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检测方法(全)

隧道检测方法(全)

隧道检测方法(全)
隧道检测方法(全)

隧道地质雷达法检测

1、目的

检测支护(衬砌)厚度、背部回填密实度、内部钢架、钢筋分布情况。

2、应用范围

检测混凝土与围岩接触面的脱空情况,支护(衬砌)厚度、内部钢架、钢筋分布情况;检测仰拱充填虚渣、虚土并圈定其范围;探查围岩地质情况。

3、依据

参照《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 10223—2004/J 341—2004)。

4、检测步骤

4.1 地质雷达探测系统组成

地质雷达探测系统由地质雷达主机、天线、便携式计算机、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等组成。

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信噪比不低于60dB;模/数转换不低于16位;信号叠加次数可选择;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5ns;实时滤波功能可选择;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具有手动或自动位置标记功能;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

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具有屏蔽功能;最大探测深度大于2m;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隧道风速检测

1、目的

检测隧道风速。

2、适用范围

隧道施工通风和运营通风风速检测。

3、依据

按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60—2009)等相关规定。

4、检测仪器与方法

4.1 检测仪器

常用的风表有杯式和翼式两种,杯式风表用在检测大于10m/s的高风速;翼式风表用在检测0.5~10m/s的中等风速,具有高灵敏度的翼式风表也可以用在检测0.1~0.5m/s的低风速。

检测时,先回零,待叶轮转动稳定后打开开关,则指针随着转动,同时记录时间。经1~2min后,关闭开关。风表可以测一点的风速,也可以测隧道的平均风速。

用风表检测隧道断面的平均风速时,测风员应该使用风表正对风流,在所测隧道断面上按一定的路线均匀移动风表。通常采用的线路如图2所示。

隧道内环境噪声检测

1、目的

隧道内环境噪声检测。

2、适用范围

隧道内连续车流噪声监测、单车噪声监测、车内噪声监测。

3、依据

按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60—2009)等相关规定。

4、检测内容

4.1隧道内连续车流噪声监测

隧道内噪声主要由混响声和直达声组成,在车流量较大且平稳时,在隧道内离开隧道口一定距离后,其噪声大小不再随隧道深度产生变化。经过多次测试,最终选择距离隧道口100米深,隧道内噪声不在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了,所以确定隧道内测量侧点要距离隧道口100米以内。测量高度离地面1.2米;隧道内离开隧道壁1米。

测量时,应在隧道外设置测点与隧道内进行比较。城市隧道隧道内应在两侧壁进行了共振吸声处理,选择该隧道测量,与未进行了共振吸声处理的隧道进行比较。

4.2隧道内单车噪声监测

根据车流量情况,选择隧道进行单车测量,并在隧道外测量单车,进行单车隧道内、外噪声比较实验。

隧道照度检测

1、目的

测量隧道水平面上的光照度。

2、适用范围

测量照度是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

3、依据

按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60—2009)等相关规定。

4、测试原理和测试步骤方法

4.1.照度的测试原理

照度是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照度汁是用于测量被照面上的光照度的仪器,是光照度测量中用得最多的仪器之一。

4.2.照度计的结构原理

照度计由光度头(又称受光探头,包括接收器、V(λ)对滤光器、余弦修正器)和读数显示器两部分组成。其结构见图1。

图1 照度计的结构原理图

碳化深度测量

1、目的、适用范围

测量混凝土构件的碳化深度值。

2、依据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

3、碳化深度值测量

3. 1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表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没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3.2碳化深度值测量,可采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应除净,并不得用水擦洗。同时,应采用浓度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楚时,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不应少于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读数精确至0.5mm。

围岩内部位移量测

1目的、适用范围

1.1 判别浅埋。偏压和强构造岩体中隧道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

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1.2判别隧道围岩松弛范围,优化锚杆设计参数。

使用范围

2、依据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3试验步骤

3.1 量测原理

埋设在钻孔的各测点与钻孔壁紧密连接,岩层移动时能带动测点一起移动。变形前个测点钢带在孔口的读数为S io,变形后第n次测量时各钢带在孔口的读数为S in。测量钻孔不同深度岩层的位移,也就是测量各点相对与钻孔最深点的相对位移。第n次测量时,测点1相对与孔口的总位移量为S1n-S10=d1,测点2相对与孔口的总位移量为S2n-S20=D2,测点i相对与孔口的总位移量为S in-A i0=D i。于是,测点2相对与测点1的位移量是△S2n=D2-D1,测点i相对于测点1的位移量是△S in=D i-D1。

3.2 量测方法

(1)量测断面选择

量测断面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地质地段。在一般围岩条件下(深埋均质岩体),每隔200~500m设一个量测断面比较适宜。在这同一量

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量测

一、目的、适用范围

了解围岩压力的量值及分布状态;判断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分析二次衬砌的稳定性和安全度。

二、依据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三、试验步骤

1、压力盒的布置与埋设

由于测试目的及对象不同,测试前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观测设计,在根据观测设计来布置与埋设压力盒。埋设压力盒总的要求是:接触紧密和平稳,防止滑移,不损伤压力盒及引线,并且需在上面盖一块后6~8mm、直径与压力盒直径大小相等的钢板。

2、压力盒观测方法

压力盒按观测设计要求布置埋设号以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观测室,将每个压力盒的电缆引线集中与室内,并按顺序编排好号码,以防弄混。电缆线铺设一定要得当,切不可被压断、拉断。

观测时,根据具体情况及要求,定期进行测量;每次每个压力盒的测量应不少于3次,力求测量数值可靠、稳定,并做好原始记录。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现场观测,就可以根据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隧道烟雾浓度检测

1、目的

检测隧道烟雾浓度。

2、适用范围

通过烟雾浓度检测,评价煤烟对空气的污染程度。

3、依据

按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60—2009)等相关规定。

4、检测步骤及方法

4.1检测仪器及仪器技术参数

烟雾浓度检测主要采用光透过率,也可以通过测定光线在烟雾空气和洁净空气的照度比值确定光透过率。

4.1.1 光透过率仪器由稳压电源、投光部、受光部和自动记录仪四大部件组成。

4.1.2 技术参数:测定光路长度大于100m,光透过率量程5%~100%,精度为满量程5%。

4.2 检测方法

沿隧道轴线,每100m为一个测区,每个测区测定100m读取3次光透过率数据,记录并存储,然后取3次光透过率数值的平均值为光透过率值。

用照度换算光透过率的操作及检测方法参见隧道照度检测。

一氧化碳检测

1、目的

检测隧道环境中的CO浓度。

2、适用范围

检测隧道在修建中可能会遇到CO,运营后汽车废气中有CO,保证施工安全和司乘人员的健康。

3、依据

按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60—2009)等相关规定。

4、检测方法

4.1 检测仪器和技术参数

检知管是一支直径4~6mm、长150mm左右的密封玻璃管,管内装有易与一氧化碳发生反应的药品。使用时,将检知管封口打开,通过一定容积的吸气球,使一定量的被测气体通过检知管。吸入气体中的CO与药品作用,白色的药品颜色迅速变化。

