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军画画40年,超写实作品全在这!

冷军画画40年,超写实作品全在这!

冷军画画40年,超写实作品全在这!
冷军画画40年,超写实作品全在这!

冷军画画40年,超写实作品全在这!

说起冷军,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超写实?细腻?画功了得?先看看冷军视频

▼冷军的成名绝非一朝一夕源于他对绘画的喜爱和执着因此,说他是中国超写实代表人物一点不为过!冷军成名作▼肖像

之像——《小罗》

局部局部

2007年,冷军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画了一幅震惊中国美术

史的肖像画《小罗》,这幅作品在文化部主办的第四届全国

画院优秀作品展中获得画院奖。即创下了3136万的拍卖价

格新纪录。该作品真正达到了“细腻而不腻,逼真而非真”的

大师水准。局部

局部他的画作逼真到什么程度?当他的画作在深圳美术馆

展出时,受到一位美术老师观众的投诉:“画家把画拍成照片开展览,画展成了摄影展,作为观赏者感觉受了欺骗!”罗敏与《肖像—小罗》

这还远远不止,就在今年他的创作《肖像之相-小雯》拍出6000万令人惊讶的新高度《肖像之相-小雯》50X70cm 布面油画2015年

局部

局部

局部

细腻到极致,连每个毛孔都清晰可见甚至头发丝的明暗、体积都表达相当清晰简直就是鬼斧神工般的精雕细琢局部

局部

这绝不是照片多少万像素能相提并论的局部

然而,就是这个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当代超写实油画的领军人物,小时候却没有经过一天的正规训练。《冷军肖像》高鸣峰作

冷军不像其他小孩子,

从小就开始专门学习画画,由于种种原因冷军直到少年时,也只能在大脑里绘画。肖像之相—小唐2007年

让他记忆最深的还是因为太喜欢画画,他上小学时求邻居帮他找了个老师,这位老师给了他一些画册让他临摹。“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临摹让我受益匪浅,基本功也在那时得到了锻炼,‘必修课’没有上,也许后面的绘画才能不拘一格。”除此之外,家住新华电影院附近的他,还抓住一切机会向电影海报学习。因为胆子小不敢当众画,他看几眼记在心里,然后跑回家画出来,再看几眼,回家继续画。《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为了摹画美术厂的一幅国画老虎,他每周步行去一次,看了就拼命记在心里,回家再画,觉得画得不像了再跑过去看。“少年时代自己画的不是很多,但脑子像着了魔一般总想着如何画,因此画出来的东西,每张也有点进步。”

而正是这种像着魔般对绘画的珍惜与痴迷,让他异常关注画作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丝一毫都不肯轻易放过。《天光》195x110cm 2009年等他80年代初进入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的艺术系,他更是将这种对细节、对分毫的关注发挥到了极致。区区1平方厘米的画面上,他能反复雕琢一天。调用各种手段如:吹风机、高倍放大镜、反光片,投影、实物写生时对应的高清晰照片、电脑显示器、实物、还有冷军自制的特殊油画工具、特殊油画底子、特定的画室环境光线等等每天9个小时,一年只画一幅油画,风雨无阻近40年下来,他极端写实的画作震撼中外画坛。从1991年获奖以来,他的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就几乎没停过,但与之相伴的却是各种对其艺术水平的质疑和断言。肖像之相—小姜120x60cm 2011年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毛绒绒的丝线1993年他的作品《文物——新产品设计》问世后,就有人断言,这是冷军的代表作。文物-新产品设计97×126cm 1993年第二届中国油画展艺术作品奖

1995年,冷军创作了《世纪风景之二》后,又有人说冷军已经到了颠峰。世纪风景之二1995年1999年,他的作品《五角星》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

五角星130X130cm 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甚至有人怀疑他用了高科技,或者眼睛拥有某种超能力。但他却笑言说,他的眼睛不仅没有特殊构造,反而因为搞创作的

缘故,有着900度的高度近视。

世纪风景之三布面油画200×105cm 1995年有一次创作还因为太兴奋,居然突然晕倒了。最后眼镜摔碎了不说,鼻子上还缝了针。葡萄布面油画32.5×26cm有句俗话叫树大招风,他的成名也给他带来了许多烦恼,甚至有人说他只会死抠细节、重复描摹质疑他写生的能力他却用作品说明了一切2017年美国写生2017年美国写生冷军具体绘制过程一般都是直接写生画法,

而他间接的画法会令亲眼看他作画的人难忘:2016年厦门写生

不仅如此,冷军对国画也更是情有独钟,十分惊艳!

《又绿》几十年来近乎痴狂的专注,让很多西方画家在看到中国的写实主义绘画后都惊讶不已,他们想像不出在古老的东方,会有人把西方的艺术推向极致。祭器1993年作“他的作品已经达到了‘细而不腻,逼真而又非真’的地步,甚至平行于欧洲古典大师级的绘画水平。”前些年艺术市场十分火爆,他却不为金钱所惑几十年来甘于寂寞,守着自己的初心静寂创作。真是叹为观止,无限膜拜!

