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教学设计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外国语学校李德慧

一、课程标准及课标解读

课标: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课标解读:

说出生态脆弱区的概念及具体表现。

结合我国北方地区区域背景,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二、学习目标:

1.分析并说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并提出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2.学会分析不同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表现及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难点:不同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表现及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四、教学过程

从教材图2.11从地图中找出浑善达克沙地的地理

位置,引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从而讲解生

态脆弱区的概念和生态脆弱区表现的生态问题。并展

示我国生态脆弱区的分布图,提示学生阅读观察,了

解它们的分布特点。

教师总结生态脆弱和土地退化的概念并通过图片展示

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南方喀斯特石漠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

环节二:课堂过程

读图 2.11,思考北方农牧交错带和年等降水量分

布的位置关系。通过图片对地理现

象加深影响,提升

学生地理实践力和

地理认知能力。

教师解释:北方农牧交错带走向总体与400毫米等降

水量线大致相当。农业生产通常要求年降水量不能低

于400毫米,畜牧业则通过逐水草而居的流动生活降

低对降水量的需求。农牧交错带基本位于降水量400

毫米等值线一带,人类两种生产方式在这里交融,依

托定居农业维持放养型生产形式。农牧交错带的环境

属性决定这里非农也非牧,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北方半

湿润农区与半干旱牧区接壤的过渡地带,是历史上长

期的农业和畜牧业两种经济和文化下相互作用和交织

的结果。位置和范围的确定也为接下来的自然原因分

析环节奠定了基础。

活动:1.通过读图2.11和2.12引导学生逐步思考下列

问题:鄂尔多斯地理位置特征。鄂尔多斯市的降水有什

么特征。鄂尔多斯市为什么冬春季节多大风?鄂尔多

斯市极易遭受风蚀和沙化的原因是什么?思考完上述

问题以后,以小组为单位综合思考“北方农牧交错带土

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通过读图分析,提

升学生对知识点的

迁移,从而提升学

生对所学知识的运

用提升其综合思维

能力。

教师通过图文展示和总结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

自然原因。

活动:2.通过读图及PPT鄂尔多斯资源和交通分布

图,思考鄂尔多斯城市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导致当地土

地退化。

教师通过图文展示和总结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

人为原因。

案例分析:阅读课本29页《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

(草)》案例,进而总结可以普遍使用的土地退化的

综合治理措施。并让学生自己表达。

巩固课堂知识,启

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能力。进一步对前

面知识的巩固

老师通过图文展示总结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综

合治理措施。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教学设计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外国语学校李德慧 一、课程标准及课标解读 课标: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课标解读: 说出生态脆弱区的概念及具体表现。 结合我国北方地区区域背景,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二、学习目标: 1.分析并说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并提出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2.学会分析不同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表现及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难点:不同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表现及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四、教学过程 从教材图2.11从地图中找出浑善达克沙地的地理 位置,引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从而讲解生 态脆弱区的概念和生态脆弱区表现的生态问题。并展 示我国生态脆弱区的分布图,提示学生阅读观察,了 解它们的分布特点。 教师总结生态脆弱和土地退化的概念并通过图片展示 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南方喀斯特石漠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

