高照度。(2)卧室不需要高照度,床头宜设局部照明,(3)厨房切菜、洗濯和烹饪等视觉作业要求精细,照度要适当提高。

2.6.4 光污染住区光污染日趋严重,必须引起注意,例如住宅楼的景观立面照明使用投光灯,住区内装设霓虹灯广告等,应予以禁止。对住区道路或庭园的灯光,应予以控制,不使光线射入住户内,引起令人不舒适的眩光或导致光污染。

2.6.5 日常安全住区夜间照明十分重要。机动车行驶的道路上,灯光应将车行道和人行道分清楚。宅间道路上,灯光应照亮全部长度,并有助于找到住宅的门牌号码。

2.7 水环境

2.7.1 住区供水合理规划住区水环境,有效利用水资源。水压不足时应采用变频调压水泵加压技术,保障住户水压稳定,利于节能和减少对水的二次污染。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取自《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卫生部)。

2.7.2 管道直饮水由于水体受各方面的污染,使其水质不断恶化,各地供应生活饮用水的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卫生、健康的强烈追求,要求住区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推行分质供水系统实施分质供水。饮用净水水质标准取自《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1999)。健康住宅建设试点工程——厦门未来海岸二期——浪琴湾将在项目中实施分质供水。

2.7.3 住区排水缺水地区应积极采用中水技术,住区总体规划应包括污水、废水、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中水设施建设的内容。中水工程设计应进行水量平衡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确定中水水质、系统形式、处理工艺和规模,必须防止发生误接、误用,严禁中水进入生活饮用给水系统。中水水质标准取自《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2.7.4 住宅排水住宅排水系统的选择:(1)采用中水系统时,所选用的原水系统的排水宜按排水水质分流排出。

(2)有污水处理厂时,生活废水和生活污水宜合流排出。(3)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时,其生活污水宜与生活废水分流排出。

多层和高层住宅的卫生间,在上层使用坐便器时,生活污水立管内的压力便增大,空气随着污物被压到下层卫生间。由于地漏水封小或水封无水,臭气就经过地漏返到下层卫生间。要彻底消除这种现象,生活污水立管必须增加设置专用通气立管。

地漏已成为传染病的一个传染来源。卫生间宜通过卫生设备水平的提高,不设地漏,以减少虫害滋生和浊气污染。如设地漏,其构造应具有较好的自清能力,水封高度不得小于50mm,保持水封有水,并符合相关产品标准。

卫生间的排水支管应以本户为界,做到不影响邻居。一种做法是下沉楼板400mm,将水平管线埋入夹层内,但施工不方便,检修麻烦:另一种做法是抬高一踏步,但不利于无障碍设计。建议开发管道墙,采用后排水坐便器,水箱和管线隐蔽在墙内,检修方便,无卫生死角。

2.7.5 雨水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应结合住区的规划布局、地形地貌进行组织。收集屋面径流雨水较为简单,操作也容易,可直接从房屋落水管收集,进入房屋周边的小型蓄水池,再由若干个小型蓄水池连成大型蓄水池。路面雨水污染比较严重,水量大,水流急,一般都用雨水管网收集。雨水处理,除采用沉淀池将砂土、固体物沉淀外,还可采用传统的絮凝法把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除掉。

流经绿地的雨水,宜在其流经的地面多停留,让绿色植被将有机物和无机物作为肥料吸收利用,并对雨水进行净化。绿地中的硬铺装路径及院落中的支路,应铺设可渗水的或具有一定渗水率的地面铺材,通过土壤砂粒过滤净化,补充地下水。而且渗水的地面铺材还可将雨水含蓄,蒸发时有利于改善住区小气候,减少雨天因路面积

水引起的夜间眩光和机动车行驶的飞溅,也有助于行驶的机动车减噪。

2.7.6 景观水住区景观水是指池水、流水、跌水、喷水和涌水,能增添住区情趣和美化景观,也有利于小气候的调节。但应注意其功能性和实用经济性。景观用水水质标准取自《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 /T18921—2002)。在多种景观用水处理方式中,以生态方式运行成本最低,效果最显著,而且长期有效。它是通过人造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把污染物(有机或无机的)转化成易于捕获的有经济利用价值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随着水生生态系统的逐步发展,水中的水生动植物保有量持续增加,水质逐步改善。但水质的改善反过来又制约了水生动植物的繁殖,此时应该及时取出部分水生动植物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操作难度较大。健康住宅建设试点工程——珠海五洲花城(澳洲园)已对人工湖湖水生态处理开展专题研究,提出了水处理工艺设计,正在实施中。

2.8 绿化环境

2.8.1 绿地指标住区绿地率选自《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考虑到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兴建,由30%调整至35%以上。

住区绿化系统应具备以下的功能:

1 具备隔热遮阳、防风防尘、隔声减噪、改善小气候、提高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减少二氧化碳含量等生态功能。

2 绿地中设置卫生整洁、适用安全、景色优美、设施齐全的户外活动空间,有利于休闲活动。

3 通过园林空间、植物配置、小品雕塑、建筑形象的配合,提供视觉景观享受和提高文化品位。

4 提供防灾疏散场地。

2.8.2 种植提倡多种乔木,乔木有庞大的树冠和大量的叶面积,不仅放出氧气,而且促进不新鲜空气和新鲜空气的流通,从而稀释了原来的大气成分。高大的乔木和层次丰富的树叶使1×104m2的绿地空间提供相当于5×104m2的叶面积。

主路两侧及开阔地宜选择枝长叶大的树种,以利于行人与车辆的遮阳,并具有防风、减噪、降尘的功能和作用。

2.8.3 亲和阳台绿化使室内绿化过渡到室外绿化,形成住宅横向绿色空间序列,也使地面庭院绿化逐步上升到屋檐屋顶绿化,形成纵向绿色空间序列。由于阳台的空间有限,宜栽种攀缘或蔓生植物。

