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酸碱指示剂练习题1

酸碱指示剂练习题1

酸碱指示剂练习题1
酸碱指示剂练习题1

酸碱指示剂练习题1

一、填空:

1、酸碱指示剂一般是结构复杂的(),其中酸式和共轭碱式具有不同的()。

2、甲基橙、甲基红与酚酞三种指示剂的实际变色范围分别为()、()、与()。

3、()是由一种指示剂与一种惰性染料,或由两种指示剂混合配制而成,其特点是()、()。

4、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主要有()、()、()、()。

5、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用公式表示为()。

6、KHIn代表指示剂的离解常数,与指示剂的()和()有关。

7、酸碱指示剂的共轭酸碱对具有不同的()和(),当溶液的PH改变时,其共轭酸碱相互转化,从而引起溶液()的变化。

8、PH = 0 的溶液中,【H+】= (),0.1mol/L的盐酸溶液的PH是()。

二、选择题: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pH=()

A.K a±1 B.pK a±1 C.lgK a±1 D.pK a±10

2、某指示剂的K HIn=1.0×10-4,其理论变色范围则为()

A PH=3~ 4

B PH=5~ 6

C PH=3~ 5

D PH=4~ 5

3、某酸碱指示剂的K HIn=1.0×10-5,则从理论上推算,其pH变色范围应为()

A PH=5~ 7

B PH=5~ 6

C PH=3~ 5

D PH=4~ 6

4、指示剂的适宜用量一般是20~30mL,试液中加入()

A、8~10滴

B、1~4滴

C、10滴以上

D、5~6滴

5、下列混合物属于混合指示剂的是()

A.溴甲酚绿+甲基红

B.甲基红+硼砂

C.百里酚蓝+NaCl

D.甲基黄+淀粉

6、滴定分析所用的指示剂是()

A.本身具有颜色的辅助试剂

B.利用自身颜色变化确定化学计量点的外加试剂

C.本身无色的辅助试剂

D.能与标准溶液起作用的有机试剂

7、指示剂的用量过多,则()

A.终点变色更易观察

B.终点变色不明显

C.滴定准确度更高

D.也会消耗酸碱标准溶液

8.将甲基橙指示剂加到无色水溶液中,溶液呈黄色,该溶液的酸碱性为()

(A)中性(B)碱性(C)酸性(D)不定

9.将酚酞指示剂加到无色水溶液中,溶液呈无色,该溶液的酸碱性为()

(A)中性(B)碱性(C)酸性(D)不定

10、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不包括()

A滴定顺序 B 试液的酸碱性C 指示剂用量 D 温度

1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一定是属于弱酸

B 指示剂的实际变色范围与理论变色范围有一定的差异

C 最理想的指示剂应在PH = 7 时变色

D 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一定是属于弱碱

三、判断

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一般是一些结构复杂的有机弱酸和有机弱碱()

2、指示剂的用量越多,终点时变色越灵敏,滴定误差越小。()

3、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宽越好,有利于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4、在滴定分析中,通常借助于指示剂的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5、强酸强碱滴定的化学计量点PH为7()

6、强碱滴定弱酸常用的指示剂是酚酞()

7、强酸滴定弱碱常用的指示剂是甲基橙()