欧洲古典主义女性人物油画作品欣赏

法国的保留下来的艺术珍品,尤其是看到整个欧洲历来的艺术大师在人生起伏中留下的心血作品,心情是很激动的,这是艺术之间一种能产生共鸣的文化激情碰撞吧,虽不同地域和不同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但国画、书法、油画给人的震撼是一样的。 摩尔人物油画《四重奏:一个画家对音乐艺术的赞颂》,1868年 画布油画,61×88.30厘米阿尔伯特·约瑟夫·摩尔英国,1841―1893年 摩尔出生在约克郡一个著名的艺术家庭。父亲威廉·摩尔和哥哥亨利·摩尔(1831―1895,著名风景画家)引导他走上了艺术创作的道路。19世纪五十年代,他到了伦敦,先在肯辛顿艺术学校学习,后考入英国皇家学院,1860年前往巴黎和罗马深造。渐渐地,摩尔形成了着色轻柔,线条细腻的独特风格,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中也显得十分突出。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休闲人物为主人公,人物形象明显受到希腊风格的影响。

《四重奏:一个画家对音乐艺术的赞颂》展示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摩尔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充分表现了他在调理线条和色彩搭配上的巨大创造力。这幅作品在寻求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想的同时,把沃尔特·佩特称之为“音乐的特性”的东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画面上并没有明示出音乐家们与听众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更看不出四位演奏家有什么特别之处。把现代乐器画进作品里,目的是为了避免观众“较真儿”,同时又把画家为了突出作品时代性的意图表现了出来。 欧洲古典主义人物油画《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1871年 画布油画,84×129.50厘米弗雷德里克·莱顿英国,1830―1896年 《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1871年在英国皇家学院画廊第一次展出,这意味着画家莱顿朝着开创古典题材的创作道路迈出了第一步,也是对这位画家解决构图比例的高超技艺的一次总结。画中四个女人

超现实主义综述

超现实主义思潮综述 摘要:本文用客观的语言,论述了脱胎于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历史背景和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影响的哲学背景,并简要谈论了其成立的过程及艺术的纲领。通过对其代表人物达利、米罗画作的分析浅论了超现实主义抽象和具象两种不同风格的特征。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潜意识象征性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艺术的一项运动与流派,它脱胎于瑞士的达达主义,由达达主义在法国同象征主义相结合后逐渐演变而成。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直觉主义和弗洛依德的梦幻心理理论及精神分析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彼岸世界,即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超现实主义者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同时致力于突破合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揉合,而达到一种绝对的真实,超越的真实。例如,超现实主义画家与过去画家描写梦境有显著不同,这在于他们能重现梦境,并将逻辑上不相干的事物加以喻示性地并列,由此传达出梦境特有的感性气氛。 一、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达达说起 1914年8月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四百多年来形成的“美的艺术”体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尽管博物馆继续开放,展览会照常举办,但欧洲稳定、统一的艺术体系已经开始瓦解。许多艺术家在战争中身心遭到重创。在这段时期内艺术家继续从事传统的艺术活动似乎不合时宜,更不愿在官方举办的画展上展出自己的作品。那个时代需要另一种艺术--一种全新的批判性艺术--达达主义产生了。 “达达”一词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的象征意义。达达主义者将他的攻击目标指向所有以前的艺术运动和形式,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实验性艺术。他们对既有的体制、道德和一切美学等传统价值观念一律加以破坏和颠覆。 达达主义者抨击伪善没落的旧世界,与其说是一场艺术运动还不如说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反抗,从本质上看他代表了对艺术的否定--但它否定一切时最终不得不否定自己,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不破不立,在对旧事物摧枯拉朽的无情涤荡后,新事物的兴起也就为时不远了! 二、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在达达主义衰落的同时,有两种学说广为流传--一是法国哲学家柏克森的生命哲学,二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尤其以后者的影响最为广泛。他把人的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对立部分。他认为梦总是指向人的心灵深处,梦境体现了人的潜意识和本能的欲望,是潜意识完美的再现,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但这些潜意识却受到现实规范的种种抑制,人们长期忽略了它。弗洛伊德反对一味压抑潜意识,主张寻找合理渠道来发泄,而艺术创作给潜意识超越现实规范理性和道德提供了最佳途径。因为梦和艺术是相通的。 三、超现实主义的产生 1924年,法国作家布列东在巴黎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布列东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曾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性的解释:“超实现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或局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

[油画作品,特点,艺术]简谈冷军油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简谈冷军油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冷军是中国超写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人物。但他的超写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超写实,如果将它的作品归属到传统写实主义或者超写实主义未免武断。他本人更加赞同日本画界称其作品为超限绘画(超越了油画材料本身表现范围的一种极限绘画方式)。 冷军的作品不仅使用直接画法,保留了作品的绘画性,并且加入了现代的新思想。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看到画面精致的质感、真实的色彩,还能从他的作品中读出大家都能懂的情感。冷军评价自己的作品道:我的作品很通俗我的话没有那么深奥,但很丰富,内容很多。冷军作品从题材内容、技法表现、思想情感上都给观者带来强烈的精神和视觉冲击。无论是他的《世界风景》油画系列,还是锈迹斑斑的复印机技术,都在向人们毫无争议地展示着这种肉眼的真实是任何机器都没办法做到的。 冷军的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上半期,代表作品有《网关于网的设计》《文物新产品设计》《世纪风景》系列以及《五角星》系列等。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末,代表作品有《突变有刺的汤》《锯子》《强保》。第三阶段重新回到绘画本来之中,代表作有《肖像之相》系列,以及近几年的竹子题材的作品。 一、冷军的超写实油画风格的形成 冷军的超写实风格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客观、真实,他说自己形成这样的风格靠的是感觉。从小就酷爱画画的冷军在绘画方面有特别的天赋。幼时乐于海报、宣传画的临摹,经常是先记下海报、宣传画上的图,再默画;回忆不起的时候再跑去看,如此重复。长期的临摹使他对物的形象记忆能力越来越强。幼时没有系统学习过绘画理论,只是依照海报、画册等临摹,或许是冷军绘画风格不拘一格的原因。 还在学院学习时期,冷军就对写实描绘、细致刻画、生动表现非常热衷,着迷于静物本身的残缺和痕迹,并在画面上生动表现。他认为绘画的乐趣就在于不断深入细节。虽然之后有过改弦易辙,偏向抽象和表现主义,但最终仍回归到写实,并且越走越深、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充实。 二、技法冷军油画中的真实与细腻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理念中,冷军选择了实物写生这一方式。他用各种办法按自己的想法将实物拼接起来,大量使用焊烧、拼接、复印,将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组装成自己内心向往的样子,然后将这些生动的形象转移到画布上,最终将作品由实物的真实上升到艺术的真实。他曾受到照相写实主义的影响,但是不久便不满足于那些毫无生气的单纯的复制品,转而寻找艺术上真实并且细腻的道路。 1.技法中的复制性 冷军第一阶段的作品《五角星》,其材料来自废旧的弹壳。炮弹隐含着战争、残酷的喻义,但是经过冷军的焊烧、切割,成为代表正义的五角星。在创作手法上,先用暗色的灰调的油画颜料在玻璃板上厚画一个五角星形,将这个造型清楚地复印出许多轮廓来,然后将轮廓不

