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试题库

中医试题库

中医试题库
中医试题库

绪论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的著作是 A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金匮要略》

2.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E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本草从新》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3.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史著是 B

A.《伤寒杂病论》

B.《诸病源候论》

C.《难经》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

4.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者是 C

A.扁鹊

B.华佗

C.陈无择

D.刘宗素

E.张从正

5.我国第一部脉学史著的编撰者是 A

A.王叔和

B.刘宗素

C.张从正

D.李杲

E.朱丹溪

6.认为百病多因于火,治疗主张以寒凉清热的医家是 C

A.张从正

B.李杲

C.刘宗素

D.朱震亨

E.王叔和

7.认为“内伤脾胃,百病内生”的医家是 D

7.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医家是 D

A.李时珍

B.朱震亨

C.张从正

D.李杲

E.刘宗素

8.认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医家是 B

A.张仲井

B.张从正

C.王叔和

D.李杲

E.张井岳

9.认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医家是 C

A.李杲

B.张井岳

C.朱震亨

D.张从正

E.李时珍

10.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史著是 A

A.《针灸甲乙经》

B.《铜人腧穴针灸经》

C.《针灸资生经》

D.《针灸大全》

E.《针灸聚英》

1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概括为 D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C.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12.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首

创“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A

A.叶天士

B.吴又可

C.吴鞠通

D.吴琨

E.汪昂

13.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提

出“瘟疫”病因为“异气所感”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A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叶天士

D.吴琨

E.以上都是

14.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首

创“三焦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B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叶天士

D.吴琨

E.以上都不是

15.中医学中证的概念,是对 C

A.症状和体征的概括

B.病因和病位的概括

C.病因和病机的概括

D.病机与病位的概括

E.以上都不是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 ACDE

A.《内经》

B.《类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伤寒杂病论》

2.金元四大家指的是 ABCE

A.刘宗素当为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杲

D.李时珍

E.朱震亨

3.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 AD

A.整体观念

B.恒动观念

C.辨证论治

D.辨证施护

E.着眼于病,立足于防治

4.中医护理学的任务有 ABCDE

A.预防疾病,维护健康

B.既病防变,控制病情

C.病后调护,促进康复

D.积极养护,以防复发

E.适度锻炼,养生防病

5.对温病学理论体系构筑贡献之大者,莫过于 ABD

A.叶桂

B.薛雪

C.吴琨

D.吴瑭

E.汪昂

二、填空题1.《黄帝内经》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包括《___

_》和《____》两大部分,共____卷,____篇。

(素问灵枢 18 162)

2.《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史著。书中载药__

__种。(神农本草经 365)

3.唐代孙思邈编撰的《____》和《____》,可称为我

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4.隋代巢元方编撰的《____》,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

候学史著,对_____种病候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进行了

详尽的论述。(诸病源候论 1729)

5.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有两个:一是____,二是____。

(整体观念辨证施护)

6.中医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____和____两个方面。

(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7.《伤寒杂病论》经王叔和搜集整理成现今的____与__

__。《____》和《____》。(伤寒论金匮要略)

8.晋代王叔和编撰的《____》,是我国第一部脉学史著。(脉经)

9.中医的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____和____两大块。(基

础应用)

10.演绎是从____到____的思维方法。(一般个别)

三、判断题:

1、辨证论治之“证”指的是症状。(×)

2、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认识。(√)

4、人体是由许多组织器官组成的,是以五脏为中心的。(√)

5、中医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病论治。(×)

6、同病异治是因为药不同。(×)

7、异病同治是因为证相同。(√)

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实质上即是“证同治同”、“证异治异”。(√)

9、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10、整体观念包括: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三、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

2.辨证施护

3.整体护理

4.恒动观念

5.司外揣内

四、简答题:

1.试述《黄帝内经》的内容及意义。

2.试述《神农本草经》的内容及意义。

3.试述《伤寒杂病论》的内容及意义。

4.简述中医辨证与施护的关系。

5.试述如何理解“天人相应”。

六、论述题:

1.中医理论体系有何特点?

第一章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阴阳的可能性,后半夜为 C

1.根据阴阳的可分性,后半夜为 C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阳中之太阳

2.自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属 C

A.阴制约阳

B.阳制约阴

C.由阳转阴

D.由阴转阳

E.阴阳平衡

3.“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说明了阴阳的 C

A.相互对立

B.相互依存

C.相互消长

D.相互转化

E.对立统一

4.“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 D

A.阴阳的对立

B.阴阳的消长

C.阴阳的互根

D.阴阳的转化

E.阴阳的相互制约

5.阴阳是指 E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B

A.水和火

B.土和金

C.金和木

D.木和土

E.土和火

7.在医学领域中,下列哪项功能属阴 D

A.推动

B.兴奋

C.亢进

D.滋润

E.温煦

8.下列哪项属于阴的症状 D

A.声高气粗

B.多言躁动

C.舌苔黄腻

D.脉象细涩

E.脉象洪大

9.肺病使肾属于当为“肺病及肾” E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

10.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A

A.心病及肝

B.肺病及肾

C.肾病及肝

D.肝病及脾

E.脾病及肾

11.“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 B

A.木克土

B.木乘土

C.土侮木

D.母病及子

E.子病及母

12.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酸则伤 B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3.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咸则伤 E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4.五液中属火的是 C

A.泪

B.涎

C.汗

D.涕

E.唾

15.根据五行归类,五体中属木的是 B

A.脉

B.筋

C.目

D.肉

E.泪

(二)多项选择题

1.人体脏腑分阴阳,属于阳者有 AC

A.胃

B.心

C.大肠

D.肺

E.肾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ABDE

A.阴阳依存

B.阴阳对立

C.阴阳盛衰

D.阴阳消长

E.阴阳平衡

3.阴阳的消长是 AD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稳定的

D.无条件的

E.有条件的

4.中医学概括阴阳失调主要有 ABCD

A.阴阳偏胜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转化

E.阴阳消长

5.下列各征象中属阳的有 ACD

A.色泽鲜明

B.语言低微

C.呼吸有力

D.脉浮数

E.脉细数

二、填空题

1.人体部位阴阳属性:体表背部属____,体表腹部属____。(阳阴)

2.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是____,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____。(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____;阳在外____”。(阳之守也阴之使也)

4.五行中,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____、____两个方面。(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5.五行中,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____及____。(相乘相侮)

6.根据阴阳基本内容,“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____;“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属于____。(阴阳转化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7.以水为例,其母为____,其所不胜为____。(金土)

8.引起乘侮的原因有____和____两个方面。(太过不及)

9.五行,指构成客观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即____、____、____、____、____。(木火土金水)

10.金的特性:“____”。(金曰从革)

三、判断题

1.一般来说,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明亮的、温热的、功能的、兴奋的等都属于阴的范畴。(Χ)

2.五行中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次相生,如环无端,生化不息。(√)

3.五行中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金,金克木,木克火。(Χ)

4.五行中相乘的次序是:木乘土,土乘火,火乘水,水乘金,金乘木。(Χ)

5.五行中相侮的次序是:木侮金,金侮水,水侮火,火侮土,土侮木。(Χ)

6.色泽晦暗,语言低微,呼吸无力,脉细数等属于阴的范畴。(√)

7.“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说明了阴阳的相互转化。(Χ)

8.“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互根互用。(Χ)

8.“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互根互用。(√)

9.五脏为阴,心为阴中之阳。(√)

10.阴阳是指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Χ)

四、名词解释1.阴阳学说 2.五行相生 3.阴阳互损 4.母病及子 5.五行

五、简述题

1.“阴长阳消”与“阳长阴消”在人体生理活动中如何体现?

2.试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按照相生规律传变的病情如何?

4.按照相克规律传变的病情如何?

5.试述阴阳的对立制约?

六、论述题

1.试比较阴阳与五行学说对中医学的影响?

第二章藏象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脏腑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 D

A.五脏

B.六腑

C.五脏和六腑

D.脏、腑和奇恒之腑

E.奇恒之腑

2.五脏是指 C

A.心、肝、胆、肺、肾

B.心、肝、胆、脾、肾

C.心、肝、脾、肺、肾

D.心、肝、脾、胃、肾

E.心、肝、胆、胃、肾

3.在脏腑之中,生命活动的中心为 C

A.心

B.脑

C.五脏

D.六腑

E.奇恒之腑

4.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是 B

A.脑

B.心

C.肝

D.五脏

E.六腑

5.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包括 E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形体、官窃

E.以上都不是

E.以上都是

6.神之舍为 A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7.心在五行中属于 B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8.推动血液循于脉中,周流全身的是 E

A.心阴

B.心阳

C.心脉

D.心脏

E.心气

9.肺在五行中配属为 D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10.多汗和易感冒,大多是因为 A

A.肺气虚

B.肺血虚

C.肺阴虚

D.肺阳虚

E.肺虚

11.外邪袭肺,多从哪个部位而入 C

A.皮肤

B.口腔

C.鼻喉

D.肺卫

E.腠理

12.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C

A.水谷

B.精微

C.水谷精微

D.脾、胃

E.以上都不是

13.把水谷精微通过传输和散精作用上输于肺的脏器是 B

A.胃

B.脾

C.肝

D.胆

E.小肠

14.中医的“膻中”是指 C

A.心

B.肺

C.心包

D.肝

E.肾

15.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腔中,以滋养 D

A.脑

B.脏腑

C.经络

D.骨骼

E.以上都不是(二)多项选择题

1.心的生理功能是BC

A.宣散卫气

B.推动血行

C.主藏神

D.开泄汗液

E.主全身之气

2.胃又称ABCDE

A.胃腔

B.太仓

C.水谷之海

D.受盛之官

E.水谷气血之海

3.胆为奇恒之府的依据是AB

A.形态中空

B.胆藏胆汁

C.胆汁且消化

D.胆与肝相表里

E.胆不直接转化饮食物

4.肝藏血的功能包括ABC

A.贮藏血液

B.调节血量

C.防止出血

D.生成血液

E.推运血液

5.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ACD

A.肾主藏精

B.肾主藏血

C.肾主水

D.肾主纳气

E.贮尿和排尿

二、填空题

1.脏的生理功能是____和____。(化生贮藏精气)

2.腑的生理功能是____和____。(受盛传化水谷)

3.肺在体合____,其华在____,在窍为____。(皮

毛鼻)

4.脾在志为____,在液为____。(思涎)

5.心的主要功能是____和____。(主血脉主神志)

6.肾的主要功能是____和____。(藏精主水、主纳气)

6.肾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和____。(藏精主水、主纳气)

7.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和____。(主决断助消化)

7.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和____。(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8.《金匮要略注》中说:“五脏六腑之血,全赖____统摄。”(脾气)

9.《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____之官也,____出焉。”(君主神明)

10.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____相通,下端接____相连。(幽门与胃阑门与大肠)

三、判断题

1.五脏是指心、肝、胆、胃、肾。(Χ)

2.奇恒之腑是指胆、脉、脑、筋、骨和女子胞。(Χ)

3.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4.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主藏血。(Χ)

5.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的气为卫气。(Χ)

6.六腑是指胆、胃、大肠、肝、脾、膀胱。(Χ)

7.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而形成密切的联系。(√)

8.肾藏精,精化为气,布散到全身,是通过三焦起作用。(√)

9.“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心主血脉。(Χ)

10.与肾相表里的脏腑是三焦。(Χ)

四、名词解释

1.膻中

2.肺朝百脉

3.娇脏

4.髓海

5.胃气

五、简述题

1.试简述肺的治节作用?