墙面绿化对建筑密度大的住区,改善其居住环境尤为重要,可利用具有吸附、缠绕、卷须、钩刺等攀缘特性的植物绿化建筑墙面。

屋顶绿化除有效地扩大绿化面积外,还可使住宅屋顶内外面温度相差5℃左右,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建造复土种植屋面首先应考虑屋面的承重和防渗等问题;在降雨量较大或干旱的地区,还应对其灌溉和排水问题给予特别的注意。

2.9 环境卫生

2.9.1 垃圾收运多年来,住宅的垃圾道造成环境卫生恶化,居民反映强烈。取消垃圾道,改用袋装垃圾,分类收运。高层住宅为避免住户利用电梯搬运垃圾,宜研究开发气动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以空气为动力,以管道运输为媒介,自动收集和处理垃圾。

2.0.2 垃圾处置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是通过有机垃圾生化处理设备的配置,利用微生物菌,通过高速发酵、干燥、脱臭处理等工序,消化分解有机垃圾,达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的。有机垃圾生化处理的优点是:(1)体积小,占地面积少,无需建造传统垃圾房;(2)全自动控制,全封闭处理,基本无异味,噪声小;(3)减少垃圾运输量,减少填埋土地占用,降低环境污染。

3 社会环境的健康性

3.1 住区社会功能

3.1.1 社会功能人是社会的人,个人离不开社会。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应将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把个人的需求与社会的存在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为此采取相应的对策。

3.2 住区心理环境

3.2.1 邻里关系密切邻里关系,就要研究在住宅布置中不同的知觉属性对居住者产生的视觉及心理刺激效应,导致居住者产生不同的情感和行为。在封闭性较强的空间里,与开放的外向性空间相比,居住者有较强的领域感和安全感。住宅布置成组团,比松散的、自由布局或均衡、呆板的行列布局更能激发起居住者的归属感,行为也能得到规范。

3.2.2 安全防范安全是人类求得生存的第二位基本需求,在现实生活中,防盗问题已成为居住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实践中,往往考虑防盗的硬件设施较多,如智能化安防系统等,而对住区安全防范环境设计却缺乏研究。据国外研究,犯罪行为的发生有4个环节,即潜在的犯罪分子,合适的作案环境,适宜的作案时机和被侵犯的对象。它与时机、匿名、便捷的实施和快速的逃逸等环境因素有关。通过环境设计消除这些因素,便可预防和遏制犯罪,将犯罪率降至最低点。宜采取以下的措施:

1 密切邻里关系,建立住区的群体认同。环境设计必须有利于很快把住区的邻里关系建立起来,形成团结友爱的集体,降低由于匿名性带来的不良影响。

2 确立归属感,发挥居住者自然监视的作用。利用有形和无形的物障去界定物主的领域。住宅的位置和布局,住宅的入口及门户设置等,宜使邻里可以到达和可以有一些机会在半公共空间停留,起着群众自然监视的作用。这对于潜在的侵犯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威摄而无需专门的安全防范措施。

3 加强住区夜间照明。注意灯具的数量、种类和方位,其亮度确保安全性。照明设备的位置需考虑各种障碍物如树木等对视线的遮挡,并防止破坏。

4 合理设置住区围墙。视线通透的铁栅栏比大片实墙更为有效;围墙附近可种植多刺灌木;不在围墙外留下便于攀登之物,如垃圾箱,灯具等。

3.2.3 领域划分领域划分宜用空间围合,地平高差和地面铺装材料及纹理变化等手法,创造出良好的空间秩序。表3.2.3—1、表3.2.3—2和表3.2.3—3为美国《场地规划手册》所列的划分空间的设施及效果,供参考。

表3.2.3-2 创造领域的效果

3.2.4 减轻压抑日本曾对高层住宅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由于高层住宅的封闭性,对居住者容易产生压抑感,虽影响生理健康稍为轻微,但影响心理健康是严重的,导致很多人依赖烟、酒;(2)高层住宅造成居住者外出不足,老人易有孤独感,儿童会引起体力低下,自立能力差,不适应集体生活;(3)高层住宅防范性差,公共部分容易成为犯罪的温床。为此,他们提出了相应措施:(1)增强领域感。通过私有的、半私有的、

半公共的和公共的领域的建立,既利于保障居住者的私密性,又利于加强邻里关系和提高防范性;(2)增强邻里交往,利用住宅内建立的2至3人站着闲聊的空间→5—6人至10人的聚集空间→制定活动计划、营造休息娱乐的空间,促使邻里关系由彼此熟悉面容→见面打招呼→彼此聊天→共同活动,建立起互助友爱的情意;(3)积极参加户外活动。通过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户外活动空间,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吸引居住者到户外活动。

3.2.5 住宅风水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它既含有科学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风水理论,正确理解住宅风水与现代居住理念的一致与矛盾,有利于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强调入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注居住与自然及环境的整体关系,丰富健康住宅的生态、文化和心理内涵。

3.3 健身体系

3.3.1 体系构成健身体系是健康住区主动实现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社区体育要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应当注重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身体锻炼的场所”。健康住区建设必须将身体健康的概念融入到居住和日常生活环境之中,注重“居住一健身—健康一生活”的进展过程。

3.3.2 健身设施健身设施门类众多,其选择应具有针对性,留有拓展余地,并体现普及、适用、娱乐的特点,便于发动、引导、组织居住者开展经常性的健身活动。场地的日照、风速以及地面平整度和硬度等,均应满足相应的要求。注重健身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给健身活动予以健康和安全的保障。