虚·实——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中的虚实

大 众 文 艺大 34摘要:在绘画领域里,虚实是任何艺术家都会运用到的一种艺 术创作方式。不管是西方传统写实主义绘画,还是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各个流派,都是运用虚实处理方式进行主观创作,强调“有我”。 然而,照相写实主义绘画用绘画的手段对照片信息进行纯客观转述,其绘画作品处处“写”实,同时虚隐个人的一切痕迹,强调“无我”。本文试图浅析照相写实主义绘画这种独特的“虚实”创作方式及其意义。 关键词:虚实;照相写实主义;主观情感 一、虚实在绘画中的运用,强调“有我” 在艺术创作中,不同流派中的不同艺术家对虚实的认识及处理都有着不尽相同的表达方式。传统写实主义绘画在画面的虚实处理上,主要通过光影明暗、颜色对比、笔触变化等手法对画面形象来进行处理的。荷兰著名大师伦勃朗的作品主要是运用光影来处理画面的虚实关系的,如《杜普教授的解剖课》《夜巡》等作品,从他所有的自画像作品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内心情感对作品的影响。在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各个流派,如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无论其艺术主张及具体的表现形式如何,也都是运用虚实处理方式对画面形象进行主观的创作,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宣泄,在对客观对象进行主观造型的过程中,注入个人情感、艺术理念及审美趣味,强调“有我”,使作品成为一种表现艺术意念的产物。以马蒂斯为代表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以直率、粗放的笔法来处理画面的虚实关系,,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倾向。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主要是通过笔触的变化来处理虚实,传达内心强烈的矛盾情感。然而,这种虚实的创作方式受艺术家的出身及文化背景的限制,带着强烈的主观性,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的观众对作品的理解会受到作者主观情感的限制。因此,20世纪60年代末的一些艺术家们开始对这种创作方式进行重新的思考。 二、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中的“虚实”,强调“无我” 1.照相写实主义之“虚”——强调“无我”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最初于美国兴起的照相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其理念与波普艺术强调的在创作过程中消除艺术家的主观性,追求对客观事物的毫无情感的复制的艺术主张相似。 传统的写实主义绘画是对客观对象的进行主观描绘,具有叙事性。而照相写实主义为了虚隐个人的主观情感,以照片为蓝本,利用照相机械比任何利用眼睛观察和描绘的写实都“真实”、“客观”这一特点,对照片的信息用绘画手段转述,试图用一种客观甚至冷漠的心态来描绘照片中的现实世界,将“我”完全虚隐。它追求的是一种类似于波普艺术的不带任何情感色彩的转述,如同机械化的照相机一样是对现实世界的复写;或者追求对自身感情和社会事件的观点反映。【1】照相写实主义艺术家不仅能做到像波普艺术家那样,对描写之物不动声色,不留痕迹,或者作任何主次的调整;而去除了记录对象的物理存在之外,没有任何“我”的影子,画面中的人或物只是很“真实”地存在着。 2.照相写实主义之“实”——纯客观再现的“真实” 照相写实主义艺术家们在具体的创作中,采用聚焦式的观看方式,消除主次关系,忠实地再现客观事物,以期画面达到绝对的真实。照相写实主义抛弃建立在个人知识结构上的自我选择性,选择相机代替眼睛,“视觉与照相是绝然不同的。它的活动不是一种照相那样的消极的接受活动,而是一种积极的探索。视觉是有高度选择性的,它不仅对那些能够吸引它的事物进行选择,而且对看到的任何一种事物进行选择。”【2】通过牺牲个人视角给观者换取广阔的解读空间。同时,艺术家还放大作品的尺寸,让我们在感受真实的同时又产生一定的疑惑。由于我们习惯于以惯常的尺度作为参照来认识身边的事物,并形成对种尺度的固定的心理感知模式。那么,对于超出我们视觉经验之外的尺度,我们都会产生疑惑并进行思考。照相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克洛斯所描绘的对象都是他的身边亲友,对他们的背景、个人经历等都非常了解,但是,在具体的画面中并没有表露出作者任何主观情感。(图2)作品《赖斯丽》中人物肖像极度真实,每个细节上都描绘的清晰准确,如皮肤、毛发、眼睛等均被描绘得富有真实性,纤毫毕现。但是作品却表现出一种异常陌生的情感,偌大的图像,却看不到一丝感情色彩,空洞的眼神,呆滞的神态……所有容易被人们忽略的、视而不见的细节被无情地放大呈现于画面,给人感觉到一种虚幻的真实,这种被改变的真实获得了超出作品视觉效果之外。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 唯有人物的个性“虚”掉了。在画面形象达到“绝对真实”的基础上,为了追求更彻底的“无我”,克洛斯甚至用喷笔和电动橡皮代替可能泄露个性的画笔,费时耗力地进行工作。(图3)《自画像》是他60年代末的一件作品,人像逼真。没有像之前的大师那样表现个人的气质及心理世界,人物形象更像是个躯壳,高度冷静而客观的态度,使作品具有了一种更耐人寻味的精神。照相写实主义绘画的虚实创作方式所追求的意义在于让观者对这种虚幻的“真实”存在的产生疑惑并拷问到底。 三、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中的“虚实”的意义 照相写实主义的这种虚实处理方式,并非只是单纯追求视觉刺激,而是在追求自然的绝对“真实”与“我”的竭力“虚隐”这两个极端中凸显作品的意义。这种个人痕迹的虚隐,“无我”,其实与“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留白”是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艺术。在接受美学的视野下,一部作品只有在观者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使其最终完成。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观者在解读作品时,将以画面“真实”形象为基础,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个人经历,通过感受、体验、领悟,通过个人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共鸣情感来填补作者留下的情感“空白”,丰富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具有明显的“再创造”性。这正如卢西?史密斯说的“人们对于超级写实主义的艺术看得越久,它那包含于表面漠然之中的评议社会的成分给的印象就越深刻。”【3】 参考文献: 1《传统与摩登的混血——后现代主义美术》王其均编著.重庆出版社,2010年6月135. 2《鲁道夫?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9. 3《后现代主义艺术20讲》马永建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158. 图片: 图1 图2 图1丘克?克洛斯,《莱斯丽》,1973,纸上水彩,184x144.6厘米 图2 丘克?克洛斯,《自画像》,1968,丙烯,247.3x213.4厘米 虚·实——浅析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中的“虚实” 周志奋 (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广东广州 510260) 理论研究·美术