环节二:课堂过程 读图 2.11,思考北方农牧交错带和年等降水量分 布的位置关系。通过图片对地理现 象加深影响,提升 学生地理实践力和 地理认知能力。 教师解释:北方农牧交错带走向总体与400毫米等降 水量线大致相当。农业生产通常要求年降水量不能低 于400毫米,畜牧业则通过逐水草而居的流动生活降 低对降水量的需求。农牧交错带基本位于降水量400 毫米等值线一带,人类两种生产方式在这里交融,依 托定居农业维持放养型生产形式。农牧交错带的环境 属性决定这里非农也非牧,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北方半 湿润农区与半干旱牧区接壤的过渡地带,是历史上长 期的农业和畜牧业两种经济和文化下相互作用和交织 的结果。位置和范围的确定也为接下来的自然原因分 析环节奠定了基础。 活动:1.通过读图2.11和2.12引导学生逐步思考下列 问题:鄂尔多斯地理位置特征。鄂尔多斯市的降水有什 么特征。鄂尔多斯市为什么冬春季节多大风?鄂尔多 斯市极易遭受风蚀和沙化的原因是什么?思考完上述 问题以后,以小组为单位综合思考“北方农牧交错带土 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通过读图分析,提 升学生对知识点的 迁移,从而提升学 生对所学知识的运 用提升其综合思维 能力。 教师通过图文展示和总结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 自然原因。 活动:2.通过读图及PPT鄂尔多斯资源和交通分布 图,思考鄂尔多斯城市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导致当地土 地退化。 教师通过图文展示和总结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 人为原因。 案例分析:阅读课本29页《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 (草)》案例,进而总结可以普遍使用的土地退化的 综合治理措施。并让学生自己表达。 巩固课堂知识,启 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能力。进一步对前 面知识的巩固 老师通过图文展示总结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综 合治理措施。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生版)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2.6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以我国为例,说明我国生态脆弱区的概况。 2.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成因。 3.以具体区域为例,运用综合思维,说明我国北方农牧 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知识点01 生态脆弱区 1.生态脆弱区的概念: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2.生态脆弱区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面临的问题:土地沙漠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地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4.我国生态脆弱区: (1)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典型地区: ①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喀斯特地区一旦出现石漠化,靠自然恢复非常困难。而人类的过度开垦使得石灰岩上的土层遇暴雨激发,更易产生水土流失,加速了石漠化进程。石漠化进一步限制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南方喀斯特地区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②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拓展延伸】我国土地退化的表现及地区分布 土地退化表现我国主要分布区 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 土地侵蚀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石漠化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 土壤盐碱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土壤肥力下降东北平原黑土分布区 【即学即练1】(2021·贵州省平塘县民族中学高二月考)月牙泉位于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40°05′N,94°40′E),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主峰海拔1715米,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闻名于世。据有限的史料记载,古代月牙泉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近年来,甘肃省敦煌市全力拯救“沙海明珠”月牙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月牙泉“沙挟风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的原因有() ①月牙泉附近潮湿,植被丰富②近处沙坡和缓,远处高山围绕 ③附近广阔高台、建筑阻隔④风速较慢,飞沙凌空而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月牙泉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的原因是() A.盐碱化B.荒漠化 C.植树造林D.过度用水 3.近年来,甘肃省敦煌市全力拯救“沙海明珠”月牙泉的合理措施是() A.大量植树造林B.引水回灌 C.打井灌田D.扩大耕地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第2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案人教版必修2.doc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 例,说明该类地区存 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 施 1.了解生态脆弱区的含义,认识其主要的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2.掌握分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综合思维) 3.理解不同的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4.我国的生态脆弱区 (1)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典型地区 ①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石漠化问题突出。 ②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特别提醒] 我国南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形成的重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是一个自然过程,但人类的过度开垦,破坏了地表植被,加速了石漠化进程。 1.概况 (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现象变化: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2.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1)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年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之间,夏季暴雨集中。 (2)多大风——大风多集中于冬春季节,地表易遭受大风侵蚀。 3.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特别提醒] 导致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有很多,但不同区域的主导人为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原因及措施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原因及措施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是指在沙漠化、荒漠化、灌溉化等过程中,农牧生产活动导 致土壤土质、地表和地下水基本上丧失了原有生态功能,对地表和地下环境形成了持续性 损害,从而造成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 1.人类活动及其影响。过去,人类采用各种不同的活动使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质量 退化。这些活动包括割草采集、土地垄断、滥灌、砂土加工、土地过度耕种等。 2.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主要反映在干旱环境中,例如缺乏降雨、旱涝变化和温度 的升高/降低,这些都会恶化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的质量,导致土壤退化和影响作物产量。 3.生态系统退化。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退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弱化了土壤 生物学功能,例如节制细菌的活力,干扰吸附细菌碳、氮磷酸盐的能力,从而影响生物多 样性,使物种丰富度减少。 二、治理措施 1.采取植被恢复措施。植被恢复是恢复农牧交错带土地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大 规模种植植物来增加土壤保护,设置护坡柱来防止土壤侵蚀,监测绿化效果,改善水土保 持能力。 2.完善农牧基础设施。完善农牧业基础设施也是恢复农牧交错带土地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改善造林和防护林的建设,增加灌溉设施,以适应北方的气候特点,提升用水灌溉效率,并改善农牧业的生产条件。 3.开展土地治理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农牧交错带土地治理技术,应该给农牧业从业人 员开展技术培训,让他们学习科学耕种、全面掌握土壤治理技术,及时发现土壤退化现象,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理措施,以保护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质量。 以上便是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原因及治理措施的内容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 土地质量的降低会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土地质 量的保护,恢复农牧交错带土地的健康状态,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以适应北方新时代的 发展。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治理措施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治理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问题日益凸显。土地退化不仅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为了有效治理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是治理土地退化的关键。土壤是农牧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好土壤是保障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我们要加大土壤保护力度,采取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比如合理利用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护坡、护岸等工程,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抗蚀能力。 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是治理土地退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牧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土地退化的加剧。因此,我们要引导农牧民转变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推广高效、节能、环保的农牧业技术,提高农牧业的综合效益。同时,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农牧业经营模式,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督也是治理土地退化的重要措施。我们要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农牧业生产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控制农牧业用地规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地退化问题,确保土地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宣传和教育是治理土地退化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大对农牧民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土地治理工作。同时,加强农牧业技术培训,提高农牧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技能,帮助他们提高农牧业生产能力,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治理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土壤保护、农牧业结构调整、土地管理和监督、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土地治理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资源,实现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单元十一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讲义)——2024届高考地理解锁大单元一轮复习(含解析)