四简答: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酸度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HZHJSZ00128 水质酸度的测定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HZ-HJ-SZ-0128 水质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地表水中选矿农药化工等行业排放的含酸废水的进入由于酸的腐蚀性 造成鱼类及农作物等死亡酸度是衡量水体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酸度亦是一项综合指标 只有当它的化学成份为已知时 1 原理 在水中硫酸亚铁和硫酸铝等)而产生氢离子 定为酸度随所用指示剂指示终点pH值的不同而异即8.3和3.7 3??aó?3?×ü?á?èó??a???ˉ??èüòoμ??¨μ?pH3.7(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的酸度甲基橙酸度代表一些较强的酸 H2S在取样都可能增加或损失在打开试样容器后防止干扰气体溶入试详 在采样后并要尽快分析 2.2 含有三价铁和二价铁铝等可氧化或易水解的离子时 且生成沉淀指示剂褪色应在加热后 2.3 水样中的游离氯会使甲基橙指示剂褪色 2.4 对有色的或浑浊的水样或选用电位滴定法(pH表示终点值仍为8.3和 3.7) 3 试剂 3.1 无二氧化碳水煮沸15minè???áóá???pH较低最后水的pH 3.2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aè?150mL的聚乙烯瓶中用装有碱石灰管的橡皮塞塞紧吸取上层清液约7.5mL置于1000mL容量瓶中摇匀 称取在105~1105g(称准至0.0001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4滴酚酞指示剂 同时用无二氧化碳水做空白滴定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c (mol/L) =1000V1-V0204.23 ] 式中  V0滴定空白时  V1滴定苯二甲酸氢钾时 .23苯二甲酸氨钾(KHC8H4O4)摩尔质量(g/mol) 204 3?è?0.5g酚酞用水稀释至100mL 3?è?0.05g甲基橙 3.5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5H2O 2.5g Na2S2O3 4 仪器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时间: 组别:第组指导教师:组长:组员: 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c(标)×V(标) = 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10)、甲基橙(3.1~4.4)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并往 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现象为。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使液面恰好在01 (二)滴定阶段 1、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三)数据处理 注意:取两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误差分析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②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④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⑤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2、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3、读数带来的误差 如:标准液读数时①先俯视后仰视②先仰视后俯视

用于酸碱滴定的指示剂

用于酸碱滴定的指示剂,称为酸碱指示剂。(acid-base indicator)。这是一类结构较复杂的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在溶液中能部分电离成指示剂的离子和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并且由于结构上的变化,它们的分子和离子具有不同的颜色,因而在pH不同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常用的酸碱指示剂主要有4类:硝基酸类、酚酞类、磺代酚酞类、偶氮化合物类。 可以得到质子的是碱 可以失去质子的是酸 常用酸碱指示剂指示剂名称范围酸色中性色碱色 甲基橙 3.1-4.4 红橙黄甲基红4.4-6.2 红橙黄 溴百里酚蓝 6.0-7.6 黄绿蓝 酚酞 8.2-10.0 无色浅红红 石蕊 5.0-8.0 红紫蓝 一、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1、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某些有机弱酸或弱碱,或是有机酸碱两性物质,它们在酸碱 滴定过程中也能参与质子转移反应,因分子结构的改变而引起自身颜色的变化,并且这种颜色伴随结构的转变是可逆的。例如酚酞,甲基橙。 2、分类: 单色指示剂:在酸式或碱式型体中仅有一种型体具有颜色的指示剂。如酚酞 双色指示剂:酸式或碱式型体均有颜色的指示剂。如甲基橙。 二、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

1、变色原理:以HIn表示指示 HIn = H+ + In- 酸式型体碱式型 Ka为指示剂的解离常数 ⑴、溶液的颜色是由[In-]/[HIn]的比值来决定的,随溶液的[H]的变化而变化。 ⑵、当[In-]/[HIn]≤1/10 PH≤PKa-1 酸式色 当10>[In-]/[HIn]>1/10 PH在PKa±1之间颜色逐渐变化的混合色 二、当[In-]/[HIn]≥10 PH≥PKa+1 碱式色 2、变色范围:当溶液的PH由PKa-1变化到PKa+1(或相反)时,才可以观察到指示 剂由酸式色经混合色变化到碱性色,这一颜色变化的pH范围,即pH===pKa±1称为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理论变色点:当指示剂的酸式型体与碱式型体的浓度相等,即[In-]/[HIn]==1时, 溶液的pH = pKa ,称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 三、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1、指示剂的用量: 双色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不受其用量的影响。但指示剂的变色也要消耗一定的滴定剂,从而引入误差。 单色指示剂:单色指示剂的用量增加,其变色范围向PH减小的方向发生移动。 使用时其用量要合适。 2、温度: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指示剂解离常数和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发生变化,因而指 示剂的变色范围亦随之改变,对碱性指示剂的影响较酸性指示剂更为明显。 3、中性电解质: 4、溶剂:不同的溶剂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和酸碱性,因而一行指示剂的解离常数和