4.2 检测方法

4.2.1 比色式检知管是根据管内药品与CO作用后颜色的变化来判断CO的浓度。仪器备有一块标准比色板,上面标有与各种颜色相对应的CO浓度。检知管吸入气体后,对比检知管与标准比色板的颜色,找出与检知管颜色最接近的标准色条,他所对应的CO浓度就是被测气体的CO浓度。

预应力混凝土张拉试验

1、目的、适用范围

检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力。

2、依据

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50010—2000)相关规定。

3、施加预应力

3.1 机具及设备

施加预应力所用的机具设备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定期维护和检验。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检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之间的关系曲线,校验应在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行。

3.2 施加预应力的准备工作

a、施工现场应具备经批准的张拉程序和现场施工说明书;

b、现场已有具备预应力施工知识和正确操作的施工人员;

c、锚具安装正确,对后张构件,混凝土已达到要求的强度;

d、施工现场已具备确保安全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必要预防措施;

e、实施张拉时,应使千斤顶的张拉力作用线与预应力筋的轴线重合一致。

3.3 张拉应力控制

a、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施工中预应力筋需要超张拉或计入锚圈口预应力损失时,可比设计要求提高5%,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

周边位移量测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

周边位移是隧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化最直观的反映,通过周边位移量测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根据变形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程度和二次衬砌施作合理时机。

2.指导现场施工。

二、依据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三、试验步骤

1.量测断面间距及测量点数

根据围岩类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确定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

2.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可根据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分别按2和表3确定。当表2和表3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宜取量测频率较高者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目的

1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2 判定竖向抗压静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测、桩端阻力;

4 验证高应变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

2、适用范围

1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革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

2 当埋设有测量桩身应力、应变、桩底反力的传感器或位移杆时,可测定桩的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或桩身截面的位移量。

3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破坏;当桩的承载力以桩身强度控制时,可按设计要求的加载量进行。

4 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

3、试验步骤

1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1)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

2)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2)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

钻芯法

1、目的

检测灌注桩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判定或鉴别桩端岩土性状,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和桩身完整性,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

3、依据

参照《建筑基地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的规定

4、试验步骤

1 每根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和钻孔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桩径小于1.2m的桩钻1孔,桩径为1.2-1.6m的桩钻2孔,桩径大于 1.6m的桩钻3孔。(2)当钻芯孔为一个时宜在距桩中心10-15m的位置开孔;当钻芯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开孔位置宜在距离中心0.15-0.25D内均匀对称布置。(3)对桩端持力层的钻探,每根受检桩不应少于一孔,且钻探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钻机设备安装必须周正,稳固,底座水平。钻机立轴中心,天轮中心(天车前沿切点)与孔口中心必须在同一铅垂线上。应切报钻机在钻芯过程中不发生倾斜,移位,钻心孔垂直度偏差大于0.5%。

(3)当桩顶面与钻机底座的距离较大时,应安装孔口管,孔口管应垂直且牢固。

(4)钻进过程中,钻孔内循环水流不得中断,应根据回水含砂

标准贯入试验

一、目的

通过测定地基土的标准贯入击数,评价地基土承载力、确定单桩承载力、判别地基土的液化和检测地基处理的效果等。

二、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较广,特别对不易钻探取样的砂土和砂质粉土尤为适用,当土中含有较大碎石时,使用受到限制。

三、依据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GJ94—2008)

四、试验步骤

标准贯入试验应采用自动脱钩的落锤法,并设法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阻力,仪保持锤击能量的恒定。标准贯入试验所用钻杆应定期检查,钻杆相对弯曲应小于1/100,接头应牢固,否则受锤击后钻杆会产生侧向晃动,影响测试精度。

标准贯入试验的现场工作一般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钻探成孔。为了保证标准贯入试验的钻孔质量,要求采用回转钻进,当钻进至试验高程以上15cm处时,应停止钻进,仔细清除孔内残土到试验高程。为保持孔壁稳定,必要时可用泥浆或套管护壁。在地下水位以下钻进时或遇承压含水砂层时,孔内水位或泥浆面应始终高于地下水位足够高度,否则钻孔底上涌降低标准贯入试验的N63.5值。当下套管时,要防止套管下过头,套管内的土未清除,会时N63.5

隧道施工超前预报

1、目的

超前预报隧洞施工掌子面前方有无断层破碎带、溶洞、地下水富集区等不良地质体,

2、应用范围

预报范围较近、掌子面可利用。

1)应以掌子面为中心,在掌子面上布置多条剖面,点测时点距

应小于0.5m;

2) 探地雷达应根据条件和探测范围选择天线。

3、依据

参照《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

4、检测步骤

4.1 地质雷达探测系统组成

地质雷达探测系统由地质雷达主机、天线、便携式计算机、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等组成。

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信噪比不低于60dB;模/数转换不低于16位;信号叠加次数可选择;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5ns;实时滤波功能可选择;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具有手动或自动位置标记功能;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

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具有屏蔽功能;最大探测深度大于2m;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4.2 现场检测

4.2.1 测线布置

探地雷达应沿掌子面中心布置一条水平剖面和一条垂直剖面,若掌子面较大亦可在掌子面的上部布置一条沿拱顶的弧线剖面、下部布置一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1、目的、适用范围

测试构件混凝土强度。

2、依据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

3、测试及步骤

3.1测试一般规定

3.1.1测试前宜准备下列资料:

1 工程名称和设计、施工、建设、委托单位名称;

2 结构或构建名称、施工图纸和混泥土设计强度等级;

3 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和用量,沙石的品种、粒径,外加剂或参合料的品种、参量和混泥土配合比等;

4 模板类型,混泥土浇注、养护情况和成型日期;

5 结构或构建检测原因的说明。

3.1.2 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单时个构件检测,应在构件上均匀布置测区,每个构件上测区数量不应少于10个;

2 同批构件按批抽样检测时,构件抽样数不应少于同批构件的30%,且不应少于10件;对一般施工质量的检测,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规定抽样。

3 对某一方向尺寸不大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

成孔质量检测

1、目的

检测基桩成孔质量。

2、适用范围

检测钻、挖孔灌注桩桩径、垂直度、桩位、孔深、泥浆密度、沉渣厚度等质量。

3、依据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GB 041—200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相关规定。

4、成孔质量检查

4.1 桩位偏差检查

桩位应在基桩施工前按设计桩位平面图放样桩的中心位置,施工后对全部桩位进行复测,检查桩中心位置并在复测平面图上标明实际桩位置坐标。复测桩位时,桩位测点选在新鲜桩头面的中心点,然后测量该点偏移设计桩位的距离,并按坐标位置分别标明在桩位复测平面图上,测量仪器选用精密经纬仪或红外测距仪。