2.肾主骨生髓指的是什么?

3.“恐则气下”指的是什么?

4.胆主决断意义是什么?

5.试述脾的运化水液功能。

5.试述脾的运化水湿功能。

第三章经络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肺经属于A

A手三阴经 B.手三阳经

C.足三阳经

D.足三阴经

E.奇经八脉

2.大肠经属于B

A.手三阴经

B.手三阳经

C.足三阳经

D.足三阴经

E.奇经八脉

3.手少阳经所属的脏腑是 C

A.心包

B.胆

C.三焦

D.小肠

E.胃

4.下列有表里关系的是 B

A.手太阴与手太阳

B.足厥阴与足少阳

C.阴维与阳维

D.任脉与督脉

E.阴跷与阳跷

5.十二经脉的交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A.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部交接

B.阴经与阳经多在头面部交接

C.阳经与阳经多在头面部交接

D.阴经与阴经多在胸部交接

E.阴经与阴经多在四肢部交接

6.任脉属于 B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筋

E.十五络脉

7.手厥阴心包经与下列哪经相表里? D

A.手阳明大肠

B.手少阴心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阴肺经

8.手少阴心经与下列哪经相表里?A

8.手少阴心经与下列哪经相表里?C

A.手阳明大肠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阴肺经

9.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是B

9.下列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正确的是B

A.心、小肠、胃

B.心包、三焦、胆

C.大肠、胃、肺

D.肝、胆、肾

E.脾、心、肾

10.脾的经脉名称是 E

A.手太阴

B.足阳明

C.足少阴

D.手厥阴E足太阴

11.“阴脉之海”是指 C

A.督脉

B.冲脉

C.任脉

D.带脉

E.以上均不是12.“阳脉之海”是指 A

A.督脉

B.冲脉

C.任脉

D.带脉

E.以上均不是13.“十二经脉之海”是指B

A.督脉

B.冲脉

C.任脉

D.带脉

E.以上均不是

14.带脉的功能为 B

A.涵蓄十二经气血

B.约束纵行诸经

C.调节全身阳经之气

D.主管一身之表里

E.以上均不是

15.下列除()外均是络脉特点 E

A.纵横成网络

B.主要由腕踝部分出

C.较细小

D.走向表里经脉

E.走行较深部

16.下列除()外均是经脉特点 E

A.运行气血主干B内属腑脏

C.外络支节

D.表里相合

E.走行浅而易见

17.下列经脉除()外均是阳经 D

A.阳跷脉

B.阳维脉

C.阳明经

D.冲脉

E.带脉

18.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 D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B.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C.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E.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19.下列关于奇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奇经八脉指督、任、冲、带等八脉

B.不直接属络五脏六腑

C.直接属奇恒之腑

D.奇经八脉中督、带、阳维、阳跷属阳

E.只有督脉任脉有络脉

20.下列关于奇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不直接属络脏腑

B.一般不参加气血流注

C.都没有所属的经穴

D.没有表里相合的关系

E.督任参加流注称十四经流注

(二)多项选择题

1.手、足三阴的体表循行规律是 A C D

A.太阴在前

B.少阴在前

C.厥阴在中

D.少阴在后

E.厥阴在前

2.手、足三阳的体表循行规律是ABE

A.阳明在前

B.太阳在后

C.太阳在前

D.少阳在后

E.少阳在中

3.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之处是ABCDE

A.不直接隶属于脏腑

B.无阴阳表里配合关系

C.有一定的循环路线

D. “别道奇行”

E.以上都是4.经络的连属部分是CDE

A.十二经别

B.十五络

C.内属脏腑

D.十二经筋

E.十二皮部

5.共同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络是 A B

5.共同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络是CD

A.阴维脉

B.阳维脉

C.阴跷脉

D.阳跷脉

E.十二经筋

6.十二经脉中,连目系的经脉有BD

A.脾经

B.心经

C.肾经

D.肝经

E.肺经

7.属于经脉的是ABC

A.十二经脉

B.十二经别

C.奇经八脉

D.十二经筋

E.十二皮部

8.下列何项是错误的?ABC

A.督脉与任脉为表里

B.足厥阴经与足少阴经为表里

C.手厥阴经与手太阳经为表里

D.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为表里

E.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为表里

9.“奇经”不同于“正经”,其具体区别是ABC

A.无表里相配关系

B.不与脏腑直接络属

C.上肢部无奇经分布

D.不属经脉

E.下肢部无奇经分布

10.分布于腹面的经脉有ACD

A.足少阴

B.手厥阴

C.足阳明

D.足太阴

E.手太阴

二、填空题

1.经络是运行____,联络____,沟通____的

通路。(气血脏腑内外)

2.正经有十二,即____、____、____和__

__,合称为十二经脉,是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手

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

3.络脉分为____、____和____等。(十五络浮络孙络)

4.十二经脉的循行和交接是本着____规律进行的。(阴升阳降)

5.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沟通____之间的___

_,并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作用。(十二经脉联系)

6.经络系统是有____和____组成的。(经脉络脉)

7.由于任、督二脉各有其循行的部位和所属____,故

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____。(腧穴十四经)

8.带脉起于____,束腰而前垂,统束____诸经。(胁下纵行)

9.十二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____。(核心)

10.十二经脉内属于____,外络于____。(脏腑肢节)三.判断题

1.孙络是指络脉中最小的分支。(√)

2.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督脉。(×)

3.起于胞中的经脉有督脉和任脉。(×)

4.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5.络脉分布于人体较深处(×)

6.经脉分布于人体较深处(√)

7.阴维阳维二脉维络一身表里之阴阳(√)

8.任脉统束纵行诸经(×)

9.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

10.手三阴经从手走胸(×)

四、名词解释5分

1.经络

2.奇经八脉

3.阳脉之海

4.阴脉之海

5.血海

五、简答题

1.经络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2.经络系统有哪些组成部分?

3.十二经脉有何交接规律?

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如何?

5.奇经八脉的特点及其主要功能有哪些?

第四章病因病机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 A

A.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B.脏腑功能紊乱

C.气血淤滞

D.水液潴留

E.气机失常2.七情致病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

A.怒则气乱

B.喜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思则气结E恐则气下3.以实证而言,错误的是 B

A.神识狂妄

B.五心烦热

C.小便不通

D.痰涎壅盛

E.胸闷脘痞4.寒邪致病,引发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是由于 D 4.寒邪致病,引发肢体屈伸不利,是由于 D

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B.寒客肌表,卫阳被遏

C.寒性凝滞,痹阻经脉

D.寒性收引,筋脉挛急

E.寒邪偏盛,阳气受损

5. 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B

A.为阳邪,其性炎热

B.为阳邪,其性开泄

C.为阳邪,伤津耗气

D.为阳邪,易生风动血

E.

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6. 七情内伤至病,最多见于 B

A.心、肺、脾

B.心、肝、脾

C.心、肝、肾

D.心、肺、肝

E.心、肺、肾7.暑邪为病,症见汗多,气短,乏力,是因为 C

A.暑性炎热

B.暑多挟湿

C.暑性升散

D.暑扰心神

E.暑为阳邪8.“至虚有盛候”是指 C

A.虚中夹实

B.实中夹虚

C.真虚假实

D.真实假虚

E.虚实并见9.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甚则哭笑无常,语无伦次,属于 B

9.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甚则哭笑无常,语无伦次,属于 C

A.悲则气消

B.思则气结

C.惊则气乱

D.恐则气下

E.怒则气上10.虚证的病理特点是 D

A.邪正交争

B.正邪相持

C.正虚邪盛

D.正虚邪不盛

E.邪胜正衰11.瘀血引起的疼痛以()为主。 A

A.刺痛

B.胀痛

C.隐痛

D.重痛

E.钝痛12.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D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湿邪13.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 C

A.痰

B.饮

C.水

D.湿

14.湿邪困遏作痛的特点是 A

A.重痛

B.胀痛

C.冷痛

D.隐痛

E.刺痛15.阳盛格阴是指 A

A.真热假寒

B.表寒里热

C.热证转寒

D.真寒假热

E.寒证转热(二)多项选择题

1.易伤津耗气的病邪有ABC

A.火邪

B.燥邪

C.暑邪

D.风邪

E.湿邪2.形成瘀血的原因是BCE

A.三焦气化失司

B.气虚、气滞

C.血热、血寒

D.思虑过度

E.外伤出血3.中气下陷证可见ABD

A.久泻久痢

B.头晕目眩

C.便中夹血

D.小便浑浊如米泔

E.大便干结4.疫病发生与流行,多与哪些因素有关ABC

A.气候的反常变化

B.预防隔离不利

C.空气、水源或饮食物受到污染

D.情志因素的影响

E.气机升降失调得影响

5. 根据七情分属五脏的理论,下列情志中属心所主的是AD

A.喜

B.怒

C.悲

D.惊

E.恐6.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可产生的病理产物有ABC

A.痰

B.饮

C.水肿

D.气喘

E.瘀血7.气机失调主要包括ABDE

A.气滞

B.气逆

C.气虚

D.气闭

E.气陷8.属于善行数变的特性是AD

A.病位游移

B.动摇不定症状

C.易汗出

D.变幻无常,发病迅速

E.易伤人上部9.虚实的病理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两方面的盛衰消长变CD

A.气

B.血

C.正气

D.邪气

E.阴阳

10.影响正气的因素有ABCD

A.体质

B.生活环境

C.精神状态

D.营养状况

E.生活习惯

二、填空题

1. 实证,是指____的一种病理反映。(以邪气盛为主要

矛盾)