“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误差分析案例

“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误差分析案例 [引言] 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从而拉开21世纪初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序幕。在千呼万唤中浙江省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实施新课程标准。传统的高中教学还是把学生限定在教室和习题中,排斥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活动,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题海战”中普遍下降,化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得不到很好体现。取而代之的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不同领域的人才。新课标强调的就是“你需要什么,我给你什么”,而不是“我给你什么,你接受什么”。 [背景] 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滴定终点的判断又是做好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根本保证。因此使学生认识指示剂和滴定终点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上好这堂组内公开课,我事先作了精心准备,考虑到面对的是一批学习成绩优秀的,思维敏捷而发言又很积极的学生,也考虑到中和滴定实验的难度,事先我也作了许多假设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期望按照我的思路上好这堂公开课。[问题提出] 师:在定量分析中,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和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和酸的方法叫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目的是测定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据中和反应的实质: H++OH—=H2O 推出:K.c 标.V 标 =c 待 .V 待 即:c 待=K. c 标 .V 标 /V 待 师:酸碱中和滴定所需的仪器(一一展示并简单介绍它们的作用和使用要注意的问题)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等。 (学生认真的听着,不时对新看到的仪器表现出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 师:准确的做好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关键是什么? 生:我想,根据上面的公式准确测出V 标 的体积很重要。 师:很好,那么我怎么知道V 待 的体积是多少呢? 生:我认为V 待 的体积事先也应该测好,可以把它放在锥形瓶中 (看来学生事先也作了预习) 师: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有两点: 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溶液V标和V待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进行,可借助于酸碱指示剂来判断滴定终点; 师:其中强酸与强碱互滴时,可选用酚酞(变色范围8—10)或甲基橙(变色范围3.1—4.4)作指示剂。如果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去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选用1—2滴酚酞作指示剂和氢氧化钠溶液一起放入锥形瓶中,可以观察到红色现象,在盐酸滴定过程中若刚由粉红色变为无色,恰30秒内不褪色为滴定终点。如果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去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选用1—2滴甲基橙作指示剂和氢氧化钠溶液一起放入锥形瓶中,可以观察到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一.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和锥形瓶 (1)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对比不同点及其原因; (2)对比滴定管和量筒刻度的不同。 二.实验操作: (1)查:检查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洗净后用指定的酸和碱液润洗。(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净即可) (3)盛、调:用烧杯沿漏斗注入滴定管中,放出液体,赶气泡、调起点。 (4)取:将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 (5)滴定:操作要点及滴定终点的观察。 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或挤压玻璃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 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指示剂变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6)记和算: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求出酸的浓度。计算时可用公式: c(H+)=[c(OH-)×V(碱)]÷V(酸)求。 [原理:c(H+)×V(酸)= c[(OH-)×V(碱)] 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中和滴定是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指示剂的选择要求:变色要明显、灵敏,且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尽可能在滴定过程中的pH值突变实范围内。 选择指示剂时,一般要求变色明显,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恰好中和时的pH要吻合。 ①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中,不用石蕊作指示剂,主要原因是:石蕊的“红色→紫色”、“紫色→蓝色”的颜色变化不够明显,不利于及时、准确地作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中和的判断。 ②强碱滴定强酸:可选择酚酞作指示剂,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PH≈8) (酚酞:无色—————浅红色————红色 PH 0-----------(8-10)--------14) ③强酸滴定强碱:可选择甲基橙,颜色由黄色到橙色(PH≈4.4) (甲基橙:红色———橙色—————黄色 PH 0-----(3.1-4.4)-----------14)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对 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 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 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手 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做标准溶液,但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准物。 ⑴氢氧化钠溶液标定:H2C2O4+2NaOH=Na2C2O4+2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⑵盐酸溶液标定:HCl+NaOH=NaCl+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仪器检漏:对酸(碱)滴定管进行检漏 2.仪器洗涤:按要求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并对滴定管进行润洗 3.用移液管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别滴入两滴酚酞.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药品至零刻线以上,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4.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个方向按圆周摇动锥形瓶,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认为达到终点,记录读数。 5.用移液管分别向清洗过的两个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入两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至零刻线以上2—3cm,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6.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