刘宇一油画作品欣赏

刘宇一油画作品欣赏 刘宇一,1940年生,南京人。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擅长大题材油画,专为国家领导人及名人画像。历任广西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桂林画院画师、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广西书画院副秘书长。现旅居香港,为香港宇一画院院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洛阳大学客座教授。美国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国际艺术大学)人文学荣誉博士。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刘宇一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油画家、国画家。他的作品《伟业千秋》被人民大会堂珍藏,《开国盛典》、《人民万岁》、《祖国万岁》被天安门城楼珍藏,作品《良辰》以两千三百万港币的天价被一家公司珍藏,成为当时中国画家作品的最高拍卖价,应邀为美、英、俄、日、卡塔尔、洪都拉斯、委内瑞拉等国家元首和港、澳、台名人作肖像画,珍藏于多国国家殿堂,影响深远。 刘宇一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油画大师,他数十年来勤奋耕耘,创作了《良宵》、《良辰》、《伟业千秋》、《春回神州》、《女娲之歌》、《瑶池会仙图》、《和平颂》等一系列大气磅薄、显现中华民族“辉煌美”的宏图巨构,以哲思、诗意和浓郁的中国风情形成中西合璧、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其巨作深受国际艺术市场瞩目,二十世纪末连续四

次创华人画家作品最高价位纪录。 他创作的巨幅(1000cm×200cm )油画《博爱颂》,以180 多个国家首脑及知名人士为原形,描绘在人类迎接新千年之际,180 多个国家的元首和各界人士300 余人共同庆祝和分享这个伟大而独特的历史时刻的欢乐场面。寓意人不分种族,国不分大小,全人类要共同倡导团结和谐。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 《博爱颂》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上起了重要作用” 。这幅油画作品因具有文献价值而载入人类文明史册。他为2008北京奥运创作的百米油画《奥林匹克颂》震撼了全球艺术界。画上的上千个人物,包括世界历史上的政要名流、著名运动员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既形似更神似。 刘宇一爱好画画、收集石头,尤其是雨花石;最喜爱读古典文学作品;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太太和女儿。他的格言是“甘自苦来生妙境,愈能奋发展雄才”,奋斗目标是自己的作品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在北京的龙脉上,珍藏着刘宇一的两幅大型油画——毛主席纪念堂的《良宵》和天安门城楼的《人民万岁》。1982年,中国美术界权威人士江丰在“人民日报”撰文称誉刘宇一为“热爱和尊重人民的艺术家”。刘宇一曾为200多位中国政要及各界名人画像,被作家丁玲称为“我国肖像画史上实属罕见的创举”。1991年定居香港后,多次应邀为日本等国元首