健康住宅建设试点工程——北京奥林匹克花园(一期)在建设中,布置了慢跑路径和足底按摩路径。两者最大的特点是方便、有效、省时、费用少。

轻松的慢跑运动和休闲散步,是住区居住者最常选择的健身方式,能增强呼吸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全身新陈代谢。慢跑路径采取软质铺装,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面对踝、膝关节的冲击。路径有以下构造组成:400mm 厚3:7灰土层,300mm厚级配石层,20mm厚砂土层,以及20mm厚石砾面层(10mm压入砂土层内)。石砾面层采用20mm无夹角的细小碎石,利于增加地面的柔软度,使地面的反弹力更柔和,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

足底按摩路径的健身原理是基于足部反射疗法。人之脚如树之根,人体各个器官在足部都有相应的反射区。有目的地刺激相应的反射区能够调节神经反射,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改善人体各部位器官组织的运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疫病的抵抗力和自我康复能力,具有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之功效。足底按摩路径的设置,既要保证对整个足部进行按摩,又要在布局上有重点地对足部反射区的全面按摩,包括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及小腿等部的反射区。足底按摩路径的铺设可采用“干贴”施工工艺,即在基层水泥砂浆凝固后,用水泥浆粘贴雨花石,操作方便,易掌握平整度。在选择卵石色彩、大小、材质的过程中,应注意布局起伏、凹凸的空间变化,突出其实用性和趣味性。在路径周边适当的位置,宜放置标牌,标明锻炼方法及作用。

3.3.3 组织管理在健身体系组织管理系统中,应注意与住区保健体系进行对接,应用局域网技术和设备,建立智能化运动处方、运动指导、客户管理以及会所财务等系统。

3.4 保健体系

3.4.1 健康管理影响健康的综合因素中,除遗传基因、正常生理性衰老外,以环境、文化及饮食、生活习惯的影响最大。WHO曾宣布“人的健康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和地理”。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

3.4.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应贯穿于健康管理系统化服务的全过程。

3.5 公共卫生体系

3.5.1 卫生服务组织居住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住小区卫生服务站的医保设施指标,均系根据卫生部2001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工作内容(试行)》和《关于2005年城市社区卫生发展目标的意见》。

3.5.2 医疗急救站医疗急救站负责急诊病人的院前转运与途中急救,参与灾害或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定期组织居住者学习急救知识,掌握自救、急救基本技能。

3.6 文化养育体系

3.6.1 文化养育为充实和丰富居住者的业余文化生活,应提供有高尚文化氛围的人际交往场所,以满足居住者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培养居住者自力、自强、自尊、自爱,促进文明住区建设。

3.6.2 文娱设施文娱设施建筑面积指标取自《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文化活动中心应包括小型图书馆、科普活动室、影视厅、舞厅、游艺厅、球类活动室以及各类艺术训练班、青少年和老年人

学习活动场地等。国外特别重视图书馆的设置,欧、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规定,在居民集中地区每1.5km2内须有一所图书馆。日本政府提出,在居民徒步20min之内必须有一所图书馆,并且每月至少有两次以上的巡回送书服务。文化活动站应包括书报阅览、书画、文娱、音乐欣赏等场所,主要供青少年和老年人活动。

3.7 社会保险体系

3.7.1 社会保险运动保险系针对住区运动项目所发生的保险事宜,以及住区运动设施等相关条目所发生的保险事宜所采取的风险控制体系。健康保险乃基于住区居住者疾病控制、常规身体情况管理、生命状态评估以及大病统筹医疗等所发生的保险事宜。物业财产保险则包括住宅质量保证保险和财产保险等。

3.8 健康行动

3.8.1 公众参与健康行动应始终贯穿于住区建设和物业管理之中,住区建设和物业管理应为健康行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3.8.2 业主手册居住者在健康住区居住,将拥有明确的生活价值观,较高的生活质量和可以倾心交流的朋友,并生活在人性化的生活空间小。

3.9 健康物业管理

3.9.1 管理模式在传统物业管理的基础上,创造全新的健康物业管理模式。其本质在于促进居住者身心健康,提高居住者生活质量。

建筑法规第六章第七章

第六章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法规 一、判断: 1、项目建议书是进行工程设计、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 2. 抗震烈度为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区和今后有可能发生破坏地震地区所有新建、改建与扩建工程都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3.发包方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责令整改,并处50万以上100 万以下罚款。() 4.设计文件是工程建设的主要依据,经批准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修改,无需申请。() 5.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执行。() 二、单项选择: 1.下列行为违反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的是()。A.将建筑艺术造型有特定要求的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直接发包 B.业主将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分别发包给几个勘察设计单位C.勘察设计单位将所承揽的勘察设计任务进行转包D.经发包方同意,勘察设计单位将所承揽的勘察设计任务的非主体部分进行分包 2. 建设工程勘察单位在编制建设工程勘察文件时,不作为编制依据的是( )。 A.项目批准文件 B.城市规划 C.项目投资框算 D.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勘察深度要求 3.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规定,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接勘察设计业务的承接方须具有( )级及其以上勘察设计资 质。 A.甲 B.乙 C.丙 D.一级 4. 勘察设计招标中对人员技术力量的审查内容不包括( )。 A.设计负责人的资质能力 B.各类设计人员的专业覆盖面是否满足完成工程设计的需要 C.开展正常勘察或设计所需的器材和设备的种类、数量方面是否满足要求 D.各类设计人员的数量 5. 下列关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修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确需修改的,可以自行 修改 B.修改单位对修改的勘察、设计文件不用承担责任 C.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确需修改的,应当由原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修改 D.施工单位发现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可自行按照认为正确的方案施工 ?某工程设计文件需要作重大修改,则()。A.设计单位应和建设单位协商一致修改后即 可使用B.设计单位可直接进行修改C.应由建设单位报原审批机关批准D.须开专家论证会后,设计单位方可修改 ?1、由国务院建设、铁路、交通、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各自审批,编号和发布的标准,属于()。 ?A.国家标准B.行业标准C.地方标准D.企业标准 ?2、某建设项目施工单位拟采用的新技术与现行强制性标准规定不符,应由()组织专题技术论证,并报批准该项标准 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审定。A.建设单位B.施工单位C.监理单位D.设计单位?3、以下关于建筑节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企业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B.国家实行固 定资产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C.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D.省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可以制定低于行业标准的地方建筑节能标准