水质碱度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水质碱度(总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的测定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 水中碱度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地表水的碱度,基本上是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含量的函数,所以总碱度被当作这些成分浓度的总和。当水中含有硼酸盐、磷酸盐或硅酸盐等时,则总碱度的测定值也包含它们所起的作用。废水及其他复杂体系的水体中,还含有有机碱类、金属水解性盐类等,均为碱度组成部分。在这些情况下,碱度就成为一种水的综合性特征指标,代表能被强酸滴定的物质的总和。 碱度的测定值因使用的终点pH值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当试样中的化学组成已知时,才能解释为具体的物质。对于天然水和未污染的地表水,可直接用酸滴定至时消耗的量,为酚酞碱度。以酸滴定至pH为~时消耗的量,为甲基橙碱度。通过计算可求出相应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和氢氧根离子的含量;对于废水、污水,则由于组分复杂,这种计算无实际意义,往往需耍根据水中物质的组分确定其与酸作用达终点时的pH值。然后,用酸滴定以便获得分析者感兴趣的参数,并作出解释。 碱度指标常用于评价水体的缓冲能力及金属在其中的溶解性和毒性,是对水和废水处理过程的控制的判断性指标。若碱度是由过量的碱金属盐类所形成,则碱度又是确定这种水是否适宜于灌溉的重要依据。 用标准酸滴定水中碱度是各种方法的基础。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酸碱指示剂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根据电位滴定曲线在终点时的突跃,确定特定pH值下的碱度,它不受水样浊度、色度的影响,适用范围较广。用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控制性试验及例行分析。二法均可根据需要和条件选用。 样品采集后应在4℃保存,分析前不应打开瓶塞,不能过滤、稀释或浓缩。

滴定分析法实验报告

滴定分析法实验报告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及酸碱浓度的比较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就不写出来了大家肯定都有 一实验原理 1.酸碱指示剂有其变色范围(pH),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0-3.1为红色, 3.1- 4.4为橙色,4.4-14为黄色。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0-8.2为无色,8.2-10.0为浅红色,10.0-14为红色 2.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在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发生突变,可以通过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之后测定出消耗的酸或者碱的体积,就可以利用公式: VB*cB*νA=VA*cA*νB

求出碱和酸的浓度之比(ν代表化学计量数,对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3.滴定分析法是将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含有被测组分的溶液中,直到达到滴定终点,然后根据滴定剂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种方法 4,。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一般有两种: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本实验是用间接配制法,以酚酞或甲基橙为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 二实验步骤 1. 实验试剂 浓度为cNaOH=1mol/LNaOH溶液(要求不含碳酸根离子) 浓度为cHCl=1mol/LHCl溶液 0.1%酚酞指示剂 0.1%甲基橙指示剂

2. 实验仪器的准备 (1)酸式、碱式滴定管各一支,洗涤至内壁不挂水珠。然后涂油,试漏, 最后用5-10ml去离子水润洗三次备用 (2)锥形瓶三个,称量瓶两个,细口试剂瓶两个,用自来水洗至不挂水珠, 再用少量去离子水润洗三次,备用。称量瓶洗净后倒扣在干净的表面皿或滤纸上,令其自然干燥,以备下次实验用 3. 酸碱溶液浓度的比较 (1)用量筒分别量取40ml浓度为cNaOH=1mol/LNaOH溶液和浓度为 cHCl=1mol/LHCl溶液,分别倒入两个试剂瓶中,再用量筒分别量取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 【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等物质的量反应)。 定量关系:n(H+)=n(OH-) 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n酸=n碱,C酸. V酸= C碱. V碱 【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 1、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溶液 2、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最大量 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无0刻度)比较; 3、精确度:0.01ml,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 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注意与量筒(0.1ml)比较)。 4、滴定管的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 液)来润洗。 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 瓶约1cm为宜。 6、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滴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8、再次进行滴定时,一定要将滴定管内液体重新注入至0刻度处,以免滴定时液体不足。 9、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 【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①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 石蕊<5红色5~8________ >8蓝色 甲基橙<3.1______ 3.1~4.4橙色>4.4黄色 酚酞<8无色8~10________ >10____ 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 B、颜色变化明显。 常用中和滴定指示剂:_______ ________ ③指示剂的用量:________滴 ④滴定终点确定: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知识点4】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1、基本仪器有:滴定管(酸式和碱式)、铁架台(带滴定管夹)、锥形瓶(可装待测液,也可装标准液)、烧杯(盛废液,不能装待测液) 2、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程序 (1)滴定前的准备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活塞是否灵活.