桩位中心位置的偏差要求,应满足桩的实际规定或相关的规范标准。

4.2 桩孔径、垂直度检测

4.2.1 孔径检测:在钻孔成孔后,当孔深、清孔泥浆指标合格后,钻机移位,利用钻孔三角架或吊车、龙门架等设备将孔径器放入孔内,

低应变法

1、目的

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2、适用范围

1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

度及位置。

2 本方法的有效检测桩长范围应通关现场试验确定。

3、依据

参照《建筑基地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的规定

4、试验步骤

仪器设备

1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基桩动测仪》JG/3055的有关规定,且应具有信号显示、储存和处理分析能力。

2 瞬态激振设备应包括能激发宽脉冲的力锤和锤垫;力锤可装有力传感器;稳态激振设备应包括激振力可调、扫频范围为10~2000Hz 的电磁式稳态激振器。

现场检测

1 受检桩应符合以下规定:

(1)桩身强度应符合本规范第3.2.6条第1款的规定。

(2)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

(3)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2测试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目的

地表以下土体总沉降量。

2、适用范围

用于沉降控制,根据预定的要求控制填土速率;预算沉降趋势,确定预压卸载时间和结构物及路面施工时间;提供施工期间沉降土方量的计算依据。

3、依据

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相关规定。

4、沉降观测的实施

4.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根据软土地区路基沉降观测的一般经验,软土路段每100m设一组沉降观测点;路堤高度大于5m的路段,每50m设一组沉降观测点并设一组位移观测点,具体布设有以下要求:

a、所有大、中、小桥(包括通道桥)位置均需要设置一组沉降观测

点,观测点位于桥头引道,离桥头搭板1m处,跨度超过30m的结构物两端各设一观测断面,跨度小于30m时仅在一端设置;b、所有涵洞处原则上均需设置一组沉降观测点,观测点位于涵背

一侧,离涵背约2m处,沉降板具体位置应随涵洞交角而调整,距离相近、地质情况一致的可统一考虑布点;

c、对于一般处理路段、通道与涵洞基础处理段、桥头路基处理段、

1 目的、适用范围

了解以下内容:

1 地表下沉范围、量值;

2地表及地中下沉随工作面推进的规律;

3地表及地中下沉稳定的时间。

2 依据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 试验步骤

1 量测仪器及方法

一般用精密水准仪量测,量测精度±1mm。

隧道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宜在与洞内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在同一个横断面内。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应在建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观测点。横向布置间距范围为2~5m;布置7~11个观测点,隧道中线附近密些。

2量测频率

地表下沉量测应从开挖工作面前方,隧道埋深与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视为止。

量测频率与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量测频率相同。

3 原始记录和测量资料积累

原始记录表可参考收敛或拱顶下沉记录表,但注意在整理资料

隧道衬砌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

隧道衬砌质量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 1 前言 工艺概况 铁路隧道衬砌是隐蔽工程,用传统的目测或钻孔对其质量进行检测有较大的局限性;应用物理勘探的方法对隧道衬砌混凝土进行无损检测,可取得快速、安全、可靠的效果。 工艺原理 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由主机、天线和配套软件等几部分组成。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当发射天线向被测介质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时,电磁波遇到不均匀体(接口)时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主要取决于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雷达主机通过对此部分的反射波进行适时接收和处理,达到探测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图1)。 图1 地质雷达基本原理示意图 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 ,因此根据地质雷达记录的电磁波传播时间ΔT ,即可据下式算出异常介质的埋藏深度H : H V T =??2 (1) 式中,V 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下式表示: V C =ε (2) 式中,C 是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08m/s ; ε为相对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其介电常数亦不同。 雷达波反射信号的振幅与反射系统成正比,在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中,反射系数可表示为: 212 1εεεε+-=r (3)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波的频率。电导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 2 工艺特点 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能够预测隧道施工中衬砌的各种质量问题,分辨率高,精度高,探测深度一般在~左右。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反射,中心工作频率 400MHz/900 MHz/1500 MHz; 采用宽带短脉冲和高采样率,分辨率较高; 采用可调程序高次迭加和多波处理等信号恢复技术,大大改善了信噪比和图像显示性能。 (1)操作简单,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 (2)对衬砌隐蔽工程质量问题性质判断一般精度较高,分辨率可达到2~5cm,检测的深度、结构尺寸以及里程偏差或误差小于10%,缺陷类型识别准确度达95%以上; (3)通过专业的RADAN 分析软件,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迅速的完成数据处理等。 3 适用范围 地质雷达有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目标体与周围介质是否存在足够的电性差异,是探测工作是否有效的前提,这种电性差异就是介电常数;应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和检测要求选用不同的天线类型;适用条件,探测的目标体与周围介质有较大的介电常数差异并具有较好的反射条件;上覆层导电性较弱;目标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引起的异常有一定的强度;具有一定的探测对比资料。 该技术适用于隧道衬砌质量施工过程控制和竣工验收的无损检测。 4 主要引用标准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17-2003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施工规范》(TB10223-2004)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隧道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编号:SM-ZD-54531 隧道工程安全管理办法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隧道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大西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安全管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细化安全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项目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构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长效管理机制。 第三条本项目隧道工程的所有参建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在隧道工程实施中各负其责。 第四条本项目隧道工程安全目标:杜绝死亡事故、杜绝塌方事故、杜绝爆炸事故、杜绝爆破物品丢失事故。 第二章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控制 第五条公司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设计文件有

隧道衬砌裂缝及渗水处理方案

隧道衬砌裂缝及渗水处理方案 针对目前隧道衬砌表面存在裂缝和渗水的质量缺陷,特制订本处理方案,要求施工现场参照方案内容做好衬砌裂缝及渗水的治理工作。 一、衬砌裂缝原因及处理措施 1、裂缝成因分析 裂缝的类型主要分为: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外荷载作用产生的变形裂缝及施工缝处理不当引起的接茬缝等。 (1)干裂裂缝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散失,使水泥石中的凝结胶体干燥收缩产生变形,由于受到围岩和模板的约束,变形产生应力,当应力值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干燥裂缝。干燥裂缝多为表面性的,走向没有规律。影响混凝土干燥裂缝的原因主要有:水泥品种、用量及水灰比,骨料的大小和级配,外加剂品种和掺量。 (2)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间形成温度梯度面产生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裂缝宽度冬季较宽,夏季较窄。温度裂缝的产生与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厚度及水泥品种、用量有关。 (3)变形裂缝 仰拱和拱墙基础的虚碴未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后,基底产生不均匀沉降;过早脱模,在外力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变形进而产生裂缝;脱模时混凝土受到较大外力撞击(大型施工机械、爆破产生的冲击波或大块石等)产生变形裂缝。