同层排水技术要点说明

同层排水是卫生间排水系统中的一个新颖技术,排水管道在本层敷设,采用了一个共用的水封管配件代替诸多的P弯、S弯,一旦发生堵塞,本层就能清理、疏通。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意愿,个性化的摆布卫生间洁具的位置。本文对同层排水以问答式作一粗略的介绍,不当之处还望各界批评指正。 一、什么叫“同层排水”?它有什么优点? 答: 同层排水是指卫生间卫生器具排水管不穿越楼板,排水横管在本层套与排水总管连接,一旦发生需要清理疏通的情况,本层套就能解决问题的一种排水方式。 其优点是:①房屋产权明晰; ②卫生器具的布置不受限制; ③排水噪音小; ④渗漏水机率小; ⑤不需要P弯或S弯。 房屋产权明晰是:卫生间排水管路系统布置在本层套住户家中,管道检修可在本户进行,不干扰下层住户。 卫生器具的布置不受限制:因为楼板上没有卫生器具的排水预留孔,用户可自由布置卫生器具的位置,满足卫生洁具个性化的要求,开发商可提供卫生间多样化的布置格局,提高了房屋的品位。排水管布置在楼板上,被回填垫层覆盖后有较好的隔音效果,从而排水噪音大大减小。

卫生间楼板不被卫生器具管道穿越,减小了渗漏水的机率,也能有效地防止病菌的传播。 由一只共用的“多通道地漏”或“接入器”,取代了传统下排水方式中各个卫生器具设置的P弯或S弯。由P弯与S弯产生而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同层排水方式全部解决了。 二、同层排水技术有几种形式?试作简要介绍。 答:同层排水技术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三种做法):一种是采用卫生间楼板(或局部楼板)下沉方式;第二种是采用墙排水(以管道隐蔽安装系统为主要特征)方式;第三种是采用垫高卫生间地面的垫层式。 ⒈卫生间楼板下沉的排水方式参照《住宅卫生间》01SJ914。具体做法是卫生间的结构楼板下沉(局部)30cm,作为管道敷设空间。下沉楼板采用现浇砼并做好防水层,按设计标高和坡度沿下沉楼板面敷设给、排水管道,并用水泥焦渣等轻质材料填实作为垫层,垫层上用水泥砂浆找平后再做防水层和面层。01SJ914图集指出,采用这种方式时,应该使用一种叫“多通道地漏”的管配件。 ⒉墙排水方式是指卫生间洁具后方砌一堵假墙,形成0.2M左右宽布置管道的专用空间,排水支管不穿越楼板在假墙敷设、安装,在同一楼层与主管相连接。 墙排水方式要求卫生洁具选用悬挂式洗脸盆、后排水式坐便器。该方式达到了卫生、美观、整洁的要求。其不足之处是:卫生器具的选择余地比较小,地漏难以设置,造价高,管道维修比较困难。

别墅客户群购买心理深度分析汇总

别墅客户群购买心态分析 捕捉别墅的最优目标消费群 别墅的购买者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他们的构成内容,年龄、教育、收入、性别、家庭状况等,都是确立别墅市场定位的要点。同时,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消费心理,可以为项目规划和计项目营销主题确定提供指导。 一、别墅消费者共性 建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的别墅要面向市区的“薪富一簇”,有的就主要卖给了城乡结合部的乡镇居民。这说明不同的区域市场环境孕育了不同的别墅的同时,不同的产品的消费共性心理: 1、身份与阶层的象征――别墅灵魂 (1)别墅是亚文化的载体 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使资源逐渐由低效益向高效益处转移,作为资源支配和管理者的人无疑可以被看做资源不断的分化重组,一部分人会掌控更多的资源,因此阶层产生了,愿意为优质空气付出更高代价的人群逐步形成,这部分人有回归自然亲和自然的意愿。正象一些专家所言,“亚文化正是房地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房地产消费群实际上是一个特定文化模式下的亚文化群,文化是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而亚文化群则是在特定的区域中具有相类似的文化、兴趣、爱好、习俗等生活方式的人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活中,一天就可以产生一个“暴发户”,但三年却不能培养一个“精神贵簇:。这就是文化内涵的稀缺性表现之一,别墅是亚文化的载体,别墅的精神就是别墅的灵魂。 (2)别墅满足居住者表现身份与社会阶层的需要 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人最基本的衣食住生存问题解决后,人们将渴望他人的尊重,新兴的中产阶级人群渴望社会承认他们的存在价值,他们在超越穿戴名牌后,更希望以居所体现他们的身份,而住房可以使居住者的身份和阶层一目了然,居住地区、小区类型房子的外观特征能告诉你房东所属的社会阶层。开发商也谙熟此道,纷纷抛出各种题材并以广告提升物业的文化精神。别墅具有更大的空间去设计定位居住文化理念。别墅将体现居住人的身份和社会阶层这就是别墅的灵魂。 2、别墅生活――自然鲜氧的最佳选择 住宅演进是人们追求生活质量获取居住效用最大化的历史过程,生活质量则是人们对各方面需求综合满足程度的抽象量度,总需求满足程度则是人对来自外界一切物质和信号的心理感受程度。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生理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健康生活”的关建指标是人们对摄入物质和接收信息的可控制程度。摄入物质决定肌体“硬件”系统的健康状态,而接收信息对人们心理和精神状态影响更大。早在几个世纪以前人们就认识到“病从口入”的道理,并在上个世纪发现人每天需要仪食品1公斤,饮用水3公斤,呼吸氧气15公升。人们对改善生理系统的物理环境进行了不懈努力,对