大学化学的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的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篇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 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 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 c(NaOH)? c(HCl)?V(HCl)c(NaOH)?V(NaOH) 或 c(HCl)?。 V(NaOH)V(HCl) 三、实验用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 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 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 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三、数据记录与处理 四、问题讨论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 篇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 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手 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教学目的:1.掌握酸碱滴定法的特点和测定对象 2.掌握酸碱度及PH值的求法 教学重点:酸碱度及PH值的求法 教学难点:PH值的求法 教学方法:边讲边练 [复习提问]1.滴定分析可分为几类? 2.酸碱滴定法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板书]一、酸碱水溶液的酸度 1.滴定原理:H+ + OH- = H 2 2.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1)反应速率快,瞬间就可完成。 (2)反应过程简单。 (3)有很多指示剂可确定滴定终点。 3.滴定对象 (1)一般的酸碱 (2)能与酸碱直接或间接发生反应的物质。 4.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 (1)分析浓度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以C表示,为浓度。 (2)平衡浓度指在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存在的各种型体的浓度即平衡浓度。 [举例] HAc = H+ + Ac – 5.酸度: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浓度低是时),通常用PH表示。 PH= — lg[H+] [设问]酸度和酸的浓度相同吗? 不同。酸的浓度是指浓度。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6.碱度:溶液中OH-的浓度 [提问]25℃时,Kw =[ H+][ OH-] = lg[H+] + lg[OH-] = -14 PH + POH = 14 7.酸度与碱度的关系:PH + POH = 14 8.强酸与强碱的PH值的计算 例一: 0.1mol/LHCl溶液的PH值?

解:HCl = H+ + OH- = 0.1mol/L [H+] = C HCl PH = -lg0.1 = 1 练习:(1)0.05mol/L的H2SO4溶液的PH值? (2)0.1mol/L的NaOH溶液的PH值? (3)含有2.0X102mol的HCl溶液中加入3.0X102mol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将溶液稀释至1L,计算混合溶液的PH

高中化学3.2.1酸碱中和滴定法及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绘制每课一练新人教选修6

3.2.1 酸碱中和滴定法及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 绘制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6) [基础过关] 一、中和滴定所用仪器 1.准确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 mL量筒B.10 mL量筒 C.50 mL酸式滴定管D.50 mL碱式滴定管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50 mL的量筒量取8.80 mL的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13.25 g的食盐 C.中和滴定实验时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D.用50 mL的滴定管量取22.00 mL的NaOH溶液 二、指示剂的选择及滴定终点判断 3.用强酸滴定强碱时,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A.由红变橙B.由黄变橙 C.由黄变红D.由红变黄 4.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石蕊:5.0~8.0酚酞:8.2~10.0 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三、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5.下列几种情况,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响的是()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注入标准液 B.滴定管尖端未充满液体 C.滴定管中标准液在零刻度以上 D.盛未知浓度溶液的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6.下列实验操作都可能引起实验误差,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测定的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 L·mol-1