(4)接茬缝 施工过程中由于停电、机械故障等原因迫使混凝土浇注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原有的混凝土基础表面没有进行凿毛处理,或者凿毛后没有用水冲洗干净,也没有铺水泥砂浆垫层,就在原混凝土表面浇筑混凝土,致使新旧混凝土接茬间出现裂缝。 2、裂缝调查及观测 (1)对排查出的裂缝进行统计,根据裂缝的里程位置、长度、宽度建立观测记录,在裂缝未稳定前指派专人按一定频率进行观测,记录裂缝是否有新的发展。 (2)结合裂缝分布及工程实际情况,采用仪器检测裂缝发展的深度和宽度,同时采用定位钢筋的仪器测定裂缝段的钢筋位置并检测对应位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和衬砌厚度,在此基础上判定裂缝是否穿透钢筋保护层厚度或贯穿隧道衬砌。 (3)观测裂缝的宽度变化和错台情况,在裂缝最宽处两侧粘贴两个薄铁片并垂直拼缝处刻画标记线。定期用卡尺量测裂缝宽度变化数值并做好记录。 (4)观测裂缝的长度变化,在裂缝两端刻画标记,定期用钢卷尺量测裂缝长度变化数值并做好记录。 3、裂缝处理 (1)裂缝处理的必要性 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是隧道衬砌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混凝土结构的破坏都是从裂缝扩展开始的。隧道衬砌开裂后降低衬砌承载力,损坏外观形象,出现渗水现象,对通风、照明设备的保养,运营期间的安

隧道养护检查地快速检测方法2018公路水运继续教育

第1题 隧道衬砌裂缝根据裂缝走向及其和隧道轴线方向的相互关系, 为()、环向裂缝、斜向裂缝三种。 A.网状裂缝 B.纵向裂缝 C.温度裂缝 D.施工缝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题 隧道渗漏水按其渗漏形式一般可分为点渗漏、()、面渗漏。 A.浸渗 B.滴漏 C.涌流 D.线渗漏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以下()裂缝类型对于隧道衬砌结构正常承载影响较小。 A.纵向裂缝 B.环向裂缝 C.斜向裂缝 D.交叉裂缝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4题 传统隧道结构检测方法中,地质雷达主要用于检测()项目 A.渗漏水 B.裂缝 C.断面检查 D.衬砌质量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5题 隧道土建结构检查阶段包括()、定期检查、应急检查和专项

A.日常检查 B.日常巡查 C.经常检查 D.特别检查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6题 隧道烟雾浓度检测仪器主要采用()。 A.风速计 B.照度计 C.光透过率仪 D.CO浓度检测仪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7题 公路隧道结构检查工作中,隧道遭遇自然灾害、发生交通事故或出现其它异常事件后,为查明缺损状况采取应急措施,而对遭受影响的结

构进行的详细检查属于()。 A.经常检查 B.定期检查 C.应急检查 D.专项检查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8题 以下()技术可用于检测隧道收敛变形< A.数字照相技术 B.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C.手持式记录技术 D.热成像技术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9题 红外热像采集技术主要用于检测()

隧道风险管理办法Word版

新蒲新区高新快线道路工程 编制: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 中建四局遵义市新蒲新区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二分部编制日期:二0一一年三月

隧道风险管理办法 一、总则 1.1、为有效防范和规避隧道建设风险,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隧道风险管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结合中建四局安全生产管理手册,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参建各方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落实“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的管理要求,减少风险的影响,以较低、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1.3、项目部以设计阶段隧道风险评估为基础,结合地质勘探新成果、超前地质预报成果、施工揭示地质情况和监控量测结果,对隧道风险工点进行动态调整。 1.4、本办法适用于中建四局遵义市道路工程项目部二分部管辖的隧道风险管理。 二、隧道工程安全方针与目标 2.1、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构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长效管理机制。 2.2、安全管理目标: 2.2.1、杜绝较大及以上施工安全责任事故。 2.2.2、杜绝责任死亡事故,责任重伤率小于0.12人/每亿元产值 2.2.3、杜绝严重塌方、突水、突泥事故; 2.2.4、杜绝火灾、爆炸事故; 2.2.5、杜绝爆破物品丢失事故。 三、管理机构与职责

3.1项目部成立隧道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技术方案组、现场工作组,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进行隧道风险管理。 3.1.1、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任刚 副组长:项目部主管生产、安全副经理王建龙、梅刚;项目部总工程师唐勇;设计院总负责人卜卫国、毛志友;隧道工区工区长曹国强。 组员:工程副部长张庆余;安全部陈小霞、郑勇;隧道工区副工区长姚凯、成员范俊杰、毛济成、岳志宇、王维、龙志豪;各个隧道施工队队长以及外聘专家等。 3.1.2、技术方案组 组长:项目部总工程师唐勇 组员:项目部工程部长赵永亮;隧道工区长曹国强;副工区长姚凯;施工员毛济成、岳志宇以及各隧道施工队技术负责人。 3.1.3、现场工作组 组长:隧道工区长曹国强 组员:隧道副工区长姚凯;成员范俊杰、岳志宇、王维、龙志豪、毛济成。 3.2、工作职责 3.2.1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制定隧道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2)组织相关单位分别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浅谈高速公路隧道衬砌裂缝处理方法 阮建东 任亮