新港建设集团天都花园一期高层住宅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新港建设集团天都花园一期高层住宅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建筑节能工程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天都花园一期高层住宅工程监理项目部 2008年07月25日

监理文件(规划、细则)报审表

建筑节能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1.工程概况 2.建筑节能监理工作依据 3.建筑节能监理工作程序 4.建筑节能监理工作操纵要点及目标值 5.建筑节能监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天都花园(2006-B30地块住宅一期工程) 1.2、工程地点:本项目位于苏州市高新区玉山路以南,长江路以西,竹园路以北,汾湖路以东。 1.3、建设单位:苏州新港建设集团 1.4、设计单位:中铁工程设计院 1.5、施工单位:苏州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6、监理单位:上海天佑工程咨询 2.建筑节能监理工作依据: 2.1国家标准 GB、GB/T 2.1.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2.1.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2.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2.1.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2.1.5《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2.1.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1) 2.1.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1.8《采暖通风和空调调剂设计规范》( GB500019-2003) 2.1.9《建筑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GB50242-2002) 2.1.1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GB50243-2002) 2.1.1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50335-2002 ) 2.1.1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50336-2002)

地产文案-金地·格林小镇引领健康生活潮流

金地·格林小镇引领健康生活潮流 健康住宅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所以,它不是自封的,要用数据说话,只有通过科学的测试和专家的验评合格,这样的开发项目才称得上是健康住宅。 家不仅仅是住宅。 家是有气质的居所;家是游子梦中的故乡。 家是可以“放心”的温暖怀抱。 ——最重要的是,家是健康的环境,生活于其中,我们身体和精神都会因为健康而快乐,生命为此而更加精彩! 4 月,北京金地·格林小镇、北奥仅此两个开发项目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及专家的严格审查之后,顺利地被确定为我国首批健康住宅建设试点项目,预示着中国健康住宅建设开始与国际接轨;同时,有着明晰的概念和具体的执行标准的健康住宅,也是对我国“绿色住宅”“生态住宅”模糊概念的超越。 什么样的房子和住区是健康住宅? 简单地说,健康住宅就是对影响居住环境的一些不健康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因素加以量化,并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在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具体的标准监测通过的,开发商为业主提供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房子和住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对住宅中存在的一些不健康因素,人们的反映也越来越强烈。对此,舆论界也进行了不少披露,一些“室内隐形杀手”的文章很让老百姓为自己的居住环境担忧,引起了我国住宅研究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不得不加速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引导正确看待存在的问题。因此,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从去年开始组织了一批专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分析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制了“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等相关文件,这个技术要点共72条,把居住环境中影响健康的一些因素,进行分类和量化,并提出了要求和要达到的标准,如化学量中:涂料不得含苯,甲醛的小时平均浓度小于0.05mg/m3。甲醛虽然有毒,但研究表明,只要不超过这一浓度就是安全的。又如物理量中的隔声,分户墙中一般都在45分贝以上,它相当于国家标准的一级,心理因素方面由于设计不合理,产生邻里对视现象、功能分区不合理等,这些在健康住宅的执行标准中都有严格的限制。总之,包括内容较广,涵盖了声、光、热、水暖、电各方面。当然产生的原因,有的是开发商过去没有认识到,有的是居民自己装修的误区所致,因此作为健康住宅不但要有开发商的努力,还要有居民的配合。 健康住宅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所以,它不是自封的,要用数据说话,只有通过科学的测试和专家的验评合格,这样的开发项目才称得上是健康住宅。同时也才真正解决了居民与开

健康管理照护示范区建设项目

健康管理照护示范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广东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江苏久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2011年6月

第一章总则 1.1项目背景 建设健康管理照护示范区是由广东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东莞国际健康产业城”项目的一个重点子项目,该项目以国际先进的“健康管理”的理论为核心理念,以“系统、全程、连续、终身”的新型健康服务满足各种需照护人群的需求,它将建设成为中国健康服务产业的示范基地和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健康服务品牌。 广东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拟根据《建设用地规划批准书》,编号:批字第2011-10-1001号拟在东莞市道滘镇昌平管理区建设健康管理照护示范区,详见地理位臵图附图1。 项目所在地中心坐标:北纬23° 1'11.37";东经113°41'14.80"。 项目地处东莞市道滘镇昌平管理区。项目西北面隔规划桥东大街为空地;东北面隔待建地块为规划纵二路;西面隔规划纵四路为空地;东南面隔待建地块为规划横五路。 项目总用地面积743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9067.06平方米;总投资19800万元人民币。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向环境排放生活污水、油烟、噪声和生活垃圾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对项目周围的地表水、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将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列》(1998年国务院令第253号)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4年7月29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正)等有关要求。广东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江苏久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健康管理照护示范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接受委托后,我司组织专业人员、多次进行现场踏勘,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和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在赴现场调查和取得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中,得到了东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同时也得到了东莞市环境科学学会有关专家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使我们的评价工作进展顺利。在此,我司一并表示感谢。