B.100 mL 0.1 mol·L-1 NaOH溶液和100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J C.配制1.0 mol·L-1 NaCl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D.中和滴定时,锥形瓶含有水就注入待测液,所测待测液浓度偏小 四、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 7.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可能有以下一些操作: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后,直接装入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 ②经检查碱式滴定管不漏液,胶管中玻璃珠控制灵活后,用少量已知的NaOH溶液洗涤 2~3次后再装入碱液,将液面调至刻度“0”处,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在滴定台上; ③用移液管移取一定体积的待测盐酸溶液,放至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 ④往锥形瓶中滴加几滴甲基橙,在瓶下垫一张白纸; ⑤手捏碱式滴定管中的玻璃珠,快速放液以使指示剂尽快变色; ⑥指示剂变色后再滴加几滴碱液,以稳定变色。 以上操作中错误的是() A.①②⑥B.①②③C.①⑤⑥D.②③④ 8.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A.在250 mL容量瓶中配制250 mL烧碱溶液; B.用移液管(或碱式滴定管)量取25 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 g,在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1的标准H2SO4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中,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数V1 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耗酸体积V2 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填写字母) →____→____→D→____。 (2)滴定管读数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中的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D中液面应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尖嘴部分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到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__;终点时颜色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填“偏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对 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 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 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 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做标准溶液,但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准物。 ⑴氢氧化钠溶液标定:H2C2O4+2NaOH=Na2C2O4+2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⑵盐酸溶液标定:HCl+NaOH=NaCl+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仪器检漏:对酸(碱)滴定管进行检漏 2.仪器洗涤:按要求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并对滴定管进行润洗 3.用移液管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别滴入两滴酚酞.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药品至零刻线以上,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4.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个方向按圆周摇动锥形瓶,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认为达到终点,记录读数。 5.用移液管分别向清洗过的两个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入两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至零刻线以上2—3cm,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6.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保持30秒不变色,即可认为达到滴定终点,记录读数。 7.清洗并整理实验仪器,清理试验台。 五.数据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标定:

酸碱滴定分析中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滴定分析中指示剂的选择 摘要: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溶液中(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测量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它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一般来说,由于在计量点是试液的外观并无明显变化,应此我们需要加入合适的指示剂,使滴定分析时滴定至颜色发生突变来指示终点,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寻求什么样的指示剂来指示终点,才能减少滴定误差. 关键词:酸碱滴定、指示剂、突变 滴定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滴定液.将滴定液从滴定管中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的过程叫做滴定.当加入滴定液中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完成时,反应达到了计量点。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称为滴定终点。滴定终点与计量点不一定恰恰符合,由此所造成分析的误差叫做滴定误差。 适合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指示剂是化学试剂中的一类,在一定介质条件下,其颜色能发生变化 、能产生混浊或沉淀,以及有荧光现象等。常用它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滴定分析中用来指示滴定终点;环境检测中检验有害物。一般分为酸碱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金属指示剂、吸附指示剂等。 另一种说法是指示剂是一种用以指示滴定终点的试剂,在各类滴定 过程中,随着滴定剂的加入,被滴定物质和滴定剂的浓度都在不断变化,在等当点附近,离子浓度会发生较大变化,能够对这种离子浓度变化作出显示(如改变溶液颜色,生成沉淀等)的试剂就叫指示剂。如果滴定剂或被滴定物质是有色的,它们本身就具有指示剂的作用,如高锰酸钾。 指示剂的分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4、沉淀滴定指示剂。主要是Ag+与卤素离子的滴定,以铬酸钾、铁铵矾或荧光黄作指示剂。 实验室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通用指示剂是多种酸碱指示剂的混合物,它指在不同的pH值下显示相应不同的颜色下表是一些实验室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指示剂通常会在一些pH值范围显示过渡颜色转变。 例如:酚红在低pH值时呈现黄色,在高pH值时呈现红色,但在pH6.6至8.0间会呈现橙色。其过渡、转变颜色的pH范围会受指示剂的浓度或温度的影响而出现轻微的变化。

滴定实验报告

滴定实验报告 (文章一):酸碱滴定实验报告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对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 锥形瓶两个。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做标准溶液,但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准物。⑴氢氧化钠溶液标定:H2C2O4+2NaOH=Na2C2O4+2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⑵盐酸溶液标定:

HCl+NaOH=NaCl+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仪器检漏:对酸(碱)滴定管进行检漏 2.仪器洗涤:按要求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并对滴定管进行润洗 3.用移液管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别滴入两滴酚酞.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药品至零刻线以上,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4.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个方向按圆周摇动锥形瓶,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认为达到终点,记录读数。 5.用移液管分别向清洗过的两个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入两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至零刻线以上2—3cm,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6.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保持30秒不变色,即可认为达到滴定终点,记录读数。 7.清洗并整理实验仪器,清理试验台。 (五)、数据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标定: 2. 盐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六)、实验结果:①测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mol/L ②测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35mol/L