浅谈高速公路隧道衬砌裂缝处理方法阮建东任亮 发表时间:2018-05-21T15:29:22.3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作者:阮建东任亮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工程建设得到很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高速公路隧道建设水平,所以也是非常的重视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质量。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工程建设得到很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高速公路隧道建设水平,所以也是非常的重视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质量。进行高速公路隧道建设的时候会暴露出很多问题,尤其是隧道衬砌裂缝。在投入运营前,分析常见病害发生的原因,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办法,保证高速公路隧道的正常运行,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衬砌裂缝;处理方法 1.前言 高速公路建设是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前提,通过对道路建设的加速来提升整个社会建设管理是现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始终坚持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发展,通过社会建设来宏观调控国家的整体发展。现今社会建设发展迅速,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建设和完善高速公路隧道的施工,以此来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2.高速公路隧道衬砌裂缝类型及产生原因分析 2.1高速公路隧道衬砌裂缝类型 隧道衬砌裂缝主要可以分成三类:非结构性裂缝、隧道衬砌缺陷和病害产生的裂缝、结构性裂缝。非结构性裂缝主要有干缩裂缝、温度裂缝、施工缝处理不当引起的接茬缝等;隧道衬砌缺陷和病害产生的裂缝主要有:二衬厚度不足产生的裂缝、衬砌背后的空洞产生的裂缝、衬砌材料裂化产生的裂缝等;结构性裂缝主要有:外荷载变化引起的裂缝、各种因素综合导致结构承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等。 干缩裂缝: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散失,使水泥石中的凝结胶体干燥收缩产生变形,由于受到围岩和模板的约束,变形产生应力,当应力值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干缩裂缝。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走向没有规律。影响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水泥品种、用量及水灰比,骨料的大小和级配,外加剂品种和掺量。 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间形成温度梯度而产生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度冬季较宽,夏季较窄。温度裂缝的产生与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厚度及水泥的品种、用量有关。 施工缝(接茬缝): 施工过程中,由于停电、机械故障等原因迫使混凝土浇筑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原有的混凝土基础表面没有进行凿毛处理,或者凿毛后没有用水冲洗干净,也没有铺水泥砂浆垫层,就在原混凝土表面浇筑混凝土,致使新旧混凝土接茬间出现裂缝。 荷载变形裂缝: 仰拱和边墙基础的虚碴未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后,基底产生不均匀沉降;模板台车或堵头板没有固定牢固,以及过早脱模,或脱模时混凝土受到较大的外力撞击等都容易产生变形裂缝。 2.2高速公路隧道衬砌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隧道衬砌裂缝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往往是多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相关统计,施工中不规范造成的衬砌裂缝占80%左右,材料质量差及配合比不合理产生的裂缝占15%左右,其他原因引起的裂缝约占5%。施工工艺或施工不规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隧道开挖超欠挖严重,轮廓线不圆顺,衬砌混凝土厚度严重不均匀;欠挖导致初期支护侵入衬砌界限,从而造成衬砌混凝土厚度不足。 (2)未开展监控量测工作仅凭经验来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安全可靠性差,造成二次衬砌超设计荷载承受围岩压力。 (3)混凝土生产时原材料计量误差大,尤其外加剂的掺加随意性大,没有根据砂、石料的实际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用水量,造成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在混凝土运输及泵送过程中加水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4)采用整体式钢模板台车施工,混凝土浇筑时不振捣或漏振,混凝土均质性差。 (5)盲目追求施工进度,随意提前脱模时间,使低强度混凝土过量承受荷载,破坏了混凝土结构。脱模后没有进行混凝土的潮湿养护。 (6)夏季施工时砂、石料露天堆放,无切实有效的降温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高。冬期施工时采取的防寒保温措施不力。 3.高速公路隧道衬砌裂缝缺陷处理方法 3.1隧道衬砌非渗水裂缝处理方法 (1)开设梯形槽:先沿裂缝凿成宽度不小于2cm,深度不小于3cm的梯型槽。 (2)钻孔:在裂缝表面进行骑缝钻孔,以此作为灌浆导向孔。沿裂缝走向钻孔,孔深3cm,孔径8mm,孔距25~40cm,凡裂缝交叉处应在交叉地方钻孔。 (3)清缝:用0.2MPa 以上气压的压缩空气清除裂缝、梯形槽、钻孔内的灰渣和浮尘;沿缝长范围内砼表面用丙酮进行清洗去污。并注意不得堵塞裂缝。 (4)布嘴:骑缝布设灌浆嘴。一般布置在裂缝端部、裂缝开裂大和裂缝交叉处,间距以30~50cm 为宜,原则上宽缝可稀,窄缝要密,但每一条缝至少各有一个进浆孔和排气孔;贯穿性裂缝两侧面都必须埋灌浆嘴,灌浆嘴要错开布置。注胶嘴用丙酮洗净后,底盘周围应均匀涂抹 1~2mm 厚改性环氧水泥,并与孔眼对准埋贴于裂缝上。注胶嘴应注意不得堵嘴堵缝。 (5)封缝:用改性环氧砂浆填平梯形槽,上面粘铺一层玻璃布,布上再罩一层环氧树脂胶浆封面。封缝工作要仔细,防止漏浆。(6)试气:封缝干固后,在周边涂刷肥皂水,然后向裂缝中充压缩空气,检查是否有漏气的地方。用一个嘴充气,其它嘴临时封

隧道衬砌裂缝及渗水处理方案

隧道衬砌裂缝及渗水处 理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隧道衬砌裂缝及渗水处理方案 针对目前隧道衬砌表面存在裂缝和渗水的质量缺陷,特制订本处理方案,要求施工现场参照方案内容做好衬砌裂缝及渗水的治理工作。 一、衬砌裂缝原因及处理措施 1、裂缝成因分析 裂缝的类型主要分为: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外荷载作用产生的变形裂缝及施工缝处理不当引起的接茬缝等。 (1)干裂裂缝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散失,使水泥石中的凝结胶体干燥收缩产生变形,由于受到围岩和模板的约束,变形产生应力,当应力值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干燥裂缝。干燥裂缝多为表面性的,走向没有规律。影响混凝土干燥裂缝的原因主要有:水泥品种、用量及水灰比,骨料的大小和级配,外加剂品种和掺量。 (2)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间形成温度梯度面产生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裂缝宽度冬季较宽,夏季较窄。温度裂缝的产生与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厚度及水泥品种、用量有关。 (3)变形裂缝 仰拱和拱墙基础的虚碴未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后,基底产生不均匀沉降;过早脱模,在外力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变形进而产生裂缝;脱模时混凝土受到较大外力撞击(大型施工机械、爆破产生的冲击波或大块石等)产生变形裂缝。 (4)接茬缝 施工过程中由于停电、机械故障等原因迫使混凝土浇注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原有的混凝土基础表面没有进行凿毛处理,或者凿毛后没有用水冲洗干净,也没有铺水泥砂浆垫层,就在原混凝土表面浇筑混凝土,致使新旧混凝土接茬间出现裂缝。 2、裂缝调查及观测 (1)对排查出的裂缝进行统计,根据裂缝的里程位置、长度、宽度建立观测记录,在裂缝未稳定前指派专人按一定频率进行观测,记录裂缝是否有新的发展。 (2)结合裂缝分布及工程实际情况,采用仪器检测裂缝发展的深度和宽度,同时采用定位钢筋的仪器测定裂缝段的钢筋位置并检测对应位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和衬砌厚度,在此基础上判定裂缝是否穿透钢筋保护层厚度或贯穿隧道衬砌。 (3)观测裂缝的宽度变化和错台情况,在裂缝最宽处两侧粘贴两个薄铁片并垂直拼缝处刻画标记线。定期用卡尺量测裂缝宽度变化数值并做好记录。 (4)观测裂缝的长度变化,在裂缝两端刻画标记,定期用钢卷尺量测裂缝长度变化数值并做好记录。 3、裂缝处理 (1)裂缝处理的必要性 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是隧道衬砌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混凝土结构的破坏都是从裂缝扩展开始的。隧道衬砌开裂后降低衬砌承载力,损坏外观形象,出现渗水现象,对通风、照明设备的保养,运营期间的安全等造成极大的危害,开裂严重时会使

隧道管理制度

隧道施工安全规章制度 隧道一般安全规定 1、隧道工程施工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施工组织 设计编制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2、隧道施工作业前,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全面了解地质状况,根据围岩等级进行钻爆设计,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3、洞外施工场地应平整不积水,应对车辆人员通道、出碴、进出 材料、结构加工等进行合理布置,通畅有序。弃碴场地应设置在不堵 塞河流、不污染环境、不毁坏农田的地段。 4、隧道钻爆作业前,应对通风、排水、用电、通讯进行专项设计,动力电线应与照明线路分开布设,照明器材及用电设备应根据隧道类型选用防爆型或非防爆型。 5、分部分项工程作业前必须逐级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应在交底书上签字。 6、每天作业前,作业组长或工段长应召开班前会,现场安全员 或技术人员应对作业面进行检查,排查隐患,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开始施工作业。 7、隧道施工的各班组间,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并将施工、安全等情况记载于交接班的记录簿内,工地值班负责人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 8、隧道爆破工和民爆器材保管员必须经过公安机关的专业培训