学校修规说明书

项目名称:---------------------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号:2012-08 委托单位:------------------ 编制单位:--------------------------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丙级[川]城规编第023011号 金堂县规划设计室项目负责:------------------- 项目主持:------------------- 主要设计人员: ---------------- 前言 受--------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规划设计室承担了--------修建性详细规划任务。项目组接受编制任务后,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基础资料收集,在重点进行项目建设分析、总平面规划布局、道路交 通体系及城市风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征求了城镇建设指导专家、相关部门及委托单位的相关建设意见,形成初步方案。通过对方案的认真讨论、 修改、调整后形成本次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有: 一、规划文件 1、-------------------------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二、规划图纸 1、区位关系图1∶500 2、现状综合分析图1∶500 3、规划总平面布置图1∶500 4、项目彩色总平面图1∶500 5、交通分析图1∶500 6、功能分区图1∶500 7、景观分析图1∶500 8、给排水规划图1∶500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现状条件分析 (2) 第二章规划原则及总体构思 (3) 第三章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控制 (4) 第四章用地布局规划 (7) 第五章道路规划 (7) 第六章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设计说明 (8) 第七章环保、环卫及综合防灾规划 (10) 第八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 第一章现状条件分析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2、项目地址:-------------------------- 3、建设规模:地块1净用地面积1602.19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3589.92平方米;地块2净用地面积389.26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200.20平方米。 4、本次规划内容:总体布局规划、道路规划、各类管线规划、绿化景观规划、交通组织、环保、环卫及综合防灾规划等等。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版 2、《--------------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3、《----------------------城市总体规划》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6、《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 7、《民用建筑通则》(JGJ37-89)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健康住宅建设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指引

一、申报项目考察 国家住宅工程中心项目办组织部分专家对有意申报健康住宅建设试点的项目进行考察。 考察内容: 1.项目实施单位情况。 该单位经济实力、社会影响、信誉、品牌及过去业绩,合作方情况及投资方 情况、公司人才结构及技术水平。与建设单位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实地考察,亦可通过有关渠道进行 了解。 3. 二、 1. 2. 三、 请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批示。书面通知申报单位准备评审会资料,并确定会议时间及地点。 如原则意见不能达成共识,申报程序自动终止,不再进行。 期限:一般决定于申报单位的工作进度,项目办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健康住宅专家碰头会议,申 报单位对专家意见的反馈均在一周内回复。此期限一般为2周至1个月,不宜超过一个季度。 建议申报单位在申报过程中,在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指导下对申报项目所在地居住者开展居住与 健康调查工作。 注:项目申报前期阶段所涉及的专家现场考察差旅、正式评审前规划及技术审查、辅导、咨询等费 用由申报单位承担,并直接支付专家。 四、评审

项目办组织召开健康住宅建设试点项目评审会 (一)会议时间及地点 为节省申报单位费用,评审会原则上在北京召开,专家一般包括建筑规划(3-5人),机电、科技、建材、产品、环保、医疗、卫生、体育与心理、社会等(8-12人),如申报单位确实希望在项目所在地召开,可适当缩减专家规模,但不得少于10人。 评审会一般宜有工程中心领导参加,审查会欢迎新闻媒体以及正在申报的其他项目列席会议观摩学习。 (二)评审会要求申报单位提供如下资料: 1、规划设计平台: ①建设场地现状图(特别是原有植物分布、地形、地貌等); ② ③ ④ ⑤ 2、 五、 三个部分: ① ② *同时确定2-3项重点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并视情况决定在试点工程中的应用范围。 ③协议附件二:评审会专家意见回复 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为健康住宅研究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不断深入研究、整合更好的社会技术信息资源、储备更多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为确保试点项目的成功建设将在建设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技术跟踪、技术服务及指导,为此协议签定后,申报单位按照协议要求向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支付健康住宅建设发展基金15万元,以支持健康住宅研究工作的持续发展。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根据协议,发文批准申报项目列入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健康住宅建设试点项目实施计划,并颁发证书、证牌,正式启动该项目。 国家住宅工程中心2002年批准5个项目列入试点,2003年批准8个项目列入试点,2004年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及西部地区,每个大城市一般选择2-3个试点,中小城市选择1-2个试点。通过

带主次梁转换层的多层建筑结构设计

带主次梁转换层的多层建筑结构设计 作者:王琳 作者单位: 刊名: 广东建材 英文刊名:GUANGDONG BUILDING MATERIALS 年,卷(期):2008,(8) 引用次数:0次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张俊东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高楼越来越多,而很多高层建筑都需要设有结构转换层.笔者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某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主要从结构方案、结构设计、结构计算、构件配筋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2.期刊论文熊国繁.XIONG Guo-fan结构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的研究与应用-山西建筑2009,35(8) 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功能和主要形式,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结构转换层的研究和应用概况,提出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解决了建筑功能要求与结构布置之间的矛盾. 3.期刊论文刘宇军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的应用-四川建筑2008,28(4) 结合某高层建筑实例介绍了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主要型式、特点及设计原则,并介绍了其结构转换层的方案选择、结构布置、结构整体分析与计算、转换梁的设计. 4.学位论文宋冰高层建筑平板结构转换层的受力分析与研究1998 高层建筑结构平板结构转换层的平板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一般采用中厚板或厚板.该文以明特林(Mindlin)理论为基础,应用SAP有限元程序对平板结构转换层在使用状态下的不同跨度、不同荷载、不同上部结构类型、不同边界条件所建立的不同计算模型,进行了大量较为精确的计算和详细地分析研究和对比,从中找出了内力分布规律,提供了平板结构转换层的概念设计方法和暗梁宽度的确定方法,进一步阐明了设置暗梁的作用.另外,编制了平板结构转换层的有限元配筋程序THPLT,对转换板作内力有限元分析和配筋设计. 5.期刊论文熊进刚.李艳带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24(4)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的功能、主要型式、特点及工程应用,并结合厦门市某带梁式转换层的高层建筑,介绍了其结构转换层的方案选择、结构布置、结构整体分析与计算、转换梁的设计及有关构造要求,供设计和研究人员参考. 6.期刊论文陈慧阳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四川建材2008,34(4)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中的模板支撑系统设计与验算、钢筋安装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其结构转换层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并对其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要点进行了详细探讨. 7.期刊论文李红霞.LI Hongxia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探讨-中外建筑2008(9)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方案和分层浇筑结构详细验算,并分别对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 8.学位论文仲跻峰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技术与经济分析2005 目前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迅速发展,一个项目是否转换,如何转换的经济合理是一个关键性难题。设计师应与项目策划者充分沟通,精心构思,考虑功能、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因素,寻求最佳设计方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项目投资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之中,达到建筑设计的目标。 本文首先介绍了转换层的概况和特点,然后再按项目实施的三个阶段:方案、设计、施工分别进行技术与经济分析。方案阶段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是否转换,以及如何转换,该章节中介绍了决策者应考虑的主要内容,并列出材料用量表供参考。在设计阶段的章节中,具体阐述各种转换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构造要求、并把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许多经济原则贯穿其中。然后用几个典型工程实例具体说明经济原则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应用。在施工阶段首先介绍了转换层施工技术几个主要分项:模板、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其中最关键为模板的支撑工程。再以几个典型工程为例,具体说明施工中各个具体环节如何通过方案比较,经济分析,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 9.期刊论文张振林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大体积砼施工技术研究-中外建筑2005(6) 介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士施工中降低混凝土内外部温差、提高混凝土自身抗拉性能,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10.期刊论文王贵聪论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8) 以某大厦工程为例,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质量保证、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等进行了总结,重点就转换层现浇梁混凝土施工方案选择及模板工程设计进行了论述.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34897413.html,/Periodical_gdjc200808073.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1日