酸碱滴定实验详细步骤

酸碱滴定实验详细步骤酸碱滴定实验详细步骤 用已知物质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实验】 把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注入事先已用该盐酸溶液润洗过的酸式滴定管,至刻度“ 0”以上,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轻轻转动下面的活塞,使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且无气泡。然后调整管内液面,使其保持在“0”或“0”以下的某一刻度,并记下准确读数;把待测浓度的NaOH溶液注入事先已用该溶液润洗过的碱式滴定管,也把它固定在滴定管夹上。轻轻挤压玻璃球,使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且无气泡,然后调整管内液面,使其保持在“ 0”或“ 0”以下某一刻度,并记下准确读数。 在管下放一洁净的锥形瓶,从碱式滴定管放出25.00 mL 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加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立即呈粉红色。然后,把锥形瓶移到酸式滴定管下,左手调活塞逐滴加入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同时右手顺时针不断摇动锥形瓶,使溶液充分混合。随着盐酸逐滴加入,锥形瓶里OH-浓度逐渐减小。最后,当看到加入1滴盐酸时,溶液褪成无色,且反滴一滴NaOH溶液又变回红色说明反应恰好进行完全。停止滴定,准确记下滴定管溶液液面的刻度,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盐酸的体积。为保证测定的准确性,上述滴定操作应重复二至三次,并求出滴定用去盐酸体积的平均值。然后根据有关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的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具体计量关系为C(A)*V(A)=C(B)*V(B),其中A(Acid)为酸,B(Base)为碱。 【酸碱中和滴定的注意事项】 一摇瓶时,应微动腕关节,使溶液像一个方向做圆周运动,但是勿使瓶口接触滴定管,溶液也不得溅出。 二滴定时左手不能离开旋塞让液体自行流下。 三注意观察液滴落点周围溶液颜色变化。开始时应边摇边滴,滴定速度可稍快(每秒3~4滴为宜),但是不要形成水流。接近终点时应改为加一滴,摇几下,最后,毎加半滴,即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准确到达终点为止。滴定时不要去看滴定管上方的体积,而不顾滴定反应的进行。加半滴溶液的方法如下:微微转动活塞,使溶液悬挂在出口嘴上,形成半滴(有时还不到半滴),用锥形瓶内壁将其刮落。 四每次滴定最好从“0.00”ML处开始(或者从0ML附近的某一段开始),这也可以固定使用滴定管的某一段,以减小体积误差 【阅读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些有机染料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能显示不同的颜色。于是,人们就利用它们来确定溶液的pH。这种借助其颜色变化来指示溶液pH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的变色原理是由于其分子和电离出来的离子的结构不同,因此分子和离子的颜色也不同。在不同pH的溶液里,由于其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的比值不同,因此显示出来的颜色也不同。例如,石蕊是一种有机弱酸,它是由各种地衣制得的一种蓝色色素。如果用HIn代表石蕊分子,HIn在水中发生下列电离: 如果在酸性溶液中,由于c(H+)增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c(HIn)增大,因此主要呈现红色(酸色)。如果在碱性溶液中,由于c(OH-)增大,OH-与HIn电离生成的H+结合生成更难电离的H2O: 使石蕊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于是c(In-)增大,因此主要呈现蓝色(碱色)。如果c(HIn)和c(In-)相等,则呈现紫色。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都是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生的,我们把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pH范围叫做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由实验测得的。