2. 中医认识病因,通过分析疾病症状、体征来推求,这种

方法称之为____。(.辨证(审证)求因)(辨证(审证)求因) 3. 七情致病对脏腑的影响,主要是导致脏腑____。(气

机紊乱)

4.惊则气____,伤____脏。(乱肾)

4.惊则气____,伤____脏。(乱心)

5. 六淫和疫疠是____致病因素。(外感)

6.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邪两方面,“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是因____盛引起的。(邪气)

7. 痰饮的形成与____,____,____脏腑功能

失调密切相关。(脾肺肾)

8. 多与湿邪挟杂为病的邪气是____。(热邪)

9. 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取决于____。(正气的强弱)

10. 湿邪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是由于____,___

_。(湿性粘滞不易祛除)

三、判断正误题

1.温燥多见于深秋近冬之季。(×)

2.六淫之中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暑”。(√)

3.患者急性发病,壮热,烦渴,面红目赤,尿黄,便干,舌苔黄。其病机是阳盛格阴。(×)

4. 湿邪侵犯人体常出现面垢眵多,大便溏泻,下痢粘液脓

血,小便浑浊等症状,主要是由于湿性趋下。(×)

5. 在发病过程中,邪气的作用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6. 火的特性是曲直。(×)

7. 可致“首如裹”的邪气是寒。(×)

8. 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其病机是阴阳

格拒。(√)

9. 脾在志为怒(×)

10. 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是津液。(√)

四、名词解释

1.六淫2.七情3.阴阳失调

4.病因5.病机

五、简答题

1.七情内伤致病最易损伤哪几脏?其原因为何?

2.六淫的致病特点有哪些?

3.阴阳失调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4.瘀血的病证特点有哪些?

5.风邪的致病特点有哪些?

第五章诊法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望神重点是观察 C

A.面色B.神情C.两目D.形体E.姿态2.面部青色主病,错误的是 D

A.寒证B.痛证C.瘀血证D.水饮证E.惊风3.舌质淡白光莹,属于 B

A.气血两亏

B.阳虚证C、寒凝D、血瘀E、阴虚4.症见身目发黄,发热,口苦,胁肋胀痛,或胁下有痞块,纳呆呕恶,厌食油腻,尿黄,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证属 A

A.肝胆湿热

B.肝胃不和

C.湿热蕴脾

D.肝阳上亢

E.心火亢盛

5.青色与黑色的共同主病为 B

A.寒证、湿证、虚证B.寒证、痛证、瘀血

C.湿证、瘀血、惊风D.水饮、瘀血、痛证

E.惊风、痛证、寒证

6.诊断为正常舌象,哪一项是错误的 E

A.舌质淡红

B.舌苔薄白

C.舌体活动灵活

D.舌体柔软

E.舌质娇嫩

7.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的表现。 D

A.有神

B.少神

C.失神

D.假神

E.以上都不是

8.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 B

A.痰湿

B.虚火

C.气滞

D.气虚

E.血虚

9.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C

A.胃热

B.龋齿

C.胃有宿食

D.口腔不洁

E.消化不良

10.大便有腥味为 C

A.消化不良

B.胃热证

C.虚寒证

D.实热证

E.以上都不是

11.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 D

A.望色

B.诊舌

C.切脉

D.诊病

E.嗅气味12.“望色十法”中,面色由夭转泽,说明 E

A.病邪自里出表

B.病由阴转阳

C.病由实转虚

D.病虽久而邪将解

E.病由重转轻13.下列哪一项的二种脉象不是相反的 E

A.洪脉与细脉

B.滑脉与涩脉

C.弦脉与濡脉

D.长脉与短脉

E.滑脉与动脉

14.虚脉与浮脉的主要区别是 A

A.力量的不同

B.脉位的不同

C.至数的不同

D.节律的不同

E.流利度不同

15.下列哪一种脉象亦为平人之常脉 A

A.缓脉

B.洪脉

C.实脉

D.大脉

E.紧脉

(二)多项选择题

1.滑脉可见于ABCD

A.实热

B.食滞

C.痰饮

D.平人

E.血瘀

2.患者出现镜面舌提示ABCD

A.气阴两伤

B.胃阴枯竭

C.气血不足

D.胃气将竭

E.阴阳两亏

3.淡白舌主ABC

A.血虚

B.阳虚

C.气虚

D.阴虚

E.瘀血4.诊断为正常舌象,下面哪些是正确的ABCD

A.舌质淡红

B.舌苔薄白

C.舌体活动灵活

D.舌体柔软

E.舌质娇嫩

5.眼眶周围色黑是因为:BCD

5.眼眶周围色黑是因为:BCE

A.瘀血B肾虚 C.水饮 D.痛证 E.寒湿带下

6.小儿指纹色青主病是BD

A.外感表证

B.惊风

C.血络闭阻

D.痉痛

E.里热

7.身体强壮的特征是ABDE

A.骨骼粗壮

B.胸廓宽厚

C.面赤颧红

D.皮肤润泽

E.肌肉充实

8.既主寒证又主热证的舌苔是CD

A.白苔

B.黄苔

C.灰苔

D.黑苔

E.滑苔

9.潮热可见于BCD

A.气虚

B.热结胃肠

C.阴虚

D.湿热蕴于中焦

E.血虚

10.疼痛形成的原因有ABCDE

A.感受外邪

B.气滞血瘀

C.痰浊凝聚

D.气血不足

E.肾精亏虚二、填空题

1.五色主病,黑色主病包括三个方面,即主肾虚、____、____。(水饮瘀血)

1.五色主病,黑色主病包括五个方面,即主肾虚、____、____、____、____和____。(寒证、水饮、瘀血、剧痛)2.广义的神,是指____。(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3.腻苔多由____,湿浊上升所致。(痰湿内盛)

4.望神时,病人两眼灵活明亮,神志清楚,反应灵敏属____。(有神)

5.疼痛时面部颜色可见____,____。(青色黑色)

6.胃在舌的分属部位是____。(舌中)

7.望舌的内容包括荣枯,老嫩,____和____。(裂纹齿痕)8.消渴病晚期病人的病室味道为____。(烂苹果味)

9.胃热证可见____,____。(消谷善饥大便秘结)

10.小儿食指脉络分为____,____,____三关。(风气命)

三.判断题

1.牙龈红肿热痛多属胃火上攻。(√)

2.小儿囟门凹陷,多属寒证。(×)

3.患者盗汗的原因为气血两虚。(×)

4.疼痛的性质如针刺甚或刀割为刺痛,多属气滞。(×)

5.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为虚脉。(×)

6.小儿指纹色鲜红浮露者多属外感表证。(√)

7.以“十问”来总结概括问诊的医学家是张仲景。(×)

8.肝郁气滞胸肋疼痛的特点是绞痛。(×)

9.睡时汗出,醒时汗止是自汗。(×)

10.崩漏的表现是非经期出血不止。(√)

四.名词解释

1.望诊2.问诊3.常脉

4.寒热往来5.四诊合参

五.简答题

1.望面色中,实热、虚热的面赤有何不同?

2.何谓正常舌象?3.舌诊的意义?

4.何谓“回光返照”?5.阴黄与阳黄的区别有哪些?

第六章辨证与护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表证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项: C

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

D.病较轻病程短

E.恶寒发热并见

2.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 B

A.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冷

B.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渴不渴

B.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渴不欲饮

C.寒证大便泻泄,热证大便秘结

D.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

E.寒证脉迟或紧,热证脉数或洪

3.亡阳亡阴的共同之处,错误的是: A

A.见于病久体弱患者

B.出现在病情危重之时

C.病变趋势极其危急

D.以出现“绝汗”为特征

E.对方亦可随之而亡

4.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D

A.虫积

B.痰湿

C.血瘀

D.内

燥 E.气逆

5.热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 C

A.便溏臭秽

B.口干口苦

C.面红尿清

D.舌苔黄腻

E.脉细而数6.表证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项:C 此题与第一题重复,宜去之

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

D.病较轻病程短

E.恶寒发热

7.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 D

A.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

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

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

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

E.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8.诊断心阳暴脱证最有意义的症状是: A

A.肢厥脉微

B.舌质淡胖

C.面色苍白

D.心胸闷痛

E.脉象结代

9.哪项不是心血虚证的临床表现: B

A.眩晕健忘

B.舌红脉数

C.心悸怔忡

D.唇舌淡白

E.失眠多梦

10.下列哪项是鉴别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主要依据: A

A.烦热

B.心悸

C.脉细

D.失眠

E.多梦11.恶风发热,口干咽燥,咳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应诊为: A

A.燥邪犯肺证

B.肺热炽盛证

C.肺阴虚证

D.风热犯肺证

E.风热犯表证12.寒湿困脾证最常见的原因是: B

A.暴饮暴食

B.过食生冷

C.思虑过度

D.劳倦内伤

E.久泄久痢

13.肝病最常见的特征性症状是: A

A.胁肋胀痛

B.口干口苦

C.苔白脉弦

D.头晕目眩

E.心烦易怒

14.对诊断肾阳虚证最有意义的是: B

A.腰酸耳鸣,夜尿频多

B.阳事不举,腰酸畏寒

C.梦遗早泄,烦热盗汗

D.形寒肢冷,舌淡脉弱

E.呼多吸少,动则气喘

15.形成肝风内动的原因,应除外哪一项: A

A.寒滞肝脉

B.邪热亢盛

C.肝阴亏虚

D.肝阳亢逆

E.肝血不足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项不属八纲: BC

A.阴阳

B.标本

C.邪正

D.寒热

E.表里

2.实证的本质一般有: ABDE

A.邪气盛实

B.正气未虚

C.正气偏虚

D.病势较剧

E.实邪停聚

3.表证能较快治愈的理由有哪些: ACD

A.位浅程短病轻

B.辨证治疗简单

C.内脏症状不明显

D.正气一般未虚

E.邪气并不严重4.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是: BE

A.是否外邪侵袭

B.是否恶寒发热

C.是否咳嗽

D.是否身痛

E.是否脉浮

5.下列哪些为心脉痹阻的原因: ABCD

A.寒凝

B.痰阻

C.血瘀

D.气滞

E.热壅

6.下列哪些为风热犯肺证的临床表现: ABCE

A.咳嗽,痰稠色黄

B.发热,微恶风寒

C.口微渴,咽喉疼痛

D.胸痛,呼吸气粗

E.苔薄黄,脉浮数7.哪些是肝郁气滞证的症状: ABCD

A.情志抑郁

B.喜太息

C.胸胁胀满

D.月经不调

E.头痛头晕

8.下列哪些为大肠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ABDE

A.暴注下泻,色黄臭秽

B.身热腹痛,下痢脓血

C.脘腹胀坠,食入尤甚

D.里急后重,肛门灼热

E.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9.热极生风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ABE