油画材料与技法教程

古典油画材料与技法教程 2011-02-24 20:10 看过冷军画的人,都非常佩畏他画面中写实细腻逼真的特色。他的照相写实主义的画面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能完成,基本功过硬当然是基础。可是就国内而言,许多想画成这样并有素质画成这样的人却往往对实现这一效果过程的技法感到无从下手,这里我先谈谈冷军油画的画面效果: 1.他的油画极为写实、细腻,就算凑得很近也看不出笔触的痕迹。 2.表面非常平整。 冷军是武汉一所普通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之前少有人知,但蛰伏到了中年他开始爆发,通过其超级照相写实主义的画作,一下子确立了自己在国内画坛的地位,先前他的一幅《五角星》在纽约苏富比拍到了900多万RMB,直追张晓刚过亿的记录,位列当代画坛第二。在胜名之下,人们对他乱真的技法必然发生兴趣,不过技法包括画家本人以及各方人士谈得都极少,我觉得在这样的关注之下,他要是自己写本技法书出版,肯定卖得不错,还有包括像徐芒耀这样相对纯种的法兰西十九世纪学院派技法的衣钵传人,要是能出本结合自己经验跟国情的技法书,图文并茂,就算贵点,我想卖得人还是很多的,造福学子。市面上我看到的国内的只有一本姚尔畅的比较深入全面些,但我读过还是有些疑问。因此在这里我只能通过展览上的观看再结合自身这些年的经验来尝试写点技法,我并非说冷军就是这么画的,我只是讲以我这样来画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希望跟大家切磋一下(虽然我知道以我博客的访问量这几乎是无望的)。 冷军油画作品局部 一.了解技法前的前提 1.毅力与决心的试金石 这个前提就是你别幻想技法万能或唯一的传说,这种技法就是由于掌握它并实践它时的难度才变得曲高人寡,而最关键的不是技法本身难学,学并不难,只是你必须要有超绝的毅力与耐得住寂寞的耐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冷军一年只能出一张画,每天用小笔(传说是说他用一种日本进口的尼龙小笔)架着画杖从早到晚一点一点地画,一天只能画硬币大小的一块(传说,真实性有待商榷),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很薄地罩染。用“关起门来无人知,走出门来吓死人”来形容他的画再好不过。所以这类画法是相当辛苦和需要坚持的,它的乐趣就在坚持之后,出效果时所带来的愉悦。 2.学院派写实绘画的含义 这里所谓学院派不是在美院里学的都可以算,说得清楚点,狭义一些,其实它指的就是在19世纪的法国一批顶级的油画家发展出的一套科学更有效的写实绘画方法。它的精髓真正掌握的人不多,在国内而言也只有为数不多的画家可以运用地游刃有余,大多数画家一来可能对其不了解,二来是因为畏惧学院派技法的艰苦程度而放弃学习和实践。

谭建武油画作品欣赏

谭建武油画作品欣赏 谭建武油画作品欣赏 转自:网易- 李梨的日志 谭建武,男,1971年出生于湖南耒阳,199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之后受聘于《深圳青年》杂志社美编,1993年从事职业油画创作至今。作品崇尚新古典主义风格,画功深厚朴实,尤其在古典肖像画领域颇有造诣。曾为多位政商界精英绘制肖像,多幅作品被海内外机构和私人藏家收藏。现为上海大东方当代艺术中心画家。

《一缕阳光》获建国60周年当代油画展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美术》2009第6期刊登。《姚明》“中国百年体育明星风采油画大展”三等奖,国家体育馆“鸟巢”。《信天游》“艺术中国制造上海当代艺术展”上海大东方美术馆。《世纪伟人邓小平》上海意得画院开幕邀请展,上海大东方美术馆。《月光下的旋律》中/意当代名家精品展上海国际会议中心。《西藏儿童组画》2011年“东博西画”艺术精选作品展上海东方网博宝艺术网。 (李梨根据网络资料编辑收藏) 当看到这样充满了情绪的儿童绘画作品在博宝宝珍商城中出现,带给我们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撼。画家谭建武先生用不同以往的艺术语言,把一张张如此纯美的儿童为主题的油画展现到我们的面前,将儿童那最为闪光的亮点作为整个系列的一个表达主题,再次完美诠释了儿童那天真烂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在人物油画作品中,很多人都会选择儿童或者老人,这是在我们人类中最具有特点的一段生活时间,处于成长初期的儿童,他们有着太多我们成人早已失去的精神状态,相信每一个看到谭画家在博宝宝珍商城中展出的西藏儿童油画系列作品时,都会被其深深的吸引,被其深深的打动,在这样成

冷军 《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和《小唐》

《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 冷军的素描作品《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石 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 版素描)此件作品将达·芬奇著名的《蒙娜丽莎》解构、重组、赋予其全新的意义,用其精湛的写实技巧描绘出一位身着毛衣、抱胸微笑的东方女子,她的每一根发丝、衣服毛线上的每一个交叉都得到精心的刻画。 中国艺术品网2006年11月19日报道:2006上海艺博会上中国武汉画院展出的冷军一幅《蒙娜丽莎-关于微笑设计》石板画作品,其笔下的物象钉是钉铆是铆,纤毫毕现,精致入微,其视觉的“真实感”比照相毫不逊色,衣服的肌理质感刻画得栩栩如生,深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中国写实油画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写实油画作品,如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等作品成为那个时期的标志。后来陈逸飞、艾轩、杨飞云、王沂东等人共同成立了“中国写实画派”,这标志着中国写实油画以群体的实力形式亮相给世界和中国绘画界。艾轩说:“中国现在最高水准的写实主义绘画绝对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很多西方人到中国来对中国的写实主义绘画都惊讶不已,他们想像不出在古老的东方会有人把西方的艺术推向极致。” 油画《小唐》 看了冷军许多超写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之后,观赏者身边画画的朋友多次和观赏者说过,冷军的写实作品要比杨飞云,陈丹青,艾轩,何多苓的作品还细腻。而且,观赏者也体会到了,他的作品已经达到了“细而不腻,逼真而又非真”的地步.甚至平行了欧洲古典大师级的绘画水平。