酸碱中和滴定反应终点指示剂颜色变化

酸碱中和滴定反应终点指示剂颜色变化 一、问题提出 酸碱中和滴定学习中,在课本的活动与探究中,用酚酞指示NaOH滴定HCl,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写着是无色变为红色。而同样的问题出现在江苏高考题中给的答案是无色变为粉红或浅红色。由此将问题迁移到甲基橙,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颜色变化是黄色变为橙色还是黄色变为红色? 二、教材及页码 1、苏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书本P76,活动与探究4 2、2007年江苏省化学高考17题(1)④ 三、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过程 强酸强碱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滴定时的反应为:H++OH-=H2O,现以0.1000mol·L-1NaOH滴定20.00mL0.1000mol·L-1HCl为例(常温),讨论强酸强碱相互滴定时的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1)滴定前:溶液的酸度等于盐酸的原始浓度,即C(H+)=0.1000mol·L-1,pH=1.00。 (2)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溶液的pH取决于剩余HCl的浓度。例如,当滴入NaOH溶液18.00mL,此时C(H+)=0.1000mol·L-1×(20.00mL-18.00mL)÷(20.00mL+18.00mL)=5.26×10-3 mol·L-1,pH=2.28;当滴入NaOH溶液19.95mL,此时C(H+)=0.1000mol·L-1×(20.00mL-19.95mL)÷(20.00mL+19.95mL)=1.25×10-4mol·L-1,pH=3.90。 (3)化学计量点:滴入NaOH溶液20.00mL,此时溶液恰好呈中性,pH=7.00。(4)化学计量点后:溶液的碱度取决于过量NaOH的浓度。例如,滴入NaOH 溶液20.05mL,此时C(OH-)=0.1000mol·L-1×(20.05mL-20.00mL)÷(20.05mL+20.00mL)=1.25×10-4mol·L-1,此时C(H+)=8×10-11,pH=10.1。如此逐一计算,将计算结果列于下表中。 -1-1

酸碱中和滴定练习题及答案

酸碱中和滴定练习题及答案 一、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定义:用已知________ 酸(或碱)来测定 ___________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二、指示剂 (1)用已知浓度的强酸滴定未知浓度的强碱时若选用_酚酞,溶液由_________色变__________色. (2)用已知浓度的强碱滴定未知浓度的强酸时若选用_酚酞,溶液由_________色变__________色. 三、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1)中和反应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和反应中量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用标准液滴定待测液,待测液放在锥形瓶中) (1)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则测得待测液的浓度偏______ (2)装待测液的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则测得待测液的浓度偏______ (3)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则测得待测液的浓度偏_____ (4)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有少量待测溶液溅出则测得待测液的浓度偏______ (5)在酸碱中和滴定中润洗滴定管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基础) 1、把PH=3 ([H+]=0。001mol/L)的H2SO4和PH=10的NaOH溶液混合,如果混合液的PH=7,则H2SO4和NaOH溶液的体积比是 A. 1:1 B、 1:10 C、1:2 D、1:20 2、混合0.1mol/L盐酸和0.05mol/L氢氧化钡溶液,配制成200mlPH=11的溶液,所需盐酸的体积是 A、 9.9ml B、10.1ml C、99ml D、101ml 3、要准确量取25.00ml的稀盐酸,可用的仪器是 A、25ml的量筒 B、25ml的酸式滴定管 C、25ml的碱式滴定管 D、25ml的烧杯 4、中和滴定时,用于量取待测液体积的仪器是 A、烧杯 B、量筒 C、滴定管 D、胶头滴管 5、用标准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末知浓度的盐酸,在滴定操作时,盐酸应放在 A、锥形瓶中 B、烧杯中 C、滴定管中 D、量筒中 6、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A、锥形瓶 B、酸式滴定管 C、碱式滴定管 D、移液管 7、下列仪器中,没有“0”刻度线的是 A、量筒 B、温度计 C、酸式滴定管 D、托盘天平游码刻度尺 8、在室温下进行中和滴定,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以下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 B、参加反应的酸中氢离子的总量和碱中氢氧根离子的总量相等 C、反应后,混合液PH=7 9、中和滴定时需要润洗的仪器有 A、滴定管B、锥形瓶C、烧杯D、移液管 10、下列有关滴定的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①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中注入标准溶液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④滴定⑤洗涤 A、⑤①③②④B、③⑤①②④ C、⑤②③①④D、②①③⑤④ 11、下列几种情况,对中和滴定结果无影响的是 A、滴定管用水冲洗后即注入标准液B、滴定管尖端末充满液体 C、滴定前标准液在“0”刻度以上D、锥形瓶里有少量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