单元十一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讲义)——2024届高考地理解锁大单元一轮复习 (含解析) 单元十一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知识点 知识点1 区域的含义、类型和特性 知识点2 区域差异 知识点3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知识点4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知识点5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知识点6 生态脆弱区 知识点7 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 知识点8 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 知识点9 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脆弱性 二、知识梳理 知识点1 区域的含义、类型和特性 1.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1)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2)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区域类型: (1)按照特征划分: ①按照自然特征划分——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 ②按照人文特征划分——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③综合自然和人文特征划分——中国主体功能区。 (2)按照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地区划分: ①划定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②划定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 ③划定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 ④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区域的层级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同一尺度的区域发展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 4.区域特性 (1)区域整体性 ①区域要素: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原卷版)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如、自然要素等,特别是在。 (2)自然条件只是重要条件,但不是条件。 2.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1)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谋求人地和谐。 (2)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 (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①在农业社会,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②在工业社会,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①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②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2.自然资源的、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1)有的区域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2)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三、地形对农业、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1.地形影响农业:一般而言,不同地形区的农业类型不同: (1)地形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2)农业类型:林业、林业、牧业、种植业、种植业。 此外,地势平坦的地区,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农业更易向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如我国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而地形崎岖的地区,农业发展的规模会受到制约,如我国的西南地区。 2.地形影响聚落 (1)影响:聚落的区位。表现:①平原是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原因: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典型: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如北京、上海。 ②山区和高原,气候一般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原因: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典型: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宁位于湟水谷地。③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如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例如: 自然条件优越 区域发展水平不高 南亚的孟加拉国 自然条件较差 区域发展得很好 日本 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种类: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例如,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自然资源丰富程度: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3)分布和组合:极不平衡。 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很好地支撑经济发展→例如澳大利亚。 (4)自然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区域发展的关键。 ①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制约经济发展。 ②矿产资源贫乏,利用其他优势→并未阻碍经济发展。 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生态脆弱区 概念 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分布 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特点 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 我国状况 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例如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带 (1)北方农牧交错带 ①过渡地带⎩ ⎪⎨⎪⎧农区与牧区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 ②气候冷暖、干湿变化→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 (2)土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

②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治理原则 ①首先:树立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②其次: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 (2)具体措施 措施具体做法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 构筑防护体系在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地养地,自然恢复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 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 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考点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2020·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然橡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海南橡胶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下图示意在橡胶林下种植高温型食用菌的生产模式,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据此评价该生产模式在海南推广的条件。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获取和解 读信息 ①天然橡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劳动力多; ②海南是中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

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案2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态脆弱区; 2。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3.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已连续15年保持“双减少”。目前,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4%,森林覆盖率22.1%.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了生态绿洲?