A.高热神昏

B.四肢抽搐

C.口眼歪斜

D.舌红少苔

E.脉弦有力

10.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ABCDE

A.身目发黄如鲜橘

B.厌食呕恶

C.阴部瘙痒

D.带下黄臭

E.舌红苔黄腻

二、填空题

1.表里是辨别____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病位)

2. 寒证的护治原则是____。(温以祛寒)

3. 表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四种

形式。(表热表寒表虚表热)(表寒表热表虚表实)

4.虚实辩证中,虚主要是指____,实主要是指____。(正气不足邪气盛实)

5.阴阳是概括____的一对纲领,是八纲的____。(病证类别总纲)

6. 饥不欲食是____的表现;消谷善饥则是____的症状。(胃阴虚证胃热炽盛证)

7. 心血虚证是以____、____、____伴____

症状为辨证要点。(心悸失眠健忘血虚)

8. 肝火炽盛与肝阳上亢证的区别在于,肝火炽盛证以____见症

为主,病性属____;肝阳上亢证以____之象明显,病性属____。(火热实阳亢虚)

9. 肝阳上亢的护治原则是____。(平肝潜阳)

10.心火亢盛证,若见口舌生疮红肿疼痛者,常称____;若

兼有小便短、赤、涩、痛则称为____。(心火上炎心热

下移小肠)

三.判断题

1.表证的发热是潮热。(×)

2.真寒假热的病机是阴盛格阳。(√)

3.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渴,烦躁不安,苔白糙而干,此属表

邪人里。(×)

4.八纲辨寒热是指辨病位的浅深。(×)

5.阳虚证的主要特征是经常畏寒肢凉。(√)

6. 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同临床表现是舌淡。(×)

7. 咳嗽,咯痰清稀,喉痒,微有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紧,

应诊为风寒袭表证。(×)

8. 脾病的常见症状不包括嗳气。(√)

9. 发热,齿龈红肿疼痛出血,口渴欲饮,舌红脉数,宜诊断为

心火亢盛证。(×)

10.长期便结,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最宜诊断为肠燥

津亏证。(√)

四.名词解释

1.八纲2.里邪出表3.阳虚证

4.脏腑辨证5.痰热壅肺证

五.简答题

1. 简述表里辨证的临床意义?

2. 简述里证的成因?

3. 比较风寒束肺证与寒饮阻肺证异同点。

4. 鉴别热极生风与阴虚动风的成因及临床表现。

5. 何谓膀胱湿热证?其成因及临表现如何?

何谓膀胱湿热证?其成因及临床表现如何?

第七章防治与护理原则

一、预防

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之一。中医学对疾病的预防历来就十分重视,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对后世预防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未病先防

1 养生①调养情志②坚持锻炼③顺应自然

④注意饮食起居⑤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

2.防止病邪浸害

(二)既病防变

1.早期治疗 2.控制传变

二、治疗与护理原则

治疗原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治疗疾病的最基本法则,对中医临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治疗与护理原则有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和相因制宜四个方面。

治疗与护理原则有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和三因制宜四个方面。

(一)治病求本

1.治标与治本

2.正治与反治

(二)扶正祛邪疾病的演变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

(三)相因制宜当为“三因制宜”是治疗和护理时,针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四)调整阴阳疾病的发生,其本质是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

1.损其有余 2.补其不足

三、治法

治法,即治疗疾病的方法。治法与治则不同,治则指导治法,治法是治则的具体体现。

治法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两个内容。治疗大法又称基本治法,概括了多种具体治法的共性,在临床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如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第七章防治与护理原则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 C

A.先扶正,后祛邪

B.先祛邪,后扶正

C.扶正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

D.扶正与祛邪并用

E.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2.所谓“从治”是指 E

A.寒者热之

B.实者泻之

C.热者寒之

D.虚者补之

E.以上都不是3.“寒者热之” B

A.反佐法

B.正治法

C.正治法

D.从治法

E.扶正法

4.“正治的意义” C

A.正确的治疗法则

B.顺从疾病的某些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C.逆从疾病的现象而治的治疗方法

D.扶助正气

E.以上均非

5.“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A

A.逆治法

B.从治法

C.治标法

D.反治法

E.以上均非

6.下列个项,哪项属于治则 C

A.温阳

B.利水

C.祛邪D祛痰 E.解表

7.冬季用药,慎用寒性药,其理论依据是 B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气邪

8.扶正法则适用的病证是 B

A.正虚邪实的病证

B.正气虚,邪亦不盛的病证

C.邪实正不衰的病证

D.以正虚为主的病证

E.以邪实为主的病证

9.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 A

A.治病求本

B.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C.扶正祛邪

D.既病防变

E.调整阴阳10.中医的预防思想,主要体现在 D

A.标本兼顾

B.扶正祛邪

C.根据患者的不同职业,生活习惯,用药亦有所区别

D.既病防变D.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E.以上均非

(二)多项选择题

1.属于中医治则的内容有BCDE

A.辨证论治

B.治病求本

C.调整阴阳

D.相因制宜

E.扶正祛邪

2.适用于扶正的病证AC

A.正虚为主的病证

B.邪盛正不虚的病证

C.真虚假实证

D.虚实夹杂证E真实假虚证

3.适用于祛邪的病证是ACE

A.邪气亢盛的病证

B.上实下虚证

C.邪气盛正气不衰的病证

D.下虚上实证

E.真实假虚证

4.中医学治未病是指AC

A.未病先防

B.正治反治

C.既病防变

D.扶正祛邪

E.治标治本

5.应慎用温热之剂的体质是:AC

A.阳盛之体

B.阴盛之体

C.阴虚之体.

D.阳虚之体

E.气虚之体

6.应慎用寒凉之剂的体质是BC

A.阳盛之体

B.阳虚之体

C.阴盛之体

D.阴虚之体

E.血虚之体

7.单独使用扶正,适宜于下列何证?ABC

A.纯虚证

B.正虚邪不盛

C.真虚假实证

D.虚中夹湿症

E.纯实证

8.养生的基本原则是ABCD

A.顺应自然规律

B.重视精神调养

C.注意形体锻炼

D.调和饮食五味

E.保证充足睡眠9.“通因通用”适用于何证?AC

A.食积腹泻

B.脾虚泄泻

C.淤血崩漏

D.肾虚遗尿

E.热盛便结

10.下列何项为反治法?CD

A.寒者热之

B.虚则补之

C.热因热用

D.通因通用

E.实则泄之

二、填空题

1.既病防变,主要指两点:一是____,二是____。

(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早期诊治防止传变)

2.治病求本,就是寻求并针对疾病的____进行治疗。(根本原因)

3.临床运用标本治则时须遵循“____”、“____”、“____”(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同治)

4.热者寒之是指热证出现____用____治疗。(热象寒凉药)

5.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的____,来确定治疗原则。(地理环境)6.汗法,又称____,是运用解表发汗的方药开泄腠理,驱邪外出,解除表证的一种治疗大法。(解表法)

7.根据作用的不同,补法分为补气、补血____、____四大类。(补阴补阳)

8.寒因寒用是指寒性药物治疗____的病证。(假寒症状)

9.调整阴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____,二是____。(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三、判断正误题1.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

2.正治的定义是正确的治疗方法。(×)

3.老年惧泻,少年慎补,其理论根据是因地制宜。(×)

4.正气不足的治则是祛邪。(×)

5.实则泻之是指实证出现实象,用攻逐法治疗。(√)

6.吐法,是运用涌吐方药以引邪或毒物从口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7.消法,属于攻邪的范围,用于治疗虚证。(×)

8.因时制宜是指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来决定治疗原则。(×)9.虚则补之是指虚证出现虚象,用补益法治疗。(√)

10 食积腹泻,宜采用的治法为通因通用。(√)

四、名词解释

1.治则2.既病防变3.正治4.通因通用5.标本五、简答题

1.中医预防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是什么?

2.何谓治病求本,包括哪些内容?3.治则与治法的关系?4.何谓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5.何谓调整阴阳?其主要方法有哪几种?