并取得作业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9、所有进入隧道的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防护用品,遵章 守纪,出、入洞登记,听从指挥。 10、隧道钻爆应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配置必须的降尘设备,钻眼时应湿式凿岩,先送水后送风;装碴前必须进行喷雾、洒水。 11、进洞作业机动车辆应安装尾气净化装置或采取其他净化措施,防止有害气体在洞内积聚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12、隧道钻爆作业应按有关规定使用仪器对瓦斯或有害气体进行 监测,其允许浓度应符合标准规定。 13、遇有断层及不良地质地段时,应遵循“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的施工原则。 14、在2米以上的洞口边坡和平台上作业时,应执行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5、特种设备应按规定取得特种设备检验合格证,并定期报检。 16、特种作业人员应经过职业技术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2交接班制度 1、轮班作业的工点,建立执行交接班制度。 2、交接班完毕后,由交接班负责人填写“交接班记录薄”并签字。 3、交接班时必须做到:对情况要看到;对工地各点要走到;对 不安全因素要指到;对预防事故措施要说到。 4、交接班双方交接主要内容:

铁路隧道隧道安全管理办法

.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1 编制依据 (1) 第二章概况 (1) 2.1 工程概况 (1) 2.3 水文、地质、地貌 (2) 2.3 主要危险源及预防措施 (8) 第三章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 10 3.1 安全生产方针 (10) 3.2 安全管理目标 (10) 3.3 环水保目标 (10) 3.4 职业健康目标 (10) 第四章安全保证体系 ............................................................................................................................... 11 4.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1)

4.2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11) 4.3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12) 4.4 安全控制程序 (12) 第五章安全保证措施 ............................................................................................................................... 13 5.1 一般安全措施 (13) 5.2 用电安全措施 (14) 5.3 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措施 (15) 专业资料word . 5.4 开挖作业安全措施 (15) 5.5 火工品安全保证措施 (16) 5.6 爆破作业安全措施 (20) 5.7 出碴运输作业安全措施 (22) 5.8 喷锚作业安全措施 (22) 5.9 防水层作业安全措施 (24) 5.10 二次衬砌作业安全措施 (24) 5.11 通风与防尘安全措施 (25) 5.12 洞排水安全措施 (25) 5.13 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26) 5.14 防火安全管理措施 (26) 5.15 冬、雨季及夜间施工安全措施 (26)

论隧道衬砌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论隧道衬砌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针对省道301线K159+170处寿庆隧道隧道部分衬砌开裂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病害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相应处理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建词:衬砌裂缝;原因分析;处理措施 1、工程概况 寿庆隧道位于省道301线公路改建工程内,里程桩号为K159+170,隧道单洞双向行车,长750米,采用新奥法施工。该隧道于2007年7月正式开工,于2008年7月竣工。 2、病害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福建金通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的隧道检测报告可以看出:裂缝类型主要包括侧墙横向裂缝和拱顶纵向裂缝,其中拱项裂8条,侧墙裂缝5条,最宽约1.55厘米。衬砌裂缝的成因比较复杂,涉及到地质状况、衬砌施工时机、围岩应力分布、衬砌混凝土强度、衬砌厚度、衬砌脱空等多重因素,判断哪个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常常依靠经验。将根据现有资料,对该遂道衬砌裂缝产生的机理进行简单分析。 2.1根据钻孔取芯结果,隧道侧墙有三条竖向裂缝处的衬砌厚度不足,而衬砌混凝土浇注时会产生水化热,水灰比过大也会增加水化热的程度,衬砌由于内外温差产生温度内应力,温度应力可能在个别衬砌厚度不足的地方超过了混凝土抗拉强度,从而造成开裂;另一方面,衬砌每一节段浇注长度为8米;混凝土纵向收缩也可能产生裂缝。 2.2该隧道衬砌裂缝主要表现为拱顶纵向水平裂缝,根据地质雷达检测结果,拱顶局部位置存在衬背脱空或衬砌混凝土欠密实的缺陷,从而使衬砌承受的围岩压力不均衡,严重时由于两侧围岩的挤压效应在拱顶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从而使拱顶或拱腰位置出现拉裂型裂缝。拱顶纵向水平裂缝还可能与拆模过早和泵送混凝土有一定关系。检测过程中未见裂缝处渗漏水,说明防水卷材基本完好,拱顶不利拉应力尚未充分发展。需要说明的是,该隧道衬背脱空处未必产生裂缝,有些脱空处由于混凝土胶结性能较好并未出现裂缝,但如果不进行处理,可能会随着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劣化而出现新裂缝。 2.3昼夜温差和四季温差以及运营期间的环境条件变化也可能会加剧裂缝的扩展。 3、病害整治

隧道施工管理办法

宁棋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 法办理隧道施工管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宁棋高速公路 第四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 二六年十月十日OO 隧道施工管理办法 一、施工准备 施工队在开工之前应绘制施工场地总布置图。主要包括大型机械安装、维修和存放,砂石料场地硬化、施工设备、生活区、加工场地硬化、运输便道、 弃渣场地、临时排水设施等。 结合施工图纸,确定施工方案,编制队施工组织设计,并编制进度计划。 临时工程在隧道开工前基本完成,运输便道应满足使用限期运量和行车 安全的要求,风水电设施应靠近洞口,机械安装和管线及早架设并符合有关 规定。 制定安全制度采取安全措施,并对职工进行岗前安全教育,技术交底和

培训。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工程行为造成的破坏要有处理措施。弃渣场 完工后进行熟土覆盖并绿化。 施工测量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按下表执行,水准测量困难的山岭地 带四、五等水准可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以上隧道要进行贯通设计,2000m 平面控制测量 控制线公路路量测桥位桥梁级等量制测隧道洞外控量测 特大>5000m二等三角长隧道>特6000m桥 特特长隧角、导三等三2000~5000m4000~6000m线道大桥特特长隧角、导四等三1000~2000m2000~4000m线大道桥 隧中长高速公路、一级特级小三角、一1000~2000m500~1000m 导线道公路大桥二级小三角、二级及二级以<大中桥<隧道1000m500m导线下公路 三级导线三级及三级以 下公路 量的技术要求三角测 测回数角三角形测平均边长起始边长最弱等和差误闭相对中中误差相对中误边长DJ DJDJ级)())(差差(km3″″

隧道质量安全管理办法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隧道质量安全管理办法正 式版

隧道质量安全管理办法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隧道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明确施工安全质量责任,细化安全质量管理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安全质量事故,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质量,项目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构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长效管理机制。 第三条隧道工程安全质量目标 1、隧道工程安全目标:杜绝因公死亡