[新课教学]: 一、生态脆弱区 教师:我们上述所说的浑善达克沙地就是我国一个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那么生态脆弱区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区? 学生: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教师: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请看下面的对比图来给出答案。 学生: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教师:生态脆弱区中写着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所以它的稳定性怎样呢? 学生: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教师: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说到土地退化,你们可以想到什么? 学生: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教师:我们看ppt上的图片了解一下土地退化的各种表现形式。 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如果失去了森林植被的保护,遇到暴雨,石灰岩上的土层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人类的过度开垦使得石灰岩上的土层遇暴雨激发,更易产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之后容易出现石漠化。土地如果出现石漠化,耕地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耕地会减少。 教师:现在农民还是以种地为生的,石漠化会让农民伯伯无地

课时20602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选必二222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北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综合治理练习 中国农牧区的地域分异是长期以来历史发展的结果,农牧区的界线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如下图)。界线两侧是我国农牧交错地带,农牧业生产波动变化很大。据此完成1~3题。 1.大兴安岭正处于现代农牧交错带,能正确反映其当前土地利用区域组合的图式是( A ) 2.农牧区界线变化最能反映出( A ) A.牧区草地退化严重 B.我国东北地区地势起伏增大 C.农区向北扩展速度变慢D.农区耕地质量不断改善 3.造成农牧区界线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B ) ①风沙灾害频繁发生②人口增长过快,土地利用压力大 ③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④农区精耕细作,单位产量提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地下水埋深是指地下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地处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位于农牧交错带,下图是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与年平均降水量对照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该地区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表明( B ) A.地下水埋深变化会影响同期降水变化 B.地下水埋深变化与同期平均降水量的变化基本没有关联 C.降水不是地下水补充的主要来源 D.降水量补给对地下水埋深变化不存在滞后现象 5.1970年以后地下水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生活水源,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C ) A.牧区面积扩大