第八章方药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论述的中药炮炙专著是:A

A.《雷公炮炙论》

B.《炮炙大法》

C.《神农本草论》

D.《新修本草》

E. 《黄帝内金》2.辛味药的作用是:B

A.散寒、化湿

B.行气、活血

C发散、利尿 D.散寒、止痛 E.消积、导滞3.苦味药的作用是:A

A.清热泻火

B.软坚散结

C.发散表邪

D.升阳举陷

E.利水渗湿

4.属于“十九畏”禁忌的药物是:C

A.大蓟与甘草

B.贝母与乌头

C.犀角与乌头

D.半夏与瓜篓

E.细辛与黎芦

5.属于“十八反”禁忌的药物是:C

A.丁香与郁金

B.巴豆与牵牛

C.白芍与黎芦

D.牙硝与京三棱

E.人参与五灵脂6.下列哪一味是辛温解表药:D

A.桑叶

B.菊花

C.薄荷

D.麻黄

E.柴胡

7.下列哪一味是活血化瘀药: E

A.仙鹤草

B.青蒿

C.艾叶

D.槐花

E.桃仁

8.中药的性能包括: E

A.四气五味

B.归经

C.升降浮沉

D.有毒、无毒

E.以上都是

9.醋制后可增强疏肝止痛作用的药物是:B

A.芫花

B.玄胡索

C.五灵脂

D.龟板

E.柴胡

10.炮制后降低毒性的药物是:B

A.酒制黄芩

B.醋制芫花

C.水飞滑石

D.虎骨酥炙

E.炙甘草

(二) 多项选择题:

1.药物五味中酸味药的作用是:A D

A.收敛

B.渗湿

C.软坚

D.固涩

E.坚阴

2.药物配伍后能减轻或清除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的是:A B

A.相畏

B.相杀

C.相使

D.相恶

E.相反

3.中药炮制的目的有: A B C D

A.清除或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B.改变药物性能

C.增强药物疗效

D.便于制剂和贮藏

E.以上都不是

4.以下是清热解毒药的有:ABCDE

A.金银花

B.连翘

C.板蓝根

D.败酱草

E.紫花地丁

5.以下是清热泻火药的有:ADE

A.石膏

B.升麻

C.黄芩

D.知母

E.栀子

二、填空

1.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____及____等。(升降浮沉药物的毒性)

2.四气又称四性,即寒、凉、____、____四种不同的药性。(温热)

3.五味是指____、____、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辛甘)

4.方剂一般由____、____、佐药和使药四个部分组成。(君药臣药)

5.气味芳香药入煎剂时宜____;质地沉重药入煎剂时宜____。(后下先煎)

6.升浮药物具有____、____等作用。(升阳发散)

7.解表药是以____、____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因其有温凉之分,功效各异,故分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类。(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8.桑叶、菊花均可用于____引起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等症状。(风热上扰)

9.方剂组成变化的形式有____、____、剂型变化。(药味增减药量增减)

10.方剂的用法包括____和____。(煎法服法)

11.中药煎煮先取____,煮沸后改用____。(武火文火)三、判断题

1.五味中辛味有能行、能散,具有发散、行气、补益、和中、活血、开窍等作用。(√)

1.五味中辛味有能行、能散,具有发散、行气、补益、和中、活血、开窍等作用。(×)

2.五味中酸味药具有能补、能和、能缓等作用。(×)

3.厚味滋补的药,煎药时宜文火急煎。(×)

3.厚味滋补的药,煎药时宜武火急煎。(×)

4.贝壳和矿石类药物的煎法是另煎。(×)

5.在服药时间上,滋腻补益药一般宜睡前服。(×)

6.解表剂中的药物,大多气薄轻扬,故煎熬时宜武火急煎。(√)7.七情配伍除单行外,相须、相畏可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

8.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药组成,主治风热表证。(×)9.药物五味的阴阳属性是苦为阳、辛为阴。(×)

10.桑叶是属于辛凉解表药物。(√)

四、名词解释:

1、归经

2、配伍

3、君药

4、中药的性能

5、相使

五、简答题

1、简述五味的作用?

2、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

3、中药用药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4、如何选择煎药的用具?其优点是什么?

5、煎药的禁忌用具有哪些?为什么?

5、煎药的禁忌有哪些?为什么?

第九章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老年人的食养,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B

A.宜食清淡食物

B.宜食肥甘、营养丰富食物

C.饮食要多样化

D.饮食宜节制

E.饮食要营养均衡

2.阴虚阳亢之体,须禁忌哪类食物。 A

A.辛辣类

B.生冷类

C.油腻硬固类

D.海腥类 D.清淡类

3.中药中,有软坚散结润下作用的药物,一般为()味。 B

A.甘

B.咸

C.酸

D.苦

E.辛

4.病人起居应遵循下列何原则来适应四时气候变化 D

A.标本缓急

B.扶正祛邪

C.三因制宜

D.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5.中药的内服法多种多样,下列那种内服药服用错误 D

A.平喘药,应在哮喘发作前2小时给药

B.健胃药,应在饭前服用

C.润肠通便药,宜空腹服用,以利消除肠胃积滞

D.调经药,一般于经后服用

E.安眠药应该在睡前服用

6.食物的性质不同,对人体的作用有明显区别。下列哪种属于寒性食物 C

A.生姜

B.羊肉

C.苦瓜

D.梨子

E.冬瓜

7.为了使有效成分充分释放,煎药之前要预浸的时间 C

7.为了使有效成分充分释放,煎药之前要预浸的时间 B

A.15~30分钟

B.30分钟~1小时

C.2~3小时

D.3~4小时

E.4小时以上

8.七情过极,可采用以情胜情法,若喜伤心,应 D

A.以思胜之

B.以怒胜之

C.以悲胜之

D.以惊胜之

E.以忧胜之

9.提出“五禽戏”体育疗法的医家是 C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陀

D.朱丹溪

E.陈无择10.发散类食物习惯上称为“发物”,它多发毒助火助邪。下列哪种不是发物? D

A.猪头

B.狗肉

C.辣椒

D.大枣

E.羊肉11.甘味食物具有和中缓急、补益、解痉和解毒等作用,

下列那种属于甘味食物? B

A.苦瓜

B.大枣

C.辣椒

D.山楂

E.冬瓜12.肝病患者,应忌食下列哪味食物? D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

13.下列关于清热类的药物的服法与护理,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清热药物性寒,阳虚者禁用。

B.孕妇可用此清热类药物

C.清热类药物宜饭后服用

D.清热类药物宜伤脾胃,故用药前应询问病人有无脾胃宿疾

E.服用清热类药物时,要注意中病即止,避免损伤正气

14.熏洗疗法是中药外用的一种,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A

A.熏洗疗法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作用。

B.熏洗疗法的药液温度一般以30℃-40℃,以防止烫伤。

C.女性月经期间也可以使用熏洗疗法。

D.熏洗疗法的时间一般为1-2小时,以加强药效。

E.熏洗疗法洗不能用于各类皮肤疾患。

15.气功是我国特有的养生健身术之一,下列是气功锻炼的基本原则 B

A.意守丹田,摒弃杂念

B.量力而行,松静自然

C.气与力合,调整内脏功能

D.只要有时间,随时随地可以锻炼

E.练功结束后应立即进食

(二)多项选择题

1.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是 ABCDE

A.饮食适量

B.软硬、冷暖相宜

C.饮食清洁

D.定时进餐

E.因证制宜2.表证病人饮食宜 ACDE

A.饮食宜清淡

B.清凉饮料

C.新鲜水果

D.忌食辛辣、油腻

E.忌食硬固类食物3.中药汤剂煎煮法,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CDEF

A.煎药以砂锅为佳,忌用铁、铜、锡铝等金属容器。

B.煎药的水可不加足,可以中途多次添加。

C.某些贵重药品,如人参、羚羊角等为了保持其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炖。

D.煎药之前,应先用冷水将药材浸泡30分钟左右,使药效易于煎出。

E.三七、牛黄不需煎煮,冲服即可。

F.质量重而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应先煎。

4.哮喘一般护理中,饮食护理的要点是 ABCDE

A.饮食宜清淡

B.忌生

C.忌海腥发物

D.晚餐不宜食之过多

E.忌辛辣

5.下列哪些是内服中药剂型 ABCD

A.汤剂

B.散剂

C.丸剂

D.膏剂

E.胶囊

6.养生的基本原则有 ABCDE

A.顺应自然

B.平衡阴阳

C.起居有常

D.劳逸适度

E.形神共养

7.下列哪些不是温补类食物 BCDE

7.下列哪些不是温补类食物BDE 狗肉甘、咸、温,温补脾肾、补肾助阳

A.羊肉

B.甲鱼

C.狗肉

D.螃蟹

E.猪肉

8.可以用于清热解毒的食物有 ABDE

A.西瓜

B.梨

C.蜂蜜

D.黄瓜

E.苦瓜

9.宜清晨空腹服用的药物有 ABC

A.驱虫药

B.攻下药

C.逐水药

D.开胃药

E.安神药

10.气功是我国特有的养身术,它的主要作用有 ABCDE

A.培养正气

B.平衡阴阳

C.协调内脏

D.疏通经络

E.活跃气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有____和____。(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七情过激)

2.孕产妇饮食调护要点是:产前____,产后____。(宜凉宜热)

3.病人起居应遵循“____,____”的原则来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4.气功是以____、____、调心为三大要素的包括功德修养在内的主动的、养生锻炼方法。(调身调息)

5.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原则有____、____、____。(精神内守情绪平和豁达乐观)

6. 阳虚证患者,病室内温度宜偏____,湿度宜偏____。(高

低)

7. 动以养____,静以养____,动静结合,身心并重,

是我国传统运动锻炼的特色。(形神)

8. ____是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应贯穿于气功练功过程的

____。(调神始终)

9. 煎药时一般先用____,待水沸后再改用____,以免

水分迅速蒸发,影响有效成分的溶出。(武火文火)

10.形是神的____,神是形的____,形神之间有着密切

的关系。(物质基础外在表现)

三、判断正误题

1.服补益药后,应忌食浓茶和萝卜。(√)

2. 汤药的煎煮时间应从煮药时开始计时。(×)

3. 煎煮有毒性的药物时,宜选用的火候是文火久煮。(√)

4. 健胃药宜饭后服用。(×)

5. 石膏煎煮时应先煎,薄荷煎煮时应后下。(√)

6. 人体患病的最根本原因是外邪入侵。(×)

7. 外感期间宜使用补益类药物。(×)

8. 膏药使用后,如局部出现丘疹、水疱、红肿或瘙痒感较重,

应立即取下膏药。(√)

9. 腹式呼吸法是用嘴吸气,用鼻呼气。(×)

10.温补主要用于阴虚证。(×)

四、名词解释

1.养生 2.四性 3. 饮食调护 4. 意守 5. 起居有常

五、简答题

1.生活起居护理的目的有哪些? 2.汤药煎煮前为什么要浸泡?3.阐述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 4.简述补益类药的护理措施。5.举例说明哪些药需烊化?具体方法是什么?