局部 这幅画真有“宛如活生生的真人一般,她似乎就要在观赏者眼前改变姿势。每次回头再去看她时,都有那么一点点不同……”这也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具有的效果。直到欣赏到《肖像之相——小唐》,能感觉到他的超写实绘画达到了一个新的、理想的高度。 站在这幅作品前,能感觉到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它牵扯着你让人无法呼吸。此时,艺术与观者的互动交流达到了完美的境地。透过层层油彩,带给观赏者的是沉默、冷峻和深刻的思考。《小唐》这幅画,同样也是冷军对现实作出的反应。他说:“在满世界都是那些怪异的、暴力的、色情的画面充斥的今天,人们很少能真正看到一些优雅、健康、深刻而审美的好作品,观赏者现在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画些可读、可看的,具有传统审美价值的作品。” 《肖像之相——小唐》的人物,是清纯甜美无邪的,像西方教堂里的童女那样纯洁,她的形象和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似乎有着鲜明的对比。少女那纯朴甜美迷人的形象,就像生活中的邻家少女一样。她的肌肤发着光泽,却又湿润。眼睛是那样的水灵晶莹,以极细致的线条勾勒出来的秀发黢黑而浓密,衬托出纯真、甜美、细腻的粉红色脸庞。嘴唇上自然的红色与脸部肤色十分地和谐,就跟真的皮肤一样,已经完全看不出绘画手段的痕迹,似乎是高精度的放大照片,但又是实实在在用手工用颜料绘制出来的,真正达到了“细腻而不腻,逼真而非真”的大师水准。

浅谈写实主义绘画之

浅谈写实主义绘画之《彝族情》 作者:杨静指导老师:吴家跃 (西昌学院艺术学院 2009级美术学专业) [摘要]: 创作需要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对美的欣赏和追求。我所追求的作品是运用写实主义绘画风格来描绘中国少数民族人物,以此更好的诠释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彝族情》这幅作品运用写实主义的构图、技法、精神和风格,来传达中国文化和民族风情,通过这样的构思来表达我内心所追求的民族风情的美和自由放松的情感。一副好的作品绝不是草草完成,东拼西凑,它需要作者的情感,牢固的造型基础知识,细致的观察力以及独到的见解。我的作品在于运用写实主义技法结合细致的观察、严谨的构图、细节的深入刻画表现出彝族女孩的既古典又现代的美,让人们看到彝族姑娘的美丽,让人们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到写实主义绘画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写实主义情感民族风情魅力联系 Discussion on the“Yi”realistic painting Author: Yang Jing Tutor: Wu Jiayue ( Xichang College art academy2009fine arts professional ) Abstract Creation need inspiration ,inspiration comes from life ,from our appreciation of beauty and the pursuit of.All I want is the combined use of Wester realistic painting style with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to better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long history."Yi" the painting subject matter is I was attracted to culture of Yi girls calm beauty,as well as on the vast grasslands of the pursuit of beauty,using realistic composition,technique,spirit and style,to convey Chinese culture,Chinese language and ethnic customs.To express my inner pursuit of beauty and emotion through the idea.A pair of good works is not a complete,put all sorts of things together,it needs author's emotion,the solid foundation of knowledge,careful observation and insight.My work is to use realistic techniques exhibit Yi girls both classical and modern beauty,to convey to the people of Yi nationality customs charm,let people feel the charm of national culture Key word: realism feeling national culture charm 创作前准备 首先是收集素材,收集素材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我首先是确定我要创作的主

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画法2

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画法 内容提要:在20世纪初,西方的科学文化,观察,分析等现实主义概念与民主潮流相伴随在客观现象成为普遍的风气。作为写实主义绘画的重要代表,徐悲鸿强调写实素描的重要性,他的目的是重新建立社会现实的写实绘画,再现的艺术概念,历史和社会理想。徐悲鸿实际上是混淆西方学院艺术和现实主义运动的精神,它开辟了写实绘画的功利方向。但是,在任何情况下,中国悠久的传统文人画的画家,写实绘画是近现代社会的必要课程- 这正是徐悲鸿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写实主义科学主义徐悲鸿 前言:1929年4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首次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上海举行。常务委员会委员徐悲鸿、王一亭、李毅士、林风眠、刘海粟、江小鹣、徐志摩。展览组织出版了由徐志摩、陈小蝶、杨清磬等人编辑的美展汇刊。展览举办艺术展序言自信,艺术展的意义是对艺术生活有影响的,在共和党的陈小蝶,杨清磬汇刊出版编辑的艺术展上,徐志摩说:“我们留心看着吧,消息从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时代是没有错的”。这一次的政府国家艺术展览,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领域的一部分革命组织。然而,当徐悲鸿的作品在整个展览里有太多现代的倾向,他拒绝了自己的作品送展,徐悲鸿似乎认为,在引进西方艺术的过程中,现代主义是极其有害的,他没有满足的口头辩论,或许,而干脆将他们的论争写成了题为《惑——致徐志摩公开信》的文章,于22日发表在《美展》第5期上。许惊喜的开始:“中国拥有的第一次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值得称贺。乃在无腮惹纳(Cezanne)、马梯是(Matisse)、薄奈尔(Bonnard)等等无耻之作。”徐悲鸿的法国现代主义的愤怒达到极点,所以他能说出这样的话:若吾国革命政府启其天纵之谋,伟大之计,高瞻远瞩,竟抽烟赌杂税一千万元,成立一大规模之美术馆,而收罗三五千元一幅之腮惹纳、马梯是之画十大间(彼等之画一小时可作两幅)。为民脂民膏计,未见得就好过买来路货之吗啡海绿茵。徐悲鸿个人转移到披发山,再见等卑劣昏愧的,尽管黑暗的堕落。在任何情况下,需要打破时代的障碍,人们获得的工具,是对科学思想和科学写实主义的回声。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觉。在米罗的画中,使观众不可抗拒的魔力到底是什么呢?是形吗?在他的画中没有什么形,而只有一些成份,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小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原始形状,类似原始人在山崖上刻下的标记。是色吗?米罗的颜色简单到只有几种基本色:蓝、朱、黄、绿,他精打细算地使用它们,可准确之极。米罗作画以漫不经心地笔画在画布上自由弯曲伸展游动,毫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深度的要求,血红色或古蓝色的各式形状,散布在深浅不同的背景上,大小相间着的黑点、黑团、黑块,像爆炸四溅的宇宙流星。这些假装漫不经心乱涂出来的稚拙形状,被脐带缠得乱七八糟的胚胎,似鬼魂、石珊瑚、活动的变形虫、各种乱针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反复无常的滑稽世界,一个多彩多姿的梦幻世界。布雷东说:“米罗可能是我们所有人中最超现实主义的一个。” 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米罗-加泰隆风景[1] 《加泰隆风景》中的幻想,虽然神秘但很生动。在画中,黄色和橙黄的两块平面,相交于一条曲线。猎人和猎物都画成几何的线条和形状。一些不可思议的物体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认,有些好像暗示海上的生物或显微镜下的生物。

