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2.3.1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从宏观上看,第二章从分别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对地球的物质组成和能量传输进行教材的组织,热力环流是大气圈部分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

从微观上看,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太阳辐射导致地面冷热不均,从而引起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又由于空气垂直运动导致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出现差异,最终引起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本节课教材内容层层展开,逻辑性和层次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情分析】

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难点主要在于三方面:第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故感到很难把握对整个大气知识

的思维线索,感到这些知识与应用无关。生活中,学生对许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

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总的来说,对大气的了解,总是感到既陌生又熟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能够具备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

④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②通过热力环流的事例,培养学生从学习中和生活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②通过对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等问题的探讨学,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进一步提高环境意识,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③激发学生亲自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形成

【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获得知识,验证结果。

2、图式教学法:学生绘图、析图。

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5、比较法: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比较,让本节知识实际化。

【教学过程】

2.3.1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热力环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