第十章中医常用传统疗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穴是 D

A.中极

B.关元

C.石门

D.气海

E.归来

2.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穴是 B

A.下脘

B.中脘

C.上脘

D.巨阙

E.太乙

3.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穴是 B

3.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处穴是 B

A.列缺

B.太渊

C.神门

D.鱼际

E.经渠

4.提捏进针法适用于 B

A.肌肉丰厚的部位

B.肌肉浅薄的部位

C.皮肤松弛的部位

D.皮肤有皱纹的部位

E.皮肤紧张的部位

5.针灸治疗妇女崩漏常用的穴位是 A

A.隐白

B.太白

C.阳白

D.四白

E.侠白

6.在下列拔水罐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操作是 E

A.选好竹罐。

B.将竹罐置于水中加热。

C.用镊子将罐夹出,罐口朝下。

D.用湿冷的毛巾紧扪罐口,将罐扣于所拔部位,留罐10~20分钟。

E.若病人感到过紧或烫痛时,应安慰鼓励病人继续坚持,以

取得好的疗效。

7.常用于治疗中风言语蹇涩的穴位是 B

A.通里

B.百会

C.内关

D.神庭

E.合谷8.纠正胎位不正的常用穴位是 C

A.足窍阴

B.至阳

C.至阴

D.历兑

E.太冲9.下列哪项不属于拔罐法的作用 D

A.行气活血

B.止痛消肿

C.通经活络

D.补益气血

E.祛风散寒

10.用95%酒精棉球燃烧后投入罐内,即将火罐罩在应拔的部位,此法是 B

A.闪火法

B.投火法

C.贴棉法

D.水罐法

E.以上都不是11.肌肉浅薄部位腧穴进针时应用 C

A.舒张进针法

B.指切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夹持进针法

E.以上都不是

12.属直接灸的灸法是 D

A.温和灸

B.温针灸

C.铺灸

D.无瘢痕灸

E.回旋灸

13.留罐时间一般为 C

A.1~5min

B.5~10min

C.10~15min

D.10~20min

E.20~30min

14.以两手虎口交叉定取列缺,属于 C

A.动作标志取穴法

B.食指同身寸法

C.简便取穴法

D.手指同身寸法

E.固定标志取穴法15.隔蒜灸的作用是 B

A.解毒、健胃、杀虫

B.温肾壮阳清热解毒、杀虫

C.温中散寒、扶阳固脱

D.防病保健

E.温经散寒16.最早的拔罐工具是 D

A.竹罐

B.铜罐

C.陶罐

D.兽角罐

E.玻璃罐17.下列关于晕针处理方法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A.患者平卧,头部垫高

B.注意通风保暖

C.饮温开水或糖水

D.可针人中、内关、足三里等

E.立即停止针刺

18.下列哪项不属于

...晕针常见临床表现 C

A.头晕目眩

B.面色苍白

C.皮下出血

D.出汗胸闷

E.心慌气短

19.适宜拔罐的部位是 E

A.大血管处

B.关节处

C.皮肤有溃疡处

D.肿瘤局部

E.腰背部

20.现存最早、最系统的针灸学专著是 D

A.《黄帝内经》

B.《灵枢经》

C.《针灸经》

D.《针灸甲乙经》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1.百会穴在头正中线上,其具体位置在 B

A.人前发际7寸 B.人前发际5寸

C.人后发际6寸 D.头顶旋毛中

A.人前发际上7寸B.人前发际上5寸

C.人后发际上6寸D.头顶旋毛中

E.两耳连线上

22.隔姜灸可用于治疗 A

A.寒性呕吐腹痛

B.哮喘

C.瘰疬

D.疮疡

E.小儿脐风

23.下列病症,不宜用三棱针治疗的是 B

A.高热惊厥

B.中风脱证

C.中暑昏迷

D.急性腰扭伤

E.以上都是

24.刺络拔罐适用于 D

A.咽喉肿痛

B.痄腮

D.咳喘 D.神经性皮炎

E.中风

25.腧穴是指 C

A.针灸施术的部位

B.痛点

C.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D.人体内外部信息交流的“良导点”

E.以上都不是

二、多项选择题

1.灸法具有的作用是 ABCE

A.温经通络

B.消肿散结

C.回阳救逆

D.开窍泄热 E、防病保健

2.三棱针的操作方法有 AE

2.三棱针的操作方法有ABE

A点刺 B刺络 C鸡足刺 D豹纹刺 E挑刺

3.影响针刺补泻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A.机能状态节A.机能状态

B.腧穴特性

C.行针手法

D.针刺的角度、深度

E.针具的长短、粗细

4.下列哪项因素与晕针的发生有关 ABCDE

A.医生的手法不熟练

B.病人精神紧张

C.针刺手法太重

D.饥饿、疲劳

E.大汗、大泻、大出血

5.腧穴的分类大体上可分 ABC

A.阿是穴

B.十四经穴

C.经外奇穴

D.耳穴 E.穴位

三、填空题

1.纸垫练针法主要练习____和____。(锻炼指力捻转)

2.留针的方法有____和____。(静留针法动留针法)

3.临床上常用的行针方法有____和____。(提插法捻

转法)

4.实施无瘢痕灸时,当艾炷燃剩____或患者____时,

应用镊子取走燃剩的艾炷。(2/5 感到疼痛)

5.艾条灸分为____、____、回旋灸。(温和灸雀琢灸)

四、判断正误题

1.头针最适宜治疗适应于脑源性疾病(√)

2.走罐一般用于肌肉比较薄弱的部位,须选口径较大的玻璃罐。(×)

3.针身与皮肤表面成 45度角称为横刺。(×)

4.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包括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

5.足三里穴位在犊鼻下3寸,胫骨外侧约二横指处(×)。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腧穴

2.瘢痕灸 3刮痧法 4得气 5闪罐

五、简答题

1.简述灸法的禁忌注意事项

2.简述拔罐法的禁忌症

3.阐述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

4.腧穴的治疗作用有哪些?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 B.胆 C.脑 D.骨 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全科医学概论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社区诊断中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包括 A.访谈法 B.观察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2、全科医学"可及性服务"的含义是 A.其方便、经济、有效等特点使服务对象易于接受 B.其服务价格应比目前的基层医疗更为便宜 C.其服务时间应为每天24小时 D.其药品和辅助检查项目应比目前的基层医疗更完全 3、社区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A、个人的健康问题 B、个人的疾病 C、家庭问题 D、人群的健康问题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于1993年B.生物医学模式是多因多果,立体网络式的系统论思维方式 C.全科医疗正式引人中国是在80年代末D.全科医疗与初级卫生保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5.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 A.一切经费由政府补偿的机构 B.非盈利性医疗机构 C.盈利性医疗机构 D.一切经费由社区解决的机构 6. 临床期预防属于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特异性预防 7.就全科医学的服务范围而言,它 A.涵盖个人、家庭与社区 B.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方面 C.提供医疗预防,康复锻炼 D.可利用一切对服务对象有利的方式和工具 8.全科医疗服务是 A.一种强调个体化服务的医学专业 B.对个人和家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卫生保健的医学专业 C.提供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医学专业 D.强调群体健康照顾的医学专业

9.全科医生开放式问诊的引导是 A.以疾病为逻辑推理 B.没有明确的对象和目的 C.选择式的问答 D.以病人的感受为出发点 10.下列不属于家庭内资源的是 A.财政支持 B.医疗护理 C.文化资源 D.维护支持 11.医疗活动的核心内容是 A.诊断 B.治疗 C.预防 D.医患沟通交流 12、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科医疗有机会做第二、三级预防B.专科医疗心身疾患很多C.全科医疗大多数就医活动由病人寻求D.全科医疗为了明确诊断,需做更多昂贵的有创性检查 13.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A.是一回事 B.二者无关 C.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 D.卫生宣传附属于健康教育 14.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包括 A.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的预防 B.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 C.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社区治疗 D.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科研、教学 15.社区诊断资料来源不包括 A.社区文献资料 B.健康档案记录 C.询问病史 D.居民死亡记录 16、下列哪项不是病人就诊的主要期望 A.解决生理病痛B.心理支持和情感交流C.提供社会因素方面的帮助D.解决家庭经济困难 17.全科医生从事的基层医疗服务 A.以一级预防为主 B.以社区居民及家庭为工作对象 C.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为重点 D.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黄帝内经试题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帝内经试题广州中医 药大学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

《内经》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4分) (一)A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 ) A. 春秋战国 B. 战国秦汉 C. 秦汉时期 D. 西汉中后期 E. 东汉前中期 2.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 ) A. 全元起 B. 杨上善 C. 李柱国 D. 王冰 E. 史崧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 A. 阴盛于外,阳盛于内 B. 阳盛于外,阴盛于内 C. 清气在下,浊气在上 D. 清气在上,浊气在下 E. 寒气在下,热气在上 4.《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 ( ) A. 脏藏而隐,象现而彰 B. 藏为主,象为副 C. 藏应于象,象应于藏 D. 藏主内,象主外 E. 以上都不是 5.《灵枢·本神》指出:“心,……则伤神。” ( ) A. 愁忧不解 B. 盛怒不止 C. 悲哀动中 D. 喜乐无极 E. 怵惕思虑 6.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 ) A. 脉细气少 B. 皮寒 C. 腹胀

D. 泄利前后 E. 食饮不入 7.《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 ( ) A. 人与自然相通应 B.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C. 五味与五脏之关系 D.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E. 阴精的重要性 8.《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 ) A. 肾 B. 胃 C. 肺 D. 心 E. 脾 9.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 ( ) A. 胃咳 B. 脾咳 C. 肺咳 D. 三焦咳 E. 肝咳10.《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所致?( ) A. 肠中 B. 肠外 C. 子门 D. 募原 E. 膀胱1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 ( ) A. 洪 B. 数 C. 细 D. 大 E. 弱 1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正确治法是: A. 清热 B. 滋阴 ( ) C. 补阳 D. 温里 E. 补气 13.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 ( ) A. 肾脏衰,精少 B. 五脏皆衰,天癸尽 C. 阴气竭,肝气衰 D. 肾气衰,阳气竭