B.地下水资源补给量加大 C.耕地面积的增加 D.植被覆盖率上升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集中表现的地带。下图为清代鄂尔多斯地区农耕推进的界限和幅度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影响图示农耕推进幅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B ) A.植被B.水分C.地形D.土壤 7.清代鄂尔多斯地区农耕推进会导致( C ) A.河套平原水土流失加剧 B.长城西北草地面积扩大 C.河套平原土地盐碱化加重 D.长城东南森林面积增加 气候要素是农牧交错带范围的主要界定指标之一。由气候要素界定的范围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其界线可称为气候界线。通常根据主导指标(年降水量≥400 mm出现频率为20%~50%)、辅助指标(日平均风速≥5 m/s的年日数为20~80天)划分农牧交错带。如图为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段气候界线变迁图。读图完成8~9题。 8.据图可知,农牧交错带( B ) A.位置大致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 B.向西北方向推移 C.位置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D.范围变小,宽度变窄 9.西北地区农牧交错带变迁的主要地理原因是( C) A.蒸发量增大 B.气温上升 C.降水量增多 D.植被更加稀疏 晋陕蒙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课时20602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选必二221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第1课时)作业设计下图为我国生态问题主要分布省区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不同地区及其主要生态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荒漠化 ——水土流失 2.与C地区生态问题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位置 C.地形 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的现象。在我国多发生在石灰岩地貌区,如云贵高原等地区。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石质荒漠化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4.石漠化发展的后果是() 读我国某地区城镇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影响该地区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6.造成沙漠中古城消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化,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B.气温升高,高山冰川融水减少 C.河流中上游地区过度引水,引起下游断流 读西北地区部分地图,完成7~9题。 7.结合图可以看出() 8.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9.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可能为()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 2.A 【解析】第1题,A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石漠化严重,故A错,B地区为黄土高原,其主要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故B错,C地区处于我国西北,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其主要生态问题为荒漠化,故C 错,D地区为长江流域,其主要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故D正确。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在北纬40˚附近,不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纬度范围;故选A。 【解析】第3题,形成石质荒漠化的地区多丘陵山地,人多地少,陡坡开荒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表层土壤严重流失,石灰岩大面积裸露,加剧石漠化的形成。故选C。第4题,石漠化导致表层土壤严重流失,石灰岩大面积裸露,使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逐渐丧失,进而造成土地资源的丧失,A正确;石漠化使地表水资源流失加剧,下渗减少,地下水资源减少,B错误;农业从以种植业为主向以畜牧业为主转变,耕作方式由水田向旱地转变,不是石漠化发展产生的后果,C、D错误。故选A。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南部、昆仑山的北侧,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地形的阻挡,来自海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水源成为该地区生存和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该地区无论是古城还是现代城镇,都是沿河流分布,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于昆仑山的高山冰雪融水,为城镇生产生活提供水源,因此水源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正确。地形、矿产资源、交通对该地区城镇分布有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A、C、D错误。故选B。第6题,该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地形的阻挡,来自海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降水量的变化影响不大,A错误。气温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加速融化,短期内流入河流的水量会有所增加,B错误。消亡的古城位于季节性河流的末端,且已被沙漠覆盖,所以古城消亡主要是河流断流,荒漠化加剧引起的,而河流断流主要是中上游城市过度引水造成的,与地下水开采关系不大,所以C正确,D错误。故选C。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脆弱性分析及整治战略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脆弱性分析及整治战略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脆弱性分析及整治战略 摘要: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由于人类活动方式的影响进而导致该区域环境经常受到冲击和破坏,将潜在的自然环境脆弱性转化为现实。由于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可根据脆弱环境的成因及其主要环境问题,将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脆弱环境划分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和鄂尔多斯高原草场退化区。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各区脆弱环境成因及脆弱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各区脆弱生态环境恢复整治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北方农牧交错带;脆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战略 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者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北起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向西南延伸,经内蒙古东南、冀北、晋北直至鄂尔多斯、陕北,是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广阔地带。人类生产活动极不稳定,表现出强烈的过渡性和波动性,正是这种波动性和过渡性导致该区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的不稳定性,生态环境极为脆弱【1】。生态环境脆弱性是指生态环境受到外界干扰作用超出了自身调节范围而表现出的对干扰的敏感程度【2】。因而研究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脆弱性,进而提出整治策略加以合理利用,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黄土高原区 (一)黄土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成因 1.泛分布的黄土母质 黄土是―种黄色的、质地均―的第四纪沉积物,由于其结构松散,虽然碳酸盐钙质含量很高,土粒之间依赖碳酸盐胶,但在水中很容易分散,抗侵蚀的能力很低,并且黄土沉积物垂直解理发达,孔隙度大,遇水易造成侵蚀和崩塌,致使地表结构极不稳定,这是造成本区环境脆弱的根源。 2.降水时间分配极不均匀,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黄土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但变率大。本区年均降水多在250――600mm 之间,自东向西减少。降水季节分配极不均匀,一般而言,多雨期降水变率小,少雨期变率大。暴雨降水强度大,降低了水分利用率,还造成强烈侵蚀。 3.自然灾害频繁严重 黄土高原是我国灾害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繁,灾情严重的地区。本区灾害以气象灾害为主,其中又以干旱出现概率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重。 4. 人类活动的干扰 人们的不合理或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的结构,造成脆弱生态环境的破坏。本区不适当的人类活动主要表现为滥垦、滥牧和滥伐等。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因子往往在时空上发生藕合作用,加上人类活动外界的干扰,植被受到破坏后,暴雨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作用更加明显。 (二)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及综合整治战略 1. 控制水土流失,扭转土地退化趋势 在经济落后、科技不发达的条件下,广大农民只能选择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种粮面积、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限制了改变现状的内在驱动力。农业始终采取的是一种低投入、低产出、对资源采取掠夺破坏式的方式。因此,黄土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整治绝不仅仅是纯技术问题,必须把它们同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应积极改变传统的土地开发利用原则和方式。 2.不断调高人口承载能力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x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学习目标 1.掌握生态脆弱区; 2.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3.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学习要点 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学习过程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 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的地区。 2.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3.特性:_____________较差。 4.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影响,土地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5.中国生态脆弱区: (1)特征: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原因: (3)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______________之一,也是____________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______________的过渡地带,也是_______________地区的过渡地带。当气候出现_____________变化时,就会出现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现象。 2.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根本自然原因:地处_______________过渡地带,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2)人为原因: ①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治理,首先应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_________自然环境为____________的观念;其次应综合运用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综合治理措施: (1)_______________:从土地适宜性出发,_________________。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2)_________________:①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__________________,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②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农田()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前导学