(整理)园林设计说明.

武汉长源假日港湾景观概念性方案 设计说明书 一、前言 长河似练,春水东流,更引人们”逝者如斯夫”的千古概叹。待至三五时,明月之夜,或把酒临风感叹人生几何,或泛舟其上“舟遥遥以清风,飘飘以征衣”,水岸生活就是这样变换多姿、另人向往的。 中国文人是这样描述一处理想住宅的 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 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 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 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 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 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危; 桥旁有树,树欲高;树荫有草,草欲青; 草上有渠,渠欲细;渠引有泉,泉欲瀑; 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 屋角有圃,圃欲宽;圃中有鹤,鹤欲舞; 鹤报有客,客不俗; 客至有酒,酒欲不却; 酒行有醉,醉欲不归。 二、工程概况

假日港湾位于武汉市,项目总征地面积(不包括公用人工湖面积)为521137平方米,净用地面积为43980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40万平方米;西区为二期,占地约220亩,多为层、小高层、高层住宅及少量办公区域;东区为一期,占地约440亩,为低密度、低层住宅区域。 二、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2.《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 3.《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2年修订版) 4.相关的住宅环境设计规范 5.地形图 6.项目总平面图(电子版) 7、项目单体建筑平面及效果图 8.现场踏勘 三、设计原则 人作为一个活动的观察者和先导者,是小区环境欣赏与享受的主体。所以环境设计以人为本,遵循人与自然共同融合统一为设计思想。因此,环境的设计与营造,是从更感性角度去设计生活,诠释生活,设计居家需要,设计人的情感需要。 在园林设计普遍性原则下,结合本案主题概念及定位,景观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设计的生态原则——人和自然相和谐; 2、植物设计以植物多样性原则为标准; 3、“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精品意识,改善区域整体环境和城市风貌的原则; 5、景观风格多样性的统一和个性创造的探索;

住宅排水管道同层布置

住宅排水管道同层布置 2014-08-1118:16系统分类:技术资料专业分类:给水排水浏览数:143 1住宅排水管道同层布置设计的发展要求 住宅排水管道同层布置设计(简称“同层排水”),在我国最早出现是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排水横管宜设在本层套内”的提法最早是在1999年 出版的《住宅设计规范》中。刚开实施的一些同层排水主要考虑的是“上层布置卫生间,下层住户或下层房间是卧室、客厅、厨房间”的场合,防止影响下层房间的使用。这种场合以前也比较少,出现问题时建筑专业一般都进行了调整。 住宅作为商品进入房地产市场以来,住宅即作为业主的私有空间,有拒绝他人近来的权利。水表、电表的出户工程无论是在尊重住户的私密性还是方便物业管理等的方面都走在了前列。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物业管理对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卫生间在使用、维修、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排水问题逐渐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为了避免影响下层住户,方便物业,大家都开始关注住宅排水管道同层布置设计,这也是目前住宅设计中考虑的重要问题。

现代住宅排水 2住宅排水管道同层布置设计的依据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6.1.6条规定: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在本层套内。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4.3.8条规定:住宅卫生间的卫生器具排水管不宜穿越楼板进入他户。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2.7.4条规定:排水支管应以本户为界。 以上条文用语中有的是“宜”,有的是“应”。但都表达了同一个概念,住宅卫生间排水设计要采用同层排水。 国家标准图集《住宅厨、卫给排水管道安装》03SS408也针对同层排水 做出了一些标准设计。