中医基础试题+答案

1 B C C E C 6 D A B C E 11 D B A C E E 17 D E A A 21 C B D C A 26 A B C E D 31 A B B D D 36 D A A B B 41 A C E D A 46 D D C A C 51 E C D B A 56 D B E B C 61 D A A E A 66 C C E B B 71 D E C C D 76 A E E C A 81 E B B E C 86 A C E D E 90 B D B B D 96 A C C A B 101 D A C C D 106 D B D E A 111 D B A D B 116 D E D C D A1、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是: A.阴阳五行与脏象经络 B.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C.以五脏为主的整体观 D.望闻问切与辨证论治 E.辨证求因与审因论治 2.因中气下陷所致的久立脱肛及子宫下垂,都可采用升提中气法治疗,此属于: A.因人制宜 B.同病异治 C.异病同治 D.审因论治 E.虚则补之 3.言脏腑之阴阳,脾为: A.阴中之阳 B.阴中之阴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阴

E.阳中之阳 4.“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A.相互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5.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其病机是: A.阴阳偏盛 B.阳偏衰 C.阴阳格拒 D.阴阳互损 E.阴阳离决 6.下列关于五行生克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木为水之子 B.火为土之母, C.水为火之所不胜 D.金为木之所胜 E.木为土之所不胜 7.下列各项中,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A.肺病及肾 B.肝病及肾 C.肺病及心 D.心病及肝 E.脾病及肾 8.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理论依据是:(B) A.心主血 B.心主神志 C.心主思维 D.心总统魂魄 E.心总统意志 9.下列哪项在心主血脉中起关键作用: A.心血充盈 B.心气充沛 C.心神安宁 D.心搏如常 E.脉道通利 10.脾之液为: A.汗 B.涕 C.泪 D.唾 E.涎 11.肝藏血与脾统血的共同生理功能是:

2019华医网《全科医学概论》题库

2018年华医网、好医生、东营市继续医学教育 选修科目《全科医学概论》答案 1.COPC的基本要素为(A) A.基层医疗、社区人群、解决问题的过程 B.基层医疗、社区人群、健康管理调查 C.三级综合医疗、社区人群、解决问题的过程 D.基层医疗、解决问题的过程 E.基层医疗、社区人群、健康问题的评估与处理 2.首先用定量和定性方法来评估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的是(A) A.霍尔莫斯和RaheRH B.Rakel C.卢梭 D.迈蒙尼提斯 E.科赫 3.以患者为中心的接诊五步骤,第一个是(A) A.倾听 B.理解 C.容许 D.建议 E.协商 4.家庭照顾的服务等级中2级是(A) A.提供医疗信息和咨询 B.对家庭的考虑较少 C.同情和支持 D.家庭治疗 E.评估和干预 5.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意味着(A) A.既重视病人的主观医疗服务需求,又关注客观需求 B.与病人建立间断的医患关系 C.为病人部分家庭成员提供健康咨询 D.主要为患提供方便周到的居家照顾 E.教育每一个病人,使他们掌握自己所患疾病的特征 6.以患者为中心的接诊模式又叫做(A) A.LEARN模式 B.CHEAP模式

C.MAGIC模式 D.SKILL模式 E.BRAND模式 7.全科医生的工作以(A)为导向 A.预防 B.疾病 C.患者需求 D.治疗 E.健康评估 8.家庭评估的主要目的是(A) A.了解家庭的结构和功能状况 B.进行家庭生活干预 C.了解病人的家庭矛盾 D.了解家庭发展历史 E.找出家庭问题的根源 9.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1版对一般人群妇女乳腺癌的筛检建议,不包括(A) A.20-39岁,推荐对非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B.40-49岁,免年1次X线检查 C.50-69岁,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癌筛查 D.70岁以上,每2年一次筛查 E.高危人群,筛查年龄可提前至40岁 10.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 A.多数问题处在疾病的进展期或晚期阶段 B.疾病健康问题具有很大的变异性 C.健康问题具有多维性 D.健康问题具有广泛性 E.健康问题多于疾病、常见病多于罕见病 11.冠心病患者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A)的水平 A.LDL-C B.TG C.HDL-C D.VLDL-C E.ApoA 12.筛检试验的观察对象是(A) A.健康人群 B.患病者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精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A)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C.D.E )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22. 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A. B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资料习题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将其字母写在题干后) 1.温病学理论源于: A.《伤寒论》B.《温疫论》C.《神农本草经》D.《诸病源候论》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 3.“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 A.相生B.相克C.制化D.乘侮 4.精汁是指: A.精液B.髓液C.肠液D.胆汁 5.不属于七冲门的是: A.户门B.吸门C.飞门D.气门 6.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后天与先天方面B.性状与分布方面C.生化与运行方面D.功能与结构方面 7.能加强表里经脉在体表联系作用的是: A.经别B.经筋C.别络D.皮部 8.手厥阴经的终点与何经的起点相接: A.手少阳经B.手阳明经C.手太阳经D.手太阴经 9.肺气上逆的表现,主要是: A.恶心、呕吐B.呃逆、嗳气C.吐血、咯血D.咳嗽气喘 10.《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久卧伤: A.气B.血C.筋D.肉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字母在题干后) 1.脏与脏之间在血的方面有密切联系的是: A.心与肾B.心与脾C.肝与脾D.肝与肾E.心与肝 2.三焦的功能是: A.通行营气B.宣散卫气C.通行元气D.津液通道E.决渎行水3.与精神情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A.心B.肝 C.脾D.肺E.肾 4.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临床多出现: A.胸胁胀满B.头目眩晕C.两乳胀痛D.少腹胀满E.面红目赤5.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可产生的病理产物有: A.痰B.饮 C.湿D.气喘E.水肿 6.分布于胸腹部的经脉是: A.肾经B.胆经C.胃经D.脾经E.肝经 7.与水湿痰饮的形成相关的脏腑是: A.肺B.膀胱C.三焦D.脾E.肾 8.气机失调主要包括: A.气滞B.气逆C.气虚D.气闭E.气脱 9.下列哪些属于伤津为主的表现: A.口渴引饮B.形瘦肉脱C.口鼻干燥D.目陷螺瘪E.口干舌燥而不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库完整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1.E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答案:3.B 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6.A 7.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C.症状 D.体征 E.证候 答案:8.E 9.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 .审因论治 D .辨证论治 E. 防重于治 答案:9.E 10.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是 A.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 B.代表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83132

实用标准文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16.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为阴邪 B.湿性重浊 C.湿性粘滞 D.湿性趋下 17.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 A.痰 B.饮 C.水 D.湿 18.对津液不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 A.肝 B.肺 C.脾 D.肾 19.孙络是指 A.十五别络 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D.十二皮部的络脉

黄帝内经试题广州中医药大学

《内经》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4分) (一)A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 ) A. 春秋战国 B. 战国秦汉 C. 秦汉时期 D. 西汉中后期 E. 东汉前中期 2.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 ) A. 全元起 B. 杨上善 C. 李柱国 D. 王冰 E. 史崧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 ) A. 阴盛于外,阳盛于内 B. 阳盛于外,阴盛于内 C. 清气在下,浊气在上 D. 清气在上,浊气在下 E. 寒气在下,热气在上 4.《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 ( ) A. 脏藏而隐,象现而彰 B. 藏为主,象为副 C. 藏应于象,象应于藏 D. 藏主内,象主外 E. 以上都不是 5.《灵枢·本神》指出:“心,……则伤神。” ( ) A. 愁忧不解 B. 盛怒不止 C. 悲哀动中 D. 喜乐无极 E. 怵惕思虑 6.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 ) A. 脉细气少 B. 皮寒 C. 腹胀 D. 泄利前后 E. 食饮不入 7.《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 ( ) A. 人与自然相通应 B.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C. 五味与五脏之关系 D.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E. 阴精的重要性 8.《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 ) A. 肾 B. 胃 C. 肺 D. 心 E. 脾 9.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 ( )

A. 胃咳 B. 脾咳 C. 肺咳 D. 三焦咳 E. 肝咳 《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所致?( ) 10. A. 肠中 B. 肠外 C. 子门 D. 募原 E. 膀胱 1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 ( ) A. 洪 B. 数 C. 细 D. 大 E. 弱 1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正确治法是: A. 清热 B. 滋阴 ( ) C. 补阳 D. 温里 E. 补气 13.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 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 ( ) A. 肾脏衰,精少 B. 五脏皆衰,天癸尽 C. 阴气竭,肝气衰 D. 肾气衰,阳气竭 E. 阴气衰,天癸竭 14.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 A. 飧泄 B. 温病 ( ) C. 咳嗽 D. 痎疟 E. 寒热 15.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 ) A. 发散 B. 发泄 C. 通利 D. 涌泄 E. 以上都不是 16.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下述哪一项是肾所出? ( ) A. 水液 B. 治节 C. 变化 D. 伎巧 E. 气化 17.据《灵枢·百病始生》,哪一项是伤脾而病起于阴的病因? ( ) A. 形寒饮冷 B. 醉以入房,汗出当风 C. 用力过度,汗出浴 D. 愁忧思虑 E. 寒温不节,饮食失宜 18.《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 ( ) A.宗筋弛纵 B.骨枯髓虚 C.胞络阻绝 D.肺热叶焦 E.肌肉濡渍 (二)B型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备选答案可以重复选取) A. 浅深 B. 成败 C. 远近 D. 新故 E. 微甚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试题及答案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最新中医全科医学概论试题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A A型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医本体论的主要内容是:[ ] A.天人合一 B.阴阳学说 C.元气论 D.脏腑学说 2、全科医学作为一个新型临床学科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的时间是。[ ] A、20世纪60年代 B、1989年11月 C、1993年11月 D、1996年12月 3、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 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恒动辨证 D.脏腑辨证 4、全科医生做为医疗保健与保险体系的角色是。[ ] A、咨询者 B、教育者 C、家庭成员 D、守门人 5、中医全科医生常常遇到的健康问题是:[ ] A.生物—心理—社会问题交织B.家庭—单位问题复杂 C.亲情—爱情—友情问题交织 D.现实—理想问题复杂 6、不是全科医疗的的具体特征是。[ ] A、高新技术 B、常见问题 C、持续性 D、综合方法 7、“未病”的概念中不包括:[ ] A.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的状态 B.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可能表现出的状态。 C.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的紧急关头阶段 D.机体已无生命指征阶段 8、哪一个家庭类型属于扩展家庭。[ ] A、单亲家庭 B、群居家庭 C、核心家庭 D、联合家庭 9、全科医生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应贯彻以何为主的服务原则:[ ] A.预防保健 B.问题咨询 C.健康教育 D.诊断治疗 10、家庭生活周期分几个阶段。[ ] A、4个 B、6个 C、7个 D、8个 11、医疗的顺从性及病人的满意度,绝大部分取决于: [ ] A.医生的服务 B.医患关系 C.患者的感受 D.医院的硬件环境 12、目前排在死因首位的疾病是。[ ] A、脑血管疾病 B、恶性肿瘤 C、心血管疾病 D、呼吸系疾病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 (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医技等专业) 姓名:科室:得分: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2.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3.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4.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5.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 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6.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7.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 D.舌质鲜红 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 D.正气虚衰 C.正邪两盛 D.邪气致病 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D.天癸至,精气溢泻 E.发堕齿槁 13.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 A.病已痊愈 B.原发与继发 C.卒发与徐发 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 E.复发与休止交替