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前导学 【知识速递】 一、生态脆弱区 1.基本概念: (1)生态脆弱区:是指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水陆交界、、沙漠边缘等地区。 (2)土地退化: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的过程,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区: (1)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 (2)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21世纪初,80%以上的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 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区。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 (1)基本概念:是指农区与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地区的过渡地带。 (2)气候影响:当气候出现冷暖、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的现象。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原因: 原因表现 自然原因降水量具 有临界性 且变率大 年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降水变率大, 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在夏季。 多大风 大风集中于冬春季节;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降水稀少, 因此地表土层裸露、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 人为原过度 开垦 在降水较多的年份,适宜农耕的条件好, 农区向牧区扩展。在降水少的年份,农作物就会减产, 甚至绝收,为维持生计,会扩大耕地面积

因 过度 放牧 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提高载畜量, 但过度放牧的后果是草场退化, 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 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也会造成土地退化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基本原则: (1)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2)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具体措施: 【问题驿站】 1.荒漠化就是土地沙漠化吗? 2.北方农牧交错带中各地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相同吗? 3.云贵高原石漠化给当地居民带来哪些危害?并提出应对措施。 【习题演练】 1.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农牧界线演变图。读图,完成下题。

高中地理必背章节知识清单-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挖空版)

Chapter 2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1.基本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知识点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如【】、【】等,特别是在古代。 (2)自然条件只是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2.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自然 (1)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谋求人地【】。 (2)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知识点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 (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①在农业社会,【】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①在工业社会,【】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①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①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1)有的区域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区域经济的发展。 (2)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1.地形对农业、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1)地形影响农业:一般而言,不同地形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如下表所示: 此外,地势平坦的地区,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农业更易向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如我国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而地形崎岖的地区,农业发展的规模会受到制约,如我国的西南地区。 (2)地形影响聚落 (3)地形影响交通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标准 1. 了解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基本概念。 2. 了解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 3. 以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为例,理解石漠化的形成。 4. 了解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基本概念。 5. 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6. 以非洲萨赫勒地区为例,理解荒漠化形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7. 掌握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综合治理的措施。 基础知识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 2.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交替过渡区域,包括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生态系统稳定性被打破、土地退化后都难以恢复。 二、土地退化 1.概念: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2.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3.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土地退化——石漠化 (1)石漠化的自然原因:多陡坡,土层薄;石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成土过程缓慢;降水多且多暴雨,土层易发生水土流失。 (2)石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和贫困落后,导致过度开垦,使土壤失去植被保护更易产生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进程。 三、我国的生态脆弱区 1.整体特征: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我国的主要生态脆弱区之一——北方农牧交错带 (1)位置:位于我国北方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共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9 个省级行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2章 课时61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时6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生态脆弱区 (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土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 ②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措施具体表现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①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构筑防护体系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①草地退化严重地区: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 ②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地养地,自然恢复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 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①控制牲畜数量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 ②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 提高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1.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表所示:主要表现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 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 燃料 严重破坏植被,造成风沙 侵蚀 草原地区 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 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 等以增加收入 铲掉草皮,破坏植被;翻 动土层,严重破坏草场 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 旱的绿洲边缘 为求得短期利益,牧民 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超载放牧破坏牧草生长 和土壤结构,土地沙化, 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形 成新一轮的超载放牧,加 速了草场退化和土地沙 化的进程 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 地区,特别是沙漠边缘 农业生产 土壤肥力降低后被弃耕, 进而演变为沙地 水资源利用不当 绿洲地区 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 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 用水紧张 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问 题日趋严重 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 工矿交通建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区工矿区在开发居民点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

高中地理新教材同步教学案必修2第2章第2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 标准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生态脆弱区的概念,明确不同地区土地退化的表现及危害。 2.结合实例,分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成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2.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土地退化 (1)概念: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2)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3.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连线】将下列土地退化表现与其典型分布区连接起来。 答案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 (1)概念: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现象: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2.土地退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地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②多大风。 (2)人为原因:本带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 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措施具体表现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①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构筑防护体系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①草地退化严重地区:采用灌草相结合,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 ②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地养地,自然恢复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 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①控制牲畜数量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 ②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 高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探究点生态脆弱区的环境问题 材料一晋陕内蒙古地区是我国土地退化类型最多、发生范围最广,且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其中黄土高原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草地是我国草场退化最严重的地区。 材料二下图为晋陕内蒙古地区土地退化类型分布图。 1.从外力作用看,该区域的土地退化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2.图示盐碱化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双选)() A.蒸发强烈的平原洼地B.灌溉农业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