健康住宅的节能阐释与有效性策略

健康住宅的节能阐释与 有效性策略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健康住宅的节能阐释与有效性策略* 张月龙 (扬州市宏厦建筑设计院,江苏扬州,225002) 摘要:在分析了健康住宅与节能的关系基础上,认为节能是健康住宅建设的应有之义。从指导思想、能耗影响因素和技术体系方面提出了一个基于节能的健康住宅实施思路,同时对节能的效益分析从分析方法和控制标准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促进健康住宅节能的有效性在技术体系和管理政策层面的保障方面进行了相关策略的探讨,表明健康住宅的节能建设同样需要各个专业、各个部门的协调,通过共同努力达到节能要求,实现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词:健康住宅;节能;效益;技术体系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The Explain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for Health House and its Effectiveness Tactics Zhang yue-long (Yangzhou Hongsha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 Yangzhou 22500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health house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viewpoint of the deserved meaning of energy conservation involved in the health house is deemed. A thought of health house for practice on the basic of energy conservation is put forward including direction idea, the energy cost influence factors and technology system, and the benefit analysi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is expounded two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methods and the control standard, at the same time, the tactics how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for the health house are probed into concerning the technology system and the management policies. The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for the health house also needs the coordination of every specialized field and every department, which together strive to reach energy conservation request, and in the end to realize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Key words:Health house, Energy conservation, Benefit, Technology system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耗能大国,反映在建筑物上,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又是一个能源相对短缺的大国,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实行建筑节能,15年后,单是建筑内的能耗,仅夏天空调就需要10个三峡电站才能满足。因此,建造“节能省地型的健康住宅”已经成为了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健康住宅”,在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发布并施行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1]中已有阐述,其关注的主要着眼点在于满足住户在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层次方面的健康需求,因而更多地在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健康性方面进行了强化*[作者简介] 张月龙(1969-),江苏滨海人,高级建筑师

人类居住健康与健康的人居环境

人类居住健康与健康的人居环境 [提要]人类居住健康的问题挑战引起了全世界居住者和舆论的关注,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追求拥有健康的人居环境。今天的住宅建设有责任确保广泛意义上的健康,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社会的和人文的,近期的和长期的多层次的健康。 人类居住健康的问题挑战引起了全世界居住者和舆论的关注,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追求拥有健康的人居环境。今天的住宅建设有责任确保广泛意义上的健康,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社会的和人文的,近期的和长期的多层次的健康。 地球环境哺育了人类,环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由于人类过于不当的城市建设行为,人类居住环境急速恶化,地球环境受到莫大的威胁。人口的过度集中,城市建筑的高层化倾向,过分的人造环境造成土地失水性严重,热岛现象衍生。节能设计不重视,空调使用失控,能源浪费严重,城市气温普遍上升。城市,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功能区,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居住条件的恶化,环境污染,人际关系冷漠等“城市病”正在蔓延。城市已不再是人、自然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乐园。要改变现状,让城市功能朝着人居健康的目标发展是我们今天的历史责任。 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让我们享受了当代的文明,同时又使我们容易忽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阳光、空气和水。过于依赖现代科技的

生活方式极容易削弱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的亲密关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已成为当今人类的共同心声。 “健康住宅”从历史的角度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围绕人们居住环境与人类健康的相关问题,号召人们以居住与健康的新价值观,重新审视我们的住宅建设行为,促进健康住宅事业的发展,共同建设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人居环境工程。 1.健康住宅追求内在的完美 中国住宅建设获得了可喜的发展,人们在追求“数量”的同时,更重视“品质”的提高。在经历了长时期计划经济对人们思想束缚之后,开始十分重视住区的环境的规划,周密的布局,住宅类型的选型和材料的配置。更有远见卓识的开发商提出了“软住宅”的理念。将文化、理念、价值带进了住区,建立寻求居住空间、居住行为、居住形态和开发模式的物业管理模式。注重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之间转化与结合的典范作用,将地产开发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人们的消费需求升华,反映了对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全新要求。山、水、土、石、绿地、阳光和空气,大自然的组成要素成为人们追求自然生态,提高住区品质的目标。绿色住宅、生态住宅、水景住宅、阳光住宅以及高科技水准的智能住宅应运而生,迎合了消费者的某种心理感受,增加销售热点。 但是,这些概念和炒作大多局限于单一特性的理念,流于外表形式,并没有从居住者切身的生理、心理健康需求入手。解决住宅居住

人居环境

居住建筑与人居环境 姓名:XX学号:XXXXXXXXXX 简介:从人居环境学和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的角度分析了人居环境及居住建筑的基本内涵,分析了人居环境及居住建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健康建筑体系是未来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模式,最后提出建筑师在推广居住建筑设计中的任务。人居环境在居住建筑方面的探讨. 关键字:人居环境居住建筑 人居环境,简而言之,是我们成为人类之本。这不只因为人类有能力营建气势磅礴的建筑——因为同样动物也能为自己搭建精巧复杂之栖息场所,还因为人类在为自身营造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充斥着与土地和自然间若即若离的恩怨矛盾。对土地、自然的依附眷恋以及逃避是一对在人居环境史中反复出演的矛盾戏剧。而这样的矛盾,在二十世纪尤为突出:二十世纪在见证了人类与土地和自然之间的前所未有的融合的同时,也呈现出人类彻底逃避于人造环境之居住状态。其典型例子为大量无选择地使用透明玻璃,以及悬索轻型结构以企图逃离土地之重力束缚。但是我们似乎并不知道我们人类为何这样做,也不知是否体现了我们对土地自然的恩情与怨恨。基于此问题,才提出了居住建筑的人居环境问题。中国人居环境问题更值得我们去关注,不仅仅由于自己的身份,而更深切的是居和住本是人的重要的部分。中国人居环境建设需具备五大条件。它们是:住区居民适当住房的保证;健康与安全的保障;人与城市住区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住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同时,中国人居环境建设还应遵循五大原则:正视生态困境,提高生态意识;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整体利益;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阐述一下我对人居环境在居住建筑方面的认识。 一.居住建筑人居环境的范围及其要求:居住建筑主要是指供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包括各种类型的住宅,如别墅、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以及大量性建造的宿舍、旅馆等。其人居环境的主要范围包括居室、个体建筑、建筑群和住宅小区。人居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物理环境等)和人文环境(包括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两个方面。在进行规划与设计中,要求把这两方面的环境和谐的协调好,以达到居民所要的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美化的目的。1.自然环境方面:首先,要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居住区的建设离不开土地,它与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关,规划设计要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防止见山就挖、逢水就填、逢树就砍,致使青山绿水不断地遭到破坏的行为。不要滥用耕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