广中医伤寒论病案分析题目汇总

三、病案分析。(1-6题是老师所说重点) ※1、邓某,男,47岁,农民。素体壮实,时值夏日酷热,晚间当门而睡,迎风纳凉,午夜梦醒,渐觉凉爽,夜深觉寒而冷醒,入室裹毯再睡,次日寒热大作,热多寒少,头痛如劈,身痛如被杖,壮热无汗,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脉洪大而见浮紧,舌苔薄白,根部微黄。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2、李某,女,63岁。反复发作眩晕,伴恶心,呕吐白色痰涎,纳差,不能起床,恶寒,肢冷,心烦,口不渴,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3 、男,67岁,素有慢性支气管炎,每逢受凉即发。因3天前淋雨后恶寒发热,咳嗽,咯痰,心悸,胸闷,张口呼吸。某医用小青龙汤后,汗大出,现热已退,头昏眩不能站立,四肢清冷,心悸胸闷,静卧则稍舒,动则眩晕加剧,小便不利,大便平。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紧。 (清写出理、法、方、药) ※4、张某,男,65岁。患咳喘十余年, 每年冬发夏愈。今年起频发无度,现值盛夏,尚穿棉袄,夜盖棉被,凛凛恶寒,背部尤甚,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气喘不能平卧,伴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视物昏蒙,舌苔白腻,脉弦紧。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5、张某,男,19岁。初起发热恶寒,汗出,口微渴。就诊时高热达39°C,汗出,咳嗽气粗而喘,痰黄而粘,夹有少量血丝,胸闷且痛,喉中痰鸣,口渴,烦躁,舌苔黄略干,脉浮数。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6、患者陈某,男,48岁。昨日起病,恶寒发热,头痛,微汗出,胸闷欲呕,舌苔薄白,脉微浮,重按无力。 (要求写出理、法、方、药) 7、仲某,女,4岁。因饮食失调而腹泻月余,大便挟有未消化物,服中西药并输液无效,患儿面色隐隐泛红,发热体温38.5℃,精神疲乏,睡卧露睛,身体消瘦,皮肤干燥,弹性较差,口渴不多饮,四肢厥冷,舌淡红苔白,脉沉微。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8、陈某,男,12岁。母代诉:患儿浮肿 十余天,先由头面开始,继而一身尽肿,小便量少,色黄,大便稀、少,食欲不振,身有微热,脉濡,舌苔白,体温38.4℃。尿检:蛋白++,管型+,红血球+++,脓细胞+。诊断为急性肾炎。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9、王某,女,36岁,农民。因出工时渴甚,遂在河里饮水,回家后肠鸣腹痛腹泻,经中西医药治疗,腹泻如故,腹中肠鸣更甚,所下为黄色稀水,奔迫下注,心下痞满不舒,泛恶欲

最新中医基础题库及答案

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最新中医基础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古代哲学精气概念的产生是源于:( A ) A.水地说 B.五材说 C.元气说 D.五方说 2.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此因:( A ) A. 恐则气下 B .悲则气消 C .惊则气乱 D .喜则气缓 3.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C ) A.热者为痰,寒者为饮。 B.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 C.浓度较大,较粘稠者为痰;浓度较小,较清稀者为饮。 D.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 4.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 B ) A.朱丹溪 B.吴鞠通 C.吴又可 D.刘完素 5.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C ) A.营气 B.卫气 C.宗气 D.元气 6.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 D )

A.汗 B.尿 C.粪 D.呕吐物7.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 C ) A.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阴 8.“肝火犯肺”是属于:( D ) A.子病犯母 B.相克 C.相乘 D.相侮9.与情志抑郁最为关联的是:( C ) A.心神不足 B.髓海空虚 C.肝失疏泄 D.肝升太过 10.肾在液为:( B ) A.涎 B.唾 C.尿 D.泪11.“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C ) A.肾阴虚而肝阳亢 B.肾阴虚而相火动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心阴虚而心阳亢 12.下列不是津所布散的主要部位的是:( D ) A.皮肤 B.孔窍 C.肌肉 D.关节13.易使人出现各种血证的是:( D ) A.风邪 B.暑邪 C.燥邪 D.火邪14.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 D )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试题(答案页)

一、单项选择题30分(请在下了所给的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将编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一分。) 1、最早论及“元气”的医籍是()p32 A 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周易 2、()提出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是体现中医学治中寓防,防治并举思想的要训。p90 A 黄帝内经 B 伤寒论 C 金匮要略 D 难经 3、八纲辨证的总纲是()96 A 表里 B 寒热 C 虚实 D 阴阳 4、中医学中的症的概念()92 A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表现出的各种症状所反映的病理概括 B 是病人自身感觉的寻常变化及医者通过四诊等诊察手段获得的形体上的异常表现 C 临床上根据疾病的主要表现 D 是指病人主观可以体会到的痛苦或不适等异常感觉 5、三焦辨证是清代温病学家()针对湿热性质和温病所创立的一种辨证方法 98 A 叶天士 B 吴鞠通 C 薛生白 D 王孟英 6、治未病理论,最早见于()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学观点 126 A 难经 B 黄帝内经 C 伤寒论 D 金匮要略 7、东汉末年()创编五禽戏,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 127 A 张仲景 B 李东垣 C 华佗 D 扁鹊 8、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生与()密切相关 130 A 阴虚体质 B 阳虚体质 C 火热体质 D 痰湿体质 9、()是医生获得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158 A 体态表情 B 目光接触 C 面部表情 D 副语言 10、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 190 A 6小时 B 2小时 C 4小时 D 8小时 11、医疗机构将其配制的制剂在市场销售的,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销售的制剂,并处违法销售制剂货值金额()的罚款 194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16.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为阴邪 B.湿性重浊 C.湿性粘滞 D.湿性趋下 17.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 A.痰 B.饮 C.水 D.湿 18.对津液不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 A.肝 B.肺 C.脾 D.肾 19.孙络是指 A.十五别络 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D.十二皮部的络脉 20.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 A.易伤人体上部及肌表 B.易生风动血 C.易耗气伤津 D.易为阳热症状 21.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 A.督脉 B.带脉 C.任脉 D.冲脉

广中医针灸推拿专业复试题目整理版

广中医针灸推拿学专业复试题目 简答题: 1)试述神门、足三里、委中、公孙和心俞的定位,归经和治证。(25分) 2)试述烧山火、透天凉的临床治证和操作手法。(15分) 3)试述四总穴歌,并分析其临床意义。(20分) 4)试述胆经、肾经的体表巡行,以及其联系的脏腑。(20分)病例分析:(20分) 某人主述其神清,语言艰涩,半身不遂,下肢麻木,病人陈述可能是因为前些天受了风寒导致,至今已经13天。 主症:神清,语言有显艰涩,失眠,手足瞤动,半身不遂,舌质红,舌苔黄腻干,上肢肌力II,下肢肌力III,请试述:病症分析,诊断,针灸处方,方义。 2011省中医针灸专业笔试真题回忆 名词解释5个,共25分 1一原三岐 2主客原络配穴法 3根结 4六合 5胆经的五输穴 问答 6个共60分

1心经的循行原文 2耳穴的选穴原则 3灸法的补泻和临床运用 4怎样理解阴病取阳,阳病取阴 5八会穴的临床运用 6八脉交会穴的临床运用 病案分析 15分 一男子,情绪烦躁,头痛,口苦口干,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中医病名 2分证型辩证治法2分取穴2分刺法方义 2011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学研究生复试笔试真题 一、名词解释: 四根三结 四关穴 何谓刺井泻荥法 二、简答题 1天突、啞门、中极针刺及注意事项 2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的区别 3三焦经循行和症候原文 4隔姜灸的操作和适应症 2012针推学院专业课复试笔试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四海: 2、一夫法: 3、烧山火: 4、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5、原络配穴法: 二、简答题 1、写出足太阴经的经脉循行。 2、何谓下合穴?写出它们的名称和定位。 3、常用的电针输出波型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如何? 4、针灸如何辨证治疗面瘫?(写出治法,主穴,配穴和操作) 5、根据五输穴配五行,试分析肾经本经子母补泻法。 三、问答题 1、为何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 2、试述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 3、何谓八脉交会穴?它们如何配合运用? 4、病例分析 患者某某,女,26岁。主诉:反复经前全身皮疹瘙痒2年余。。。。。根据以上资料写出本病的中西医诊断,中医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处方(包括治法,主穴,配穴,操作和方义)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C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A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B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E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D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D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E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E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B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D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D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