事故、杜绝严重塌方事故、杜绝爆炸事故、杜绝爆破物品丢失事故。 2、隧道工程质量目标:洞身开挖完整,无欠挖,锚杆、小导管、管棚、钢拱架、喷射混凝土厚度、强度等符合设计及《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要求。洞身衬砌钢筋、衬砌厚度、强度满足设计及《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要求,衬砌背后无空洞及不密实现象,衬砌表面色泽均匀、曲线圆顺,整改轮廓清晰。砼接茬处无较大错台、跑模现象,表面无蜂窝麻面,内实外美。正洞和设备洞室衬砌不渗水,道床不积水,洞身范围内无湿渍。水沟流水坡面平顺,水流通畅,不积淤堵塞。泄水孔排水通畅无堵塞。洞门及附属

隧道安全管理办法

1目的本管理办法的目的在于通过识别管网建设工程隧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防范诸如隧道坍塌、涌水突泥、瓦斯爆炸等安全风险,规范隧道工程安全施工行为,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管网建设工程山体穿越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 理。 3术语和定义 3.1涌水突泥:指地下工程(如隧道)施工中遇到暗河、溶洞、承压水等不良地质情况发生较大(以上)规模的涌水、涌泥事故,一般以水、淤泥、泥砂为载体迅速突出,是隧道施工特别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一般地质条件下不易发生,但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3.2瓦斯:从煤(岩)层内逸出的以甲烷(CH4为主要成分的有害气体。 3.3钻爆法:通过钻孔、装药、爆破开挖岩石的方法,简称钻爆法。3.4光面爆破:沿开挖边界布置密集炮孔,采取不耦合装药或装填低威力炸药,在主爆区之后起爆,以形成平整的轮廓面的爆破作业。3.5超前地质预报:通过掌子面的超前钻探、超前导坑或各种类型的地球物理探测等手段来查明隧道岩体的状态、特征以及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和性质,预测前方未施工段地质情况的方法。掌子面:地下工程或采矿工程中的开挖工作面3.6初期支护:当设计要求隧洞的永久支护分期完成时,隧洞开挖后及时施工的支护,称为初期支护。3.7二衬支护:“二衬” 是坑道施工中的一个术语。在坑道开挖时沿着掌子面向前开进,

而其后已挖成的坑道四面则需要加固。“二衬”即是指经加固后的坑道四 周仍需继续二次加固来做的工作。在隧道施工中,二衬支护 (也称二次衬砌)就是模注砼,模板台车浇注,视设计情况,有的部位是钢筋砼,有的部位就是素砼。3.8仰拱:是指埋设在隧道地面以下接受隧道衬砌结构通过其侧壁传递过来的压力,保证隧道结构及其周围构造整体牢固稳定的地下构造物,形状与隧道衬砌结构相对,呈仰弧形。常用的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等。3.9找顶:找顶是隧道等施工中清理顶部危石的工序,找顶是清理危石的重要部分,因为顶上的危石危险性更大些。 3.10锚杆: 用钢筋、钢管等材料加工而成具有锚固、悬吊等作用的支护杆(构)件。 3.11围岩:指的是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洞身的稳定有影响的岩(土)体。3.12高地应力:高地应力指初始应力特别是它们的水平初始应力分量大大超过其上覆盖层的岩体的重量,高地应力是岩爆发生的必要条件。3.13循环进尺:井巷掘进每完成一个掘进循环,工作面向前推进的距离。通常用炮眼深度与炮眼利用率估计,如眼深1.6米,炮眼利用率为0.9,则循环进尺可达1.44米。3.14火花起爆:利用导火线燃烧时的火花先引爆雷管,然后使炸药爆炸的一种起爆方法,一般称为放炮。3.15裸露爆破:在岩体表面上直接贴敷炸药或再盖上泥土进行爆破的方法。3.16瞬发 电雷管:又称即发 雷管。通电后立即引发起爆的雷管。3.17延期电雷管:通电后按规定延期时间引发起爆的雷管。3.18围岩监控量测:简称围岩监测。为了解正在施工或已运营的隧道围岩的岩石力学性质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安全,采用各种量测仪器对围岩和支护结构所进行的量测工作。3.19项目组:是指气电集团福建管网工程建设项目组,也称为“业主”。3.20承包商:是指在合同条件下按照双方约定要求、期限及条件向

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处理

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处理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山岭地区新建公(铁)路越来越多,隧道工程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大。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普遍采用整体式钢模板台车、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但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裂缝不仅影响了美观,还给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施工中必须采取合理的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和减少混凝土中裂缝的数量和宽度。本文分析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缓解裂缝产生的措施,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裂缝治理方法。 关键词: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1 裂缝的类型 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类型主要有: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外荷载作用产生的变形裂缝、施工缝处理不当引起的接茬缝等。 1.1 干缩裂缝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散失,使水泥石中的凝结胶体干燥收缩产生变形,由于受到围岩和模板的约束,变形产生应力,当应力值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干缩裂缝。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走向没有规律。影响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水泥品种、用量及水灰比,骨料的大小和级配,外加剂品种和掺量。 1.2 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间形成温度梯度而产生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裂缝宽度冬季较宽,夏季较窄。温度裂缝的产生与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厚度及水泥的品种、用量有关。 1.3 荷载变形裂缝 仰拱和边墙基础的虚碴未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后,基底产生不均匀沉降;模板台车或堵头板没有固定牢固,以及过早脱模,或脱模时混凝土受到较大的外力撞击等都容易产生变形裂缝。荷载变形裂缝在隧道衬砌混凝土病害中占有的比例逐年增大,已经引起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 1.4 施工缝(接茬缝) 施工过程中由于停电、机械故障等原因迫使混凝土浇筑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原有的混凝土基础表面没有进行凿毛处理,或者凿毛后没有用水冲洗干净,也没有铺水泥砂浆垫层,就在原混凝土表面浇筑混凝土,致使新旧混凝土接茬间出现裂缝。 2 裂缝形成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往往是多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有关统计,施工不规范造成的混凝土裂缝占80%左右,材料质量差或配合比不合理产生的裂缝占15%左右,设计不当引起的裂缝可能占5%。 2.1 设计粗糙,建设、监理单位工作随意性大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勘察设计单位无法深入地开展地质勘探工作,隧道围岩类别评价及支护