米罗作品-《哈里昆的狂欢》[2] 米罗作品-《哈里昆的狂欢》,是第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图画:在一个奇特的空间逆转感。室内举行着狂热的集会,只有人类是悲哀的,那人带有颇为风雅的胡子,叼着长杆的烟斗,忧伤地凝视着观者。围绕着他的是各种各样的野兽、小动物、有机物,全都十分快活。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中国最为经典十幅油画作品欣赏(收藏佳品)

中国最为经典十幅油画作品欣赏(收藏佳品) 中国油画最早起源于17世纪初距今400多年前。中国油画的历史,一般认定是从“五四”前后李叔同、李铁夫、林 风眠等大批艺术青年的留学风潮算起。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引进起步阶段(20世纪初—1936),代表性画家有林风眠,刘海粟等人。二是艰难坚守阶段(1937—1949),代表性画家有徐悲鸿等人。三是曲折探索阶段(1949—1976),代表性画家有董希文等人。四是自觉构建期阶段(1977—2015),代表性画家有罗中立等人。一百多年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中,油画的思想、观念、风格、技法等明显地表达出不同历史背景、时代精神下民族化的过程,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经典油画作品。 1、自画像李叔同1911年布面油彩60.6x45.5cm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藏 这幅画是李叔同1911年(辛亥清宣统三年)32岁春,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时创作的自画像。该画画风细腻缜密,表情描写细致入微,类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宫廷肖像画,有较高的写实能力。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等,

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是1906年(丙午光绪三十二年)9月29日27岁时,以“李岸”之名注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1911年3月毕业。毕业后偕日妻回国,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音乐、图画教师。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 2、音乐家李铁夫1918年布面油画68×56cm 李铁夫(1869-1952),生于广东江门市鹤山。艺术大师,革命家。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与民主革命先驱。1885年,16岁随叔父到国外谋生与求学。1887至1891年,分别在英属加拿大阿灵顿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896年,加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1907年在英国与孙中山等创立兴中会。1908至1911年,入威廉·切斯画室。1913年入美国纽约美术大学,1914年获铜像雕刻学冠军。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赴欧美学习并取得较高成就者。1930年由美归国,

古典油画材料与技法

古典油画材料与技法教程(从底子到修复) 看过冷军画的人,都非常佩畏他画面中写实细腻逼真的特色。他的照相写实主义的画面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能完成,基本功过硬当然是基础。可是就国内而言,许多想画成这样并有素质画成这样的人却往往对实现这一效果过程的技法感到无从下手,这里我先谈谈冷军油画的画面效果: 1.他的油画极为写实、细腻,就算凑得很近也看不出笔触的痕迹。 2.表面非常平整。 冷军是武汉一所普通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之前少有人知,但蛰伏到了中年他开始爆发,通过其超级照相写实主义的画作,一下子确立了自己在国内画坛的地位,先前他的一幅《五角星》在纽约苏富比拍到了900多万RMB,直追张晓刚过亿的记录,位列当代画坛第二。在胜名之下,人们对他乱

真的技法必然发生兴趣,不过技法包括画家本人以及各方人士谈得都极少,我觉得在这样的关注之下,他要是自己写本技法书出版,肯定卖得不错,还有包括像徐芒耀这样相对纯种的法兰西十九世纪学院派技法的衣钵传人,要是能出本结合自己经验跟国情的技法书,图文并茂,就算贵点,我想卖得人还是很多的,造福学子。市面上我看到的国内的只有一本姚尔畅的比较深入全面些,但我读过还是有些疑问。因此在这里我只能通过展览上的观看再结合自身这些年的经验来尝试写点技法,我并非说冷军就是这么画的,我只是讲以我这样来画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希望跟大家切磋一下(虽然我知道以我博客的访问量这几乎是无望的)。

1.jpg 冷军油画作品局部 一.了解技法前的前提 1.毅力与决心的试金石 这个前提就是你别幻想技法万能或唯一的传说,这种技法就是由于掌握它并实践它时的难度才变得曲高人寡,而最关键的不是技法本身难学,学并不难,只是你必须要有超绝的毅力与耐得住寂寞的耐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冷军一年