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方法

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方法1、现场钻孔法

2、衬砌混凝土强度检测回弹法 混凝土是隧道工程建设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混凝土质量的优劣影响到隧道衬砌结构的适用性、安全性和耐久性,并直接制约着隧道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挥。混凝土衬砌的质量检控中,强度保证是基本要求。但是混凝土作为多相、多组分的复杂材料体系,在制造过程中,其强度易受到配料、搅拌、成型、养护等多种工艺环节的影响,如技术疏忽或管理不严,便极易造成质量隐患,甚至酿成工程事故。因此在建隧道的施工质量检控和已建隧道衬砌的健康诊断中,混凝土的强度检测十分必要。 然而传统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无论是利用与现场同条件制作、养护的预留试块进行隧道衬砌的混凝土强度检测,还是现场钻孔取芯进行强度检测,对于隧道工程而言,弊端皆十分明显,两者的应用前景都不甚广阔。迄今为止,隧道衬砌强度检测的适宜方法,国内外也鲜有报道。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隧道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加。所以,针对隧道工程的特点,寻求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混凝土衬砌的强度检测方法以应工程之需,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本文尝试着将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引入某公路隧道衬砌的强度检测, 以期从无损检测这一角度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1)隧道衬砌的特点与检测方法的建立 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对房屋和桥梁等建筑结构的强度检测,国家及有关部门已经颁布有相关的规范与标准,使强度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有了科学的程序和公认的检测方法。而这些程序和方法都是在对建筑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评估方法、结构和材料的检测技术、结构的设计计算分析模型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基础上制定的。公路隧道与这些建筑结构在材料、功能、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上有许多的共同点,因此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对建筑结构进行强度检测的程序、方法、和分析计算的基本原理可以有选择应用到公路隧道的强度检测当中。但是,与常规的建筑结构相比,公路隧道还具有一些自身独有的特点。公路隧道属于地下半隐蔽工程,跨度大,穿越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衬砌形式种类多。由于隧道结构和围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衬砌的荷载分布至今都是一个在理论上远未解决的问题。对于公路隧道而言,围岩类别和衬砌形式不同的地段,衬砌内部的应力分布不同。即使在同一地段,岩层产状和岩性的差异,也可导致隧道的不同部位如拱顶、拱腰和拱脚等,其应力分布和变形特点发生变化。实际上,公路隧道经常处于一定的地下水环境中,水往往是混凝土衬砌劣化的主要因素。已有的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都是通过制备各种标号的混凝土试件,分别进行大量的回弹、超声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建立回弹值、声速和强度的相关关系,得到回弹测强基准曲线和超声回弹测强基准曲线,进而间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实际上,在试验室进行回弹和声速测试时,都是在试件含水量可控制的范围内和零应力状态下测试的,而公路隧道却相反,它总是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和含有一定的地下水。由于这些基础条件的差异,在隧道混凝土强度检测中,钻芯法必不可少,它的结果直观、准确、代表性强,可用来对回弹法和综合法结果进行校正,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但是,钻芯法属于半破损检测方法,隧道衬砌是隧道工程主要的承重结构和最后的防水措施。对衬砌钻孔,必然造成结构的局部损伤,可影响到衬砌的整体性和刚度,也影响着隧道的美观,且造价昂贵。故钻孔数量不能太多,难以用来对整条隧道进行综合评判和推定,只能用于对回弹法和综合法进行强度校核,对混凝土的强度检测起着以点控面的作用。 由于公路隧道只有一个面暴露在外,其内部缺陷和潮湿程度等无法观察,回弹法和综合法测试时只能采取沿面测试方法,这也加大了测试工作的难度。在横断

隧道衬砌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

. . . . 隧道衬砌质量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 1 前言 1.1工艺概况 铁路隧道衬砌是隐蔽工程,用传统的目测或钻孔对其质量进行检测有较大的局限性;应用物理勘探的方法对隧道衬砌混凝土进行无损检测,可取得快速、安全、可靠的效果。 1.2工艺原理 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由主机、天线和配套软件等几部分组成。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当发射天线向被测介质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时,电磁波遇到不均匀体(接口)时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主要取决于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雷达主机通过对此部分的反射波进行适时接收和处理,达到探测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图1)。 图1 地质雷达基本原理示意图 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因此根据地质雷达记录的电磁波传播时间ΔT,即可据下式算出异常介质的埋藏深度H: H V T =??2(1)

式中,V 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下式表示: V C =ε (2) 式中,C 是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 ε为相对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其介电常数亦不同。 雷达波反射信号的振幅与反射系统成正比,在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中,反射系数可表示为: 212 1εεεε+-=r (3)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波的频率。电导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 2 工艺特点 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能够预测隧道施工中衬砌的各种质量问题,分辨率高,精度高,探测深度一般在0.5m ~2.0m 左右。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反射,中心工作频率400MHz/900 MHz/1500 MHz ; 采用宽带短脉冲和高采样率,分辨率较高; 采用可调程序高次迭加和多波处理等信号恢复技术,大大改善了信噪比和图像显示性能。 (1)操作简单,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 (2)对衬砌隐蔽工程质量问题性质判断一般精度较高,分辨率可达到2~5cm ,检测的深度、结构尺寸以及里程偏差或误差小于10%,缺陷类型识别准确度达95%以上; (3)通过专业的RADAN 6.0分析软件,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迅速的完成数据处理等。 3 适用范围 地质雷达有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目标体与周围介质是否存在足够的电性

隧道衬砌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

隧道衬砌质量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 1 前言 1.1工艺概况 铁路隧道衬砌是隐蔽工程,用传统的目测或钻孔对其质量进行检测有较大的局限性;应用物理勘探的方法对隧道衬砌混凝土进行无损检测,可取得快速、安全、可靠的效果。 1.2工艺原理 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由主机、天线和配套软件等几部分组成。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当发射天线向被测介质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时,电磁波遇到不均匀体(接口)时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主要取决于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雷达主机通过对此部分的反射波进行适时接收和处理,达到探测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图 1)。 图1 地质雷达基本原理示意图 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 ,因此根据地质雷达记录的电磁波传播时间ΔT ,即可据下式算出异常介质的埋藏深度H : H V T =??2 (1) 式中,V 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下式表示: V C =ε (2) 式中,C 是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 ε为相对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其介电常数亦不同。 雷达波反射信号的振幅与反射系统成正比,在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中,反射系数可表示为: 212 1εεεε+-=r (3)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波的频率。电导率越高,穿透深度

越小;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 2 工艺特点 电磁反射波法(地质雷达)能够预测隧道施工中衬砌的各种质量问题,分辨率高,精度高,探测深度一般在0.5m~2.0m左右。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反射,中心工作频率400MHz/900 MHz/1500 MHz; 采用宽带短脉冲和高采样率,分辨率较高; 采用可调程序高次迭加和多波处理等信号恢复技术,大大改善了信噪比和图像显示性能。 (1)操作简单,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 (2)对衬砌隐蔽工程质量问题性质判断一般精度较高,分辨率可达到2~5cm,检测的深度、结构尺寸以及里程偏差或误差小于10%,缺陷类型识别准确度达95%以上; (3)通过专业的RADAN 6.0分析软件,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迅速的完成数据处理等。 3 适用范围 地质雷达有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目标体与周围介质是否存在足够的电性差异,是探测工作是否有效的前提,这种电性差异就是介电常数;应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和检测要求选用不同的天线类型;适用条件,探测的目标体与周围介质有较大的介电常数差异并具有较好的反射条件;上覆层导电性较弱;目标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引起的异常有一定的强度;具有一定的探测对比资料。 该技术适用于隧道衬砌质量施工过程控制和竣工验收的无损检测。 4 主要引用标准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17-2003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施工规范》(TB10223-2004)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云桂铁路石林隧道地质雷达无损检测实施细则》 云桂铁路石林隧道相关设计图纸以及相关施工资料。 5 施工方法 1、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收集隧道工程地质资料、施工图、设计变更资料和施工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