陈逸飞、杨飞云、冷军三位油画大师画中最美的模特竟都是妻子

陈逸飞、杨飞云、冷军三位油画大师画中最美的模特竟都是 妻子 陈逸飞(1946.4.14-2005.4.10)生于宁波。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陈逸飞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创造性成就,成为文化名流。是闻名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陈逸飞虽然有过不少浪漫绯闻,但是最终在他笔下出名的还是她的第二任老婆模特宋美英。这位年纪比他小二十多岁的年轻妻子,在造型方面可是比其他几位专业许多,以其老婆为模特的画作也华丽许多杨飞云,1954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郊区。1982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2005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油画学会副主席。给杨飞云当过人体模特的人很多,但是,最能打动他的还是妻子佟芃芃。芃芃给杨飞云做模特有10年了,飞云画她最多的是他们谈恋爱、刚结婚和生小孩之前这些时候。“其实也经常有人给我找来一些身材比例很标准的模特,可我就是不觉得漂亮。我需要的是能触动我内心深处某些情感的对

象,我和太太就有很好的默契。”例如,妻子能感觉到自己画到了哪个地方,能够在那里一两个小时地配合着,画到放松时,他们还开心地聊聊天。冷军,1963年生于四川。1984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艺术系。现任武汉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在2007年9月22日下午闭幕的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冷军当选为省文联副主席。是近年来大陆非常有影响的青年美术家。罗敏,1981年的重庆女孩,因为父母离异,从小她就不太爱说话,略微有些自闭。大学毕业后,她应聘到武汉一所名牌小学当美术老师。正巧,当时冷军就在另一条街巷的单位工作。经过朋友的介绍,他们相识了。罗敏对冷军既敬仰又羡慕,端茶倒水,细心观察……终于,某天开始罗敏也成了模特。2005年9月,历时5个月的《肖像之相—小罗》终于完成。

油画的代表人物

油画的流派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第二类是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 在第一类中如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照相写实主义、印象主义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基础,表现画家不同的思想与目的。 巴洛克派——巴洛克流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巴洛克”一词原意有不整齐、扭动、怪诞的意思。推崇运动的扭曲,形体的丰腴与量感,其艺术语言强烈、夸张、动、浮华,这是巴洛克派绘画的特点,其代表人物为鲁本斯。 洛克克派——“洛克克”原意是指贝壳的形状,其艺术风格为繁琐、精巧、纤细、甜腻、流行于18世纪,其代表画家有华多和弗朗索·布欧等。 古典主义与学院主义——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画深入。这也是学院主义的奉行的原则。正如学院派奠基者法契诺所讲“美是所有艺术品的最高目标,它是事物的一种客观性质,由秩序、和谐、比例、规矩所组成”。其代表作家有拉斐尔、安格尔等等。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源于法国19世纪初期,其代表作是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在此作品中的构图、光线、色彩、动态、表情都表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构图中的水平与垂直,光线的柔和与均匀,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激情。这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元素,注重感情的宣泄与表达。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绘画指19世纪中叶,以米勒为首的画家主张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去表现正常的视觉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其代表作有米勒的《拾穗》等。 写实主义和照像写实主义——写实主义就如它的创始人库尔贝在1885年所讲的:“象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我这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一句话,创造艺术就是我的目的。” 照相写实主义是对生活以一种照片式的形式搬上画面,如克洛斯的《约翰像》。它绘制作品要先拍成照片或幻灯片,再把它以比真人大十倍的比例精细地放大到布上,更细腻、更逼真地表现出对象的细节,如脸上的每一丝肌理和每根汗毛等。 印象主义——印象主义是19世纪的画家们走出了自己的画室,去探索自然界中光与色的瞬间变化,打破了传统观念上固有色的概念,如树是兰绿色、阴影是黑色,它把周围的环境色对固有色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绘制。其代表画家有莫奈、修拉、塞尚、雷诺阿等。 如果说以上提到的画派还是画家在忠实的再现自然,只是对其进行了发挥添加,强调和发展的话,下面所介绍的第二大类,即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它们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描绘,而是根据画家的主观意图进行自由创作,它们大多出现在20世纪以后。

超现实主义在现代绘画中的绵延1

超现实主义在当代绘画中的绵延 摘要 超现实主义是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意在运用这种自由主义,以口头或文字或绘画或其它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追求梦于现实的统一。 关键词 自由主义梦境幻觉潜意识白日梦下意识 前言 超现实主义继达达主义之后源于达达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现实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一简述超现实主义的来源和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超现实主义的来源 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在欧洲盛行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早开始在法国,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美术,而且美术在随后的发展中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学,不仅发展成为全面而深刻的美术革命,甚至影响到几乎艺术的各个领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它反应的是一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源于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情感,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种事件往往成为历史的契机也符合历史的选择规律。而达达主义作为一个运动在1922年的巴黎达达之后就已经结束了,这与达达自己的信仰是一致的,即“真正的达达主义者是反对达达的”达达的破坏最终也破坏了自己。但是达达对无意识潜意识自动主义的赞美却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被继承下来。这些达达主义者在超现实主义的旗帜下重新聚集起来从而组成浩浩荡荡的超现实主义大军,进行一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的探索。超现实主义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不过,如果因此所把达达派精神与超现实主义的本质视为同一,则是一大谬误。达达虽成为超现实派诞生的温床,但超现实派多少还是承受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及象征主义的遗产,另外还吸收了新的要素。(1引文来自《美术概念100问》四川美术出版社《超现实主义的诞生》) (二)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 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亨利·柏格森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只需注意对象的流变所引起的主观感受,并着意用自己的作品去表现这些感受,其他一切都可以置之不顾。只有这种绝对超然的审美态度才能带来真正的艺术。直觉主义是柏格森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其在本质上是反理性的、反科学的,在思想上企求打破心物二元的宇宙观,建立一元化的行而上学。(2引文来自百度文库刘老师政治学园读书笔记:《柏格森和他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领域,认为人的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往往被社会道德法律风俗所制约,受到压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